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六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六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六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六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东北话

授课内容:东北话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

2、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的方言

教学难点:

能真正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频文件《说方言》《龙江剧》《二人传》。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吗?

生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乡土的芬芳、故园的眷恋、根的追寻.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怀。尤其是那些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看到家乡人,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中长长大的。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

师:先来说说“乡音”。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可以说是“南腔北调”,我们的家乡话叫什么呢?谁知道?

师:谁会说?说一两个词语也可以。

(1)说一说东北话。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方言在我们的生活巾渐渐隐退了,看看你们能把这些东北话翻译成普通话吗?

[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东北方言]

(2)发现了吗,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演员把它运用到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之中?

师:东北活最接近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最富亲和力的一种语言。白山黑水养育了我们豪放、热情的个性,东北话也带有这一特点。

(3)各地方言都带有当地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侯宝林的相声]

(4)读一读:

话说东北话

三、总结

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黑土地上,有我们割舍不断的乡土情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珍视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第2课、通化市

授课内容:通化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通化市是吉林省的地级市。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通化市的经济

教学重点:

关注和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加深对通化的认识,从中发现引以自豪的地方,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积极地参与设计、规划家乡的未来。

教学准备:

通化市地理位置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探究欲望

师:观赏红叶视频,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引入课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和研究活动,一定受益匪浅吧!

生:当然了!

师:别忘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哦!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二、交流资料,深化认识。

1、交流“通化市概况”: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和东北东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吉林省第五大城市,同时也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是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素有“人参之乡”、“中国中药之乡”、“优质大米之乡”、“葡萄酒之乡”、“滑雪之乡”和“中国松花砚之乡”的“六乡”之美誉。著名旅游景点:靖宇陵园、五女峰等国家森林公园、千叶湖、集安高句丽古墓群(大屏幕展示图片,并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体师生随着优美的旋律齐唱)

2、读一读:通化市简介

3、试一试

身边的十五中,有哪些是可以和“通化市”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大家一起分享有关通化市的信息

4、如果选择10个词来概括描述“通化市”,你会选择那些词?

他们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三、总结

同学们,你们搜集到的材料比我预想的丰富得多,通过这节课,极大的发挥了你们的潜能,使我看到了吉林美好的明天,看到吉林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

第3课、预防传染病

授课内容:预防传染病

教学目标:

1、春季传染病相关类型与相关知识了解。

2、学会如何预防春季传染病,进行相关知识的了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传染病的发生、传播等有全面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讲究卫生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学准备:

关于预防传染病的挂图、录像、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戴着口罩进入教室。(2)电脑展示学生的“体温监测记录表”,图片等,引入甲流感

引入课题

二、新课

传染病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们需要了解和预防传染病,保持健康的体魄。 1、打开网络视频,播放关于H1N1的新闻报道。

师:通过视频的观看,请大家回答我的问题,包某得的是什么疾病?

为什么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作了重要报道。(生:H1N1 属于传染病)

师:那传染病有什么特点,需要我们去重视呢?

(生:能传染、能流行)

2、你平时听说或了解过哪些传染病?

3、为什么需要预防传染病?

4、学校和学生在预防传染病方面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1)学生交流,各抒己见。

(2)用自己手中的武器——笔,完成传染病预防常识的健康宣传画。

每个小组画一张“预防传染病”的宣传画,提醒同学们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5、读一读: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

三、拓展

(1)在日常生活中,你应该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2)健康倡议:预防传染病。提出口号——预防传染病,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授课内容:城乡差别

教学目标:

1、感受城乡差异和党的富民政策.树立实现共同富裕的使命感,自觉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在了解城乡差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与途径,做到为城乡直通献计献策。

3、了解城乡之间的差异和差距及产生差距的原因、影响,理解缩小城乡差距的政策。

教学重点:

在了解城乡差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与途径,做到为城乡直通献计献策。

教学难点:

在了解城乡差距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与途径,做到为城乡直通献计献策。

教学准备:

收集或拍摄城市与农村的照片,思考、观察、体会城市农村的生活的差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视频。

二、新课学习

1、观看多媒体展示城乡图片。

2、同学们说说对城市和乡村的印象。

师生共同归纳:

农村:蓝蓝的天、绿油油的农田、红砖灰瓦的房子、幽静的乡间小道、缕缕炊烟。。。。。。

城市:高耸的居民楼、商业大厦、繁华的街道、川流不息的车辆、拥挤的人群。。。。。

3、感悟角:美方欣赏

(2)城乡差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首先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其次是人的观念;生活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3)除了上述的差异,城乡之间还有哪些差异?

(4)在你眼里,家乡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有哪些差别?

(5)和小组同学一起总结“城乡之间的十大差别”,然后参与全班交流。

4、读一读:城乡的主要差别

城乡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呢?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假如你是生长或市长,你会怎么面对目前存在的“城乡差别”问题?

