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兽医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兽医微生物学名词的解释: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种极小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在兽医微生物学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动物病原微生物。

2. 病原微生物(Pathogen):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病原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水源、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给动物,引起相应的疾病。

3. 病原体(Pathogen):与病原微生物类似,是指能够引起疾

病的生物体。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4. 传染(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内并繁殖,引

起相应的病变过程。传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者水源传播。

5. 疾病(Disease):指动物体内正常生理状态的改变,包括

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变。

6. 抗原(Antigen):指能够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抗原可以是微生物的表面蛋白、多糖等产生的物质。

7.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组织

和器官,能够识别和应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

8.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各种微生物的一般性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则是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针对性应答。

9.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当免疫系统遭遇抗原后,会生成一种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免疫细胞,以便未来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10. 疫苗(Vaccine):一种能够激发动物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微生物的部分或者抗原的组合。疫苗可以预防对应疾病的发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11.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如真菌和病毒则无效。

12.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当微生物长期接触抗生素时,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即对抗生素不再敏感。这是由于微生物在遭到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发生基因突变或获得抗性基因而导致的。

这些名词的理解可以帮助兽医微生物学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兽医领域中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兽医微生物学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构成,细菌变成细菌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称为原生质体 4.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5.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6、荚膜:某些细菌能分泌黏液状物质包围于细胞壁外,形成一层和菌体界限分明、不易着色的透明圈。主要由多糖组成,少数细菌为多肽。其主要的功能是抗吞噬作用,并具有抗原性。 7.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 8.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 9. 细菌生长曲线:在培养基中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对数为纵坐标得出的曲线。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10.空斑:把单层动物细胞上覆盖一薄层琼脂进行培养,如某一细胞感染有病毒,则增殖后的病毒粒子只能扩散至邻近的细胞,最终形成一个与噬菌斑类似的空斑。再染色,可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 11.SPF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 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12.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13.毒力:同一病原体不同菌株间的致病能力有所差异。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用毒力表示 1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5.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16. 免疫: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的过程,对自己抗原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而对“非己”抗原物质产生排己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17. 抗原: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原性)的物质。 18. 抗体:抗体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和IgE。 19. 免疫活性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20.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复杂变化和产生免疫效应的生理过程。 21.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细胞、动物或人源组织和体液等为原料,应用传统技术或现代

12名词解释兽医微生物

《兽医微生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病原微生物:凡是能够引起动、植物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包括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病毒等。 3.病原体:指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a)是指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有时可造成宿主发病。 4.细菌: 是一类个体微小、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形态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5.L型细菌:将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包括原生质体及原生质球,称为L型细菌。革兰氏阳性菌l型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必须生存于高渗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l型称为原生质球(spheroplast),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6.菌落:即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多数为18-24h,分裂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课件的,有一定数量的独立群体,成为菌落,又称克隆。 7.间体:是胞膜凹入胞质内形成的一种囊状、管状或层状的结构。其功能与真核细胞线粒体相似,与呼吸有关,并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8.质粒:是指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等生物游离在核体以外的小型环状双股DNA分子。R 因子:与抗药性有关;F因子:与有性接合有关;其他质粒:与抗生素,色素合成有关;基因工程中作为目的基因载体。 9.异染颗粒:是某些细菌细胞质中一种特有的酸性小颗粒。它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特别强。 10.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称为荚膜。 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未形成芽孢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休眠体。 12.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长丝状蛋白质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数条,具有运动功能。 13.细菌生长曲线:将细菌培养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其细菌总数和活菌数,以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可描绘出一条细菌生长的典型曲线,该曲线称为细菌生长曲线。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时期。细菌的这种生长曲线是在体外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到的,对细菌生长规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4.SPF动物 :即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的动物。 15.无菌法:为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人和动物机体以及其他物品而采取方法均叫无菌法,其操作方法叫无菌操作。 16.巴氏消毒法:亦称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法。 17.滤过除菌法:是通过机械、物理阻留作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出去的方法,但滤过出尽常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L型等小颗粒。 18.细菌素:是某种细菌产生的一种均有杀菌作用的蛋白质,只能作用于与它不同菌株的细菌以及与它来源关系相近的细菌。例如大肠杆菌所产生的大肠杆菌素,除作用于某些

