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40个,每个1.5分,共60分)

1. 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

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

B.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

【答案】

C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影响。

【解答】

依据材料“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燕、卫等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故C正确。

周武王推行分封制。故排除A。

B项是郡县制的作用。故排除。

政治中心没有发生转移。故排除D。

故选C。

2.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有的封国二三十个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答案】

A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需要掌握分封制的目的、内容。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结合题意,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故选A。

3. “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25个封国较大,具有重要地位。”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

C.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

【答案】

D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必须履行镇守疆土、随军作战、定期朝见和交纳贡

赋等义务,D选项符合题意。

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A选项排除。

分封制是西周立国之初的实行的制度,B选项排除。

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D。

4. 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从而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

皇位。这段话揭示了()

A.君主政体的缺陷

B.宗法制度的桎梏

C.皇位世袭制的弊端

D.中央集权制的危害

【答案】

C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解答】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

是皇位继承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继承王位,导致出现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

徒推上皇位,说明皇位世袭制存在弊端,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材料均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

5. 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

A.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B.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C.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

【答案】

A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解答】

材料“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体现的是分封制以土地为纽带,进行层层分封,A选项符合题意。

B选项是宗法制的核心,排除。

秦朝确立的是中央集权制度,C选项排除。

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6. 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答案】

C

【考点】

宗法制

分封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解答】

AB两项表述错误,周天子是全天下的大宗;

C项表述正确,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

D项表述错误,伯禽是周文王姬昌之孙,周公旦长子,周武王姬发之侄,二者有血缘关系。

故选C。

7. 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知()

A.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

B.周王借礼乐制强化专制统治

C.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

D.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

【答案】

D

【考点】

礼乐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周礼。

【解答】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由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故A排除;西周时期还没有建立起专制统治,故B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礼乐制度,不是宗法制,故C排除;

以看出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故D正确。

故选D。

8.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

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

一现象反映出()

A.等级制度被废除

B.分封制度被破坏

C.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答案】

B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演变的相关知识。

【解答】

“姜齐遂变为田齐”,诸侯国发生的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夺权斗争,反映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受到破坏,故B正确。

A中等级制度被废除太绝对,排除。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是通过各国变法,排除C;

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排除。

故选B。

9. 《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

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答案】

B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春秋时期分封制的瓦解。

【解答】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不是材料的主旨,A项错。

B.根据材料,材料分析了齐、楚、秦、晋之间的关系,“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

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这表明齐国称霸的外部原因,B正确。

C.周王室已经衰微不是材料的主旨,C错。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不是材料的主旨,D错。

故选B。

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其原因可能是()

A.长期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

B.秦朝执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秦朝的“太尉”由皇帝担任

D.“太尉”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

【答案】

D

【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中央官制。

【解答】

太尉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将军事大权拱手让人显然不为秦始皇所喜,因此,为了将军国大事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故D项符合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长期的兼并战争使得军事人才大量涌现,故A项不符合题意。

秦朝建立之前,各国之间相互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并未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故B 项不符合题意。

在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皇帝兼任太尉职的说法不正确,故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实际上()

A.主张中央集权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分封制

D.反对郡县制

【答案】

D

【考点】

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秦对朝郡县制和分封制的辩论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

根据材料“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可以分析的出,此大臣主张实行分封制,用分封来维护统治,反对郡县制,故选D;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2.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制度

B.浓厚的宗族色彩

C.皇帝非常勤政

D.权力高度集中

【答案】

D

【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秦朝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a.皇帝独尊:成

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b.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

中的另一体现。c.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解答】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所有的事情最终决策权都在皇帝手中,故皇帝制度最突出的特

点是权力高度集中。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也是其特点,但与题干材料不符。C项

不正确,并不是所有皇帝都非常勤政。

13.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

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

A.实行科举制

B.思想上独尊儒术

C.采用严刑酷法

D.推行郡县制

【答案】

D

【考点】

郡县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度。

【解答】

A.秦朝没有科举制。

B.汉朝思想上独尊儒术,秦朝没有。

C.严刑酷法体现不出贵族家庭倒下的特点。

D.秦朝实行郡县制,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体现了

材料中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

故选D。

14. 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同时实行封_与郡县交

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

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

B.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

C.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

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

【答案】

C

【考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汉初郡国并行制的相关知识点,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

