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为了解决公司制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条有效的措施,而独立审计作为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以公司治理结构为依据充分发挥功效。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股东结构的合理性和公司治理的效率等等。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还只是一个新兴市场,并不十分成熟,而且上市公司的发展时间也很短暂,因而在应对风险和挑战方面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意味着作为外部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盈余管理行为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如果公司内部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而外部审计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力而不能发现这些行为,那么股东的利益将会遭到损害。但目前学术界尽管有为数众多的研究都调查了不同的公司治理变量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但实证的结果却是不一致的。

最近伴随着审计失败的金融危机也引出了关于审计师竞争力和独立性的争议。近期的许多研究都集中于审计师独立性的本质和它与审计报告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由这些研究得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从非审计服务获得相对较高水平收入的会计师事务所很有可能会折中其审计标准,而不是坚守其审计准则,因为坚守审计准则可能意味着会丧失一部分审计业务。然而由于许多研究的最终结果会相互矛盾,所以关于这方面的实证证据相对较混乱。例如,Frankel 等人(2002)发现降低审计师的独立性确实会反过来影响报告收益的可信性。相反地,Ashbaugh 等人(2003) 和Krishnan等人(2005) 都发现审计师独立性和盈余管理之间没有重大的联系。即使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引入了对于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水平的限制,文献中总结的这些不一致的相互冲突的结果仍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认为非审计服务仍会削弱审计独立性,审计费用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作为衡量审计师独立性的替代指标。由此可见,对于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尽管会计师事务所从客户处收到的费用可以分为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两部分,但跟审计质量直接相关的还是审计费用。审计费用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会计师是否会因为审计费用而降低审计质量,这些都是待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的研究范围过窄表明在此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据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假设来进行相关的解释。

首先,本文研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可以帮助公司探寻最有利的治理方式,优化治理结构,辅助处理涉及股东、董事、经理层关系和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对公司内部的控制系统形成监督监察。Pound (1992) 和Chung(2002)的研究认为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较高时,他们会更加关注公司未来的长期收益,而非目前短期收益,符合他们的目标,则他们会产生长期投资意向。一旦成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机构投资者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公司治理,来约束管理层的行为,以防出现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而李延喜等人(2011)的研究结果也与以上结论一致,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是呈倒U 型的关系的,表明当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超过一定数值时,他们就会产生参与公司治理、进行积极监管的意愿。但是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的投资群体,他们拥有的卓越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及时识别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所以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这些能力,利用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资本

市场上获益。因而,此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那么表明他们想要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中获益的意愿也就越强,因而不会对公司的行为进行约束,反而有可能助长盈余管理行为,导致盈余管理程度加强,使事务所在年末审计中出具的审计报告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样,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就可以分为两部分,正相关和负相关。假设存在一个转折点,那么在转折点左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为了获得更多利益,放任或参与盈余管理的可能就大,也越有可能向会计师事务所施压,使审计报告不能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降低审计质量; 在转折点右侧,机构投资者持有利益较大,不想因审计失败或审计质量低下而产生损失,会更加关注盈余管理行为,及时指出和纠正该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可以提出假设:

H1: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U 型关系。

其次,本文考察上市公司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监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机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并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监督和指正。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公司的股东分布广泛,在专业知识和能力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为了防止董事会和经理层滥用职权,侵吞和损害公司与股东的利益,所以就产生了监事会这种专门的监督机关,代表股东大会行使监督职能。监事会由全体监事组成,但世界各国对其人数却没有统一的规定。我国的《公司法》规定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 人。有限责任公司规模较小、股东人数较少的,可以不设立监事会,只设立1~2 名监事。但是,监事会只是在法律上被赋予了有限的监督权力,但缺乏足够的手段来制约管理层的行为。事实上,在实践中,监事会中的很多成员都是由公司的内部人员担任的,所以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导致监督权只是流于形式。此外,监事会成员应具备法律、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或相应的工作经验,人员和结构能够保证监事会的职权得以充分发挥,有效监督和检查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公司的财务。

H2: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监事会人数越多,审计质量越低。

最后,本文主要从审计费用随时间的变动情况来研究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审计费用的异常变动率作为衡量审计费用的替代指标。现行的审计市场上,审计收费只存在一个最低标准,对于收费的上限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而在最低限基础上,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审计收费数额。此外,被审计单位支付的审计费用除受到资产规模等量化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的影响,如品牌优势、谈判能力等,所以审计费用必然会在正常的审计费用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上浮。但是近年来爆发了许多财务舞弊的丑闻,这些上市公司都通过审计费用上浮来给予事务所或审计师一定的好处,导致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损害。所以,除了正常的上浮之外,还会存在一些异常的变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是实际审计费用变动率与期望变动率之间的的差额。这样,实际审计费用变动率就包括两部分:①反映诸如公司规模等客观因素的正常审计费用变动率; ②反映诸如审计师与客户意见分歧等主观因素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存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意味着在正常审计费用之余,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因为额外因素而存在费用上的关联,所以,当实际审计费用超过期望的审计费用时,就可能会出现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师存在利益关系的现象,进而影响审计质量。因此,可以假设:

H3: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存在反向联系。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来源和数据选择

本文的初选样本是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A 股上市公司2006 年至2010 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在初选样本的基础上,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剔除:①金融类的上市公司。②无法得到年度审计费用的公司。③存在国外审计费用的的公司。

④从事务所处购买其他服务的公司。⑤交叉存在以上情况的上市公司。根据以上甄选标准,最终筛选出663 家符合情况的上市公司。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国泰安CSMAR 数据库中的中国股票市场研究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以及RESSET 金融研究数据库中的股票数据库。个别未在数据库中检索出的数据由笔者汇总、整理而成,研究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0.0 软件。

