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代白银问题

明代白银问题

明代白银问题
明代白银问题

明代白银问题

(2010-07-31 10:44:30)

转载▼

标签:

杂谈

中国最早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是在春秋时期,唐代白银在个别地方如岭南地区成为通用货币,唐王朝曾在个别无蚕乡征收庸调银。宋代虽然仍以铜、铁钱为主,兼用纸币,但白银已经成为一般通货,可以和钱平行使用。元朝实行白银收敛政策,在国内厉行纸币,以银当作钞本,多次禁止金银流通,大量白银用于对外贸易。

明初,政府承元代之制,发行纸钞,禁止金银的流通。但由于纸币的通货膨胀,白银以其优良的自然特性,在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民间主导的流通货币。明中叶以后,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至隆庆初,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明代使用的白银,还是一种称量货币,以两为基本单位。最初是以首饰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随着政府的解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碎银,即一两以下的银子;其二为银锭,即元宝,普通大元宝是50两一锭,最大的有500两重,元宝上多有文字,大的有铸造地名、重量和银匠的姓名,但小的有时不铸明重量;其三为银元,是从外国流入的银币,主要流通于闽广地区。

国内白银的产量和从国外流入中国白银的数量

最早对明代白银存量进行估计的是明末的蒋臣,他在上书给崇祯帝时认为全国有2亿5千万两。彭信威随即在《中国货币史》中予以驳斥,他举出正德5年刘瑾被抄家时,家里就藏银2亿5958万3800两作例子,认为估计偏低。但他又认为参加支付流通的不过一二亿两,绝大部分都被窖藏了。

梁方仲

《明代银矿考》1939年

银课收入之数

洪武23年-洪武26年75070两

洪武26年-成化22年9786462两

成化23年-正德15年1510032两

武宗朝以后不可考

《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1939年

银元大量输入,除掉葡西日三国外,如英国变有些小的流入

自万历元年至崇祯17年(1573-1644)的72年间,合计各国输入中国的银元由于贸易关系的至少远超过一万万元以上。

全汉升

在16、17、18世纪,每年由大帆船运往菲律宾的白银,平均为200万-300万比索。另据全汉升引马尼拉监察长向西班牙国王的报告:“自从菲律宾群岛被政府1656年以来,运到这里的银子已经超过2亿比索。”由此推定,1565年-1765年间,从美洲运到菲律宾的白银共计2亿比索。又根据德科民(de comyn)的计算,1571-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亿比索,其中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流入中国。全汉升认为德科民说的四分之一显然过低,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可能比较接近事实。

倪来恩、夏维中《外国白银与明帝国的崩溃》1990年

明后期日本白银的输入中国

葡萄牙人经营的长崎-澳门贸易

在16世纪的后50年中,萄人共输入中国的日本白银是165万公斤

中日之间的直接贸易

1600-1635年被日本商船输出的白银也许达到100万公斤

1635-1645被中国走私船从日本运回的白银约50万公斤

荷兰人经营的台湾中转贸易

西属美洲殖民地白银输入中国

王裕巽

《明代白银国内开采与国外流入数额试考》《中国钱币》1998.3

明代国内白银开采总额为26353326两

西班牙87750000

日本200000000

葡萄牙42762750

总计350512750

李隆生

《明末白银存量的估计》《中国钱币》2005.1

他将白银总量分为四个部分来计算,第一部分是唐宋元的白银产量,约为37775万两,第二部分是明代的白银产量,约为8310万两,第三部分是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为7000万两,第四部分是西属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总量,约为193000万两。最后得出29500万两,是同一时期国内产量近10倍。

弗兰克

在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加起来中国更是获得了大约60000吨白银,大概占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自1600年起为120000吨,自1545年起为137000吨)的一半。

阿特韦尔

万明

格兰

庄国土《16-18世纪白银流入中国数量估算》1995年3月

由葡人、荷人从欧洲,西人从美洲带来的白银,加上日本流出的白银,构成明季白银内流的主要源泉,总数可能在35000万西元以上。

严中平《丝绸流向菲律宾,白银流向中国》《近代史研究》1981.1

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1980

百籁弘《明清经济史研究》1980年

新井白石、矢野

万历29年-清顺治四年1647的47年间,自日本输出之银约为7480万两。

明季日本流出的白银应在25000万西元以上,这些白银绝大多数通过稳中有降种途径流到中国。

林满红《明清的朝代危机与世界经济萧条》

明灭亡前,由日本流入中国的白银达5000多万两。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

外因

贸易平衡说

我国学者严中平、樊树志认为:无论是西班牙还是西属美洲和菲律宾,其生产力水平都拿不出任何商品值得中国人所欢迎,因此,唯一平衡贸易的办法就是向中国输送白银。

日本学者小叶田淳、滨下武志

套利说

弗林和吉拉尔德斯

《白银的微观经济学和早期现代时期的东西方贸易》1986

《伴随白银繁荣诞生:世界贸易在1571年的兴起》1995年

他们对平衡贸易的观点提出质疑。因为只有白银不断地通过欧洲流向了东方,而黄金却不断地从中国流向欧洲及日本。在16世纪至18世纪期间,世界上的4种主要货币实体从未前后相继地流向任何地方,相反,每种世界货币实体都是独立地流向在特定时期能提供最大预期利润的地区市场。

综合

贡德弗兰克

他说在1400-1800年间,世界上有四个地区长期介质着商品贸易的逆差,他们是日本、美洲、非洲和欧洲,美洲和日本靠出口白银来弥补他们的逆差,非洲靠出口黄金和奴隶来弥补逆差,因此,这三个地区都能够生产世界经济中的其他地方所需要的商品,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几乎不能生产任何可供出口来弥补其长期贸易赤字的商品。于是,他只能靠经营其他三个贸易逆差区的出口来过日子,为了平衡中国似乎永久保持着的顺差,世界白银流向中国。

三、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梁方仲

对白银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赋税货币化引起的,而这种赋税货币化的动力来自政府的财政体系运作的需要,白银的流通,主要发生在政府财赋分配的领域。这种流通,虽然也可以引起商品流通的发达,但这种商业“一马当先”的繁荣,并不能引起手工业农业的同步发展。他将这种现像称之为“虚假繁荣”。

彭信威

<中国货币史>1956年

白银的使用实由于纸币的贬值和铜钱的减少,纸币的贬值使人民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在正常状态下,人民就会使用铜钱,求以自卫。可是明初铸钱很少,洪武、永乐、宣德年间虽曾铸钱,但铸得不多;而且当局为了推行纸币,把这些钱贮存在国库,不发行出来,或则只赐给外国的使节。宣德以后,50年间完全没有铸钱,因此民间的针不够用,所以白银的通告,原是补充货币数量的不足。后来恢复鼓铸,但由于私铸猖獗,钱分等级,不能成为适当的价值尺度,这更促进了白银的使用。

