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精华)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精华)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精华)
《巴菲特教你读财报》(精华)

好公司: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

一. 损益表

1.毛利率:巴菲特认为,只有具备某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在长期运营中一直保持盈利,尤其毛利率在40%及以上的公司,我们应该查找公司在过去10年的年毛利率,以确保是否具有"挂线性".

2.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越少越好,其占销售利毛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下最好.

3.研发开支:巴菲特总是回避那些必须经常花费巨额研发开支的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巨额研发一旦失败,其长期经营前景将受到很大影响,这意味着公司业务未来长期不稳定,持续性不强.

4.折旧费用:巴菲特发现,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相对于那些陷入过度竞争困境的公司而言,其折旧费占毛利率的比例较低.

5.利息费用: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没有任何利息支出.在消费品类领域,巴菲特所钟爱的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利息支出均小于其营业利润的15%

6.税前利润:指将所有费用开支扣除之后但在所得税被扣减之前的利润.巴菲特经常谈到税前条件下的公司利润,这使他能在同等条件下将一家公司或投资与另一项投资进行比较,税前利润也是他计算投资回报率常用的一个指标.

7.净利润:净利润是否能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净利润是否一直保持在总收入的20%以上.

8.每股收益:10年的每股收益数据就足以让我们明确判断出公司是否具有长期竞争优势.巴菲特所寻找的是那些每股收益连续10年或者10年以上都表现出持续上涨态势的公司.

具体内容:

毛利润和毛利率: 毛利率/总收入= 毛利率. 通用规则: 毛利率在40%及以上的公司,一般都具有某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而毛利率低于40%的公司,则一般都处于高度竞争的行业,因为竞争会削弱行业总利润率. 如果一个行业的毛利率低于20%(含20%),显然说明这个行业存在着过度竞争.在这类行业中,没有一家公司能在同行竞争中创造出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处在过度竞争业行的公司,由于缺乏某种特殊竞争优势,无法为投资者带来财富.必须要注意的是应该查找公司过去10年的年毛利率,以确保其具有持续性.

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越少越好,如果一能保持较低的水平(30%以下),那当然最好.也有不少好公司在30%-80%

研究和开发费用: 应该避免投资在研发上花费巨额资金的公司,因为风险巨大。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巨额研发一旦失败,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原因如下:因为对高科技产业而言,显著的特点就是:产品更新速度快,新技术层出不穷;2.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口碑效应.综上所述.

长期的竞争优势,常常是通过专利权或者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赋予公司在同行中的相对优势.

折旧费用:占毛利率的比例较低,最好小于10%. 那些好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没有任何利息支出(<10%)

应缴所得税:反映了公司的真实税前利润.

净利润:长期来讲,好公司其报告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会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 通用规则: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一直

保持在总收入的20%以上,很有可能,这家公司具有某种长期的相对竞争优势.相反,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持续低于其总收入的10%,那么它很可能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在行业中没有一家公司能维持其竞争优势.当然,这种绝对量化的观点会留下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就是那些净利润在10%-20%的公司,这一地带抗洪了目前还未被投资者发现,但时机已经成熟,并等待发掘长期投资财富的公司.

每股收益:10年或者10年以下都表现出持续上涨态势的公司,一定要避免忽上忽下的公司!

二. 资产负债表

1. 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现金越多越好.这时最理想的状况是,有大量的现金库存而几乎没有什么债务,而且没有出售股份或资产,同时公司过去一直保持盈利.

2. 存货:对于制造类企业,要查看其存货增长的同时净利润是否相应增长. 存货在某些年份迅速增加,而其后又迅速减少的制造类公司,它很可能处于高度竞争、时而繁荣,时而衰退的行业,其中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让人变得富有。

3. 应收账款:如果一家公司持续显示出比其竞争对手更低的应收账款占总销售的比率,那么它很可能具有某种相对竞争优势。

4.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很多好公司,其流动比率都小于1,大大异于传统的流动比率指标评判标准。原因是它们的盈利能力足够强劲,融资能力强大,能够轻松自如地运用盈利或融资来偿还其流动负责。

