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奥数春季实验班第2讲 组合数学之染色与覆盖教学文稿

五年级奥数春季实验班第2讲 组合数学之染色与覆盖教学文稿

五年级奥数春季实验班第2讲 组合数学之染色与覆盖教学文稿
五年级奥数春季实验班第2讲 组合数学之染色与覆盖教学文稿

第二讲组合数学之染色与覆盖

例1.有一次车展共36个展室,如下图,每个展室与相邻的展室都有门相通,入口和出口如图所示。参观者(填“能”或“不能”)从人口进去,不重复地参观完每个展室再从出口出来。

解:答:不能;

如图将展室黑白相间染色,入口为白色,出口也是白色,而走遍36个展室,从白到黑,再从黑到白,共走了35步,最后应该走到黑格,而出口仍然是白格,矛盾,所以无法完成。

例2.棋盘由下图所示的9个小圆圈排列而成,用1~9编号,在3号和9号的小圆圈中各方一枚棋子,分别代表警察和小偷。若两个小圆圈之间有线相连,则棋子可以从其中一格走入另一格,现在由警察先走,两人轮流,每人每次走一步,每步可以从一格走到有线相连的临格之中。如果在6步之内警察走入小偷所在的格子中,就算警察抓住了小偷而立功获胜;如果警察走了6步还没有抓住小偷,就算他失职而失败。问警察应如何取胜。

9

解:警察先从3走到1,则小偷从9走到7(或8);第2步,警察走到2,小偷走到6(或9);

第3步,警察走到3,小偷走到7或8;第4步,警察走到4,小偷走到9;

第5步,警察6,小偷无论是走到7(或8),警察在第6步一定可以获胜。

例3.空间六点任三点不共线,任四点不共面,成对地连接它们得到十五条线段,用红色或蓝色染这些线段(一条线段只染一种颜色),求证:无论这么染,总存在一个同色的三角形。

解:设六点为A、B、C、D、E、F,从A点出发的五条线段AB、AC、AD、AE、AF中至少有3条是同色的,不妨设AB、AC、AD为红色,

我们再看△BCD的三边,如果都是蓝色,那么存在同为蓝色的△BCD,

若△BCD中有一条边不是蓝色,而是红色,不妨设BC是红色,则AB、AC、BC都是红色,这是一个红色三角形。

所以总存在一个同色的三角形。

例4.下图是由14个大小相同的方格组成的图形,试问(“能”或“不能”)剪裁成7个由相邻两个方格组成的长方形。

解:答:不能;

如图,将图形黑白相间染色,则出现8个黑格,6个白格,

而相邻的两个方格组成的长方形一定是一黑一白,矛盾,所以无法裁成7个小长方形。

例5.一个2×2正方形和15个4×1长方形(“能”或“不能”)拼成8×8的大正方形?请说明理由。解:答:不能;

1 2 3 4 1 2 3 4

2 3 4 1 2 3 4 1

3 4 1 2 3 4 1 2

4 1 2 3 4 1 2 3

1 2 3 4 1 2 3 4

2 3 4 1 2 3 4 1

3 4 1 2 3 4 1 2

4 1 2 3 4 1 2 3

如图进行染色,

1个4×1矩形恰好盖住四种颜色的方格各一个,而1个2×2矩形方块总不能盖住四种颜色的方格各一个,因此这16个矩形块盖住的4种颜色的方格数不同,而图中的四种颜色的方格数是相同的,矛盾。

所以用15个4×1矩形块和1个2×2矩形块不能完全覆盖8×8矩形。

例6.在6×6×6的正方体盒子中最多可以放入个1×1×4的小长方体?这里每个小长方体的面都要与盒子的侧面平行。

解:分上下两层,下层高度为4,则6×6×4中竖着放36个小长方体;

上层高度为2,都只能横着放,每层最多能放入8个小长方体,所以2×8=16,

36+16=52。所以最多放入52个小长方体。

例7.在一个6×6的方格棋盘中,将若干个1×1的小方格染成红色,如果随意划掉3行3列,在剩下的小方格中必定有一个是红色的,那么最少要染个方格。

解:先考虑每行每列都有一个红格,比较方便的涂法是在一条对角线上涂6格红色的(如图1),任意划掉3行3列,可以设想划行划列的原则是:每次划掉的红格越多越好,对于图1,划掉3行去掉了3个红格,还有3个红格在3列中,再划掉3列就不存在红格了,

所以必有一些行一些列要涂2个红格,为了尽可能的少涂红格,那么每涂一个红色的,一定要使多出一行的同时,也多出一列有两个红色的;

先考虑有3行中有2格涂红(如图2),显然,同时必然有3个列中也有2格红色的,这时,我们可以划掉有2格红色的3行,还剩下3行,每行上只有一个涂红,每列上也只有一格涂红,那么再带红格的3列就没有红格了;

为了使至少余下一个红格,只要再涂一个红格,此红格要使图中再增加一行一列有两个红格的,如图3;所以,结论是:至少需要涂红10个方格.

例8.将15×15的正方形方格表的每个格涂上红色、蓝色或绿色。证明至少可以找到两行,这两行中某一种颜色的格数相同。

解:假如不存在两行,这两行中某一种颜色的格数相同.

则红色在不同的行中应该有不同的格数,所以红色格数至少0+1+2+……+14=105个,

同样蓝色或绿色的格数都≥105个,共计至少315个格子。但是一共只有15×15=225个格子

所以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至少可以找到两行,这两行中某一种颜色的格数相同.