另一方面,受到了中亚币制的影响。

傅衣凌《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1980年

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达

大量开采银矿

嘉靖以后,以同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贸易,白银大量流入

政府加征银响

四、白银的

影响

彭信威认为,明代白银的盛行,不但刺激了中国的经济,而且对于中国的文化,也产生了一种推动的作用。

阿特韦尔从白银流入对晚明经济的角度分析

首先是促进了晚明政府银库收放的增加

其次是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

再次是促进了晚明的经济繁荣

赵轶峰《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1985

货币的白银化给传统的社会经济关系带来强烈的震动。

实物地租和赋税、大规模劳役征发制度在货币白银化进程中受到致命的冲击,松懈了土地和政治权力对直接生产者的束缚。

货币白银化还有力地打击了高度专制主义的封建社会体制

使货币在自身的性质上摆脱了几千年来紧密依赖于国家权力和国家财政的状况。国家无法像印造纸钞时那样轻易地把大批社会财富聚于自己控制下,也不能左右货币的比价和取弃。它代表的不是国家权力而是商品、货币自身的权力。

货币白银化促进了国家财政由实物中心制转向货币中心制。

货币的白银化还引起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

货币白银化还使中国货币适时脱去了民族的外衣,成为世界货币,从而为中国开展对外贸易,广泛加入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改变数千年封闭自足的状态提供了可能性。

萧放《白银货币的周流和明帝国的命运》1989

晃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1993

直接有力地推动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对自然经济有强大的渗透力和破坏力

庄国土

首先,通货的转化对国内商品流通、大规模市场网络的形成意义重大

二是造成了中国对银元的大量需求,也使中国商品具有国际性,使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

戴建兵《西属殖民地银元对中国货币的影响》《亚洲钱币》2002

从货币文化的角度分析

首先是中国传统的以铜钱和纸币相结合的货币制度发生了根本变革,致使白银在大额交易和政府财政上起着纸币和铜钱无法取代的作用

其次是中国银两的形制由束腰形的银块状变为船形,即俗称的“元宝”。

万明

认为,以白银化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了一起

一是中国古代社会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

白银货币化的过程,是中国社会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市场经济萌发的过程,证明了晚明社会变迁带有根本性社会转型的性质

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的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中国由此主动地走向了世界,并且明代中国曾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为整体世界的出现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弗兰克认为

白银流入刺激了中国生产和人口的增长。

黄阿明

在讨论赋税征银问题时认为赋税采用征银的形式大大便利了官吏贪污,刺激了他们贪欲的膨胀。

陈春生

将美洲白银在中国的流通,置于“贡赋经济”运作的实际情形中考察。

所谓“贡赋经济”,是指以生产换取白银的直接目的常常是为了缴纳贡赋,而非资金的增长。白银的大量输入正好适应了从一条鞭法到摊丁入地的的赋役制度变革的需要。

李宪堂

“绝对价值商品”和“剩余价值商品”

“经济壮阳药”

加剧了对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榨取,过度消耗了民族经济自我成长机能。

中国输出的是绝对价值商品,这类商品的生产是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前提的,其中既有当代人的生命价值补贴(劳动力),也包含着后代人权益的透支(自然资源);而西方输出的是贵金属,并且这些贵金属是在殖民地高压统治下以超经济剥夺的方式取得的,西方人并没有为

此支付应有的成本,没有为此耗费自已的生存资源。小农经济为了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而对货币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为自然物白银赋予了额外的价值。这同样也加剧了对中国的剥夺,这意味着白银流入中国越多,中国民众赖以生存的资源流失越多,中国基层民众往贫困的深渊里陷得也越深。

唐文基

吴承明

提出将“白银货币化”和“白银内流”作为16-17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因素之一。

樊树志

斯佩恩斯《从明到清:17世纪中国的征服,区域和连续》1979年

阿斯哈特(sashead)《17世纪中国的普遍危机》1973年

汉密尔顿(hamilton)

阿特韦尔《关于白银、海外贸易和晚明经济的札记》1977年

威克玛(wakeman)《中国与17世纪危机》1986年

当时以西班牙塞维尔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因西属美洲白银输入的大幅度减少而首次出现衰退,造成欧洲各国政治、社会的严重不稳定,来论证17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也因美洲白银输入的减少而同样经历了经济衰退,从而出现了政治、社会的一系列动荡,这种动荡导致了明王朝的最后灭亡。

弗兰克认为

在1400-1800年世界经济长周期的A阶段,亚洲处在优势地位,这个A阶段是由美洲白银的流入所支持的。但正是这种生产和人口的扩张形成了1800-1970年长周期B阶段的发展阴力和劣势。人口和收入的增长及经济和社会的两极分化造成了越来越大的资源压力,限制了社会底层的有效需求,使亚洲比其他地方更容易获得廉价劳动力,从而缺乏对节约劳动力的技术发明的需求和冲动,失去了转化的奇迹,生产和贸易也随之衰退。

张宇燕、高程

《海外白银、初始制度条件与东方世界的停滞》2006年

采用“制度-货币”的方法对晚明中国的停滞进行分析

建立了“货币冲击-阶级重组(阶级兴衰)-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的模型。

货币量的变化对实质经济的作用,必须通过其引发的制度变迁来发挥。白银的大量输入在晚明中国没能有效地让新兴阶级和国家政权结合一体,去冲击原有的产权制度。恰恰是由于外生货币和制度变迁之间的链条断裂,意外的货币供给在长期经济无从扮演积极的角色。

一方面,长期依赖货币的“进口”,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剩余;另一方面,来自海外市场的需求对于技术创新和扩大企业规模也缺少必要压力,其间对资本和信贷难以产生大量的需求。

郑铁生《金瓶梅与白银货币化》

作者通过对小说《金瓶梅》的细致研究,分析了白银交换在明代日常生活中的的使用细节,

张彬树

货币史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吉田虎雄《中国货币史纲》

萧清《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

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明代的称量货币-白银》

杨联陞《中国货币与信贷简史》哈佛大学出版社1952年

小叶田淳《日本货币流通史》

侯镜如

《明清两代外银流入中国考》

全汉升

《美洲白银与明清间中国海外贸易的关系》

《明中叶后中日间的丝银贸易》

《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

《明代中叶后澳门的海外贸易》

《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量》

《明清时代云南的银课与银产额》

《自宋至明政府岁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

《明季中国与菲律宾的贸易》

后智纲

《略论17世纪前后中日贸易及其日本银输入问题》梁方仲

《明代银矿考》

《明代国际贸易与银的输出入》

《一条鞭法》

陈鸿琦

《白银在中国的流通》

唐文基

《明代金花银和田赋货币化趋势》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樊树志

《古代中国-传统与变革》

史料

《明史》卷81食货5

顾炎武《日知录》卷11《银》

《大明会典》卷37《课程6 金银诸课》

《杜骗新书成锭假银换真银》

刘惹愚《明宫史》木集《银作局》

顾亭林诗文集《钱粮论》上

张燮《东西洋考》卷5 《吕宋》卷7《饷税考》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47《宝源局》

