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家乡第4课---湿地和草原教案

七年级家乡第4课---湿地和草原教案

七年级家乡第4课---湿地和草原教案
七年级家乡第4课---湿地和草原教案

我爱家乡的美食教案

我爱家乡的美食 十一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家乡的美食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体会美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知道不同地区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美食也各不相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美食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长在阳江,但你对阳江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阳江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让人谗得口水直流的美食。让我们到阳江美食街去逛一逛?(出示阳江各种美食的图片)。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猪肠碌、炸芋头、白沙鹅乸饭、阳江刀切仔、叶贴)还可以说说你们去各大酒楼吃过看过的美味佳肴吗?请说说: (白切鸡、港口的海鲜、炭烧蚝……)看过后有什么感受呢?(每个地区的美食都不一样,品种多)(板书: 品种多) 同学们你们说对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当然,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各不相同。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家乡的美食。 二、家乡美食 (一)家乡美食

1、师: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玩在美国,吃在中国。中国地广物博,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美食。我们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展一次美味佳肴甲天下,家乡特色美食展示活动。 首先,先让老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菜吧! 3、师: 老师是广东阳江人,广东有许多名菜,名小吃,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菜呢?(请学生来猜一猜) 4、以黄豆芽炒河粉为馅,用薄薄的米粉皮包裹成手指粗细的条状,在上清扫一层熟花生油,再撒上一点葱花和芝麻。(猪肠碌) 5、教师总结评价: 猪肠碌是阳江最出名的小食,中外游客来广东阳江旅游,一般都会尝尝这道小食! (二)家乡特色菜展示 1、师: 老师展示完了自己家乡的菜,那你们知道家乡又有什么美食,什么特色菜呢?谁来说说看? (教师邀请一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名菜,名小吃。) (1)先介绍自己来哪个省的哪个城市? (2)然后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菜或名小吃。(说菜名即可) 2、"(老师事先将全班学生按不同省份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派一到二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菜或名小吃。

2015新版一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第1课早啊,春天 教学目标: 1、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实物投影、教师制作的干花标本、《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描写春天的诗。 春天盛开的花朵、《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早啊,春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板书:春天来了) 2、问: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一提起春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板书:画一朵花)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那种现象说明春天到了? 2、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1)问:春天来了,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花会盛开?把他们简单介绍给大家 过渡:老师也仔细观察了身边的环境,发现了许多在春天盛开的美丽花朵,我请大家去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桃花、迎春花、梨花等花朵盛开的录像)(2)问: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在春天盛开的花朵,你的心中有什么体会?(板书:美) 过渡:今天有几位美丽的花仙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那咱们掌声欢迎它们出场! 3、家乡人春天的生活与其他季节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危险”或“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注意? 5、读一读:家乡的春天 总结:同学们,春天正是出游的好季节。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走进春天、观察

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四首》知识点归纳 - 副本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一、文学常识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②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 ③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④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散曲家。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⑤我国古典文学当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汉赋、先秦散文、明清小说毋庸置疑成为我国五千年文化炫彩夺目的代表。 ⑥律诗的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二、翻译与理解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①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②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③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

幼儿园大班教案《家乡美食》

幼儿园大班教案《家乡美食》 大班教案《家乡美食》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家乡美食》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乡美食。 活动准备: 有关家乡美食的PPT。(惠山油酥、无锡小笼、梅花糕、春卷、开口笑、糖炒栗子、无锡馄饨等) 活动过程: 1、以选小导游为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一位外国来的小朋友,听说我们无锡是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过几天啊,她要带朋友们一起来游玩,特地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2、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好吃的美食。 (1)、你吃过什么好吃的美食呢?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你是在哪里吃到的? 3、结合家乡的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美食背后的故事。 (1)、出示美食的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美食吗?是什么味道的?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美食。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介绍美食背后的故事。

4、游戏我是小导游,帮助幼儿巩固无锡的美食。 儿歌:(齐说)美丽的无锡我们的家,远方的朋友请你来,我来当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头人)带你们去吃肉面筋。(齐说)哟,不错,不错,真不错!(师生交换,然后在生生交换做领头人) 5、美食大家尝 师:哇,我们无锡的美食真多呀!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美食外,我们家乡还有许多美食呢,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说一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带来的家乡美食吧! 小百科: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都可以称之为美食。

