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

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

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问卷编制及初步应用

作者:秦奕夏春许蓉熊之恒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21年第03期

[摘要] 幼兒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胜任力对于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950名有融合教育经验的在岗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编制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问卷》。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包括辅具使用、言行鼓励、家园沟通、环境改变、行为支持、预设调整6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此6维度模型数据拟合较好,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利用该问卷对363名幼儿园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胜任力总体水平较高;融合幼儿园教师的胜任力水平显著高于非融合幼儿园教师;普通学前儿童家长的融合教育态度不同,其所在班级的教师胜任力也存在显著差异。为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胜任力水平,国家应设置学前融合教育资源教师岗位,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应适度增加学前融合教育内容,以此保障学前融合教育的师资。同时,幼儿园应注意在家园合作中渗透融合教育价值观,提高普通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接受度,使其支持班级教师开展融合教育。

[关键词] 胜任力;融合教育;幼儿园教师

一、问题提出

融合教育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发展价值,实施和推广学前融合教育符合学前教育事业的普惠性高质量发展趋势。学前融合教育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形式。[1]研究发现,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学前自闭症儿童的适应行为能得到提高,[2]有融合教育经历的普通学前儿童的自尊感和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水平优于没有此经历的儿童。[3]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推行学前融合教育,在政策支持层面保障每位儿童享有平等教育权利。《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年修订)指出,学前教育机构不得拒绝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儿童入园,《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年修订)也规定,“幼儿园对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入园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予以照顾”。然而,我国学前融合教育仍面临困难。虽然个别幼儿园的融合教育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整体发展较为缓慢,普通幼儿园尚未完全接纳学前融合教育。究其原因,除园长接纳度较低、特殊儿童和普通幼儿家长对其子女在学校支持和学业成绩上满意度较低等不利因素存在外,[4][5][6]幼儿园缺乏能胜任融合教育的合格教师也是阻碍因素之一。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尚未达成共识,认同度有待提升,[7]大多教师严重缺乏融合教育准备,[8]部分教师对融合教育认识不足、无法胜任融合教育实践教学,[9][10]融合与非融合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观念差异显著。

[11]教师被认为是影响融合教育实践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12]学前融合教育强调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甄别和创设学前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互动活动,在此过程中发现儿童获得新技能或学习经验的教育契机。[13]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共计22489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资助。学前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听力和言语障碍儿童为例,近8年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人数稳步增长,增幅达29.96%。[14]在此现实背景下,教师无法满足学前儿童多样化学习需要的问题逐渐凸显,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融合教育亟须有胜任力的教师。

胜任力最初指承担某一特定职位角色所具备的外显和潜在的个体特征。[15]国外对学前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关注反映在政策文本和学者研究之中。21世纪初某些国家的政府文件对幼儿园教师实施融合教育提出了胜任力要求,清晰表达了教师的责任及具体胜任行为。以英国和美国为例,英国政府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3~5岁)指出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包括实施替代性强化策略、提供多感官探索材料、提供必要额外支持、调整适宜环境和儿童积极行为支持等6方面要求。[16]美国加州政府颁布的《幼教工作者胜任能力要求》指出,教师应在融合教育理念和政策、融合教育实践、面向融合班所有家长的家园合作,以及融合环境评估与辅助设备应用的4个胜任范围内具备相应的48种胜任力。[17]以上政策规定基于所有儿童都能从早期教育中受益的教育哲学,折射出国家对于学前融合教师胜任力评估的导向作用,有助于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育实践工作。学者们则围绕胜任力的评价和现状展开研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编制“学前教师胜任力评估量表(PTCRS)”以作为培养合格学前教师的辅助评价工具,学前教育专业准教师(师范生)的胜任力包括儿童行为理解、教育指导方法、人际关系建构和实施教育评估四个方面。[18]利用该问卷的调查研究则发现教学自我效能感水平和实习环境的自主性越高,准教师的胜任力也越高。[19]其二,融合教育胜任力的重要表现分别是幼儿园教师基于对学前儿童典型发展规律的理解而评估其特殊需要;教师在满足所有学生个别需要的前提下具备特殊教育指导能力。[20][21]其三,教师胜任力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融合环境中教师需具有言语指导、材料调整、结构化教学等典型胜任力,由此提升儿童的活动参与水平。[22]教师胜任力也有助于增加情绪障碍学前儿童教育成功的机会。反之,低胜任力教师对儿童学习效果产生消极影响。[23][24]最后,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与教师自身因素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胜任力与其信念密切相关,二者共同对其专业的融合教育行为起引发和调节作用;[25]教师胜任力与态度因素交互作用,二者对融合教育成效产生积极影响;[26]胜任力也与教师知识呈显著高相关,在家园合作、师幼互动和团队合作三种不同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胜任力差异显著。[27]努力获取班级管理方面的高水平专业支持和选修课程的学习机会有利于其提高对行为问题儿童的融合教育胜任水平,[28]幼儿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胜任力受其种族和母语等因素影响。[29]以上研究是基于各国国情和教育制度而展开的学前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虽然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但比较一致地证实了胜任力多维特质的结论。但学前融合教育教师胜任力的具体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笔者也尚未检索到融合教育背景下针对合格幼儿园教师胜任力的有效评价工具。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研究需要建构中国特色且符合幼儿园实际情况的理论框架。

我国研究者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态度和专业素养展开了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融合教育认知和能力情况。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愿意主动参与融合教育,[30]也有教师对融合教育的主动接纳度不高,承担该项工作出于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31]有些教师对残疾儿童入园持完全否定态度,[32]但在获得充分支持前提下支持融合教育的教师人数会增加。[33]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教师行为能力欠缺、专业自主权范围有限。[34][35][36]工作职位、专业背景、园所性质、户籍性质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有显著预测作用,[37][38]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型影响学前教师的环境调整胜任力,教师参与融合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和选修特殊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其融合教育胜任

力。[39][40]另外,在量化研究思路上幼儿园教师的普通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给予本研究以启示。[41][42]以上研究呈现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存在分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客观事实,这提示研究者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能力研究还有待深入。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缺乏聚焦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对合格幼儿园融合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条件认知模糊,也对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特质理解观点不一,导致理论界对其概念内涵界定不清晰,实践中教师进修培训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缺乏理论指导。由此,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界定为在特殊和普通学前儿童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保教专业人员能够基于特殊儿童需要实施有效教育的外显的个体行为特征。作为基准性胜任特征,这是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具体表现。在以往研究的“冰山模型”“洋葱模型”“雨伞模型”和一般胜任特征模型基础上,[43][44][45][46]综合考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现实状况,笔者选择一般胜任特征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而确认该问卷能否作为区分实施和未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胜任力水平的有效评估工具,从而丰富基于循证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也为实践中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资质评估提供研究支持。

