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8-08-24T15:21:59.3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作者:王曼曼[导读] 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

宝丰县中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的患者痉挛缓解的疗效。方法:从医院2012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所有到医院来医治脊髓损伤的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4名患者从1到84编号,1到42号的42名作为观察组的患者,43到84号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对照组的42例患者一切都按照常规的康复治疗进行,而观察组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的方法对42名脊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这84名脊髓损伤的患者十周的康复治疗观察,观察组的42例脊髓损伤的患者康复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的42名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情况好很多,两个组进行比较的结果非常明显,P<0.05符合统计学的差异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髓损伤

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痉挛的症状,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痉挛缓解;影响研究

脊髓损伤主要是因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了损伤造成的病症,可以导致人残疾。脊髓损伤的患者在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痉挛的症状,痉挛这种症状是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截瘫后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痉挛的症状脊髓损伤的患者会产生肢体酸胀疼痛感,甚至患者的关节会发生挛缩或者畸形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给影响脊髓损伤的患者的康复治疗。本研究通过对医院2012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84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情况观察分析,现在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医院2012年1月份到2017年12月份所有到医院来医治脊髓损伤的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这84名患者从1到84编号,1到42号的42名作为观察组的患者,43到84号作为对照组患者。其中对照组有30名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2例,这42例患者的年龄在20岁到52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在36岁左右;观察组有35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7名,这42例患者的年龄在18岁到50岁之间,他们的平均年龄也是在36岁左右。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发现这84例患者各个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可以将这84例脊髓损伤患者分成两组进行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的42例脊髓损伤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的康复方法。为了降低脊髓损伤患者的肌肉张力,医院的工作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时间一分钟的重复五次肌肉牵拉运动,这就是对患者运动方面的治疗。另外给脊髓损伤的患者进行水疗法或者直肠电刺激的治疗方法,这两种方法是属于为脊髓损伤患者提供物理治疗。除了上面所说到的医院的康复治疗人员还要给脊损伤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让患者保持好的心情接受治疗,同时还要给患着讲述痉挛的症状,让患者对此有大致的了解。

1.2.2观察组

观察组的42例脊髓损伤患者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治疗方法,西医的治疗方法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相同的,除了西医的治疗方法还要加上中医的针灸治疗,给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肌肉扎针治疗。

2、结果

2.1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一共84例脊髓损伤的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中42例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缓解情要好过对照组,具体信息见表1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对比两组脊髓患者患者的痉挛缓解情况[n(%)]

2.2观察组和对照组一共84例脊髓损伤患者的肌肉张力恢复情况具有如表2:表2:对比两组脊髓损伤患者的肌肉张力恢复情况

针灸康复科制度

针灸康复科制度 一、康复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医院休、请假、奖金发放等制度,工作时间不准擅自离岗、吸烟、打闹、喧哗。 (二)对伤残病人,行动困难或卧床患者,应坚持床边会诊及治疗,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所需,以极大的爱心,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三)坚持周会制度,贯彻医院工作方针、科室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期瞒病人。加强科室各室间的协作。同志间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不搞小团体。 (四)坚持专业学习制度,每月参加院内业务学习,专人主讲,提出新问题,总结 新方法,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科室医技人员业务水平。 (五)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消除火、电隐患,各治疗室明确责任人,出现意外事故,按医院奖惩条例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节理疗、针灸、运动、推拿室 一、运动、理疗、针灸、推拿室负责人职责 (一)贯彻执行院科两级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本室仪器、水、电等器械,防止丢失,损坏及跑、漏等现象。 (二)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本室出现安全事故,由各室责任人承担责任,并对当事人提出意见。 (三)组织本室的专业学习及交流,监督本室人员的操作规程,

