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沪科版初三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三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三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沪科版初三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4.1 旋转

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重点);

2.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类型一】旋转的概念

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

A.小明向北走了4米

B.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

C.电梯从1楼上升到12楼

D.一物体从高空坠下

解析:A.是平移运动;B.是旋转运动;C.是平移运动;D.是平移运动.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臵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旋转的性质

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若∠B=100°,∠F=50°,

则∠α的度数是()

A.40°B.50°C.60°D.70°

解析:∵△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ABC≌△AEF,∠C=∠F=

50°,∠BAE=80°.又∵∠B=100°,∴∠BAC=30°,∴∠α=∠BAE-∠BAC=50°.故选B.

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

在图中,将大写字母A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

案,同时作出字母A向左平移5个单位的图案.

解: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得出对应点的位臵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

探究点二:旋转对称图形

【类型一】认识旋转对称图形

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A.360°÷5=72°,图形旋转72°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360°÷8=45°,图形旋转45°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360°÷4=90°,图形旋转90°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把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可据此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二】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

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按逆时

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

A.30°B.60°C.120°D.180°

解析:图形可看作是正六边形被平分成六部分,故每部分被分成的角是60°,故旋转60°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故选B.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在于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计算旋转角可得出答案.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三、板书设计

1.旋转的概念

(1)旋转中心;(2)旋转角;(3)对应点.

2.旋转的性质

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线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3.旋转对称图形

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旋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24.1 旋转

第2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1.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重点);

2.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难点).

一、情境导入

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

如图,已知△AOB与△DOC成中心对称,△AOB的面积是12,AB=3,则△DOC

中CD边上的高是()

A .3

B .6

C .8

D .12

解析:设AB 边上的高为h ,因为△AOB 的面积是12,AB =3,所以12

×3×h =12,所以h =8.又因为△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COD ≌△AOB ,所以△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8.故选C.

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

【类型一】 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

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 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

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

【类型二】 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

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

(1)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

(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

解:(1)如图所示;

(2)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

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如线段的端点);(2)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3)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类型三】 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

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

BC 于点E 、F ,AB =2,BC =3,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解:因为矩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OF 与△DOE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 中.又因为AB =2,BC =3,所以

Rt △ADC 的面积为12

×3×2=3,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 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

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作△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

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

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E (-4,2),∴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 (4,-2),故答案为(4,-2).

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 三、板书设计

1.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

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去探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24.1 旋转

第3课时 旋转的应用

1.理解并掌握旋转变化的特点,能够解决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问题(重点,难点);

2.能够运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难点).

一、情境导入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是由三人牵手相连的标志,以代表巴西的著名景点“面包山”作为图形的基础,融合充满激情的卡里奥克舞,并且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标志象征着团结、转变、激情及活力,在和谐动感中共同协力,同时也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

【类型一】坐标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变换

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

转90°,得△A′B′O,则点A′的坐标为()

A.(3,1) B.(3,2)

C.(2,3) D.(1,3)

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A′、B′的位置,然后与点O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的坐标.如图,点A′的坐标为(1,3),故选D.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旋转,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坐标平面内线段的旋转变换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1,0),若点A的坐标为(a,b),将

线段BA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

解析:过点A作AC⊥x轴,过点A′作A′D⊥x轴,垂足分别为C、D,显然Rt△ABC≌Rt△BA′D.∵点A的坐标为(a,b),点B的坐标是(1,0),∴OD=OB+BD=OB+AC=1

+b ,A ′D =BC =OC -OB =a -1.∵点A ′在第四象限,∴点A ′的坐标是(b +1,-a +1).故答案为(b +1,-a +1).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线段的变化,作出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点A ′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书写坐标时要注意点所在的象限.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

探究点二: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

【类型一】 图形的变换

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

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解:解法不唯一.例如:

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

【类型二】 图案设计

如图,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

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为4.

解析:所给左上角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1×1=12,故设计图案总共需要三角形4÷12

=8(个),以O 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案有很多.

答案:答案不唯一,以下各图供参考:

方法总结:在读清要求后,进行方案的尝试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使问题在修正中得以解决.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三、板书设计

1.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

2.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体会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的奇妙.

24.2 圆的基本性质

第1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

2.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

【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

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

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A.1 B.2 C.3 D.4

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

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

=BC .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

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

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问题迎刃而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类型三】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角的计算

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

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

解析:要求∠AOC 的度数,由图可知∠AOC =∠C +∠E ,故只需求出∠C 的度数,而由AB =2DE 知DE 与⊙O 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 构造等腰△ODE 和等腰△OCD .

解:连接OD ,∵AB 是⊙O 的直径,OC ,OD 是⊙O 的半径,AB =2DE ,∴OD =DE ,∴∠DOE =∠E =18°,∴∠ODC =∠DOE +∠E =36°.∵OC =OD ,∴∠C =∠ODC =36°,∠AOC =∠C +∠E =36°+18°=54°.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概念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运用半径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类型一】 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 =3cm ,AD =4cm.

(1)以点A 为圆心,4cm 为半径作⊙A ,则点B ,C ,D 与⊙A 的位置关系如何?

(2)若以点A 为圆心作⊙A ,使B ,C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解:(1)∵AB =3c m <4cm ,∴点B 在⊙A 内.∵AD =4cm ,∴点D 在⊙A 上.∵AC =

32+42=5cm>4cm,∴点C在⊙A外;

(2)由题意得,点B一定在圆内,点C一定在圆外,∴3cm<r<5cm.

