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是关于研究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实验报告,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可以应用于多种工业,如石油、化工等行业,也可以用于生物分离、控制和浓缩生活化的物质样品。聚丙烯酰胺絮凝剂主要由胺络合物和聚丙烯酰胺聚合物组成,若要获得更高性能的絮凝剂,就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分析,并制定合适的制备方案。

实验步骤

1.先,准备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和络合物,把这两种物料混合搅拌在一起,然后将其加入到锅内,加热至温度达到规定的程度;

2.锅内的混合物放入到搅拌机中,进行搅拌,使其混合物的温度控制在所需的温度范围;

3.锅内的混合物倒入到一个玻璃杯中,再加入少量的去离子水,均匀搅拌,使其混合物达到稳定性;

4.稳定性达到均匀状态的混合物着火,继续加热,使其达到液体化状态;

5.液体混合物冷却,形成凝胶状态,当其温度降低到相应规定时,就可以结束制备实验。

结果分析

经过上述步骤,得到了一种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它的外观呈白色凝胶状;在光谱分析中,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紫外吸收光谱在紫外范围内为强吸收,而在可见光范围内则为弱吸收。稳定性分

析表明,所得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溶液稳定性良好,能够在指定条件下保持稳定性;分子量分析表明,所得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分子量为2800 ~ 3200万。此外,经过粘度测试,所得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具有较高的粘度,大概在1300 ~ 1500mPa.s。

结论

经过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种性能良好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它具有较高的紫外吸收度、稳定性以及粘度,可以满足多种工业应用需求。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寻找最优絮凝剂阳离子絮凝剂试验步骤:待选阳离子絮凝剂分别用200ml 烧杯,以絮凝剂加200ml 水配置成浓度千分之一成品备用。用3个11烧杯加入氧化矿500ml,搅匀,分别加入以配好成品絮凝剂各25ml (根据现场实际要求计算得出),混合均匀,观察沉降效果,初步选出代号为8025,8040,北京进行最终沉降试验。实验数据: (沉降速度以现用絮凝剂沉降50ml 所需时间为标准,其他型号比值得出,越小沉降所需时间越短.)按实验数据结果建议8040 型絮凝剂篇二:漆雾絮凝剂实验报告 漆雾絮凝剂实验(试用)报告附件:(样件试验照片) 1、配槽加入a剂处理后的槽液表面: 2、未添加b 剂的槽液表面: 3、循环处理后的槽液表面: 4、添加b 剂后的槽液表面:篇三:絮凝剂英语实验报告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the report on chemical experiment experiment:course:fine chemicals experiments student: class stude nt id: experime nt con diti on: temperature °C relative humidity: atmosphere pressure date: day 篇四: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验报告中国石油大学(油田化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班级:学号:姓名:教师:同组者: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絮凝剂(即混凝剂与助凝剂)净化水的现象,了解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性质。 2.掌握一种寻找絮凝剂最适宜质量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的净化可使用各种絮凝剂。在絮凝剂中,能使水中泥沙聚沉的物质叫混凝剂。常用的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如羟基铝、羟基锆等,这些无机阳离子型聚合物可在水中解离,给出多核羟桥络离子,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此外,也可用三氯化铁、三氯化铝和氧氯化锆等化学剂通过水解、络合、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起到羟基铝、羟基锆同样的作用。混凝剂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混凝剂使用浓度过高将使泥沙表面吸附过量的铁离子而带正电,致使铁的多核羟桥络离子对它失去聚沉作用。因此,混凝剂的使用应有一个最适宜的质量浓度。 配合混凝剂使用,从而使它的净化效果提高、用量减少的物质叫助凝剂。助凝剂多是水溶性高分子。高分子的分子(或其缔合分子)可将被混凝剂聚结起来的泥沙颗粒进一步聚结,从而加快它的聚沉速度。常用的助凝剂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钠羧甲基纤维素和褐藻酸钠等。 同样,助凝剂也并非用得越多越好。因助凝剂超过一定质量浓度,就可在水中形成网状结构,反而妨碍了泥沙颗粒的聚沉。因此,助凝剂的使用也有一个最适宜的浓度。 三、仪器、药品与材料 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感量、具塞比色管、小滴瓶、小烧杯、温度计。 2.药品与材料三氯化铁(化学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工业品)。污水 (在1l 水中加入60g 高岭土,高速搅拌20min 后,在室温下密闭养护24h)。 四、设计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用目视比色法观察絮凝剂的净水现象和作用效果,以表格形式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1. 单独使用混凝剂,测定实验条件下净化污水所需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2. 单独使用助凝剂,测定实 验条件下助凝剂的最适宜使用浓度。 3. 助凝剂配合混凝剂使用,确定在助凝剂存在下混凝剂的最适宜浓度。 五、数据处理 计算净化污水所用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适宜质量浓度(用mg/l 表示)。 表一絮凝剂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原始实验记录表由上表可知:最适宜浓度即为分出水最澄清的所加入试