及时发现处理差错事故。全面负责本室的临床医疗工作。 (四)各室负责人,以身作则,带头完成临床医技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管理优秀者,优秀进修外出学习,更好的带动全室的工作。 二、运动、理疗、针炙、推拿室管理制度 (一)运动治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 2、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3、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4、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5、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二)理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理疗患者,由接诊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生检查后,确定理疗种类与疗程。 2、理疗室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7-11-22T14:38:35.0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9期作者:阿吉古丽.艾尔肯塔吉古丽.麦麦提库西塔儿.木塔里甫[导读]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改善。 新疆阿克苏地区维吾尔医医院康复科 843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2月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比较两组脑卒中预后;治疗前后NHISS评分、SF-36评分;干预前后患者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结果:联合组脑卒中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NHISS评分、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NHISS评分、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联合组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运动功能、吞咽功能改善,有利于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 脑卒中是常见脑血管疾病,也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目前,研究显示,城乡合计脑卒中已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需早期进行合理康复治疗。本研究分析了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4月-2017年2月98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联合组。联合组男31例,女18例;年龄59-79岁,平均(67.24±5.70)岁。对照组男32例,女17例;年龄58-79岁,平均(68.34±2.12)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1)早期。采取侧卧,进行远端至近端肢体内外旋、屈伸、外展等被动训练,并进行健侧和患侧小幅度至大幅度起坐训练。(2)中期。进行诱发分离和抗痉挛训练,并通过中医康复按摩缓解肌肉和关节痉挛,进行缓慢牵张背伸患侧下肢踝关节和上肢腕关节。(3)恢复期。进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进行健侧直腿抬高训练和上肢上举、交叉平举和侧举,下肢则进行步行以及上下楼梯训练。注意循序渐进。(5)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病情允许后开始训练患者穿衣、吃饭、梳洗等生活能力。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存在口眼歪斜者选择阳白穴、鱼腰穴、大迎穴、迎香穴、攒竹穴和承浆穴;意识障碍选择合谷、人中、百会、太冲;上肢运动障碍选择合谷、曲池、手三里、外关、肩贞穴、肩井穴、肩髎穴;下肢功能障碍选择足三里、环跳、委中、阳陵泉、风市、秩边、承山。捻转直刺,行捻转提插手法,急性期采取泻法行针;恢复期采取补法行针。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脑卒中预后;治疗前后NHISS评分、SF-36评分;干预前后患者VFSS评分、FMA评分、BI指数。治愈:NHISS评分降低90%以上,生活能力、肌力等均恢复正常;显效:NHISS评分降低45%以上,生活能力提高,肢体肌力改善两个级别,生活自理;有效:NHISS评分降低18%以上,生活能力改善,但生活无法完全自理,肌力改善1个等级;无效:NHISS评分降低18%以内,肢体功能、肌力无改善,生活无法自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1]。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作计量、计数数据录入比较,输入数据后分别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脑卒中预后相比较 联合组脑卒中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脊髓损伤康复病友经验