冯梦龙《冯梦龙诗文集》《钱法议》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一

于慎行《谷山笔尘》《赋币》

赵翼《陔余丛考》卷30《银》

丘濬《大学衍义补》26卷《铜楮之币》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册

李邦华《文水李忠肃先生集》卷1《条陈太仓银库疏》唐甄《潜书更币》

《明经世文编》卷322谭纶《论理财疏》

李(土恭)《平书订财用》上

瞿宣颖《中国社会史料丛钞》《明代银价米价》

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

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 中国近代发展一般我们都金融上讨论白银化,但其实还有政的问题。明朝万历间的财政非常有意思,其国库保了会计记录,方便了们了解当时的政府状况笔者最近在读顾准关于希和西方世界兴起的研究其中涉及到政府的一些问。为什么我们政府和西方政府的况不一样,或许可以从明白银化中找到一些线索。所以对它的讨论无论是从学术发展是现实研究方面看,都很有意义的。 明代后期有大量白流入,对于这个现,外国学者的研究较多,因为主要资料在西方。其,“为什么大量白流入中国”这个问题非常值探讨,但这方面的研究是很多。而在经济史方面,则很就有专门从钱币或货币角度进行的研究。如20世纪30年代以后,方仲先生和日本、英国的些学者从货币制度和国际贸易度进行了研究,而彭信先生、杨联升先生、日本加藤繁先生也都从货币史的视对白银有所涉及,但是一直没有人研究外部白银流对中国的总体影响到底是什么。 这还是该从中国本身找起。从经济和币层面上看,明朝白银成了重的社会现象,可翻开明朝的历史籍,明代关于典章制度记载,比如《明会典、《明实录》等等,能看到“钞法”、“法”,没有“银法”。这说,白银其实不是明王朝法定货币,没有制度可言,所以,银在明朝的货币化是历史上个不同寻常的现象。那,白银是怎么在明朝币化的?又怎么形成了实际的主币? 明朝法定货币是宝钞,白银禁止使用。那么,禁之中的白银是怎么货币化的呢?应该从民间开始。最早注意初民间实际使用通货状的,是

傅衣凌先生。他对146件徽州土地买契约进行了初步分析,出明代前期这一百多年间所使用通货是很复杂的。洪武、乐年间以钞为主,宣德、正则钞、谷、布、银兼用,成化、弘年间开始以银为主。根据427件徽州地区的土地卖交易契约,傅衣凌先编制了一个表,从中可以看出从洪武到成化,土地买卖中原来多使用钞,到后来白银渐成为主要货币的发展过。其实,成化年间,还不弘治年间,显示土地买卖基本都是用白银了。民间白银货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个阶段:第一,洪武到建文时,此时,作为法定货币推行于民的宝钞已经开始衰落第二,永乐至宣德期,这仍然是宝钞通行于民的阶段,特点是宝钞经历顶峰后衰落,在其永年间的顶峰时期,用的货币基本全是宝钞,宣德后,向白银过渡的实物交易开始现;第三,正统至成化时期这时宝钞逐渐绝迹民间流通,特点是白银渐成为实际主币,并全国展开。这427件契约文书说,民间的大宗交易基本白银为主要货币。 白银货币化不是国家令推行的结果,而是民间发起的,下而上再到自上而下历程。从史学角度进行考证一般认为,这两种趋的交界点是正统元年“金花银”出现。《明史》对此有所归纳,这个归纳高度概括,以致后来现了一些问题。像“英宗位……弛用银之禁。朝率皆用银……”这种说法太正确。经过考证,正统年间,尤是正统初年,一方面,金花银已出现,但另一方面,国仍极力维护宝钞的地位,两经历了此消彼长的过程并非在英宗正统年间就实了“朝野率皆用银”从整体过程可以看出,化年间才真正实现了民间用。如果说,英宗“弛用银之禁”应该有国家法令,但们没有见到任何法令显出对用银开放

明代白银货币化

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摘要 在中国货币演变史上,货币形态经历了从复杂到简单、从多到少的演变态势。明朝时期,中国社会的货币制度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即银本位的确立。然而,白银货币化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进程,是在官府与民间,白银与纸币和铜钱的博弈中造就的。白银货币化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唐宋元时期白银的使用提供了社会基础,明朝白银产量的大幅提高和外银内流使得白银供给较为充足,明朝混乱的货币制度使得白银这种硬通货的吸引力提高,政治势力的角力等等。白银货币化是社会经济变迁的结果,反过来也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国家赋税制度、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史实介绍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分析其原因以及社会影响,以反映中国货币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明朝货币政策白银货币化 一、导论 (一) 选题原因 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并推动社会经济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 “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的禁令,逐步取代官方发行的纸币和铜钱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从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二) 文献综述 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情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张。王夫之虽然也认为白银作为货币具有不足之处,但是白银仍然是一种优质币材。白银“藏蓄不蚀,练铄不减,藏之约而赍之也易”[1],所以用银是一种历史发展趋势:“人习于便利,知千百年之无以能易之矣。”[2] 在清朝张廷玉在其著作《明史》志五十七中对明朝的钱钞进行了短而精悍的综述,记述了货币政策的变革,铸钱的增长,银矿的开采等内容,为白银货币化的研究提供了史实材料。彭信威现实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写成的《中国货币史》主要沿着时间脉络详细阐述了中国货币的演变。其中在明代部分,叙述了各个皇帝在位时的货币政策,并详细说明了明朝白银的使用和发展情况,便于全面了解明朝货币的沿革。

