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18-30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18-30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18-30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18-30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 <答案> C

【例2】 <答案> D

【例3】

<解析>ΦBS =成立的前提是磁感线垂直穿过S ,当B 与S 不垂直时,必须把S 分解在垂直B 的方向

上或将B 分解在垂直S 的方向上,此外当线框转过180?时,磁感线穿过S 另一面,所以磁通量的方向也变化了.

①当线框转动60?时,在垂直B 的方向上S 的分量为1

cos602

S S S '=??=

1

2

∴ΦBS BS '==

②初态磁通量1ΦBS = 转过180?时,磁通量2ΦBS =-

∴磁通量的改变量212ΔΦΦΦBS =-=-

【例4】

<解析>本题易产生误解,认为由ΦBS =知:<A B S S ,所以,>B A ΦΦ,根本原因是对磁感线与磁通

量概念理解不透.磁感线是闭合曲线,不仅在磁铁外部空间有,而且内部空间也有,因而穿过、A B 圆环面的磁感线有磁体内部的全部磁感线(由S 指向N )和磁铁外部的部分磁感线(由

N 指向S ),两者方向相反,因此穿过两圆环的磁通量应是两者抵消后的代数和,其磁感线方

向由S 指向N .设在磁铁内部的全部磁感线条数为Φ,均穿过、A B 两圆环,方向向上,磁通量为正;磁铁外部空间穿过、A B 两环的磁感线条数分别为1Φ和2Φ,且12<ΦΦ,方向向下,磁通量为负,1∵A ΦΦΦ=-,2B ΦΦΦ=-,所以,>A B ΦΦ,选A .

<答案> A

【例5】 <答案> B

【例6】

<解析>对闭合电路而言,必须磁通量变化,闭合电路中才有感应电流,只有磁通量而不变化,不能

产生感应电流,A 中磁通量不一定变化,故A 不对,B 中螺线管不一定闭合,故B 也不对,

例题精讲

第18讲 电磁感应(1)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2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C 中线框不闭合,磁通量变化,虽有感应电动势,但无感应电流,故C 正确.

<答案> C 、D

【例7】 <答案> D 【例8】 <答案> BC 【例9】

<答案>(1)a ;顺 (2)大;大;大;快;正.

【例10】 <答案> C

【例11】 <答案> D

【例12】

<解析>开关S 闭合与断开时,Ⅰ线圈中的磁场变化,导致Ⅱ中出现感应电流. <答案> A

【例13】

<解析>当S 闭合的瞬间,穿过abcd 回路的磁感线如图所示,在线圈左右与AD 对称的等面积内磁通

为零,而右侧面积大,所以穿过回路abcd 的磁感线条数不为零.所以闭合S

的瞬间abcd 回路的磁通量增加(原来为零).所以其回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答案> A

【例14】

<解析>只有圆环变速转动时,相当于环形电流的电流强度发生变化,小线圈磁通量发生变化,小线

圈内才有感应电流,故C 对,如果圆环匀速转动,相当于环形电流的电流强度恒定,其磁场也恒定,小线圈的磁通量不变,小线圈内无电流,故D 对.

<答案> C 、D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3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5】 <答案> d l v -;l d

v

-

【例16】

<解析>设线框bc 边长为L ,整个线框的电阻为R ,进入磁场的速度为v ,此时感应电动势为E BLv =,

线框中的电流为BLv

I R

=

,受到向上的安培力为: 2222

2安B L v B L F gh R R

==

①如果安F mg =,线框将匀速进入磁场;

②如果安<F mg ,线框将加速进入磁场,但随着速度的增大,安F 增大,加速度减小,故进入磁场的过程是变加速运动,且<a g .

③如果安>F mg ,线框将减速进入磁场;但随着速度的减小,安F 减小,加速度的值将减小,因此也变减速运动.由此可见,其运动特点是由其所处高度h 决定(对于确定的线圈),A 、B 、C 三种情况均有可能,但第四种情况D 绝无可能.试想想,线框进入磁场,才会受到向上的力,同时受到向上的力是因为有电流,可见已经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 、B 、C 正确.

<答案> ABC

【例17】

<解析>(1)金属cd 段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0.50.1 4.0V 0.2V =E Bhv ==??

回路中的总电阻

00.30.1 2.00.5总R R hr =+=Ω+?Ω=Ω

流过R 中的电流

0.2A 0.4A 0.5

总=E I R ==

(2)cd 两端的电势差:10.40.3V 0.12V =U IR ==?

<答案> 0.4A I = 0.12V U =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4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 <答案> BD 【例2】 <答案> B 【例3】 <答案> BCD 【例4】 <答案> C 【例5】 <答案> A

【例6】

<解析>铜环的下落过程,并非仅受重力作用,由于“穿越”过程,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生,圆环出现的感

应电流,其磁场与条形磁铁的磁场存在相互作用,根据“来拒去留”,所以圆环开始下落受斥力,离开磁体受引力作用,即时间小于

2h

g

,故选C . <答案> C 【例7】 <答案>A

例题精讲

第19讲 电磁感应(2)

【例8】

<解析>ef向右运动,在闭合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根据楞次定律,ef棒受安培力将阻碍其向右运动,亦即ef要克服安培力做功而使动能减小,故ef是向右做减速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随速

度v减小,杆受安培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故不可能做匀减速运动.

<答案>A

【例9】

<答案>C

【例10】

<解析>图中的两个通电的电磁铁之间的磁场方向总是水平的,当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自左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是减小,闭合导体线圈中的磁通量是减小的,线圈在原磁场中所

受的磁场力肯定使线圈向磁通量增大的方向运动,显然只有顺时针方向的运动才能使线圈中

的磁通量增大,所以C正确.

<答案>C

【例11】

<解析>B环中如图所示电流,则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向外,而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应向外减弱或向里增强.若A带正电,其顺时针转动方向即为电流方向,转速增大,相当于电流增大,故

A错,B对;若A带负电,其顺时针转动方向为等效电流的反方向,转速减小相当于电流减

小,磁场减弱.B环则产生如图所示电流,故C对D错.

