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丝分裂教学案

有丝分裂教学案

有丝分裂教学案
有丝分裂教学案

江宁高级中学2009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五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二课时 细胞的增殖方式、细胞周期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一、知识复习要点:

(一) 真核细胞的细胞增殖:

1、 方式包括: 。

2、 意义: 。

(二) 细胞周期:

1、概念: 。

2、分期:

分析:

1、以上哪个过程可表示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的细胞也有细胞周期吗?为什么?

2、为什么在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的时间较长?

3、不同种类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同。

乙 a b c d

二、课堂例题分析:

1.下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

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从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最好是选植物甲

2、下图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不同情况,

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①⑤④③②

D.⑤④③②①

12

3、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个细胞就停留在

A.分裂期前期

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

D.分裂间期

4、下图是植物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有丝分裂图像。

(1)填写①~⑤各属什么分裂期: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2)从分子水平看,间期细胞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

(3)细胞核中出现染色体是在___________期,这时期的每一个染色体包括________。

(4)观察和计数染色体最佳时期是___________期。着丝点分裂是在_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___________期。

三、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以及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依次是

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③新陈代谢④同化作用⑤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和化合物A.④⑤①B.③⑤①C.③⑤②D.①⑤④

2、细胞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征是

A.有纺锤体出现 B.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C.有染色体出现 D.有核膜、核仁的消失

3、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出现和消失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前期、中期、后期

B.间期、前期、后期

C.间期、前期、末期

D.前期、后期、末期

4、在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在末期细胞板处聚集较多的是

A.内质网 B. 叶绿体 C. 高尔基体D.核糖体

5、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和分离分别发生在

A.间期和前期B.间期和后期C.间期和中期D.间期和末期

6、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7、下图a →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

a b c d

┈┈┈┈┴──────┴─┴──────┴─┴┈┈┈A.a为一个细胞周期B.b为一个细胞周期

C.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D.b和c 为一个细胞周期

8、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

A.赤道板、染色体、细胞膜 B.纺锤体、赤道板、染色体

C.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 D.细胞壁、核膜、染色体、着丝点

9、在兔子的卵细胞的核中,DNA重量为4×1-12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骨髓细胞核中DNA重量为

A.4×10-12g

B.8×10-12g

C.16×10-11g

D.3.2×10-11g

10、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是

A.间期、前期

B.前期、中期

C.后期、末期

D.中期、后期

11、下列哪项不是细胞有丝分裂分裂前期的特点

A.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

B.细胞中央出现纵向排列的纺锤体

C.核膜解体,核仁消失

D.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二、简答题:

12、右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2)该细胞此时有染色体条;

(3)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条;

(4)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期形成的;

(5)此时期继续发展,将在位置出现,

逐渐扩展形成,最终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第三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细胞有丝分裂中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一、知识要点: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

(二)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分析:

1、DNA数目的变化曲线图:

2、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图;

二、课堂例题:

1、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验它的( )

A 、DNA 的自我复制

B 、自身的蛋白质合成

C 、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的方式

D 、是否出现星射线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三者数量比是1:2:2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 、末期和前期

B 、后期和末期

C 、中期和后期

D 、前期和中期

3、右图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图中曲线1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的着丝点与中心体之间的平均距离,据图分析:

(1)从第10min ,细胞开始细胞分裂的 期,此期的特点是

(2)曲线 1 距离减少的原因是:

(3)曲线 2 表示

三、课后练习:

1 、下列哪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A. 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 线粒体产生大量 ATP

C. 中心体周围发生许多星射线

D. 高尔基体数目增多

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三者的数量比为 1:2:2 时,该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 前期和中期

B. 中期和后期

C. 后期和末期

D. 末期和前期

3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成为染色体和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的过程依次发生在( )。

A. 间期和末期

B. 前期和末期

C. 中期和后期

D. 后期和前期 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作用是( )。

A. 使染色质变成染色体

B. 形成细胞板

5 10 15 20

min

C. 表成细胞核膜

D. 牵引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5 、在一个细胞周期内,染色体数目倍增,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核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成和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

