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指导老师:

摘要:论文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货物风险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共分为四章来讨论,第零章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相关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论文的框架结构;第一章介绍了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的内涵,在此部分,一方面论述了风险的定义、特征和性质,另一方面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的三种原则,包括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第二章主要研究了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原则,在这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和INCOTERMS2000两者在适用范围、结构以及内容方面的变化,其次将贸易术语划分为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两组,并对每一个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原则进行了探究;第三章,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针对我国的外贸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之下参与对外贸易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风险转移国际贸易INCOTERMS?2010 运输方式

0 导论

0.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国际货物买卖与国内货物买卖相比,货物的运输距离长遥远、运输时间长,在运输期间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以及不可抗力,例如如高温、水浸、火灾、严寒、盗窃、

渗漏、沉船、查封等,这些意外事故以及不可抗力极易使得运输中的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我们将其称之为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买卖双方究竟应该由谁承担风险责任是由风险是否在买卖双方之间发生转移决定的。风险转移是买卖双方之间的事情,而风险转移基本上是由当事人通过选择“贸易术语”来加以确定。INCOTERMS,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其宗旨是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普遍使用的贸易术语提供一套解释的基础性通行规则。最新版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于2010年9月27日公布并于2011年1月1日正式生效,即INCOTERMS?2010。INCOTERMS?2010相较于INCOTERMS2000做出了一些改变,因此有必要在研究INCOTERMS?2010的基础上对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尽可能规避风险。

0.2文献综述

风险转移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益,决定了买卖双方的利益归属,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只有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才能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问题进行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

郭瑜(1991)研究了风险转移与货物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确定货物风险是否转移可以判断卖方是否是买方在货物未交付、少交付或者交付受损货物时的正确索赔对象,如果风险没有发生转移,那么卖方是买方的正确索赔对象,如果风险已经发生了转移,那么卖方就不是买方的正确索赔对象。郭瑜认为,在国际货物的买卖中,风险转移与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并不是同步的。[1]

赵秀文(2009)从风险的定义、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以及买卖双方承担风险的法律后果三个方面对风险转移进行了概述,并通过对涉及运输时风险转移的货物风险转移、运输途中出售货物的风险转移以及“工厂交货”的风险转移、卖方营业地以外交货和目的地交货的风险转移的研究的比较分析了不同交货模式下风险转移问题,并且通过分析买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以及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比较了违约与风险转移规则。[2]陈岩(2012)对INCOTERMS?2010中的11中贸易术语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分析了新版术语在国际贸易中的适用,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别对11种贸易术语所规定的风险转移规

[1]郭瑜.《国际和货物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29-32页.

[2]

则进行了研究。[3]

李巍(2003)在对风险转移的含义进行讨论的基础上,从风险责任划分的国内法理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责任划分的规则、卖方违约对风险转移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了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4]美国著名学者John O. Honnold在对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的一般理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风险损失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哪一方在评估风险损失和向有关责任人索赔时处于有利的地位;第二,哪一方处于救助并处理受损货物的有利地位;第三,哪一方能够对合同项下的货物以较低的成本投保;第四,哪一方在对货物投保时更能依据标准商业条件;第四,能够减少由于货物没有得到良好的照管而引发的诉讼的风险转移原则是什么。[5]

0.3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如下:

第0章是导论部分。在该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的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风险研究的理论做了相关的综述。

第1章主要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的的风险的内涵。在本部分的第一节中,首先通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以及不同的法律的规定的对比,总结了货物风险的定义;其次,论述了货物买卖中风险具有的的特征;最后,通过不同学者的观点的对比论述了货物风险的本质。在本部分的第二节中,分别论述了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的三个原则,即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以及交付原则。

第2章主要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下研究了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的问题。在本部分,首先比较了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的差别,其次再以各个贸易术语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他们对风险转移的规定。

第3章对我国企业在INCOTERMS?2010的背景下参与贸易的策略做了简要探究。

1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内涵

1.1 货物风险概述

为了更好地研究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需要对货物风险有全面的

[3]陈岩.《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

[4]李巍. 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2003,04:172-177.

[5]ohn O. Honnold ,Uniform Law For International Sales Under the 1980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1982) ,P367.

了解,要了解货物风险,需要从货物风险的定义、特征、本质以及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原则。

1.1.1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定义

风险的内涵十分丰富,“风险”一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处处可闻。人们常说“这件事风险太大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等。在经济学中,风险是指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发生的不符合预期的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这种事件的可能性或者概率的高低。所谓风险较大,是指发生不符合人们预期或者违背人们经济利益的事件的概率较高。在经济学中,根据人们面对风险时的态度可以将人们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风险规避型。

但经济中关于风险的理解与法律中风险的理解有所不同。各国(地区)的法律以及国际条约并没有对风险含义做出具体的规定,但各国的立法对其含义仍然有隐形的规定。例如,《德国民法典》第446条第一款提到“物的意外灭失或者意外毁损的风险”,《日本民法典》第536条规定了“其物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事由而灭失或毁损”,我国《合同法》第142条则规定了“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等。在国际贸易中,风险主要包括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前者如交易一方破产、不交付货款、拒绝承兑、外汇风险等,后者如战争风险、征用或者国有化、进口禁令、强制性的外汇管制措施等。

在法学界,不同的学者对货物风险的理解有所不同。英国伦敦大学的商法教授Michael·Bridge认为“货物买卖风险是一种所有权概念,最好从买方和卖方间合同权利和义务的移转结果来理解”[6]。英国学者克鲁兹则认为货物风险是“货物在运输途中或者运往买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灭失或损害的可能性”。

[7]

我国学者郭瑜则认为“风险是指承担风险责任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承担货物损坏或者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承担责任”。[8]李巍在其作品中指出:“风险转移制度所涉及的风险,是指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或当事人以外的原因造成卖方正在履行或已经履行(交货)的货物遭受损坏灭失的风险”。[9]此外,王利明先生将风险定义为“双务合同中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

[6]Michael Bridge 著,林一飞等译.《国际货物销售法律与实务》(the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Law and Practice).法律出版社,2004,第462页。

[7]克鲁兹.损失风险:需要改革吗?[J] 外国法学从译,1984(1):24页.

[8]郭瑜.国际货物买卖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29页.

[9]李巍.国际货物销售风险转移问题探讨[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3(Vol.21,No,o4):171页.

双方当事人的事由造成标的物的毁损、灭失”。[10]并且在其作品《国际货物买卖》一书中,将风险分为“市场风险”、“财政风险”、“实质风险”、“法律风险”四种,这可以看做是广义上的风险。

综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以及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观点,货物买卖中的风险则主要是狭义上的风险,即是指可能使货物毁损或者蔑视的各种意外事由,例如货物在货物在生产、装卸、运输、储存等各个过程中可能遭受的高温、水浸、火灾、严寒、盗窃、渗漏、沉船或者查封,以及不属于正常耗损的腐烂、霉变等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货物短少、变质或者灭失等损失。

1.1.2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特征

基于前面对货物买卖中风险的定义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下研究的风险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国际货物买卖风险具有不确定性。这是风险最基本的属性,无论是经济学中“可能性”、“概率高低”的表述还是法学中“毁损、灭失的可能”的描述,其强调的都是一种可能性,即常说的不确定性。凡是能够确定的时间,都不能称之为风险。货物买卖风险产生的原因,如高温、水浸、火灾、严寒、盗窃、渗漏、沉船、查封都只是可能发生的事由,因此其所引起的货物毁损和灭失也只是可能发生的现象,这种可能性事由意外事件产生的。风险是否发生、在何时发生、将以怎样的方式发生、风险发生的后果是什么,都是不能确定的,并不因当事人的意愿而发生转移。

其次,国际货物买卖风险主要发生在合同订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国际货物买卖的风险转移与货物的所有权息息相关。国际货物买卖中,在订立合同之前,一般要经过邀约和承诺阶段,只有当事人一方的邀约被另一方当事人承诺,合同才能宣告成立。在合同成立之前,货物完全处于卖方的掌控之下,与买方没有任何关系,货物不存在买卖的行为,其所发生的风险不属于国际货物买卖风险,此时货物仍然存在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只能由卖方承担,不涉及货物风险的转移问题。此外,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国际货物买卖行为已经宣告结束,货物已经完全处于买方的掌控之下,此时货物与卖方没有任何关系,其所发生的风险也只能由买方承担而与卖方没有关系。因此合同履行完毕后也不存在买卖双方的风险转移问题。只有在和同订立之后、履行完毕之前,国际货物买卖行为正在进行,此时发生的风险才能称之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并且只有在此时才存在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

最后,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制度下研究的风险具有不可归责性,即货物风[10]王利明:《合同法新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62 页.

