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向农村、城市和其他用户供电的重要途径。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设计工作是决定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基础。因此,制定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对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水平,保障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主要包括工程准备、基础设计、验收审查等几个方面。架空输电线路的工程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筹划工程基本情况、确定线路架设范围和规划路线、收集现状资料、编制工程前期报告等。基础设计主要涉及架空线路路线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杆塔型式设计、基础构件及辅助设施设计、安装及施工设备设计、防静电设计等内容。设计环节完成后,需要进行专家验收。验收主要涉及架空线路防护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计算机分析和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旨在保证架空线路建设质量、加强管理制度,提高建设和设计水平,提高线路全社会效益。规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架空线路的基本要求、线路路线的规划设计、杆塔的型式选择、线路的安全保护及防腐措施、线路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等内容。

首先,架空线路基本要求主要涉及工程投资、架空线路路线图纸、杆塔型式设计、线路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其次,架空线路路线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可行性研究、经济性分析、环境影响研究等

情况确定路线总长度、划分段长及上下行程方向;杆塔型式设计应根据架空线路的路线特征、类型和电压等来确定杆塔的类型、位置、梁塔架的参数、支撑跨度和固定杆塔的方式等。线路施工方案应满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并保证施工的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并对施工质量考核、检验和改正措施进行深入思考,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此外,规程还要求充分考虑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效率。在绿色建设方面,规程的编写者应注意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环境影响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绿色建设和节能技术的保护。

以上是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能够为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一个健全的设计技术参考,保证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推进架空线路的绿色建设。

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发挥电力系统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严格遵守《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是架空线路建设的前提,必须做到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确保架空输电线路稳定可靠的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负责向农村、城市和其他用户供电的重要途径。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设计工作是决定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的基础。因此,制定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对提高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水平,保障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主要包括工程准备、基础设计、验收审查等几个方面。架空输电线路的工程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筹划工程基本情况、确定线路架设范围和规划路线、收集现状资料、编制工程前期报告等。基础设计主要涉及架空线路路线设计、施工方案设计、杆塔型式设计、基础构件及辅助设施设计、安装及施工设备设计、防静电设计等内容。设计环节完成后,需要进行专家验收。验收主要涉及架空线路防护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等方面的要求,可以通过实地调研、计算机分析和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旨在保证架空线路建设质量、加强管理制度,提高建设和设计水平,提高线路全社会效益。规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架空线路的基本要求、线路路线的规划设计、杆塔的型式选择、线路的安全保护及防腐措施、线路施工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绿色建设的原则和要求等内容。 首先,架空线路基本要求主要涉及工程投资、架空线路路线图纸、杆塔型式设计、线路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其次,架空线路路线的规划设计应根据可行性研究、经济性分析、环境影响研究等

情况确定路线总长度、划分段长及上下行程方向;杆塔型式设计应根据架空线路的路线特征、类型和电压等来确定杆塔的类型、位置、梁塔架的参数、支撑跨度和固定杆塔的方式等。线路施工方案应满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并保证施工的安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并对施工质量考核、检验和改正措施进行深入思考,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此外,规程还要求充分考虑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性和效率。在绿色建设方面,规程的编写者应注意节能环保的有效措施,特别是设计时,应结合具体情况确定环境影响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实现绿色建设和节能技术的保护。 以上是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能够为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提供一个健全的设计技术参考,保证架空输电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架空输电线路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推进架空线路的绿色建设。 架空输电线路的建设是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可靠的运行对发挥电力系统能力非常重要,因此严格遵守《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是架空线路建设的前提,必须做到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确保架空输电线路稳定可靠的运行。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8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4-QGDW 1226-XX ±8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pdf ICS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226—XX 代替 Q/GDW 226—XX ±800kV 架空送电线路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Code for construction quality checkout and evaluation of ±800kV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XX - 02 - 06 发布 国家电网公司 XX - 02 - 06 实施发布 Q/GDW 1226—XX 目

次 前 言 ................................................ ................................................... ................................................... ........... II 1 范围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通用要求 ................................................ ................................................... ................................................... ....... 2 4 施工质量验评项目划分 ................................................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完整

. . . . .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架空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全面地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积极慎重地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本规程适用于城镇10kV及以下新建配电线路;原有配电线路的大修和改造;与城镇配电线路相连接的农用配电线路;临时配电线路的设计。

