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大纲重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大纲重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大纲重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大纲重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Barry Bozeman (ed.), Public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2.Donald F. Kettl, H. Brinton Milward(ed.), The State of Public Management,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蔡立辉:“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

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管理的公共事务的不同,公共管理可区分为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和国际公共管理。

1.1.2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

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1)学术界关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三种不同观点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

二者区别: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2.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

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公共管理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公共管理活动离不开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提供方式会更加有效。

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和目标。一般而言,公共产品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私人物品通过市场提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部门不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而是强调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产品有效供给营造环境。

3.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二者的联系:第一,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前提;第二,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第三,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第四,在一

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二者的区别: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具体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

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类管理活动。作为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着相通之处,都必须履行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和控制等在内的一般的管理职能。

其差别主要表现在:

(1)管理性质的不同;(2)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使命不同;(3)效率意识的强弱不同;(4)责任的性质、范围不同;(5)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程度不同。

5.公共治理与善治

治理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治理概念的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的用法。

治理被等同于单个国家的可统治性,是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权力的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有人把治理视为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政府的治理。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2.1 公共管理的兴起

1.公共行政的反思

(1)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

(2)公共行政的反思

2.公共管理的产生

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管理

1.2.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确定公共管理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

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

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

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

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要改变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

【基本结论】公共管理学是经济学、管理学乃至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结果,但政治学、行政学仍然是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基础。切断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行政学的内在联系,极容易导致把公共管理看作是纯技术化的?°管理主义?±倾向。公共管理学应该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不仅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也要解决?°为谁做?±的问题;不仅要回答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的?°管理?±问题,同时更要回答?°为何做?±和?°为谁做?±的?°公共?±问题。

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内容

(1)国外学者的研究情况

(2)我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

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

(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

(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

(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5)更具现实性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3.1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1.公共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又称为P途径)

2.企业管理途径(the 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3.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

4.公共选择理论

5.新制度主义或新制度学派

1.3.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践抽象法

2.实体分析法

3.实验法

4.系统分析法

5.比较分析法

6.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

7.案例分析法

第2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2.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2.2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管理理论及其发展演进的过程、各种理论流派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共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各种理论流派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各种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观点、理论贡献与局限性,全面掌握当代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注重培养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理论流派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管理主义取向与宪政主义取向的理论内容及其代表人物

?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美]斯蒂尔曼:《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著、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丁煌著:《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6.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

2.1.1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初创

1.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2.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2.1.2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构建

1.怀特的系统化行政理论

2.古利克和厄威克的科学化行政管理原则

3.福莱特的动态化行政管理理论

2.1.3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转型

1.西蒙的批评与公共政策学派的出现

2.沃尔多的批评与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兴起

沃尔多批判的三个方面:

第一,沃尔多认为,传统行政学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无论是作为一种对现实的描述,还是作为一种对行政行为的规定,都是不恰当的;

第二,沃尔多也批评了传统行政学的组织范式;

第三,沃尔多还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2.沃尔多的批评与新公共行政学的兴起

(1)沃尔多的批评

(2)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反思和批判了“效率至上”的传统公共行政

第二,倡导社会公平的公共行政价值;

第三,突破“政治—行政”二分法;

第四,强调动态、开放的组织观念。

2.2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2.2.1 公共选择理论

1.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与公共选择

2.政府规模扩张与公共选择

政府规模扩张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于政府规模扩张的成因进行了阐述:

(1)瓦格纳定理

(2)帕金森定律

(3)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包括:

第一,组织类型的理性选择;

第二,市场机制与个人选择;

第三,分权化;

第四,公共服务组织小规模化;

第五,自由化。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的名称,如?°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后官僚体制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行政?±等。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选择理论一样,都尊崇市场力量、市场作用、市场机制。

新公共管理与公共选择理论不同的是:公共选择关注的焦点是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主张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解决政府面临的困境;新公共管理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政府公共部门内部,主张通过引进市场机制来完善政府公共组织。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第一,管理的自由化。由于公共管理人员是?°被制度束缚的人?±,因此,为改进公共官僚制的绩效,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

第二,管理的市场化。市场取向的管理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竞争,二是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

因此,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其风靡欧美等西方国家之时也遭到了来自多方面的质疑,尤其是,有不少学者对作为其思想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2.2.3 公共治理理论