康复治疗潜力 脊髓损伤的患者有强大的恢复潜力。一般来说,早期恢复的过程在数天到6个月内完成。其后的2年左右患者也可以有进一步恢复的机会。出现远端肢体的早期活动,例如脚趾的主动活动,往往预示良好的恢复潜力。要注意痉挛的运动对预后没有价值。瘫痪部位有感觉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会较大。感觉正常的部位,运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超过50%。积极参加功能锻炼是最强大的恢复因素。每个患者都要为1%的希望而做出100%的努力。即使病史很长,但是只要没有经过康复训练,就一定有巨大的潜力可以发挥,这就是康复治疗的价值。 说说对喝水的理解(胸6、7、8 完全性) 喝热白开水给了我很大的好处,最直观的就是恢复了膀胱的储尿功能,我现在正常情况可储尿约1000ml,一日上三次厕所,约10分钟可将尿排尽。 能做到这一点,头功应记在白开水上。起初,我只是为了去掉导尿管,而大量喝水,这是个物理过程,就是让膀胱充分充盈,把尿路冲开。 02年,我第二次作减压手术,又插了导尿管,虽然每天都有冲洗膀胱的服务,可输液没几天,我的导尿管就堵了。换!这个方法肯定不好,容易尿路感染。喝水冲吧!我姐给我打了两暖瓶的开水,开喝!当然导尿管是开着的。我姐就不停地搓导尿管管壁,大约一瓶水下去才冲开,能看见白絮状的沉淀星星点点地流下,这就是输液沉积下的盐。第一天,我也只能喝两瓶水了。第二天,接着来,早晚各喝了两瓶,(不包括输的液,当然,得输完液一两小时后再喝水,别把药冲了。)到晚上,排出的尿很清。三天后就不用喝那么多水了,但输液后喝一瓶半还是需要的。后来不输液了,我还是坚持每天喝水冲膀胱,只是喝少些。住院三个多月,两次大手术,我只用了一根导尿管,没有感染,而且也没有便秘,当然也不是稀便。 出院后,我还是坚持喝水冲洗,开始觉察不到什么功效,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储尿功能越来越强。来到燕山,我发现有很多病友都有尿路感染的困惑,我怎么没有?我小时还得了肾炎?我家的医生们说:是你喝水喝的!特别是看到有的病友得了尿毒症,好心痛,现在让他们喝水,不知行否,因为他们已排尿困难了!!! 让我们想想,正常人就是不特意运动,也得上班、干话吧,他们要消耗很多的盐、糖,加上他们排尿顺畅,不会有太多的沉积。我们不同,因病排毒不畅,这里不只是排尿、排便、排汗,还因胃肠蠕动差,把很多废物分散地沉于体内不同部位,加上我们长期处于坐着、躺着姿态,再加上受伤部位以下又不出汗,这些废物就很容易沉淀,重了就会结石、感染。所以,我们必需外力排毒,喝白开水是最方便、很有效、无副作用的方法。 这里,我要强调,必需是白开水。为什么不能是茶、饮料、菜汤?首先,这些不是纯水,有渣滓,也要提取、吸收、排除;其次,茶、饮料都是凉性的,我们的体内寒湿重,血气不足(关于这一点,我另篇论述。),不要喝凉性的!!!另外,必需喝热开水,别喝凉开水,因为我们的体循环不好,凉水消耗体热,只能使循环更不好,达不到效果,如果能喝的出汗,不是更好吗,排出皮下毒素,少起豆豆啊! 等到你想喝水就喝水,不在乎多少;想排尿就能顺利排出,就不用刻意喝水了。但多喝水还是有好处的。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如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如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发表时间:2019-09-08T12:08:18.52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8期作者:邓小兰 [导读] 多是发生在中风之后的1~3个月以内,临床有偏瘫侧肩痛、手肿、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到偏瘫肢体功能。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成都 610200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是发生在中风之后的1~3个月以内,临床有偏瘫侧肩痛、手肿、被动活动疼痛加剧等临床表现,直接影响到偏瘫肢体功能。 针灸、康复训练等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各有优势,且针灸、康复方法两者间有很好的互补性,两者联合应用治疗更是一种新的治疗理念探索。下面就对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几种策略进行介绍。 1针灸法 1.1针刺 针刺主要为体针局部取穴,取患肢手三阳经穴为主,针刺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曲池、手三里、合谷和外关等穴,采取平补平泻的手法,以得气为宜,留针半小时,每天治疗1次,共计治疗2~4周。 头体针结合的实践应用也有很多,因为头部是中风的原发病位,所以相当于是近部取穴,针刺患侧肢体又相当于是远道取穴,所以两者相配合,有助于共建大脑和患肢的联系,提高治疗效果。头部针刺多是取患肢对侧上肢运动区和感觉区、百会、四神聪等;体针针刺阳经穴位肩髃、肩髎、曲池、后溪、合谷、外关等。 1.2电针 电针是基于普通针刺,选取出几组对穴、接通电针仪的一种现代化针灸方式。电针可以实现对患侧肌群运动神经的持续性刺激,从而有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水肿的消退,也有利于缓解疼痛反应,使患者患肢血流能够得到调节和改善。 在针刺手三阳经穴的基础上,再选取天宗、肩贞、肩髃、肩髎、手三里、合谷及八邪等对穴,接通电针仪(调整到疏密波),强度的大小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留针时间在20~40分钟,每天1次,治疗疗程为4~8周。 1.3温针灸 温针灸集合了针刺、艾灸的双重功效,可祛寒除湿、温经通络,能促使热力沿着针快速的传达到组织深处,从而迅速、显著的发挥热效应,加速患肢炎症水肿和疼痛症状的消退。 温针灸取穴为患侧肢体肩髃、肩髎、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把艾条切成长在2~5cm左右的艾柱,套在针尾,点燃、施灸1~3壮,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在4~8周。 热敏灸也是临床普遍采用的一种,取穴为患侧肩井、肩前、肩髃、曲池、手三里和外关等穴,按热敏灸技术要点施灸,使热力接力传感到手腕手背,每天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 1.4其它 (1)巨刺与缪刺 通常,巨刺治经病、缪刺治络病。巨刺法取穴是健侧肩髃、肩髎、阳池、外关、后溪、三间等穴。缪刺法取健侧肩痛穴治疗。 (2)靳三针 靳三针是以3个穴位组成一组穴,实现力专效宏的目的。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常是取肩三针来缓解肩部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去上肢挛三针治疗上肢功能障碍;取阴经三穴:极泉、尺泽、内关,可治疗上肢功能的阴急阳缓。 2康复训练法 2.1良肢摆放 健侧卧位状态下时,保持患侧肩部尽量前伸,肩关节屈曲度在90°,肘关节、指关节伸展开来,腕关节背伸,患侧上肢放在枕头上、患侧下肢垫高,髋、膝关节呈自然屈曲状。仰卧位时,垫高患侧肩部和手臂,肩胛骨尽量朝前伸,上肢大幅外展,肘关节和指关节保持伸展,腕关节背伸、大拇指外展。坐位时,患侧上肢端在胸前,确保肩胛骨的前伸,避免自然垂悬。 2.2上肢主动运动 肩胛骨为前伸位,手部做抓握的动作;仰卧位状态下时行Bobath握手上举的训练,两个手掌掌心相对、十指交叉相握,患侧手拇指朝上、肘关节伸展开来上举过头。亦或是在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做上肢的主动运动。 2.3上肢被动运动 仰卧位时,以关节活动度为基础、不发生疼痛为宜,做肩关节、肘关节、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被动活动,主要是进行肩关节外旋、肘关节伸展的运动。上肢主动、被动活动每次训练时间在45分钟左右,主要结合以患者自身耐受。 当前,针灸结合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已经成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手段,两者各自发挥中医、西医的优势,针灸从整体或是局部的角度来调节系统机能、康复疗法从功能与实用的角度来做针对性训练,互为弥补、结合,共同发挥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优势。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摘要】在中风的临床治疗当中,偏瘫作为最常见的后遗症,一旦没有受到及时 有效的治疗,对患者未来的生活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目前来说,治疗偏瘫的方 法很多,但是其效率均呈现出不高的状态。因此,有效提高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率,是目前中风临床治疗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探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 偏瘫的临床效果,我院特选取多名患者进行对照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本 文详细记录了此次治疗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针灸;康复医学;中风偏瘫;临床效果 0引言 中风在临床上又被称做脑卒中,其是由于机体气血逆乱、血溢于脑或脑脉痹 阻所致,患者临床死亡率与致残率均较高。中风存活患者中约有 80% 患者遗留有 程度不同的后遗症状,其中偏瘫是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由于患者肢体功能发 生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基于此,本研究对针 灸联合康复医学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3 年 11月至 2014 年 12 月中风偏瘫患者 67例,其中:男 38 例,女 29 例;年龄在 45~80 岁,平均年龄为62.43±8.16 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治疗时 间在 3~24 小时,平均时间为 5.83±2.92 小时。