①分裂间期②分裂前期③分裂中期④分裂后期⑤分裂末期

A. 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⑤③②④

6 、果蝇体细胞有8 条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数止依次是()。

A. 8 、16 、16

B. 16 、16 、16

C . 16 、0 、16 D. 8 、0 、16

7.下图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视野内看到最多的是()

8.图6-3示某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据图回答:

(1)此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它在进入分裂期之前的间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在其刚形成的子细胞中有________个DNA分子。

(4)①和⑤两条形态、大小一样的染色体是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9.图2-8为植物有丝分裂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图2- 8

(1)用图中字母排出有丝分裂细胞各时期的顺序__________。

(2)图中细胞内有六条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__。

(3)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________;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____________。

(4)B 图中的染色体数是________;DNA数是________;E图中染色体数是________;DNA数是______。

10.如下图所示,是连续分裂的细胞在各个不同时期DNA含量的测定结果,请根据此图回答问题:

(1)完整的细胞周期是从___________开始,到___________为止。

(2)核膜开始解体,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是在___________。

(3)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在___________。

(4)DNA数和染色体数都不相同的时期是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见母、子细胞核中DNA分子数量是稳定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教社版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的。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习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深入分析有丝分裂变化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分裂的整个生理过程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仅凭借书上的几幅插图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难度较大,教师要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模型或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2)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3)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排列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形成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五、重难点突破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冠军西瓜”、“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等图片入手导入新课。 通过设问:“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引出有丝分裂。 图形分析:细胞周期的含义,并通过习题巩固,展开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告诉学生这是一堂生物美术课,考验大家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形前后对

高一生物细胞增殖之有丝分裂学案Word版

《细胞增殖之有丝分裂》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增殖的意义 2、识别细胞周期并阐明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内的各种变化 3、尝试构建细胞分裂期物理模型和曲线图 4、比较说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5、分析归纳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阅读资料】 资料一:多细胞生物的体积一般都会经历由小到长大的过程,生物体体积的增大,即生物体的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生物体生长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目增多。根据观察和测量,不同动物或植物的同类器官或组织的细胞大小一般无显著差异,例如:大象和小鼠的体积相差十分悬殊,但是构成它们体内相同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却相差不多,也就是说细胞是不能无限长大的。器官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数量的多少。 问题:1、生物的生长主要依赖于什么? 资料二:细胞数目的增多是通过细胞增殖来实现的。对单细胞生物而言,通过细胞增殖实现了种族的繁衍。对于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多细胞生物体内,也不断地有细胞衰老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加以补充。因此,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问题:你能归纳出细胞增殖的意义吗? 【自主预习——细胞周期】 1、细胞的有丝分裂是具有周期性的,即存在细胞周期。细胞周期是指 。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和两个阶段。 2、数据分析:下表是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t/h)

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哪此结论呢?(写出两点即可) ⑴ ⑵ 3、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着活跃的物质准备,主要是完成了 。 4、回顾:染色质(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和,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 是 思考: ⑴经过分裂间期后,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发生了怎样变化?这种变化使染色体与 DNA的数目比例发生了怎样变化? (提示:DNA分子自制前,每条染色质(体)中仅含一个DNA分子。) ⑵是不是所有的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 5、分裂间期结束后,细胞进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过续的过程,人们为了研究方便,把分 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即、、、。 6、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请概括说明分裂期中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重点是染色体行为 和数目变化)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7、若某植物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尝试绘制出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期各时期的细胞内染 色体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时期染色体特点其他特点图像数目变化规律 间期 2 N 呈细丝状染色质 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 制后,就含有2条姐妹 染色单体 ①合成了大量的 蛋白质②时间比分 裂期长很多③细胞 有适度的生长 前期2N 由细丝状染色质 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 ①出现纺锤体 ②核仁解体、核 膜消失 中期2N 每条染色体的着 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 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 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 稳定,数目清晰 ①赤道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实际不存在②中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 时期 后期4N 着丝点分裂,姐妹 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 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 细胞两极运动 纺锤丝缩短,移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 相同 末期2N 染色体变成丝状 染色质 ①核仁、核膜重新出现②纺锤体消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适度的生长,参与的细胞器都是核糖体、线粒体;染色体都 在间期复制,后期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 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细胞周期的理解 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 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