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

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解答】

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不是材料体现的主旨;

B.并不是各个封国地位都高;

C.“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说明中央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势力的膨胀而采取这

样的措施,故 C 项正确;

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短缺不符合材料内涵。

15. 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

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察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

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

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

【答案】

A

【考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学生结合汉朝刺史制度的内容特征和产

生的影响来分析材料。

【解答】

据材料“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察郡县长官”并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刺史,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王国问题是否得到了有效解决,故B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皇帝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察,而不是加强对百姓的控制,故C排除;

刺史制度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故D排除。

故选A。

16.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

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答案】

A

【考点】

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

【解答】

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知州”、“知县”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可知A正确。

宋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B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

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行致的控制,故D项错误。

故选A。

17. 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

指()

A.西周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答案】

【考点】

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行省制度。

【解答】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行省制度下,行省的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是行政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D项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18. 《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

A.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

B.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

C.行省之下,分别设路、府、州、县

D.西藏归宣政院管辖

【答案】

B

【考点】

元朝行省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行省制的内容和中央制度。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西藏归宣政院管辖,故A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元朝在中央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19. 《宋史》记载:三省六簿,“昔以一官治之者,今析之为四五;昔以一吏主之者,

今增而为六七”。宋代这一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减轻中枢负担

C.强化皇帝集权

D.牵制宰相权力

【答案】

C

【考点】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点: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趋势;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道,开会,【解答】

材料表明,宋代三省六部的长官,由原来的一个变为多个,这样分割了宰相的权利,

达到了分化事权强化皇权的目的,故C正确;

ABD三项与主要目的不符,排除。

20. “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

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

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

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答案】

B

【考点】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属于中枢管理体制,与题意不符,且汉朝的察举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B.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反映出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向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转变。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属于中枢管理体制,与题意不符。

D.汉朝的察举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故选B。

21. 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戶”“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宗正,掌彔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札仅祭祀教育科举等、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

A.中国古代家国——体政治特色消失

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

C.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

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

【答案】

C

【考点】

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

【解答】

材料中秦朝九卿的主要职责是以皇室的事务管理为主,而六部则作为国家的行政机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说明皇室事务与国家事务的分离,故C正确;

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化的政治特色一直存在,故A排除;

B项错误,材料中隋唐时期的六部由三省管理,三省实际上是分散相权,加强皇权,故B排除;

六部的设置使职能明确,提高效率,不是机构精简,故D排除。

故选C。

22.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

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

C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设置情况。

【解答】

A.从材料中看出三省仍然存在,没有被废除。

B.材料主要讲的是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没有说明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材料中体现了唐朝对三省长官职权地位的调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D.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书省、门下省地位有所上升,但决策权没有扩大。

故选C。

23. 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

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

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

B.各司其职且分工合理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

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

【答案】

A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解决皇

权和相权的矛盾”,并正确掌握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历史影响。

【解答】

A.“各司其职且分工合理”只是强调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不能反映“为解决皇权

和相权的矛盾”,与题意不符。

B.依据题干中“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的三省六部

制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其职权和运行机制是: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

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可以驳回中书省的诏令,如审议通过再交给尚书省执行。三省

长官都是宰相,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只是强调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不能反映“为解决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与题意不符。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不具备近代三权分立的特点。

24.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

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答案】

D

【考点】

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

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汉武帝为了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BC三项。

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正确。

故选D。

25. 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分封制

B.分封诸侯王

C.颁布“推恩令”

D.设置尚书令

【答案】

B

【考点】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

题干反映了刘邦为了吸取秦亡的教训,认为秦没有分封子弟为王,以致孤立而亡,因此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故B项正确,A项错误。

C项是在汉武帝时期,应排除。

D项是中央官制,而且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应排除。

故选B。

26.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

【答案】

D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解答】

世官制的选官依据是血缘,因此A与题意不符。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依据是门第,因此C与与题意不符。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按考试成绩录取为官,因此D 项正确。

故选D。

27. 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

A.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B.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

C.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

D.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

【答案】

D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三省六部制本质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而君主立宪制属于民主制。

C.“加强了君主专制”与题干所给材料主旨相反。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并结合唐朝中央机构“三省制的运行流程”可知,皇帝违背了“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流程。透过现象看本质可知,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制约。

故选D。

28. 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答案】

A

【考点】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宋代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