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2 次或 2 次以上发病患者。将 67 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单纯组 3 3 例,联合 组 34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其行抑制血小板集聚、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等对症治疗。单纯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选择人中以及患 者患侧的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穴、委中穴、涌泉穴、通里穴、极泉穴、 悬钟穴作为主穴,并以按经络辨证规律选择配穴。以温针疗法交替进行针灸治疗,对穴位进行消毒后,选择 30 号的毫针,直接刺入穴位中,并进行小幅度的插、捻、转,至位置合适后留针半小时。不同的穴位刺激后强度不同,如人中穴针应 以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曲池穴、内关穴、三阴交和极泉穴以患 者有微触电感为宜,针委中穴时抬腿45度,直刺1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 次为佳,极泉穴则不宜留针。每天一次,每五次为一个疗程,每两个疗程之间间 隔两天,治疗四个疗程。联合组在针灸治疗基础上接受康复医学治疗。①主动锻炼和被动训练两种方法结合,以达到缓解神经错误支配肌肉痉挛、促进肌肉正常 活动收缩以及稳定关节功能的目的。每天上午、下午各训练一次,每次进行 1h。 协助患者进行缓慢行走、迈步行走、站立平衡、锻炼患侧关节弯曲能力,上肢外展、上举以及肘关节屈曲和伸展,加强眼部和手部协调性训练。②肢体按摩:对患侧肌肉做向心性按摩,然后再对各个关节进行按摩,按摩的动作要轻柔、缓慢。 ③穴位按摩:从印堂两侧从眉弓向太阳穴,从印堂沿着鼻两侧经迎香、颧骨至两耳前往返按摩;面部的重要穴位用拇指按摩,稍用力。 1.3观察指标 显效:患者自述疼痛消失,偏瘫症状基本消失,神经系统功能显著恢复,能 够自行活动和生活;有效:患者自述疼痛有减轻,偏瘫症状有好转,神经系统功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法即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78%。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明显要优于常规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在实际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为脑中风[1]。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脑卒中患者若存活,有7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况,这其中约有40%的患者会严重致残,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担[2]。这其中脑卒中偏瘫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治疗方法为西医药物治疗,但是这种方法进行的疗效并不佳[3]。我院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年龄为25~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72±1.68)岁。所有患者经过《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43.89±1.9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43.52±1.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西医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使用中药及针灸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血压使用硝苯地平以及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4]。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硝苯地平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00079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为20 mg,3次/d,卡托普利为上海凯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07级临床一班陈依然90701114 1.摘要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损伤一般不可逆,较难治愈。根据患者的病情与恢复情况,有针对性的正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充分发挥残余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以期使患者能够最大限度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关键词:脊髓损伤康复治疗 Abstract: Spinal cord injury is a seriou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amage. The damage is generally irreversible and difficult to cure.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recovery, targeted and formal rehabilitation can help patients make the most of residual function, prevent complications, and enable patients to maximize self-care, return to family and society hopefully. Key Word: Spinal Cord Injury, rehabilitation and training 2.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各种原因导致脊髓的结构与功能受损使患者受伤部位以下出现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改变或障碍,进而无法完成社会职能,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其家庭都造成严重影响。S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其损伤一般不可逆,累及下肢功能者为截瘫,累及四肢功能者为四肢瘫。SCI多发于青壮年,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0岁,其中又以18-20岁者居多,各国报道每年新发生的SCI每百万人口为20-30例[2],其中车祸占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医学水平的提高,SCI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寿命不断提高,借助康复手段进行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便愈加重要。 2.1脊髓损伤的病因 SCI的病因主要有严重外伤如车祸、刀枪伤等、先天性脊髓发育不全如脊柱裂、后天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感染等,以及肿瘤压迫等。 2.2脊髓损伤的分类 1)脊髓震荡:脊髓神经细胞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超限抑制,脊髓功能处于生理停滞 状态,脊髓实质无损伤。 2)脊髓休克:脊髓与高级中枢的联系中断后,断面以下脊髓暂时反射丧失,处于无 反应状态。 3)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损伤平面以下保留某些感觉和运动功能,具有球海绵体反射。 4)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 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包括肛门周围的感觉和肛门括约肌的收缩运动。不出现球海 绵体反射。 5)脊髓圆锥综合征:当脊髓圆锥与腰骶神经根在同平面均损伤时,神经感觉运动障 碍平面在L1;当仅圆锥损伤时,支配下肢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存在,而会阴、 骶区表现马鞍区感觉障碍,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膀胱逼尿肌瘫痪,跟腱反 射消失,肛门反射和球海绵体反射消失。 6)马尾损伤:腰椎以下椎管内为马尾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周围神经损伤。 2.3脊髓损伤的临床特点与合并症 不同平面节段的SCI,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就其共性而言,SCI的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体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肢体运动丧失;感觉麻木或异常,有时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血管运动、发汗反应等障碍。此外,C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6-06-24T11:20:48.5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作者:张争启 [导读] 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157001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的5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其基础之上进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9.01 ± 2.25,治疗后19.20 ± 8.32;下肢治疗前8.25 ± 3.10,治疗后21.32 ± 8.57,其BI值治疗前为38.25 ± 10.11,治疗后为74.48 ± 18.32.