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剪切波速实验报告

剪切波速实验报告

剪切波速实验报告
剪切波速实验报告

剪切波速试验

1.1试验的目的

(1)掌握波速试验操作方法及试验原理。并能独立进行波速测试、试验数据处理,认识了解试验设备。 (2)划分场地土类型。

(3)计算场地剪切模量和卓越周期。

1.2 试验的适用范围

波速测试适用于测定各类岩土体的压缩波、剪切波或瑞利波的波速,可根

据任务要求,采用单孔法、跨孔法或面波法。利用铁球水平撞击木板,使板与地面之间发生运动,产生丰富的剪切波,从而在钻孔内不同高度处分别接收通过土层向下传播的剪切波。因为这种竖向传播的路径接近于天然地层由基岩竖直向上传播的情况,因此对地层反应分析较为有用。

1.3试验的基本原理

单孔法通常是指在地面或者信号接收孔中激振时,检波器在一个孔中自下而上逐层检测土层的P 波或S 波波速。 (1)地下介质采用水平层状地层模型;

(2)剪切波速在水平方向为均匀分布,而在垂直方向随深度变化; (3)反演公式:

∑-=-----=

11

1

1

cos i j sj j j

i i i i si V h h t h h V θ 式中 si V 、ji V --分别为第i 和第j 个测点深度处的剪切波速(m/s); i h 、j h --分别为第i 和第j 个测点的深度(m); i t --第i 个测点深度的到时(s);

i θ--第i 个测点到激发点的连线与钻孔轴向的夹角。

1.4试验的仪器设备

RSM-SW 波速测试仪,主要包括波速剪切仪、剪切波电缆线、三分量传感器、大铁锤、条木等

1.5试验步骤

(1)在指定测试地点打钻孔,垂直度要求与一般勘察探空一样,现我们采用已经打好的钻孔(孔深约9m)。

(2)离开孔口0.5-1.5m处布置激震装置,激震装置采用大木条和铁锤构成。(3)孔内测点结合试验场地土层实际情况布置测点,测点垂直方向上的间距取1m。

(4)在孔内放置三分量检波器,在预定深度固定(机械固定)于孔壁上,并紧贴孔壁。

(5)测点布置,本试验采用孔内每一米布置一个测点。

(6)激发布置,本试验采用地面激震,距离孔口距离0.79m处埋设一块大木头,用大锤锤击木板两端,产生正反的剪切波。

(7)接收,采用三分量检波器,在不同的深度分别记录正反向剪切波的波速,检查记录波形的完整性和可判读性。如发现接收仪记录的波形不完整,或不可判读,则必须重做,直至正常为止。

1.6数据整理

1.6.1波形鉴别

根据不同波的初至和波形特征进行波形识别:

(1)压缩波速度比剪切波速度快,初至为压缩波。

(2)敲击木板正反向两端时,剪切波波形相差180°,而压缩波不变。

(3)压缩波传播能量衰减比剪切波快,离孔口一定深度后,压缩波与剪切波逐渐分离,容易识别。它们的波形特点:压缩波幅度小、频率高;剪切波幅度大、频率小。

1.6.2波速计算

=6.34,则平均V=209.3023×cos6.34=208.222以9 m 为例,θ=tan?11

89.3

(m/s)

划分场地土类及建筑场地类别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结合图表及规范可划分土层,0~3m为软弱土,3~10m为中软土。

1.7试验成果应用

(1)可用于场地土类型的划分;

(2)建筑场地覆盖厚度的确定;

(3)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4)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

1.8结论与建议

(1)测井对钻孔时间的要求:一般测井的时间要求比较特殊,受到终孔时间的限制。一般来说,在钻机打完井后,马上对钻进进行扩孔、泥浆护壁等工作,这些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始进行测井。

(2)打钻工作一般在白昼进行,在完工后24 小时以内,应该完成波速测井的工作,为了防止周围环境和人文干扰,测井有时要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尤其受人文、交通干扰较大的地区,选择合适的时间测井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干扰措施。(3)钻孔附近地面应尽可能平整:钻孔时应尽量减少孔壁土层扰动,待测孔钻到预定深度时,如地层软弱应立即下套管护壁,套管与孔壁间应灌浆和填砂法处理,以保持套管与孔壁间的紧密接触。

单片机c语言版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 一、实验要求 1.在Proteus软件中画好51单片机最小核心电路,包括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2.在电路中增加四个7段数码管(共阳/共阴自选),将P1口作数据输出口与7段数码 管数据引脚相连,P2.0~P2.3引脚输出选控制信号 3.在Keil软件中编写程序,采用动态显示法,实现数码管显示变量unsigned int show_value的值(show_value的值范围为0000~9999),即把show_value的千百 十个位的值用数码管显示出来。 二、实验目的 1.巩固Proteus软件和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2.学习端口输入输出的高级应用 3.掌握7段数码管的连接方式和动态显示法 4.掌握查表程序和延时等子程序的设计 三.实验说明 (条理清晰,含程序的一些功能分析计算) 如下图(五)所示,由P1口将要显示的数字输给七段数码管;再由P2第四位输给数码管的公共端,作为扫描输入信号;用外部中断P3.2和P3.3分别接PB1与PB2,实现数字的增减。所要实现的功能是,开始运行电路功能图时,四个数码管分别显示0000,按下PB1增1,直到9999回到0000,相反按下PB2减1,直到0000回到9999。 在算相关数据时,由于要显示个十百千的不同数字,要调用disp函数, disp[0]=show/1000; //显示千位的值 disp[1]=show%1000/100; //显示百位的值 disp[2]=show%100/10; //显示十位的值 disp[3]=show%10; //显示个位的值 本实验需要用到IE寄存器与TCON寄存器。 四、硬件原理图及程序设计 (一)硬件原理图设计

