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检查前准备

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

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

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三、心脏超声检查

(一)、心脏超声检查方法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

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

4.剑下四腔心切面。

5.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腔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多普勒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腔和/或大血管之间分流和瓣膜狭窄的射流及关闭不全的返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返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多普勒和/或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在必要时估测肺动脉压力。

(二)、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5mm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左室<50mm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室间隔<12mm右室前壁<5mm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

四、浅表超声检查

1.选用7.5-10MHz的高频线阵探头,直接进行检查。

2.一般采取仰卧位,颈部检查需肩部垫高,头稍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及侧方。乳腺检查时双手上举至头上,以充分暴露乳腺及腋窝等部位。

3.检测甲状腺的形态大小,实质回声,有无结节及结节的数目、囊性或实性,内部回声等。

4.颈部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如有肿大的淋巴结,应提供淋巴结形态、淋巴门及淋巴髓质结构、血流分布情况及血流参数供临床参考。

5.乳腺导管、小叶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腺体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单发或多发。每一占位性病变的二维声像图特点、血流情况。

五、妇科超声检查

(一)、患者在检查前应饮水500~800ml,使膀胱适度充盈,以能够显示子宫底

部为标准。

(二)、妇科超声检查方法

1.探头一般采用凸阵探头或其他类型的探头。

2.患者常规取平卧位。

3.纵向扫查自腹正中线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探头,纵切图上子宫的形态较清楚,可以显示子宫真正长径,测量宫颈内口至宫底长度及内膜厚度。横向扫查自耻骨联合上平行移动探头,可观察子宫、卵巢和肿块的相互位置关系。对附件疾病的探测,应在宫体两侧作对称的比较观察,以了解其方位关系。

六、完成检查后注意事项

1.检查完毕,及时按冻结键,避免不必要的损耗,清除探头上残留的耦合剂,放好探头。

2.下班关闭机器前,应将机器退回至机器工作开始状态,关闭仪器开关,拔去电源插头。

3.清洁机房卫生,并用紫外线灯消毒。

4.结束一日的工作后,检查仪器及探头是否完好,并做好交接班。

5.每周彻底清洁仪器一次,做定期保养并登记。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一、基本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a. 检查超声诊断仪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启设备并检查设备状态显示屏的显示情况; b. 清理探头:使用专用清洁剂和干净的纱布擦拭超声探头,确保探头清洁; c. 准备需要检查的病患资料,如病历、检查申请单等。 2. 配置设备: a. 根据病患临床情况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 b. 将超声探头安装到超声诊断仪上,并确保连接牢固; c. 设置仪器相关参数,如画面亮度、对比度等。 3. 开始检查: a. 将超声探头涂上适量的超声凝胶; b. 将涂有超声凝胶的超声探头平稳地放置在需要检查的部位上; c. 通过调整超声机器的探头角度和位置,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 d. 观察超声图像,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测量分析; e. 操作结束后,关闭超声诊断仪并清理超声探头。