幼儿园大班教案《美食》

幼儿园大班教案《美食》 大班教案《美食》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 幼儿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了解家乡的美食,萌 发爱家乡的情感,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吃过的美食,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食》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2、能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3、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吃过的美食。 4、引发幼儿对美食产生兴趣。活动准备: 有关家乡美食的PPT。(惠山油酥、无锡小笼、梅花糕、春卷、开口笑、糖炒栗子、无锡馄饨等) 活动过程: 1、以选小导游为由,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一位外国来的小朋友,听说我们无锡是 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过几天啊,她要带 朋友们一起来游玩,特地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来当小导游,你们愿意吗? 2、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吃过的好吃的美食。 (1)、你吃过什么好吃的美食呢? (2)、它是什么味道的?

(3)、你是在哪里吃到的? 3、结合家乡的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知道一些美食背后 的故事。 (1)、出示美食的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美 食吗?是什么味道的?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吃过的美食。引导幼儿用完 整的语言表达。 (3)、介绍美食背后的故事。 4、游戏我是小导游,帮助幼儿巩固无锡的美食。 儿歌:(齐说)美丽的无锡我们的家,远方的朋友请你来,我来当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头人)带 你们去吃肉面筋。(齐说)哟,不错,不错,真不错!(师 生交换,然后在生生交换做领头人) 5、美食大家尝 师:哇,我们无锡的美食真多呀!除了今天我们知道的 美食外,我们家乡还有许多美食呢,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 一找、说一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带来的家乡美 食吧!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地方课程教科书七年级家乡上册: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民的足迹教案

课时教案 主备人:白云涛 1 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吉林溯源 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民的足迹 教学目标1.培养“家乡”的概念,树立观念“我的家乡是吉林”。 2.学习吉林最基础的知识:名称由来,先民的足迹,吉林的建制。 3.让学生对家乡吉林产生最初的热爱。 重点学习吉林最基础的知识:名称由来,先民的足迹,吉林的建制。难点培养“家乡”的概念,树立“我的家乡是吉林”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来源:学§科§网] 二、新课学习以《家乡·七年级上册》封二“致 同学们”引入新课 我们这届学生是从八年级开始学习 这门地方课程,为了课程的连续性 ,我们从七年级的内容开始学习。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家乡,籍贯 《家乡》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 学习要求:准备专用笔记本,重点 内容要记笔记,期末考试内容都在 笔记本上。 板书课题: 第一单元吉林溯源 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 民的足迹 一、吉林名称的由来 1.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回答后,出示笔记1: 找学生看WORD读“致同学们”, 让学生了解《家乡》是一门什么 样的课程,应该怎样学习《家乡》 这门地方课程。[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讨论,PPT展示概念内容 WORD展示“致同学们”,找学 生朗读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来源:学#科#网] 学生回忆七年级地理课知识[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a317221626.html,] 学生记笔记:全国共有34个省 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学生记笔记:吉林名称的由来

三、总结[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2.我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PPT展示各省名称由来可分为几种 情况 二、先民的足迹 [来源学科网ZXXK] 1.现在吉林省的民族:吉林省是多 民族省份,境内共有汉族、朝鲜族、 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 49个民族。 2.吉林古人类:“榆树人”“安图人” “青山头人”。 3.吉林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族系:肃 慎族、东胡族、秽(hui)貊(mo) 族。 有史以来,吉林就是多民族聚居的 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属于东胡、 秽貊、肃慎族系的许许多多少数民 族,他们是吉林省土地的主要开拓 者,在东北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 了绚丽的色彩。 学生记笔记: 学生记笔记 学生记笔记[来源:学科网ZXXK]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吉林溯源 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民的足迹及吉林的建制 一、吉林名称的由来 二、先民的足迹 课后反思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 望。 2.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 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 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 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 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自学第7 页概念,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我爱家乡的美食》写作精品教案

《我爱家乡的美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习惯。 2.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收集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重点介绍家乡的美食,突出其特色。 教学重点: 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家乡的美食,突出其特色。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美食,并能把它的制作过程以及它的色、香、味、形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引:人们都说新疆是个好的地方,景色迷人,瓜果飘香。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家乡吗? 2.你们还知道我们新疆有哪些美食吗?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 1.师引:课前我们搜集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美食的资料,那我们先来交流交流。 2.学生出示搜集的材料,全班展开交流:

