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商务希尔 复习资料整理

国际商务希尔 复习资料整理

国际商务希尔 复习资料整理
国际商务希尔 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章全球化

2012、05、08——2012、05、18

1、什么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

全球化是指转向一个更为一体化与相互依存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有不同的侧面,包括市场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markets)是指把历史上独特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生产全球化(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指的是从全球各地去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本国在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

2、全球机构的出现

(1)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主要负责监管世界贸易秩序和确保各国遵守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国签署的贸易协定中规定的规则。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是由44个国家于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所创建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是维持国际货币系统的秩序‘而世界银行则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世界银行重点在于向一些资金短缺的穷国政府发放低息贷款,以资助它们希望从事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当一国的经济出现混乱和货币相对其他国家大幅贬值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视为可求助的最后的贷款者。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常常是附加条件的,作为贷款的代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贷款国需采取特定的经济政策,以扭转混乱局面,使经济回归稳定和增长。(3)联合国(United Nations)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由51个国家承诺通过国际合作和集体的安全防卫措施来维护和平。根据宪章,联合国有四项宗旨: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发展各国友好关系;共同解决国际问题和促进尊重人权;以及协调成为各国行动的中心。

3全球化的推动力

一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减少了;

二是技术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的发展。

4、管理国际企业和管理国内企业是不同的,理由至少有以下四点:1、国家的差异;2、国际企业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更广泛,问题本身也更复杂;3、国际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设法在政府干预国际贸易和投资系统所强加的限制下工作;4、国际交易涉及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各种外汇。

第二章政治经济中的国家差异由于各国在许多领域存在差异,因而国际商务比国内商务要复杂的多。各国有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提示和法律体系,各国的文化差异也很大,不同国家的教育和技能水平以及各国经济发展阶段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所有这些差异都会对国际商务活动产生影响,对在不同国家开展商务活动所产生的收益、成本和风险有着深远的影响,因而在不同国家的经营方式应该有所不同,而国际企业的战略也应各国而异。

1、政治体制(political system)

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可以用两个相关的指标来考察,一个是其对集体主义或

个人主义的重视程度。第二个是其民主或集权的程度。这两个指标一般是相互关联的,强调集体主义的体制一般倾向于集权,而强调个人主义的体制一般倾向于民主。

2、集体主义(collective)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集体主义是指集体目标优先于个人目标的一种政治体制。当强调集体主义时,一个整体的社会需求通常被认为比个人自由重要的多,在此环境下,当个人行为被认为与“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相悖时,其个人的权益就会被限制。

个人主义是指一个人应享有其经济和政治追求的自由。相对于集体主义来说,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利益优先于国家的利益。个人主义是建立在两个核心原则之上的。第一个原则是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表达的重要性。第二个是强调只有通过让人民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才能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而不是由某个集体机构来规定什么事社会的最高利益。

(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最后悔达到一个并非初衷的目的。这对社会而言不一定是坏事。在追求其自身利益的同时,又不断的提升了社会利益,而且比他实际打算促进社会利益更加有效。)——Adam Smith

3、民主与集权

民主(democracy)是指在该制度中,政府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或通过其所选代表简介选举出来的。集权(totalitarianism)是在该制度中,个人或一个政党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卖弄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政治反对派是被限制的。

4、经济体制

政治意识和经济体制之间是有联系的。在一些以个人目标为主的国家中,我们较多地看到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相反,在一些以集体为目标的国家中,国家可能控制了很多的企业,同时,市场可能是受到限制而不是开放的。

(1)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

在一个纯市场经济中,所有生产性活动都为私人拥有,而非国家所拥有。一个国家生产什么商品和服务,以及生产多少不是由任何人计划确定的,而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并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给生产者。如果商品的需求超过供给,则价格上升,表明生产者应该多生产;如果供给超过需求,则价格下跌,表明生产者应该减少生产。考虑到垄断固有的风险,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就是鼓励私人生产者之间有活力的竞争。要做到这一点,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限制企业垄断市场的行为。私人所有制也鼓励有活力的竞争和经济效率,私人所有制保障企业有权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利润,这就鼓励企业寻找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的方法,包括引入新产品,开放更有效的生产工艺,开展更好的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或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管理他们的业务。

(2)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

在一个纯碎的计划经济中,一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生产的数量及销售价格都是由政府计划指定的。与集体主义意识形态一致,计划经济的目标是由政府分配资源以求社会利益。另外,在纯粹的计划经济中,一切工商企业均归国家所有,其基本原理是,政府能够按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投资,而不是按个人的利益进行投资。然而,在计划经济中,国有企业对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缺乏动力,因为企业不会破产,况且私有制的取消意味着不存在激励机制去鼓励个人寻求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方式。因此,计划经济缺乏动力和创新,导致经济停滞。

(4)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中,一部分是私有制,一部分是国有制和政府计划机制。

5、法律体系(legal system)

一国的法律体系或制度指的是法令或法律,它们规定了行为要合乎法律的程序,并且通过法律实现公正。一国的法律将制度商务实践,定义商务交易活动的方式,制定商务交易中有关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如同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该国的法律体系也受到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体制的影响。一国政府定义法律框架,规定企业在此框架内经营商务活动。管理商务活动的法律通常反映出该国统治者的政治意识。可以从基本法律的差异、合同法、有关财产权的法律,具体涉及专利、版权和商标等、知识产权和产品安全及产品责任的法律来说明各国法律体系如何不同以及如何影响国际商务活动。

6、不同的法律体系

普通法(common law)体系以传统、先例和惯例为基础。传统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历史;先例是指法院以前所判过的案例;惯例则是指具体应用法律的方式。法庭在解释普通法时,会依据这些特征行事,这给普通法体系带来了某种程度的灵活性,这是其他法律体系所没有的。大陆法(civil law system)体系是以一套十分详尽的法律条文所组成的法典为基础的。大陆法体系的灵活性相对有限。在普通法体系中,法官有解释法律的权力;而在大陆法体系中,法官只有应用法律的权力。

宗教法(theocratic law system)体系是指以宗教教义为基础的一种法律制度。伊斯兰法是现代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宗教法律制度。伊斯兰法侧重于道德伦理,而不是一个商业法规,它倾向于全方位的管理生活。伊斯兰法就是以伊斯兰经——《古兰经》、伊斯兰教规、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论以及伊斯兰学者根据《古兰经》和伊斯兰教规的原则精神撰写的论著为基础形成的。

7、合同法的差异

一张合同(contract)就是一份法律文件,它规定了交易发生的条件、交易双方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有些合同格式可以用于许多商业交易。合同法(contract law)是管理合同执行的法律实体,当一方感到另一方违背协议文本或原则时,合同有关方通常会通过合同法来解决。由于普通法相对来说不太明确,因而在一个普通法框架下起草的合同往往对于所有偶然事件都有详尽的描述。而在大陆法框架下,合同则趋于较短和较为笼统的描述,因为在普通法合同中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在大陆法法典里都有明文规定。可以设想,在实施普通法体系的国家起草一分合同较为昂贵,而在实施大陆法体系的国家处理合同则可能产生许多争议。

8、财产权和腐败行为

财产是指个人或企业所拥有的具有合法权益的一种资源,即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资源包括土地、建筑物、设备、资本、矿产、企业和知识产权。财产权(property rights)是指使用资源以及通过使用资源可能产生任何收益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权益。财产权通过两种方式被侵犯:私下行为(private action)是指非公有的个人或集团的偷窃、盗版、敲诈等行为。公共行为(public action)是指公共官员,如政治家和政府官员,从财产所有者那里勒索钱财或资源。

9、知识产权的保护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属于财产权,是知识活动的产物,知识产权通过专利、版权和商标可以建立所有权。专利(patent)是准许一个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享有制造、使用或出售该发明的专有权。版权(copyrights)是作家、作曲家、剧作家、

艺术家和出版商以及以适当的方式传播其作品的专有合法权利。商标(trademarks)是设计和品牌的名称,通常需要在官方注册登记,商人或制造商用以称呼和区别其产品。

10、产品安全和产品责任

产品安全法(product safety laws)是指对某一产品必须建立一定的安全标准。产品责任(product liability)是指当一个产品引起伤害、死亡或损失时,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及其主管人员应对此负责。产品责任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种。民事责任要求支付赔偿金,刑事责任导致罚金或监禁。

11、发展概念的延伸:阿玛蒂亚·森

他主张衡量发展水平应少一点诸如人均GNI那样的物质产出指标,而多一点人民所拥有的能力和机会的指标。根据他的理论,发展应该被视为人民能够体验到的实际自由不断扩大的一个过程。因此,发展要求消除干扰自由的主要障碍:贫穷和专制,经济机会的缺乏和制度性社会剥夺,公共机构的冷漠以及无法忍受的压抑。森认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其成功要求政治体“民主化”,在有关社会的重大决策方面还有公民的声音。联合国采用了森的著名论点,建立了人文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来衡量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HDI有三个基本衡量指标:期望寿命、接受教育的权力和基于PPP估计的平均收入能否满足该国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12、创新和创业是增长的动力

创新(innovation)不仅包括新产品,而且包括新工艺、新组织、新管理和新战略。创业者(entrepreneurs)首先将创新产品和工艺商业化,创业活动给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13、创新和创业需要加强对产权的保护

推进创新、创业活动和经济增长的商务环境还包括对产权的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个人和企业必须有机会从创新思想中受益。没有强大的产权保护,企业和个人经营就会有风险,其从努力创新中得来的利益很可能被犯罪分子或国家剥夺。

14、民主的传播的原因

(1)许多集权统治者无法为国内大多数人谋取经济进步带来的收益;

(2)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包括短波无线电、卫星电视、传真机、录像出版物和因特网,削弱了国家控制审查信息的能力,这些技术开创了传播来自自有社会的民主理念和信息的新渠道。

(3)在许多国家,过去25年的进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是他们推动了改革。

15、经济转型的本质:向基于市场的经济体制的转变,一般包括:放松管制、私有化、创建一个保护产权的法律体系。

(1)放松管制(deregulation)包括撤销对市场自由运作的限制,建立私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经营方式。取消价格控制、让市场供求来决定价格、废除有管禁止建立和经营私有企业的法规、以及放松或取消对外国企业的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限制。

(2)私有化(privatization)就是将国有财产转变为私人个体所有。私有化被看成是一种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它通过向新的私有企业主提供强有力的刺激,推动其提高生产力,开发新市场和退出亏损的市场。但是,简单地国有资产出售给私人投资者并不能保证经济增长。如果新的私有企业继续得到国家补贴,或者设置一些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