二、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超声诊断仪的操作说明书,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洁净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 操作人员应系好手术衣、戴好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4. 使用超声凝胶时应适量涂抹,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超声图像清晰度; 5. 在调整探头角度和位置时,应轻柔操作,避免对病患造成不适; 6.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超声图像的质量,确保清晰度和准确性; 7.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洁超声探头并保持设备的干燥清洁。 三、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超声图像不清晰: a. 检查超声探头是否清洁,如有污垢应及时清理; b. 检查超声凝胶使用量是否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图像质量; c. 调整超声诊断仪的参数,如亮度、对比度等,优化图像质量; d. 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扫描方式或角度,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 超声图像无法获得: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标准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假设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及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及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完整word版)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内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内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内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内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面,在心尖区显示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左心两腔心,在剑下区显示四腔心、五腔心、右室流出道长轴,上下腔静脉长轴等切面,在胸骨上窝显示主动脉弓长轴和短轴切面。(3)彩色血流显像显示心内和大血管血流,脉冲或连续多普勒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分流和瓣膜反流,半定量分流和瓣膜反流的程度。视血流速度选用脉冲和连续多普勒测定瓣口、分流口、流出道异常血流的流速和压差,以及在适当条件下估测肺动脉压力.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系统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一、检查前准备 1.病人排队预约,向病人说明超声检查的注意事项。 2.维持机器的正常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拉上机房内窗帘使室内光线变暗。 3.将超声诊断仪电源与交流稳压器相连,启动稳压电源,使电源稳定在机器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4.打开仪器开关待仪器预热,冻结图像,适当预热后进入使用程序。 5.根据申请检查的项目选择探头、设置合理的增益,按规范化的操作手法进行操作检查,以获得理想化、规范化的图像。 二、腹部超声检查 (一)、腹部超声检查注意事项 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 露胆囊内病变。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5.在需要评价胆囊功能或了解胆管有无梗阻时,则要准备脂餐。 (二)、腹部超声检查方法 1.选用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配合。 3.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及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增强或衰减;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超声检查技术操作规 一、心脏及大血管 【检查前准备】 患者无需作特殊的准备,经胸心脏超声检查需暴露患者前胸和腹部检查部位、左侧卧位和(或)平卧位。小儿若因哭闹乱动不能检查,应待安静后在检查,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检查容及适应症】 1.判定心脏的位置以及心脏与脏的位置关系。 2.检出心脏结构异常。判定心脏各房室腔大小,室间隔和室壁厚度,室壁整体运动和节段性运动,瓣膜功能,间隔缺损的部位和大小、流出道、大动脉、体(肺)静脉,心肌病变、心异常结构如肿瘤、赘生物和血栓等。 3.检出心脏结构关系的异常。判定心房排列关系、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的连接关系、体静脉回流、肺静脉回流以及冠状动脉发育和起源异常。 4.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多普勒常规测量各瓣口流速和压差,判定心血管异常血流部位和起源,定量或半定量分流、流出道狭窄、瓣膜狭窄和反流等异常血流的流速、压差及流量等。

5.检出心包疾病。定量和半定量评价心包积液,指导心包积液穿刺,评价药物疗效。判定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肿瘤等。 6.评价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后心脏结构的恢复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转归。 7.评价心脏功能。常规应用二维和(或)M型超声测定心脏收缩功能,也可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功能。 【检查程序】 1.检查室应安静、整洁、安全,并配有暗色窗帘。 2.启动仪器,调节仪器的分辨力,以保持显像清晰。在仪器基本具备M型、二维和(或)脉冲和连续波多普勒及血流显像功能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成人或儿童的探头。 3.操作者应具有至少两年心血管超声工作经验并已取得医师执照。 4.常规将探头置于四个主要部位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基本切面:胸骨旁心前区(第二到第四肋骨的胸骨左缘)、心尖区、剑下区及胸骨上窝。特殊情况探头应置于胸骨右缘,如右位心等。 5.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应首选经胸超声检查,经胸超声基本方法的常规步骤:(1)用M型超声从心尖到心底水平完成心尖波群、心室波群、二尖瓣波群及心底波群的基本检查。(2)用二维超声在胸骨旁心前区显示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左心室短轴(在二尖瓣口水平、腱索水平、乳头肌和心尖水平)切面、右心室流入和流出道切

超声诊疗操作规程

超声诊疗操作规程 超声诊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为了确保超声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下面将介绍超声诊疗的操作规程。 一、设备准备: 1.检查设备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包括电源供应、探头连接、图像显示等。 2.确认设备的校准和标定状态,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3.调节图像设置,包括亮度、对比度、深度等,以满足不同检查需求。 4.保证检查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状态,特别是探头表面。 二、患者准备: 1.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过程和目的,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2.提供适当的隐私保护,确保患者在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中接受检查。 3.根据不同检查部位的特点,指导患者采取相应的体位(如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等)。 4.清晰标记检查部位,以便在图像诊断中进行准确的定位。 三、探头操作:

1.使用适当的探头,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和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探头。 2.确认探头与设备的连接稳固,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3.正确放置探头,保持良好的接触,避免空气和液体的干扰。 4.根据检查需要,调整探头的角度、旋转、深度等参数,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四、操作流程: 1.选择适当的模式(B超、彩色多普勒、三维超声等)和扫描方式(平扫、动态扫描、螺旋扫描等)。 2.根据医生的要求,按照预定的探头移动路径进行扫描,保持匀速和连续性。 3.在扫描过程中,通过观察图像实时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确保检查区域得到全面覆盖。 4.辅助操作技巧,如压迹、补充液体等操作,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性。 5.详细记录检查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包括图像特点、异常表现等,以便后续的诊断和评估。 五、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2.遵循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包括切勿将剂量超标的放射性物质进行超声检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超声操作规程