银子的鉴别方法

银子的鉴别方法 作者:金投网 银饰品有很多种类别,如此多银饰到底有什么区别?怎么去鉴定银子的真伪呢?希望下文能为苦于银子鉴别的人提供帮助。 纯银又称纹银,目前现有的科学能够提炼的最高纯度为99.999%以上,纯银一般是作为国家金库的储备物,所以纯银的成色一般不应低于99.6%。而低于这个级别的,含量大于等于99%的白银,我们称作为足银。一般材质较软,不适合做成饰品。 色银又称普通首饰银或次银。在纯银或足银中加入少量的其他金属,一般是加入物理化学性质与银相近的铜元素,就可以形成质地比较坚硬的色银。色银富有韧性,并保持了纯银的延展性,同时可以减低空气对银的氧化作用,因此,色银首饰的表面色泽较之纯银与足银更不易改变。中国色银的成色规定以百分数表示,国外一般规定以千分数表示,如中国的“80银”与外国的“800S”(S为英文银Silver的缩写)都表示银的成色为80%。色银有以下几种的常见分类: 1、98银英文标识为980S,表示含银量98%、含铜2%的首饰银。这种色银较之纯银和足银质地稍硬,多用于于制作保值性首饰。 2、925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925银了) 英文标识为925S,表示含银量92.5%、含铜7.5%的首饰银。这种色银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韧性,比较适宜制作戒指、别针、发夹、项链等首饰,而且便于镶嵌宝石。现在通常把925银镀上白金(白铑),以防止银在氧化或硫化情况下变黄变黑。没有镀白金的925银,称为"素银"。 3、80银80银又称为潮银,英文标识为800S,表示含银量80%、含铜20%的首饰银。这种色银硬度大,弹性好,适宜制作手铃、领夹、帽花、餐具、茶具、烟具或首饰上的扣、弹簧或针等类。 泰银最早源自于泰国,所以通常叫泰国银,又称“乌银”。泰银是利用了银碰到硫而发黑的特性制成的。它是在银首饰上把银与硫的混合物加热融化,并以玻璃质状态形成覆盖层。泰银覆盖层疏松乌黑,与白银的光洁银白形成鲜明对比,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再经过了特殊的防旧处理,泰银首饰不仅长期不变色,而且表面硬度也比普通银大大增强。别具一格的质感和色泽,让人感受到这类首饰的粗犷和古朴。 藏银,按照历史定义是含银大约30以上的一种合金,但是现在市场上的藏银,几乎不含银,只是白铜合金的工艺品.藏银是我国西藏地区及临近国家尼泊尔生产出来的一种含银较少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镍、铜等。藏族饰品中也有很多是用纯银制成,纯银饰品的做工看起来比藏银饰品要精致一些,亮度也比藏银强一些。在选购藏银饰品时,应从色泽、外观、镶嵌物、做工等多个角度细细甄别。真正的藏银,由于制作工艺的原因,用手拭擦时,手上会变黑,这是一种碳黑,非金属黑。另外,藏银的仿制品一般都是用废旧的铅、锡等合金制作而成,表面进行镀色,颜色看上去发白,没有金属光泽和金属质感,而真正的藏银虽光泽度不

高考历史白银货币化和社会阶层流动答题术语

高考历史白银货币化和社会阶层流动答题术语 学生问:老师以下内容有用吗? 老师答:必须的,下列内容将告诉你 ①答案一定要要点化、序号化 ②组织答案应考虑不同的角度、全面辩证的分析 ③答案不要抄原文、不要使用白话、不要想啥写啥 ④答案基本上是对材料的内容概括、提炼和升华(来自材料但要高于材料) ⑤组织答案一定多用学科语言,特别是要经常用常规套话和术语 ⑥绿颜色内容都是从资料中引申出来的答题术语,是我们在平时做主观题特别是材料题要常用的词句,是比较规范和科学的学科语言,大家应该把这些词句牢记心中,遇到回答其他材料题时,可以做下知识迁移(照猫画虎),这就叫做活学活用 【白银货币化】 一、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长途贸易的发展 答题术语:商品经济的发展、长途贸易的发展 ②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宝钞贬值,铜钱流通数量减少 答题术语:原有制度的缺陷 ③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 答题术语:自身(本身)的优点和优势

④新航路开辟后,大量海外白银输入中国 答题术语:新航路的开辟(可做背景) ⑤税制改革的推动(张居正一条鞭法赋税征银) 答题术语:*****的推动 ⑥政府法令推行,“驰用银之禁” 答题术语:政府推行政令(自上而下) 二、特点 ①由禁用到弛禁,再到成为法定货币 答题术语:由*****到*****再到****** ②从民间开始使用到社会各阶层通用 答题术语:从*****到***** ③历时时间较长(两百多年) 答题术语:时间长 三、影响 ①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答题术语: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 答题术语: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从******向******转变③冲击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答题术语: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④改变了人们的财富观念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答题术语:改变了*****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明朝白银

明朝白银 明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都市及商业的日趋繁荣,使商品货币关系日趋活跃。加上海外贸易的开拓,使货币需求量大增,客观上就需要自身价值较高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在中国封建经济内部,以及在货币经济方面,为贵金属白银成为普遍通用的货币准备了条件。 明初为推行纸币禁用金银的作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白银作为贵金属成为货币主体已成历史发展的趋势,尽管政府禁用金银交易,但民间一直在使用白银,白银即可应用于各种交易,又可作为贮藏手段,不受政策变动影响。上自官府经费支出、发放军饷、征收田赋、商税、下至公私交易,民间生活消费,都逐渐使用白银。白银真正取得价值尺度地位是英宗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明政权对这种情况先是默认,后是被迫承认。英宗正统年间"弛用银之禁",禁令解除。嘉靖八年(1529年)开始实施的一条鞭法以赋税折银和徭役改为代役银的形式出现,其内容是:"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官为分解,雇役应付。"据《明史》载:万历三年(1575年)"八月乙亥,以陕西饥,令杂犯死囚以下输银赎罪,送边吏易米"。也就是说杂犯死罪以下的囚犯可以纳银赎罪。贵金属白银成为一种法定的秤量货币与铜币并行,白银开始正大光明的走上货币流通舞台,成为贯穿整个明朝货币流通的主体,使中国正式成为银本位的国家,这是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之一。 明朝白银流通于市,除银铤、银锭(元宝)外,也铸造银钱。而银钱和历代金银钱一样只是货币的形态而不是正式流通的货币。传世的明代银钱有万历通宝背矿银等数种,数量不多,文献无记载。明代用银,以银锭计重使用,分为两、钱、分、厘、毫、等计量单位,银锭可以按需用切割。明后期不但大宗交易用银,而且连小买卖也用碎银。此外纸钞的贬值和铜钱铸量少更使白银用量增加,白银不足便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形成"银荒"。由于白银需求量日增,明政府遂将原已封闭的银矿,恢复开采,提高银课收入,万历年间开采银矿达到高潮。随着国内白银的大量开采,随着国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加强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的地位。白银日益成为重要通货,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明代白银形式最基本的是五十两的元宝,三、五、十两的中锭以及一、二两的小银锞子与碎银。明代银钱因种种原因,传世稀少。许昌银行自建国到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不断收进小银锞子与银锭。