<答案>BC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5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6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2】 <答案> C

【例13】

<解析>根据麦克斯韦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处在其中的导体,其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

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答案> AC

【例14】 <答案> D

【例15】

<解析>当闭合开关,接通电路时,电路中的电流要增大,线圈L 上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

所以L 与1A 支路中的电流由零逐渐变大,最后达到稳定状态.因此,灯1A 从闭合开关到正常发光需经稍长一点的时间,而2A 支路在开关接通后的瞬间(这段时间可忽略),电流立刻达到正常值.所以,闭合开关接通电路时,1A 慢慢亮起来最后正常发光,而2A 则立即正常发光.

在断开电键,切断电路时,2A 支路原来的电流立刻消失,而1A 所在支路,由于在自感作用下,不会马上减小为零,仍继续流动,此时,1A 、2A 、L 组成闭合电路,所以虽然2A 上原来由电源提供的电流消失了,但立刻又有1A 支路的电流通过2A ,故12A A 、均要过一会儿才熄灭.故选A 、D .

【例16】

<解析>S 刚闭合时,由于线圈产生了一个较大的反向自感电动势,L 支路上没有电流,相当于断路,

1D 和2D 是串联关系.由于1D 和2D 完全相同,故此时应有二者同时亮且同样亮,A 项正确.闭

合S 达到稳定时,线圈相当于一根导线将1D 短路,故此时只有2D 灯亮.又由于此时外电路仅由2D 组成,流过2D 的电流比S 刚闭合时流过2D 的电流更大,所以,2D 灯比原来要更亮一些,C 项正确.断开开关S 的瞬间,流过L 的电流要减小,线圈将产生一个与原电流同向的自感电动势.L 与1D 灯构成闭合回路,所以1D 灯将亮一下再熄灭,而2D 灯则立即熄灭.本题,正确选项为A 、C 、D .

<答案> ACD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7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 【答案】CD

【例2】

【解析】由图可知,线圈中的ab 边和cd 边不切割磁感线,不产生感应电动势,而ad 边和bc 边切割磁

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各为sin ad e Badv t ω=和sin bc e Bbcv t ω=,线圈中的总感应电动势2sin 2(

)sin sin 2

ad bc ab

e e e Badv t Bad t BS t ωωωωω=+==??=.选项C 正确. 【答案】C

【例3】

【解析】由图可知,0.250s T =,1

4Hz f T =

=,故A 、B 错;电路中的有效电流max 2A 102I I ==

,C 错;交变电流的最大值为max

2

0.2A 10

I ==,D 正确. 【答案】D

【例4】

【解析】由电流的热效应,22max (/2)U U T R R =?2T ,则max 2

U

U =,B 正确. 【答案】B

【例5】

【解析】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交流电的最大值、周期、频率等物理量,由此出发,其他问题都可解决了.

(1)由图像中得max 300V E =,因为为正弦交流电,所以,max 212.2V 2

E

E ==

(2)由图像中知周期0.02s T =,频率1

50Hz f T

==,角速度2314rad /s f ωπ==

(3)因为max E NBS ω=.所以max 4300

T 0.955T 10010010314

E B NS ω-===???

(4)max sin 300sin100e E t t ωπ==

当30θ=?时,即10030t π=?,此时电动势瞬时值为max sin 30150V e E == 当0.005s t =时,此时电动势的瞬时值

max sin100300sin100π0.005300e E t π==??=?π

sin V =300V 2

例题精讲

第20讲 交流电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8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5)求热量应该用有效值.22

23max 1

() 4.510J 2

E E Q I Rt t t R R ===??=?

【例6】

【解析】在交流电路中,当频率增加时,容抗减小,感抗增大,而电阻是与频率无关的,在电路中电

源的电动势最大值不变,即a b 、间的电压不变,所以当频率增加时,1A 读数增大,2A 不变,3A 读数要变小.

【答案】C

【例7】 【解析】12202220V 2U =

=,由1122

U n U n =,得2100V U =,2100V

10A 10I ==Ω;

()2

2

210A 101000W P I R ==?Ω=出,故只有D 正确.

【答案】D

【例8】

【解析】当副线圆中S 断开后,副线圈中总电阻增大,干路的电流减小,故2I 减小,2U 不变,3I 增大,

1I 减小,故答案为B 、C .

【答案】BC

【例9】

【解析】先按“→→→

→发电升压输电线降压用户”的顺序逐级分析,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

(2)对升压变压器,由公式

2211U n n U =,有221125

250V 6250V 1

n U U n ==?= 21222100000

A 16A 6250

P P I U U ====

(3)因为2P I R =耗线,10.04P P =耗,所以1

22

20.04400015.616P R I =

=Ω=Ω线 因为232U U U I R ?=-=线,所以322(62501615.6)V U U I R =-=-?线6000V = (4)4110.96P P P P

=-=耗0.96100000W 96000W 96kW =?==

【例10】

【解析】设444kW 4.410W P ==?,220V U =,0.5R =Ω

(1)直接输电电压损失:4

4.4100.5V 100V 220P U IR R U ?==?=?=损

功率损失为:42

2244.410()()0.5W 210W 220P P I R R U

?===?=?损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9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故用户得到的电压120V U U U =-=用损 用户得到的功率42.410W P P P =-=?用损 (2)用高压输电先用升压变压器,由

1122U n U n =有:'2110

220V 2200V 1

n U U n ==?= 则损失功率4''2

22

' 4.410()()0.5W 200W 2200P P I R R U

?===?=损

电压损失'

''10V P U I R R U

==?=损

那么,加到降压变压器上的''

32190V U U U =-=损 由

3344U n U n =有44331

2190V 219V 10

n U U n ==?= 用户得到的功率''

44.3810W P P P =-=?用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0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

<解析>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U W Q ?=+

(1)U ?为内能变化量,U U U ?=-末初,0U ?>,内能增加;0U ?<,内能减少. (2)外界对物体做正功,W 为正值;外界对物体做负功,W 为负值. (3)物体吸收热量,Q 为正值;物体放出热量,Q 为负值.

<答案> C

【例2】 <答案> C 【例3】

<解析> 由已知标准大气压p 可求出地球表面大气的质量,即24πF m g m g p S S R

=

==,2562

184π 1.0104π(6.410)kg 510kg 10p R m g ?????==≈?,3

318

322.410m 410m

m V M

-=??≈

?. <答案> B 【例4】

<解析> (1)由02

4πmg mg

p S R =

=

得 ()2

66

2

4 3.14 6.4101104πkg 9.8

R p m g

?????=

=185.210kg =?

