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VIP专享】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VIP专享】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VIP专享】有丝分裂学案及答案

三、扫除盲点

1.常见的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有如下几种。请据图回答

D.显微镜下能否观察到连续分裂的细胞?

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3中CD段变化的细胞的分裂时期是后期

所示的情况

有丝分裂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增殖》是普通高中课程人教社版实验教科书《生物》第一册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的内容。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的。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习内容包括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进一步认识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并深入分析有丝分裂变化的特点,是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细胞分裂的整个生理过程是复杂而抽象的,学生仅凭借书上的几幅插图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遗传物质的变化规律,难度较大,教师要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选择、整合和优化。通过模型或电教手段把动态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再现出来。以直观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提高学习生命科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2)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 (3)说出细胞有丝分裂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排列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学习有丝分裂的过程,形成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的观点。 三、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真核细胞的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以及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准备。 五、重难点突破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采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从“冠军西瓜”、“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等图片入手导入新课。 通过设问:“真核生物细胞增殖的方式有哪些?”引出有丝分裂。 图形分析:细胞周期的含义,并通过习题巩固,展开有丝分裂过程的学习。告诉学生这是一堂生物美术课,考验大家敏锐的观察力。通过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形前后对

《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

《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卜算子·咏梅》优质课教案 作者:沈建芬 教材分析: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 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达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但古代 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也难免带有孤芳自 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 够广阔。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领袖,他高瞻远瞩,洞察 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 梅喻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精神,在诗词中表现出乐观 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 学情分析: 赞颂梅花的诗,学生以学过多首,而赞美梅花的词,尚未学过,教学这首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词的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 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树立 必胜的信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学生诵读。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梅花的词。出示课题:卜算子 咏梅 (1)卜算子词牌名(介绍词牌名的有关知识,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咏梅题目“咏”是什么意思?(依着一定的腔调缓缓地诵读) 哪些古诗题目上也有“咏”字? (2)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读了陆游的咏梅词后写的。作者咏梅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思考:词和诗有哪些不同?相机介绍上阙、下阙。 2、分别读读上下阙 3、上下两阙,短短四句,作者在赞美梅花什么呢?再次自由读 (1)梅花什么特点值得赞美,让你喜欢它,钦佩它。 (2)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了梅花不怕寒冷?能用哪

高中第章第节 二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学案教案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随堂巩固练习】 1、下列可以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 (A)番茄果实(B)洋葱鳞片叶(C)洋葱根尖(D)叶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据图回答: (1)A过程叫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 。 (2)C过程叫__________,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 (3)D过程中需要对载玻片上的根尖进行按压,以促使细胞_______ 。 (4)E过程中需要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_____ 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观察。 (5)观察时,在一个视野里往往找不全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细胞,此时可以慢慢地移动,从邻近的区细胞中寻找。该区细胞的特点 是。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实验中使用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15%②使用的酒精的体积分数为65%③使用的龙胆紫染 液的质量浓度为0.01g/mL④解离液的两种液体的配制比例为1:1⑤解离的时间为10~15min ⑥漂洗的时间约为10min⑦染色的时间为3~5min (A)①③④⑥⑦(B)①②③④⑤(C)①④⑤⑥⑦(D)②③④⑥⑦ 4、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5、经过漂洗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被染色的是 () (A)整个细胞(B)整个细胞核(C)核仁(D)染色质和染色体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看到解离后的根尖变酥软,原因是() (A)龙胆紫使细胞变软(B)酒精使细胞变软 (C)盐酸使组织细胞分散(D)根脱水变软 7、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在同一个视野里数目最多的是处在 的细胞。因为。 8、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是() 9、下表为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所看到的一些状况,分析回答: (1)该细胞是根尖部位的细胞。 (2)这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3)若要把这个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请从下列各项中选择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按顺序排列。 A.朝右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朝左下方移动装片,使需放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D.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E.开大光圈,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 F.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弄懂字词及重点句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这首词的大意,体会毛泽东主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4.从梅花的高贵品格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课前板书“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师:(板书“词”)同学们,学过词吗?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 生:诗的每一句字数是一样的,词的字数不一样。 师:对!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生:词分上阙〔què〕和下阙,诗是没有的。 师:词可分为上阙和下阙,但也有不分的。 生:词有词牌名。 师:说得真好,词有词牌名,你知道那些词牌名? 生:长相思、如梦令、忆江南、鱼歌子、西江月、清贫乐、水调歌头……师:对,这些都叫做词牌名,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来,我们来背两首我们熟悉的词,女生起立,会背《如梦令》吗?好,齐。男生起立,会背《长相思》吗?好,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学生答“卜算子”后读两遍) 师:“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咏”是什么意思?(歌咏,赞扬,歌颂,赞美)谁来说说“咏梅”的意思?这首咏梅词是谁写的?毛泽东主席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呢?(出示课件)我们来看背景介绍,谁来当小解说员给我们解说一下? (背景介绍:这首词是毛泽东主席1961年12月读了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南宋爱国大诗人。他生在封建统治阶级向封建势力委屈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毛主席的这首词用的是陆游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卜算子 咏梅》学案2(无答案) 鄂教版