资方面的壁垒,以便在这些企业直接面对竞争者时给予保护,那么这样的私有化通常是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新的私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也很重要。

(3)法律体系

法律是保护私有产权和提供合同执行保障的机制,是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没有法律体系保护私有产权,没有一个机制使这一体系政策运行,私人和公共部门从事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就可能不断下降,甚至会引起有组织的犯罪,这些将侵蚀私营经济部门的利润。

16、对管理者的启示

首先,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会引发重要的伦理问题,这些伦理问题将对国家商务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及其环境会明显影响该国作为一个市场和投资场所的吸引力。在一个国家从事商务活动的收益、成本和风险将受到该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法律体系的影响。一个国家作为市场和投资场所的综合吸引力取决于在该国长期从事商务活动的收益和成本、风险之间的差额。

(1)收益

在一个国家长期从事商务活动的货币收益是由市场规模、该市场上消费者的现有财富(购买力)和未来财富决定的。有些市场用消费者人数开衡量是很庞大的市场,但较低的生活水平可能意味着其购买力有限,所以用经济收益来衡量这些市场就是相对较小的市场。

第一进入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是指市场早进入者所拥有的优势,迟进入者劣势(late-mover disadvantages)是指后进入者可能遇到的障碍。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和产权制度理所当然的成为预测经济前景的有用指标。产权受到保护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通常比得不到保护的国家或计划经济的国家拥有更高的经济增长率。所以,一个国家良好的经济制度、产权制度以及市场规模预示着在该国从商有潜在的长期收益。

(2)成本

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决定了国际企业在一个国家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政治因素就是指在一个国家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可能会因需要收买政治势力以便取得政府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许可而有所增加。在封闭的集权国家,需要支付的贿赂元大于在开放的民主国家需要支付给政治家的资助。

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或不发达的国家,由于缺少基础设施,从事商务活动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在极端的情况下,国际企业可能不得不自己提供自己所需的基础设施。

在一个对产品安全、工作场所安全、环境污染等制定了严格法规标准的国家从事商务活动可能需要更高的成本。

(3)风险

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是指因政治力量而引起的一国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对某特定工商企业的利润和其他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经历社会动乱和骚乱的国家,或因社会性质决定的发生社会动乱的可能性较大的国家,其政治风险也较大。社会动乱通常表现为罢工、示威、恐怖活动和犯罪冲突等。这类冲突在下述国家中较易发生:多民族国家、各种意识形态为政治控制权而纷争不断的国家,经济的不当管理导致通货膨胀孤高不下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的国家,处于各种争锋相对的文化夹击下的国家等。社会动乱会导致争睹及其政策的转百年,或在一些情况下会加剧公众的冲突,对工商企业的利润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是指因经济管理不当所引起的一国国际商务环境的剧烈变化,从而对某一特点企业的利润及其目标产生不利的影响的可能性。经济管理不当的一个很明显的指标就是通货膨胀率,和企业和政府的负债率。

法律风险(legal risk)是指贸易伙伴违反合同或侵犯产权的可能性。当一个国家的法律风险较高时,国际企业可能不愿意与该国企业签订长期合同或合资协定。

(4)综合吸引力

一个国家作为一种潜在的市场或投资场所,其对外国企业的综合吸引力取决于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相对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的平衡。一般而言,在经济发达国家和政治稳定的民主国家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相关成本和风险较低,而在欠发达国家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成本和风险较高。

第三章文化的差异

1、跨文化的知识能力(cross-cultural literacy)是指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如何影响商务实践。

2、文化是什么?

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将文化定义为“一种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和人们作为社会成员所需要的其他能力”。格尔特·霍夫斯坦德(Geert Hofstede)将文化定义为“人类中某一群成员区别于另一群成员的思想意识的集合体。从这个意义上将,文化包括价值体系,而价值观乃是构建文化的基石。”本书将文化定义为一群人所共同拥有的、为生存而设计构建的一种价值观和准则的体系。价值观(values)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一群人借以确定什么是好的、正确的和所向往的某种观念。换一种说法,价值观就是关于事情应该如何的一种公认的假设。所谓准则(norms)是指社会规则,即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有关适当行为的规定。这里的社会,指的是分享某个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体系的一群人。

3、价值观和准则

价值观构成了文化的基础,它们提供了建立和判断某种社会准则的背景。它们可能包括一个社会对个人自由、民主、真理、公正、诚实、忠诚、社会责任、妇女作用、爱情、性、婚姻等概念的态度。准则是影响人们相互行为的社会规则。准则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习俗和道德准则。社会习俗(folkways)是指日常生活惯例、礼仪和标志性行为。道德准则(mores)是指社会发挥作用和社会生活的核心准则。违反道德准则可能受到严重的惩罚。

4、文化、社会和民族国家

将社会定义为拥有同一套价值观和准则的一群人,即在同一个文化下生活的人。一个社会与一个民族国家之间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各个民族国家是政治的产物,他们可能包含一种文化,也可能包含多种文化。文化又能跨越几个国家。文化有不同的层次。

5、文化的决定因素

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体系:社会结构、语言、教育、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宗教

(1)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

是指它基本的社会组织。在解释文化差异时有两个尺度尤为重要,第一个尺度就是社会组织单位是个人还是群体。第二个尺度就是一个社会分成阶层或等级的程度。

1.1个人和群体

1.1.1个人

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但是它并非仅是一种抽象的哲学,在西方社会,个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不仅反映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组织中,而且也反映在社会和商务活动中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有利有弊。利:1、在美国,强调个人成就就是通过崇尚“能吃苦耐

劳的个人主义”和企业家精神来表达的。因此在美国有大量的创业活动。弊:1、个人主义表现在公司间管理人员的流动十分频繁。2、在一个组织内执行集体任务时难以建立团队精神。

1.1.2群体--以日本为例

群体是许多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群体成为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突出群体的重要性,这可能对商务企业是有利的。群体的强烈认同感被认为对相互自觉帮助和集体行动产生压力。利:这些特性解释了日本组织内的自我管理和团队精神、日本公司中的不同职能部门的紧密合作以及日本公司于供应商之间在设计、质量管理和库存方面的合作。群体第一的价值观也抑制了经理和个人从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的流动。终身雇佣制使得经理和工人们积累了知识、经验和个人商务关系网,所有这些有助于经理有效的开展工作和获取他人的合作。弊:日本社会相对的缺乏活力和企业家精神。

1.2社会阶层(social strata)

所有社会都按某种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这些社会阶层通常是按家庭背景、职业和收入等因素划分的。虽然所有社会都程度不等的分成某些等级,但在两个方面会显露出差异,一是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第二是社会不同阶层对商务活动的相对意义。

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是指个人能从自己所出生的那个社会阶层流动到其他阶层的可能性。种姓等级制度(caste system)是一种封闭的社会等级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人们的社会地位通常是由其出生的家庭所决定的,通常其一生都不可以改变。职业嵌入社会等级并通过家庭传给后代。阶级制度(class system)是一种不太严格的社会等级形式,在这种制度下,社会流动是可能的。阶级制度是一种开放的社会等级形式,其中个人出生时的地位可以通过自己的成就或机遇改变:生于底层的人,有可能通过工作向上升;生于色会上层的人,也可能向下滑落。

意义:(5.11号手机关机,22点——24点开机!)

从商业角度看,如果社会阶层对商务组织活动产生影响,那么社会阶层就具有重要意义。在美国社会,高度的社会流动性以及对个人主义的高度重视,限制了阶级背景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日本由于大多数是中产阶级,因而也是如此。但在英国,阶级之间的差异和阶级之间相对缺乏流动性,导致了阶级意识的产生。阶级意识(class consciousness)反映了这样一种状态,即人们往往以一个人的背景来看待这个人,从而确定其与其他阶级成员之间的关系。

这种阶级意义在英国社会中表现为中上层管理者与劳工之间传统的敌意。长期以来的相互对抗和缺乏尊重,使得许多英国公司管理层和工人之间难以形成合作,并产生较多的纠纷。然而,阶级意识才中国城市又开始出现。管理层和劳工之间的对抗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缺乏合作和产业纠纷频繁发生的结果,往往会导致那些阶级等计划明显的国家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提高,从而导致这类国家的企业要建立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更为困难。

1.3宗教和伦理体系

宗教(religion)是指具有神圣意义的共同信仰和仪式。伦理体系(ethical systems)是指一整套道德准则或价值观,借以引导和规范行为。宗教对商务活动的影响在于不同宗教所蕴含的对工作和企业家精神的看法,以及宗教伦理对一国商务活动成本的影响程度。

基督教

1904年,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因首次提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

间飞关系而扬名四海。按照韦伯的观点,新教与现代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一种关联。韦伯认为新教强调工作努力和创造财富以及节俭等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价值观。另外,新教打破看天主教历史上长期作为其宗教社会生活主要特征的等级制度,从而给予教徒们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发展他们自己与上帝的关系,而礼拜形式的自由选择权是早起新教打破成规的核心表现。这种对个人宗教自由的强调,为随后强调个人经济和政治自由,以及个人主义为核心的经济和政治哲学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伊斯兰教

(1)伊斯兰教的核心原则就是万能的真主是唯一的,伊斯兰教徒必须无条件的接受真主的唯一性、权力和权威,并了解生命的目标就是执行真主的意志,以期能够进入天堂。伊斯兰教的主张,世俗的利益和权力都是虚幻的,那些追求世间财富的人也许能够得到它,可是那些放弃世俗欲望而寻求真主恩惠的人可以得到更大的恩惠—进入天堂。伊斯兰教的其他重要原则(1)尊敬和尊重父母(2)尊重他人的权利(3)慷慨却不浪费(4)除非有正当的理由应避免杀人(5)不通奸(6)与他人公平、公正的进行交易(7)净化自己的心灵(8)保护孤儿的财产(9)恭顺而谦逊。

作为在这个世界上真主的追随者,穆斯林并不是一个享有完全自由的追随者,而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受宗教原则约束——受一整套行为准则严格约束的追随者。

(2)伊斯兰教对经济的影响

1.一些经济原则在《古兰经》中有明确的记载。伊斯兰的许多经济原则是赞同自由和创业精神的。《古兰经》中赞同自由经商和通过贸易与商业赢得合法的利润。对私有财产权利的保护也体现在伊斯兰教教义里。伊斯兰教强调对契约责任、信守诺言和绝不欺骗的重要性。

