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

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

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
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

(4)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为什么要逐滴滴加稀盐酸

(5)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查阅资料]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实验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溶液由红色变成

_________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乙型玻璃管中_________

边的红墨水液面下降

(所加稀盐酸的体积忽

略不计)

氢氧化钠与盐酸

发生了化学反应

丙用_________测定氢

氧化钠溶液的pH,向

其中滴加足量稀盐

酸,再测定溶液的pH

最后溶液的

_________(填"≥7,"

≤7,"不变"

氢氧化钠与盐酸

发生了化学反应

[评价反思]你认为实验设计方案不合理的同学是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另有一位同学向自己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时,溶液变红色,可是红色即可消失了,出现此意外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填以下序号).

A所用的酚酞试液是变质的

B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小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

酸碱中和反应练习题目

7.2.3酸碱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 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 D.由无色变成红色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KOH+HNO3═KN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Fe+2HCl═FeCl2+H2↑ D.CO2+2NaOH═Na2CO3+H2O 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4.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5.如图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X是时间,Y是pH B.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7.向一定量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8.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 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D.d点溶液中较多的Ba2+、OH﹣、SO42﹣、H+

(名师整理)最新化学中考专题复习《酸碱中和反应》精品表格教案

年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制定日 课型 复习课 级 期 课 题 酸 碱中 和 反 应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 间 知识与技能 教 目标 学 目 过程与方法 标 目标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考点 1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关于中和反应的图像知识 3.PH 值的相关知识. 掌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热爱化学的兴趣。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关于中和反应的图像知识 1.中和反应的定义. 2.关于中和反应的图像知识 个人修订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中和 反应。 2.实质:酸溶液中的______和碱溶液中的______结合生成______的过程, 必须知道酸和碱 即 H ++OH H O 。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反应的实质,理 解此知识点,知 道如何在试题中 (1)改良土壤。植物的生长需在适宜的环境中,根据土壤酸碱性的具体情 运用。 况,适量加入______或______中和土壤中的______或______。 (2)处理工厂的废水、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工厂排放的污水,常显酸性或碱性,常利用 ______的原理,降低污水的 酸碱性,使之达到排放标准。 (3)中和反应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①人体胃液中含有 ______,可帮助消化,但胃液 ______过多,会导致胃 病的产生,需服用与酸反应的物质,以中和胃液中过量的______。 ②蚊虫叮咬,使皮肤肿痛,因为蚊虫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因此涂一些碱 性物质,可减轻痛痒。 考点 2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用______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性,用______测定溶液的______。 2.pH 的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 pH=7,呈______溶液。 pH<7,呈______溶液,pH 越小,酸性越______。 pH>7,呈______溶液,pH 越大,碱性越______。 3.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_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 pH 试纸,将待测液滴 到______,把______与______比较,可得到溶液的 pH 。 2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知识点总结及习题(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酸碱中和反 应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有答案) https://www.doczj.com/doc/3b1314141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二、酸碱指示剂 检验物质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变红色 盐 酸 变红色 石灰水 变蓝色 NaOH 溶液 变蓝色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检验物质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食 醋 不变色 盐 酸 不变色 石灰水 变红色 NaOH 溶液 变红色 2、变色规律: 酸溶液 碱溶液 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指示剂 溶液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酸石红,碱石蓝; 酸酚无,碱酚红。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 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 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三、练习: 1、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区分开的试剂是( C ) A. 酚酞 B. 铁片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刘永财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 化学反应。)(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

中和反应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中和反应及应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十分鲜明的体现的新教材的特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获得感性认识,代替了枯燥的概念性的叙述文字,初中化学对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介绍的相对较多,是考察学生能力的重要考点。尤其酸、碱、盐更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学习,而是专门作为一个课题来学习,并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单元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密切,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实验入手学习中和反应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有了一定的认识,接着提出了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但酸碱混合后并没有明显现象,学生已经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这时学生对能否发生反应存在疑惑,这正是我们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在上册二氧化碳的学习中已经探究过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方法,并在本单元中学习了溶液酸碱性的检别方法,这些都为这个实验探究准备了条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教师的讲解演示,加上教师的引导,完成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度并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与探究培养合作精神,继续培养探究能力。 2.通过对中和反应类型的认识,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等信 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和反应 难点:中和反应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溶液、六、教学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方案 酸碱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教材安排的3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3.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4.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二、教学方法分析 1. 通过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的实验探究,掌握使用胶头滴管等实验的操作,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探究—寻找身边物质测其pH,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测定一些液体的pH,学会区分身边一些物质的酸碱性强弱。

