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_FEA方法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_FEA方法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_FEA方法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_FEA方法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FEA方法体系研究

*

王璟璇 于施洋 杨道玲 张勇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 北京 100045

摘 要:关键词:美国联邦政府总体架构(FEA)是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在回顾FEA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FEA方

法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一套参考模型、一种分析视角、一个改进过程、一系列分类法和一组评估方法,并总结、分析了FEA的执行管理体系及其主要特点。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FEA;方法

*基金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委托课题“电子政务顶层设计框架研究”的研究成果。

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思想是最近几年随着中国电子政务实践的深入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工作方法,开展顶层设计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必然趋势和紧迫需求。然而当前中国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还基本停留在理念层面,缺乏成熟的思路和方法。FEA可以称作是美国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它从顶层和全局的高度将所有联邦机构纳入一个通用的架构之下,促使政府从机构分割走向跨机构的协同工作,从而避免重复投资,改进政府在信息化条件下运作的绩效。

一、FEA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总体架构(EA)理论在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美国政府发现一种可以用于减少重复投资、促进跨机构协作的途径,便是在联邦政府机构内引入EA理论和方法。FEA正是企业架构理论在政府部门的成功应用。FEA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在1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大致经历了框架形成和全面应用两个发展阶段。

(一)框架形成阶段

1996年,美国《克林格-科恩法案(Clinger-Cohen Act)》(原名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案)要求各个机构开

发和维护信息技术架构,从而使政府内部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够带来更多收益。为了更好地执行该法案,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随后颁布了法案的实施指南[1],指南要求机构的信息系统投资应同联邦、机构和司局的信息技术架构相一致。在这一要求之下,1998年4月,美国联邦首席信息官委员会(CIO Council)着手开发《联邦政府总体架构框架》(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FEAF),旨在促进联邦政府各部门和其他政府实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互操作以及通用业务过程的共享开发。1999年9月,FEAF1.1版正式发

布。FEAF是一个概念化的模型,仅说明了架构开发的一般过程,是指导开发联邦总体架构(FEA)的一个统一的集成工具。

(二)全面应用阶段

随着美国电子政务战略以及《总统管理议程》中的24个总统优先项目的实施,科学管理联邦政府电子政务投资、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就显得尤其紧迫。因此,总统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按照《克林格-科恩法案》的要求并根据FEAF的基本精神,于2002

年启动了联邦政府总体架构(FEA)项目,并为此成立了FEA项目管理办公室(FEA-PMO)。

专题报告·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研究

目。因为按照OMB的规定,各联邦机构需要为拟建设的电子政务工程填写投资预算表exhibit53,其中就要求填写每个工程所对应的业务线/服务类型、子功能/服务构件的编码。一旦编码相同,很可能就是重复性工程。

(五)一组评估方法

为了识别、促使各联邦机构利用总体架构驱动绩效改进,2005年总统管理和预算办公室(OMB)发布了总体架构评估框架(EAAF),2009年已经更新至3.1版本。EAAF为评估各机构的EA开发和利用情况提供了评估内容和标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估机构EA项目的成熟度和有效性:

一是架构完整性,主要考察架构自身的成熟水平,具体内容涉及与FEA匹配情况、目标架构及转换计划、架构优先级、是否将IPv6融入架构中等;

二是架构使用情况,主要考察机构如何利用其架构驱动决策,具体内容包括;EA与机构绩效改进和投资规划的整合,与FEA参考模型和预算表的匹配情况,合作和重用,以及对实施EA政策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三是架构产生的结果,即使用架构所带来的收益,例如,对EA有效性和价值的评估,各机构在跨机构项目方面的使用和参与,EA对使命绩效的促进和对成本节约的贡献等。

每个标准包括五种成熟水平,分数从1到5。最后基于得分,OMB会对每个机构的EA评估结果进行排名,从而反映其进展情况和成效,以进一步促进机构EA项目的完善。

三、FEA的执行管理

为确保FEA方法的有效执行,达到顶层管理的目的,OMB主要通过以下手段和工具进行顶层管理。

(一)开展定期汇报和评估工作

为了解各联邦机构的EA开发和利用情况,促使各联邦机构利用EA驱动绩效改进,OMB每年都会组织开展EA评估工作,并为此颁布当年的评估框架——总体架构评估框架(EAAF),确定当年的评估内容、指标和评分标准(具体评估内容见上文)。

作为EA评估的素材,OMB要求各联邦机构每季度都要向其提交分块报告和机构EA自评估报告。由于分块和分块架构直接关系到机构的IT投资项目和工程,因此OMB要求各机构向其提交分块报告,既作为评估机构EA 工作成熟度的依据,又是OMB后期审查IT投资项目的基础。为指导机构做好分块架构汇报工作,OMB专门发布了《总体架构分块报告》指南,目的是为各个机构提供标准化和结构化的格式,以记录与他们分块和分块架构有关的关键数据。为方便各机构填写,OMB也提供了尽可能简单的自评估报告模板。