聚丙烯酰胺(PAM)

聚丙烯酰胺是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由于其分子链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极性基团,它能通过吸附水悬浮的固体粒子,使粒子间架桥或通过电荷中和使粒子凝聚形成大的絮凝物。 ****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水、污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沭阳污水投加PAM絮凝的现象及过程,PAM的净水作用及影响絮凝的主要因素; 2、寻求沭阳污水投加PAM的最佳絮凝条件; 3、在获得PAM最佳絮凝条件的基础上,为沭阳污水加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二、实验原理 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絮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絮凝效果。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絮凝状态。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机理与小分子不同,它不仅与电荷作用有关,而且和其本身的长链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作用可以用架桥机理来解释。长链的高分子一部分被吸附在胶体颗粒表面上,而另一部分则被吸附在另一个颗粒表面,并可能有更多的胶体粒子吸附在一个高分子的长链上,这好像架桥一样把这些胶体颗粒连接起来,从而容易发生絮聚。这种絮凝通常需要高分子絮凝剂的浓度保持在较窄的范围内才能发生,如果浓度过高,胶体的颗粒表面吸附了大量的高分子物质,就会在表面形成空间保护层(如图1所示),阻止了架桥结构的形成,反而比较稳定,使得絮凝不易发生,这就是空间稳定,所以絮凝剂的加入量具有一个最佳值,此时的絮凝效果最好,超过此值时絮凝效果会下降,若超过过多反而起到稳定保护作用。 图1 高分子的絮凝与保护作用 高分子絮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一般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架桥能力越强,絮凝效果越好。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太大的高分子絮凝剂不仅溶解困难、运动迟缓,而且吸附的胶体颗粒的空间距离太远、不容易聚集,达不到有效地絮凝。此外,一些高分子絮凝剂也同时具有电中和凝聚的作用。一般说来,分子量大对架桥有利,絮凝效率高。但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架桥过程中也发生链段间的重叠,从而产生一定的排斥作用。分子量过高时,这种排斥作用可能会削弱架桥作用,使絮凝效果变差,用于工业废水的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一般在300~1500万。另一个是高分子的带电状态。高分子电解质的离解程度越大,电荷密度越高,分子就越扩展,这有利于架桥,但另一方面,倘若高分子电解质的带电符号与微粒相同,则高分子带电越多,越不利于它在微粒上的吸附,就越不利于架桥,因此往往存在一个最佳离解度。 PAM的作用原理简介: 1)絮凝作用原理:PAM用于絮凝时,与被絮凝物种类表面性质,特别是动电位、粘度、浊度及悬浮液的pH值有关,颗粒表面的动电位,是颗粒阻聚的原因,加入表面电荷相反的PAM,能使动电位降低而凝聚。

絮凝剂实验报告

絮凝剂实验报告 绪论 絮凝剂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和废水处理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将悬浮在水 中的微小颗粒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以便于沉淀或过滤。本实验旨在研究不 同条件下絮凝剂的效果,并探究其最佳使用条件。 实验方法 1. 实验材料 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絮凝剂(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悬浮物质(如黏土颗粒、悬浮液等)、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 (1)准备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如0.1%、0.5%、1%等。 (2)取一定量的悬浮物质,加入试管中。 (3)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溶液,混合均匀。 (4)观察悬浮物质的沉降情况,并记录下时间和形态。 (5)使用显微镜观察悬浮物质的颗粒大小和形态。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添加絮凝剂后,悬浮物质的沉降速度明显加快,颗粒团块也变得更大。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有所差异,浓 度较低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弱,颗粒团块较小,沉降速度较慢;而浓度较高时,絮凝剂的作用较强,颗粒团块较大,沉降速度较快。因此,选择合适的絮凝剂 浓度对于水处理的效果至关重要。 此外,根据实验结果还可以得出结论,絮凝剂的作用效果与悬浮物质的性质有