险产生的原因并不能归咎于买卖双方当事人。如果由于一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导致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或者由于当事人一方不按照规定履行合同而是货物遭受风险,此时风险应该由过失方或者违约方承担。如果将当事人一方违约而产生的损害后果由无过错的另一方承担或者分担,那么将违背交易中的公平原则。因此只有那些意外事由引起的风险,才存在风险转移研究的必要。

1.1.3 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的性质

在分析国际货物销售中货物风险转移问题时,我们必须对货物风险的性质有所了解。当前学术界对于风险的性质的界定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货物风险仅仅指价金风险。所谓价金风险,是指因不能归责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使标的物发生毁损或者灭失时,或者说当给付部分或者全部不能时,买方是否仍有义务支付价金。一般而言,相关国际条约关于风险的规定即是建立在价金风险的基础上。例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6条即作出规定,“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已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又如,在《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第96 条也有这样的规定:“如果风险已转移给买方,他就应支付价金,尽管货物已经毁损或者灭失……”。认为风险的性质即表现为价金风险的观点多见于大陆法系国家。

但是,有的学者并不赞同上述观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施米托夫。在施米托夫的观点中,“承担风险责任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承担货物损坏灭失的责任,而不得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对此负责”才是“风险”一词的真正含义。[11]《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66条的规定全文为:“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坏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者不作为所造成”。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公约》第66条前半段表示,在买卖双方都遵照合同的规定履行约定,此时发生的风险仅表现为价金风险,买方仍然有义务支付价金,但是条规定的后半段则表明,当风险的发生是由于“卖方的行为或不作为”而造成的情况下,即使这些遗失或损害是在风险责任转移到买方之后才发生的,买方仍然可据此免除一定的支付义务,此时风险并不表现为价金风险。施米托夫也持有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买卖双方都为违反合同的情况下,风险仅表现为价金风险,但是,一旦双方有一方违约,那么责任就应由违约的一方承担,此时风险就不仅仅指的是价金风险。此外,他还认为,如果买方违反了合同的规定,那么他支付的就不是价金,而是诸如补偿金、罚金一类的补偿性措施。[12]

[11]施密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出版社,1993:324-330页.

[12]施密托夫.《国际贸易法文选》,赵秀文译[ 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出版社,1993:324-326页.

1.2 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原则

划分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货物遗失或者损害的责任是由谁承担,风险转移的后果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如果风险已经由卖方转移至买方,货物一旦发生损毁或者灭失,那么买方就应该承担支付价金的责任;另一种是,如果风险还没有从卖方转移至买方,那么,如果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时,在卖方不能证明损失是由不可抗力造成的情况下,买方不但可以免除支付价金的义务,还可以要求卖方对于不能按照规定履行合同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因此,明确风险究竟是什么时候从卖方转移至买方便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当前各国立法情况,关于风险转移原则的规定主要体现为三种:成立原则、所有权转移原则、交付原则。

1.2.1 成立原则

成立原则主张将合同的订立作为货物风险转移的分水岭。成立原则最早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中曾明确规定了在买卖合同成立时风险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尽管买方此时并未真正占有该货物。保罗曾在《论萨宾》一书的第五编中指出:“在买卖契约缔结之后,由于河水的冲击而使土地增加所带来的利益或者使土地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均属于买方。因为,在契约缔结之后即使土地全部被河水淹没,风险仍由买方承担。”由此可见,保罗也持有合同成立风险即转移的成立原则。罗马至今仍然风行成立原则。此外,瑞士是另一个奉行该原则的国家,例如在《瑞士债法典》第 185 条第 1 款就做出了这样的规定:“除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特殊情况外,合同成立时合同标的物之收益与风险转移至买方。”

由于在该原则下,当合同成立时,无论买方是否实际占有货物风险都由买方承担,因而是买方在交易中极易处于不利的地位。例如,乙向甲购买一批货物,如果在双方签订完合同风险就从甲转移到乙,由乙承担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危险,而往往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乙并不能在合同签订时即能够完全占有货物,那么此时货物仍处于甲的实际控制中,但是,由于风险已经转移,甲就没有动机去保持货物的良好状况,更严重的是,如果此时甲将合同项下的货物转卖给其他买方,由于风险已经转移了,那么他仍然可以要求乙支付全部的货款,尽管乙最终没有收到货物。由此可见,成立原则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将合同订立时作为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转移的界限对买方而言完全是不公平的,这种风险分配不平衡最终会严重阻碍贸易的正常有序的发展。

1.2.2 所有权转移原则

所有权转移原则是起源于罗马法的另一种风险转移原则,这种原则后来也见于法国以及意大利的相关法律规定。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138条即规定:“交付标的物债务的成立从标的物应交付之时起,即使尚未现实移交,使债权人成为标的物所有人,并负担标的物的危险”。此外,英国1893年的《货物买卖法》

也采用了这一原则。在所有权转移原则下,买卖双方谁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谁就应该承担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即当货物的所有权转移时,风险也随之转移。

采用所有权转移原则较成立原则而言更加具有合理性。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商事贸易并不发达,对货物拥有所有权一般表现为对货物的占有,谁占有了货物,谁就拥有了对货物的所有权,此时拥有货物所有权的人承担货物风险是十分合理的,货物所有权转移与货物风险转移具有一致性。将货物的风险承担与货物所有权联系在一起,使买卖双方在交易中更加具有责任心,但是所有权原则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风险转移原则,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践中对于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仍然存在争议。有的主张买卖合同成立时货物所有权即宣告转移,例如《法国民法典》第1583条规定,“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金相互同意时,即使标的物尚未交付、价金尚未支付,买卖即告成立,而标的物的所有权亦于此时在法律上由出卖人移转于买受人”,这种情况下,所有权转移原则实质上与成立原则是一致的;也有的国家将卖方交货的时间作为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例如美国的《美国统一商法典》以及我国的《合同法》就对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作出了相同的规定;还有的国家主张所有权转移时间即为物权凭证的交付时间,例如英国的《货物买卖法》中就规定了在买方仍然保留对货物所有权的处置权时货物所有权就不发生转移。由于对货物所有权转移时间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就意味着所有权转移原则的基础容易发生动摇。

其次,处于流通中的货物,由于占有货物的人并不一定就拥有对货物的所有权,而拥有货物所有权的人也并不一定就占有货物,此时货物极易因为照管不利而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比较典型的就是所有权保留的买卖中,买方向卖方支付货款,卖方随之将货物交给买方,尽管买方实际占有货物,并对货物享有使用权和收益权,但是货物的所有权仍然掌握在卖方的手中,只有卖方才享有对货物的最终处分权。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享有货物所有权,但是并不占有货物,对货物的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完全了解,不能时刻保证货物的安全,货物一旦发生损毁或者灭失,根据所有权转移原则,卖方就必须承担风险;而买方虽然占有货物,但是并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即使货物发生损毁或者灭失,在所有权转移原则之下,这种风险也是由卖方承担,因此买方并不会竭尽全力去保证货物的安全。

最后,随着商事贸易的不断发展,尽管现货交易仍然占有极大的比重,但是更多的交易形式不断涌现,期货交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谓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订立远期交易合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期按照事先约定的交易条件买卖货物的一种交易方式。在期货交易中,尽管期货合同已经订立,但是合同项下的货物在现实中可能并不一定存在,例如在农产品的期货买卖中,在合同成立时,农产品可能并没有生产出来,合同项下的产品也只是存在于买卖双方

脑海中的一个概念,此时,根本不存在农产品的现有所有权,所有权转移原则因此而失去依据。

1.2.3交付原则

为了应对货物所有权与对货物色占有并不同步时所产生的矛盾,交付原则应运而生。所谓交付原则,是指在货物买卖过程中,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以卖方交付货物时为准。在该原则下,卖方承担货物交付之前的风险,买方承担货物交付之后的风险。这意味着,在正常情况下,风险转移的临界点是“交付”这一时间点,其标准并不是“所有权”这一抽象概念的转移,而是以实物的转移为准。[13]《德国民法典》第446条第一款规定:“买卖标的物一经交付,物的意外灭失或者意外毁损的风险即移转于买受人。自交付之时起,物的收益归属于买受人,物的负担由买受人承担”。[14]此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7条第一款也做出了相同的规定,即“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自货物按照销售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已转交给卖方时起,风险就转移至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转移到买方承担。卖方受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转移。”

由此可见,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奉行交付原则。交付原则有其特定的优势,一方面“交付”是一种现实的行为,较之于所有权而言更加容易确定,更加容易分清风险转移的界限;另一方面,由于交付原则在其本质上是“占有者承担风险”[15],能够促使买卖双方在其占有货物期间对货物的安全负责,一单货物面临风险,货物占有人即会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补救,以减少自身的损失,而且,在交付原则下,损失发生时,应该承担风险的人实际占有货物,便于货物损失的计算。

2 INCOTERMS?2010条件下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

2.1 INCOTERMS?2010的主要变化和发展

INCOTERMS,即《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由国际商会制定的,其宗旨是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普遍使用的贸易术语提供一套解释的基础性通行规则。1936年的INCOTERM1936是国际商会首次公布的解释贸易术语的国际规则,后在1953

[13]吴一雷.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2(09):53页.

[14]孙美兰.论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损失风险的转移.民商法论从`法律出版社,1997(08):659页.

[15]佟敏强.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解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08):58页.