(二) 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

为了考虑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了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衡量公司治理结构的指标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监事会人数,对于审计费用的衡量主要采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指标。

正常应计利润(NAC) 被定义为公式(4) 中的拟合值,根据TAC=NAC+ DAC 可知,操纵性应计利润(DAC) 就是公式(4) 中的残值。无论是正的还是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都反映了较低的审计质量,尤其是存在较大的负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时候,公司可以通过增加现有收益来隐瞒自身较差的业绩,存在较大的正的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时候,公司可以通过减少现有的收益来掩盖可能发生的未来的较差的业绩表现。因此,本文采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ABSDAC) 来反映审计质量。

许多文献证明,公司的规模(LNTAt)、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t)、负债比例(LEVt)、盈亏情况(LOSSt) 等都与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本文将它们作为控制变量纳入了考虑范围。同时,还有其他的一些变量需要考虑。总应计利润数值与操纵性应计利润会呈一定的方向性关系,总应计利润数值越高,则操纵性应计利润就有了变大的可能,因而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也就为明显。股权集中度,尤其是前十大的股东手中持有的股份数额,也会对操纵性应计利润产生影响。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在公司中的利益也就越多,因而对公司管理层的关注和监督也就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敦促管理层努力改善公司经营管理,以合法的渠道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在样本的记录中,衡量公司规模的LNTA的均值为14.544,也就是说样本中的企业的平均资产总额约为20.73 亿人民币; 在长期负债账面价值与资产账面价值比值方面,均值为0.597,但是极大值却高达1 144.727,标准差为22.335,说明样本中的企业在偿债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且分布不均; 股权集中度方面,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少的为

0.41%,多的高达90.5%,一方面说明了企业在股东数量方面存在的差异,也会通过实证结果表明持股比例的高低会与审计质量到底具有何种影响; 较少物价波动影响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资产账面价值的比值方面,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说明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应不断改善,帮助企业实现财务状况的发展; 公司市值与扣除无形资产的资产账面价值比值方面,标准差高达1 265.846,最大值达到50 939.534,说明有的企业在市值方面实现大成功,但作为其根基的资产却很少,所以该种企业更应该注重坚实根基的铸造,防止出现市值的泡沫; 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方面,分布较均匀,均值为0.065,说明企业还是存在着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异常审计费用的。

(二) 相关性分析

通过对因变量间求Pearson 系数,可以得出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和相关性。各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不超过20%,不存在共线性的问题。由这些相关系数可以发现:公司的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越大,其资产规模可能越小,负债率会越高,在以前年度蒙受损失的可能也越大,而股权集中度可能越小,前十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越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会越小,公司的市值可能会越大,异常审计费用会有可能降低多,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的可能性也越大,速动比率越高,独立董事的比例会越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会越少,监事的人数受其影响则比较小。

(三) 回归分析

(1) 由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平方与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是显著的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绝对值呈正相关,故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倒U型关系。计算可知,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为22.87%时,盈余管理程度达到最大值。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小于22.87%时,其与操纵性应计利润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又由于机构投资者的施压或管理层与事务所的合谋,审计质量就会降低;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大于22.87%时,其与操纵性应计利润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率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审计质量就会提高,所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U 型关系,验证了假设1。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趋势,可能与机构投资者的自身意愿有关。持股比例小于22.87%时,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中持有的股份越高,其利益也就越大,机构投资者也是有私利的一面,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他们也有可能助长盈余管理之风。同时,如果机构投资者持有的股份数额相当大,那么他们助长盈余管理的意愿和动机也就越强烈。所以,才会出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反向的关系。当持股比例超过22.87%时,机构投资者尽管拥有的利益会更多,但是由于审计失败或者审计质量低下曝光等问题带来的损失也会越大,这就迫使机构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甚至参与公司的管理,努力改善公司的盈余状况和质量,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提高审计质量,所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 监事会人数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监事会人数越多,审计质量越低,监事会人数越少,审计质量越高,验证了假设2。这与传统的观点相悖。传统观点认为,监事会人`数越多,则行使监督权就会越有力,对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约束也就越强,从而减少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几率。但是,

本文通过将少于3 人的监事会赋值为0, 3~5 人的赋值为1,超过5 人的赋值为2,来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却认为人数越多,审计质量越低。导致此结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首先,监事会人数越多,就会造成机构臃肿,人员混乱庞杂。监事会发挥作用,人数需要有一个范围区间。过多的监事,会导致推脱责任或责任不明确等搭便车现象。当发现盈余管理行为时, A 监事可能会产生认为其他的监事会报告,或者认为既然其他监事都不报告,我为什么要报告的心理,从而影响报告的及时性。

(3) 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的关系,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越大,审计质量越低,反之,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越小,审计质量越高,这也验证了本文的假设3。究其原因,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高,说明事务所实际收到的审计费用偏离了按正常合理的定价模式应该收取的费用,这种偏离也可以分为两部分进行理解。

首先是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正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表明事务所在期望或正常应该收到的审计费用之外,还从被审计单位处获得了多余的审计费用,而这些超出审计费用一方面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等有关,而另一方面则可能是被审计单位进行了审计意见购买行为或者与事务所达成协议,故意多支付审计费用,来确保年报的审计符合自己的期望,削弱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的独立性,最终影响他们出具的审计意见,降低审计质量,隐瞒自身脆弱的财务状况,或夸大自身的盈利能力等。