银的种类和鉴别方法

银的分类 足银:含银量不小于990‰的称足银。由于足银过于柔软,不易铸造成心仪的首饰造型,且容易磨损和氧化变黑。因此不太适用于首饰制作。 纹银:含银量不小于925‰的称纹银。也称“925银”纹银通常是用92.5%银加入7.5%铜混合成。由于掺入了铜,其制成品在打磨后的光泽,比足银耀眼美丽,因此经常用作首饰材料和银器皿。为了增加925银饰品的光泽度和降低其氧化度有的厂家还会在上面镀上一层白金。这类产品行业内俗称真金白银产品。 银的鉴别 一、看印记一般的贵金属首饰都会有正规的标志 那么识别银饰就变的很简单 只要看银饰品的不显眼的地方有没有钢印就可以 如戒圈内侧、项链连接处、挂坠底面等等:银首饰有以下几个钢印 1 纯银 有“S925”或“Ag925”的标志 表示了此金属含银量为92.5%。这是最常见的标志 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首饰银 也是一般卖银饰的常用的标志。 2 足银 有“S990”或“Au990”的标志 表示了此金属含银量为99 。这种标志多用于 银锭、银元宝、银摆设等大件银饰上。 3 包银、镀银 有“SL”或“FS”的钢印 就说明了这种首饰是镀银的。 4 没有钢印的 那就极有可能是普通金属了。 二、其它鉴别方法 详细方法看后面的银饰鉴别解析 。 (1)专业测试 银匠在鉴别时 喜欢将银饰用品高温加热至快融化时 然后停火冷却 并放入水中。这样 如果不是白银就能看出是什么材质 如果是白银 基本能够分析出成色 如低于925银 标准925银或者是990银 这是银匠最常用也是最准确的一种识别方法。(2)看颜色 又称看面档 测试 纯度愈高 银色愈洁白 面档细腻均匀发亮 有润色。如果含铅质 面档发出潮花带有青灰色 如含铜质 面档出现粗糙及烂心 有干燥感。被氧化了的白银尽管表面有“黑锈” 但其色泽黑而呈光亮铅、锡、白铜则没有光泽 其色发暮。因现在的银饰品为了色泽保留时间长 都进行了表面防氧化处理 因此也有判断不准确的时候。 (3)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 一般地讲 “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作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 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系其它金属。 (4)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 而较铅、锡大 故用大头针稍用力划实物的表面进行测试 如针头打滑 表面很难留下痕迹 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 如为铅锡质地 则痕迹很明显、突出 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 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纯白银饰品用手拉 折就能使之变形。 (5)听声韵 饰品如为高成色白银 则掷地有声无韵 无弹力 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 声音越低 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 若为铜质 其声更高且尖 韵声急促而短 若为铅、锡质地 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 无弹力 (6)看茬口定成色 把白银饰品截开 看茬口颜色 若茬口绢白而绵 饰品表面光润、细腻

明代白银货币化

《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万明:原刊《河北学刊》2004年第3期 【内容提要】晚明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重大变迁;同时,世界经济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进程中。明初,白银并非合法货币,由于中国社会内部发生的变化,白银货币化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初步奠定,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市场经济萌发并以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极大地扩展,不仅拉动了外银流入,而且使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了世界。事实并非如既往所认识的,是西方东来导致了中国被动地与世界衔接起来。从时间和动因上看,中国的社会需求曾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开发,中国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建构,并为整体世界的出现作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当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世界之时,世界经济体系不是西方创造出来的,而是世界各国共同创造的。 China was faced with great change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when the world economy was going towards oneness. Silver as currency produced great demands and thus foreign silver came into China. China went to the world in an active way, to the contrary. China's demands of silver led to the mining of Japan and Americas. It may be said that China devoted its unique contributions to the primary establishment of world economy, which was not created by the West but by all countries. 【日期】2004-02-18 【关键词】白银/货币化/明代/世界/新视角silver/currency/the Ming dynasty/world/new perspective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二百七十六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白银并不是合法货币,明朝禁用金银交易。据《明会典》所载,明朝典章制度中只有“钞法”、“钱法”,根本没有“银法”。但是,到了明后期,白银通行于全社会,占据了货币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一个客观的事实。迄今为止,对于白银所发生的这一巨大变化,中外学术界均以《明史》中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法令推行的结果。然而,《明史》的高度概括是有问题的。笔者通过对明初至成化年间徽州地区土地买卖交易中427件契约使用通货情况的分析,发现了明代白银不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成(化)、弘(治)以后才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1]。其中,最重要的展开方式是赋役折银。以成化、弘治为界,白银从官方非法货币向事实上的合法货币过渡,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随着白银货币化步伐的加快,白银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帮的形成、市镇的兴起,都可以从这里找到根据。它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制度的变迁,同时也引发了社会整体的变迁。到了嘉靖年间,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白银需求,从而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 一、白银货币化与中国走向世界 一般来说,交换的基本推动力是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交换的产物。以交换为媒介,一边是消费,一边是生产。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说:“贵金属将显示出经济生活逐级上升的趋势。”[2](P192)虽然明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但由于赋役折银,使白银在货币领域极大地扩展,逐渐成为了流通领域中的主币。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孝宗即位后,丘浚上《大学衍义补》,其中对货币问题的专门论述,反映了当时人对货币现实的思考,折射出的是民间白银货币化的现实。丘浚提出,“以银为上币,钞为中币,钱为下币,以中下二币为公私通用之币,而一准上币以权之焉……宝钞、铜钱通行上下,而一权之以银[3](《铜楮之币》下)。这说明,由于他看到了“朝野率皆用银”的趋势,故主张以银为上币,以银作为价值尺度,建立银本位制。这是符合当时货币流通现实的。其时,白银货币化在社会内部的膨胀,已促使

白银货币化

中国当今金融领域内流通的是金银本位下的纸币制度,贵金属白银作为本位货币的主要作用是价值尺度与储备手段,极少参与流通。中国先民对白银的认识和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白银很早就被制作成工艺品和货币。中国古代把白银用做货币大量使用,是在唐宋以后的事情。到明清,银本位制不断巩固加强,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即通常所说的白银货币化。 白银在明代经历了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白银不是合法货币,那时候的法定货币开始是铜钱,然后是纸钞,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经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可是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交易活动仍习惯使用白银。作为交换媒介,货币单位价值的大小应该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明中叶以后,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铜钱已经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需要一种单位价值更大并且便于携带的贵金属来充当交易媒介,白银便很自然地成为主要的货币。明代白银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在逐渐得到国家事实认可以后,才向全国展开的。 白银货币化是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唐代以前由于白银数量稀少,使用范围因此非常狭窄,随着白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产量的提高,白银的使用获得重要的突破。在中唐时期,白银在民间就有了普遍使用的迹象了,唐宋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商品经济发展高潮到来之际,白银的使用发展为白银货币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宋代银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使白银逐步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和拥有的商品。当时政府应对白银使用采取宽容的政策,白银虽然还不是法定货币,但其货币职能已不断增强。 到了北宋时期,白银通过贸易渠道外流加剧白银短缺,银价高涨,直接制约和阻碍白银作为普通货币流通,白银发展的进程缓慢下来。明朝统一之后,对海外贸易采取了严格的控制,长期推行海禁政策,但民间的海外贸易还是屡禁不止,海外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中国,改变了当时白银不足的情况。另外,伴随着白银货币化的深入“重钱轻银”的思想开始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重钱轻银”论的风行一方面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程度之深,另一方面揭示了以白银为代表的“货币权力“和以铜钱等传统货币为代表的”政治权力“的冲突。以白银取代铜钱将使中央政府失去发行货币的特权,国家会失去对财政的控制,后果不堪设想。从民间发展起来的白银货币化过程中,明代政府的政策是被动的,与现实脱节,丧失了对财政的控制,因此后来政府的财政危机一直非常严重。货币流通是商品经济的反映,反过来又会影响商品的流通,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交换媒介与之相适应,政府应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的稳定。明代政府在”重钱轻银”的思想的影响下,被动的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明代时期白银货币化对经济、政治、社会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在经济上,动摇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并促进了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市场上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国外的白银流入为工商业的资本累积提供了条件,有力地推动晚明工商业发展。与此同时,使中国市场与世界接轨,中国的商品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通。在繁荣的商业经济的刺激下,城市迅速繁荣发展,以东南沿海为中心陆续兴起了一些新的城市。白银流入不仅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推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束缚。 正如如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白银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刺激了商业投资,