兽医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和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领域。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兽医微生物学名词的解释: 1. 微生物(Microorganism):一种极小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和原生动物等。在兽医微生物学中,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动物病原微生物。 2. 病原微生物(Pathogen):指能够引起疾病的微生物。病原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水源、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给动物,引起相应的疾病。 3. 病原体(Pathogen):与病原微生物类似,是指能够引起疾 病的生物体。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4. 传染(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体内并繁殖,引 起相应的病变过程。传染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或者水源传播。 5. 疾病(Disease):指动物体内正常生理状态的改变,包括 形态、生理和行为上的改变。 6. 抗原(Antigen):指能够激发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的分子。抗原可以是微生物的表面蛋白、多糖等产生的物质。 7. 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组织 和器官,能够识别和应对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

8.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应答。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特异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各种微生物的一般性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则是免疫系统对特定抗原的针对性应答。 9. 免疫记忆(Immunological memory):当免疫系统遭遇抗原后,会生成一种对该抗原的记忆性免疫细胞,以便未来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时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应对。 10. 疫苗(Vaccine):一种能够激发动物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是微生物的部分或者抗原的组合。疫苗可以预防对应疾病的发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11. 抗生素(Antibiotic):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动物的细菌感染,但对于其他类型的病原微生物如真菌和病毒则无效。 12. 耐药性(Drug resistance):当微生物长期接触抗生素时,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即对抗生素不再敏感。这是由于微生物在遭到抗生素的选择压力下发生基因突变或获得抗性基因而导致的。 这些名词的理解可以帮助兽医微生物学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兽医领域中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效果。

兽医微生物

名词解释: 多形性:纵使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不一致这种现象称为多形性。 衰老型:不良环境或老龄期会出现和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重新处于正常的培养条件下可恢复正常形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内芽胞或芽胞。 菌落: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培养后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菌苔:多个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融合在一起。 细菌L型:有些细菌在某些体内外环境及抗生素等作用下,可部分或全部失去细胞壁,此现象首先由Lister 研究发现,故称细菌L型 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融菌霉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出去细胞壁,形成仅有细胞膜抱住细胞质的菌体 原生质球:用融菌霉处理革兰氏阴性菌时,能去除细胞壁中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 间体:是细胞膜凹入细胞质内形成的一种囊状管状或层状结构。 质粒:是在核体DNA以外,游离的小型双股的DNA分子。 易染颗粒:是某些细菌细胞质中一种特有的酸性小颗粒。 生物被膜:一群附着在动物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或生殖道黏膜表面或无生命物体表面的微生物通常是某种数种细菌的多个菌体被该菌所长生的多糖等代谢产物所覆盖包埋形成膜样物质。 细菌密度感应:一种使细菌以多细胞的形式发挥功能的机制其本质是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长曲线:在培养基中以培养的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增长对数为纵坐标得出的曲线。 光感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兰,伊红,汞溴红,沙黄加入到培养基中或涂在外伤表面能增强可见光的杀菌作用。 致病性:一种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毒力:同种病原微生物不同株的致病力上有差别 侵染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值,突破机体的防御障碍内化作用繁殖好和扩散的能力。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具有遗传功能的闭合环型DNA,其编码的产物与细菌性状有关,如R、F和毒力质粒。 基因组:位于核踢,是遗传的主要的物质基础。 转位因子:某些DNA片段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在染色体上移动,移动可发生在不同种细胞间这种移动的DNA 片段就是转位因子。 毒力岛: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和功能有别于细菌基因组,但位于细菌基因组之内 原生质体融合: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两种菌株细胞作为亲本,用人工方法去除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具有双亲本菌株优良形状,遗传稳定的融合子。 简答题: 简述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1)原理:①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少,酒精不容易透入并可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屏障,阻止结晶紫-碘复合物从胞内渗出。②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 染色环境中,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染料结合较牢固,不容易脱色。③G+菌体内有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复合物。 (2)革兰染色的方法: 初染:在已干燥固定好的涂片、抹片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溶液于涂、抹面上,染色2-3min,水洗。 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作用2-3min,水洗。 脱色:滴加95%酒精于抹片上,脱色时间根据涂抹面的厚度灵活掌握,多在20-60s之间,水洗。 复染:加沙黄水溶液数滴,染色2-3min,水洗。 吸干或自然干燥。 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3)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 (4)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23306026 畜牧微生物答案