其次是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表明事务所并没有从被审计单位处获取自己应该收到的足额的审计费用,这可能与当初签订业务约定书时双方的谈判协商有关。由于现今的审计市场的竞争状况,导致会计师事务所在谈判协商中处于不利定位,谈判能力大大降低,因而为了获取客户,就不得不降低审计费用,或者为了维持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业务关系,而主动降低自身审计费用,所以导致实际收到的审计费用偏低。而收取审计费用偏低,所以事务所为了控制成本,就会减少一些审计工作的质量,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又或许是事务所受到来自客户方的压力,尤其是该客户对于事务所来说是重要客户时,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生存,不得不削弱独立性,降低审计质量。

除以上三个假设得以证明外,通过回归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他与审计质量相关的变量的结论。负债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所以负债与审计质量呈负相关关系。负债越多,公司的财务状况恶化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赢得投资者的信任或者取得新的借款,所以公司管理层就会有动机去进行盈余管理,修饰财务报表等,降低了审计质量。

速动比率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所以速动比率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外部股东对公司的信心也会增强,因而公司管理层对于财务状况修饰的动机就不会太强烈,审计质量就会得到基本的保障。

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虽并不显著,但也可表明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审计质量也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董事会对于管理层的监督力就会越强,盈余管理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降低,从而提高了审计质量。

股权集中度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所以股权集中度与审计质量之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高,表明股权更有可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为

了保全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就会关注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形成一种监督的氛围,保证审计质量。前三年度是否出现损失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但该关系并不显著。前三年度出现损失,股东会对当年的财务状况格外关注,会加强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而外部信息使用者也会十分关注本年度的财务报表等信息,所以公司管理层就会谨慎经营,出现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审计质量就会提高。

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两职合一情况与审计质量程正相关关系,但并不显著。两职合一情况下,公司的治理效率就会提高,董事会对公司运营情况也会更加熟悉,更好的行使职权。但两职合一也有相应的副作用,不利于管理层与董事会的沟通,产生不必要的摩擦,减少公司的价值。

公司资产规模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公司资产规模与操纵性应计利润呈负相关关系,所以公司资产规模越大,则公司的操纵性应计利润就会越低,也就是公司越少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因而审计质量也越高。

(四) 稳健性检验

在衡量审计质量时,还有其他的指标可以选择。因此在本文中,通过将审计意见进行赋值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也进行了相关的检验。在年报的审计意见中,如果出现非标准审计意见,意味着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发现了影响最终审计意见的方面。所以说,如果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说明审计师尽责完成认为,审计质量相对较高,因而将非标准审计意见赋值1,而对标准审计意见赋值为0。结合本文的研究变量进行分析,得出的回归结果与假设一致。

在计算公司总应计利润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模型。本文还采用公式总应计利润=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计算总应计利润,以此求出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通过重新评估样本,得出的结果也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本文首先回顾了审计质量、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的基本理论常识,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并针对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自己的假设。然后以沪市和深市A 股663 家上市公司2006~2010 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使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作为审计质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回归分析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经过一系列的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在中国审计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U 型关系,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反映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同时,通过采用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来衡量审计费用,本文还发现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越大,审计质量越低。

(二) 政策建议和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工作的质量不仅关系到事务所本身的声誉、被审计单位的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众多的股东的切身利益,所以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是必要的。结合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费用两个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独立监事制度。虽然法律上并没有对监事的独立性做出规定,但公司可以吸收独立董事的思想,在公司监事会内吸收独立监事。独立监事既可以对监事会发挥职能进行监督,更可以对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由于独立董事并不会在公司内有切身利益,所以发挥作用也会更彻底。但必须谨防独立监事被公司管理层或其他董事收买的情况发生。

(2) 对监事的任职资格和组成结构进行界定。监事会成员的资历对于监事会职能的发挥有着重要意义。对任职资格和组成结构进行界定,可以将监事会的结构进一步优化,吸收具有财会专业知识或工作经历的监事,提升监事会发挥作用的能力,保证监事会在有盈余管理行为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

(3) 鼓励部分监事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持有一定比例的股份,但不能比例过大,否则也会出现为私利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部分监事持有一定比例股份,可以督促他们为了更好地维护好自身的利益而更加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及时发现不恰当的举动,及时发现盈余管理。

(4) 完善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它的职能的发挥对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举足轻重。由审计委员会负责聘请和更换会计师事务所,进一步维护好中小股东的利益,发挥更强的监督作用。

审计费用方面,主要的措施和建议旨在改善和规范目前的审计收费模式。

(1) 规范行业收费标准。目前中国审计市场上审计收费的现状比较混乱,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来加以规范,所以才会出现类似异常审计费用等的变动。树立行业收费标准,可以对不正当竞争或者低价无序竞争加以约束,维护审计市场的秩序,形成有序竞争的环境。要想树立规范的行业收费标准,需要财政部、中注协和相关部门的一致努力,同时又不能脱离实际,而应结合中国审计市场的现实状况,提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

(2) 加大对违反规定的事务所和审计人员的处罚力度。当今市场上并不是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也并不是不能发现这些行为,只是发现了这些行为之后并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因而导致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出现并恶性循环下去。所以,要想从源头上制止某些与审计收费相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就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绝不姑息,给违法违规行为以严厉打击,同时又能震慑其他事务所和从业人员,预防他们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

(3)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外部监督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来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可以规范他们的行为。同时,监督还可以作用于被审计单位,遏制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行为,为审计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4) 改进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目前,审计费用都是会计师事务所直接从被审计客户处直接收取,因而就存在被审计单位给予事务所压力的空间,从而削弱审计独立性。所以引入适当的第三方机制是必要的,通过第三方的存在,发挥监督作用,规范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使会计师事务所不会因审计费用受制于被审计单位,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如财务报表保险制度。