方法总结:平面上一点P与⊙O(半径为r)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如图,点O处有一灯塔,警示⊙O内部为危险区,一渔船误入危险区点P处,该

渔船应该按什么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试说明理由.

解:渔船应沿着灯塔O过点P的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理由如下:设射线OP交⊙O与点A,过点P任意作一条弦CD,连接OD,在△ODP中,OD-OP<PD,又∵OD=OA,∴OA-OP<PD,∴P A<PD,即渔船沿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

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应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学知识求解.本题应用到的是点和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

三、板书设计

1.与圆有关的概念

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

2.点和圆的位置

(1)点P在⊙O上,OP=r;

(2)点P在⊙O内,OP

(3)点P在⊙O外,OP>r.

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探究圆形成的过程,同时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性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探究能力.

24.2 圆的基本性质

第2课时垂径分弦

1.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问题(重点,难点);

2.认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赵州桥吗?它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是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全长50.82米,桥宽约10米,跨度37.4米,拱高7.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你知道主桥拱的圆弧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垂径定理及应用

【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求线段长

如图所示,⊙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点P ,且P 是半径OB 的中点,CD =6cm ,

则直径AB 的长是( )

A .23cm

B .32cm

C .42cm

D .43cm

解析:∵直径AB ⊥DC ,CD =6cm ,∴DP =3cm.连接OD ,∵P 是OB 的中点,设OP 为x ,则OD 为2x ,在Rt △DOP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32+x 2=(2x )2,解得x = 3.∴OD =23cm ,∴AB =43cm.故选D.

方法总结:我们常常连接半径,利用半径、弦、垂直于弦的直径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 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

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AB ︵),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C 是AB ︵上

一点,OC ⊥AB ,垂足为D ,AB =300m ,CD =50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____m.

解析: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的应用,∵OC ⊥AB ,AB =300m ,∴AD =150m.设半径为R ,在Rt △AD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R 2=(R -50)2+1502,解得R =250.故答案为250.

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我们学过的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进行解答.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

【类型三】 动点问题

如图,⊙O 的直径为10cm ,弦AB =8cm ,P 是弦AB 上的一个动点,求OP 的长

度范围.

解析:当点P 处于弦AB 的端点时,OP 最长,此时OP 为半径的长;当OP ⊥AB 时,OP 最短,利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可求得此时OP 的长.

解:作直径MN ⊥弦AB ,交AB 于点D ,由垂径定理,得AD =DB =12

AB =4cm.又∵⊙O 的直径为10cm ,连接OA ,∴OA =5cm.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OD =OA 2-AD 2=3cm.∵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OP 的长度范围是3cm ≤OP ≤5cm .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OP 最长、最短时的情况,灵活利用垂径定理求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能确定最值时的情况.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二: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应用 【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角

如图所示,⊙O 的弦AB 、AC 的夹角为50°,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MON

的度数是( )

A .100°

B .110°

C .120°

D .130°

解析:已知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由“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得

OM ⊥AB 、ON ⊥AC ,所以∠AEO =∠AFO =90°,而∠BAC =50°,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MON =360°-∠AEO -∠AFO -∠BAC =360°-90°-90°-50°=130°.故选D.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类型二】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边

如图,⊙O 的直径CD 过弦AB 的中点E ,且CE =2,DE =8,则AB 的长为( )

A .9

B .8

C .6

D .4

解析:∵CE =2,DE =8,∴CD =10,∴OB =OC =5,OE =5-2=3.∵直径CD 过弦AB 的中点E ,∴CD ⊥AB ,∴AE =BE .在Rt △OBE 中,∵OE =3,OB =5,∴BE =OB 2-OE 2=4,∴AB =2BE =8.故选B.

方法总结:垂径定理的推论虽是圆的知识,但也不是孤立的,它常和三角形等知识综合来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

三、板书设计

1.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

2.垂径定理的推论

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强调垂径定理的得出跟圆的轴对称密切相关.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垂径定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4.2 圆的基本性质

第3课时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

1.结合图形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圆心角的相关性质;

2.能够发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并会初步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人类为了获得健康和长寿,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到十九世纪末才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要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每天要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和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每人每日摄取量如图.你能求出各扇形的圆心角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圆心角与弧的关系 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AOE =60°,则∠COE

的大小是( )

A .40°

B .60°

C .80°

D .120°

解析:∵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BC ︵=CD ︵=DE ︵,∴∠BOC =∠COD =∠DOE .∵∠AOE

=60°,∴∠BOC =∠COD =∠DOE =13

×(180°-60°)=40°,∴∠COE =80°.故选C. 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

【类型二】 圆心角与弦、弦心距间的关系

如图所示,在⊙O 中,AB ︵=AC ︵,∠B =70°,则∠A =________.

解析:由AB ︵=AC ︵,得这两条弧所对的弦AB =AC ,所以∠B =∠C .因为∠B =70°,所

以∠C =7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 的度数为40°.故答案为40°.

方法总结:在应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有关部分,本题只需由两弧相等,得到两弦相等就可以了.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三】 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

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CM ⊥AB ,

DN ⊥AB ,垂足分别为M ,N .求证:AC ︵=BD ︵.