随堂测试

1.下图是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览会的展室,每两个相邻的展室之间都有门相通,有一个人打算从A室开始依次而入,不重复地看过各室展览之后,仍回到A室,问他的目的能否达到,为什么?

解:答:不能;

将图中方格黑白相间染色,有5个黑格,4个白格,按照这个人的走法,每次从黑格走到白格或者从白格走到黑格,奇数步走入白格,偶数步走入黑格,

他从A室出发,走遍各室回到A室,一共走九步,应该最后走到白格,与A室为黑格矛盾,

所以他的目的不能达到。

2.下图是半张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放有一只马,众所周知,马是走“日”字的。请问:这只马(“能”或“不能”)不重复地走遍棋盘上的每一个点,然后回到出发点。

解:答:不能;

将图中的点红蓝相间染色,如图现在马在蓝色点上,按马的走法,它下一步走到的点一定是红色的点,同样从红色点出发一定走到蓝色的点。所以它走奇数步走到红色点,偶数步走到蓝色点。

现在一共有5×9=45个点,该马从蓝色点出发不重复地走遍各点,回到原来的位置,一共走49步,应该到达红色点,而原来是从蓝色点出发的,矛盾。所以无法完成上述任务。

3.将线段A0A n依次用分点A1,A2,……,A n?1分成n段小线段,将端点A0和A n涂成蓝色,中间的分点涂

五年级春季奥数教学内容

第1讲观察物体 例1(如下图)让同学们观察它的形状,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形状,并且画出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例2:积木是我们小时候的玩具,它有很多种形状,小正方体的积木可以堆成不同的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这样的(如下图),用7个小正方体应该怎么摆? 例3:老师在桌面上摆有一些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木块。从上面和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图。要摆出这样的图形,最多需要多少块正方体木块?最少需要多少块正方体木块? 例4:把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64个小正方体,在切成的小正方体中,三面涂有红色的有多少块?两面涂有红色的有多少块? 大胆闯关第1题1. 观察下图,请画出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大胆闯关第2题 2、有一些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图(1),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如图(2)。要摆出这样的图形,最多需要多少块正方体木块?最少需要多少块正方体木块? 大胆闯关3、用小正方体摆立体图形,如果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如下图,你会怎样摆?如果用5个小正方体该怎样摆? 大胆闯关4、把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涂上红色,再把它切成27个小正方体,在切成的小正方体中,一面涂有红色的有多少块?两面涂有红色的有多少块? 补充题目1、下列图形都是由相同小正方形组成,( )不能折成正方体。 2、观察下图,如果将这个立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包括底面),则一面涂色的有()个,两面涂色的有()个,三面涂色的有()个,四面涂色的有()个,五面涂色的有()个。 3、观察下图,请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

4、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堆,从上面看是图(1),从前面看是图(2),从左面看到的是图(3),这堆木块共有多少块? 第2讲因数和倍数 第一关:20分 例1:四位数6A2B能同时被2、3、5整除,这样的四位数有多少个? 解析: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个位上必须是_____; 能被3整除,这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关:30分 例2:一个两位数,它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并且要最大。 (1)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2)这个两位数的因数有多少个?它的所有因数的和是多少? 大胆闯关第1题在四位数5□8□的□内填什么数字,才能使它既能被3整除又含有因数5? 第三关:50分

最新五年级数学奥数题

五年级数学奥数题 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个连续偶 数,这三个数又分别是多少? 2、五(1)班有43名同学,现派他们到4个社区参加劳动,每个社区只 能派奇数名同学,你能完成任务吗? 3、45678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4、2011年,东东和妈妈的年龄都是质数,乘积是259,2013年母子各多少 岁?年龄差是多少? 5、下面算式()里的数字各不相同,求这四个数字的积是多少? ()()×()()=546 6、300=2×2×3×5×5,则300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因数? 7、一个长方体的铁块,被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两个正方体棱长 之和比原来长方体棱长之和增加了16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8、李师傅要制作40根长方体的通风管。管口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 管长1米。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9、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3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之后,表面积增加 了36平方厘米,这个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 10、一根铁丝长120厘米,先将这根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模型,长是14 厘米,宽和高相等,这个模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有一个长方体的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锻造 成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边长4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 12、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68平方厘米,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底面周 长是36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3、将一个长方体的长减少5厘米,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 表面积减少了6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4、一个长方体的高如果增加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就 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5、一条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 几条金鱼后,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6、有一个长60厘米,宽32厘米,高22厘米的长方体箱子里,最多可 以装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物品多少个? 17、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正好得到一 个边长电话2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铁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8、从一个长方体上截下一个体积是72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后,剩下的部分 是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学校的围墙长200米,宽150米,高2米,现外墙要重新粉刷。需要 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千克涂料可粉刷4平方米,购买1 千克涂料16元,购买涂料要多少元?粉刷外墙人工费每平方米要8 元,粉刷外墙人工费和涂料费共需多少元? 20、幼儿园张阿姨买了4袋同样的糖果,每袋1.5千克。她要把这些糖果

五年级下册课本配套奥数教材

倍数与因数(一) 【例1】(★★★) 四位数“3AA1”是9的倍数,那么A=_____。 【例2】(★★) 1至100以内所有不能被3整除的数的和是_____。 【例3】(★★★) 在“25□79这个数的□内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能被11整除,方格内应填_____。 【例4】(★★) 已知一个五位数□691□能被55整除,所有符合题意的五位数是_____。 【例5】(★★★) 5. 现有梨36个,桔108个,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要求每人所得的梨数,桔数相等,最多可分给_____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梨_____个,桔_____个。