5. 房产、厂房和机器设备:优秀公司的产品经常稳定不变,无需为保持竞争力而耗费巨额资金去更新厂房和设备

6. 无形资产:巴菲特能发现其他人所不能发现的资产负责表之外的无形资产,那就是优秀公司的持续性竞争优势,以及由此产生的长期盈利能力。

7. 资产回报率=净利润除以总资产:大多数分析师认为资产回报率越好越好,但巴菲特却发现,过高的资产回报率可能暗示这个公司的竞争优势在持续性方面是脆弱的。

8. 短期贷款:当投资于金融机构时,巴菲特通常回避那些短期货款比长期货款多的公司。

9. 长期贷款:巴菲特发现,那些好公司通常负担很少的长期贷款,或压根没有长期贷款。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具有超强的盈利能力,当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进行企业并购时,它们完全有能力自我融资。一般而言,它们的充足的盈余在3-4年时间内偿还所有长期债务。

10. 债务股权比率=总负债除以股东权益:越是好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股东权益较高,总债务较低。除非我们是在寻找金融机构,债务股权比率低于0.8较好,越低越好。

11. 留存收益:公司留存收益的增长率是判断公司是否得益于某种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一项好指标。道理很简单:公司留存的收益越多,它的留存收益增长就越快,而这又将提高公司未来收益的增长率。

12. 库存股票:如果资产负债表上出现了库存股票,表明公司曾经回购股票,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具有一种与之有利的持续性竞争优势。但中国法律规定回购股份必须注销,因为不存在此科目。

13. 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是指公司通过

借债来进行投资以扩大利润。巴菲特会尽量避开那些靠使用大量杠杆来获取利润的公司

流动资产周转: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现金用于购买原料并以存货形式存在,经过加工处理的存货又出售给经销商,并变为应收账款,从经销那里收回的应收账款最后又转化为现金。流程: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现金这个循环反复周转的

1.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如果我们看到一家公司持有大量现金和有价证券,并且几乎没有什么债务的话,那么很可能,跑片儿公司能顺利渡过这个黑暗的困难时期。但如果这家公司现金紧缺,并且背负着一大夫债务,那么这家公司很可能会倒闭,再有能耐的经理恐怖也救不了它。

2商誉:只要看到商誉连续几年都在增加,我们就可以断定这家公司在不断地并购其他公司。

3.其他负债:对于寻找好公司没有作用。

4.优先股:一个好公司重要的标准就是在公司的酱结构中找不到优先股的身影。

5.股东权益回报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股东权益。有时公司的股东权益会显示为负数,需要警觉的是,那些濒临破产的公司股东权益也为负数。如果公司显示出一贯强劲的净利润,但却拥有负的股东权益,那么该公司可能是一家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所以规律就是:高股东权益回报率意味着“近玩”,而低股东权益回报率意味着“远观”。

三. 现金流量表。

1. 资本开支:指购买厨房和设备等长期资产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支出。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公司10年来的累计资本开支与该公司同期的累积净利润进行比较,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的长期发展前景。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好公司,其资本开支占净利润的比率都非常小。巴菲特发现,如果一家公司将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之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低于25%的水平,那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与之有利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2. 回购股票:巴菲特发现,一个公司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特征是公司曾经回购过自身股票。通过使用公司多余的资金用于回购股票,会减少流通股数量,从而提高每股收益,最终失去公司股票价格上涨。在现金流量表上仔细查看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在那里你将看到名为“发行(回购)股票,净值”的一个账户。该账户列出了公司发行和贺岁股票的净额。如果一家公司每年都进行股票回购,那么很可能这是一家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因为只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充裕的资金从事股票回购。

买入时机:最好是在熊市买入。

卖出时机:当这些好公司达到40倍甚至更高的市盈率的时候,就该卖出了

大学本质的认识

大学本质的认识 进入大学的校园快两年了,两年的大学生活让我学得了很多东西,大学内精彩纷呈的娱乐生活和忙绿的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两年的大学生生活也是我对大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让我浅谈一下我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大学的本质和大学生的使命并没有一定的绝对答案。 记得有篇文章说没有大学人类照样可以发展,可以人们的视野不会变大,人会更加功利而不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 所以大学的本质是提升人类素质,探究人类本质。真正的大学生就是学习知识,学会研究方法的人。 目前大学的概念,是指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而后把知识运用到管理好家庭、家族、治理国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这,恐怕是大学教育的本质所在。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十分鲜明,但人格中的缺陷问题也随时代的发展日益凸显,特别是利己主义的彰显。 读大学的主要原因是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读大学,才能有机会去修炼自己,去积累资本 “大学”最早出现在8世纪末,它是社会找到全方位知识的进路。