(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表示分裂期的是B→ A,b或d,c→f。 (2)柱形图中,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的复制时期;C组细胞中DNA含量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G2期和分裂期。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时,看到的多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4)分裂间期:是指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它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如下图所示)。分裂间期分为三个阶段:①DNA合成前期(G1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细胞较快地生长,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地增多而增大; ②DNA合成期(S期),此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使DNA含量增加一倍; 期),此期DNA合成终止,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③DNA合成后期(G 2 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高中第章第节 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学案教案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随堂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番茄果实(B)洋葱鳞片叶(C)洋葱根尖(D)叶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 (2)C过程叫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 (3)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_______ 。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 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5)观察时,在一个视野里往往找不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此时可以慢慢地移动,从邻近的区细胞中寻找。该区细胞的特点 是。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②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65%③使用的龙胆紫染 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④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⑤解离的时间为10~15min ⑥漂洗的时间约为10min⑦染色的时间为3~5min (A)①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⑦(D)②③④⑥⑦ 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5、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是 () (A)整个细胞(B)整个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看到解离后的根尖变酥软,原因是() (A)龙胆紫使细胞变软(B)酒精使细胞变软 (C)盐酸使组织细胞分散(D)根脱水变软 7、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在同一个视野里数目最多的是处在 的细胞。因为。 8、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是() 9、下表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所看到的一些状况,分析回答: (1)该细胞是根尖部位的细胞。 (2)这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3)若要把这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请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按顺序排列。 A.朝右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朝左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E.开大光圈,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F.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演示教学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教育 班级:121班 姓名:王瑗 学号:2012121146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班级:__121________科目:____高中化学____时间__2014.11.19__ 主讲人: _____王瑗 _____指导老师:李鹏鸽 从

1分30秒【提问】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在 硫酸溶液中插入一个锌片和铜 片,问大家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次提问】那如果我们用一根 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和 原来会有什么不同吗? 【过度】很好,那我们再在导线中 接上一个电流表后发现,电流表指针 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是不 是也就验证了大家刚才的猜想。 【讲述】1.实验中铜片表面为什么有 气泡?2.流计指针为什么偏转? 1.Zn、Cu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 酸时,Zn比Cu活泼,易失去电子, 电子从Zn片流出通过导线流向Cu 片,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电流 计指针有偏转。 2.溶液中的H+从Cu片获得电子, 2H+ +2e-=H2,生成氢气,故Cu片表面有 气泡生成。 【提问】我们大家现在根据这个 提问技 能 提问技 能 讲解技 能 【回答】 锌表面会有气泡 产生,铜和硫酸 不反应。 导线是用来连接 电路的,应该有 电流吧 锌片逐渐溶解, 铜片上有大量气 泡产生。指针发 生偏转,产生电 流。 对照书本,认真 做笔记。 从已学的知识一点一 点向新知识渗透,通 过实验装置的一点点 变化,引出原电池的 装置,便于学生的吸 收,且让学生在观 察、分析、讨论中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表 达、归纳能力。 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从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图及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细胞的分裂知识点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4)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5)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6)非同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指形态、大小不相同的染色体,细胞中所有的非同源染色体构成1个染色体组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 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2、减数分裂的过程:⑴、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⑵、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 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 ............... 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对同源染色体,则: 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精子(卵细胞); 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它的1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 二、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看一极)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 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Ⅰ或减Ⅱ的后期。 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要求掌握)

