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邓晓芒视频讲解《道德形而上学》01b

邓晓芒视频讲解《道德形而上学》01b

邓晓芒视频讲解《道德形而上学》01b
邓晓芒视频讲解《道德形而上学》01b

道德形而上学01b

前面的问题是对所有的理性者来说,他的行动任何时候都按照必然原理来评判,难道是必然的吗。如果是这样一条法则,那么已经完全先天的与一般理性者的意志结合在一起了。这个问题是有没有这样一种必然性。如果有必然性,是这样一条必然法则,那它就与一般理性存在着的意志结合在一起。

下一段,与意志结合在一起是什么关联,这种关系应该如何理解,这一段就是讲这种关系。道德法则与意志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理解。意志被设想为一种自己按照某些法则的表象规定自身去行动的能力。什么是意志,意志就是自己按照某些法则的表象规定自身去行动的能力,这是意志与自然事物不同的地方,人的意志行为跟自然界的行为是不同的,自然界是按照事物的法则去运行,而人的意志是按照法则的表象去行动的,这就是不同之处。这个表象就是当这个法则还没有起作用的时候意志就已经把他预设为自己的表象了,就是目的性的行为。就是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我就有目的,用这个目的表象来规定我的行为,这个目的可以是一些具体的某个对象的目的,也可以是法则的表象。可以追求某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按照规律的表象,比如道德律。这里讲法则以一种表象的方式呈现在头脑里作为目的来支配我的行为,自然界是没有目的的,所以没有表象,就是按照法则运行,人是有目的的,当目的还没有实现的时候,在行为中起作用,自然界的事物要实现了才起作用,人得行为在还没实现的时候目的就已经起作用了,他规定了他的行为要实现这个目的,或者应当实现这个目的。

而这样一种能力只能在理性存在者那里找到。人为什么能提出规律的法则的表象,就是因为他有理性,他就有超越性,超越感性和本能,感觉的冲动,能用理性的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行为还没发生之前就提出可以按照某种目的去做。所以这样一种能力只能在理性存在者那里找到,这个理性存在者不光是人,也包括上帝,也包括一切神圣的理性存在者。

现在,用来作为意志自我规定的客观基础的,就是目的,意志是一种主观的自发性,意志要自我规定,他就有客观基础,不是为所欲为,必须规定自己去干什么,用目的来规定自己,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而目的如果单纯由理性给予,就必然对所有理性存在者同样有效。目的如果没有感性的东西参与其中,如果法则的表象都是有关理性的法则的表象,那么必然对所有的理性存在者同样有效。因为理性的存在者有理性,那么这样一个目的与感性没有关系,那么必然都有效,这是顺理成章的,在逻辑上是严密的。

相反,只包含行动的可能性根据的东西,就叫做手段,这行动的结果就是目的。与单纯由理性给予的目的相反,有一种东西只包含行动的可能性根据,要考虑这个行动是否能实现,就要考虑很多条件,那么这些条件就叫做手段。行动的可能性根据不是意志的自我规定根据,意志的自我规定根据单纯由理性给予,就是普遍的,必然的,那么相反行动的可能性根据就是偶然的,也不是必然的,行动的可能性根据要取决于各种条件,自然条件,身体条件,感性条件等,这就叫做手段。要达到一个目的就要考虑手段的问题,这个行动的结果也叫做目的,与前面的目的在层次上是不同的。这个相反的也有它的目的,就是行动的结果作为目的来考虑,是要考虑手段的,手段和目的是不可分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个目的必须要考虑如何去达到它。与前面是不一样的,前面的纯粹由理性规定的目的不考虑手段,只考虑动机,是无条件的命令,不考虑行动的可能性根据,不考虑结果,所以与这里讲的目的在层次上不同。

欲望的主观根据是动机,意愿的客观根据是动因;欲望从心理学来说有主观根据,为什么对某件事情感到快乐,单纯的快乐如何不同于鉴赏,鉴赏又是否区别于普遍的愉悦,都属于欲望的主观根据。动机与动因有区别,虽然动因有时候也用在动机的意义上,但是动机绝对不可能用在形容自带之物之上,而动因既可以用在现象,也可以用在自带之物身上。后面的动因在这里就物质体身上,意愿有客观根据,与欲望有区别,欲望的主观根据。前面欲望,后面用意愿,欲望有高级欲望低级欲望,高级欲望就是意志,而意志是由意愿变来的。意愿

的客观根据实际指的是意志,道德律可以支配他的意志。

因此就有建基于动机的主观目的和取决于对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有效的动因的客观目的的区分。划分出两个层次,一方面从现象界,从肉体感受而言就是主观的目的,是鉴于动机之上的,动机指机械的作用方式,所以是非常感性的,用机械物理学可以解释心理学。动机是可以用因果律来解释的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这里是主观动机,主观目的。每个理性存在者有理性,就有客观根据,这个根据是属于彼岸世界的,本体界,不属于现实世界,由彼岸世界法则所发出的命令就是客观的命令,由这个命令产生的目的是客观的目的,由无条件的命令来行动,那么就是客观目的。这里引进目的是为了引入目的公式。这里的目的一种主观目的,一种客观目的,这两者区别开来。