《卜算子咏梅》导学案 一、资料准备: 一、搜集背诵咏梅诗句: 二、阅读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回答下列问题: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花是怎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6、背诵这首词 三、对比阅读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两首诗立意不同: 2、分析两首诗写出了梅花的哪些共同特征,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卜算子咏梅》当堂达标训练作业备课:zhangqinghai 一、资料准备: 一、阅读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词中对梅花的描写,你看出梅花具有怎样的自然习性。 2、词中头句写“春归”,次句写“春到”,这样写是否恰当?请你结合词意进行分析。 3、词中最后写梅花“在丛中笑”,你认为它会笑些什么? 二、阅读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品析词中“更著”和“开”的作用。 (2)最后一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3)比较此词与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你对梅花的感觉如何?请写一个小片段来赞美梅花(要抓住梅花的特点来写)。

有丝分裂学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 命制人:袁庆红审核人:付强日期:2011-12-6 【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4.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预习学案】 一、生物体的生长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______,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________,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_______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的_____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 1.意义:是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 2.过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连续的过程。 3.方式: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___________的细胞,从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分裂间期:主要变化:完成_______的复制和______________的合成。 四.无丝分裂 1.特点:没有出现_____________的变化。 2.实例:_____________的分裂。五.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有关试剂及作用 ⑴解离所用药液是由质量分数为15﹪的______和体积分数为95﹪的________按1:1混合,其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 ⑵漂洗所用液体是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便于染色。 ⑶染色用0.01g/ml或0.02g/ml的_________溶液,能使________着色。 2.装片制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装片的步骤 ⑴先放在________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细胞呈________,排列紧密。 ⑵再用_________观察。⑶统计视野中__________的细胞数。 预习检测: 1、下列生物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看不到染色体的是() A.大肠杆菌、蓝藻 B.酵母菌、草履虫 C.洋葱、黑藻 D.蚯蚓、蛔虫2、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出现发生在() A.间期B.前期C.后期D.末期

卜算子 咏梅 优秀教案

卜算子咏梅 【教学目标】 1.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2.品味词的语言,体会拟人的修辞,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学会改写词作,并用多种形式展示所学。 【教学重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喜莲,为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陆游重梅,则为的是“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的坚贞。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2.重点词语 (1)生字:驿(yì) (2)理解词义。

