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摘要】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若在术前能够提供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术式选择,术中清扫淋巴结范围及术后生活质量好坏均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对32例甲状腺癌患者45个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超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超声检查共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45个,单侧淋巴结肿大19例,双侧淋巴结肿大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4例30个淋巴结为甲状腺癌转移,8例15个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直径为510 mm。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Hp Angilent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探头频率为7.5 MHz。采用直接扫查法,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有无、大小、形态、有无融合、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或液化、血流信号等特征。

1.3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检查:32例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的形态特征:(1)30个转移淋巴结中25个(83.3%)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短径<2;5个(15.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5个(16.7%)淋巴结呈融合状;(2)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2个(86.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2个(13.3%)呈类圆形,长径/短径<2。淋巴结散在分布,无融合。

淋巴结边界及内部回声特征:①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25个(83.3%)边界不清,5个(13.6%)边界清。24个(80.0%)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无正常淋巴门线状高回声,6个(20.0%)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淋巴门结构,17个(56.6%)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3个(10.0%)淋巴结内见液化;②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3个(86.7%)边界清晰,2个(13.3%)边界不清。14个(93.3%)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正常淋巴门结构,1个(6.6%)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门结构不清;所有非转移性淋巴结内均未见钙化或液化。

淋巴结内部血供特点: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19个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