(二)提出跨机构协作项目

随着FEA的发展和应用,2004至2006年,OMB先后启动了9项联邦层面的跨机构行动,称为业务线行动。这9项业务线行动被纳入总统管理议程,赋予高度的优先权,要求各机构予以考虑并作为IT支出和项目申请的重点。这些业务线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来自各机构的EA 和IT预算数据而确定,代表了各机构通用的核心业务职能并有可能带来重大效率和效益。

为进一步促进跨机构协作,OMB于2006年6月开发了《联邦转换框架》。联邦转换框架是一个跨机构IT行动的目录,所列行动既包含了由OMB早先发起的电子政务行动和业务线行动,又包含了其他一些政府范围内的跨机构协作项目。FTF目录每年更新并与总体架构评估框架一起发布,用以确保各机构的EA与跨机构行动保持一致,并更好指导他们IT投资的决策。跨机构协作项目的定期发布有力地促进了联邦政府内部的业务协同和互操作,避免了重复建设和分散化建设。

王璟璇 于施洋 杨道玲 张勇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FEA方法体系研究

(三)统筹管理各机构的投资项目

近些年来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对IT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OMB对这些投资的监督工作也在不断改进。2006年6月,OMB对其通告A-11《预算的准备、提交与执行》进行了修订,要求联邦各部门和机构都应向OMB证明其电子政务投资符合FEA标准和指南,以便于他们获得投资审批。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已经将FEA与电子政务投资控制紧密结合,借助FEA的整体性规划来统筹管理各机构的电子政务投资项目。

通告A-11规定,凡是政府电子政务投资项目和工程,各联邦机构都需要向OMB提交两类表格,即exhibit300和exhibit53。这两类表格中均详细说明了预算提交与FEA的匹配和连接关系。值得强调的是,OMB要求各机构为每一项IT投资工程分配一个唯一工程标识符(UPI),UPI由17位数字组成,共切分为7段,每段数字代表工程的某一核心属性。UPI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OMB的分析审查工作,一方面有助于快速发现同类工程,尽力找到IT投资中的冗余,避免重复性投资;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跨机构项目的确立。由此可见,在各机构IT预算的制定、审批过程中也体现出顶层设计的思想。

四、FEA的主要特点

经过10余年的发展,FEA已经成为美国联邦政府进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重要方法,既帮助联邦政府实现自顶向下的电子政务设计和统筹管理,又指导各联邦机构将政府战略目标转化为机构目标,进而细化为具体、可实施的电子政务工程,因而也被多数国家吸收和借鉴。概括起来,FEA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以业务为驱动开展顶层设计。FEA从对政府各种行政业务的清晰划分和定义出发,进而延伸到服务分解、技术重用、数据共享、绩效考评等各个层次。通过对政府业务的梳理和分析,确定了各机构的业务需求并有助于发现机构间进行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的机遇,进而将政府的业务需求投射到具体工程建设上,实现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FEA以业务为驱动的顶层设计方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电子政务从需求到实现的全过程,有效地将机构战略目标、投资、业务解决方案和绩效改进联系起来。

第二,强化大政府概念,淡化部门概念,促进流程整合和业务协同。作为顶层架构,FEA参考模型描述的是大政府概念,独立于具体执行业务的部门和机构。事实上,在信息化环境中,政府业务运作和公共服务提供已经越来越需要部门和机构间流程的整合,传统的部门割裂的做法难以取得更好的绩效。FEA从顶层提出大政府的架构模型,要求各机构的架构和投资规划必须自下而上地予以匹配,有了统一的标准便会增加机构之间信息沟通的机会和能力,有利于机构间建立合作关系,OMB也可以通过顶层协调促进机构之间实现流程整合和业务协同。FEA实现了在不冲破现有政府体制的前提下对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和协调。

第三,将顶层设计与投资管理挂钩。真正将顶层设计的思想和成效作用于实际,需要强有力的控制手段。FEA的应用得益于其与投资预算的有效结合。美国2002年颁布的《电子政务法》规定,所有与建设政府范围内电子政务有关的权力,如规划、监督、预算、协调等都集中在OMB下的电子政务办公室。电子政务办公室规定各联邦机构必须采用FEA方法制定IT投资预算并提交预算申请,未与FEA匹配的预算是得不到批准的。电子政务的建设绝对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OMB通过投资管理促进FEA的制度化应用无疑是一种好方法。

第四,自顶向下的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匹配。自顶向下的设计,就是OMB站在联邦政府战略全局的角度,运

王璟璇 于施洋 杨道玲 张勇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FEA方法体系研究

用EA的设计思路提出FEA参考模型,作为通用的业务、绩效和技术的定义和结构,并通过一系列指南指导各机构的架构开发和IT规划工作;自下而上的匹配,就是各联邦机构在开展自身的EA工作时,需要确保机构架构与FEA参考模型之间的匹配,并且提出的每一项IT投资规划均需要实现与FEA参考模型的映射,从而确保顶层的设计能够转化为各机构的具体目标和项目建设。

第五,动态更新是FEA的生命力所在。电子政务建设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顶层设计也需要动态发展和完善。FEA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在动态更新着。首先,FEA-PMO为参考模型建立了一种动态维护机制,通过一系列步骤保证来自各联邦机构和组织的关于参考模型的评论能够被有效捕捉并用于模型更新;其次,FEA-PMO会定期更新FEA的相关指南、评估框架、跨机构行动目录等文本,保持对实际工作的动态指导和跟进;再次,OMB要求各联邦机构每季度向其提交架构工作报告,每年基于FEA提交IT投资预算,亦是FEA动态维护的具体表现。

总之,在信息化环境下,政府的业务运作和公共服务已经不能仅限于单个部门,传统的部门割裂的做法更是难以取得更好的绩效。美国FEA淡化了部门概念,强调业务协调和统一,采取一种“大政府”的思路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科学构建现代政府。FEA方法论背后所体现出的顶层设计管理思想值得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2]OMB. Memoranda 97-02 (Fu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Investments)[S/OL].1997[2011-07-28]. http://www.