倍数与因数(二) 【例1】(★★★) 有一个五位数2□69□,它的千位和个位看不清楚了,小明知道这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小朋友你知道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吗? 【例2】(★★) 回答下列问题: ⑴把16拆成两个质数的和共有多少种拆法?它们分别是什么? ⑵两个质数的和是39,这两个数的差是多少? ⑶三个质数的乘积是70,其中两个数的和正好等于第三个数,其中最大的那个数是多少? 【例3】(★★★) 用1、2、3、4、5、6、7、8、9这9个数字组成若干个质数,每个数字恰好使用一次,请问:最多能组成多少个质数?请找出一种满足要求的组法。 【例4】(★★) 一天,小明的房间里亮着灯,突然停电了,小明以为灯泡坏了,所以就拨了几下开关,他清楚的记得自己一共拨动了7下开关,那么当来电时,他房间的灯是亮的还是暗的?如果在关灯的状态下拨动100次开关,那么灯会亮着还是不亮? 【例5】(★★★) 有一列数,它们是1、1、2、3、5、8、13、21 …,从第三个数起,往后每个数都是相邻的前两个数的和。有人说这个数列中的第105个数是奇数,你认为对吗?你能判断这个数列里的第1000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吗?请说明理由。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奥数容斥原理 冀教版 (无答案)

七、包含与排除—容斥原理 解题思路:1、AB总数=A数+B数—AB公共部分 2、ABC总数=A数+B数+C数—AB公共部分—AC公共部分—BC公共部分+ABC公共部分 1、在一次数学和英语考试中,有22人至少一科是优秀,其中15人数学优秀,18人英语优秀。两科都是优秀 的有几人? 2、有30名运动员,他们至少会摔跤和柔道中的一项,已知22会摔跤,18人会柔道,两项都会的有多少人? 3、六(1)班开设数学和英语兴趣小组,参加数学组的16人,参加英语组的20人,两个组都参加的5人。 这两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4、调查40名教师的爱好,喜欢游泳的25人,喜欢跑步的20人,10人这两项都不喜欢。两项都喜欢的有几 名? 5、六(2)共有55人,报考能力竞赛考试,有15人参加数学,22人参加英语,都参加的有6人。两个都不 参加的有多少人? 6、六(3)班有25人喜欢红色,18人喜欢黄色,10人两种颜色都喜欢,12人两种颜色都不喜欢。这个班有 多少人? 7、将四条长16厘米,宽为2厘米的小长方形,如图放在桌子上。桌面被盖住的面积是多少?

8、六(5)班有50人,不会骑自行车的23人,不会滑旱冰的35人,两样都会的4人。两样都不会的有多少 人? 9、六(4)班某次考试共三道数学题,做对第一题的38人,做对第二题的41人,做对第三题的27人。一、 二题都做对的32人,一、三题都对的21人,二、三题都对的20人,三道都对的17人。没有全错的人。 全班共有多少人? 10、六(6)有30名男生,其中20人参加足球队,12人参加篮球队,10人参加排球队。没有人同时参加三 个队,每人至少参加了一个队。有6人同时参加足球和篮球队,2人同时参加篮球和排球队,同事参加足球和排球队的有多少人? 11、几个小朋友去冷饮店,每人至少要了一样冷饮。其中6人要冰棍,6人要汽水,4人要雪碧,冰棍和汽水 都要的3人,冰棍和雪碧都要的1人,汽水和雪碧都要的1人。三样都要的1人。共有几个人? 12、某工厂工程师不超过50人,其中会法语的有3分之2,会日语的有9分之4,两种语言都会的有5分之 2,两种语言都不会的有多少人? 13、六(7)班有46人,其中40人会骑自行车,38人会打篮球,35人会打羽毛球,27人会游泳。这个班至 少有几人四项运动都会? 14、六年级要选若干名学生去参加全国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分之2,参加英语竞赛的占总 人数4分之3,两科都参加的有45人。只参加数学竞赛的有多少人? 6cm 15、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π取3)

五年级学生怎样学好奥数

五年级学生怎样学好奥数 五年级学生怎样学好奥数 这里的数论和方程的方法是目前北京市考试的重要考点。学习新课时应该选择一本经典的教材,仁华课本非常不错,它是一套很完整、成熟的教材,也是目前选用最多的一本教材,几乎涵盖了全部 的五年级奥数重点,拿下仁华课本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础。 2、多做专题的练习。 3、多做真题。 真题的练习包括历年的竞赛真题和考试真题。做真题可以使自己更好的了解近几年的考试方向和考试的重点,有助于在平时的学习 中找到突破口,集中力量学好考试中最常见的专题。 4、巩固基础知识。 由于还有半年就要转入的复习阶段,所以五年级之前的奥数基础内容一定要掌握好。之前的奥数内容以应用题、计算为主。对于基 本应用题建议利用方程的方法求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 算问题需要对基本的简算方法了如指掌,因为这些方法也是以后分 数计算和综合混合运算的基础。 学习重点难点解析: 五年级属于小学高年级,孩子进入五年级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计算能力,认知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奥数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奥数的黄金时段,所以 是否把握住五年级这个黄金时段,关系到以后的成与败。那么在整 个五年级阶段都有哪些重点知识呢?为了孩子更好的把握五年级的 学习重点,下面就介绍一下五年级的关键知识点。 1.进入数学宝库的分析方法——递推方法。