实践原则,如果不考虑一切主观目的,就是形式的;一般的实践原则既包括主观目的又包括客观目的,但是如果把主观目的排除掉以后就是形式,实践原则是就是形式的实践原则。

当他们以这些主观目的、因而以某些动机为依据时,就是质料的。形式的和质料的加以区分,排除了一切的主观目的就是形式的,康德的道德律就是排除了一切的主观目的以后,是一种客观的命令,是一种纯形式的命令,把一切主观的目的都排除掉了。

下面是加以解释。一个理性存在者自己随意预设为其行动结果的那些目的(质料的目的),全都只是相对的;人们在自己日常行为中,一切自觉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行为,那么有目的的行为是把某个自己随意设定的目的当做结果,着眼于行动的结果,要实现什么目的可以说的出来。结果已经预先设定,但是是质料的,在时间和空间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但是这些目的都是相对的,如买了车明年就不能买了,已经有了,就不需要再有了。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消失。

因为只有它们仅仅与主体的某种特别形式的欲望能力的关系才给予了它们以价值,这里的它们就是目的,那样一些质料的目的全都是相对的,因为只有这些目的仅仅与主体的某种特别形式的欲望能力的关系才给予了它们以价值。欲望也是一种能力,有的人有欲望,但是没有这种能力。想买车买房的欲望能力特别在某个阶段所形成的能力的关系。这些东西的价值是与这种特别的情况密切相关的。在饥饿的时候金子都不管用,只有米饭是最值钱的,所以具体的目的是与具体的特别形式的欲望能力的关系有关,有这种关系才有价值。

因此这价值不能提供对所有理性存在者乃至对每个意愿普遍有效的和必然的原则,即实践法则。都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价值,因此这样的价值不能提供普遍有效的和必然的原则。用意愿这个词有特殊用意,意愿比意志更广范,意愿包含意志也包含任意。把人们的感性的东西全部包含在内了。纯粹理性的法则在实践中不仅仅是规定自身,而且对其他的愿望都有效,那个效果就是限制性的,是积极的自由意志,规定自己按照道德律去行动,相应的就是要人们不要按照任意性或者爱好或者感性去行动,至少要对感性的爱好加以限制,要是它服从道德律,当然也不主张取消感性爱好。必然要强制,下命令,让人们使自己一切意愿都归到理性来。这个价值如果是相对价值,就不能提供对所有理性存在者乃至对每个意愿普遍有效的和必然的原则,即实践法则。实践准则与实践法则是不同的,实践准则日常实践都有,实践的法则只能是道德律。

因此,所有这些相对的目的都只是假言命令的根据。目的都是相对的目的,不能提供实践法则,不能提供对每个理性存在者和每个意愿普遍有效的和必然的原则,都是相对的,因此都是假言的。

然而,假设有某种东西,其自身的存在本身就具有某种绝对价值,它能作为自在的目的本身而成为确定的法则的根据。上面所讲的都是相对的目的,是不是超越这一切之上有一种绝对的目的呢。假设有一种绝对的价值,那么在它的里面,并且唯一地只有在它里面,就包含某种可能的定言命令的、即实践法则的根据。实践法则的根据是包含在某种绝对价值里的,绝对价值是自在的存有本身所具有的。与前面相对的目的完全不同。

现在我要说,人以及一般的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作为自在的目的本身而实存,不仅仅作为这个活那个一直随意使用的手段,而是在他的一切不管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其他理性存在者的行动中,都必须总是同时被看作目的。前面是种假设,有种绝对的目的作为自在之物,现在我就要说:人和上帝都是理性存在者,人一方面具有主观的心理现象,生活在物理世界之中,在物理现象中实存,但只要是理性存在者,都作为自在的目的本身而实存。如果有这样的自在的目的,那么就是每个理性存在者都具有的。手段和目的对应。前面讲的两种不同的目的,一种是对所有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目的,另一种是自我规定的主观的目的,主观的目的是依靠手段的,强调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要达到目中目的要采取怎样的手段就是假言命令,但是定言命令没有手段和目的的区别,只考虑目的的应当性,不考虑是否能实现。就人而言,人不可能仅仅作为他人使用的手段,人与人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中,免不了要互相把对方当做手段,但是不能仅仅把对方当做手段。所以讲不仅仅作为这个活那个一直随意使用的手段。后面而是在他的一切不管指向自己还是指向其他理性存在者的行动中,都必须总是同时被看作目的,这里公式呼之欲出,同时意味着没有排除手段,不能仅仅当手段。

一切爱好的对象都只具有某种有条件的价值;因为,如果爱好和建立在爱好之上的需要不存在了,那么他们的对象就不会有任何价值了。相对的价值就是一切爱好的对象都只具有某种有条件的价值,有条件的价值也是相对的价值,因为,如果爱好和建立在爱好之上的需要不存在了,那么他们的对象就不会有任何价值了。相对的价值是假言命令,如果假言的前提不存在了,那么命令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爱好本身,作为需要的来源,远不具有它们被希求的那样一种绝对价值,毋宁说,完全摆脱它们倒必定是每个理性存在者的普遍愿望。一切需要都是出自于爱好,爱好被希求为一种绝对价值,在满足需求的时候有这种倾向,就是把它当成绝对价值。但是,实际上远不具有它们被希求的那样一种绝对价值,情况变了以后,绝对性就不存在了。康德的观点是一种需求一种爱好,我们完全要摆脱他,这必定是每个理性存在者的普遍愿望,这个不被每个人所承认,因为人得爱好是自然天生的,每个人追求温饱和爱情是人得天性。是不是能摆脱天性,是不是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愿望,在西方是有可能被理解的。自然的爱好对人来说是一种束缚,那么人就想是否能摆脱这种束缚,摆脱自然的束缚对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只是想能不能限制这种欲望。如果是理性存在者就必定会有这个愿望去摆脱它们。

