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习题: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题十2

习题:2019年高考历史考前提分仿真试题十2

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十)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周朝“分封制”的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王室子弟是周初分封的主体部分

B.周朝只在初期进行了分封

C.分封制有效地巩固了周朝的统治

D.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

25.《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于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祭神,以代本人”;

“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这规定

A.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B.体现加害与过失责任并存原则

C.消除了氏族社会习俗的影响

D.维护了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26.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

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

A.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

27.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最终

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8.中唐以后,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农户家庭中人口普遍较多,更多的农民在从事农业的同时也开始兼营手工业和商业。这表明当时

A.国家赋税政策发生变化

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缓解

C.自耕农受到政府的保护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生产

29.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

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

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

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

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

30.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此可推知,新时期中国

A.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B.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

1

C.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D.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31.下图为清末《图画日报》登载的图片。这一现象表明近代中国

A.封建自然经济瓦解

B.社会发展受到近代化冲击

C.传统农耕文明衰微

D.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

32.近年来,经济区域集团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扮演着经济角色,而且扮演着政治角色。各集团成员为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必然谋求政治上的联合,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这表明

A.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经济的全球化

C.经济区域集团已转向以政治合作为主

D.经济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

33.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

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34.据统计,1960年中国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毕业的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这一现象

A.反映我国完整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B.说明我国高校达世界先进水平

C.反映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不均衡发展

D.适应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35.“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与材料中“它”的风格特征相吻合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

C.《日出·印象》

D.《等待戈多》

第II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计52分。第41题、第42题为必考题,第41题25分,第42题1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题~第47题为选考题,每题均为15分,考生根据要求选择一题进行作答。

41.教育发展体现时代特色与要求,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董仲舒指出,太学可以作为“教化之本原”;他建议:“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位博士弟子,但是这一文化雏形,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材料二清代教育,前期集唐宋以来学校体制之大成,后期开现代教育体制的先河。前期学校,育才教化,贵通不贵专,所重在于养成做人之道和御人之人。后期学堂,分科教学,虽有普通学和国民教育取向,总体上贵专不贵通,所重在于培育治事之人和办事之才,使人人各得其所。此一分界,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转折的影响至深至远。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代太学设立的背景及产生的积极社会影响。(1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清代后期教育方向转变的特点与原因。(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老舍创作的话剧《茶馆》刊载于195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现象,话剧节选如下:

第一幕:茶馆开业。常四爷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进监狱。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庞太监说,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

2

第二幕:茶馆衰落。常四爷坐牢出来了,宋恩子、吴祥子变成了军阀的走狗。吴祥子说,“现而今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打起仗来呢?”崔久峰说:“今天王大帅打李大帅,明天赵大帅又打王大帅。是谁叫他们打的?是洋人!”

第三幕:抗战结束。秦仲义说:“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常四爷等相继来到茶馆互诉不幸,含着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重要的转型时期,以白银货币化为核心的货币制度的变迁是这一时期结构变化的重要反映。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于天顺以后逐渐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隆庆元年,明穆宗颁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者,银钱兼使;一钱一下止许用钱。“这以法律形式确定其货币地位,白银货币化基本完成。万历年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

当白银努力冲破政府禁令的同时,世界经济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世界市场开始出现。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以白银为标志,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转折开端联系在一起。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二是经济全球化的开端。因此,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总之,白银货币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略的重要史实,因而对白银货币化的研究具有深刻意义。

——摘编自伊伊《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实行白银货币化的影响(7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5年4月5日,苏联政府宣布苏日中立条约到期后不再延长。8月8日晚,苏联政府根据亚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随着苏联的对日宣战,日本人可能要面临在本土与苏美同时作战,决战难度大增。日军原先估计11月份在南部迎战登陆的美军,而苏军在10天左右就能从北方攻入日本本土。在日本决策层看来,苏军讲很快并早于美军登陆日本是很要命的,或者说他们宁愿被美国占领,也不愿意被苏联占领,因为苏联人很可能将日本变为“共产主义国家”,这样天皇政体也肯定完蛋。但如果马上投降,自然能限制苏军占领日本本土。