解析:根据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可先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或它们所对的弦相等.

证法1:如图所示,连接OC ,O D ,则OC =OD .∵OA =OB ,又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OM =ON .又∵CM ⊥AB ,DN ⊥AB ,∴∠CMO =∠DNO =90°.∴Rt △CMO ≌Rt

△DNO ,∴∠1=∠2,∴AC ︵=BD ︵.

证法2:如图①所示,分别延长CM ,DN 交⊙O 于点E ,F .∵OA =OB ,OM =12

OA ,ON =12OB ,∴OM =ON .又∵OM ⊥CE ,ON ⊥DF ,∴CE =DF ,∴CE ︵=DF ︵.又∵AC ︵=12

CE ︵,BD ︵=12

DF ︵,∴AC ︵=BD ︵.

图①

图②

证法3:如图②所示,连接AC ,BD .由证法1,知CM =DN .又∵AM =BN ,∠AMC =∠BND

=90°,∴Rt △AMC ≌Rt △BND .∴AC =BD ,∴AC ︵=BD ︵. 方法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要证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通常是转化成证明另外三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

三、板书设计

1.圆心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圆心角定理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这两个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弧、弦、圆心角及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其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的魅力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4.2 圆的基本性质

第4课时 圆的确定

1.理解并掌握确定圆的条件;

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的概念,能够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重点,难点);

3.理解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小明不慎把家中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应该是哪一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确定圆的条件

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如图),求作:⊙O,使它经过点A,

B,C.

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出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出圆即可.

解:(1)连接AB、BC;

(2)分别作出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DE、GF,两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O的圆心;

(3)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则⊙O就是所求作的圆.

方法总结:作经过三点的圆,即作这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根据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性质可知,其圆心为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依据此作图即可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探究点二:三角形的外接圆

【类型一】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的坐标的计算

如图,△ABC的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A BC 外接圆的圆心在BC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外接圆圆心在直线y =

-1上,也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外接圆圆心在直线y =x +1上,则有?

????y =-1,y =x +1,解得?

????x =-2,y =-1,则两线交点坐标为(-2,-1),故填(-2,-1). 方法总结:解题时可根据外接圆的圆心的性质:三角形外接圆圆心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列出相应的等式关系求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类型二】 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线段的计算

如图,在△ABC 中,O 是它的外心,BC =24cm ,O 到BC 的距离是5cm ,求△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解:连接OB ,过点O 作OD ⊥BC ,则OD =5cm ,BD =12

BC =12cm.在Rt △OBD 中,OB =OD 2+BD 2=52+122=13cm.即△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3cm.

方法总结:由外心的定义可知外接圆的半径等于OB ,过点O 作OD ⊥BC ,易得BD =12cm.由此可求它的外接圆的半径.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

探究点三:反证法

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

解析: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反面成立,可据此得出假设与已知定理矛盾,进而得出答案.

证明:假设⊙O 有两个圆心O 及O ′,在圆内任作一弦AB ,设弦AB 的中点为P ,连结OP ,O ′P ,则OP ⊥AB ,O ′P ⊥AB ,过直线AB 上一点P ,同时有两条直线OP ,O ′P 都垂直于AB ,与垂线的性质矛盾,故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

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

(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9题

三、板书设计

1.确定圆的条件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接圆

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反证法证明的一般步骤

(1)反设;(2)推理;(3)结论.

教学过程中,强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圆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可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

24.3 圆周角

第1课时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1.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学会识别圆周角;

2.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能够理解和掌握圆周角定理及推论,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你喜欢看足球比赛吗?你踢过足球吗?第六届东亚四强赛于2015年在武汉举行,共有来自亚洲的8支球队参加赛事,共进行24场比赛决定冠军队伍.

比赛如图所示,甲队员在圆心O处,乙队员在圆上C处,丙队员带球突破防守把球传给乙,乙依然把球传给了甲,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用数学知识解释一下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圆周角定理

【类型一】利用圆周角定理求角

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圆上两点,∠AOC=130°,则∠D等于()

A.25°

B.30°

C.35°

D.50°

解析:本题考查同弧所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AOC=130°,∠AOB=180°,∴∠BOC=50°,∴∠D=25°.故选A.

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和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它

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类型二】 同弦所对圆周角中的分类讨论思想

已知⊙O 的弦AB 长等于⊙O 的半径,求此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

解析:弦AB 的长恰好等于⊙O 的半径,则△OAB 是等边三角形,则∠AOB =60°.而弦AB 所对的弧有两段,一段是优弧,一段是劣弧,因此本题要分类讨论.

解:分下面两种情况:如图①所示,连接OA ,OB ,在⊙O 上任取一点C ,连接CA ,

CB .∵AB =OA =OB ,∴∠AOB =60°,∴∠ACB =12

∠AOB =30°.即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30°.

如图②所示,连接OA ,OB ,在劣弧上任取一点D ,连接AD ,OD ,BD ,则∠BAD =12

∠BOD ,∠ABD =12∠AOD .∴∠BA D +∠ABD =12(∠BOD +∠AOD )=12

∠AOB .∵AB 的长等于⊙O 的半径,∴△AOB 为等边三角形,∠AOB =60°.∴∠BAD +∠ABD =30°,∠ADB =180°-(∠BAD +∠ABD )=150°,即弦AB 所对的圆周角为150°.

