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实验报告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实验报告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实验报告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利用烧杯实验,针对含油废水研究不同的絮凝剂品种和不同的投加量对不同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1.1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脱稳过程。脱稳即意味着液体中原来均匀分散的固体微粒结合成了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种现象即称为凝聚。在凝聚的程度上可分为凝结和絮凝;聚集程度不大,甚至通过简单的搅拌可以使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这种可逆性聚集被称为絮凝,而凝结则是在固体微粒间距离相对较小时发生的聚集,这种聚集是不可逆的,仅用简单的搅拌是不可能使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投加絮凝剂可以加速水中胶体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其作用机理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a.压缩双电层与电荷中和作用

b.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

c.絮体的卷扫沉淀作用

1.2影响絮凝剂作用效果的工艺条件

无论是天然的絮凝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絮凝剂,除了非离子型的絮凝剂以外,都是电解质。所有的电解质都具有絮凝作用,只是絮凝作用的大小各有不同而已。絮凝作用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因此,影响絮凝剂作用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例如,溶液的pH值、

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以及絮凝剂本身的性质、结构特点、分子量大小和用量多少,所采用的分离方法、工艺设计条件等,另外被絮凝的固体粒子的性质和直径大小及ζ电位大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絮凝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该原理本实验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酸胺(CPAM)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单独处理及与无机混凝剂复合处理含油乳化废水进行试验研究。

三、水质及试验方法

1 试验用水

为模拟含油乳化废水,用从轴承生产车间取来的废乳化液与自来水兑制成一定浓度的含油乳化废水,各项水质指标见表1。

表1 试验用水水质(含油废水)

废水排放标准为:ρ(CODcr)≤100mg/L,ρ(油)≤10mg/L,但考虑到实际产生的含油乳化废水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絮凝法不能去除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了使得到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最佳投药量按照出水ρ(CODcr)≤70mg/L,ρ(油)≤8.0mg/L确定。

2 试验方法

取含油乳化废水水样300mL于500mL烧杯中,加入不同量的药剂,在200r/min的转速下快搅1min,然后转速降至100r/min,继续搅拌3min,然后进行气浮,取浮渣下10cm处水样测定水质。

四、试验结果与讨论

1 单独使用CPAM絮凝剂

分别将CPAM絮凝剂按下列质量浓度加入水样:1.5,10,20,40,60,80,100,200mg/L。混凝后均没有产生絮凝体,水样没有处理效果。调节水样pH值依次为:10.50,9.87,8.55,7.08,6.07,5.03,3.73。

可以认为产生上述试验结果的原因是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分子链上带有正电荷,具有一定的压缩胶体表面双电层和电荷中和等作用,但由于所带的正电荷数量有限,其主要作用仍是吸附和架桥。单独使用阳离子有机絮凝剂虽有一定的使胶体因电荷中和而脱稳的作用,但要达到较完全的脱稳仍需要更多的阳离子,而同时带入的较多有机絮凝剂分子也可能将胶体颗粒表面包裹,使胶体颗粒重新稳定而分散。

2 与无机絮凝剂复合使用

无机絮凝剂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单独投加PAC时最佳投药量为300mg/L,产生絮凝体形体较大,结构松散,沉降缓慢,气浮后仍有一些微小的絮凝体悬浮于水体中,影响出水水质。

复合使用药剂时,PAC投加时机为快搅开始时,其主要作用是压缩胶体颗粒表面双电层、电中和以及使胶体凝聚形成细小矾花;有机絮凝剂的投加时机为快搅完毕慢搅开始时。

试验观察到加入CPAM后,即刻便有形体较大,较密实的絮凝体产生,静置时絮凝体进一步长大,变密实,沉降速度明显加快,7~9min就可以基本沉降完成,而单独使用PAC的水样则需要20min左右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气浮时絮凝体上浮速度快,出水中看不到未能

上浮的微小絮凝体。

由下图1和图2,试验得到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时PAC与CPAM 复配最佳投量分别为:250mg/LPAC+2mg/LCPAM。与单独使用PAC 需要300mg/L相比,很少量阳离子有机絮凝剂的加入可以减少无机絮凝剂的投加量,从而节省药剂费用。