“大学”的拉丁文名字Uni-versitas,是由Versus“趋向”和Unum “一”合成,是“合众为一”的涵义。当时的先知先觉之士,意识到到长久以来的“养士”之风,固然可以集结“知识分子”,但是,如何聚集“知识”?“知识”究竟有多少?如何能有全方位的知识进路?当时聪明才智高的人,他们在圣经中的《旧约.创世纪》中,诠释人的三重祝福。首先是:人的灵魂是上帝的肖像;第二重是:亚当获赐"伴侣";第三重是:上帝将天上飞的鸟、地上走的兽、水中游的鱼都交与人类管理,人类成了“万物的主人”。当时的学者们依照这三重祝福,认为知识应该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物”三个面向,因而界定“大学”的统一知识,于是大学三学院:人文学院、社会学院、科学学院的规定因而形成。不过学者们发现,在人类历史的潮流中,尚有两大行业没有包含到“大学”之中,那就是“教士”和“医生”,前者关怀人的灵魂,后者关怀人的肉体。于是除了人文、社会、科学三学院之外,再加上神学院和医学院,就成了综合大学的模型。十三世纪初,当巴黎大学、牛津大学、撒拉曼加大学创立之初,一、二年级的“初阶”是以人文为主;因此人文学院的文、史、哲三系就是大学的“通史”,全校同学都“必修”。三、四年级的“进阶”则是学生可以深入自己爱好的科目。 1、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这里的专科的含义是专门科目,如医科大学、农业大学、林业大学、药科大学、商科大学、高新科技大学等。现代大学的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A

2017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71《走进分子世界》随堂练习

7、1走进分子世界 基础知识训练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 淸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4本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 _____________ 、(题型一) 2、 纳米技术就是高新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纳米就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若一个分子的直径为1O-,O /H ,则我过科学家制造的那么碳纤维管的直径就是33m“,相当于 ______ 个分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3、一根铁棒很难压缩就是因为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 ,又很难被拉长就是因为分子间存 在着 __________ 。(题型二) 4、 l g 食盐中约有1、04X 10::个分子,把lg 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 蓄水量为4X10V,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就是中 约含 有 _____________ 个食盐分子、 5、 如图7-1所示,下而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 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瞧到上而的瓶子里也岀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 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题型一) A 、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 、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 、分子有一定大小 D 、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 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就是( )(题型 -) A 、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洒飘香歌「声飞 C 、墙里开花墙外香 D 、亲戚远来香 7、下列实例冲,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就是( )(题型一) A 、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 B 、「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 、扫地时灰尘飞扬 D 、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8、 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题型一) 9、 把1升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 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综合提高训练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就是 _____________ ,分子间 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就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花气袭人知昼暧,鹊声穿树喜新睛",这就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 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一) 3、 如图7—2所示,将一表而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而,手持弹簧秤的上端 将 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而时弹簧秤 的示数比离开水而后的示数_________ ,其原因就是 ____________ 、(题型二)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C 、物质的分子结构 D 、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就是( )(题型二)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A 、物质的温度 B 、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图7-1 仰毬3 图7?2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贵州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贵州大学版)》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创建的,这也是第一个系统解释心理病理学的理论。 A:弗洛伊德 B:华生 C:克勒 D:荣格 正确答案:弗洛伊德 2、常用的鉴别心理健康问题的标准包括()。 A:主观感受标准 B:社会适应标准 C:统计学标准 D:自身行为标准 正确答案:主观感受标准,社会适应标准,统计学标准,自身行为标准 3、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不能简单的根据一时一事下结论。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非意味着这人就一定有心理疾病。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 A:一对一的“镜像”反映 B:个人的主观反映 C: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反映

D:对客观现实准确无误的反映。 正确答案: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极能动的反映 5、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正确答案: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6、人的认知过程包括()。 A:注意 B:感觉 C:记忆 D:思维 正确答案:感觉,记忆,思维 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是()。 A:知觉 B:想象 C:思维 D:言语 正确答案:思维 8、注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指向与集中,它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9、提出“顺应自然”和“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原则的心理学家是德国的森田正马。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10、咨询的过程当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向第三方透露。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自我意识是衡量一个人个性成熟的标志。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自我意识的结构可分为()。 A:自我认知 B:自我防御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正确答案: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3、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可以分为()。