驿: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断桥:残破的桥。 无主:无人过问。 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 三、整体感知 默读全文,借此题理清本文的思路及作者提出的论点。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通过交流展示,激励学生参与预习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2.自主学习,交流探究:熟读词作,赏析句子: 3.学生活动二:“百家讲坛” 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明确: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上片首二句说梅花开在驿外野地,不在金屋玉堂,不属达官贵人所有。后二句说梅花的遭遇:在凄风苦雨摧残中开放。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明确: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说他不与群芳争春,任群芳猜忌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如果结合诗人一生累遭投降派的打击而报国之志不衰的情形来体会,真是“一树梅花一放翁”了。 4.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结合注释,利用已掌握的赏析诗句的方法进行赏析。 5.小组交流 6.学生活动三:词作变散文,我也当作家 梅的自述: 我是一朵梅花,生在荒野驿外,我身边的断桥寂静的躺在那里,时候到了我就寂寞得开放,管他有没有人来欣赏。最难捱的是黄昏,当乌云遮盖了那血红的落日,凄冷的疾风夹着冰雨迎面吹来的时候,让我更感慨这傲立枝头无多的时日。 争艳斗宠绝不是我的本意,风饕雪虐中挣扎只为那一抹春的消息。当我沾了雨水的身体从

有丝分裂导学案 - 2

第六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导学案2 编写人:李师登 审核人:高一生物组 编写时间:2018-2-4 班级: 组号: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 1.能画出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图像并描述各时期的特征; 2.能根据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变化分析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 3.能说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4.能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知识链接】根据上节课所学的有丝分裂过程,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像: → → → → →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两个子细胞 【学习过程】 一、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 → → → →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二、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___________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___________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_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思考1: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细胞器 作用时期 作用 核糖体 主要在间期 中心体 前期 高尔基体 末期 线粒体 各时期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 中心粒在间期___________,形成两组。 高等植物无中心体的复制, 低等植物存在中心体的复制。 分裂前期 (纺锤体形成 方式不同) 移动到细胞两级的___________周围发出许多 形成纺锤体 细胞两极发出 ,形 成一个梭形的纺锤体 分裂末期 (细胞质分裂 方式不同) 没有形成 , ,把细胞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在细胞的 处形成细 胞板,向细胞四周扩展成新细胞壁,将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有丝分裂的教学设计 官林中学任圆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简述细胞增殖的周期性; (2)概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特点的学习,使学生客观的认识生命现象,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对细胞分裂图象的观察、学习以及绘图练习等活动,使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能力方面 通过对细胞周期内染色体变化图象的观察,培养学生视图、分析、判断等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3)有丝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点; (2)以动态观点去理解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变化。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一节,共分为2课时。“细胞增殖”是一种生命现象,也是细胞生命历程的起点,只有了解了这一生命现象,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生物体具有的遗传和变异。本节是历年来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习后面几节内容如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及癌变的基础,乃至为学习必修二模块遗传和变异的中减数分裂和选修课程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三章第二节中已经学习过染色体和染色质的相互转换关系,这些知识为学习本节的内容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应该以其所知喻其不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细胞增殖的了解非常少,对于由受精卵发育成人体,一个细胞增殖为1014个细胞,学生知道其中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但细胞分裂和细胞增殖是不同的概念,应给学生解释清楚。 四、教学方法和教前准备 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分析教学法提问法比较教学法,图形直观教学法,讲练结合的方法 准备多媒体课件纸制的染色体一组 五、教学模式 问题-概念-题组互动-生成参与-合作等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诗文、图片、乐曲等)由搜集人自行介绍。(详细内容、搜集渠道、自我感受)。 二、进入新课,了解背景,理解全词。 1、根据学生的搜集的资料,引出课题,并结合学生旧知弄清词牌、题目等。 2、启发学生根据预习,提出问题。 3、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读文研讨。 [从学生的自主质疑中,教师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教学走向,确保

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阅读能力。 三、汇报交流,明确理解,感情读背。 1、指读课文,互相评价。 2、结合自己小组喜欢的词句,畅谈学习收获。 3、有感情练读,教师相机指导,尝试背诵。 四、巩固练习,丰富积累。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并试着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的梅花 2、在搜集的资料中,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内容,介绍给同桌,择优抄写在积累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回顾旧知,创设学习情境。] 2、出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故设疑问:同样是描写梅花,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巧妙布疑,诱发学生思索。] 二、由疑而入,自主学读,理解研读。 1、教师介绍毛主席写“咏梅”时的小故事,重点指出“反其意而用之”,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两首词在内容描写及思想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体现教师主导,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鼓励学生探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含答案