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_李正江

作者单位:100021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李正江、唐平章、徐震纲),胸外科(张德超);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外科(苗绪学) 通讯作者:李正江,E-m ail:li n i u lij uan1965@sina.co m 临床应用 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外科处理 李正江 苗绪学 唐平章 徐震刚 张德超 【摘要】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清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1998年期间,我科收治的79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58例(73.4%)为乳头状甲状腺癌, 14例(17.7%)为甲状腺髓样癌,7例(8.9%)为滤泡状甲状腺癌。随诊终止日期为2003年12月。结果 经颈上纵隔淋巴清扫62例,胸骨部分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10例,全胸骨劈开上纵隔淋巴清扫7例。79例中,3例患者仅行上纵隔清扫,未做颈清扫;76例患者中完成93个颈清扫,47例发生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总的5年和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6%和63.1%。10例发生上纵隔淋巴结复发, 9例死于上纵隔病变,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在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常见。上纵隔淋巴清扫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主题词】 甲状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纵隔淋巴清扫 Surgicalm anage m en t of upp er m ed i asti nal ly mph n odes m etastases fro m thyroi d carc i no m a L I Z heng-jiang*,M I A O Xu-xue,TA NG P ing-zhang,XU Z hen-gang,ZHA NG De-chao.*D epart m en t of Head and N eck Surgica l Oncol ogy,Cancer Institute(Hospit a l),Ch i nes e Acade my of Med ical S ciences,Pek i ng Un i on M edica lColl ege,B eiji ng100021,Ch i na Corres ponding author:L I Zheng-ji ang,E-mail:liniulij uan1965@sina.co m 【Ab stract】 O b jective T o eva l uate t he si gnificance o f upper m ediastina l l ymph nodes dissec tion f o r thy ro i d carcinoma pati ents.M ethod s The c li n ica l da t a o f79t hy ro id ca rcinom a pa tien ts who under w en t t he upper m ediasti na l ly m ph node dissec tion(bet ween January1984and D ece mbe r1998)we re re trospec tive l y analysed.The re w ere45m a l e and34f em ale w ith a median age of47yea rs(range10t o74yea rs).Fo llo w-up w as ended on December31,2003.Re s u lts H istopa t ho logica ll y,t here we re58(73.4%)pap ill a ry ca rc i no m a,14(17.7%)m edull a ry carcinom a,and7(8.9%)fo llicu l a r carcinom as.F our o f them had poorly-differentiated carc i no m a.U ppe r m ediastina l l ymph node dissec tion w as carried out in62pa tients through trans-cervica l approch,i n10t h rough an i nverted T-s haped incisi on,and i n7through a m i d line st e rno to m y.Seven t y-six pati ents had93neck l ymph node d issec tion procedu res,and47pati en ts deve l oped paratrachea l l ym ph node m etastasis.The ove ra ll5-and10-year cu m ula tive surv i va l rate w as64.6%and 63.1%,re s pec tively.M ediastinal ly m ph node recurrence developed only in10pa tien ts aft e r i nitia l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 ymph node dissecti on.N i ne pati ents died o f uppe r mediastinal ly m ph node me tastasis. Po stope ra tive comp lica tions w ere obseaved in11patients w ithou t pe ri operative dea t h.Con cl u si on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 ymph node m etastasis is m o st frequen tl y found in papillary t hy roid ca rcinom a.Surg ical dissec tion o f upper m ediastina lm e t a sta tic l ymph node s t h rough eit her ce rvica l i ncision o r m ediastino to m y is safe and e ffecti ve w it h lo w rate of pe ri operati ve co m plica tions.I tm ay i m prove t he life qua lit y and surv i v al of thy ro i d carcinom a pa tien ts. 【Sub jec t w ord s】 T hy ro i d ca rc i no m a; U pper m ed i a sti na l l ymph node s m etastases; Uppe r m ed iasti na l ly m ph node d issec tion 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相对较好,10年生存率大约在60%~95%,但极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乳头状甲状腺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约为60%~90%[1]。因此,这些患者时常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晚期患者。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处理同原发病变,主要为外科手术。关于上纵隔淋巴结清扫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处理的必要性,已见诸一些文献报道[2-4]。现对我院收治的7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评价上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适应证和外科入路。 临床资料 1984年1月至199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18494867.html,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作者:文明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作分析。方法:研究中纳入经临床病理学 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患者120例为对象,将其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横径增加与内部回声不均匀时提示颈淋巴结转移,淋巴门存在血流信号时提示非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论:颈淋巴结是否转移判断时的超声指标为淋巴结横径增大、内部回声不均、有无淋巴门血流。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颈部淋巴结为出现在颏下三角中的淋巴,通常纳入颏部及口底、舌尖等部位,注下颌下淋巴结与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等。临床上均见颈部淋巴结组织由鼻、鼻窦或者咽、喉以及口腔、面部等部位的淋巴回流,其恶性肿瘤转移情况的诊断尤为关键,与临床治疗时的方案选择密切相关。故本次研究旨在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情况作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20例纳为对象:男性为87例、女性33例;年龄为18-65岁,均值为(38.15±5.93)岁;经临床病理学证 实为:转移淋巴结患者92例:原发肿瘤肺癌40例、甲状腺癌21例、鼻咽癌8例、喉癌3 例、淋巴瘤20例。非转移淋巴结患者28例:反应性增生10例、颈淋巴结炎18例。纳入患者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证实,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中内容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以及语言/听力/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选飞利浦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将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扫查最佳肿大淋巴结二维超声及彩色血流成像后作分布图,并将淋巴结扫查过程中的各方面数据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超声扫查得出:淋巴结转移患者横径大于非转移患者,其中32例34.8%呈内部回声均匀状、60例65.2%为不均匀状,7例7.6%例存在淋巴门血流、85例92.2%无淋巴门血流,上述情况与非转移淋巴结患者比较存在差异,P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53例术前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96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周边型及混合型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喉癌;淋巴结转移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Metastase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CLN) metastases of larynx carcinoma. Methods CLN of 53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before surger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A total of 196 CLN in 53 cases were analyzed.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ng metastasis were 92.0 %,86.9% and 89.8 %.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ymph nodes with inhomogenous internal echo,eccentric medulla or without medulla, Ⅲ and Ⅳ vascular pattern suggested metastasis positive.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detecting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Larynx carcinoma;Lymphatic metastasis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喉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准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超声检查对53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地区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位居女性所有恶性肿瘤的第4位。我国甲状腺癌将以每年20%的速度持续增长。 根据肿瘤起源及分化差异,甲状腺癌又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以及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其中PTC最为常见,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85%~90%,而PTC和FTC合称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在其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DTC生物行为温和,预后较好。ATC的恶性程度极高,中位生存时间仅7~10个月。MTC的预后居于两者之间。 二、诊疗技术和应用 (一)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有如下病史时需要高度警惕甲状腺癌,尽早进行筛查:①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性尘埃接触史;②全身放射治疗史;