二、子研究1: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问卷编制

(一)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随机取样方法,通过现场和委托发放,从江苏省和山东省32所城市幼儿园抽取有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在岗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为79.17%。

问卷分两次发放。首次从江苏省(南京、苏州)和山东省(济南、青岛)共20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为77.14%,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第二次从江苏省(南京、扬州、泰州、淮阴)和山东省(淄博、泰安)共12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为82.00%,样本具体情况见表2。

为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从问卷设计和发放两方面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在问卷设计方面,首先,问卷指导语列出了幼儿园可能出现的特殊需要儿童类型。问卷表述是“身体残疾、肥胖或低体重儿、视觉发育异常(戴眼镜或眼罩)、情绪行为问题(焦虑或攻击性行为)、家庭经济困难或留守幼儿”。由于幼儿园教师可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理解存在分歧,故指导语中对融合教育的特殊对象做出了必要说明。其次,问卷填写说明部分告知教师需根据以往融合教育经验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表述为“对于班上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您已经做了什么?请根据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作答”。曾经或正在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才需要填写

问卷。最后,问卷末尾增加了两个选择题,问卷表述为“幼儿园教师最关注的融合教育目标(单选)”和“幼儿园教师认可的三种最重要的胜任力促进因素”(多选排序)。以上测试用来进一步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

在问卷发放方面,笔者没有采用網络发放方式,而是采用研究者现场发放和委托他人现场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委托人均是幼儿园园长或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发放前笔者与发放者进行沟通,提前了解幼儿园及发放对象的情况,说明问卷发放目的和具体填写要求。

(二)研究过程

1. 形成理论假设。

在查阅文献和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结果基础上,形成研究假设,初步确定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原始问卷的理论基础。

2. 实地调研。

笔者对56名幼儿园教师实施开放式问卷调查,对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描述教师有关胜任行为的条目,对调查结果进行主题词分析,确认典型融合教育胜任行为并编制问卷项目,对照前期文献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原始问卷。

3. 专家评定。

笔者邀请8名幼儿园教师对原始问卷进行评定,就问卷内容与教师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及问卷的可读性进行修改;然后请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和幼儿园教师对项目表述的适当性和问卷的科学性进行评定,修改表达上容易产生歧义的问卷题目。

4. 问卷初测。

笔者在原始问卷修改基础上,形成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初测试卷,选取N市219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初测。初步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可能包含6因子,其方差累积解释率为65.425%;总问卷信度为0.933,各维度信度为0.802~0.898。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17、32和51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0以下,且未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01),提示以上三个项目需要删除。然而,为了防止样本偏差导致误删,此三个题目仍保留于正式测试问卷,结合该测试后的项目分析结果,最终决定是否删除以上项目。

5. 正式测试。

赋分与测试。形成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正式测试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方法,项目赋分范围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无明确意见”,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我国研究者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态度和专业素养展开了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融合教育认知和能力情况。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愿意主动参与融合教育,[30]也有教师对融合教育的主动接纳度不高,承担该项工作出于完成領导安排的任务,[31]有些教师对残疾儿童入园持完全否定态度,[32]但在获得充分支持前提下支持融合教育的教师人数会增加。[33]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教师行为能力欠缺、专业自主权范围有限。[34][35][36]工作职位、专业背景、园所性质、户籍性质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有显著预测作用,[37][38]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型影响学前教师的环境调整胜任力,教师参与融合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和选修特殊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其融合教育胜任力。[39][40]另外,在量化研究思路上幼儿园教师的普通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给予本研究以启示。[41][42]以上研究呈现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存在分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客观事实,这提示研究者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能力研究还有待深入。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缺乏聚焦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对合格幼儿园融合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条件认知模糊,也对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特质理解观点不一,导致理论界对其概念内涵界定不清晰,实践中教师进修培训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缺乏理论指导。由此,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界定为在特殊和普通学前儿童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保教专业人员能够基于特殊儿童需要实施有效教育的外显的个体行为特征。作为基准性胜任特征,这是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具体表现。在以往研究的“冰山模型”“洋葱模型”“雨伞模型”和一般胜任特征模型基础上,[43][44][45][46]综合考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现实状况,笔者选择一般胜任特征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而确认该问卷能否作为区分实施和未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胜任力水平的有效评估工具,从而丰富基于循证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也为实践中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资质评估提供研究支持。

二、子研究1: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问卷编制

(一)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随机取样方法,通过现场和委托发放,从江苏省和山东省32所城市幼儿园抽取有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在岗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为79.17%。

问卷分两次发放。首次从江苏省(南京、苏州)和山东省(济南、青岛)共20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为77.14%,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第二次从江苏省(南京、扬州、泰州、淮阴)和山东省(淄博、泰安)共12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为82.00%,样本具体情况见表2。

为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从问卷设计和发放两方面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在问卷设计方面,首先,问卷指导语列出了幼儿园可能出现的特殊需要儿童类型。问卷表述是“身体残疾、肥胖或低体重儿、视觉发育异常(戴眼镜或眼罩)、情绪行为问题(焦虑或攻击性行为)、家庭经济困难或留守幼儿”。由于幼儿园教师可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理解存在分歧,故指导语中对融合教育的特殊对象做出了必要说明。其次,问卷填写说明部分告知教师需根据以往融合教育经验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表述为“对于班上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您已经做了什么?请根据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作答”。曾经或正在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才需要填写问卷。最后,问卷末尾增加了两个选择题,问卷表述为“幼儿园教师最关注的融合教育目标(单选)”和“幼儿园教师认可的三种最重要的胜任力促进因素”(多选排序)。以上测试用来进一步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

在问卷发放方面,笔者没有采用网络发放方式,而是采用研究者现场发放和委托他人现场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委托人均是幼儿园园长或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发放前笔者与发放者进行沟通,提前了解幼儿园及发放对象的情况,说明问卷发放目的和具体填写要求。

(二)研究过程

1. 形成理论假设。

在查阅文献和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结果基础上,形成研究假设,初步确定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原始问卷的理论基础。

2. 实地调研。

笔者对56名幼儿园教师实施开放式问卷调查,对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描述教师有关胜任行为的条目,对调查结果进行主题词分析,确认典型融合教育胜任行为并编制问卷项目,对照前期文献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原始问卷。

