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妆品学练习题(学生总)有答案..

化妆品学练习题(学生总)有答案..

化妆品学练习题(学生总)有答案..
化妆品学练习题(学生总)有答案..

化妆品学练习题

1.一般皮肤可以分为( C )种类型。

[A ] 3 [B] 4 [C] 5 [D] 6

2.根据肤色及皮肤晒后的反映,Fitzpartick等将皮肤分为( C )种不同的光生物学类型。

[A] 4 [B] 5 [C] 6 [D] 7

3.表皮通过时间一般约为( B )天。

[A] 14 [B] 28 [C] 20 [D] 42

4.角朊细胞中的( A )与化妆品的关系最为密切。

[A] 角质层 [B] 透明层 [C] 颗粒层 [D] 基底层

5.( A )对维持细胞的水合状态和水环境下酶的活性是非常必须的。

[A] 脂质 [B] 自然保湿因子 [C] 胶原蛋白 [D] 弹性蛋白

6.真皮中有( B )种胶原。

[A] 10 [B] 11 [C] 12 [D] 13

7. 正常的表皮细胞周期是( C )。

[A] 14-28 [B] 28-42 [C] 26-42 [D] 30-42

8. 过敏性体质者多具有( D )。

[A] 干性皮肤 [B] 混合性皮肤 [C] 中性皮肤[D] 敏感性皮肤

9.人的皮肤由里向外共分三层,最里面的是( B )。

[A] 表皮层[B] 皮下组织 [C] 真皮层 [D] 基底层

10.女性皮肤表面的pH( C )男性。

[A] 高于 [B] 等于 [C] 低于 [D] 不知道

11. ( B )是保持容貌年轻的关键因素。

[A] 表皮层[B] 真皮层 [C] 皮下组织 [D] 皮肤附属器

12.皮温比正常的皮温增加1℃时,对物质的吸收可增加( B )倍。

[A] 5 [B] 10 [C] 15 [D] 20

13.( B )是评价角质层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

[A] 皮肤含水量测量 [B] TEWL测量

[C] 皮脂分泌测量 [D] 皮肤的PH测量.

14.药用化妆品不具有的特性是( C )。

[A] 具有药理活性 [B] 对一些轻微的皮肤异常有一定效果

[C] 成本高 [D] 低风险

15.通过( A ),可以反映化妆品的保湿效果。

[A] 皮肤含水量测量 [B] TEWL测量

[C] 皮脂分泌测量 [D] 皮肤弹性测量

16. 关于透明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透明质酸分子质量为20万~100万,是一种酸性黏多糖物质

[B] 透明质酸里完全是透明的,不留残迹和油腻感,并有柔软,平滑和滑润的感觉

[C]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是细胞间的基质

[D] 透明质酸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7. 下列物质不属于保湿剂的是( C )

[A] 多元酸类保湿剂 [B] 透明质酸保湿剂

[C]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 [D] 乳酸和乳酸钠

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皮肤分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部分

[B] 与保持水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角质层,透明层和颗粒层

[C] 真皮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力纤维

[D] 透明层不仅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还能从外界环境中获得一定的水分

19. 透明质酸主要用于( A )

[A] 各类护肤膏霜和乳类化妆品 [B] 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C] 防晒类化妆品 [D] 护发类化妆品

20. 乳酸和乳酸盐对蛋白质有( C )作用

[A] 保护 [B] 变性 [C] 增塑和柔润 [D] 溶解

21. 动物水解胶原蛋白在护发产品中主要用于( D )

[A] 保湿剂 [B] 柔润剂 [C] 洗涤剂[D] 调整剂

22. 与保持水分关系最为密切的有( A )

[A] 透明质酸 [B] 真皮层 [C] 皮下组织 [D] 基底层

23. 自然保湿因素(NMT)中主要的水溶性酸类是( B )

[A] 透明质酸[B] 乳酸 [C] 吡咯烷酮羧酸钠 [D] 玉米谷氮酸

24. 下列不属于多元醇类保湿剂的是( D )

[A] 丙二醇 [B] 聚乙二醇 [C] 甘油[D] 乳酸

25. 角质层细胞一般脂肪含量约为( A )

[A] 7% [B] 8% [C] 9% [D] 6%

26. 角质层细胞水分含量为( B )

[A] 30%~35% [B] 15%~25%[C] 10%~15% [D] 20%~25%

27. 人体皮肤的含水量为体重的( A )