1条直线最多有0个交点0 2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1 3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1+2=3 4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1+2+3=6 5条直线最多有10个交点1+2+3+4=10 6条直线最多有15个交点1+2+3+4+5=15 …… 所以2008条直线有1+2+3+4+5+…+2007=2015028个交点。 那么聪明的你,你能算出2008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圆分成几部分么? 2.变化无穷、形迹不定的行程问题。 提到行程问题,同学们可能就感到头疼,的确不错,因为行程问题中各个物体的速度、时间、路程都在变化,而且各个物体都是在 运动中,位置是随着时间在变化,所以分析起来就很麻烦,为了更 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把行程问题进行了细分:基本行程(单个 物体)、平均速度、相遇、追及、流水行船、火车过桥、火车错车、钟表问题、环形线路上行程。只要我们掌握这些每个小类型中的.诀窍,形成一种分析思路,复杂的行程问题无非是这些类型的变形而已,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 3.抽象而又杂乱的数论问题。 数论是从五年级的核心知识,无论是在哪本教材里,都用了很多的章节来讲解数论,要想解决复杂的数论问题,我们首先得掌握数 论的基本知识:数的奇偶性、约数(现在叫因数)、倍数、公约数 及最大公约数、公倍数及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整除、余数及同余等。这些基本知识点里又有些非常有代表性的例题,只要能掌握好这些知识点,然后做一定量的数论综合习题,碰 到难的数论问题我们就容易解决了。

五年级数学奥数题..(最新整理)

1.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 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 11 米/秒、22 米/秒和 33 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解析: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 66 米,那么总时间=66÷11+66÷ 22+66÷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3÷11=18(米/秒) 2.从前有座ft,ft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会讲故事,王先生开车去拜访这位老和尚, 汽车上ft以30 千米/时的速度,到达ft顶后以60 千米/时的速度下ft.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设两地距离为:[30, 60]= 60 (千米),上ft时间为:60÷30=2(小时),下ft时 间为:60 ÷ 60 =1 (小时),所以该飞机的平均速度为:60?2÷(2+1)=40(千米)。3.汽车以 72 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 48 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想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行驶的全程÷总时间,在这道题目中如果我们知道汽车行驶的全程,进而就能求出总时间,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此我们不妨采用“特殊值”法,这是奥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在很多题目中都有应用。①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1 千米,总时间为:1÷72+1÷48,平均速度=2÷(1÷72+1÷48)=57.6千米/时。②我们发现①中的取值在计算过程中不太方便,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计算的数呢?在此我们可以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72,48]=144 千米,这样计算时间时就好计算一些,平均速度=144×2÷(144÷72+144÷48)=57.6千米/时。 4.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 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 50cm,20cm,40cm(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解析:假设每条边长为 200 厘米,则总时间=200÷50+200÷20+200÷40=4+10+5=19(分钟),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 3111 =200×3÷19= 19 (厘米/分钟)。 5.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 3 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ft,最后又沿原路返 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 千米,上ft每小时行3 千米,下ft每小时行6 千米,在 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千米? 解析:上ft 3 千米/小时,平路4 千米/小时,下ft 6 千米/小时。假设平路与上下ft距离相等,均为12 千米,则首先赵伯伯每天共行走12 ?4=48 千米,平路用时12 ?2÷4=6小时,上ft 用时12 ÷3 = 4 小时,下ft用时12 ÷6 = 2 小时,共用时6 +4 + 2 =12 小时,是实际3 小时的4 倍,则假设的48 千米也应为实际路程的4 倍,可见实际行走距离为48 ÷4 =12 千米。

五年级奥数春季实验班第12讲 计算综合之不定方程

第十二讲计算综合之不定方程模块一、基础不定方程的解法 例1.不定方程x+y=2有组解,有组自然数解,有组正整数解。 解:不定方程x+y=2有无穷组解,对于自然数有0+2=2,1+1=2,2+0=2, 所以自然数解有3组,正整数解有1组。 例2.求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2x+3y=8. 解:不定方程2x+3y=8,两边取模2的运算得,y≡0 (mod 2),取y=2,x=1, 所以方程的解是 1 2 x y = ? ? = ? 。 例3.求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3x+5y=31. 解:方程3x+5y=31,两边取模3运算,2y≡1 (mod 3),得到y=2,x=7 所以方程的解是 7 2 x y = ? ? = ? 或 2 5 x y = ? ? = ? 。 例4.已知5x?14y=11,x和y都是正整数,x+y的最小值是。 解:方程5x?14y=11,两边取模5的运算,y≡1 (mod 3),解得x=5, 所以方程的解是 5 1 x y = ? ? = ? , 19 6 x y = ? ? = ? ,……, 514 15 x k y k =+ ? ? =+ ? (k为自然数)。 所以x+y的最小值是6. 模块二、复杂不定方程的解法 例5.小张带了5元钱去买橡皮和圆珠笔,橡皮每块3角,圆珠笔每支1元1角,问5元钱刚好买块橡皮和支圆珠笔。 解:设买了x块橡皮,y支圆珠笔, 所以3x+11y=50,两边取模3的运算得2y≡2 (mod 3),所以y=1,x=13,或x=2,y=4, 即方程的解是 13 1 x y = ? ? = ? 或 2 4 x y = ? ? = ? 。所以买13块橡皮和1支圆珠笔或2块橡皮和4支圆珠笔。 例6.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则鸡翁、鸡母、鸡雏各只。解:设买到x只鸡翁,y只鸡母,则有100?x?y只鸡雏, 则5x+3y+100 3 x y -- =100,整理得7x+4y=100,两边取模4的运算3x≡0 (mod 4),所以x=0,y=25, 方程的解为 4 18 x y = ? ? = ? ,解得z=100?x?y=78,或 8 11 x y = ? ? = ? ,z=81,或 12 4 x y = ? ? = ? ,z=84. 例7.现有一架天平和很多3克和4克的砝码,用这些砝码,不能称出的最大整数克质量是克。(砝码只能放在天平的一边) 解:由于4?3=1,3×3?4×2=1,即如果称出的重量中有1个3,则将3换成4,则能称出下一个重量; 如果称出的重量中有2个4,则可以将2个4换成3个3,也能称出下一个重量, 从6以后的所有重量都可以称出来,所以不能称出的最大重量是5克。 1 2 3 456 789 10 11 12 13 14 15 ……

(完整word版)五年级数学奥数题..