关。例如,黏土颗粒在添加絮凝剂后往往能够形成较大的团块,而悬浮液中的 颗粒则较难聚集成团块。这可能是由于黏土颗粒表面带有电荷,易于与絮凝剂 发生反应,而悬浮液中的颗粒表面电荷较小,难以与絮凝剂发生作用。 结论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得出了以下结论: 1. 絮凝剂的浓度对絮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浓度越高,絮凝效果越好。 2. 不同类型的悬浮物质对絮凝剂的反应不同,一些颗粒易于聚集成团块,而一 些颗粒则较难聚集。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本实验仅考察了絮凝剂对悬浮物质的絮凝效果,未涉及具体的水处理实际应用。在进一步研究中,可以考虑添加其他辅助剂,如pH调节剂、表面活性剂等, 以模拟实际水处理过程中的复杂条件。此外,可以通过测定悬浮物质的浓度和 絮凝剂的投加量之间的关系,确定最佳的投加量,以提高絮凝效果。 结语 絮凝剂在水处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对悬浮 物质的絮凝效果,探究了絮凝剂的最佳使用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的浓 度和悬浮物质的性质对絮凝效果有显著影响。希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能够为 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详解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详解 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线型高分子聚合物,化学式为(C3H5NO)n。在常温下为坚硬的玻璃态固体,产品有胶液、胶乳和白色粉粒、半透明珠粒和薄片等。热稳定性良好。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水溶液为均匀透明的液体。长期存放后会因聚合物缓慢的降解而使溶液粘度下降,特别是在贮运条件较差时更为明显。聚丙烯酰胺作为润滑剂、悬浮剂、粘土稳定剂、驱油剂、降失水剂和增稠剂,在钻井、酸化、压裂、堵水、固井及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油田化学品。 聚丙烯酰胺的絮凝原理 聚丙烯酰胺絮凝原理主要是靠吸附和架桥,通过高分子链上的带电基团吸附作用,将细小的颗粒拉到一起从而实现加速沉降,达到加快固液分离的目的。制备方法 聚丙烯酰胺生产步骤一共两步: 单体生产技术:丙烯酰胺单体的生产时以丙烯腈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水合生成丙烯酰胺单体的粗产品,经闪蒸、精制后得精丙烯酰胺单体,此单体即为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原料。丙烯腈+(水催化剂/水)→合成→丙烯酰胺粗品→闪蒸→精制→精丙烯酰胺。催化剂的发展历史来分,单体技术已经历了三代:第一代