你想为大家推荐什么美食?你可以借助准备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带来实物的,也可以请大家尝一尝,给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并简单说一说喜欢这种美食的原因。 三、例文引路,学写方法 1.出示例文。 新疆烤全羊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即熟。现在一些大宾馆里,烤全羊已不用馕坑,而是采用大型电烤箱,一次可烤2-3只,效果甚佳。  羊烤好后,放在餐车上,系上红色头结,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那被烤得黄里透油的光泽,那扑鼻的香味诱惑,以及那动人的艺术造型,顿时会使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可以自己动手用刀削下来吃,也可以请服务员切好后送上来吃。南疆的巴扎上哪里有烤全羊出售,哪里就是生意最兴隆的地方。烤全羊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膳食中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维吾尔族最喜欢的烤全羊,是该民族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传承的传统佳肴,是用来招待贵宾的。 在逢年过节、庆祝寿辰、喜事来临时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的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离与民族汇聚》测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1.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B.消灭袁绍C.废汉称帝D.建立魏国 2.示例:官渡之战——袁绍对曹操;参照示例,“赤壁之战——”的正确搭配是() A.曹操对孙、刘B.孙、刘对东晋C.前秦对东晋D.西晋对前秦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魏蜀吴 A建立者曹操刘备孙权B都城洛阳成都建业 C建立时间220年221年222年D国号魏汉吴 5.公元198年,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朝代北方南方西汉80%20% 南宋37%63% 6.右图表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例表 7.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8.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A.B.C.D. 9.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①前秦②北魏③西晋④东晋 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10.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②草木皆兵——() A.官渡之战B.长平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11.《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我爱家乡的美食教案

我爱家乡的美食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家乡的美食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体会美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知道不同地区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美食也各不相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美食和家乡的风土人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长在沁源,但你对沁源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沁源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让人谗得口水直流的美食。让我们到沁源去逛一逛?(出示沁源各种美食的图片)。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栲栳栳、圪甫甫、菜窝子、擦圪抖、扁食)。 看过后有什么感受呢?(每个地区的美食都不一样,品种多)(板书:品种多) 同学们你们说对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当然,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各不相同。好,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家乡的美食。 二、家乡美食 (一)家乡美食 1、师: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玩在美国,吃在中国。中国地广物博,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美食。我们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展一次美味佳肴甲天下,家乡特色美食展示活动。 首先,先让老师来介绍一道自己的家乡美食吧! 3、师:老师是沁源人,沁源有许多名吃,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菜呢?(请学生来猜一猜)

4、用莜面做成,莜面用沸水泼入搅匀,略冷和好。将面放入手中用两个手掌使劲慢慢挤成薄薄的面片,卷成桶状。最后入笼蒸熟。 5、教师总结评价:栲栳栳是沁源最出名的小食,很多游客来沁源旅游,一般都会尝尝这道美食! (二)家乡特色美食展示 1、师:老师展示完了家乡的栲栳栳,那你们知道家乡还有什么美食,什么特色菜呢?谁来说说看? (教师邀请一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名吃。) (1)先介绍自己来哪个乡的哪个村? (2)然后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名吃。(说名即可) 2、(老师事先将全班学生按不乡镇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派一到二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名吃。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又新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美味佳肴。 3、小结家乡的美食。 我们沁源人除了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敢吃外,其他的真的什么都吃,懂得吃美食,很自然就懂得做美食。 (二)家乡的风土人情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美食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板书:不同的风土人情) 1、我们中国的一些特色食品不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的良好祝愿和希望。 2、介绍四种食品的意义。(汤圆、月饼、年糕、粽子)。 三、总结: 1、了解了家乡的美食。 2、知道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土人情。 这节我们从家乡美食了解到了祖国各地美食是各不相同的,其实全世界的各国饮食习惯风土人情也各不相同,我们应该尊重各国、各地人民各不相同的风土人情、品尝不同的美食。

舌尖上的家乡美食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舌尖上的家乡美食教 学设计

《舌尖上的家乡美食》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力求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三方面有所突破。生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了解各家乡的特色美食。开放性: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祖国的各色美食。活动性:通过动手做,亲口尝的方式,让学生品味家乡的美食。 (二)理论依据:运用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 直接体验:让学生在“寻美食、品美食”中感受家乡美食。 间接体验:通过家长们讲美食的故事,听美食专家讲美食,体会家乡美食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分析本册教材: 《舌尖上的家乡美食》是首师大版道德与法制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第三个主题《家乡的物产和美食》的一个教学活动。 1、我的家乡在这里 一、可爱的家乡 2、我的家乡的故事多 1、我的家乡风景美 二、家乡画中游 我的家乡 2、我的家乡古迹多