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omb/memoranda_m97-02.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Program Management Office,

Office of Management of Budget. FEA Consolidated

Reference Model Document Version 2.3[S/OL]. 2007

作者简介:

王璟璇,女,1984年生,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读博

士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实习生,研究方向:政府

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规划。

于施洋,男,1974年生,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任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助理兼综合研究室主任,研

究方向:信息化战略、电子政务规划。

杨道玲,男,1979年生,管理学博士,国家信息中心信息

化研究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资源管

理。

张勇进,男,1970年生,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助

理研究员,管理学院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

研究方向:电子政务、行政体制改革、互联网管理。

[2011-07-28]. 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sites/

default/files/omb/assets/fea_docs/FEA_CRM_v23_Final_

Oct_2007_Revised.pdf.

李广乾. FEA促美国电子政务转型[N]. 计算机世界,

2005-12-19(C03).

CIO Council. Clinger/Cohen Act [EB/OL]. 1996[2011-07-

28]. 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Documents/it_management_

reform_act_feb_1996.html.

Federal Segment Architecture Working Group. Federal

Segment Architecture Methodology[EB/OL]. [2011-07-28].

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omb/e-gov/fsam/.

OMB.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ssessment Framework

v3.1[S/O L].2009[2011-07-28].h t t p://w w w.

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sites/default/files/omb/assets/fea_docs/

OMB_EA_Assessment_Framework_v3_1_June_2009.pdf.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Program Management Office.

FEA Practice Guidance[S/OL]. 2007[2011-07-28].

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sites/default/files/omb/

assets/fea_docs/FEA_Practice_Guidance_Nov_2007.pdf.

[3]

[4]

[5]

[6]

[7]

王璟璇 于施洋 杨道玲 张勇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FEA方法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电子政务流程设计

基于电子政务的社区管理 课程名:电子政务流程设计 课题名:基于电子政务的社区管理 注:不包含企业经济等方面的管理 一、项目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区建设已在我国逐渐开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区建设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娱乐息息相关,社区建设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社区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的社区建设已从最初的社区服务,逐步扩展到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环境和社区治安等全方位的社区事业建设。社区建设的实践,需要科学和高效的社区管理,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社区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社区管理的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政务在我国逐步推行,我国政府部门的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政务透明度,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与服务,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 因此,为了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以及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信息化交流的平台,同样可以将电子政务引入我们的社区管理。 二、项目目标 此项目主要目标是实现网络化科学管理,实行无纸化办公,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社区。主要环节分为社区概况、居民信息、社区组织、社区安全、社区文教体、社区卫生环境等六大方面。三个子系统为:社区信息采集子系统、社区信息统计查询子系统、社区数据库网络管理子系统,通过三个子系统实现对社区六大板块信息的采集、查看、修改、删除和基于时间、基于各种范围的统计、汇总功能,从而实现社区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达到提速提质的目的。 三、项目要求 (1)管理系统包括三个对象:第一个是政府,办事处(不直接参与管理,但

论顶层设计的四个关键问题

论“顶层设计”的四个关键问题 “顶层设计”到底指什么?如何在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认识这一来自中央的战略性提法?我们有必要沿着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梳理,澄清并厘定其内涵,构建对这一关键词以及衍生理论和制度设计的科学认知。 问题一:为什么要引入“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作为一种战略思路被引入到改革话语体系中是有其宏观背景和具体情境的。关于当前要进一步深化的改革,其中有三点是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的:第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渐进式的改革已经遭遇挑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当前的改革已经涉入“深水”区,之所以要在重点领域推进改革其根本目的固然在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还在于重点领域目前的利益格局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体制症结,已经严重制约了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和越来越突出的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这些问题已经不是“渐进式”和“修补式”措施能够解决得了的。第二,伴随着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诸领域的体制建设和运行模式已经逐渐明朗,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整体布局已经日渐清晰,制度建设积累的结果以及可供借鉴的发展经验都表明,“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深化改革的需要,科学系统的整体设计已经迫在眉睫。第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到今天,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诸领域的体制运行和要素互动已经系统化和网络化,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接下来的改革就