实验 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动态特性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典型环节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的相应曲线,熟悉它们的动态特性。 2.了解各典型环节中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比例环节 G(S)= K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K1= 33 ; K2= 34 ; K3= 35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2.积分环节

G(S)= S T i 1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T i1= 33 ; T i2= 33 ; T i3= 35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3.一阶惯性环节 G(S)= S T K c 1 令K不变(取K= 33 ),改变T c取值:T c1= 12 ;T c2= 14 ;T c3= 16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4. 实际微分环节 G(S)= S T S T K D D D 1 令K D 不变(取K D = 33 ),改变T D 取值:T D 1= 10 ;T D 2= 12 ;T D 3= 14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5.纯迟延环节 G(S)= S eτ- 所选的几个不同参数值分别为τ1= 2 ;τ2= 5 ;τ3= 8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6. 典型二阶环节 G(S)= 2 2 2n n n S S K ωξωω++ 令K 不变(取K = 33 ) ① 令ωn = 1 ,ξ取不同值:ξ1=0;ξ2= 0.2 ,ξ3= 0.4 (0<ξ<1);ξ4=1;ξ5= 3 (ξ≥1);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②令ξ=0,ωn 取不同值:ωn 1= 1 ;ωn 2= 2 ; 对应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输出曲线上标明对应的有关参数值):

常用剪切波波速

常用剪切波 剪切波波速成果图 4 相关公式编辑 剪切波速测试单孔法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斜距校正: 式中T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经斜距校正后的时间( s)(相应于波从孔口到达测点的时间); TL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实测时间(s); K ——斜距校正系数; H ——测点的深度( m ); H0 ——振源与孔口的高差(m ), 当振源低于孔口时,H0 为负值; L ——从板中心到测试孔的水平距离(m)。 时距曲线图的绘制,应以深度H 为纵坐标,时间T 为横坐标。 波速层的划分,应结合地质情况,按时距曲线上具有不同斜率的折线段确定。 每一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 ——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m/s ); △H——波速层的厚度(m); △T——压缩波或剪切波传到波速层顶面和底面的时间差(s)。剪切波速测试跨孔法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由振源到达每个测点的距离,应按测斜数据进行计算。 每个测试深度的压缩波波速及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VP ——压缩波波速( m/s ); VS ——剪切波波速( m/s ); TP1 ——压缩波到达第 1 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P2 ——压缩波到达第 2 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S1 ——剪切波到达第 1 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S2 ——剪切波到达第 2 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S1 ——由振源到第 1 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 S2 ——由振源到第 2 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 △S——由振源到两个接收孔测点距离之差(m)。[1] 卓越周期的计算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 - 2004 》条文说明 [2]

常用剪切波波速

常用剪切波波速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相关公式 剪切波速测试单孔法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斜距校正: 式中T——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经斜距校正后的时间(s)(相应于波从孔口到达测点的时间); TL————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实测时间(s); K——斜距校正系数; H——测点的深度(m); H0——振源与孔口的高差(m),当振源低于孔口时,H0为负值; L——从板中心到测试孔的水平距离(m)。 时距曲线图的绘制,应以深度H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 波速层的划分,应结合地质情况,按时距曲线上具有不同斜率的折线段确定。 每一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m/s); △H——波速层的厚度(m); △T——压缩波或剪切波传到波速层顶面和底面的时间差(s)。

剪切波速测试跨孔法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由振源到达每个测点的距离,应按测斜数据进行计算。 每个测试深度的压缩波波速及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P——压缩波波速(m/s); VS——剪切波波速(m/s); TP1——压缩波到达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P2——压缩波到达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S1——剪切波到达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S2——剪切波到达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S1——由振源到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 S2——由振源到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 △S——由振源到两个接收孔测点距离之差(m)。[1]卓越周期的计算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条文说明 [2] 规范重点摘录 剪切波速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EDA设计课程实验报告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报告

EDA设计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 学院名称: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姓名:高胜学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学习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利用数码管动态扫描显示的原理编写程序,实现自己的学号的显示。 二、设计任务及要求

