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国家形象就是一国对另一国家的整体观念亦或印象。从某种角度来讲,国家形象是本国与他国交往的名片,它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带来附加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名片精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国与别国的交往。公共外交作为改善国家形象重要而又高效的方式,其开展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实现国家利益之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丝路”沿线国家、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持何种态度,对倡议的实现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与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构建和平崛起、包容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成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大力开展对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才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更好地维护国家切身利益。较之于传统外交,公共外交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更具灵活性且效果尤为显著。在开展过程应重视对方国家民众的看法,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这恰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弥补传统外交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官方色彩浓厚的的不足之处,助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国家形象的构建。

首先,中国在沿线国家初步实现了价值理念的传播与认同。“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光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经济发展,还需要获得沿线国家对中国政策、倡议的共鸣、认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推进中,中国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贯彻开放、包容、共赢的价值理念,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和谐友好关系,不断地传播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增强自身的道德感召力。正是这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使得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大多数乐意与中国进行合作磋商,同中国一道促进实现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贡献力量。

其次,中国向沿线国家初步展示了全新的国家形象与姿态。面对某些西方媒体、域外国家捏造“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展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也传达了中国想为地区和世界发展创造福利的意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带一路”正是最好的诠释。这一倡议不仅仅是中国发展与繁荣之路,也是相关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繁荣之路。中国的决心和意志、付出和诚意,向沿线国家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包容开放,什么是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形象构建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与成绩。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周边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国际认同。国内主要媒体和相关高校及智库纷纷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展开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为重点问题的沟通和重要

合作协议的签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人文互动领域也取得了可喜成就。中国还在探索与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领域合作的新模式。这些举措,均方便了沿线国家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的了解,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发展观和坚持理念的认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 第一部分: 2015年调查说明及主要发现 2016年1月至3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本次调查首次覆盖了G20中19个成员国(欧盟除外),涵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 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澳大利亚)、 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访问样本共计95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

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通过Lightspeed GMI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并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受访者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 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海外受访者来华意愿上升,北京、上海、香港成为首选城市。 第二部分: 国家整体形象及影响力 中国整体形象稳中有升 中国国家整体印象得分达到6.2分,相比2014年高出了0.3分,中国形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分国家来看,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好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总体打分为5.5分,而发展中国家则达到了6.9分。

分年龄来看,年轻群体(18-35岁),中年群体(36-50岁)和老年群体(51-65岁)对中国印象的打分分别为6.6、6.1和5.6分,年轻群体对中国有更好的印象。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英文稿+中文翻译(包括人物采访)

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中英文稿 In October 2003, the first Chinese citizen saw his homeland from outer space and the mythology and dreams of thousands of years became a reality. Our songs of how the earth is our garden and our pride in surviving our long history suddenly became more vivid and clear. Who are the Chinese? What makes us who we are? But even before this momentous chapter in our history,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regarded themselves from multi-faceted angles. Is tradition a burden or kind of a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Do we take our cultural heritage too seriously or not seriously enough? Do you see conflict or fusion, nostalgia or visions of the future? Opening the door with confidence In 1979, China opened the biggest window in the world to the outside and China suddenly dazzled people with the panorama of change. Some may argue under such huge material and mental stimulation, it would be hard to maintain equilibrium. In my mind, china is a country that has very strong inclusiveness. She is a country with rich culture. She has a long history, but also changes every day. But after 30 years, the world has seen how much China’s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al essence has given, lead us to flexibility and unity when facing fast transformation. China’s WTO accession negotiations Chief Expert Long Y ongtu Chinese people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confident because of the increasing national strength. Observers must admit in its meeting with the world, China has preserved its own special character. Thirty years of opening has been a time of bravely facing the new and stepping forward on a path of our own choosing. Several respective international polls rank us No.1 in terms of public confidence in the future. Is this confidence underpinned by GDP growth 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e or the efforts of many millions of people. We believe China will deliver an answer before too long. Growth with sustainability Over two thousands of years ago, the great Chinese philosopher Mencius observed, “a refraining from overfishing will ensure fishing last forever, and also cutting wood according to the season ensures healthier forest.” Such century-resulted wisdom now goes by the name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自然空巢。由于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 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0》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 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 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 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 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2020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2020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 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 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 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习近平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 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习近平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20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2020年,高工LED通过对国内几百家主要LED照明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对国内外LED照明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依据。 本次调查广大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对全市出租车行业发展共提出286条意见和建议,经 归纳整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在整治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市农办每年争取国债资金1000万元,利用养殖 污水粪便建沼气池,,每家农户补助1200元,每年建设沼气池8000 余个。畜牧部门还在三年内争取到36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养猪小区的栏舍建设,2020年改进完善规模养 殖小区(场)76个,2020年再度改良小区(场)65个。 第三,过度迷恋网上交友,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丧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同时, 中学生涉世未深,容易受骗,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那般美好,不乏存在一些居 心叵测之人,例如,网上聊天引发网恋,在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这样不仅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而且也耽误了学业。 3. 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 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