超声操作规程 超声操作规程是指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医务人员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措施。下面是一份超声操作规程的简要说明: 1. 预备工作: a. 打开超声机,确保设备正常工作,检查图像质量和音频输出是否正常。 b. 准备好所需的超声探头,确保探头表面清洁,并注意保持其灵敏度。 c. 为患者提供恰当的解释和准备,以获得他们的充分理解和合作。 d. 准备记录表格和其他必需的文书工具。 2. 患者准备: a. 请患者脱掉相应部位的衣物,并确保暴露检查区域。 b.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保护措施,如覆盖布或防护垫。 c. 如果需要,为患者提供适当的注射剂或口服药物。 d. 在开始操作之前,使用消毒剂清洁需要接触皮肤的区域。 3. 探头选择: a.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探头。不同的探头对于不同的解剖结构和临床应用具有不同的优势。

b. 确保探头和超声机接口连接牢固,避免探头插拔过程中造成损坏。 4. 超声技术: a. 将适当的胶水或者凝胶涂抹在探头的表面,以提供更好的声音传导。 b. 将探头直接置于患者的皮肤(或适当的透明膜)上,在不产生不适或疼痛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c. 调整超声机的参数,如增益、频率、深度等,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d. 根据需要调整超声机的扫描模式,如2D、彩色多普勒、M模式等。 5. 动作规范: a. 在进行超声扫描时,医务人员应保持稳定的手持姿势和适当的力度。 b. 通过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所需的尽可能详细的解剖结构。 c.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避免探头与患者的关节、软组织或骨部分的摩擦和压力。 d.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以确保患者的舒适感。 6. 结果记录: a. 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图像和结构特征,如大小、形状、质地等。 b. 标记需要注意的异常结构,注明其位置和表现。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超声科技术规范 体现“优质、高效、便捷”、“以人为本”的精神,做到人性化服务、全面化服务、整体化服务。 ①检查前:患者等待检查时,医务人员主动介绍各种超声检查的检查注意事项,让患者按序候诊;轮到患者检查时,由护士陪至检查室。 ②检查时:医生检查时态度和蔼、语言文明、动作轻柔、严肃认真。保护患者的隐私。男医生对妇女敏感部位作超声检查时,必须有女护士或女医生在场。 ③检查后:检查结束,主动向患者介绍检查结果(需执行医疗保护制度者除外),耐心用通俗语音回答患者的提问。对体弱患者,医务人员应主动搀扶。 2、仪器操作 ①保持良好的电源环境、电压稳定、抗电网污染、防雷击。 ②仪器正常通电后,监视器和主机灵敏度预调至正常范围,并在仪器工作状况记录本填写登记。 ③下班前要先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关掉稳压器电源,并用湿软纱布清洁探头,切勿用乙醇和腐蚀剂涂擦探头;工作一周或接触传染病后,应对探头进行臭氧或环氧乙烷熏蒸消毒。 ④中途突然停电,应立即断开仪器电源开关;再次通电,应待电压稳定后再启动仪器电源。发现故障要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并记录在案。

⑤仪器工作期间,按要求恒温恒湿,注意防尘,定期保养。 ⑥超声工作室必须每天消毒,床单应每天更换。 3、常规诊断 ①仔细阅读申请检查的内容与目的,熟悉病情和其它有关检查结果,并了解清楚受检者是否按就诊须知做好准备。 ②在检查部位涂适量中性耦合剂,轻巧拿放探头和按压功能键盘。根据需要,遵循各脏器灰阶超声、多普勒超声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疗规范的要求(详见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上海市卫生局编著、医学影像学诊疗常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 ③无伴性遗传或医学上认为必须时,严禁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④常规检查后一小时内发出报告。 ⑤检查中遇有疑难病例,应主动请上级医师、科主任会诊,并与临床医师共同研究与讨论,确保检查质量;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急诊诊断 ①超声科应有医生24消失值班;急诊病人,临床医生在申请单上写明“急”字,随到随做,并在检查前与检查中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必须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检查;对危重病人应主动与床位医生联系。如病情危急,应是抢救在先,检查在后,或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检查。 ②急诊病人的检查报告应于查完病人后立即发出。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