对照组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8.92 ± 2.14,治疗后13.25 ± 6.35;下肢治疗前为8.05 ±3.20,治疗后为14.16 ± 6.67;其BI值治疗前为38.26 ± 9.35,治疗后为60.34 ± 15.10.这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结合机制研究表明,现代康复对传统针灸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过来,针灸对康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 脑卒中是目前我国第一大致死性和致残性疾病,致残率高达80 %以上,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遗留功能障碍,其中最常见的是偏瘫,采取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能最大程度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虽然传统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产生的时代不同,起源的国度有异,但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互补性使其结合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此,我院对其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的5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的治疗组,对照组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左侧偏瘫11例,右侧偏瘫14例;年龄为41 - 78岁,平均年龄为(67.20 ± 9.41)岁,病程7 - 32d,平均病程为(16.43 ± 6.72)d。治疗组25例患者,男13例,女12例,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0例;年龄为43 - 75岁,平均年龄为(64.91 ± 10.63)岁,病程5 - 34d,平均病程为(15.65± 5.22)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康复治疗,患者入院后,急性期均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待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治疗:良肢位的摆放,使肢体位于功能位,患侧肩关节外展外旋,肘关节伸展位,髋关节内收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及踝关节背屈位(关节的被动、主动 - 助力运动、主动运动,鼓励患者用健侧带动患侧关节运动。体位转移及坐立位平衡训练,体位转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卧→坐→站立训练,平衡训练强调躯干侧曲及旋转,步行及上下楼梯训练。以上均为2次/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3 - 4 次/d,指导家属协助训练。2周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个疗程。治疗组处理常规的康复训练之外,进行针灸治疗。主要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取人中、极泉、内关、尺泽、合谷、委中、三阴交等。操作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操作,随症加减:口眼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下关、迎香; 舌强不语者,加金津$玉液$廉泉,通里; 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曲池、少海、手三里; 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足三里、昆仑、太冲。诸穴均平补平泻,2周为 1 个疗程,1 次/d,共治疗 2 个疗程。 1.3评价标准 ①运动功能评定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 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BI)指数评定,有专人测评。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0.0 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采用 t 检验,以 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的患者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9.01 ± 2.25,治疗后19.20 ± 8.32;下肢治疗前8.25 ± 3.10,治疗后21.32 ± 8.57,其BI值治疗前为38.25 ± 10.11,治疗后为74.48 ± 18.32.对照组的FMA评分为:上肢治疗前8.92 ± 2.14,治疗后13.25 ± 6.35;下肢治疗前为8.05 ±3.20,治疗后为14.16 ± 6.67;其BI值治疗前为38.26 ± 9.35,治疗后为60.34 ± 15.10.这两组患者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3.1脑卒中的介绍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发病后的主要症状包括: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②肢体活动不灵,突然跌到;③突然出现失语或听力障碍;④突然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分三种类型。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然肢体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少有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短,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内无明显梗死灶。2.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与TIA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患者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3.完全性卒中(CS)症状较TIA和RIND严重,不断恶化,常有意识障碍。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长期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3.2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针灸可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络、调节气血$纠正气血逆乱,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血流障碍,从而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但针灸过分重视肌力的恢复,而忽视了异常运动模式的改变,所以对于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 量却没有相应的提高,而现代康复训练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现代康复训练可以刺激外周神经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建立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改善肢体痉挛和萎缩,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或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教学文稿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方案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脊能损伤(SCI )定义 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脊髓神经功能〔运动、感觉、括约肌及植物神经功能)的障碍。 二、病因 外伤性脊髓损伤: 1.最常见:高处坠落。 2.其次:车祸和重物砸伤。 3另外:自然灾害(唐山和汶川大地震)。 非外伤性脊髓损伤: 1.发育性疾病: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脊柱侧弯,脊柱裂,脊柱滑脱等 2、获得性疾病:感染(脊往结核,脊柱化脓性感染,横贯性脊髓炎 ),脊柱脊髓肿、脊往退行性痰病等. 三、临床表现 四肢瘫:指椎管的颈段脊髓神经受损,不包括臂从或椎管外的周围神经损伤。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损伤。上肢功能不受累,而损伤节段不同,躯干及下肢不同程度瘫痪、二便障碍。 四、并发症: 1.压疮:关键预防,采取措施1)定时变换体位,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3)选择良好的坐垫和床垫,4)改善全身的营养伏况,5)皮肤的护理,6)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压疮的教育。