综上所述,弦AB 所对的圆周角的度数是30°或150°.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和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要注意的是弦AB 所对的圆周角有两种情况,需分类讨论,解题时可分别作图,结合图形求解,以免漏解.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3题

探究点二: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类型一】 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解题

如图所示,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构成的网格中,半径为1的⊙O 的圆心O 在格点

上,则∠A ED 的正切值等于( )

A.55

B.255 C .2 D.12

解析:根据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来求解,∵∠E =∠ABD ,∴tan ∠AED =tan ∠ABD = AC AB =12.故选D.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两条弧所对的圆周角也相等.注意与三角函数的结合.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 【类型二】 利用圆周角定理的推论2解题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顶点在⊙O 上,AD 是△ABC 的高,AE 是⊙O 的直径,

求证:∠BAE =∠CAD .

解析:连接BE 构造Rt △ABE ,由AD 是△ABC 的高得Rt △ACD ,要证∠BAE =∠CAD ,只要证出它们的余角∠E 与∠C 相等,而∠E 与∠C 是同弧AB 所对的圆周角.

证明:连接BE ,∵AE 是⊙O 的直径,∴∠ABE =90°,∴∠BAE +∠E =90°.∵AD 是

△ABC 的高,∴∠ADC =90°,∴∠CAD +∠C =90°.∵AB ︵=AB ︵,∴∠E =∠C .∵∠BAE

+∠E =90°,∠CAD +∠C =90°,∴∠BAE =∠CAD .

方法总结:涉及直径时,通常是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构造直角三角形,并借助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

三、板书设计

1.圆周角的概念

2.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3.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教学过程中,经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圆周角的相关性质;配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4.3 圆周角

第2课时 圆内接四边形

1.理解圆内接多边形的概念;

2.掌握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与证明(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如图是一个圆形笑脸,给你一个三角板,你有办法确定这个圆形笑脸的圆心吗?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圆教学案

课题: 圆 【学习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认真完成教学案的问题,并把自己的疑问写出来,最后小组交流并解决。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P65---P67思考下列问题) 1、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圆。 2、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

3、你是怎样画圆的你能讲出形成圆的方法有多少种吗 【合作探究】(由自主学习第四题归纳总结下列概念) 1、圆的集合定义 (集合的观点) 2、圆的运动定义:_______________ (运动的观点) 圆心:半径: 3、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 “”. 4、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1)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 都等于半径);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5、与圆的有关概念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你能说出弦、 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 弦:;

直径: ; 弧: ; 弧的表示方法: ; 半圆: ; 等圆: 等弧“ 优弧: 劣弧: ; 6、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P ,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若⊙O 的半径为r ,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 点P 在圆 d r 点P 在圆 d r 点P 在圆 d r 【训练案】 1、设AB=3cm ,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 ?? ?

沪教版初中数学教案

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学习目标 1、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降次”化归的思想方法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学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勇于从交流中发现最优解法。用因式分解法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难点: 怎样杜绝用因式分解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漏根或丢根现象的产生 1、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解法? 2、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x2-x (2) x2-4x (3)x+3-x(x+3) (4)(2x-1)2-x2 二、探究学习: 1.尝试: (1)、若在上面的多项式后面添上=0,你怎样来解这些方程? (1)x2-x =0 (2) x2-4x=0 (3)x+3-x(x+3)=0 (4)(2x-1)2-x2=0 2.概括总结. 1、你能用几种方法解方程x2-x = 0? 解:x2-x=0, x(x-1)=0, 于是x=0或x-3=0. ∴x1=0,x2=3 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可见,能用因式分解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1)方程的一边为0 (2)另一边能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概念巩固: (1)一元二次方程(x-1)(x-2)=0可化为两个一次方程为和, 方程的根是 . (2)已知方程4x2-3x=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一个根x= B.只有一个根x=0 C.有两个根x1=0,x2= D.有两个根x1=0,x2=- (3)方程(x+1)2=x+1的正确解法是()

A.化为x+1=1 B.化为(x+1)(x+1-1)=0 C.化为x2+3x+2=0 D.化为x+1=0 4.典型例题: 例1、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x2=-4x(2)(x+3)2-x(x+3)=0 (3)6x2-1=0 (4)9x2+6x+1=0 (5)x2-6x-16=0 例2、用因式分解法解下列方程 (1)(2x-1)2=x2(2)(2x-5)2-2x+5=0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通过移项把一元二次方程右边化为0 (2)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3)令每个因式分别为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是原方程的解 例 3用适当方法解下列方程 (1)4(2x-1)2-9(x+4)2=0(2)x2-4x-5=0 (3)(x-1)2=3 (4)(x-1)2-6(x-1)+9=0 - 1 - 致易教育数学教研组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圆》