这样,一切通过我们的行动所获得的对象,其价值总是有条件的。有些存在者,它们的存有虽然不基于我们的意志而是基于自然,但如果它们是无理性的存在者,它们就只具有作为手段的相对价值,因此而叫做事物;有些存在者包括有理性的存在者,它们身上也包括一些基于自然的,比如人得本能。人身上的基于自然的本能还不是只具有作为手段的相对价值,还必须是无理性的存在者,比如动物,动物也具有自然的本能,但是它物理性,所以动物才具有作为手段的相对价值,所以才叫做事物。人不能完全当做手段,因为人有理性。

与此相反,理性存在者就被称之为人格,人格的概念是双重的,既具有自然存在者的概念,同时又具有彼岸存在者的概念。人格包括人身和灵魂,尊重一个人得人格也是尊重人身,人身、财产都是一个人人格的体现。,狗属于主人,打了狗就侵害了主人的人格。

因为它们的本性已经突显出它们就是自在的目的本身,即某种不可仅仅被当做手段来使用的东西,因而在这方面就限制了一切任意(并且是一个敬重的对象)。本性不能仅仅理解为自然,更应该理解为本性,自然是本性的一部分,还包括自在之物,在自然后面的主体就是它的本性。所以本性既包括灵魂也包括自在之物,把身体当做本性的体现,当做主体灵魂的外在表现,外面内在不可分。人格被当做绝对的目的就是因为在人格低下包含人得本质。现象界的人可以当做手段使用,但是考虑到本体不能仅仅当做手段来使用,要当做绝对的物体来加以敬重。从自在的目的本身来看,就限制了一切任意并且是一个敬重的对象,人不能仅仅当做手段来使用,并且自己本身不能仅仅把自己当做手段来使用,还有不可出卖的东西,

就是人格。我的任意、愿望、为所欲为有前提,出卖劳动力可以,但是不能出卖人格,那么人格就成为了敬重的对象,只有人格才能成为敬重的对象。

因此,这些不仅仅是主观目的,其实存作为我们行动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有某种价值;而且是客观目的。人格的目的不仅仅是主观目的,这些人格的实存只是主观的价值,但不仅仅是主观目的。主观目的是相对的,对主体而言才具有价值,而且是客观目的。

即这样一些物,其自在的存有本身就是目的,这些物与前面讲的事物不同,前面是物理性的,这里是自在之物,本身就是目的。客观的目的就是自在之物,把自在之物当做目的。

也就是这样一种再也没有其他目的能替代的目的,其它目的应当仅仅作为手段来为它服务,因为否则任何地方都将根本找不到什么具有绝对价值的东西了;自在之物作为客观目的也就是这样一种再也没有其他目的能替代的目的。任何的人具有自由意志,不能取代他的自由意志来强行规定他,不能要求他的意志要服从我的意志。人的人格作为自在之物的目的是没有其他目的能替代的。同一个人得自由意志也不能用其他的意志来取代,比如出卖自己的人格也是不行的。人格的目的是绝对目的,其他的目的比如要求得温饱,爱好都是为自己的人格这个绝对目的服务的,都是为了成就自己,都是为了自由意志能自由伸展。人格是至高无上的起点,为了人格考虑其他目的来作为手段,唯独人格是绝对目的,不能再作为手段了。如果人格都不是绝对价值绝对目的,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绝对价值了。

但是假如一切价值都是有条件的,因而是偶然的,那么对理性来说就将无论何处都找不到什么至上的实践原则了。如果那样的话人得理性就不要了,就跟动物一样了,一切目的和价值都是相对的,理性一旦没有至上的实践原则,就没有标准了,没有标准就没有价值了。价值是在标准的衡量之下才能看出,如果一切都是相对的,就没有标准,没有价值了,人得价值观念整个就崩溃了。这是康德正义论的伦理学不可缺少的作用所在。如果完全按照经验派的伦理学那样,否定绝对价值和价值标准,那一切被称为价值的东西都等于无价值,所有价值都是相对的,就没有比较。如果有比较和等级,那就必须要有绝对的等级做标准,肯定是接近最高等级的价值才具有价值,必须有这样的价值标准。

