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及思路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及思路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及思路
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研究的现状及思路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卡维地洛特点与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 高血压患者为6.25mg/次,一日二次;缓慢加量,并且与食物同时服用。患者在服用卡维地洛片治疗高血压的用法用量如下:剂量必须个体化,需在医师的密切监测下加量。推荐起始剂量6.25mg/次,一日二次口服,如果可耐受,以服药后1小时的立位收缩压作为指导,维持该剂量7~14天,然后根据谷浓度时的血压,在需要的情况下增至12.5mg/次,一日二次。同样,剂量可增至25mg/次,一日二次。一般在7~14天内达到完全的降压作用。总量不得超过50mg/日。卡维地洛片须和食物一起服用,以减慢吸收,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在卡维地洛片的基础上加用利尿剂或在利尿剂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预计可产生累加作用,扩大卡维地洛片的体位性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利尿剂时要注意减量并监测血压尤其是收缩压。 可合用金水宝胶囊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 程远植大夫个人网站> 文章列表> 文章详情 就诊指南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全网发布:2011-10-21 23:18 发表者:程远植2642人已访问 卡维地洛特点及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主任医师程远植 卡维地洛是第3代非选择性β和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具有心脏保护作用,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还具有扩张血管、阻滞钙离子通道、直接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等作用。卡维地洛特点及其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进展予以简介。智慧互联网医院心血管内科程远植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快,单次口服25mg或50mg,最大药物浓度峰值时间为1~2小时, 肝脏首过清除率较高, 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0%~25%, 食物可减慢其吸收, 但吸收量不减少, 也不影响生物利用度。亲脂性高, 广泛分布于血管外组织, 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8%。终末半衰期

-中医辨证高血压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一方面是伤于内,由于房劳伤肾、郁怒伤肝造成的肝肾阴阳亏损。一方面是伤于外,由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等导致寒凉药伤了阳气,邪气因此而内入,潜伏于三阴。因此,治疗高血压既要扶助阳气以治本,还要祛逐内伏的邪气以治标,简单地说,要扶正祛邪。 高血压的发病都与房事过度和生气郁闷有关。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在欲望和性情方面有所克制,认真遵守传统养生方法,才是根除疾病的法宝。在高血压初期,通过节制房事就可以将高血压治愈。那些只想靠医生治疗,自己不知持养的做法是非常幼稚的!服药期间绝对禁止房事,而且,将保养身体放在第一位。家庭琐事和工作必须放在第二位。治愈后也要节制房事两年。 高血压是可以完全治好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条件,而决不是现在西医的治疗方法。用西医的观念与药物,目前尚无根治高血压的特效办法,现有药物只起抑制作用,那么你就得一辈子吃他的药。 西医发明的降压药物,是抑制浮阳的方法,这种方法一用就效,但一不用血压就上升。其实,这与抗生素治疗发烧是一样的,因为它根本没有从阳气上考虑,结果是仅仅是治标之法。急用还可以,真要治病则是万难了。那些想发明一种快速治愈或根除高血压药物的想法是不可能的。 中医认为肝左主升,因此多把高血压辨证为肝阳上亢,但按照镇肝潜阳来治效果也并不理想。其实,高血压不但但是一个左升的问题,还包括肺与大肠的右降的问题。因此治疗高血压要左右同时治疗。既要舒肝理气平肝,还要通利阳明。 高血压患者吃西药久了,大多已经损伤了真阳,肯定会有房事不举的表现。一方面是病的根本就是阳气不足,另一方面,大量的西医伤阳,加重了阳气的亏虚,导致越是吃药,病越重,越要加量吃药的恶性循环。从此病人进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所以,若要治愈高血压,必须补足真阳,使患者恢复性欲(这是补足阳气的证明),但必须禁止房事才能治愈。 六味地黄丸当前成了高血压病人的安慰剂,受电视广告影响,好象人人都是肾亏,人人都要吃六味地黄丸。岂不见有几个高血压病人吃这个药吃好了,还不是一直在吃,吃到最后还在吃。其实,这个药根本不补肾阳,反而偏补肾阴。没有阳气来气化阴精,光补阴只会越补阳气越虚。真要吃六味地黄丸,不如吃桂附地黄丸,还稍有效一些。因为方中有肉桂与附子扶阳,比单纯滋阴有效。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既要治标以降血压,又要治本以扶正,两个方面都要重视。如果血压较高,就需要先把血压降下来,以免形成中风。针灸方法非常有效,针下血压即降,是真正的治病而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远比西医药物降压高明。因为针灸是调动了身体的积极能动性去自我调整血压,也就是说,身体通过经络脏腑的功能调整,自动就可以把血压降下来,不需要外来力量帮助。一般取四关、鼻尖的素廖、曲池、足三里、风池等穴即可。但如果要巩固效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扶阳治疗。 对于偏于阴虚阳亢的高血压,需要扶阴与降阳同时进行。六味地黄丸可以扶阴,但需要引阳下潜才是治本之法。有人用桂附地黄丸,或者地黄饮子。其实,这样的高血压最好用引火汤,滋阴潜阳,降压效果明显。阴虚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较长,有时长达一年至数年。对于偏于真阳虚于下,浮阳越于上的高血压,则需要从真阳上入手,以服用补脾肾之阳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可以用四逆汤、附子理中丸等,要点在于以恢复元气和脏腑功能为主,不要以恢复血压值为主。事实上,当前的高血压以肾阳不足为多见,就是虚寒证为多。此型的高血压治愈时间数月即可。对于阳虚型高血压,灸关元穴和中脘穴有奇效。重灸法可以使高血压降低,使低血压升高。因此,也可以用来治疗低血压。 高血压中后期,强调扶正袪邪。在服温补中药以扶助阳气的基础上,把潜伏的寒邪从三阴逼出三阳。一般用麻附细法,但需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中医体质辨识9种体质汇总