3. 专家评定。

笔者邀请8名幼儿园教师对原始问卷进行评定,就问卷内容与教师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及问卷的可读性进行修改;然后请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和幼儿园教师对项目表述的适当性和问卷的科学性进行评定,修改表达上容易产生歧义的问卷题目。

4. 问卷初测。

笔者在原始问卷修改基础上,形成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初测试卷,选取N市219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初测。初步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可能包含6因子,其方差累积解释率为65.425%;总问卷信度为0.933,各维度信度为0.802~0.898。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17、32和51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0以下,且未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01),提示以上三个项目需要删除。然而,为了防止样本偏差导致误删,此三个题目仍保留于正式测试问卷,结合该测试后的项目分析结果,最终决定是否删除以上项目。

5. 正式测试。

赋分与测试。形成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正式测试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方法,项目赋分范围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无明确意见”,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我国研究者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态度和专业素养展开了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融合教育认知和能力情况。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愿意主动参与融合教育,[30]也有教师对融合教育的主动接纳度不高,承担该项工作出于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31]有些教师对残疾儿童入园持完全否定态度,[32]但在获得充分支持前提下支持融合教育的教师人数会增加。[33]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教师行为能力欠缺、专业自主权范围有限。[34][35][36]工作职位、专业背景、园所性质、户籍性质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有显著预测作用,[37][38]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型影响学前教师的环境调整胜任力,教师参与融合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和选修特殊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其融合教育胜任力。[39][40]另外,在量化研究思路上幼儿园教师的普通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给予本研究以启示。[41][42]以上研究呈现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存在分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客观事实,这提示研究者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能力研究还有待深入。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缺乏聚焦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对合格幼儿园融合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条件认知模糊,也对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特质理解观点不一,导致理论界对其概念内涵界定不清晰,实践中教师进修培训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缺乏理论指导。由此,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界定为在特殊和普通学前儿童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保教专业人员能够基于特殊儿童需要实施有效教育的外显的个体行为特征。作为基准性胜任特征,这是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具体表现。在以往研究的“冰山模型”“洋葱模型”“雨伞模型”和一般胜任特征模型基础上,[43][44][45][46]综合考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现实状况,笔者选择一般胜任特征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而确认该问卷能否作为区分实施和未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胜任力水平的有效评估工具,从而丰富基于循证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也为实践中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资质评估提供研究支持。

二、子研究1: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问卷编制

(一)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随机取样方法,通过现场和委托发放,从江苏省和山东省32所城市幼儿园抽取有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在岗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为79.17%。

问卷分两次发放。首次从江苏省(南京、苏州)和山东省(济南、青岛)共20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为77.14%,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第二次从江苏省(南京、扬州、泰州、淮阴)和山东省(淄博、泰安)共12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为82.00%,样本具体情况见表2。

为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从问卷设计和发放两方面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在问卷设计方面,首先,问卷指导语列出了幼儿园可能出现的特殊需要儿童类型。问卷表述是“身体残疾、肥胖或低体重儿、视觉发育异常(戴眼镜或眼罩)、情绪行为问题(焦虑或攻击性行为)、家庭经济困难或留守幼儿”。由于幼儿园教师可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理解存在分歧,故指导语中对融合教育的特殊对象做出了必要说明。其次,问卷填写说明部分告知教师需根据以往融合教育经验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表述为“对于班上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您已经做了什么?请根据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作答”。曾经或正在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才需要填写问卷。最后,问卷末尾增加了两个选择题,问卷表述为“幼儿园教师最关注的融合教育目标(单选)”和“幼儿园教师认可的三种最重要的胜任力促进因素”(多选排序)。以上测试用来进一步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

在问卷发放方面,笔者没有采用网络发放方式,而是采用研究者现场发放和委托他人现场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委托人均是幼儿园园长或学前教育研究人员,发放前笔者与发放者进行沟通,提前了解幼儿园及发放对象的情况,说明问卷发放目的和具体填写要求。

(二)研究过程

1. 形成理论假设。

在查阅文献和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结果基础上,形成研究假设,初步确定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原始问卷的理论基础。

2. 实地调研。

笔者对56名幼儿园教师实施开放式问卷调查,对5名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度访谈,收集描述教师有关胜任行为的条目,对调查结果进行主题词分析,确认典型融合教育胜任行为并编制问卷项目,对照前期文献研究结果,最终形成原始问卷。

3. 专家评定。

笔者邀请8名幼兒园教师对原始问卷进行评定,就问卷内容与教师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及问卷的可读性进行修改;然后请特殊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博士和幼儿园教师对项目表述的适当性和问卷的科学性进行评定,修改表达上容易产生歧义的问卷题目。

4. 问卷初测。

笔者在原始问卷修改基础上,形成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初测试卷,选取N市219名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初测。初步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问卷可能包含6因子,其方差累积解释率为65.425%;总问卷信度为0.933,各维度信度为0.802~0.898。项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17、32和51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0以下,且未达到非常显著水平(P>0.001),提示以上三个项目需要删除。然而,为了防止样本偏差导致误删,此三个题目仍保留于正式测试问卷,结合该测试后的项目分析结果,最终决定是否删除以上项目。

5. 正式测试。

赋分与测试。形成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正式测试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点计分方法,项目赋分范围从1(完全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无明确意见”,4表示“比较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我国研究者围绕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态度和专业素养展开了调查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融合教育认知和能力情况。研究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愿意主动参与融合教育,[30]也有教师对融合教育的主动接纳度不高,承担该项工作出于完成领导安排的任务,[31]有些教师对残疾儿童入园持完全否定态度,[32]但在获得充分支持前提下支持融合教育的教师人数会增加。[33]研究也发现幼儿园教师的融合教育专业素养水平有待提高,教师行为能力欠缺、专业自主权范围有限。[34][35][36]工作职位、专业背景、园所性质、户籍性质和班级管理能力对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有显著预测作用,[37][38]残疾儿童的障碍类型影响学前教师的环境调整胜任力,教师参与融合教育行动研究项目和选修特殊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其融合教育胜任力。[39][40]另外,在量化研究思路上幼儿园教师的普通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给予本研究以启示。[41][42]以上研究呈现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态度存在分歧、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的客观事实,这提示研究者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教师能力研究还有待深入。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缺乏聚焦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实证研究,对合格幼儿园融合教育教师的资格准入条件认知模糊,也对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特质理解观点不一,导致理论界

