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测药物及方法

检测药物及方法

检测药物及方法

检测药物及方法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 研发指导原则 Clinical development of products for specific immuno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diseases 2008年11月 欧盟EMEA发布 2010年3月 药审中心组织翻译 比利时优时比制药有限公司翻译 药审中心最终核准

目录 执行概要 (3) 1.引言 (3) 2.适用范围 (4) 3.法律依据 (4) 4.主要指南正文 (5) 4.1 病人特征和病人选择 (5) 4.2 除了变应原之外的治疗药物 (6) 4.3 临床试验的策略和设计 (7) 4.4 儿童人群的疗效 (13) 4.5 安全性 (14) 定义和缩写 (15)

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免疫治疗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执行概要 本指南旨在为变态反应疾病的特异性免疫治疗(例如鼻结膜炎与昆虫毒素变态反应的处理与长期治疗)所用变应原药物(例如以活性成份为基础的药物:变应原浸出物、重组变应原、纯化天然变应原、改良变应原)的研发过程中试验设计、产品疗效与安全性相关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1.引言 全球范围内变异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结膜炎、过敏性哮喘和食物过敏的增加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变化和潜在的变应性免疫反应自然病程有关。当暴露于变应原后受影响的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随后出现不同器官或系统的相关症状。这些变应原主要为花粉、螨虫、动物毛、霉菌、昆虫毒素和食物中的蛋白成份。 除应用药物对症治疗外,恰当的预防措施和免疫调节治疗等长期治疗策略也有重要的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指过敏患者应用变应原制品多次重复给药,激活机体免疫调节机制,从而持续缓解患者此后暴露于自然变应原后的过敏症状以及对药物的需求,改善生活质量。 特异性免疫治疗是吸入性变应原和昆虫毒液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靠的治疗方法,可缓解疾病相关症状 [1,2,3,5]。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造成急性过敏症和过敏相关死亡的重要病因,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关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治疗的临床研究尚未结束,但有关舌下用药的初步结果已经发表[4],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特异性治疗已经纳入欧盟第七框架研发计划。 尽管导致特异性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研究可能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免疫治疗可能会改变变态反应疾病的病程。特异性免疫治疗会伴有变应原特异性“封闭”抗体IgG(如IgG4和IgA)的增加,变应原特异性IgE反应的降低或不变,以及效应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招募和活化减少。这些作用均由T淋巴细胞反应的变化所致。免疫治疗可导致免疫偏离现象,使过敏触发的以产生IL-4和IL-5为主的Th2型反应向以产生干扰素γ与IL-2为特征的Th1型反应的有利方向偏离,并诱导T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使用管理的意见 食药监科〔2017〕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以下简称“食品快检”)方法使用管理,合理发挥食品快检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提出以下意见: 一、食品快检是指利用快速检测设施设备(包括快检车、室、仪、箱等),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或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快检方法,对食品(含食用农产品)进行某种特定物质或指标的快速定性检测的行为。 二、食品快检主要适用于需要短时间内显示结果的禁限用农兽药、在饲料及动物饮用水中的禁用药物、非法添加物质、生物毒素等的定性检测,检测主要针对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餐饮食品、现场制售食品,对于预包装食品原则上以常规实验室检验为主。 三、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专项整治、活动保障等的现场检查工作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快检方法进行抽查检测。监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快检方法使用要求规范操作,详细记录检测食品品种和名称、数量、检测项目、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姓名、检测结果以及所使用的快检产品生产企业、产品型号批号等信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对所检食品的快检项目结果负责。 四、现场快检结果呈阳性的,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应暂停销售相关产品,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跟进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防控风险。被抽查食用农产品经营者对快检结果无异议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依法处置;对快检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或应当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检方法。 五、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制定发布的《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和相应快检方法等要求,通过盲样测试、平行送实验室检验等方式对正在使用和拟采购的快检产品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不符合国家相应要求的,要立即停止使用或者不得采购。 六、食品快检不能替代食品检验机构利用常规实验室仪器设备开展的食品检验活动,不能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部署的食品抽样检验。 七、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组织专业技术机构对不属于国家规定的食品快检方法开展评价,评价结果符合有关要求的,可用于所在省(区、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初步筛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2017年6月2日