《圆》 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 是平面几何中基本的图形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性质。本章是在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圆的知识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圆的概念和性质,点与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以及圆的弧长与面积的计算等问题。 本小节是圆这一章的第一节课,主要是研究圆的概念及其相关概念,本节内容是继续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教材一开始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圆的形象的物体,结合小学学过的有关圆的知识,通过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导入圆的定义的。圆的定义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定义,一种是集合性定义。圆的描述性定义,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表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加深理解;圆的集合定义,应通过观察、体会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圆和点两个方面去思考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得出圆的定义后,接着介绍圆心、半径、弦、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等相关性质。教材中的例1是证明四点共圆,只要证明矩形的四个顶点到对角线的交点距离相等即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圆的集合定义的应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 2.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到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索圆的概念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对圆的两种定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 多媒体课件、教具等。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1 观察下列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 追问:你能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实例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习圆的相关概念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问题2 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P O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宿城区埠子中学 蔡志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 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教学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观察图形,议一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否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1、圆的描述定义: 把一条线段OP (用你手边的圆珠笔代替)的一个端点O 固定, 使线段OP 绕点O 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 所形成的图形 是______。其中,定点O 叫______,线段OP 叫______。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O 2、思考: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 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二、观察、思考与小结: 1、请你在圆上任取3个点,分别量出这三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 反之,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上。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的集合定义: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圆内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内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 小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圆外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外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 大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 点P 在圆内?_____________; 点P 在圆上?_____________; 点P 在圆外?_____________。 三、尝试与交流 1, 已知⊙O 的面积为25π,判断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 (1)若PO=5.5,则点P 在 ; (2)若PO=4,则点P 在 ; (3)若PO= ,则点P 在圆上 2画一画 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 给定一个A 点,请作出到点A 的距离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再给定一个B 点,使线段AB=3cm ,请作出到点B 的距离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请作出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4. 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小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5. 到点A 的距离小于等于2cm,且到点B 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cm 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全集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章节练习汇总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 90分钟) 题号一二 三[来源:Z. xx. https://www.doczj.com/doc/985001919.html,]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 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 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m 3B.18m C.3m 2D.(2m)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1 有意义, 则x的取值范围是() A.x≤0 B.x≠-1 C.x≤0且x≠-1 D.x>-1 3.二次根式-a3化简的结果是() A.-a-a B.a-a C.-a a D.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2=2 B.20 2=10 C.2×3= 6 D. () -32=-3 5.设a=6-2, b=3-1, c= 2 3+1 , 则a, b, c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c>b C.b>a>c D.a>b>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4=4a2;②3a-2a=a;③a 1 a=a 2· 1 a=a;④5a×10a=5 2a, 其 中做错的题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 小数部分为y ,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 一条边的长为2+1, 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 6 ;③ 1+132+142=1+13-13+1=11 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 请猜想1+142+1 52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 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 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为正方形、高为10 cm 的长方体铁槽中, 当铁槽装满水时, 玻璃容器中的水面下降了20 cm, 则铁槽的底面边长是________cm . 14.若x >0, y >0, 且x -xy -2y =0, 则 2x -xy y +2 xy 的值是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重点) 2.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重点) 3.理解a(a≥0)是一个非负数,并会应用a(a≥0)的非负性解决实际问题.(难点) 一、情境导入 1.小明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窗花,他算了一下,这张纸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 2.已知圆的面积是6π,你能求出该圆的半径吗? 大家在七年级已经学习过数的开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概念 【类型一】二次根式的识别 (2015·安顺期末)下列各式:①1 2;②2 x;③x2+y2;④-5;⑤35, 其中二次根式的个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概念可直接判断,只有①③满足题意.故选B.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二次根式,要看式子是否同时具备两个特征:①含有二次根号“”;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两者缺一不可.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代数式 x+1 x-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1且x≠1 B.x≠1 C.x≥1且x≠-1 D.x≥-1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x+1≥0且x-1≠0,解得x≥-1且x≠1.故选A. 方法总结:(1)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必须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而不是所含字母为非负数;(2)若式子中含有多个二次根式,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各个被开方数同时为非负数; (3)若式子中含有分母,则字母的取值必须使分母不为零.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利用二次根式的非负性求值 【类型一】 利用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求字母的值 (1)已知a ,b 满足2a +8+|b -1|=0,求2a -b 的值; (2)已知实数a ,b 满足a =b -2+2-b +3,求a ,b 的值.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及绝对值的意义求值即可. 解:(1)由题意知???2a +8=0,b -1=0, 得2a =-8,b =1,则2a -b =-9; (2)由题意知? ??b -2≥0,2-b ≥0,解得b =2.所以a =0+0+3=3. 方法总结:①当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均为0;②当题目中,同时出现a 和-a 时(即二次根式下的被开方数互为相反数),则可得a =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 【类型二】 与二次根式有关的最值问题 当x =________时,3x +2+3的值最小,最小值为________. 解析: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知3x +2≥0,∴当3x +2=0即x =-23 时,3x +2+3的值最小,此时最小值为3.故答案为-23 ,3. 方法总结:对于二次根式a ≥0(a ≥0),可知其有最小值0.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8题 三、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我们已学过的平 方根、算术平方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让学生探究和总结二次根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的条件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圆的教学设计说明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如图3-1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的投圈 目标都是图中的花瓶。如果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什么样的队形才公平? 2、请你说一说为什么上述游戏中排成圆形(或圆弧形)队形比较公平? 二、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 1、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 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 给圆下个定义吗? 2、你能在图中找到圆心,半径,并会表示这个圆吗?学生积极思考把自己带入游戏的 快乐中,并举手回答: 如果单纯考虑队形因素,即只考虑 “距离”对投圈结果的影响,那么 排成圆形(或圆弧形)队形比较公 平。 学生抢答: 因为圆上的点道圆心的距离相等 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 画演示,发现圆可以看成是平面上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 组成的图形;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独立回答 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 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 的半径. 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 圆,记作“⊙O”,读作“圆O” 引导学生发现:每一 人到玩具的距离相 等时才公平.为抽象 出“平面上到定点的 距离等于定长的所 有点组成的图形叫 做圆”的概念做准 备. 通过游戏引出圆的 概念教学时要对学 生合理的想法给予 肯定并引导完善 A O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 主要环节的效果 4、请你说一说圆上各点、定点、定长有何关系呢?(1)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 5、那么确定一个圆要几个要素: 一是圆心,圆心确定其位置, 二是半径,半径确定其大小. 三、进一步探究圆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请同学们结合图3-2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以下问题.弦:直径: 弧、弧的表示方法: 半圆:等圆: 等弧:优弧:劣弧: 四、问题深入,探究点和圆的关系 1、在平面上任取一点, 这点可能在圆的什么地方? 2、如图3-3所示,⊙O是 一个半径为r的圆,圆上分别取一点,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你能用r与d的大小关系刻画它们的位置特征吗?小组讨论, 组互相交流协商、组 统一意见.各组派代表表述本组 讨论结果.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口头作答, 最后由一名学生小结. 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文,与同伴 交流完成圆的相关概念的认识。 学生抢答: 这点可能在圆外、在圆上、或在 圆。 学生口答并完成课文66页想一 想。 点P在圆外,?d>r; 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d<r. 学生发言踊跃,思维 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多数学生能抓住到 定点的距离相等的 条件,只是表达还不 够准确、完善. 对还有疑虑的问题, 教师可以作引导性 讲解生回答教师引 导 通过此问题的探究, 使学生理解点与圆 的位置关系,并体会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 析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x2-2ax+4=0的一个解,则a的值是() A.1 B.2 C.3 D.4 2.当a+5 a-2 有意义时,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 C.a≠2 D.a≠-2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B.三边长之比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D.三边长之比为1:2:3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9 B.8 C.7 D.6 (第5题) 5.某健步走运动的爱好者用手机软件记录了某个月(30天)每天健步走的步数(单位:万步),将记录结果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在每天所走的步数这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A.1.2万步,1.3万步B.1.3万步,1.3万步