——摘编自梅然《战争、帝国与国际政治变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日宣战对日本的影响。(9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西征平叛新疆阿古柏叛乱时,胡雪岩为他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高达1195万两,采供军饷、订购军火。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及二品红色顶戴,其就此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利用过手的官银在上海筹办私人钱庄,后在全国各地设立了“阜康”钱庄分号,被称为“活财神”。在杭州创立了“胡庆余堂”中药店,赢得“江南药王”之美誉。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清光绪九年(1883年),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被革职查抄家产,郁郁而终。

——摘编自《胡雪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雪岩发家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胡雪岩结局惨淡的因素。(7分)

3

绝密★ 启用前

【最后十套】2019届高考名校考前提分仿真卷

历史答案(十)

第Ⅰ卷

24.【解析】根据“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大禹之后于杞”等信息可知,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大量同姓、先代贵族为诸侯,说明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发达,故D正确;A只能反映《荀子》记述的材料,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排除A;周朝一直推行分封制,B不符合史实,排除;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的权力,容易形成割据势力,后来造成诸侯割据混战局面,C错误。

【答案】D

25.【解析】由材料“杀人者……”“过失致人于死……”;“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可知《十二铜表法》对主观动机和过失错误分别对待,体现了加害与过失责任并存的原则,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加害与过失并存的原则,A不是材料主旨,故A错误;C中“消除”说法绝对,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错误。

【答案】B

2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材料“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反映了中共认识到国共合作中保持党的独立性的问题,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而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性,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问题,故C错误;1925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尚未形成,故D错误。

【答案】A

27.【解析】“莫洛托夫计划”构筑了东欧的经济壁垒,但题意并未体现其对东欧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故排除A项;“莫洛托夫计划”是为了针对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并非是为了顺应经济区域化的要求,故排除B项;“莫洛托夫计划”与马歇尔计划针锋相对,最终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故选C项;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的是华约的组建,故排除D项。

【答案】C

28.【解析】由材料“农户归附政府的户籍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知唐朝赋税制度改变,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财产和土地并重,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推动了人口的增

加,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土地兼并,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自耕农受到政府保护,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人口的增多,D项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

【答案】A

29.【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兴办厂矿的目的是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为应对日本的侵略奠定基础,与苏联计划经济的目的类似,故C正确;A中“完全”说法绝对,故A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会挫伤市场活力,故B错误;计划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抗战物资紧缺问题,故D错误。

【答案】C

30.【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材料数据反映了1978年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故D 正确;材料数据没有反映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故A排除;仅凭材料数据也不能说明市场经济已据主导地位,故B排除;国内生产总值、粮食产量、进出口总额大幅增加也无法得出“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结论,故C排除。

【答案】D

31.【解析】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式脚踏车”广告的刊登远远无法说明封建自然经济瓦解,故排除A项;脚踏车是一种新式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的出现说明中国社会受到了近代化的冲击,故选B项;新式脚踏车是一种交通工具,它的出现不能说明传统农耕文明衰微,故排除C项;虽然刊登了新式脚踏车的广告,但并不能说明在百姓中得到普及,也就无法说明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故排除D项。

【答案】B

32.【解析】根据材料“各集团成员为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必然谋求政治上的联合,一些中小国家以集团化的形式和力量,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可知区域集团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D项符合题意。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即将形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政治格局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无关,B项排除。经济区域集团属于经济合作组织,C项排除。

【答案】D

33.【解析】材料“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反映了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发展,故A正确;理学不是否定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而是发展其学说,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排除;宋代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故D排除。

【答案】A

34.【解析】材料中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只反映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时间是建国初期,B项说我国高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明显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工科毕业生总体数量增加,无法看出高校学科建设的均衡性的问题,故C项错误;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增加,适应了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D项正确。

【答案】D

35.【解析】本题考查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现代主义的文艺的主要特点,D项是现代主义的代表,符合题意;A项是浪漫主义代表作,排除;B项是现实主义代表作,排除;C项是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排除。故选D。

【答案】D

第II卷

41.(2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于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设立太学的背景是董仲舒新儒学形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太学的社会影响需要从儒家文化传播、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教育发展、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角度分析。

