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公式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公式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和间接法的公式企业所得税是指企业的利润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的一种税款,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方式主要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直接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所得额 = 全年收入总额 - (全年成本、费用、损失总额+ 免、减、抵所得税额)

应缴企业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税率

其中企业所得税税率由国家规定,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情况和税收优惠政策,税率也有所不同。

间接法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

应纳税所得额 = 销售收入 - 销售成本 - 销售费用 - 营业税金及附加

应缴企业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税率

间接法的计算方式是通过间接计算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纳税,主要是针对销售型企业,而直接法则是针对生产型企业进行纳税。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直接法还是间接法需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税收政策进行综合考虑。不同的纳税方式对企业的利润和所缴税款有着不同的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企业在纳税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注意申报准确、及时缴纳税款,并严格遵守税收政策,防止出现税收风险和纳税风险。通过合理的结构和规范的纳税行为,企业可以减少税收负担,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注册会计师辅导《税法》第十章讲义2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9219146388.html, 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税法》第十章讲义2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计算公式一(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计算公式二(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一、收入总额 企业的收入总额包括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纳税人以非货币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额。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 (一)一般收入的确认——9项 【链接】与会计收入、与其它税种关系、与纳税申报表关系 1.销售货物收入,是指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存货取得的收入。 【例题·综合题】某小汽车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2年度自行核算的相关数据为: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总额68 000万元,……全年实现会计利润5 400万元,应缴纳企业所得税1 350万元。(假定当期应纳增值税为正数)经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 12月20日收到代销公司代销5辆小汽车的代销清单及货款163.8万元(小汽车每辆成本价20万元,与代销公司不含税结算价28万元)。企业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代销汽车款 1 638 000 贷:预收账款——代销汽车款 1 638 000 [答疑编号5787100201] 『正确答案』 影响会计收入(+)=28×5=140(万元) 影响营业税金及附加(+)=(5×28×17%+5×28×9%)×(7%+3%)+5×28×9%=16.24(万元) 影响营业成本(+)=20×5=100(万元) 影响利润总额(+)=140-100-16.24=23.76(万元) 影响申报表第一行“销售营业收入”=28×5=140(万元) 2.劳务收入:提供营业税或增值税劳务、服务。 3.转让财产收入,是指企业转让固定资产、生物资产、无形资产、股权、债权等财产取得的收入。 企业转让股权收入 (1)确认时间: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2)转让所得: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 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定应税所得率片收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销售(营业)收的计算:一、营业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 2、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其他 二、视同销售收入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的计算: 会计利润=所有收入项-所有支出项(不包括增值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净利润的计算: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某汽车制造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XX年度发生以下业务: (1)从国内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万元。另支付购货运输费200万元,装卸费20万元,保险费30万。 (2)销售X型小轿车1000辆,每辆含税(增值税)价17.55万元。另支付运输费300万元,保险费和装卸费共160万元。 (3)销售X型小轿车40辆给本公司职工,以成本价核算取得销售金额共计400万元。 (4)试生产新设计的B型小轿车5辆,每辆成本价12万元,转为自用。市场上无同类小轿车销售价格。 (5)对外出租仓库取得租金收入120万元,有关成本10万元。 (6)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所有权取得收入1000万元,有关成本200万元。 (7)支出管理费用142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40万元,技术开发费280万元。 (8)支出的销售费用为:广告费700万元,业务宣传费140万元,展览费90万元。 (9)支出财务费用1200万元,其中包括以年利率6%向一非金融企业借款支付利息600万元(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为5%)。 (10)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实发工资总额为500万元,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福利经费105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

第67讲_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应用举例)