2.伊斯兰教的一条经济原则是禁止支付或收受利益,利息被看做是高利贷。《古兰经》明确宣称收受或支付利息有罪。传统银行来自所支付的存款利息和所收取的借款利息之间的差额。由于伊斯兰银行不能支付或收取利息,他们推出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方式——摩达拉巴(mudarabah)和摩拉巴哈(murabaha).摩达拉巴相当于一份利润共享的方式。在此种框架下,当银行贷给企业一笔款项时,不是向企业收取这笔借款的利息,而是与企业共享这笔投资获得的利润。同样,当企业或个人将钱存在一家银行时,存款也被视作对银行用此项资金所从事的商业活动的投资。摩拉巴哈是指当一家公司希望使用贷款购买一些价值1000美元商品时,这家公司在与设备制造商谈定价格后就告知银行,银行花1000美元购买,借款者在花1100美元向银行购买,这个价格包括100美元的差价。

印度教

印度教的创立未与某个特定的人相联系,也没有官方的神圣的宗教典籍。印度教相信社会上有一种道德力量,要求人们接受一定的责任,这就是所谓的“达摩”。印度教相信再生说,即人死后会投生一个不同的肉体。印度教相信因果报应,一个人的因果报应是受其生活方式的影响的,个人的道德状况将决定他们来世所面对的挑战,通过不断完善每一次新生命的灵魂,印度教相信个人能够逐步达到涅般——一种功德圆满的状态,从而不须要再生。另外一个是对牛的尊重。

印度教对经济的影响

马克斯·韦伯认为,蕴含在印度教中的苦行原则并不鼓励我们在新教中发现的那种追求财富的创业活动。按照韦伯的观点,传统的印度教强调,个人价值不应该按其所拥有的物质来判断,而应该按照其精神成就来判断。

传统印度教也支持印度的种姓制度,一个人要在有生之年突破其所属的种姓等级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在今世获得精神进步,才能在来世进入较高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显著了个

人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机会,这种宗教信仰的经济结果必然是负面的。

佛教

佛教认为生活中充满了苦难,不幸到处都有,这源于人们追求享乐的欲望。按照佛教修炼的正八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这些世俗欲望便可被有效地抑制。佛教强调来世和精神成就,而不是今生。

佛教对经济的影响

在佛教中找不到新教所强调的创造财富的思想,因此在佛教社会没有企业家文化。但是,与印度教强调种姓制度和极端的苦行主义不不同,佛教文化可能为企业家的活动提供了比印度教更为肥沃的土壤。

儒教

儒教强调通过修身养性以完善自身的重要性。儒教建立了一整套综合的伦理准则作为与别人相处的指导原则。儒教的核心是高尚的道德、伦理和以诚待人。

儒教对经济的影响

儒教伦理体系强调在于他人交往时要讲究忠、义、信。在儒教思想里,忠于自己的上司被看成是一种神圣的责任,有可能降低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的成本。儒教伦理强调上级的责任和对下级的忠诚作出回应即赐福给他们,如果没有这些恩惠,那么也将会不忠。不守信的行为对违规者可能在短期会产生利益,但是在长期不守信没有好处。信的重要性有较大的经济意义,如果公司之间能够诚实守信、恪守合同,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就低。

1.4语言

所谓语言,在这里是指口头的和非口头的两种沟通方式。

口头语言

语言的作用远非仅限于能使人们相互交流,其本质也构成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所以也构成了一种文化。

非口头语言

是指非言语的沟通。我们相互间的沟通交流是通过非口头的语言进行的。非语言交流的另一方面是个人空间,即你和说话人之间适当的距离。

1.5教育

正规教育对一个社会的作用是相当关键的。正规教育是一种途径,人们通过它来学习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语言、概念、数学等多种技能。正规教育也弥补了家庭使青年适应社会价值观与准则方面的作用。人的价值观和准则是直接和间接地学到的,学校通常传授有关社会与政治的基本道理,它们也强调公民的基本义务与责任。

从国际商务角度来看,也许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它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性作用。拥有一大批有技术和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似乎是一个国家经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国家的普通教育水平也是决定在该国出售何种产品以及使用何类促销手段的有效依据,表现在图书销售方面。

1.6文化与工作场所

对于在不同国家经营的国际企业来说,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一个社会文化如何影响工作场所的价值观,管理过程和实践可能要按照文化所决定的与工作有关的价值观来调整。霍夫斯坦德认为不同文化的四个不同的维度——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男

性主义和女性主义。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维度强调的是在一个社会中如何对待人在体力与智力之间存在差异的事实。按照霍夫斯坦德的观点,人们可以发现一些高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会使这种不平等随时间转化为权力和财富的不平等。而低权力距离文化的国家则尽可能缩小这种不平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individual versus collectivism)维度强调的是个人与他的伙伴之间的关系。在个人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联系是松散的,个人成就和自由是高度受到重视的。在集体主义社会里,个人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人们生来就是集体的成员,扩大到家庭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应重视其所属集体的利益。

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维度是用来度量不同文化中其成员对不确定性情形的接受程度。高不确定性规避文化的成员将工作安全、职业类型、退休待遇等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他们也需要规章和条例,经历需要发出清晰的指令,而下述的主动性则受到严格的限制。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则表现出更愿意冒险和对变革抵触情绪较少的特性。

男性主义和女性主义(masculinity and feminity)维度是探寻性别与工作角色之间的关系。在男性主义文化中,性别角色明显不同,传统的“男性价值观”决定文化观念。在女性主义文化中,性别角色没有恨明显的区别,在同类的工作中男人和女人之间没有差异。

霍夫斯坦德研究的缺陷

第一、霍夫斯坦德假设在文化和民族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可是有许多国家有一种以上的文化,

第二、他的研究还受到自身文化的限制。其团队全部由欧洲人和美国人组成。

第三、为霍夫斯坦德提供数据的人不仅都来自计算机行业,而且都在同一家公司(IBM)工作。

第四、霍夫斯坦德的研究有些过时了,文化并不是静止的,它们随时间而变化,尽管变化很慢。

第五、此外,霍夫斯坦德由将其原来的研究扩展到第五个维度——儒家动力。儒家动力(confucian dynamism)影响了人们对时间、毅力、面子、传统以及接受礼物等问题的看法。

文化的变化

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社会价值观体系的变化可能是缓慢而痛苦。经济进步和全球化这两种力量是社会变化的重要原因。经济进步会影响一系列的其他因素,而其他因素也会反过来影响文化。

1.7对管理者的启示

社会差异对国际商务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发展跨文化知识的需要,不仅要理解文化差异的存在,还要理解这些差异对国家商务活动的含义;第二、主要集中子啊文化和国家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第三、考察企业决策中文化和伦理之间的关系。

跨文化的知识和能力

一家公司第一次去国外经商,其面临的最大的危险是被误导。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从事商务活动需要适应当地文化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适应包括一家国际企业在外国经营的所有环境。谈生意的方式、销售人员适合的工资奖励制度、组织结构、产品名称、管理层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产品促销的方式等,对文化差异都十分敏感。为了避免被误导,国际企业可以考虑在一个特定文化环境下雇佣当地人协助从事商务活动,同时保证母国经历见多识广,

懂得不同的文化如何影响国家商务活动。必须避免种族中心主义倾向的危险行为,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是一种对本民族团体或文化具有优越感的信念,与种族中心主义并存的是不屑或漠视其他民族的文化。另外,不同文化对时间所持的态度也会引发不同的问题。

文化和竞争优势

一国的价值观体系和道德准则会影响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而在一国从事商务活动的成本则会影响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的能力。我们已经看到社会结构和宗教如何影响管理层和劳动者之间的合作、对工作的态度、对利息支付的态度等。

以日本为例

一些学者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日本的现代文化有利于降低商务活动的成本。日本强调的群体关系、忠诚、相互负责、诚实和良好教育都提供了日本公司的竞争力。强调群体关系和忠诚能鼓励个人与其所在公司保持一致,这种倾向促进了一种努力工作和管理层与劳动者之间“为公司利益”而合作的伦理。同样,相互负责和诚实有助于形成公司于供应商之间相互信任的氛围,鼓励他们在减少存货、控制质量和共同设计等方面建立长期关系,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西方国家通常缺乏这样的合作,公司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往往取决于短期的竞争性报价而不是长期的承诺。另外,有一大批熟练的劳动力,特别是工程师帮助日本企业发展降低了成本的许多创新工艺,大大提高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率。

但是日本文化可能更少支持创业活动。

对国际企业而言,有两个原因导致文化和竞争优势之间的联系变的十分重要。第一、这种联系将提示哪些国家会产生最有活力的竞争者。例如美国将面临自由市场经济、儒家思想、群体导向的社会结构和先进教育制度的结合的国家的挑战。第二、文化与竞争优势的联系对决定在哪些国家投资生产和从事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含义。

尽管文化是重要的,但在解释各国不同的经济增长状况时,文化可能不如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那样重要。所以,文化差异虽然非常重要,但也不应过于强调其对经济的重要性。

第四章国际商务伦理

“伦理”一词是指支配一个人的行为、职业操守或一个组织的行为正确与否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商业伦理(business ethics)是指支配商人行为的一整套约定俗成的规则。而伦理策略(ethical strategy)是指不违反这些规则的策略或行动纲领。在国际商务中,最为常见的伦理问题是员工待遇、人权、环境污染、腐败和跨国公司的道德义务。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即商人在作商务决策时应考虑其经济行为可能导致的社会后果,应该尽力做到经济和社会双赢。

伦理困境(ethical dilemmas)即在此种情况下,没有一个方法看上去是完全合乎伦理的。

道德行为的根源

个人伦理、决策过程、组织文化、领导、不现实的绩效目标

个人伦理

个人伦理是指指导个人行为或对或错的原则。一个对个人伦理有强烈感受的人在从事商务活动时一般不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举动。咱国外工作的跨国公司管理者可能会感受到一种违反其个人道德的异常压力。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对伦理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于母国的重视程度,本地员工更可能缺乏严格的伦理标准。

决策过程

商人在作决策时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纯粹商业问题来考虑,忽略了这个决策可能涉及的商业伦理。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指一个组织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价值观是一个社会认为什么事好的、正确的和令人向往的抽象概念。准则是描述在特定环境下适当行为的社会法则和指导方针。安然公司的欺骗和贪婪的价值观。