空气分子数为18

23442

5.2106101102.910

A m n N M -?==??=??个 (2)不同液体的密度是不同的,水银为3313.610kg/m ?,水为331.010kg/m ?,酒精为

330.810kg/m ?,可看出液体密度的数量级为3310kg/m .用水的密度来代表液化空气的

密度,则

液化空气的体积183

1533

5.210m 5.210m 10

m

V ρ?===? 设大气变为液体分布在地球表面,半径增加y ,则有

例题精讲

第21讲 热力学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1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3

344ππ33

R y R V +-= 2233

334π

R y Ry y V ++=

考虑到y 远小于R ,忽略y 的二次项和三次项,得 ()15

2

265.210m 10m 4π4 3.14 6.410V y R ?==≈???

<答案> (1)44110?个 (2)10m 【例5】

<解析> 因分子力的作用范围在1010m -数量级,阻止玻璃板拉出水面的分子力主要来自玻璃板的下

表面玻璃分子与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也可以近似的认为等于水分子间的吸引力,所以只要将对玻璃板的拉力分摊到每一个水分子上,当拉力超过了总的分子间的引力时,玻璃板就被拉出水面.

水的摩尔质量是31810kg/mol -?.

它的体积为3

3293323

1810m 2.9910m 1.010 6.0210

A M V N ρ--?===???? 水分子直径29

1033

66 2.9910m=3.8510m π 3.14

V D --??==? 分子球的最大面积2

19π 1.1610m 4

D S -==?

因为玻璃板的面积20.01m S '=,所以玻璃板下面的水分子数为

19

0.01

1.1610

S N S -'==?个168.6210=?个 所以每个水分子间的最大吸引力为1716

10.80.39.8

N=9.110N 8.6210

F mg F N ---?==??分 【例6】 <答案> A

【例7】

<解析> 3

1c m 水中的分子个数为36

2322A A 3

00110110 6.0210 3.3101810

m V n N N M M ρ--???===??=??个 设相邻两个水分子间距为d ,视水分子为球形,则3

4π32V d n ??

= ???

所以6

33

2266110m π 3.14 3.310

V d n -??==??103.910m -=? 31cm 的水蒸气中含有的分子个数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2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6

2319A 33

110 6.0210 2.71022.41022.410

V n N ---?'==??=???个 设相邻水蒸气分子间距为d ',视水蒸气分子所占据的空间为正方体,则3V

d n '='

,故 6

933

19

110 3.310m 2.710

V d n --?'===?'? <答案> 水:223.310?个,103.910m -?. 水蒸气:192.710?个,93.310m -?

【例8】

<解析> 在阳光下曝晒时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车胎内气体压强增大,当超过外胎能够承受的最

大压强时就会“爆胎”.

<答案> A

【例9】

<解析> 锅内气体的最大压强为:0mg

p p S

=+,0.1k g m =,262π7.110m 4d S -==?

取5010Pa p =,解得55

6

0.19.810Pa 2.410Pa 7.110p -???=+=? ????

压强变化5

0 1.410Pa p p p ?=-=?,故水的沸点增加5

3

1.4101393.610t ??=?=?℃℃

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139℃.

<答案> 5

2.410P a ?,139℃

【例10】

<解析> 本题用p T -图象表示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 ab 段是等容过程,A 错. 连接Ob 、Oc 和Od ,

则Oba 、Oc 、Od 都是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等容线,比较这几条图线的斜率,可得a b d c V V V V =>>,同理可判断bc 、cd 、da 线段上各点所表示的状态的体积大小关系.

<答案> BCD

【例11】

<解析> 气体体积增大,气体对外界做功. 气缸壁的导热性能很好,气体总与外界保持相同温度,气

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因体积增大,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减小,且T 不变,所以气体压强减小.

<答案> BD

<点评> 利用单缸或双缸等器件考查对三个状态参量关系的理解,从内能、吸热、做功等角度考查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12】

<解析> a 气体受热膨胀,通过活塞压缩气体b ,对b 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b 内能增加,温

度升高,则b 气体压强增大,最终达到平衡时,a 气体和b 气体压强相等,由于a 气体体积变大,所以a 气体的温度高于b 气体的温度.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3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答案> BCD

【例13】 <答案>D

【例14】

<解析> A 、B 气体开始时的合重心在中线以下,混合均匀后在中线处,所以系统重力势能增大. 由

能量守恒知,吸收的热量一部分增加气体内能,另一部分增加重力势能,故U Q ?<.

<答案> B 【例15】 <解析>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4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

【解析】在简谐运动中,在一个周期内有两次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时间并非一个周期.在一个周

期内,有两个位置,它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两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加速度相同,故选项A ,B ,C 都不正确.

【答案】D

【例2】

【解析】由F k x =-?和F ma =可得:kx

a m

-=

,即筒谐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位移x 、回复力F 、加速度a 、速度v 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在位移最大的两个“端点”处,回复力最大,加速度最大,是运动的转折点,速度必定为0.在平衡位置(0x =),回复力为0,加速度为0,速度最大.物体从“端点”处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位移逐渐减小,回复力逐渐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是逐步增大的.

【答案】ACD

【例3】

【解析】筒谐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具有时间与空间上的对称性,由图可知:在1t 和2t 时刻

质点的位移等大反向,则在1t 到2t 时间内质点先靠近平衡位置,后远离平衡位置,且位置上关于平衡位置对称,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均相同,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回复力及加速度也是等大反向.

【答案】D

【例4】

【解析】根据题意,由振动的对称性可知:AB 的中点(设为O )为平衡位置,A B 、两点对称分布于

O 点两侧;质点从平衡位置O 向右运动到B 的时间应为1

0.5s 0.25s 2

OB t =?

=.所以,

质点从O 到D 的时间:

1

0.25s 0.25s 0.5s 4

OD t T ==+=. 所以2s T =

【答案】C

例题精讲

第22讲 机械振动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5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5】 【答案】BD

【例6】

【解析】(1)垂直纸面内外摆动时,摆动圆弧的圆心在O 处,故等效摆长为

12sin 2

d

l l α++

12sin 22d

l l T g

απ

++

=

(2)当在纸面内左右摆动时,摆动的圆弧的圆心在O 处,等效摆长为12

d l +

122d l T g π

+'=

【例7】

【答案】由于拉开角度小所以可看成是简谐运动,它们到竖直位置的时间都是四分之一个周期,则两

小球同时到达平衡位置。选择C 、D

【例8】

【解析】小球Ⅰ可看成简谐运动,运动的时间为四分之一个周期为124l t g

π=

小球Ⅱ是做自由落体运动,时间为22l t g

= 很明显1t 大于2t ,则Ⅱ球先落下。

【例9】

【解析】受迫振动的振幅A 与驱动力的频率f 的关系如图所示,当f 驱为定值时,受迫振动的振幅也为

定值,当f f f ==驱受固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有最大值.