23306026畜牧微生物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病毒从感染细胞、进入细胞,到复制子代病毒后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也叫感染周期。 2. 病毒的干扰现象: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他种病毒再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3. 干扰素:几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感染后均可被诱导合成分泌一种小分子的糖蛋白,这种蛋白具有干扰病毒复制的作用,称为干扰素。 4. 常住菌:长期生活在动物体表或体内的共生的或寄生的微生物。 5. 正常菌群:消化道的微生物区系。 6. 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改变,菌群平衡受到破坏,称为菌群失调。 7. 无菌动物:动物体内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8. 无特定病原动物:是指没有某些特定的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 9. 微生态制剂:是指一类可以通过有益的微生物活菌或相应的有机物质,帮助宿主建立起新的肠道微生物区系,一道道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的添加剂。 10. 益生素:又称益生菌,一般是只通过改善肠道内微生物区系的平航而对动物起有利作用的微生物活菌添加剂。 11. 化学益生素:又称益生元,是指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促进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饲喂的益生素的活性和生长,从而对宿主有益的饲料或食品中的某些成分。12.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h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13. 硝化作用:氨经过亚硝酸的中间阶段氧化为硝酸的过程。 14. 腐败:蛋白质在厌氧情况下,则有机酸和其他产物不能完全氧化,它们或者积累起来,或者部分地变为醇类或其他诱导物,有着特别的臭味,这个分解过程称为腐败。 15. 病原微生物:对人和动物机体具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16. 脓毒血症:化脓菌通过血流散播,致使多数组织器官出现化脓性感染。 17. 拮抗作用:一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能产生某些对他种微生物呈现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或杀死他种微生物的现象。 18. 传染来源:是指不断地向外界环境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这种动物机体是病原微生物寄居、生长繁殖和不断向外界排出的场所,包括患传染病的动物和人、带菌(带病毒)者和其他等方面。 19. 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的辅助,这种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20. 无菌法:是指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的意思,所谓无菌法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 21.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菌,从而改变了受体细菌的遗传性状,称为转导。 22. 腐化:蛋白质在有氧情况下,氨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和其他产物,最后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或其它简单化合物,没有什么特殊臭味,这个分解过程称为腐化。 23. 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这种抗原称为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

考研 微生物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个体最小的生物,结构简单,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低等生物的总称。 兽医微生物:在微生物学一般理论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动物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止动物的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人类的食品安全与卫生,保障畜牧业生产,保障动物的健康及生态环境免于破坏。 细菌: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他们的个体小,形态与结构简单。 菌落:某单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生长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 原生质体:革兰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出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抱住细胞质的菌体,称为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是细菌经人工处理的不能分裂的细胞。) 原生质球:用溶菌酶等作用革兰阴性菌,仅能除去细胞壁内层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称为原生质球。 细菌L型:指细菌自发、或经诱导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质粒:在核糖体DNA以外,游离的小型双股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松散、透明、粘液状或胶质状的物质。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 LPS(脂多糖):为革兰阴性细菌所特有,位于外膜的最表面,厚8~10nm,由类脂A、核心多糖、侧链多糖组成。 细菌生长曲线: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适宜的温度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细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培养基制后,通常要经过灭菌处理。 细菌生化试验:细菌在含有一定化合物的培养基中生长后,由于细菌的分解和合成作用,可以使该化合物转化为其他产生,细菌产物的性质可随细菌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可借助生化学方法检测出来,这种方法称为~~ 热源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称为~ 杀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在一定条件下杀死微生物的作用。 抑菌作用:某些物质或因素所具有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作用。 抗菌作用:反映某些药物具有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包子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 防腐:阻止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无菌法: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方法。 巴氏消毒法: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的风味的消毒方法。 光感作用:可见光具有微弱的杀菌作用,若将某些染料如结晶紫、美蓝、汞溴红、伊红、沙黄等加