1.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11米/秒、22米/秒和33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解析: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66米,那么总时间=66÷11+66÷22+66÷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3÷11=18(米/秒) 2.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会讲故事,王先生开车去拜访这位老和尚,汽车上山以30千米/时的速度,到达山顶后以60千米/时的速度下山.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设两地距离为:[]30,6060=(千米),上山时间为:60302÷=(小时),下山时 间为:60601÷=(小时),所以该飞机的平均速度为:()6022140?÷+=(千米)。 3. 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想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行驶的全程÷总时间 ,在这道题目中如果我们知道汽车行驶的全程,进而就能求出总时间,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此我们不妨采用“特殊值”法,这是奥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在很多题目中都有应用。①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1千米,总时间为:1÷72+1÷48,平均速度=2÷(1÷72+1÷48)=57.6千米/时。 ②我们发现①中的取值在计算过程中不太方便,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计算的数呢?在此我们可以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72,48]=144千米,这样计算时间时就好计算一些,平均速度=144×2÷(144÷72+144÷48)=57.6千米/时。 4.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 ,20cm ,40cm (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解析:假设每条边长为200厘米,则总时间=200÷50+200÷20+200÷40=4+10+5=19(分钟),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200×3÷19=113119(厘米/分钟)。 5. 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千米? 解析:上山3千米/小时,平路4千米/小时,下山6千米/小时。假设平路与上下山距离相等,均为12千米,则首先赵伯伯每天共行走12448?=千米,平路用时12246?÷=小时,上山用时1234÷=小时,下山用时1262÷=小时,共用时64212++=小时,是实际3小时的4倍,则假设的48千米也应为实际路程的4倍,可见实际行走距离为48412÷=千米。

五年级下册奥数培训教材

倍数问题(一) 典型例题1 两根同样长的铁丝,第一根剪去18厘米,第二根剪去26厘米,余下的铁丝第一根是第二根的3倍。原来两根铁丝各长多少厘米? 模拟练习 1、两根一样长的绳子,第一根用去6.5米,第二根用去0.9米,剩下部分第二根是第一根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 2、一筐苹果和一筐梨的个数相同,卖掉40个苹果和15个梨后,剩下的梨是苹果的6倍,原来两筐水果一共有多少个? 3、两个数的和是68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如果把这个0去掉,就得到另一个加数。这两个加数各是多少? 典型例题2 甲组的图书是乙组的3倍,若乙组给甲组6本,则甲组的图书是乙组的5倍,甲组原来有图书多少本? 模拟练习 1、甲库的存粮是乙库的4倍,如果从乙库取出6吨放入甲库,则甲库的粮食正好是乙库的6倍。原来两库各有多少吨粮食?

2、一个书架分上、下两层,上层的书的本数是下层的4倍。从下层拿5本放入上层后,上层的本数正好是下层的5倍。原来下层有几本书? 3、小明原来的画片是小红的3倍,后来两人各买了5张,小明的画片就是小红的2倍。两人原来各有多少张画片? 倍数问题(二) 典型例题1 幼儿园买来苹果的个数是梨的2倍。如果每组领3个梨和4个苹果,梨正好分完,苹果还剩16个。两种水果原来各有多少个?模拟练习 1、同学们带着水果去看敬老院的老人,带的苹果是橘子的3倍。如果每位老人拿2个橘子和4个苹果,那么,橘子正好分完,苹果还多14个。同学们把苹果分给了几位老人? 2、甲粮库的存粮是乙粮库的2倍,甲粮库每天运出粮食40吨,乙粮库每天运出30吨。若干天后,乙粮库的粮食全部运完,而甲粮库还有80吨。甲、乙两粮库原来各有粮食多少吨? 典型例题2 某车间有两个小组,A组的人数比B组人数的2倍多2人。如果从B组中抽10人去A组,则A组人数是B组的4倍。原来两组各有多少人?

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大全及答案(更新版)-通用版

五年级奥数题问题+答案 1、一块草地,可供24匹马吃6天;20匹马吃10天。多少马12天吃尽? 2、一块草地,可供5只羊吃40天;6只羊吃30天。如果4只羊吃30天后又增加2只羊一起吃,那么这块草地还可以再吃多少天? 3、每小时有3000人到书店买书。如果设一个售书口,每分钟可以让50人买完离开;如果设2个售书口,1小时后就没有人排队了。那么如果设4个口,多长时间后就没有人排队了? 4、一口井,用3部抽水机40分钟可以抽干;6部抽水机16分钟可以抽干。那么5部同样的抽水机,多少分钟可以抽干? 5、一个水池,池内除原有的水外,每天都流入同样多的水。如果用池中的水每天浇50亩地,10天用完;如果每天浇45亩地,20天用完。那么,用这些水浇多少亩地,正好可用25天? 6、一个大水坑,每分钟从四周流掉一定数量的水。如果用5台水泵,6小时抽干;用10台,4小时抽干。现在要2小时抽干,要多少水泵? 7、仓库装满水泥时,可用30天。现在仓库是空的,用大车运水泥,除每天供工地使用外,要装5天才可装满;用小车,除每天供工地使用外,要装10天才可装满。如果大车小车一起用,除每天供工地使用外,要装几天才可装满?