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对其进行了6次修订,形成了INCOTERMS2000。最近的一次修订发生于2010年,本次的修订所形成的INCOTERMS?2010更加适应当代国际货物贸易的需要。相较于INCOTERMS2000,INCOTERMS?2010在许多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2.1.1 适用范围的变化

自1INCOTERMS1036制定一直到INCOTERMS2000,期间虽然对其进行多次修改和补充,但其一直都是适用于货物跨越国界的国际贸易中,但是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界”的重要性在经济领域开始减弱,欧盟就是一个显眼的例子。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具有高度的一体化,成员国之间进行的贸易往来完全可以视为国内贸易而非国际贸易,因此,贸易术语扩展其适用范围是大势所趋。随之INCOTERMS?2010的问世,INCOTERMS开始了应用于国内贸易的历程,这可以说是它在适用范围上的最大的一个变化。

INCOTERMS?2010同时适用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国内立法的协调统一发展。如果各国的商人在同类型的货物买卖中均采用相同的交易规则,由于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也是一些国家国内法的重要来源,因此,会促使各国的国内立法协调性和统一性加强。这种变化无疑会使各国在进行贸易往来时更加简便快捷,减少了由于不了解对方国家的法律规范而引起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由于INCOTERMS也能够适用于国内贸易,对国内的各企业在进行相互间的货物买卖就有了统一的规范,能够推动国内贸易在风险划分、货物交付、费用分摊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上的简化[16],此外INCOTERMS?2010对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定的比较明确,也能够使交易双方减少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所引起的冲突。

2.1.2 结构的变化

INCOTERMS?2010相较于INCOTERMS2000而言,在结构方面也做了调整。INCOTERMS2000采按照贸易术语首字母的顺序将其分为四组,即E组、F组、C 组、D组,而到了INCOTERMS?2010,这种分组方式不在实行,而是将所有的贸易术语按照其所适用的运输方式分为两大组,即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

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主要包括7种,分别为:

(1)EXW:Ex-Works,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

(2)FCA:Free Carrier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

(3)CPT:Carriage Paid to,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16]邓旭.《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11(12):62页.

(4)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5)DAT:Delivered at Terminal[17],运输终端交货(......指定港口或者目的地的运输终端)。

(6)DAP:Delivered at place, 目的地交货(......指定目的地)。

(7)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

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主要包括4最终,分别为:

(1)FAS:Free Alongside Ship,船边交货(......制定装运港)。

(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货(......制定装运港)。

(3)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制定目的港)。

(4)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此外,INCOTERMS2000包含13种贸易术语,但是INCOTERMS?2010用两个新的术语,即DAT和DAP取代了原来的DAF(边境交货)、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DDU(未完税交货)4种,因此,INCOTERMS只包含11种贸易术语。

按照运输方式对贸易术语进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

INCOTERM S?2010之前了,商人们在大多在FOB、CIF之间进行贸易术语时选择,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货物买卖都更适合采用这两种贸易术语。现在,由于将贸易术语进行了新的分类,人们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了运输方式的选择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出FOB、CIF之外的其他贸易术语在实践中的运用。

2.1.3内容的变化

INCOTERMS?2010与INCOTERMS2000相比,除了在适用范围和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之外,在内容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第一,买卖双方的义务分类发生了变化。尽管INCOTERMS?2010仍然采用与INCOTERMS2000一样的方式,将贸易中买卖双方的义务划分为10项,但是,在义务的分类上还是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17]“Terminal”可以是任何地点,例如,码头、仓库、集装箱堆场或者铁路、公路或航空货运站等。

以对于卖方义务的规定为例,从表一[18]可以看出,INCOTERMS?2010对卖方义务的表述更为精确详细,例如,第A10项的规定中,INCOTERMS2000表述为“其他义务”,而INCOTERMS?2010则详细表述为“信息协助和相关费用”,此外,对于INCOTERMS2000第A2项中的“其他许可和手续”则明确为“其他许可,安全清关和其他手续”,体现出了对“安全清关”的关注。变化后的义务分类更加的详细,体现出了交易中的细节。值得一提的是,INCOTERMS?2010中买卖双方在每一项目中所规定的具体义务不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采取分别描述的方法。

第二,INCOTERMS?2010内容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船舷”的变化。在INCOTERMS2000的规定中,对于诸如FOB、CIF、CFR一类主要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均强调了自货物在制定装运港越过船舷时买方必须按照规定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也就是说,在货物越过船舷之前,货物灭失或者损坏的风险由卖方承担,越过船舷之后则转移至买方。但是,在实践中可能存在货物在船舷的垂直线上摇摆不定的情况,此时INCITERMS2000的“船舷”原则显然存在着弊端。但是,在INCOTERMS?2010中,对于前述的风险转移不再遵循“船舷”原则,只是强调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买方承担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也就是说,风险划分点已经变成了“货物装上船”。至于其他的贸易术语,仍然采用已交付点作为风险划分点的原则。

第三,增加了对“链式销售”的相关规定。链式销售(String Sales),是指“在大宗货物交易过程中,销售链始端的卖方先将货物装上船,然后再寻找合

[18]图表信息来源:邓旭.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变化和发展[J]. 国际经贸探

索,2011,12:61-67页.

适的买方,出售尚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而买方还可以继续寻找新的买方,同一批货物在运输途中可以几易其主,多次被转卖"在这种交易中,整个交易就像环环相扣的链条,前一环的买方就是后一环的卖方”。[19]INCOTERMS?2010在其指导性说明中第一次对四种适用于水上运输的术语提出了“链式销售”这个概念。在大宗货物买卖中,常常发生在一个运输期间,是一笔连环贸易而使得货物被多次买卖,几易其主,在这种情况下,获得货物的人不一定实际上控制你或者占有该货物,在连环贸易中,货物运输主要由第一个卖方负责,处于中间环节的卖方并不需要装运货物,只要凭借“获得”所装运的货物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事实上,随着商事贸易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中间商,采购代理业务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途货物的转售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主流,INCOTERMS?2010对这些连环贸易模式中的买卖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作了细分,适应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弥补了以前对该问题规定补足的缺陷。

2.2 INCOTERMS?2010不同价格术语下的风险转移原则

INCOTERMS通过交易双反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所采取的价格术语来明确交易双方的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INCOTERMS?2010采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进行分类,分为适用于任何方式的贸易术语和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并且不同的贸易术语风险转移的原则可能也是不同的。

2.2.1 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规则

根据INCOTERMS?2010的规定,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贸易术语主要有EXW、FCA、CPT、CIP、DAT、DAT、DDP七种,现分别对其所规定的风险转移原则进行分析。

1.EXW。“工厂交货价”是指当卖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的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时,卖方就完成了交货。[20]在该贸易术语下,卖方没有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义务,也不承担将货物装上运输工具的责任,买方应该在约定的时间或者期间内安排好运输工具,并且有义务在约定的时间内到约定的交货地点提取货物。INCOTERMS?2010关于EXW的相关规定与INCOTERMS2000的规定大致相同,可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但是,在INCOTERMS?2010明确了贸易术语除了适用于国际贸易也同样适用于国内贸易的情况下,该术语比较适合在国内贸易中采用。

根据INCOTERMS?2010的规定,EXW术语之下,在完成交货之前,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一切风险都由卖方承担,卖方一旦完成交货,则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

[19]孙婧. 链式销售中贸易术语的选用[J]. 对外经贸实务,2014,01:61-63页.

[20]陈岩.《最新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15页.

一切风险即转移至买方承担。但是,如果买方按照约定,保留了接受货物的时间或者地点的权利,但事后又没有及时通知卖方,那么,买方应该承担从约定提货日或者约定首领货物之日起的一切风险。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在一般情况下,EXW术语遵循“交付原则”,也就是说,卖方将货物交由买方处置之时风险也随之发生转移。

例如,买卖双方在合同中采用EXW贸易术语,并约定买方应该在8月份提货,卖方通知买方可以在8月20日提交货物,如果买方在9月1日之前的某一天提取了货物,那么风险自买方提取货物之日由卖方转移至买方。如果买方认为8月20日交货不方便,请卖方等候另外的买方接受货物的日期的通知,但是事后买方并未通知卖方另外的提货日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买方保留了接受货物的时间的权利,但是又没有适时地通知卖方,因此,买方应当承担自约定提货日(8月份)期满,即9月1起的有关货物的一切风险及费用。

2.FCA。“货交承运人”是指卖方在卖方所在地或者其他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者其他人。FCA术语既可以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也可以适用于多种运输方式。在该术语下,风险在交货地点有卖方转移至买方,如果指定的地点是卖方所在地,那么货物被装上买方提供的运输工具时,风险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否则,在其他情况下,货物在卖方的运输工具上,但是该货物处于可供卸载的状态时或者可由承运人或者买方指定的其他人处置的时候,货物的风险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根据INCOTERMS?2010的有关规定,风险FCA术语的风险转移原则为:卖方承担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一切风险,直到货物指定的日期于指定的地点,按照约定的方式将货物交给指定人保管时为止,[21]自此之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负责承担。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FCA也遵循“交付”原则,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即使货物并未被交付给承运人,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仍然会转移给买方,即存在着“提早转移风险”[22]的情况。

“提早转移风险”的情况主要是指买方没有适时通知卖方与承运人、运输方式、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时,或者指定的承运人没有于约定的时间在约定的地点接管货物,那么买方从约定的交货日期或者约定的交货期间届满时起承担一切风险。但是,卖方提早转移风险必须以货物正式划拨于合同项下为前提条件。

案例1:

新加坡卢记商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 公司)与中国腾飞商贸公司(以下

[21]此处“指定的人”主要是指买方、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卖方所选定的承运人或者其他人等。

[22]