2、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管理措施,1)尽早停止留置尿管,实行间歇导尿。2〕根据尿流动力学的结果应用恰当的排尿方式和药物使膀胱保持低压贮尿及低压排尿。3)定期检查 泌尿系超声、尿常规、中段尿培养、尿流动力学。4)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5)可以口服预防结石的药物。6)对长期无症状性菌尿无需用抗生素,以避 免引起各种耐药菌的繁殖和感染风险。 3、痉挛:治疗措施:1)发现并去除促使痉挛恶化的因素,如邂免引起肌紧张的体位、控制感染、稳定.情绪、保持环境温度。2)物理疗法:ROM,站立、冷疗、水疗、交替电刺 激。3〕药物:巴氯芬。4〕局部神经阴滞:肉毒素注射。5〕脊髓后根切断术。 4、异位骨化: 5、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后48小时开始行预防治疗,1)机械预防法:静脉泵、弹力袜等。2}药物预防: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等。 6、直立性低血压 7.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治疗以早期的干预措施:被动的站立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脉冲电磁场。 8.截瘫神经痛:综合措施:药物治疗+物理疗法(肌电生物反馈或高频电)+行为心理治疗. 9、植物神经反射;最严重的并发症,在T6以上节段损伤较常见。常见原因:下尿路受刺激(尿潴留、感染、尿道扩张、结石等〕,大便滞留。表现:面部潮红,损伤平面以上皮肤出汗,血压升高(比平常高40),心动过缓或过速。