三、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验探究开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尝试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知道酸碱能反应,进一步强调这类反应是中和反应。教材放眼于实际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学生了解了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后,自己用pH试纸去测定实验室和身边物质的pH,增加了课堂趣味性也巩固了学生的记忆。后面通过“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这个家庭小实验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应如何选择合适的洗发水,这种学以致用的手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 实验用品: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1课时(时间安排:中和反应15分钟,中和反应的应用10分钟,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0分钟,布置家庭小实验和课堂小结5分钟,随堂练习和布置作业5分钟) 五、教学过程 来源:人教网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7-4 《酸碱中和反应》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学会用中和反应来改变溶液的酸碱性; ⑵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提出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⑵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⑵认识化学对生产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质,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方法。 【本节知识点】 1、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否发生化学反应 2、中和反应 3、盐的组成 4、中和反应应用于医药卫生 5、利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6、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业废水 7、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相关知识】 ⑴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⑵溶液pH的测定方法:①pH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②测量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相比,得出溶液的pH。 【方法技巧】 ⑴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的方法:①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 ②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 ⑵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注意在实际中的应用,将中和反应的原理应用于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 【思维误区】 ⑴中和反应的判断往往忽略了反应物,认为有水生成的反应即为中和反应。 ⑵对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不深,中和反应伴随溶液酸碱性的改变,在改变过程中往往引起溶液密度的改变,这是易错点。 【考点分析】 1、中和反应的判断以及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中考命题的考点,主要考查对中和反应的理解,常见题型为选择题。 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方面的应用是中考命题的热点,通常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环保进行考查,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探究中和反应的进行 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废液的处理

探究中和反应的进行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废液的处理 实验探究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因此,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学生解决探究题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学生检验溶液酸性和中性的方法。 3、通过讨论,探究处理酸性废水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 能力。 3.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验证中和反应的发生,检验酸碱性的方法。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二、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学生知道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和碱中和反应习题精选

酸和碱中和反应习题精选(一■) 1?欣江同学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测出了从家中带来的某些物质的pH: (1)上述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2)马蜂的蜂毒是酸性的,若你被马蜂蜇了,宜用上述物质中的涂在皮 肤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涤有油污的物品,N Q CO溶液要比水的去油污效果好。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请回答: (1)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具体操作 (2)发现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的浓度及温度有关,采用以下四个实验步骤来研究碳酸钠溶液的碱性强弱和溶液温度、浓度变化的关系。请简要写出第二、三的实验步骤(不必写实验所涉及的仪器) 第一步:分别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 10% 15% 20%勺N Q CO溶液;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 ?根据200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南京市公布的2001年环境质量公报,与2000年相比,南京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上升%,全市酸雨总发生频率为%,比上一年升高个百分点,全市降雨平均酸性略强于上一年。 (1)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 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可以采用试纸。 (3) 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合理的是(填序号) a.使用脱硫煤 b加高工厂的烟囱 C.用废碱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

4.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的功能,其化学性质与硫相似。硒的元 素符 号为 这种酸应读作 HSeQ 中Se 元素的化合价为 5.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Q ,用适量的稀 盐酸可以除去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 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中是混入的 杂 质) 酸和碱中和反应 习题精选(二) 、选择题(共50 分) 2.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Fe ^ FeSQ B. CuSCuCl 2 C. CaCS CQ Se,相对原子质量为79,对应的含氧酸的化学式为 HSeO 。 (2) HSeQ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 下列物质是由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 FeCl 3 B. AlCl 3 C. CuCl 2 D. AgCl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 知识点睛 1. 探究酸碱盐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1)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①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 有现象的,可直接观察; 无明显现象的,通常加入指示剂观察。 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例: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探究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并设计方案进行验 证。 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NaCl ) 酸过量(NaCl 和HCl ) 碱过量(NaCl 和NaOH ) 验证方案: a .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证明酸过量。 b .加入其他试剂观察产生的现象(气体、沉淀等) 如加入Na 2CO 3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酸过量。 (2)其他酸碱盐反应实验 其探究方法可类比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探究。 2. 碱的变质 (1)NaOH 、Ca(OH)2变质的原因 和空气中的_____反应,NaOH 转化为________,Ca(OH)2转化为__________。 (2)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①探究碱是否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CO 32-。 检验方法: a .滴加足量酸,有气体产生; b .滴加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碱或盐,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探究碱的变质程度(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OH -。 检验方法: 先滴加足量的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盐使CO 32-变成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或 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 精讲精练 1.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稀盐酸与NaOH 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 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向装有一定量NaOH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 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NaOH ?? ?部分变质__________ 全部变质__________ 2Ca(OH)?? ?部分变质__________ 全部变质__________