人体十二经络运行时间表

人体十二经络运行时间表 子时上床睡觉去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子时 23:00-1:00 胆经 人体状况:胆法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死亡)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可观察,备好救心丸。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 丑时熟睡保肝 时辰时间 ,悠悠完美私服; 对应经络 丑时 1:00-3:00 肝经 人体状况: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理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充足能量。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黄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寅时梦里深呼吸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寅时 3:00-5:00 肺经 人体状况:大地阴阳从此刻转化,由阴转阳。人体此时也进入阳盛阴衰之时。此刻肺经最旺。肝脏在头两个小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神充沛。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如果家里有肺衰竭病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观察他此时的反应和症状。很多肺癌病人都在寅时去世。哮喘病人在寅时服药比白天常规服药效果好。 卯时便便吧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卯时 5:00-7:00 大肠经 人体状况:这是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期。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卫生间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 辰时勿忘吃早餐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辰时 7:00-9:00 胃经 人体状况:你的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早就饿得不行,此刻它睡醒了过来,所以,这个时候吃上饭它会尽全力消化。如果胃火过盛,嘴唇干,重则唇裂或生疮。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囔炎等危险!另外,这时敲胃经最好,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饭后一个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 巳时喝水6杯 时辰时间对应经络 巳时 9:00-11:00 脾经 人体状况:脾经最旺。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否则唇白或唇暗,唇紫。 养生之道:这个时辰要喝至少6杯水,慢慢饮,让脾脏处于最活跃的程度。如此,身体会开

治病的十二经络记忆法

治病的十二经络记忆法 治病的十二经络记忆法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3.什么是按摩的补与泻呢? 一般来说,顺着经络按摩为补,逆经络按摩为泻。 按摩时力度轻的为补,力度重的为泻。 按摩时间短的为补,时间长的为泻。 按摩范围小的为补,范围大的为泻。 4.需要把三百多个穴位都记住吗? 中医在按摩经络时有个说法叫「以痛为俞」,也就是说疼痛的部位就是按摩的穴位。比如你知道自己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就可以在相应的心经和心包经上沿著经络慢慢地按压,去感受整条经络上各处的感觉。如有的地方酸痛,有的地力刺痛,有的地方麻木,有的地方发酸、发胀,那么这时你按摩的重点就放在最痛的部位,把病灶揉开、揉散,甚至拔罐、艾炙、敲打都可以,

卫气营血辩证

一、填空题 1、卫分证主表,病在。 2、营分证的舌象是,脉象是。 3、血分证除具有营分证外,更以,,,等为特点。 二、单选题 1、卫气营血辨证出自() A、《内经》 B、《外感温热篇》 C、《温病条辨》 D、《伤寒杂病论》 E、《温热经纬》 2、除哪一项外,均属血分虚热证的表现() A、身热夜甚 B、持续低热 C、暮热早凉 D、五心烦热 E、舌红少苔 3、除哪一项外,均是营分证候的临床表现() A、身热夜甚 B、口渴不甚 C、斑疹透露 D、心烦不寐 E、五心烦热 三、多选题 1、卫分证候可见() A、咽喉肿痛 B、发热不恶寒 C、微恶风寒 D、脉浮数 E、舌边尖红 2、血分实热证的表现() A、口干咽燥 B、斑疹透露 C、牙关紧闭 D、脉细数 E、脉弦数 四、名词术语解释 营分证 五、问答题 1、何谓卫气营血辨证?其适用范围是什么?在临床上有何意义? 2、气分证候见于温热病的哪一阶段?有何特征? 卫气营血辩证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肺与皮毛 2.舌质红绛,脉细数 3.耗血,动血,阴伤,动风 二、单选题 1、B 2、A 3、C 三、多选题 1、ACDE 2、BCDE 四、名词术语解释 是温热病邪内陷的第三个阶段,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点。 五、问答题 1、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家叶天士在《伤寒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及患者的临床实际表现,而创立的一种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方法。它适用于外感温热之邪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发热性疾病。在临床上,它揭示了温热病的传变规律,与当今临床所见十分吻合,所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气分证候见于温热病极期分阶段,常由卫分证候发展而来,故初期可见卫分证候,病体不虚,病热较急剧,有阳热亢盛的里热见症,特征是高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心烦、口渴、尿赤等证。

卫气营血辩证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 总论 一、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简称“温病”。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 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 二、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 2、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 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以热盛阳明多见。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传入途径有二:一是从卫分传入;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 (一)、气分大热 定义: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 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 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 3、热拢心神则心烦。 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 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生津 代表方:白虎汤 (二)、热结肠道 定义: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分析:1、肠道属阳明经,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2、热入气分,邪热亢盛,正邪相争,故日晡潮热。 3、热结肠道,耗伤津液,肠道津亏,使肠内不润,故大便燥 结。 4、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腹满硬痛,拒按。 5、苔黄燥,脉沉实,为里实热之象。 治法:峻下热结 代表方:大承气汤 3、营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以实质性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是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的病变为主,其病位在心和心包。 主要证候特点:身热夜甚,舌红绛,心烦不寐,或神昏。

人体主要的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

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 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已脾心未小肠,膀胱申注酝肾注,戊时包络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了解人体经络-日之中循行运转规律,

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气者生之本也,时者生之用也! 1.手太阴肺经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2.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

3.足阳明胃经辰时(7点到9点)—胃经旺。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4.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脾经旺。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状;“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5.手少阴心经午时(11点至13点)—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