1、在SmartSOPC实验箱上完成数码管动态显示自己学号的后八个数字。 2、放慢扫描速度演示动态显示的原理过程。 三、系统设计 1、整体设计方案 数码管的八个段a,b,c,d,e,f,g,h(h是小数点)都分别连接到SEG0~SEG7,8个数码管分别由八个选通信号DIG0~DIG7来选择,被选通的数码管显示数据,其余关闭。如果希望8个数码管显示希望的数据,就必须使得8个选通信号DIG0~DIG7分别被单独选通,并在此同时,在段信号输入口SEG0~SEG7加上该对应数码管上显示的数据,于是随着选通信号的扫描就能实现动态扫描显示的目的。虽然每次只有1个数码管显示,但只要扫描显示速率足够快,利用人眼的视觉余辉效应,我们仍会感觉所有的数码管都在同时显示。 2、功能模块电路设 (1)输入输出模块框图(见图1) 图1 (2)模块逻辑表达(见表1) 表1(数码管显示真值表) clk_1k dig seg ↑01111111 C0 ↑10111111 F9

注:数码管显示为01180121 (3)算法流程图(见图2) (4)Verilog源代码 module scan_led(clk_1k,d,dig,seg); //模块名scan_led input clk_1k; //输入时钟 input[31:0] d; //输入要显示的数据output[7:0] dig; //数码管选择输出引脚

常用剪切波波速

剪切波速测试单孔法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时间,应按下列公式进行斜距校正: 式中T——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经斜距校正后的时间(s)(相应于波从孔口到达测点的时间); TL————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的实测时间(s); K——斜距校正系数; H——测点的深度(m); H0——振源与孔口的高差(m),当振源低于孔口时,H0为负值; L——从板中心到测试孔的水平距离(m)。 时距曲线图的绘制,应以深度H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 波速层的划分,应结合地质情况,按时距曲线上具有不同斜率的折线段确定。 每一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V——波速层的压缩波波速或剪切波波速(m/s); △H——波速层的厚度(m); △T——压缩波或剪切波传到波速层顶面和底面的时间差(s)。 剪切波速测试跨孔法

压缩波或剪切波从振源到达测点时间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确定压缩波的时间,应采用水平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2)确定剪切波的时间,应采用竖向传感器记录的波形。 由振源到达每个测点的距离,应按测斜数据进行计算。 每个测试深度的压缩波波速及剪切波波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VP——压缩波波速(m/s); VS——剪切波波速(m/s); TP1——压缩波到达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P2——压缩波到达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S1——剪切波到达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TS2——剪切波到达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时间(s); S1——由振源到第1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 S2——由振源到第2个接收孔测点的距离(m) △S——由振源到两个接收孔测点距离之差(m)。[1]卓越周期的计算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条文说明 [2] 规范重点摘录 剪切波速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

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报告

**民生产业基地 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报告 深圳市**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民生产业基地 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报告 测试: 报告编写: 审核: 批准: 深圳市**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十月二十七日 测试单位地址:深圳市**号邮编: 联系电话:联系人:

目录 1.前言 (1) 2.测试目的及执行标准 (1) 2.1测试目的 (1) 2.2执行标准 (1) 3.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 (1) 3.1测试方法 (1) 3.2仪器设备 (2) 4.测试结果 (2) 5.地面脉动的卓越周期 (5)

1.前言 受深圳市**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于2017年09月21日至017年09月29日对**民生产业基地场地进行了3个钻孔的土层剪切波速度测试工作。 波速测试孔附近场地内自上而下主要有如下岩土层:素填土、粉质黏土、全风化混合岩、强风化混合岩、中风化混合岩、微风化混合岩。 2.测试目的及执行标准 2.1测试目的 本次试验目的是提供地层剪切波波速,判定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提供场地卓越周期。 2.2执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3.测试方法及仪器设备 3.1测试方法 本项目剪切波速度测试采用单孔检层法,将起振板置于距井口约1.0~1.5米处,并使其中点与井口的连线垂直于起振板,同时在其上面加压整体性较好的重物。然后,锤击起振板产生纵波和剪切波(记录时通过调节仪器采样率对纵波和剪切波分开采集),并通过置于井内的三分向拾振器将土的振动历程输入电脑分析,获得各测点纵波和剪切波的到时,并利用下式计算相应剪切波速: Vi =(h i -h i-1)/(t i sin αi -t i-1sin αi-1) (1) 22sin i i i i D h h +=α (2) i=1......N 其中h i ,t i 分别为第i 测点的深度和剪切波的走时,D 为起振板中点至孔口的垂直距离。 现场测试时,一般每一岩土层都有一个测点,每1~2米左右一测点。

单片机动态数码显示设计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动态数码显示设计 指导老师: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姓名: 2014年 12月3日

实验十三动态数码显示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动态数码显示技术的设计方法。 2.掌握扫描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二、设计原理 如图13.1所示,在单片机的P1端口接动态数码管的字形码笔段,在单片机的P2端口接动态数码管的数位选择端。在单片机P3.0管脚处接一个开关,当开关连接高电平时,态数码管上显示“12345”字样;当开关连接低电平时,态数码管上显示“HELLO”字样。 三、参考电路 图13.1 动态数码显示电路原理图