请和小组其他成员形成统一意见,然后参与全班交流。

授课内容:牛秉坤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名族悠久的历史、辈出的人才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学生对名人文化的积绽,陶冶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汇报展示的能力

3、追寻名人的足迹,激活成才的动力。

教学重点:

了解牛秉坤的事迹

教学难点:

了解牛秉坤的事迹

教学准备:

收集牛秉坤的事迹,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吉林大地上,许多人为家乡、为祖国的发展做成了贡献。有“东北首富”之称的牛秉坤生于清朝默念,医生从事金融活动和慈善事业,还创建“喜连成”京剧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新课

1、读一读

牛秉坤其人其事

牛秉坤(1866-1943)字子厚,吉林市人,祖籍山西太原市。他是著名巨商“船厂牛家”的第四代传人。

牛秉坤另一大成就是创办了“喜连成”京剧科班,为中国京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客版从1904年到1944年共招手了12班,培养了京剧学员700余人,很多学员日后在京剧界都成了“名角”,比如,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京剧大师。如果说北京是京剧的诞生地,那么吉林就是京剧的第二故乡。梅兰芳曾说:“没有牛秉坤,就没有今天中国戏剧的兴盛。”

1943年,牛秉坤病故于北京,享年77岁,后葬于吉林市。

2、试一试

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善人”或道德模范?

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信息吧!

第6课、屈辱的岁月

授课内容:屈辱的岁月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通过一系列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和理解近代一系列战争及战后条约带给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看清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通过一定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及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屈辱和灾难。

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视频、习题,学生课前搜集列强侵华战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展示中国在经济、科技、国际地位等方面领先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国庆60周年阅兵式简短视频。提问:这些能说明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之后总结:现在的中国很强大!可以说,我们中国在很多领域都把很多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远远抛在身后。可是,曾几何时,我们的国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泱泱大国任人宰割却毫无还手之力。

2.师生互动。

读一读:被侵略的屈辱

(1)美丽的罪恶-鸦片的危害

展示罂粟花美丽绽放的图片,启发学生是不是美丽的事物总会给人带来美好呢?展示鸦片毒害中国国民的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同时补充英国走私到中国的鸦片数量、中国因为鸦片而流失白银的数量统计数据,让学生归纳总结出鸦片的大量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

(2)风云突变-近代中国经历的战争浩劫

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了百年的屈辱岁月。之后又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战争浩劫,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前分成的八个小组按照要求分工合作,结合教材及课前搜集的材料填写活动表格,五分钟以后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到前面来展示小组活动的成果,时间要限制在两分钟之内,未完成的小组要扣分。

之后各小组按要求汇报,其他小组纠错。同时教师补充重点解读及火烧圆明园视频。

(3)铭记历史-回顾屈辱的岁月

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共同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屈辱的岁月。为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总结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想一想-感悟升华

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历史的目的,进而要求学生思考“从这段屈辱的岁月中,我们能够读出什么?为什么中国一败再败?”

学生讨论过后,进而引导学生回答“那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才能从屈辱中走出来呢?”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段历史?”

3.课堂总结。

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第7课、不屈不挠的人们

授课内容:不屈不挠的人们

教学目标:

1、唤起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

2、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教学准备:

通过各种途径(电影、电视、报纸、书籍、向周围人询问等),了解关于“林则徐和虎门销烟”(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后果和虎门销烟经过)“三元里抗英”“黄海海战”“抗日烽火”(关于抗日英雄、抗日故事、著名战役等)等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历史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31-194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期间,“白山黑水”之间,不屈不挠的人们同日本侵略这金子那个了艰苦卓绝的战斗,表现了中华名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

二、新课

读一读:略说东北人民抗日

读过此文后你作何感想?

抗联英雄赵一曼

赵一曼,女。1905年10月出生于四川宜宾县。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分校学习。1927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先后在上海、江西从事地下工作。“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发动抗日战争。

1935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二团被日伪军包围,团政委赵一曼指挥部队与敌人进行激战,击毙古谷清一大尉等30余名敌人。为掩护部队突围,赵一曼身负重伤。几天后,在一农舍养伤的赵一曼被敌人发现。战斗中,她不幸再次负伤,被敌人逮捕。面对敌人的酷刑,赵一曼宁死不屈。为了得到口供,敌人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在医院里,她积极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女护士韩勇义和看守董先勋深受感动,帮她出逃,途中被捕后,赵一曼受到更为残酷的刑讯,但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恼羞成怒,决定杀害她。敌人的一份“报告”曾有如下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一曼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感人情景:在押送的途中,她虽然感觉到死亡迫近,但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恐的态度,反而透露了为抗日斗争而死才是光荣的口吻。

1936年8月2日,在给孩子写下要替代母亲继续斗争的遗言后,赵一曼高唱着《国际歌》、《红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走上刑场,英勇就义。

【提出问题】从赵一曼身上折射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畏强暴,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赵一曼是个个案,又不是个案。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并没有被日本的野蛮行径所吓倒,千千万万个赵一曼用血肉筑起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的长城。他们对祖国的赤诚之爱,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财富。

1、在历史上,民族英雄辈出的年代就是民族苦难深重的年代。为了中华民族不再遭受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2、东北抗联在十几年里谱写了一首雄壮婚后的“英雄史诗”。今天让我们用几句话来表达英雄们的礼赞和纪念吧!

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几首歌颂抗联的“歌词”。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最好?