卫气营血辨证综述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所创立的一种适用于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所反映的证候,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病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以及后世医家对温热邪气致病的认识,为卫气营血辨证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叶氏借用《内经》中关于卫、气、营、血四种物质的分布、功能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生理概念,将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分为由浅入深传变的四个阶段。温热病邪由卫分一→气分―→营分―→血分,说明病情逐渐加重。 卫气营血辨证就其病位及层次、病变发展趋势而言,卫分证主表,邪在肺与皮毛,为外感温热病的开始阶段;气分证主里,病在胸、膈、胃、肠、胆等脏腑,为邪正斗争的亢盛期;医学教育网整理营分证为邪热陷入心营,病在心与心包络,病情深重;血分证则为病变的后期,邪热已深入心、肝、肾等脏,重在耗血、动血,病情更为严重。故叶天士《外感温热篇》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 一、辨卫气营血证

(一)卫分证 指温热病邪侵袭肤表,卫气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全身不适,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 【证候分析】卫分证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温热之邪侵及卫表,卫气阻遏不能布达于外,故发热,微恶风寒;卫阳与温热邪气郁蒸,故多为发热重而恶寒轻。医学教育网整理温邪上犯,肺失宣降,气逆于上则咳嗽;上灼咽喉,气血壅滞,故咽喉红肿疼痛;上扰清窍,则头痛;邪在肺卫之表,津伤不重,故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脉浮数,为邪热在卫表的征象。 本证以发热而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等为辨证要点。 (二)气分证 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炽,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根据邪热侵犯肺、胸膈、胃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的表现。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或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或兼心烦懊??,坐卧不安;或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或时有谵语、狂乱,大便秘结或下秽臭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或见口苦,胁痛,心烦,干呕,脉弦数等。

人体十二经络揭秘.--解释

人体十二经络揭秘 武当山紫霄宫通愚道长:祝华英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功能,是人体内唯一的生命活力。如果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的运动机能停止,人就会死亡。人体“阴阳十二经脉”在人体中有能量无形相,即使利用现代的高科技仪器亦难察出“它”的全貌。经络学说是我国前圣先哲们对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疗学的核心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基础知识,是祖国医学精华中的精华。虽然从古至今许多医家不断利用“阴阳十二经脉”理论,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笔者认为如不明“阴阳十二经脉”之内在机能,就不能发挥“阴阳十二经脉”的应有的调治作用,并且容易产生误差。 特别是用针灸治疗疾病,因为它是以“阴阳十二经脉”的路线及经脉所涉及的穴位为理论基础,所以必须了解人体“阴阳十二经脉”之内在运动机理,才能调整疾病。由此可见,十二经脉理论对针灸、按摩及穴位治疗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对经络学说的研究,是在练功功态中体验到了“阴阳十二经脉”运动规律,由此,笔者认为人体科

学的经脉穴络,完全是古代先圣们在修炼中,通过自己的内视返观而领悟的。比如《奇经八脉考》的作者,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内景隧道(即是指人体经脉循行的动态线)惟返观者(是指修炼者应用返观内照之法)能照察之。”即是说惟有通过静功亲身体验,才能领会到经脉运行的真实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十二经脉”理论的发现不是由一代一代的经验积累,而是炼功者内视返观而得。 人体“阴阳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灵枢》、《素问》,而人体的每一脏、每一腑都有两道经脉路线,一道在左,一道在右。笔者认为:《灵枢经》中有关“阴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仅只说出了人体一个侧面的正运机理,却隐藏了另一个侧面的负运机理,所以古书中的“阴阳十二经脉”学说是不完整、不周全的。 按《灵枢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果手足“阴阳十二经脉”一直是按以上所说的线路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简述如下: 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如肺经全是从胸走手,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线路的,但入于

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口诀

人体十二经络穴位口诀 手太阴肺经(左右共22穴) 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少商如韭叶左右二十二孔穴流注线:此一经起于中府,终于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颙巨骨当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商阳,终于迎香。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90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头维下关颊车停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鹰窗乳中沿乳根不容承满梁门起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次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跳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

内庭历兑经穴终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头维,终于历兑。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 二十一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指头大都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谷地机阴凌穴血海萁门冲门开府舍府结大横排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荣大包随 流注线:此一经起于阴白,终于大包。 手少阴心经(左右共18穴) 九穴午时手少阴极泉青灵少海深灵道通里阴郄随神门少府少冲寻流注线:起于极泉,终于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共38穴) 手太阳穴一十九少泽前谷后溪收腕骨阳谷养老绳支正小海外辅肘肩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风曲垣首肩外俞连肩中俞天窗乃于天容偶锐骨之端上颧髎听宫耳前珠上走流注线:此一经起于少泽,终于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共134穴)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上寸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阙阴四心俞督俞隔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到白环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髎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侠脊第二行魄户膏肓于神堂噎嘻膈关魂门九阳纲壹舍于胃仓肓门志室骲肓续二使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骨至阴小指旁 流注线:起于睛明,终于至阴。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 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诊断学 第十三单元 卫气营血辨证