晶型药物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

晶型药物常用的检测分析方法 (2012-02-08 13:54:05) 物质在结晶时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分子内或分子间键合方式发生改变,致使分子 或原子在晶格空间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同一物质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空间排列和晶胞参数,形成多种晶型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polymorphism)。虽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只有一种晶型在热力学上是稳定的,但由于从亚稳态转变为稳态的过程通常非常缓慢,因此许多结晶药物都存在多晶现象。固体多晶型包括构象型多晶型、构型型多晶型、色多晶型和假多晶型。 药物分子通常有不同的固体形态,包括盐类,多晶,共晶,无定形,水合物和溶剂合物;同一药物分子的不同晶型,在晶体结构,稳定性,可生产性和生物利用度等性质方面可能会有显著差异,从而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以及可开发性。如果没有很好的评估并选择最佳的药物晶型进行研发,可能会在临床后期发生晶型的变化,从而导致药物延期上市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上市后因为晶型变化而导致药物被迫撤市,损失就更为惨重。因此,药物晶型研究和药物固态研发在制药业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由于药物晶型的重要性,美国药监局(FDA)和中国药监局(SFDA)在药物申报中对此提 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对药物多晶型现象进行研究并提供相应数据。正因如此,任何一个新药的研发,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多晶型筛选,找到尽可能多的晶型,然后使用各种固态方法对这些晶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找到最适合开发的晶型;选定最佳晶型后,下一步就是开发能始终如一生产该晶型的化学工艺;最后一步是根据制剂对原料药固态性质的要求,对结晶工艺进行优化和控制,确定生产具有这些固态性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从而保证生产得到的晶型具有理想的物理性质,比如晶体表象,粒径分布,比表面积等。这种通过实验设计来保证质量的方法必须对药物晶型具有非常全面深刻的理解才能实现。 原研药公司对药物分子的晶型申请专利,可以延长药物的专利保护,从而使自己的产 品具有更长时间的市场独享权。而对于仿制药公司来说,为了确保仿制药和原研药在生物利用度上的等同性,也需要对原料药的晶型进行研究,以确保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正因为如此美国药监局在ANDA申报中也对仿制药多晶型控制有明确的指南;另外,开发出药物的 新晶型从而能够打破原研药公司对晶型的专利保护,提早将仿制药推向市场,也是近年来仿制药公司一个至关重要的策略,而且如果能找到在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以及生产工艺方面具有优越性的新晶型,还可以申请晶型专利保护,从而大大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总之,不管是新药开发,还是仿制药生产,药物晶型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 目前鉴别晶型主要是针对不同的晶型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及光谱学特征来进行的,现 将几种常用且特征性强、区分度高的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 X-射线衍射是研究药物晶型的主要手段,该方法可用于区别晶态和非晶态,鉴别晶体的品种,区别混合物和化合物,测定药物晶型结构,测定晶胞参数(如原子间的距离、环平面的距离、双面夹角等),还可用于不同晶型的比较。X-射线衍射法又分为粉末衍射和单晶 衍射两种,前者主要用于结晶物质的鉴别及纯度检查,后者主要用于分子量和晶体结构的测定。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类农药不是农药速测卡的常检农药种类? A、有机磷 B、有机氯 C、氨基甲酸酯 2、试剂保管时应注意以下因素? A、高温热源 B、潮湿 C、阳光照射 D、密封 E、以上都是 3、具有很好的漂白、抗氧化和防腐等作用,还能掩盖发霉的蜜栈半成品、银耳和虾仁等霉斑。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硫化氢 4、酱腌菜由于腌制、储存或加工不当,会含有高浓度的。 A、亚硝酸盐 B、硝酸盐 C、亚硫酸盐 5、甲醛检测时,以下食品应作为最重点的检测与监管对象? A、水发品、血制品 B、鲜香菇 C、干香菇 D、豆制品; 6、硫磺燃烧时可产生气体,可使食品表面颜色显得白亮,鲜艳,有漂白和保鲜食品作用。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硫化氢 7、以下样品浸泡液不需再处理就可直接用于检测? A、有明显可见色泽 B、混浊或有悬浮物; C、澄清透明 D、以上都不是。 8、下列物质中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吊白块 9、食品加工添加吊白块是利用其分解产生的具有增加食品弹性,亚硫酸盐有漂白食品的作用。 A、甲醛 B、二氧化硫 C、亚硫酸盐 10、以下食品用工业双氧水处理后,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 A、干果类; B、干制水产; C、病死禽畜肉; D、牛奶 11、鱼丸、肉丸比较可能还有的含有的有毒物质是。 A、甲醛 B、二氧化硫 C、硼砂 D、亚硝酸盐 12、国家标准肉肠的亚硝酸盐含量为≤ mg/kg。 A、30 B、70 C、10 D、50 13、食品检测采样时,根据样品作用可以分为试验样品、复验样品、。 A、原始样品 B、平均样品 C、保留样品 14、仪器快速检测西式火腿样品的亚硝酸盐含量为98mg/kg时,适宜的处理方法为。