③DTC、MTC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EN2型)、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某些甲状腺癌综合征[如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multiple hamartoma syndrome)、Carney综合征、沃纳综合征(Werner syndrome)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等的既往史或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1.症状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体检时通过甲状腺触诊和颈部超声检查而发现甲状腺小肿块。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时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晚期局部肿块疼痛,可出现压迫症状,常可压迫气管、食管,使气管、食管移位。肿瘤局部侵犯重时可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或交感神经受压引起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侵犯颈丛可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等症状。颈淋巴结转移引起的颈部肿块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髓样癌由于肿瘤本身可产生降钙素和5-羟色胺,可引起腹泻、心悸、面色潮红等症状。 2.体征 甲状腺癌体征主要为甲状腺肿大或结节,结节形状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并逐渐增大,质地硬,边界不清,初起可随吞咽运动上下移动,后期多不能移动。若伴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触诊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术者按同一标准实施手术,术前均常规行颈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甲状腺癌原发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颈部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形态、数量、边缘、分布情况,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康复的情况。结果60例研究对象中术前超声检查中检出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28例,经过术后清扫组织的病理分析得出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5例,术前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62.22%,术前超声检查的漏诊率为37.78%。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大,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不仅可以防止复发和淋巴结转移,而且不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因此,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可以作为甲状腺癌患者切除手术中的一项常规手术方式。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一种转移方式,手术对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极为重要,直接影响该病的后续治疗和随访,并与预后密切相关[1],美国内分泌协会建议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甲状腺癌的标准处理方式[2],但是由于手术都是有风险的,若把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作为常规手术用来治疗甲状腺癌患者,有可能会增加手术失败的风险,本文将重点研究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对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入院的6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7~62岁,所有患者均由同一个术者按同一标准实施手术,术前均常规行颈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切除原发病灶的基础上进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均对颈部清扫组织进行病理分析。 1. 2 方法由固定的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得到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即是否发生了颈部淋巴结转移,并作好记录;由同一术者对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手术过程按照2012年甲状腺癌的诊疗指南行手术切除甲状腺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灶后,所有患者按同样的基本程序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后用相同的护理模式治疗护理患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记录颈部清扫组织的病理分析结果,与术前进行的超声检查得到的诊断结果对比;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术前超声检查中,出现异常肿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标准:①淋巴结纵横比改变>1;②淋巴结内不规则血流信号;③淋巴结边界不规则或模糊;④内部回声不均;⑤内部出现钙化;⑥皮髓质分界不清;⑦淋巴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1.喉癌—颈淋巴结转移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在声门上型极高,声门型和声门下型转移不多,II、III、IV区多见 2.喉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下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转移多发生在II、III、IV区3.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有报道近90%,常有双侧转移发生 4鼻腔、鼻窦—颈淋巴结转移 鼻腔、鼻窦癌早期转移不多,晚期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与病理类型有关,如恶黑近20%,常在I区 5甲状腺—颈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是一种淋巴转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IV区和气管周围好发6涏腺—颈淋巴结转移 7其他—颈淋巴结转移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目的:研究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 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颈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原发灶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颈部分区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51.30%。患者年龄大于45岁、伴多灶病变、Ⅵ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及原发灶包膜浸润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Ⅵ区,其次是Ⅲ区,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Ⅵ区;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对患者是否施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辅助判断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78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atients’age,gender,tumor size,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ropor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different partitio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In Ⅵzone,the transfer rate was the highest to 51.30%.The rat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ho were older than 45 years,with multifocal lesions,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Ⅵregion