1、找找家乡的物产 三、家乡物产多 2、尝尝家乡的美食 1、家门口的变化大 四、家乡变化大 2、家乡变化说不尽 (二)横看教材: 《舌尖上的家乡美食》这课内容在很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是用过,如: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粤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上册,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另外有很多其他课程,如综合实践课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家长进课堂活动也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本课要结合各家之所长,并能够突出本课的特色。 (三)纵看教材: 在整个首师大版教材中,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材中也涉及了《家乡美食》这一部分内容。但由于四年级学生年龄大,教材把内容设定为通过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从而了解自己的家乡,并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因此,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材中的家乡美食这一内容就不能与之重复,并且还要为其奠定基础。 (四)重新审视教材: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力求发挥教材的作用,突出本课的教学特点,适应本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我重新审视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完成突破。

新版五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第1课饮食习俗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准备: 通过询问成年人或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饮食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饮食

习惯。如:满族人喜爱炖菜和面食,朝鲜人喜爱冷面和狗肉。蒙古人喜爱吃烤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传统。 三、新授: 1、展示可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各民族的文化饮食习惯。 2、教师介绍: (1)、杀年猪的习俗 (2)、下酱的习俗 (3)、吃蘸酱菜的习俗 (4)、储藏蔬菜的习俗 (5)、渍酸菜的习俗 (6)、吃炖菜的习俗 (7)、喜欢冷冻食品的习俗 三、家乡人在饮食上有重咸辣、重油腻的习惯,这与健康饮食所提倡的饮食要少盐、少清淡的要求相反,你对此有何看法? 四、议一议

仔细找找全省各地还有那些饮食习俗和特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文化有了哪些变化?把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第2课乾安泥林 教学目标: 1、了解乾安泥林的地理位置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乾安泥林的风情修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省多处景点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乾安泥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美丽的乾安泥林》同学们这里,美吗? 引入课题 二、新课 松嫩平原的西部,乾安县的西南,有一块罕见的地貌景观——乾安泥林 1、读一读乾安泥林简介 同学阅读本资料,那你们谁能做小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一下呢? 生:你们好!真诚地欢迎您来大布苏泥林风景区。我是大家本次泥林之旅的地陪导游员,大家一路辛苦了,但愿我的热情能为您洗去旅途的灰尘和疲惫。各位都是处次来到乾安大布苏泥林,对泥林还不甚了解,但您一定会知道或者到过广西的石林。同石林相比,泥林却毫不逊色。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特色,泥林更有其独特的韵味。来此观光的人都说:“南有石林,北有泥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这美丽神奇的泥林风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16课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的背景: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北方军阀长期割据混战;社会生产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概况: (1)时间:公元200年(2)作战双方:袁绍与曹操(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4)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3)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曹操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2、概况: (1)时间:公元208年(2)作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3)结果:孙刘联军以 少胜多;大败曹军。(4)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3、曹操失败的原因: (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评价曹操: (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1)220年;曹丕称帝;定城洛阳;魏国建立;(2)221年;刘备称帝;定城成都;蜀国建立;(3)222年;孙权称王;定城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图表:三国 2、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 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 ★★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学习三国历史的启示: (1)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战争会给人民带来灾难;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5)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要看他的主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6)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兴亡(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 1、建立: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洛阳。 2、统一: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3、政权特点: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 4、衰落(转折点):晋惠帝时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5、灭亡:公元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二、八王之乱 1、原因:O; 1分封同姓诸王;导致宗室诸王势力过大;O; 2晋惠帝昏庸无能。 2、爆发;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圭寸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 3、影响: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1、时期:东汉、魏、晋时期 2、路线:O; 1氐族和羌族;由西南东迁入陕西关中;O; 2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O;3鲜卑族迁到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3、十六国: (1)4 世纪初到 5 世纪前期;北方各族先后建立15 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称为十六国。

