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治疗方法即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78%。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明显要优于常规使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更高。在实际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临床效果;评价

脑卒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又被称为脑中风[1]。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脑卒中患者若存活,有7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丧失工作能力的情况,这其中约有40%的患者会严重致残,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影响,也会对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极为严重的负担[2]。这其中脑卒中偏瘫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常规治疗方法为西医药物治疗,但是这种方法进行的疗效并不佳[3]。我院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47例,患者年龄为25~7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43.72±1.68)岁。所有患者经过《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年龄为(43.89±1.9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为25~73岁,平均年龄为(43.52±1.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康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西医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以使用中药及针灸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血压使用硝苯地平以及卡托普利进行治疗,并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医康复疗法进行治疗[4]。在本次研究中使用的硝苯地平为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00079的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为20 mg,3次/d,卡托普利为上海凯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康复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中医康复治疗(2010-02-22 17:09:57)/中风后遗症康复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经过救治之后所留有的轻重不等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中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三种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水平的提高,中风的死亡率有所降低,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约80%的存活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即中风后遗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降低致残率,提高康复速度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在临床中对本病症的中医按摩康复疗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临床与理论研究,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研究总结如下。 一、基本资料: 采样81例,都是经过省、市级医院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和头颅CT扫描,诊断正确的中风患者,并且经过各大医院治疗后,中风病情已经基本康复,只留有一定程度的后遗症。其中,年龄最大者68岁,最小者36岁。从发病到第三个月36例,其他为发病4个月以上者。对侧松弛性偏瘫者17例,上肢屈曲、内收64例,下肢呈直伸58例,腱反射亢进49例,手足麻木72例,言语不利36例,口眼歪斜24例,吞咽困难18例,思维迟钝36例,联想困难42例,记忆减退12例,烦躁抑郁16例。 二、治疗方法: 1 按摩手法以揉捏、扣拍、点按为主,并应掌握轻松柔和、舒适透热为度,切忌暴力损伤肌肉。 2 按摩要穴:风池、风府、夹脊、环跳、阳陵泉、丰隆、绝骨、丘墟、肩贞、外关、后溪。 3 按摩操作: (1)患者健侧卧位,患肢搭在患侧髂部,术者立于患者前方,用双手拇指揉按从云门到尺泽、从肩髃到曲池两线。 (2)术者立于患者后方,用双手拇指揉按从肩贞到小海、从肩髎到肘尖两线。前臂滚揉三角肌。 (3)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在上之下肢屈曲,在下之下肢伸直,双下肢交叉成“4”字形。患侧上肢尽量上举,肘部曲曲,前臂尽量放在耳上部,术者立于患者前方,用双手拇指按压揉拨闹俞穴、肩贞穴以及小圆肌、三角肌后缘。再用肘尖点按患者环跳穴。然后,再用肘前部在患者患侧背腰部延夹脊脉从上向下依次施按压手法数遍。 (4)术者一手扶住患者患肩,拇指按揉肩前部,同时另一手患者患肢腕部,令患者患肢肘关节曲曲,前后被动活动、旋转肩关节。 (5)医者用双手拇指点按揉拨患者患侧小腿前外侧阳明经路线数遍,点按揉拨阳陵泉、丰隆、悬钟、丘墟等穴。从上向下立拳叩击小腿前外侧。 (6)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掌至上而下平推背腰部太阳经,在用双手拇指自上而下按揉患者患侧臀部从髂嵴到坐骨结节数遍,在用肘前部按揉底髂关节数遍。然后将患者患侧下肢曲成“4”字形,用肘尖点按患侧环跳穴。在将患者下肢伸开,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患者中,在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效果也完全不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是安全、可靠、有效和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训练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巧俊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的指导,患者不仅有肢体瘫痪,重者合并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长期卧床者合并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常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给后期的康复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训练使患者学会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正规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不仅造成了经济浪费又错过了治疗时机,真是令人痛惜。因此,患了中风偏瘫的患者宜尽早到医院康复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效果,能显著缓解精神、言语、社会交往的障碍。这3个阶段的治疗一般都必须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疾病后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系统评价。方法选取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讨论。