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b18044825.html, 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 来源:《对外传播》2018年第02期 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情况,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国家形象自主调研品牌,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5月至6月,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在全球22个国家同步开展,调查对象国在2015年调查覆盖的G20全部成员国(欧盟除外)基础上,新增西班牙、荷兰、智利3国,受访者达11000人。调查内容在延续往年常规话题基础上,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全球治理表现、中医药与中餐文化体验等热点话题,调查规模和议题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2016年以来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总体认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精选调查范围。本次调查共覆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世界主要区域的22个国家。 定量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平均答题时长16-28分钟。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同时兼顾人口分布平衡性因素(性别、年龄、居住区域分布等)。最终受访者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科学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L i g h t s p e e d Research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高质量的样本库、科学的抽样手段和多样化的答题形式,从各个环节保障调查数据的严谨性和可靠性。通过安排分批多次样本,控制发送节奏,确保覆盖不同日期和时间段。支持多种终端设备,便于受访者用熟悉的设备在自己觉得舒适的地点自助完成访问。在答题过程中,系统设置了卡片滑动、拖动旗标、以图标代替文字等多样化题型来提高受访者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以保证数据质量。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差异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文化差异对经贸合作的影响 作者:丁艳菊 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7期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的贸易发展大都注重于与外国的合作,早在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开通至今,一直都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现如今,为了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文化往来,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而我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我国的邻国,更是世界地理面积第一的大国——俄罗斯。随着近几年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中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型发展中国家也同时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贸易合作;中国;俄罗斯 2020年初,我国迎来了一个世纪性的挑战——“新型冠状肺炎”,在全国上下的不断努力下,疫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同年3月,新冠肺炎在全世界蔓延开来,所涉及到的国家多达一百以上,这次的疫情不仅对人民生命健康产生影响,也对世界贸易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各个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国家控制了疫情,也使得各个国家对我国的疫情防御工作刮目相看,与此同时,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也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进出口商品数量成大幅度下降。在这期间,各国之间相互帮助的情意也使人感动,这其中,俄罗斯在我国疫情严重期间为我国捐献了大量紧缺的医用物资,足以见得中俄两国情感深厚,互相信任互相帮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会继续,我国与俄罗斯的贸易经济也将成上升趋势增加。 一、中俄贸易现状 苏联(前俄罗斯)解体之前,一直为独联体区经济发展一体化,努力去欧洲贸易加强联系,可是后期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俄罗斯一直以来被以美国为主的欧洲各国所压制,导致俄罗斯经济一直呈现低迷状态,也打消了俄罗斯人民的入欧热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普京上任执政后,中俄贸易才转变为现汇贸易为主,从此俄罗斯的市场经济逐渐转为可控性,“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使得中俄两国贸易经济都有所回轉,从而进一步扩大。直至今日,新冠的出现加强了两国的交流,也使俄罗斯在此期间对我国的贸易结构做出调整,并预备与我国加强贸易往来,这种转变也会增强两国发展的有利趋势。 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与资源差异性 (一)劳动力差异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观后感 (2010级金融学本科一班班登)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是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起,并委托该公司制作的一部国家形象宣传片。此次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30秒长度的电视宣传片,即目前已经公映的人物篇,参与拍摄的人员都是国内外比较有影响力人,其中有:李嘉诚、李彦宏、马云、丁磊、郎咸平、邓亚萍、姚明、刘翔等多位公众人物。并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以“中国人”概念打造中国形象。另一部分是17分钟长度的短纪录片,并供我国驻外使领馆及重要外宣活动使用,力图从更多角度、更广阔的视野展示当代中国 观看中国国家形象片,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民族自信与自豪,纵观中国近代史,曾几何时,列强的铁骑肆虐中国,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魏源等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