体质: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和有神。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适应能力: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中医辨体描述:平时性格随和开朗,患病较少,对自然坏境和社会坏境适应能力较强。 饮食应有节制,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运动上,年轻人可适当跑步、打球,老年人可适当散步、打太极拳等。

体质:阳虚质(B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中医辨体描述:阳虚体质易患肥胖、骨质疏松、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水肿、痛经、月经延后、闭经、性功能低下、性冷淡等疾病。 饮食上宜多吃容易“发”(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牛羊狗肉、葱、姜、蒜、鳝鱼、韭菜、辣椒、胡椒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山楂等。 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夏天不宜做过分剧烈运动,冬天避免在大风、及空气污染的环境中锻炼。自行按摩足三里、涌泉等穴位,或经常灸足三里、关元,可适当洗桑拿、温泉浴。药物可酌情服用金匮肾气丸等。

体质:阴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形体偏瘦。 常见表现:口燥咽干,喜冷饮,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疲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 中医辨体描述:阴虚体质易患高血压、心律失常、脑中风、咽炎、肺结核、糖尿病、顽固性便秘等疾病。 饮食宜多吃甘凉滋润的食物,比如黑芝麻、鸭肉、百合、豆浆、银耳、木耳、梨等。少吃狗肉、虾、韭菜、辣椒、葱、蒜等性温燥烈之品。 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皮肤干燥甚者,可多游泳。不宜洗桑拿。药物可酌情服用六味地黄丸等。

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高血压论文-医学论文

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高血压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目的:分析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60例(观察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中医体质类型等,分析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主要体质类型,并比较不同体质类型间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平和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间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虚质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其他体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表明,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其他偏颇体质与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其中以阴虚质最高(OR=10.294,P0.05)。结论: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以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要体质类型,基本病机为肝肾阴虚,根据体质分型给予干预措施,可以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中医体质;相关性 难治性高血压,又称为顽固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15%~20%,由于患者存在基础血压高、血压控制困难、血管僵硬度增加等问题,导致其与全球大约62%卒中和49%冠心病的发生有关,因此,如何预防与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中医体质学说是基于人体生理病理、养生防病及疾病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发展起来的对体质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针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体质,从“治未病”的角度,做到“既病防变”,从而在防治疾病方面提供更有效和针对性的法则[1-2]。如高血压作为引起脑卒中、冠心病和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健康问题,曹媛等[3]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进行研究,发现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是导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最常见的体质类型,针对偏颇体质人群及早进行干预,有助于控制疾病的发展、伤残和。但是难治性高血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本文对其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难治性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1.表现---疲乏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测试: 容易疲乏 容易气短心慌 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 比别人容易感冒 喜欢安静懒于说话 说话时声音低弱无力