动物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及实验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等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 4、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5、鞭毛:大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的表面长出的由蛋白质组成的长约150~200um 线状物,称为鞭毛。 6、菌毛(纤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菌体表面还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 长度较短,直径较细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或纤毛。 7、芽孢:一部分杆菌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8、细菌呼吸:凡是由细菌引起,使代谢基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 化学过程。 9、热原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将其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这种物质称为热原质。 10、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1、支原体(霉形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2、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3、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4、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15、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 16、有性繁殖: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17、病毒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且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18、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小体,称为包涵体。 19、干扰现象:一种病毒感染了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抑制他种病毒感染的现象。 20、自身干扰:干扰现象可发生于同一株病毒内缺损病毒对正常病毒的干扰,称为自身干扰。 21、干扰素:细胞受到病毒刺激后而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的糖蛋白。 22、烈性噬菌体:增殖后能使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23、温和性噬菌体:有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复制,也不使菌细胞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宿主菌的染色体中,随细菌的繁殖遗传下去,但可能在细菌某一世代中,才使菌细胞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 24、亚病毒:比病毒个体更微小,结构和化学组成更简单的感染因子。 25、卫星因子:必须依赖宿主细胞内共同感染的辅助性病毒才能复制的核酸分子。 26、类病毒:只含有感染性核酸而缺乏蛋白质外壳的感染因子。 27、朊病毒:只含有感染性蛋白质外壳而缺乏核酸的感染因子。 28、菌群失调症:由于消化道中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病理过程。 29、无菌动物:指体内外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30、无特定病原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兽医微生物复习

绪言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填空题 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2、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 3、巴斯德(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是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4、微生物学形态学期的代表人物是吕文虎克。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6、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7、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三、选择题 1、显微镜的发明人是(A ) A、Antony Van Leeuwenhoek B、M..knoII E. ruska C、Jjoseph Lister D、Edward Jenner 2、微生物是最小生物的总称、但不包括(D ) A、螺旋体 B、立古次氏体 C、衣原体 D、原虫 3、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D )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4、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病毒 D、细菌 E、立克次体 5、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原核生物的7种类型:细菌(狭义),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 A、螺旋体 B、放线菌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 B、单细胞的小生物 C、不具备细胞微小生物 D、体形小小于1um的生物 E、以上均是是错误的 7、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物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E ) A、核蛋白体 B、线粒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E、细胞壁 8、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E )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氏体 D、放线菌 E、病毒 第一篇总论 第1、2章细菌形态和结构;细菌生长繁殖