(2)根据材料“分科教学,虽有普通学和国民教育取向,总体上贵专不贵通,所重在于培育治事之人和办事之才,使人人各得其所”可知,清代后期的教育方向是分科教学,重在培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变化的原因需要从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的社会背景、近代工业结构的变化、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答案】

(1)背景:董仲舒新儒学形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影响:推动了儒家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助长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拓宽了人才选拔的途径,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完善了社会教育系统。

(2)特点:分科教学,重在培养专业人才。

原因:晚清民族危机的加深,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传统经济结构的解体与近代工业的出现,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西方先进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的传入。

42.(12分)

【解析】

情节,据材料“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即可从上述节选中提取一个情节,例如:“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实业救国思潮的角度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近代重大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实业救国、爱国进步意义、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等方面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答案】

示例:

情节:秦仲义说,开工厂才能抵制外货,才能救国!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

概述和评价:实业救国思潮伴随着近代民族危机而产生、发展。如甲午战后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践行实业救国主张。民族资产阶级通过发展实业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意义;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为近代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经济和阶级基础;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实业救国不可能实现。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45.(1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明代中期,大明宝钞因严重贬值退出流通领域,白银以体积小、价值高、易于分割熔铸、便于携带等天然属性”结合所学可知,明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原先的铜钱货币运输不便,无法适应大批量的流通;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根据材料“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知张居正改革的促进作用;根据材料“世界贸易网络开始建立,白银成为世界货币”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西方在与中国的贸易中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支付,使白银供给的来源增加;使得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根据材料“白银货币化除了推动中国传统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财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变迁之外,还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交流”并结合所学可知影响:白银货币化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根据材料“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可知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根据所学可知白银货币化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推动了人们的社会关系从对人的依附关系向对物的依赖关系转变,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白银货币化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

【答案】

(1)原因:社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货币制度的缺陷;白银作为货币本身的优势;

白银供给来源增加;张居正的改革促进作用;对外贸易及经济全球化的兴起,使得白银功能和流通范围扩大,社会对白银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2)影响:H银货币化,使得明朝的商业资本趋于活跃,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白银货币化也促进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使之从实物和力役向货币税的转变;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促进中国的社会转型;金钱关系日益冲击着封建宗法关系;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和交流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46.(15分)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苏联政府根据亚尔塔会议精神,忠于同盟国义务,宣布从次日起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战结束、雅尔塔会议等方面分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历史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苏军讲很快并早于美军登陆日本是很要命的,或者说他们宁愿被美国占领,也不愿意被苏联占领”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线作战、加速投降、倒向美国等方面概括苏联对日宣战对日本的影响。

【答案】

(1)背景:欧洲战事结束;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苏联扩充远东势力范围。

(2)影响:使日本面临在本土与美苏同时作战;造成日本备战被严重不足;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使日本倒向了美国。

47.(1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太平军攻杭州时,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而为左宗棠赏识”可知体现的是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根据材料“后来又帮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可知体现的是协助洋务运动;根据材料“清廷赏赐胡雪岩一件黄马褂及二品红色顶戴”可知体现的是政府的赏识;根据材料“胡雪岩凭借其卓越的商业才能”可知体现的是商业才能;根据材料“胡雪岩在亲笔跋文的“戒欺”一匾,被奉为店训”可知体现的是注重商业信誉。

(2)根据材料“其产业受各地官僚竞相提款、敲诈勒索而引发资金周转失灵”可知体现的是封建政府和官僚的压制;根据材料“受外商排挤,而被迫贱卖资产”可知体现的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胡雪岩商业失败的原因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商业发展举步维艰。

【答案】

(1)原因:帮助清政府平定太平天国;协助洋务运动;支持了左宗棠平叛新疆,受到左宗棠及清政府的赏识;卓越的商业才能;注重商业信誉。

(2)因素: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封建政府和官僚的压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2019高考数学1卷分析及2020高考建议