四、电路硬件说明 (1)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1.0-P1.7端口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a-h端口上。 (2)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2.0-P2.7端口通过8联拨动拨码开关JP1连接到“动态数码显示”区域中的S1-S8端口上。 (3)在“单片机系统”区域中,把单片机的P3.0端口通过8联拨动拨码开关JP2连接到拨动开关区域中的SW1端口上。 五、程序设计内容 (1)动态扫描方法: 动态接口采用各数码管循环轮流显示的方法,当循环显示频率较高时,利用人眼的暂留特性,看不出显示的闪烁现象,这种显示需要一个接口完成字形码的输出(字形选择),另一接口完成各数码管的轮流点亮(数位选择)。 (2)在进行数码显示的时候,要对显示单元开辟8个显示缓冲区,在每个显示缓冲区装有显示的不同数据即可。 (3)对于显示不同字形码的数据采用查表方法来完成。 六、程序流程图 (如图13.2所示) 图13.2 动态数码显示程序流程图

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

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W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 (以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 测试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日期: 报告编号: ※省※研究院 ※年※月※日

※工程 单孔波速法地脉动测试报告测试人员: 负责人: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审定: ※省※研究院 (盖章) ※年※月※日

一、前言 受※的委托,※省※院于※年※月※日对※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单孔波速法、地脉动测试。该场地位于※路※号,根据场地条件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规定,本场地共完成K16#、K37#、K69#、K75#、K82#、K96#六个孔剪切波速及场地脉动测试工作。测试的目的是对拟建建筑场地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划分,以确定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本项目工作技术要求: 1、 测定场地20米以内的等效剪切波速; 2、 测定场地地脉动; 3、 确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二、检测设备、基本原理 1、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采用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W 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见图1。 1-场地振动测试仪 2-重物 3-木板 4-外触发传感器 5-三分量探头 6-探头信号传输线 7-外触发传感器信号线 8-钢丝绳(或尼龙绳) 图1 单孔波速测试示意图 2、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基本原理 单孔剪切波速法(检层法)测试基本原理: 用木锤或适宜的铁锤分别水平敲击水平放置孔口的木板两端,地表产生的剪切波经地层传播,由孔内三分量检波器的水平向检波器接收SH 波信号,然后读取正、反两方向的实测波形,找出波形交叉点,读取初至波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各测点(层)剪切波速值及其它相关参数。 地脉动测试原理: 地脉动测试时应选择外界环境干扰极小的深夜进行。测试时将地脉动拾振器放置于平整场地地表土上,一般按东西向EW 、南北向SN 、垂直向VR 三个方向放置。测试时由三分量拾振器分别接收三个方向的脉动信号,信号再通过放大,采集仪记录,即可在时域曲线上分析信号幅值大小,从频率域曲线上分析其频率组成并确定场地卓越周期值。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n i si i sc v d t t d v 10) (

动态法测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一、 实验目的 1. 理解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动态法测量杨氏模量。 3. 了解压电陶瓷换能器的功能,熟悉信号源和示波器的使用。学会用示波器观察判断样品共振的方法。 4.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和使用常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二、 实验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试样振动的固有频率取决于它的几何形状、尺寸、质量以及它的杨氏模量。如果在实验中测出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有频率,就可以计算出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杨氏模量。 根据杆的横振动方程式 02 244=??+??t y EJ S x y ρ (1) 式中ρ为杆的密度,S 为杆的截面积,?= s dS y J 2 称为惯量矩(取决于截面的形状),E 即为杨氏模量。 如图1所示,长度L 远远大于直径d (L >>d )的一细长棒,作微小横振动(弯曲振动)时满足的动力学方程(横振动方程)为 02244=??+??t EJ y S x y ρ (1) 棒的轴线沿x 方向,式中y 为棒上距左端x 处截面的y 方向位 移,E 为杨氏模量,单位为Pa 或N/m 2;ρ为材料密度;S 为 截面积;J 为某一截面的转动惯量,??=s ds y J 2。 横振动方程的边界条件为:棒的两端(x =0、L )是自由端,端点既不受正应力也不受切向力。用分离变量法求解方程(1),令)()(),(t T x X t x y =,则有 2 24411dt T d T EJ S dx X d X ?-=ρ (2) 由于等式两边分别是两个变量x 和t 的函数,所以只有当等式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常数时等式才成立。假设此常数为K 4,则可得到下列两个方程 044 4=-X K dx X d (3) 0422=+T S EJ K dt T d ρ (4) 如果棒中每点都作简谐振动,则上述两方程的通解分别为 图1 细长棒的弯曲振动

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许可证书等级:甲级 编号:中震安证甲字第030号 湛江江南华府小区商住楼工程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定 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广东省地震工程勘测中心 2012年1月

项目名称:湛江江南华府小区商住楼 工程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定与建筑场地类别划分提交报告单位:广东省地震工程勘测中心 项目负责人:吴业彪 技术负责人:闻则刚 报告编写人:闻则刚、段振良 提交报告时间:2012年1月