微格教学教案

《微格教学》教案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第二讲语言技能 第三讲导入技能 第四讲讲解技能 第五讲提问技能 第六讲结束技能 第七讲演示技能 第八讲板书技能 第九讲变化技能 第十讲强化技能 第一讲微格教学概述 教学目标: 了解微格教学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微格教学的实施流程 2.微格教案的设计 时间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微格教学理论要点 (一)微格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1.微格教学的内涵 微格教学是由英文Micro teaching 直译而来的。依据Micro 的多种译法,这个概念还可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而根据其特殊的技术手段,有人将其意译为“录像反馈教学”。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是“微格教学”这一提法。那么,何谓微格教学呢?其创建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Dwight Allen)教授给微格教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条件下进行学习。”我国学者结合国内的微格教学开展情况,将其定义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它是建筑在教学理论、视听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仅凭借以上两种权威的说法,我们对于什么是“微格教学”可能还是不太清楚。为了更清楚地把握其实质,我们有必要去了解其产生时的初始状态。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引起美国朝野尤其是教育界的极大震动,由此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人痛定思痛,认为要改变科技“落后”的局面必须依靠教育,而要发展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教师。于是,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开始探索更有效的对师范生的培训方法。斯坦福大学的爱伦教授和他的同事们注意到,传统上师范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教学实习,要像正式在岗教师一样到课堂上授课,由指导老师听课并提出评价意见,以此帮助师范生不断改善教学、提升能力。然而,即使是一下课指导老师就立即向实习的师范生提出反馈指导意见,这样的反馈还是延后了,师范生往往记不起自己上课的全过程。而无论是作为当事者的师范生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指导老师,不管如何努力,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有丝分裂导学案2新人教版必修1

山西省朔州市李林中学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有丝分裂导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学生使用时间______ 第___ 周 【课前导学】1.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着丝点与细胞两极距离的变化及分析 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比较 3. 通过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课堂识真】 考点一、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规律性变化、曲线模型及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 1.细胞周期中几种细胞结构的变化 (1)染色体形态变化规律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相互变化,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所以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2)纺锤体的变化:形成 ( )―→解体消失( )。 (3)核仁、核膜的变化: (前期)―→ (末期)。 (4)中心体变化规律( 细胞) 复制―→分开移向两级―→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 ( 期) ( 期) ( 期) 1~2个2个1个 (5)染色体行为变化规律 2.数目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核DNA数(2n) 染色单体数 染色体数(2n) 同源染色体对数 染色体组数 3.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 高三教师2012022 8. 16

(1)A→B、L→M、P→Q的变化原因都是。 (2)G→H、N→O、R→S变化的原因都是。 (3)C→D,R→S的变化很相似但不同。 (4)染色单体在细胞周期中的起点为,终点也为。 4.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相应的生理作用(见下表) 细胞器名称 细胞 类型 时期生理作用 动物、植物 整个时期,但是主要 是 各种蛋白质(组成染 色体的蛋白质和细 胞内的蛋白质)的合 成 中心体纺锤体的形成 高尔基体的形成 动物、植物整个时期 提醒 (1)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 (2)染色单体形成于,出现于,消失于。 (3)有丝分裂全过程各个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存在,但。 (4)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赤道板不是,是一假想平面,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细胞板是一真实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出现在。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点比较(见下表) 比较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 是否有中心 体复制 前期:纺锤体形 成机制不同 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 不同 分裂期间期 高等 植物 细胞 动物 细胞 提醒(1)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动物细胞,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的形成也与中心体有关;(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不出现中心体的不一定是植物细胞,也有可能是进行或者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细胞的有丝分裂 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其中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增值体细胞的主要方式。 二、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一个分裂期和一个分裂间期。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细胞核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胞质分裂)。 三、有丝分裂 1.过程(以动植物细胞为例) (1)细胞核的分裂 分裂间期:(复制合成非等闲)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S期:DNA的复制 G2期:有丝分裂所必须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中央,纺锤体出现 A.染色质经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B.植物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核膜解题,形成分散的小泡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A.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 B.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便于观察和研究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A.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独立的染色体 B.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不变 C.两套相同的染色体被拉向细胞两极 末期:(两体消失膜仁现)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A.染色体伸展重新形成染色质状态 B.核膜重新形成 C.核内染色体数目与分裂前相同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细胞质的分裂 时间: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