(5) 严管费用的支付情况,避免出现拖欠审计费用的现象。拖欠审计费用,则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依赖关系或利益关系会更强,会计师事务所受制于被审计单位的可能性也越大。避免拖欠审计费用,需要在业务约定书中加以明确期限规定,要求双方必须严格按照约定执行,这样也是保障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措施。

(6)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制度。现行的聘任制度使两者会出现投机取巧的可能,建立健全聘任制度,从制度上来规范聘任程序,是两者处于一个天枰的两端,地位平衡,不出现不对等现象,有助于事务所实现独立,保证审计质量。

此外,还可以努力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执业水平。审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审计师的独立性能否充分实现,关系到审计质量的高低,所以加强审计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可以让审计师更加关注自身的独立性问题,确保不会因为一己私利而削弱自身独立性。同时,提高审计师的执业水平,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在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发现错报和舞弊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本文作为对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探索,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做出进一步的研究。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中还有许多可以考虑的因素,如管理层的薪酬、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董事会的持股比例等,这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充实。其次,本文考虑的是审计费用中异常审计费用随时间变动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继续考虑会计师事务所因非审计服务获取的费用的时间变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其次,在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计算方面,因为有众多模型可供选择,所以,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选取最适宜的模型来进行研究等。

浅谈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浅谈企业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管理层、学术界和实业界对企业治理的 认识达到了高度的一致,并为推动公司治理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在研究、引进国外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如何结合我国国情,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建设需要的公司治理原则上,仍有一定欠缺。本文针对企业治理结构现状提出了其完善趋势。 关键词:企业治理结构;股权结构;激励机制 一、企业治理结构概述 企业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或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系统(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公司治理机制(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 二、企业治理结构现状 1、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权结构就是指企业的所有者结构,即各个股东所持公司股份的比例。股权结构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拥有一个绝对控股股东,所拥有的股份比例大于50%,该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三是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形成方式大致有两种。第一,取决于发起股东是如何对公司产权结构进行设计的,第二,股权结构会受到国内证券市场发达程度的限制。我国由于特殊的“大小非”问题,所以我国的股权的流动性以及股权结构的合理化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缺陷。具体说,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一是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 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 二是非流通股过于集中;三是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过小; 四是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为一家控股公司,而不是自然人。 2、对小股东的权益保护弱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参考

上市公司部控制审计案例参考 2016-11-30中国部审计中国部审计 china-audit中国部审计,愿做您的咨询伙伴、家中的宾客、亲密朋友,各行业部审计精英人士联谊、经验分享与知识交流。为您送去最权威的部审计理论与实践解读,增长与实现组织 最大价值,为公司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一、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意义、功能与作用 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对于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以及需要使用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各方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部控制审计的提出是审计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革,整合审计模式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长远来看,部控制审计以及两种审计的整合是企业完善管理、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化的必经过程。 (一)引导改变企业管理理念,建设并有效运行企业控制度 在我国关于部控制审计的相关文件出台以前,部分追求先进管理理念的企业较为重视企业的部控制,但多数企业对部控制的关注不够,部控制审计政策的出台使得企业必须重视部控制,部控制将影响企业的整体价值。完善的部控制制度将为企业带来诸多利益,有效的部控制可以使企业的部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与使用;通过设计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企业各部门既保持联系又相互牵制,使企业日常业务有条不紊的进行。部控制审计以及整合审计的提出成为了推动企业重视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最有力的推手,这将对企业管理理念的改变以及部控制的完善产生重要意义。

(二)扩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围,同时促进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迅速提升 部控制审计的提出拓展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业务围,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将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进行整合是未来审计的大势所趋,尽管我国目前对审计的方式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但统计数据表明,自2010 年实施部控制审计开始,所有需要提供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中,选择将两种审计交由同一家事务所进行整合审计的公司占绝大多数,这说明整合审计在实际操作中更为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整合审计的发展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面临重大的考验。但新事物的建立与发展均需要时间,所以整合审计模式的迅速发展将成为促进注册会计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执业素质的动力,在提高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专业水准、人员素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降低财务报表审计及部控制审计的整体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尽管财务报表审计与部控制审计的目标存在差异,但整合审计需要综合考虑两种审计的情况,设计综合审计计划以达成两种审计的目标。财务报表审计与部控制审计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审计,但相互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共性与联系,这些共性与联系为两种审计的整合提供了整合基础,使得两种审计的审计证据、审计成果可以相互利用,进而起到降低整体审计成本的作用。从会计师事务所的角度看,将节约不少时间与精力,而站在企业的角度看,企业有义务配合注册会计师所提出的要求,提供所有资料。如果不进行整合审计而是将两种审计分开执行,企业将耗费不少的人力与物力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配合。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 何 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 100015)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来说是崭新的,同时又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截至1996年底,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530家 公司为样本,从公司的股权结构入手,分不同行业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 分析。结果表明,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资本主体缺位、股东控制权残缺和经理人员的 约束机制不健全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此外,本文引入了 内部人控 制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股权结构入手,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状况,为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初步依据。所调查的样本包括截至1996年底上市的全部530家公司,这些公司的招股说明书、股票上市公告书以及各年的中期报表和年度报表是本文原始资料的来源。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1 股权结构概况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有国家股、法人股、A股、B股、H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之分。其中,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不能在市场上自由流通,A股、B股和H股虽然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流通,但三种股票流通的市场是彼此分割的。由于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例较小,为研究方便,本文将他们合并称为其它股份。 截至1996年底,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30家。其中,只发行A种流通股股票的有433家,只发行B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5家,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有69家,发行H种流通股股票的有13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1 7%、2 8%、13%和2 5%。 如果按上市公司的产业分类,则工业类企业318家,房地产类28家,综合类73家,商业类68家,公用事业类38家,金融类5家,分别占上市公司总数的60%、5 3%、13 8%、12 8%、 7 2%和0 9%。 从总的股本结构来看,流通股在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为35 2%,国家股和法人股在总股 本文是中国经济改革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1997年度 资本市场发展与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系列招标课题的子课题成果。