第6单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计算(应用举例) 一、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二、应纳税所得额 1.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提示】企业按照税法有关规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为亏损。 2.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三、应用举例 【案例】甲公司为居民企业,2019年度有关财务收支情况如下(不考虑其他因素): (1)销售商品收入5000万元,出售一台设备收入20万元,转让一宗土地使用权收入300万元,从其直接投资的未上市居民企业分回股息收益80万元; (2)税收滞纳金5万元,赞助支出30万元,被没收财物的损失10万元,环保罚款50万元,合同违约金支出20万元; (3)实际发生与生产经营有关的业务招待费70万元; (4)其他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合计3500万元。 【分析】 (1)甲公司从其直接投资的未上市居民企业分回的股息收益80万元属于免税收入。 (2)税收滞纳金、赞助支出、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环保罚款税前不得扣除,合同违约金支出税前据实扣除。 (3)业务招待费支出: ①限额1=实际发生额的60%=70×60%=42(万元); ②限额2=销售(营业)收入的5‰=5000×5‰=25(万元); 因此,税前准予扣除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为25万元。 (4)直接法计算的甲公司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5000+20+300-20-25-3500=1775(万元)。 (5)如果甲公司不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则2019年度企业所得税税额=1775×25%=443.75(万元)。 【例题·综合题】(2013年)甲服装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8年度取得销售收入8800万元,销售成本为5000万元,会计利润为845万元,2018年,甲企业其他相关财务资料如下。 (1)在管理费用中,发生业务招待费140万元,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280万元(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 (2)在销售费用中,发生广告费700万元,业务宣传费140万元。 (3)发生财务费用900万元,其中支付给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客户全年借款利息700万元,年利率为7%,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6%。 (4)营业外支出中,列支通过具备法定资格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向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的捐款50万元,支付给客户的违约金10万元。 (5)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实发工资总额500万元,并实际列支职工福利费105万元,上缴工会经费10万元并取得工会经费专用拨缴款收据,职工教育经费支出20万元。 已知:甲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业务招待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2)计算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3)计算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4)计算财务费用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5)计算营业外支出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6)计算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核定应税所得率片收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销售(营业)收的计算: 一、营业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 2、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其他 二、视同销售收入 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 利润总额的计算: 会计利润=所有收入项-所有支出项(不包括增值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净利润的计算: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某汽车制造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度发生以下业务: (1)从国内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万元。另支付购货运输费200万元,装卸费20万元,保险费30万。 (2)销售X型小轿车1000辆,每辆含税(增值税)价17.55万元。另支付运输费300万元,保险费和装卸费共160万元。 (3)销售X型小轿车40辆给本公司职工,以成本价核算取得销售金额共计400万元。 (4)试生产新设计的B型小轿车5辆,每辆成本价12万元,转为自用。市场上无同类小轿车销售价格。 (5)对外出租仓库取得租金收入120万元,有关成本10万元。 (6)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所有权取得收入1000万元,有关成本200万元。 (7)支出管理费用142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40万元,技术开发费280万元。 (8)支出的销售费用为:广告费700万元,业务宣传费140万元,展览费90万元。 (9)支出财务费用1200万元,其中包括以年利率6%向一非金融企业借款支付利息600万元(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为5%)。 (10)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实发工资总额为500万元,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福利经费105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万元。 【注:(1)小轿车消费税税率为9%。(2)B型小轿车成本利润率为8%。(3)本题不考虑印花税。】【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下列顺序回答计算问题。 【答案】 (1)该公司2008年度应缴纳的消费税。 ①【外销1000】17.55 × 1000 ÷(1 + 17%)× 9% = 1350 ②【内销40】17.55 × 40 ÷(1 + 17%) × 9% = 54 ③【自用B5】组成计税价格× 消费税税率

第九节-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第九节应纳所得税额的计算 企业实际应纳所得税额=企业境内外所得应纳税总额-企业所得税减免、抵免优惠税额-境外所得税抵免税额 一、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掌握) (一)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二)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解释】纳税调整的两种情况:一是会计规定范围和税法范围不一致;二是会计规定的标准和税法规定的标准不一致。【解释】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风险较大,建议采用间接法计算。 【例题?单选题】2008年某居民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200万元,视同销售收入400万元,债务重组收益100万元,发生的成本费用总额16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支出20万元。假定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8年度该企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万元。(2009年) A.16.2 B.16.8 C.27 D.28 【答案】D 【解析】招待费限额计算:(1200+400)×5‰=8(万元)<20×60%=12(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0-8=12万元;应纳税所得额=1200+400+100-1600+12=112(万元);应纳所得税额=112×25%=28(万元)。 举例说明:间接计算法的应用 【例题1?计算题】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2010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 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入为56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4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60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0万元;缴纳销售税金及附加300万元;发生的管理费用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为60万元、业务招待费用7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34万元(已在投资方所在地按15%的税率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入l0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2010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答案及解析】 第一步:求利润总额 (1)利润总额=销售收入5600+其他业务收入800+国债的利息收入40+投资收益34+营业外收入100-销售成本4000-其他业务成本660-销售税金及附加300-管理费用760-财务费用200-营业外支出250=404(万元) 第二步:纳税调整 (2)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40万元。 (3)技术开发费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0×50%=30(万元) (4)按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60%计算=70×60%=42(万元) 按销售(营业)收入的5‰计算=(5600+800)×5‰=32(万元) 按照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应为32万元,实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32=38(万元) (5)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4万元。 (6)捐赠扣除标准=404×12%=48.48(万元) 实际捐赠额38万元小于扣除标准48.48万元,可按实捐数扣除,不做纳税调整。 第三步: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 (7)应纳税所得额=404-40-30+38-34=338(万元) (8)该企业2010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38×25%=84.5(万元)。 【例题2?计算题】某企业2009年发生下列业务: (1)销售产品收入2000万元; (2)接受捐赠材料一批,取得赠出方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注明价款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企业找一运输公司将该批材料运回企业,支付运杂费0.3万元; (3)转让一项商标所有权,取得营业外收入60万元;

