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高铁外交

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3.掌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以及外交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 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 第二、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 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 毛泽东主席针对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 第一、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第二、着重反对苏联霸权主义,力求通过谈判消除苏联严重威胁。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在其中积极维护正义事业。 四、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逐步改善和发展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 五、九十年代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2)不结盟政策(是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 (3)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 (4)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5)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毛概:新时期外交九大特点

主题:新时期中国外交全方位布局 一、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含有机遇。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更加密切,各种信息更加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去年春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外交行动。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并出席金砖国家峰会。

成功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到会演讲。接待法国、冰岛、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哈萨克斯坦、缅甸、秘鲁、赞比亚、柬埔寨等国领导人到访。密集接待美国高官访华,与美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行沟通。同时,中国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与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应对地区热点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这些行动既有对外交原则和传统的承袭,也有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创新,特色鲜明地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篇序幕,迈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首先,是响亮回答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展现什么风格的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外交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国家利益。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成果时指出,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其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布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连月来的涉外活动涵盖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双边、多边、区域、全球层面上通盘运作,统辖使用经济外交、能源外交、军事外交、金融外交、人文交流、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点面结合、创

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

篇关于中国外交的论文,急需, [ 标签:中国外交,论文 ] 匿名回答:1 人气:311 解决时间:2009-11-02 11:11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与它们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是中国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了。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并且必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政策以捍卫国家经济利益为内涵,以维护国家的尊严、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为底线,采取了灵活而不僵化,抗争而不对抗的外交思路。在外交实践中大力贯彻“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理念。 “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这几年来最大的变化之一。中国的外交工作,在民间一度被误解为只处理国家大事的活动,与老百姓似乎无关。但现在我们看到,从2003年9月开始,中国外交部不仅有了对外“开放日”,老百姓可以走进神秘的大厦去参观。而且外交部公开了一批已失去保密价值的外交档案,公民可以自由查阅;外交部长在网上与网民交流,回答网民提出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体现出新时期外交工作朝着“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方向迈进的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差异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差异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作者:丁艳菊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7期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的贸易发展大都注重于与外国的合作,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至今,一直都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现如今,为了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而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我国的邻国,更是世界地理面积第一的大国——俄罗斯。随着近几年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型发展中国家也同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合作;中国;俄罗斯 2020年初,我国迎来了一个世纪性的挑战——“新型冠状肺炎”,在全国上下的不断努力下,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年3月,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所涉及到的国家多达一百以上,这次的疫情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产生影响,也对世界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国家控制了疫情,也使得各个国家对我国的疫情防御工作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进出口商品数量成大幅度下降。在这期间,各国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意也使人感动,这其中,俄罗斯在我国疫情严重期间为我国捐献了大量紧缺的医用物资,足以见得中俄两国情感深厚,互相信任互相帮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会继续,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经济也将成上升趋势增加。 一、中俄贸易现状 苏联(前俄罗斯)解体之前,一直为独联体区经济发展一体化,努力去欧洲贸易加强联系,可是后期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一直以来被以美国为主的欧洲各国所压制,导致俄罗斯经济一直呈现低迷状态,也打消了俄罗斯人民的入欧热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普京上任执政后,中俄贸易才转变为现汇贸易为主,从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逐渐转为可控性,“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使得中俄两国贸易经济都有所回轉,从而进一步扩大。直至今日,新冠的出现加强了两国的交流,也使俄罗斯在此期间对我国的贸易结构做出调整,并预备与我国加强贸易往来,这种转变也会增强两国发展的有利趋势。 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与资源差异性 (一)劳动力差异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 杜正艾 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思想深邃、意义深远,是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论述言简意赅、亮点纷呈、立意高远,报告对中国外交在二十一世纪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进行了准确、清晰、科学的定位。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外交的大方向,把中国外交战略提升到了历史性的新高度,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应着重把握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 习近平同志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明确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习近平同志倡导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与传统国际关系不同。十九大报告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做了明确的阐述,包含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相互尊重。强调的是,要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要一律平等,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要尊重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国家内政。 第二个关键词是公平正义。强调的是,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要尊重彼此的关切、照顾彼此的利益,捍卫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制定平衡反映各方利益和关切的国际规则,确保各国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第三个关键词是合作共赢。强调的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扔掉过去那种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不能把世界长期发展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的时候兼顾他国合理关切,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让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的成果。 2.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了明确阐述。这个共同体就是要“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对此,我们要把握五个关键词。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 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那么,中俄油气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中俄油气贸易的顺利进行,怎样对待甚至抑制消极影响因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战略的神来之笔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战略的神来之笔 ——写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之前 朱毛斋 随着3月31日申请期限临近,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正式提交了作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确认函。3月17日,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也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这是以中国两会为节点“一带一路”的最新进展。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在3月26~29日举行。而媒体透出,在此前后,一份“一带一路”规划有可能很快公布,总计几百重大项目的清单有可能亮相,包括铁路、公路、能源、信息、产业园区等。3月27日,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到博鳌,就“一带一路”和香港机遇发表演讲。今年的博鳌论坛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将成为重点话题。作为中国第二步现代化阶段的经济外交战略,“一带一路”信息在早春时节如此密集绽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同时做好和平与发展作为两条主线。”这是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的声音。“‘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这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福建泉州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高峰论坛的呼应。上周二,敏锐的深圳商报发表评论员江风扬的独家评论:《亚洲国家更需要“一带一路”》。 有位专家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3月23~24日,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第五届中国学论坛。两年前的一个观察焦点是,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完成第一步现代化,进入第二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面对发展中的内外部问题,历史上确实也从没有哪个大国走过的路是和平崛起,中国怎么办?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是什么?如今,“一带一路”从提出到亚投行被付诸实施,“一带一路”已然成为新时期,最耀眼的中国外交发展战略的一个神来之笔。 发展与新常态期 对称的外交战略 诞生于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非一个大国的地缘政治工具。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给出的信息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一带一路”绝非一家独奏曲,而是各方参与的交响乐,“一带一路”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合作共赢。 在记者会上,作为官方的代表外交部长王毅告诉中外记者,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方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方案,它并不是排他的,而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合作建议,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凡是有意愿参与这一合作的国家、地区、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可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参与进来。 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中国目前经济增速放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中俄两国贸易的各项分析研究,发现两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在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后通过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史、贸易往来的现状、贸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将来两国的贸易潜力的深入探讨,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对于现阶段如何加强两国贸易往来提出了以及基本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中俄贸易一带一路