第2课时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相关曲线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2.用文字或图示的方式正确表达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的数量变化。3.正确使用工具进行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 |基础知识| 一、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无丝分裂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 无中心粒的倍增完成中心粒的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分割细胞 细胞膜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 (1)概念:由于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因此叫做无丝分裂。 (2)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细胞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 (3)实例:蛙的红细胞。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选材依据的原理 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适宜条件下有丝分裂旺盛,

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易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观察依据的原理 ①分生区细胞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些细胞正在分裂。 ②区分不同时期的依据: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不同。 ③染色体特性: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2.实验步骤 (1)装片的制作 ①取材:取洋葱根尖2~3 mm 。 ②解离: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浸泡3~5 min ,到根尖酥软。 ③漂洗: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 。 ④染色: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3~5 min 。 ⑤制片:用镊子将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将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压载玻片。 (2)观察????? ①低倍显微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②高倍显微镜:先找分裂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 (3)绘图:绘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简图。 |自查自纠| 1.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 ) 2.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 3.蛙受精卵发育过程中不能发生DNA 的复制( ) 4.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 5.动物细胞仅以有丝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 6.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 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板在末期形成( ) 8.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9.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应选取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 10.漂洗是为了洗去细胞内部的盐酸,因此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否则会影响对染色体(质)的染色。(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猜一猜这些名句写的是哪一种花?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 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词牌、题目)3、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

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4、出示范读 5、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 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卜算子〃咏梅》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学习古今两首咏赞梅花的词。 1.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2.卜算子〃咏梅——陆游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 2.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3.体会到由于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词所表达出来的 情感就有很大的不同。 4.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三、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词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者两首词。 四、教学难点:感悟两位作者在词中所赋予梅花不同的品性和精神。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 导入:在中国有一种植物,它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它开在三九、走时春来,它的名字叫……下面我们一睹梅花的风采。(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完后梅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独特感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是对梅花的热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赞美梅花的词,作者是我们十分熟悉的毛泽东和陆游。 (一)、内容理解: 听朗诵,思考“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中“反其意”的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对比的方式学习两首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课件交代时代背景) 学习词的上半部分:(课件朗读) 1.首先,体会两首词中梅花的不同生活环境。 朗读第一首词的上阕,体会一下在恶劣的环境下梅花留给你什么印象? 板书:(勇敢、豪迈……) 2.朗读第二首次的上阕,思考:梅花所处的生活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凄苦、忧愁……)

结合你所了解的资料,梅花的生活环境与陆游有怎样的联系?(学生回答) 3.面对冰天雪地,一个是(),一个(),让我们感受到不同。 4.推选两位两名同学对比读 思考:一种环境造就一种性格,它们各自又具有什么性格? 学习词的下半部分。 1.朗读两首词的下半部分,画出能够表明他们对春天态度? 无意苦争春俏也不争春 一种性格决定一种命运,它们都是怎样的命运?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作者往往借景抒情、借物言志,从描写的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梅花怎样的性格,作者怎样的情怀? 香如故——高傲 从中笑——豪迈、谦虚…… 思考:为什么会香如故、从中笑的区别? (二)、情感比较 通过学习你是否领会了“反其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在毛泽东的眼中另一番情景: 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满天飞雪又迎春天来到。看悬崖已结下百丈坚冰,仍有缀满梅花的美丽枝条。虽美好却不与百花争春,只把那春的消息来预报,等鲜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梅花在花丛中摇曳含笑。 同时是描写梅花,但在陆游的眼中是这样的: 在郊外的驿站旁,破损的断桥,有一株梅花孤独寂寞的开放着,既无人去欣赏,也没人来顾怜。已是傍晚黄昏时分,暮色四起,梅花似乎又在独自伤感和愁苦,何况还要遭受凄风苦雨的侵袭。凌寒独放,只为报春无意争春,本是天生丽质却遭受群芳妒忌。梅花即使片片飘落被碾成灰尘,它的高雅香气在世间依然存在。 所以说:不同时代,人们赋予了梅花的不同的品质,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梅花的喜爱和对真善美 七、作业