苏科版物理教案《走进分子世界》

柳堡镇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 《走进分子世界》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通过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 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 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的解释。 【预习过程】 1、分子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模型:物质是由大量__ _____组成的,分子间有_____ ___;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 中;分子间不仅存在 ,而且还存在 。 3、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4、分子是由 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如 ;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如 。 5、原子还可以再分么?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 开始的。 【课前准备】 1、 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那分子是不是最小了呢?还可不可以再分? 2、 比如水分子H 2O 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CO 2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二个氧原子组成的。 既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 【学习过程】一、摩擦起电 活动:用自带的塑料纸摩擦塑料尺,或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几下,再去吸引碎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说明: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___ ____________ 二、两种电荷 思考: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 实验:a 、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b 、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c 、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根据以上现象:对摩擦起电的电荷种类有什么看法?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_______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两类:__ __和______ 同种电荷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 班级 姓名 试场号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卷 ………………………………………………装………………订…………………线……………………………………………………

大学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 教育的本质乃是培养健全的人。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光旦先生指出,“教育的理想是在发展整个的人格”。就这一意义而言,本然的教育即应该是通识教育。然而,在一段时期里,我国的高等教育偏离了本然的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院系调整,行业化办学、高度专业化培养成为办学的基本形式,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相适应的,培养了社会主义建设急需的大批人才,满足了国家工业化对科技人才的要求。但是,高度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狭隘的功利主义忽视人的全面发展,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实是的思想路线,破除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高度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弊端也越来越显露。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知识创新不断加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更加突出。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重新认识通识教育的意义,使大学教育回归本然的价值追求,这是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 我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学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第一,人文精神缺失。 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人文、重知识轻心智、重物质轻思想的倾向,很不利于人文精神的发育和生长。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这种社会弊病很容易发生。另一方面,我国传统观念中“学而优则仕”的功利思想根深蒂固,近代“唯科学主义”也很有市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曾经广为接受。加之社会市场转型所带来的 大学是社会的良心,人文精神缺失固然有其社会原因,但是坦率地说,教育是有责任的,特别是大学教育,负有一定的责任。高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培养目标长期局限于专业技术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长此以往,又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化依赖和社会对大学的专业化模式的定势认知。学生日

苏科版走进分子世界教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走进分子世界 [设计说明] 通过对引言及图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世界的愿望。通过对常见物质的介绍,使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有初步的了解,从而引入物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通过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能自己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证据来验证自己的猜想。通过对课本其他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模型的主要内容,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型方法。 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6、通过学习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欲望,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生活、物理、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教具学具] 粉笔、放大镜、水、高锰酸钾、酒精、玻璃管、铅块、钩码、烧杯、实物投影仪、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图片、模拟分子间作用力的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2、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课前研究(学习)的问题] 1、组织学生在网上及生活中自己收集的有关分子运动的资料。 2、组织学生留心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分子运动及能体现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现象。 3、用放大镜看电视机的屏幕,记下观察到的现象。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走进分子世界》这堂课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物质结构问题的研究,因此本课教学旨在带领学生沿科学家探究物质结构的路径进行微观世界的研究,在建立物质结构的分子模型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并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分子的物理属性.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质微观世界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活动亲身体会建立物质结构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归纳出科学的研究方法――建立模型法,并能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应用这种方法去研究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认识自然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学习基本的探究方法,并能利用工具进行观察想象和收集证据.密切联系生活,展望未来,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良好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分子概念,对分子大小有感性认识,会用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初步体会探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模型方法. 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3.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协作、相互交流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微观世界的美妙与和谐,激发学生探究更小微粒的兴趣. 2.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与他人交流合

初二物理下册走进分子世界 知识讲解(带答案解析)【精品】

走进分子世界 撰稿:史会娜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子模型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要点诠释: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m。要点二、分子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 4、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 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3、分子动理论:分子、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认识称为分子动理论。 要点诠释: 1、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范围是很小的,只有分子彼此靠得很近时才能产生,分子间的距离太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打碎的玻璃不能吸引在一起,是因为两块玻璃碎片不可能相距很近,无法达到引力明显的距离,所以不能吸引在一起。电焊、气焊钢板时,用高温加热钢板,使钢熔化为钢水,钢水中的分子可以自由运动相互靠近,靠引力集结在一起。当钢水冷却凝结为钢块时,原分离的钢板就被“焊接”在一起。