The analysis of China and Russian trade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t is found tha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hist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has adopted for bilateral trad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tatus of trade, trade proce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study in the fu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t this stage and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The Belt and Road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摘要: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但其主要特征离不开一个“和”字。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 中国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活力无限,后劲十足,正慢慢崛起为世界强国,而世界的焦点纷纷聚焦于此,怀疑与赞美,阻挠与合作也集中在我们身上。所以我们要积极增进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当代的外交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结成了友好的同盟关系。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回首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都离不开一个字“和”,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原则,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们中国自古宣扬“以和为贵”的理念。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和”都是我们总的方针政策的指向。放眼当前我国的外交,“和”亦是重中之重。我们强调和平崛起,既要能和平的与世界共存,同时要不断的发展。我觉得中国当代外交呈现了这样几个关键字:“以和为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20152689,会计学类5班,秦卓 摘要:长久以来,中俄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近十年是中俄历史上双边贸易持续增长时间最长,贸易活动最频繁,贸易数额最巨大,增长速度最迅猛的时期。2014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增长了6.8%至952.8亿美元。“一带一路”政策预计将为中俄实现2020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中俄贸易必将得到两国政府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随着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中俄的整体关系随之深化和发展。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关系,经贸合作,未来展望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体。 二、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随着俄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恢复增长期,市场需求活跃。2001年,中俄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2年到2014年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了952.8亿美元。除2009年金融危机时略有下降外,一直呈增长态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贸易增加主要是因为:俄从中国增加进口一些产品,以替代西方禁售的产品;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从俄增加进口货物;俄此前不售中国的先进技术或军技产品,现在也考虑出售了。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国家形象就是一国对另一国家的整体观念亦或印象。从某种角度来讲,国家形象是本国与他国交往的名片,它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带来附加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名片精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国与别国的交往。公共外交作为改善国家形象重要而又高效的方式,其开展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实现国家利益之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丝路”沿线国家、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持何种态度,对倡议的实现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与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构建和平崛起、包容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成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大力开展对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才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更好地维护国家切身利益。较之于传统外交,公共外交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更具灵活性且效果尤为显著。在开展过程应重视对方国家民众的看法,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这恰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弥补传统外交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官方色彩浓厚的的不足之处,助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国家形象的构建。 首先,中国在沿线国家初步实现了价值理念的传播与认同。“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光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经济发展,还需要获得沿线国家对中国政策、倡议的共鸣、认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推进中,中国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贯彻开放、包容、共赢的价值理念,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和谐友好关系,不断地传播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增强自身的道德感召力。正是这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使得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大多数乐意与中国进行合作磋商,同中国一道促进实现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贡献力量。 其次,中国向沿线国家初步展示了全新的国家形象与姿态。面对某些西方媒体、域外国家捏造“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展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也传达了中国想为地区和世界发展创造福利的意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带一路”正是最好的诠释。这一倡议不仅仅是中国发展与繁荣之路,也是相关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繁荣之路。中国的决心和意志、付出和诚意,向沿线国家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包容开放,什么是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形象构建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与成绩。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周边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国际认同。国内主要媒体和相关高校及智库纷纷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展开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为重点问题的沟通和重要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试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特点及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依据不同时期的国际环境,几次大幅度地调整外交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坚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的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演变幅度之大,在世界各国外交史上是罕见的。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演变是中共领导人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的应对,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在曲折中日益走向成熟。 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原因:1947年2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后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等,相应地,苏联也在东欧针锋相对地建立起了对应的组织和订立了计划,东西方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在此种情况下,中国也面临着外交方向的选择问题。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并且还受到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直接和间接干预,中美关系成为了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美国企图利用军事威胁、政治包围、经济封锁等手段来对新中国进行遏制,以图挽回在内战中的失败。因此,中国外交最紧要的目标是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那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中国认为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需要坚决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二是加强同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联系,三是积极支持亚