第1.0.3条配电线路不应采用两线一地制配线方式。 第1.0.4条配电线路分为高压(1kV至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1kV以下)配电线路。 第1.0.5条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 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 第1.0.6条配电线路的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 二、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 三、不占或少占农田; 四、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 五、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 六、避免上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 第1.0.7条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第1.0.8条配电线路大档距的设计,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的规定。 第二章气象条件 第2.0.1条配电线路设计所采用的计算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采用10年一遇的数值)和附近已有线路和运行经验确定。如当地气象资料与附录一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数值。 第2.0.2条配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应采用离地面10m高处、10年一遇min平均最大值。可无可*资料,在空旷平坦地区不应小于25m/s,在山区宜

dlt 5219-2023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

dlt 5219-2023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DL/T 5219-2023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是中国电力企业 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国家标准。本规程以确保线路基础的安 全可靠运行为目的,规定了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的基础设计要求和 技术要求。本文将以简体中文撰写,旨在详细介绍该规程的主要内容。 《DL/T 5219-2023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共分为9个章节,主要包括: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术语和定义、设计要求、基础 类型与计算、施工准备、施工组织与程序以及验收规定。 第一章前言对规程的背景、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文件进行了概述,明确了规程的地位和应用范围。第二章规范性引用列举了规程中 引用的相关文件和国家标准,为读者提供了进一步了解相关规定的依据。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对规范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进行了解释和说明,为读者理解和应用规程提供了便利。第四章设计要求是规程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包括承载力设计、稳定性设计、排 水设计、抗浮设计等主要方面。

第五章基础类型与计算介绍了常见的线路基础类型,包括锚杆基础、台阶基础、筏板基础等,并规定了各种基础类型的设计计算要求 和方法。第六章施工准备重点介绍了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勘 察设计、材料和工具准备等方面。 第七章施工组织与程序规定了基础施工过程中的组织和程序要求,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施工队伍的组织、基础施工的顺序和要点等。第八章验收规定明确了基础施工后的验收程序和验收标准,确保 基础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DL/T 5219-2023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的出台对于提高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质量、确保线路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要求,可以规范工程设计和施工行为,提高基础设 计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 总之,《DL/T 5219-2023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的发布填 补了我国在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领域的标准空白,为我国电力企业 提供了一份权威可依据的技术规范,对于促进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保障电力供应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规程对于提高工程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程 本规程旨在提出一套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的技术要求,以满足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要求。 1.2规程的范围 本规程对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设计内容和具体要求进行了规定,其中包括了架空线路的整体设计、档距和架空线路支柱设计、杆塔及金具设计、架空线路接地设计、外廓尺寸控制、架空线路配置及布置。 第二章体设计 2.1架空线路的整体设计 架空线路的整体设计主要包括线路的布置设计、线路的档距设计及线路的外廓尺寸控制等内容。 1)布置设计:采用架空线路的布置类型,主要可分为拱形布置、曲线布置、双曲线布置等。 2)档距设计:架空线路的档距取决于线路等级、线型、所处的地形及架空线路支柱的结构类型等多方面因素。 3)外廓尺寸控制:确定架空线路的外廓尺寸,是保证架空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第三章空线路支柱的设计 3.1架空线路支柱的结构类型 架空线路支柱的结构类型,主要分为: 1)L型支柱:该类支柱采用L型钢与混凝土挂钩组合,支柱结构简单、安装过程简单,且能够承受较大的负荷,是普遍使用的支柱

结构类型。 2)钢支柱:采用钢结构,可对支柱高度、自重进行有效控制,既可满足轻负荷的线路需求,又能够满足重负荷的线路需求。 第四章塔及金具的设计 4.1塔的设计 杆塔的设计,主要分为杆塔高度、杆塔结构、杆塔间距等几个方面。 1)杆塔高度:根据架空线路的电气参数,确定杆塔的高度是确定架空线路架设要求的重要参数之一。 2)杆塔结构:根据架空线路的线路电气参数、拉线类型、支柱间距及架空线路接地要求,确定杆塔的结构类型和金具类型。 3)杆塔间距:架空线路的杆塔间距,主要取决于线路等级、线型、支柱间距及架空线路接地要求,杆塔间距的选择因此也有很大的差异。 第五章空线路接地的设计 5.1空线路接地的基本要求 架空线路接地的基本要求是:1)架空线路应具备良好的接地保护,在设计时应保证地线有效接地;2)在布设架空线路时,需考虑地线的布置方式和敷设路径;3)接地金具的类型和规格应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 第六章空线路施工质量检查 6.1空线路的施工质量检查