图1 加药量与COD去除效果关系

图2 加药量与油去除效果关系

3 单独使用壳聚糖絮凝剂

分别将壳聚糖絮凝剂按下列质量浓度加入上述水样:0.5,1,1.5,

2,5,10 mg/L。记录经过实验后的水质数据,水质数据曲线见图3和图4:

图3 COD去除效果与壳聚糖加药量关系

图4 油去除效果与壳聚糖加药量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得知,废水达到排放标准时絮凝剂加药量的最佳投量为:1.5mg/L。试验结果显示,单独投加少量壳聚糖絮凝剂时,也可达到去除污水中COD以及油类污染物的效果,其COD及油类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5.8%和98.0%。当CPAM与PAC混合使用情况下,该两种污染物质去除率对应为94.3%和97.2%,可见单独投加壳聚糖絮凝剂对该类污水的处理效果优于混合投加CPAM与PAC药剂。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絮凝剂(即混凝剂与助凝剂)净化水的现象,了解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性质。 2. 掌握一种寻找絮凝剂最适宜质量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聚沉的物质叫混凝剂。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也可用三氯化铁、三氯化铝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羟基铝、羟基锆同样的作用。 混凝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混凝剂使用浓度过高将使泥沙表面吸附过量的铁离子而带正电,致使铁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对它失去聚沉作用。因此,混凝剂的使用应有一个最适宜的质量浓度。 配合混凝剂使用,从而使它的净化效果提高、用量减少的物质叫助凝剂。助凝剂多是水溶性高分子。高分子的分子(或其缔合分子)可将被混凝剂聚结起来的泥沙颗粒进一步聚结,从而加快它的聚沉速度。常用的助凝剂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和褐藻酸钠等。 同样,助凝剂也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助凝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可在水中形成网状结构,反而妨碍了泥沙颗粒的聚沉。因此,助凝剂的使用也有一个最适宜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药品与材料

1.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感量0.001g)、具塞比色管、小滴瓶、小烧杯、温度计。 2. 药品与材料 三氯化铁(化学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工业品)。 污水(在1L水中加入60g高岭土,高速搅拌20min后,在室温下密闭养护24h)。 四、设计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中用目视比色法观察絮凝剂的净水现象和作用效果,以表格形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1. 单独使用混凝剂,测定实验条件下净化污水所需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2. 单独使用助凝剂,测定实验条件下助凝剂的最适宜使用浓度。 3. 助凝剂配合混凝剂使用,确定在助凝剂存在下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五.数据处理 计算净化污水所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适宜质量浓度(用mg/L表示)。 答:(1)单独使用混凝剂,净化污水所需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0.06×4%×2×1000÷0.01=480 mg/L (2)单独使用助凝剂,助凝剂的最适宜使用浓度: 0.07 ×5×0.0001×4×1000÷0.01=14 mg/L (3)助凝剂配合混凝剂使用,在助凝剂存在下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0.06×4%×4×1000÷0.01=960 mg/L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 分别说明混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机理。 答: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常用的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铁、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三氯化铁、三氯化铝、硫酸铝、硫酸钠、钾明矾、铁明矾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与羟基铝、羟基铁、羟基锆同样的作用。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实验报告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实验报告

絮凝剂使用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利用烧杯实验,针对含油废水研究不同的絮凝剂品种和不同的投加量对不同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 絮凝剂的作用机理 1.1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的过程称为脱稳过程。脱稳即意味着液体中原来均匀分散的固体微粒结合成了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种现象即称为凝聚。在凝聚的程度上可分为凝结和絮凝;聚集程度不大,甚至通过简单的搅拌可以使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这种可逆性聚集被称为絮凝,而凝结则是在固体微粒间距离相对较小时发生的聚集,这种聚集是不可逆的,仅用简单的搅拌是不可能使固体微粒重新分散的。投加絮凝剂可以加速水中胶体颗粒凝聚成大颗粒,其作用机理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a.压缩双电层与电荷中和作用 b.高分子絮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 c.絮体的卷扫沉淀作用 1.2影响絮凝剂作用效果的工艺条件 无论是天然的絮凝剂,还是人工合成的絮凝剂,除了非离子型的絮凝剂以外,都是电解质。所有的电解质都具有絮凝作用,只是絮凝作用的大小各有不同而已。絮凝作用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因此,影响絮凝剂作用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例如,溶液的pH值、