1 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 为取得土层沿深度各测点的剪切波速数据,采用速度检层法对本场地的工程地震钻孔进行测试,沿孔深每一土层界面设一个测试点,厚度大于2m 的土层,一般每隔2m 左右设一个测试点。用速度检层法测得的剪切波速是钻孔内相邻二测点中间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首先从电脑测震仪记录到的波形确定剪切波的初至时刻,再根据震源的起始时刻和波的初至时刻确定波的走时,然后由钻孔中的测点深度与震源到孔的距离确定波的行程,将波的行程除以走时就可以确定剪切波的传播速度。 图1是剪切波速计算示意图。h 1, h 2 …,h i 分别为钻孔内各测点间的厚度;s 为震源到钻孔的距离;L 1, L 2 …,L i 是各测点到震源的距离;1α, 2α…, i α是剪切波入射到孔壁的夹角。设t 1, t 2 …,t i 分别为剪切波由震源到各个测点的走时,则剪切波在各层的速度v 1, v 2 …,v i 分别为: 1 11 1cos αt h v = (1.1) 1 1222 2cos cos ααt t h v -= (1.2) 2 2333 3cos cos ααt t h v -= (1.3) …………………………… 1 1cos cos ---= i i i i i i t t h v αα (1.4) 现场测试数据经过计算分析,场地2个工程地震钻孔的位置见图1-2,剪切波速v s 测试结果见图1-3—1-4所示,岩土性特征见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图1-1 剪切波速计算示意图

LCD液晶显示实验实验报告及程序

实验三 LCD1602液晶显示实验 姓名专业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Keil C51软件与proteus软件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 2.掌握LCD1602液晶模块显示西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3.掌握用8位数据模式驱动LCM1602液晶的C语言编程方法; 4.掌握用LCM1602液晶模块显示数字的C语言编程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 1.微机一台 C51集成开发环境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 1.用Proteus设计一LCD1602液晶显示接口电路。要求利用P0口接LCD1602 液晶的数据端,~做LCD1602液晶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口扩展3个功能键 K1~K3。参考电路见后面。 2.编写程序,实现字符的静态和动态显示。显示字符为 第一行:“1.姓名全拼”,第二行:“2.专业全拼+学号”。 3.编写程序,利用功能键实现字符的垂直滚动和水平滚动等效果显示。显示字 符为:

“1.姓名全拼 2.专业全拼+学号 EXP8 DISPLAY ” 主程序静态显示“My information!” 四、实验原理 液晶显示的原理:采用的LCD显示屏都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分层结构,位于最后面的一层是由荧光物质组成的可以发射光线的背光层,背光层发出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层偏振过滤层之后进入包含成千上万水晶液滴的液晶层,液晶层中的水晶液滴都被包含在细小的单元格结构中,一个或多个单元格构成屏幕上的一个像素。当LCD中的电极产生电场时,液晶分子就会产生扭曲,从而将穿越其中的光线进行有规则的折射,然后经过第二层过滤层的过滤在屏幕上显示出来。 1.LCD1602采用标准的14引脚(无背光)或16引脚(带背光)接口,各引脚 接口说明如表:

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附件3: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报告编号:从1 工程名称: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培训中心 工程地点:广州市南沙区工业五路5号 主要检测人: 报告编写人: 报告审核人: 试验日期:2012年8月26日~2012年8月28日 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试验室 二○一二年九月 目录 1、前言 2、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3、野外测试方法 4、资料整理 5、测试成果

1、前言 我公司于2012年8月26日~2012年8月28日对拟建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培训中心场地进行了剪切波速测试。 执行标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 本次测试共完成波速测试孔2个,钻孔编号ZK16、ZK17号。 2、测试原理及仪器设备 测试原理 通过人工激发产生的剪切波,穿过被测土层,被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讯号,输入仪器放大并记录下来。由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可知波的传播距离,由激发时间和波到接收点的初至时间,可知波的传播时间,因而便可计算出剪切波在被测土层中的传播速度。 仪器设备 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1616J桩基动测仪及日本OYO公司生产的井中三分量检波器, 该仪器采用专门设计的电脑与大屏幕液晶显示器;通过键盘和液晶显示器进行人机对话,菜单式提示操作,可在强干扰环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准确测试波的传播时间。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测量点距1-3m ;工作中先将探头放入井底,然后自下而上逐点激振采样。对每个接收点均进行正反向水平激发并记录各激振波形。采样间隔100~400μs,记录长度100~400ms。 3、野外测试方法 采用单孔检层法:将激振板置于孔口附近地面,并使其中点与孔口的连线垂直于激振板,板上加压400公斤以上重物。用激振锤横向敲击激振板两端,产生剪切波向地下传播。将三分量检波器置于孔中不同深度处,接收剪切波输入仪器记录。由此测得剪切波到达不同地层的初至时间。方法原理见插图1示意。激震点距孔口距离为~1.6m。采用地面激发井中接收,测量点距1-3m ;

波速报告

山东莒南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 波速测试报告 山东地矿开元勘察施工总公司 二○一六年五月

山东莒南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 波速测试报告 批准: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报告提交单位:山东地矿开元勘察施工总公司 报告提交日期:2016年5月

正文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资料处理与解释 第三章结论 附表、附图目录 附表1-1:33号孔单孔波速测试原始数据表附表1-2:39号孔单孔波速测试原始数据表