2019高考数学全国I卷分析及2020备考对策 (理科) 山西省祁县中学校刘培文 总评:基于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精神,依据《考试大纲》要求,2019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侧重于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及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考卷传达出明确信息:回归课本,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今年试题对于80-90分的学生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对110-130分的学生影响较大。着眼于整个试卷,与2018年压轴题相比:第12题仍是立体几何,难度变大,但总体难度适当;第16题考查内容发生变化,2018年考查三角函数及导数的应用,2019年则考查解析几何,整体难度合理;20题对考生不难,但是以往的导数压轴吓住大部分考生;21题可以拿分,但大部分考生已经放弃。这些都导致高分人数比以往下降。总而言之,如果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需要“吃透课本、夯实基础、注意通性通法,理解中心思想”。 一、高考新动态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I卷延续了2018年的做法,在结构上与去年保持一致,在内容上依据考纲,紧扣课本,科学规范,稳中求新。既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数学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考查,做到了兼顾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

创新性,体现了知识板块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保证了合理调控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努力实现对数学素养的考查要求。 二、考点新变化 为了顺应新高考改革倡导的“突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重视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思想,关于必修内容的考查,一方面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试卷中的第1、2、3、5、6、7、8、9、13、14、17题;另一方面注重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涉及集合、复数、数列、平面向量、概率、切线方程、程序框图等内容。关于选修内容,仍然以选考题的形式呈现,突出了新课程的选择性。 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考查,如在解答题和部分选择填空题中重点强化了对三角函数和函数与导数(44分)、数(10分)、立体几何(17分)、解析几何(22分)、统计与概率(22分)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当然,纵观全卷稳定是主流,也呈现如下变化: 1.更注重对数学的应用性考查。如第4,6,15,21题,这四道题涉及艺术、体育、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尤其是第21题由去年的第20题位置后移至最后一道大题(选考题除外),足见命题者良苦用心。 2.更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如第4题考查学

(完整版)四中历史必修二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高考题(含答案)

历年高考真题汇编(2011-2016年)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必修二教材第七单元) (一)全国卷和海南卷(教育部命题) 1.(2013年全国Ⅱ卷35)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 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2.(2014年全国大纲卷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 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3.(2014年全国1卷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 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 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 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二)地方卷 1.(2012年广东2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2012年福建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1 A.地广人稀 B.自然灾害频发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3.(2012年江苏17)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 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4.(2013年广东22)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 “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征集制 5.(2014年安徽20)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 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I试卷分析及2020备考建议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分析 尧中物理教研组:潘敏科 2019.6.20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像问题考查量明显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和2018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具体来看,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知识体体系的主干内容 试卷中,必考部分:力学(占49分)、电学(占46分)为主,选修3—5中对原子核中的质量亏损(占6分),选考部分:选修3—3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或:选考3—4部分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图像,干涉法测波长)(占15分),总分110分。其中,选择题为:4道力学试题(24分)、3道电磁学试题(18分)、1道原子核试题(6分),和2018年的试题分布基本相同,力学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实验题为1道力学(5分)和1道电学(电路分析)试题(10分),其中电学实验考查二极管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补尝来调

整动态电路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计算题为1道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试题(12)和1道力学试题,其中,第25题的力学试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及多过程计算,并含有变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使刹车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分析难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加。选考题3-3把5选3改为3个填空,而且是通过P—V图分析气体的状态,并对微观状态进行分析,难度也略有增加;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是将两部分气体通过大小活塞联系在一起,分析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考3-4为机械波图像和干涉法测波长,难度和2018年基本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高于2018年的试题。 二、把握物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关键能力,体现核心素质 2019年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9题以滑雪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曲线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题通过v—t图来描述滑雪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考查考生对v—t图的理解,由此分析判断其运动状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比如第14、18、19、21、23、25题,选修3—3的33题的第⑴小题(或选修3—4的34第⑴小题)题,共计59分都涉及到用函数图象描述物理变化规律,考查了作图和处理图像信息的的能力;第23题,通过对二极管的温阻信息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理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本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 2 分,共50 分) 1.(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 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2.《周礼》中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 农夫并列。这说明了 A.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 B.当时没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妇女的作用受到人们重视 C.纺织收益较高超过农耕、工匠,甚至可与士大夫的俸禄相比 D.纺织业已经产生 3.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 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住宅区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 4.《四友斋丛说》记载:“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材料中的“游手趁食者”指的 是 A.富裕大商人B.雇佣劳动者C.封建大地主D.手工作坊主 5.早在公元1000 年左右,北欧诺曼人就曾远达冰岛、格陵兰和北美洲东岸。但是诺曼 人的发现并没有引起全球地理大发现,这是因为

