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专题——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专题——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专题——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专题练习(三)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1、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知识梳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甲组:只有Na2SO4乙组:有Na2SO4和H2SO4丙组:有Na2SO4和NaOH 【收集证据】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表达与交流】为了验证其余猜想,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填“正确”

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乙组同学取少量试液

于试管中,加入___ 溶液,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反思与评价】为回收硫酸钠,应取剩余试液于烧杯中,加入(7)______ 溶液,充分搅拌,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硫酸钠。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

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猜想三:。【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填序号)

A. pH试纸

B. 铜

C. 紫色石蕊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3、某化学课堂围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

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测溶液pH滴加Na2CO3溶液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这两处错误:(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4、化学活动日,小冉和老师共同完

成以下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实验。

(1)请依据上图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向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溶液。①溶液颜色;

②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

恰好变成为止。

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为

(2)小冉选取BaCl2、酚酞、紫色石蕊溶液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请你根据下表判断正确的实验方案及分析方案错误的原因:

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过量

方案二取样,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酸、碱恰好反应

方案三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硫酸过量

①以上设计的三个方案中,有一个正确的方案是:方案。

②请分析另外两个方案错误的原因:;

5、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实验中,突然发现未给烧杯中滴加指示剂。于是将实验改为探究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写出生成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溶质除了硫酸钠外,小敏同学认为还可能有氢氧化钠,小丽同学认为还可能有硫酸。

【查阅资料】硫酸钠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1)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推断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2)小丽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她据此确定溶质还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小华同学提出质疑,因为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为了证

【反思与评价】(1)在探究化学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成分是,除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6、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条件。氢氧化钙和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

。(2)探究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OH)2和CaCl2;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2

猜想三:可能是。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若

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若

,说明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实验三: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不能说明猜想三正确。 A、紫色石蕊 B、氢氧化铜 C、硝酸银 D、锌

【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

③实验室欲中和100g 7.3% 的盐酸,至少需要多少克熟石灰?

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马猜想:溶质有NaCl、HCl、NaOH

小程猜想:溶质只有NaCl

小宫猜想:溶质有NaCl、HCl

小尚猜想:溶质有NaCl NaOH

(1)老师认为小马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

【方案设计】小程和小宫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验证各自的猜想。

)两位同学中的方案正确。

【方案反思】(3)请分析错误方案的原因(都正确,不作答)。

【拓展研究】(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尚的猜想正确,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1、【答案】(1)H2SO4+2NaOH=NaSO4+2H2O (2)NaOH (3)不正确

(4)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不管溶液中是否含硫酸,无色溶液中都会出现白色沉淀

(5)碳酸钠(或碳酸钾或碳酸氢钠、活泼金属、石蕊等)

(6)气泡(7)适量的碳酸钠(或氢氧化钠)

2、【答案】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和HCl 不变色有气泡产生反应物是否过量

ac 腐蚀下水道 Ca(OH)2

3、【答案】H2SO4+2NaOH═Na2SO4 +2H2O;(2分)

猜想四或四;(1分)

NaOH或氢氧化钠;(1分)

有气泡产生;(1分)

pH试纸浸入溶液中;(1分)

BaC1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4、【答案】(1)①红色②无色,2NaOH+H2SO4 == 2H2O + Na2SO4

(2)①三,②方案一中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不能判定硫酸过量;方案二中酸碱反应后得到中性物质遇酚酞也显无色,不能判定恰好完全反应。

5、【答案】【猜想与假设】2NaOH+H2SO4=Na2SO4+H2O(2分)。

【设计与实验】(1)小敏(1分);酚酞溶液没有变红,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1分)。(2)BaCl2+H2SO4=BaSO4↓+2HCl

(

【评价与反思】(1)反应物的用量(1分)。(2)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2分,答对一个得一分,答对2个或3个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程度可知【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溶质一定有硫酸钠,写出生成硫酸钠的化学方程式2NaOH+H2SO4=Na2SO4+H2O;【设计与实验】(1)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产生,据此推断小敏同学的猜想不成立,理由是酚酞溶液没有变红,溶液中没有氢氧化钠;(2)小丽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她据此确定溶质还有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3)小华同学提出质疑,因为溶液中的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为了证明溶质是否还有硫酸,请你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根据酸的性质可以进行的操作为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金属锌,有气泡产生,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反思与评价】(1)在探究化学反应后的剩余物质的成分是,除了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的用量;(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

考点:中和反应

6、【答案】(1)有水生成

(2)CaCl2和HCl 酚酞不变红(或无明显现象)先有气体生成,后生成白色沉淀C 反应物是否过量碳酸钙(3)7.4g

【解析】

试题分析:(1)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氢氧化钙和盐酸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有水生成