越来越像一项系统的“网络工程”,要实现整体的良性运行,必须要有能够贯彻总体战略价值和理念的“蓝图”,能够实现“自上而下”的整体的、系统的、把控全局的设计,用以指导实践,这就是“顶层设计”之所以被引入高端战略构思的主要原因。从中央的视角来看,“顶层设计”意味着一种态度和理念:从态度上讲,“顶层设计”意味着改革势在必行,政府责无旁贷,要担负起“总设计师”的角色;从理念上讲,“顶层设计”意味着科学发展观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呈现,那就是在尊重基层创新的基础上,科学地设计改革的蓝图要高瞻远瞩并从全局着眼。 问题二:“顶层设计”到底要设计什么? 尽管我们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揣测国家和政府对改革的基本方略,但关于什么是“顶层设计”,实际上官方文献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这也就导致了在后续的学界讨论中形成了莫衷一是和众说纷纭的局面。实际上,“顶层设计”指的并不是具体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而是在于对设计的全局观和系统观以及科学性的强调,其实质是一种科学的工程设计理念。 在此理念下,“顶层设计”强调来自高端的总控全局的价值观和理念的主导,以及由此产生的针对改革攻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这一理解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强调全局观和系统观,也即强调设计的“高端性”—政府主导。政府主导改革的合法性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得到证明:历史层面,30年来的改革开放经验表明,政府主导的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奇迹般”的增

电子政务网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网建设 技术建议书 目录

1前言 政府及事业单位一直是中国信息化的先行者,政府网络的建设已经比较完善。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深入,政府信息化建设重点变化明显,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受重视程度继续加强;而办公自动化、信息安全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受重视程度显着加强。 按照政府网络管理的要求,必须保障含有国家机密信息的“内网”不但要求的绝对安全。但随着电子政务、网上政府、政府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系统等的发展,政府与自身各分支机构、外界相关单位信息交互的“外网”安全和互连互通就变得更为必要。此外网络的安全问题日益显得尤为重要。 2网络平台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政务内网网络平台逐渐从“分离的专网”向“统一网络平台”转化,成为主流的建网思路。其基本思想都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为各种业务系统提供传输通道,以及方便地实现流程整合。 统一网络平台解决了业务专网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其优势如下:

利于网络扩展:当增加新的业务系统时不需要建设新的专网,而是由网络平台统一分配网络资源;当业务专网扩容时不需要单独扩容,首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扩展其容量,当统一网络平台容量不足时再考虑对整个平台进行扩容。 管理成本低:统一网络平台由专门的部门统一维护,不需要每个业务部门都设置网络管理员及网管,极大地降低了管理成本。 网络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各业务系统对网络资源(如带宽)的需求由统一网络平台来满足,可以根据各业务系统实际的流量动态调整带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利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整合:由于各业务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相互之间很容易实现互访,为在将来进行信息共享及业务横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充分满足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统一网络平台还需要满足以下的关键业务需求: 部门系统之间的安全隔离:不同部门系统之间需要提供安全隔离,避免非法访问。 电子政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访:部分业务系统,如领导决策公文下发数据、政策公布、业务数据上报业务等之间有相互访问的需求,随着业务纵向整合的开展各单位系统之间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网络平台必须满足各单位系统互访的要求及安全性。 不同业务系统的差别服务(COS):不同业务系统,需要网络平台提供

电子政务网页设计与制作

《电子政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电子政务)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前言 本课程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政务网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它是一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计算机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技术,并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网站。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深刻把握这些知识,在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IIS 的安装与调试、基本HTML网页编辑、高级HTML网页编辑、Vbscript (一)、Vbscript(二)、表单设计、Response对象应用、交互式表单程序设计和用Session制作安全登录页面等这些实验项目。 本指导书内容详细,对关键操作部分均有详细的步骤指导,易于学生学习操作。 本实验主要针对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政务方向学生。

实验项目:IIS的安装与调试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基础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检测不同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IIS的安装与否; 2. 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安装IIS的方法; 3.掌握利用IIS设置虚拟目录调试ASP程序的初步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检测Windows系统IIS的安装; 2.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IIS; 3.利用记事本等编辑器编写第一个ASP程序,程序见教材P13练习1-1; 4.在IIS中建立虚拟目录,调试ASP程序,互相访问。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ASP模型的运行原理是: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请求.asp文件时,服务器端脚本开始运行,WEB服务器调用.asp文件,将运行结果发送到浏览器。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实验采用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的开放模式组织,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 五、实验条件 Windows 2000,IIS 5.0,记事本 六、实验步骤 1、实验前先观看指导老师的演示; 2、如果计算机未安装IIS,使用安装程序安装IIS; 3、利用记事本编写教材P13 1-1的ASP程序并存盘; 4、在IIS中建立虚拟目录,调试ASP程序,找出并解决问题,确保调试成功,并相互访问; 5、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 七、实验报告

互联网+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

互联网+电子政务 顶层设计与规划设计方案1

目录 第1章总则 (14) 1.1、指导思想 (14) 1.2、总体目标 (14) 1.2.1、政务服务标准化 (15) 1.2.2、政务服务精准化 (15) 1.2.3、政务服务便捷化 (15) 1.2.4、政务服务平台化 (16) 1.2.5、政务服务协同化 (16) 第2章重点任务 (17) 2.1、业务支撑体系建设 (17) 2.2、基础平台体系建设 (18) 2.3、关键保障技术体系建设 (19) 2.4、评价考核体系建设 (19) 第3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主要内容 (20) 3.1、按事项性质分类 (21) 3.2、按服务对象分类 (22) 3.3、按实施主体分类 (22) 3.4、按服务主题分类 (22) 3.5、按服务层级分类 (23) 2