我爱家乡的美食特产教案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诗人的眼里,家乡是一首深情的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静夜思》里是这样想家的。举头—— 师:好一个深情的李白。可是李白的好友王维想起家乡却充满孤独,请欣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生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宋代的王安石站在瓜洲岸边,眺望家乡,归心似箭,多想飞舟横渡,《泊船瓜洲》就是他的思乡名篇,谁会背? 生3背诵《泊船瓜洲》。 师:流芳千古的诗篇道尽了多少游子的思家情怀。同学们,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那么,你心目中的家乡是什么? 生1:我心目中的家乡是一个人间仙境。 师:令人向往。你呢? 生2:我心目中的家乡像一位温柔的母亲。 师:多么温馨的比喻。你呢? 生3:我心目中的家乡是一本厚重的书。 初次在这儿给咱们五年级的孩子上课,老师带来了一段关于咱们家乡的词赋,孩子们,想看看吗? 播放《资中赋》 师:孩子们,看了曾训琪先生写的《资中赋》,此时的你,有什么感想? 是啊,孩子们,咱们资中,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底蕴,有众多的历史遗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当然,更有那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课前,老师布置同学搜集了资中的美食,孩子们,谁来展示一下? (学生自带花生酥、血橙、冬尖等特产,分别介绍) 生:兔子面。(啥味道?你可把老师说馋了,等会中午我就去吃兔子面去)生:…… 师:唉哟,同学们说得津津有味,老师听得馋涎欲滴,不公平。呵呵,老师这儿,也带来了一些咱们资中的美味的大餐,馋馋你们,想看看吗?友情提醒:口水可别流到桌子上了哦! 师播放CAI 师:这顿大餐怎么样? 生:好想吃,口水快流出来了!(不愧为吃货一只啊!) 生:……

我爱家乡的美食教案

我爱家乡的美食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爱家乡的美食 27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家乡的美食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体会美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知道不同地区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美食也各不相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 热爱之情,更多地了解家乡。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家乡美食和家乡的风土人情相关资料资料。 2、亲自动手做家乡特色小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图猜谜”。 (多媒体课件示图一) 请看,这是什么(双皮奶) 你们吃过双皮奶吗什么味道呢 这甜而不腻的双皮奶可是我们佛山顺德的特有美食。(课件介绍:双皮奶,顾名思义,乃含双皮之奶也。据说当年顺德一位叫何十三的农家子弟,在清晨烹制早餐的时候,不小心在水牛奶里翻了个花样,不久有个识货的老朋友买去了配方,开了间食档,这顺德双皮奶便吃成了传统,而双皮奶也便由清末流传至今。)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家乡的美食。齐读课题。 除了双皮奶,你们还收集了哪些家乡美食的资料 4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欣赏各种小吃图片。 师:同学们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到佛山美食街去逛一逛(出示佛山各种美食的图片)。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看过后有什么感受呢(每个地区的美食都不一样,品种多)(板书:品种多) 二、家乡美食 (一)家乡美食

1、师: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玩在美国,吃在中国。中国地广物博,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美食。我们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展一次美味佳肴甲天下,家乡特色美食展示活动。 首先,先让老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菜吧! 3、师:我是广东省湛江人,有许多名菜,名小吃,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我湛江看看有什么美食。 4、课件展示湛江美食。 5、教师总结评价:海鲜是湛江最出名的美食了,中外游客来广东湛江旅游,一般都会尝尝这些海鲜的! (二)家乡特色菜展示 1、师:老师展示完了自己家乡的菜,那你们家乡又有什么美食,什么特色菜呢谁来说说看 (教师邀请一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学生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名菜,名小吃。) (1)先介绍自己来哪个省的哪个城市 (2)然后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菜或名小吃。(说菜名即可) 2、(老师3个省份分成3个小组广东省、江苏3 3、20号、广西11、10)每一小组派一到二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菜或名小吃。 师:听了广东省的同学们介绍,老师又新认识了许多的美味佳肴。 3、小结广东家乡的美食。 我们广东人除了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不敢吃外,其他的真的什么都吃,懂得吃美食,很自然就懂得做美食,每年中秋节,我们都爱吃的月饼就是其中一个美食,怪不得人人都说:广式月饼,驰名天下。 我们刚才说的大都是广东的美食,我知道有部分同学家乡不在广东,你们能说说你们家乡有那些着名的美食吗 (二)家乡的风土人情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美食是由于生活环境不同,风土人情不同。(板书:不同的风土人情) 1、我们中国的一些特色食品不仅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寄托了人们的良好祝愿和希望。 2、介绍四种食品的意义。(汤圆、月饼、年糕、粽子)。