活动量稍大就易出虚汗 2.分析 过劳---劳则气耗 疾病造成影响 脾胃运化功能不好 营养不足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3.养生补中益气补脾胃之气 山药健脾益气滋润 大枣补气养血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汤: 生黄芪白术陈皮升麻党参柴胡甘草当归注意自身精神调整自信有目标 阳虚质(C型) 1.表现---怕冷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测试: 手脚发凉 胃部、背部或膝部怕冷

衣服穿的比别人多 讨厌冬天,喜欢夏天 容易感冒 吃凉东西会拉肚子 小肚子一吹风马上不舒服 2.分析阳气不足 不要长时间吹空调—身体要与大自然相互调节适应 不要熬夜---损失阳气 不要经常使用抗生素—性寒凉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3.养生温阳补气 生姜祛风寒温胃散寒暖胃姜丝用可乐煮汤喝 韭菜韭菜仔温阳补气 核桃温补 小桃木敲打背脊督脉生发阳气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补肾阳)熟地肉桂附片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注意身体精神的调节舒展、激活内在的动力多晒太阳 阴虚质(D型) 1.表现----缺水怕热 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收集治疗该病的文献资料报道。 从中发现有不少新药问世,例如肾素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这些新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功效,为广大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个有许多病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症,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与结构的改变。可并发心、脑、肾、视网膜等靶器官损伤及代谢改变的临床综合症,由于现代饮食、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使高血压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由于现在仍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治疗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导致高血压发展出现重要脏器的损害,因此正确使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有5大类,即钙通道阻滞药(CCB)、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ACEI)、血管紧张肽II受体阻滞药(ARB)、β受体阻滞药及利尿药;另外近年出现的降压新药有肾素抑制剂、中性内肽酶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双重抑制剂、咪唑啉受体激动剂、K通道开放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HT)受体激动药、含硒化合物、髓脂素、神经肽Y2受体拮抗剂、P物质非肽类拮抗剂、他汀类药物、一氧化氮合酶类降压药、糜酶抑制剂;除此以外,还出现了治疗高血压的疫苗,对抗高血压药基因组学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进步。 1.应用广泛的降压药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降压药,其主要通过阻滞L-钙通道,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浓度,扩张动脉而降压,还具有改善冠脉、肾脏和脑部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肥厚、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根据目前相关的循证医学资料,主张首选第三代长效二氢吡啶类CCB,如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拉两地平等,其降压疗效确切,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较强,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对糖脂代谢无不良影响,也是联合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其优选适应证包括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心绞痛、左室肥厚、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周围血管疾病、妊娠。CCB的不良反应较少,如踝部水肿等。 具有很强的类效应,拥有最广泛的降压治疗优选适应证,包括高血压及/或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左室功能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后、房颤、糖尿病、非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或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不良反应有咳嗽、过敏性血管性水肿、肾功能不全加重、高血钾和致畸形。目前主张选用长效ACEI制剂,如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等。对于经济困难者才使用卡托普利。 即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确立了ARB有效的降压药物地位,不仅用于不能耐受ACEI患者的替代降压治疗,还可直接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ARB的禁

最新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辨证要点:.肝火上炎证多见于本病1级,阴阳两虚证主要见于3级,而阴虚阳亢证各期均可见到,以2级为多。区别阴虚与阳亢主次,予滋阴、潜阳,阴虚及阳者兼以助阳;分清风、火、痰、瘀之兼夹,予熄风、降火、化痰、祛瘀;审察脏腑肝、肾、心之病机,予柔肝、滋肾、养心;了解气血虚实顺逆,予理气降气,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1.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 方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泻肝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地龙,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2.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

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珍珠母、白芍。 枸杞15 菊花15 熟地黄24 山萸肉12 山药12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 龟板30 夏枯草15 珍珠母30 白芍15 方用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茯苓,泽泻渗湿,丹皮清虚热, 枸杞,菊花,夏枯草清利头目,白芍敛阴,珍珠母、龟板滋阴潜阳。 3.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 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 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天麻10 钩藤15 石决明30 栀子15 黄芩15 牛膝20 桑寄生15 羚羊角粉3 丹皮12 茯苓15 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羚羊角清热熄风降火,三药并 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桑 寄生补益肝肾。茯苓安神。丹皮清血中之伏火。 4.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吸 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素馨花、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 素馨花10 珍珠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制订工作2006年6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编制完成。标准共分为范围、术语和定义、中医体质9种基本分类和特征、中医体质分类的判定、附录(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表)5个部分。中医体质学者根据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特点及反应状态,对人体体质进行了分类,制订出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该标准应用了中医体质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心理测量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体质专家、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多次讨论论证而建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出良好的适应性、可行性。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