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的方法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效果临床 急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急性脑卒中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不仅具有高发病率,在患者中还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并且治疗后的复发率较高,是一种多合并症和治愈率较低的疾病[1]。此疾病对于患者和其家庭以及社会来说,都是沉重的负担。本文研究中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方法,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6日~2013年6月26日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1.11±9.42)岁,患者平均体重(56.82±9.56)kg。初中学历及以下20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既往高血压病史40例,糖尿病病史20例。对照组中女30例,男30例,年龄37~83岁,平均年龄(60.77±8.45)岁,患者平均体重(53.23±9.32)kg。初中学历及以下25例,高中学历25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0例。既往高血压病史33例,糖尿病病史27例。在本文研究实验进行之前,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进行核磁检查、药物溶栓和抗血小板的治疗以及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的治疗。患者将由医生每星期进行一次查房,并对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讨论,制定深入的治疗方法,评定治疗后的效果。具体治疗方法为中医药辨证施治和康复治疗以及针灸治疗,同时开通脑血管病绿色通道,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最后,在治疗期间,医生每天查房,2周时间后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方法治疗的每周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比较,并分析讨论。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纤颤、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危险度最高的因素,充分认识脑卒中的病因与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控制脑卒中的发生、提高人们生命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老年人加 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平衡膳食结构、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有效降 压治疗等于行为干预措施的预防脑卒中、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基本要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一、预防 平衡膳食机构 1低盐饮食,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之一是体内电解质钠的含量过高,引起钠水潴留、血容量增高而导致血压升高。 2 低脂高纤维饮食,研究表明,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有害的血清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而不影响人体有益的高密度胆固醇水平;每天坚持吃大蒜,经4~5周后血压会下降10%,血清胆固醇会降低8~10%;各种蔬菜及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可以调节胆固醇的代谢,控制动脉硬化的进展。 3少饮酒,大量饮酒或浓度高的酒可以引起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大脑皮层高度兴奋、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发生脑卒中的机会明显增多,特别是老年人常在饮酒时或饮酒后突然发作脑 卒中的病例屡有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应少于 20~30克,女性则少于10~15克,高血压患者应戒酒。 二、现代医学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脑起搏器对过度兴奋的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紊乱的神经细胞有整合作用,对缺氧受损的 神经细胞有修复作用,对功能低下的神经细胞有激活唤醒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还发现 磁场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防止老年性痴呆,延长人的寿命。起搏器是目前治疗脑卒中 较好的方法。 2、治疗药物 防治脑卒中西药中有:拜阿司匹林、氯比格雷、脑活素片、弥可保等,都是疗效比较可靠, 有治疗针对性的用药,其中阿司匹林是防治脑卒中的基础用药,对防止脑卒中复发有一定疗效,但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显示有47%的患者存在用药抵抗,即使是阿司匹林肠溶片,也会对 胃肠造成负担和影响,有各种出血倾向的患者,更应禁止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须 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自身情况和病症特征选择用药。 三、中医辩证论治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完整版)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3]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4]。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2]。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5]。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I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老年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性脑卒中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西医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和冰火疗法等中医治疗方法,于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提高患肢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标签: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康复 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急性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排序中居前位。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病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1]。随着社会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脑卒中发病率有提高趋势,脑卒中后约有75%以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疾,包括肢体、言语、吞咽功能等功能障碍,很多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致残率居第1位。