1.公共治理理论的兴起

?°政治?a行政?±二分法基础上的官僚行政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末,行政效率低下、财政支出严重增长和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等公共管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公共治理理论是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管理危机和市场与等级制的调解机制发生的危机,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

西方发达国家以治理理论为指导,重新调整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关注国家的竞争力、政府的合法性和公共部门对公众的回应力,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浪潮。

2.公共治理的含义

治理是指官方的或民间的公共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公共权威维持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以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要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因此,公共治理是一种公共管理活动、过程和方式,它包括必要的公共权威、管理规则、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3.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以往老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

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公共治理理论的意义

公共治理理论是当代国际社会科学领域出现的前沿理论之一,它所提倡的一些价值日益具有普遍性。合作网络的治理是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强调了治理的主体不只是政府一个中心,社会的治理是多中心,每一个主体都是一个中心。合作网络为处理公共事务引入了新的机制,也为集体行动提供了新的途径。因此,公共治理理论对于创新中国公共管理体制,整合公共资源,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公共管理格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含义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以美国著名公共管理学家罗伯特?¤丹哈特为代表的一批公共管理学者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作为新公共管理理论之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浆,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内容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3章公共组织

3.1 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3.2 非营利组织

3.3 事业单位

3.4 公共组织的变革

本章教学目的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本章主要是对组织形态的公共管理主体?a?a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准政府组织?a?a及其变革进行阐述。

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各种公共组织类型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公共组织变革等;并培养运用公共组织理论具体分析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组织的性质、特点与基本类型

?公共组织的结构及其设计

?我国事业单位及其管理体制的形成、存在

问题与改革

?科层制组织的特征、方法与面临的困境

?公共组织变革的目标、内容与趋势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竹立家、李登祥编译:《国外组织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

2.[美]麦克尔?巴泽雷著、孔宪遂等译:《突破科层制:政府管理的新愿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美]罗伯特?B?丹哈特著、扶松茂等译:《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美]理查德?L?达夫特著、王凤彬等译:《组织理论与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美]菲利普?J?库珀等著、王巧玲译:《二十一世纪的公共行政:挑战与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谭功荣译:《摒弃科层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1 公共组织的性质与结构

3.1.1 公共组织的内涵

1.组织与公共组织

(1)组织的含义:

组织是两个以上的人、目标和特定的人际关系这三种要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人群体系。

(2)公共组织的含义: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社会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2.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1)物质要素

第一,人员

第二,经费

第三,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

第一,目标

第二,责权结构

第三,人际关系

3.公共组织的特征

(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

(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

(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

(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

(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

(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

3.1.2 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的纵向结构

2.公共组织的横向结构(也称为部门化结构)

(1)按业务性质分工

(2)按管理程序分工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章~第3章 【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1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 答: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指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公共管理在实施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公共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 2.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 ①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相同; ②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3.公共政策 答:公共政策是指拥有合法权威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的政府,以及由其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等社会问题所作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通常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 4.政治—行政二分 答:政治—行政二分由威尔逊最早提出,他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要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应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即“政治”与“行政”,认为就政府应当做什么而言,政治领域就是由大多数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决定各种选择;行政领域就是政府贯彻执行经过合法程序所通过的各种规定,这种执行过程不是政治干预。 ①行政学科应当建立在单一的组织原型的基础上,能普遍运用于一切政治制度; ②任何良好的行政科学必须使其从政治学领域中分离出来; ③行政科学的指导价值是效率; ④有效的公共行政要求政府权力有单一的领导中心; ⑤建立独立的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使政府不走弯路,使政府专心处理公务和少作政治干预,加强和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为政府的尽职尽责带来美誉”。 5.B途径 答:B途径是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之一。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一、简述题(共5题,共30分)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 ①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是行政管理的主体,由于各国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各不相同,行政管理的主体也不相同; ②行政管理的主体并不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③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2.B途径 答:B途径是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之一。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在这一派的理论中,许多概念是直接从企业管理借鉴过来的,如民营化、企业型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如下。 ①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 ②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 ③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