关于银的辨别方法主要有以下10种

关于银的辨别方法主要有以下10种: 1、用眼观察,看上去洁白,有光泽,做工细; 2 、用手轻折银首饰,易弯不易断的成色较高; 3 、用玻璃棒将硝酸滴于银首饰锉口处,呈糙米色、微绿色的成色较高;呈深绿、黑色的成色较低。 4 、将银首饰从上向下抛在台板上,弹跳不高,声音平稳的为成色高的银首饰;抛在台板上跳得较高,声音尖亮的,为假的或成色低的银首饰。 5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 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 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作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系其它金属。 6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故用大头针稍用力划实物的表面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饰品。纯白银饰品用手拉,折就能使之变形。 7 、把白银饰品截开,看茬口颜色,若茬口绢白而绵,饰品表面光润、细腻,氧化后表面色泽发乌呈光亮,可断定其成色在98 左右;若茬口粗而柔,微显红色,成色在95 左右;茬口白而带灰,略有微红则成色在90 左右;用手弯折较硬,茬口淡红色或带灰色,其成色在80 左右;成色在70 左右的白银,其表面白黄且干燥,茬口微红、黄兼有,弯折坚硬;若茬口红中带黑,黄中带黑,其成色已在60 以下。 8 、伪造白银一般是用红铜、黄铜、白铜、铅、锡、铝等制造的,其特点是:红铜质:外表紫红色,茬口黑红色,生绿绣。黄铜质:外表黄色,茬口豆绿色,生绿绣。白铜质:外表灰白色,茬口砖灰色,生绿绣。铅质:灰蓝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锡质:银白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铝质:白灰色,体质较软而轻。 9、硝酸点试法:在银器上用刀锉一小缺口,将硝酸点在缺口上,观察其变化。 纯银:95%以上,白色维持不变;

《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高考论述性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铜钱在秦代之后成为中国古代通行两千多年的货币,而中国又是世界上首先发明和使用纸币的国家。十五世纪后半叶,即明代成化、弘治年间,中国社会内部涌动变革的潜流,白银货币化开始全面铺开。《万历会计录》的大量数据资料,清楚展现了货币与财政的紧密联系。白银货币化参与了新的财政体系的建构,以白银货币化为重要取向的财政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极为明显,直接导向了现代货币财政的开端。白银货币化一方面加速了传统社会的解体,另一方面促进了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有学者认为是海外白银拯救了中国市场,促成了明代一条鞭法的推行。这里存在一种自后向前的推演,并未按照历史发展顺序进行实证研究。考诸史实,明代赋役改革虽然改革名称多样,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但是几乎都把折银征收作为最主要的改革内容,一条鞭法是此前明代一系列赋役改革的延伸与总结。折银成为明代赋役改革的一条主线,说明赋役改革与白银货币化是同步的,赋役折银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外在的表现,说明了内在的巨大需求。。 晚明中国面临重大变迁的同时,世界也正处于融为一体的全球化开端进程之中。十六世纪大规模海洋活动帷幕的揭开,世界性断航路的开通,代表了全球融为一体的历史发展总趋势。而中国社会内部白银货币化,奠定了白银在流通领域的主币地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国内矿产资源明显不足,因此海外贸易商品交换而得的外来资源成为白银的主要来源。在市场供求关系规律的作用下,全球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海外大量输入白银的主要源头,一是日本,一是美洲。从时间和动因上的研究证明,中国社会的白银需求曾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大开发。更重要的是,中国以社会自身发展的巨大白银需求为拉力,以享誉世界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为依托,市场经济萌发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促使海上丝绸之路极大地扩展,与一个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体系连接起来。 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印证了中国走向世界具有内部强劲的驱动力,晚明中国加入世界体系,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印证了中国从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是内生型的,而非外铄型的;也印证了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对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用于世界贸易有着直接的影响,积极参与了世界经济体系系的初步建构。明代中国与世界的近代化或者说现代化进程的趋向性发展是一致的,中国在与全球的互动中前行,为全球化开端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白银货币化参与建构新的财政体系,可视为现代货币财政的开端。B.白银货币化加速了传统封建社会的解体,在促进国家与社会转型方面作用尤为突出。C.日本和美洲银矿的大开发受到明代社会白银需求的影响,符合市场供求关系的规律。D.明代中国市场经济融入正在形成的世界市场体系,促使海上丝绸之路得到极大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述白银货币化的阐述背景及作用,并对有些学者的观点进行反驳。B.文章第二段阐释明代中国为全球化开端做出重要历史贡献的具体原因和主要方式。C.文章第三段揭示白银货币化研究的意义,指出明代中国在世界近代化中的引领作用。D.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文章先阐述可供研究的主要视角,最后归纳若干基本结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介绍铜钱和纸币在中国的流通,凸显了明代白银货币化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B.文章否认海外白银对明代赋役改革的作用,认为明代发端的近代化进程属于内生型。C.晚明中国面临内部变革压力和全球化趋势,但是这些也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D.研究白银货币化,主要是为了印证白银作为国际通用结算方式受到中国的直接影响。

白银基础知识

什么是现货白银? 现货白银,全名现货白银延期交收业务,,并深受广大投资者喜爱。 现货白银是当下最流行的一种贵金属投资理财方式,投资者可利用世界白银价格的波动,对其进行买卖交易而获取差额利润。 常见名词解释 手:金融产品交易单位 做多:对行情看涨进行买入交易 做空:对行情看跌进行卖出交易 建仓:投资者新买入/卖出的合约 持仓:建仓后未平仓的合约 平仓:将多单卖出/空单买入,获利了结 亚洲亚盘:早上八点开始到下午三点半。 英国欧盘:下午三点半到凌晨一点半,最大,人数最多。 美国美盘:晚上八点半到凌晨四点钟,最活跃。 现货白银的投资特点

一:保证金交易 保证金交易(杠杆交易) 即投资者只需要支付投资产品总价值的一部分资金,便可在市场中支配全额价值的产品进行交易。 现货白银投资最低保证金:2% 二:交易机制 1:采用T+0交易模式 即时买卖,随时赚取差价;一天之内可交易数次;一旦买入即使行情出现跳水也能及时卖出,避免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如在操做后发现市场方 向不稳定,可选择锁仓操作,待方向明确后,解锁操作即可;一旦发现操 作失误,也可立刻平仓出局并反向操作,挽回损失。 交易机制 2:交易时间采取24小时交易 周一早上8点至周六早上4点(除每天凌晨4点-6点结算时间外),交易时间比较灵活。每日20:30-23::30是交易最活跃的时间,特别适合上班族。 3:双向交易机制