[A] 18%~20% [B] 21%~32% [C] 15%~20% [D] 33%~46%

28. 以下哪种不适用酰胺类化合物作保湿剂( D )

[A] 香波 [B] 护发素 [C] 乳液[D] 面膜

29. 哪一层皮膜可防止水分渗透储存水分( B )

[A] 角质层[B] 颗粒层 [C] 透明层 [D] 真皮层

30. 与保持水分关系最为密切的皮肤层不包括( D )

[A] 角质层 [B] 颗粒层 [C] 透明层[D] 真皮层

31. 哪个不是小汗腺不断分泌汗可起的作用( B )

[A] 防止皮肤干燥[B] 有助皮肤呼吸

[C] 调节体温 [D] 排出体内的部分代谢产物

32.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皮肤反为正常人皮肤的()

[A] 70% [B] 75% [C] 80% [D] 85%

33. 人体面部哪个部位的皮肤最为脆弱( B )

[A] 额头 [B] 眼部 [C] 两颊 [D] 唇

34.皮肤和全身自然衰老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A )

[A] 遗传因子 [B] 后天因素 [C] 内分泌失调 [D] 细胞老化

35.抗氧化物质包括( D )

[A] 大分子抗氧化和抗氧化酶系 [B] 中分子抗氧化和抗衰老化酶系

[C] 微分子抗氧化和抗氮化酶系[D] 小分子抗氧化和抗氧化酶系

36. 乳酸钠( A )

[A] 保湿剂 [B] 保渴剂 [C] 干燥剂 [D] 温和剂

37. 皮肤衰老理论( C )

[A] 遗传基因学说 [B] 蛋白合成灾学说[C] 自由基学说和交联学说

(完整版)食品加工工艺学复习题及答案

《食品工艺学》复习题 1.食品有哪些功能和特性? 食品功能营养功能感官功能保健功能 食品特性安全性保藏性方便性 2.引起食品(原料)变质的原因。 (1)微生物的作用:是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2)酶的作用: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酶促褐变 (3)化学物理作用: 3.食品保藏途径。 (1)化学保藏:使用化学品(防腐剂)来防止和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 (2)低温保藏:低温可减弱食品内一般化学反应,降低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而在冰点以下,一般微生物都停止生长。 (3)高温保藏:食品经过高温处理,杀死其中绝大部分微生物,破坏了酶之后,还须并 用其他保藏手段如密闭、真空、冷却等手段,才能保藏较长时间。通常引用的温度类别有两种: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 (4)干燥保藏:降低食品水分至某一含量以下,抑制可引起食品腐败和食物中毒的微生 物生长。 (5)提高渗透压保藏:实际应用主要是盐腌和糖渍。 (6)辐照保藏:是指利用人工控制的辐射能源处理食品或食品原料,达到灭菌、杀虫、 抑制发芽等目的。 4.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 食品中水分含量(M)与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该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MSI). I单水分子层区和II多水分子层区是食品被干燥后达到的最终平衡水分(一般在5%以内);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吸湿区;III自由水层区,物料处于潮湿状态,高水分含量,是脱水干制区。 5.简述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的差异及原因。 食品在脱水过程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水分解吸的过程,为解吸的吸附等温线;若将脱水后的食品再将这部分水加到食品中去即复水的过程,这就是吸附;在这两个相反的过程中,吸附和解吸之间的水分吸附等温线两者之间不能重合(有差异),形成了滞后圈。这种现象是由于多孔食品中毛细管力所引起的,即表面张力在干燥过程中起到在孔中持水的作用,产生稍高的水分含量。另一种假设是在获得水或失去水时,体积膨胀或收缩引起吸收曲线中这种可见的滞后现象。吸附和解吸有滞后圈,说明干制食品与水的结合力下降或减弱了。解吸和吸附的过程在食品加工中就是干燥和复水的过程,这也是干制食品的复水性为什么下降的原因。 6.水分活度和微生物生长活动的关系。 多数新鲜食品水分活度在0.98以上,适合各种微生物生长,易腐食品。不同群类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低AW的范围是:大多数细菌为0.94~0.99,大多数霉菌为0.80~0,94,大多数耐盐细菌为0.75,耐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为0.60~0.65。在适宜水分