兽医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适应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细菌:个体微笑,形态结构简单,靠二分裂繁殖,属原核生物界的一类单细胞生物。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株,边界清楚的粘液样物质。 鞭毛: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的菌体表面长有一至数十根弯曲的丝状物。成分是Pro,具有收缩性,引起细菌运动是其运动器官。 菌毛:大多数G-菌和少数G+菌的菌体上生长有一种比鞭毛短的毛发丝状细丝。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芽孢:某些G-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 质粒:细菌细胞质中游离在染色体外的一段双股环状NDA分子,可通过结合转到作用传给另一细菌。 细菌L型:细菌自发或经诱导剂诱导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呈多形态,且能通过细菌滤器,能繁殖。 生长曲线: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并置于适宜的温度,定期取样检查活菌数,以时间为横坐标,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得出一条生长曲线。 菌落:细菌在适宜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分裂繁殖出巨大数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独立的群体。 纯培养:对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接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对其他不做要求。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孢、霉菌芽孢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飞病原微生物。 防腐:组织或抑制物品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微生物不一定死亡。 无菌: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无菌操作:采取防止或杜绝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其他物体的方法或技术。 细菌总数:在1g或1ml的样品中所含有的细菌的总数。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的或潜在病原微生物的动物。 杀菌作用:能够杀灭或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抑菌作用:能够抑制或阻止物体上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病原菌:那些导致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的微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在宿主生物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可造成宿主发病。 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值。 毒力: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毒力不同,具有株的特征。 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外毒素: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必须分泌到细胞外。 内毒素:G-菌外膜中的脂多糖LPS成分,细菌在死后皮灭火用人工方法破解菌体后才释放。类毒素: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的抗原性,其进入机体后,仍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可作为一秒或进行免疫接种。 抗毒素: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保护抗体。 LD50:半数致死量,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ID50:半数感染量,能使实验动物在接种后一定时限内感染一半所需的微生物或毒素的量。转化:供菌体裂解游离的ND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1.书本知识点: 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 和RNA 同时存在。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衍。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病毒属之。 二、细菌大体形态与排列状态 三、细菌的特殊状态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育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式 培育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育状态的细菌在必然的条件下能够苏醒,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增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 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育基表面或内部,通过一段时刻培育后,生长繁衍出数量庞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必然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育基及分类 (一)、细菌培育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衍必需的营养物质。培育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置。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 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 杆菌: 螺旋状菌: 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 ①、按营养组成的不同 1.基础培育基: 大体营养成份 2.营养培育基: 在基础培育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 子等 ②、按状态的不同 1.固体培育基: %~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育基: %琼脂,作穿刺实验。 3.液体培育: 扩增纯培育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不同 1.辨别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看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辨别细菌。 2.选择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 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3.厌氧培育基: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育和辨别用. 将一般培育基放在无氧环境中培育,或使 培育大体身成为无氧的环境 七、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一样情形下,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细菌并非以游离的单个菌体形式存在,而是以群落的形式显现,此种群落的要紧表现形式为生物被膜。 八、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例如为了排除某些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的干扰,可通过无菌动物与这些细菌之外的正常菌群相联系培育SPF动物。 九、灭菌 灭菌:指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的方式。 十、巴氏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物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峻损害其营养成份和风味的消毒方式 .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 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 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 十一、阻碍消毒灭菌成效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历时刻

兽医名词解释

1.骨连接: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互的连接,可分为纤维连接、软骨连接和滑膜连接。 2、呼吸:又称组织呼吸,是血液与组成组织的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3、阴道穹隆:马、牛、羊等动物的阴道前部由于子宫颈阴道部的突入,形成凹陷的阴道穹隆。 4、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故又称为神经元。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组成。 5、临床诊断:是一个从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综合分析到做出判断的过程。 6、弛张热:发热后,昼夜温差大,超过1ºC,但不降至正常体温。见于败血症、支气管肺炎、和马腺疫等。 7、共济失调:指静止时姿态不平衡、运动时动作不协调、步态不稳等。见于脊髓传导阻滞或小脑受损。 8、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血量增多 9、梗死:动脉血流供应中断所致的局部组织坏死,称梗死。 10、变性: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过多。 11、炎症:炎症是指机体活组织对各种致炎因子损伤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在血管、神经、体液和细胞的参与下,炎症局部有变质、渗出和增生。同时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白细胞增多和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等全身性反应。 12、酸中毒:在病理情况下,打破了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体液酸碱度的相对稳定称为酸中毒。 13、败血症:败血症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在局部组织和血液中持续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造成广泛的组织损害,使机体处于严重中毒状态和全身性病理过程。 14、贫血:贫血是指全身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总量或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并伴有红细胞形态改变和运氧障碍的病理现象。 15、病原微生物凡是能够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寄居、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感染)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16、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17、灭活疫苗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体,经过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灭活后,仍保留免疫原性,接种后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 18、细菌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中,单个细菌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称为菌落 19、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20、减毒活疫苗将病原体在培养基或动物细胞中反复传代,使其失去毒力,但保留免疫原性,用这种减毒或无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接种动物后可使动物产生特异性抵抗力,称为减毒活疫苗。 21、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22、增菌培养基根据某种或某些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酵母浸膏、生长因子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