化学药物治疗

什麼是化學藥物治療什麼是化學藥物治療:: 化學藥物治療,是利用特殊藥物來治癒腫瘤疾病,或控制腫瘤細胞的生長。 治療的目的治療的目的:: 1、治癒。 2、預防腫瘤細胞轉移。 3、緩解疾病、減輕疼痛等不適。 化學療法可能引起的不適症狀: 1、貧血、白血球降低、出血傾向。 2、噁心、嘔吐、食慾不振。 3、腹瀉、便秘。 4、口腔黏膜發炎、發燒感染。 5、掉髮。 6、手腳麻木、聽力減退、膚色改變等。 7、注射藥水漏出造成局部組織壞死、靜脈 炎等。 8、長期使用造成各種器官,如:心、肺、 肝、腎等之功能障礙。以上這些症狀的發生,常因個人體質與藥物種類,而有所不同。並不是每個人都相同。若事先有正確的認識與準備,則能減輕不適。 處理方法處理方法:: 1、噁心噁心、、嘔吐嘔吐、、食慾不振時食慾不振時:: a..少量多餐。 b.嘔吐後,應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潔與舒適。 c.因為早上比較不會有噁心的現象,可在早餐前,進食適量的點心,亦可增加早餐的攝入量。 d.可吃些糖果、酸梅、橘子,或較乾 的食物(如麵包、饅頭等),以減輕噁心、嘔吐情形。 e.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如因食用時,感到清淡無味,可選擇口味重的食物,或更換烹調方法,改變口味。 f.嘔吐常受心情影響,可藉放鬆心情,分散注意力等改善。 一般噁心、嘔吐,於治療後3-7天,會漸漸改善。化學治療前、後,醫師也會開給止吐劑,以減少嘔吐發生。 2、腹瀉腹瀉:: a.選擇清淡食物,少量多餐。 b.保持肛門外清潔、乾燥,使用清水或溫水坐浴。 c.觀察大小便顏色、性質、次數、排出量。如有特殊變化,請備向醫師或護理人員提出。 d.腹瀉情況若有改善,可適度增加低纖維食物,如米飯、土司。 e.多攝取水份,維持水份平衡,以防止脫水。化學治療前、後,應攝取足夠水份或葡萄柚以外的果汁(每天約2000~3000c.c )。 3、口腔黏膜發炎口腔黏膜發炎:: 化學治療前,應即做好口腔衛生,以防止口腔潰瘍、疼痛等不適。 a.多喝開水。 b.每次進食後,須清潔口腔。最好每2~6小時,以鹽水漱口一次。 c.避免食用過熱、太酸辣、油炸等食物。 d.嘴唇乾裂處,以油性唇膏或冷霜塗抹。以軟毛牙刷或棉枝清洗口腔,切勿用手或不潔物品觸摸潰瘍處。 e.口腔潰瘍疼痛,會影響進食,可攝取涼而軟、不帶酸味的食物。如蛋糕、冰淇淋、蒸蛋、清蒸魚等。避免粗糙性食物,如芭藥、甘蔗等。 f.必要時,可請醫師開漱口藥水、藥膏等藥物,依照護理人員解說使用,以減輕不適。 4、預防感染預防感染、、發燒發燒:: a.治療後7~14天,盡量避免進出公共場所。 b.避免與感冒、咳嗽者接觸。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c.隨時注意體溫及身體的變化。如有發燒,體溫高於38℃時,立即返院治療,門診時間先看門診,沒有門診直接掛急診。 d.適量運動,增進血液循環。 e.攝取足夠營養的食物。 f.多攝取水份,每天約2000~3000c.c ,預防尿路感染。 5、掉髮時掉髮時:: a.可利用假髮、帽子或圍巾等飾物。 b.長髮者,最好剪成短髮。 c.減少洗頭、梳頭、燙髮次數。當化學治療停止後,頭髮會再長出。 6、注射時如有任何不適,要明白表示,以使醫師、護理人員作適當處理。 7、其他:手腳感到麻木、聽力減退、便秘、