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领导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劳动人民翻了身,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了土地改革、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由于建设经验的缺乏,我过在生产建设以及政治思想发面走了不少弯路,错误的阶级斗争,以及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还有文革十年动乱,给我过各方面建设带来了极大的破坏,知道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过开始了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开始走向正常轨道,然而也正是30年前中国开始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有了今天的实力和发展。正是由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共识,才让中国融入了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整个社会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种激励我们共同向前的梦想。正是这些东西鼓舞我们走向未来。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营造的精神,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在为国家贡献的同时,创造自己的未来的“中国梦”,同时也是我们走到今天的最为宝贵的文化和社会资源。

(开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 本论文的题目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油气贸易研究。 (一)研究背景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却日益增加,表现在:国际资本和汇率波动加剧,一些大国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欧债危机和叙利亚、乌克兰危机的余波尚存,基于如此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更需要国际社会达成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之共识。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作为一种合作的契合点恰逢其时,其有利的经济文化政策、平等包容的合作平台,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中俄能源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 面对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能源第一消费大国,拓宽能源进口多样化成为必然趋势。俄罗斯作为中国陆上邻国,目前与中国关系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俄罗斯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可能,而近几年,发展状况低迷的俄罗斯经济需要我国在国际上日益发展成熟的高铁、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重新输入血液,实现复兴本国经济的目标。因此,俄罗斯与我国能源合作便从可能性自然而然转变为现实性,并日益成为一种互补性的合作共赢的重要伙伴关系。 文章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通过阐述“一带一路”概念,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相互合作理论和地缘政治理论,回顾了中俄能源合作的发展历程,尤其是石油、天然气贸易,指出中俄“一带一路”框架下能源合作的基础性条件,对照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几种主要能源合作的分析和特征情况,进行了“一带一路”前后能源合作状况的对比和说明并作出了分析和评论。但是,由于复杂的双边和多边形势,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及中俄未来能源合作的发展趋势和目标,更好地进行机制建设、模式选择,本文也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中俄油气合作在未来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开创油气合作的新局面尽绵薄之力。 (二)意义 在世界能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石油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我国油气中存在的需求增长过快、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研究中俄油气贸易的意义则更为重要。那么,中俄油气贸易的现状是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因素,最重要的是哪些因素会影响中俄油气贸易的顺利进行,怎样对待甚至抑制消极影响因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XX》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 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XX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XX 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XX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xxxx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xx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xx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X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3.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 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4.国际社会认可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对当地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XX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战略的神来之笔