(2)探究反应后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成分,1、要考虑生成物,2、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故猜想三:可能是CaCl2和HCl,即反应物HC过量;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根据酚酞溶液遇到碱性溶液变红色,故若酚酞不变红(或无明显现象),说明不纯在Ca(OH)2,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要证明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即证明HCl的存在,取烧杯内的少量溶液于另一只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若先有气体生成,后生成白色沉淀,先后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则可证明

实验三:因为CaCl2和HCl都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选C

【反思与拓展】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②因为经过上面的探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是:CaCl2和HCl,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实际就是除去CaCl2中的杂质HCl,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钙

③根据化学反应:Ca(OH)2+2HCl==CaCl2+2H2O中HCl与Ca(OH)2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熟石灰的质量

解:设熟石灰的质量为x

Ca(OH)2+2HCl==CaCl2+2H2O

73

x 100g×7.3%

74:73=x:100g×7.3%

x=7.4g

考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盐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7、【答案】(1)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要发生反应(水溶液中H+、OH-不能大量共存)(2)小程(3)中和反应产物有NaCl(Cl-),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是否有HCl

(4)方案步骤: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或其它可溶性铜盐溶液)预估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或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所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 pH﹥7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酸和氢氧化钠不能同时存在,因为二者能发生反应;故(1)老师认为小马的猜想是错误的,她的理由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要发生反应(水溶液中H

+、OH-不能大量共存);【方案评价】(2)两位同学中小程的方案正确;【方案反思】(3)请分析错误方案的原因中和反应产物有NaCl(Cl-),加入硝酸银溶液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是否有HCl ;【拓展研究】(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小尚的猜想正确,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再向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或其它可溶性铜盐溶液)预估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考点:酸碱中和反应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中考专题复习《酸碱中和反应》精品表格教案

年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制定日 课型 复习课 级 期 课 题 酸 碱中 和 反 应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 间 知识与技能 教 目标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考点 1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关于中和反应的图像知识 3.PH 值的相关知识. 掌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热爱化学的兴趣。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关于中和反应的图像知识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关于中和反应的图像知识 个人修订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 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__结合生成______的过程, 必须知道酸和碱 即 H ++OH H O 。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反应的实质,理 解此知识点,知 道如何在试题中 (1)改良土壤。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 运用。 况,适量加入______或______中和土壤中的______或______。 (2)处理工厂的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常利用 ______的原理,降低污水的 酸碱性,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 ______,可帮助消化,但胃液 ______过多,会导致胃 病的产生,需服用与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______。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因此涂一些碱 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考点 2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用______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______测定溶液的______。 2.pH 的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 pH=7,呈______溶液。 pH<7,呈______溶液,pH 越小,酸性越______。 pH>7,呈______溶液,pH 越大,碱性越______。 3.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_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将待测液滴 到______,把______与______比较,可得到溶液的 pH 。 2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刘永财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 化学反应。)(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4.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分析 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三、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这个家庭小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 实验用品: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安排:中和反应15分钟,中和反应的应用10分钟,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0分钟,布置家庭小实验和课堂小结5分钟,随堂练习和布置作业5分钟) 五、教学过程 来源:人教网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本节知识点】 1、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 3、盐的组成 4、中和反应应用于医药卫生 5、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6、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业废水 7、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知识】 ⑴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⑵溶液pH的测定方法:①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②测量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得出溶液的pH。 【方法技巧】 ⑴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方法:①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 ②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⑵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中和反应的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思维误区】 ⑴中和反应的判断往往忽略了反应物,认为有水生成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⑵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中和反应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往往引起溶液密度的改变,这是易错点。 【考点分析】 1、中和反应的判断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中考命题的考点,主要考查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方面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通常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保进行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酸和碱中和反应习题精选