经济法公式汇总

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基本计算公式为: 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1.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为收入总额.包括: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其他收入. 2.收入总额中的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3.企业的免税收入包括: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 4.各项扣除 (1)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 (2)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税金,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附加。 (4)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5)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 5.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三项经费未超过标准的按实际发生数额扣除,超过扣除标准的只能按标准扣除 (1)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的部分,准予扣除。 (2)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的部分,准予扣除 (3)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的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业务招待费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不征税收入: 1.财政拨款 2.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

财务知识 --> 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直接法,二是间接法。 1、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纳税调增项目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不得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必须实际发生) 保险费。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内,5%准予

扣除;企业参加财产保险,按照规定缴纳的保险费,准予扣除。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借款费用。向非金融机构借款费用支出,在不高于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可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企业从其关联方接受的债权性投资与其权益性投资比例超过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利息支出,不得扣除。(5:1;2:1) 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销售收入5‰,超过规定比例的部分不得扣除。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发生的公益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 企业之间各种支出。企业之间支付的管理费、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租金和特许权使用费,以及非银行企业内营业机构之间支付的利息,不得扣除。 特别纳税调整。对关联企业作出特别纳税调整的,应当对补征的税款,自税款所属纳税年度的次年6月1日起至补缴税款之日止的期间,按日加收利息,所加收的利息不得扣除。 罚款、罚金、滞纳金。企业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扣除。 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企业的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不得扣除。 赞助支出。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非广告性质

第65讲_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其余考点

第六单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二、应纳税所得额 1.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提示】企业按照税法有关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为亏损。 2.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三、应用举例 【例题1·不定项选择题】(非考试标准题型) 甲公司为居民企业,2018年度有关财务收支情况如下。 (1)销售商品收入5000万元,出售一台设备收入20万元,转让一宗土地使用权收入300万元,从其直接投资的未上市居民企业分回股息收益80万元。 (2)税收滞纳金5万元,赞助支出30万元,被没收财物的损失10万元,环保罚款50万元。 (3)其他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税金合计3500万元。 已知:甲公司2012年在境内A市登记注册成立,企业所得税实行按月预缴。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甲公司取得的下列收入中,属于免税收入的是()。 A.出售设备收入20万元 B.销售商品收入5000万元 C.转让土地使用权收入300万元 D.从其直接投资的未上市居民企业分回股息收益80万元 【答案】D 【解析】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 (2)甲公司在计算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项目是()。 A.环保罚款50万元 B.赞助支出30万元 C.税收滞纳金5万元 D.被没收财物的损失10万元 【答案】ABCD