本文选择我院2009年~2013年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稳定后186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为2009年3月~2013年12月康复科及神经病房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纳入标准[2]:首次发生脑梗死和脑出血或复发者;有肢体运功功能、言语功能、吞咽功能障碍;经头部CT或MRI证实;年龄≥65岁;格拉斯哥(GCS)评分>8分;患者家属均同意康复治疗;无精神病史和交流障碍。共人选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93例,其中男51例,女42例,年龄67~89岁,平均年龄69.3岁;脑出血37例,脑梗死56例;治疗组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68.1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60例。 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急性期均在神经内科病房内住院治疗,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病情平稳后,开始行康复介入,早期主要以摆放良好肢体位及肢体被动训练为主,肢体训练由康复师完成,早期以保持关节活动度为主,采取温和的肢体关节被动运动及拮抗肌的主动收缩来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避免加重痉挛的因素,患者采取对抗痉挛的体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关节、肌肉,2次/d,30min/次,进行良姿位训练。从健侧到患侧,幅度从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进展为坐位平衡训练、立位平衡训练及站立、行走等,在训练患者步行时,交替锻炼两腿的负重、独立步行,同时注重手功能训练,在训练手部活动时,指导家属帮助做按摩运动,用小器械训练手指的伸屈与分开等活动,消除手指的屈位痉挛。卧床期间,由护士给予临床护理指导,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统感染,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防止压力性溃疡的发生;早期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康复的目的及训练的目标,减轻焦虑抑郁,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组除了接受常规性康复治疗外,同时接受中

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影响 作者:韩旭东冯刚衣永尚殷立青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CVA)(cerebralvascularaccident),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或死亡。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要解决患病后遗留下来的肢体残疾主要依靠康复治疗,现对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研究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采用我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推荐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MESSS)。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8例。就诊时间均在3小时—7天之内,均经CT或MRI证实,且在我院经正规系统治疗。下列病例予以排除:入院时昏迷,以及2周内死亡的病例。同时期按同样入选条件,随机选取40例为对照组,(年龄均在85岁以下)。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和一般康复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36—85岁,平均59.2岁。一般康复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82岁,平均60.5岁。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正规系统药物治疗,无差异,一般康复治疗组:(1)运动疗法:以Bobath法为主,早期为良性肢位,关节被动活动,坐位平衡等,后期为站立,重心转移,步行及全身协调训练,

促进正常模式和运动控制能力的恢复。(2)语言训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反复强化,语言训练师与病人一对一的原则,通过不同形式的语言及动作刺激来进行训练。(3)心理治疗:由专业的心理辅导师进行,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焦虑或忧郁情绪,建立良好的康复环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治疗。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恢复期的最佳中医治疗方法 中风病急性阶段经抢救治疗,若神志渐清,痰火渐平,饮食稍进,渐入恢复期,但后遗症有半身不遂。口歪、语言謇涩或失音等:此时仍须积极治疗并加强护理。 针灸与药物治疗并进,可以提高疗效。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可采用标本兼顾或先标后本等冶法。治标宜搜风化痰,通络行瘀;肝阳偏亢者,可采用平肝潜阳法。治本宜补益气血,滋养肝肾或阴阳并补。 专家提醒:生命本质在于人体血液循环平衡,如果血液循环平衡被破坏了,那生命健康就会得到威胁,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都是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已经被破坏。所以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因还是从日常饮食、运功上面注意,如果有条件的可以服用新洷康天然水蛭素,天然水蛭素是对付心脑血管病的“全能高手”,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而且能加快血流速度,抗凝血、溶血栓、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对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血栓性疾病等有独特的功效。这种资源遵循的是平衡血液的循环,并非像西药有破坏人体自身修复系统功能。 1. 风痰瘀阻证 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弦滑。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本方祛风化痰活络,治风痰阻于廉泉,舌强不语等。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皮熄风化痰;地龙、僵蚕、全蝎搜风通络;远志、菖蒲化痰宣窍,豨莶草、桑枝、鸡血藤、丹参、红花祛风活血通络。 痰热偏盛者,加全瓜蒌、竹茹、川贝母清化痰热;兼有肝阳上亢,头晕头痛,面赤,苔黄舌红,脉弦劲有力,加钩藤、石决明、夏枯草平肝熄风潜阳;咽干口燥,加天花粉、天冬养阴润燥。 2.气虚络瘀证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本方益气养血,化瘀通络,适用于中风恢复阶段,气虚血滞,而无风阳痰热表现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或语言謇涩之证。 常用药:黄芪补气以养血,桃仁、红花、赤芍、归尾、川芎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地龙、牛膝引血下行,通络。 血虚甚,加枸杞、首乌藤以补血;肢冷,阳失温煦,加桂枝温经通脉;腰膝酸软,加川断、桑寄生、杜仲以壮筋骨,强腰膝。