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第二章药物治疗学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2) 一、类风湿关节炎 (2) (一)抗类风湿药物的分类 (3) 1.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 (3) 2.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 (3) 3.糖皮质激素 (3) 4.TNF拮抗剂(tumor necrosis factor antagonist) .. 4(二)常用NSAIDs类药物的用法及不良反应 (4) 布洛芬(Ibuprofen) (4) 洛索洛芬(Loxoprofen) (6) 萘普生( Naproxen) (8) 双氯芬酸(Diclofenac) (10) 吲哚美辛(Indometacin) (11) 美洛昔康(Meloxicam) (14) 氯诺昔康( Lornoxicam) (15) 萘丁美酮( Nabumetone) (16) 塞来昔布( Celecoxib) (18) 对乙酰氢基酚( Paracetamol) (20) (三)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 (22) 1.金字塔模式 (22)

2.下台阶模式 (22) 3.锯齿型模式 (22) (四)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 (23)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23) (一)用药目的与原则 (23) (二)药物治疗 (24) 1.轻型SLE的药物治疗 (25) 2.对中度活动型SLE的治疗 (26) 3.重型SLE的治疗 (26) (1)糖皮质激素: (27) (2)环磷酰胺: (27) (3)霉酚酸酯(MMF): (29) (4)环孢素: (29) 4.狼疮危象的治疗 (30) (1)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30) (2)神经精神狼疮: (31) 第十五节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一、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累及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1)概念掌握(2)工作内容了解(3)范围掌握 一、概念(记住缩写)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采用现代分析测定技术,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并将所得的数据以药动学原理来探讨体液中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关系,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TDM历程如下(了解): 治疗决策→处方剂量→初剂量设计→调剂→给药→观察→抽血→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处理→调整给药方案 二、工作内容 (一)实验室的工作内容 1.血药浓度的测定 多种药物的测定 一种药物的多种测定方法 在测定中注意质控 2.数据的处理(峰谷浓度法) 峰浓度谷浓度剂量给药间隔 预期预期不变不变 高高减少或不变增加 低高增加增加 低低减少或不变减少 高低减少减少 高预期减少不变

3.结果的解释 在取得异常结果时,应该分析原因,提出造成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意见。 4.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进行常规TDM情况下,实验室还可结合临床特点开展多种科研,如疾病对药物处置的影响、活性代谢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 (二)TDM的咨询服务 一般可分为二类: (1)简单测定和报告测定结果 (2)提供测定结果,解释结果,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TDM咨询服务的内容:两个层次 初级: (1)向临床提供合适的抽血时间 (2)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治疗浓度范围 (3)影响所报告浓度的病理因素 (4)药代动力学参数 (5)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高级: (1)推荐给药剂量、剂型、给药间隔 (2)其他咨询服务:下一步合适的抽血时间、预期的血药浓度范围、治疗中有可能影响血药浓度的病理生理变化等。 三、适用范围(理解并掌握) 1.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窄、毒性大的药物 常见于:地高辛、洋地黄毒苷、锂盐、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奎尼丁)等等。 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之比值,药物治疗指数越高表明药物越安全。 治疗窗: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浓度范围。 2.中毒症状容易和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的药物 (1)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而引起的抽搐不易区别; (2)地高辛、普鲁卡因胺控制心律失常时,药物过量也可引起心律失常,亦难于区别; 3.临床效果不易很快被觉察的药物 (1)特别是那些用于预防某些慢性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的药物。 (2)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茶碱;抗心律失常药。 4.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非线性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依赖关系,即剂量与血浓度间不呈线性关系,当剂量稍有增加,可能使血浓度明显上升,半衰期明显延长,必须进行血浓度监测。常见于苯妥英钠,茶碱、普萘洛尔等。