投资者可在价格上涨时采取“先买进后卖出”的方式获利,也可在价格下跌时以“先卖出后买进”的方式获利,只要银价有波动就有获利的机会。 价格下跌时以“先卖出后买进”的方式获利,体现的是做空机制。 做空机制: 例如:假设银行抵押给投资者15kg的白银做交易,投资者以6500元/kg的价格卖出,获得97500元;在价格下跌至6200元/kg时用93000元买入,将银行抵押的15kg白银还给银行,而投资者便从中获取了 97500元-93000元=4500元的差额利润。 三:公平、公正、公开 1:交易价格透明 以伦敦现货白银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连续报价,同步浮动,高度透明。 投资者可以放心投资。 2:无庄家控盘操纵 2011年全球期货市场交易总量41.5亿千克,没有那个国家、机构、个人能够操纵,不会出现庄家,非常公平公正;第一手资料第一时间同时公布,信息完全公开。 报价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的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本节重点 中国货币发展历程,世界货币体系形成过程。 本节难点 白银货币化的影响;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知识概要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过程 1. 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仿制贝等。(十贝为一朋) 2. 大约在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3.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分别使用布币(铲形币)、刀币、圜钱、蚁鼻钱(鬼脸钱)等铜铸币。 4. 秦朝统一货币,把圆形方孔钱作为通用的样式,后被长期沿用。 5. 历代王朝都大量铸造铜钱。从秦朝到隋朝,铜钱都标注重量,唐朝“开元通宝”开创“通宝”或“元宝”的命名,宋代开始,新铸铜钱上铸印年号。 使用铜钱的不足: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多有囤积或熔铸器皿,导致流通量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出现“钱荒”。 6. 北宋中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作为铺币,与铜钱兼行。 7. 元朝把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 问题:滥印纸钞导致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8. 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9. 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规律:以铜钱为主,后来出现纸币,白银也成为法定货币。 10. 晚清光绪时期,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1.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美英等国竞相采用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的办法转嫁危机,美国还实行白银政策,提高银价,这些都严重冲击了中国经济。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规定由四大银行发行钞票——法币,禁止银元流通,把白银收为国有。 结果:后来由于日本侵华和国民党发动内战,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12. 1948年后,国民政府先后发行金圆券、银圆券,都遭到失败。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13.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于石家庄成立,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建国后,人民币成为国家的法定货币,坚持经济发行、计划发行和集中统一原则,至今共发行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1)背景:解放战争顺利进行,解放区的迅速扩大;各根据地和解放区货币体系的凌乱庞杂;国统区货币体系的瓦解。 (2)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金本位制 (1)背景:19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形成: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其他国家先后采用。 (3)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4)内容: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5)评价: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6)动摇: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黄金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流通量大减。 (7)崩溃:1929年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导致金本位制崩溃。英国、法国和美国各自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1971) (1)背景: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关系日益动荡和混乱,加剧了

万明-明代白银化- 非国家法令

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并非国家法令的结果 2006-05-31 万明 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打印自: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地址: https://www.doczj.com/doc/9c2639417.html,/article.php/8574 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并非国家法令的结果 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并非国家法令的结果 ——《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第三章第一节 万明 论著选载83 第三章: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 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从贵重商品最终走向了完全的货币形态,是在明朝时期。 在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和世风大变中起了重要作用,以至于我们将晚明称为中国的白银时代也不为过。然而,关注晚明社会实态,就会注意到,一方面明朝大规模行用白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但另一方面,当我们翻开明代史籍,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中,惟见“钞法”和“钱法”,并不见白银,或者说“银法”。这说明了白银不是明朝的法定货币,也就没有制度可言。由此可见,白银在明朝的货币化,又是历史上一个极为不同寻常的现象。考诸明代社会现实,白银问题作为晚明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明清之际就已引起著名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极大关注,三人无一例外,都提出了“废银论”。20世纪30年代以后,梁方仲、清水泰次、博克塞(C.R.Boxer)等中外学者,从赋役制度与国际贸易的角度①,彭信威、加藤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参见梁方仲上世纪30年代关于明代一条鞭法的系列论文,《明代一条鞭法年表》,《岭南学报》第12卷,第1期,1952年;《明代国际贸易于银的输出入》一文,《中国社会经济史集刊》第6卷,第2期1939年;[日]清水泰次《明代に於ける租税银纳の彂逹》一文,《東洋学报》20卷3期,1935年;C.R.Boxer:The Great Ship from Amacon.Annals of Macao and the Old Japan Trade,1550—1640,Lisbon,1959. 杨联陞(Lien-sheng Yang)等从货币史的视角①,均对白银有所论述,展开了卓越的研究,他们精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至今令人瞩目。80年代以后,对货币沿革进行系统研究的,有叶世昌、格拉汉(Richard von Glahn)等中外学者②;对外国白银流入中国及其世界影响进行考察的,主要有全汉昇、艾维泗(Willion S.Atwell)、弗林(Dennis O.Flynn)和吉拉尔德兹(Arturo Giraldez)等中外学者。③其中对明代白银研究用功最多、成就也最卓著的是全汉昇,他对明代太仓银、国际白银流入,宋明银价变动,以及白银对北方边防及市场的影响,均有深入研究。④然而,明代白银从非法到合法的货币化过程及其时社会变迁和中国走向世界的关系迄今未见专门研究。即使在我们的课题立项后,发现近年中外学术界特别关注白银问题,吴承明提出将“财政货币化”和“白银内流”作为16—17世纪中国经济现代化因素,但是没有展开论证;⑤安德列·贡德·弗兰克总结以往

白银 (3)