“一带一路”:中国外交战略的神来之笔 ——写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之前 朱毛斋 随着3月31日申请期限临近,3月12日,英国向中方正式提交了作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确认函。3月17日,法国、意大利和德国也表示同意加入亚投行,这是以中国两会为节点“一带一路”的最新进展。在博鳌亚洲论坛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2015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在3月26~29日举行。而媒体透出,在此前后,一份“一带一路”规划有可能很快公布,总计几百重大项目的清单有可能亮相,包括铁路、公路、能源、信息、产业园区等。3月27日,香港特首梁振英也到博鳌,就“一带一路”和香港机遇发表演讲。今年的博鳌论坛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将成为重点话题。作为中国第二步现代化阶段的经济外交战略,“一带一路”信息在早春时节如此密集绽开,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以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与各国的政策沟通;同时做好和平与发展作为两条主线。”这是3月8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强调的声音。“‘一带一路’是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这是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外交部原部长李肇星,在福建泉州举行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高峰论坛的呼应。上周二,敏锐的深圳商报发表评论员江风扬的独家评论:《亚洲国家更需要“一带一路”》。 有位专家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3月23~24日,他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世界第五届中国学论坛。两年前的一个观察焦点是,经历了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已完成第一步现代化,进入第二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面对发展中的内外部问题,历史上确实也从没有哪个大国走过的路是和平崛起,中国怎么办?十八大后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外交战略是什么?如今,“一带一路”从提出到亚投行被付诸实施,“一带一路”已然成为新时期,最耀眼的中国外交发展战略的一个神来之笔。 发展与新常态期 对称的外交战略 诞生于全球化时代,“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非一个大国的地缘政治工具。中国推进“一带一路”,给出的信息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尊重各国的自主选择。“一带一路”绝非一家独奏曲,而是各方参与的交响乐,“一带一路”想要达到的目标是合作共赢。 在记者会上,作为官方的代表外交部长王毅告诉中外记者,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中方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倡议、中国的方案,它并不是排他的,而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合作建议,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凡是有意愿参与这一合作的国家、地区、区域组织和国际组织,都可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参与进来。 为此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中国目前经济增速放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片) ——中文字幕和对白听译 2003年10月,中国人第一次从外太空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国家。那数千年的神话和畅想,变成了真实的注视。那些关于地球是个家园的歌颂,关于自己在漫长历史里生存下来的骄傲,这时刻比别的时候更加清晰而具体。 我们是谁?我们在想什么?早在创造中国历史的这一刻之前,中国人也从未中断过从其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国家。传统是一种背负,还是一种推动发展的动力?文化的传承是太受到关注,还是太漫不经心?你看到的是冲突还是融合?是回忆还是未来? 开放而有自信。Opening the Door with confidence. 30年前,一扇世界上最大的窗户打开了……这个国家,旋即迎接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或许有人认为,在这样巨大的物质和信息刺激下,想保持镇定都非常困难。 “在我心目中,中国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国家”(女中学生) “它是一个很有文化的一个国家”(女青年) “又有历史的沧桑感,但是呢,又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着”(男青年) 但接下来30年间发生的事情,却让全世界都看到,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文化在面临全新变革之时,能够展现出怎样的包容性和应变能力。 “加入世贸以后,整个国力的增强使得中国人更加自信,也更加开放了”(龙永图) 人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和全世界接轨的同时,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30年开发,30年面对新事物而勇敢无畏,自信地选择着适合自己国情和民情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多次海内外专业机构的调研都可以显示,民众信心指数一项,中国多次排在世界第一。自信的背后,是GDP的支持,是千年文化的底气,还是亿万份努力的投入?相信不用太久中国就会交出答案。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俄罗斯贸易潜力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于中俄两国贸易的各项分析研究,发现两国的贸易源远流长,在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后通过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历史、贸易往来的现状、贸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于将来两国的贸易潜力的深入探讨,对于两国的贸易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对于两国之间的贸易在两国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个初步的界定。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上对于现阶段如何加强两国贸易往来提出了以及基本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贸易中俄贸易一带一路