有丝分裂学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命制人:袁庆红审核人:付强日期:2011-12-6 【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预习学案】 一、生物体的生长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______,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________,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_____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 1.意义: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连续的过程。 3.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___________的细胞,从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完成_______的复制和______________的合成。 四.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实例:_____________的分裂。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⑴解离所用药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______和体积分数为95﹪的________按1:1混合,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 ⑵漂洗所用液体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便于染色。 ⑶染色用0.01g/ml或0.02g/ml的_________溶液,能使________着色。 2.装片制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装片的步骤 ⑴先放在________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________,排列紧密。 ⑵再用_________观察。⑶统计视野中__________的细胞数。 预习检测: 1、下列生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体的是() A.大肠杆菌、蓝藻 B.酵母菌、草履虫 C.洋葱、黑藻 D.蚯蚓、蛔虫2、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 A.间期B.前期C.后期D.末期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1.定义: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产生条件: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如癌细胞、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成层 细胞、受精卵、骨髓造血干细胞等等。 3.起止点: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4.表示方法和图解 (1)图示中表示一个细胞周期的是A→A,a+b或c+d,a→f,A+B+C。其中表示分裂间期的是A→B,a或c,a+b。表示分裂期的是B→A,b或d,c→f。 (2)柱形图中,B组DNA含量在2C到4C之间,说明细胞正处于DNA分子的复制时期; 期和分裂期。 C组细胞中DNA含量已经加倍,说明细胞处于G 2 (3)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所以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时, 看到的多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4)分裂间期:是指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它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如下图所示)。分裂间期分为三个阶段:①DNA合成前期),此期为DNA复制作准备,主要进行蛋白质和RNA的合成,细胞较快地生长,期(G 1 体积随着细胞内物质地增多而增大;②DNA合成期(S期),此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 期),此期DNA合成终止,主要进行蛋白制,使DNA含量增加一倍;③DNA合成后期(G 2 质和RNA的合成,形成微管蛋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为细胞分裂期作准备。\ (5)分裂期: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就进入分裂期,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为将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它约占细胞周期的 5%-10%。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如下图: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

有丝分裂导学案 - 2

第六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导学案2 编写人:李师登 审核人:高一生物组 编写时间:2018-2-4 班级: 组号: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画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并描述各时期的特征; 2.能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分析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3.能说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能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知识链接】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丝分裂过程,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 → → → →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两个子细胞 【学习过程】 一、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 → → → →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二、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___________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___________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1: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细胞器 作用时期 作用 核糖体 主要在间期 中心体 前期 高尔基体 末期 线粒体 各时期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中心粒在间期___________,形成两组。 高等植物无中心体的复制, 低等植物存在中心体的复制。 分裂前期 (纺锤体形成 方式不同) 移动到细胞两级的___________周围发出许多 形成纺锤体 细胞两极发出 ,形 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分裂末期 (细胞质分裂 方式不同) 没有形成 , ,把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在细胞的 处形成细 胞板,向细胞四周扩展成新细胞壁,将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官林中学任圆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客观的认识生命现象,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观察、学习以及绘图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能力方面 通过对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3)有丝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2)以动态观点去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共分为2课时。“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也是细胞生命历程的起点,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本节是历年来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后面几节内容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及癌变的基础,乃至为学习必修二模块遗传和变异的中减数分裂和选修课程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已经学习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细胞增殖的了解非常少,对于由受精卵发育成人体,一个细胞增殖为1014个细胞,学生知道其中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是不同的概念,应给学生解释清楚。 四、教学方法和教前准备 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分析教学法提问法比较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的方法 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制的染色体一组 五、教学模式 问题-概念-题组互动-生成参与-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教案——语文