对其概念内涵界定不清晰,实践中教师进修培训和师范生的人才培养缺乏理论指导。由此,本研究将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界定为在特殊和普通学前儿童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儿园保教专业人员能够基于特殊儿童需要实施有效教育的外显的个体行为特征。作为基准性胜任特征,这是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具体表现。在以往研究的“冰山模型”“洋葱模型”“雨伞模型”和一般胜任特征模型基础上,[43][44][45][46]综合考量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理论和实践现实状况,笔者选择一般胜任特征模型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研制中国文化背景下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行为的调查问卷,进而确认该问卷能否作为区分实施和未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胜任力水平的有效评估工具,从而丰富基于循证的教师教育研究成果,也为实践中合格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资质评估提供研究支持。

二、子研究1:幼儿园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问卷编制

(一)研究对象

笔者采用整群抽样和方便随机取样方法,通过现场和委托发放,从江苏省和山东省32所城市幼儿园抽取有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在岗专任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为79.17%。

问卷分两次发放。首次从江苏省(南京、苏州)和山东省(济南、青岛)共20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有效率为77.14%,样本具体情况见表1。

第二次从江苏省(南京、扬州、泰州、淮阴)和山东省(淄博、泰安)共12所幼儿园抽取研究对象,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0份,有效率为82.00%,样本具体情况见表2。

为保证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笔者从问卷设计和发放两方面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在问卷设计方面,首先,问卷指导语列出了幼儿园可能出现的特殊需要儿童类型。问卷表述是“身体残疾、肥胖或低体重儿、视觉发育异常(戴眼镜或眼罩)、情绪行为问題(焦虑或攻击性行为)、家庭经济困难或留守幼儿”。由于幼儿园教师可能对学前特殊儿童的理解存在分歧,故指导语中对融合教育的特殊对象做出了必要说明。其次,问卷填写说明部分告知教师需根据以往融合教育经验的实际情况作答。问卷表述为“对于班上特殊幼儿的融合教育,您已经做了什么?请根据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作答”。曾经或正在实施融合教育的教师才需要填写问卷。最后,问卷末尾增加了两个选择题,问卷表述为“幼儿园教师最关注的融合教育目标(单选)”和“幼儿园教师认可的三种最重要的胜任力促进因素”(多选排序)。以上测试用来进一步确认教师的融合教育经验。

教师融合教育知识网络竞赛《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总论第一、二、三章,分论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特殊需要学生的融合教育》总论第一、二、三章,分 论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1、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 关于残疾学生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残疾会引发学习信息传递的特殊需要 选项2: 残疾会引发学习目标调整的特殊需要 选项3: 残疾会引发学习方式调整的特殊需要 选项4: 残疾不引发学习环境调整的特殊需要 2、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 下列个体差异不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的选项是 选项1: 眼睛失明 选项2: 听力失聪 选项3: 智力低下 选项4: 长相漂亮 3、题型:单选题分值:10 (1) 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发展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选项1: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典型的发展 选项2: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正常的发展 选项3: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非常态的发展 选项4: 特殊需要学生发展是一种最典型的发展

4、题型:单选题分值:10 (3) 关于学生的特殊需要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 选项2: 特殊需要是指对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需要 选项3: 特殊需要是指学生有特殊的愿望和理想 选项4: 特殊需要是因学生个体差异引发的特殊教育需要5、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 关于代偿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双手丧失,可以用嘴含笔写字 选项2: 盲人可以“以耳代目” 选项3: 聋人可以看话明意 选项4: 智力低下可通过学习来提高智力 6、题型:单选题分值:10 (1) 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流程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1: 筛查干预诊断 选项2: 干预筛查诊断 选项3: 筛查诊断干预 选项4: 诊断筛查干预 7、题型:单选题分值:10 (4) 关于特殊需要学生分类正确表述的一项是 选项1: 多动症学生不属于特殊需要学生 选项2: 天才学生属于因文化背景差异而有特殊需要的学生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J市T区教师的问卷调查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J 市T区教师的问卷调查 傅艳艳;张忠彦 【期刊名称】《现代教育》 【年(卷),期】2022()18 【摘要】教育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 对J市T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进行调研,从科研观念、科研意识、 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四个方面的现实发展程度与差异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区域教师 教育科研能力整体水平较低,初中教师、中年教师和农村教师的科研素养相对较低。基于问题深度剖析教师科研培训难以落到实处、初中教师工作负担过重、中年教师科研基础较弱、农村教师教学经验的反思与提炼能力较弱等原因,尝试从科研主管 部门、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对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总页数】6页(P36-41) 【作者】傅艳艳;张忠彦 【作者单位】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济南市天桥区教育和体育局教科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小学教师国际素养现状及建议——基于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国际素养调查报告的分析 2.试论骨干教师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北京市朝阳区中小学骨干

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研分析3.课程是这样“磨炼”而成的——以我区教师培训课程《基于案例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实用教育科研方法》为例4.疫情期间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问题及策略 ——基于全国7111位中小学教师在线问卷调查的数据5.乡村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基于四川省广元市375名乡村幼儿园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 一、主题: 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 二、案例背景: 某市某幼儿园在融合班级中引入了特殊儿童,对于这样的融合教育尝试,幼儿园教师们都感到压力较大,特殊儿童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特殊的帮助。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幼儿园中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情况,分析教育者采取的措施以及效果。 三、调研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法,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四、调研过程: 1.确定被调研对象:某市某幼儿园的特殊儿童融合班级; 2.收集资料:包括幼儿园通知公告、学生档案、教师课程计划、教育教

学成果、家长反馈等。 3.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以特殊儿童的融合情况、教师授课方式、课堂管理、教育活动设计、家长参与等为主要方向。 4.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特殊儿童本人、班主任、特殊教育教师、家长等的进行访谈,并向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5.整理和分析数据:将整理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和统计,分析教育者采取的措施以及效果。 五、调研结果: 1. 教师授课方案:根据特殊儿童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教师定期开展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并结合音乐、美术、手工等活动进行素质拓展,以提升特殊儿童对生活的认知和学习兴趣。 2. 课堂管理:教师通过规划好的活动设计,灵活的课堂管理以及友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让特殊儿童在课堂上感受到师生互动的氛围,增强融合感和自尊心。 3. 家长参与:教师及时向家长介绍特殊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主动邀请家长参与课程设计和家庭作业设计,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庭教

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力度。 4. 教育效果:在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特殊儿童在生活和学习方面均 有较大进步,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友善,也更加愿意与身边的小伙伴、老师等有良好的互动。 六、分析: 从以上调研结果来看,在幼儿园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中,他们的发展 需要与个性特点需要特别的关注,同时在教育者的努力下,通过针对 性的课程设计和授课方案,友好的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家庭参与等方式,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需要进一步发展适合特殊儿童融合 班级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全面深入地推进这项工作。