药理学第7版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1 基本要求[TOP] 1.1 掌握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各类代表药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主要适应证及不良反应。 1.2 熟悉免疫抑制药及免疫增强药的分类。 2 重点难点[TOP] 2.1 重点 免疫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环磷酰胺、左旋咪唑、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和免疫增强药(卡介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对免疫功能影响及临床应用。 2.2 难点 各药对免疫功能影响的机制。 3 讲授学时[TOP] 建议2学时 4 内容提要[TOP]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4.1 第一节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TOP] 4.1.1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三期:①感应期:是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②增殖分化期: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③效应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相应靶细胞或抗原接触,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效应。 4.1.2 免疫病理反应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过度增强,严重时可导致机体死亡。 4.2 第二节免疫抑制剂[TOP] 免疫抑制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他克莫司、环

孢素等;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 4.2.1 环孢素 其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活性但对急性炎症反应无作用。环孢素对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作用。已广泛用于肾、肝、胰、心、肺、皮肤、角膜及骨髓移植,防止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肌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多为可逆性。最常见及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作用,其次为肝毒性,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嗜睡,多毛症,震颤,感觉异常,牙龈增生,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4.2.2 他克莫司 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不良反应同环胞素大致相同但更严重。肾毒性及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而多毛症的发生率较低。 4.2.3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则发挥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期,对免疫反应多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本品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柯兴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4.2.4 抗代谢药类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与6-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等是常用的抗代谢药。故能同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主要用于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此外尚有其他一些毒性效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口腔食道溃疡,皮疹及肝损害等。 4.2.5 烷化剂 临床常用于防止排斥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缓解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品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此外,尚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通过减少抗体产生,阻断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从而阻断病情的发展。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等。偶见肝功能障碍。 4.2.6 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又名麦考酚酸莫酯,是一种真菌抗菌素的半合成衍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现状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9-11-27T13:22:33.48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4期作者:徐颖[导读] 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人们在进行食品的购买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包装当中的成分以及含量都不太了解,同时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对这种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就会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在生 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受到食品安全问题摘要:食品方面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并且随着一系列的安全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由于当前的食品种类特别多,人们在进行食品的购买过程当中对于食品包装当中的成分以及含量都不太了解,同时质量监督的管理部门对这种食品的安全监管不到位,就会使得人们的生命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对人们造成一些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保证,人们在生活当中,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避免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建立以及完善这一种食品检测的方法。本篇文章主要是对于这一种快速食品检测的方法,相关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当前国内的检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当前的食品检测技术当中存在有许多问题,因此要想,提高食品的检测过程,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加强,本篇文章当中就对这样检测技术应用的提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0 引言 食品安全是当前人民健康以及构建一种良好的和谐型社会的重大问题,随着近些年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以及食品添加剂滥用等问题,使得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这种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是进行科学监管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也是对于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执法的科学依据之一。在以往的一些监督过程当中,使用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准确性比较高,但是检测方法比较复杂,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都比较多,就没有办法迅速的对食品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测,也不适合进行大量样品的检测,因此就需要推动,快速检测方法以及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1 食品快速检测概述 当前没有对食品快速安全的检测进行定义,通常都认为的是使用较短的时间来进行准确的检测。这一种检测基础首先是,能够缩短安全检测的时间,并且在进行操作的过程当中也能够比较简便,在这样的意义之上,检测的技术,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进行检测的实验比较简单,样品通过一些简单的处理之后就可以进行测试。其次,是对技术操作的人员要求比较低,不需要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也能够进行检测。并且这种样品在进行检测过程当中能够迅速的检测出结果。最后一点则是,使用的成本比较少,尤其是在一些大量的检测过程当中,可以减少时间的成本以及金额的耗费。按照一些检测的时间与应用场合的不同,这种检测的方法也可以分为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实验室快速地检测,在实验室当中的检测,主要指的就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当中将样品进行检测并化验出最后的结果。现场的快速检测就是在30分钟就可以出具一种检验的报告。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运用 2.1 国外应用现状 在韩国和美国的一些国家开始投入快速研究方法的研究。比如说在对疯牛病的污染进行检测的过程当中,就使用了快速检测的方法。并且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还使用了速测卡等检测的方法。国外在对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当中,主要将重点放在控制食品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在发达国家由于一些食品企业的自律意识比较强,并且国家的法律执行力度也很大,在快速检测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并不凸显,仅仅只是从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来说,每个国家按照他们不同的国情以及不同的关注焦点来进行检测。实验室当中快速筛选以及检验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当中,重视程度比较高,一般使用的就是进出口检验分析。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他们在食品生产的规模化方面程度比较高,因此对于生产当中的仪器和控制的技术,有特别的要求。 2.2 国内应用现状 国内对于快速检测方法的关注度也开始逐渐提高,在2006年的时候,主要对于食品出口的企业进行检测,在此之后,许多企业开始大规模的使用。当前食品快速检测的装备已经应用在一些食药监的系统当中,不仅仅,是应用在各个节日期间的安全管理当中,还可以广泛的运用在日常的快速检测过程当中,这样能够对餐饮食品的安全进行日常的检测与监控。 3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 通过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的科研人员,多年的努力,在一些农药残留以及兽药残留的检验当中,有着较大的检验成果,在这些方面的检测技术以及方法都有着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十五期间,国家还建立了一种重大科技专项,这一种专项的建立也进一步的使得我国检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了5年的不懈努力之后,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在检验的方法以及相关检验技术方面的研究有较大的成功。而在检验的设备方面,科研人员已经研究出了一批,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检验设备。 4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及建议 从20世纪开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就开始发展到如今,研究出了一种便携式的检测仪器,并且从一些简单的项目检测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个项目的检测,从早期的食物中毒的处理到今天,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与预防,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革。当前现场快速检测的技术与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具有相同的操作简单并且检测结果快速的优点,但是由于许多的检测方法,再进行样品的处理以及操作规范性方面,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就需要最后的研究过程当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当前仅仅只是能够通过快速筛选,并不能作为最终食品安全诊断的依据。当前的食品快速检测当中,仪器设备检测的灵敏度逐渐提高对其中的残留物分析水平也开始提高,第二点则是,检测的速度开始逐渐加快,第三点则是,对于快速检测的技术选择性开始增多,第四点则是,检测的仪器开始不断的发展,不再是之前的大型检测仪器,而是可以设计出一些便携的检测仪器。针对我国当前的国情,许多的单位对于这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应该加强这种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以及应用。 综上所述,当前在市场当中最常用的,快速检测的方法,主要是对一些食品添加剂以及污染物方面进行检测,基本上可以满足对于日常的食品的安全检测。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快速检测技术使用的主要问题,就是体现在使用的成本以及准确性和简便性的方面。并且,我国相关部门也需要积极的进行配合,拓展市场当中的安全监管的范围完善,在流通过程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体系,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平台的发展,使得快速检测的技术能够应用在食品检测过程当中的各个方面。参考文献