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高二科目:语文课题:陈奂生上城 主讲人程一娟指导教师:李亚英吴漱玉 (回放3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2分钟): 以算帐的方式提问,一可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二可化繁为简,抽出本文的关键内容,使学生很快整体把握全文,三可自然地引出下文对“情节安排的巧妙”这一特点的探究。

(回放4分钟) 指导教师与听课学生点评(3分钟): 以陈奂生向老婆算帐时,他老婆的惊讶导入,通过扮演,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使复述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从而不知不觉地揭示出本文的情节特点。由于问题设计得好,学生参与热情很高,显示了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与学生点评(2分钟): 通过让学生扮演陈奂生,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走进故事,与陈奂生的老婆对话的方式进行提问设计,设计的问题富有层次感,使学生能自如地体验主人公的特殊复杂的心理,从而准确地把握了陈奂生这一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 “提问技能训练”微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培训提问技能。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1.教师说明教学目的和任务,安排训练程序,说明评价标准。 2.学生进行提问技能训练。 3.听课学生按要求对参与训练的同学进行评价。 4.教师评价、小结。 附: 提问技能训练标准 1. 提问确实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引向要学习的内容上。 2. 主问题能准确体现教学目标,关键问题能突出重点、 难点和训练要点。 3. 提问框架合理,能体现教材结构。 4. 问题排列的序列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了。 5. 提问类型多样灵活,能调动各种层次的学生参与应答。 6. 对学生的应答分析准确,反应迅速,评价得当。 7. 提问的频率和时机适度、适时。 8. 提问态度亲切,表述清楚、明白,停顿合适。

高中生物 有丝分裂基本过程梳理

有丝分裂基本过程梳理 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对于细胞周期的概念应注意两点:①连续分裂的细胞;②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故减数分裂不具有周期性。 例1、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期②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③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④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D.④ 解析:细胞周期的时间是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以④正确;细胞周期包括细胞间期和分裂期,细胞间期所占的时间长,所以①和②正确。 答案:B 2.分裂间期:是有丝分裂的准备阶段,此时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可以分为G1期(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S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G2期(有丝分裂所必需的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间期最主要的物质变化是将细胞核中携带有遗传物质的染 色质进行复制,染色质复制的结果是DNA分子数加倍,形成姐妹染 色单体,染色体数目不变(如右图所示)。 例2、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数量,可分析其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右图。从图中所示结 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丙组细胞内DNA分子数加倍,处于细胞分裂前、中、后三个时期,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才加倍;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乙组细胞数减少,故D不正确。 答案:D 3.分裂期:分裂期又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事实上,细胞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这几个时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1)前期:主要变化特点是膜、仁消失显两体(核膜逐渐解体, 形成分散的小泡,核仁逐渐消失;显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其中最主要 的变化是染色体的出现。如右图所示。动植物细胞前期纺锤体形成方 式不同(详见例6解析)。 例3、下列哪一项叙述以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含答案

第2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2.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正确表达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3.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 |基础知识|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无丝分裂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 无中心粒的倍增完成中心粒的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 细胞膜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 (1)概念: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2)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细胞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3)实例:蛙的红细胞。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选材依据的原理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适宜条件下有丝分裂旺盛,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易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观察依据的原理 ①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正在分裂。 ②区分不同时期的依据: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③染色体特性: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实验步骤 (1)装片的制作 ①取材:取洋葱根尖2~3 mm 。 ②解离: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3~5 min ,到根尖酥软。 ③漂洗: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 ④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3~5 min 。 ⑤制片: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载玻片。 (2)观察????? ①低倍显微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②高倍显微镜:先找分裂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 (3)绘图: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自查自纠| 1.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 ) 2.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 3.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不能发生DNA 的复制( ) 4.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 5.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 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在末期形成( ) 8.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9.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应选取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 10.漂洗是为了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对染色体(质)的染色。(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高三一轮复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基础知识导学案