非拉的民族独立,同时同它们发展友好关系。针对于大的目标,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了“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的意思是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一律不承认,签订的条约也进行重新审定。“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就是不急于去解决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问题,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肃清,在相互尊重主权的原则上同其建立外交关系。“一边倒”的意思是新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三大外交方针”的实施,确实是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主权与领土的完整。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彻底地驱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另一方面,获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政治的援助,特别是156个援建项目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60年代,特点:“两个拳头出击”原因:此时,由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开始调整。苏联由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于是,苏联开始确立了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因此,美国和苏联之间是又妥协又对抗。其次,就是东西方各自阵营中,开始出现了分化现象,如社会主义阵营中,有苏匈、苏波事件,而在西方阵营中,有法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第三世界也开始进行了不结盟运动。在这期间,最为重要的是,中苏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结盟关系不断走向破裂。因此,“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已经不合适宜。此时中国外交的目的是反对美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的威胁,另一个方面,也反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c9001417.html,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作者:唐小松景丽娜 来源:《公共外交季刊》2017年第02期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中国实现对外全面开放的必然趋势,还标志着中国从全球化参与者到塑造者身份的转变。那么,在转变过程中,中国应构建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使其国际社会积极塑造者的身份得到沿线国家认同?这需要公共外交发挥作用,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为背景,以沿线国家为主要目标,构建和平崛起、包容开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国家形象就是一国对另一国家的整体观念亦或印象。从某种角度来讲,国家形象是本国与他国交往的名片,它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带来附加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名片精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国与别国的交往。公共外交作为改善国家形象重要而又高效的方式,其开展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实现国家利益之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丝路”沿线国家、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持何种态度,对倡议的实现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与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构建和平崛起、包容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成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大力开展对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才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更好地维护国家切身利益。较之于传统外交,公共外交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更具灵活性且效果尤为显著。在开展过程应重视对方国家民众的看法,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这恰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弥补传统外交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官方色彩浓厚的的不足之处,助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国家形象的构建。 首先,中国在沿线国家初步实现了价值理念的传播与认同。“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光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经济发展,还需要获得沿线国家对中国政策、倡议的共鸣、认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推进中,中国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贯彻开放、包容、共赢的价值理念,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和谐友好关系,不断地传播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增强自身的道德感召力。正是这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使得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大多数乐意与中国进行合作磋商,同中国一道促进实现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贡献力量。 其次,中国向沿线国家初步展示了全新的国家形象与姿态。面对某些西方媒体、域外国家捏造“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展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也传达了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 新时期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争取与它们共同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在建立多极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 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既适合本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点的战略道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一条和平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

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道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道路;一条勇于参与和平国际竞争又坚持广泛合作的道路。中国选择这条道路,就是要顺应时代潮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就是要超越传统模式,坚持主要依靠中国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和谐世界”是中国既往外交思想的深化。“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是“和谐共处”。“和谐共处”相对于“和平共处”,是“更上一层楼”了。它不仅要求维护和平,实现“和平共处”,而且要超越和平,促进和睦、合作和共同繁荣,实现“和谐共处”。中国是一个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已经并且必将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是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方向演进的重要因素。 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中药学11(2)班吴龙子11065012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核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第一,关于和平与发展问题。改变了原来一直强调战争危险的观点,强调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第二,在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中国之所以不结盟,一方面是总结经验,感到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因为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如果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就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第三,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这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四,积极发展睦邻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国内建设、对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起了积极作用。第五,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新中国初期外交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反霸和不称霸、属于第三世界、全方位开放以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全方位的外交、机制性的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 全方位的外交,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既包括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这种多边外交的好处在于,可以与多个国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可以稳定与改善与整个地区的关系。多边外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与东盟、非洲这样的多边外交,即多个国家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外交活动;另一种是多个国家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如关于朝核问题的外交活动。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 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达到共同发展经济共同进步的目的。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三结交更多的同盟国 中国从建国之初就奉行不结盟的政策,但中国虽说不结盟,但我们还是有那么多的兄弟之国,他们在支持着中国前进,我们需要这些兄弟,这些兄弟也需要中国。长久以来,中国的兄弟之国中最数朝鲜了。朝鲜是个小国,而且在上个世纪它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抗美援朝让中朝结下了生死之交,但就在1994年