从题干中的“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的信息可知宋代皇权进一步加强,相权进一步削弱,故A项正确;

B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故选A。

2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

D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解答】

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宋代设中书门

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设参知政事

分割宰相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政权;元代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因此秦汉、隋唐、宋元时期君权、相权,互为节制,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君权战胜相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符合

题意。

故选D。

30.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

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答案】

B

【考点】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解答】

根据所学,三省六部制通过分散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使分散的相权分工明确,职

责分明,提高了行政效率,故B项符合题意;

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削弱宰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力,与材料“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无关,故A

排除;

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中“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而出现的政治危机”无关,故C项排除;

明朝内阁制度创立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制度,与题意不符,故D项排除。

故选B。

31.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B.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C.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

【答案】

A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科举制的作用。

【解答】

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两宋时期50%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是平民,明清时期43%的

进士任官前出身贫寒家庭,说明科举制促使社会阶层的变动,故A项正确。

科举制不能扭转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故排除B项。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C项。

“完全”表述错误,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故排除D项。

故选A。

32.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材料反映了汉代察举制()

A.开始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员

B.官员选拔注重品行和才学

C.未打破血缘世袭选官制

D.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答案】

B

【考点】

察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察举制。

【解答】

A项是从隋文帝开始的,排除。

依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

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可以看出,察举制注重官员的品行和才学,故B项

正确。

察举制已打破血缘世袭制,故C项错误。

D项是科举制的作用,排除。

故选B。

33. 唐代开科取士,科举制逐渐完备起来。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为“状元”。同

榜人举行庆贺活动,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唐发展科举考试的史实不包括()

A.贞观年间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

B.唐玄宗发展科举,设集贤院

C.开元年间实行八股取士

D.武则天在位时首创武举和殿试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解答】

八股取士是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故C错误,符合题意;

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34. 明太祖朱元璋曾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于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

治最腐败时,司礼监太监却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其根本原因在于()A.政治腐败 B.宦官专权 C.中央集权 D.君主专制

【答案】

D

【考点】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专制皇权的加强。

【解答】

司礼监太监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授权,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体现,故D项正确;

AB两项属于皇权专制的产物,排除;

C项内容与内臣无关,排除。

故选D。

35. 1382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1573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

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

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

【答案】

B

【考点】

明朝的内阁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内阁。

【解答】

根据材料,从明初阁臣“鲜所参决”,到张居正任内阁首辅,“部权尽归内阁”“威柄之操,几于震主”,说明明朝阁臣从无决策权到权力大到威胁皇权,故B正确;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属于皇帝的内侍机构,权力的大小完全听命于皇帝,不可能

拥有独立的决策大权或操控军国大事决定,故AD排除;

根据所学,明朝的内阁始终无法定的地位,故C排除。

故选B。

36.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

的设立()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答案】

A

【考点】

明朝的内阁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

【解答】

分析材料可知,主要强调了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这

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故A项符合题意;

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

弊端,因此BC表述有误,排除;

D项说法本身错误,事实是皇权加强的结果,故排除。

故选A。

37. 清代军机处有官而无吏,故其中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 15 岁以下不识字的

儿童若干人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独掌政务决策权

B.重视保密较为封闭

C.理政人员素质低

D.职官简练事务清闲

【答案】

B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军机处,解答本题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有官而无吏”“其中

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 15 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的主旨,并正确掌

握军机处的职责。

【解答】

B.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有官而无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不能直接得出独掌

政务决策权,事实上,军机处只能跪受笔录。

B.题干所给材料中“有官而无吏”说明事务都要军机处内的官吏来处理,这有利于防治

人多泄密,同时后勤工作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若干人充任”,也有防泄密的考虑。C,能够理政的都是官员,题干所给材料不能得出他们素质低。

D.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以看出职官简练,但不能得出事务清闲。

38. 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

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地改革

B.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正确掌握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

【解答】

A结合所学知识,制度的良善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实际,而非不断地改革。

B结合所学知识,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

置反映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丞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由此可知,加强皇

权是改革的核心。

C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央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加强皇权,而非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D结合所学知识,君权与相权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一

制度稳定的基础依赖于皇权。

故选B。

39.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

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军机处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

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答案】

D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

【解答】

从材料中“内阁宰辅名存而已”可以看出内阁的职权并没有加强,A排除;