The analysis of China and Russian trade potential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Belt and Road background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 it is found that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dern history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has adopted for bilateral trade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status of trade, trade process,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the potential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study in the fu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For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a preliminary definition of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n the basis of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t this stage and the basic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tradetrad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The Belt and Road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从《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看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 Power )概念,他把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硬实力是指通过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使别国屈从于自己的意志的能力,而软实力则是通过其文化、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认为软实力可能要说到两个方面含义:一个是内部的,一个是外部的。外部的当然比如说国家的创造力、思想影响力、观念文化的亲和力。文化产品传播能力和辐射能力。对内部来讲,文化软实力,包括民族团结精神,传统文化的一种认同点,比如说我们经常提到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加之现实政策对国民的凝聚力、号召力,公民的一种创造能力,民族发展的生命力,比如我们说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这个民族复兴是讲这个民族复兴的愿望和能力,这种生命力表现出来。 软实力,实际上就是讲文化实力,讲一个国家除了单一经济实力外很多涉及到文化方面的一种力量,这种影响力,这种对外界的形象,都构成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概念。具体软实力所指的是指文化、教育、法律环境、制度建设、国家的执政能力、管理能力、国民的心态、国民的形象、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和来自文化传统持久的一种对国民的影响感,凝聚力。它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等。软实力的核心,是价值认同。在信息化条件下,进一步表现为话语认同。 这一概念的提出,明确了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将它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以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软实力建设”。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软与硬是一种比喻意义,是对实力的一种比喻性描述。硬实力的硬是指客观的可以有影响的力量,例如一个国家的军备水平、军队战斗力等绝对是一个硬实力的标准之一。软实力的软是指对对方的实际决策的影响性力量,这种软实力取决于决策对方对这种因素的心理认知和感悟能力。例如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外交认可和外交水平等都可以视为软实力的表现。正如约瑟夫·奈所言,“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围绕“软实力”的一系列研究,明示人们以一种新型、全面和平衡的发展路径,在提升各级主体综合实力问题上启迪着人们的新思维。软实力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提升软实力比提升硬实力更为困难。 国家软实力(soft power of the nation),实际上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它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美国人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认为软实力即国家的文化力量,包括三种力量,一是对他国产生的文化吸引力;二是本国的政治价值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20152689,会计学类5班,秦卓 摘要:长久以来,中俄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近十年是中俄历史上双边贸易持续增长时间最长,贸易活动最频繁,贸易数额最巨大,增长速度最迅猛的时期。2014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增长了6.8%至952.8亿美元。“一带一路”政策预计将为中俄实现2020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中俄贸易必将得到两国政府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随着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中俄的整体关系随之深化和发展。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关系,经贸合作,未来展望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体。 二、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随着俄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恢复增长期,市场需求活跃。2001年,中俄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2年到2014年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了952.8亿美元。除2009年金融危机时略有下降外,一直呈增长态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贸易增加主要是因为:俄从中国增加进口一些产品,以替代西方禁售的产品;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从俄增加进口货物;俄此前不售中国的先进技术或军技产品,现在也考虑出售了。 1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国家形象就是一国对另一国家的整体观念亦或印象。从某种角度来讲,国家形象是本国与他国交往的名片,它能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带来附加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名片精美与否直接影响着本国与别国的交往。公共外交作为改善国家形象重要而又高效的方式,其开展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二者统一于实现国家利益之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丝路”沿线国家、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持何种态度,对倡议的实现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建设与良好的国家形象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构建和平崛起、包容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成为“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的重点努力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巧实力的作用,大力开展对沿线国家的公共外交,才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更好地维护国家切身利益。较之于传统外交,公共外交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更具灵活性且效果尤为显著。在开展过程应重视对方国家民众的看法,关心他们的利益诉求,这恰好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弥补传统外交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官方色彩浓厚的的不足之处,助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国家形象的构建。 首先,中国在沿线国家初步实现了价值理念的传播与认同。“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光靠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援助经济发展,还需要获得沿线国家对中国政策、倡议的共鸣、认可。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推进中,中国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贯彻开放、包容、共赢的价值理念,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和谐友好关系,不断地传播和平发展、开放包容的价值理念,增强自身的道德感召力。正是这种价值理念的传播,使得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其中大多数乐意与中国进行合作磋商,同中国一道促进实现基础设施、制度规章、人员交流“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贡献力量。 其次,中国向沿线国家初步展示了全新的国家形象与姿态。面对某些西方媒体、域外国家捏造“中国威胁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不仅展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也传达了中国想为地区和世界发展创造福利的意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带一路”正是最好的诠释。这一倡议不仅仅是中国发展与繁荣之路,也是相关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繁荣之路。中国的决心和意志、付出和诚意,向沿线国家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包容开放,什么是真正的负责任大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 最后,中国在沿线国家的形象构建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与成绩。自2013 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周边及沿线国家积极响应,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国际认同。国内主要媒体和相关高校及智库纷纷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展开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了高效的沟通机制,为重点问题的沟通和重要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全球形象国家 中国外文局发布了《201X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调查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国家的民众: 英国、巴西和俄罗斯。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 与201X年相比,中国形象正被愈来愈多的受访者所认可。中国整体形象得分相比往年高出了0.8分。在海外的8个国家中,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打分最高,为 7.6分;而日本民众的打分最低,仅为 3.4分。 中国整体形象: 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 整体来看,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形象认同率最高的描写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占46%的比例;但是与此同时,45%的受访者也会以为中国事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情势 关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情势,20%的受访者以为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37%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进进低速发展阶段;18%的人以为具有不确定性;只有6%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走向衰退。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为看好。

国内治理被以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至于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发达国家受访者以为排在首位的是打击国内***、社会不公等题目,其次是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中国家则把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看做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题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具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 在9个国家的领导人中,习近平以70%的认知度位列第四。着名度排在前三的领导人顺次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英国首相卡梅伦。 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能力遭到广泛认可 不论是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进行调查的9个国家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国内、国际事务处理能力认可度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1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执政党形象: 权利集中、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执政党的共同印象是:权利集中、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组织周密的。除此以外,发达国家还有较多受访者以为中国执政党是贪腐严重的;发展中国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会以为中国执政党是得到民众支持的。中国受访者对国家执政党固然也存在着贪腐严重的印象,但是中国受访者一样以为我们的执政党有着较强的自我束缚和净化能力。 中国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有较高的认可度