第8课、体育与健身

授课内容:体育与健身

教学目标:

1、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明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分。

2、家乡的气候因素决定了家乡人的健身活动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体育与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教学准备:

健身图片、器材、级体育竞技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乡人民热爱体育与建设活动。吉林省的地域及气候因素决定了家乡人民的体育与健身活动有自己的特点。

二、新课

1、和小组同学一起盘点家乡人与健身运动项目,从“最具普及型”“最具趣味性”“最具对抗性”等角度分别评选前五项

然后参与全班交流

2、在现代生活中,体育与健身和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其中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与小组同学一起,为发展家乡体育健身产业提供创意,然后参与全班分享。

3、读一读

体育健身杂谈

第9课、辽源市

授课内容:辽源市

教学目标:

1、了解辽源市的地形地貌。

2、了解辽源的信息文化。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辽源的信息文化,及农民的业余生活

教学准备:

辽源地形地貌、辽源秋景、东风农民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辽源”市名的由来吗?(生:“辽”即东辽河,“源”即东辽河的源头。)山是长白尾,水是辽河头,山水相连,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那么你们知道辽源的历史吗?现在就一起来了解辽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新课

阅读资料了解辽源市的地形地貌

①辽源与我省哪些市区相邻?

②辽源以什么地形为主?

③辽源名称的由来?

④辽源的地势有何特点?

①辽源的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②主要农作物的哪些?(小麦、玉米、高梁、棉花等)

辽源因开中国人工驯养梅花鹿之先河,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同时,因其浓郁的东北黑土地文化,享有“中国琵琶之乡”“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剪纸之乡”等美誉。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给东丰农民画、东辽红叶岭各创作一句推介广告词。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具创意!

三、总结

第10课、边防与国防

授课内容:边防与国防

教学目标:

1、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祖国边疆的稳定离不开戍守边疆战士的贡献。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的英雄事迹,在感受边防战士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当中,产生对人民子弟兵的热爱情感;感受到边防战士对祖国对家人的情怀,舍小家保大家的奉献精神。

3、了解人民解放军边防战士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人民解放军是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了解他们的革命斗志和奉献精神;

2、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热爱解放军;

3、了解国防的重要性与人们参军的热情,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国防的重要性,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解放军英雄故事和事迹;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国幅员辽阔,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面积。同时,我们祖国有着绵长的疆界和大陆海岸线,还有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他们是祖国的门户。那么是谁日夜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保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呢?(学生答:中国人民解放军。教师课件出示并板书:中国人民解放军)

师:中国人民解放军分为哪三个军种?(生:陆军、海军、空军。师板书)

二、驻守在边防线上

1、学生分小组交流:互相讲一讲搜集的解放军英雄故事,以及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的战士们的事迹。

2、教师课件出示解放军战士守卫在边防线上的照片:

图一:解放军风餐露宿在雪地里。(让学生说说“雪是饮料风是歌,边疆严寒奈我何!”的意思,体会解放军战士的不怕苦,乐观主义精神)图二:武警边防战士在雪窝里警戒

图三:武警边防战士在大兴安岭深处齐膝深的雪中巡逻

图四:海岸线上,夕阳西下,战士忙碌的身影美如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解放军战士不怕吃苦、不怕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生活的安宁。】

三、国防在我心中

1、过渡语: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为了更好地保卫祖国,解放军叔叔除了每天守卫在祖国的边防线上,他们还要进行艰苦的训练,以及学习和科研。你们想不想去了解他们训练、学习和科研的情况?(生:好)那好我们通过下面

一些照片,了解他们训练、学习和科研的一些情况吧!

2、课件出示

图一:为国防而训练

图二:为国防而学习

图三:为国防而科研

图四: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图五:神州五号、六号的成功发射和返回

(每出示一张照片,教师作一些简单介绍)

【设计意图:这五幅图片分别展示了战士们训练、学习、科研及成果的场面,意在提示同学们全方位去了解战士献身国防事业的事迹】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解放军战士守卫在祖国边防线上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为国防而训练、学习和科研的动人故事,你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和感想吧。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4、教师:刚才我们听了驻守边防的战士的心里话,你想对解放军战士说句什么心里话?

四、总结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祖国的坚强保卫者,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国家的安全和人们生活的安宁、幸福,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同时,老师也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好吗?

授课内容:职业教育

教学目标:

了解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某种职业必须的知识、技能的教育和培训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有哪些种职业教育

教学难点:

了解国防的重要性,树立国防意识。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材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听说过职业高中?我们的家乡有职业高中吗?

引入课题

二、新课

如果你要从事某个职业或接受某项工作,而这个职业或工作需要特殊的知识和技术,那么你就要接受职业教育了。

1、读一读

杂书职业教育

(1)我省内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多少所?

(2)职业教育的对我们省的建设有什么贡献?

2、试一试

你听说过职业教育吗?

和同学们分享你掌握的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信息吧!

3、动手动脑

几年以后,或许你会选择一所职业学校去接受职业教育。

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理想中的职业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三、总结

职业教育示范站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主力军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授课内容:休闲娱乐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懂得休闲娱乐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重点:

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教学难点:

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调查表、好书分享卡、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娱乐活动,我们当地的人们主要有哪些休闲娱乐活动?现在请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

总结:同学们,文明生活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愉快的、幸福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家庭幸福和个人身心健康,我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受益终生。

授课内容:松原市

教学目标:

1、了解松原市的地形地貌。

2、了解松原的信息文化。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松原的信息文化,及农民的业余生活

教学准备:

松原地形地貌、野生动物群、查干淖尔大草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松原”市名的由来吗?那么你们知道辽源的历史吗?现在就一起来了解辽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二、新课

阅读资料了解松原的地形地貌

①松原与我省哪些市区相邻?

②辽源以什么地形为主?