为硫酸催化水合技术,此技术的缺点是丙烯腈转化率低,丙稀酰胺产品收率低、副产品低,给精制带来很大负担,此外由于催化剂硫酸的强腐蚀性,使设备造价高,增加了生产成本;第二代为二元或三元骨架铜催化生产技术,该技术的缺点是在最终产品中引入了影响聚合的金属铜离子,从而增加了后处理精制的成本;第三代为微生物腈水合酶催化生产技术,此技术反应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下进行,具有高选择性、高收率和高活性的特点,丙烯腈的转化率可达到100%,反应完全,无副产物和杂质。产品丙烯酰胺中不含金属铜离子,不需进行离子交换来出去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铜离子,简化了工艺流程,此外,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丙烯酰胺产品中几乎不含游离的丙烯腈,具有高纯性,特别适合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及食品工业所需的无毒聚丙烯酰胺。微生物催化丙烯酰胺单体生产技术,首先由日本在1985年建立了6000t/a的丙烯酰胺装置,其后俄罗斯也掌握了此项技术,20世纪90年代时日本和俄罗斯相继建立了万吨级微生物催化丙烯酰胺装置。我国是继日本、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此技术的国家。微生物催化剂活性为2857国际生化单位,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我国微生物催化丙烯酰胺单体生产技术是由上海市农药所经过“七五”“八五”和“九五”等3个五年计划开发完成的,微生物催化剂腈水合酶是在1990年筛选出的,是由泰山山脚土壤中分离出163菌株和无锡土壤中分离出145菌株,经种子培养得到的腈水合酶,代号为Norcardia-163。该技术现已在江苏如皋、江西南昌、胜利油田及河北万全先后投产,质量上乘,达到了生产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指标。标志着我国微生物催化丙烯酰胺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聚合技术:聚丙烯酰胺生产是以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原料,在引发剂的作用下,进行聚合反应,在反应完成后生成的聚丙烯酰胺胶块经切切割、造粒、干燥、粉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实验报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实验报 告 实验报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 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测定,并研究样品中蛋白质的分子量。 2. 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和测定方法。在此方法中,蛋白质样品首先与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反应,使蛋白质在电泳过程中带有负电荷。然后,蛋白质样品被加载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过电泳分离。由于SDS的作用,蛋白质在凝胶中的迁移速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最后,通过染色或蛋白质标记物检测,可以确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3. 实验步骤: a. 准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按照制备凝胶的方法制备所需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包括配制凝胶溶液、注射样品孔和负载样品等步骤。 b. 样品制备:将待测蛋白质样品加入SDS缓冲液,并加热至高温,使蛋白质与SDS反应,使其带负电荷。 c. 电泳操作:将样品加载到凝胶中,连接电源进行电泳,设定合适的电压和时间进行分离。 d. 染色和可视化:电泳完成后,将凝胶染色以可视化蛋白质条带,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银染、共染等。 e. 分析和测定:根据标准蛋白质的移动距离和相对分子量,通过比较和分析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4. 实验结果:在实验中,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和染色,观察到样品中的蛋白质条带。根据标准蛋白质的移动距离和相对分子量,可以推断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实验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展示,包括蛋白质条带的位置和相对分子量的估计。 1/ 2

5. 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比较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与已知标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之间的差异。根据条带的位置和相对分子量的估计,可以推断样品中的蛋白质组成和含量。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关于样品中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和组成的结论。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7. 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应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注意化学品的使用和处置,以及正确操作电泳设备等。 8. 实验数据附录:在报告中附上实验所用的数据、图表、染色结果的照片等,以便读者参考和复现实验。 以上是一份关于使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的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际实验设计和结果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按照学术论文的要求进行格式和写作。 2/ 2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实验报告 引言 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简称PAM)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化合物,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水处理、土壤改良、石油开采等。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聚合反应制备。本实验旨在通过聚合反应合成聚丙烯酰胺,并对其性质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设备 材料: - 丙烯酰胺单体 - 过硫酸铵 - 去离子水 设备: - 反应容器 - 搅拌器 - 离心机 - 热水浴 实验步骤 1.准备反应容器并将其清洗干净。 2.在反应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去离子水,使其充分溶 解。 3.向反应容器中加入适量的丙烯酰胺单体。

4.加入合适的过硫酸铵催化剂,并充分搅拌混合。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应,观察到反应液逐渐变浓,并形成了白色的固体沉淀物。使用离心机将反应液离心,可将白色固体进行分离。此白色固体即为聚丙烯酰胺。 对聚丙烯酰胺进行性质分析。首先,使用红外光谱仪对聚丙烯酰胺样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样品的红外光谱图谱中出现了特征峰,与聚丙烯酰胺的光谱特征相符,表明成功制备出聚丙烯酰胺。 其次,对聚丙烯酰胺的溶解性进行测试。将聚丙烯酰胺样品分别溶解于水、甲醇和二甲基亚砜中,观察其溶解情况。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在水中能够完全溶解,而在甲醇和二甲基亚砜中的溶解性较差。 最后,对聚丙烯酰胺的吸水性能进行测试。将一定重量的聚丙烯酰胺样品置于烘箱中加热,使其失去水分。然后在常温下将样品浸泡于水中,观察其吸水情况。结果显示,聚丙烯酰胺样品能够迅速吸水并形成凝胶状物质。