温度、搅拌速度、搅拌时间以及絮凝剂本身的性质、结构特点、分子量大小和用量多少,所采用的分离方法、工艺设计条件等,另外被絮凝的固体粒子的性质和直径大小及ζ电位大小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絮凝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根据该原理本实验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酸胺(CPAM)絮凝剂和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单独处理及与无机混凝剂复合处理含油乳化废水进行试验研究。 三、水质及试验方法 1 试验用水 为模拟含油乳化废水,用从轴承生产车间取来的废乳化液与自来水兑制成一定浓度的含油乳化废水,各项水质指标见表1。 表1 试验用水水质(含油废水) 废水排放标准为:ρ(CODcr)≤100mg/L,ρ(油)≤10mg/L,但考虑到实际产生的含油乳化废水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絮凝法不能去除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为了使得到的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最佳投药量按照出水ρ(CODcr)≤70mg/L,ρ(油)≤8.0mg/L确定。 2 试验方法 取含油乳化废水水样300mL于500mL烧杯中,加入不同量的药剂,在200r/min的转速下快搅1min,然后转速降至100r/min,继续搅拌3min,然后进行气浮,取浮渣下10cm处水样测定水质。 四、试验结果与讨论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总结 一.实验目的 将絮凝剂调成适当的浓度,通过实验室模拟找出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 二.实验原理 当水中污染物主要呈胶体状态(或乳化状态),应投加无机絮凝剂使其脱稳凝聚,若絮体细小,还需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或配合使用石灰等助凝剂,很多情况下,将无机絮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并用,可明显提高絮凝效果,扩大应用范围。 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是指达到既定水质目标的最小絮凝剂投加剂量,对污水絮凝剂处理具有重要的技术经济意义。一般根据实验室模拟以及现场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最佳投加量。 三.药剂的配制 千分之一的酰胺(合肥):向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称取0.5g酰胺(合 肥)缓慢加入水中,搅拌半小时至溶解。 千分之一的酰胺(巩义):向10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称取0.5g酰胺(巩 义)缓慢加入水中,搅拌半小时至溶解。 10%的聚合氯化铝:称取50g聚合氯化铝放入500ml烧杯中,加入500ml水搅拌 至充分溶解。(实验得出氯化铝浓度配低点可以减少用量)10%的石灰水:称取100g熟石灰放入1000ml烧杯中加入1000ml水搅拌至呈乳 浊液。 四.IC出水的模拟配制 由于目前污泥池中污泥已经加过很多药剂,我们从IC罐5m处取出污泥,将其中的颗粒污泥沉淀去除,再将污泥中加入水调制SV=15%(接近IC出水的Sv)。 五.药剂加入方法 1.聚合氯化铝的加入方法:量取一定量10%的聚合氯化铝溶液加入烧杯中,搅拌 20s左右 2.酰胺加入方法:量取一定量千分之一的酰胺溶液加入烧杯中,搅拌30s左右 3.石灰水加入方法:量取一定量10%的石灰水加入烧杯中,搅拌10s左右 六.确定药剂的加入量 1.确定聚合氯化铝的加入量 准备250ml烧杯5个,分别取200ml 污水加入5个烧杯中,药剂的加入量及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 绪论 絮凝剂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悬浮在水 中的微小颗粒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沉淀或过滤。本实验旨在研究不 同条件下絮凝剂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使用条件。 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悬浮物质(如黏土颗粒、悬浮液等)、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 (1)准备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如0.1%、0.5%、1%等。 (2)取一定量的悬浮物质,加入试管中。 (3)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混合均匀。 (4)观察悬浮物质的沉降情况,并记录下时间和形态。 (5)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浮物质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添加絮凝剂后,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明显加快,颗粒团块也变得更大。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有所差异,浓 度较低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弱,颗粒团块较小,沉降速度较慢;而浓度较高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强,颗粒团块较大,沉降速度较快。因此,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浓度对于水处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此外,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得出结论,絮凝剂的作用效果与悬浮物质的性质有