松原市资源丰富,素有“粮仓、林海、肉库、鱼乡”之美誉。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高粱、葵花、花生等。每年仅玉米产量就达400多万吨。

松原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中,即东方白鹤、丹顶鹤、白头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种。

试一试

松原市的文化中有“蒙古族”“草原”“江湖”“石油”等独特的元素。

请各小组集体创作一首“诗歌”,其中要体现“松原元素”。

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啊!试试吧

三、总结

授课内容:神话传说

教学目标:

1、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交际活动中。

2、在模拟竞选的说、编、听、评、写的过程中,进行多角度的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交流技巧和说话习惯。

3、让学生在充分亲近神话人物与角色体验中,真切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与情趣,进一步激发学习神话传说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吉林省的神话传说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资料,图片,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漫聊童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神奇有趣的神话传说故事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谁来说说你最喜欢的神话人物?(指名发言)

2、是呀,惹人喜爱的神话人物实在是太多了!今天这我们就一起去那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世界,亲近一大批大名鼎鼎的神话人物。

引入课题

二、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读一读:阿布卡恩都里创世。

2、课件出示众多神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牛魔王、夸父、嫦娥、女娲、哪吒、申公报、姜子牙、二狼神、沉香、精卫、愚公等等。

3、孩子们,来,让我们热烈欢迎它们的到来,向它们打打招呼吧!(学生打招呼,老师以神话人物身份应答。)

4、创设情境,放飞思维:

(1)神话世界不久就要举行“最受欢迎的三大人物”竞选活动了!今天来的这些著名的神话人物,都是很有实力的竞选选手哦!它们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能说会道,有乐于助人,就想在我们班寻找热情友好的竞选伙伴,进行一次模拟竞选。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2)出示“最受欢迎的三大神话人物”的竞选程序。

5、你还了解哪些家乡的“神话传说”?

针对“神话传说”这个主题,和同学们交流、分享吧!

授课内容:开放的吉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吉林的发展状况

2、让学生了解家乡吉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通过资料了解吉林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学会爱护家乡,建设家乡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吉林发展的数据;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看到这里我们知道近些年我们家乡吉林的发展状况。引入课题

二、新课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人用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世界也在吉林的开放中见证了吉林人不断增强的自信和发展的奇迹

1、读一读

吉林开放发展的几个数据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本文

(2)通过本资料你了解到吉林发展的状况

2、试一试

身边的哪些事情、那些现象代表着家乡用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和同学们一起总结,看谁总结的更多!

生:我们村的很多人到国外“打工”

生:外国的“大片”经常上演

3、动手做一做

小组成员共同描绘一个“开放的吉林”形象。

试一试,挑战创意极限!

三、总结

我们的家乡吉林正在发展,正在进步,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暂时帮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

第16课、你好,我是吉林

授课内容:你好,我是吉林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吉林的幅员辽阔,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增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尝试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知道我省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省的地理概况,并能在地图上进行查找。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吉林的地图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谜语: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城有镇没人住,有路有道没有车,有山有岭不长树。(谜底:地图)

2.出示吉林地图。

3.谈话:这是我们的家乡吉林,它巍然屹立在祖国的东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的家乡。(板书课题)

二、新课

经过6年近200个课时的学习我们对家乡吉林省有了基本的了解。现在,是简单总结一下的时候了!

1、试一试

在下面的工作纸上,概括描述“吉林省”。当然,你可用的表达方式不限于词汇。

要求:1.描述要钱秒、客观、符合事实。

2.所用词汇不能超过30个

3.要有风趣和幽默的元素

比一比,看谁对家乡的理解最深刻、最深情!

2、动手做

在下面的工作至上,概括自己所在的城镇或乡村。

要求:1.描述要钱秒、客观、符合事实。

2.所用词汇不能超过30个

3.要有风趣和幽默的元素

这是一个挑战性很强的活动啊!迎接挑战,试一试

2015新版一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第1课早啊,春天 教学目标: 1、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体会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使用不同方法,继续积极参加"寻找春天、展示春天、留住春天"的活动。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录音机、歌曲《春天在哪里》、实物投影、教师制作的干花标本、《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描写春天的诗。 春天盛开的花朵、《公园一角》的画、贴图(做游戏的小朋友、分类垃圾筒、语言提示牌)。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早啊,春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板书:春天来了) 2、问: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一提起春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板书:画一朵花)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那种现象说明春天到了? 2、认识春天盛开的花,借助花进一步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1)问:春天来了,在你生活的地方,有哪些花会盛开?把他们简单介绍给大家 过渡:老师也仔细观察了身边的环境,发现了许多在春天盛开的美丽花朵,我请大家去欣赏一下。(播放课件:桃花、迎春花、梨花等花朵盛开的录像)(2)问: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在春天盛开的花朵,你的心中有什么体会?(板书:美) 过渡:今天有几位美丽的花仙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想不想和它们做朋友?那咱们掌声欢迎它们出场! 3、家乡人春天的生活与其他季节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和春天联系在一起的“危险”或“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注意? 5、读一读:家乡的春天 总结:同学们,春天正是出游的好季节。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走进春天、观察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地方课程教科书七年级家乡上册: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民的足迹教案