【答案】D

【例10】

【解析】筛子的周期为1.5s ,偏心轮提供的周期为

605

s s 363

=.要使筛子振幅增大,应使两个周期接近或相等.可增大输入电压,提高偏心轮转速,减小其周期,也可增加筛子质量以增大其固有

周期.

【答案】AC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6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1】

【解析】火车经过接轨处发生振动的周期1L

T v

=

,车厢的弹簧系统固有周期2 1.5s T =,振动最为强烈时12T T =,即

1.5s L v =,8.53m/s 1.5

L v ==. 【答案】8.53m/s

第23讲

机械波

例题精讲

【例1】

【解析】机械波产生的条件为有介质和波源,两者缺一不可.有机械波必有介质和波源,但只有介质或波源却产生不了机械波.故A对B错.振动速度和传播速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两者

之间没有联系,故C错.振源停止振动后,波的能量和振动形式继续向下传播,所以不会立

即停止,故D错.

【答案】A

【例2】

【答案】B C

【例3】

【解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介质中各质点的相互作用越强,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越快.波速的大小仅仅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所以选项C,D都是错

误的.选项A混淆了单个质点运动的速度和波的传播速度,也是错误的.

【答案】B

【例4】

【答案】A CD

【例5】

【解析】由题设条件得知D点的运动方向向上,而D点是紧跟它前一点运动的,它比前一点迟一些开始运动,所以它的前一点应在它的上方,从图上看到D点右侧的质点应是它的前一点,从而

可以判定波是从右方传向左方的,即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所以选项A是错误的.知道了波

的传播方向,就可以进一步确定,E G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选项B是错误的.B点直接向平

衡位置运动,而A点由于运动方向向下,它要先向下运动到达最大位移处后再向上返回平衡

位置,故B比A先到达平衡位置,选项C是正确的.质点F此时处在最大位移处,其加速度

最大,所以选项D错误.

【答案】C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17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8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6】

【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确定波长和振幅,即A 、C 两选项正确.由于不知波的传播方向,则波速和周

期就是不确定的,BD 两选项错误.

【答案】 A C

【例7】

【解析】(1)若波向右传播,12m x ?=,210.5s t t t ?=-=,则1

14m/s x v t ?=

=?; 若波向左传播,26m x ?=,210.5s t t t ?=-=,则2v =212m/s x

t

?=?

(2)若波向右传播,3(28)m(1,2,3,)x n n ?=+=

t ?=210.5s t t -=,则33(416)m/s(1,2,3,)x

v n n t ?==+=?

若波向左传播,4(68)m(1,2,3,)x n n ?=+=,2t t ?=-10.5s t =,

则44(1216)m/s(1,2,3,)x

v n n t

?==+=?

(3)当波速为92m/s 时,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x vt ?==3

46m (5)4

λ=+,由图可知波向左传播.

【例8】

【解析】衍射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所以选项A 对C 错.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是有条件的,只有缝、

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选项B 是正确的.声波的波长在1.7cm 到17m 之间,一般常见的障碍物或孔的大小可与之相比,正是由于声波波长较长,声波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所以选项D 也是正确的.

【答案】 A 、B 、D .

【例9】

【解析】从图知水波波长跟小孔尺寸相差不大,此时能明显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如果孔AB 扩大到比

波长大得多,就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所以A ,B 均正确,波绕过障碍物后,即发生衍射现象时,波的特征并未发生改变,即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不变.故C 选项正确,当波的频

率增大,波速不变,波长v

f λ=变小,有可能比不变的孔宽小得多,衍射现象就会不明显.故

D 选项错误.

【答案】 A BC

【例10】

【解析】两列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是有条件的,不是任意两列波都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两列

波叠加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A 错,B 对;在振动减弱的区域里,只是两列波引起质点振动始终是减弱的,质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差,如果两列波的振幅相同,质点振动的振幅就等于零,也不可能各质点都处于波谷,所以选项C 是错误的.在振动加强的区域里,两列波引起质点振动始终是加强的,质点振动的最剧烈,

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的振幅之和.但这些点始终是振动着的,因而有时质点的位移等于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B、D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19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20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8讲·教师版

【例1】

【解析】 由反射定律可知2L 和3L 其中3L 为入射光,则MM '为法线,NN '为界面,由折射定律可知3

L 为入射光线,2L 为反射光线,1L 为折射光线,由折射定律得sin603sin30n ?

==?

由c

n v =得88310m/s 1.73210m/s 3

c v n ?===?

【例2】

【解析】 (1)点光源在球心处,故其发出的光与玻璃砖两表面都垂直,传播方向不变,由几何知识可

得:3

(0.50.5)tan30m 3

R =+??=

. (2)被照亮部分的面积将变大,如图所示,以SA 光线为例,在外侧面为球面时,射在光屏上的C 点;外侧面为平面是,SA 光线在界面上将发生折射,由于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折射光线AD 在AC 的上方,被照亮面积变大.

【例3】

【解析】

2n =,临界角为11

arcsin arcsin 452

C n ===?. 因光源S 发出的光经狭缝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的圆面,故不改变传播方向,射至圆心O 时,若入射角i 小于临界角C 时,有折射光线OA 和反射光线OB 同时存在,随着圆形面的不断旋转,入射角i 不断增大,这时反射光不断增强,而折射光不断减弱,当45i =?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全部光线在玻璃砖的圆心O 处反射回来.