结论 通过简单的聚合反应,成功制备了聚丙烯酰胺。对样品进行性质分析表明,所得聚丙烯酰胺具有典型的红外光谱特征,并能够在水中溶解并表现出较好的吸水性能。这些结果表明,该合成方法能够有效制备聚丙烯酰胺,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Smith, J. D., & Johnson, K. W. (2005). Polyacrylamide in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分离和分析,从 而了解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含量。 实验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它利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对蛋白质进行线性解离,使蛋白质呈现负电荷,并且使蛋白质的分子量与迁移速率成线性关系。通过凝胶电泳,可以将蛋白质按照其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含量信息。 实验步骤: 1. 制备凝胶,首先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蛋白质样品加入样品缓冲液中,并 加入SDS蛋白质变性剂进行变性处理。 2. 蛋白质样品加载,将处理后的蛋白质样品加载到凝胶孔中。 3. 电泳分离,将凝胶置于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施加电场进行电泳分离。 4. 凝胶染色,电泳结束后,将凝胶进行染色,观察蛋白质条带。 实验结果: 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观察到蛋白质在凝胶上呈现出不同的条带,根据条带的位置和密度可以初步判断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含量。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蛋白质的分子量和相对含量信息。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蛋白质进行了 分离和分析,得到了蛋白质的分子量和含量信息。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蛋白质功能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蛋白质分离技术,广泛应 用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领域。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通过今后的实验实践,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为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引言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简称PAGE)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分子分析技术。它通过应用电场,将带电的生物大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分离和测量。本实验旨在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DNA分子的大小和浓度。 材料与方法 1. 准备聚丙烯酰胺凝胶:将聚丙烯酰胺粉末加入缓冲液中,并加热至溶解,制备成一定浓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2. 制备样品:将待测DNA样品与DNA标记物混合,加入一定体积的加载缓冲液,并加热至退变。 3. 电泳操作:将准备好的样品注入凝胶槽,连接电源,施加一定电压使DNA分子在凝胶中移动。 4. 染色与观察:将电泳结束后的凝胶进行染色,使用紫外线透射仪观察和记录分离出的DNA带。 结果与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结果图。图中展示了不同大小的DNA分子在凝胶中的分离情况。根据DNA标记物的迁移距离和已知标准品的迁移距离,我们可以测量待测DNA样品

的大小和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较大的DNA分子在凝胶中迁移较慢,而较小的DNA分子则迁移较快。这是因为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一定的孔隙结构,较大的DNA分子难以穿过这些孔隙,因此迁移速度较慢。而较小的DNA分子则能够更容易地通过孔隙,因此迁移速度较快。 我们还观察到,在电泳过程中,DNA分子会受到电场的作用而带有电荷,向阳极(电场的正极)移动。根据DNA分子的电荷量、大小和凝胶孔隙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电场强度和凝胶浓度来控制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和分离效果。 结论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我们成功地分离和测量了DNA分子的大小和浓度。这项技术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DNA测序、基因突变检测和蛋白质研究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凝胶浓度、电场强度和染色方法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此外,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不能分离过大或过小的DNA分子,以及无法提供DNA序列信息等。因此,在实际研究中,我们需要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来获取更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实验报告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报告 2 SDS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实验二SDS聚- 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 1 原理 1.1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性能及制备原理 1.1.1 性能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机械性能好,有弹性,透明,相对地化学稳定,对pH 和温度变化比较稳定,在很多溶剂中不溶,是非离子型的,没有吸附和电渗作用。通过改变浓度和交联度,可以控制孔径在广泛的范围内变动,并且制备凝胶的重复性好。由于纯度高和不溶性,因此还适于少量样品的制备,不致污染样品。 1.1.2 制备原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用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聚合而成。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催化系统有化学聚合和光聚合两种。本实验是用化学聚合。化学聚合的催化剂通常多采用过硫酸铵(AP)或过硫酸钾,此外还需要一种脂肪族叔胺作加速剂,最有效的加速剂是N,N,N',N' -四甲基乙二胺(TEMED)。在叔胺的催化下,由过硫酸铵形成氧的自由基,后者又使单体形成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叔胺要处于自由碱基状态下才有效,所以在低pH 时,常会延长聚合时间;分子氧阻止链的延长,妨碍聚合作用;一些金属也能抑制聚合;冷却可以使聚合速度变慢。通常控制这些因素使聚合在 1 小时内完成,以便使凝胶的性质稳定。