第一章工程概况 山东莒南生物热电综合利用项目拟建场地,根据工程勘察任务要求,需要对该工程的部分勘察钻孔进行波速测试,我公司于2016年5月6日,对该场地的2个钻孔进行了波速测试。 该场地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进行测试。内业资料处理、解释、报告编写等工作至2016年5月9日完成。 本工程执行标准: 1、《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6269-97) 2、《浅层地震勘察技术规范》(DZ/T 0170-1997)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4、《场地微振动测量技术规程》(CECS74-95) 一、工作原理及使用仪器设备 1、波速测试 波速测试是在地表采用脉冲源激震,从而产生直达波(纵波Vp、剪切波Vs)、折射波(Vp、Vs)、反射波(Vp、Vs)、及转换波等扰动,它们在岩土介质中传播的特征和速度各不相同。直达Vp波传播速度最快,直达Vs波次之。根据它们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在井中安置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它们到达的时间、波形等特征,再根据传播旅程和直达波(Vp、Vs)初至时间计算出Vp、Vs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剪切波Vs 更能代表岩土的物理性质,在岩土工程中有广泛应用。 本次测试使用仪器为骄鹏公司产Miniseis24型综合工程探测仪和BGJ-28A型井中三分量检波器。

微机原理数码显示实验报告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称数码显示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14机械2班学生姓名陈瑞玲学号20141032102 实验地点实验楼103 实验日期 一、实验目的: 了解LED数码管动态显示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 编制程序,使数码管显示“GOOD88”字样。 三、实验结果: 实验程序框图 实验步骤 联机模式: (1)在PC机和实验系统联机状态下,运行该实验程序,可用鼠标左键单击菜单栏“文件”或工具栏“打开图标”,弹出“打开文件”的对话框,然后打开598K8ASM文件夹,点击S6.ASM文件,单击“确定”即可装入源文件,再单击工

具栏中编译装载,即可完成源文件自动编译、装载目标代码功能,再单击“调试”中“连续运行”或工具图标运行,即开始运行程序。 (2)数码管显示“GOOD88”字样。 脱机模式: 1、在P.态下,按SCAL键,输入2DF0,按EXEC键。 2、数码管显示“GOOD88”字样。 实验程序清单 CODE SEGMENT ;S6.ASM display "GOOD88" ASSUME CS:CODE ORG 2DF0H START: JMP START0 PA EQU 0FF20H ;字位口 PB EQU 0FF21H ;字形口 PC EQU 0FF22H ;键入口 BUF DB ?,?,?,?,?,? data1: db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88h,83h,0c6h,0a1h db 86h,8eh,0ffh,0ch,89h,0deh,0c7h,8ch,0f3h,0bfh,8FH,0F0H START0: CALL BUF1 ;缓冲区写初值 CON1: 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 JMP CON1 ;循环 DISP: MOV AL,0FFH ; 位码 MOV DX,PA ;数码管字位口 OUT DX,AL ;关位码 MOV CL,0DFH ; 最高位位码;显示子程序 ,5ms MOV BX,OFFSET BUF ;取缓冲区首址 DIS1: MOV AL,[BX] ;取缓冲区数字 MOV AH,00H ;清零 PUSH BX ;压栈 MOV BX,OFFSET DATA1 ;字表首址 ADD BX,AX ;加偏移量 MOV AL,[BX] ;取字形代码 POP BX ;出栈 MOV DX,PB ;字形口 OUT DX,AL ;送字形码 MOV AL,CL ;取位码 MOV DX,PA ;位口 OUT DX,AL ;送位口 PUSH CX ;压栈

剪切波波速测试的应用

剪切波波速测试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场地剪切波波速测试方法、计算原理及在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和场地的卓越周期计算中的应用。 关键词:剪切波;波速测试;场地类别划分;卓越周期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test method and calculation principle and in the land of the ty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eld and ground excellence cycle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Keywords: shear wave. Wave velocity test;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field; Predominant period 国家的经济建设离不开各种建筑工程建设,而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时,抗震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场地波速测试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场地波速测试,可以对场地土的类型和场地类别进行划分、计算场地的卓越周期,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1试验方法 目前场地波速的测试方法有单孔法、跨孔法和瑞雷面波法。目前使用的较多是单孔法,一般所说的场地波速测试方法主要是指单孔法。单孔法在地面激振,检波器在一个垂直钻孔中接收,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按地层划分逐层进行检测。 现场测试常用击板法产生振源。待钻孔完成后,试验步骤如下: ⑴、平整场地,使激振板离孔口的水平距离约1.0~2.0m,上压重物约500kg 或用汽车两个前轮压在木板上,木板规格为:长约2.0~3.0m,宽约0.3m、厚约0.05m。计时触发检波器宜埋于木板中心位置。 ⑵、接通电源,在地面检查测试仪正常后,即可进行试验; ⑶、把三分量检波器放入孔内预定测试点的深度,使检波器贴紧孔壁。 ⑷、用大锤沿木板长轴两个相反方向水平敲击板端激发剪切波,检波器即可接收由地面激发产生并经土层传播而来的剪切波信号,信号通过电缆送入仪器放