【答案】 A CD

【例4】

【解析】 (1)12

sin 2

C n =

=

,45C =?∴ (2)光线经平面镜向右上方以临界角射向液面刚好发生全反射,如图甲有

例题精讲

第24讲 几何光学

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上)

课堂笔记第八讲 文言文客观题答题技巧(上)

例题精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 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 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与匈奴大小..,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 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取材于《史记·李将军列传》)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 ..的一项是() A. 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 广之将兵 ..,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 广结发 ..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秦亦不以.城予赵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 既.出塞,出东道既.克,公问其故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理解:李广的一百骑兵都十分恐惧,想策马逃跑。 B.士以此爱乐为用 理解:士卒们因此乐于为他效力 C.其李将军之谓也 理解:这是李将军说的话吧

学而思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

讲述高端的,真正的物理学 1 高一·30次课学完高中物理·第11-17讲·教师版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元电荷:191.610C e -=?,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 (2)电荷守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②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 4.点电荷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若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大 小和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2)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能看做点电荷的物体不一定很小,另外,对点电荷的带电量不作限制. 5.正确区分几种电荷的概念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元电荷:电荷量为191.610C -?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 克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 (4)场源电荷: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叫做场源电荷. (5)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研究电场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放入一个带电量很小的点电荷,考 查其受力情况和能量情况,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二、库伦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 =,F 叫库伦力或静电力,也叫电场力.F 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k 是静电 力恒量,其数值与单位的选取有关,公式中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单位时,922910N m /C k =??. 3.适用条件:①真空;②点电荷. 4.理解和应用库伦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库伦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在使用公式122Q Q F k r =时,12Q Q 、可只代入绝对值计算库伦力的大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根据 第11讲 电场力 知识点睛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2) 静力学力和运动 共点力的平衡 n个力同时作用在物体上,若各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则称为 共点力,如图1所示。 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作用线前、后滑移而不改变其力 学效应。当刚体受共点力作用时,可把这些力沿各自的作用 线滑移,使都交于一点,于是刚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状态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1) 用分量式表示: (2) [例1]半径为R的刚性球固定在水 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圆环状均匀 弹性细绳圈,原长为,绳 圈的弹性系数为k。将圈从球的正上方 轻放到球上,并用手扶着绳圈使其保持 水平,最后停留在平衡位置。考虑重力, 不计摩擦。①设平衡时绳圈长 ,求k值。②若 ,求绳圈的平衡位置。

分析:设平衡时绳圈位于球面上相应于θ角的纬线上。在绳圈上任取一小元段, 长为,质量为,今将这元段作为隔离体,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由图示(a)和(b)表示。 元段受到三个力作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面的支力N方向沿半径R 指向球外;两端张力,张力的合力为 位于绳圈平面内,指向绳圈中心。这三个力都在经 线所在平面内,如图示(c)所示。将它们沿经线的切向和法向分 解,则切向力决定绳圈沿球面的运动。 解:(1)由力图(c)知:合张力沿经线切向分力为: 重力沿径线切向分力为: (2-2) 当绳圈在球面上平衡时,即切向合力为零。 (2-3) 由以上三式得 (2-4) 式中

由题设:。把这些数据代入(2-4)式得。于是。 (2)若时,C=2,而。此时(2-4)式变成 tgθ=2sinθ-1, 即 sinθ+cosθ=sin2θ, 平方后得。 在的范围内,上式无解,即此时在球面上不存在平衡位置。这时由于k值太小,绳圈在重力作用下,套过球体落在桌面上。 [例2]四个相同的球静止在光滑的球形碗内,它们的中心同在一水平面内,今以另一相同的球放以四球之上。若碗的半径大于球的半径k倍时,则四球将互相分离。试求k值。 分析:设每个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 ,下面四个球的相互作用力为N,如图示(a)所示。 又设球形碗的半径为R,O' 为球形碗的球心,过下面四球的 球心联成的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 AB作铅直剖面。如图3(b)所示。 当系统平衡时,每个球所受的合 力为零。由于所有的接触都是光 滑的,所以作用在每一个球上的 力必通过该球球心。 上面的一个球在平衡时,其 重力与下面四个球对它的支力相平衡。由于分布是对称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N, 大小相等以表示,方向均与铅垂线成角。

广州市2019年高中物理力学竞赛辅导资料专题07动量和能量(含解析)

专题07 动量和能量 一、单项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A 球跟质量为3m 的静止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 球的速度允许有不同的值。则碰撞后B 球的速度可能是( ) A.0.6v B.0.5v C.0.4v D.0.3v 【答案】C 【解析】①若是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v =mv 1+3mv 212mv 2=12mv 2 1+12×3mv 22 得v 1=m -3m m +3m v =-12v ,v 2=2m 4m v =12v 若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则mv =4mv ′,v ′=14v 因此14v ≤v B ≤1 2v ,只有C 是可能的。 2、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的质量为M 的斜面,斜面表面光滑、高度为h 、倾角为θ。一质量为m (m <M )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面向左运动,不计冲上斜面时的机械能损失。如果斜面固定,则小物块恰能冲到斜面的顶端。如果斜面不固定,则小物块冲上斜面后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A.h B.mh m +M C.mh M D.Mh m +M 【答案】D 【解析】斜面固定时,由动能定理得-mgh =0-1 2mv 20 所以v 0=2gh 斜面不固定时,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得mv 0=(M +m )v 由机械能守恒得12mv 20=12(M +m )v 2 +mgh ′解得h ′=M M +m h ,选项D 正确。 3、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停放质量为m 装有弧形槽的小车。现有一质量也为m 的小球以v 0的水平速度沿切线水平的槽口向小车滑去(不计摩擦),到达某一高度后,小球又返回小车右端,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高中物理_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超重与失重》是一节应用牛顿三个定律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应用课。我深入研读了教材和新课程理念,最终确立了本课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式,而是先利用一个午休时间带领全体学生亲自到电梯中去体验超重与失重。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产生疑问,各小组整理和记录数据,课上展示记录结果。 课堂以展示各小组观察记录的数据引入,带领学生回忆电梯现场,并观察和总结当时的困惑。教师及时评价。 在数据及回忆的基础上总结学生的困惑,教师加以精练,提出四个问题: 1、读数有时大有时小,难道我的体重在变化吗? 2、如果我的体重没变化,那么体重秤直接测量的还是我受的重力吗? 3、体重秤直接测量的如果不是我受的重力,那么它直接测量的是什么力呢? 4、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体重秤读数的变化呢? 本节课就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在对四个问题的解决中展开教学,利用类比、反证、定性分析、定量推理等多种方式,得出超重、失重概念;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得出新知识;总结新规律。再利用新规律解释新现象,利用体验、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影音资料等手段,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次:“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到科技,到社会”的探究过程。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和科学素养培养。 《超重和失重》学情分析 1、学生学完牛顿三定律的理论知识,但尚缺乏实际的应用,对 定律的理解上还比较粗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利于学生的理解消化。 2、我校学生在济南市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初中基础相对薄弱, 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我校学生来说稍显困难,教师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做好方法指导。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7.1简谐振动