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案例

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的案例 一、直接法与间接法计算原理 由于会计准则的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税法收入与允许抵扣额的确认有不同之处。所以会计的利润不能直接用作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方法。 1、直接法 用收入逐项减去允许扣除的部分得到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法的本质是忽视会计账的存在,利用税法的要求,重新计算税法认可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全部收入—免税收入—允许抵扣的支出 优势:计算简单,不必考虑调整,对会计账没有要求。 缺点:需要逐项收入支出计算、不能反映出会税差异。 适用:小企业,年业务量越少,直接法优势越明显。 2、间接法 用会计利润加调增减调减得到应纳税所得额。间接法的本质是利用会税之间的差异,利用会计利润作为计算的起点,根据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利润+不认可的支出—计不记入但税法认可的支出 优势:能够反映出会税差异及未来需要调整的企业所得税 缺点:对会计账要求高,需要记账之初就要考虑会税差异。 适用: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记“递延所得税”、年会计业务量大的企业。 二、案例分析 甲企业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2022年实现收入3000万。10月购入一台价值600万元新设备一台,预计使用5年,22年计提折旧20万,记入主营业务成本。22年发生“业务招待费”20万。除以上两项外,其他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与费用共计1600万。当年实现利润1360万,计算甲公司22年企业所得税。 1、业务招待费计算可抵扣额计算

业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的列支标准是:按实际发生额的60%与收入的千分之五相比较,取最小值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 收入千分之五=3000×5‰=15万 实际发生额的60%=20×60%=12万(此项低) 2、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3000 —1600 — 1200(购入固定资产可抵扣额) — 12(可抵扣的业务招待费)=188万 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28.2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 3、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1360+ 20(税法不认可的折旧)— 1200(税法认可加计100%的一次性扣除)+ 8(税法不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88万 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 产生暂时性纳税差异=(600 — 20)×15%=87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15.2 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 87万

2023初级经济法基础收入总额

考验三、应纳税所得额(★★★) 【说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其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应纳税 额”的“核心”,也是企业所得税部分的考核重心所在,其计算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式,本部分内容按“直接法”展开。 1. 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准予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老侯提示】考试中,在按照“直接法”计算收入总额时,应税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均应当计入其中。 2. 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金额 (一)收入总额 妥托收手续的前提是发出货物并有发货单作为凭证,但试题会依据不同税种的法律条文直接命题,因此在回答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题目,选项中如没有“发出货物”而只说“办妥托收手续”应判断为错误;回答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的题目,选项中只说“办妥托收手续”应判断为正确。 2. 特殊销售方式下收入金额的确认 【举例】某企业以“买一赠一”的方式销售货物,2022年6月销售甲商品40件,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28万元,同时赠送乙商品

(2)提供劳务。 企业在各个纳税期末,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进度(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租金。 交易合同或协议中规定租赁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据规定的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出租人可对上述已确认的收入,在租赁期内“分期”均匀计入相关年度收入。 【老侯提示】区别租金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时间及金额”与“增值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及计税基础”,增值税中采用预收款方式提供租赁服务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计税基础为租金收入的“全额”;企业所得税中采用预收款方式提供租赁服务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收入确认遵循“权责发生制”。 【举例】2021年11月15日,甲公司和乙公司签订租赁合同,双方约定,甲公司出租仓库给乙公司使用,租赁期限为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乙公司应于2021年12月1日前,向甲公司一次性支付12个月的租金120万元。乙公司实际于2022年1月5 3.视同销售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例题1·多选题】(2018)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计入收入总额的有()。 A.企业资产溢余收入 B.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 C.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 D.汇兑收益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上述选项均属于“其他收入”,应计入企业所得税的收入总额。 【例题2·多选题】(2022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收入确认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销售安装程序比较简单的商品,可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B.销售商品采用预收款方式的,在收到预收款时确认收入 C.销售商品采用托收承付方式的,在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 D.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选项B,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例题3·多选题】(2022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收入确认时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受赠人接受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B.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C.租金收入,按照承租人实际支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D.利息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选项A,接受捐赠收入,按照实际收到捐赠资产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选项C,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例题4·多选题】(2022年)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不同销售方式收入确认中,正确的有()。 A.以现金折扣方式销售商品,应按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 B. 以商业折扣方式销售商品,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前的金额确认销售收入C. 销售商品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的,在收到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 D.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商品,销售的商品按照售价确认收入,回收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选项A,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按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选项B,商品销售涉及商业折扣的,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例题5·单选题】(2017年、2018年)甲电子公司2021年9月销售一批产品,含增值税价格为45.2万元。由于购买数量多,甲电子公司给予9折优惠,购买发票上在金额栏已分别注明。已知增值税税率为13%。甲电子公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确认的产品销售收入是()。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