不现实的绩效目标

母国公司的压力使得只有通过非法手段或不道德的方式才能完成母国公司的不现实的目标。

领导

领导会推动一个组织文化的建立。企业内其他员工常常会从领导那里获得提示,如果领导的行为不合乎伦理,那么员工的行为也可能不合乎伦理。

通往伦理道德的哲学路径

弗里德曼学说

弗里德曼的基本观点上hi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提高利润。他断然否定企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外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他的信念是一个企业应当使其利润最大化,因为这是使企业所有者获得最大回报的路径。如果股东希望利用这个收益去作社会投资,那是他们的权利,企业经理没有理由代他们去作这个决定。然而弗里德曼的观点经不起检验,特别是在国际商务中所谓的“游戏规则”实际上是很难确定的。

文化相对论(cultural relativism)

伦理仅仅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所有的伦理都取决于文化,一个企业应该采取业务所在国的文化伦理。但是文化相对论隐含否认了世界上存在某些超越不同文化的普适性的伦理准则。

自以为是的道德论者(righteous moralist)

认为一家跨国公司母国的伦理标准也是其在外国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有些普适性的伦理规则是不能违背的,但同时始终按照母国标准行事也不总是对的。

幼稚的非道德论者(naive immoralist)

认为如果某跨国公司的经理看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在东道国不遵循伦理准则,那么这个经理也可以不遵守。但是第一、仅仅因为“每个人都这样做”,并不足以确定这个行为在伦理方面是可行的;第二、跨国公司必须意识到它也有能力改变某个国家的一些陋习,它可以运用自己的一些影响力来达到一个正面的道德目标。

实用主义和康德伦理

实用主义伦理(utilitarian approaches)认为道德行动或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它们的结果。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有价值就是看它所产生的结果的好坏。实用主义者就是要保证好的结果最大化,坏的结果最小化。实用主义者也知道,一个行动会产生多种结果,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有些是好的,有些则可能是不好的。说到企业伦理的哲学,关键是在全部社会效益和企业行动成本之间进行审慎的衡量,然后再选择那些利益大于成本的行动。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最佳决策就是指对最大多数人产生最佳利益的决策。

总的来说,实用主义作为处理企业伦理问题的理念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一个行动的收益、成本和风险的衡量。第二个问题是忽略了有关公正性的考虑。为最大多数人追求利益可能导致对少数人的不公平。

康德伦理(Kantian ethics)认为,应该以人为本,永远不能将人作为别人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

权利理论(rights theories)认为人具有某些超越国家和文化的基本权利和优先权,这些权力构成了可接受的道德行为的最低限度。

公正理论公正理论关注的是经济商品和服务的公平分配。所谓公平分配(just distribution)是指一种被认为是公平和平等的方式。没有一个公认的公平理论,不同的公平理论之间存在一些重要的分歧。罗尔斯认为,所有的经纪商品和服务都应该被打分,除非不平等分配对所有人都有好处。根据罗尔斯的理论,有效的公正原则是指在所有人都能自由、完全无私的情况下所一致赞同的原则。

两个基本的公正原则

第一、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其他人所享有的自由。罗尔斯将这些权利概括为政治自由、言论和集会自由、意识形态的自由以及自由处理私人财产和不受专制镇压的权利。第二、是指在平等的基本权利被保证的前提下,才允许一些基础的社会产物,如收入和财富分配、机会等的不平等得以存在,而这种不平等必须是对每一个人都有利的。

伦理决策

为确保在商务决策时考虑伦理问题,国际企业和经理们可以考虑以下五个工作:(1)聘用和晋升那些具有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的人;(2)建立一个高度重视伦理行为的组织文化;(3)保证企业领导不仅在口头上承认伦理行为,而且其行为和言论是一致的;(4)在进行商务决策的时要考虑商业伦理问题;(5)鼓励道德勇气。

第五章国际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free trade)是指这样一种情形,即一国政府不打算通过配额或灌水来影响它的公民从别国进口什么商品或生产什么商品给别国。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主要原则就是保持貌似顺差以实现一国的最大利益,即出口超过进口,这样一国就能够积累金银,增加国民财富、声望和权力。

重商主义的缺陷是将贸易看成是零和博弈。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即当一国生产一种商品比其他任何国家效率都高时,该国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中就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李嘉图考察了当一个国家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具有绝对优势时可能发生的情形。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分工生产最有效率的产品,而从别国购买自己生产效率相对较低的产品,甚至从别国购买自己能更有效的产品,仍然是有意义的。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指一国所具有的一些资源如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丰裕程度。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禀赋,而不同的要素禀赋产生了不同的要素成本,一种要素越丰富,其成本越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预测一国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资源的产品,从而试图解释我们观察到的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贸易模式。与李嘉图理论不同的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认为国际贸易模式是由要素禀赋而非生产率决定的。

里昂西夫悖论

由于美国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是一个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美国出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要少。

对里昂西夫悖论的可能的解释是美国在生产新产品或革新技术产品上具有特别优势,这些产品比那些技术成熟和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资本密集度可能要低,因此,美国可能出口很大程度上使用熟练劳动力和创新技术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利用大量资本生产的产品。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雷蒙德·弗龙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种新产品是由一家美国公司开发并首先在美国出售。原创企业认为,鉴于推出的心产品存在固定风险和不确定性,将生产设备置于接近市场和企业决策中心的地方较佳,而且,人们对大多数新产品的需求主要根据非价格因素,结果企业能够对新产品收取相对较高的价格。在一典型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当需求在美国迅速增长时,其他发达国家的需求仅限于高收入群体,这种起初有限的需求不值得那些国家的企业生产新产品,这就比如放哪导致从美国出口新产品到那些发达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发达国家对新产品的需求开始增长。这些国家的生产者开始在本国市场生产就有利可图了。美国企业也可能在需求日益增长的那些发达国家装配生产设备。这样,其他发达国家的生产开始限制美国出口的潜力。

当美国和企业发达国家的市场成熟时,产品变的标准化,价格成为主要的竞争武器。对成本的考虑在竞争过程中起更大的作用,结果一些劳动力成本低于美国的发达国家的生产者就有能力把产品出口到美国。如果成本压力变得更大,那么生产转移的过程就不会停止。当发展中国家开始获得超过发达国家的生产优势时,美国相对企业发达国家失去的竞争优势的周期开始重复。这样,全球生产的地点开始从美国转移到其他发达国家,然后从其他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贸易模式的趋势转变结果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生产集中于低成本的外国地区时,美国欧诺个产品出口国变为产品进口国。

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评价

弗龙理论在美国占全球优势时用于解释国际贸易模式可能有效,但是和现代世界的关联却有限。

新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是指大批产出使单位成本降低。

新贸易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观点:第一、贸易可以通过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增加消费品的种类,降低这些商品的平均成本;第二、一些应该达到规模经济的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占世界总需求的比重较大,这样全球市场就只能容纳数量很少的企业了。

增加产品种类以及降低成本

考虑国与国之间发生贸易的情形。当单一国家的市场与更大的世界市场结合,市场规模的扩展源于贸易时,一国的单个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根据新贸易理论,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可能专门生产比没有贸易时范围更小的一系列的产品,但是通过从别国购买自己不生产的商品,每个国家都增加了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的种类,同时降低了商品的成本。这样,即使当各国在资源禀赋或技术方面没有差异时,贸易仍然提供了一个互利的机会。

规模经济、第一进入者优势和贸易模式

第一进入者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是指一个产业的早期进入者所具有的经济和战略上的优势。新贸易理论认为,对于实现规模经济至关重要,并且可能占据世界总需求一定比例的产品来说,第一进入者可以获得后来者无法得到的成本优势。

新贸易理论的应用

1、新贸易理论表明各国能从贸易中获益,即使它们在资源禀赋和技术方面都没有差异。贸易能使一国专门生产某种产品,获得规模经济并降低生产成本,而从别国购买自己不生产的产品。通过这种机制,各国消费者能够买到的产品种类就能增加,而那些产品的平均成本和价格会下降,同时,解放的同类资源可用于生产其他的产品和提供其他的服务。

2、新贸易理论还表明,一个国家可能支配一种商品的出口,仅仅是因为它幸运的拥有一家或多加最先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由于它们能够获得规模经济,一个产业的较早进入者就可锁定世界市场以阻止后继者。先入者从递增报酬中获益的能力形成了一种进入的壁垒。

3、新贸易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不同,后者认为当一国生产某产品密集使用的资源特别丰富,这个国家应该支持该产品的出口。新贸易贸易支持第一进入者优势。新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没有差别。规模经济可以增加生产率。新贸易理论指出了获取比较优势的一个来源。

4、第一进入者优势在解释某些国家的企业在特定行业占主导地位时很重要。很多全球性的产业只有有限数目的企业包括化学工业、重型建筑设备工业、重型卡车工业、轮胎工业、消费电子工业、喷气发动机工业和计算机软件工业。

5、新贸易理论最具争议的是该理论归国家干预和战略贸易政策的肯定。

国家竞争优势:波特的钻石理论

波特的论题是一个国家的四大特性形成了当地企业竞争的环境,这些特性促进或阻碍了竞争优势的建立。

要素禀赋——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的状况,如熟练的劳动力或特定产业内竞争所需的基础设施。

需求情况——该产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特性。

相关与支持产业——该国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给产业和相关产业。

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国家调控企业如何创建、组织、管理的情况和国内竞争的性质。

他认为当企业处在该模型最有利的位置时产业或产业部门最可能成功。他还认为钻石模型是一个相互增强的体系,一种特性的作用是依其他特性的状态而定的。波特还认为两个附加变量可以极大的影响国家钻石理论模型:机遇和政府。随即事件可以重塑一个产业结构,并为国家的企业提供取代企业的机会。政府通过其政策的选择,可以削弱或增加国家优势。

要素禀赋

波特将要素划分为基本要素(如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和高级要素(如通信基础设施、高级熟练劳动力、研究设备和专有技术)。他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时最优意义的。与自然赋予的基本要素不同,高级要素是一种通过个人、公司和政府投资的产品。这样,政府投资于基本教育和高级教育,通过改进人口的总体技术和知识水平,通过促进高等教育机构的高级研究,提升一个国家的高级要素。

高级要素和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基本要素可能提供了初始优势,随后又因投资于高级要素而得以增强和扩大;相反,基本要素不利会导致投资于要素要素的压力。