大学生的本质论文

浅析对大学生本质的认识 摘要:作为大学生,我们中的许多人还在徘徊,思想上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方向;在自己价值的实现上还没有明确的途径;有的甚至连自己的价值是什么都不知道;大学是什么?大学生又是什么?本文就从大学生的本质是什么和怎么完善两个角度浅谈我个人对大学生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大学生本质是什么完善本质 小学时老师说要好好学习考大学,将来能出人头地,我们就开始憧憬大学;中学时老师说要考上大学,大学生活十分美好,我们就开始渴望体验大学生活;大学了,老师不说大学怎么好了,而我们对大学的认识也就停留在那些时期的幻想中。进入大学,我们也许有点改变,最起码我的身份改变了!我是一名大学生了!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身份没有改变,改变的仅仅是称号。大学生活是什么日子?大学时期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过渡期,是我们改造世界前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塑造期。你自己怎样过你的大学生活决定你向什么样的社会过渡;你如何塑造你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决定你将来能如何改造社会。 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理论,正规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我们上大学对社会来说是投资。但是我们消耗了许多资源,同时又放弃了许多机会成本。如果大学生不认为是对自己的投资那么还不如早日离开大学另寻它处。大学生在大学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犹如建筑材料中的一块砖。被建筑师怎么用就要看我们长什么型了。而大学就是塑造我们的砖机,塑造的程序不是别人,恰恰是我们自己。老师仅是一个安全管理员。所以大学生如果能有自己的棱角就是资源,如果社会对我们的投资没有得到社会的需要就是在浪费成本,此时的大学生就如一个吃米不下蛋的鸡。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任何一个大学生都有权利选择肤浅或者深刻,但是,我觉得大学生应该让自己更深刻,也更应该承担更多的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应该系统的思维训练,具备独立思考、深入分析的能力。而且应该用思想的深度而不是由于自己知道的明星、名牌多将自己和非大学生区别开来。在中国,大学学生历来被看作是国家栋梁、社会改革的先躯、民族振兴的希望。宋朝的大学士、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显能。“五四以来,大学生们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的先去和骄傲。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失。现在的大学生还是不是人力资源呢?值得思考。所以说,虽然大学生越来越普遍,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其本质依然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都淹没再来肤浅、浮躁、功利和低级趣味里,那么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现实问题呢? 学习是人们提高认识的好方法,大学生的学习对自己本质的完善也尤其重要!大学生不应该像小学生那样,老师说天是蓝色的,我们就认为天使蓝色的;也不能像中学时那样,老师说天为什么是蓝的,我们学会证明天为什么是蓝的。这些都是我们正在跟着老师的思想学,而大学生是应该说“我认为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学习。我们只有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才能有独立的思想!看待事物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你认为是这样,他认为是那样,而我认为却是这样!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大学生才能对事物真正的有所认识。即使是错的,但是是你自己错了,这样的错值。我认为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而大学生要这样的素质干啥?我们在大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课程考试标准答案

北京高校教师党员在线课程考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基本特点(上) 标准答案 判断 1. “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2012年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提出的。 Y N 2.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是《论语》中的句子。 Y N 3. 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Y N

4. 1998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文化政策促进发展”政府间会议。 Y N 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对于其他民族没 有意义。 Y N 6. 《盐铁论》是管仲的代表作。 Y N 7. 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要前提、必然要求和必 达目标。 Y N 8. 文化当前已经成为一种高端的产业形态和先进的生产力。

Y N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Y N 10. 1996年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经过数年的调查、积累、撰写和修改,推出了题为“我们的创造的多样性”的报告,深入论述了文化在人类发展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Y N 1. ()说明,我们应坚持开放包容,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A)“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2. “宾至如归”这个成语出自()。

A)《论语》 B)《道德经》 C)《左传》 D)《庄子》 3. 根据本课程,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 A)文化基因 B)道德基因 C)经济基因 D)政治基因 4. 《盐铁论》的作者是()。 A)孔子 B)韩非子 C)桓宽 D)管仲 5.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是()提出的。 A)孔子 B)桓宽 C)孟子 D)袁宏

走进分子世界同步练习

走进分子世界同步练习 1.科学家们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 2.物质是由大量的组成,且它们的体积很小,一般直径的数量级为 m。组成物质的分子处在中,分子间存在力和力。 3.气体中,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的距离为液体分子间的距离的 倍以上,每个分子能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也没有固定的。 4.将200mL的水和200mL的酒精倒在一起,混合后的总体积为( ) A.大于400mL B.等于400mL C.小于400mL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5.任何物体都能分割成极小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果将一块糖进行 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能够分成的最小微粒是( ) A.原子B.分子C.小糖块D.多个分子组成的颗粒6.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其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没有空隙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分子间没有引力 7.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 A.香水瓶打开盖子后,满屋充满香味 B.糖放入水中后不久,整杯水都变甜了 C.太阳光下扫地时,能看到尘土飞扬 D.衣箱内的卫生球不断变小,衣服充满卫生球的味道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细小的灰尘就是分子 B.大雾天,我们看到的空气中及小的水珠就是分子 C.用挫挫铁块时,被挫下的铁粉就是分子 D.由于分子非常小,人眼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9.关于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体的最小颗粒 B.分子是物体中不能再分割的最小颗粒 C.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D.分子是人们为了描述物质内部结构而想像出的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