(完整版)《有丝分裂》复习课教学设计

《细胞增殖》复习课教学设计 宿州二中潘景景 一、设计思想 本节复习课想通过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DNA含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述细胞周期的概念; ⑵概述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特点; ⑶说出细胞分裂的意义。 2.技能目标 ⑴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识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⑵运用坐标曲线归纳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及DNA含量的变化,培养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细胞周期以及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 1、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阶段特征; 2、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及图形关系; 3、比较植物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四、教学难点: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及其特点。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知道对于生物体来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必修一这一整本书就是以“细胞”为主线来认识生命活动的现象,前三章我们认识到构成细胞的物质基础以及细胞的结构,四五两章主要对细胞的功能及其两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认识,最后一章涉及到了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的产生,生长,分化,衰老,凋亡。今天我们先复习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第一个过程,就是细胞的产生。 根据细胞学说的内容我们知道,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产生新细胞。对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来说细胞分裂的意义重大。对于单细胞生物体来说,通过细胞增殖而繁衍。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要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逐渐发育为成体。生物体内,也不断地有细胞衰老和死亡,需要通过细胞增殖的加以补充。因此,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一、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我们已经学习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无丝分裂,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

卜算子咏梅学案及答案

《卜算子咏梅》教案 一、自读疏通词语 卜算子:词牌名咏梅:题目咏:用诗词叙述 犹:还,仍然俏:俊俏,美好的样子 烂漫:色彩鲜艳而美丽。这里是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苦:竭力,尽力 任凭:一任零落:凋谢 四、诵读、点播、赏析 (1)、词里的梅花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些词可以点明它生活的环境 讨论明确:寒冷艰险的环境里;飞雪:寒冷的冬天;悬崖:险恶; 百丈冰:寒; (2)、这个季节里自然界里一般有没有花盛开了梅怎样这样开的哪个词表现出来的梅花的美展现出了梅花什么形象寄托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一般花都因为畏惧严寒而凋零枯萎了。独有梅花不畏恶劣的天气,险恶的环境,迎着风雪,傲然盛开。俏:表现出来了。傲寒俊俏,积极乐观的形象。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带着积极乐观的感情齐读上阕 (3)、梅花在冬季开的那么傲然艳丽,装扮我们的冬天,给我们以力量,鼓舞,春天会怎样呢像《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吗哪些词表现出来的在你的眼里梅花是什么样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讨论、点播、赏析:俏-——正面;不争——反面;只——别无所求。 表现梅花的谦逊无私。 烂漫山花——笑:藐视困难的笑:苦尽甘来的面对胜利无比欣慰的笑;功成身退谦逊的笑;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 (4)、词里用是什么手法 :衬托 风雪、悬崖、百丈冰(俏)——衬托梅花的傲寒俊俏,不畏困难的形象。 山花烂漫(笑)——衬托乐观向上,高风亮节。 (5)该词的境界美在哪里 讨论、点播、赏析: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小节:这首词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表现梅花坚忍不拔,对胜利充满信心和谦逊无私的精神,给人以胸怀广阔,志向高远,乐观向上的境界美。 两首词相同点在哪里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学案