需求情况

波特特别强调国内需求在提升竞争优势中起到的作用。企业通常对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客户的需要最敏感。因此,国内需求的特性在形成国内制品的特点以及对创新和质量产生压力方面特别重要。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其国内消费者层次高、需求大,则该国企业能赢得竞争优势。

相关与支持产业

一个产业的国家优势的第三个定义是具有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或相关产业。在相关与支持产业中投资于生产的高级要素可以给该企业带来连带的好处,帮助它获得国际竞争地位。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

波特提出了两个要点,第一、各个国家体现了不同的“管理思想体系”的特征;第二活跃的国内竞争与一个行业内竞争优势的创造和维持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

对管理者的启示

区位影响、第一进入者影响和政策影响

第六章国际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

贸易政策措施主要有七种:关税、补贴、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国产化规定、行政管理政策、反倾销政策。

关税

关税(tariff)是对进口(或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税收。关税分为两类,从量税(specific tariffs)是按进口商品煤单位征收一个固定的税额。从价税(advalorem tariffs)是按进口商品价值的一定比例征收的。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马克·鲍尔因莱

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从经济角度分析关税可以得出

第一、关税保护生产者而损害消费者,当它们保护生产者免遭外国竞争时,对供给的限制提高了国内的价格;

第二、关税降低了世界经济的总效率。因为保护性的关税鼓励国内企业在理论上载国外生产效率更高的那些产品上放在国内生产,其结果是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补贴(subsidy)

补贴是由政府对国内生产者的一种支付。补贴有多种形式,包括现金补贴、低利率贷款、减税、政府参股国内企业等。通过降低生产成本,补贴在两方面帮助生产商:有助于生产商与国外进口品竞争以及有助于生产者赢得出口市场。

补贴的主要好处就是帮助国内生产商自然成长,增强国际竞争力。战略贸易政策的倡导者主张用补贴帮助国内企业在某些产业内获取竞争优势,帮助企业在新兴产业内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然而,许多补贴并没有使国内生产者成功增加国际竞争力而是保护低效率和促进过剩生产。

进口配额和自愿出口限制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是对进入一个国家某种商品数量的直接控制,这种限制通常是通过贵个人组成的组织或企业发动进口许可证强制进行的。关税配额(tariff rate quota)是指向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超过配额内的。

自愿出口限制(voluntary export restraint)是由出口国政府通常是在进口国政府要求下对贸易强制采取的一种配额。

与实行所哟限制贸易的措施一样,配额对消费者不利。进口配额或自愿出口限制总是在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当通过进口配额或自愿出口限制把进口数量限制在市场份额的一个很低的比例时,价格将由于有限个外国供给而上升。

国产化规定(local content requirement)

要求某一商品的某特定部分必须在国内生产,可表述为实物条款或价值条款。国产化规定限制国外竞争。对消费者不利。

行政管理的贸易政策(administrative trade policies)

是指通过繁琐的政府规章来增加进口品进入一个国家的难度。

反倾销政策(antidumping policies)

倾销(dumping)有不同的含义,如在国外市场上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或在外国市场上低于公平市场价值销售。倾销被看做是企业在外国市场消化过剩产品的方式。有效倾销可能是掠夺性行为的结果,生产商利用国内市场的大量利润补贴国外市场的低价,以便把外国市场上的竞争者挤出市场,一旦成功,掠夺性企业就可以提高价格并赚取大量的利润。反倾销政策(antidumping policies)旨在惩罚从事倾销的外国企业,其根本目的是保护国内企业摆脱不公平的国外竞争。

政府干预的情况

干预的政治理由,包括保护就业,保护对国家安全重要的产业,报复外国不公平的竞争,保

护消费者免遭危险产品的损害,推动对外政策目标和保护出口国公民的人权等。

干预的经济理由有幼稚工业论和战略贸易政策

幼稚工业论(infant industry argument)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制造业领域有一个潜在的比较优势,但其新兴制造业最初无法和发达国家应形成气候的制造业竞争。为了让新兴制造业有一个立足点,政府应该暂时支持新兴产业,直至它们发展壮大到足以参与国际竞争。受到批评:第一、免遭外国竞争的保护不是好事,除非保护能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率;第二、幼稚工业论有这样一个假设即企业无法通过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借入资本而进行有效地长期投资,结果需要政府资助长期投资。

战略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ies)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如果政府采取适当的行动,能够保证本国企业而不是外国企业在一个产业内赢得第一进入者优势,就有助于提高国民收入;第二、如果政府需要帮助企业克服障碍进入由外国企业获得第一进入者优势的企业,则要对产业加以干预。如果这些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显然对政府干预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说明,特别是政府应该把目标设定在将来重要的技术上,并利用补贴支持将这些技术商业化的开发工作。而且,政府应该提供出口补贴,直至国内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建立第一进入者优势。如果政府能够帮助国内企业克服外国竞争者享有的第一进入者优势并且在世界市场上作为可存在的竞争者出现,则这种支持也是正当的。

对自由贸易的修正

对战略贸易政策论点构成对自由贸易修正情况。

报复和贸易战

战略贸易政策的目标是在一个全球产业中建立国内企业的支配地位,这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是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上增加国民收入。企图利用这种政策的国家会招致报复,结果是在两个或多个实行干预的政府之间的贸易战使所有相关国家斗殴受到损害,这笔采取不干预更糟。

国内政治

当政府干预经济时,并不上总是从国家利益出发,而是受政治上重要利益集团的影响。欧盟之所以支持共同农业政策,主要是受法国和德国农场主的强大政治势力。

第七章国际直接投资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规定,只要一个美国公民、组织或附属机构在一家外国的经济实体持有10%或更多的股权,就形成了国际直接投资(FDI)。

国际直接投资包括两种方式,第一是新设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即在外国开设新的企业;第二是在外国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收购有三种方式,一是收购少数股权,即外国企业获得某国企业10%—49%具有投票权的股份;第二种是绝对控股,即外国企业持有50%—99%的股权;第三种是收购全股份,即获得100%的股权。

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flow of FDI)是指一段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发生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量。国际直接投资的存量(stock of flow)是指在某个时点上外国持有的资产的累积总量。一国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出称作是对外直接投资(outflows of FDI),而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称作是外来直接投资(inflows of FDI).

国际直接投资的趋势

在过去的30年里,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直接投资的流量和存量都呈现出急剧的增长。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贸易和产出的增长速度。原因为:第一、尽管30年来贸易壁垒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企业界依然对保护主义者施加的压力感到担忧,企业管理层把国际直接投资看做回避未来的贸易比例饿的方法;第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向

在历史上,随着发达国家的企业在其他发达国家投资,大部分的国际直接投资都流向了发达国家。美国常常是吸引外来直接投资的良好目标,因为其拥有广阔的良好的国内市场,具有活力且稳定的经济、有利的政治环境和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政策。

流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也迅速上升。最近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拉丁美洲(墨西哥和巴西)。

衡量外来直接投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是观察期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例。固定资本形成总额(gross fixed capital formation)是投资于商店、工厂、办公楼等的资本相加后的总额。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国的资本总额越多,其未来发展前景越光明。

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

国际直接投资既可以采取新设投资方式建立新的设施,也可以收购或并购一家现成的企业。数据表明,大部分跨国投资采取了并购的方式而不是新设投资。原因:第一、并购比进行新设投资更快。在市场变化很快的现代商务领域,这一点非常重要;第二、收购外国企业是因为这些企业拥有有价值的战略资产,如品牌忠诚度、客户关系、商标和专利、分销系统、生产系统等。购买这些资产要比新设投资重新开始打造这些资产更容易,而且风险更小;第三、企业采取收购方式是因为他们认为能够通过转移资本、技术或管理技能提高被并购企业的效率。

向服务业的转变

在过去的20年里,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从资源开发行业和制造业迅速向服务业转变。服务业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比例上升。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构也出现了变化,目前主要集中在贸易和金融服务领域。然而,电力、供水、电信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在增加。

原因:

第一、这种转变反映了许多发达国家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的总体趋势。

第二、许多服务方式无法参与国际贸易;

第三、许多国家放宽了对服务业的国际直接投资的管制措施;

第四、基于因特网的全球电信网络的兴起使一些服务业企业能够将其创造价值的工作安排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以降低要素成本。

国际直接投资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的成因

出口(exporting)涉及在国内生产货物然后将其运送到购买这些货物的国家。技术授权(licensing)是赋予国外公司(接收方)生产和销售期产品的权利,并对其销售的每一个产品收取转让费。

出口的局限性

出口战略的可行性经常和搜到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的制约。在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再加上运输费用,某些产品经过长途运输后就变得毫无利润。这对于那些分量重而价值低的产品和几乎在任何地方都能够生产的产品尤其如此,对价值高和重量轻的产品,其运输成本与所有其他的成本相比通常较低,因而对出口、技术授权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对吸引力影响较小。

除了运输成本外,有些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是对现有和对未来可能的诸如进口关税和配额之类的贸易壁垒所做的反应。

技术授权的局限性

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试图解释企业为何经常偏好于国际直接投资而不是技术授权作为进入外国市场的战略。又称市场不完善理论(market imperfections approach)。根据内部化理论,以技术授权作为利用外国市场有三种缺陷,第一、技术授权可能导致一家公司将其宝贵的技术和技能转染刚给潜在的外国竞争对手;第二、技术授权并不能使企业牢牢掌握利润最大化所需要的在国外的制造、营销和战略控制权。第三、如果企业的比较优势并非在于产品而在于这些产品的管理、营销、制造能力,那么这种能力不是靠技术授权就能够解决的。尽管获得技术授权的外国公司也能够借助技术授权复制该企业的产品,但达不到与该企业相同的效率。

国际直接投资比技术授权更加有利(1)企业拥有宝贵的技术,而转让协议无法对这种技术提供恰当的保护;(2)企业徐璈严密控制外国公司,以便在这个国家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能够最大化;(3)企业的技术和技能无法通过转让协议而得到明确的表述。

国际直接投资的模式

战略行为

寡头垄断行业(oligopoly)是由少数几家大公司组成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竞争特点就是几家大公司之间相互依赖,即一家公司的行为会立即影响到主要的竞争对手。寡头垄断行业中的一家公司可以通过降低价格而从其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市场份额,从而迫使竞争对手作出同样的反应——降低价格以维持市场份额。于是,寡头垄断行业中企业的相互依赖倒置了共同的模仿行为。寡头垄断行业的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具有相互模仿的倾向。当两个或多个企业在不同领域、不同国家或不同行业的市场相遇时,就形成了多点竞争(multipoint competition)。企业力图在不同市场采取相对应的行动,以便相互牵制,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使竞争对手不能在一个市场上获得支配地位。