(完整版)酸碱中和反应探究题.doc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Ⅰ、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①___。 Ⅱ、探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可能是CaCl2和 Ca(OH)2;猜想二:可能只有 CaCl2;猜想三:___②___。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___③___结论: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实验现象:__④__结论:猜想二不正确,猜想三正确【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 外还需考虑___⑤___。 (2)根据所学化学知识,验证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 HCl,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完成该实验?___

⑥ ___(填序号) a . pH 试纸 b .铜 c .紫色石蕊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 危害是__⑦__(写一条)。要处理烧杯内溶液,使其溶质只 含有 CaCl2,应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⑧___。 (4)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为什么要逐滴滴加稀盐酸 (5)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 没有看到明显现象. [ 提出问题 ] 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查阅资料 ]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 . [ 实验设计 ] 甲, 乙 , 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 同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学 氢氧化钠与盐 酸发生了化学 溶液由红色变成 甲反应 , 反应的 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型玻璃管中 _________边的红氢氧化钠与盐乙墨水液面下降 ( 所酸发生了化学 加稀盐酸的体积忽反应 略不计 ) 用 _________测定氢氧化钠最后溶液的氢氧化钠与盐丙 溶液的 pH,向其中滴加足量_________( 填" ≥酸发生了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一.所用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和锥形瓶 (1)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对比不同点及其原因; (2)对比滴定管和量筒刻度的不同。 二.实验操作: (1)查:检查是否漏水和堵塞。 (2)洗:洗净后用指定的酸和碱液润洗。(锥形瓶只用蒸馏水洗净即可) (3)盛、调:用烧杯沿漏斗注入滴定管中,放出液体,赶气泡、调起点。 (4)取:将一定体积未知浓度的酸溶液放入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 (5)滴定:操作要点及滴定终点的观察。 左手控制滴定管的活塞或挤压玻璃小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 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指示剂变色,半分钟内不褪色) (6)记和算: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求出酸的浓度。计算时可用公式: c(H+)=[c(OH-)×V(碱)]÷V(酸)求。 [原理:c(H+)×V(酸)= c[(OH-)×V(碱)] 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中和滴定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要求:变色要明显、灵敏,且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要尽可能在滴定过程中的pH值突变实范围内。 选择指示剂时,一般要求变色明显,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恰好中和时的pH要吻合。 ①在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中,不用石蕊作指示剂,主要原因是:石蕊的“红色→紫色”、“紫色→蓝色”的颜色变化不够明显,不利于及时、准确地作出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的判断。 ②强碱滴定强酸: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到浅红色(PH≈8) (酚酞:无色—————浅红色————红色 PH 0-----------(8-10)--------14) ③强酸滴定强碱:可选择甲基橙,颜色由黄色到橙色(PH≈4.4) (甲基橙:红色———橙色—————黄色 PH 0-----(3.1-4.4)-----------14)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沪教初三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单元单元综合检测题 一、初中化学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选择题 1.在总结化学知识时,以下归纳或判断正确的是( ) A .可作保护气的气体一定是稀有气体 B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能分解产生氧气的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体积增大 D .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H + 3.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仅有SO 42-、Cl -和X ,则X 可能是 A .Cu 2+ B .NO 3- C .Na + D .Ba 2+ 4.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H +、SO 42-、OH -、Ba 2+ B .Na +、K +、Cl -、SO 42- C .Na +、H +、NO 3-、CO 32- D .K +、Mg 2+、NO 3-、OH - 5.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消毒和杀菌,其与水的反应式为:Cl 2+H 2O→HCl+HClO 请选择一种试剂来证明某瓶水是蒸馏水还是自来水: A .酚酞试液 B .氯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 6.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2+2-4Na Ba SO 、、 B .+2+-H Cu OH 、、 C .+--3K NO Cl 、、 D .+2--3H CO Cl 、、 7.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B .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 C .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D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8.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H +没有减少的是( ) A .BaCl 2 B .NaOH C .CuO D .Zn 9.夏日炎炎,蚊虫猖獗。蚊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中释放蚁酸,蚁酸又名“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刺激皮肤红肿起泡。为缓解症状,适合涂抹的物质是 A .食醋 B .柠檬汁 C .氢氧化钠溶液 D .肥皂水 10.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海水(含氯化镁)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该方法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包括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中和反应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溆浦县卢峰镇麻阳水中学--向春城 探究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认识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 ⑴通过边实验边探讨,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整合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交流。 ⑵对实验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现象,学会分析原因。 3.情感与态度: ⑴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⑵使学生在参与和合作中感受自己的成功,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可以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本节课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教学案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 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所以本节课是在第二节探究酸碱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 探究酸和碱的性质,教学起点定位在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这个问题上,从而引发有关中 和反应的探究活动,最后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实质 探究重点:1.中和反应及其实质 2.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探究难点:中和反应的实质 实验仪器及药品:5%稀盐酸 5%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pH试纸 氢氧化钙固体蒸馏水浓盐酸 试管8支胶头滴管小烧杯玻璃棒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探究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前面我们一起学习了酸和碱的性质,请同学们回忆,怎样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为什么酸和碱具有共同的性质? 【投影】酸碱指示剂和酸碱度的知识再现习题 1.用酸碱指示剂可以区别溶液的酸碱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原因:酸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碱溶液中含有较多的 OH- 2.溶液的酸碱度常用来表示。 pH<7时,溶液显性; pH = 7时,溶液显性; pH > 7时,溶液显性。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同学们做过好多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许多现象。如果将实验室常见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可能出现什么现象呢? 【猜想交流】…… 【实验探索】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结论】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了吗?你有什么猜想? 【猜想】二者没发生反应;二者反应了,但现象不明显……