酸和碱中和反应习题精选(一■) 1?欣江同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测出了从家中带来的某些物质的pH: (1)上述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2)马蜂的蜂毒是酸性的,若你被马蜂蜇了,宜用上述物质中的涂在皮 肤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涤有油污的物品,N Q CO溶液要比水的去油污效果好。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请回答: (1)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具体操作 (2)发现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实验步骤来研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温度、浓度变化的关系。请简要写出第二、三的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所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 10% 15% 20%勺N Q CO溶液;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 ?根据200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南京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南京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全市酸雨总发生频率为%,比上一年升高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 (1)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试纸。 (3) 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厂的烟囱 C.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4.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其化学性质与硫相似。硒的元 素符 号为 这种酸应读作 HSeQ 中Se 元素的化合价为 5.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Q ,用适量的稀 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中是混入的 杂 质) 酸和碱中和反应 习题精选(二) 、选择题(共50 分) 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Fe ^ FeSQ B. CuSCuCl 2 C. CaCS CQ Se,相对原子质量为79,对应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HSeO 。 (2) HSeQ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 下列物质是由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 FeCl 3 B. AlCl 3 C. CuCl 2 D. AgCl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 知识点睛 1. 探究酸碱盐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1)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①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 有现象的,可直接观察; 无明显现象的,通常加入指示剂观察。 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例: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并设计方案进行验 证。 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NaCl ) 酸过量(NaCl 和HCl ) 碱过量(NaCl 和NaOH ) 验证方案: a .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证明酸过量。 b .加入其他试剂观察产生的现象(气体、沉淀等) 如加入Na 2CO 3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酸过量。 (2)其他酸碱盐反应实验 其探究方法可类比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探究。 2. 碱的变质 (1)NaOH 、Ca(OH)2变质的原因 和空气中的_____反应,NaOH 转化为________,Ca(OH)2转化为__________。 (2)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①探究碱是否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CO 32-。 检验方法: a .滴加足量酸,有气体产生; b .滴加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碱或盐,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探究碱的变质程度(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OH -。 检验方法: 先滴加足量的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盐使CO 32-变成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或 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 精讲精练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稀盐酸与NaOH 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 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向装有一定量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 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NaOH ?? ?部分变质__________ 全部变质__________ 2Ca(OH)?? ?部分变质__________ 全部变质__________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 .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 .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 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SO 42-、Cl -和X ,则X 可能是 A .Cu 2+ B .NO 3- C .Na + D .Ba 2+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SO 42-、OH -、Ba 2+ B .Na +、K +、Cl -、SO 42- C .Na +、H +、NO 3-、CO 32- D .K +、Mg 2+、NO 3-、OH - 5.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Cl 2+H 2O→HCl+HClO 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某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2-4Na Ba SO 、、 B .+2+-H Cu OH 、、 C .+--3K NO Cl 、、 D .+2--3H CO Cl 、、 7.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 .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8.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 +没有减少的是( ) A .BaCl 2 B .NaOH C .CuO D .Zn 9.夏日炎炎,蚊虫猖獗。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中释放蚁酸,蚁酸又名“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刺激皮肤红肿起泡。为缓解症状,适合涂抹的物质是 A .食醋 B .柠檬汁 C .氢氧化钠溶液 D .肥皂水 10.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该方法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及答案)

3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知识点睛 1. 探究酸碱盐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1)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①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有现象的,可直接观察; 无明显现象的,通常加入指示剂观察。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例: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探究反应后溶液 的成分,并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NaCl ) 酸过量(NaCl 和HCl )碱过量(NaCl 和NaOH )验证方案: a.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证明酸过量。b.加入其他试剂观察产生的现象(气体、沉淀等)如加入Na 2CO 3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酸过量。 (2)其他酸碱盐反应实验 其探究方法可类比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探究。 2. 碱的变质 (1)NaOH 、Ca(OH)2变质的原因 和空气中的反应,NaOH 转化为, Ca(OH)2转化为。 (2)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①探究碱是否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CO 2-。检验方法: a.滴加足量酸,有气体产生; b.滴加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碱或盐,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探究碱的变质程度(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OH -。 检验方法: 先滴加足量的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盐使CO 32-变成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或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部分变质NaOH ? ?全部变质?部分变质 Ca(OH)2? ?全部变质

精讲精练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 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向装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若观察到 ,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的pH 逐渐变(填“大”或“小”)且最终(填“大于” 或“小于”)7,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 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和CaCl2; 猜想二: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若,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说明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实验三: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下列物质中也能说明猜想三正确的是(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D.锌 【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 考虑。 ②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 加入过量的。

(完整版)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doc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①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 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 CaCl2;猜想三:___②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③__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④_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 外还需考虑___⑤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 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

⑥ ___(填序号) a . pH 试纸 b .铜 c .紫色石蕊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 危害是__⑦__(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 含有 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⑧___。 (4)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为什么要逐滴滴加稀盐酸 (5)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 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 提出问题 ] 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查阅资料 ]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 [ 实验设计 ] 甲, 乙 , 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 同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学 氢氧化钠与盐 酸发生了化学 溶液由红色变成 甲反应 , 反应的 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型玻璃管中 _________边的红氢氧化钠与盐乙墨水液面下降 ( 所酸发生了化学 加稀盐酸的体积忽反应 略不计 ) 用 _________测定氢氧化钠最后溶液的氢氧化钠与盐丙 溶液的 pH,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___( 填" ≥酸发生了化学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解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用肥皂洗过的衣服晒干后会留下白色的痕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班级学生分成3组做下面的实验,并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第一组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二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三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钾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指导观察图10—12和图10—13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