关。例如,黏土颗粒在添加絮凝剂后往往能够形成较大的团块,而悬浮液中的 颗粒则较难聚集成团块。这可能是由于黏土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易于与絮凝剂 发生反应,而悬浮液中的颗粒表面电荷较小,难以与絮凝剂发生作用。 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絮凝剂的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 2. 不同类型的悬浮物质对絮凝剂的反应不同,一些颗粒易于聚集成团块,而一 些颗粒则较难聚集。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本实验仅考察了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未涉及具体的水处理实际应用。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添加其他辅助剂,如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等, 以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中的复杂条件。此外,可以通过测定悬浮物质的浓度和 絮凝剂的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投加量,以提高絮凝效果。 结语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 物质的絮凝效果,探究了絮凝剂的最佳使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浓 度和悬浮物质的性质对絮凝效果有显著影响。希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能够为 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絮凝实验报告

絮凝实验报告 絮凝实验报告 一、引言 在水处理过程中,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浑浊物质是常见的问题,它们不仅影响水的质量,还会对水处理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浑浊物质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质的去除效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自来水、絮凝剂(聚合氯化铝)、试管、滴管、计时器等。 2. 实验步骤 (1)取一定量的自来水倒入试管中,作为实验样品。 (2)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絮凝剂。 (3)用滴管轻轻搅拌试管中的液体,使絮凝剂充分与水中的悬浮物质接触。(4)记录下加入絮凝剂后的时间,并观察水中悬浮物质的变化。 (5)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 三、实验结果 经过多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结果: 1. 加入絮凝剂后,水中的悬浮物质逐渐凝聚成较大的颗粒。 2. 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聚的颗粒逐渐沉淀到试管底部。 3. 在一定时间内,随着絮凝剂的加入量增加,凝聚物质的沉淀速度加快。

四、实验分析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絮凝剂具有促进悬浮物质凝聚和沉淀的作用。絮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能够与 水中的悬浮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颗粒,从而使悬浮物质更容易沉淀。 2. 絮凝剂的加入量会影响凝聚物质的沉淀速度。加入较多的絮凝剂能够增加凝 聚物质的数量,从而加快沉淀速度。但是,过量的絮凝剂可能会导致剩余絮凝 剂残留在水中,影响水的质量。 3. 絮凝剂的作用时间也会影响凝聚物质的沉淀效果。在一定时间内,凝聚物质 的沉淀速度会逐渐增加,但是超过一定时间后,沉淀速度将趋于稳定。 五、实验改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絮凝剂的效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改进措施: 1. 对絮凝剂的种类和加入量进行进一步研究,找到最佳的絮凝剂使用方法。 2. 在实验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观察其对悬浮物质的去除效果。 3. 结合其他水处理方法,如过滤和沉淀等,进一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 六、结论 本实验通过研究絮凝剂对水中悬浮物质的去除效果,发现絮凝剂能够有效地凝 聚和沉淀悬浮物质,从而改善水的质量。加入适量的絮凝剂和合适的时间可以 提高凝聚物质的沉淀速度。然而,过量的絮凝剂使用可能会导致水质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絮凝剂使用方法,以达 到最佳的水处理效果。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污水絮凝处理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验证絮凝剂对污水中悬 浮物的絮凝效果,并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和最佳操作参数。 二、实验原理 污水絮凝处理是利用絮凝剂使污水中的微小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絮凝物,便于 后续的沉淀、过滤等处理工艺。絮凝剂在污水中的添加可以改变悬浮物的表面电荷性质,使其相互吸引形成絮凝体。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 1. 仪器:絮凝试验仪、电子天平、恒温槽、离心机等。 2. 试剂:絮凝剂、污水样品。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a. 将实验室准备好的絮凝试验仪、电子天平等设备检查并确保正常工作。 b. 准备所需的絮凝剂和污水样品。 2. 实验操作: a. 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倒入絮凝试验仪中,记录初始体积和质量。 b. 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 c. 搅拌一段时间后停止,观察污水中的絮凝体形成情况,并记录下来。