7.1简谐振动 一、简谐运动的定义 1、平衡位置:物体受合力为0的位置 2、回复力F :物体受到的合力,由于其总是指向平衡位置,所以叫回复力 3、简谐运动:回复力大小与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 F k x =- 二、简谐运动的性质 F kx =- ''mx kx =- 取试探解(解微分方程的一种重要方法) cos()x A t ω?=+ 代回微分方程得: 2m x kx ω-=- 解得: 22T π ω== 对位移函数对时间求导,可得速度和加速度的函数 cos()x A t ω?=+ sin()v A t ωω?=-+ 2cos()a A t ωω?=-+ 由以上三个方程还可推导出: 222()v x A ω += 2a x ω=- 三、简谐运动的几何表述 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一条直径 上的投影所做的运动即为简谐运动。 因此ω叫做振动的角频率或圆频率, ωt +φ为t 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角,也叫 做相位,φ为初始时刻质点位置对应的圆心 角,也叫做初相位。

四、常见的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1)水平弹簧振子 (2)竖直弹簧振子 2、单摆(摆角很小) sin F mg mg θθ=-≈- x l θ≈ 因此: F k x =- 其中: mg k l = 周期为:222T π ω=== 例1、北京和南京的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1=9.801m/s 2和g 2=9.795m/s 2,把在北京走时准确的摆钟拿到南京,它是快了还是慢了?一昼夜差多少秒?怎样调整? 例2、三根长度均为l=2.00m 、质量均匀的直杆,构成一正三角彤框架 ABC .C 点悬挂在一光滑水平转轴上,整个框架可绕转轴转动.杆AB 是一导轨,一电动玩具松鼠可在导轨运动,如图所示.现观察到松鼠正在导轨上运动,而框架却静止不动,试论证松鼠的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

高中物理 相对运动专题讲义

相对运动专题讲解 一、复习旧知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 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 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 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 = 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二、重难、考点 (1):力的独立性原理:各分力作用互不影响,单独起作用。 (2):运动的独立性原理:分运动之间互不影响,彼此之间满足自己的运动规律。 (3):力的合成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方法有正交分解,解直角三角形等。 (4):运动的合成分解:矢量合成分解的规律方法适用。 三、考点: A、位移的合成分解 B、速度的合成分解 C、加速度的合成分解 参考系的转换:动参考系,静参考系。 相对运动: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运动。

1α 绝对运动:动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统(通常指固定于地面的参考系)的运动。 牵连运动: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 位移合成定理:SA 对地=SA 对B+SB 对地 速度合成定理:V 绝对=V 相对+V 牵连 加速度合成定理:a 绝对=a 相对+a 牵连 四、例题讲解 【例1】: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长为L 的木板B 的右端放一小物体A ,开始时A ,B 静止。同时给予A ,B 相同的速率0v ,使A 向左运动,B 向右运动,已知A 、B 相对运动的过程中,A 的加速度向右,大小为1α,B 的加速度向左,大小为2α12αα<,要使A 滑到B 的左端时恰好不滑下, 0v 为多少? 【例2】:长为1.5m 木板B 静止放在水平冰面上,物块A 以某一初速度从木板B 的左端滑上长木板B ,直到A 、B 的速度达到相同,此时A 、B 的速度为0.4m/s ,然后A 、B 又一起在水平冰面上滑行了8.0cm 后停下.若小物块A 可视为质点,它与长木板B 的质量相同,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 μ=0.25.求:(取g =210s ) (1)木块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 (2)小物块相对于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3)为了保证小物块不从木板的右端滑落,小物块滑上长木板的初速度应为多大? v

高二的打算要有计划

高二的打算要有计划 上到高二是时候要写写学习计划范文了,写范文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篇优秀范文,希望给大家写范文同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二上学期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一】 主要特点:有目的以及针对性、高效。 适用时间:高二 一、预习 1、方法:先看基本知识点,把教材读完,然后写教材的题,一时间不理解的记到笔记本上。 2、语文、英语不用预习,化学课堂上预习,其余的有时间才预习(物理优先预习)。 二、上课 1、方法:新课、讲题都认真听。将知识标题记到笔记本上,罗列成表,特别记下老师强调的细节(概括性记下),课后总结反思。(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2、上数学、物理、生物(这科有时可以和化学的方法一样)、英语课时紧跟课堂节奏,老师叫怎样就怎样,语文课随意。 3、上化学课时自己先预习教科书,有时间再写题,如果有重要补充就听课。 4、上副科课的时候若有未改的重要错题,则改到错题本上,没有的话做作业或听课皆可。 三、课后 1、课间及时总结反思,总结的方法:浏览每一个笔记本上的小标题,分析掌握程度(一般是在心里想,偶尔用笔写写),以百分数来表示,中午则吃了饭过后再总结。 2、总结耗时1到10分钟不等,有剩余时间便到处晃荡晃荡。 四、自习 1、中午自习40分钟,晚自习下了过后打球到22:20,晚上22:50-00:00继续自习,其中花个20分钟左右来反思总结,记录到日记本上。

2、尽量在晚自习结束前做完当天作业并订正,然后回寝室写额外的题(数学或物理)。 3、晚上反思总结的内容:当天每一科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掌握情况、当天的学习状态以及效果,与计划相差多少、第二天的简单计划以及目标。 4、做作业时,保证懂了的情况下,做得越快越好,给自己时间限制。 高二上学期学生个人学习计划范文【二】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 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 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 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 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 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年的学习生活的倦怠。高二是积累、细水长流的一年,还是应以厚积为主,以备高三的薄发。 阶段目标: 1、调整高一时定的计划,使之更适合自己的高二生活。 2、遵守学校行为规范,更好地在班级中发光发热。 3、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特别是高一时感兴趣却没能参加的社团、志愿者服务等,在高三之前,完成自己的目标。 4、有针对性地选好选修课,有必要结合自己的选科志愿进行选择。 学习计划: 1、语文:讲解暑期练习卷、布置整一学期的常规任务,完成部分的新课文教学,要求背诵一定的古文、现代文篇目。 1、理科(可一细化为某一门学科)以上新课为主,会有大量的新概念、新知识需要学习,能弄清楚概念的,熟练运用公式解题。 2、外语:英语课以牛津英语书为主,配以新世纪版教材。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汇,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写作服务。 3、其他学科:新增有地理、另外艺术、生物、政治等会使这一阶段的学习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