企业所得税直接法与间接法的差异及会计处理 一、直接法与间接法计算原理 由于会计准则的收入、成本、费用的确认,与税法收入与允许抵扣额的确认有不同之处。所以会计的利润不能直接用作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方法。 1、直接法 用收入逐项减去允许扣除的部分得到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法的本质是忽视会计账的存在,利用税法的要求,重新计算税法认可的利润。(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全部收入—免税收入—允许抵扣的支出优势:计算简单,不必考虑调整,对会计账没有要求。缺点:需要逐项收入支出计算、不能反映出会税差异。 适用:小企业,年业务量越少,直接法优势越明显。 2、间接法 用会计利润加调增减调减得到应纳税所得额。间接法的本质是利用会税之间的差异,利用会计利润作为计算的起点,根据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本年利润+税法不认可的支出—会计不记入但税法认可的支出 优势:能够反映出会税差异及未来需要调整的企业所得税 缺点:对会计账要求高,需要记账之初就要考虑会税差异。 适用: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需要记“递延所得税”、年会计业务量大的企业。 二、案例讲解两者的区别 甲企业是一家高新科技企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2022年实现收入3000万。10月购入一台价值600万元新设备一台,预计使用5年,22年计提折旧20万,记入主营业务成本。22年发生“业务招

待费”20万。除以上两项外,其他税法允许扣除的成本与费用共计16000元。当年实现利润1,360元,计算甲公司22年企业所得税。 1、业务招待费计算可抵扣额计算 务招待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的列支标准是:按发生额外的60%与收入的千分之五相比较,取最小值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收入千分之五=3000×5‰=15万 实际发生额的60%=20×60%=12万(此项低) 2、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3000 —1600 —1200(购入固定资产可抵扣额) — 12(可抵扣的业务招待费)=188万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28.2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 3、间接法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1360+ 20(税法不认可的折旧)— 1200(税法认可加计100%的一次性扣除)+ 8(税法不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188万 应交企业所得税=188×15%=28.2万产生暂时性纳税差异=(600 — 20)×15%=87万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 115.2 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8.2 万 递延所得税负债 87万 企业所得税简洁分录

(2020年经济法基础)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4

2020年初级经济法基础 【专题三】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核心知识点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征税对象、税率 二、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三、资产的税务处理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五、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六、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年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企业取得境外所得计税时的抵免 1.企业取得的下列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 (1)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 (2)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 2.抵免限额(境外所得涉及的税款,少交必补,多交当年不退,以后五年抵补) 抵免限额为境外所得依照我国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是税收抵免的最高限额;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以在以后五个年度内,用每年度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进行抵补。 3.抵免限额可以选择国(地区)别分别计算:分国(地区)不分项或不分国(地区)不分项计算,方法一经选择,5年内不得改变。 计算公式: 抵免限额=中国境内、境外所得依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总额×来源于某国(地区)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国境内、境外应纳税所得总额 【注意】简化公式:抵免限额=境外税前所得额×25%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2016年度境内应税所得为300万元;来源于境外分支机构的应税所得为150万元(人民币,下同),该项所得在境外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40万元。已知: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已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30万元。甲公司汇算清缴2016年企业所得税时,应补缴的税款为()万元。 A.42.5 B.70 C.30 D.45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企业汇总纳税应纳税额=(300+150)×25%=112.5(万元),境外已纳税款扣除限额=(300+150)×25%×150÷(300+150)=37.5(万元),境外已纳税款40万元,只能扣除37.5万元,境内已预缴30万元,则汇总应纳税额=112.5-37.5-30=45(万元)。 五、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一)定期或定额减免税 1.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间接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核定应税所得率片收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或=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销售(营业)收的计算:一、营业收入1、主营业务收入=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建造合同2、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代购代销手续费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其他二、视同销售收入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其他视同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计算:会计利润=所有收入项-所有支出项(不包括增值税)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利润的计算: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某汽车制造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度发生以下业务:(1)从国内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万元。另支付购货运输费200万元,装卸费20万元,