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是用于指导设计和建设高电压架空送电线路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下是该规程主要内容: 1. 设计范围:适用于电压等级在110kV-750kV之间的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 2. 设计原则:根据电网规划和需求,确定线路的走向、电压等级、导线选择等基本设计原则。 3. 线路布置:根据区域地形、气候条件、电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线路走向和布置,确保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杆塔设计: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跨越距离、载荷条件等因素,设计合适的杆塔结构和支撑设施,确保杆塔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 导线选择: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和输送功率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线类型和规格,确保导线的电气性能和输电能力。 6. 地线设计: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和地质条件,设计合适的地线系统,确保线路的接地性能和防雷能力。 7. 绝缘设计: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和操作环境,设计合适的绝缘系统,确保线路的绝缘性能和安全可靠性。

8. 荷载计算:根据线路的电流负载、风荷载、冰荷载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荷载计算,确保线路的安全承载能力。 9. 安全间隙: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和操作环境,确定合适的安全间隙,以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和防护措施。 10. 塔基设计:根据杆塔的类型和地质条件,设计合理的塔基结构,确保杆塔的稳固和耐久性。 11. 线路标志:根据线路的走向和交通规定,设置合适的线路标志和警示信号,以提醒人们防止触电和事故。 12. 施工要求:根据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要求,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总之,110kV-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是对高电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标准,旨在保障线路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 架空输电线路电气设计规程 一、总则 1.为保证架空输电线路电气安全及可靠运行,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220kV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的电气设计。 二、基本要求 1.线路架设位置必须符合支线路要求,并且在竣工验收时应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 2.供电设备必须满足供电容量要求,保证变压降和架空线路的正常运行; 3.线路承载故障电流能力设计必须满足相关的安全要求; 4.线路绝缘设计必须考虑到线路地形特点、天气条件和气温变化等因素,确保绝缘质量; 5.机械结构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如受风荷载设计和抗震设计等; 6.线路护网高度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安全规程,并且保证护网能够确保线路安全运行; 7.对于新建项目,必须符合电力行业能源利用及新型能源技术的先进应用要求; 8.线路的调试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能够满足电气安全要求。 三、线侧电气设计 1.线路架设位置要考虑线侧电气设备布局,确保线侧电气设备

安全可靠运行; 2.线侧电气绝缘设计要考虑实际情况,确保绝缘质量; 3.线侧电气外壳设计要考虑室外工况,保证电气外壳能够确保安全; 4.线侧电气设备运行温度设计要考虑环境条件,确保线侧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5.线侧电气设备接线和安装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避免出现电气危险; 6.线侧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要按照国家规程,确保线侧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四、线路保护 1.线路保护设计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线路能够保护可靠运行; 2.保护设备技术参数必须满足线路运行工况,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3.保护设备安装需要考虑环境条件,避免出现安全问题; 4.保护设备接线和校验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确保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5.保护设备的维护必须按照维护规程,确保保护设备的安全性能。 五、线路监测 1.线路监测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2.线路监测设施必须采用现代技术,确保线路能够实时监测; 3.线路监测设施必须考虑环境条件,确保线路监测可靠;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一、前言 电力工程输电线路设计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为了提高输电线路设计质量,本文将针对输电线路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技术规程的说明。 二、设计依据 1.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标准》; 2.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设计规范》; 3.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行业标准》; 4.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输电线路设计步骤 1. 工程调查 1.1. 收集有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灾害等方面的资料; 1.2. 了解工程所在地的交通、通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 1.3. 了解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灾害等因素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1.4. 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制定合理的线路走向。 2. 输电线路选线 2.1. 根据工程调查资料和应用技术条件确定线路选线原则和标准;