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加强了君主专制,B排除;

军机大臣从来没有获得宰相职位,C排除;

从材料“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可以看出,

皇帝使用军机处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加强自己的权力,D正确。

故选D。

40.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与材料的看法一致的是()

A.军机处实际上掌握了最高行政权

B.军机处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军机处官员多是平庸之辈

D.内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

【答案】

B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A.由“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可排除A项;

B.据“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可以判断军机处的设立有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C.由“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可排除C项;

D.虽表述正确但与主题不符;

二、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三: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

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

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見,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

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图中所示封国的特点,并指出诸侯在封国内享有哪些权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

解决的。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

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

特点: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同姓王族;同姓王族被分封在重要地区;同姓封国数量多于

异姓封国数量;同姓封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黄河中下游;首都周围主要是同姓封国,起拱卫的作用;

(任答三点给,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三点答全)

问题:藩镇割据。

解决:北宋统治者将兵权收归中央,并强化中央禁军;派文臣管理地方,并设通判监

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行省依照犬牙相入原则设置;(任

答三点)

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解析】

(1)本题考查分封制。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特点及诸侯权利。

(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主要考查唐朝地方行政制度的问题和宋朝解决

的措施。

(3)本题考查行省制。主要考查行省制的基本特点。

【解答】

特点通过图示内容可以从分封的主体,地区分布,诸侯国类别数量等角度概括。权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通过材料“藩镇……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结合所学

知识概括回答。宋朝解决措施通过所学知识从集中军权,分割行政权,控制财政权角

度回答。

说明通过材料“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

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

趋势通过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中央权利加强,地方权利削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

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百

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旨,分毫不敢与闻。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

的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内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意见。

意义: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提高行政效率;一定程度上制约

皇权。

(2)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过于繁忙;防止权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提高决策和行政效率。

【考点】

明朝的内阁

隋唐三省六部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明朝的内阁。

(1)第一小问部门,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可知,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长官

的意见。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决策程序的规范,既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加强了皇权;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皇权。

(2)根据材料二“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

于废除丞相制度后皇帝过于繁忙,为了防止权臣权力过大威胁皇权,也为了提高决策

和行政效率,明代逐渐形成了内阁。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Cl:35.5 S:32 Mg:24 Al:27 N:14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表示物质所含粒子的多少 B .1mol 氢中含有2mol 氢原子和2mol 电子 C .1molH 2O 的质量等于N A 个H 2O 分子的质量总和 D .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 2.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 A B C D 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 A 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B 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C 皮肤上溅有较多的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 D 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CO 2 的质量为44g/mol B. CO 2的摩尔质量为44g C. N A 个CO 2的质量与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D. CO 2的摩尔质量等于C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5. 关于“摩尔”叙述正确的是: ( ) 班级: 姓名: 考号:

A .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 B .摩尔可以把物质的宏观数量与微观粒子的数量联系起来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 D .国际上规定,0.012kg 碳原子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摩 6. 用N A 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28gN 2所含原子数为N A B.0.5molH 2O 所含原子数为1.5N A C.1molH 2O 含有的水分子数目为N A D.0.5N A Cl 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 7.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 8. .蒸馏操作不需要的仪器是( ) ①漏斗 ②冷凝管 ③蒸馏烧瓶 ④玻璃棒 ⑤分液漏斗 ⑥锥形瓶 A .①③④ B .①②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9.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在什么位置 ( ) A.液面下 B.液面上 C.蒸馏烧瓶支管口 D.蒸馏烧瓶中任何位置 10.关于2 mol 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质量为44g B .质量为88g C .有4mol 原子 D .分子数为6.02×1023 1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分,你将采取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 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 12. 影响一定量气体占有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子的微粒数 B .微粒本身的大小 C .微粒的质量 D .微粒本身的平均距离 13. 已知1.505×1023个X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16g ,则X 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 班级: 姓名: 考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