南开大学《组织理论》在线作业和答案

17秋学期(1709)《组织理论》在线作业和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通常所讲的临时性组织结构除了项目小组外另一种是:()C A. H型组织 B. 事业部型组织 C. 矩阵型组织 D. U型组织 满分:2 分 2. 社会正义观的核心观点是:()C A. 公平 B. 效率 C. 利润 D. 增长 满分:2 分 3. 期望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取决于效价和()B A. 报酬 B. 期望值 C. 个人成就

D. 他人认可 满分:2 分 4. 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基础是()A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 超Y理论 满分:2 分 5. 根据组织生命周期理论,当组织进入成熟期后应采取的危机管理方式为:()C A. 合作 B. 分权 C. 协调 D. 命令 满分:2 分 6. 权力集中和权力委任程度的两种表现形式是C A. 分权与授权 B. 集权与授权 C. 集权与分权 D. 集权与民主

满分:2 分 7. 社会正义观的核心观点是:A A. 公平 B. 效率 C. 利润 D. 增长 满分:2 分 8. 衡量和纠正组织活动的偏差,使实践活动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过程是指B A. 管理 B. 控制 C. 协调 D. 领导 满分:2 分 9.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之一在于,而这得侧重点不同,领导强调的是()D A. 协调和控制 B. 分工和协调 C. 控制与影响 D. 影响和引导 满分:2 分

10. 在组织的管理中,运用协调、沟通、参与方法的管理叫做()D A. 规制型管理 B. 情感型管理 C. 市场化管理 D. 民主化管理 满分:2 分 11. 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著名心理学家()D A. 马斯洛 B. 麦克里兰 C. 弗鲁姆 D. 亚当斯 满分:2 分 12. 组织的规章制度、惯例属于组织文化中的()B A. 器物层 B. 制度层 C. 核心层 D. 外显层 满分:2 分 13. 下列不属于影响决策和理性的因素是C

八年级物理下册 走进分子世界教案1 苏科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间有空隙; (3)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过程与方法】 ⑴能从课堂内外的活动中猜想出物质的结构模型,并从中了解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⑵知道分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区别;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固、液、气三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子模型的建立过程。 【难点】分子模型的深刻理解。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以学生对导图的发言引入新课(要求一位学生事前准备,将导图内容扩展为一篇小短文进行发言。题目可以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同学们都知道,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有许多物质人们可以用眼睛直接看到,如:山脉、桥梁、大海、森林、高楼等。有一些物质我们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通过别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如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我们在呼吸时便可体会到空气的存在。但是还有一些物质,我们即看不见、摸不到,也无法通过其他的器官感觉到它的存在,那我们又如何来认识和研究这些物质呢?是不是就没有办法的呢?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间接研究的方法,十分有效。那就是先根据一些已有的现象和经验,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然后进行各种实验去收集证据证实这种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下面就让我们按照科学家的这种思路来认识物质的结构。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章: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体积十分小,而且分子之间有间隙 活动7.1 选择一种模型: 【演示】用炭素笔在白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的显微镜对笔迹进行仔细观察,会看到些什么?(虽然实验没有做,但你可以凭你的经验和想象进行一次合理的推测。) 学生:可能会看到十分细小的炭的颗粒。(同时对课本进行填充)