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的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的工业化食品。 1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的关系,使得通过改善膳食和发挥食品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的目的。 2高龄化社会的形成,各种老年病、儿童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的上升,引起人们的恐慌。 3营养学知识的普及和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的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的认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的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的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的。 ①保健食品首先必须是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一般食品,它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不存在对所有人都有同样作用的所谓“老少皆宜”的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的成分,称为功效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的配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 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包括蔗糖、脂肪替代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促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结构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和感官享受两大功能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的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现在促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品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品有着严格的区别,不能认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品是用来治病的,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功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得运动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转得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得昼夜交替、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差,掌握时间得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得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得南北移动过程,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课件演示地球得自转与公转方向、周期、轨道与速度等,分析各自得特点及产生得地理现象。 2、能够准确地画出水平运动物体得偏向、“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并能据图分析全球各地得昼夜长短状况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等自然现象得认识,提高探索自然奥秘得兴趣。进一步树立世界得物质性及物质运动规律性得价值观。 教学重点1、自转与公转得特征、黄赤交角得产生及其引起得太阳直射点移动。 2、时差、正午太阳高度得计算、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规律。 3、带范围与天文四季得划分。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太阳日得概念,时差得计算。 2、黄赤交角得存在及对太阳直射点得影响、正午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得变化原因分析。 教具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得影响,请同学们复习回顾并填写下表内容。 投影: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光球 耀斑色球 太阳风日冕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总结,并依次投影展示如下: 概念成因特点所处位置 黑子太阳光球上得暗黑得 斑点 它得温度比太阳表面其她 地方低,所以才显得暗一些 太阳活动得主要标 志;活动周期为11年 光球 耀斑太阳色球有时出现得 突然增大、增亮得斑块 太阳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 能量造成得 耀斑爆发就是太阳活 动最激烈得显示 色球 太阳风日冕层大气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宙空间日冕

化妆品工艺学

第一章绪论 1、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的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指甲、口唇、口腔黏膜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2、化妆品按用途分:(1)清洁类(2)保护类(3)营养类(4)美容类(5)特殊用途类 按使用部位分:(1)毛发用化妆品类(2)皮肤用化妆品类(3)唇、眼用化妆品类(4)指甲用化妆品类 3、特殊用途类有: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和防晒九类。 第二章皮肤与毛发科学 1、表皮分层:(更新周期约28天) 2、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 3.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细胞、基质组成。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4.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 5.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及血管、神经与肌肉等 6.皮肤的生理功能:保护作用、温度调节、感知作用、吸收作用。 7.皮肤老化原因:内在因素:生活方式,饮食,情绪,健康。 外在因素:紫外线,保养不当,地心引力,恶劣环境。 8、头发的组织结构:毛干、毛根、毛囊、毛乳头 6、毛发的化学性质: (1)氢键:在水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破坏。 (2)盐键:静电吸引作用(盐键有助于组成蛋白链),pH在4.5-5.5之间,是盐键最强的时候。 (3)二硫键:头发链键组织中最结实的键。 物理性质:吸水性、弹性与张力、颜色、与pH的关系(最佳pH为4.5-5.5) 7、热烫发原理:头发中的二硫键很容易被还原剂破坏,可将头发浸上碱性药水,用卷发器将头发卷曲,然后对头发进行加热,使头发发生水解而破坏二硫键,从而可形成新的硫化键将头发形成的波纹固定下来。温度越高,pH 值越大,或处理的时间越长,损失的硫就越多。 冷烫原理同样是通过还原剂破坏二硫键。与热烫不同的是新的硫化键的形成必须经过氧化剂的氧化作用。 8、常见发用产品的pH 润发剂(2.8-3.5)洗发剂(6.5-7.5)烫发剂(8.8-9.5)染发液(9.0-10.0)头发拉直剂(11.5-14.0) 第X章化妆品的组分 1. 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性:阳>阴>两性≈非离子 2.主表面活性剂:皂基型:脂肪酸及碱盐;非皂基表面活性剂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 3. 4.表面活性剂:在溶剂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就能显著地降低溶剂(一般为水)表面张力(或液/液界面张力),改变 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或反润湿、乳化或破乳、起泡或消泡及增溶等作用,以满足应用要求5.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疏水基团和亲水基团