1.1.3 凝胶浓度和交联度与孔径的关系凝胶浓度根据被分离的物质的分子量大小确定。当分析一个未知样品时,常先用 7.5%的标准凝胶或用4~10%的凝胶梯度来试测,而后选出适宜的凝胶浓度。凝胶的机械性能、弹性是否适中很重要,胶太软易断裂,;太硬则脆,也易折断。 1.2 SDS-凝胶电泳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原理蛋白质分子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所带净电荷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SDS和巯基乙醇,则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分子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形状无关。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SDS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SDS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复合物。SDS与蛋白质的结合带来两个后果:第一,使各种蛋白质的SDS复- 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使所有的SDS- 1 蛋白质复合物在电泳时都以同样的电荷/蛋白质比向正极移动;第二,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这两个原因使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 而只是蛋白质分子量的函数。 选择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球形或基本呈球形的蛋白质作为标准物,使 其形成SDS复合物。把这些复合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分离,分子量小的物质泳动距离大,分子量大的物质泳动距离小。测定出相对泳动率,用相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推荐一个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推 荐一个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推荐一个高分子化学综合实验 摘要:本实验主要介绍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以淀粉为主要支链,通过接枝聚丙烯酰胺,形成氮杂双键连接,进而通过阳离子化反应,制备出阳离子聚合物絮凝剂。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在水处理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絮凝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引言 絮凝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化学品,能够有效去除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从而达到提高水质的目的。常见的絮凝剂有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种。无机絮凝剂有着高效的絮凝效果,但会引起二次污染,因此在水处理中广泛引入有机絮凝剂。 淀粉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在水处理中被广泛应用。淀粉是一种天然生物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低毒性,因此在环境友好型絮凝剂研发中备受关注。而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合成聚合物,在絮凝剂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合丙酰胺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可与水中胶体物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有效去除浑浊物质。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将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该絮凝剂由天然淀粉和聚丙烯酰胺通过接枝反应制备得到,结构上通过氮杂双键连接,提高了絮凝剂的有效性和综合性能。而且,阳离子化还能进一步增强絮凝剂与水中胶体颗粒的吸附能力,从而实现更好的絮

凝效果。 实验部分 1.材料与仪器 (1)材料:淀粉、聚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乙酯、二乙烯三胺 四乙酸、过硫酸铵等。 (2)仪器:恒温槽、离心机、红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等。 2.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合成方法 (1)淀粉溶解:将10 g淀粉加入100 mL蒸馏水中,搅拌溶解 至无明显颗粒状物质。 (2)聚丙烯酰胺接枝:向溶解的淀粉中加入5 g聚丙烯酰胺和0.5 g甲基丙烯酸乙酯,加入几滴甲基丙烯酸乙酯形成的交联剂。 (3)接枝反应:将上述溶液转移到恒温槽中,控制温度在60℃,反应4小时。 (4)阳离子化反应:将接枝后的聚丙烯酰胺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的二乙烯三胺四乙酸和过硫酸铵,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作为絮凝剂。 3.絮凝剂性能测试 (1)结构鉴定: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仪对合成的絮凝剂进 行结构表征。 (2)絮凝性能测试: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处理含浊度较高的自 来水样品,通过浊度计测定絮凝后水样的浑浊度。 结果与讨论 1.结构鉴定 红外光谱显示,新合成的絮凝剂在1730 cm^-1处出现了C=O 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羧基成功接枝到聚丙烯酰胺链上。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接枝率为85%左右。

聚丙烯酰胺交联反应实验报告

聚丙烯酰胺交联反应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聚丙烯酰胺交联反应,制备出交联聚丙烯酰胺凝胶。同时,通过本实验可以加深对聚合反应和交联反应的理解,熟悉实验室操作技能。 2 实验步骤 2.1 实验设备和材料 (1)聚丙烯酰胺(N,N’ -甲基双丙烯酰胺) (2)明胶 (3)N,N'-二甲基乙二胺 (4)无水乙二醇 (5)三氧化二锇(OsO4) (6)氯仿 (7)甲醇 (8)离心管 (9)玻璃杯 (10)移液管