治疗药物监测习题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一、重点 1.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定义、性质。 2.药物在体内的基本过程及对血药浓度的影响。 3.体液pH对药物扩散的影响。 4.房室模型及消除动力学模型,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及意义。 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恒速静脉滴注、固定间隔时间和剂量多剂用药及非线性消除动力学的药时关系表达式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多剂函数式的应用原则。 5.TDM的药效学与药动学依据。 6.TDM常用标本种类及药物组成特点,取样时间确定原则及常用预处理方法。 7.常用临床化学检测技术在TDM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8.当前迫切需要开展TDM的主要药物的药动学特点、检测方法及注意事项:地高辛、苯妥英钠、环孢素、氨茶碱、三环类抗抑郁药、碳酸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及抗心律失常药。 9.TDM的临床应用及根据TDM结果调整剂量的方法。 二、难点 1.单室模型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固定间隔时间和剂量多剂用药的药时关系表达式及主要参数的计算;多剂函数式的应用原则。 2.TDM常用标本种类及药物组成特点,取样时间确定原则。 3.苯妥英钠的药动学特点及剂量调整方法。 4.环孢素的药动学特点及样品要求。 5.根据TDM结果调整剂量的方法。 三、常见题型与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 1.临床上经常使用但不需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药物是 A digoxin B phenytoin C aminophyline D penicillin E phenobarbital

【本题答案】 D 2.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 易化扩散 E胞饮 【本题答案】 C 3.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A药物活性的灭活 B药物活性的升高 C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本题答案】 D 4.有关生物利用度(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肝脏首过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 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 又称吸收分数,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 D 血管外注射时,F=1 E 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计算出【本题答案】 A 5.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C为恒比消除 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本题答案】 B 6.人的总体液量约0.6L/kg体重,若某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d)=4L/kg体重,则提示