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 一、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一)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

中医体质辨识规范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本收藏两文经比较,内容相同,但出处及表述方式有所不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中国中医药报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 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 等)试用。 平和质 (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 (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 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hypertensiv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 mmHg(18.6 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 mmHg(12 kPa)。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60 mmHg(21.3 kPa),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5 mmHg(12.6 kPa)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41-159 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 mmHg(12.1-12.5 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90 mmHg(12.0 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降低高血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来说,用于降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五类,即利尿剂、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这五类药物在降压效果上没有本质差别,但每类药物在作用机制、副作用、适用范围以及对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等影响方面则有明显的区别。利用优势互补原则,临床上经常使用联合用药来治疗高血压[3]。 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高血压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合理使用传统的几大类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研究人员针对各个血压调节系统或环节开发的更为理想的抗高血压药,试用于临床或处在积极的临床前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4]。理想的抗高血压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能有效降压而不产生耐受;②不良反应少;③不增加( 甚至能改善)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④能逆转靶器官的损害;⑤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⑥服用方便;⑦价格便宜。随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问世。目前正在研究和处于开发之中的新一代药物有:肾素抑制剂,T型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药,咪唑啉受体激动药,基因治疗等。 1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及存在的副作用 1.1 利尿剂(Diuretics) 噻嗪类利尿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线降压药。由于其价格低廉、降压效果肯定,常单独应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或与其他药物合用于中、重度高血压。使用小剂量的噻嗪类利尿剂,不仅降压效果明显,还可以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减少原发性心跳停搏的危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另外小剂量利尿剂对血糖影响小,不良反应少,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但长期使用大剂量利尿

中医体质辨识 九种体质

Forpesnauseonysudyandresachnofrcmmercause 中医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意思是治病要辨清体质,因人而异。中医体质辨识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预防、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是“治未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个体化诊疗,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对于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中医体质共分为9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不同体质类型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病理反应状态、发病倾向等方面各有特点。 平和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饮食调理 推荐食疗方:山药扁豆粥——山药30克,白扁豆1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制作:将粳米淘洗干净,山药切片,白扁豆洗净;将粳米、白扁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时,加入山药片、白糖,继续熬煮至熟即成。本粥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穴位保健 选穴:足三里、气海 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操作: 点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气海穴,足三里穴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 艾灸法:雀啄灸法——点燃艾条后对准足三里、气海穴,距离皮肤约2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每次10~15分钟,隔日一次,10天为1疗程。 经络保健 平和质的经络按摩以通畅督脉为主。首先,将按摩油均匀滴到背部正中线及两侧,自颈部到腰骶部自上而下用手掌掌面进行推擦,与自颈部沿圆弧线到两侧腋窝的推擦相交替,各12次,再沿督脉及两侧第一侧线的膀胱经循行,每隔1寸左右即用拇指进行点、推、而下对督脉、两侧竖脊肌进行叩击。遍后,右手五指稍微并拢,用指端自上5~3 揉,

中医体质与疾病

中医体质与疾病 辽宁上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医学部A平和体质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 疾病:糖尿病、乳腺增生、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胆囊息肉、胆囊炎、胆结石、 B阳虚体质 总体特征:怕冷,阳气不足,常感到手脚发凉,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夏天不喜欢吹空调,不喜冷饮。 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鼻咽癌、糖尿病肾病、脑中风、痤疮、胃溃疡、原发性肝癌、高血压、支气管疾病、胃肠癌、肺癌、 C阴虚体质 总体特征:缺水,以阴液亏少、口燥咽干、手足心热、总想喝水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皮肤干燥,常大便干结,容易失眠。 疾病:更年期综合征、忧郁症、高血压、原发性血脂异常、鼻咽癌、2 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支气管疾病、蛋白尿、血尿