2019-2020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三(上)开学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如图为我国某地所测得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湖泊附近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米,图中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为() A.520米 B.514米 C.532米 D.540米 【答案】 C A 【考点】 常见地形地貌的特征及分布 【解析】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等高线向数值大的方向凸出是山谷,山谷是河流的发源地且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根据等高距和等高线数值的递变规律,确定两地的海拔高度,采取交叉相减的方法计算。 【解答】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丙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地形,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图中等高距是50米,图中瀑布所在河流自东南流向西北,则湖泊位于瀑布的下游;根据等高线数值是递变规律可知,湖泊的海拔高度应该在450﹣500米之间,但由于瀑布的落差是32米,所以湖泊的海拔高度在450﹣468米之间;图示区域最高点为山顶,其海拔高度是982米,则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514﹣532米之间,选项中只有520米符合条件,故A正确,BCD错误。 2. 全球各地都有“迎接断年、跨年祝福”庆祝活动,俄罗斯字航员科诺年科在国际空间站上预祝地球人新年快乐,他在太空轨道上迎接了15次2019新年。读图,回答(1)~(2)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2.如图,中国封建时代建造了很多规模宏大的工程,创造了诸多奇迹。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完成这些工程主要是基于() A.中央集权的保证B.人民群众的奉献 C.科学技术的先进D.工匠水平的高超 3.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D.郭守敬——《授时历》 5.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出现于( ) A.春秋B.秦朝C.魏晋D.宋朝 6.《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A.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B.苏州和湖州成为人才汇集之处 C.江南广泛种植原产美洲的作物 D.江南地区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7.唐代宰相之女大多嫁入王室。北宋宰相的女婿,则不乏有出身商家的状元、也有刚出科场入仕的八品小官。择婿标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门阀制度的消亡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重文轻武的影响

化学高一必修一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高一化学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 23 Cl:35.5 S:32 Mg:24 Al:27 N:1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及其目的相同的是( ) 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2. 如果花生油中混有水份,最好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3. 下列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桌上的酒精灯倾倒了燃烧起来,马上用湿布扑灭 B不慎将酸或碱液溅入眼内,立即闭上眼睛,用手揉擦。 C 皮肤上溅有较多的浓硫酸,赶紧用水冲洗。 D衣服沾上大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需将此衣服浸泡在盛水的盆中。 4. 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 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混合物质分离的是( ) A.①③⑤B.②④⑦C.①②⑥D.②③⑥ 5. 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 )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排除SO42-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6. 胶体分散系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 分散质直径大小 B. 是否有丁达尔现象 C. 是否稳定 D. 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 7. 用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 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 A C.通常状况下,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2017年高考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2017年高考(6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河南省南阳一中2016年秋期高三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体意识,可以叫载道。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为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 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一种人文关怀。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有教化人伦和怡悦情性两个途径。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自2008年1月l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下列关于宋太祖采取这一措施后果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形成重文轻武局面 B.有效巩固了中央集权 C.造成官僚机构庞大 D.导致对外战争的失利 3、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②西汉设置刺史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4.《元书地理志》载:“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朝实行 A、二府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6、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监察和谏议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B、明清时期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 C、宋代独立的谏议机构是谏院 D、监察制度的完善有利于从根本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7、如果约翰是伯利克里时期的一个雅典公民,那在他身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以和他的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 B、他可能被推举为法官 C、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D、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诉 8、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②公民大会③保民官的设立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的民主制度”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借鉴有 ①差额选举制②任期制③议会制④保护人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化学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Cl-35.5 S-32 N-14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1.中国食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实验室中的操作类似“海水煮盐”原理的 A.蒸馏B.蒸发C.过滤D.搅拌 2. 如果你家里的食用花生油混有水份,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A.过滤B.蒸馏C.分液D.萃取 3. 下列实验中不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萃取B.溶解C.蒸发D.过滤 4.现有下列仪器:①集气瓶;②量筒;③烧杯;④表面皿;⑤蒸发皿;⑥容量瓶;⑦圆底烧瓶。其中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②③⑤B.③⑥⑦C.①③④D.③⑤⑦ 5.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6.在蒸馏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几粒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B.将温度计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 C.冷水从冷凝管下口入,上口出 D.蒸馏烧瓶不用垫石棉网,可直接加热 7 8. 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 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 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 9.下列物质所含分子数最少的是( ) A.0.8 mol氧气 B.标准状况下2.24L氨气 C.3.6g水(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1)D.含N A个氢分子的氢气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河南省南阳一中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缺答案