浅析审计质量控制准则.doc

浅析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浅析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审计质量控制与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和运用的各项政策和程序。控制政策是指基本方针和策略。是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工作按预定目标和在规定程序中运作,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和审计工作效率。控制程序是指具体措施和方法,它是驾御、控制审计工作全过程,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审计质量控制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分析和反馈等一系列活动。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需要。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指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遵守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规定,以确保审计质量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审计质量控制首先是对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全面控制,其次是对单项审计项目的控制。审计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审计质量符合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意义 (1)质量控制准则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符合独立审汁准则要求的基本规范,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行为的基本准则。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在实际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贯彻执行情况,直接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特定审计项目乃至所有审计工作是否符合独

立审计准则以及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 (2)质量控制准则是每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遵循的管理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资产控制、会计控制和业务控制三大块,而业务控制也即质量控制居于核心地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干被审计单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质量的保证程度和审计风险的防范水平。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非常重要。 (3)贯彻质量控制准则是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质量控制准则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规范。质量控制准则所提出的各项基本要求,为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我国质量控制准则从框架上看,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制定和运用两个层次的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使所有审计工作富恶化审计准则的要求;二是各审计项目的审计质量程序,使各审计项目的工作遵照审计准则进行。从内容上看,我国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主要包括: 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每个审计项目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其主要内容及要点包括: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完善的审计准则等法律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将全面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以适当的方式通知

试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工作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坚持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规范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是摆在各级审计机关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就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进行一些探讨。以人为本,领导先行,创造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因素是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首先,必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培养独立公正、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进一步整合审计资源,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积极试行主审竞争上岗等制度,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与审计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干部考评制度。其次,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各级审计机关共同面临的任务,同样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全员参与,可以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审计质量控制中扮演的角色:审计人员既是审计项目的执行者,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者。从而最大地激发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审计质量控制非常重视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制定审计质量控制的方针、原则和目标,并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贯彻执行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审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织领导审计质量管理活动,履行好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指导、审批、审定职责,以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抓住关键,讲求实效,突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审计质量控制要善于抓住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实际问题,增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效。一是把好审计项目计划关。审计项目立项和计划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好的审计计划有利于切实履行审计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选好选准审计项目,加强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保证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把好依法审计关。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价值所在。审计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有效性。把好这一关的核心在于确保做到坚持原则,敢于如实揭露和反映问题,敢于依法处理问题,保证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三是把好审计报告关。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的载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形式规范,报告要素完备,在内容上更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另外试行审计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这对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empirenews.page--] 四是把好审计结果的跟踪落实关。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办法,疏通审计落实情况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审计机关对移交查处的重大案件线索,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督促落实,跟踪到底。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即能不能依法规范审计活动,不断健全并落实各项有关制度和内控措施。一是加强审计规范体系建设。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准则和操作办法的贯彻执行方面,要通过学习、领会和运用,使审计规范成为指导审计活动的一只无形的手,在审计过程的各个环节,影响和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作为地方审计机关,更要密切联系实际情况,在准则规范的细化方面下工夫,增强审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要善于根据地方审计的特点,及时总结经验,把实践证明成熟的经验和方法制度化、规范化,甚至通过立法程序,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 [<<][>>] 摘要:内部审计已成为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的基石之一,这充分说明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结合我国企业实际,分析了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的现状,认为内部审计未来将在我国的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审计公司治理结构地位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将内部审计推向前沿 公司治理结构通常指的是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董事会聘任管理层,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制衡机制的组成。一些学者在论述公司治理结构时,也讲到两权分离、三足鼎立的制衡格局。如吴敬琏在1994年提出的观点认为,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者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在这样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及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董事会与高层执行官之间存在着性质不同的关系,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就要明确划分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各自的权力、责任和利益,从而形成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在这个公司治理结构中,把制衡机制简单地归结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根本没有将审计作为制衡的重要因素。 随着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粉饰业绩案件,日本雪印食品公司的舞弊案件及中国上市公司中名目繁多的关联方交易、“掏空”等案件的相继曝光,围绕着“公司的社会责任”、“企业信用”以及“董事会的战略参与”等问题,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反思。安然事件后,管理层财务造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著名的信贷评级机构魏斯公司2002年上半年对美国七千家上市公司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多达三分之一的美国上市公司可能有篡改其盈利报告之嫌。美国《首席财务官》(《CFO》)杂志于2002年8月1日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发现过去5年中,美国大公司中17%的CFO们受到来自上司的压力,被迫出具虚假财务报告,18%的财务经理在编制预计账目时,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 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四、解决方案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审计学课程设计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审计学课程设计 1 2020年4月19日

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信息案例 ——以“绿大地”公司为例 1. “绿大地”造假事件背景及发生状况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绿大地”)于 3月28日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 3196万。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 及销售。 l2月21日,成为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3月l7日,“绿大地”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女士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该公司自上 市以来,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事务所,五次 变更业绩报告,高管频繁辞职。 3月22日,中国证券会在官网上表示,证券会 3月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 查,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 等多项违法行为。 4月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违规披露、不 披露重要信息罪名对该公司董事、财务总监李鹏采取强制 措施。 5月4日,深交所对该公司股票002200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2 2020年4月19日