简称C公司)订立CIP(上海)合同,销售白糖500吨,由A公司向保险公司投保以合同标的价格加10%为保险金额的一切险(包括仓至仓条款)。为联系货源,A公司与马来西亚扎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订立FCA合同,购买500吨白糖,合同约定提货地为B公司所在地。2000 年7月3日,A公司派代理人到B公司所在地提货,B公司已将白糖装箱完毕并放置在临时敞篷中,A公司代理人由于人手不够,要求B公司帮助装货,B公司认为依国际惯例,货物已交A公司代理人照管,自己已履行完应尽的合同项下的义务,故拒绝帮助装货。A公司代理人无奈返回,3日后A公

司再次组织人手到B公司所在地提走货物.但是,在货物堆放的3天里,因遇湿热台风天气,货物部分受损,造成10%的脏包。双方当事人对此损失的承担互相推诿,僵持不下。[23]

在上述案例中,A公司于B公司订立的FCA合同中约定买方A公司到卖方B 公司所在地提取货物,那么根据INCOTERMS?2010的相关规定,卖方B公司只有在将货物装上A公司的代理人的运输工具后,货物的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才转移至A公司,但在本案例中,B公司并未弄清楚真正的风险转移点,认为将货物装箱完毕并放置在临时的帐篷中就已经完使货物交由A公司代理人照管,但是实际上,由于B公司拒绝履行其应该承担的装货义务导致了货物滞留在卖方所在地,因此,货物并未真正处于买方代理人的掌控中,即是说,B方并未完成交货的义务,那么风险也就没有发生转移。所以,在本案例中,货物堆放在卖方所在地而受损的风险应该由卖方承担。

3.CPT。“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必须在规定的日期或者期间内,将货物交给其指定的承运人,在该术语下,卖方应该承担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目的地的运输费用,买方则应该承担货物在指定目的地交付后的一切风险和费用。CPT术语可以适用于任何形式的运输方式,其承运人可能是公路运输公司、铁路运输公司、航空公司、船运公司、联合承运人或以契约承运人身份承担运输责任的货运代理人等。[24]

CPT术语对风险转移的规定为,货物风险以将货物交给承运人为限,如果存在第二承运人,那么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货物风险即发生转移。在该术语下,卖方必须承担将货物移交给承运人时之前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一切风险,货物一旦置于承运人保管时,风险即转移到买方承担。这是关于风险转移的一般原则,也有例外的情况。其例外的情况与FCA术语的规定相似,即如果买方没有按照规

[23]案例来源:王哲省. 对FCA条件下的风险转移界限的探讨[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11:39页.

[24]陈岩.《最新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49页.

定,即使将其所保留的货物发送时间以及发送目的地通知卖方,则应该自约定的发货日或者发货期间届满之日开始承担一起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货物没有交付给买方,买方仍然应当承担风险。此外,货物必须特定化之后,风险才会转移至买方。

4.CIP。“运费和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在本术语下,卖方应当负责与船方订立运输契约,支付将货物运送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并且向保险公司购买运输保险支付保险费,但是当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时,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以及在运输中增加的任何费用,都转移至买方承担。

因此,CIP关于风险转移的时间、地点的规定与CPT术语时一样的,即以将货物交给承运人,或者当存在多程承运人时,以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作为风险转移的划分点,该点之前货物风险由卖方承担,该点之后的一切风险均由买方承担。但是,如果买方没有履行INCOTERMS?2010中CIP术语的B7规定的义务,即,买方没有按照规定,即使将其所保留的货物发送时间以及发送目的地通知卖方,则应该自约定的发货日或者发货期间届满之日开始承担一起风险,即“提早转移风险”。

综上,在一般情况下,CIP术语以“交付”作为风险划分点,但是在特殊情形下,也可以“提早转移风险”。

5.DAT。“运输终端交货”,是指当卖方必须在约定的时期或者期限之内,在指定的港口,或者在目的地的指定的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卸下来并交给买方处置,以完成交货。

INCOTERMS?2010用DAT术语取代了INCOTERMS2000中的DEQ术语,原因在于,随着国际物流的不断发展,供应商管理库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管理库存的方式,但是,DEQ术语下,只要求卖方将货物卸至码头,不要求其他物流企业为其提供库存管理服务,这中特性并不能适应全球物流管理大发展的趋势,因此,DAT应运而生,DAT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物实行库存控制,从而达到全球供应链库存最低的结果。此外,DEQ要求卖方将货物卸至码头,也就是说,国际货物运输的最后一程只能在海运和内河运输两者之间做选择,适用范围较小,但是,DAT术语则没有此限制,适用于任何的运输方式,只要在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卸下来交由买方处置,即完成了交货。

DAT贸易术语将“完成交货”作为风险划分点,在卖方完成交货前,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由卖方承担,一旦卖方完成了交货,则一切风险都转移至买方承担。这是DAT贸易术语下风险转移的一般原则,但是也存在特殊的情况。“如果买方未获得进口许可证、授权、安检通关和其他手续,则买方承担因此造成的货物灭失或者损毁的一切风险。或者买方未及时通知卖方具体的收取货物的地点

时,则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者交货期限届满之日起,买方承担货物灭失或者损坏的一切风险。”[25]

6.DAP。“目的地交货”指卖方必须在约定的时间或者期限内,在约定的地点或者指定的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的可供卸载的好货物交由买方处置,完成交货。

DAP术语首现于INCOTERMS?2010,它是INCOTERMS2000中DAF、DAS、DDU 三者的共同替代物。DAP术语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水上运输、火车运输,也可以是公路运输;交货地点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陆地上某个双方约定的地点,也可以是某个边境城市,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港口。当交货地点是目的港的船上时,DAP完全取代了DES,当交货地点是某个边境城市时,DAP便取代了DAF,此外,在国际贸易中,当涉及关税时,进出口报关清关应由买卖双方分别负责,因此,DAP也可以取代DDU。

INCOTERMS?2010中DAP术语的第A5项和B5项对风险转移做出了规定,其内容如下:

“A5 风险转移

卖方负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已如A4规定交付时为止。但B5中所列明情况中的灭失和损坏除外。

B5 风险转移

买方负担货物自按A4规定交付时起的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如果

a)买方未能按B2的规定履行其义务,则其负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26]

b)买方未按B7规定发出通知;[27]

[25]陈岩.《最新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78页.

[26]DAP术语中B2规定的内容为:“在清关适用的地方,买方必须自负风险和费用,以取得任何进口许可证或其他官方核准书,并办理货物进口以及通过任何国家运输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

[27]DAP术语中B7规定的内容为:“在买方有权确定在约定期间内的时间和/或在指定目的地收取货物的地点时,买方必须给予卖方有关这方面的充分的通知。”

则买方必须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自约定交货期间届满日起,负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但以货物已经清楚地被确认为本合同规定的货物为准。”[28]

由此可见,在一般情况下,买方应该承担交货之前的一切风险,完成交货之后,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一切风险转由买方承担,但是,如果是买方没有取得进口许可证或者官方核准文书或者未办理海关手续,风险即由买方承担;或者是买方没有适时通知卖方关于收取货物的地点的相关信息时,买方从约定的交货日期或者约定的交货期限届满之日开始承担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一切风险。

7.DDP。“完税后交货”,该术语下,卖方必须在指定的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的可供卸载的货物交由卖方处置,才完成交货。卖方必须负责完成货物进出口的清关、支付进出口关税、办理有关海关手续。INCOTERMS2000与INCOTERMS?2010中DDP贸易术语关于的风险转移的规定并未发生变化,即在一般情况下,由卖方承担交货完成前的一切货物风险,交货完成后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转由买方承担。但是,根据规定,也存在例外情况。第一,如果买方没有按照B2的规定履行义务,即协助卖方办理海关手续时取得进口许可证和其他官方手续,那么因此而造成的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风险由买方承担;第二,如果买方没有履行B7规定的义务,即在其有权决定受领货物的时间或者地点时,没有将其决定的时间地点相关的信息通知与卖方,那么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者约定的交货期限届满之时,风险由卖方转移至买方。

2.2.2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的风险转移规则

根据INCOTERMS?2010对贸易术语实行的新的分类来看,适用于水上运输的贸易术语主要有FAS、FOB、CFR、CIF四种,现分别对其规定的风险转移原则进行分析。

1.FAS。“船边交货”,在FAS术语下,卖方应该在指定的装运港将合同项下的货物交到买方事先指定的船边,此时卖方完成交货,买方应该负责租船订舱,并且将船名、船期、装货时间与地点等相关信息及时通知卖方。FAS术语规定的交货属于实际性交货。

在FAS术语下,在货物由卖方在约定的时间或者期限内,于事先指定的装运港按照指定港口的习惯性做法交到指定的船边之前的一切风险均由卖方承担,此后,风险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但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风险转移原则,

[28]详细内容参见《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关于DAP的规定。

也存在例外的情况,这些例外的情况在B5中做出了规定。[29]具体情况分为以下

四种:其一,买方没有及时将船名、装货日期以及装货地点等相关信息通知卖方,其二,买方指定的船只没有按时到达约定的装运地点,其三,买方指定的

船只按时到达了指定的装运港但是没有接受货物,其四,买方指定的船只没有

按照买方事先通知卖方的交货时间而提早结束装货。前述四种情况下,货物损

毁或者灭失的风险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者期限届满时即转移到卖方承担。

FAS术语并未针对“船边”做出相关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一般是指

吊货起重机或者其他种类的装货索具可以触及到的范围。此外,“驳船上交货”条件下,由于风险划分点是货物装上船,驳船费以及驳船风险都应该由卖方承担。

2.FOB。“装运港船上交货价”,指“卖方以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

方指定的船上或者取得已交付至船上的货物的方式完成交货。”[30]对于FOB术语,INCOTERMS2000与INCOTERMS?2010关于交货的规定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INCOTERMS2000中,货物在指定的转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了交货,而