60课时学完高中物理讲义 一、电荷、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 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2.元电荷:191.610C e-=?,任何带电体的电荷量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 3.电荷守恒定律 (1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摩擦起电;②接触起电;③感应起电.(2电荷守 恒定律 ①内容: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总量不变. ②意义: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普遍定律,既适用于宏观系统,也适用于微观系统. 4.点电荷 (1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若带电体之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尺寸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大 小和形状对它们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2点电荷只具有相对意义,能看做点电荷的物体不一定很小,另外,对点电荷的带电量不作限制.5.正确区分几种电荷的概念 (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3元电荷:电荷量为191.610C-?的电荷叫做元电荷.质子和电子均带元电荷电量,但其内部的夸 克带电量可以比元电荷小. (4场源电荷: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我们把产生电场的电荷叫做场源电荷. (5试探电荷(检验电荷:研究电场的一个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放入一个带电量很小的点电荷,考 查其受力情况和能量情况,这样的电荷叫做试探电荷或检验电荷. 二、库伦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两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公式:122Q Q F k r =,F叫库伦力或静电力,也叫电场力.F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k是静电 力恒量,其数值与单位的选取有关,公式中各量都取国际单位制单位时,922910N m/C k=??.3.适用条件:①真空;②点电荷.4.理解和应用库伦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库伦力具有力的一切性质,相互作用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2在使用公式122Q Q F k r =时,12Q Q、可只代入绝对值计算库伦力的大小,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根据

高中物理第三章磁场3.1磁现象和磁场教学设计选修3_1

磁现象和磁场 一、设计思想 1.设计思想:这是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教学过程应重在显示学生对磁这一知识的了解和对磁知识的生活的体验。采用以问题为主线、实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形成对磁现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和交流协作能力。 2.理论依据:探究教学理论、《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和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3.设计特色:本节课是以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为主的探究教学,充分重视情景、问题、体验、合作、自主、交流,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的过程。还要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既有学生的实验设计过程,又有教师的演示过程,实验手段多样。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动手、动脑和发挥才智的天地。另外本设计注意应用多媒体手段,将大量的图片、影象资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对地磁的应用及其它天体磁场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磁现象和磁场是新教材中磁场章节的第一节课,从整个章节的知识安排来看,本节是此章的知识预备阶段,是本章后期学习的基础,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整节课主要侧重要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的了解如我国古代在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生活中熟悉的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太阳、月亮等),故本节课首先应通过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电流磁效应现象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的教育是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观点的重要教学点,是学生在以后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中应有的一种思想和观点。 三、学情分析 磁场的基本知识在初中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学生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但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学生对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比较感兴趣的,故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能了解地磁场、太阳的磁场和自然界的一些现象的联系(如极光、太阳风暴等),满足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需求。 四、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与磁有关的现象,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磁现象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通过实验了解磁与磁、磁与电的相互作用,使学生具有普遍联系事物的能力,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熟悉了解地磁场和其他天体的磁场及与之有关的自然提高课堂的 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采用老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感知现象下的物理规律的普遍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现象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奥斯特的伟大在于揭示电和磁的联系,打开了科学中一个黑暗领域的大门。也让学生懂得看似简单的物理现象在它发现的最初过程中是如何的艰难。 五、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六、教学难点:磁场的物质性和基本性质。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手机,发电机模型,磁铁,小磁针,回形针,电源,导线

新版高一物理竞赛讲义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力学部分 目录 :力学中的三种力 【知识要点】 (一)重力 重力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一般来说,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静止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其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充当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但向心力极小。 (二)弹力 1.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又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或发生非永久性形变的物体一部分和另一部分之间),两物体间的弹力的方向和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平行,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2.弹力的方向确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能计算,只能根据平衡法或动力学方法求得.但弹簧弹力的大小可用.f=kx(k 为弹簧劲度系数,x为弹簧的拉伸或压缩量)来计算. 在高考中,弹簧弹力的计算往往是一根弹簧,而竞赛中经常扩展到弹簧组.例如:当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若干个弹簧串联使用时.等效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倒数为:,即弹簧变软;反之.若

以上弹簧并联使用时,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k 1+…k n ,即弹簧变硬.(k=k 1+…k n 适用于所有并联弹簧的原长相等;弹簧原长不相等时,应具体考虑) 长为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剪去一半后,剩余 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为2k (三)摩擦力 1.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且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公式f=μN 计算。 3.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可变化的,无特定计算式,一般根据物体运动性质和受力情况分析求解。其大小范围在0<f≤f m 之间,式中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其值为f m =μs N ,这里μs 为最大静摩擦因数,一般情况下μs 略大于μ,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可以认为μs =μ。 4.摩擦角 将摩擦力f 和接触面对物体的正压力N 合成一个力F ,合力F 称为全反力。在滑动摩擦情况下定义tgφ=μ=f/N ,则角φ为滑动摩擦角;在静摩擦力达到临界状态时,定义tgφ0=μs =f m /N ,则称φ0为静摩擦角。由于静摩擦力f 0属于范围0<f≤f m ,故接触面作用于物体的全反力同接触面法线 的夹角≤φ0,这就是判断物体不发生滑动的条件。换句话说,只要全反力的作用线落在(0,φ0)范围时,无穷大的力也不能推动木块,这种现象称为自锁。 本节主要内容是力学中常见三种力的性质。在竞赛中以弹力和摩擦力尤为重要,且易出错。弹力和摩擦力都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是不确定的,总是随物体运动性质变化而变化。弹力中特别注意轻绳、轻杆及胡克弹力特点;摩擦力方向总是与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关于摩擦角的概念,及由摩擦角表述的物体平衡条件在竞赛中应用很多,充分利用摩擦角及几何知识的关系是处理有摩擦力存在平衡问题的一种典型方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静止在滑动摩擦因数为μ=的水平面上,用一个与水平方 向成θ角度的力F 拉着小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θ角为多大时力F 最小? 【例题2】如图所示,有四块相同的滑块叠放起来置于水平桌面上,通过细绳和定滑轮相互联接起来.如果所有的接触面间的摩擦系数均为μ,每一滑块的质量均为 m ,不计滑轮的摩擦.那么要拉动最上面一块滑块至少需要多大的水平拉力?如果有n 块这样的滑块叠放起 来,那么要拉动最上面的滑块,至少需多大的拉力? 【例题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的小物块P 静止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 上,用平行于斜面底边的力F=5N 推小物块,使小物块恰好在斜面上匀速运动,试求小物块与斜面间的滑 动摩擦因数(g 取10m/s 2 )。 【练习】 1、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 A 、 B 间的滑动 θ F P θ F A B F C N F f m f 0 α φ