④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B途径主要来自商学院,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3.政务公开 答: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务部门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的申请公开政务信息.并方便社会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的总称。就我国而言,推行政务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政务信息公开必须按照合法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不收费原则和责任原则来进行。 4.政策问题 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2)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即便存在上述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倘若它并没有被社会大多数人所察觉,它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社会问题。(3)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这种冲突除了表现于个体之间,更多地表现于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以至于个体、团体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4)团体的活动与力量。让某些个人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直至上升为政策问题,往往不是少数个人行动就能奏效的。⑤政府的必要行动。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推荐下载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 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 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 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 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新公共服务理论主要观点: 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第五,责任并不简单; 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第三章:公共组织 1、公共组织概念: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以协调 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 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 准政府组织:介于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一种过渡型公共组织,即非营 利的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但通过授权等行使一定的行政权力,对公共 事务的管理具有一定强制性的公共组织。 2、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 政权力的公共组织,具有非强制性和服务性。 特征:萨拉蒙和安黑尔:正式组织性、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自主管理性、 志愿性和公共性 沃尔夫: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有一个不致令任何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

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 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

王乐夫版---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 更加重视目标的设计更加重视目标的运作 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 的手段 更加关注过程、程序以及内部取 更加关注结果、责任以及外部取向向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 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 .....以及收费困难 ....等特征 ....、自然垄断性 .......和非排他性 的物品。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 .....、收费困难、规模效 ........ ...、自然垄断性 益大、 ....... ...初始投资量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 ... 法治、负责、透明、有效 ...........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部门改革)【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13章公共部门改革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部门改革 答:公共部门改革是指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2.政府职能 答:政府职能是指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包括管理的公共事务的范围(管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怎么管)这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具有整体性、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程序性、依法性等特点。 3.行政体制 答: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在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关于组织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力划分体系、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综合体。社会主义行政体制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要体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这是政治层面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又要反映古今中外行政活动、行政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是技术层面的内容。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面临的公共管理问题不同、要解决的社会矛盾和根本任务不同,因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行政研

究与行政发展实践也就存在不同的着力点。一般而言,在创建社会主义理论和取得社会主义政权时期。比较多地从政治层面上思考问题,因而较多地重视行政体系政治层面的内容;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比较重视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从技术层面上思考问题。因此,当代中国行政改革,既要强调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又要从技术层面上完善和改进行政体制、政府职能定位、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等问题。 4.业务流程再造 答:流程再造是指对公司的流程、组织结构和文化等进行彻底的、急剧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流程再造的优点:a.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流程再造技术可以提高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b.帮助组织应对风险和变化;是一种鼓励个人创造性的新途径,使组织能够在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变革中生存。流程再造的缺点是:公共部门的成本难以量化,难以评估提高服务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与企业相比较,在政府机构中打破部门界限和壁垒难度更大。 5.法治政府 答:法治政府包括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和权责统一等六个方面的要求。对于行政体制改革而言,法治政府意味着: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把机构改革过程和改革成果法制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坚持和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 6.服务型政府

王乐夫、蔡立辉《公共管理学》笔记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公共管理的含义 (1)概念: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与西方国家不同,在中国,公共管理还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1993年,波齐曼《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论文集(第一次全学会); 1993年,凯特尔、米尔沃德《公共管理的现状》论文集(第二次全学会); 1990年,波齐曼、斯特拉斯曼《公共管理战略》(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1.2 公共管理学到概念范畴 1、基本范畴:公共public 公共管理学的基本范畴,public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policy, public affairs, public goods , public services , public sector, public governance.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 (1)学派之争: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第二,认为公共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范式;第三,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主流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 本书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和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相同:在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相异:设计——运作、政府行政机关——非政府公共组织、政治法律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手段、过程程序内部取向——结果外部取向。 (4)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概念,而且是大于公共行政的学科概念。 3、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相对于的是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 福利经济学家认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比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怀疑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唯一供给者的合理性,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论证了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 4、公共政策 (1)相同:第一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公共性,第二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相互作用,公共政策指明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公共政策依赖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去执行。 (2)相异:公共政策是制定社会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公共管理是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来实现公共利益。 5、工商企业管理 (1)性质不同:公共领域——企业内部事务领域; (2)目标不同:公共利益——营利; (3)内容不同:公共事务——企业经营行为。 6、公共治理与善治 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的持续过程。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大纲重点汇总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Barry Bozeman (ed.), Public Management: The State of the Ar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1993. 2.Donald F. Kettl, H. Brinton Milward(ed.), The State of Public Management,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6. 3.[美]戴维?H?罗森布鲁姆等:《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5.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蔡立辉:“公共管理范式:反思与批判”,《政治学研究》,2002年第3期。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0章~第13章 【圣才出品】