C.1.4万步,1.35万步D.1.4万步,1.3万步6.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310-25= 5 B.7 11·? ? ? ? ? 11 7÷ 1 11=11 C.(75-15)÷3=2 5 D.1 318-3 8 9= 2 7.已知α、β是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两个实数根,则α+β-αβ的值是() A.3 B.1 C.-1 D.-3 8.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CE为AB边上的中线,AD=2,CE=5,则CD=() A.2 B.3 C.4 D.2 3

(第8题)(第9题)(第10题) 9.如图,在△ABC中,延长BC至D,使得CD=1 2BC.过AC中点E作EF∥CD(点 F位于点E右侧),且EF=2CD.连接DF,若AB=8,则DF的长为() A.3 B.4 C.2 3 D.3 2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截取BE=BC,连接CE并延长交AD 于点F,连接AE,过B作BH⊥AE于点G,交AD于点H,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H=DF B.S四边形EFHG=S△DEF+S△AGH C.∠AEF=45°D.△ABH≌△DCF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n=0有一个根是2,则m+n=________.12.某校开展“节约用电,保护环境”活动,为了了解开展活动一个月以来节约用电情况,从九年级的300名同学中随机选取40名同学,统计了他们各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情况,绘制统计表如下: 请你估计九年级3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电的总量是________度. 13.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4,点P是AD边的中点,点E是正方形边上的一点,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新教材】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

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生:用一个有序的实数对来表示. 师:对.我们学过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有序实数对是不是也可以和一个点对应起来呢? 生:可以. 教师在黑板上作图: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圆》教案