2.2. 根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灾害等因素,利用电子地图、卫星数据、航空摄影等技术手段进行线路选线; 2.3. 经过综合考虑,选择出一条合理的、经济的、可行的输电线路。 3. 输电线路参数计算 3.1. 确定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线路长度、线路容载能力; 3.2. 根据输电线路参数计算,确定线路所需的导线型号、导线截面及杆塔型号。 4. 输电线路杆塔设计 4.1. 根据所选的输电线路参数计算结果和杆塔设计原则,确定合理的杆塔高度、跨距、悬垂点位置等参数; 4.2. 采用CAD软件进行杆塔设计,绘制杆塔结构图。 5. 输电线路导线设计 5.1. 根据输电线路参数计算结果和导线设计原则,确定合理的导线型号、导线截面、导线张力等参数; 5.2. 采用CAD软件进行导线设计,绘制导线张力平衡图。 6. 输电线路绝缘设计 6.1. 根据导线型号、导线截面等参数,确定合理的绝缘子型号、绝缘子串数、串间距离等参数; 6.2. 采用CAD软件进行绝缘设计,绘制绝缘子串图。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 一、引言 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规程2023是国家电力公司制定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架空输电线路的基础设计工作,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本规程适用于输电线路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对于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降低输电线路的故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原则 1. 安全可靠:设计应遵循“安全第一,可靠为本”的原则,确保输电线路在各种恶劣环境和极端天气条件下正常运行。 2. 经济合理:设计应考虑成本效益,合理配置线路参数和设备,以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同时提高输电线路的经济效益。 3. 环境友好:设计应注重环保要求,选择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线路的电磁辐射和噪音污染。 三、设计要求 1. 电气参数:设计应根据输电线路所处地理环境、负载情况和供电要求确定合适的电气参数,包括电压等级、电流容量、线路距离等。 2. 杆塔结构:设计应根据线路的电气参数和地理条件确定合适的杆塔结构,包括杆塔高度、杆塔类型、杆塔间距等。 3. 导线选择:设计应根据电流容量、输电距离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导线类型和规格,并考虑导线的机械强度、电气性能和抗风振性能。 4. 绝缘选择: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等级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绝缘

子类型和串联数目,保证线路的绝缘性能和可靠性。 5. 接地系统:设计应合理布置接地系统,确保线路的接地电阻满足要求,保证线路的安全运行。 6. 防雷保护:设计应考虑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包括合理设置避雷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降低雷击造成的损害风险。 7. 路由选择:设计应根据地理条件、土质情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选择合适的线路路由,避免对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设计流程 1. 方案设计:根据输电线路的要求和技术标准,制定初步设计方案,包括线路走向、杆塔布置、导线规格等。 2. 参数计算: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电气参数计算和结构强度计算,确定线路的电气参数和杆塔结构。 3. 材料选择:根据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选择合适的导线、绝缘子、杆塔等材料,并进行材料性能测试和质量检验。 4. 施工图设计:根据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制定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杆塔标高、导线弧垂等参数。 5. 施工管理:监督施工过程,确保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包括材料验收、施工质量检查等。 6. 竣工验收:对完成的输电线路进行验收,包括电气性能测试、机械强度测试和绝缘性能测试等。 五、设计标准

DL/T5219-2005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oc

目次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术语和符号 4.1 术语 4.2 符号 5 基本规定 6 上拔稳定计算 6.1 适用条件 6.2 剪切法 6.3 土重法 7 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 7.1 基础下压计算 7.2 地基承载力计算 7.3 地基的变形计算 8 倾覆稳定计算 8.1 电杆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2 窄基铁塔浅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3 窄基铁塔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4 宽基铁塔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5 挡土墙 9 构件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 9.1 钢筋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2 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3 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4 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5 钢筋混凝土拉线盘承载力计算 9.6 钢筋混凝土电杆卡盘承载力计算 9.7 石材底盘、拉盘、卡盘承载力计算 9.8 地脚螺栓承载力计算 9.9 拉线部件承载力计算 9.10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11 构造要求 9.12 斜柱式基础承载力计算 10 岩石基础 10.1 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10.2 基础承载力计算 10.3 构造要求 11 钻(冲、挖)孔灌注桩基础 11.1 一般规定 11.2 桩基构造