单片机原理 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

单片机原理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单片机原理-实验报告宁德师范学院计算机系 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 2学期)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实验名称数码管动态显示实验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非师范) 年级 2012级学号 B2012102147 姓名王秋指导教师杨烈君实验日期2015.4.17 实验目的: 1. 巩固Proteus软件和Keil软件的使用方法 2. 学习端口输入输出的高级应用 3. 掌握7段数码管的连接方式和动态显示法 4. 掌握查表程序和延时等子程序的设计 实验要求: 1. 在Proteus软件中画好51单片机最小核心电路,包括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2. 在电路中增加八位7段数码管(共阳/共阴自选),将P2口作数据输出口与7段数码管数据引 脚相连,P3引脚输出位选控制信号 3. 在Keil软件中编写程序,采用动态显示法,实现数码管分别显示数字1-8 4. 实现指定数值的显示 (可使用缓存数值) 5. 实现类似时钟的效果,如“ 13-23-25” 13时23分25秒 6. 实现时钟的自动计时 7. 扩展要求: 结合LED显示,实现带数码显示的交通灯

实验设备(环境): 1(计算机 2(Proteus ISIS 7 Professional应用程序 3(Keil应用程序 实验内容: 数码管动态显示技术要求实现: 1(动态显示法,实现数码管分别显示数字1-8; 2(实现指定数值的显示 (可使用缓存数值) (33355223); 3(实现类似时钟的效果,如“ 13-23-25” 13时23分25秒; 4(实现时钟的自动计时; 扩展要求: 结合LED显示,实现带数码显示的交通灯; 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 1 实验步骤: 1、使用Proteus ISIS 7 Professional应用程序,建立一个.DSN文件 2、在“库”下拉菜单中,选中“拾取元件”(快捷键P),分别选择以下元件:AT89C51、CAP、CAP-ELEC、 CRYSTAL、RESPACK-8。 3、构建仿真电路: 连接图

剪切波速测试技术要求

XXXXXXX线物探工作技术要求 依据铁三院《XXXXXXXX线X测任务书》要求,物探所承担了该项目的物探任务,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提高资料质量,特制定以下技术要求: 一、工作技术标准 1﹑《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10013—2004 2﹑《铁路勘测细则》QJ/SSY034—2000 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二、要求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 1、剪切波速测试; 三、质量保证措施 1、对投入的仪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不符合要求的立即申报修、换。 2、工作时严格执行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重视质量过程控制。野外记录各项签署要齐全。 严格执行开工前检查,中间检查和质量验收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始资料,不能作为解释依据。 3、接受任务时,和有关专业加强联系,明确任务、目的。了解测区基本的地层岩性、地质 年代、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及技术,内业工作与外业工作同步进行,以指导外业工作。 4、外业工作时分别拍摄场地全景照片、仪器摆放照片、电线电缆照片,激发板位置照片、 岩芯照片、现场工作片段照片,以便物探人员了解现场的情况。 5、现场测试深度达不到要求或出现其他特出情况,立即与物探所联系,经过确认后方可 开展下一步工作。 6、剪切波测试当天应把原始数据、工作的情况统计表、现场照片发到物探所邮箱,对原 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合格后,三天内提交整理好的成果资料,原始数据有疑问,测试人员及时与现场地质人员协商重做或改在靠近的孔补测。 7、内业工作与外业同步进行,不得拖后,以便内业指导外业和及时提交资料。 8、原始资料根据工点名称分门别类,标属各项参数,以便于资料的归档管理。 9、成果图的编制要按照“物探通用标准图式”进行绘制,所用符号、图例及有关名词术语 要符合“细则”的规定。 10、检查工作量不小于分项工作总工作量的5%,误差应满足“物规”中的规定。 四、安全生产措施 1、各班组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 制定安全生产细则,设立专职的安全员,负责班组成员的 安全教育工作,作到时时有安全检查;处处有安全警示,确保工作安全。 2、认真学习有关交通安全等安全守则, 保证工作安全进行。 3、严格落实我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铁路勘测安全规则。注意驻地的放火防盗工作,注 意饮食卫生。 五、剪切波速测试 (一)外业工作 1、物探方法:单孔检层法: a、剪切波测试工作,应保证探头下井安全和测试深度,测试前应取得钻孔地层柱状图资料,

键盘扫描及动态LED 显示实验报告

《单片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题目 实验4.7 7279 键盘扫描及动态LED 显示实验 二.实验要求 本实验利用7279 进行键盘扫描及动态LED 数码管显示控制。 三.实验源程序 #include //*** 函数定义*** void long_delay(void); // 长延时 void short_delay(void); // 短暂延时 void delay10ms(unsigned char); // 延时10MS void write7279(unsigned char, unsigned char); // 写入到HD7279 unsigned char read7279(unsigned char); // 从HD7279读出 void send_byte(unsigned char); // 发送一个字节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bianma[]={0x1b,0x13,0x0b,0x03,0x1a,0x12,0x0a,0x02,0x19,0x11,0x09,0x01,0x18,0x10,0x08,0x 00}; unsigned char receive_byte(void); // 接收一个字节 //*** 变量及I/O口定义*** unsigned char digit[5]; unsigned char key_number, j, k,mk; //mk为按键次数计数值 unsigned int tmr; unsigned long wait_cnter; sbit cs=P1^0; // cs at P1.0 sbit clk=P1^1; // clk 连接于P1.1 sbit dat=P1^2; // dat 连接于P1.2 sbit key=P1^3; // key 连接于P1.3