“一带一路”与中国发展

1.目前中国工业资本形成规模约为美国的()。(3.0分) A.1.4倍 B.1.6倍 C.1.8倍 D.2.0倍 我的答案:A√答对 2.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世界进出口贸易额占GDP 比重从2008年的51.86%降至2015年的()。( 3.0分) A.14.99% B.24.99% C.34.99% D.44.99% 我的答案:D√答对 3.201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美国的()。(3.0分)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我的答案:C×答错 4.2016年,中国()的进口原油需要经过马六甲海峡。(3.0分) A.60% B.70% C.80% D.90% 我的答案:C√答对 5.中国国民储蓄规模是在哪一年超过美国的?(3.0分) A.2008年 B.2009年 C.2010年 D.2011年 我的答案:A√答对 6.全球10大港口中国占()。(3.0分) A.2席 B.4席 C.6席

D.8席 我的答案:D√答对 7.“中国在想着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制定规则,这会不利我们的工人和企业,我们为什么让这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制定这些规则”,是由()提出的。(3.0分) A.特朗普 B.奥巴马 C.希拉里 D.克林顿 我的答案:A×答错 8.雄安新区是在哪一年设立的?(3.0分)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我的答案:D√答对 9.“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人口约()。(3.0分) A.14亿人 B.24亿人 C.34亿人 D.44亿人 我的答案:D√答对 10.2016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3.0分) A.1.81亿吨 B.2.81亿吨 C.3.81亿吨 D.4.81亿吨 我的答案:A×答错 1.“北南走廊计划”是由下列哪几个国家共同提出的?(4.0分)) A.俄罗斯 B.以色列 C.印度 D.伊朗 我的答案:ACD√答对 2.根据张文松教授所讲,“两自一高”战略指的是()。(4.0分)) A.自主创新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纪念?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牛 军 提要: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 “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 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 色的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1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如果没有这种探讨,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新中国外交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含义。 “一边倒”与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 对新中国外交制定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共与苏联、美国的关系分别进行的深入探讨,丰富和加深了对新中国外交起源的解释①。有关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大致从1948年底开始考虑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此后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便确定下来了。按提出的顺序,这些原则包括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后来被简称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 ①牛军:《论中苏同盟的起源》,《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杨奎松:《华德事件与新中 国对美政策的确定》,《历史研究》1994年第5期;《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美国研究》1996年第4期。

一带一路与城市外交汤伟

中国外交 “一带一路”与城市外交 * 汤伟[内容摘要]从地理经济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就是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这 种互联互通形塑的“流动空间”赋予了城市外交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城市外交事实 上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文化、 经济发展和共同关切赋予了城市外交的动力。“一带一路”的城市外交应在“求同存异”原则上,建立友好城市,构建城市协作平台。 “一带一路”城市外交也带来诸多后果,表现在对世界城市网络、中国外交决策体系的变革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和空间格局的适度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城市外交城市协作平台乌鲁木齐 [作者简介]汤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研究员,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后 近两三年中国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一系列重大倡议, 形成了完整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初步计算涉及亚欧大陆65个国家,包括中亚、东南亚、南 亚、中东、中东欧甚至非洲等地区。“一带一路”显然不只是一条经济带或者一条海 上通道,也不是一个项目运作的平台,而是多层次、多维度、多平台编织而成的网络,而这个网络编织的基础是道路、桥梁、港口、机场、铁路、油气和电力等硬件基础设施。从地图上看,这些基础设施相互连接的是重点城镇、口岸、边境、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而口岸、边境、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也在具体城镇内部,由此城镇成为事实上的“一带 一路”节点。这也说明“一带一路”不是对外援助,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之上的 政策协调、贸易投资便利化和相关经济合作,无论是实施主体还是辅助支撑角色都必 · 95·*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三重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ZD082)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功能疏解背景下的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AZD026)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