课题: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学案 授课日期 总课时 探究设计: 实验原理:在植物体中,有丝分裂常见于____、____等分生区细胞。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可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或染色质)易被____染料着色,可根据各个时期细胞内____的形态特征,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目的要求: 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区别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 2.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技术。 3.初步掌握绘生物细胞图的方法。 材料用具:洋葱、盖玻片、载玻片、玻璃皿、剪刀、镊子、滴管、质量分数为___的盐酸,体积分数为___的酒精,质量浓度为______的龙胆紫溶液。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1.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取材和解离。剪取根尖时,一定要剪取____、_____的根尖,同时注意剪取的时间,一般在中午10点左右,分裂旺盛。解离一定要___,待根尖酥软为止。 2.注意事项: (1)解离完一定要漂洗,目的是洗去_____,防止解离过度和影响染色。 (2)染色时间不要太长,一般____分钟。 (3)加盖玻片时,注意防止产生____。 (4)压片时,要尽可能使细胞___,细胞在盖玻片下分散呈云雾状。 (5)观察时要注意边观察边移动装片,观察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 疑难解析: 本实验是一个用观察法进行的验证类实验,重要启示是为达到观察目的选择、处理观察对象和选择观察方法。 1.选择观察对象:本实验观察的对象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有丝分裂经常发生在分裂旺盛的部位(根尖、茎尖的分生区),因此实验材料必须选择这些部位,才能保证制作的装片可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分裂图像。 2.处理观察对象:本实验观察的重要对象是染色体的变化,为了使其在细胞图像中凸现出来,制作装片时要给染色体染色。由于染色体由核酸组成。因而选用碱性染料效果会好。 3.选择观察方法: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是细胞水平的观察实验,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来观察(间接观察法)。 4.根尖解离时间要严格控制。用盐酸解离是因为盐酸能溶解细胞间质,使细胞彼此分离,解离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解离充分的标准是根尖酥软。 5.漂洗和染色时间要严格控制。漂洗的目的是洗去附着在根表面的盐酸,保持碱性条件以利于染色。染色的时间为3—5min,染色时间过短会使染色体着色不深,染色时间过长会使视野一片模糊。 6.由于解离时解离液已经杀死了细胞,所以实验中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丝分裂的连续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卜算子·咏梅的教学设计 教师思考: 梅花是我国的名花之一。她具有色、香、姿、韵的外形美和内质美,一向被视为坚贞高洁和顽强不屈的象征。中国历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赞美梅花的的佳作。《卜算子咏梅》是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一组里一篇课文。这是毛主席词作中的精品。全词以昂扬饱满的情绪,乐观向上的精神,豪放粗犷的风格,描绘了“梅”独特的性格,超凡脱俗的气质。作品语言通俗,耐人寻味,画面感强。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水平和文学积累,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特殊身份,对学生构成了一定的吸引。 本文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为同题作品。毛主席在创作本词时就曾提到“反其意而用之”,所以两词在风格上对比鲜明。教材也在正文之下收录了陆游词的全文并加注了简要的说明,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契机。另外《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

己的精神世界。”出于以上的考虑,我认为:将两词对照起来,引导学生自读研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及说明 信息资料: 1、搜集古今诗人的咏梅作品。 2、师生查阅1961年国内社会背景的资料。 3、分别查阅关于两首作的赏析文章。 教学要求: 1、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对两首咏梅词的比照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文积累。 2、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从梅花的高贵品质中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丰富认知 1、由“你见过梅花吗?你了解梅花吗?”引入。 2、以“多彩的梅世界”为题,组织同学汇报交流搜集的资

有丝分裂导学案

6.1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学习目标】 1.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学习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学习难点】 真核细胞有丝分裂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的数量的变化。【知识回顾】 1. 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和。 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增殖包括和整个连续的过程。 2.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四者之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条染色体 1条染色体 1条染色体 2条染色体 1个DNA分子 2个DNA分子 2个DNA分子 2个DNA分子 【学习过程】 (一)细胞周期 1.定义:的细胞从开始,到时为止。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和。 常见的细胞:根的分生区细胞,茎的形成层细胞,皮肤生发层细胞 2.阶段: (1)分裂间期:90%~95% (2)分裂期:5%~10% 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复制螺旋化着丝粒分裂 染色体加倍