康复针灸推拿理疗知情同意书告知书

针灸治疗病人知情同意书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由于各种医学治疗方法均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疾病本身的转归及预后、病人体质的特殊性等等原因,均使患者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可能发生以下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虽然发生率很低,但是不能完全避免。针灸师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针灸治疗方案,在治疗或住院期间尽量避免这些并发症或意外情况的发生。为切实保证针灸治疗的顺利进行,特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1.针灸治疗效果,直接受多种因素(患者疾病性质、病程、个人体质差异、单位或家庭支持情况、合并症、治疗周期、积极性、配合程度、休养及在外院诊治情况)的影响,可能导致疗效达不到患者及家属的期望值,甚至无明显效果; 2.针灸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自然进展出现病情和症状的复发、加重及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新的疾病属正常现象,非针灸治疗造成; 3.不能提供半年内有效辅助检查结果且拒绝进一步有效辅助检查,并强烈要求先行治疗经劝说无效的患者,一切风险和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4.针灸治疗过程中,个别患者有可能出现偶发晕针(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情况; 5.针灸过程中,若因患者随意更改体位而造成的滞针、断针,后果由患者及家属承担; 6.针灸治疗过程(前、中、后),若出现局部及沿经络、神经传导的肌肉等软组织酸、麻、胀、肿、痛及偶发刺痛属正常现象;