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临床实例)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 (临床实际案例全面解析)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al vascular accident, CVA),是一组突然起 I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WHO资料显示:脑卒中的首次年发病率在(15 ~287)/10万人口之间,我国城市为719/10万人口,农村为394/10万人口,中国台湾为1642/10万人口。全世界每年新发脑卒中1500万,每2秒钟新发1例脑卒中,每6秒钟有1例脑卒中死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病例,且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比美国高出一倍。每年10月29甲是国际脑卒中日(World Stroke Day) 。 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导致功能障碍的疾病。据美国国家脑卒中学会(the National Stroke Asso- ciation)报告,脑卒中幸存者中大约10%几乎完全恢复;25%有较少的功能障碍;40%有中到重度的功能障碍,需要特别护理;10%需要在护理之家或长期照顾机构;大约14%的卒中幸存者在脑卒中发生的第一年内会发生第二次卒中。 脑卒中康复介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首诊医生由于脑卒中患者在介人康复治疗时的诊断基本明确,因此,康复科首诊医师首先是在相关临床学科(如神经内外科)诊断的基础上,完成临床查体和必需的实验室检查,为随后的康复评定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 2.初期评定康复科首诊医师在临床检査的基础上,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康复评定(初次评定)或开出必须完成的康复评定检查,包括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认知功能、言语吞咽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以便对患者的功能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康复治疗处方或转介单根据初次评定结果,找出患者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是否需要给予康复治疗,给予什么样的康复治疗,再开出康复治疗处方或不同部门的治疗转介单。 4.接受治疗及其调整住院期间,患者依据医生开出的康复治疗处方或转介单,每天前往不同治疗部门接受康复治疗。 5.再次评定治疗期间,患者定期接受康复治疗的评价会,动态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包括对治疗的反应及其效果,是否需要或调整修改治疗方案等。这种评价会一般每1~2周一次。 6.出院前评定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长期的,但在综合性医院一般只能住院几周,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2 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 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 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6%,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生活质量总满意率显著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 遗症,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后遗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5)33-0197-02 随着社会不断老年化,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卒年增加;脑中风是由 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1]。脑卒中具有发病急、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等替代,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年40万~50万人发生脑卒中,已成为三大致死疾病之一;给人们健 康带来严重危害[2]。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由于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了中枢神 经系统和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等后 遗症;患者往往会有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等,还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3]。本研究以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脑 卒中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到2013年7月收治的126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其 中男性77例,女性49例,年龄51~81岁,平均年龄为:65±5.12岁;所有患者 均符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过头颅CT 及核磁检 查确诊。运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在 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基础疾病、病程、家庭经济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性,具体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采用甘露醇降低采用颅压,阿司匹林进 行抗血小板聚集,依达拉奉进行清除自由基,肝素进行抗凝,单硝酸异山梨酯扩 张血管等等;同时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并且采用西医综合性康复治疗, 例如关节活动训练、肌力锻炼训练、肌肉按摩、学习疗法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的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针对病情,辨证的进行药物治疗,例 如解语丹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补阳还五汤益气养血、化瘀通络,左归丸合地黄 饮子滋养肝肾等;(2)中医理疗,定期进行针灸治疗和推拿按摩。 1.3评价指标 (1)治疗效果评价;有效:肢体功能显著恢复,能完成简单的日常活动,生活能够自理,肌力恢复大于2级;显效:肢体功能显著恢复,能在他人协助下完 成日常活动,肌力恢复1级以上;无效:肢体功能没有恢复,症状无好转,出现 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患者总例数。(2)患者生活质量调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 标签:脑卒中;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疗法 卒中单元是一种针对卒中患者的多学科密切合作、多元医疗模式的管理系统[1-2]。卒中单元在我国推广后,中医疗法引入其中,内容不断丰富。近年来,本院心脑中风科建立了中西医结合特色的卒中单元,做到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结合,同时早期针灸干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心脑中风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排序号0~119,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随机分为卒中单元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治疗组)。