2. 财务造假手法透视 2.1利用关联方虚增收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绿大地上市前三年,公司每年前 五大客户的采购比例总和在其全年销售收入中占据主导地 位,而同为绿大地客户的晓林园艺工程公司的法人在持有 本公司80%股份的情况下,还担任了鑫景园艺工程公司的 股东,拥有公司10%的股份,并多次向绿大地购买苗木, 采购金额在300万元以上。随着绿大地上市,天绿园艺公 司,鑫景园艺工程公司,自由空间园艺公司这些与绿大地 有大量业务往来的公司均由于不知明原因接二连三地办理 了公司注销手续,让人不得不怀疑绿大地存在暗箱操作和 严重的关联方交易。 2.2虚增资产 2.2.1虚增存货 绿大地的总资产从开始到公司发布招股说明书止共有 4.5亿元左右,其中存货这一项目竞高达1.8亿,然而作 3 2020年4月19日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DOCX 44页)

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发布日期:2004-06-08 文章来源:互联网 第一部分概念综述 一、公司治理结构国际认识 1841年10月的一天,往返于美国两州间的两辆火车相撞,死亡两人,17名乘客受伤,此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在议会的推动下,铁路公司进行了改革,老板只拿红利,铁路由专家进行管理(《领导科学基础》第2页)。这可能就是基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初形态,而且这种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一经实践,便被普遍接受并迅速推广,成为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最早由美国经济理论界提出,在全球范围内,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是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产生并发展的,其核心是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或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与代理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是牵扯到公司的股东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能否实现和公司能否正常运作的重大问题,它既要保证投资人实现盈利的目的,要使经营者顺利的行使经营权,又要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和发展过程中所涉各个部分利益主体关系的制衡与协调。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通过结合本国经济现状,建立并不断规范一个合理的公司内部组织体系,以此提升公司治理效率与水平,妥善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分配关系问题,并协调好相关权益者利益,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与社会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司治理结构,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及其制度惯性(诺斯称之为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以美国为例,公司法中的治理结构就是由19世纪20年代以前的股东大会中心主义时期过渡到20世纪初的董事会中心主义时期,进入50年代以后发展至今,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处于全面完善发展的时期。

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经济师}2010年第2期●审计工作浅谈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 摘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指由内部审计的业务管理机构或部门对内部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检查,实施全面控制管理的行为。文章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因素,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39.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209—02 实行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应先了解审计质量,内部审计质量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符合审计标准的程度,包括人员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的质量;审计质量控制只有紧紧围绕审计质量各要素进行,才能保证质量控制政策布程序制定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一、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 1.领导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内审工作独立性不高。具体说来有四点表现:(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职能认识模糊,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查问题、找毛病,内部审计机构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忽视了内部审计监督、服务、管理的职能,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2)无竞争对手、思想松懈。由于内部审计的对象决定了审计机构独享审计权,审计机构不用担心竞争对手和业务来源,缺乏应有的竞 争力,而更多地关心审计任务的完成、上级领 导的态度,对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缺乏热 情。(3)企业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使内部审计 人员对一些违纪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复杂的人 际关系使内部审计人员不愿深入细查;领导的 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的时效、范围, 使审计人员不敢违背;众多理由使得审计人员 在质量控制上意识不强。对于发现的问题,缺 乏揭示和披露的勇气,内审人员往往慑于领导 压力或者出于同事关系的考虑,或者由于其他 种种原因,对发现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最后不了了之,甚至徇私舞弊。(4)对潜在风险 认识不足。求数量、抢时间、搞突击,在质量控 制上下功夫不够。主要表现在:对审计中出现 耗时、耗费的具体项目不愿深查,对不清楚的 业务避重就轻,对获取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 靠性分析不透,处理问题上更多地依赖专业判 断或个人偏好。 实际操作中表现在:一是重视专业胜任能 力,对职业道德重视不够。在工作委派上考虑 较多的是专业胜任能力,对审计人员及助理人 员的独立性及职业道德考虑较少;在培训中注 重业务,对职业道德教育抓得不够。二是对指 导、监督、复核不重视,缺乏对审计执行情况及 其结果适时进行监督和检查;未建立分级督 ●李宗梅 导、复核制度,对所聘用的助理人员事前没进 行必要的培训,甚至未编制审计计划以传达审 计指导意见;在具体项目审计过程中重操作, 轻督导,往往在出了问题时才予以督查;审计 报告阶段对工作底稿未实行多级复核。 2.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内审人员多由 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甚至是兼职,比较 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 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直接导致对经济 业务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特 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由于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我国虽然制定了统一的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一些具体准则,但缺少 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使得企业内审目 标不明确,内审工作计划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随意性。审计方案脱离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审计调查不彻底.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 稿缺乏严格规范;重大问题没有查深查透,审 计意见缺乏针对性、可行性。未建立分级督导 制度。内部审计应当建立分级督导制度,对各 层次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复核。,督导 和复核实际上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部监督, 但是,各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受人员、机 构编制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没有设立必要的内 部督导。内审工作是“只有检查31】人,没有被人 检查”,对内部审计的检查处于真空地带,客观 和信赖,以保证审计权利和职责的有效执行。 3.调整内部审计目标,扩大内部审计范围,实现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产权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内部审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财务账簿、报表审计,内部审计的目标应侧重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涉及企业所有管理领域,包括人事、市场营销、生产、技术、工程、信息技术、商务等环节。其工作范围除了解和评价财务、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外,还应对有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对资产的安全性、资源利用的经济和有效性、预定目标完成情况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一个企业每年度的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都要围绕本单位的。【作重心、群众反映强烈和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除及时、准确、客观地提出审计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为领导解决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以利于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已经产生或可能产生的问题,改善和加强管理。总之内部审计应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评估,及时发现和规避各种风险,促进企业建全各项管理制度,严密内部控制机制,推动生产经营规范化、制度化,以达到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4.改善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置,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较强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科学合理地配置内部审计人员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根本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人员配备应实行专职化,除配备财务人员外,还应有工程、法律、电子数据处理等完成审计工作所需要的人员。作为一名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职业使命感、责任感;遵守诚实、客观、勤奋和忠诚的原则;熟悉和精通内部审计原则和技术;掌握经济法律、法规等相关业务知识;熟悉企业管理的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能对审计过程中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周密思考和分析,并作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经常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咨询服务。在审计工作方法上,审计人员首先要对被审单位抱着信任态度,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积极寻求合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其负面影响,一起探讨改进措施;在撰写审计报告时不使用责难性的措辞,不采取简单暴露问题的做法;在报告内容方面,向领导呈送的审计报告只反映重大的问题,而对一般性质的问题则在审计过程中直接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并督促其就地整改。只有把监督寓于服务中,才能减少被审单位的对立情绪,达到既实现对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又促进被审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只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内部审计认识的提高,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和突出。 参考文献: 1.刘桂良.瞿友喜.现代审计学fMl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邵素梅.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探讨叶套计之友,2007(6) 3.鲁安.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Ⅱ]会计之友,2007(4) (作者单位:山西禄纬堡太钢耐火材料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责编:吕尚) 一209— 万方数据