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误区与问题

【专题名称】新闻与传播 【专题号】G6 【复印期号】2013年11期 【原文出处】《中州学刊》(郑州)2013年7期第168~171页 【英文标题】Mistake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Current National Image Construction 【作者简介】张昆,男,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 会长,武汉430074 【日期】2013-05-23 一 什么是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留给本国公众 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另一方面还可理解为其他国家公众对本国总体特征和属性的感知。前者是自我本位的“国家形象”,即本国媒介、民众对祖国的综合认识,直接 关系到本国公众的国家认同和归属感;后者是他者本位的“他我形象”,即他国媒介、民众对特定国家的总体印象,它直接影响到国际舆论对特定国家的整体评价。 通常的意义上,我们讲的国家形象是指的后者。 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可以把国家形象与个人形象做一简单的比较。古希 腊学者柏拉图曾指出,国家是个人的放大,而个人则是国家的缩小。中国古代则有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社会是个人的寄生之所,个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必须 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体,国家要实现自己利益的最 大化,国际舆论的认同至关重要。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有一个形象的建构问题。形象好,则能为“悦己者容”,能得到他者的认同、理解和支持,于是诸事顺畅。 但是形象的建构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形象都是多维的,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和投射。就个人而言,长得漂亮,衣着光鲜,固然能够为自 己增色,但是如果没有美好的内在心灵辅佐,只是一个“漂亮苕”;个人富足固然好,但如果为人吝啬,为富不仁,也难以得到他者的好感,反之,一个穷人如果能 够倾其所有,救济更加困难的弱者,也会树立光辉的形象。国家也是如此。国家形 象的好坏,主要不在于其所有,而在于其所为。山河壮丽、人民富足、国力强大等,不一定能够得到他国公众正面的评价。关键在于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表现,穷国也能 表现出善良、慷慨的品质,富国也会为富不仁;国力强大为捍卫世界和平和正义奠 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是霸权主义者逞强斗狠的本钱。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要树立良 好的形象,发挥更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关键不是所有,而是所为;重要的是做, 其次才是说。当然,富有,才能更好地为;做好了,才有说的底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攀升,中国政

2011.1.21 国家宣传片(Other)

17日一早开始,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曼哈顿的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不断播放。这则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时间内,展示了包括邰丽华、吴宇森、宋祖英、刘欢、郎平、姚明、丁俊晖、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个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诠释中国人形象。 The portion of China's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that focuses on individual characters, such as Yao Ming, has been completed and is expected to air by the end of this month in the United States, said Wang Zhongwei, deputy director of China's State Council Information Office. Wang Zhongwei said that the national publicity film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the point-of-view chapter, and the other is the characters chapter. At present, the characters chapter has been completed.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副主任王仲伟称,国家形象宣传片的人物篇已经制作完成,有望本月底在美国播放。王仲

从中国国家形象广告看中国国家形象的营销思路

简析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营销思路 近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引起广泛的热议。适逢广告投放正值胡锦涛总书记访美期间,这一国家形象的宣传攻势更是让世界瞩目并纷纷做出评论。针对该宣传片的投放,各界褒贬不一,但无论如何,这一广告投放的基本效果达到了,即:引起了大范围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国家形象宣传已经脱离曾经单纯的说教模式,逐步进入专业化的营销道路。当然,广告内容是否被受众接受出是衡量效果的重要因素,有反对的声音就证明广告的主体还未被完全接纳,未来还要有很多的工作去做。 回顾自我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我国已经在为塑造“国家形象”规划 并实施了很多计划。纵观三年,从营销角度来看,这支广告是经过长时间铺垫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并且它是国家宣传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的投放,是我们国家形象传播的一个小高潮。本文就过去三年的典型案例梳理我国国家形象宣传的思路与步骤。 首先,什么是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指的是各个国家以及各国人民对某国所知觉到的总体之评价,代表对某国总的看法和观点。是一个国家政体、外交、政治、领导人、人民、文化、历史等诸方面之综合形象,是公共信息传播同外交政策实践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信息交流频繁、利益关联复杂的全球化时代,“国家形象”直接影响着世界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公众对这个国家的态度,影响着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对该国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国家形象”在国际政治中具备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国家形象与国家相伴而生,是国家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表征,是主权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当今世界各国竞相调整、改善或重塑国家形象,目的就在于提升对外吸引力,营造经贸合作机遇,同时提高本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力。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综合国力为基础 , 在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该国的文化影响力。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树立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成果。但是,由于长期封闭,缺乏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流往来,世界既渴望了解中国,又对中国情有各种因信息不对等引发的误读。尽管我们在改革开放这30年来,对外交往不断扩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