在INCOTERMS?2010中将“越过船舷”改为“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上”,此外,INCOTERMS?2010中“取得已交付至船上的货物”是适用于链式销售的规定。

INCOTERMS2000中FOB术语关于风险转移的一般规定为,“......卖必须承

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至货物在指定的装运港越过船舷为止”,也

就是说,INCOTERMS2000将“越过船舷”作为风险的划分点,货物越过船舷之前,风险由卖方承担,货物一旦越过船舷,风险则由卖方转移至买方。而在INCOTERMS?2010中,风险划分点已经变更为“货物装上船为止”,即卖方必须

在约定的时间或者日期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按照指定装运港的习惯方式

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在此之前货物损毁或者灭失的一切风险都由卖方承担,此后,风险转移至买方承担。

[29]原文中B5的规定为:“T he buyer must bear all risks of loss of or damage to the goods

? from the time they have been delivered in accordance with A4;and

? from the agreed date or the expiry date of the agreed period for delivery which arise because he fails to give notice in accordance with B7, or because the vessel nominated by him fails to arrive on time, or is unable to take the goods, or closes for cargo earlier than the time not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B7, provided, however, that the goods have been duly appropriated to the contract, that is to say, clearly set aside or otherwise identified as the contract goods.(买方必须按照下述规定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自按照A4规定交货时起;及由于买方未按照B7规定通知卖方,或其指定的船只未按时到达,或未接收货物,或较按照B7通知的时间提早停止装货,则自约定的交货日期或期限届满时起,但以该项货物已划拨到合同项下,即明确保留或以其他方式确定为合同项下之货物为限。)

[30]陈岩.《最新国际贸易术语适用于案例解析》.法律出版社,2012,110页.

如何利用国际贸易术语规避风险

理论回顾和问题提出 不同的学者对国际贸易中“风险”的定义并不相同,但国际货物贸易中的风险又具有某些独特特征:第一,货物的风险主要存在于运输途中,运输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且往往需要通过多种运输方式辗转运输,所以风险常常发生。第二,风险的发生并不是因为买卖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也不是因为买卖当事人的违约所造成,而是指标的物的意外毁损或灭失,也就是说任何一方当事人对此损失都无故意或者过失。第三,风险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不能确定风险发生与否,不能确定风险发生的具体时间,不能确定风险造成的后果与影响程度。第四,买卖合同项下的货物毁损或灭失才具有法律意义,也才构成法律上的风险。风险转移理论的关键是风险从卖方转移给买方的时间界限。国际上关于风险转移的时间划分,主要倾向于三种划分方法:第一种是风险于合同成立时转移理论,以合同成立的时间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合同一经订立,风险也立即发生转移。即使卖方没有交付,买方也没有付款,货物受损的责任也随即由卖方转移到买方承担。世界上奉行合同成立主义的有罗马法和瑞士债务法。第二种是所有者承担风险理论,是指将货物风险转移与所有权转移联系在一起,以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决定风险转移的时间。采取所有者承担风险原则的主要是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同时英美法系的代表国英国也采取了这一规则。第三种是交货时间决定风险理论,以卖方支付标的物的时间为风险转移的时间,是指风险随标的物的交付而转移,以标的物的实际交付作为风险转移的确定标志。FOB、CFR、

CIF贸易术语风险转移的规则,贸易术语是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其含义的确定依赖于有关的国际贸易惯例的解释。目前,在国际上有关贸易术语的惯例主要有三种,即《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和《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00通则)。其中,因2000通则所含术语最多且进行了多次与时俱进的修订,所以在术语解释上使用最广、影响最大和最重要的一种国际贸易惯例。 (一)FOB、CFR、CIF贸易术语风险 转移的一般规则FOB,也即是FreeOn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此术语是指卖方在约定的装 运港将货物交到买方指定的船上。按照2000通则的规定,此术语只能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在风险的转移上,一般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但是,在《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中对FOB的解释出现了一些不同,尤其是在风险的划分上,不是以装运港船舷为界,而是要求卖方承担货物装载于船上为止的任何灭失或者损坏的责任。CIF,也即是CostInsuranceandFreight,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按照2000通则的规定,CIF术语只能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按照CIF术语成交,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日期或者期间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通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者损坏的风险,负责租船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正常运费,并负责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CFR,也即是CostandFreight,成本加运费。此术语是指卖方必须负担货物运至约定目的港所需的成

述《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转移的规定

述《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关于风险转移的 规定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风险主要指货物在高温、水浸、火灾、盗窃、查封等非正常情况下发生的短少、变质或灭失等损失。划分风险的目的就是确立这些损失应当由谁来承担。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对风险转移确定了以下原则: 1.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和某些国家,如英国,以所有权转移时间确定风险转移时间的原则不同,公约采用了所有权与风险相分离的方法,确定了以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的原则。公约第69条规定,从买方接收货物时起,风险转移于买方承担。 2.过失划分原则。从交货时间起,风险从卖方转移于买方。这一原则的适用有一个前提,即风险的转移是在卖方无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假如卖方发生违约行为,则上述原则不予适用。 3.国际惯例优先。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有些国际惯例对风险转移有自己的规定。公约第9条规定,双方当事人业已同意的任何惯例和他们之间确立的任何习惯做法,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例如根据《XX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ob、cif、cfr合同的风险划分是以装运港船弦为界。卖方承担货物越过船弦前的风险,货物越过船弦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选择了这种贸易术语,那么国际贸易术语规定的风险分担原则优先于公约的规定,即风险划分以船弦为界而不是以交付单据(即交货)

的时候划分。 4.划拨是风险发生转移的前提条件。根据公约的规定,货物在划拨合同项下前风险不发生转移。 (二)风险转移的时间 1.涉及运输的交货。涉及运输的交货有两种情况:一是卖方没有义务在指定地点交货,二是卖方必须在某一特定地点交货。 2.在途货物的缴获。原则上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 3.不涉及运输的交货。有两种情况:在卖方营业地交货,在卖方营业地以外的地点交货。 风险转移的主要问题是风险在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以货物交付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时间与以货物所有权转移来决定风险转移时间更为合理和明智。因为,所有权的移转是一个抽象的不可捉摸的甚至是难以证明的问题。而且,所有权的移转与货物的实际占有控制并不一致。在所有权未发生转移货物却已实际交付的情况下,要对货物已失去实际占有、控制的一方对货物的毁损和灭失风险来承担责任,不仅是不合理,也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交易的发展。因此,现代货物买卖规则以及多数学者们的看法,都是以交货时间来决定风险移转时间,不采用货物所有权转移这一瞬间来决定风险转移时间。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根本违约

国际贸易风险论文-CISG货物风险转移制度评析

国际贸易风险论文-CISG货物风险转移制度评析 一、CISG中有关货物风险转移制度的规定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包括价金风险和给付风险。价金风险又称对价风险,指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毁损灭失时,或导致给付的一部或全部不能时,价金的给付是否继续存在。给付风险又称履行风险,指负担此风险的买卖一方当事人有义务使约定的给付无论如何成为可能,而当给付变为不可能时,不管是否归责于负担该义务的当事人,其皆负有因债务不履行的责任。CISG中的货物风险转移制度主要规定在公约第四章第六十六条至第七十条上。第六十六条主要规定了风险移转后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即货物风险在移转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害,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而解除。除非这种遗失或损害是由卖方的行为或不行为所造成的。公约第六十七条规定了买卖合同涉及运输时的风险移转制度,该规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如果买卖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但卖方没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交付货物,自货物按买卖合同交付给第一承运人以转交给买方时起,风险就移转给买方承担。如果卖方有义务在某一特定地点把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在货物于该地点交付给承运人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2)卖方受权保留控制货物处置权的单据,并不影响风险的移转。 (3)在货物加上标记、或以装运单据,或向买方发出通知或其它方式清楚地注明有关合同以前,风险不移转到买方承担,即货物要特定化,在特定化以前风险不发生移转。公约第六十八条规定了货物在途出售时的风险移转制度。对在途出售货物时,其风险如何划分这个复杂的问题,公约第六十八条规定了三种解决方案:(1)对于运输途中出售的货物,原则上从订立合同时起,风险就移转给买方承担。(2)如果情况表明有此需要时,则从货物交付给签发载有运输合同单据的承