(11)像素低的显微镜 2.2 实验步骤 (1)将0.5克聚丙烯酰胺溶解在5毫升N,N'-二甲基乙二胺中, 加入50毫升的无水乙二醇,搅拌均匀。 (2)将2克明胶加入到聚丙烯酰胺的溶液中,彻底搅拌均匀。 (3)将混合溶液放入离心管中,在室温下离心旋转4分钟,去除 气泡和杂质。 (4)将清洁干燥的玻璃杯放入紫外线杀菌器里紫外线灭菌1小时,用移液管依次加入10%的三氧化二锇溶液3滴,同时加入2毫升氯仿和 2毫升甲醇,充分混合。 (5)用移液管将交联混合溶液滴入离心管中,尽快混合均匀,用 像素低的显微镜观察凝胶的交联效果。 3 实验结果 实验中制备的聚丙烯酰胺交联聚合物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具有明 显的无规则网状结构,说明聚丙烯酰胺在交联反应中发生了有效的交 联作用。经过清洗和处理,凝胶的交联结构更加稳定,可以用于制备 各种材料和生物医学应用。 4 实验分析 聚丙烯酰胺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材料,其交联聚合物的制备 是有一定技术要求的。通过在溶液中添加三氧化二锇,对聚丙烯酰胺

进行交联反应,可以获得高度交联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同时,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应当注意材料的纯度和清洁度,以及反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这些都会影响交联效果和凝胶性能。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聚合反应和交联反应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学会了采用化学方法制备生物材料的基本技能。同时,虽然实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反思和探讨,我对聚合反应和交联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我今后从事化学研究和实验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帮助。

PAC用量实验报告

物化实验一混凝 环93第四小组刘梦圆张晨刘作亚吴悦吕晓佟 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 操作环节之一。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 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 质处理的过程。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1nm~0.1?m通过试 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了 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 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 不能去除的。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 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胶体表面 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 的大小和影响范围。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若向水中投 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 (-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然而 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 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 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 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 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直径较大密度也较大的矾花容易下沉。 混凝剂的种类以及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 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法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l2(so4)3、fecl3后,生成的al(iii)、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 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值的影响。如 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 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 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因此,要较完整地考察多因素对混凝的影响,可以采用正交实 验的方法进行实验,以减少实验次数。 三、实验内容 实验水样千差万别,对不同的水样、不同的混凝剂或助凝剂其最佳混凝条件也各不相同。 本组选择的实验内容为: (1)探究混凝剂聚合氯化铝(10g/l)对自配水的最佳投药量 (2)探究实验自配水水样和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10g/l)条件下,助凝剂pam (1 g/l)的最佳投放量 四、实验材料及设备 my3000-6m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附6个1000ml烧杯); orion828型ph计;温度计; hannalp2000浊度仪; 1000ml量筒2个;100ml烧杯6个;1~5ml移液枪2个; 500μl移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毕业设计(论文)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系别:应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09级1班 作者(学号):赵宜磊(50905021040) 指导教师:曾小剑(讲师) 完成日期:2013年1月15日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

蚌埠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第1章绪论 (5) 1.1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描述 (5) 1.2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作用原理 (5) 1.2.1 絮凝作用原理 (5) 1.2.2 吸附架桥原理 (5) 1.3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用途 (6) 1.3.1 水处理领域 (6) 1.3.2 石油采油领域 (6) 1.3.3 造纸领域 (6) 1.3.4 纺织领域 (6) 1.3.5 其他领域 (7) 1.4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发展现状 (7) 1.4.1 发展现状 (7) 第2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 (8) 2.1水溶液聚合 (8) 2.2反相乳液聚合 (8) 2.3沉淀聚合法 (8) 2.4反相悬浮聚合法 (9) 第3章实验部分 (11) 3.1实验药品设备 (11) 3.1.1实验试剂 (11) 3.1.2实验设备 (11) 3.2实验步骤 (11) 3.3结果与讨论 (11) 3.3.1单体配比对HPAM分子量的影响 (11) 3.3.2 PH值对HPAM分子量的影响 (12) 3.3.3 HLB值对HPAM分子量的影响 (12) 3.3.4反应温度对HPAM分子量的影响 (13) 第4章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赵宜磊: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摘要: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以Tween-60和Span-80复配作乳化剂,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共聚制得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主要研究了反应温度、HLB值、单体配比等因素对HPAM分子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HLB值、单体配比等因素直接影响到HPAM的分子量高低。粘度用乌氏粘度计测得。 关键词:反相乳液聚合,聚丙烯酰胺,丙烯酸,影响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