产品生命周期

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弗农认为,在本国市场开打了一种产品的起因常常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进而在外国市场也生产这种产品以供消费。企业会在其开发的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某个特定阶段时进行国际直接投资。当其他发达国家的需求很大,足以支持当地的生产时,公司就会在这些国家投资。当产品的标准化和市场的充分供应引发了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时,公司就会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因而降低成本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那里投资。

评价:

弗农的理论有一些的优势。当外国的需求能够支持当地生产时,企业确实在这个国家投资,而且当地成本压力上升时确实在低成本地区投资。然而弗农的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这样的阶段,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更有利可图,而不是继续从本国出口或向外国公司实行技术授

希尔《国际商务》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全球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全球资本市场 12.1 复习笔记 考点一:全球资本市场 1.一般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将希望投资的群体和希望借款的群体连接在了一起。 (1)一般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如图12-1) ①希望投资的群体包括拥有盈余现金的公司、个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 ②希望借款的群体则包括个人、公司和政府; ③做市商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投资者和借款者的金融服务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图12-1 一般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2)资本市场提供资金的方式 资本市场向公司提供资金的方式有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两种。 ①当一家公司向投资者出售股票时,就形成了股权融资。每一股股份实际上给予了持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者对企业利润的一份要求权。公司通过向股东支付股息承认这种权利。 ②债权融资要求借款公司无论是否盈利都要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偿还事先确定的一部分贷款数额(本金加上规定的利息之和)。债权融资包括来自银行的现金贷款和向投资者出售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当一个投资者购买了一家公司的债券,他就得到了在规定的年份里从该公司按固定的数额获取收入的权利。 2.全球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1)借款者的视角:较低的资金成本 国内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而在全球市场中,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意味着借款者可以付出较低的代价来获得资金。资金成本是借入资金的价格,即借款者必须向投资者支付的收益率,也就是债权融资中的利率和股权融资中的股息收入与预期股票差价。 (2)投资者的视角:分散投资组合 投资者可以在国际范围内分散投资组合,与纯粹的国内资本市场相比,可降低投资风险,因为各国之间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动不是完全相关的。不同国家股票市场变动之间相对较低的相关性反映了两个基本的情况:①由于各国推行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面对不同的经济问题,因此它们的股票市场受不同的因素影响,并向不同的方向变动。②由于受到资本管制,即限制跨国资本流动(尽管这种限制正在迅速减少),不同的股票市场之间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分割现象,这有助于切断风险的传递。由此可得到的启示是,一个投资者通过分散化的国际投资组合,就能够使风险水平低于仅仅持有国内股票时的风险水平。 3.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

希尔《国际商务》(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全球资本市场)

第11章全球资本市场 11.1 复习笔记 一、全球资本市场的益处 1.一般资本市场的功能 资本市场将希望投资的群体和希望借款的群体连接在了一起(见图11-1)。希望投资的群体包括拥有盈余现金的公司、个人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希望借款的群体则包括个人、公司和政府。在这两个群体之间的是做市商。做市商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投资者和借款者的金融服务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 图11-1 一般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商业银行具有间接的连接功能。它们从公司和私人那里获得现金存款,以支付利息作为回报,然后以一个较高的利率为借款者提供贷款,从利息率差额(通常称为利差)中牟利。投资银行发挥了直接的连接功能。它将投资者和借款者撮合在一起,并收取佣金。 资本市场向公司提供的资金无非是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当一家公司向投资者出售股票时,就形成了股权融资。公司出售股票获得的资金可以用来购买工厂和设备,为研发项目融资,支付工资等。一股股份实际上给予了持有者对企业利润的一份要求权。公司通过向股东支付股息承认这种权利。股息的数额并不是事先固定的;相反,它是由管理层在公司盈利的

基础上决定的。投资者购买股票既是为了股息收入,也是出于对股票价格的上升预期而获利的考虑。在理论上,股价是未来股息的反映。因此,投资者会购买目前不发放股息的股票,因为他们预期该公司会在将来发放股息。当预期一家公司未来将有更多的收益时,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将会上升,因为公司今后提高股息支付的可能性增加了。 债权融资要求借款公司按固定的时间间隔偿还事先确定的一部分贷款数额(本金加上规定的利息之和),而不管公司盈利多少。管理层对支付给投资者的这种数额没有决定权。债权融资包括来自银行的现金贷款和向投资者出售公司债券筹集的资金。当一个投资者购买了一家公司的债券,他就购买了在规定的年份里从该公司按固定的数额获取收入流量的权利。 2.全球资本市场的吸引力 全球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借款者,也有利于投资者。对借款者来说,全球资本市场增加了可借贷的资金供应量,降低了资金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则是提供了更广泛的投资机会,从而使投资者得以建立分散投资风险的国际性的投资组合。 (1)借款者的视角:较低的资金成本 在一个纯粹的国内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群体限于本国居民。这就为借款者可获得的资金供应量设定了一个上限。换句话说,市场的流动性受到了限制。而一个全球资本市场,则拥有大得多的投资者群体,为借款者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供应量。 纯粹的国内市场流动性不足的最大缺陷,也许是其资金成本高于国际市场。资金成本是借入资金的价格,即借款者必须向投资者支付的收益率。这就是债权融资中的利率和股权融资中的股息收入与预期股票差价。在纯粹的国内市场中,有限的投资者群体意味着借款者必须支付更高的代价,以吸引投资者贷给他们资金。而在国际市场中,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意味着借款者可以付出较低的代价来获得资金。 (2)投资者的视角:分散投资组合

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标准化的研究

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标准化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5-03T11:42:18.700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中旬供稿作者:胡俊峰 [导读] 许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开设尚处于试验与探索阶段。 胡俊峰南通大学商学院 【摘要】许多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开设尚处于试验与探索阶段。由于师资缺乏、教学方法僵化等原因,导致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而社会用人单位对于高校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地方高校建立创新的标准化双语课程教学模式,涵盖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教学和课程考核各教学环节,并使各个教学环节能有机衔接。该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英语能力、基本技能为目标,在短期内,可迅速提高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质量,并为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关键词】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标准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002-03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与外界的经贸、技术、文化等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社会对于能熟练运用外语且具有较强专业素质的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日益激增。为此,教育部也多次发文,要求高校使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所开设的双语课程要与国际接轨。而工商管理类课程以其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特性,成为许多高校开设双语课程的首选。双语课程的开设将提高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商务活动中应用外语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国际接轨,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地方高校也在尝试开设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但由于优秀师资缺乏以及学生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并不明显。为了切实提高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水平,应该从地方高校的现状出发,从规范双语课程的标准化体系入手,逐步提升工商管理类双语教学的教学水平。 二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的教学特点——以《商务谈判》双语课程为例 双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同时使用母语与英语进行思维,能根据实际对象与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切换。双语教学强调在学习非语言学科类知识的同时习得外语,强调师生之间在课堂上运用外语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语言文化的联系与对比,来促进英语教学实施,提升学生英语实践能力,而汉语作为辅助手段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以《商务谈判》课程为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进行商业沟通技能,达到培养学生在其专业领域中具备扎实的商务谈判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谈判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各项商业活动,提供辨证的思维方法和决策工具。因此,《商务谈判》双语课程是具有实践性强、英语运用广泛、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实现双语课程标准化的目标,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和商务谈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国际商务谈判的能力。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商务谈判》双语课程教学的经验,将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概括为以下特点:(1)以小组案例讨论或情景模拟为主的教学互动模式替代传统的讲授为主模式;(2)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是根本目标;(3)运用英语进行师生互动是管理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必要手段;(4)以中英文讲解重点、难点内容,其他以英文表述为主的教学流程;(5)基本技能衡量与基础知识考试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考核环节。 三地方高校在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方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双语教学考核评估体系缺位等原因,导致双语类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薄弱之处,影响了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1.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导致教学模式僵化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都在尝试开设管理类双语课程,教学师资主要由“海归”青年教师担当。他们虽然英语水平较高,但教学经验缺乏,对课程教学的难点、重点把握不够,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满堂灌,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与专业知识都未获得提升,达不到双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中,教师中英文运用的方式方法、切换时机、运用比率不当 按照工商管理类双语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使用英文的比例不低于50%;但实际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往往达不到要求;而且,在中英文教学分配比例方面,未能突出重点,对于学生应知应会的专业词汇和基本知识点,往往忽略用英文解释,导致双语教学的英语教学重点不突出,使双语课程达不到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中英文切换方式不正确,导致学生英语思维的不连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 3.未能发挥班级教学的特点,实现学生间的互动,促进共同提高 在一个教学班级中,学生英语水平有高有低是正常现象,而班级教学的优势在于同学之间比较熟悉,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那些英语基础好,能跟上教师节奏的学生,从而导致部分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边缘化,使他们进一步产生畏难情绪,逐渐丧失对双语课程的兴趣。 4.缺乏对学生课程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明确指导,导致课程教学综合效率较低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缺乏对课程预习的重视,预习内容布置不明确,这导致学生在双语课程课堂教学中对专业词汇反应迟钝,影响学生对当堂课程知识要点的掌握;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词汇与知识准备,导致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教学等创新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效果不佳。另一方面,课后复习阶段,教师以布置含知识点的客观型作业为主,缺乏安排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为目的的小组课程作业,使得课后复习环节的综合效果不明显。 5.教学手段单一,尚未能将公共英语教学方法移植到双语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目前双语课程教学主要采用PPT多媒体教学为主,但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不能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匹配不同教学方法。例如公共英语中的情景式教学、反馈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果将其与双语课程具体内容相融合,会使学生感到不陌生,并能够迅速进入英语环境状态去习得专业知识。 6.课程考核仍采用试卷考核的传统方式,不能真实反映教与学的效果 双语课程的考核仍采用试卷考试为主的方式。以笔者所在的南通大学为例,双语课程的试卷考试占70%,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30%,而试卷内容主要以客观题为主。这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能、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而从《商务谈判》课程本身而言,学生谈判基

自考-国际商务英语(复习资料).docx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Lesson 1 International Business/国际商务 Business Knowledge: The major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domestic business A.Differences in legal systems 法律体系 B.Differences in currencies 货币 C? Differences in cultural background D? Different in natur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major typ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Trade https://www.doczj.com/doc/954089853.html,modity trade 商品贸易 b? Service trade B.In vestment 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Portfolio investment 证券投资 C.Other types a. Licensing and franchising许可经营和特许经营 b? Management contract and contract manufacturing 管理合同和承包生产 c.Turnkey project and BOT Trade Terms: 1.Customs iirea 关税区: 2.Conversion货币兑换 3.Visible trade 有形贸易:The form of commodity trade, i.c.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goods produced or manufactured in one country for con sumption or resale in another, (including cash transaction-by means of money and market, and counter trade) 4.Invisible trade 无形贸易:The form of transportation, communication, banking, insurance, consulting, information etc. is called invisible trade or service industries.