8、甲、乙、丙、丁四人加工同样的零件,甲先加工了一段时间,然后乙、丙、丁三人一起参加加工,6小时后乙和甲加工的一样多;9小时后丙和甲加工的一样多,12小时后丁和甲加工的一样多。又知乙每小时加工27个零件,丙每小时加工23个零件。那么,丁每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 答案 1、假设草地单位为“1”,所以24*6=144 20*10=200 (200-144)/4=14 因此每天草地长草14个单位“1” 200-14*10=60,因此草地原有草60个单位"1"。 60/12+14=19 19马12天吃尽 2、同理,40*5=200 30*6=180 (200-180)/(40-30)=2[每天草地长草] 200-2*40=120[原有草] 120-(4-2)*30=60 60/(6-2)=15(天) 3、30分钟{每分钟有100人来,3000/(200-100)} 4、20分钟{3*40-6*16=24 24/24=1 120-40*1=80 80/4=20} 5、44亩地{45*20-50*10=400 400/10=40 500-40*10=100 100/25+40=44} 8、21个 {9*23-6*27=45 45/3=15 162-15*6=72 72/12+15=21} 五年级奥数题有关行程问题的答案 一环行跑道周长为240米,甲乙同向,丙与他们背向,都从同地点出

五年级奥数教材

- 1 - 第1讲 数 阵 一、精讲精练 【例题1】 把5、6、7、8、9五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五个方格里,如图a 使横行三个数的和与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21。 练习1: 1.把1——10各数填入“六一”的10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2。 2.把1——9各数填入“七一”的9个空格里,使在同一直线上的各数的和都是13。 3.将1——7七个自然数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圈里,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题2】 将1——10这十个数填入下图小圆中,使每个大圆上六个数的和是30。 练习2: 1.把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大圆上五个○内数的和相等。 2.把1——10这十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内,使每个四边形顶点的○内四个数的和都相等,且和最大。 3.将1——8八个数填入下图方格里,使上面四格、下面四格、左四格、右四格、中间四格以及对角线四格内四个数的和都是18。 【例题3】 将1——6这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中,使每条直线上三个圆内数的和相等、且最大。 练习3: 1.将1——6六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边上的三个数的和相等。

- 2 - 2.将1——9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圆圈内,使每边上四个数的和都是17。 3.将1——8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圆圈内,使每条安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例题4】 将1——7分别填入下图的7个圆圈内,使每条线段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练习4: 1.将1——9填入下图的○中,使横、竖行五个数相加的和都等于25。 2.将1——11这十一个数分别填进下图的○里,使每条线上3个○内的数的和相等。 3.将1——8这八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内,使外圆四个数的和,内圆四个数的和以及横行、竖行上四个数的和都等于18。 【例题5】 如下图(a)四个小三角形的顶点处有六个圆圈。如果在这些圆圈中分别填上六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而且每个小三角形三个顶点上的数的和相等。问这六个质数的积是多少? 练习5: 1.将九个不同的自然数填入下面方格中,使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三个数的积都相等。 2.将1——9九个自然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小三角形中,使靠近大三角形每条边上五个数的和相等,并且尽可能大。这五个数之和最大是多少? 3.将1——9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内,使外三角形边上○内数之和等于里面三角形边上○内数之和。

冀教版小学奥数系列1-1-1-1整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冀教版小学奥数系列1-1-1-1整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 (共56题;共325分) 1. (20分)计算 324-58-24 2. (1分)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加法交换律和_______,用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3. (1分)填上适当的数,使算式能简算. _______+246+178 4. (20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①844+129+156+71 ②351-68-132 ③101×48 ④45×(100-8) ⑤72×28+28×28 ⑥34×199+34 ⑦125×(25×16) ⑧65×101-65 5. (5分)简便计算 (1)376+128+72+24

(2)164-73-27 (3)25×93×4 (4)23000÷8÷125 (5)86×27+27×14 (6)125×56 6. (15分)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8+108+92+5268×99 125x(27×8) 95x38+38x5 7. (1分)用简便方法计算: 873+127+361=_______ 8. (1分)在1×2×3×4×5×…×99×100的积中,从右边数第20个数字是_______ . 9. (1分)夏天,商场为了促销汽水,举行优惠活动: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1瓶汽水喝。按这样的优惠,如果买3瓶汽水,可以喝到_______瓶汽水;如果买n瓶汽水,可以喝到_______瓶汽水。 10. (1分)计算:53﹣50+47﹣44+41﹣38…﹣14+11﹣8+5﹣2=_______ . 11. (1分)巧算. 19+199+1999+19999+199999 12. (1分)某考试共15题.其计分标准是:第一题的分值为1分,第二题的分值为2分,….,第15题的分值为15分;若做对了第几题就得几分,相反若做错了第几题则要倒扣几分.小明做所有的题并得了90分,那么小明最多做错了_______道题,最少做错了_______道题. 13. (1分)计算:2000×1999﹣1999×1998+1998×1997﹣1997×1996+…+2×1=_______. 14. (5分)和13+23+33+…+20033+20043的个位数是多少? 15. (5分)123456+234561+345612+456123+561234+612345.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 比例法解行程资料讲解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0讲比例法解行程