d. 进行离心处理,将絮凝体与水分离,并记录离心后的絮凝体质量。 e. 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记录实验条件:包括絮凝剂种类、添加量、搅拌时间等。 2. 记录初始污水样品的体积和质量。 3. 记录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体形成情况,可以通过观察絮凝体的形状、大小、浑浊度等指标进行评估。 4. 记录离心后的絮凝体质量。 5.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找出最佳操作参数。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不同试验条件下的絮凝效果。通过比较不 同絮凝剂种类、添加量、搅拌时间等参数的影响,找出最佳操作条件,提高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和效率。 七、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和讨论,得出结论: 1. 不同絮凝剂对污水絮凝处理的效果有差异,某些絮凝剂可能具有更好的效果。 2. 添加适量的絮凝剂可以有效地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 3. 最佳操作参数为:絮凝剂种类为PAC,添加量为X g/L,搅拌时间为Y min。 八、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絮凝剂和污水。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探究 近年来,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愈发严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更加重视。水的处理是其中的一个热 门话题。而絮凝剂在水处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絮凝剂 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什么是絮凝剂? 絮凝剂是指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使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迅速聚 集成较大的不易悬浮的结团,最终完成沉淀或过滤去除目标污染 物的一种物质。它是水处理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药剂,也是处 理污水排放的关键。 二、絮凝剂的原理 一般来说,絮凝剂的作用机制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 作用。结合水处理厂中经常使用的高效絮凝剂——聚合硫酸铝来 说明: 1.物理作用 聚合硫酸铝初溶液中浓度高、离子含量大,可与水中颗粒表面 形成电荷,随着溶液分散压力的降低和热量增加,初溶液聚合形 成絮凝体,颗粒之间的距离减小,提高颗粒沉降能力。 2.化学作用

初溶液中的铝离子与水中相应离子结合,减少水中的溶解度,并使颗粒表面电荷减少以提高絮凝度,此外,投入的高效絮凝剂可与水中的污染物发生氢键作用、水合作用或其他化学反应,从而达到协同絮凝的目的。 3.生物作用 一些微生物或微生物群体在水中生长繁殖,能够降解污染物质和去除低浓度有机物。 综上所述,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化学、物理和生物机理,增强污染物的沉降性和过滤性,以较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污染去除效果。 三、絮凝剂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絮凝剂的种类也不相同。常见的絮凝剂包括以下几种: 1.铝盐类絮凝剂 铝盐类絮凝剂是指使用硫酸铝等铝盐制成的絮凝剂,它们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以及高度的处理稳定性,因此是处理工业废水的主要用药。同时,由于铝盐受热、酸、碱等条件的影响较大,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量调整。 2.聚合物类絮凝剂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污水絮凝处理实验 一、引言 污水絮凝处理是指通过添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污水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淀和过滤处理。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絮凝剂对污水絮凝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絮凝剂用量。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 污水样品:收集一定量的污水样品作为实验用水。 - 絮凝剂:选择不同种类的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等。 - pH试纸或pH计:用于测量污水的初始pH值。 - 搅拌器:用于混合絮凝剂和污水。 - 絮凝体观察器:用于观察和比较不同絮凝剂处理后的絮凝体形成情况。 2. 实验方法: - 准备工作:收集污水样品,并测量其初始pH值。 - 实验组设置:将污水样品分为若干组,每组添加不同剂量的絮凝剂。 - 添加絮凝剂:根据实验设计,在每组污水样品中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絮凝剂。 - 混合搅拌:使用搅拌器将絮凝剂和污水充分混合搅拌,以促进絮凝剂与污水中的颗粒结合。