第十三单元卫气营血辨证 重点:复习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辨证要点 卫气营血证的分类及各证的临床表现 卫气营血证的治法、方药、方剂组成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及意义 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外感温热病 卫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风热犯卫证——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 燥热犯卫证——发热恶寒、咳嗽少痰、咽干鼻燥 重点:治法方药 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 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 气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邪热壅肺证——身热而不恶寒,咳喘,舌红苔黄,脉数 热扰胸膈证——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 热结肠道证——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 重点:治法方药 邪热壅肺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热扰胸膈证——清宣郁热——栀子豉汤 热结肠道证——通大肠之秘,泄小肠之热——导赤承气汤 营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灼营阴证——身热夜甚、心烦躁扰、斑疹隐隐 热陷心包证——身灼热、神昏谵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灼营阴证——清营泄热。兼表者,佐以透表——清营汤 热陷心包证——清心开窍——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血分证 重点:鉴别要点 热盛动血证——身体灼热,躁扰不安,斑色紫黑 热盛动风证——身热壮盛,甚则狂乱、神昏 热盛伤阴证——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重点:治法方药 热盛动血证——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羚角钩藤汤 热盛伤阴证——育阴清热——黄连阿胶汤 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重点:顺传与逆传 顺变: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标志:温病由浅入深的演变规律 逆变:邪入卫分后,不经气分阶段直接深入营分、血分 标志:病情更加急剧、重笃 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 A.邪热壅肺证 B.邪扰胸膈证 C.风热犯卫证 D.热结肠道证 E.燥热犯卫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以身热,大便不通,小便不畅为辨证要点的属于气分热结肠道证。 患者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其临床意义是 A.热灼营阴证 B.热陷心包证 C.邪热壅肺证 D.热扰胸膈证 E.热结肠道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患者身热,心烦懊(忄农),坐卧不安,舌苔微黄,脉数,其临床意义是气分热扰胸膈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人体十二经络各穴位的功能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十二经络图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奇经八脉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1、肺经:天府:鼻尖触手臂处。治疗过敏性鼻炎。尺泽:肘横纹外侧。补肾。治高血压、哮喘。孔最:腕横纹上七寸。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

作用。治急性咳鏉、急性咽喉痛列缺:合谷相对食指下的凹陷处。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偏头痛。头项寻列缺。 经渠:铙骨头叫铙骨茎突,顶着它往外推。治疗咳鏉的要穴,不管是虚寒引起的还是肺热引起的。太渊:用大指关节往下咯它,或者来回挫搓。(在大拇指下)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鱼际:治疗咳鏉,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少商:大拇指甲外侧,治疗咽喉痛的要穴,用三棱针轻轻点刺挤出一滴血来,就会感到嗓子轻松了。2、大肠经:功效: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商阳:食指指甲内侧,调节便秘,要用指甲掐它。合谷: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等。温溜:在合谷之上。有补阳气的作用,体质虚寒的人可以艾灸。也可用刮痧法泄火。按揉此穴可治痘初起。曲池:曲手臂时肘横纹的端点处。降血压,治皮肤病,通便。是一个排毒的穴位,要经常柔一揉。肩隃:手臂伸直肩膀凹陷处。是人体最容易受风寒的穴位,防止进风寒,睡觉时穿上短袖。迎香:鼻翼旁。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经常按摩点揉。3、胃经:功效:胃为后天之本,四白:在眼袋下。治眼袋,黑眼圈,给眼供血。

六经卫气营血辩证

伤寒病六经辨证方法 六经辨证是东汉末年张机在《素问·热论》等篇的基础上,结合其临床体会,将伤寒病的传变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创立出的一种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他的《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为后世医家所尊崇。伤寒六经辨证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来划分外感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是一个包括邪正、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段,以及治法、方药在内的综合性的临床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伤寒概念有广狭两义,广义的伤寒泛指外感病,狭义的伤寒是指感受寒邪,感而即发的外感病。六经辨证是《伤寒论》中辨证的纲领。六经概括了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六经病证是六经所属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各种证候。以病变部位分,则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三阴均属于里。三阳病证以阳经和六腑病变为基础,多属于实证、热证;三阴病证以阴经和五脏病变为基础,多属于虚证、寒证。因此六经辨证的应用,虽重点在分析外感风寒之邪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但是并不局限于论治外感热病,也适用于某些内伤杂病。 六经辨证方法将外感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以阴阳为总纲,归纳为三阳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三阴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两大类。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奋的,为三阳病证;凡是抗病力弱,病势衰减的,为三阴病证。六经辨证的重点在于说明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病势趋向及其相互转化等特点,作为指导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六经的常见证候有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 一、辨太阳病证 太阳病证是指外邪侵袭体表,邪正交争于人体浅表部位所表现的证候。太阳病是外感病的初期阶段,病位表浅。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抗御外邪侵袭,为诸经之藩蓠。外邪侵犯人体,太阳首当其冲,故首先表现为太阳病证,并以恶寒、头项强痛、脉浮为其主要临床表现。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肌腠失于温养,故恶风寒;足太阳经脉受邪,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致头项背疼痛;正邪抗争于太阳肌表,脉气鼓动于外,故脉浮。上述临床表现是太阳病的主症主脉,无论病程的长短,但见此症此脉,即可辨为太阳病。根据感受邪气之后的不同反应,太阳病又分为经证和腑证。由于病人的体质差异,感受病邪的性质、轻重不同,太阳经证又有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的区别。若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可循经人腑,还可导致太阳腑证,腑证又有蓄水证和蓄血证之分。 (一)辨太阳经证 太阳经证是指由于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调所表现的证候。太阳经证为伤寒病的初起阶段,又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证。 1、辨太阳中风证是指以风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头项强痛,或见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 [机制分析] 卫为阳,营为阴,风寒外邪以风邪为主侵犯太阳经,卫受邪而阳浮于外与邪争则发热;风性开泄,以致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则汗出。此所谓“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由于汗出,肌腠疏松则恶风。若外邪犯及肺胃,肺气失宣则鼻鸣;胃气失降则干呕。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外邪袭表,腠理不固,营卫失和为主要病机。 ②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辨证依据。 2.辨太阳伤寒证 是指以寒邪为主的外邪侵犯太阳经脉,导致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无汗而喘,骨节疼痛,脉浮紧。 [机制分析] 风寒外邪以寒邪为主侵犯太阳之表,卫阳被遏,肌肤失于温煦,则见恶寒;寒邪郁表,卫阳奋起抗邪,正邪交争,故发热。卫阳郁遏,脉中营阴郁滞,筋骨失于温养,故头身疼痛。寒性阴凝,致使肌腠致密,玄府不开,故见无汗。寒邪凝束,正气抗邪,故脉浮紧。寒邪束表,肺气失宣,则呼吸喘促。 [辨证要点]①本证以寒邪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为主要病机。