第十讲比例法解行程 模块一、比例的简单运用 例1.A、B两地相距3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 (1)甲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相遇时距A地千米; (2)甲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相遇时距A地千米; (3)甲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4)如果两地距离未知,甲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相遇时,甲车走了全程的,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 解:(1)V甲 : V乙=30 : 20=3 : 2,所以S甲 : S乙=3 : 2, 300×3 32 + =180(千米); (2)V甲 : V乙=60 : 40=3 : 2,所以S甲 : S乙=3 : 2, 300×3 32 + =180(千米); (3)V甲 : V乙=40 : 20=2 : 1,所以t甲 : t乙=1 : 2, (4)V甲 : V乙=50 : 30=5 : 3,所以S甲 : S乙=5 : 3,t甲 : t乙=3 : 5, 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 55 = 538 + ,各自走完全程,两车行驶的时间之比是3 : 5. 例2.(1)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4 : 5,两人同时出发,行走的时间比为3 : 7,则甲、乙走的路程比为; (2)甲、乙两人要走的路程比为3 : 2,甲、乙的速度比是4 : 3,则甲、乙的时间比是;(3)甲、乙两人的路程比为7 : 8,两人用的时间比为6 : 5,甲的速度为70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 解:(1)已知V甲 : V乙=4 : 5,t甲 : t乙=3 : 7, 所以S甲 : S乙=12 : 35; (2)S甲 : S乙=3 : 2,V甲 : V乙=4 : 3, 所以t甲 : t乙=32 : 43 =9 : 8; (3)S甲 : S乙=7 : 8,t甲 : t乙=6 : 5, 所以V甲 : V乙=78 : 65 =35 : 48;于是70 : V乙=35 : 48,V乙=96千米/小时。 模块二、行程的正比例模型 行程的正比例模型是指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在没有发生变速的情况下,路程比等于速度比。 如果两人同时从同地出发,速度比为 1 : n,则路程比也为1 : n, 相遇时,两人各自走了 2 1 S n+ , 2 1 nS n+ 。 例3.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甲骑车的速度是15米/秒,乙步行的速度是5米/秒,如果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请问两人在相遇。 解:设A、B两地的距离为S,V甲 : V乙=15 : 5=3 : 1,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数学

五年级第九册数学期末测试卷(三) 一、填空。(15分) ⑴4.68×0.3的意义是(); 4.68×23的意义是()。 ⑵9.496保留一位小数是(),精确到0.01是()。 ⑶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如果甲数是20.5,那么乙数是(),如果乙数是20.5,那么甲数是()。 ⑷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2平方厘米,底是5.2厘米,高是()厘米。 ⑸赵蕊今年a岁,弟弟比她小4岁,弟弟今年()岁。再过4年弟弟比她小()岁,弟弟是()岁。 ⑹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比长少b厘米。10-b表示( ),[10+(10-b)]×2表示(),( )表示长方形的面积。 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的底相等,面积也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3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⑻在(4-x)÷2中,当x=()时,结果是0,当x=()时,结果是1。 二、选择题。(5分) 1.当x=2,y=1时,式子2x2+4y2的值是()。 A、12 B、16 C、14 2.两辆汽车同时从一个地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经过2.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 A、50×2.5-45×2.5 B、50×2.5+45×2.5 C、(50-45)×2.5 3.下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结果是()。 A、长方形面积大 B、平行四边形面积大 C、一样大 D、无法比较 4.方程x-20=20-x的解是()。 A、x=0 B、x=10 C、x=20 5.使27.6×a>27.6成立的条件是() A、a=1 B、a>1 C、a<1 三、判断题。(5分) 1、2m+4n=6mn﹙﹚ 2、无限小数是循环小数。﹙﹚ 3、22×0.32与0.32×22的积相等,所以表示的意义也相等。﹙﹚ 4、甲数是a,它比乙数的2倍少b,那么乙数是2a-b。﹙﹚ 5、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四、计算题。(45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0.36+0.84=1-0.716=6.5+7.8+3.05=18÷90= 1.25×8=3.2÷0.08=10-0.01=0.001+10.099= 9.63×101-9.63=1÷0.125-0.875÷1= 2.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