河南省南阳一中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缺答案

南阳一中2011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2011.9.29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填空、作文)两部分。1-13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答案写在第Ⅱ卷上。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 (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必修1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60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 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 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按唐制,中男(16至2l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 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 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4.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 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 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5.右图为古代雅典“通往公民大会会场路途交通禁 行标志”示意图,被这一“交通禁行标志”禁行 的人有①奴隶②妇女③外邦人④儿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假如穿越时空隧道,让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回到1875年, 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A.掌握行政权 B.是军队最高统帅 C.是国家元首 D.由民选产生,向议会负责 7.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有相互制约,即权 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最早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法律文件是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次月考化学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普宁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 第一次月考试题卷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计54分) 1. 五水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俗称海波。医药上用作洗涤剂、消毒剂。根据化合价原理可知Na2S2O3·5H2O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 A.+6 B.+4 C.+2 D.-2 2、Mg和Mg2+相同之处是 A.化学性质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物理性质 3.下列微粒书写正确的是 A.铵根离子:NH3+ B.碳酸氢钙:CaHCO3 C.氯化亚铁:FeCl3 D.硫酸根离子:SO42-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 5.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锥形瓶③圆底烧瓶④试管⑤坩埚,其中可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D.④ 6.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可将粗盐溶于水, 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 ④②⑤ B. 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②⑤③ D. ①④②⑤③

7.下列各组物质, 其分子数相同的是 A.1 g H2和8g O2B.1 mol H2O和22.4L O2 C.16g O2和3.01×1023个CO2分子D.9 g H2O和标准状况下11.2L乙醇8.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②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溶液;③单质溴和硝酸钠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蒸馏、萃取、分液 D.分液、蒸馏、萃取 9.实验室需0.5mol/L的NaOH溶液230mL,配制时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OH 的质量分别是 A.240mL,4.8g B.250mL,5.0g C.500mL,10.0g D.任意规格,4.8g 10.将30mL 1mol/L NaCl溶液和40mL 0.5mol/L CaCl2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Cl-浓度为 (假设溶液体积混合前后不变) A.0.5mol/L B.0.6mol/L C.1.00mol/L D.2mol/L 11.将50ml 5mol/L NaOH溶液稀释到500ml,,然后取出40mL稀释后的NaOH溶液, 则该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 A.0.25mol B.0.02mol C.2.5mol D.0.2mol 12.1 L Na2SO4溶液中含Na+ 4.6 g, 则溶液中SO42 浓度为 A.0.1mol/L B.0.4mol/L C.0.6mol/L D.0.2mol/L 13.设N 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 CH4含有的H原子数为0.1N A B.常温常压下,N A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C.1 mol/L A1Cl3溶液中含有的Cl-数目为3N A D.标准状况下,1.7g NH3中所含的质子数为N A 14.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卫生防疫人员要紧急配制0.01 mol/L的KMnO4 消毒液,下列操作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所取的KMnO4样品受潮B.溶解搅拌时有液体溅出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摇匀后见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河南省南阳一中届高三第二次考试语文缺答案