总体特征:疲乏,元气不足,以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疾病:痛经、忧郁症、子宫肌瘤、原发性肝癌、冠心病、高血压、鼻咽癌、2 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肾病、乳腺增生、脂肪肝、胃肠道疾病、胃溃疡、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疾病、肝炎、胃肠癌、肺癌、蛋白尿、血尿、静脉曲张、 E痰湿体质 总体特征:肥胖,膏脂凝聚在腹,肚大腰圆,腹部肥满而松软;口黏苔腻、经常感觉脸上有一层油,易出汗,鼾声如雷。 疾病:月经量少、不孕症、带下、子满、子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冠心病、高血压、原发性血脂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2 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脂肪肝、胆囊息肉、胃肠道疾病、胃溃疡、胃肠癌、肠易激综合征、胆囊疾病、支气管疾病、食管癌、静脉曲张、哮喘 F湿热体质 总体特征:长痘,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口苦、口臭,脾气较急躁。 疾病:带下病、慢性盆腔炎、胆囊息肉、胃溃疡、胃肠癌、胆囊炎、胆囊疾病、原发性肝癌、肝炎、胃病、肠炎、肝胆疾病、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王琦《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 &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编者按: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 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应用了流行病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数理统计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并在国家973计划“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通过21948例流行病学调查,该标准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及可参照性,适用于从事中医体质研究的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并可作为临床实践、判定规范及质量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标准曾在多家“治未病”中心及中医药科研单位以及26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等)试用。 平和质(A型)

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气虚质(B型) 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阳虚质(C型) 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宣传栏 治疗高血压,中药和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是比较温和,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是忧,老年人若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是,禁食肥甘厚味。“肥”是指油腻的东西,甘是指甜的东西,特别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是分析病因还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和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脾主运化,主人体代谢。患者肢体困倦,手脚无力就与脾虚有关,还可伴舌苔腻,脉滑。 中医辨证论治 高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有几个证型。 肝阳上亢型这种证型在高血压里面是比较多的。病人脸红、火气大,是阳证,但其病根为阴虚。主要症状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肢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脉弦。治疗应以平肝潜阳为主。主方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后下)15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牛膝10克、杜仲12克、桑寄生15克、生地15克、石决明(先煎)30克、夜交藤15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黄芩清肝火,白芍柔肝,可以把人的脾气改善一些,牛膝、杜仲、石决明、桑寄生、夜交藤都是对高血压有好处的。汤药可加减运用,譬如眼睛干涩,加枸杞子、菊花,杞菊地黄丸就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如果心慌、睡眠不好,可以加点酸枣仁、石菖蒲、远志等宁心安神养血的药。或可用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冲剂。[! empirenews.page ] 肝肾阴虚型此型以虚为主,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眼睛干涩、口咽干燥。因有内热,所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可以用方药:生地15克、女贞子12克、淮山药15克、旱莲草12克、玄参15克、菊花(后下)10克、枸杞子15克、丹皮10克、生牡蛎(先煎)20克、龟板(先煎)20克,加减运用。如果阴虚较重,内热也较重,主要表现为口干明显、大便秘结,喝水较多,加知母、黄柏;阴虚而致心火偏旺、心烦失眠者,加黄连、酸枣仁、夜交藤、石菖蒲、远志等都可以。或可用成药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 痰湿中阻型此型常见于偏胖、血糖偏高、血脂偏高的高血压病人。病人的表现也是头晕,但与前两者不同,是一种头被蒙起来的昏沉沉的感受,还有胸脘痞满,胸口好像有东西塞住,胃口不好,甚至恶心,浑身困倦。舌体比较胖,且有齿印,苔腻,脉弦滑。治疗既要平肝健脾,又要化痰去浊,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半夏10克、橘红10克、天麻1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3克、钩藤(后下)15克,加减运用。半夏化痰祛湿,白术健脾祛湿。若胃口很不好,可以加些砂仁、厚朴、炒麦芽、鸡内金;