兽医微生物学(详)

兽医微生物学 绪论及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病毒属之。 3、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面积大; ·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 ·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 ·易变异,适应强; ·种类多,分布广。 4、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①球菌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②杆菌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③螺旋菌:弧菌、螺菌。 5、科赫法则 ·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健康者中不存在; ·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6、细菌的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环境或老龄期时,细菌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若将其重新置于正常培养环境时可恢复正常状态。 7、细菌的多形性:指处于衰老型或退化型状态的细菌即使置于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与正常的不一致,如嗜血杆菌。 8、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9、菌苔:各“菌落”相互连接形成一片。 10、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殖,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复苏,并仍具毒性。 11、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 ·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 12、磷壁酸的功能 ·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成分; ·提高膜结合酶的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

(完整版)兽医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个体最小的生物,且通常用裸眼看不见,用显微镜可见的生物。 谁的曲颈瓶实验驳斥了生命自然创造假说?巴斯德 列文虎克最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和记载了细菌形态。 细菌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 细菌的繁殖方式都是简单的裂殖。 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又称克隆。 长出的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 细菌以二等分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质粒:是在核体DNA以外,游离的小型双股DNA分子,随着细菌的繁殖而复制。 Bacterial special structure : 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胞,又称内芽胞。未形成芽胞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按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3类。 按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及厌氧培养基.(根据细菌对氧的要求,可将其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根据温度的话可以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 Please describe normal bacterial floral benefit its host animal :营养、免疫、和生物拮抗三个方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营养:消化道正常菌群不仅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对宿主起营养作用。胃肠道的细菌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肠道的细菌有利于机体的吸收,肠道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人物合成蛋白质,有的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并参与脂肪的代谢。另外,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有助于破坏某些有害物质并阻止其吸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免疫:正常菌群对其宿主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局部免疫影响更大。失去正常菌群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无菌动物的脾脏不发达,浆细胞减少,免疫球蛋白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对宿主有害的微生物的生长,这些微生物的制剂称之为益生菌或益生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益生素:饮料或食品中的某些寡糖例如果寡糖等成分,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或饲喂的益生菌的生长,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此类成分叫益生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生物拮抗:正常菌群对包括致病菌在内的外籍入侵动物体有一定程度的拮抗作用。 无菌动物:是指不拾任何微生物的动物,即无外源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是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性微生物的动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霉菌孢子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仅要求达到消除传染性的目的,而对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孢子并不严格要求全部杀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热力灭菌法分干热灭菌和湿热两大类,在同一温度下,后者的效力比前者大。 巴氏消毒法:是以较人氏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到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致病性:一定各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致病性是细菌种的特征之一。)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柯赫法则: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就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