(二)、有丝分裂过程:(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之前,是分裂间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完成和,同时细胞有适度的。 2、分裂期:是一个的过程,为了研究方便,分为四个时期、、、。 ①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为,每条染色体包含条由一个共同的连接着的;解体,消失;由细胞的两极发出,形成,染色体的分布在的中央。 ②中期: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到细胞中央的。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③后期: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并由牵引这两套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的染色体移动到细胞的两极,从而实现 的平均分配。 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为;同时,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________和_______,形成两个新的。这时,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了一个,由中央向四周扩展为新的,从而使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思考: 1. 赤道板与细胞板有什么区别? 2.DNA加倍的时期,原因是 3.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原因是 4.图2-7所示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根据图回答: (1)此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 (2)它在进入分裂期之前的间期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3)在其刚形成的子细胞中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________个DNA分子。

(有丝分裂)公开课教案设计

课题有丝分裂课型复习课 教师李立杰班级12林二课时1课时 知识目标1、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2、准确描述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的重要特征 3、掌握有丝分裂的过程、特征和意义。尤其是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像、解读图像的能力及应用各时期特征解题的能力。 情感 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4、细胞分裂的意义 教学难点1、细胞周期的概念 2、细胞有丝分裂的特点及意义 3、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教学 方法 问题引导、图形观察、总结归纳、讲授、视频演示、练习等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引入:植物从种子怎样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呢?下面我们就走近植物内部—— 细胞,看一下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植物是通过细胞不断进行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细胞体积再增大,植物便长大了。有丝分裂是植物体营养细胞进行最普遍的一种分 裂方式。那么什么是细胞的有丝分裂呢?它又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就共同学习这 部分内容。 一、有丝分裂:真核细胞的主要增殖方式 1.有丝分裂定义: 2.归纳总结细胞周期:定义 分裂间期 一个细胞周期 分裂期 提问: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哪两个时期?(间期、分裂期) 从哪到哪是一个细胞周期?(乙到乙) 讲述:分裂间期占所用时间占细胞周期的90~95%,而分裂期只占用了5~ 10%,充分说明了分裂间期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分裂间期为分裂期的做了 哪些准备? 请看图片注意观察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变化。 3.分裂间期: 学生回 答并完 成学案 1题 学生回 答并完 成学案 2题 学生回 答并完 成学案 3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修订稿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卜算子咏梅陆游》教学设计 梅垛中心小学黄蓉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 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 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体会到词人所处的时代、经历的遭遇、当时的心境等等不同,知道托物言志的手法。 2、通过知人论世了解特定的时代、有教养的家庭、饱受挫折的一生,决定了陆游诗歌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看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学生回答) 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卜算子咏梅》 1、学生根据资料简介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退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使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2、诵读,注意读的感情(教师指导)同学评价。抓住了“愁”“寂寞”两个诗眼。 二、学习诗词 1、诵读“愁”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长相思》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请同学们读每句诗,教师适当讲解。 2、学生齐读愁诗。 三、诵读理解 诗人们的相思之愁,离别之愁也好,思乡之愁,亡国之愁也罢,但陆游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又是一番愁绪。 (一)出示: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1、“愁”在哪儿(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主) 2、是啊!如此清幽绝俗,出众的梅花,却开在郊野的驿外,断桥的旁边。读。 3、驿站经常有人来吗断桥有人走吗人迹绝少,倍受冷落。唉!读。 4、它是不是官府中的梅花它是不是名园中的梅花它是一株生长在 的野梅。唉!读。 5、这么一株野梅,它得不到应用的护理,无人欣赏,四季之中花默默地开,默 默地凋落。它孑然一身,有谁来眷顾呢?这一株无主的野梅啊!读。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哪句是景语哪句是情语 第二课时 一、出示: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1、学生读此句。 2、愁在哪儿(黄昏、独自、风、雨) 3、日落黄昏的时候,暮色朦胧,它孑然一身。这无人过问的梅花,怎么能承受 这种凄凉呢?读。 4、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 时又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这是何等的处境啊,这种处境是何等的冷峻啊!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