教你记住人体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智 慧》) 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 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 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 手太阴肺经 足太阴脾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是要你根据身体的强弱去选择经络。比如身体弱的,最好先选择阳经按摩以补足正气为主,阴经要等正气补上了,再去碰它;身体好的,则阴经、阳经都可以按摩。 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是与四季的温度有关。夏天阳气最旺盛,就是身体虚弱的人,在这个时候也可以去疏通阴经了。阴阳平衡的理论还可以用在按摩时的手法上,如阴经的按摩最好是用补法,阳经的按摩可以用泻法。

卫气营血辩证教学资料

卫气营血辩证

第三节、卫气营血辩证 总论 一、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简称“温病”。 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 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 二、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2、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 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以热盛阳明多见。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传入途径有二:一是从卫分传入;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一)、气分大热 定义: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

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 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 3、热拢心神则心烦。 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 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生津 代表方:白虎汤 (二)、热结肠道 定义: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分析:1、肠道属阳明经,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2、热入气分,邪热亢盛,正邪相争,故日晡潮热。 3、热结肠道,耗伤津液,肠道津亏,使肠内不润,故大便 燥结。 4、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腹满硬痛,拒按。 5、苔黄燥,脉沉实,为里实热之象。 治法:峻下热结 代表方:大承气汤

血分气分--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医学家叶天士首创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四时温热邪气侵袭人体,会造成卫气营血生理功能的失常,破坏了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温热病的发生。此种辨证方法是在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从而丰富了外感病辨证学的内容。 卫、气、营、血,即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这四类不同证候。当温热病邪侵入人体,一般先起于卫分,邪在卫分郁而不解则传变而入气分,气分病邪不解,以致正气虚弱,津液亏耗,病邪乘虚而入营血,营分有热,动血耗阴势必累及血分。 一、卫气营血证候分类 温热病按照卫气管血的方法来辨证,可分为卫分证候、气分证候、营分证候和血分证候四大类。四类征候标志着温热病邪侵袭人体后由表入里的四个层次。卫分主皮毛,是最浅表的一层,也是温热病的初起。气分主肌肉,较皮毛深入一层。营血主里,营主里之浅,血主里之深。 (-)卫分证候 卫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侵犯人体肌表,致使肺卫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其病变主要累及肺卫。 【临床表现】本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发热与恶寒并见,发热较重,恶风(寒)较轻。风温之邪犯表,卫气被郁,奋而抗邪,故发热、微恶风寒。风温伤肺,故咳嗽,咽喉肿痛。风热上扰,则舌边尖红。风邪在表,故脉浮,苔薄,兼热邪则脉数。 (二)气分证候 气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亢盛的里热证候。为温热邪气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极盛时期、由于邪入气分及所在脏腑、部位的不同,所反映的证候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热壅于肺、热扰胸膈、热在肺胃、热迫大肠等。 【临床表现】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常伴有心烦、口渴、面赤等症。若兼咳喘、胸痛、咯吐黄稠痰者,为热壅于肺;若兼心烦懊恼坐卧不安者,为热扰胸膈;若兼自汗,喘急、烦闷、渴甚,脉数而苔黄燥者为热在肺胃;若兼胸痞、烦渴、下利、谵语者,为热迫大肠。 【证候分析】温热病邪,入于气分,正邪剧争,阳热亢盛,故发热而不恶寒,尿赤、舌红、苔黄、脉数,邪不在表,故不恶寒而反恶热;热甚津伤故口渴;热扰心神故心烦。热壅于肺,气机不利,故咳喘、胸痛;肺热炼液成痰,故痰多黄稠。热扰胸膈,郁而不达故烦闷懊恼,坐卧不宁。热在肺胃,热在于肺,肺热郁蒸,则自汗、喘急;热在于胃,胃在津液被热所灼,则烦闷,渴甚而脉数,苔黄燥。肺胃之热下迫大肠,肠热炽甚,热结旁流,则胸痞烦渴而下利、谵语。 (三)营分证候 营分证候,是指温热病邪内陷的深重阶段表现的征候。营行脉中,内通于心,故营分证以营阴受损,心神被扰的病变为其特点。 【临床表现】身热夜甚,口渴不甚,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现,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证候分析】邪热人营,灼伤营阴,真阴被劫,故身热灼手,入夜尤甚,口干反不甚渴,脉细数。营分有热,热势蒸腾,故舌质红绛。若热窜血络,则可见斑疹隐隐。心神被扰,故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四)血分证候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人体十二经络快速记忆法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 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yixi 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足少阴肾经穴歌足少阴肾二十七,涌泉然乖徽海出,太溪大钟连水泉,复溜交信筑宾立,阴谷横骨趋大赫,气穴四满中注得,肓俞商曲石关蹲,阴都通谷幽门直,步廊神封出灵墟,神藏彧中俞府毕 手厥阴心包经穴歌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少阳三焦所从经,二十三穴起关冲,液门中渚阳池立,外关支沟会宗逢,三阳络入四渎内,注入天井清冷中,消泺臑会肩髎穴,天髎天牖经翳风,瘛脉颅息角耳门,和髎上行丝竹空。