高中新课改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评语

高中新课改教师研究性学习评语 1、活动过程记录详细,但结果表述不清晰。后期望组员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撰写好结题报告该组学生表现出色,都能按时积极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在研究性活动中每位同学都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2、问卷分析很认真,结论自然而然生成,这些做得不错!注意上传问卷的内容应是整个问卷题目,而不是概要的一句话。 3、记录认真有条理,重现了访谈过程,很好! 4、是一份合格的活动记录,如果过程中能记录时间、地点、人名等内容,效果会更好。 5、记录详细,符合规范,但结果与过程有点混淆不清,望以后注意,并做好组员间的交流 6、合作并有成果肯定是开心的,后面注意做好访谈记录的上传及访谈内容的分析 7、活动记录清晰有条理,分工很好,后期工继续努力。 8、过程记录清晰有条理,结果陈述不详。 9、记录简洁,过程清晰明了。 10、资料摘抄很仔细,同时文摘内容请注明来源出处。 11、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查找资料,精神可嘉。 12、资料查找完整但未注明出处。 13面对繁杂的统计工作,你们表现得很细致,有耐心。对调查数据

的分析较准确,结论正确,表述简明。望继续发扬合作探究的精神,老师期待你们更大的进步 14资料收集较全面,对人物的分析和认识也准确。下一步结合活动的结果和手头的资料,写好个人的小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15明白了研究学习的过程中是需要付出艰辛的。期待在以后的研究学习中,你能拥有更多的收获! 16在这次研究中,你能积极参加研究,遇到不懂的问题能及时询问老师.和同学讨论.给同学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 17热心的帮助小组成员,尽量用很少的时间,来帮助大家完成此次研究! 18你能积极完成任务,经常与组员交换意见.在搜集资料方面,做得很好,信息全面.积极向老师联系,询问探究中的问题和汇报探究进程.在探究中,不迟到.积极与组内成员和作,做事认真,负责. 19作为小组组长,做出了很好的榜样!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自己的,然后很热心的来指导帮助小组成员。 20你们花了大量时间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符合实际,能反映我国现在的状况,你们前期的工作值得肯定。希望在后一阶段做得更好。 21该组同学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对人群做了不少的实验,工作量大,理论虽可行,但效果较好 22在这实践活动中,表现得积极性高,与组员配合得当,能够按计划做事,与老师紧密联系,主动汇报情况,集体荣誉感强,能及时完成任务,

食品添加剂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漏选、多 选均不得分,每题 1 分,共30 分) 1. 下列属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是( B )。 A. VA B. VB C. VE D. VD 2. 在中国魔芋胶属于(A)。 A. 普通食品原料 B. 新资源食品 C. 食品添加剂 D. 药食两用物质 3. 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C)。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4. 工业明胶用途最不可能是( A )。 A. 果冻 B. 酸奶 C. 肉皮冻 D. 医用胶囊 5. 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 A )。 A. 葡萄酒 B. 食醋 C. 泡菜 D. 面包 6. 甜度最高的是(C)。 A. 果糖 B. 甜蜜素 C. 阿斯巴甜 D. 木糖醇 7. 确定物质ADI 值的步骤是( B )。 A. 暴露量评估 B. 危害特征描述 C. 识别危害 D. 风险特征描述 8. 谷类蛋白质中的限制氨基酸是( A )。 A. 赖氨酸 B. 精氨酸 C. 酪氨酸 D. 色氨酸 9. 海藻酸钠形成的凝胶是(C)。 A. 热不变性的 B. 热可逆的 C. 热不可逆的 D. 热变性的 10. 不具有维生素C活性的物质是( D )。 A.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B. L- 抗坏血酸钠 C. L-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D. 异抗坏血酸钠 11. 不属于“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 应超过1”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是(B)。 A. 防腐剂 B. 甜味剂 C. 抗氧化剂 D. 相同色泽着色剂 12. 用于浓缩果汁澄清的酶制剂是( B )。 A. 糖化酶 B. 果胶酶 C. 蛋白酶 D. 脂肪酶 13. 属于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是( A )。 A. 溴酸钾 B. 亚铁氰化钾

湘教版高中必修1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之“地球公转”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程标准有两条,表述为:1.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公转,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二、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很复杂,教材只着重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先讲述了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的运动特点。之后教材再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这两段教材,堪称是姊妹篇。这种分述,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在绕日公转),并有助于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运动特征进行比较。 本节教材内容在组织和表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相同知识点的衔接。初中地理课已经学过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但限于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比较浅显。高中地理的这部分知识比初中地理有了进一步深化,体现在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接近实际,并注重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2.注意用图来说明问题。教材中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3.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以及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设计思路 地球公转这节教材主要包含上述两条课程标准。 在学习地球公转本节知识时,我采用演示实验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归纳等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还使用列表比较、课堂检测等方法,以实现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准确掌握。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公转”,通过本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并且在初中阶段也学过地球公转方面的知识,因此,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所以,学生学起本节课不会太陌生,应该比较流畅。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以及公转的轨道和黄赤交角。 2.分析昼夜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化妆品学练习题(学生总)