3.7、按行政管辖分类 (23) 第4章“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 (23) 4.1、总体构架 (24) 4.1.1、总体层级体系 (24) 4.1.1.1、国家级平台 (26) 4.1.1.2、省级平台 (26) 4.1.1.3、地市级平台 (27) 4.2、平台系统组成 (28) 4.3、建设方式 (30) 4.3.1、分建方式 (30) 4.3.2、统分方式 (31) 4.3.3、统建方式 (32) 4.4、业务流程 (33) 4.5、平台技术架构 (35) 4.5.1、基础设施层 (36) 4.5.2、数据资源层 (36) 4.5.3、应用支撑层 (36) 4.5.4、业务应用层 (37) 4.5.5、用户及服务层 (37) 4.6、用户注册和认证体系 (37) 4.6.1、分建方式 (38) 4.6.2、统分方式 (39) 3

信息化顶层设计

企业信息化需要重视顶层设计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应用层次和水平不断地提高,企业迫切需要集成化、自动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来支撑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需要,然而由于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决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关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或总体规划认识不足或给以忽视,导致系统的集成性、扩展性比较差,信息孤岛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迫切需要重视顶层设计,全面实施信息资源规划,来化解这一难题。 一、信息资源规划是企业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 Resource Planning,简称IRP)是指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IEM)为技术基础,侧重于业务分析与优化、数据流分析、建立业务模式、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并架构系统体系结构模型,形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IRM),并通过后续的数据环境改造(DER)来解决企业信息资源整合等问题,以实现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方法。 企业信息化是大型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顶层设计极为重要。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方法着眼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与数据两大核心体系,通过企业业务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协同参与,对业务进行全面的梳理与优化,融合业务流程优化(BPI)思想,运用信息工程的方法建立企业的业务模型;通过对用户视图的规范化和结构化分析,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中抽取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数据元素和基本表,为后续的数据建模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企业应用系统、程序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建立功能模型,指导后续的选型;通过建立针对全企业范围的主题数据库,即抽取概念数据库及逻辑数据库的方式建立数据模型,确立了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框架,并通过体系结构模型来指导物理实体库表的建设及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顺序。从以上的概述中可以看出,信息资源规划工程化的方法其内核就是企业信息化公共模型及基础标准的构架,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信息资源规划的组织与实施 信息资源规划作为一个工程化的方法,更侧重于强调项目的组织、管理、协调与配合,在技术路线正确的前提保证下,如何协调企业业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项目,充分调动业务人员的热情,经过详细地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将业务需求讲清楚、理清楚,信息技术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统一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方案

目录 1、基础系统平台 (13) 1.1 系统后台 (13) 1.1.1. 工作流管理 (13) 1.1.2. 可视化流程编辑器 (13) 1.1.2.1. 工作原理 (15) 1.1.2.2. 设计定义 (16) 1.1.2.3. 流程节点角色化 (16) 1.1.2.4. 数据库、文件两种保存方式 (17) 1.1.3. 流程分类管理 (17) 1.1.3.1. 部流程管理 (18) 1.1.3.2. 并联流程管理 (18) 1.1.4. 电子表单管理 (19) 1.1.4.1. 可视化表单编辑器 (20) 1.1.4.2. 表单管理 (22) 1.1.4.3. 表单共享管理 (23) 1.1.4.4. 表单打印 (24) 1.1.4.5. 表单存档 (25) 1.1.5. 文书模板管理 (25) 1.1.5.1. 可视化文书编辑器 (26) 1.1.5.2. 支持多种文书 (26) 1.1.5.3. 支持预览打印 (26) 1.1.5.4. 文书模板管理 (27) 1.1.5.5. 文书管理 (27) 1.1.6. 信任授权管理 (27) 1.1.6.1. 用户管理 (27) 1.1.6.2. 区划管理 (30) 1.1.6.3. 机构管理 (30) 1.1.6.4. 角色管理 (31) 1.1.6.5. 岗位管理 (31) 1.1.6.6. 应用管理 (32) 1.1.6.7. 权限管理 (32) 1.1.7. 单点登录管理 (32) 1.1.8. 统一日志 (34) 1.1.8.1. 普通日志管理 (36) 1.1.8.2. 失败日志管理 (36) 1.2 行政权力事项管理 (37) 1.2.1 配置管理 (37) 1.2.2 事项动态管理 (38) 1.2.3 事项库管理 (40)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要素构成。本标准对总体设计要素选用以及总体设计中使用的方法给出了指导性意见。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业务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系统顶层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其他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 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7 —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GB/T 19487--2004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系统体系结构system architecture 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表现为系统的构件、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件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以及设计和进化的原理。 3.2构件component 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是子系统、硬件部分或软件部分。 4一般要求 4.1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目标是:确定系统所支撑的政务活动的范畴,明确系统在 其所属电子攻务框架中的位置与作用,给出满足系统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无缝集成和预期目标的实现。 4.2系统总体设计开展时机 在进行大中型或综合性(含多种软件和/或硬件成分)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时,应按 照业务应用的要求,在下述时机开展系统总体设计: a)在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时进行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b)在批准立项后进行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 立项阶段系统总体设计与实施阶段系统总体设计应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其简化为一个过程。 4.3系统总体设计范围 系统总体设计范围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体系结构设计两方面: a)系统需求分析要素 1)业务组织结构; 2)系统业务功能; 3)部门业务关系; 4)系统信息资源; 5)安全保密要求; 6)系统性能要求; 7)系统设施与环境要求; 8)系统质量要求; 9)标准与规范要求; 10)系统验收要求。 b)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的系统体系结构设计要素 1)技术体系框架; 2)系统设计策略; 3)系统构成; 4)系统运行模式; 5)构件接口关系; 6)系统部署形式. 4.4与系统总体设计相关的电子政务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应充分考虑下述特点,以便在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够发挥其应有的 作用: a)整体性:电子政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出发提出解决方案,系统的建设需遵循整体规划要求,注重整体效能的发挥。 b)协同性;电子致务需要不同部门的协同配合,需要跨域运作和资源整合。进行系统总体设