对外经贸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希尔《国际商务》练习题

对外经贸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希尔《国际 商务》练习题 国际商务练习题 一、单选题 1.(A)是指缔约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方的一切特权、优待、利益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1).最惠国待遇(2).国民待遇(3).市场经济地位(4).战略伙伴 2(B)是指缔约一方保证缔约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1).最惠国待遇(2).国民待遇(3).市场经济地位(4).战略伙伴 3在下列商业活动中,哪一笔属于国际商务活动(B)。 (1),美国花旗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向美国花旗银行总行贷款 (2),美国花旗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向中国建设银行浦东分行贷款 (3),美国花旗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向美国城市银行上海浦东分行贷款 (4),美国花旗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向美国第一国民银行总行贷款 4(B)是企业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1).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3).国际竞争力(4).表层竞争力 5.企业通过自身要素的优化及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有限的市场资源配置中占有相对优势,进而处于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的能力(A) (1).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3).国际竞争力(4).表层竞争力 6.(C)是竞争力资产与竞争力国际化过程的统一。 (1).竞争力(2).核心竞争力(3).国际竞争力(4).表层竞争力 7.企业通过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措施,使本企业成本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成本相比很低的战略叫(C) (1).差异化战略(2).集中战略(3).成本领先战略(4).低价倾销战略 8企业采取一种集中的、为一组特定用户服务的战略是(B) A. A.差异化战略(2).集中战略(3).成本领先战略(4).低价倾销战略 9.一些企业拥有或可以得到的那些外国企业不能获得的优势,如产品、技术、规模经济、市场等称之为(A)(1).所有权优势(2).区位优势(3).内部化优势(4).成本优势 10某中国小家电企业,总资产50亿元,年销售额20亿元,雇员总数4万人;其中,国外资产5亿元,国外销售额4亿元,国外雇员2千人,该企业跨国化指数为(D) (1).10%(2).20%(3).5%(4).11.7% 11.在其他国家境内的本国律师事务所、银行分支机构提供的服务属于服务贸易中的(D) (1).境外消费(2).跨境提供(3).自然人流动(4).商业存在 12.企业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这一国际化方式称(C) (1).一般贸易(2).技术贸易(3).加工贸易(4).国际特许经营 13某公司为东道国建造工厂或其他工程项目,一旦设计与建造工程完成,即将该工厂或项目所有权和管理权依合同完整地给对方,这一国际化方式称(D)。 (1).国际特许经方式(2).许可证方式(3).新建直接投资(4).交钥匙工程 14.麦当劳在中国开设连锁店属于(A) (1).国际特许经营方式(2).许可证方式(3).新建直接投资(4).交钥匙工程 15.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欲望、购买行为与购买习惯的差异,把整个国际市场划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群,从而确定国际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是(B) (1).国际市场定位(2).国际市场细分(3).国际目标市场选择(4).国际市场评估 16.宝洁公司将牙膏细分为价廉物美、防治牙病、洁齿美容、口味清爽四个市场,该细分市场的依据是(C)。

南通大学国际商务谈判判断期末考试

南通大学卖书买书换书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ntu-ershou 二手书交易中心传递旧书分享知识资源有限服务无限 一: T】Negotiation depends on communication. T】In a good negotiation, everybody wins something. T】Both sides should try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s point of view before making a decision. F】There is such case as "take it or leave it”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In the bidding stage each is negotiating towards the best advantage. F】The stages of the negotiation always follow one another in sequence. T】When negotiating, representatives or negotiators represent their own but often others’ interest. F】Being close or friendly with the other side may bring about the best outcome. T】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s often require the use of translators to attain this goal. T】When counterparts are speaking, negotiators should look at them but not the translators. 二: F】(1) The assumptions are true pictures of the world, they needn’t to be verified. T】(2) A good listener will hear out the other person before passing judgment and framing rebuttals. F】(3) When you didn’t hear something clearly, you couldn’t interrupt and ask the speaker to repeat, because this would make him or her angry. T】(4) The end of a talk is important because people remember best. F】(5) Most people speak in too low a pitch, especially when they get excited.

2017年国际商务与国际营销复习资料汇总情况

第1 章国际贸易的优势 一、名词解释: 1、土地:一切原材料的总称,指所有在地表下、河流中、海洋中、海洋中及在地表以上能够发现的和任何在地表上生长的材料。 2、劳动力:指愿意并能够工作的所有人形成的劳动力、人类的努力和人类所从事的劳动的总和。 3、资本:除了包括货币之外,还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机械和建筑物。 4、专业化:★★★是一种生产方式,允许人们从事其最擅长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或其中的一部分。 5、劳动分工:指工人中工作和流程的分工。 6、规模经济:由于大规模经济运行或大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成本优势。 7、绝对优势:指在利用同样数量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商(国家)可以生产出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更多的特定产品。 8、比较优势:★★★★★当一个生产商(国家)在生产某特定商品时比另一个生产商(国家)效率相对更高。一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比较优势最大或相对劣势最小的产品;而进口比较优势最小或相对劣势最大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概述:首先判断一国在生产哪种商品或提供哪种服务方面效率最 高;其次,该国应该集中生产该种产品或提供该项服务,并使其产量最大化;最后,每个国家应该按照一个公平的汇率自由贸易。 计算过程(请看课本案例)

9 、机会成本:是生产某种特定商品的成本,它用我们不能生产的另一种商品来 衡量。★★★★★ 二、简答题: 1、专业化生产的优点是什么?★★★ 答:(1)雇佣的每个员工能够做他们最擅长的工作; (2)在不断地重复一项任务中掌握熟练技术; (3)减少对工具的需求成本,可以购买更专业的机器设备; (4)无需转换流程,节约时间 (5)与学习全部流程相比,工人只需要学习部分流程,花费更少的时间来掌握专门的技能; (6)雇主能更准确地估计生产成本和产量。 2、国际贸易的起因★★★ (1)由于气候差异,有的国家无法生产某些产品,国际贸易有助于某些国家获得自身无法生产的商品和服务; (2)国际贸易有助于贸易国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友谊; (3)国际贸易促进了技术的推广,对不发达国家有很大益处; (4)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匀,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获得他们需要的资源; (5)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使得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具有专业优势的产品,有助于国际专业化分工的发展。 3、国际贸易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答:(1)约束国际贸易的战略性因素,个别政府或许在制定国内生产产品的决策时并不与国际贸易理论相一致。

201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FDI理论有哪几个?(5选2) 2.国际贸易术语(4选2) 3.常见进口附加税(5选2) 4.跨国营销差异化的理由(4选2) 5.国际借贷(4选2)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贸易转移效应 2.远期外汇交易 3.非关税壁垒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自由贸易区 5.进口配额 6.第一进入者优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欧元区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哪个层次?有什么特点? 2.简述我国现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3.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什么?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4.简述产业内贸易的原因及特点。 5.试述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治和经济依据。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是什么?结合我国实际,我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原因有哪些?我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是什么?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我国对“一带一路”沿岸国家进行投资,国别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一国投资风险? 3.外国企业对我国进行国际投资涉及哪些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我国的收益和成本是什么?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018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说明:由于2018年真题为回忆版,选择题回忆不全,故未做答案解析。选择题的考点包括:FDI理论、国际贸易术语、常见进口附加税、跨国营销差异化的理由、国际借贷。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贸易转移效应 答:贸易转移是指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原来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任何区域性或集团性的自由贸易都只是在有限范围内降低贸易壁垒,因此,都具有“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双重结果。建立自由贸易集团后,其对外实行统一关税,对第三国的歧视导致从外部进口减少,转为从伙伴国进口,使贸易方向发生转变,产生“贸易转移”效应。 2.远期外汇交易 答:远期外汇交易,又称期汇交易,是指买卖外汇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量、汇率和未来交割外汇的时间,到了规定的交割日期买卖双方再按合同规定办理货币收付的外汇交易。①固定交割日的远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事先约定在未来某个确定的日期办理货币收付的远期外汇交易;②选择交割日的远期交易是指主动请求交易的一方可在成交日的第三天起至约定的期限内的任何一个营业日,要求交易的另一方,按照双方事先约

希尔《国际商务》(第九版)课后习题详解-全球人力资源管理【圣才出品】

第19章全球人力资源管理 1.以一国为中心、以多国为中心和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各有哪些主要优缺点?它们各在何时适用? 答:(1)以一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是指所有关键的管理职位都是由母国的人员担任。它的优势有: ①克服东道国缺少称职的管理者的不足; ②统一的文化; ③有助于转移核心竞争力。 它的劣势有: ①在东道国产生不满; ②导致文化短视。 以一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用于国际战略。 (2)以多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要求在母国人员占据了公司总部的关键职位的同时,子公司管理层由东道国人员担任。它的优势有: ①避免文化短视; ②实施成本低。 它的劣势有: ①限制职业流动性; ②隔离总部与国外子公司。 以多国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用于本土化战略。 (3)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在整个组织内不考虑国籍因素为关键岗位寻找最佳

人选。 这种政策有许多优点: ①有效利用人力资源; ②有助于建立浓厚的企业文化和非正式的管理网络。 但也有不足: ①国家移民政策可能会限制该政策的实施; ②成本高。 以全球为中心的人员配备政策适用于全球标准化战略和跨国战略。 2.研究显示,许多外派人员遇到了既会影响他们在国外任职的有效性,也会限制在他们回国时对公司贡献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果如何?企业如何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答:(1)配偶难以适应、经理人员本人难以适应新环境、其他家庭问题、经理人员私人和情感的成熟度和难以担当起国外重任是外派失败率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2)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外派人员不能在国外很好地发展,结果导致提前回国和高离职率两个后果的发生。 (3)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挑选程序、培训和管理发展规划来减少外派失败的发生率。 最易在国外任职成功的外派经理人员通常具备以下素质:拥有自尊、自信和良好的心态;能与东道国人员相互交往;愿意使用东道国的语言;能够理解他国人员行为的原因等。 外派经理的培训项目通常包括文化培训、语言培训和实践培训。文化培训有助于经理人员移情于东道国文化,从而提高与东道国人员交往的有效性。语言培训有助于提高外派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他们更加容易融入外国文化,从而有助于与他人进行交往。实践培训旨在