足少阳胆经穴歌 足少阳经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听会上关颔厌集,悬颅悬厘曲鬓翘,率谷天冲浮白次,窍阴完骨本神至,阳白临泣开目窗,正营承灵脑空是,风池肩井渊腋长,辄筋曰月京门乡,带脉五枢维道续,居髎环跳市中渎,阳关阳陵复阳交,外丘光明阳辅高,悬钟丘墟足临泣,地五侠溪窍阴闭。 足厥阴肝经穴歌 足厥阴经一十四,大敦行间太冲是,中封蠡沟伴中都,膝关曲泉阴包次,五里阴廉上急脉,章门过后期门至。 任脉穴歌 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二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联,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端。 督脉穴歌 督脉行脉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中枢长,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开,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走向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 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 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 寅时气血注于肺, 卯时大肠辰时胃, 巳脾午心未小肠, 申属膀胱酉肾位, 戌时心包亥三焦, 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 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肺经旺,将肝贮藏的新鲜血液输送百脉,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人体经脉十二经脉经八脉全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沿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上行,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处,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侧前缘下行,过肘至腕入寸口上鱼际,沿鱼际边缘,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分支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该经脉腧穴是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共11穴,左右合22穴。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肝在丑时把血液推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如果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觉,有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哮喘的病人在清晨时症状会比较严重在中医来讲是肺经之态。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分支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两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该经脉腧穴有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手五里、臂臑、肩、巨骨、天鼎、扶突、禾、迎香,共20穴,左右合40穴。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养生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水,然后奔进厕所把一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老年人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食多选择:茄子、菠菜、香蕉、蘑菇、木耳、玉米、扁豆、豌豆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大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皮肤无光泽、肩酸、喉干、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牙疼、皮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卫气营血辩证

卫气营血辩证 总论 一、温热病:是温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发热病的总称。简称“温病”。 特点:发病急速,病情多变,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地域性;以发热为主,易化燥伤阴,甚则耗血动血。 病情发展规律:多起于卫分,渐次转入气分、营分、血分。 二、卫气营血辩证: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用以说明其病位深浅、病情轻重,以及各阶段的病理变化及其传变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卫分证:是温病的初期阶段,为温热病邪侵袭肌表,卫气功能失调所表现出的证候。 主要特点: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属八纲证候中的表热证。 2、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入脏腑,为正盛邪实,正邪剧争,阳热炽盛里证。特点:其病变范围广泛,凡温热病邪不在卫分,又未入营血,皆属于气分范围。以热盛阳明多见。证候特点――发热不恶寒,口渴,苔黄。 传入途径有二:一是从卫分传入;二是温热病邪直入气分。 (一)、气分大热 定义:是指邪热入胃,胃热炽盛所表现出的候。 证候: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分析:1、胃热炽盛,耗损津液,故大热,大渴,喜冷饮。 2、邪热蒸腾,迫津外出,故大汗。 3、热拢心神则心烦。 4、里热炽盛,气盛血涌,故面赤。 5、苔黄燥,脉洪大,为实热之象。 治法:清热生津 代表方:白虎汤 (二)、热结肠道 定义:热结肠道证是指邪热入腑与糟粕互结,耗伤津液所表现出的证候。 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分析:1、肠道属阳明经,而阳明经气旺于日晡。 2、热入气分,邪热亢盛,正邪相争,故日晡潮热。 3、热结肠道,耗伤津液,肠道津亏,使肠内不润,故大便燥结。 4、燥屎内结,腑气不通,故腹满硬痛,拒按。 5、苔黄燥,脉沉实,为里实热之象。 治法:峻下热结 代表方:大承气汤 3、营分证:是指温热之邪,内陷心营,以实质性损害为主要病机变化。是以营热伤阴,心神被扰的病变为主,其病位在心和心包。 主要证候特点:身热夜甚,舌红绛,心烦不寐,或神昏。 热伤营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