剪切波速

琼中白鹭湖度假区19#楼场地土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工程名称:琼中白鹭湖度假区19#楼 场地位置:琼中县湾岭镇白鹭湖度假区 测试人员:黄小松 报告编写:黄小松 审核人:周龙茂 东华理工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二O一三年十一月

一、项目概况 琼中白鹭湖度假区19#楼详细勘察为确定场地各土层剪切波波速和土层等效剪切波,划分建筑场地的类别。现场进行了场地土层剪切波试验,本次完成测试孔2个(编号为ZK4、ZK13)。 二、地质概况 地质概况详见“琼中白鹭湖度假区19#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三、野外工作方法与技术 1、剪切波速测试工作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单孔法波速测试——敲板法。震源设置在离孔口1.5米左右的地方,木板与地面耦合良好,木板上压上数百公斤重物,木板中心位置应正对钻孔,精确测量震源至孔口距离。测量时,井中三分量检波器(探头)放至孔底,由深到浅测量,测点点距为1米。在板两端用重锤垂直测线沿水平方向敲击并采集数据。测试过程如图1所示。 测试仪器采用武汉岩海的RS-1616K动测仪及配套设备。 2、遵循的技术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0版);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 50269-97)。 3、土的分类及场地类别判别标准 (1)按表1划分土的类型

土的类型划分和剪切波速范围表1 ak (2)建筑的场地类别,应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按表2划分为四类 各类建筑场地的覆盖层厚度(m)表2 四、数据采集与处理 根据工作任务,现场采集了2个孔的剪切波速数据。 数据处理,室内采用武汉岩海公司剪切波分析程序分析。利用该程序提供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曲线修正,有数字滤波、平滑、消除直流、前清零、后清零、波形前移、波形后移、波形反相等。完成工勘资料的输入,人工分层,并输出成果图,成果图有原始波形图、剪切波速直方图。 五、测试结果与结论 1、测试结果 场地各岩土层剪切波波速值测试结果如下表

单孔剪切波现场测试及注意事项

单孔剪切波现场测试及注意事项 1 为什么要做单孔剪切波测试 天然地基,常常不是单一的匀质土体,而是具有多层结构的非匀质土体,为了解地基土层的空间分层变化情况,提供与波速相关的岩土动力学参数、计算土层的剪切模量、了解地基的软弱地层、分析地基土的类型和建筑物场地类别,进行地震土的地震反应计算等,必须使用波速测井这种地球物理方法。 2 单孔波速测试的原理 当S波穿过地层时,他们遇到构造不连续界面时会发生折射或反射,并使其振动方面发生偏振。当发生偏振的S波的岩石颗粒仅在水平面中运动时,称为SH波。当岩石颗粒在岩波传播方向的竖直平面里运动时,这中S 波称为SV波。 SH波SH-wave水平偏振横波。质点在垂直于入射平面的方向上振动的波叫水平偏振横波。 SV波SV-wave垂直偏振横波。质点在入射平面内且与传播方向垂直振动的波叫垂直偏振横波。 利用直达波的原理,由振源产生的压缩波(又称P波)和剪切波(又称SH波),经过岩(土)体,被放置在孔中的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根据波传播的距离和走时计算出场地土的波速,进而评价场地土的工程性质。 原位测定压缩波(P波)、剪切波(SH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速度,从而避免了室内测试所带来的误差。 优点:直接对地层测试、结果相对精确且不需要任何场地(只要能成孔)。

当地面振源激发产生剪切波信号时,剪切波信号便从震源发出穿过地层介质,到达井下三分量探头,探头中的检波器,经过机电转换把地震的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波速测试仪,由测试仪器记录并显示剪切波波形。 (1).在测井工作中,井口、震源、测井探头三点构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 (2).在测井过程中只要知道了两个测点Zi 和Zi+1 的深度和剪切波的传播时间t1、t2,则Zi 、Zi+1之间的深度之间地层介质的平均波速满足: 11 1cos cos arg i i i i i i i i i i h V t t X tg h ααα--==-=∑ 3 剪切波测试现场注意事项 3.1 钻孔 测试剪切波的钻孔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如下: (a ) 孔径的要求: 按测井探头口径的需要,钻头一般经常使用50~60mm 、90~105mm 、110~130mm,根据测井需要, 钻孔直径应该比测井探头直径大3~5cm 。 (b ) 钻孔井壁的要求: 井壁要求光滑,井径变化较小,上下一致。在松散和结构复杂的地层钻井,除了更换钻具外,钻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