国际商务谈判问答题

商务谈判问答题南通大学石峰 1.what is about business negotiation?(PPT) Bussiness is an activity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who confer together in order to reach a satisfying purpose 2.Fundamental Elements of Negotiation(PPT) Negotiator :Those who are engaged in negotiation.On-table/off-table negotiator Negotiating topic :Specific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discussed Topic should be common interest Negotiating: background objective condition of negotiation including Environment/organization/staff background 3.please explain the contents for “soft negotiation”,“hard negotiation”and “principal negotiation”(PPT) (1)soft negotiation considers opponent as friend, emphasis to build mutual good relations ,strengthen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ly consultations (2)hard negotiation considers the opponent as enem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and position rather than interests gain, focus to willpower test so as to impose self position on the other. (3)principal negotiation is value negotiation ,it strengthens fair value and fair principle derived from Harvard negotiation technique 4.what are the main tasks for the 3 stages of negotiation respectively?(13) (1)pre-negotiation The main issue here is to define the problem to be jointly solved for it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re two main task during this stage (2)face to face negotiation ①Introducing team members ②Discussing agenda ③five phase will proceed: A exploration 探索/试探 B bidding 报价/招标

国际商务复习提纲me.doc

一、国际商务与经济全球化 1.国际商务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这种活动以国际贸易为中心,并辅以国际直接投资(FDI)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 2.国际商务同国内商务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1)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的差异; 2)货币制度方面的差异; 3)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措施的差异; 4)企业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生产要索流动方而的差异; 5)会面临比国内商务活动大得多的风险。这些风险表现在:国际商务活动过程中的风险;不可抗力方面的风险;因政治原因和社会原因所造成的各类风险。 6)会面临法律规范方面的差异; 3.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市场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 贸易自由化 金融全球化) 市场制度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的重要影响 1)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动加强 2)经济全球化破事人们的概念在创新,主要体现在一下儿方面: 大国际贸易概念出现 变被动接受经济全球化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变单边制裁为求得"双赢" 5.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 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降低 技术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的发展 全球性经融危机的出现 二、国际区域一体化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所实行的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按照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划分(6种):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FTA)(欧盟与韩国2011,2月,中国与东盟2010)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经济一体化 2)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南开大学国际商务在线作业和复习资料

17秋学期(1709)《国际商务》在线作业和答案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影响企业国际经营方式选择的内在因素不包括()D A. 产品特征 B. 产品地位 C. 技术水平 D. 东道国的管制 E. 商标与广告开支 满分:2 分 2. 提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也称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经济学家是()B A. 弗农 B. 邓宁 C. 卡森 D. 海墨 满分:2 分 3. 某汇票上记载“At 90days after sight”,若该汇票的出票日为4月10日,见票日为4月20日, 在不考虑节假日的情况下,该汇票的付款到期日应为()C A. 7月9日 B. 7月10日 C. 7月19日 D. 7月20日 满分:2 分 4. 企业组织结构中国际部结构的适用条件不包括()A

A. 产品多样化程度高 B. 各子公司在地理上的分散程度有限 C. 国外环境对国际经营活动的影响力不大 D. 管理人员缺乏国际经营经验 满分:2 分 5. 假定每单位X产品的生产需要20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每单位Y产品的生产需要1单位劳动与4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单位劳动与2000单位土地,外国有400单位劳动与500单位土地,则根据H-O理论可推出()B A.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X产品 B.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本国出口Y产品 C. X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X产品 D. Y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外国出口Y产品 满分:2 分 6.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若某一时期内甲国的利率为6%,乙国的利率为4%,在该时期内两国汇率的变动表现为()C A.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 B.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3 C.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 D. 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3 满分:2 分 7. 基本收支差额是指()D A. 经常项目差额与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B. 经常项目差额与短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C. 贸易收支差额与长期资本项目差额之和

希尔《国际商务》(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Ⅲ篇【圣才出品】

第Ⅲ篇全球贸易与投资环境 第6章国际贸易理论 6.1复习笔记 一、贸易理论综述 16~17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应当鼓励出口,同时限制进口。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第一次解释了为什么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一国政府不打算通过配额或关税来影响它的公民从别国进口什么商品或生产什么产品出口给别国)对一个国家是有利的。斯密认为应当由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一国进口和出口什么商品。他的论点还表明对贸易采取的这种自由放任态度符合一国的最大利益。在斯密理论的基础上,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相对优势学说,这是现代不受限制的自由贸易论点的理论基础。20世纪,两位瑞典经济学家艾利·赫克歇尔和伯蒂尔·俄林改进了李嘉图的理论,创立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1.贸易利益 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精确地确认了国际贸易的特定利益。一国生产不了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得到,绝大多数国际贸易是有利的。另外,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取自己可以生产的产品仍能获得利益。如果一国公民购买某些别国生产的产品,即使这些产品本国能生产,该国经济仍可获得利益。这种利益产生的原因是国际贸易允许一国在制造业中实行专业化,专门出口该国能最有效率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在别国能更有效率生产的产品。限制进口经常对国内生产

者有利,而对国内消费者不利。 2.国际贸易模式 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也解释了在世界经济中观察到的国际贸易模式。 对于不能用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解释的国际贸易模式的一种早期反应是产品生命周期论。由雷蒙德·弗农提出的这一理论认为,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大多数新产品由发明国生产和出口,当新产品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后,就开始转到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甚至最终可能被出口到原发明国。 沿着类似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如保罗·克鲁格曼提出了一种新贸易理论。该理论强调,某些情况下一些国家分工生产和出口特定产品并不是因为要素禀赋的差异,而是因为某些产业世界市场只允许少数企业存在。在这种产业内,首先进入市场的企业所建立起的一种竞争优势很难被撼动,因此,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可以部分归因于企业捕捉先入者优势的能力。在与新贸易理论相关的一部著作中,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一种理论——国家竞争力优势理论。该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特定国家能在特定产业取得国际上的成功。除要素禀赋外,波特指出国家要素的重要性,以解释为何一国在生产和出口某特定产品上具有压倒性优势。 3.贸易理论与政府政策 虽然所有这些理论都赞同国际贸易对一国有利,但人们在向政府推荐政策方面却存在意见分歧。重商主义主张政府采取鼓励出口并限制进口的措施便是一种不太成熟的观点。斯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分别为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提出了各自的理由。无限制自由贸易的观点认为进口限制与出口鼓励都是违背自身利益并浪费资源的。新贸易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均能解释政府为支持发展某出口导向型产业而采取一些有限的、有选择性的干预措施的理由。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

南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题目: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网络综合布线设计 班级:网工121 姓名:薛翔 学号: 指导老师:王则林 完成日期: 2015.1.11 成绩:

目录 一、前言 (2) 二、需求分析 (3) 2.1建筑群功能及布线系统技术要求 (4) 2.1.1南通大学计算机楼结构详解与信息点数量的分析 (4) 2.1.2综合布线系统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相关标准和规范 (6) 2.1.3 实现此种功能的网络技术及所需的带宽 (7) 2.1.4 此种网络技术需要的介质 (7) 2.1.5 客户的布线规模 (8) 2.1.6 客户的装修工程进度 (8) 2.2设计方案 (8) 2.2.1设计总目标 (8) 2.2.2设计原则 (9) 2.2.3总体设计说明 (10) 三、综合布线系统详细设计 (11) 3.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11) 3.1.1设计原则: (12) 3.1.2设备选择 (12) 3.2配线子系统设计 (13) 3.2.1管槽布线路由设计: (13) 3.2.2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 (14) 3.2.3设计原则 (15) 3.2.4线槽和电缆用料的计算: (15) 3.2.5设备选择 (16) 3.3干线子系统设计 (16) 3.3.1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路由: (17) 3.3.2设计原则: (17) 3.3.3设备选择: (17) 3.4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17) 3.4.1设备间的环境条件如下: (17) 3.4.2设备选择 (18) 3.5进线间子系统设计 (18) 3.5.1进线间的注意事项 (18) 3.6管理间子系统 (19) 3.6.1设计原则: (19) 3.6.2设备的选择 (19) 四、工程总体预算 (19) 五、心得与体会 (20) 一、前言

国际商务复习题

国际商务复习题

国际商务客观题复习题 1..A (n) ____ marketing strategy that views the world's consumers as similar in their tastes and preference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ss production of a standardized output. A) domestic B) global C) indigenous(本土的) D) national 2.Examples of _______ include Coca-Cola and Pepsi, Ford and Toyota, Boeing and Airbus, and Caterpillar and Komatsu. A) service goods B) homogeneous products C) global competition D) market integration 3.Globalization results in a greater degree of __________ across markets than would be present otherwise. A) diversification B) diversity C) homogeneity D) heterogeneity (异质性) 4. Aircraft manufacturers like Boeing, Airbus, and Lockheed-Martin export goods and services to consumers in other countries. This practice is referred to as: A) international trade B) country-to-country exchange C) global salesmanship D) cross-national barter 5. A firm's decision to invest resources in business activities outside its home country is referred to as: A)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B)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 cross-national investment D) transnational commerce 6. Under the umbrella of GATT, there have been eight rounds of negotiations among member states. The most recent round of negotiations was referred to as the: A) North Atlantic Round B) Doha Round C) Uruguay Round D) Singapore Round 7. Among developing nations, __________ has received the greatest volume of inward FDI in recent years. A) Indonesia B) China C) India D) South Korea 8. A __________ is any business that has productive activities in two or more countries. A)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B) international conglomerate C)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D) g lobal endeavor 9. Every country has a political, economic, and legal system. Collectively we refer to these systems as constituting the __________ economy of a country. A) civic B) public C) administrative D) political 10.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socialist ideology spit into two broad camps. The __________ believed that socialism could be achieved only through violent revolution and totalitarian dictatorship, while the __________ committed themselves to achieving socialism by democratic means and turned their backs on violent revolution and dictatorships. A) individualists, collectivists B) social democrats, communists C) collectivists, individualists D) communists, social democrat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