治疗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42~80岁,平均(62.0±16.4)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45例。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45~81岁,平均(63.0±15.7)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47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因和伴发疾病、并发症、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中医诊断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4]。 1.2.2 纳入标准①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②年龄18~80岁;③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证实;④发病3 d以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③并发严重的其他脏器疾病及合并有严重失语和认知功能障碍;④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系统疾病、淀粉样血管病、脑寄生虫等引起的脑卒中。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按照西医卒中单元模式进行管理[1]。①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降压药,合理抗感染治疗,纠正高血糖,对症支持治疗。②西药治疗:依照2007年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煎剂口服、鼻饲或灌肠。①中经络:风痰阻络证口服化痰通络汤加减(制半夏9 g,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24例临床经验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24例临床经验报告 发表时间:2017-05-24T10:30:16.94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9期作者:胡林 [导读]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总称。 (四川省射洪县涪西镇卫生院四川遂宁 629211)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临床病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CT检查确诊的脑卒中病例纳入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显著改善各种症状。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经验报告 【中图分类号】R74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070-02 1.资料与方法 1.1 病因 急性脑血管疾病,是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总称,又称脑卒中,脑中风,或者脑血管意外,常见病因:(1)血管病变:最常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畸形以及外伤,中毒,肿瘤引起的血管损害,(2)血液成分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粘稠度增高,和/或凝血功能异常(高凝或者低凝)。(3)血液动力学异常血压过高或者过低,心脏泵血功能障碍,颈部大血管病变(如颈椎病压迫椎动脉)影响脑的血液供应等。(4)诱发因素情绪激动或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用力排便,气候突然变化等都可成为诱因。脑卒中,中医诊断属于中风范畴,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病,主要责之于内虚,复因情志,外邪,饮食,房劳等因素诱发。所谓内虚,主要指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而病位在脑。 流行病学: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一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称为危险因素,其中包括:(1)年龄: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尤其是55~75岁更加明显;(2)家族史:有研究资料报告,父母患脑卒中的患者比对照组高4倍;(3)高血压或者低血压;(4)心脏病;(5)糖尿病;(6)高血脂;(7)吸烟或者酗酒;(8)肥胖;(9)饮食因素主要为过多食用盐,肉类和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油等;(10)其他包括口服避孕药等。这些危险因素中有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家族史,有些是可以干预的,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饮食习惯等,积极干预即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1.2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015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例,均经过头颅CT证实,结合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整版)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疾患,有偏瘫,失语,口眼涡斜,意识障碍等症状。其中,脑出血18例,脑血栓形成6例。 1.3 治疗方法 1.3.1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类型,发病时间,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实施个体化治疗,常规处理:急性期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头稍低,吸氧,进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使病人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畅通,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注意防止褥疮或者呼吸道感染,除非血压过高,急性期一般不用降压药,处理各种并发症等,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改善循环,等措施: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胞二磷胆碱0.5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剂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尼莫地平片20mg,口服,一日两次,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口服,睡前。血压过高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伴有意识障碍,发热者,给予清开灵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电解质紊乱者,用10%氯化钾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适当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中药治疗:烦躁不安,意识迷糊者,给予丹栀逍遥散加味治疗,症见,烦躁不得卧,口微渴,舌边尖红,脉弦数。药方组成:丹皮12g,栀子30g 柴胡20g,当归10g,白术12g,白芍20g,茯苓20g,郁金20g,香附20g,黄连12g,菊花20g,薄荷10g,甘草3g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仅有偏瘫,失语者,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白无华,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者白腻,脉沉细,细缓或者细弦。