(完整版)酸碱中和反应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7.2.3 酸碱中和反应 一.选择题(共11 小题) 1.在做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有时需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完成.向含有酚酞的NaOH 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盐酸.此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A.由红色变为蓝色B.由蓝色变为红色 C.由红色变为无色D.由无色变成红色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KOH+HNO3═KNO3+H2O B.CuO+H2SO4═CuSO4+H2O C.Fe+2HCl═FeCl2+H2↑D.CO2+2NaOH═Na2CO3+H2O 3.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做法不是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B.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盐酸除去铁锈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 4.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5.如图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 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 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是时间,Y 是pH B.X 是水的总质量,Y 是H2SO4 的质量 C.X 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 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X 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 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6.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A.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7.向一定量的Ba(OH)2 溶液中滴加稀H2SO4,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A.B. C.D. 8.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烧杯内溶液 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 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 B.b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C.c 点烧杯内液体的pH=7

推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概念、实质、应用以及实验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的热点,而最常见的中和反应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中考试题常以这个反应去诠释中和反应知识。 例题小何进行盐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的实验,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了加入指示剂。为了判断该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他进行了如下探究:(1)提出问题: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 (2)猜想与假设:所得溶液可能显碱性,也可能显酸性,还可能显性。 若溶液显碱性,则溶液中使其显碱性的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要对所得溶液进行沉淀处理,你认为处理的方法是。 (3)实验与分析:小何从烧杯中取了部分反应后的溶液置于一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了溶液显中性的结论。小张认为小何得出的结论不正确,你认为小张的理由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张取试管中的溶液做了(溶于水的二氧化碳忽略不计)的实验。 (4)交流拓展:第二天,小明也做同样的实验。当他向氢氧化钠溶液加稀盐酸时,发现溶液有气泡冒出,你认为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1)该实验若不使用酸碱指示剂,就不易判定反应进行的程度,也不易直接判断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所以小何要探究的问题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2)酸碱中和反应,若完全中和,反应所得溶液就显中性,若酸过量则显酸性,若碱过量则显碱性,碱溶液里含有大量的OH-,若对碱性溶液进行沉淀处理,可以加入可溶性铜盐、可溶性铁盐等,然后滤去沉淀即可。 (3)在使用酚酞溶液鉴别溶液酸碱性时,若溶液显无色,则不能判断溶液是中性还是酸性。正确的方法有:加活泼金属(看是否冒气泡)、加氢氧化钠溶液(看是否出现红色)、加碳酸盐(看是否冒气泡)等。 (4)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生成了碳酸钠。 参考答案(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2)中性OH-滴加氯化镁溶液至无沉淀生成,然后过滤 (3)盐酸过量时溶液也不变色取样,加入锌粒,观察现象等 (4)Na2CO3+2HCl = 2NaCl+H2O+CO2↑ 变式题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盐酸。 (1)充分反应后,你认为溶液中的溶质组成最多有种情况,这几种情况中一定含有。 (2)由于忘记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他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并向其中滴了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参考答案(1)3 NaCl (2)不正确,因为盐酸过量,酚酞也不变色 (3)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盐酸过量;若溶液不变色,说明恰好中和(答案合理即可)