11. 3 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11. 4 桩下压承载力计算 11. 5 桩上拔承载力计算 11. 6 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11. 7 桩基本体计算 11.8 质量检测标准 12 复合式沉井基础 12. 1 复合式沉井基础 12.2 设计复合式沉井基础应具备的资料 12.3 设计原则 12.4 复合式沉井基础的构造 12.5 设计计算 12.6 在工程应用和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13 装配式基础 13.1 13.2 13.3 13.4 13.5 A ( B ( C ( D (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附录 条文 说明 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直柱铰接型 基础侧向倾覆稳定计算 直柱铰接型 基础侧向滑动稳定计算 基础承载力 计算 构造要求 规范性附录) 规范 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 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规范性附录) I (规范性附录) J (规范性附录) K (规范性附录) 基础型式图 塔位施工基面设计原则 特殊地基处理原则 金属基础承载力强度计算 地基土(岩)承载力特征值及分类 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内力、位移计算 原状土基础刚性基柱考虑土抗力时侧向弯矩的近似计算 土与混凝土基础接触 面间的摩阻系数 值和地脚螺栓净截面面积表 送电线路基础上拔静载试验要点 基础上拔、倾覆、下压稳定和地基承载力计算用表 基础在洪水时的局部冲刷、流水动压力、漂浮物撞击力的计算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

架空线路技术规范 篇一:10KV架空配电线路技术规范 合川供电公司中西部农网完善工程 10KV架空配电线路技术规范 一、范围 1.本标准规定了lOKV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原则。 2.本标准适用于1OKV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及施工。 二、总则 1.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贯彻国家的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 2.10KV架空配电线路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慎重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3.10KV架空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设计,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4.10KV架空配电线路大档距的设计,应符合DLT-5092的规定。 5.10KV架空配电线路的设计,除应按本标准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有关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三、导线 1.导线设计原则:适用范围LGJ-35~LGJ-120钢芯铝绞线。安全系数为2.5,校核系数3.0,导线机械强度:瞬时破坏应

力27kg/mm2,允许应力10.8kg/mm2。120mm2以上的导线可根据选用的安全系数对部分材料做适当提高。 2.10KV架空配电线路,遇下列情况应采用架空绝缘导线: 2.1 线路走廊狭窄的地段; 2.2 高层建筑邻近地段; 2.3 繁华街道或人口密集地区; 2.4 游览区和绿化区; 2.5 空气严重污秽地段; 2.6 建筑施工现场。 3. 10KV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截面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0KV 主干线导线型号不低于LGJ-95mm2,分干线导线型号不低于LGJ-70mm2,分支线导线型号不低于LGJ-50mm2。 4.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4.1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4.2 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连接头; 4.3 档距内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的距离,不应小于0.5m; 4.4 钢芯铝绞线,铝绞线在档距内的连接,应采用钳压方法; 4.5 铜绞线与铝绞线的跳线连接,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线。 5.配电线路的铝绞线、钢芯铝绞线在与绝缘子或金具接触处,应缠绕铝包带。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篇一: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 强制性条文 word 整理版 GB 50545-2010 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 1. 第5.0.4条: 5.0.4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且离地2m高且频率为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应符合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 2. 第5.0.5条: 5.0.5 海拔不超过1000m时,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应符合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 3. 第5.0.7条: 5.0.7 导、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 1 系数不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4. 第6.0.3条: 6.0.3 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 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5. 第7.0.2条: 7.0.2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的悬垂绝缘子串的绝缘子最少片数,应符合表7.0.2的规定。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应在