化妆品学练习题 1.一般皮肤可以分为()种类型。 [A ] 3 [B] 4 [C] 5 [D] 6 2.根据肤色及皮肤晒后的反映,Fitzpartick等将皮肤分为()种不同的光生物学类型。 [A] 4 [B] 5 [C] 6 [D] 7 3.表皮通过时间一般约为()天。 [A] 14 [B] 28 [C] 20 [D] 42 4.角朊细胞中的()与化妆品的关系最为密切。 [A] 角质层[B] 透明层[C] 颗粒层[D] 基底层 5.(()对维持细胞的水合状态和水环境下酶的活性是非常必须的。 [A] 脂质[B] 自然保湿因子[C] 胶原蛋白[D] 弹性蛋白 6.真皮中有()种胶原。 [A] 10 [B] 11 [C] 12 [D] 13 7. 正常的表皮细胞周期是()。 [A] 14-28 [B] 28-42 [C] 26-42 [D] 30-42 8. 过敏性体质者多具有()。 [A] 干性皮肤[B] 混合性皮肤[C] 中性皮肤[D] 敏感性皮肤 9.人的皮肤由里向外共分三层,最里面的是()。 [A] 表皮层[B] 皮下组织[C] 真皮层[D] 基底层 10.女性皮肤表面的pH()男性。 [A] 高于[B] 等于[C] 低于[D] 不知道 11. ()是保持容貌年轻的关键因素。 [A] 表皮层[B] 真皮层[C] 皮下组织[D] 皮肤附属器 12.皮温比正常的皮温增加1℃时,对物质的吸收可增加()倍。 [A] 5 [B] 10 [C] 15 [D] 20 13. ()是评价角质层屏障功能的重要指标。 [A] 皮肤含水量测量[B] TEWL测量 [C] 皮脂分泌测量[D] 皮肤的PH测量. 14.药用化妆品不具有的特性是()。 [A] 具有药理活性[B] 对一些轻微的皮肤异常有一定效果 [C] 成本高[D] 低风险 15.通过(),可以反映化妆品的保湿效果。 [A] 皮肤含水量测量[B] TEWL测量 [C] 皮脂分泌测量[D] 皮肤弹性测量 16. 关于透明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透明质酸分子质量为20万~100万,是一种酸性黏多糖物质 [B] 透明质酸里完全是透明的,不留残迹和油腻感,并有柔软,平滑和滑润的感觉 [C] 透明质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是细胞间的基质 [D] 透明质酸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17. 下列物质不属于保湿剂的是() [A] 多元酸类保湿剂[B] 透明质酸保湿剂

中学学生研究课题评语

WORD格式--可编辑 学生研究课题评语 指导教师的简要评语( 300 字以内) 参考评语 课题导师评语1: 《》课题从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结题,该小组同学积极 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能及时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情况反馈,与指导老师经 常保持联系。该小组同学在xx 同学带领下,组内成员能较好地分工合作,基本 达到研究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 入,从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小组 同学能得到这样的活动结论和观点,希望在后续学习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2: 《》课题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 , 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查找资料、 采访专家、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 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体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她们良好的素质。 由于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都没有经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 存在着一定不足。如:某些问题考虑的不全面、细致,做事缺乏信心。希望在以 后的学习中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初评意见:良好 课题导师评语3: 《》课题研究小组选题比较明确,目标也较清晰。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做了不 少实际事情,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收获。该研究小组的研究 计划比较周详,做到了分工合作,相互之间配合较好,基本上完成了研究任务。 由于小组成员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够强,在多次催促和谈话之后才有所行动。在成果提炼和结题阶段,经多次督促指导,仍然难以提高,成果研究质量不够高。 初评意见:合格 指导老师: ---

地球的运动教案(湘教版必修一)