【买卖合同】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转移两大原则的一致性

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转移两大原则的一致性 众所周知,在 中各国对标的物风险负担的立法,主要依据两种理论而各有不同。一种是所有人负担风险”的原则,如英、法。英国《货物买卖法》规定,除另有约定外,出卖 人应负责承担标的物的风险直至标的物所有权转移给买受人为止。《法国民法典》第1138条第2款规定:自物件应交付之日起,即使尚未交付,债权人即成为所有人,并负担物件受损的风险。”另一种就是交付转移风险”的原则,如中、美、德。美国《统一商法典》是国际上最早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以标的物交付决定标的物风险转移的一部法律,它规定:在合同既未约定又未选择贸易术语的情况下,从交付标的物时起,风险转移给买受人。”《德国民法典》第446条规定:自出卖的物交付时起,意外灭失和意外减损的风险移转于买受人。” 我国《合同法》第133条充分反映了两者的区别: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 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既两大原则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情况。 关于法律另有规定 所谓法律另有规定,在我国是指不动产的所有权转移除交付外,还需履行法 律规定的程序(产权过户登记)作为所有权转移的要件。完成过户登记之日才是所有权转移之时。 1、特殊动产所有权应随交付同时转移 般认为特殊动产(主要指车辆、船舶、飞机)的所有权转移也需履行法律规 定的程序。法律依据是《担保法》第41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42条规定的财产(包括航空器、船舶、车辆)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该条是将特殊动产设定抵押权的登记与不动产设定抵押权的登 记一样作为合同的特别生效要件。而我国《船舶登记条例》第5条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此外,我国《民用航空法》对航空器采取的也是登记对抗主义”仅转移占有就足以转移所有权,完成交付,只是不能对抗第三人而已。对于车辆法无明文规定,举重以明轻”,更应该是登记对抗主义”。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担保法与我国《船舶登记条例》、《民用航空法》的规定(可能是遵循国际惯例的需要)相矛盾,因为《担保法》的起草者忽视了特殊动产登记与不动产登记的不同,前者只是起物权转移的公示作用(在法国和日本法,公示只对第三人具有对抗作用,

第十章 货物所有权及运输风险转移

第十章货物所有权及运输风险转移 第一节货物所有权转 一、货物所有权的含义及转移的时间 货物所有权是指货物所有人对货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货物买卖实际上是货物所有权的买卖,实现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买方购买货物的目的就是为了拥有对货物的所有权,卖方之所以有权出售货物,也是因为他拥有了对货物的所有权。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是指卖方把货物的所有权转移给买方拥有的法律行为。所有权是关系到买卖双方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其中,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对买卖双方关系更加重大。 各国社会、政治及经济制度不同,导致法律规定相差很大,货物所有权问题尤其突出。《买卖合同公约》对此难以统一,只好将所有权问题留给各国法律处理。各国法律对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主要有如下规定:(一)合同双方当事人有权约定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 几乎所有国家的法律都允许合同双方当事人有权约定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货物所有权就在合同双方当事人约定的时间转移,比如,合同可以规定货物所有权于货物达到目的地时转移,或者货物所有权在买方付款时转移。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7条规定,特定物买卖中,货物所有权自当事人双方意图转移时转移。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401条也允许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法国民法典》虽然规定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是合同成立的时间,但在其司法实践中,法国法院常常也确认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货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约定。而《德国民法典》更是明确规定,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必须订立一个与买卖合同相分离的物权合同,就货物所有权转移达成协议。德国法律认为,买卖合同是债权的范畴,货物所有权是物权的范畴,买卖合同本身并不能决定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双方当事人需要在买卖合同之外另外约定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我国《合同法》也允许当事人对货物所有权转移作出约定,如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协议的除外。 (二)货物所有权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转移 如果买卖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则货物所有权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时间转移。法律规定的时间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买卖合同成立的时间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如《法国民法典》第1583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就标的物及其价款达成协议,买卖合同即已成立,标的物的所有权即依法由卖方转移给买方。第二,卖方交货的时间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401条规定,除双方当事人另有约定以外,在卖方实际全部履行交货的时间和地点,货物所有权转移给买方。我国《合同法》第133条也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第三,卖方交付物权凭证的时间就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如英国《货物买卖法》第19条规定,无论合同的标的物是特定物或特定化的货物,只要卖方仍保留对所有权的处置权,则不发生货物所有权的转移。通常情况下,卖方保留对货物所有权的处置权的做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控制提单,其二是在合同中约定。买卖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了卖方保留货物所有权的处置权,这实际上是约定了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卖方通过控制提单来保留货物所有权的处置权的做法,主要是通过提单抬头的写法或通过提单的交付来进行的,如卖方把提单背书转让给买方,并将提单交给买方,在这种情况下,卖方交单的时间就是货物所有权的转移时间。 (三)把货物特定化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前提 不论是英国的《货物买卖法》,还是美国的《统一商法典》,或是《买卖合同公约》,都明确规定把货物特定化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前提条件。所谓特定化,就是指以某一种行为确定该货物作为履行该合同的标的,也就是把货物确定在合同之下的法律行为。把货物特定化,在不同的国家法律中有不同的名称,如根据英国《货物买卖法》的规定,在把处于可交付状态的货物无条件地划拨于合同项下(Unconditionally appropriated to the contract)之前,货物的所有权不转移,特定化是指把货物无条件地划拨于合同项下。而美国的《统一商法典》则规定,把货物确定在合同项下(Identification to the contract),是货物所有权转移的前提,特定化是指把货物确定在合同项下。《买卖合同公约》第67条规定,在把货物清楚地注明有关合同(Clearly identified to the contract)以前,货物的风险不转移。根据各国的法律以及国际公约的规定,货物特定化是货物所有权及风险转移的前提,未特定化的货物,其所有权及风险均不转移。但也不是说,货

国际贸易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国际贸易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国际贸易变得越来越频繁,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在受到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之后,国际贸易的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为我国的出口贸易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我们仍然需要牢记古人“居安思危”的思想,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风险存在,并对这些风险采取一定的规避措施,在风险真的来临时,能够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一、国际贸易风险的类型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随着全球贸易增多而使贸易摩擦不断地加剧。在国际贸易中,反倾销案件持续增加,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普遍存在。这让全球的贸易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让全球贸易趋势呈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区域经济的合作获得迅速的发展,各种排他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开始不断地以各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出现。关税是一种保护本国市场发展的贸易壁垒被普遍地使用和接受,变得越来越透明,但是技术性的贸易壁垒,却在一些发达国家出现,将其他国家的竞争企业排除到国门之外。 (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对国际通用的贸易惯例和贸易术语了解的不足。贸易术语很多时候是一种惯例,明确了参与国际贸易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如果参与贸易的一方对这些术语不熟悉,就会在贸易中出现操作上的不合规矩。并且一旦被国外的不法商人所利用,就会产生意料之外的贸易纠纷,最严重的就是导致惨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合理地对贸易进行了解和操作十分重要。 (三)汇率风险 国际贸易之间的结算并不像国内贸易一样都使用人民币。那么,不同币种之间进行清算时就存在一个本币与外币的折算比率问题。但比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国际外汇市场出现波动而有所浮动,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企业各方的实际收入与当初预想的会有不同(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进而导致外贸企业净利润的增加或者减少。采取一定的措施切实地对外汇风险进行防范,是外贸出口企业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原则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规避管理是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笔者将这些原则总结如下: (一)风险回避原则 每个外贸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产品和擅长领域,风险回避原则就是指出口企业不涉及那些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或者是预测到可能会出现风险的领域。虽然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可能会使企业错过一些获得高收益的机会,但是只有采取这种措施才有可能规避较大的风险。 (二)风险抑制原则 风险抑制原则,是指企业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监控,在风险成形之前就将其扼杀。在对汇率风险进行防范时,风险抑制这个原则是非常适用的,因为很多时候汇率的变化之快,不会给企业留有反应的时间来采取措施挽回损失的。 (三)风险转移原则 参加国际贸易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商业贸易保险等方式,将可能产生的风险转移给第三方,这就是风险转移原则。这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便采取合适的投保或者其他转移方式。 三、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有效措施 通过前文对国际贸易风险类型的分析和风险管理的原则,笔者提出了以下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规避的措施:

析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5378-25 析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 (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析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完整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风险转移是货物买卖合同中最实际的一个问题, 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平衡。我国《合同法》对货 物买卖合同的风险转移作出较为详尽的规定,弥补了 我国原《经济合同法》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的一大 缺陷,解决了我国国内合同立法与我国加入的《联合 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衔接,完善了我国货物 买卖合同法律制度。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法学范 畴,我国学者通常认为,风险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 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盗窃、火灾、沉船、 破碎、渗漏、扣押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等。 我国《合同法》和一些国际公约所涉及的风险,是指 货物的毁损、灭失的危险,即货物发生毁坏、灭失的

可能。 但是,法律规定,并不是对风险作诠释,而是用来确定买卖当事人对这些可能发生的货物毁损、灭失承担责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6条作了这样的表述:“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这实际上是规定货物发生损坏或灭失时买方是否有支付价金的义务。这个问题在德国法上被称为价格风险。把风险视为价格风险,并没有揭示出风险这一法律概念的真正含义。如果买方未能及时领受合同项下的货物或卖方出卖标的物质量不符合同要求,风险则由违约方承担,许多国际公约和贸易规则以及国内立法都是这样规定。在这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风险应当由违约方承担。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合同履行不存在违约时,风险似乎就