《圆》教案 探索与思考: 探索(一):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 1)如图,A 、B 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两点,O 表示车轮的轴心,A 、O 之间的距离与B 、O 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2)C 是表示车轮边缘上的任意一点,要是车轮能够平稳滚动,C 、O 之间的距离与A 、O 之间的距离应满足 什么关系? 3)在车轮的边缘上到点O 的距离与A .O 之间的距离相等的 点还有吗?如果有请在图中描出几个点. 4)圆形车轮为什么平稳? A 自我归纳:从运动的观点看圆的定义1: 等圆的定义: 探索(二):投圈游戏 1)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如果不公平,画出你认为公平的示意图. 23 52) . 自我归纳:从集合的观点看圆的定义2: 试根据圆的定义填空: 1、圆上各点到 的距离都等 于 .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 . 一个圆将其所在的平面分成几部分?它们分别是: 1)圆: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 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 半径的点的集合. 3)圆的外部: 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 半径的点的集合. 探索(三 ): 投镖游戏 观察这5个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 点A .B .C .D .E 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与圆的半径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 如果点P 与⊙O 都在同一平面内,那么点P 与⊙O 可能有哪几种关系? 3) 你能根据P 与⊙O 的位置关系,确定P 到⊙心O 的距离d 与圆的半径r 的大小关系吗?反过来,你能根据d 与圆的半径r 的大小关系,确定点P 与⊙O 的位置关系吗? 4)在平面内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当点在圆上是 ;反过来,当 时,点在圆上. 当点在圆内是 ;反过来,当 时,点在圆内. 当点在圆外是 ;反过来,当 时,点在圆外. 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A 1、画图:已知Rt △ABC ,AB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 ≠0时,ax 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 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 b 、 c ; 其中a 、 b,、c 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 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 2+bx+c=0 (a ≠0)时,Δ=b 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 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Δ<0 <=> 无实根; Δ≥0 <=> 有两个实根(等或不等). 4.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系关系: 当ax 2+bx+c=0 (a ≠0) 时,如Δ≥0,有下列公式: .a c x x a b x x )2(a 2ac 4b b x ) 1(212122 ,1= -=+-±-=, ; 5.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 直接开平方法 (也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 ①2(0)x a a =≥ 解为:x = ②2()(0)x a b b +=≥ 解为:x a += ③2()(0)ax b c c +=≥ 解为:ax b +=④22()()()ax b cx d a c +=+≠ 解为:()ax b cx d +=±+ (2) 因式分解法:提公因式分,平方公式,平方差,十字相乘法 如:20(,0)()0ax bx a b x ax b +=≠?+= 此类方程适合用提公因式,而且其中一根为0 290(3)(3)0x x x -=?+-= 230(3)0x x x x -=?-= 22694(3)4x x x -+=?-=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极差 教案 沪科版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22.1极差教案1 沪科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极差的概念,知道极差等于一组数据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 2、引导学生发现极差能反映一组数据中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是刻画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 3、能够列举几个利用极差进行比较的实例。 4、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广泛思考和探索。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结实显示生活中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大量问题的解决,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源于生活;通过与数据集中趋势比较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极差概念的理解 难点:极差概念的引入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师生互动

第一步:创设情景: 问题: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棉花品种的好坏,任意抽取每种棉花各10棵,统计它们结桃数的情况如下: 你认为两种棉花哪种结桃情况较好? 操作:让学生在各个的学习小组中讨论、解释、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可以参与到某个或几个小组中倾听。在小组学习中讨论、交流发现另一个统计量极差(它有别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思考: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发现1.甲种棉花结桃的最多数目为89,最少数目为79,其差为10;乙种棉花结桃的最多数目为91,最少数目为76,其差为15。 发现 2.乙种棉花的结桃数据较甲种棉花的结桃更分散,分散的程度较大,说明棉花的结桃情况越不稳定。 通过以上发现可知:甲种棉花的结桃情况较乙种棉花好

第二步:归纳总结:极差定义:一组数据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 表达式: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总结: 1. 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2. 特点是计算简单 3. 极差是利用了一组数据两端的信息,但不能反映出中间数据的分散状况 注意:极差反映一组数据两个极端值之间的差异情况,仅由两个数据评判一组数据是不科学的,要了解其他的统计量,在此为下一节的内容埋下伏笔。 第三步;随堂练习: 1、一组数据: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 2、一组数据 3、-1、0、2、X的极差是5,且X为自然数,则X=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D.极差 4、一组数据X 、X …X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X +1、2X +1…,2X +1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数学《圆》教案 宿城区埠子中学蔡志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定义(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 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 置关系; 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 教学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观察图形,议一议: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否做成正方形或三角形? 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数学家 1、圆的描述定义: 把一条线段OP(用你手边的圆珠笔代替)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所形成的图形 是______。其中,定点O叫______,线段OP叫______。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______,读作______。 2、思考: 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二、观察、思考与小结: 1、请你在圆上任取3个点,分别量出这三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你发现了 什么? 小结:(1)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 反之,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上。 (2)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 圆的集合定义: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在圆内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内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圆外任取3个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圆外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______定长______;反之,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都在______。 (2)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 点P在圆内_____________; 点P在圆上_____________; 点P在圆外_____________。 三、尝试与交流 1, 已知⊙O的面积为25π,判断点P与⊙O的位置关系. (1)若PO=5.5,则点P在; (2)若PO=4,则点P在; (3)若PO= ,则点P在圆上 2画一画 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 1. 给定一个A点,请作出到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2. 再给定一个B点,使线段AB=3cm,请作出到点B的距离等于2cm的 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3. 请作出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等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4. 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5. 到点A的距离小于等于2cm,且到点B的距离都大于等于2cm的所有点 组成的图形.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2 A.√3+√3=√6 B.√3-√2=1 C.2+√3=2√3 D.√2÷√1 2 2.把方程x2-4x-1=0化成(x+m)2=n的形式,则( ) A.m=2,n=-5 B.m=-2,n=5 C.m=2,n=5 D.m=-2,n=-5 3.下列二次根式中,能与√3合并的是( ) A.√18 B.√8 C.-√12 D.√24 4. 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 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8 B.7 C.6 D.5 5.八(1)班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统计如下表: 生活费/元1015202530 学生人数3915126 则这45名同学一天的生活费的平均数是( ) A.15元 B.20元 C.21元 D.25元 6.若x=2 是关于x的方程x2-(m-1)x+m+2=0的一个实数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实数根恰好是等腰三角形ABC的两边长,则△ABC的周长是( ) A.7或10 B.9或12 C.12 D.7 7.如图,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4,对角线AC,BD交于点O,且AC+BD=16,则该菱形的面积等于( ) A.6 B.8 C.14 D.28