用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僵蚕15g,丹参20g,血竭10g,蜈蚣两条(去头足)甘草5g,每日一剂,两周一疗程。 1.3.2脑出血的治疗:常规处理,卧床休息,保持大小便通畅,必要的时,可导尿,灌肠,减少病人活动,避免用力导致的二次出血。协助病人翻身,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等,降低颅内压:甘露醇250ml,q8h静脉滴注、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胞二磷胆碱0.5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清开灵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适当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纠正电解水失衡,严密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同时,加用中药治疗:急性期用天麻钩藤饮加味,方药组成:天麻8g,钩藤12g,石决明20g,牛膝10g,杜仲10g,栀子30g,黄芩20g,益母草25g,茯神20g,夜交藤20g,僵蚕10g,麦芽10g,甘草3g。每日一剂,一周为一疗程,恢复期: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5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白术10g,僵蚕10g,丹参20g,蜈蚣两条(去头足)三七10g,甘草5g。 2.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疗效较满意。治愈10例,显效12例,好转2例。 3.讨论 脑卒中的中医治疗原则中风实证急性期者,当以驱邪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虚实夹杂,常用育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扶正祛邪。在脑卒中治疗中,西药降低颅内压,脱水,改善脑细胞代谢等作用明确,不可或缺,效果肯定,针对病人出现的烦躁,失眠,肢体活动障碍,失语等症状,结合患者本人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给予适当的防治,结合中药辨证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减少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预防与护理:中风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情志所伤等密切相关,故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使血脉流畅,关节灵活,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七情所伤;饮食上少吃肥甘厚味,切记酗酒,以免酿痰生热。特别是要重视中风先兆症状的出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预防中风发生的关键。该病种,临床急性期出院后,后续持续治疗和康复锻炼尤为重要,康复期,配合针灸,理疗,功能康复训练,结合相关公共卫生项目,做好慢性病随访和临床用药

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世界第一

日前,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开展了关于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和评估的一次全国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齐聚北京的讨论会议: 脑卒中是中医命名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第三,药物治疗。

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些保守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两个病例是在威海国安医院接受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徐世臣录像资料 威海国安医院应用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患者徐世臣录像资料 下载后点击进入实况录像 徐世臣男 48岁,因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瘫痪急诊入院。 患者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血压220/140mmhg,CT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广泛梗塞,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经抢救3天后生命体征稳定,出现偏瘫典型体征,失语、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应用甘露醇脱水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整整治疗了47天后右侧上下肢肌力仍为0级,而且出现了明显的肌肉萎缩,传统的药物治疗已不可能使其恢复,终生瘫痪已成定局,也就是说徐世臣下半生只能以床为伴,永远不可能站起来了,无奈之下,其家属同意接受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

关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与讨论 题目:关于脑卒中后遗症康复治疗典型病例分析报告组数组员专业 上课时间班级 康复患者的疾病情 况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居住地临床诊断王某某女51 会计重庆市脑出血后遗症 病人入院康复评定结果 主诉: 2012年8月3日晚在家做家务,突感头晕跌倒在地,不省人事,家人急送往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出血。经15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于8月17日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结果如下: 患者现已意识清醒,精神状况稍差,右侧偏瘫,伴Broca失语。 运动功能评定: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手指一级,迟缓、无随意运动;上肢二级:开始出现痉挛、联合运动及轻微的屈曲共同运动;下肢三级,屈肌协同运动、伸肌协同运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20分,其中大便能控制10分,小便偶尔失禁5分,转移需要大量帮助5分,其余均不得分。 感觉功能评定:患侧(右)浅感觉较健侧减退,对较强的刺激才能感知。 疼痛评定: VAS疼痛评分5分,右侧肩关节周围疼痛。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右侧):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评定(右侧):肩关节:前屈0-135度,后伸0-60度,内旋0-50度,外旋0-45度,水平外展0-65度,水平内收0-100度;肘关节:屈曲0-120度;髋关节:屈曲0-85度,外展0-30度,内收0-20度;膝关节屈曲0-90度 关键肌肌力评定(右侧):肩关节:前屈肌群肌力2级,后伸肌群肌力1级,外展肌群肌力1级,内收肌群肌力2级;肘关节:屈曲肌群肌力2级,伸展肌群肌力0级;髋关