1.3 地球的运动(一)运动形式 [教学目的]: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以及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数据:方向、周期、速度、公 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 球的示意图 [重点难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教具设计]:模型、地球仪 [讲授过程]: 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宇宙,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方向:即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周期(提出上中天的概念):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23时56分4秒,即一个恒星日。

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24小时,即1个太阳日。 为什么太阳日比恒星日长一点?(P17图1-3-3) 由此可见,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真运动周期),而太阳日只是一种视运动的周期。 题:今天晚上九点,望远镜的中心出现一颗恒星,望远镜不动,明天什么时间这颗恒又会到望远镜的中心?(恒星日的长度,故:8:56:4) 速度(用一幅地球的从北极上空向下看的俯视图): a.角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 据自转周期,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一样,即15°/小时。 b.线速度: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弧长(千米/小时)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 [问题]:P点经过多长时间转到Q点的位置? (考虑南北极点的位置) 题二:图中加上两条经线~~给定两条经线的经度,西 经50和西经70度,后都改成东经)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公转轨道是一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方向:从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绕日公转。 周期:相对于认为无限远处的一恒星来说,地球绕日转过了360°,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恒星年。相对于太阳公转一周,即太阳直射点的一个回归运动,时间为365天5时48分46秒,叫做1回归年。 速度:a.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 远日点(7月初)较慢 b.线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大 远日点(7月初)较小 平均线速度约为30千米/秒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同时进行的,地球运动是这两种成分的叠加。 三、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

研究性学习评语

研究性学习评语 优秀: 1、学习态度积极,主动承担并能圆满完成任务,有较强的研究探索能力,通过一段时间得研究,取得了比较理想得成绩,丰富了研究经验,锻炼了能力。 2、学习态度积极,能主动承担自己的研究任务,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能力,通过努力取得了满意的研究成果。 3、主动积极地承担研究任务,在研究中表现出突出的探索能力,并最终圆满地完成了研究任务。 良好: 1、学习态度较积极,能较好得完成课题研究任务,研究取得了有一定价值的创新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掌握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积累了一定得研究经验。 2、在研究过程中认真积极,具备较好的研究能力,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3、在课题研究中态度端正,主动承担任务并发挥了个人的作用。表现出清晰的研究思路,和较强的研究能力。 合格: 1、能正确对待老师分配得任务,在课题研究中起到了一定得作用,具备基本得研究能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2、能正确认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意义。掌握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研究取得了有一定价值的创新成果。 3、能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经历了问题研究的全过程,获得了一定的研究经验;形成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正确的价值观 4、能主动参与课题研究。。 在课程培训过程中态度端正,能自主确定课题。研究手段、方法科学可行具备基本得研究运用能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能正确对待培训任务,在课题培训中起到了一定得作用,具备基本得研究、运用能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 在培训过程中认真积极,具备较好的研究、学习能力,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并且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在培训过程中认真积极,能正确对待培训任务,主动承担任务并发挥了个人的作用。具备较好

2021年功能性食品题库及答案

1、什么叫功能性食品?为什么世界上都受到欢迎? 功能性食品定义,是强调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机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防止疾病和增进康复等功能工业化食品。 1弄清了许多有益健康功能成分、疾病发生与膳食间关系,使得通过改进膳食和发挥食品自身生理调节功能,达到提高人类健康目。 2高龄化社会形成,各种老年病、小朋友病以及成人病发病率上升,引起人们恐慌。 3营养学知识普及和新闻媒介大力宣传,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健康和膳食关系,对食品、医药和营养结识水平得以提高。 4收入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有钱来购买相对昂贵功能性食品,从而形成了相对稳定特殊营养消费群。 2、什么叫保健食品?它必要符合哪些条件? 指具备特定功能食品,适当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机体功能,又不以治疗为目。 ①保健食品一方面必要是食品,必要无毒、无害,符合应有营养规定。 ②保健食品又不同于普通食品,它具备特定保健功能。 ③保健食品普通是针对需要调节某方面机体功能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不存在对所有人均有同样作用所谓“老少皆宜”保健食品。 ④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治疗作用。 3、什么叫功能性食品功能成分?可分为哪几大类? 功能性食品中真正起生理作用成分,称为功能成分或称活性成分、功能因子。富含这些成分派料,称为功能性食品基料,或活性配料、活性物质。 1.功能性碳水化合物:如活性多糖、功能性低聚糖等。 2.功能性脂类:多不饱和脂肪酸、磷脂等 3.氨基酸、肽与蛋白质:如牛磺酸、GSH、免疫球蛋白、酶蛋白等。