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审计质量保证措施 工程造价咨询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业务水平要求高、工作量较 大的具体工作,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招投标活动的正常开展,影响投资控制效果,要保证工作结果准确,既要依靠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工作方法,还必须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1 1 、质量控制制度 为严格技术规范,确保审计质量,我所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咨询服务实施有效的监控,进而使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实施项目经理全程负责——高级项目经理(行业主管)全程督查——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部门经理)会审——决策高层(所领导)审签把关的四级监控模式。 1.1、项目经理全程负责制度 项目经理负责全程质量控制和一线技术支持,并认真履行一级审 计的责任。 1.1.1、必须熟悉审计项目的状况 自明确接受审计项目之始,要及时、主动地与客户关联方进行沟 通,合理、全面、可靠的取得审计所需相关情况,以保证审计工作依据充分,判析可靠、计划可行、进展顺利。 1.1.2、必须把握政策法规的运用 要正确理解、准确把握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 尤其要注意全国性与区域性、行业性的联系与区别,以及调整变化的情况;在利用市场信息时,要注重其权威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审计判析和结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政策法规为准绳。 1.1.3、必须提供技术操作的支持 在实施项目审计的过程中,尤其是现场作业,对项目小组成员提 供技术支持,把一切疑难问题解决在现场,并严格技术操作的检查和把关,保证审计工作按规则、按程序、按方案、按标准进行。 1.1.4、必须严格工作底稿的审查 在实施审计的始终直至工作底稿归档,要认真负责对项目小组的 工作底稿逐一审查,及时调整、补充或更正,确保工作底稿填制规范、内容完整、情况真实、数字准确、判析可靠、签署齐全。 1.1.5、必须保证审计报告的质量 每当项目基本完成,要对审计全程及时汇总,而后草拟审计报告, 认真实施一级审计,审计记录随报告一并上呈。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及其附件附表的规范性、完整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如二级、三级复核对其审计报告提出建议或意见,要及时进行修改、调整或更正,并记录在案。呈送所领导审签时,必须附呈一、二、三级复核记录,确保审计报告无一失误。 1.1.6、必须搞好内外上下的沟通 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内要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对外要主动进行协 商沟通。因重要事项变故而产生疑难问题,应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不拖,力争现场解决。当自身职责或能力不及时,应及时请示报告行业主管(高级项目经理),讲明情况,要求支持。要自觉处 理好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争取积极、协调、有效的配合。审计结

[治理结构,费用,质量]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公司治理结构、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 摘要从公司治理结构中抽调出以往研究较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监事会人数作为变量,来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同时,又将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作为审计费用的替代指标来研究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了中国663家A股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U型关系;监事会人数与审计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异常审计费用变动率与审计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监事会;异常审计费用;审计质量 为了解决公司制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条有效的措施,而独立审计作为外部监督机制可以以公司治理结构为依据充分发挥功效。影响公司治理结构有效性的因素包括股东结构的合理性和公司治理的效率等等。但是在我国,目前证券市场还只是一个新兴市场,并不十分成熟,而且上市公司的发展时间也很短暂,因而在应对风险和挑战方面的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意味着作为外部独立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并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审计报告的质量也就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盈余管理行为是他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如果公司内部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而外部审计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力而不能发现这些行为,那么股东的利益将会遭到损害。但目前学术界尽管有为数众多的研究都调查了不同的公司治理变量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但实证的结果却是不一致的。 最近伴随着审计失败的金融危机也引出了关于审计师竞争力和独立性的争议。近期的许多研究都集中于审计师独立性的本质和它与审计报告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由这些研究得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从非审计服务获得相对较高水平收入的会计师事务所很有可能会折中其审计标准,而不是坚守其审计准则,因为坚守审计准则可能意味着会丧失一部分审计业务。然而由于许多研究的最终结果会相互矛盾,所以关于这方面的实证证据相对较混乱。例如,Frankel等人(2002)发现降低审计师的独立性确实会反过来影响报告收益的可信性。相反地,Ashbaugh等人(2003)和Krishnan等人(2005)都发现审计师独立性和盈余管理之间没有重大的联系。即使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引入了对于审计师提供非审计服务水 平的限制,文献中总结的这些不一致的相互冲突的结果仍然提出了一些问题,如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认为非审计服务仍会削弱审计独立性,审计费用的相对值是否能够作为衡量审计师独立性的替代指标。由此可见,对于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尽管会计师事务所从客户处收到的费用可以分为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两部分,但跟审计质量直接相关的还是审计费用。审计费用是否会影响审计质量,会计师是否会因为审计费用而降低审计质量,这些都是待研究的问题。 一、本文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对于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的研究范围过窄表明在此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而据此,我们也可以通过以下假设来进行相关的解释。