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

?体制与结构? 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 眭 依 凡 提 要 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大学作为一种现代组织,除具有一般组织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区别于其他组织十分突出的特性,即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性、开放性、矛盾性五大特性。 关键词 大学 组织特性 组织结构 作 者 眭依凡,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英国著名学者哈罗德?珀金(H aro ld Perk in)教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大学的发展过程后,给我们提出过如下忠告:“谁都在谈大学”,但是,“一个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的不同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大学。”因为,“过去的希望、抱负和价值观与现代大学概念紧紧结合在一起。”[1]哈罗德?珀金的话虽不是振聋发聩之言,但它确实应当引起我们认真地思考有关大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大学是什么?大学组织有哪些特性? 一、大学是什么 从哈罗德的话中可以看出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即“大学”是一个随时空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发展的概念。由此产生“大学”定义就包含了人们看待大学的价值取向。正如哈罗德所分析的那样,大学“也像其它社会机构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政治的、经济的、组织的、社会结构的、文化的、科学的或政策的角度——去看很不相同”[2]。由于人们所持的价值取向不同,故在识别大学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及形成大学的价值要求等方面也就难以求同。反映人们价值取向的大学定义,说的是“大学应是什么”,如西蒙?施瓦兹曼(Si m on Schw artz m an)认为“大学是追求知识的学者的团体”[3],纽曼强调“大学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4],弗莱克斯纳(A b rahan F lexner) 持“大学本质上是做学问的场所”[5]的观点,而伯顿则坚持“大学是学者进行教学、科研和从事社会服务的场所。”[6]另一类不带价值取向、只对事实的本质概括的定义,说的是“大学是什么”。为了说明“大学是什么”,我们根据“种类加最邻近属”这一逻辑定义的方法,对大学作如下界定: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其包括两层意义:大学是一种“社会组织”(最近邻属),这一社会组织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种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最能反映大学本质属性且又能适应不同时空背景下各种教育情境的“大学”概念,当然这也是一个更具广泛意义的“大学”概念。从空间范围上,该定义揭示了各国大学共同的特质;从时间序列上,该定义反映了各时代大学共有的特性。因此,上述概念是一个科学的概念。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学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这一基本论断,对“大学”作更精细的表述:大学是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科性普通高等学校。这里我们把“大学”的最邻近属由外延更小的“普通高等学校”替代外延过大的“社会组织”,把“种差”由内涵更少的“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综合性或多科性的”替代内涵更多的“实施高等教育的”。这一定义使大学区别于其他如专科性、单科性、非学历或非正规学历、非全日制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美国等国家,大学一般必须有1个文理学院和2个或更多的专业学院,并被认可在广泛的学科 94 4 2000 高等教育研究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 现代大学将越来越难以提供人们曾经期待的那种“社会地位配置”作用,而“回归”教育机构的本质。大学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而学生运用知识和能力寻求就业,并逐步获得自己的社会地位。大学不可能直接给学生工作和社会地位。一个人选择读大学,根本意义在于形成帮助自己发展的人力资本,或者说劳动能力,用这样的资本和能力谋取就业和持续进步 公元12世纪,大学在欧洲诞生,那时仅仅是作为讲学者行会而成立的。历经近800年“遗传与进化”,大学在今天已经是对社会具有深刻、广泛影响的机构。然而,面对就学成本不断高涨、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以及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与“弃考现象”出现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公众之中疑惑的声音隐约再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还值得读吗?大学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 在世界上,很少有别的国家的高考像我国这样成为一种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应试高潮和择校大战。究其根源,是因为在我国,大学在“配置”个人的“社会地位”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教育和考试“配置”人的“社会地位”,向来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形式,最能为全社会所接受。这极大地推动了公众对高考和大学的追求,但同时也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羁绊。 人们因此经常忘记大学的本质,把拿到文凭当成了读大学的目的。就业市场需要一种“能力信号”来降低交易成本,没有这个信号,招聘者和应聘者达成交易就会很麻烦,交易成本会大大增加。高等教育文凭正是这样的“能力信号”。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迅速提高,与之伴生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出现了:大学文凭在谋取好职业乃至较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不断降低,就读大学带来的价值感、荣耀感逐渐减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相应增加。换言之,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对此,每个选择上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灵魂之所在,它不仅以一种无形的渗透力量对群体内部每个成员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周围人群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什么是大学呢?中国古人说得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大学虽非彼大学,但却讲出了求学的真义,实乃诛心之论。在我眼中,大学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而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和外界的关系,大学本身必须有足够大的力量,足够多的自己的事自己处理的自由,它有能力开辟一种氛围,使得随便外面社会上如何风吹草动,这里仍能保有一方净土,不被世俗的东西所沾染。 二是内部的人际,里面的人能有足够大的自我独立的空间,在物质上,为人行事能不为外物、外务所困;在思想上,各种思潮不论如何争执辩论,在互相对待的态度上,能兼容并包,能宽容异己,在大环境中,能平等共存,能共同发展。 总之,不论如何,唯有超脱了物欲、权力和名利,才有真学者,真学问,也才有真正的大学精神。大学不是兜售文凭的卖场,不是吃住四年的饭店,不是上纲上线的政团,不是你争我抢、追求剩余价值的角兽场,这里应该是一片纯洁的求学天堂。 那么什么又是大学的精神呢?“精神”一词,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它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是实现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可以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动。对于大学精神的内涵,学界众多贤达都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而“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1)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是“大学精神”的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文化的继承不能依赖遗传,只能通过传递方式继承并发展下去。教育从一开始就成为传递和保留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爱因斯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解学校的:“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与过去相比,这种情况更加适用于今天。 (2)批判精神 批判精神与社会其他结构相比,大学具有自身的优势。大学生产生新思想,包容新观念,在这里不同的学术观念可以并存,不同的思想可以通过学术交流相互影响,具有良好的争鸣传统。追求理想的永恒特性。大学的批判精神首先表现为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现实,否定非科学的内容,破除迷信与保守主义,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大学批判精神的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现实的理性反思和价值构建。进入技术时代后,技术性淡化了人性,使人失去了对他人的热情和敏感,结果,人性变成了技术的牺牲品。同时,人性又屈服于技术,把技术崇拜为神。科学与人文分离的结果就两个极端而言,出现了两种畸形人,一种是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一种是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现实社会改变这种“技术毒害”是无力的,而大学教育者,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却将其作为应有的内容。批判精神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大学知识群体对政府决策的参谋和建议。科学决策是政府决策的关键,但是由于决