买卖货物风险转移惯例原则

买卖货物风险转移惯例原则 物资风险转移那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咨询题迄今悬而未决。从罗马法的经典巨着《法学阶梯》出台至今长达1400多年的时刻里,物资风险转移一直是各国买卖法或合同法中争议不休的咨询题。为保持商业惯例和商人习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下称《通则》)2000年修订本对国际买卖物资象征交货术语FOB CFR和CIF的风险转 移界限也不作变更,照旧弯弯曲曲采纳了船舷为界原则。 对此,当代买卖法、海商法和国际航运与贸易惯例是如何进行处置和相互予以协调的呢? 船舷为界原则在当代是如何实现的 风险随交货转移乃当代国际贸易普遍推崇和广泛应用的理论与原则。风险既由交货决定那么交货的时刻地点和方式及其界限划分标准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物资风险转移咨询题的关键。在国际物资买卖实务中,对此的规定除由当事人自行约定的方法外,一般还有由国际贸易术语统一惯例如《通则》和国际贸易统一实体法如《公约》以及各国法律来加以规范和规定 的方法。国际贸易术语统一惯例通常仅限于对买卖惯例使用的贸易术语进行规范解释,要通 过将之选入合同才能起规定作用;国际贸易法律一般避开对贸易术语的解释,试图制定出国际物资买卖的一般准则,就买卖交易中的原则咨询题作出规定。 国际商会《通则》乃是当代国际贸易术语统惯例的权威,其最新版本,即2000年修订本仍将交货方式分为实际交货和象征交货两大类共13个术语加以规范和解释。由其性质所致 , 卖方在实际交货中的交货责任一般是在规定的时刻和地点将物资置于买方的实际操纵之下 , 风险于如今同步转移。在物资适当地交付之前,风险由卖方承担,之后,由买方承担。承运人及装运方式的差异对交货和风险的转移并无实质的阻碍。象征交货依据装运方式和卖方交货责 任可细分为传统方式(包括FOB CFR和CIF一组术语)和现代方式(包括FCA CPT和CIP一组术语)。 船舷为界原则,通常是指在象征交货传统方式中,装运方式限制为散装水运,卖方的交货责任是将物资在装运港交给承运人,以装上船越过船舷为界;物资风险也以此为界同时转移。 买方之因此也积极支持、乐于采纳象征交货传统方式,关键在于国际贸易实务界建立了完善 的辅助服务支持体系与之配套,承运人和承保人分担了买方的风险责任。作为补偿,象征交货传统方式下的货价,一般相对实际交货低很多。 船舷为界原则在当代是如何实现的呢?在象征交货传统方式中,承运人在装运港从卖方 手中收货装运后,有条件地承诺在目的港将货完好无损地交给买方;承保人也保证有条件地承担货运途中的风险及损坏的赔偿责任。换句话讲,承运人和承保人有条件地代替卖方承担运 输途中的风险责任,运输交接货的货运保险机制有效地部分替代了买卖交接货机制。试想,假 如不是如此,买方如何会同意和同意如此不公平的交货安排呢? 上述部分替代的条件限制值得高度重视。替代的基础是指买卖交接货和运输交接货、货运保险交接的责任界点至少要相一致,物资交承运人装运越过船舷以后至买方提货前这一段 的物资风险必须由承运人或承保人替代卖方承担责任,即便这种替代是有条件的。部分的含 义是指不完全性。在运输交接货中,当买方从承运人手上接收物资时,假如物资与合同不符,同时直截了当缘故是诸如包装不良、质量内在缺陷之类时,承运人不用承担责任。风险因卖 方违约在先而不能正常如期转移给买方,货损由卖方自己承担。在货运保险交接中,尽管采纳仓至仓条款,但当船货遭受意外损坏或灭失时,假如导致损毁的直截了当风险超出了承保范围承运

“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

编号:YB-HT-010845 “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 Risk transfer of goods loss in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文档中文字均可自行修改 编订:YunBo Network

“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 在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无论是各国立法实践还是学术探讨都对其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全部“合同法”特别是买卖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其于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损失的风险在各方当事人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①。起草《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的专门委员会在其报告中也指出,这个问题是“公约起草者遇到的最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之一”②。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第四章作了详尽的规定。 我国现行《合同法》,通过“法律移植”,并加以中国特色的改造,虽已基本成型,但理论上对这一问题似乎并无多少创新。而且在实践中“合法不合理”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对这一问

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风险及其相关概念入手,并对风险转移的几种理论予以分析,继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予以详述。 一.有关风险转移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对于风险一词许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我国台湾学者钱*成认为:风险是指双务契约当事人一方之债务,因不可归责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给付不能时,其因此项事由所产生损害之状态③。而我国学者沈*明对其下的定义是: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扣押以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④。以上定义有可取之处,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因为“风险”一词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风险事故造成货物损失的可能性;二是因风险事故造成的实际货物损失。具体取何种含义应视情况而定。如当我们说“这种行为将加大货物的风险”或“风险于交付时转移给买方承担”时用的就是第一层意思;而如果我们说“因为火灾发生在交付之后,故该风险由买方承担”

论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6202-60 论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 (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论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完整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风险转移是货物买卖合同中最实际的一个问题, 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平衡。我国《合同法》对货 物买卖合同的风险转移作出较为详尽的规定,弥补了 我国原《经济合同法》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的一大 缺陷,解决了我国国内合同立法与我国加入的《联合 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衔接,完善了我国货物 买卖合同法律制度。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含义。在法学范 畴,我国学者通常认为,风险是一个法律术语,是指 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盗窃、火灾、沉船、 破碎、渗漏、扣押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等。 我国《合同法》和一些国际公约所涉及的风险,是指 货物的毁损、灭失的危险,即货物发生毁坏、灭失的

可能。 但是,法律规定,并不是对风险作诠释,而是用来确定买卖当事人对这些可能发生的货物毁损、灭失承担责任。《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66条作了这样的表述:“货物在风险转移到买方承担后遗失或损坏,买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并不因此解除。”这实际上是规定货物发生损坏或灭失时买方是否有支付价金的义务。这个问题在德国法上被称为价格风险。把风险视为价格风险,并没有揭示出风险这一法律概念的真正含义。如果买方未能及时领受合同项下的货物或卖方出卖标的物质量不符合同要求,风险则由违约方承担,许多国际公约和贸易规则以及国内立法都是这样规定。在这种存在违约的情况下,风险应当由违约方承担。我国《合同法》第148条规定:“因标的物质量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合同履行不存在违约时,风险似乎就

风险转移

论文关键词:风险转移交货时间CIF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中货物的风险的时间如何界定,这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承担风险的责任和利益。本文参考了部分资料,试图研究风险转移理论的发展,时间的界定以及各种贸易术语下风险具体的转移划分和利弊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在 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的货物要通过运输工具从卖方转移到买方。在货物安全完整地交至买方前,中间要经过时空的重大转换在这个过程中,货物常常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人为因素等遭受难以避免或弥补的损害,这种由于不确定性给买卖双方造成损失的因素就称风险。风险在卖方尚未将货物交付承运人或买方前、在运输途中及买方在收到货物后等各种情况下都可能发生。风险的时间如何计算,货损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切实关系到买卖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也因此而成为国际货物买卖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即风险转移问题。 二、风险转移的三个原则 在国际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关于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的问题,各国经过了长期的争论,在实践中先后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合同订立时转移。合同一经订立,即使未付款也未交货.风险即发生转移,货损责任从卖方转移到买方。这种规定大多忽略了对买方的权益保护。当合同订立时,货物仍存卖方手中,风险就已转给买方,这容易造成卖方怠于保管货物的结果,给买方带来损失。所以这种风险转移的原则并不被接受 2、风险随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发生转移,即在货物所有权转移至买方前,货物的风险由卖方承担,但所有权一旦转移给买方,不论货物是否已经交付,其风险即由买方承担当货物所有权因买卖合同而发生转移时,风险自然也应随之转移。它在过去是可行的,但是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中,独立承运人用先进运输方式运送货物,货物所有权的转移往往以海运提单的转移为标志,这种所有权的转移实际上是一种名义上的转移,标的物仍在卖方的控制、占有之下。这样就容易出现货物的所有权与占有权相分离。按照”物主承担风险”的原则,风险应由卖方承担,但这明显不公平,因为货物已不在卖方的占有、控制下,很难对其实施保护、管理,以避免风险损失。因此,风险随所有权的转移也不适应当代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3、交货时转移,即以货物的交付时间来决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这就把所有权转移问题同风险转移问题区别开来。实务中应以具体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而不论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在这一原则下,风险的转移是从保管货物免遭损害的角度来确定的,货物在谁手里,谁就更容易保护货物。以交货时间来确定风险转移的时间,而不论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具有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这一原则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普遍推崇。我国采取的是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这一原则。 在这一风险转移原则下,卖方交货方式及交货任务的完成是货物风险转移的关键。下面我将详细讨论各种贸易术语下的风险转移。 三、各种贸易术语的风险转 移《INCOTERMS 2000》的13种贸易术语中,E组的交货时间是工厂交货,是卖方承担责任最小的术语。EXW(工厂交货)是指买方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即工厂、工场或仓库等)将尚未出口清关且未装载于任何提货车辆的货物置于买方或其代理人支配时,完成交货义务,风险由此转移到买方。卖方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直到货物已置于买方支配下为止。在此术语下,如果卖方以通知或合同规定确定了买方交货和买方接受货物的确切日期或交货期限,而买方在该日期或期限内没有接受货物,风险自该日期、期限届满时起转移至买方。 与E组相比,D组贸易术语下,卖方承担的责任最大。货物在边境指定地点(DAF)、日的港船(DES)、日的港码头(DEQ)或指定目的地(DDU,DDP)交买方接管,风险的转移也随