第6章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一、考纲要求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二、阅读教材(10min) 三、基础检测(10min) (一)、生物体的生长 1.生物体的生长既靠_________ 增大细胞的体积, 还要靠__________ 增加细胞的__________。 2.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__;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__。 3.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 __________,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4.____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___________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1.意义:是生物体生长、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的基础。 2.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整个连续的过程。 3.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 (三)、有丝分裂 核膜核仁_________期消失,_________期重建,中心体_________期复制,_________期移向细胞两级,_________期平分到子细胞中,纺锤体____期形成,_________期消失,在_________期染色质变为染色体,在_________期染色体变为染色质。细胞板出现在_________期,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赤道板_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在显微镜镜下看不到。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_________期活动旺盛。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点: 了_________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四)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2.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裂。 (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1)解离用的药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_________和体积分数为_________的酒精按1:1混合而成的,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 (2)漂洗所用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利于染色。 (3)染色用0.01g/ml 或0.02g/ml 的___________溶液,能使________着色。 2.制作装片步骤: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制片。 3.观察装片的步骤 (1)先放在___________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__________,排列紧密。 (2)再用__________观察。 (3)统计视野中_____________细胞数。 (六). 注意:DNA

(完整版)《有丝分裂》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胞增殖》复习课教学设计 宿州二中潘景景 一、设计思想 本节复习课想通过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DNA含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⑵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⑶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2.技能目标 ⑴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⑵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DNA含量的变化,培养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1、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阶段特征; 2、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及图形关系; 3、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四、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及其特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对于生物体来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必修一这一整本书就是以“细胞”为主线来认识生命活动的现象,前三章我们认识到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以及细胞的结构,四五两章主要对细胞的功能及其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最后一章涉及到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产生,生长,分化,衰老,凋亡。今天我们先复习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过程,就是细胞的产生。 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我们知道,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细胞。对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细胞分裂的意义重大。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通过细胞增殖而繁衍。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生物体内,也不断地有细胞衰老和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的加以补充。因此,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我们已经学习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无丝分裂,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化学微格教学教案 系别:化学系 专业:化学教育 班级:121班 姓名:王瑗 学号:2012121146

微格教学教案格式 班级:__121________科目:____高中化学____时间__2014.11.19__ 主讲人: _____王瑗_____指导老师:李鹏鸽

1分30秒【提问】展示一个实验装置:在硫酸 溶液中插入一个锌片和铜片,问大家 会看到什么现象? 【再次提问】那如果我们用一根导线 将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和原来会有 什么不同吗? 【过度】很好,那我们再在导线中 接上一个电流表后发现,电流表指针 发生了偏转,说明有电流产生,是不 是也就验证了大家刚才的猜想。 【讲述】1.实验中铜片表面为什么有 气泡?2.流计指针为什么偏转? 1.Zn、Cu用导线连接一同浸入稀硫酸 时,Zn比Cu活泼,易失去电子,电 子从Zn片流出通过导线流向Cu片, 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电流计指 针有偏转。 2.溶液中的H+从Cu片获得电子,2H+ +2e-=H2,生成氢气,故Cu片表面有 气泡生成。 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讲解技能 【回答】 锌表面会有气泡产 生,铜和硫酸不反 应。 导线是用来连接电 路的,应该有电流 吧 锌片逐渐溶解,铜 片上有大量气泡产 生。指针发生偏转, 产生电流。 对照书本,认真做 笔记。 从已学的知识一点一点 向新知识渗透,通过实 验装置的一点点变化, 引出原电池的装置,便 于学生的吸收,且让学 生在观察、分析、讨论 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表达、 归纳能力。

附:板书设计 §4-4 原电池原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