课时教案 主备人:白云涛 1 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吉林溯源 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民的足迹 教学目标1.培养“家乡”的概念,树立观念“我的家乡是吉林”。 2.学习吉林最基础的知识:名称由来,先民的足迹,吉林的建制。 3.让学生对家乡吉林产生最初的热爱。 重点学习吉林最基础的知识:名称由来,先民的足迹,吉林的建制。难点培养“家乡”的概念,树立“我的家乡是吉林”的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来源:学§科§网] 二、新课学习以《家乡·七年级上册》封二“致 同学们”引入新课 我们这届学生是从八年级开始学习 这门地方课程,为了课程的连续性 ,我们从七年级的内容开始学习。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家乡,籍贯 《家乡》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呢? 学习要求:准备专用笔记本,重点 内容要记笔记,期末考试内容都在 笔记本上。 板书课题: 第一单元吉林溯源 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 民的足迹 一、吉林名称的由来 1.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 学生回答后,出示笔记1: 找学生看WORD读“致同学们”, 让学生了解《家乡》是一门什么 样的课程,应该怎样学习《家乡》 这门地方课程。[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讨论,PPT展示概念内容 WORD展示“致同学们”,找学 生朗读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来源:学#科#网] 学生回忆七年级地理课知识[来源:Z+xx+https://www.doczj.com/doc/ca12989905.html,] 学生记笔记:全国共有34个省 级行政区,23个省,5个自治区, 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学生记笔记:吉林名称的由来

三、总结[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2.我国各省名称的由来 PPT展示各省名称由来可分为几种 情况 二、先民的足迹 [来源学科网ZXXK] 1.现在吉林省的民族:吉林省是多 民族省份,境内共有汉族、朝鲜族、 满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等 49个民族。 2.吉林古人类:“榆树人”“安图人” “青山头人”。 3.吉林古代历史上的三大族系:肃 慎族、东胡族、秽(hui)貊(mo) 族。 有史以来,吉林就是多民族聚居的 地区,除汉族外,还有属于东胡、 秽貊、肃慎族系的许许多多少数民 族,他们是吉林省土地的主要开拓 者,在东北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 地位,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 了绚丽的色彩。 学生记笔记: 学生记笔记 学生记笔记[来源:学科网ZXXK]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吉林溯源 第1课“吉林”名称的由来和先民的足迹及吉林的建制 一、吉林名称的由来 二、先民的足迹 课后反思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 望。 2. 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景。运用透视、构 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因素, 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找其基本方法 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典型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 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自学第7 页概念,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 (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新版五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第1课饮食习俗 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的饮食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和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 教学准备: 通过询问成年人或查找资料,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饮食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都有不同的饮食文化和饮食

习惯。如:满族人喜爱炖菜和面食,朝鲜人喜爱冷面和狗肉。蒙古人喜爱吃烤肉。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传统。 三、新授: 1、展示可钱收集的资料和图片,向大家介绍各民族的文化饮食习惯。 2、教师介绍: (1)、杀年猪的习俗 (2)、下酱的习俗 (3)、吃蘸酱菜的习俗 (4)、储藏蔬菜的习俗 (5)、渍酸菜的习俗 (6)、吃炖菜的习俗 (7)、喜欢冷冻食品的习俗 三、家乡人在饮食上有重咸辣、重油腻的习惯,这与健康饮食所提倡的饮食要少盐、少清淡的要求相反,你对此有何看法? 四、议一议

仔细找找全省各地还有那些饮食习俗和特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文化有了哪些变化?把你知道的和同学交流一下: 第2课乾安泥林 教学目标: 1、了解乾安泥林的地理位置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乾安泥林的风情修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省多处景点 教学准备: 图片、视频、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乾安泥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美丽的乾安泥林》同学们这里,美吗? 引入课题 二、新课 松嫩平原的西部,乾安县的西南,有一块罕见的地貌景观——乾安泥林 1、读一读乾安泥林简介 同学阅读本资料,那你们谁能做小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一下呢? 生:你们好!真诚地欢迎您来大布苏泥林风景区。我是大家本次泥林之旅的地陪导游员,大家一路辛苦了,但愿我的热情能为您洗去旅途的灰尘和疲惫。各位都是处次来到乾安大布苏泥林,对泥林还不甚了解,但您一定会知道或者到过广西的石林。同石林相比,泥林却毫不逊色。一方水土有一方水土的特色,泥林更有其独特的韵味。来此观光的人都说:“南有石林,北有泥林。”今天我就带大家领略一下这美丽神奇的泥林风光。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设计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 1.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实施“问题解决”即“自下而上”的政策,引领全体学生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从而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技精神。针对我校实际,确立“尊重他人、认识自我、勤于动手、善于合作”的校本课程目标。 3.以学校为基地,与外部力量合作,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集中体现“以学校为本”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容: 主要有分家乡篇、安全篇、环保篇、育人篇。 四、具体课程安排: 家乡篇6课时 安全篇8课时