7.电疗及拔罐后,有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表皮脱落,并且有潮红、紫红、紫黑、暗红等色印、色素沉着,甚至出现水泡、血泡等,均属正常情况; 8.针灸、火罐、推拿按摩均会使皮肤表面产生轻微疼痛,属正常现象; 9.针灸治疗过程中,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发现患者病情不适合行针灸理疗,则随时中止针灸治疗; 10.行动不便及神智欠佳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必须有家属陪同; 11.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不得在无针灸师允许、指导下擅自调试、使用任何理疗仪器及针灸设备; 12.在本院治疗期间内,不得在其他任何医疗、非医疗机构之骨科/伤科/放射科/推拿科进行同时诊治,否则出现任何不良、不适反应,与本院无关,并且本院对其本人出现的任何不良、不适反应免责; 13.其他不可预见的意外情况。 其它备注: 本人系(或监护人、委托人)因患疾病在十三师红星医院中医分院康复医学科针灸治疗,经医师向我详细说明病情及针灸治疗方法后,我出于自愿并在完全认知的情况下,同意选择针灸治疗,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了解上述情况并承担相应风险。 患者签字: 就诊日期: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4-24T10:34:22.4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6期作者:孙祎1 王丹阳2 [导读]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孙祎1 王丹阳2 (1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康复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2 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老年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5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94-01 临床上,脑卒中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是由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全脑或者局限性脑功能障碍[1]。多数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以偏瘫为主的功能障碍,同时还可能伴随吞咽、语言以及认知等方面的障碍,对其工作能力与日常生活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2]。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各异。本研究在该疾病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获得了理想的康复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选取100例,纳入标准: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病情稳定;神志清醒;自愿参与。排除标准:近3个月内参与其他临床研究;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存在精神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伴有认知障碍;失语。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69±6.32)岁,共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3.05±6.17)岁,共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可比性强,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西医康复治疗:行上肢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将双手握紧,充分外展拇指,向前充分伸展双臂,保持臂挺肘伸状态;采用健侧手将患侧上肢拉动,行被动锻炼,并适度按摩患肢;行下肢康复训练时,可采用健侧手将上方床架握住, 从患侧下肢下方将健侧下肢向上抬,最大程度上促使患肢离开床面;行腰部康复训练时,指导患者并拢双足,最大程度上靠拢双膝,促使其膝关节保持90度屈曲状态,嘱咐患者最大程度上上挺腰部,最大程度抬高;除此之外,翻身过程中需注意向左翻身时,确保左下肢朝上,向右翻身时,确保右下肢朝上。 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西医康复治疗方式同对照组,中医康复治疗时主要采取针刺康复方式,具体为:下肢取三阴交、阴陵泉、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以及环跳等穴位,上肢取内关、合谷、外关、手三里、曲池以及肩髎等穴位,头面部取风池、人中、地仓、太阳、迎香、印堂、百会等穴位,采用补泻手法对其行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1个疗程为7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100分表示正常,40分及以下为重度依赖,41分~60分为中度依赖,61分~99分为轻度依赖。 肢体运动功能:采用FMA(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价,100分、96分~99分、85分~95分、50分~84分、50分及以下分别表示正常、轻度运动障碍、中度运动障碍、明显运动障碍、严重运动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处理数据,Barthel指数与FMA评分均行t检验,以(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FMA评分对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显著,t=12.6325、9.6352,P<0.05,见表。 3.讨论 脑卒中也被称为“脑血管意外”与“中风”,属于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诸多特点[3]。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肢体功能,多数学者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更高,t=12.6325、9.6352,P<0.05,提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究其原因,通过指导患者行上下肢康复训练以及腰部康复,利于改善肢体功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中医针灸康复疗法也能发挥消肿除痹、舒筋活络的功效,针刺百会穴具有开窍醒脑功效,针刺印堂穴能清利头目、开窍通鼻,针刺地仓穴能活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针刺曲池穴能有效治疗上肢萎痹,针刺手三里具有清热明目、通经活络功效,针刺环跳穴能舒筋止痛、健脾益气,针刺足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案以及康复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22T16:19:31.93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作者:刘晶 [导读] 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 刘晶(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脊髓损伤是世界医学的难题之一,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脊髓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脊髓损伤后继发性病理损伤的预防和逆转;脊髓损伤后受损部位结构完整的神经功能的恢复;脊髓的再生或脊髓移植。 关键词:脊髓损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131-01 现在,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外伤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 呈增加的趋势,且SCI 患者多为青壮年, 这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极大的危害着人类健康。由于SCI后的特殊性神经功能障碍,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持悲观态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对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有了较大的进展。 最新脊髓损伤康复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治疗SCI。实验研究表明:损伤后6~8小时之内手术恢复的机会较大,椎管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是阻碍神经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早期手术解除压迫,同时对骨折进行复位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为脊髓损伤的修复及康复创造最有力条件。 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前路、后路手术。前路手术是近年来新的进展,它的优点在于能直视下直接切除压迫物,充分进行椎管减压,并同时进行复位固定和融合。用自体骨、异体骨或人工椎间融合器械在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恢复椎体高度并使融合区获得稳定,为SCI恢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前路内固定器械较多如 Z-plate 、TSRH 、ORION、APOFIX器械等。但前路并发症较多,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由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来操作。后路手术操作较容易,对椎管前方的压迫小于50%的胸腰椎骨折,通过后路手术撑开椎间隙,可使骨折块达到满意的间接复位。椎管后方咬除椎弓根可获得椎管后外侧减压,或行椎体次全切除获得半环状或环状减压。传统手术通过椎板切除完成椎管减压。但椎板切除后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因为脊柱的前、中柱已受到破坏,再将后柱破坏,使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加重, 目前后路手术器械非常完善,短节段的钉棒系统,固定节段短,可达到三维复位与固定,对脊柱的影响较小,必要时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但后路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且未解除来自椎管前方的直接压迫。所以若椎管前方压迫超过50 %或有游离骨块,应考虑前路手术。 脊髓损伤后脊髓出血、水肿、受压,手术减压可以改善脊髓的血循环,防止脊髓变性,保留残余的脊髓功能。马尾神经损伤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残存神经根,可部分改变下肢的运动感觉及排尿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为临床医师所接受。 康复工程技术的介入,大大的提高了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并提高了生活质量,比如:截瘫步行矫形器,可帮助截瘫患者独立行走;减重步行训练装置可增强不全性截瘫患者的步行能力,提高训练效果;环境控制系统及护理机器人可极大的帮助四肢瘫患者生活自理。综合应用各种康复手段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措施为脊髓损伤患者服务,加强临床应用的研究,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大程度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小结 总而言之,治疗脊髓损伤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脊髓的再生、移植、基因治疗等方面。但总的来讲,还需基础与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屈平义.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手术治疗及预后效果探讨[J]. 当代医学, 2016, (4): 94-94. [2]Jiang WY, Ma WH, Gu YJ, et al. [French door segmented laminectomy decompression for severe cervical 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complicat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 Zhongguo Gu Shang, 2017, 30(9): 844-848. [3]曾周景, 叶建华, 唐桂阳, 等.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Ⅳ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9, 11(4): 384-385. [4]何正兵. 脊柱创伤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28): 145-147. [5]Yang F, Tan MS, Yi P,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spinal cord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J]. Zhongguo Gu Shang, 2018, 31(1): 30-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