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

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 8月29日消息,十七届五中全会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十二五”规划中,“顶层设计”的提法更是不绝于耳,特别是《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中,更是多次强调顶层设计的意义与重要性。那么,如何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物联网应用产业本部大数据产业研发与工程中心数据资源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魏强,他认为,“运用‘顶层设计’方法,构建政务部门信息化”,主要围绕三个点,一是自主可控,二是顶层设计,三是政务信息化。 政府行业“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看,“自主可控”,自主一般理解为自主研发,可控就是自己说了算,国家坚定推进“核高基”专项是一方面。自主可控也是一个行业的背景或是一个观念的转变,就是要把安全提到更最高的层面,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主安全仅仅是一个系统建设或者行业建设当中的辅助”,是观念的根本转变,安全是首位。尤其是电子政务所在的政府行业,它和国家军事、政治等信息密切相关,所以在电子政务领域自主可控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观念的转变。例如交通行业,有领导提出“管事型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做不了主”,这就反映了当前一种“自主不可控、可控不自主”的现状,要做到自主可控,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只有一把手工程才能从管理上统抓,真正的做好信息资源规划。 业务具有多变性需要顶层设计找到内核 “顶层设计”源于美国,是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在国内则在“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魏强看来,顶层设计的出现,可能也出现了一个矛盾,换句话说是顶层设计跟摸着石头过河两者之间如何融合的问题。什么是摸着石头?我国信息化系统建设了很多年,已经有很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顶层设计吗?其实也是有的。这个系统没有价值吗?肯定不是,它很有价值,也解决了很多问题。原来摸着石头走的过程和现在顶层设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挑战怎么解决?恐怕就需要新的顶层设计的理念和核心来解决它,既然顶层设计是基于工程设计理念来支撑的,就需要用工程的思路来解决。它肯定有改进的地方,但改进的地方不能持续。顶层设计的核心是源于工程理论中的数据稳定性为基础,而现实中的业务是多变的,这就需要找到你的立足点。就好比大厦的基地,需要有内核的存在。 政务信息化数据环境建设是核心 政府信息化,从理论上说,就是工业时代的政府(即传统政府)向信息时代的政府(即现代政府)演变的过程。政府信息化包括三方面的基本任务:统一的网络平台建设、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建设重点业务系统,其中最艰巨、最复杂的是统一的数据环境建设。政务信息化的领域很大,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特征,发展阶段不同,但轨迹大致相同,由智能阶段向智慧阶段迈进。聚焦一下,例如交通行业,无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交通,大家对智慧本身的理解就不太一样,要先理解什么叫智慧?包括最早的数字化城市,那时的交通叫智能交通。一个是宏观,一个局部。做宏观的侧重点和做局部的侧重点有很大区别。回到顶层设计的角度,局部一定是宏观的一部分。事实上,同方做的是内核,也就数据环境的建设。不论是智慧城市还是智慧交通,或是其他的任何智慧,就像人得有个心脏,汽车要有发动机,同方做的就是类似心脏这种内核。一个人的心脏是载体,就像硬件一样。比如同方做数据中心,交通行业的数据中心有一个硬件平台,但是里面需要灵魂,心脏是载体,人支配行动的是大脑,大脑才是智慧的源泉。 元数据技术辅助决策是智慧的源泉 从信息化的角度理解可以分几个层次来看。第一个是多年来积累的基本业务处理,它是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法论

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建设方法论

目录 前言 (3) 一、体制机制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根本保障 (5) 二、业务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5) 三、绩效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检验标准 (6) 四、信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资源基础 (7) 五、技术架构是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实现手段 (7)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将改变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在经济危机的国际背景下,世界许多国家已将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为振兴经济的国家战略。在美国,奥巴马称“经济刺激资金将会投入到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中去,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清晰表明了其智慧地球战略;新加坡“智慧国2015”计划的预计成果两方面,包括凭借ICT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新力,促进ICT产业增长提高产业竞争力;日本在2009年8月将"u-Japan"升级为"i-Japan"战略,提出“智慧泛在”构想;韩国的松岛新市镇的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希望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宣扬韩国的通讯技术水准,发挥其对国际通讯领域的影响力。 在中国,“感知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推动国家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顶层战略。具体到各个城市,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资源和环境矛盾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加快城市管理和运行创新,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思维创新和虚拟手段的结合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关键,智慧城市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认知。据统计,到2012年,中国明确提出并已启动建设的智慧城市数量已有40个左右,已初步形成沿海地区聚集分布、中西部地区热点涌现的总体分布格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已经兴起。可以预见,随着城市智能发展新模式开始孕育成型,智慧城市建设将逐渐改变着中国新一轮城市竞争格局。 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新特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具备几大特征,主要包括:第一,数据的自动采集.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将具备信息自动采集和迅捷采集的能力,使城市的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和高效.第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打