保险费30万。(2)销售X型小轿车1000辆,每辆含税(增值税)价17.55万元。另支付运输费300万元,保险费和装卸费共160万元。(3)销售X型小轿车40辆给本公司职工,以成本价核算取得销售金额共计400万元。(4)试生产新设计的B型小轿车5辆,每辆成本价12万元,转为自用。市场上无同类小轿车销售价格。 (5)对外出租仓库取得租金收入120万元,有关成本10万元。(6)转让一项专利技术所有权取得收入1000万元,有关成本200万元。(7)支出管理费用142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140万元,技术开发费280万元。(8)支出的销售费用为:广告费700万元,业务宣传费140万元,展览费90万元。(9)支出财务费用1200万元,其中包括以年利率6%向一非金融企业借款支付利息600万元(金融机构同期贷款利率为5%)。(10)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实发工资总额为500万元,并按实际发生数列支了福利经费105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万元。【注:(1)小轿车消费税税率为9%。(2)B型小轿车成本利润率为8%。(3)本题不考虑印花税。】【要求】根据以上资料,按下列顺序回答计算问题。【答案】(1)该公司2008年度应缴纳的消费税。①【外销1000】17.55 × 1000 ÷(1 + 17%)× 9% = 1350②【内销40】17.55 × 40 ÷(1 + 17%) × 9% = 54③【自用B5】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税率【12 ×5 × ( 1+ 8% 成本利润率)÷(1- 9%)】× 9% = 6.4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2023初级经济法基础应纳税额的计算、源泉扣缴、特别纳税调整

考验六、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1.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2.间接法 (1)应纳税所得额=年度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二)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老侯提示】此公式是把国内和国外所得混在一起计算,考试中也可以分开计算。 应纳税额=国内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抵)免税额+国外所得补缴税额 【例题1·单选题】(2022年)甲公司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1000万元,免税收入100万元,各项扣除600万元,无不征税收入和结转的以前年度亏损。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甲公司2022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 A.75万元 B.250万元 C.225万元 D.100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000-100-600=300(万元),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300×25%=75(万元)。 【例题2·单选题】(2016年)甲公司2022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万元,减免税额为10万元,抵免税额为20万元。已知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下列甲公司2022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1000×25%-20=230(万元) B.1000×25%-10-20=220(万元) C.1000×25%-10=240(万元) D.1000×25%=250(万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例题3·单选题】(2021年)甲公司为居民企业,2022年度取得境内所得1000万元,境外所得200万元。已在境外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性质的税款40万元。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甲公司2022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1000+200)×25%-40=260(万元) B.(1000+200)×25%=300(万元) C.1000×25%=250(万元) D.(1000-200)×25%=200(万元)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境外所得抵免限额=200×25%=50(万元)>在境外已缴税额40万元,境外所得抵免额为40万元;(2)应纳税额=(1000+200)×25%-40=260(万元)。 【例题4·单选题】(2017年)甲公司2022年实现会计利润总额600万元,预缴企业所得税税额120万元,在“营业外支出”账目中列支了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向灾区的捐款76万元。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计算甲公司当年应补缴企业所得税税额的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是()。 A.(600+76)×25%-120=49(万元) B.600×25%- 120=30(万元)C.(600+600×12%)×25%-120=48 (万元)D.[600+(76-600×12%)]×25%-120= 31(万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限额=600×12%=72(万元)<实际发生额76万元,故税前可以扣除72万元,需要纳税调增4万元;(2)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600+(76-600×12%)]×25%-120=31(万元)。 考验七、源泉扣缴(★★) (一)适用范围 “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没有设立”机构场所或者虽然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所设立的机构场所“无关”。

企业所得税-学习总结

企业所得税学习 企业所得税税申报表简介 修订后的申报表共41 张 1 、 主表结构(A100000)行次为 4 2 行减为 38 行 ★利润总额 ★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额 ★附列资料 2 、 应纳税额的计算逻辑 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 X 合用税率 — 减免税额 - 抵免税额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金额 — 弥补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企业所得税纳税要素解释 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成本必须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 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 所得税,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企业分为居民企业和非居民企业——划分标准为:注册地或者实际管理 机构所在地,二者之一。 1 、 居民企业 居民企业是指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实 际管理机构,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的机构。 2 、 非居民企业 依照外国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 场所的, 或者在中国境内 未设立机构、 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3 、 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包括:生产经营所得、其他所得、 清算所得。 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结合确定征税范围: 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 非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1 张基础信息表 6 张收入费用明细表 1 张亏损弥补表 4 张境外所得抵免表 1 张主表 1 5 张纳税调整表 11 张税收优惠表 2 张汇总纳税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