酸碱中和图像

专题复习5:酸碱稀释、中和图像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

V(NaOH)/mL 37pH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某温度下,相同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pH 随溶液体 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Ⅱ为盐酸稀释时pH 变化曲线 B .导电性:b 点 > c 点 C .K w 的数值:a 点 > c 点 D .酸的总浓度:b 点 > a 点 2、常温下,pH=10的X 、Y 两种碱溶液各1 mL ,分别稀释到100 mL ,其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 、Y 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X 溶液的碱性比Y 溶液的碱性强 C .分别完全中和X 、Y 这两种碱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 X >V Y D .若8

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及答案)

3酸碱盐相关实验(讲义) 知识点睛 1. 探究酸碱盐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1)酸碱中和反应实验 ①证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有现象的,可直接观察; 无明显现象的,通常加入指示剂观察。②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 例: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探究反应后溶液 的成分,并设计方案进行验证。三种情况:恰好完全反应(NaCl ) 酸过量(NaCl 和HCl )碱过量(NaCl 和NaOH )验证方案: a.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如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证明酸过量。b.加入其他试剂观察产生的现象(气体、沉淀等)如加入Na 2CO 3溶液,有气体产生,证明酸过量。 (2)其他酸碱盐反应实验 其探究方法可类比酸碱中和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探究。 2. 碱的变质 (1)NaOH 、Ca(OH)2变质的原因 和空气中的反应,NaOH 转化为, Ca(OH)2转化为。 (2)探究是否变质及变质程度 ①探究碱是否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CO 2-。检验方法: a.滴加足量酸,有气体产生; b.滴加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碱或盐,有白色沉淀产生。 ②探究碱的变质程度(部分变质或全部变质),需检验是否存在OH -。 检验方法: 先滴加足量的含Ca 2+或Ba 2+的可溶性盐使CO 32-变成沉淀,过滤后向滤液中(或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部分变质NaOH ? ?全部变质?部分变质 Ca(OH)2? ?全部变质

精讲精练 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 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向装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若观察到 ,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方案二】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若测得的pH 逐渐变(填“大”或“小”)且最终(填“大于” 或“小于”)7,则证明稀盐酸与NaOH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钙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时, 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于是,他们决定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Ca(OH)2和CaCl2; 猜想二:CaCl2; 猜想三:。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若,说明猜想一不正确。 实验二:另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说明猜想二不正确, 猜想三正确。 实验三: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溶液于试管中,下列物质中也能说明猜想三正确的是(填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D.锌 【反思与拓展】 ①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 考虑。 ②要处理烧杯内的溶液,使其溶质只含有CaCl2,应向烧杯中 加入过量的。

酸碱中和反应的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中和反应,理解中和反应的应用 2.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从而认识物质溶液的酸碱度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粘上难溶解于水的胆汁酸(一种酸)而变苦,用肥皂洗过的衣服晒干后会留下白色的痕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 班级学生分成3组做下面的实验,并组织小组代表交流各自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对应结论; 第一组 ①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②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 ③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二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第三组 ①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钾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并不断搅拌 ②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指导观察图10—12和图10—13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2.氢氧化钾和硫酸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