高中物理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1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与质量也有关。 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地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根据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并能根据数据结果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教学难点】 1.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验的操作过程。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小车(20辆,每辆车上贴上质量为200g,贴上“参照车”与“实验车”字样),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20个),一次性小塑料口杯及棉线套(20个,质量可忽略),50g规格钩码10盒(每盒10个),托盘天平砝码20盒,刻度尺(米尺),线绳若干,铁文件夹10个,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系统一套,计算器。 【教学要求】 上课地点为实验室,共分成10组,五个学生一组,每组男、女生都要有,选出组长一名。每组桌上贴上组号,每个学生发学案一张,每组同学带课本,计算器,铅笔。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探究实验方案,第2课时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第1课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问题1:本节课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 教师注意:学生可能猜出质量和力以外的因素,教师引导或告之本节课只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问题2:请同学们猜一猜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列举出实例。 如果学生说不出实例,教师可以列举以下典型的例子:绿灯亮后,摩托车先冲出,然后小轿车,最后载重货车,说明质量大加速度小;方程式赛车的发动机功率大,启动快,加速度大,说明力大加速度大。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静力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1篇 静力学 【知识梳理】 一、力和力矩 1.力与力系 (1)力:物体间的的相互作用 (2)力系: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群力 ①共点力系 ②平行力系 ③力偶 2.重力和重心 (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物体各部分所受引力的合力) (2)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在地面附近重心与质心重合) 3.力矩 (1)力的作用线:力的方向所在的直线 (2)力臂: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 (3)力矩 ①大小:力矩=力×力臂,M =FL ②方向:右手螺旋法则确定。 右手握住转动轴,四指指向转动方向,母指指向就是力矩的方向。 ③矢量表达形式:M r F =? (矢量的叉乘),||||||sin M r F θ=? 。 4.力偶矩 (1)力偶: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力。 (2)力偶臂:两力作用线间的距离。 (3)力偶矩:力和力偶臂的乘积。 二、物体平衡条件 1.共点力系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 合外力为零。 (1)直角坐标下的分量表示 ΣF ix = 0,ΣF iy = 0,ΣF iz = 0 (2)矢量表示 各个力矢量首尾相接必形成封闭折线。 (3)三力平衡特性 ①三力必共面、共点;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3.一般物体的平衡条件: (1)合外力为零。 (2)合力矩为零。 4.摩擦角及其应用 (1)摩擦力 ①滑动摩擦力:f k = μk N(μk-动摩擦因数) ②静摩擦力:f s ≤μs N(μs-静摩擦因数) ③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角:正压力与正压力和摩擦力的合力之间夹角。 ①滑动摩擦角:tanθk=μ ②最大静摩擦角:tanθsm=μ ③静摩擦角:θs≤θsm (3)自锁现象 三、平衡的种类 1.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之回到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稳定平衡。2.不稳定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有一个力或力矩使它的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不稳定平衡。 3.随遇平衡: 当物体稍稍偏离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能在新的位置上再次平衡,这样的平衡叫随遇平衡。 【例题选讲】 1.如图所示,两相同的光滑球分别用等长绳子悬于同一点,此两球同时又支撑着一个等重、等大的光滑球而处于平衡状态,求图中α(悬线与竖直线的夹角)与β(球心连线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关系。 面圆柱体不致分开,则圆弧曲面的半径R最大是多少?(所有摩擦均不计) R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课时)(含解析)鲁科版必

新教材高中物理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第1课时)(含解析)鲁科版必修第一册课时跟踪训练(十五)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1课时) A级—学考达标 1.在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时,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结点拉到某一确定的点O,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整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结点拉到O点 D.实验中,把结点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解析:选B 本实验的注意事项中有严格的要求,O点不允许随便移动,A错误;一个弹簧测力计达到最大量程,再通过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到O点时,前一个弹簧测力计可能超过最大量程,造成损坏或读数不准,C错误;合力是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求出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故D错误;只有B项是符合实验要求的。 2.如图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作用在水平橡皮筋上,使之沿水平方向伸长到一定长度;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该橡皮筋,使之沿水平方向伸长到相同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是F1、F2的合力 B.F1、F2的大小之和等于F C.若保持甲中的橡皮筋在图示位置,可以只改变图中F1的大小,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D.若保持甲中的橡皮筋在图示位置,可以只改变图中F2的大小,F2的方向和F1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 解析:选A 本题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产生了相同的形变效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原子物理

原 子 物 理 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 1.1.1、原子的核式结构 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 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 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由此可得两点结论: 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 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二、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2)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1)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γh =E 2-E 1 三、氢原子中电子轨道量子优化条件:氢原子中,电子运动轨道的圆半径r 和运动初速率v 需满足下述关系: π2h n rmv =,n=1、2…… 其中m 为电子质量,h 为普朗克常量,这一条件表明,电子绕核的轨道半径是不连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高一物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5.1 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曲线运动的速度: (1)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3)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3.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物体具有初速度。 (2)当物体所受合外力(或具有的加速度)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 只要合力 F 合(或加速度a )恒定,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 5.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必指向运动轨迹的凹部内侧。 6. 曲线运动常用结论: (1)当?<

高中物理奥赛讲义全套

目录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2)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5) 专题一力物体的平衡 (10) 专题二直线运动 (12) 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 (13) 专题四曲线运动 (16) 专题五万有引力定律 (18) 专题六动量 (19) 专题七机械能 (21) 专题八振动和波 (23)

专题九热、功和物态变化 (25) 专题十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 (27) 专题十一电场 (29) 专题十二恒定电流 (31) 专题十三磁场 (33) 专题十四电磁感应 (35) 专题十五几何光学 (37) 专题十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 (40) 中学生全国物理竞赛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得到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的正式批准。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第三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主要是在物理学习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搞层层选拔,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五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领导。全国竞赛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和副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委任。委员的产生办法如下: 1.参加竞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1人; 2.承办本届和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推选委员3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