《走进分子世界》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走进分子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规则运动。 (2)了解扩散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4)知道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经历探究分子的模型、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的过程。 (6)体会抽象思维及类比方法的应用。 (7)养成乐于从生活中的可直观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事实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教学难点:分子的热运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课的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热水、冷水、烧杯、墨水、量身、黄豆、小米、水、酒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情境引入】花园香气怡人.mp4》。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情境引入】东坡肉香气四溢.mp4》。 教师口述:当我们走进花园时,会闻到花香。在吃饭时,会闻到食物的味道。这是为什么?

讲授新课 一、分子模型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物质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研究发现,将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了。人们将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分子很小,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 m。例如,水分子的直径约为4×10-10 m,氢气分子的直径约为2.3×10-10 m。 教师活动:设问100 mL的酒精与100 mL的清水混合后,其体积为多少? 教师活动:演示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小的实验。 将100 mL的酒精与100 mL的清水混合,搅拌。然后测量混合后溶液的体积。 应有实现现象: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小于200 mL。 教师活动: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隙。 教师活动:用绿豆和小米演示分子间存在间隙。 将100 mL的黄豆和小米混合,然后测量混合后的总的体积。 应有实现现象:黄豆和小米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 mL。 用黄豆与小米相混合的实现现象来猜想水和酒精混合后分子间的情况,这种方法是类比法。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分子间存在间隙.mp4》。 二、分子的运动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气体的扩散.mp4》。 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教师活动:解释人们可以闻到花香、菜香的原因。 我们之所以能够闻到花的香味是因为花的有香味的分子进入到了我们鼻子的缘故。 教师设问:为什么菜热时我们更容易闻到香味?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扩散快慢跟温度的关系.mp4》。 教师活动:总结分子的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浅谈对大学本质的认识

浅谈大学教育的本质 当我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听说在大学生活是一中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们以前的学习、生活是不同的。当真的来到了大学,经过了快到两年的学习发现自己似乎仍未真正的弄懂大学的本质。下面是教育家斯金纳对教育本质的诠释:“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大学教育更为如此,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教育的真正本质。 接下来就谈谈我眼中看到的大学本质: 首先,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人类永恒的需要,因此大学教育在不同环境中会有不同作用,优秀的大学是最能够坚守教育本质的大学。大学的宗旨,在于使学生的良好品格得以塑造和确立,在于使学生有能力和信心破旧立新,在于使学生懂得追求目标,并确信最理想的人生境界在于臻善。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各种证书,而是要在获得各种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终回馈社会,并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赢来回报。 其次,我国大学教育的现状。中共十六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共十七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但是就目前的形势看我们的大学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第一:强国必先强教育,面对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我国大学明显缺乏实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普及程度低。二是经历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原因,或因无法回避的动荡国情,或因大学与国民经济关系紧密,偏重实用而受行业波动,或因与政府部门关系紧密,习惯依赖而受政策波动。中国大学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了自身对维护教育本质的责任,难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第二:培养目标既明确又含混。综观社会对大学培养目标的影响,一面是大力倡导的全面素质教育,一面是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收入差距、就业市场机制等对学生求学利益的刺激。全面素质教育是培养目标上的重要导向,其要义是倡导以人为中心,并纠正专业至上的培养目标。但它在还没有得到透彻的论述时,就被当作保护实用教育的一顶帽子。于是,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大目标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