(完整版)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

精心整理 酸碱中和反应的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 液体血浆胆汁胰液胃液 pH7.35~7.457.1~7.37.5~8.00.9~1.5 其中显酸性的是() A.胃液B.胆汁C.胰液D.血浆 2.某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图,某些分析不合理的是() A.橘子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校园土壤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C.农业上经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改良酸性土壤 D.洁厕剂会腐蚀大理石(主要成分CaCO3) 3.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食醋可以用于去除水垢B.牙膏是中性物质 C.草木灰可以降低土壤的酸性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柠檬 4.为了鉴别一桶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否被某种酸污染,不可取的方法是() A.取样品用pH计测定样品的pH B.测定样品的密度 C.取样品滴入酚酞试液D.测试样品的导电性 5.土壤的酸碱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已知某地区土壤显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推断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注:作物小麦、油菜、西瓜、甘草适宜生长的PH 小麦5.5﹣5.6油菜5.8﹣6.7西瓜6.0﹣7.0甘草7.2﹣8.5. A.西瓜B.甘草C.小麦D.油菜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感觉胃痛的原因是胃液的pH下降

B.人体剧烈运动时,感觉肌肉酸痛的原因是肌肉中产生的乳酸过多 C.大多数农作物一般适宜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 D.人类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酸和碱,但人体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在适应的接近中性的体液中进行 7.下列实例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熟石灰和盐酸B.氢氧化钠和硫酸 C.铁锈和盐酸D.烧碱和硝酸 8.在探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是否发生发应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吸取氢氧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向变红的酚酞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 反应后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 9.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酸碱中和反应课例

7-4 《酸碱中和反应》课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教学流程】 【师】创设问题:当你被蚊虫叮咬时,你通常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皮肤的痒痛?为什么? 【生】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抹花露水,牙膏等。 【师】牙膏、肥皂水都显碱性,能去除蚊虫叮咬的痒痛,是因为它们能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酸和碱之间是否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师】演示实验:用滴管向盛有盐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你认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吗?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生】仔细观察,大胆猜测。两者混合无现象,可能不反应,可能反应无现象。【师】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提示活动顺序:猜想→各自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生】仔细阅读相关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选择一种可行且简便易行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一。

【师】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有什么变化呢? 仔细分析课本P20图中数据,分析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之间的变化。 【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得出结论,课堂展示。 由此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盐酸量较少时,溶液中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呈碱性,PH>7,盐酸与溶液中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 盐酸过量时,溶液中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PH<7。 【师】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之后溶液呈中性呢?H+和OH-哪里去了?多媒体展示:溶液中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师】既然Na+和Cl-不是反应发生的原始动力,反应的关键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那么,其他的酸和碱之间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吗?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观看图片,分析反应实质,并试着完成导学案上四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师】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了水,它们反应的粒子个数比是1:1: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说明:NH4+是原子团,它不是金属离子,但可把它看作金属离子。 【生】判断下列化合物属于盐的是: A、Na 2O B、Mg(OH) 2 C、H 2 SO 4 D、NH 4 Cl E、Na 2 CO 3 【师】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或降低环境中酸或碱的含量。阅读课本21页完成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二。 【生】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应用于医药卫生。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人们被蚊虫叮咬后肿起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体的皮肤内分泌,如果涂一些等碱性物质中和蚊虫分泌的蚁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试写出用这种药物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学校:驿马力农九年制学校姓名:晋晓敏科目:化学职务:教师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本课是学习常见酸和碱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主要是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酸碱度的测定两部分。本节课主要学习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的应用。从教材体系来看,中和反应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同时又引出另一类化合物——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为今后高中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定量分析打下基础。从教育目的看,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研究它更具有现实意义,能更好体现化学走向生活的理念。从中考方面来看,本课题是中考考点之一。因此本节课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 对于什么是酸,什么是碱,如何鉴别酸或碱,学生已经熟悉,而且对酸、碱的有关物理、化学性质有所了解,但对于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什么反应?如何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所以需教师设置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入手,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逐步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促进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加深对中和反应理解的同时,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实质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归纳 【教具准备】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烧杯、滴管、试管等实验仪器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被蜜蜂或马蜂蛰后,皮肤红肿疼痛,应该如何处理? 二、问题探究