A.当时的欧洲商品经济不发达 B.诺曼人到达的地方比较偏远 C.诺曼人没有开辟通往中国与印度的新航线 D.诺曼人没有带回资产阶级所需要的黄金与原料 6.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最集中体现这一 点的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 C.新航路的开辟D.大企业的出现 7.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 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对这段描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 输业的发展 8.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 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故无力竞争,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 竞争下,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 主义排挤、压迫 9.右图是红金龙香烟作的广告。(注意广告语:今有 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 少许其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卮矣。以彼例此,孰得孰失, 惟诸君实图利之。)由此反映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2019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 会发展的影响。 【知识网络】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知识整合】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⑵、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⑶、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 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 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⑷、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⑸、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 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②、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 ⑴、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①、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 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②、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 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 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 ⑵、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

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 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7.《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2套 模块测试卷一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据《汉书·食货志》记载,赵过发明耦犁法(见图)?用耦犁,二牛,三人?。此耕作方法(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方便 B.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C.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D.显示人力、牛力协作扩大 解析:两牛牵引的耦犁通过人力和牛力的合作,解放了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为精耕细作奠定了人力基础,故D项正确。 答案:D 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这得益于水利工 程( ) A.都江堰B.郑国渠 C.漕渠D.灵渠 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郡李冰所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现今四川省 成都市,根据题目中?天府?,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故A项正确。 答案:A 3.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 解析:题目中并未提到?私营作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D 4.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 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由西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解析:题目中的信息?葡萄牙航海家?和?突兀的海角?说明是迪亚士;B 项错误,此次航行是在大西洋中;C项是达伽马;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非原因,故本题应选A项。 答案:A 5.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入迷地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但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造成西方人对中国 喜好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鸦片战争B.工业革命 C.殖民扩张D.启蒙运动 解析:18世纪末主要国家进行工业革命,需要大量廉价原料,与材料中?18世纪末以来,西方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 6.?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细雨。与 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但风吹雨打之下,却浸泡了千 家万户。?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解析:根据题干中?腥风血雨??和风细雨?等关键词可知西方资本主义 侵略对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根据题干中?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可知作者重点关注的是其积极 方面的影响,故B项正确。 答案:B 7.在?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大商人成立东印度公司,并聚 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且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 票交易所也在这时诞生在阿姆斯特丹。?这段话反映的?这时?是在( ) A.14世纪B.15世纪 C.16世纪D.17世纪 解析:本题考查了荷兰的崛起。荷兰在17世纪建立了商业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故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8.下列史料描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在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气象。 据此判断这一朝代应该是( ) 1 其首都在都城结构上,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 2 某年宣布不禁夜市,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限制,……至于?耍弄处?,营业?通宵不绝?。 3 某皇帝初年,益州(今四川成都)十六户富商联手发行一种钱券,称为?交子?。 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 解析:材料信息?不再有先前的那种坊、市之间的严格区分??不禁夜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历史必修二高考和模拟试题集

历史必修二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高考与模拟试题 考题选析 [例题]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例,其指导思想与凯恩斯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凯恩斯主义的内容之一是通过通货膨胀刺激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罗斯福新政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 A.推行失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 B.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C.整顿银行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D.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剖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据当时美国的经济状况”;二“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结合这两点可做出正确判断。 1933年3月,为恢复公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任总统后,首先整顿的是金融业,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命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单项选择题 1.(2007江苏,18)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 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1.A从对话中不难得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B、C、D三项属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范畴,结果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命题思路: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解和认识。 2.“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生产 B.发展军事工业 D.加紧殖民掠夺 2.A B、D项与美国不符,C项只是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机会,故选A。 命题思路:考查罗斯福新政的部分内容,属于对识记能力的考查。 3.(2007天津,24)罗斯福说,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具有深远意义”的法规。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