兽医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兽医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绪言 1、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微生物学还包括免疫学,甚至还包括寄生虫学,特别是原虫学。 2、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其群体可见。②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③比较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代谢繁殖)。④易变异,适应性强。 3、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真菌细胞型:细胞核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Eg:真菌。 原核细胞型:仅有原始核,无核仁、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拟核/核体)Eg: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Eg:病毒。 4、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形态学时期:1683年荷兰吕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1861年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说”;证明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阶段——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 Ⅰ巴斯德(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①酒是某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②解决了酒的败坏问题③研究炭疽病、人的狂犬病,确定这些疾病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可以至弱作作预防传染病用,而且对至弱的途径做了示范性的试验④发明免疫学的预防接种⑤发明巴氏消毒法 Ⅱ科赫(建立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对病院细菌的研究,有突出贡献)功绩:①发明培养基并用于纯化微生物②发明染色观察、显微摄影③科赫法则④证实炭疽病原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源菌--结核杆菌 【科赫法则:①病原微生物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但在健康动物体内不存在②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的疾病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再次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的病原】 【免疫方法:注射、口服、点眼、滴鼻、气雾】 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 理论上取得的成就极其应用价值:①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基因工程时代②进行化学治疗腰肌和抗生素的研究③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抗原抗体反应在诊断及防治疾病上的应用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①电子显微镜的应用②标记抗原或标记抗体的应用③细胞培养、空斑技术、蛋白质及核酸的提纯④核磁共振仪的使用⑤分子克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试、基因组学及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学领域的三大进展: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及病毒学

兽医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争斗过程,并表现机 体生命活动障碍,在畜禽并可导致其经济价值降低。(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转归期又称结束期,分为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 2、代偿:在疾病过程中,一些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受到破坏或机能发生障碍时,体内另一 些组织器官加强机能,以适应新的条件,这种现象叫做代偿。 3、炎症:机体对各种致病因素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复杂的综合性反应。 4、卡他性炎:发生于黏膜,以大量渗出物流出为特点,常伴随黏膜下水肿。 5、浆液性炎:炎区以浆液渗出为主,常见于皮肤、黏膜或其他组织疏松部位,一般容易吸 收消散。 6、纤维素性炎:以大量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炎症,常发生在黏膜、浆膜和肺。 7、坏死:局部组织或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是一种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但不是所有的坏 死都是病理现象,有些是生理现象。 8、凝固性坏死:由于组织坏死后蛋白质发生凝固,同时酶的分解过程又进行得比较缓慢, 故坏死组织变得干燥结实,呈灰白或黄色。 9、液化坏死:组织坏死后迅速分解,进而溶解液化变成液体,如脑组织的坏死与脓肿。 10、坏疽:坏死组织发生腐败,称为坏疽。分为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 11、机化:由结缔组织来包围或取代病理产物及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12、包囊形成:组织死亡范围较大而难以填补时,可在死亡组织周围增生较厚的结缔组织包 围,叫做包囊形成。 13、增生:在代偿过程中机体某些组织或器官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14、药物: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畜禽疾病并提高畜禽生产的物质。 15、毒物:致使机体和死亡的物质称为毒物。 16、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在发生治疗作用的同时,所产生与治疗无关甚至对机体有害的作 用称为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反应) 17、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以后的一种不良反应。 18、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随同治疗作用出现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或不需要的作用,称 副作用。 19、症状:畜禽在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病理性表现。 20、愈合:创伤由周围的组织进行修复的过程,叫做愈合。 21、诊断:狭义的诊断就是对患病动物的疾病本质所做出来的判断。广义的诊断就是对动物 及其群体的检查以及亚临床诊断,以判断动物是否健康。 22、可视黏膜:包括口腔,鼻腔,肛门,阴道黏膜等在内的可见黏膜称为可视黏膜。 23、里急后重:里急后重为痢疾常见症状之一,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 解下为爽;后重形容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肛直肠及髓尾部坠胀,里急后重与持便意感。 24、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并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 理反应的过程。 25、传染:在一定外界条件下,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与之相互斗争,并在一定部位生长、 繁殖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传染。 26、隐性感染:如果机体防御力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弱、数量少,病原微生物虽在体内繁 殖,但仅引起机体轻微变化而不显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 27、显性感染:如果机体防御力弱,或病原微生物毒力强、数量多,则动物呈现一定的临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