电子政务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要点

电子政务方案设计

前言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论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变革,极大地推动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首要应用,电子政府/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重视,可以说政府信息化是经济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前提,电子政务是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点要素之一。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改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流程再造,提高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水平,构建“电子化政府“,是各级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建设的核心目标。 实现“电子化政府”,必须分步走:首先是“政务公开”,即“电子政务”,将政府的决策和工作情况在网上公布,人民可以通过上网了解政府在干什么,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是实现政府内部各项工作的办公自动化;第三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化政府”。 电子政务的建设,通过以实现电子政务为目标,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化的办公系统,为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企业、社会公众等服务,电子政务的建设围绕这三类主体展开。

前言 ---------------------------------------------------------------------------------------------------------------- - 1 -一、项目建设的任务及目标----------------------------------------------------------------------------------- - 5 - (一)电子政务的背景和意义-------------------------------------------------------------------------------- -5-(二)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 -6-(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要求 ---------------------------------------------------------------------- -7-(四)该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 -8-(五)项目的经济或社会效益分析 ------------------------------------------------------------------------- -9-(六)、现有基础条件----------------------------------------------------------------------------------------- -9- 1、承担单位----------------------------------------------------------------------------------------------- - 9 - 2、协作单位----------------------------------------------------------------------------------------------- - 9 - 二、资金安排 --------------------------------------------------------------------------------------------------- - 10 - 三、项目计划进度 --------------------------------------------------------------------------------------------- - 10 - (一)技术方案论述 ------------------------------------------------------------------------------------------- -10-(二)进度安排 ------------------------------------------------------------------------------------------------- -11-四、技术方案 --------------------------------------------------------------------------------------------------- - 11 - (一)项目的主要内容---------------------------------------------------------------------------------------- -11- 1、网络通信平台 ---------------------------------------------------------------------------------------- - 12 - (二)项目的关键技术---------------------------------------------------------------------------------------- -12- 1、网络技术---------------------------------------------------------------------------------------------- - 12 - (2)网络产品的选择 ---------------------------------------------------------------------------------- - 15 -(3)网络体系结构的选择 ---------------------------------------------------------------------------- - 15 -(三)网络详细设计方案------------------------------------------------------------------------------------- -15- 1 、内网设计方案 -------------------------------------------------------------------------------------- - 15 - 2、主要设备介绍 -------------------------------------------------------------------------------------- - 17 - (四)、网络安全技术---------------------------------------------------------------------------------------- -26-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 摘要 :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对现有的智慧城市架构设计研究进行了归纳,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成熟的体系结构方法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借鉴意义,从系统工程角度提出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过程模型,并提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几点建议,为形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系统工程;架构设计;应用系统架构

目录 一、引言 (3) 二、智慧城市架构设计综述 (5) (一)基于通信技术视角的架构设计 (6) (二)基于数据视角的架构设计 (6) (三)基于概念域视角的架构设计 (6) (四)基于城市系统视角的架构设计 (7) (五)综合视角的架构设计 (8) 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概念 (10) (一)系统工程领域的顶层设计概念 (10) (二)宏观政策领域的顶层设计概念 (10) (三)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概念和方法的思考 (11) 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方法 (12) (一)顶层设计常见方法 (12) (二)几种成熟体系结构方法及其借鉴意义 (12) 五、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 (16) (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运用系统思维方法 (16) (二)系统工程常见方法论 (17) (三)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模型 (18) 六、启示 (19) (一)理性借鉴成熟体系结构方法 (19) (二)重视数据的作用和软环境建设 (20) (三)加强智慧城市的评价和反思 (20) 七、参考文献: (22)

一、引言 智慧城市(Smart City)的概念最早由IBM在1992年提出[1],2008年前后开始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广泛关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先后开展智慧城市实践。目前在实践中对智慧城市并无统一的定义,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城市动态发展等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解读。如Washburn等认为智慧城市是使用ICT技术使城市要素和城市服务 更加智能、互联、高效;Harrison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城市[3];Nam和Pardo认为,智慧城市是通过建立参与式治理,提高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IT基 础设施的投资,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活质量;Harrison和Donnelly[5]认为,智慧城 市的本质是一个城市信息系统,在城市内部实现信息的产生、收集、传递、运用、反馈;Zygiaris[6]认为,智慧城市是对传统的城市特征和绿色、智能、开放、创新等新理念的概括,是以IT为基础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自2013年以来,我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逐步构建了有关智慧城市的宏 观政策体系(参见表1)。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出台的关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宽带中国、电子商务、信息消费、信息惠民、智能制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PPP(公私合作)的政策文件,大多通过城市开展落地工作,使得智慧城市成为新时期政策红利形成叠加、集中释放的重要载体,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和实现模式。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体现了城市走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本质需求。[7]建设智慧城市既是我国主动适应经济新 常态、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现实需要,也是积极