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9-11-25T09:47:08.88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9期作者:卞春辉[导读]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摘要: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而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明显偏低。我国高血压患者缺乏合理的健康规划管理。中医体质是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中医病生理概念,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于高血压健康管理之中,有效的提高了疾病的控制及防治,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特点。 关键词:中医体质;高血压;健康管理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高达2.45亿,占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总数的93%[1]。而我国高血压呈现明显的“三低”状态,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达51.6%、45.8%和16.8%[2]。基于目前现状,世界各国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及治疗越来越重视,其研究也逐渐由疾病发展机制向临床防治延伸,进而提出了高血压健康管理概念。 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生理学概念,是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一种包含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3]。根据人的体质状态及体质分类特性,纳入健康和疾病的相关要素,进而制定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康复。将中医体质学说渗透到我国高血压健康管理中,有利于提高公众知晓率,达到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与病残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符合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有研究指出,中医体质与高血压明显相关,可有效指导高血压的预防及治疗[4]。 1.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 根据2009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5],将中医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体质[6] 。柳洪胜等[7]认为高血压患者多为痰湿质、火热质、阳虚质、阴虚阳亢四种类型。崔伟锋等[8]认为中医体质学说与高血压所致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患者高血压发病率低,是高血压患者继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因素,而气、阴、阳虚以及痰湿质患者再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明显增高,为主要危险因素。陈春玲等[9]认为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主要以阴虚、痰湿质为主,依次为气虚、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以及血瘀质等。 2.中医体质构成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 吴红等[10]对杭州10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杭州地区高血压患者主要以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为主。娄彦梅等[11]认为北京地区高血压人群则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居多。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云:“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刘培中[12]在探讨BMI与高血压患者关系中指出,高血压患者BMI指数> 25患者多为痰湿质,而BMI <18以气血虚质多见。金善姬等[13] 研究证实不同种族之间亦存在明显血压差异。由此可见,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特征等能影响中医体质的因素均影响高血压发病。 3.中医体质辨识在高血压健康管理的具体应用分析 中医体质与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渗透入中医体质辨识,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从而达到高血压管理的目标。如何将中医体质学说与高血压管理融会贯通,需从以下方面着手,具体如下: 3.1合理使用研究工具 合理、科学地使用相关研究工具。具体包括:(1)患者基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疾病既往史以及生活习惯等;(2)血压控制自评表,以患者自评的形式进行,血压小于140/90mmHg为优,血压在140-159/ 90-94mmHg为良;超过以上两项为差,为血压不达标;(3)中医体质辨识评定表,评价患者对中医体质辨识评定的了解程度。 3.2综合运用干预方法 以中医体质辨识为基础,在了解患者个体差异、疾病具体病情及医护干预需求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方案,包括:(1)饮食调养干预。结合患者个体的营养情况,制定合理、营养的饮食计划方案,严格控制钠盐的每日摄入量,增加含钾食物的摄入,合理指导适合高血压患者的饮食搭配,纠正不良饮食习惯。(2)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戒烟戒酒,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确保日常生活起居的规律、合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运动调养方案,进行轻度有氧运动,使患者的心肺功能得到有效增强,进而起到控制血压水平的效果[14]。(3)心理干预。因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所以相关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情志进行调节,结合患者的具体心理症状,采取有效的疏导方法,比如可采取音乐转移注意力疗法,或多鼓励、支持患者,使患者维持良好的心态,进而改善心理状态,配合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15]。(4)药膳调养干预。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配置药膳;例如对痰湿质的患者以“祛痰化湿”、“化湿通阳”为法,对患者使用“宣肺健脾”、“益肾化湿”的食物,消除患者的痰湿症状,使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16]。 3.3干预效果评价 研究指出[17],在高血压患者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体质差异辅以穴位按摩、太极拳、药膳的等干预手段,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表明在中医体质辨识能一定程度改变高血压患者体质,从而有效地提高血压控制率,沈翠珍等[18]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痰湿型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食疗以及常规健康宣教的干预方法,12周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甘油三酯、胆固醇的血脂指标亦下降明显。综上所述:运用中医体质学干预高血病的治疗,将高血压病患者经体质辨识后,根据不同体质状态采用中医药综合干预,对预防及控制高血压进展有重要意义。从中说明了中医体质辨识方法的实施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4.结论 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病死率为44.1%,居死亡疾病谱中首位[19]。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首要病因[20]。由于高血压目前“三低状态”,患者普遍缺乏对高血压的疾病了解,健康认知水平低,因此如何防治高血压已经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环节。个人体质差异的不同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贯穿在高血压的整个治疗中,对于中医体质辨识来说,积极探索高血压病的体质特点,将中医体质学说运用到高血压病的防治过程中,对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并提高患者对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有重大意义;因此,中医体质辨识理念方法在临床工作及社区服务中值得借鉴及应用。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