4.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黄酮等 5.矿物元素:硒 6.植物活性成分:如皂苷、生物碱、萜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等。 7.益生菌:乳酸菌类,双歧杆菌。 8.低能量食品成分:涉及蔗糖、脂肪代替品等。 4、什么叫健康与亚健康?功能性食品在增进健康方面有什么作用? 健康一词是指一种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都处在完满状态,而不但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而已。1.身体(躯体)健康:各器官构造功能完好.2.心理健康:精神健康 3.社会适应能力 亚健康是指健康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体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状态 作用:功能性食品除了具备普通食品营养和感官享有两大功能外,还具备调节生理活动第三大功能,也就是其体当前增进机体健康、突破亚健康、祛除疾病等方面重要作用。 5、功能性食品与医药物有什么区别? 功能性食品与药物有着严格区别,不能以为功能性食品是介于食品与药物之间一种中间产品或加药产品。 ①药物是用来治病,而功能性食品不以治疗为目,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治疗作用。功能性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律,增强机体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目. ②功能性食品要达到当代毒理学上基本无毒或无毒水平,在正常摄入范畴内不能带来任何毒副作用。而作为药物,则容许一定限度毒副作用存在。 ③功能性食品无需医生处方,没有剂量限制,可按机体正常需要自由摄取。 第二章功能性碳水化合物 1、膳食纤维有什么特性和功能?

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化妆品学教学大纲

《化妆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化妆品学》是化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介绍与专业相关的化妆品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理解化妆品的原料、应用、制作方法等一些基本知识,并对一些常用的化妆品有基本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科学素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妆品学的综合基础理论,了解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学生在学习本书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化妆品科学与工艺学研究。本课程内容其内容丰富,兼备理论性及实用性,论述了国内外化妆产品生产和应用现状及发展,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化妆品的结构、生产、性能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三、教材教参 教材:《实用化妆品化学》,肖子英编著,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 主要参考书:《化妆品-原理·配方·生产工艺》,王培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化妆品学》,肖子英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化妆品化学》,李明阳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年;《化妆品化学》,陈玲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组织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尽可能多介绍与日常生活的相关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内容及时数 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课程共1.5学分,总的教学时数为27学时,具体如下: 第一章、绪论(1学时) 基本内容:化妆品的定义和分类、化妆品学的定义及内容。 重点:化妆品的定义及分类、化妆品学的简介。 难点:化妆品的定义和作用。 第二章、化妆品工业(2学时) 基本内容:化妆品发展历史及现状、国内外化妆品工业简介及发展趋势(垄断、地域、产品结构、消费心理)。

评语大全之研究课题评语

研究课题评语 【篇一:课题导师评语】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由于组织单位,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开展时间,活动方式等差异和参与者(学生)的活动经历,心理体验,以及所取得的成果的不同使得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描述和评价有太多的差异性。请老师们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整合。 一.研究性学习评语 课题导师评语1: 从选题、开题、实施、研究到结题,该小组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活动,能及时将自己的活动过程和情况反馈,与指导老师经常保持联系。该小组同学在xx同学带领下,组内成员能较好地分工合作,基本达到研究目的,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研究性学习注重的学习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从中发展自己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小组同学能得到这样的活动结论和观点,希望在后续学习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2: 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该课题小组成员能够充分应用查找资料、采访专家、实验等多种研究方法,积极组织、参与社会宣传活动。表现出了勤于思考、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成果汇报方面,小组成员能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等手段,报告条理清楚,内容严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体现了她们良好的素质。 由于第一次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成员都没有经验,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一定不足。如:某些问题考虑的不全面、细致,做事缺乏信心。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初评意见:优秀 课题导师评语3: 该研究小组选题比较明确,目标也较清晰。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做了不少实际事情,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有了初步收获。该研究小组的研究计划比较周详,做到了分工合作,相互之间配合较好,基本上完成了研究任务。由于小组成员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681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 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能性食品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现如今,我们已迈入一个高度发达的时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着。而物质生活充裕了以后,健康自然便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健康长远意义上讲并不是说你病了然后予以治疗,而是从平时就开始防病,可是通过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在现代人看来显然是极其不可行的,常言说“是药三分毒”嘛。我们最容易实施和控制的,我想应该莫过于食疗了。只有平时注意营养的科学合理搭配,才能吃出健康、吃出漂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