节:屈曲肌群肌力2级,外展肌群肌力2级,内收肌群肌力1级, 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2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在关节活动大部分范围时出现阻力,但仍能较容易被移动,上肢以屈肌痉挛为主,下肢以伸肌痉挛为主协调与平衡功能评定:坐位平衡Ⅰ级,在静态下不借助外力可以保持平衡;不能独立站立;上下肢协调性较差。 认知评定:MMSE评分10分 病理反射:右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诊断:1、脑出血后遗症 2、原发性高血压3级 主要存在问题存在问题: 1、运动功能障碍:肌力低下,基本不能抗重力,关节活动受限,上肢屈肌开始出现痉挛,下肢伸肌痉挛,不能站立、行走,平衡能力差。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手指一级,上肢二级,下肢三级。 2、ADL障碍: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除大便能控制、小便偶尔失禁、转移需大部分帮助外,其余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他人,Barthel指数评分20分。 3、认知障碍:以记忆和计算能力减退为主,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下降,MMSE评分10分。 4、言语障碍:能理解他人说话的意思,表达不流利,复述差,Broca失语。

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开展了关于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和评估的一次全国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齐聚北京的讨论会议 脑卒中是中医命名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第三,药物治疗。

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些保守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两个病例是在威海国安医院接受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威海国安医院应用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患者徐世臣录资料 下载后点击进入实况录像 徐世臣男 48岁,因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瘫痪急诊入院。 患者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血压220/140mmhg,CT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广泛梗塞,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经抢救3天后生命体征稳定,出现偏瘫典型体征,失语、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应用甘露醇脱水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整整治疗了47天后右侧上下肢肌力仍为0级,而且出现了明显的肌肉萎缩,传统的药物治疗已不可能使其恢复,终生瘫痪已成定局,也就是说徐世臣下半生只能以床为伴,永远不可能站起来了,无奈之下,其家属同意接受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 接受治疗之后奇迹发生了,植入分离型脑起搏器磁场电极后6分钟,瘫痪的右侧下肢开始出现肌肉收缩,11分钟后右下肢抬了起来,肌力3级。3天后肌力达到4级,在人搀扶下能下地走了,7天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2020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根据脑卒中康复评定与治疗的最新循证医学进展,参考2012年《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简化版》的主要内容,面向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按照简单实用性的原则,推荐临床评价和治疗的共识性意见,以便于在我国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推广普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证据水平(A、B、C、D)和推荐强度(4级)参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相关标准。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三、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四、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五、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六、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七、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八、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九、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十、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十一、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十二、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十三、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

家庭,回归社会。规范的康复流程和康复治疗方案对降低急性脑血管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组织管理 脑卒中患者一般入住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救治。脑卒中康复管理应采取多学科、多专业人员的团队工作方式,除常规的脑卒中抢救治疗外,还应该能够为卒中患者提供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生活活动训练、认知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的管理和系统康复。脑卒中早期康复管理团队需要以神经内科医生或神经康复医生为治疗组组长,由肢体康复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康复护士等成员参加,共同完成脑卒中的早期抢救治疗和康复任务。 卒中单元(stroke unit)是脑卒中有效的组织化医疗和康复管理模式,注重早期康复是其特点,受到各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的普遍推荐。卒中单元模式包括急性期卒中单元(acute stroke unit)、综合卒中单元、卒中康复单元(rehabilitation stroke unit)等,系统评价已证实卒中单元至少能降低20% 的脑卒中患者致死率和残疾率。因为脑卒中早期病情不稳定以及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所以早期康复住院时间至少需要25 d。 推荐意见: (1)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入住综合医院神经内科或卒中单元后,应立即给予全面 的身体状况评估,成立由多学科组成的脑卒中康复治疗小组(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建议在发病/入院24 h内应用NIHSS评分评价卒中的功能缺损情况,并启 动二级预防措施(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尽可能首先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急性期溶栓等药物治 疗稳定病情,再经过康复科或康复中心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4)建议应用标准有效的量表来评价患者卒中相关的障碍和功能情况,决定适 当的护理水平,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实施康复治疗。评价结果和预期结果都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庭成员/照顾者,获取家庭支持(Ⅱ级推荐,B级证据)。 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