表7.0.2的基础上增加,对110,330kV输电线路应增加1片,对500kV输电线路应 增加2片,对750kV输电线路不需增加片数。 表7.0.2 操作过电压及雷电过电压要求悬垂绝缘子串的最少绝缘子片数 6. 第 7.0.9条: 7.0.9 在海拔不超过1000m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间隙,应符合表7.0.9-1和表7.0.9-2的规定。 表7.0.9-1 110,50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表7.0.9-2 750kV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 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m) 注:1 按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的相应 2 气象条件,可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取值。 2 按运行电压情况校验间隙时风速采用基本风速修正至相应导线平均高度处的 值及相应气温。 3 当因高海拔而需增加绝缘子数量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也应 相应增大。 4 500kV空气间隙栏,左侧数据适合于海拔高度不超过500m地区;右侧是用于 超过500m但不超过1000m的地区。 7. 第7.0.10条: 7.0.10 在海拔高度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 分的校验间隙应符合表7.0.10的规定。 表7.0.10 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 注:1 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人体活动范围0.5m。 2 校验带电作业的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15?,风速10m/s。 8. 第7.0.17条: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符号 4总则 5路径 6气象条件 7导线 8绝缘子、金具 9导线排列 10电杆、拉线和基础 11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 12防雷和接地 13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4接户线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典型气象区 附录B(规范性附录)架空配电线路污秽分级标准 附录C(规范性附录)弱电线路等级 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路等级 条文说明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下达2000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国经贸电力[2000]70号)的安排,对原水利电力部1987年1月颁发的SDJ 206—1987《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进行的修订。 本标准较修订前的规程有以下重要技术内容的改变: (1)本标准将范围明确为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以满足城市和农村供电的要求。 (2)为满足城市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1990年以后在我国大中城市配电线路建设中逐步采用架空绝缘导线。故本次修订增加了10kV及以下绝缘导线设计的有关内容。 (3)对交叉跨越提出了补充,补充了典型气象区。 (4)原规程中某些不适合当前生产要求的章节条款,已予删除或修改。 本标准实施后代替SDJ 206—1987。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天津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供电设计院、武汉供电设计院、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世森、程景春、许宝颐、刘寅初、王秀岩、刘纲、王学仑。

DL5219-2005T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oc 139页)

DL5219-2005T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oc 139页)

DL5219-2005T架空送电线路基础设计技术规定(doc 139页)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总则 4术语和符号 4.1术语 4.2符号 5基本规定 6上拔稳定计算 6.1适用条件 6.2剪切法 6.3土重法 7基础下压和地基计算 7.1基础下压计算 7.2地基承载力计算 7.3地基的变形计算 8倾覆稳定计算 8.1电杆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2窄基铁塔浅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3窄基铁塔深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4宽基铁塔基础倾覆稳定计算 8.5挡土墙 9构件承载力计算和构造要求 9.1钢筋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2混凝土基础主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3钢筋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4混凝土基础底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5钢筋混凝土拉线盘承载力计算 9.6钢筋混凝土电杆卡盘承载力计算 9.7石材底盘、拉盘、卡盘承载力计算 9.8地脚螺栓承载力计算 9.9拉线部件承载力计算

9.10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9.11构造要求 9.12斜柱式基础承载力计算 10岩石基础 10.1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10.2基础承载力计算 10.3构造要求 11钻(冲、挖)孔灌注桩基础 11.1一般规定 11.2桩基构造 11.3桩顶作用效应计算 11.4桩下压承载力计算 11.5桩上拔承载力计算 11.6桩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 11.7桩基本体计算 11.8质量检测标准 12复合式沉井基础 12.1复合式沉井基础 12.2设计复合式沉井基础应具备的资料 12.3设计原则 12.4复合式沉井基础的构造 12.5设计计算 12.6在工程应用和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 13装配式基础 13.1基础的分类及适用条件 13.2直柱铰接型基础侧向倾覆稳定计算 13.3直柱铰接型基础侧向滑动稳定计算 13.4基础承载力计算 13.5构造要求 附录A(规范性附录)基础型式图 附录B(规范性附录)塔位施工基面设计原则附录C(规范性附录)特殊地基处理原则 附录D(规范性附录)金属基础承载力强度计算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在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 110~750kV 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其中交流 110kV~550kV使用单回、同塔双回及同塔多回输电线路设计,交流750kV适用于单回输电线路设计。 1.0.3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1.0.5 本规范规定了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6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架空输电线路 overhead transmission line 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电力线路。 2.1.2 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 line 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2.1.3 大跨越 large crossing 线路跨越通航江河、湖泊或海峡等,因档距较大(在1000m以上)或杆塔较高(在100m以上),导线选型或杆塔设计需特殊考虑,且发生故障时严重影响航运或修复特别困难的耐张段。 2.1.4 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 icing area 设计覆冰厚度为10mm及以下的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大于10mm小于20mm地区为中冰区,设计冰厚为20mm及以上的地区为重冰区。 2.1.5 基本风速 reference wind 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10m高度处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50(30)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2.1.6 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 wind speed,rare ice thickness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重大风、覆冰。 2.1.7 耐张段 section 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2.1.8 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 tension 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 2.1.9 等值附盐密度(简称等值盐密) equivalent salt deposit density (ESDD) 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度。 2.1.10 不溶物密度 non soluble deposit density (NSDD) 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灰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