环保篇6课时育人篇12课时

第一课时 谁不说俺家乡好 一、活动目的: 1、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意识,为家乡资源的富饶而自豪。 2、操作目标:学生向家长身边的人了解家乡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汇报、展示、交流使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及矿产资源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信息收集能力。 二、活动形式:交流、讨论 三、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相关水资源、矿产资源的样品、图片、简笔画等。 2、教师准备:展示学生样品、图片的展示台,录音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磁带。 四、活动规程: 1、导入: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兴趣。 2、活动经过: ⑴分组讨论:自己了解家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的情况。 ⑵图片、展示:(用小黑板展示资源的图片、样品)并介绍这些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七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教案1湘美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2、学生了解什么是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并能够运用透视规律绘制风景画。 4.1.2学时重点 1、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平且运用到会绘画中。 4.1.3学时难点 理解两种透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情境导入 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 聆听歌曲《家乡》——韩红 ppt播放歌曲中日喀则的美丽景色。感受歌手对家乡的热爱。 音乐家通常通过作词作曲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画家通过画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情感。欣赏朱宣咸的《江南仲夏》、《红樱桃映绿芭蕉》 时光催红了樱桃、时光染绿了芭蕉,作者把他多年的思乡情景,完善于这似有似无的意境,化无形为有形,把看不见的时光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年华易逝,乡愁愈浓,人生易老的感叹。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着热爱的一片炽土,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共同的家乡——兴义,我们兴义都有哪些美丽景色呢? 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大家基本每天都要接触的东西——钱,有句话叫“纸币是国家的名片”,那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的“名片”了吗?人民币背面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呢?我们今天这节课,首先就来欣赏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共同的家乡,因此也可以说,人民币的设计师和我们这节课一样,也在“画家乡的风景”。 简介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背面的图景:1元-杭州西湖三潭印月,5元-山东泰山日出,10元-长江巫峡,20元-桂林山水,50元-拉萨布达拉宫,100元-北京人民大会堂。 活动2【讲授】 (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1、出示面值为一元的人民币背面,讨论其展示的“三潭印月”和教材上《草原的路》有何异曲同工之处。 2、学生讨论,并谈自己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引出平行透视的概念。 4、让学生自己找出哪一个面值的人民币背面图案也用了平行透视的方法(100元)。 5、要求学生关注100元人民币背面左方的柱子,最后教师总结出平行透视乃至整个透视学在画面上的表现规律: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 6、引导学生欣赏《村道》、《母亲湖》,总结大地的层次和道路应该如何在纸张上表现出来(大地的形象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构成路的形状以斜线最终消失在大地上),并在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与之相似的人民币(10元上的长江图案)。 (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1、引导学生观察《马棚》,并叫学生到黑板上画出《马棚》的简图。 2、根据学生画的简图,指导学生认识线条、角度、位置、形体的大小比例,进而展示成角透视的概念和原理。 3、引导学生从人民币背面图景中找出成功运用成角透视的典范(50元上的布达拉宫主体大厦)。

六年级上学期《家乡》教案(吉林)

《六年级上册家乡》教案

1家乡的古迹 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吉林省的古人类遗址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吉林的古人类遗址都分布在我省的哪些地方。 课前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吉林的古人类遗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吉林的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大约5万——一万年以前,吉林各地就已出现了人类活动。这节课我们学习吉林大地的古人类遗址。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读一读书第3页上的内容。 问: 1. 考古资料表明吉林省都有哪些古人类遗址,这些遗址分布在哪里? 2. “榆树人”遗址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3. 哪个遗址于1999年被评为全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看一看:古人类的生活情况怎么样?他们的生活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4. 没有现代化的工具,他们怎么生活?请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三、总结 四、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自己家乡吉林的古人类遗址有了一个总体的了解。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家乡为荣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点了解吉林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址。 课前准备:通过参观或询问家长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遗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找一找:根据你了解的情况,从吉林省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图中(书第6页),找一找我们周围有哪些历史文化遗迹。 三、学习认识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址 1. 高句丽遗址都有哪些重要历史遗迹? 2. 东方金字塔和东方第一碑都是指哪些遗迹? 3. 了解高句丽民族。 四、了解我们家乡的其他历史古迹。 五、填书11页填一填,把自己搜集的有关家乡古迹情况写在书中调查表中。 六、总结 七、教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自己家乡吉林的历史文化遗址有了深入的了解,同学们都引以为豪,同时,也表示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址,养成了学生热爱文物,热爱家乡的优秀品质。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发现美、表现美,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愿望。 2.了解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的构图,参考摄影作品改画风 景。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3. 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 有的构成因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理解色调对情感的作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用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彩色纸、水粉颜料等。 学具:各种颜色、彩笔、彩色纸等。 《画家乡的风景》第一课时 预习案: 学生自学朝戈作品《草原的路》,理解绘画风景画中的透视现象及其相关知识,解读其情感表现;重点以霍贝玛的《村道》来寻

找其基本方法和透视规律使学生了解透视知识在绘画中的作用,使学生建立和表现绘画的空间意识。 课堂活动案: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家乡风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回忆,通过画家乡风景画,表现情感,进而导入表现立体空间关系。 要求学生拿一张白纸,勾画一幅简单的家乡风景画; 典型作业评比;提问:哪一张作业更有空间感 学生分组讨论,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体会如何在平面的二维空间表现出立 二、新授: 1、风景画的透视 (1)欣赏朝戈《草原的路》 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作品所表现出的对家乡的情感; (2)分析作品中的透视现象:

水平线:开阔 斜线:深远 (3)思考题: 如果把斜线换成直线,你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总结:透视的规律 2.透视知识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基本方法: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 三、通过学生赏析,学会从作品里读出透视的相关信息,并能用语言表述、表现出来。 (1)自学第7页概念,霍贝玛《村道》,指出作品中视平线、消失点(心点)、透视线分别在哪里属于什么透视(2)对照透视图; (3)平行透视规律小结:与画面平行的无透视变化;其他则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吉林省家乡教案六年下2018