小学奥数经典教材

小学奥数经典教材 来源:鼎杰教育 1. 《仁华学校奥林匹克数学课本》(俗称“课本”,一共六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 这套书写的非常详细,把小学奥数基本内容都涵盖了,而且内容不太复杂,非常适合让孩子自学!。如果孩子不太自觉,那可以报一个班儿,让老师来教,监督孩子扎实地掌握里面的内容。里头每一讲都既有例题又有练习,而且练习不光有答案,还有解答。大家可以学完例题,然后做练习。注意,练习一定要做,而且要一道不落!因为光看是绝对学不会数学的!三年级孩子比较适合从这套书入手开始奥数的学习。 需要注意的是这套书一二年级两本书编排的相对差一些,比如二年级很多计算学校课堂还没有学,但是题目中却经常出现(这对孩子理解会造成非常大的障碍);二年级仁华课本中经常有枚举类问题(比如整数拆分问题等等),这类问题逻辑严谨性很高,对二年级学生来讲比较难,但是课本中很前面就出现了。所以我们建议如果低年级学生学习该课本时,应该在相应章节讲之前补充适当的基础知识,一些较难的章节应适当放在后面学习。 另外,这套书成书较早,很多内容相对简单。作为基础教材,必须有一个超前使用的意识。比如三年级的孩子,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三年级的课本,很多四年级课本的知识也可以给孩子学,比如整数的简便运算,四年级课本里就有,但三年级的孩子完全可以学。一般到了五年级,在接触了分数的四则运算之后,学习六年级课本里的绝大多数内容是没有问题的了,所以五年级的孩子就应该当六年级的孩子来看待了。不过话说回来,超前学是一方面,无论如何学踏实是一定要有的,绝对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学得囫囵吞枣。 2. 《仁华学校数学思维训练导引》(俗称“导引”,一共两册,三、四年级一册,五、六年级一册) 这套书是其实就是习题集,而且是难题集。里面的大多数题目都有一定难度,有的甚至是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而且,里面的内容并不是完全按题目难度来编排的,而是根据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这会导致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那就是:一道题目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可能很简单,也许只需要三年级孩子都会的整数四则运算,但题目的思考难度却远远不是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所能承受的。所以,这套丛书的三、四年级分册一定要慎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比如三年级,如果一上来就学思维导引,大多数孩子都会感到“很”吃力,而且由于题目难度太大,学得半懂不懂,往往收效甚微。有些思维导引里三年级的题目,到了五年级之后才能给孩子们讲懂,甚至不少孩子到了六年级了还未必完全搞懂。 另外,这本书是习题集,没有例题,可以拿来当课下练习使用。但这是一本难题集,里面的大多数题目都是难题,所以拿它来作为课下训练,孩子本身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否则光啃难题,学习效率太低,往往效果不大。 这本书中对每道题目都作了难度分级,凡是三星或三星以上的题目都属于较为难的题目。都需要动动脑子才能想出来。至于五星难度的题目,基本上没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出来,至于能搞懂的也没几个,所以不必盲目追求做出五星题来。把四星或四星以下的题目完全搞懂就不错了。 3. 《奥林匹克训练题库》(俗称题库作者:刘京友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京友题库》因其作者为刘京友而得名,其实,书的正名应该为《奥林匹克训练题库》。这是一本融合了许多竞赛试题的习题集。 适用对象:有一定奥数基础的孩子。 本书优势:《刘京友题库》中的题目被许多重点中学考试选拔中选用,使用过本书的孩子在重点中学的考试中都感到比较轻松,占了很大优势。 本书特点:题型比较好,融会了大量杯赛真题;题量大,统计共有二千多道题目;本书中的习 1 / 2

冀教版二年级奥数自测题

1、51个人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载5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2、37个人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船,每次只能载6人,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3、一本书共有52页,编写这本书一共用了多少个数字? 4、给一本书编写页码,一共用了249个数字,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5、编一本书共用了24个数字3,请问,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是第几页? 6、小明在其中考试时,语文、数学两科平均分是98分,语文比数学多2分,那么小明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多少分? 7、计算28+29+30+31+32+33+34= 9+19+39+59+79+99= 3+5+7+9+11+13=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50厘米,宽是10厘米,长是多少厘米? 9、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了6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明明今年10岁,妈妈38岁,当明明和妈妈俩人的岁数之和是60岁时,明明多少岁?妈妈多少岁? 11、计算66+65+35+34 计算243-77-23 20厘米 13、三把直尺绑在一起,一把长10厘米,一把长20厘米,一把长30厘米,重叠的部分长5厘米,那么绑成的新直尺有多少厘米?

14、计算135-(29+35)= 4+7+9+26+13+11= 1+2+3+4+5+4+3+2= 15、学校开设了自然和趣味数学两门选修课,每个同学至少要选一门,二(2)班共有50人,有28人选了自然课,有15人两门都选了,那么选趣味数学课的同学有多少人? 16、学校合唱队原有48人,比鼓乐队人数多。合唱队中的7人去参加鼓乐队后,合唱队比鼓乐队少3人,原来鼓乐队有多少人? 17、编印一本漫画书的页码共用了77个数字,这本漫画书共有多少页? 18、第一小组的同学在称体重,其中两个同学是33千克,一个同学是34千克,还有两个同学是40千克,他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19、5+6+7+8+9+10+11= 69+24+31+176= 15-14-13+12+11-10-9+8+7= 131-(31-52)= 20、一个旅行社组织一个团去泰国旅游,加上导游一共26人。大车每辆租金80元,可以坐8人,小车每辆租金40元,可以坐3人,你认为怎样租车比较合理?要花多少钱?

五年级奥数春季班第1讲-勾股定理

3 13 2 第一讲 勾股定理 模块 1、常见勾股数及辅助线 例 1.(1)如图,下列未知边的长度分别是 、 、 。 ? 5 4 ? ? 25 24 (2)如图,下列图形的面积分别是 、 、 。 10 1.3 6.5 8 1.2 1.5 2 解:(1)应用勾股定理: 第 1 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是 3 和 4,所以斜边长为 5; 第 2 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 13,一条直角边长为 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12; 第 3 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长为 25,一条直角边长为 24,所以另一条直角边的长为 7。 (2)第 1 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0,一条直角边长为 8,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6, 1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 8 ? 6 = 24 ; 2 第 2 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1.3,一条直角边长为 1.2,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0.5, 1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 ?1.2 ? 0.5 = 0.3 ; 2 第 3 的图形中,小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 2 和 1.5,它的面积是 S 1=1.5, 斜边长为 2.5,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 6.5,一条直角边长为 2.5,所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 6, 面积 S 2= 1 ? 2.5 ? 6 = 7.5 , 于是面积等于 S 1+S 2=9. 例 2.(1)如左图,梯形的周长为 ,面积为 ;如右图,梯形的周长为 ,面积 为 ; 10 0.6 10 0.6 20 1.3 1.2 1.5 16 20 1.3 1.2 1.5 22 22 12 0.5 0.6 0.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