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方法

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方法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两相滴定) 1.1主要试剂 (1)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析纯; (2)十二烷基磺酸钠,分析纯; (3)二氯甲烷(CH2Cl2)、硫酸钠、浓硫酸,百里酚蓝(T.B.)、次甲基蓝(M.B.)分析纯; (4)百里酚蓝(T.B.)贮藏液:称取0.05g百里酚蓝,溶于50ml20%乙醇中,待溶解后过滤,滤液用水稀释至500ml; (5)次甲基蓝(M.B.)贮藏液:称取0.036g次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合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6)混合指示剂:混合225ml百里酚蓝(T.B.)贮藏液和30ml次甲基蓝(M.B.)贮藏液,用水稀释至500ml; (7)酸性硫酸钠溶液:称取100g硫酸钠和12.6ml浓硫酸,用蒸馏水溶解合并,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8)十二烷基磺酸钠标准溶液:称取1.06~1.12g十二烷基磺酸钠(准确至0.0001g),用蒸馏水溶解,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 其浓度为C1=取样质量*样品纯度/272.38,单位mol/L; (9)C 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溶液:称取CTAB0.36~0.37g(准确至 0.0001g),用蒸馏水溶解,转入1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其 准确浓度C2可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标准溶液标定; 1.2实验原理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测量,其原理是亚甲基蓝无机酸盐属于阳离子染料,溶于水而不溶于氯仿,但阴离子活性物与亚甲基蓝反应生成的络合物溶于氯仿。用CT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阴离子活性物,当接近终点时,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络合物发生复分解反应,释放出亚甲基蓝,蓝色逐渐从氯仿层转移到水层,当氯仿层与水层为同一蓝色时为滴定终点。 1.3 实验步骤 取10m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于100ml具塞量筒中(或碘量瓶、分液漏斗),加入混合指示剂及酸性硫酸钠各5ml,加水使水相保持在30ml,加入15ml二氯甲烷,摇匀后静置,用浓度为C2的CTAB标准溶液滴定,下相由浅紫灰色变为明亮的黄绿色即为终点,临近终点时上相逐渐变为无色,有助于避免滴定过量。 测定样品的浓度C=CTAB标准溶液体积*C2/10 注意:二氯甲烷具有弱毒性,且易于挥发,滴定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人员需戴手套。 2.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测定 2.1 所需试剂 (1)磷钨酸、盐酸、硝酸、硫酸、硝基苯均为分析纯; (2)乙醇95%; (3)海明1622、二硫化蓝VN-150; (4)十二烷基硫酸钠,分析纯; (5)溴化底米迪鎓; (6)刚果红指示剂; (7)苯并红紫4B指示剂(溶解0.1g苯并红紫4B(特级试剂)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 2.2.方法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甜菜碱类两性活性剂和苯并红紫4B络合成盐。这种络盐溶在过量的两性表面活性剂中,即使酸性,在苯并红紫4B的变色范围也不呈酸性色。两性表面活性剂在等电点以下的pH溶液中呈阳离子性,所以同样能与磷钨酸定量反应,并生成络盐沉淀,而使色素不显酸性色。