第10章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1.传统行政方法 答:传统行政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①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凭借行政权力,依靠从上到下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公共事务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②法律手段是指公共部门在公共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实施到具体的公共管理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③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④思想教育手段是指依靠宣传、说服、沟通、精神鼓励等方式,激励人们的积极性,使公共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自觉自愿地去从事政府公共部门所鼓励的工作或活动,以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的方法。 2.市场化工具 答:市场化工具是指公共部门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目的的公共管理方法。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是市场化工具的的具体方法。 3.工商管理技术 答:工商管理技术是指把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公共部门中,以达成公共管理目标。战略管理、绩效管理、顾客导向、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标杆管理和流程再造技

术,都是工商管理技术的具体方法。 4.社会化手段 答:社会化手段是指公共管理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公共管理目标。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都是社会化手段的具体方法。 5.战略管理 答: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公共部门在分析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和调整长期战略目标、进行适当的政策选择、整合资源来实现公共管理战略目标的政策决策与实施过程。战略管理是为应对环境变化需要和实现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具有七个主要特征:①战略管理注重整体目标的达成;②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它着眼于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寻求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④战略管理是多重目标的统一;⑤战略管理是直觉分析和理性分析的产物;⑥战略管理是一个持续性和循环性的过程;⑦战略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主动搜集外部环境信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战略发展规划。 6.PEST分析方法 答:PEST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战略分析方法,是一个宏观环境分析模型:首先是搜集对组织战略产生影响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四个方面的因素;其次是对这四个因素进行仔细分析,理清这些因素对战略的影响,找到本组织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后是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价(比如专家打分法),确定关键战略因素。在因素分析中要重点理清本组织的战略环境因素,并确定这些战略环境因素对本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组织的战略因素会有差别。战略因素的确定与每个组织的性质、职能、服务范围等有很大关系。①政治法律分析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 【圣才出品】

第4章公共领导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领导 答: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具体含义包括:公共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公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公共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公共领导是公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过程;公共领导是权威和公共认可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对公共领导的绩效评估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2.领导体制 答:公共领导体制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领导体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能,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在西方,领导体制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的关键:选民、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利益要求只有通过领导体制的转换,才能最后形成国家或政府政策;立法机关的大部分政策选择,也只有通过领导体制的转换才具有操作价值。科学的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整体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正确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答:首长制是指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

上的领导体制,又称独任制。如法定的决策权力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行政首长行使,则称为委员会制,或称合议制。我国实行的是首长制领导体制,瑞士实行的是委员会制领导体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各有优势,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应结合实际采用,发挥各自的长处。一般而言,首长制适合速决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突发性的等一类领导活动;委员会制适合方针政策、规划制定以及立法性、协调性、综合平衡等一类领导活动。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是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划分的。 4.完整制与分离制 答:(1)完整制是指同一领导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位首长指挥、监督的领导体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在完整制下,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中国实行的是完整制的领导体制。 (2)分离制是指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首长的指挥、监督与控制的领导体制,又称为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在分离制下.按照各个公共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各机关彼此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美国是实行分离制最典型的国家。 (3)在实践中,分离制迎合了多元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经济市场化,出现了利益关系在整体基础上的多元化,完整制的领导体制也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社会协调发展与高度综合的内在趋势日益明显,因而实践中仍然更多采用完整制。 5.领导协调 答:领导协调是指公共部门领导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调配、协调政府与社会之间、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领导)【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4章公共领导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领导 答:公共领导是指公共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确定和实现公共目标,通过对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组织成员和公众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具体含义包括:公共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这个系统由公共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三个要素构成;公共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公共领导是公共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积极互动过程;公共领导是权威和公共认可的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就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对公共领导的绩效评估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2.领导体制 答:公共领导体制是指公共组织中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领导体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领导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能,有效地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实现组织目标。在西方,领导体制是整个公共管理系统得以顺利运转的关键:选民、利益集团和政党的利益要求只有通过领导体制的转换,才能最后形成国家或政府政策;立法机关的大部分政策选择,也只有通过领导体制的转换才具有操作价值。科学的领导体制是领导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整体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正确规范领导行为的根本机制。 3.首长制与委员会制