超声科技术规范及操作程序 1. 前言 本文档旨在为超声科技术提供规范和操作程序,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设备检查与准备 在进行超声科技术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以下设备检查和准备工作: - 确认超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 检查超声探头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 确保超声介质充足并合适。 3. 操作程序 3.1 准备工作 在开始超声科技术操作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1. 确保操作区域整洁,并将不需要的物品移出。 2. 准备需要的无菌器械和消毒用品。

3.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 3.2 执行超声检查 执行超声科技术检查时,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首先,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和风险。 2. 定位并标记需要检查的部位。 3. 准备超声探头,并适当涂抹超声介质。 4. 将超声探头放置在需要检查的部位,并逐步扫描该区域。 5. 观察和记录超声图像,并根据需要调整参数和角度。 6. 完成超声检查后,及时清洁和消毒超声探头。 4. 安全与质控 在进行超声科技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安全和质控问题: - 遵守严格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 定期维护和检修超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针对超声科技术操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以提高操作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超声科技术规范和操作程序的基本指导,希望能够确保超声科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进行超声科技术操作之前,请仔细阅读并遵守本文档中的规定和要求。 > 注意:本文档仅为一般指导,并不涉及具体的法律问题和规范。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超声科检查标准与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与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与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蛔虫与梗阻性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与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与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与阑尾脓肿、梗阻与胃肠腔扩X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液性或实性占位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腹部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内部组织结果与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与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适当

加压,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洗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腔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与连续性,相邻器官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衰减、透声性增强或降低.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与后方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X、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潘庄医院超声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一、一般超声检查操作规程 1、腹部超声检查 【适应证】 1.肝脏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占位性病变、弥漫性损害及外伤。 2.胆道系统结石、炎症、肿瘤、蛔虫及黄疸的鉴别。 3.胰腺的炎症、肿瘤、囊性病变、外伤和周围组织病变的鉴别。 4.脾脏的弥漫性肿大、外伤及占位性病变。 5.肾脏的发育异常、占位、结石、积水、创伤、肾动脉狭窄及移植肾的并发症。 6.胃肠道占位、幽门狭窄、炎症、溃疡、肠间隙及阑尾脓肿、梗阻及胃肠腔扩张和异常充盈。 7、腹膜后间隙囊性或实性占位性病变,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疾病。 【检查方法】 l.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或8~12MHz。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肝硬化、肠腔气体较多者可在饮水500~800ml后检查。 2.受检者常取平卧位,根据需要变换体位。平静均匀呼吸。 3.检测脏器大小、位置,显示组织内部结构及血流。 4.对脏器内异常病灶,声束需从三个方位确认,以排除伪像干扰。 5.检测脏器和毗邻器官、周围组织的关系。 6.胆系检查时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宜