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 引言: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变革的趋势。我国中小学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然而,面对数字教育的浪潮,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构建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以促进数字教育在中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一、数字胜任力的概念 数字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在数字化环境下,能够有效地运用各种数字技术和信息工具进行学习、教学、沟通和创新的能力。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包括三个层面: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学习与教学能力以及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二、数字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1.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基础。这包括教师对常用的数字工具和技术的了解和熟练掌握,如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应用等。教师需要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的数字技术知识和技能,才能够熟练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2.数字学习与教学能力 数字学习与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和教学的能力。教师需要具备设计和开展数字课程的能力,了解如何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以及如何评估学生在数字环境中的学习表现。 3.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将数字教育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数字化教学策略。教师需要了解数字教育的相关理论,掌握数字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原则,以及数字化教学的实践案例,才能够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三、数字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研究 1.培训与提升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 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相对薄弱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培训和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班,邀请专家进行培训,或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 2.构建数字学习与教学案例库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字化教学,可以建立数字学习与教学案例库。教师可以从中获取相关的教学案例,了解如何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字学习与教学能力。 3.推进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为了促进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可以组织专门的论坛和研讨会,让教师们交流数字教育的心得体会,分享数字化教学的实践案例,从而不断推进数字教育的发展。 结论: 构建面向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模型,对于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促进数字教育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培养数字学习与教学能力,并将数字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政府、教育机构和学校也要积极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共同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量表编制与应用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量表编制与应用 1. 引言 评价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客观地反映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量表的编制与应用是一项重要工作,可以帮助教育者全面评估教育活动的成效,为幼儿园的教学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量表的编制过程和应用方法,以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量表的编制 2.1 量表设计的原则 量表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客观性:量表中的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定义和操作性,能够客观地评价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全面性:量表应涵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材的设计与使用、教学环境的营造等。 •效度和信度:量表的评价结果应准确可靠,能够真实地反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操作性:量表的使用应简便易行,便于教育工作者进行评估和改进。 2.2 量表的指标体系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和目标,量表的指标体系可以涵盖以下方面: •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和教育素养等。 •教材的设计与使用:包括教材的内容是否丰富、材料是否适合幼儿发展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等。 •教学环境的营造:包括教室环境的布置、教学用具的配备等。 •幼儿的学习情况与发展:包括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家长对教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度等。 2.3 量表的编制步骤 量表的编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评价的目标:确定待评价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和评价的重点。 2.梳理量表的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目标,整理、梳理和构建量表的指标体系。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精品文档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1前言 21世纪的今天,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也已经成为人们在当前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能力。笔者对一些幼儿园进行了调查问卷,对其中的数据加以分析研究,提出了一些问题并探讨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2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 2.1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随机抽样,抽取贵州省毕节市各级幼儿园共35所。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68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0.3%。 2.2数据分析 2.2.1幼儿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视与意识 (1)经调查统计,贵州省毕节市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认为信息技术对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96.8%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是幼儿教师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 (2)贵州省毕节市关注新技术的幼儿教师较多,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进行整合的意识不强。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只有28%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20%

的幼儿教师会有意识地把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起来,38%的教师经常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尝试将其和教学相结合,而68%的教师选择了“偶尔”。这说明,在幼儿教师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在特殊时候,比如上公开课的时候,才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当中。 2.2.2幼儿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1)贵州省毕节市幼儿教师对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一般。经调查,能够掌握Office全部软件的幼儿教师很少,大多数教师能够掌握一到两种Office软件,其中,Word的掌握程度最好,PowerPoint的掌握程度最差,仍然有4.2%的教师对于Office软件不了解,甚至都没有操作过。 (2)贵州省毕节市幼儿教师信息的获取和检索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46.8%的幼儿教师信息资源下载能力达到实用程度,49.6%的幼儿教师信息检索水平达到实用程度。这表明,还有一半的教师信息获取和检索的能力较差,达不到要求。 (3)贵州省毕节市大多数幼儿教师有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但是缺乏良好的素材处理能力,特别是针对视频音频的处理、图片的处理能力次之。调查结果显示,59.9%的幼儿教师能够运用照相机、摄像机对幼儿的教学活动进行拍照、拍摄,18.9%的教师还达到了精通的水平,但是,有86%的教师不能对已拍摄的照片、视频进行加工。 (4)在课件制作方面,贵州省毕节市幼儿教师的课件制作

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现状调查研究

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现 状调查研究

张丽莉+江丽亚 摘要:文章调查了5所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现状,发现: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教师对自己从事这一工作的能力不自信,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支持体系尚未建立,還需做多种努力。鉴于此,文章提出要加强对早期融合教育的宣传,

提升幼儿教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专业知识技能等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62-03 早期融合教育是服务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的世界潮流。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将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列入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支持普通幼儿园创造条件接收残疾儿童。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增设附属幼儿园(学前教育部)。随着早期融合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通班级尤其是普通幼儿园接受教育。然而,自闭症是一种较严重的儿童综合性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困难、言语发育迟缓以及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在各种障碍类型中属于个别差异较大的障碍类别,在同样的融合环境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方法明显不同于其他障碍儿童。因此,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更需要特别关注和完善的配套措施。幼儿园作为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整支持系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教师作为早期融合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其支持主导作用会对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中的教师作为调查和访谈对象,以他们的工作经历作为背景,期望在一定层面反映我国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中幼儿园支持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建构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调查”自编问卷进行资料收集。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研究者将问卷编制好之后对南京市开展融合教育的幼儿园中20位教师进行了初测,根据结果对问卷进行了一定的修改。最终确定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内容:基本信息、教师对自身从事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以及教师对幼儿园给予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支持的认识,调查问题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组成。 本次调查选取南京市5所有自闭症儿童就读的幼儿园,请75位幼儿园教师填写“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幼儿园支持体系调查”自编问卷,收回问卷72份,有效问卷72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 1.教师基本信息。调查发现,所有教师都具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然而,仅有11%的教师具有学前特殊教育专业背景。(1)教师与自闭症儿童的接触。仅有7%的教师直接从事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55%的教师认为自己在生活中接触过自闭症儿童,或者是幼儿园其他班