答:首长制是指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又称独任制。如法定的决策权力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行政首长行使,则称为委员会制,或称合议制。我国实行的是首长制领导体制,瑞士实行的是委员会制领导体制。首长制与委员会制各有优势,在实际的领导活动中,应结合实际采用,发挥各自的长处。一般而言,首长制适合速决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突发性的等一类领导活动;委员会制适合方针政策、规划制定以及立法性、协调性、综合平衡等一类领导活动。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是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划分的。 4.完整制与分离制 答:(1)完整制是指同一领导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位首长指挥、监督的领导体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在完整制下,实行分工协作,以取得协同一致的效果。中国实行的是完整制的领导体制。 (2)分离制是指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首长的指挥、监督与控制的领导体制,又称为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在分离制下.按照各个公共领导机关的不同职责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限,各机关彼此独立。不存在隶属关系。美国是实行分离制最典型的国家。 (3)在实践中,分离制迎合了多元化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经济市场化,出现了利益关系在整体基础上的多元化,完整制的领导体制也日益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社会协调发展与高度综合的内在趋势日益明显,因而实践中仍然更多采用完整制。 5.领导协调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 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 差别: 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 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 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 ...... 性.和非排他性 .....以及收费困难 ....等特征的物品。 ....、自然垄断性 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 ...........初始投资量大。 ....... ...、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 ....、自然 .......和非排他性 ..垄断性

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 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 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 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 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 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 .............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 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 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 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 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 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 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 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 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笔记重点资料整理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 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 王乐夫蔡立辉主编 第1章导论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2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3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本章教学目的 本章综合介绍、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理论成果:介绍了当代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和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公共管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素养和专业意识,了解公共管理的发展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的知识与分析框架。 本章学习的重点问题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研究对象和内容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1 公共管理学概述 1。1。1 公共管理的含义 1。西方学者关于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在西方,公共管理目前只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的一个分支,即公共管理小于公共行政;但在中国,公共管理是一级学科,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即公共管理大于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的含义 在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公共组织(包括政府行政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它是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 在我国,公共管理是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部门依法管理公共事务的各种活动的总称;根据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

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 辉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导论 1.1公共管理学概述 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1)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工程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 (2)它在实施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公共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 (1)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 的具体“运作”过程; (2)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 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 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 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 公共产品—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

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私人物品—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公共政策—是指拥有合法权威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的政府,以及由它们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的分配等社会问题所作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 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通常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 划、方案、程序等形式。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区别: 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 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 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 (2)公共管理则是具体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有着某些相通或相通的地方,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 第二,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三,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第四,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公共组织)【圣才出品】

王乐夫《公共管理学》课后习题 第3章公共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组织 答: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政府行政组织是最重要的公共组织。公共利益是公共组织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终点,公共性是公共组织的本质。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构成公共组织的两大类要素。 2.非营利组织 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营利组织数量多,而且承担着极为重要的公共管理任务,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非营利组织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常常能比政府组织更具效率。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正式组织性、非政府性、非利润分配性、自主管理性、志愿性和公共性。 3.事业单位 答:事业单位是指受国家行政机关领导,没有生产收入、所需经费由国库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主要提供非物质生产和劳务服务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主要涉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领域。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事业单位活动的非经济性和政治性;②

事业由政府主办并主管;③事业单位经费由公共财政供给;④整个事业单位系统具有行政性。 4.公共组织环境 答:公共组织环境分为“内环境”与“外环境”,二者均发生了急剧的、复杂的和不可预料的变化。 (1)科层制所弘扬的“官僚制精神”,即非人格化、理性化与制度化,妨碍了个人的成长和个性成熟,技术的普遍运用对个性的压制产生的非人格化与当代人们所渴求的个性的自由解放及对民主的追求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2)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经济和社会的节奏加快,陈旧的层级管理和控制系统、照章办事循规蹈矩的传统方式已无法适应越来越普遍的社会动态因素对政府的职能要求。 (3)全球化的趋势使国内外的联系日益紧密,相对封闭的科层制组织建构与建立在主体交往、文化多元基础上的新时代格格不入。公共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公共组织对外在环境的改造力是指在适应外部环境的同时,能动地影响外部环境,推动社会发展。 5.公共组织变革 答:公共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了提高公共组织适应环境的能力、公共组织自身的稳定性、协调性以及公共组织的工作绩效,依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对组织的机构、权力关系、技术、产品服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所做的调整。公共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一个不断与公共组织环境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公共组织只有不断地与其环境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把投入转化为产出,才能生存发展和实现组织目标;同时,公共组织只有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变革、保持与其环境的平衡,才可能维持其生存与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