小学六年级家乡下册教案 第1课东北话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文化。学生开展东北话练习活动。 2.掌握一些家乡话。 3.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的方言 【教学难点】 能真正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音频文件《说方言》《龙江剧》《二人传》。文字资料、 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吗? 生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师:乡土的芬芳、故园的眷恋、根的追寻.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怀。尤其看到家乡人,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 二、学习新知 师:先来说说“乡音”。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可以说是“南我们的家乡话叫什么呢?谁知道? 师:谁会说?说一两个词语也可以。 (1)说一说东北话。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方言在我们的生活巾渐渐隐退了,看看你们 [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东北方言] (2)发现了吗,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演员把它运用到小 师:东北活最接近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最富亲和力的放、热情的个性,东北话也带有这一特点。 (3)各地方言都带有当地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侯宝林的相声] (4)读一读: 话说东北话 三、总结 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黑土地上,有我们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珍视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2课通化市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通化市是吉林省的地级市。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通化市的经济。 【教学重点】 关注和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加深对通化的认识,从中发现引以自豪的地方,增强热爱家乡情。 【教学难点】 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积极地参与设计、规划家乡的未来。 【教学准备】 通化市地理位置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发探究欲望 师:观赏红叶视频,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引入课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的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和研究活动,一定受益匪浅吧! 生:当然了! 师:别忘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哦!让我们一起分享交流吧! 二、交流资料,深化认识。 1、交流“通化市概况”:通化市是吉林省东南部和东北东部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吉林省第同时也吉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是中国医药城,中国葡萄酒城,中国钢铁城,素有“人参之国中药之乡”、“优质大米之乡”、“葡萄酒之乡”、“滑雪之乡”和“中国松花砚之乡”的“誉。著名旅游景点:靖宇陵园、五女峰等国家森林公园、千叶湖、集安高句丽古墓群(大屏幕展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体师生随着优美的旋律齐唱) 2、读一读:通化市简介 3、试一试 身边的十五中,有哪些是可以和“通化市”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大家一起分享有关通化市的信息

(公开课设计)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歌唱美丽的家乡》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歌唱美丽的家乡》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西南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喜欢西南地区的民族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并能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演唱形式。 3、了解“飞歌”及其特点。 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宋祖英《大地飞歌》音乐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学习民歌的良好情境.) 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音乐 (设计意图:拉近师生距离,有助顺利开展教学)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民歌《大地飞歌》。中国是具有五千余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些在历史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音乐就是民族音乐。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具有浓厚的地

方色彩,内容丰富。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现在,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民歌,感受一下它的特点。 (设计意图:学生对中国民歌有一个整体的初步的认识。) 播放《歌唱美丽的家乡》 师:谁能说一下,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呢? 生:节奏宽广、旋律起伏 师:同学们说的不错,这首民歌的名字叫做《歌唱美丽的家乡》,是我国苗族地区的一首民歌。 (设计意图:学生对作品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的学唱和了解“飞歌”这种体裁。) 三、新授 1、介绍苗族概况(幻灯片显示苗族聚居地的自然风光,背景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师: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海南等省。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设计意图:了解苗族聚居地的自然概况,为理解“飞歌”做好铺垫) 2、介绍“飞歌” 师:这首《歌唱美丽的家乡》就是典型的苗族“飞歌”(幻灯片显示“飞歌”),“飞歌”的特点是

吉林省七年级《家乡》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家乡学科教学计划 刘淑萍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家乡》共有三个单元:白山松水、万千气象、自然资源,共11课。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除了教材之外,其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网络、电视、图书室和多媒体教室等。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学过《家乡》这门课程,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基础,但是学生缺乏搜集家乡吉林的资料的渠道,缺乏搜集家乡吉林的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在探究与实践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拓展搜集资料的渠道,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和利用资料。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白山松水的介绍和探究,了解吉林省的自然环境。 2、通过对吉林气候、气温、气象的介绍与探究,了解吉林万千的气象。 3、通过对吉林省自然资源的介绍和探究,了解吉林省的矿产、植物、动物资源。 4、通过阅读教材、探究实践、交流讨论等方式方法来学习七年级下册《家乡》这门课程。 5、通过七年级下册《家乡》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吉林的思想感情,树立为家乡建设与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理想和责任感。 四、教学措施

七年级下册《家乡》的教学可以通过阅读教材,问题交流、探究与实践和举行活动等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多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撰写小调查报告等实践活动来增强《家乡》课程与现实生活和现实生产的联系,增强课程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提高《家乡》的教学成效。 五、教学评价: 七年级下册《家乡》的教学效果评价,采取平日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以“优、良、中、差”作为评价等级。 六.教学进度: 详见教案.

2015新版四年下吉林省家乡教案

2015新版四年下吉林省家乡教案

经吉林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14年审定通过 吉林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教科书 家乡 JIA XIANG 四年级下册 《家乡》编写组编著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1课、省会城市长春 授课内容:省会城市长春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和观察现代建筑的图片,萌生创造自己心中的城市的理想。 教学准备:吉林省地图,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对啊,吉林省使我们的家乡,那你们知道我们省的省会是什么吗? 引入课题 三、探索新知 1.读一读:长春市简介 (1)通过本资料你了解了什么? (2)我们的省会是什么呢? 2.试一试 长春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与家乡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请说说自己的生活与“长春市”有联系的地方。最少要说出5个。 3试一试 每人选择属于长春市的一个事物,用一句话来概括说明!.