白银 小店999纯银饰品由纯手工打造,不掺杂任何其他金属或电镀,手工抛光,以克数计价。 本店标注克数为最佳效果的最适合克数,成品厚重实在,手感相当不错。过轻,虽价钱便宜,但达不到最佳效果;过重,则有失轻灵细腻。 可遵照您需要的规格尺寸图案文字定制。 突然间发现网络涌出大量所谓的“99纯银饰品”,是否真实,请淘友们仔细辨别。市面目前假冒的99纯银饰品主要分三类: 1、白铜镀银:镀层比较厚,切下表层检验为纯银,整体切开横截面后发现内部为白铜芯。但白铜镀银的饰品硬度大,丢在地上声音清脆,与99纯银在硬度和声音这两点上有较大差别。 2、红铜镀银:红铜镀银饰品无论是声音还是软度都与99纯银饰品极为相似,立刻就成了不良商贩假造99纯银饰品的最佳材料,遇到这种产品,单一听声音、看软度就很容易上当,但是用锉刀错开表层,或者整体切开一块,是否红铜就一目了然了。不管是什么材质,请牢记一句话:“真金不怕火炼,真银也不怕火炼”。99纯银在用火熔烧后,会变成白银的奶白色,纯度越高越白,光泽润泽自然。如果达不到这个含量则会烧黑。本店所有标注999纯银的饰品欢迎买家专业鉴定。【买家常见问题】 1、问:我知道有925银饰、950银饰和S990银饰,你的999是什么?答: 纯银较软,容易变形,在制作银饰品时,一般会在银中加含一定的合金来增加银的硬度,以更适合首饰的制作,市面上的银饰品绝大数为925银,但民间有一部分手工錾刻工艺的银饰品,由于制作的需要,依然会使用国际标准的1号白银(银含银量为99.95%),所以只适合制作大件的首饰和器具 2、问:99纯银不是非常软吗?怎么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软啊? 答:99纯银的确很软,因此手工锻造和錾刻的时候不怎么费力。但是它再软也是金属,白银硬度2.5,远大于铅(硬度1.5),接近于铝(硬度2.75),略小于红铜(硬度3.0)。在连续锤打的过程中,白银会逐渐变硬,甚至硬到用手无法拗动的程度,如果这个时候你接触到它,一定会认为它不是银子,其实这是连续锤打增加致密性的缘故,但是如果将银子用火烧过再浸水冷却后,又会恢复柔软的特性。如果一只手镯克数较轻、比较单薄,自然会感觉到它的柔软,反之,如果达到一定的克数、比较厚重,总体硬度自然加大。就如同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区别。 3、问:银镯子要掰开了戴进去再捏拢圈口,那久而久之的话,会不会造成手镯的变型?

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额

明代的银课与银产额 全汉昇 一 中国的白银,到了明代(1368—1644),要比过去具有更高的购买力。关于当日白银购买力提高的原因,作者在《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1]一文中,曾经从白银的需要方面加以讨论。可是,事实上,明代白银价值所以提高,除由于社会上对银的需要增加以外,当日白银的供给情况,我们也不应该忽视。本文之作,拟对明代银矿生产情况作一考察。可是,尽管中国白银之普遍用作货币始于明代,明代文献关于银矿产额的记载却非常缺乏。在另外一方面,《明实录》中关于政府历年银课收入的数字,却记录得相当详细。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银课数额,来对明代银矿生产或白银供给情况,作一种可能的推测,或近似的估计。 二 明代政府因银矿的开采和煎炼而得到的收入,称为银课。这些银矿的开采和煎炼,有商办的,有官办的。商民开采银矿,须得官方特许,首先估计一年可能采炼到的银子,提出一定的数额,每年缴纳给政府,称为银课。[2]大约对于矿砂中含银成分较低的银矿,政府因为开采无利,有时准许人民开采。[3]可是,在银矿产额较大的地区,如浙江南部、福建北部以及其他许多地方的银矿,政府为着要增加财政收人,多派官经营,禁止私人采炼。在这些地方,政府设立银场局,或炉局(通常简称为银场,或银坑、银穴、银冶),征集矿夫来开采,工匠来煎炼;大约初时预计每年生产所得,扣除各项经费开支以外,约有多少剩余,每年便以一定的银数,称曰银课,缴纳给政府。

关于明代政府每年银课收入的数字,《明实录》自洪武二十三年(1390)开始,至正德十五年(1520)止,除某几年以外,在每年终了的地方都有记载;可是,自成化二十三年(1487)至正德十五年,每年银课的数字,却与金课合算在一起。不过,因为明代每年金课收人多半只有几十两,故在金、银课中银课要占绝大多数,是毫无疑问的。对于这些数字,友人梁方仲先生在他的大作《明代银矿考》[4]中,曾经加以整理。不过,在二十余年前,梁先生研究明代银课的收入,只能根据北平图书馆所藏《明实录》本,并没有见到最近才陆续印行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校印本《明实录》,而后者记载每年银课收入的数字,却较为完备。因此,我们现在根据史语所校印本《明实录》的记载,把明代政府每年银课或金、银课收入的数字,作成第一、二两表。 第一表明代银课收入

贵金属知识大全

贵金属介绍 所谓贵金属,主要包括实物投资和非实物投资。其中,实物投资是指投资者在贵金属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低买高卖赚取价差利润的过程。或者是指投资者在不看好经济前景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避险手段,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而非实物投资有带杠杆的电子盘交易投资以及银行类的纸黄金纸白银。电子盘交易,指的是投资者根据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市场价格的波动变化,确定买入或卖出,从中获利的过程。而银行类的纸黄金纸白银,是投资者按银行报价在账面上买卖虚拟黄金白银,投资者通过把握国际金银价走势低吸高抛,赚取波动差价的过程。 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贵金属品种有:黄金现货、白银现货、伦敦金、伦敦银、期货黄金、纸黄金、纸白银、铂金、钯金等。由于贵金属种类多样,各自的交易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投资者选择贵金属品种时,要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交易风格、操作水平等,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 贵金属交易规则 交易时间:以现货黄金和现货白银为代表,周一早上06:00至周六凌晨04:45收盘(夏令)或周一早上07:00至周六凌晨05:45收盘(冬令),以上时间为北京时间,节假日另行通知。黄金报价以道琼斯国际报价为基准。黄金计价单位“美元/盎司”。 交易方式:T+0。 交易数量:合约单位100盎司/手,最少0.01美元/盎司。 点差佣金:申买价、申卖价的差价(0.5美元盎司),佣金(0.5美元盎司),以此来收取投资者的费用。 点差收取方式:多单建仓时以高于市价0.5美元成交价收取,空单平仓时以高于市价0.5美元成交价收取。

买入黄金:为买入操作,也称买多,认为价格会上涨。 买入挂单:为委托买入操作,以输入价格进入系统。买入挂单价格范围为与申买价相差1.5美金。 时效性:24小时内,凌晨05:59点(北京时间)以后自动取消。 买入平单:为买入平单操作,也称平多,对买入单子进行平单操作。 卖出黄金:为卖出操作,也称买空,认为价格有下跌。卖出挂单:为委托买出操作,以输入价格进入系统。卖出挂单价格范围为与申卖价相差1.5美金。 时效性:24小时内,凌晨05:59点(北京时间)以后自动取消。 卖出平单:为委托卖出平单操作,也称平空,对卖出单子进行平单操作。止损是在有单的情况下进行的。为在有单有损失的情况下避免产生更多的损失而进行设置。操作成功后,在持单情况里止损价格显示该单设置的价格。 贵金属开户流程 1、选择账户类型 不同平台可能会提供不同特色的账户类型,所以大家也可以根据账户类型来选择账户。xsjy有提供3种特色账户,分别为标准账户,迷你账户,高端账户,供大家选择。 2、填个人资料 进入开户页面后,按照个人证件填写相关资料即可,但要留下一个用于联络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等待审核。 3、审核通过 当审核通过,平台就会在手机或电子邮箱都向投资者传送消息告知已经通过,并且将账号密码附上。但手机账号密码时,投资者应立即登录软件修改密码。 注意:在开户时投资者要注意阅读平台的用户协议,查看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正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