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中所有权与风险转移问题范本

一、问题的提出 英国有一家公司购买荷兰某公司的铝土,打算将一部分铝土用于本公司生产,另一部分铝土用于转卖出售。买方接受铝土后支付了部分货款,在没有付清其余货款前破产,接受破产清算。买方已转卖的部分铝土由清算人支配,剩余的部分铝土尚未投入生产。英国法院受理了该破产案。英国某公司的债权人纷纷向其主张债权,但只有荷兰某公司所主张的债权得到了全部的支持,其他债权人的债权被列入了破产债权,只实现了其一部分债权。 为什么荷兰某公司所主张的债权得到了全部的支持,其他债权人的债权被列入了破产债权,只实现了其一部分债权呢?荷兰某公司在诉讼中主张:对于转卖铝土的收入和剩余的铝土卖方拥有优于其他债权人的请求权,理由是合同列明了所有权转移条款:(1)只有当买方付清全部货款时,未投入生产的铝土才能转为买方所有;(2)买方对未投入生产的铝土只有保管的责任;(3)在买方付清全部货款之前,卖方对投入生产的铝土所生产出来的成品或最终产品享有追偿权,即买方转卖铝土或对用铝土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的出售,只是代理卖方的行为,其收益归卖方所有。英国法院的判决支持了卖方的主张,确认以上合同三条款具有法律效力,使卖方免爱了损失。 这个案例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涉外货物买卖中约定买卖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方面,成为人们具有借鉴意义的一个经典案例。 二、涉外货物买卖合同中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的规定

货物买卖合同的履行,主要是依据合同的规定,卖方必须交货或提交有关的货运单据,买方必须收受货物和支付价金。这两项行为的统一,就确认货物所有权由卖方转移给买方,也是确认货物所有权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三十条规定:卖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交付货物,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货物所有权。买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规定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物。 在一般情况下,货物的风险和货物的所有权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在国际贸易中,采用装运港交货系统合同居多,由于买方付款通常在卖方装船之后,就出现货物的风险转移在先而所有权转移在后的情况。此外,一些国家对买卖的货物的所有权转移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如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货物的所有权在订立买卖合同时立即转移,有些国家法律规定货物的所有权在卖方把货物交付给买方时转移,等等,所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就没有涉及货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但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与地点,可以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并在合同中加以具体规定。如果合同对此未作规定时。实践中,涉及货物所有权转移的纠纷,一般由受理国际货物买卖争议的法院或仲裁庭依据有关国际惯例或以国际私法 冲突规范指引国内法来解决货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 三、我国在涉外货物买卖中承担的风险 我国入世后,在国际贸易中将会经常适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但是,该公约没有涉及货物所有权转移的问题。这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度,也对当事人提出了必须注意所有权的问题,如果卖方不注意所有权转移的约定,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与所有权转移

呈坚!Q璺!垦星呈塑塑——堕些堑窒一一£剑塑婴鱼i坚.型堡丝查兰型文章编号:1001—148X(2004)08—0162一(Y2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转移与所有权转移 陈建平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国际贸易中的货物所有权与风险何时转移,两者是否同时转移,这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由于各国法律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无疑增加了国蕲贸易复杂性和风险性。根据主要贸易国的法律、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厦国际贸易惯例的有关规定,在国际贸易中货物所有权与风险转移并非是在同时发生的,有关规定也比国内法更为复杂,这应gI起进出口企业魔涉外商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确保货物或货款收取的安奎性。 关键词:国际贸易;合同订立;风险转移;所有权转移 中圈分类号:F740.4文献标识码:A RiskTr.al碰Clt"andOwnershipTransferinInternationalTrade CHENJian—ping (TheFacultyoftZomignLanguages,朋,咖Universityzhejiang315211,Ch/na) Abstract:Theoceurence0fgoedsownership的Td备andrisktra坷e.r may beconnected“ththeiraetestsafbothbtI煳and sellersinintematlonal怔日de.Thegroatlawdiffet,encesinthe"o∞cldemlseintetnatlo触ltradetobe瑚雠oⅨn出a女ed8nddBb.AccordingIothelawsofChina。Bmajortradepartners.theuN’sinternationalgoshcontia帖taga'eementssadthew.1evantinter-nationalpraedees.thepaperanalyz删howandwhentheriskn日ndhandowr*Ishipnan如occurtointernationaltrade.SincetheyarenlOlEeomplloatedthanChir-eseh帅concernedItheyshouldarlxlsegafelataRenlJon。fthepeopleaI刚inthecoITe-spandingfield.TheyoughttOworkouttheIneoslLnes10ensurethesecurity0fgcodsandpayment∞eurity. Keywords:internationaltrade;conlractcoaMusion;risktransfer;ownership tl'il越eg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所有权与风险何时发生转移,两者是否同时转移,这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切身利益。它不仅影响到卖方收取货款或买方提取货物的安全性,也关系到货物灭失、损坏的责任认定。然而,各国的法律在这一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国家法律规定,所有权是在货物划拨后发生转移,这实际上对卖方构成了潜在的风险,假如买方拒付或无力偿付债务,卖方可能会蒙受很大的损失。但如果卖方事先了解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就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如要求信用证结算,即由商业信用变为银行信用,以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同样,就买方而言,了解货物所有权、风险何时转移,亦可在货物交付及责任认定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并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范卖方故意利用法律差异而逃避责任和义务、甚至进行合同诈骗等商业风险。因此,本文拟对主要贸易国的法律、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及国际贸易惯例的有关规定作一梳理、分析,以期进出口企业及涉外商务人员能给予应有的重视,确保货物或货款收取的安全性。 一、风险转移 在国际贸易中,货物风险主要是指货物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所遭遇的灭失、损坏等意外损失。风险从卖方转移给买方意味着买方将承担货物灭失、损坏的损失,风险一旦转移,即使货物全部灭失、损坏,买方仍得履行向卖方支付价款的义务。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有关风险分担原则、风险转移时间等法律规定应引起买卖双方的高度重视。 (--)风险分担原则 风险分担原则主要有两种,即物主承担风险责任原则及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原则。前者将风险转移与货物所有权转移联系在一起,即一旦货物所有权发生转移,风险亦随之转移;后者则以交货时间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西方主要贸易国在风险承担原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英、法等国家采取物主承担风险的原则,依据1979年的英国货物买卖法第∞条规定,货物风险随财产所有权转移,即卖方承担货物的风险.直至所有权转移给买方为止。法国法亦有类似的规定。而美、德等国的法律则采取了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的原则,从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条第509款中可以看出,货物的风险转移完全取决于交货的时间,而不管货物的所有权是否转移给了买方。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至第146条之规定,我国采取的是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这一原则。《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以及国际商会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等为多数国家所采用的 收稿日期:2003—04—30 作者简介:陈建平(x966一),募,浙江上虞市人,宁波犬学讲师,研究生,研宄方向:国际贸易法。

论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完整版

论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 完整版 In the legal cooperation,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all parties can be guaranteed. In case of disputes, we can protect our own rights and interests through legal channel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topping the loss or minimizing the loss. 【适用合作签约/约束责任/违约追究/维护权益等场景】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买卖合同货物风险转移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合同资料适合用于合法的合作里保障合作多方的合法权利和指明责任义务,一旦发生纠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实现停止损失或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效果。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风险转移是货物买卖合同中最实际的一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平衡。我国《合同法》对货物买卖合同的风险转移作出较为详尽的规定,弥补了我国原《经济合同法》和《涉外经济合同法》的一大缺陷,解决了我国国内合同立法与我国加入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衔接,完善了我国货物买卖合同法律制度。 一、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含

“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完整版)

合同编号:YT-FS-8030-82 “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完整版) Clarify Each Clause Under The Cooperation Framework, And Formulate It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The Parties Through Consensus, Which Is Legally Binding On The Partie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 移(完整版) 备注:该合同书文本主要阐明合作框架下每个条款,并根据当事人一致协商达成协议,同时也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制定。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在买卖合同中,货物损失之风险转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它直接涉及当事人的基本义务,关系到双方的经济利益。因此,无论是各国立法实践还是学术探讨都对其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全部“合同法”特别是买卖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把其于合同关系所产生的各种损失的风险在各方当事人之间进行适当的分配①。起草《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的专门委员会在其报告中也指出,这个问题是“公约起草者遇到的最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之一”②。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在第四章作了详尽的规定。 我国现行《合同法》,通过“法律移植”,并加以

中国特色的改造,虽已基本成型,但理论上对这一问题似乎并无多少创新。而且在实践中“合法不合理”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所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不仅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本文从风险及其相关概念入手,并对风险转移的几种理论予以分析,继而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予以详述。 一.有关风险转移的几个基本问题 (一)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对于风险一词许多学者都对其下过定义。我国台湾学者钱国成认为:风险是指双务契约当事人一方之债务,因不可归责双方当事人之事由,致给付不能时,其因此项事由所产生损害之状态③。而我国学者沈达明对其下的定义是:货物可能遭受的各种意外损失,如盗窃、火灾、沉船、破碎、渗漏、扣押以及不属于正常损耗的腐烂变质等④。以上定义有可取之处,但笔者并不完全赞同。因为“风险”一词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风险事故造成货物损失的可能性;二是因风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