南阳一中2011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高三语文备课组2011.9.29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填空、作文)两部分。1-13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其它题答案写在第Ⅱ卷上。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 写在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共39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如果把唐宋墓中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放在一起,就会惊奇地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为什么? 民间艺术是历久难变的。这因为,民间的审美是共性的审美,必须是这一地域人们的审美都变化了,它才会悄悄地发生改变。在漫长的古代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基本上是一成不变的。深藏在谷壑里的山庄,或是江河相隔的村落,大多是在封闭状态中静静地生息与传衍。因之,许多古老的文化形态总是在民间存活得很久很久。比如闽地的南音、云南的纳西古乐,无怪乎人们称它们为古文化的活化石了。 当然,民间艺术并非全都不变。一般的规律是,交通方便的地方,比较容易发生变异。一方面外来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另一方面则由于现代城市的崛起。城市文化是十分敏感的,是一种强大的不断更新换代的审美的源,向广大乡间放射,产生影响。 当前,现代化、工业化、乡村城镇化以及媒体、科技、生活方式、时尚,都对我们传承久矣的民间艺术产生根本性的冲击。一部分民间艺术处于濒危,正在消亡;那么,另一部分依然“活着”的民间艺术是怎样的呢? 那些摆在旅游景点小摊上的艳丽又奇特的布挂、面具、布老虎,那些画在民俗村屋梁房柱上的怪异的图案,以及竖在那里的匪夷所思的图腾柱、旗幡与神像,或是一群群穿着半似民族服装、半似戏装的年轻人跑过来跳一段不知所云的舞蹈……谁会知道这些民间艺术的真伪,反正有点特点就行。 在全球化商品经济的时代,民间文化大概只有转化为旅游对象才能生存与延续下来。民间艺术原本是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一种民俗方式,当它转变为一种经济方式时,便在本质上发生变异。那种自发的、纯朴的、天真的精神情感不见了。代之以涂红抹绿,添金加银,着力于对主顾的招徕与诱惑。它的特色被无度地夸张着,它内在的灵魂与生命却没有了。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他们是真正懂得自己民间艺术的价值和美感的。为此,民间艺术一直是他们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的一种历史精神。(节选自冯骥才《民间艺术的当代变异》) 1.从原文看,下列对“民间艺术”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种地域的生活文化、民俗方式。 B. 一种文化形态和历史精神的体现。 C.一种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D.一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的传统精神。 2.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民间艺术”处于濒危状况的一项是:() A.出土的陶制玩具与当下乡村的泥玩具几乎一模一样。 B.商品经济时代的城市文化造成了民间艺术的巨大变异。 C.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使许多民间艺术转化为旅游对象。 D.认真开展原生态民间艺术的普查与记录已迫不及待。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历史必修一期末水平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朝掌管草拟和颁发政令以及审核政令的机构分别是() A.中书省和门下省 B.门下省和尚书省 C.政事堂和门下省 D.中书省和尚书省 2.一名日本人在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3.《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作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不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限分明、效率提高 D.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古希腊城邦中最流行的政体是() A.贵族制和制 B.贵族制和平民制 C.君主制和寡头制 D.寡头制和僭主制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 A.中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主体,而美国却通过独立战争确立了政体,但两国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据此,请回答7、8题: 7.英国《权利法案》公布的意义在于() A.使议会得到了自由选举国王的权利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C.宣告废除了封建制度D.宣告废除了君主制

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试题及答案

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姓名班级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请认真书写班级﹑姓名,仔细审题,相信优秀的你必能成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 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 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 3、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6、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7、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9、以下关于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 ③内阁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内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0、清朝制度规定,军机处对皇帝当日所下谕旨和当日所收公文,均要在当日处理完毕。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置()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C、军机大臣地位高,有决策权 D、加强了专制皇权

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物理下学期开学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二(下)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2013年12月我国发射的“玉兔号”月球车成功着陆月球,预计在2020年将实施载人登月,假如宇航员登月后想探测一下月球表面是否有磁场,他手边有一只灵敏电流表和一个小线圈,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直接将电流表放于月球表面,看是否有示数来判断磁场有无 B.将电流表与线圈组成闭合回路,使线圈沿某一方向运动,如电流表无示数,则可判断月球表面无磁场 C.将电流表与线圈组成闭合回路,使线圈沿某一方向运动,如电流表有示数,则可判断月球表面无磁场 D.将电流表与线圈组成闭合回路,使线圈在某个平面内沿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运动,月球表面若有磁场,则电流表至少有一次示数不为零 2.关于简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谐运动一定是水平方向的运动 B.所有的振动都可以看作是简谐运动 C.物体做简谐运动时一定可以得到正弦曲线的轨迹线 D.只要振动图象是正弦曲线,物体一定做简谐运动 3.如图所示是研究通电自感实验的电路图,A1、A2是两个规格相同的小灯泡,闭合电键调节滑动变阻器R的滑动触头,使两个灯泡的亮度相同,调节滑动变阻器R1的滑动触头,使他们都正常发光,然后断开电键S.重新闭合电键S,则() A.闭合瞬间,A1立刻变亮,A2逐渐变亮 B.闭合瞬间,A1、A2均立刻变亮 C.稳定后,L和R两端的电势差一定相同 D.稳定后,A1和A2两端电势差不相同 4.一交流发电机,当转速为n1时,其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e=220sin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0时,线圈中的磁通量为0 B.该交流发电机线圈的转速为50r/s C.若加在标有“220V,100W”的灯泡的两端,灯泡能正常发光 D.若线圈的转速加倍,则交变电压的最大值、有效值均增大一倍而频率不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得分_______ 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 1.我国在西周时期正式确立的王位继承制的方式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长子继承制 D. 嫡长子继承制 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③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④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程序是 (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4.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曾出现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其 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地交通的发展 B.边疆地域的拓展 C.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央集权的加强 5.梭伦改革为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划分了社会等级,划分依据是() A.身份地位 B.战功大小 C.财产多寡 D.控制奴隶数目 6.最终在雅典确立民主政治制度的是( ) A.提秀斯 B.梭伦 C.克里斯提尼 D.伯利克里 7.伯利克里担任首席将军期间,雅典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五百人会议 8.《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行为,是因为该法() A.是习惯法的汇编 B.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C.订成明确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 D.平民达到了公布法律的目的