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2019年文档

有关学前融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上个世纪60年代末。美国率先发起了回归主流运动(MainstrearmngMovement),融合教育思想成为特殊教育的主流思想。近些年来,学前融合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所谓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这样的教育,有利于特殊幼儿的发展。目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存在比较显著的地区差异:港澳台地区发展较早,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发展也较快,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国外学前融合教育开展的经验及其与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比较;二是学前融合教育的教育教学原则以及教育教学策略;三是学前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四川省成都市的相关调查入手,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对学前融合教育作一番思考。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四川成都市主城区30所幼儿园(公、私立各15所)的400名专职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 首先对15位随机选出的幼儿园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一套包含17道题的《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开展现状调查》问卷初稿。随后对4所幼儿园(2所公立,2所民办)近50位幼儿园教师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问卷,最后形成包含11道题的正式问卷。正式问卷共发放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16份。问卷数据通过SPSS14.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幼儿园教师的受教育背景、幼儿园教师关于学前融合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融合教育的具体开展情况。受教育背景主要关注最高学历、专业背景和是否接受过融合教育相关培训;基本观念包括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态度和了解程度、是否接纳特殊儿童进本班学习及有何顾虑、能接受哪 类特殊儿童;具体开展情况主要包括本园或本班是否有特殊需要幼儿、目前主要采取

以“xx县城区3所幼儿园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为例编制一份调查问卷。

以“xx县城区3所幼儿园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为例编制一份调查问卷。 关于幼儿园师资队伍问卷调查表 XX省XXX市区幼儿园 访谈对象:(1=园长 2 =业务副园长3=保教主任) 数据收集员访谈时间年月日 尊敬的园长(主任)您好! 我们是云南师范大学职教学院08级学前教育本科班的数据收集员,我们在做的这项调查的目的主要是为进一步了解本园的师资情况,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特展开本次调查并作出评价以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研究能力,希望能为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为此想与您谈一谈关于本园管理理念及管理现状等情况,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感谢您与各位工作者的支持!请您如实填写,不必署名。 谢谢! 以下是问卷调查的具体内容: 一、管理现状 1.本园由哪主办,由谁经营。 2.本园共有幼儿名,男幼儿名,女幼儿名。 3.本园共有教职员工名,教师名,保育员名,清洁工名,其他员工名。 4.去年一年,本院收入经费的来源与比例: (1)上级主办单位 % (2)家长交费 % (3)企业资助 % (4)私人资助 % (5)基金会/社会团体资助 %

(6)运用本园条件经营所得 % 5.去年一年,本院经费收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大约是怎样 6.本院的教学理念(院长的理念或支持与扩展某位或某几位名人的教育理念等) 二、教育教学管理 7.园区内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大约是 %。 8.教师平均学历水平,保育员的学历水平 。 9.本园的课程与教材是由谁确定的: 幼儿园课程、教材、 10.本园对教师教育教学计划指导和要求的重点是哪些方面? 11.本园为幼儿开设了哪些方面的课程或兴趣班: a.外语方面 b.美术方面 c.音乐舞蹈 d.体育 e.语言 f.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g.数学或智力训练 h.社会方面 i.电脑多 媒体等 12.教师专业进修的形式主要是哪几种? 每位教师学习进修的周期是,时长约为。

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问题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并进而影响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健康推进。因此,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关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胜任力(Competency) 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包括五个层面:知识、技能、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而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则是指针对特定职位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特征,反映了有效地完成某一既定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的独特组合。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它为人员的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 世纪能力本位教师教育(cBTE)和人本教师教育(HBTE)运动,能力本位教师教育强调技能(或知识)的培养,而人本教师教育直接关注个体本身(或素质)。受CBTE和HBTE运动的影响,教师胜任特征研究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哈依(Hay McBer) 向美国教育与就业部提交的“高绩效教师模型”报告,该报告提出了包含5 种胜任特征群、15项胜任特征的教师胜任力模型。此外还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胜任特征包括学习环境、教师专业承诺、纪律、教师的教学基础、教师反思、教师的合作能力、有效性和领导,并认

为这8 个因素可以归为两类,即教育胜任力(Educative competence) 和协作胜任力(Collaborativecompetencel 。丹尼森(Danielson) 等人提出的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则包含4 个维度,即计划与准备、教室环境监控、教学和专业责任感。 在国内,教师胜任力研究近年来也日渐受到关注。李英武等人对1019 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胜任力包括情感道德特征、教学胜任力、动机与调节、管理胜任力。…徐建平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了包含服务特征、自我特征、成就特征、认知特征、管理特征和个人特质等6 大胜任特征群的中小学教师胜任力模型。朱晓颖和王强等人对幼儿教师胜任力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而专门针对我国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的研究,目前尚未见到。 幼儿教育活动是以班级为基本单位来开展的,幼儿园主班教师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她全面负责班级的教育保育工作、家长工作,以及对配班教师的指导与管理等。主班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班级其他教师的教育观念,进而会对班级的教育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并最终影响幼儿素质的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构建幼儿园主班教师胜任力模型,为幼儿园主班教师的选拔、培训、绩效评价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主试和被试的选取首先由专家小组确定效标样本的选 择标准,然后据此提名参加行为事件访谈的绩优组人选和绩平组人选。其中,专家小组由心理学研究人员、幼儿园园长和保教主任组成。专

对幼儿园融合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

对幼儿园融合教育观念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辉辉王晨羽赵巍李芳 来源:《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研究通过自编问卷对河南省四个城市共289名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对幼儿园融合教育持中立态度,隐忧融合教育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家长的身份、经验以及幼儿的残障类型是影响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接纳特殊幼儿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接纳度,应以社区和幼儿园为据点,为家长提供了解特殊幼儿的机会;多渠道宣传融合教育的积极作用,建立学前融合教育的信心;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试点幼儿园融合教育的实施创设良好条件。 【关键词】融合教育;幼儿园;学龄前普通儿童的家长;态度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20)02-0051-06 【作者简介】李辉辉(1988-),女,河南焦作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王晨羽(1996-),女,河南周口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赵巍(1984-),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市政府机关幼儿园教师,本科;李芳(1971-),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本科。 一、问题提出 2014年1月,为关注残障儿童,推进教育公平,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颁布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自此融合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同年,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河南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 年)》,把融合教育前置到幼儿园阶段,投入专项资金开展了幼儿园融合教育的试点工作。幼儿园融合教育是将3~6岁有特殊需要的残障儿童与普通幼儿安置在同一幼儿园班级,共同学习、生活,給特殊幼儿创造正常化的活动环境,同时为特殊幼儿提供必要的适合其发展的特殊教育服务,使普通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融为一体[1]。幼儿园融合教育虽然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已经普及,但是在我国大陆地区尚处于探索阶段。要推广幼儿园融合教育,首先需要了解社会公众,尤其是普通儿童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一方面,普通儿童的家长会直接影响和左右以他们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普通幼儿园的态度;另一方面,普通儿童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态度对普通儿童看待残障和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和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普通儿童的家长的态度决定了特殊儿童是否能被主流环境中的同伴所接受[2]。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关于家长融合教育观念的研究较为丰富[3][4][5][6][7],已有的研究对象包含特殊和普通儿童的家长,研究内容包括态度倾向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较为一致,认为多数家长对幼儿园融合教育持积极的态度,同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水