第2课、朝鲜族 授课内容:朝鲜族 教学目标: 了解朝鲜族的地理位置、天气状况、服饰特点、饮食文化、住房特点以及地热取暖的特点,学习朝鲜族人民的日常用语。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的素养,渗透民族之间的理解教育。 教学重点: 学习朝鲜族衣、食、住、语言的特点,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与他们所在地理位置、天气气候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朝鲜族衣、食、住、语言的认知,体会朝鲜族人民的智慧,渗透民族之间互相尊重、理解,热爱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 教学准备:朝鲜族服饰,、朝鲜族住宅图片、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朝鲜族服装) (老师穿着朝鲜族服装来到课堂)“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服饰特点,你们看老师今天穿了哪个民族的服装? 生:朝鲜族 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1、你听说过朝鲜族吗?你了解朝鲜族的哪些事情?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 的? 2.今天我们来认识生活在我国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 族,他们生活在我国与朝鲜人民共和国、俄罗斯三国的交界处。这里 一年四季分明,尤其是冬天特变冷,最冷的时候会在零下20多度,就 像我们家冰箱冷冻室的温度。请大家看看朝鲜族自治州的冬天,如果 你生活在那里,你会感觉怎么样? 读一读:朝鲜族 3、你观赏过朝鲜族的舞蹈吗?学唱过朝鲜族的歌曲吗? 总结:其实,朝鲜族不仅在美食、服饰等方面给我们的祖国增添了光彩,也为我们的国家输送了很多人才,东北的人参、鹿茸、貂皮 给人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些比足以证明他们是我们56个民族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期望大家可以在课下再从其他方面进行了解。 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很多方面领略到了朝鲜族人民在艰 苦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的生活,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创造着自己的美

吉林三年级家乡上册教案

第一课缺一不可 教学目标: 1.使生知道人生存所必备的条件,感受空气、水、食物对人生存的重要性。 2.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及难点: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教学准备:人体成分表、一株花。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快乐的生活,你知道我们生存都离不开什么吗 二、探求新知,感悟生命的要素 1.试一试。同学交流,一株花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一只小狗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写在工作纸上 2.小组同学交流:人的正常生活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是最基本的条件把讨论结果写在工作纸上。 3.用“假如……”作为话题进行讨论。比如:“假如没有阳光,世界会怎样” 4.读一读:生命的要素 三、课堂小结。 |

水、空气、阳光、食物是维持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要素。珍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条件。 第二课生活在地球上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珍惜这个家园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教学重点及难点: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地球仪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情境引入。 1.观察地球仪看看地球表面有哪些物质是我们生存必备的条件。 2.地球给我们提供了生命存在的大气、水、太阳提供的光和热,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哺育了地球上的生命。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能够代替地球的家园。 二、试一试: 1.地球上有许多土地,草原、耕地、林地、沼泽地……为什么说土地是资源呢家乡的土地资源是怎么被利用的 2.月球围绕地球转动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在月球表面几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大。人道月球上生活,会怎样呢如果到其他星球上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 三、课堂小结:

七年级语文下册7故乡教学设计5长春版

7 故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 (2)对比手法对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的作用。 (3)环境描写的妙处。 2、过程与方法:探究、讨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作者改变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责任感。 2学情分析 1、识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认识600个左右的重点汉字,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字的准确性不够,在作业中经常出现错别字。 2、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们都有了简单的概括能力,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知道阅读课文时要做到:边读边想。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正确。 3、写作:多数学生能模仿课内的文章进行仿写和自己创作。一小部分学生能用上一些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丰富、句子流畅,文意新颖。但是大部分学生的标点使用仅仅停留于句号,一部分学生还 不会使用标点,错别字还比较多,也有个别孩子所写的话存在严重病句或者学过的字写不出的现象。 3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难点:小说结尾的深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故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20世纪20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

六年吉林省家乡教案

六年级家乡下册教学设计 第1课、东北话 授课内容:东北话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 2、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家乡的方言 教学难点: 能真正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音频文件《说方言》《龙江剧》《二人传》。文字资料、图片以及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吗? 生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师:乡土的芬芳、故园的眷恋、根的追寻.这是人类特有的情怀。尤其是那些身在异乡的人,听到家乡话,看到家乡人,更会感到格外的亲切与温暖。因为我们就是在这浓浓的乡音、乡情中长长大的。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 师:先来说说“乡音”。我国地域辽阔,方言众多,可以说是“南腔北调”,我们的家乡话叫什么呢?谁知道? 师:谁会说?说一两个词语也可以。 (1)说一说东北话。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方言在我们的生活巾渐渐隐退了,看看你们能把这些东北话翻译成普通话吗? [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东北方言] (2)发现了吗,东北话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很多演员把它运用到小品、相声、评书等艺术表演之中? 师:东北活最接近普通话,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最富亲和力的一种语言。白山黑水养育了我们豪放、热情的个性,东北话也带有这一特点。 (3)各地方言都带有当地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 [课件播放:侯宝林的相声] (4)读一读: 话说东北话 三、总结 踏一方土,饮一江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黑土地上,有我们割舍不断的乡土情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就在这里,让我们共同珍视这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