9.罗马帝国时代重视法律制定的根本原因是() A.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 B.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C.满足公民政治的需求 D.重视发展罗马文化 10.公民法适应于( ) A.全帝国公民 B.罗马公民 C.外邦自由民 D.全体罗马人 11.推动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的斗争 B.帝国皇帝的重视 C.罗马的不断扩张 D.法学家的努力 12.西方法律大都继承了罗马法的( ) ①陪审制度②律师制度③诉讼原则④某些政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英国确立的经济前提是() A.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14.《权利法案》最重要的意义是() A.限制王权 B.选举自由 C.建立政府 D.国王统而不治 15.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A.总统 B.总理或首相 C.大法官 D.议会 16.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确立了共和政体 D.废除了奴隶制度 17.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选举是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但是并未引起 政局不稳,这主要是因为( ) A.两党根本利益一致 B.两党互相制约 C.美国法律健全 D.美国国民素质很高

江苏省2021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江苏省2021年高一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 (2018高一上·成都期中) 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5种分类标准中合理的有()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⑤根据物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 . 5种 B . 4种 C . 3种 D . 2种 2. (2分) (2018高一上·宜昌期末) X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Y原子,形成化合物X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X被氧化了 B . X是氧化剂 C . Y发生了氧化反应 D . Y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3. (2分) (2018高一上·江津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 B . 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 .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D . 胶体能发生电泳是因为胶体带电 4. (2分) (2018高一上·台州月考) 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又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 . SO2 B . 蔗糖 C . 空气 D . HNO3 5. (2分) (2016高一上·安徽期中)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 含有0.1NA个CO32﹣的Na2CO3固体的质量为10.6g C . 标准状况下,aL的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原子数为×NA D . 标准状况下,11.2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6. (2分) (2016高一上·长春期中) 下列各组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电解质非电解质化合物 A H2SO4Cl2NaCl B NaOH酒精N2 C CuSO4水银CO2 D BaSO4蔗糖KClO3 A . A B . B C . C D . D

解析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下学期开学物理试卷 含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南阳一中高一(下)开学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其中7,8,9,10小题为多选,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B.马拉车加速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D.研究乒乓球比赛中的“弧旋球”技巧时,乒乓球不能看做质点 2.车厢内悬挂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上面球的质量比下面球的大,如图所示,当车厢向右做加速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A.B. C. D. 3.电梯的顶部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力计下端挂了一个重物,电梯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在某时刻电梯中的人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8N,关于电梯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 A.电梯可能向下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B.电梯可能向上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C.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

D.电梯可能向下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 4.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稍增大水平力F,而物体仍能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不一定增大 B.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及支持力都一定增大 C.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支持力不一定增大 D.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支持力一定增大 5.一个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的平衡状态.从某时刻起,其中的一个力先逐渐减小到零,后又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其它力始终不变.则在这一过程中()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B.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增大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一直增大 6.如图所示,物体A和B的质量均为m,且分别与跨过定滑轮的轻绳连接(不计绳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在用水平变力F拉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等于物体A的重力 D.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于物体A的重力 7.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质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由静止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将第Ⅰ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计分。请用蓝色或黑色笔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 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光武中兴 B、秦统一六国 C、西晋统一 D、开元盛世 3.君主专制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C、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4.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 是基于习俗。”的正确理解是( )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习惯法 B、罗马法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 C、罗马法与时俱进,为现实服务 D、罗马法主张消灭阶级压迫 5. 以下有关雅典民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城邦内居住的每一个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 B、创造了一系列法治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新方式 C、有利于调动雅典人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D、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全盛时期的到来 6.自秦汉以来我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不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渐趋加强B、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C、加强皇权,分散相权 D、强化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7.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