专题——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专题练习(三)酸碱中和反应探究 1、某化学课堂用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将一泄量的稀民SO;加入到盛有X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知识梳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提岀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猜想打假设】甲组:只有Na=SO> 乙组:有Na:S(h和H:SO:丙组:有Na:S(Ufl XaOH 【收集证据】丙组同学取饶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酥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_左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表达与交流】为了验证其余猜想,甲组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锁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产生。你认为他们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 (填“正确” 或“不正确”),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乙组同学取少;g试液 于试管中,加入—_溶液,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反思打评价】为回收硫酸钠,应取剩余试液于烧杯中,加入(7)______ 溶液,充分搅拌,蒸发即可得到纯净的硫酸钠。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 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 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I、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II、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和Ca(OH)=:猜想二:可能只有CaCL;猜想三:_。 【査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馭溶液,振荡 实脸现象:_______ 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实脸现象:_______________ 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 【反思与拓展】(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HC1,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 ______ (填序号) A. 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 。 3、某化学课堂困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 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絡)。 【演示实验】将一立呈的稀H=S(h加入到盛有Y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SO, 猜想二:有Xa=SO;和比S(h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7单元-第4节《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本节知识点】 1、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 3、盐的组成 4、中和反应应用于医药卫生 5、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6、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业废水 7、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知识】 ⑴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⑵溶液pH的测定方法:①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②测量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得出溶液的pH。 【方法技巧】 ⑴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方法:①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②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⑵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中和反应的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思维误区】 ⑴中和反应的判断往往忽略了反应物,认为有水生成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⑵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中和反应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往往引起溶液密度的改变,这是易错点。 【考点分析】 1、中和反应的判断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中考命题的考点,主要考查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方面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土门子镇中学杜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促进学生运用。 2.化学知识进行思维的能力并联系实际生活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和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实验直观教学相结合。

红色。然后用_____逐渐滴入稀盐酸,同时不停地____,直至溶液恰好变成_____色为止。此时试管内溶液呈。(酸性、碱性、中性) 3.在实验室用15mL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该实验必须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2)要判断氢氧化钠恰好被盐酸中和,需要加入_______试剂,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3)要从中和后的溶液中获取氯化钠晶体,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板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2、反应表达式:HCl + NaOH = NaCl+ H 2 O 和酸+碱→盐+水 反3、反应现象:放热 应⑴改变土壤的酸碱性。熟石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4、应用:⑵处理工厂的污水 ①中和胃酸过多 ⑶用于医疗: Al(OH) 3 +3HCl=AlCl 3 +3H 2 O ②治疗蚊虫叮咬 检测学生对 知识掌握情 况。 学生独立完成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中考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经典压轴题含详细答案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1.在含有大量OH﹣、Cl﹣、Ba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NO B.Ag+C.SO42﹣D.H+ A.- 3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NO3-与OH﹣、Cl﹣、Ba2+均不结合析出气体、沉淀或水,所以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B. Ag+与Cl-能结合形成氯化银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C. SO42﹣能与Ba2+结合形成硫酸钡的白色沉淀,所以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 D. H+能与OH-结合生成水,不能与三种离子在溶液中大量共存,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 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间不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2.比较、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中正确的是 A.碳酸钠、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所有的碳酸盐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 B.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相应的盐,正确;B、碳酸钠属于盐,溶液呈碱性,错误;C、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错误;D、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A 考点:中和反应,氧化物,盐的化学性质。 3.下列对图中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实验: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和一氧化碳的反应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 B.乙实验:向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初中化学酸碱中和反应及应用

初中化学"中和反应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说课 稿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 (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学设计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敦煌三中贾国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 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 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对上一节课酸和碱的知识特点,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记忆。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通过魔术“魔杯变色”引入酸碱中和反应的话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实验: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启发学生思考:实验中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果发生反应会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探讨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生成本节课最核心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 学生活动:小组内活动,提出对于酸和碱那个的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 分析问题:实验中没有明显的变化,是否就能下结论说:酸和碱之间不发生反应呢当然不能,我们前面学过的一些反应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显然这个实验方案不能判断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还需要从刚刚学过的酸和碱的性质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剂。引导学生判断化学变化是否发生,不能只根据没有明显的现象就轻易下结论说反应不进行,同时也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通过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出酸碱确实发生了反应 方案一: 滴加稀盐酸 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不变色 振荡 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滴加稀盐酸稀NaOH溶液(无色)→→→→→→→→→溶液变成红色→→→→→→→→→溶液红色变无色 振荡振荡 设计意图:“滴定顺序”设计“反向对比”,指示剂“变色”,学生从不确定答案的实验设计到确定的实验设计,通过推敲,让学生体会到探究是一个趋近完美的过程。通过加热反应后的溶液出现白色固体验证酸碱之间发生了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