8.如图,一个由传感器控制的灯,装在门上方离地面高4.5 m的墙上(门的厚度忽略不计),任何东西只要移 至该灯5 m及5 m以内,灯就会自动发光.请问一名身高1.5 m的学生要走到离门多远的地方灯刚好发光? ( ) A.4 m B.3 m C.5 m D.7 m 9. 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下列条件中,能证得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的个数是( ) ①如图1,DE⊥AC,BF⊥AC;②如图2,DE平分∠ADC,BF平分∠ABC;③如图3,E是AB的中点,F是CD的中 点;④如图4,E是AB上一点,EF⊥AB. A.1 B.2 C.3 D.4 10.如图,AD为△ABC的高,∠B=2∠C,M为BC的中点,若AB=8,则DM的长为( ) A.8 B.4 C.2 D.1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若1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2x-1 12.有一组数据如下:3,a,4,6,7.如果它们的平均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完整word版)初三数学圆的综合复习教案

圆综合复习 一、本章知识框架 二、本章重点 1.圆的定义: (1)线段OA绕着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2.判定一个点P是否在⊙O上. 设⊙O的半径为R,OP=d,则有 d>r点P在⊙O 外; d=r点P在⊙O 上; d

(1)旋转不变性:圆是旋转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任一角度都和原来图形重合;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圆心. 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两条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任意一组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他各组分别相等. (2)轴对称: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任一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及推论: (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弦的垂直平分线过圆心,且平分弦对的两条弧. (4)平分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的直线过圆心,且垂直平分此弦. (5)平行弦夹的弧相等. 5.三角形的内心、外心、重心、垂心 (1)三角形的内心:是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在三角形内部,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I”表示. (2)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它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通常用O表示.(3)三角形重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它到顶点的距离是到对边中点距离的2倍,通常用G表示. (4)垂心:是三角形三边高线的交点. 6.切线的判定、性质: (1)切线的判定: ①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到圆心的距离d等于圆的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切线的性质: ①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②经过圆心作圆的切线的垂线经过切点. ③经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经过圆心. (3)切线长:从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切线长. (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圆内接四边形和外切四边形 (1)四个点都在圆上的四边形叫圆的内接四边形,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外角等于内对角. (2)各边都和圆相切的四边形叫圆外切四边形,圆外切四边形对边之和相等.8.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设⊙O 半径为R,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 (1)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直线和圆相离d>R. (2)直线和⊙O有唯一公共点直线l和⊙O相切d=R. (3)直线l和⊙O 有两个公共点直线l和⊙O 相交dr),圆心距.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套试卷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沪科版中学生八年级达标测试卷。 全套试卷共6份。 试卷内容如下: 1. 第十六单元使用 2. 第十七单元使用 3. 第十八单元使用 4. 第十九单元使用 5. 第二十单元使用 6. 期末检测卷 第16章达标检测卷 (150分,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 m 3 B .18m C .3m 2 D .(2m )2+1 2.若要使代数式 -x x +1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0 B .x ≠-1 C .x ≤0且x ≠-1 D .x >-1 3.二次根式-a 3化简的结果是( ) A .-a -a B .a -a C .-a a D .a a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 2 B. 20 2 =10 C.2×3= 6 D.()-32=-3 5.设a =6-2,b =3-1,c = 2 3+1 ,则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c >b >a B .a >c >b C .b >a >c D .a >b >c 6.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四题: ①16a 4=4a 2;②3a -2a =a ;③a 1a =a 2·1 a =a ;④5a ×10a =5 2a ,其中做错的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表示实数a 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 -4)2+(a -11)2的结果为( ) (第8题) A .7 B .-7 C .2a -15 D .无法确定 8.若3的整数部分为x ,小数部分为y ,则3x -y 的值是( ) A .3 3-3 B. 3 C .1 D .3 9.若三角形的面积为12,一条边的长为2+1,则这条边上的高为( ) A .12 2+12 B .24 2-24 C .12 2-12 D .24 2+24 10.观察下列等式:①1+112+122=1+11-11+1=112 ;②1+122+132=1+12-1 2+1 =116 ;③1+132+142=1+13-13+1=1112 .根据上面三个等式提供的信息,请猜想1+142+1 5 2 的结果为( ) A .114 B .115 C .119 D .11 20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1.不等式(1-3)x >1+3的最大整数解是________. 12.计算:(2+3)2-24=________. 13.一个底面为30 cm ×30 cm 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中装满水,现将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 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 点等. 2.理解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写出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某一点的坐标.已知点的坐标,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点. 3.能在方格纸中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描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现实生活中表示物体位置的例子,理解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作用. 2.学会用有序实数对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入有序实数对、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与数学的发展之间有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已知坐标能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点. 【难点】 理解坐标系中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如果让你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你会怎么说? 生甲:我在第3排第5个座位. 生乙:我在第4行第7列. 师:很好!我们买的电影票上写着几排几号,是对应某一个座位,也就是这个座位可以用排号和列号两个 数字确定下来.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师:在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们根据一个物体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数量来表示这个物体的位置,这两 个数量我们可以用一个实数对来表示,但是,如果(5,3)表示5排3号的话,那么(3,5)表示什么呢? 生:3排5号. 师:对,它们对应的不是同一个位置,所以要求表示物体位置的这个实数对是有序的.谁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