幼儿园大班教案《家乡美食》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家乡美食》 大班课程《家乡美食》适合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家乡的爱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吧.大班《家乡美食》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食物和家乡的情感. 2,可以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 3.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4,可以发展出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而自信地向同伴介绍他们的家乡美食. 活动准备: PPT关于家乡的食物. (惠山油饼,无锡小笼,梅花饼,春卷,开笑,炒栗子,无锡等) 活动程序: 1.选择“小导游”激发孩子的兴趣. 老师:'孩子,有一个外国朋友,我听说无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美味的东西.几天后,她想带朋友一起玩,特别邀请我们上三节课.孩子们成为小导游,你愿意吗? 2,引入谈话,引导孩子们谈论他们吃过的美味食物.

(1)你吃了什么美味的食物? (2)它的味道是什么? (3)你在哪里吃的? 3,结合“家乡美食”的图片,引导孩子了解一些食物背后的故事. (1)展示食物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食物吗?味道是什么? (2)请让个别孩子介绍他们吃过的食物.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介绍食物背后的故事. 4,游戏'我是一个小导游',帮助孩子巩固无锡美食. 孩子们的歌:(齐)美丽的无锡我们家,远道而来的朋友,请来,我会是一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导者)带你去吃面筋. (齐说)嘿,是的,是的,非常好!(教师和学生交流,然后交换领导人的生死) 5,食物大家品尝 老师:哇,我们在无锡有很多美食!除了我们今天所知的食物,我们家乡还有很多食物.回去找你妈妈和爸爸说话.现在让我们品尝一下家乡的美食吧!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容: 主要有分家乡篇、安全篇、环保篇、育人篇。 四、具体课程安排: 家乡篇6课时 安全篇8课时

环保篇6课时育人篇12课时

第一课时 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活动目的: 1、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意识,为家乡资源的富饶而自豪。 2、操作目标:学生向家长身边的人了解家乡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收集能力。 二、活动形式:交流、讨论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相关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样品、图片、简笔画等。 2、教师准备:展示学生样品、图片的展示台,录音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磁带。 四、活动规程: 1、导入: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2、活动经过: ⑴分组讨论:自己了解家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情况。 ⑵图片、展示:(用小黑板展示资源的图片、样品)并介绍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人教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学情 1、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封制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

我爱家乡的美食公开课教案

我爱家乡的美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家乡的美食和风土人情的了解,体会美食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知道不同地区的人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美食也各不相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多地了解家乡。 二、教学准备: 1、学生了解怀化各县家乡美食名称; 2、老师收集教材中美食的相关资料(生长地、制作方法、营养价值、当地风情等) 3、学生分组坐好(尽量按照所在县分组)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长在怀化,但你对怀化有多少了解呢?你知道怀化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今天你们的桌上(先不打开看),有许许多多的让人谗得口水直流的美食。(打开看)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还可以说说你们去各大酒楼吃过看过的美味佳肴吗?请说说:(安江粉、麻阳十八怪腊肉、芷江鸭、侗家腌肉、通道油茶、洪江米豆腐、沅陵晒蓝肉、血粑鸭) 看过后有什么感受呢?(每个地区的美食都不一样,品种多)(板书:品种多) 同学们你们说对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饮食习惯也各不相同,当然,当地的特色美食也各不相同。好,这节课我

们就来了解家乡的美食。 二、家乡美食(一)家乡美食 1、师: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玩在美国,吃在中国。中国地广物博,食文化历史悠久,各地都有自己的传统美食。我们班里的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来开展一次美味佳肴甲天下,家乡特色美食展示活动。 首先,先让老师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菜吧! 3、师:老师是怀化洪江人,洪江有许多名菜,名小吃,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菜呢?(请学生来猜一猜) 4、以安江粉为例子。 5、教师总结评价:安江粉是怀化最出名的小食之一,外出游子回到家乡一般都特别想尝尝这道小食! (二)家乡特色菜展示 1、师:老师展示完了自己家乡的菜,那你们知道家乡又有什么美食,什么特色菜呢?谁来说说看? (教师邀请一些来自不同县市区的学生来说说自己家乡的名菜,名小吃。) (1)先介绍自己来哪县? (2)然后介绍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菜或名小吃。(说菜名即可) 2、(老师事先将全班学生按不同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小组派一到二名学生组内汇报、展示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菜或名小吃。 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又新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美味佳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