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幼儿教师,您好: 为了解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水平现状,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特设计本调查问卷并真诚的邀请您给出宝贵的回答和建议,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请根据您的真实情况如实填写,本调查不记名。您填写的情况仅作为总体统计的资料而不进行个案分析。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目前是在一所()工作? A.公办园 B.民办园 2.您是()毕业? A.专科及以下 B.本科 C.研究生 3.您的年龄段? A.小于20 B.21-30岁 C.31-40岁 D.41-50岁

E.51岁以上 4.您的工龄? A.0-5 B.5-10 C.11-15 D.16-20 E.20年以上 5.您是否有孩子? A.有 B.无 6.您是否考取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 A.有 B.无 二.现状调查 1.您认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应是? A.把家长作为被教育者进行 B.把家长作为被指导者进行 C.把家长作为指导活动的参与者进行 2您进行过系统的有关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学习吗? A.有 B.无 3.您通常一周多久浏览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

A.从未 B.0-1小时 C.1-2小时 D.2-3小时 E.3-4小时 G.4-5小时 F.5小时以上 4.您认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哪些方面的素养?(多选) A.家庭教育指导专业知识 B.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 C.沟通表达能力 D.主动学习请教的态度 E.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方法的掌握 5.您会有计划的制定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吗? A.会 B.不会 6.您在进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时主要以哪方面内容为主? A.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与需要进行指导 B.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指导 C.二者兼顾 7.您认为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哪些方面的内容需要进行家庭教

高校课题申报:“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 课题设计论证 1.1问题的提出 201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期间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成了我国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全国各地逐渐复课复学,学校教育逐渐恢复正常,走向常态化。“后疫情”时期,线上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过去的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对分离的格局会被打破,“双线融合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尤其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形态。 而所有的改变与冲击,都会影响到教师。这场冲击带来的挑战,对于教师而言已经不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是否具备足够的教学能力以胜任“在线教学”和“双线教学”。这种胜任力我们称之为“在线

教学胜任力”,“双线教学胜任力”和“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后者是信息技术时代的教师教学能力的最高境界,也是本课题重点聚焦的研究问题。它蕴含了一个核心观点:新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最需要的教学能力是“双线混融教学胜任力”。高校教师作为双线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这不禁引发了一些思考:高校教师尤其是承担大部分教学任务的青年教师,他们是否有能力顺利开展线上和线下融合式教学?青年教师是否具有开展有效“双线混融教学”的能力与素质?他们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 1.2 课题界定 “在线教学”模式的开发和使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在线教学方从教学的“边缘”走向“主流”,成为教学方式体系中的“基本方式”。混合式教学与在线教学不同的是,其目的不再满足于开发和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而且更加注重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统一的双重课堂优势。 “双线混融教学”的理论先导和时间根基离不开在线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发展基础,但它更是一种新的推进和深化。“双线混融”更加强调从“混合”走向“融合”或“融通”。指的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试图改变“线上教学+线下教学”,走向更具挑战性和复杂性的“融通思维”。另外,双线教学的混融关系还表现为“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同时”和“共存”。“共融”是双线教学在从“历时

北京普通幼儿家长全纳教育观念的调查-精品文档

北京普通幼儿家长全纳教育观念的调查 分类号G760 1 问题提出 全纳教育是指无论学生的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或能力如何都有权利就近在普通学校里接受教育,学校不能以任何理由排斥任何学生,并且还应尽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目前在我国这一理念主要被用于特指让有残疾的特殊学生就近在普通学校里与普通同龄人一起学习和生活。西方国家大量研究表明,全纳教育有助于残疾儿童认知领域、社会性领域的发展,并且能增加残疾儿童的游戏行为,减少其自虐和其他不适当行为;有助于普通儿童学会接纳差异、尊重残疾人和帮助他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学前阶段的全纳教育在欧美各国逐渐普及,在我国港台地区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在我国大陆地区还仅仅是学术研究的主题或是作为尝试性措施在少数幼儿园中实施,尽管我国已经具备了推广学前全纳教育的时代基础、法律基础、道德基础和教育基础。要在我国推广学前全纳教育,目前必须满足的条件包括:公众教育观念的转变、幼儿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特殊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普通学前和特殊学前教育体制的融合。其中公众,尤其是普通幼儿家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对幼儿园是否能顺利开展全纳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外关于全纳教育环境下普通儿童对待特殊儿童态度的调查发现:(1)普通儿童更愿意与那些没有残疾的

同伴交往,而不愿意和具有身体或智力残疾的同伴交往;(2)具有情感和行为问题的儿童在和普通儿童一起上课时常常感到被排斥;(3)儿童对不同类型的残疾持不同的态度,例如相对于学习障碍更能理解和接受具有感官和身体残疾的人。这些结果说明,特殊儿童在全纳教育环境中有可能遭到普通同伴的排斥,不同残疾类型的儿童有可能得到不同的对待。如果不能被同伴所接受,为特殊儿童提供全纳教育就事倍功半了。普通幼儿家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对普通儿童看待残疾和对待特殊儿童的态度和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普通幼儿家长的态度决定了特殊儿童是否能被主流环境中的同伴所接受。此外,普通幼儿家长对全纳教育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以普通幼儿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普通幼儿园的态度。国外关于儿童家长全纳教育观念的研究甚为丰富,例如Kniveton和Peek等人对普通儿童家长的全纳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Wesley等人、Swick和Hooks、Browm、Lcvser和Kirk对特殊儿童家长的全纳教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然而,查阅国内文献后研究者发现,我国对于学前全纳教育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和政策层面,缺乏实证研究,尤其是科学、定量的调查研究或效果研究。鉴于此,本研究以北京的普通幼儿家长为研究对象,旨在调查学前全纳教育中的重要“利害关系人”――普通幼儿家长对残疾人的总体态度、对学前全纳教育作用、对普通幼儿教师全纳教育能力以及对子女所在幼儿园招收特殊儿童的看法。