适当加压探头或排气后复查。 7.对于较胖体型者,胰腺显像不理想者,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 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下检查。 8.饮水并充盈膀胱,有助于同时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 9.胃肠超声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其后禁食,检查前4h内禁水,检查前排净大便。准备好胃肠道充盈剂。经腹壁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检查应使膀胱良好充盈。需灌肠再行超声检查者,检查前一日晚餐进流食,睡前服轻泻剂、晨起排便,清洁灌肠。 10.腹膜后间隙超声检查受检者应空腹,即检查前禁食8~12h。检查中可适量饮水以充盈胃腔。对位于下腹部的病变,必要时充盈膀胱后再检查。 【检查内容】 1.观察脏器的大小、形态、轮廓、边缘、被膜光整性、连续性,及和相邻器官的关系。 2.观察实质脏器内部回声的均匀程度,有无局灶性或弥漫性的增强、降低或衰减。 3.实质脏器内异常病灶,斑点、结节、团块、条索的部位、大小形态、数量、回声性质、有无包膜,内部液化、声晕、侧壁失落效应及后方回声增强或衰减。 4.实质脏器内血管的分布,走向,纹理的清晰度;有无局限性或整体的增粗、扩张、扭曲、狭窄、移位、闭塞或消失;病灶内、外的血流分布情况。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1、接通墙壁总电源插座,开启UPS或稳压电源,然后打开工作站、打印机开关,最后打开机器电源开关,等待机器自检.机器自检完毕无误后方可使用仪器进行检查 2、患者检查均须持由经管医师详细填写之申请单,技术人员先应详阅申请单内容,明确临床诊断、检查目的、要求和检查部位,同时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和病变检查部位等,询问病人是否按检查要求条件做好准备,免出差错。对申请项目有疑问或选用位置,方法有困难时,应请求上级医师或巡诊医师帮助. 3、在工作站创建一个新病人资料窗口,登记编号,输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和病变检查部位等相关资料信息后开始检查。 4、将病人妥置在检查床、保持适度体位,在检查部位皮肤上涂上耦合剂后进行检查,根据检查项目选择合适的超声探头。检查中根据需要校正仪器参数,将灵敏度调至合适条件,防止因过高或过低而影响图象质量。根据病变部位,检查目的和要求,选择、采集最佳位置条件图像、数据并保存。 5、检查结束后应清洁干净病人检查部位皮肤和探头上的耦合剂。将探头放回探头槽。根据检查所见出具检查报告单,报告单核对项目无误,登记后签全名发还门诊病人。病房报告单统一送达、签收.

6、关机程序:首先关闭仪器电源开关;然后关闭工作站、打印机 最后关闭UPS或稳压电源后可将电源插头从墙壁插座上拔除 . 7、每日工作完毕后要及时清洁仪器外壳,盖上机罩,机壳不得有浮尘。辅助机件和其它用品归还原位,清扫室内卫生,进行消毒、更换床单、枕套等,保持整齐清洁. 8、下班后应切断所有无关电源,关好门窗及水源,以防意外。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保证医疗安全生产和影像诊断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接收患者申请单开始,至检查完毕及出具报告单为止,必须按固定工作程序和规定方法进行。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仪器运转是否正常。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机检查,迅速找出原因,尽快排除。如因机器原因导致的故障无法排除,应立即停机并更换其它仪器使用,通知设备科专业维修工程师进行处理。

超声诊断仪器标准化操作流程

超声诊断仪器标准化操作流程超声诊断仪器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操作流程的标准 化对于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超声诊断仪 器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正确、高效地操作超声设备。 一、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操作超声诊断仪器的前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查仪器:确保超声诊断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没有任何故障 和损坏,并定期进行日常维护与检修。 2. 准备材料:根据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超声探头、消毒液、超声凝胶、检查单等相关材料。 3. 保持操作环境整洁:选择适当的操作室,确保室内整洁、清洁并 消毒,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患者准备 在操作超声诊断仪器之前,必须确保患者处于适当的准备状态: 1. 建立良好的沟通:与患者进行简要的交流,解答其相关疑问,帮 助其消除紧张和焦虑。 2. 服从患者安排: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要求,帮助患者采取 适当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等。

3. 暴露检查区域:根据检查要求,帮助患者暴露并清洁待检查的部位,移除遮挡物,确保探头与患者皮肤接触充分。 三、操作步骤 超声诊断仪器的操作步骤应该规范、标准化,以确保每次检查的准 确性和可比性。 1. 打开设备:根据仪器的启动顺序,依次打开超声设备及相关配件,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2. 设置参数:根据具体检查要求,调整超声仪器的相关参数,如频率、增益、深度等,以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3. 应用超声凝胶:在探头上涂抹适量的超声凝胶,以确保探头与患 者皮肤之间的良好接触,并减少空气对超声信号的阻挡。 4. 放置探头:将探头轻轻放置在待检查区域上,保持适当的角度和 轻压,以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 5. 扫描区域:在屏幕上观察扫描区域,并移动探头以获得多个不同 角度的图像,确保全面而准确地扫描所需的解剖结构。 6. 录像或截图:根据需要,对感兴趣的图像进行录像或截图,以备 后续分析和记录。 7. 保存数据:及时保存检查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四、操作流程的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