- 观察和比较:将处理后的污水样品倒入絮凝体观察器中,观察并比较不同絮凝剂处理后的絮凝体形成情况。 三、实验结果和讨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不同絮凝剂处理污水的实验结果,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1. 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 - 添加PAC的实验组:观察到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迅速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悬浮物明显减少。 - 添加PAM的实验组:与PAC相比,PAM的絮凝效果稍逊一筹,但仍能使污水中的颗粒形成絮凝体。 - 对照组(不添加絮凝剂):污水中的颗粒未能聚集成絮凝体,悬浮物仍然存在。 2. 不同絮凝剂用量的影响: - PAC用量:随着PAC用量的增加,絮凝效果逐渐增强,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絮凝体过于致密,难以沉淀和过滤。 - PAM用量:适量的PAM用量能够使污水中的颗粒聚集成较大的絮凝体,但过量使用可能会产生副反应,影响絮凝效果。 3. pH值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 酸性环境:当污水pH值较低时,絮凝效果较差,絮凝剂的絮凝能力下降。 - 碱性环境:当污水pH值较高时,絮凝效果较好,絮凝剂能更好地与污水中的颗粒结合。 四、结论

絮凝剂及助凝剂投加配比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絮凝剂及助凝剂投加配比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摘要:简述絮凝剂及助凝剂的基本概念,同时说明其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 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投加量及配比浓度,实现污水场处理过程的 稳定运行。 关键词:配比浓度;污水场;稳定运行 正文: 针对污水处理厂老区装置出水COD偏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怀疑是由于出水 中悬浮物导致。因此,要对絮凝沉降效果和投加量进行试验,来验证絮凝效果和 确定最佳投加量。 一、简述絮凝剂及助凝剂的概念 絮凝剂是能够降低或消除水中分散微粒的沉淀稳定性和局和稳定性,使分散 微粒凝聚、絮凝成聚集体而除去的一类物质。 助凝剂是指在污水的混凝处理过程中,投加的某些辅助药剂,用以提高混凝 效果的药剂。 生产装置应用的絮凝剂为聚合氯化铝,助凝剂为聚丙烯酰胺阴离子。主要投 加在浮选处理单元和厂外的混凝沉淀池。 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机理 絮凝剂和助凝剂在污水中的作用过程可称为混凝过程,分解为具体过程就是 凝聚和絮凝过程,凝聚过程主要是通过加入的絮凝剂与水中胶体颗粒迅速发生电 中和/双电层压缩而凝聚脱稳,脱稳颗粒再相互聚结而形成初级微絮凝体。实际上凝聚与絮凝两个阶段间隔是瞬间的,几乎同时发生。其反应机理有双电层压缩、 电中和、吸附架桥及沉淀物网捕机理。投加电解质后,电解质在溶液中形成的反 离子使双电层被压缩,胶体ξ电位下降,最终使胶体脱稳;投加具有带相反电荷 胶体的絮凝剂,可中和水中的带电胶体,ξ电位的绝对值随之下降,胶体脱稳, 但过量加入絮凝剂,会使胶体重新带电而再稳;吸附架桥机理是指线状或分支长 链状的高分子物质与胶体接触式,其化学官能团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胶体吸附、 而使胶粒凝聚为大的絮凝体。已架桥絮凝的胶粒,如受到剧烈的搅拌,架桥聚合 物可能由另一胶体表面脱开,并重又卷回所在的胶粒表面,使胶体再稳〔1〕。 用无机盐脱除水中胶体污染物需要掌握好用药量,用药量不够,胶体脱稳不 彻底,过量了不仅浪费了药剂,还会因为电解质带来胶体电荷逆转,恶化胶体脱 稳凝聚。另外处理效果还与水中胶体性质油罐,对于亲水性胶体,还因溶剂化作 用形成胶体外包裹一层水化膜,阻碍电解质的凝聚作用而消耗药量大,难以达到 预期的处理结果。因此,实际应用前,一般需要线通过对污水做“烧杯试验”,筛 选适宜药剂并确定最佳投药量〔2〕。 三、影响药剂效果的主要因素 1.药剂的选用:选用药剂时,如仅单独采用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可有效去除 细微悬浮物颗粒,但生成的絮体较小,加药量大。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相比,有 机高分子絮凝剂用量少,速度快,受共存眼泪、介质pH及环境影响小,脱色效 果也好。 2.药剂投药量的确定:药剂投加量的控制是控制混凝的关键,它决定了水中 胶体的脱稳作用,与产生絮凝体的数量多少直接相关。混凝剂量取决于胶体浓度、电荷的正负和电荷数量及混凝pH值。 3.pH值:处理污水的pH值不同,絮凝剂的水解产物不同,产生的絮凝效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