(最新整理)浅析公司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完整)浅析公司治理的问题和对策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浅析公司治理的问题和对策)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浅析公司治理的问题和对策的全部内容。

浅析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及对策 摘要:公司运行依赖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公司治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制衡以及股东间的利益平衡。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制衡,从而保障股东会的正常运行、合理界定董事责任。股东间利益平衡的目的是保障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平衡.但公司治理本身存在缺陷,许多缺陷通过公司内部无法解决,这需要外部力量的介入.目前,我国介入公司治理的外部力量包括中介和行政的力量。本文分析了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完善对策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包括经理)、监事会三个机构组成。股东会由出资者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重大事项;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由股东会选举产生,对股东会负责;监事会由股东和公司职工组成,是公司内部的监督机构。一般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用于保障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在股东、董事和经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权利和职责,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用以实现公司目标和监控经营的制度和手段。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价值在于通过合理分配公司的权力资源,建立利益制衡机制,确保企业的经济运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并最终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二公司治理缺陷 公司治理并没有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引起的所有问题。公司治理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途径是股东与董事的合理分权及强化董事义务。在公司运行中,这些措施都遇到了挑战. (一)公司利益标准的分歧 如果对董事的激励是合理的,则公司股东与董事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即公司利润的最大化。但如何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某一行为是否能使公司利益最大化,股东与董事的判断难以

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审计学课程设计

上市企业虚假财务信息案例 ——以“绿大地”企业为例 1. “绿大地”造假事件背景及发生情况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简称“绿大地”)于20XX年3月28日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注册资本为3196万。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20XX年l2月21日,成为中国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20XX年3月l7日,“绿大地”公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董事长何学葵女士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该企业自20XX 年上市以来,连换两任财务总监,三次更换会计事务所,五次变更业绩汇报,高管频繁辞职。20XX年3月22日,中国证券会在官网上表示,证券会20XX年3月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觉该企业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行为。20XX年4月9日,公安机关以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关键信息罪名对该企业董事、财务总监李鹏采取强制方法。20XX年5月4日,深交所对该企业股票002200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尤其处理。

2. 财务造假手法透视 2.1利用关联方虚增收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绿大地上市前三年,企业每十二个月前五大用户采购百分比总和在其整年销售收入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同为绿大地用户晓林园艺工程企业法人在持有本企业80%股份情况下,还担任了鑫景园艺 工程企业股东,拥有企业10%股份,并数次向绿大地购置苗木,采购金 额在300万元以上。伴随绿大地上市,天绿园艺企业,鑫景园艺工程企业,自由空间园艺企业这些和绿大地有大量业务往来企业均因为不知明原因 接二连三地办理了企业注销手续,让人不得不怀疑绿大地存在暗箱操作和严重关联方交易。 2.2虚增资产 2.2.1虚增存货 绿大地总资产从开始到企业公布招股说明书止共有4.5亿元左右,其中存货这一项目竞高达1.8亿,然而作为其主营项目标苗木在财务报表上报价(300元)和市场价格(60元)有着近五倍差额。 2.2.2虚增固定资产 绿大地在马鸣基地有三口深水井,累计固定资产216.83万元,平均下来每口井快要72万元。不过从披露中看出绿大地在金殿基地一口深水井仅需8.13万元,一样深水井为何存在着这么一个庞大数字差,它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 2.2.3虚增无形资产 绿大地在O4至07年期间陆陆续续虚增了近4000万元土地成本,其中以企业05年购置马鸣土地为最,虚增价值高达3190万元,在此以后又对其基地浇灌系统虚增近800万,对基地改良土壤价格虚增2124万,几者相加已靠近7000万。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的提升(doc 6页)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提升 2001-03-01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有学者经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各年年末亏损公司数量占截至该年上市公司总量的比例,还是各年亏损总额占截至相应年份上市公司总股本规模的比例,都存在一种不断增大,效益不断下降的基本趋势。造成上市公司如此绩效的原因何在?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较多,如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紧缩、投资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等,但不管怎样,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来说,经营者(经理层)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管理能力、水平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只不过是间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经营效果的根本性的制度性原因。 根据《公司法》组建的上市公,司应该说其内部治理结构已初步符合现代公司所要求的运行规范和治理功能,但还很不完善。正因为不完善,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形式化,制度的激励约束制衡作用没有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积极性、能力、水平的发挥,继而使上市公司绩效处于逐渐下降的通道之中。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占比大,国有股人格主体没有确立,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弱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国外学者Berle和Means等人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有影响的结论;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周业安对股权结构(即A股、B股、H股、国有股、法人股、其它股的结构)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股权结构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系,孙永祥,董祖辉提出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四种治理机制,即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发生作用,并得出结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业绩最好。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改制对观念的束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特征,国有股权比例过高,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国家绝对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呈现出“超强控制”,国家绝对控股削弱了其他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上的权利,这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性安排存在较大的冲突,继而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安排易受国家的行政干预,持股比例高的国有股东不仅可以影响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可以通过选“自己人”为董事,来决定董事会的运作,从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阶层的选聘,如此,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内部高效率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设立。虽然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占绝对控制地位,但是国有股权的产权性质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