顶层设计方案总结

项层设计总结 1项层设计内容 1.1基础设施建设 1.1.1宽带网络 (1)宽带网络接入能力 (2)宽带网络普及率 (3)宽带用户渗透率 1.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1.2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 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 覆盖率。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 应达99%以上。 1.1.1.4广播电视网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智慧城市的NGB 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电子政务外网 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OA办公系统

统筹规划和建设全县电子政务的外网服务平台、内网办公平台,逐步实现电子政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应用。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规范和机制,制订和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加强对政务信息采集、存储、共享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工作,逐步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升政府行政效率。 1.1.3政务数据中心 1.1.3.1网络需求 (1)由于政府行业的性质,在构建数据中心时需要搭建两张物理隔离的网络及其相关的服务器、 存储及运行其上的应用,两张网之间的数据交互必须通过单向导入设备或其它数据交换硬 件设备来保证内网的安全性及数据交换的管理和控制。政务内网和外网在数据中心的构建 层面上是相似的,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数据库、中间件、安全、IT服务管理和应用 等。 (2)政务内、外网需根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 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安全 域的划分,政务内外网需划分二级、三级安全域,各安全域能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划分业务 功能域。不同级别安全域之间需根据安全等级保护要求进行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不能互 访。 (3)由于数据中心需要支持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和公共服务,因此数据中心网络需要支持如下 多种类型的接入用户: a)互联网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和企业人员通过互联网访问数据中心来获取公共服务; b)政府部门用户(包括办公网用户、远程办公用户、移动用户):通过访问数据中心内网 核心区业务的终端用户 c)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数据中心运行维护管理的人员,如系统管理员、数 据库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存储管理员、业务应用管理员等。 1.1.3.2安全需求 政府数据中心由于自身对安全的高要求,因此需要数据中心通过构建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以及安全域来保证电子政务业务的安全性、便利性和可服务性。数据中心需进行政务内外隔离、安全域划分,需对不同安全域按安全等级要求进行安全管理、用户与身份、数据安全、应用安全、IT基础

某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龙泉驿区龙泉镇 电子政务系统方案建议书 V1.0 西南物理研究所 二〇二〇年六月

前言 非常感谢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给予我们这个机会,参与镇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方案征集工作。我们真心希望以我们的智慧、经验以及专业的服务精神提供一套符合您们要求的电子政务系统,帮助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早日迈向信息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我们真诚祝愿成都龙泉驿区龙泉镇人民政府蓬勃发展,成为各区中的亮点。

目录

第 1 章电子政务系统概述 1.1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 1.1.1系统总体功能划分 按功能目标的不同可将电子政务的系统功能分为以下三类: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协同处理(Collaboration)与内务服务(Business service)。 内容管理即管理对内 对外网上发布的各种信息。 协同处理支持工作人 员的协同工作,它提供自动 处理公务流程,这样减少了 纸张成本和提高处室工作效 率。 内务服务为工作人员 提供后勤等公务之外服务, 优化内部配置。 电子政务的系统功能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它们组合构成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1.1.2基本架构 一个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应该包括哪些部分,目前还没有权威的论述。从我们的实践来看,由于电子政务覆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必须针对具体的应用才能描述清楚系统架构。从总体上来看,电子政务系统是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的,并分成三层框架结构,底层是网络平台,是信息传送的载体和用户接入的手段,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物理传送平台和传送方式;中间是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包括CA(Certificate Authority)安全认证、数据库和数据交换与接口三个部分,其主要的核心是CA安全认证;而第三层就是各种各样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其中最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 与实现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是以电子网站为平台,以共享、简化、便捷、高效为核心,以政务信息流、工作流为整体结构的政务专网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对电子网站建设和政府政务信息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划分,以及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框架进行设计,最后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系统实现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本系统的使用将为政府内部专网办公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平台。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管理系统 1引言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政务信息流程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共享、简化、便捷、高效的政府内部政务运作模式。通过构建web网站系统,帮助政府机关更高效办公,节省政府的办公经费。 2系统分析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我们团队采取https://www.doczj.com/doc/9b11481289.html,技术,利用vs2013开发平台,设计开发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一种简

化、便捷、高效的政务专网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了帮助政府部门制定自己政务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网上办公室,而且对政府办公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政务公文、政务报表以及审批流程实现电子化,减少政府办公经费投入以及节省人力资源。该系统是适用于各级政府内部专网办公的综合性网站。 2.1动态管理网站 在我们系统中,管理员可以动态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并为用户分配权限、区域以及职务,这样可以做到对政务部门机构进行模拟,完善政府政务的信息流和工作流,并且给网站的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带来便捷。 当用户想利用系统建立自己所管理的地区时,只要填写地区信息,并且对地区的可见性进行选择,就实现地区的动态添加。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台动态添加自己地区的组织机构。 2.2网站功能模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