药剂学实验.doc

实验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2.掌握常用溶液型液体制剂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3.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作用机制及常用量。 二、实验原理 (一)溶液型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系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形态的制剂。溶液型液体制剂分为低分子溶液型和高分子溶液型。常用溶剂为水、乙醇、丙二醇、甘油或混合液、脂肪油等。 1.低分子溶液剂系指小分子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相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有溶液剂、芳香水剂、糖浆剂、甘油剂、酊剂、醑剂和涂剂等。溶液型液体制剂为澄明液体,溶液中药物的分散度大,能较快的吸收。 2.高分子溶液剂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以水为溶剂的,称为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称胶浆剂。以非水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为非水性高分子溶液剂。由于高分子的分子大小较大(100nm以下),因此也属于胶体。高分子溶液剂属于热力学稳定系统。(二)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解法、稀释法和化学反应法。其中溶解法最为常用。芳香水剂和醑剂等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如以挥发油和化学药物为原料时多采用溶解法和稀释法,以药材为原料时多用水蒸气蒸馏法。酊剂的制备还可以采用渗漉法。 胶体溶液和高分子溶液的配制过程基本上与低分子溶液型液体制剂类同,但将药物溶解时宜采用分次撒布在水面或将药物粘附于已湿润的器壁上,使之迅速地自然膨胀而胶溶。 根据液体制剂的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加入一些必要的添加剂,如增溶剂、助溶剂、潜溶剂、抗氧剂、矫味剂、着色剂等附加剂。 制备时,通常液体药物量取比称取方便。量取体积单位常用ml或L,固体药物是称重,单位是g或kg。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的药物量取或称取时,需要考虑其相对密度。滴管以液滴计数的药物要用标准滴管,且需预先进行测定,标准滴管在20℃时1ml蒸馏水为20滴,其重量差异可在0.90~1.10g之间。药物的称量次序通常按处方记载顺序进行,有时亦需变更,特别是麻醉药应最后称取,且需有人核对,并登记用量。 量取液体药物应用少量蒸馏水荡洗量具,荡洗液合并于容器中。 加入的次序,一般以助溶剂、稳定剂等附加剂应先加入;固体药物中难溶性的应先加入溶解;易溶药物、液体药物及挥发性药物后加入;酊剂特别是含树脂性的药物加到水溶性的混合液中时,速度宜慢,且需随加随搅。为了加速溶解,可将药物研细,以处方溶剂的1/2~3/4量来溶解,必要时可搅拌或加热,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以及遇热反而难溶解的药物则不应加热。固体药物原则上应另用容器溶解,以便必要时加以过滤(有异物混入或者为了避免溶液间发生配伍变化者),并加溶剂至定量。 最后成品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选用清洁适宜的容器包装,并以标签(内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一览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一览表点击方法名称进入详细说明

19191151食用油中桐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0.5% 20201161食用油中大麻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9% 21211171食用油中巴豆油的快速检测溶液变色定性;检出限2.5% 22221181食用油中矿物油的快速检测浊度定性;检出限0.1% 23231191食用油中蓖麻油的快速检测离心变量定性;检出限5% 24241201生熟豆浆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定性 25251202有毒扁豆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定性 26262090变质水产品的快速检测酸度计定性判定 27272090变质肉的快速检测酸度计定性判定 28282172变质牛乳的快速筛查试液反应挂壁定性;判定是否≥18oT 29292178乳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检测速测管变色半定量;检出限0.5% 30302179乳品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试剂盒浊度限量检测;限定值2.5mg/kg,L 31312091食品加工用水无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测量范围:0~1999μS/cm 3232S304食品加工用水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滴瓶”标准溶液滴定;检出线0.333mg/L 二.劣质食品与非法添加物快速检测项目 3312013水发水产品中甲醛的快速定性检测比色定性;检出限10mg/L 3422014水发水产品中甲醛的快速半定量检测比色半定量;线性范围0.25~10mg/L(kg) 3532015水发产品中工业碱的快速检测pH试纸或酸度计检测 3642016水发水产品中双氧水的快速检测试纸显色半定量;线性范围:100~1000ppm 3752022二氧化硫的快速检测“滴瓶”法检出限8ppm,比色法50ppm 3862031吊白块甲醛的快速检测速测管比色;线性范围0.25~10mg/L(kg) 3972041苏丹红等油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检测试纸快速层析定性;苏丹红检出限0.8mg/L 4082042水溶性非食用色素的快速检测脱脂羊毛吸色定性;孔雀石绿检出限10ug/mL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技术规范 1目的 为保证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科学合理、标准统一,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食品(含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真菌毒素、食品添加剂、污染物质等定性快速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评价。 3评价指标 3.1灵敏度 3.2特异性 3.3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3.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4评价方法 最低检出水平(检出限)设置对于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应小于或者等于参比方法的检出限水平,对于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小于或等于限值规定。所有参数需要在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4.1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阳性结果的阳性样品数占总阳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该百分比下方法的检出限。 4.2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检出阴性结果的阴性样品数占总阴性样品数的百分比,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评价中可描述为方法检出限下不存在干扰的百分比。 4.3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 假阴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是指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实际最低检出水平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具体计算要求见附表,计算结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4.4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 快速检测方法应与方法中规定的参比方法进行一致性比较。与参比方法一致性分析统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