《某幼儿园家园合作情况的问卷调查报告(附问卷7600字)》

某幼儿园家园合作情况的问卷调查报告 摘要 (2) 一、研究设计 (2) (一)研究概念界定 (2) (二)研究内容 (2) (三)研究方法 (3) 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3) 三、在家园合作中现状及问题分析 (4) (一)教师和家长的基本情况 (4) (二)家园合作双方态度积极但效果差 (4) (三)家园合作形式多样但表面化 (4) (四)家园合作中家长资源利用不充分 (6) 四、推进家园合作的策略 (7) (一)树立正确的家园合作观念 (7) (二)加强家园合作的针对性 (7) (三)善于利用家园合作优质资源 (8) (四)家园合作之积极开展亲子活动 (9) 六、结语 (9) 附录问卷 (11) 附录一: (11) 附录二: (12)

摘要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也为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家园合作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教师与家长的家园合作进行评价。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合作;现状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概念界定 1.幼儿园和家庭是家园合作的主体。很多家长甚至教师对于家园合作存在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任务,自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幼儿园就必须全权负责孩子的教育工作,他们不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甚至认为那是幼儿园在推卸教育责任。实际上,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对于儿童的教育两方都负有重要责任。 2.家园合作双方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幼儿园应该主动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应该给予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以信任和支持,双方通力合作。 3.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该处于主导地位。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幼儿的教育方法、幼儿教育的理论与观点,幼儿园和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普遍比家长要专业和全面,因此,幼儿园应该在家园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家庭的幼儿教育起指导作用。 4.家园合作的客体是幼儿,即家园合作针对的是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目标。 (二)研究内容 在教育主体日益融合、教育功能日益社会化的背景下,家园合作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日益成为幼儿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之一。从幼儿的角度看,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和不可替代的;从幼儿园和家长的角度看,家园合作也是一个共同学习和共同成长的过程。那么,作为一个二线城市,M幼儿园的家园合作的现状如何?各部分之间的合作程度如何?影响家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调查问卷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调查问卷 基本信息了解 您的性别是 [单选题] * ○1.男○2.女 您的年龄 [单选题] * ○20-25 ○26-30○31-39○40-49○50岁以上 您的园所性质: [单选题] * ○民办○公办 您的收入状况: [单选题] * ○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0-7000元○7000-10000 元 ○10000元以上 您的最后学历: [单选题] * ○专科 ○本科 ○研究生 您的教育背景: [单选题] * ○师范生○非师范生

您的专业背景: [单选题] *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早期教育○其他 ________________ _ * 您的任教班级 [单选题] * ○小班 ○中班 ○大班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 您的教龄: [单选题] * ○1-5年;○6-10年;○11-15年;○15年以上 您的职务: [单选题] * ○教师 ○班主任 ○管理人员 您的婚姻情况: [单选题] * ○未婚 ○已婚 ○离异 您目前的家庭子女结构: [单选题] * ○未育

○单孩 ○多孩 您的教育经历中是否接受过融合教育或特殊教育相关课程: [单选题] * ○是○否 您是否参加过融合教育或特殊教育相关在职培训: [单选题] * ○是○否 您对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程度 [单选题] * ○熟悉 ○一般 ○不了解 您的班级中是否接纳过特殊儿童: [单选题] * ○是○否 您认为当前最有可能入园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可能有: [多选题] * □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儿童 □肢体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 □视觉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共8小题,请从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您自身情况的答案A1.即使别人不告诉我他(她)的内心情感,我往往也能够理解。 [单选题] *

融合的教师教育

融合的教师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融合教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幼儿教师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对于融合教育的理解和态度直接影响到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幼儿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观念与态度,以期为提升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范围内的幼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幼儿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观念和态度。其中,观念主要通过对于融合教育理念、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来衡量;态度则通过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态度、接纳程度和自身能力认知等方面来考察。 观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理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实施原则和方法仍存在较大困惑。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融合教育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对于如何有效实施仍需进一步学习和探讨。 态度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他们和普通孩子一样应该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表示难以接纳特殊儿童,认为他们需要

更多的和支持,而这往往导致教师感到自身能力不足。 本研究发现,虽然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理念持积极态度,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提升他们对于融合教育的理解和实践能力。教育部门和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教师提供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挑战。 本研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幼儿教师的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观念与态度存在一定的理解和实践困难。未来有必要继续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资源支持,以提升他们的融合教育能力和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幼儿教师也需要更多地特殊儿童的需求和个体差异,积极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加适宜和有效的教育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融合教育逐渐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趋势。越来越多的特殊幼儿开始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这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一名唐氏综合征幼儿的融合教育个案为例,探讨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融合与发展。 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疾病,患者通常伴有智力障碍、

《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调查报告(附问卷)》

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的现状调查报告 目录 一、概念界定 (1) (一)教师课程能力 (1) (二)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一)教师课程能力现状的研究 (1) 1.关于教师课程能力概念的研究 (1) 2.关于教师课程能力现状的研究 (2) 3.关于如何提升教师课程能力的策略研究 (3) (二)幼儿教师课程能力现状的研究 (4) 1.关于幼儿教师课程能力概念研究 (4) 2. 幼儿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策略 (5) 三、研究方法 (7) (一)问卷调查法 (7) (二)观察法 (8) (三)文献法 (8) 四、眉县霸王河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现状的调查 (8) (一)根据调查问卷,分析眉县霸王河幼儿园教师课程能力现状 (8) 1. 课程的选择 (8) 2. 课程的创生 (8) 3. 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 (9) 4. 课后评价反思 (9) 5. 园所提供的帮助与局限 (10) (二)开展观察 (10) 五、存在的问题 (11) (一)幼儿园存在的问题 (11) 1. 给教师课程选择少 (11)

2. 入职后培训机会少 (12) 3. 调研活动少 (13) (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13) 1. 课程创生能力差 (13) 2. 课程设计组织实施不完善不丰富 (13) 3. 课后评价反思少 (14) 六、对策建议及原因分析 (14) (一)对于幼儿园的建议 (14) 1. 入职前系统培训,主要是为了培养教师课程能力 (14) 2. 入职后进行必要的课程知识培训,针对不足,不断增强 (14) 3. 定期开展调研活动,提升幼儿教师课程能力 (15) (二)对于幼儿教师自身建议 (15) 1. 提高课程创生能力 (15) 2. 多途径多角度进行课程设计组织实施 (16) 3. 课后积极反思评价 (16) 七、结语 (17) 参考文献 (18) 附录 (1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