more than three and with 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were higher(P<0.05).Moreover,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was a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P<0.05).Conclusion: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is more focused on the Ⅵand Ⅲzone,so clinical neck dissection shall focus on cleaning these partitions especially the Ⅵzone.In addition,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carcinoma can be a indication to judge whether lymph node metastases exists. [Key words]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Lymph node metastasis;Distribution regularity 近年来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虽然其恶性程度不高但早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可能性约为21%~90%[1-2]。而对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是否实施常规或预防性颈清扫术一直是临床治疗争论的焦点。在此,对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18个月内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甲状腺癌转移淋巴 导语:甲状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如果是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容易会让癌细胞转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而在众多的甲状腺 甲状腺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且如果是治疗不及时的话,很容易会让癌细胞转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而在众多的甲状腺癌转移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当发现甲状腺癌患者出现了转移淋巴症状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治疗。 在治疗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的时候,需要患者注意的是,虽然现在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比较多,但是很多方法对于甲状腺癌转移淋巴却并不适用,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的治疗一定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而定。而“甲状腺癌淋巴转移常用治疗方法”如下: 1、甲状腺癌淋巴转移手术治疗:甲状腺癌淋巴转移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一般对于淋巴结转移灶广泛,但癌肿仍局限在淋巴结包膜内、活动度尚好的患者可采用手术彻底清除;甲状腺髓样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彻底手术治疗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未分化癌手术治疗时对于淋巴转移的患者应作全颈根治术,可提高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生存率。甲状腺癌纵隔淋巴转移的患者颈部手术困难,应积极行胸骨劈开纵隔清扫术。对于仅局限在上纵隔的病灶,胸骨劈开入路纵隔清扫未能明显改善生存率,但因其术野暴露好,适用于转移淋巴较多,或与大血管关系密切的患者。 2、甲状腺癌淋巴转移放疗:放疗是治疗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放射治疗效果受放射线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因此目前多数学者不主张对甲状腺癌淋巴转移的患者行单纯放射治疗,可合并中医中药用于根治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晚期甲状腺癌的姑息性治疗,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最常见的病变方式是肿大或诱发其他疾病,这看似是一种小毛病,但长期拖延病情不治疗的话就有可能会转移为肿瘤,称为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那么,为了让大家都能对常见的颈部淋巴结疾病引起重视,现在就一起去看看颈部淋巴结转移过程是怎样的,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症的严重后果。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 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转移过程 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 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的,当瘤 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

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如宫颈癌在盆腔腹膜后,纵隔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首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如宫颈癌转移到腹膜内淋巴结,胃癌转移到髓窝淋巴结或腹膜内淋巴结。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己证实转移癌,却最终也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这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特殊的问题,有时会因寻找原发灶而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英文名: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摘要】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若在术前能够提供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术式选择,术中清扫淋巴结范围及术后生活质量好坏均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对32例甲状腺癌患者45个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超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超声检查共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45个,单侧淋巴结肿大19例,双侧淋巴结肿大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4例30个淋巴结为甲状腺癌转移,8例15个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直径为510 mm。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Hp Angilent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探头频率为7.5 MHz。采用直接扫查法,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有无、大小、形态、有无融合、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或液化、血流信号等特征。 1.3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检查:32例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的形态特征:(1)30个转移淋巴结中25个(83.3%)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短径<2;5个(15.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5个(16.7%)淋巴结呈融合状;(2)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2个(86.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2个(13.3%)呈类圆形,长径/短径<2。淋巴结散在分布,无融合。 淋巴结边界及内部回声特征:①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25个(83.3%)边界不清,5个(13.6%)边界清。24个(80.0%)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无正常淋巴门线状高回声,6个(20.0%)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淋巴门结构,17个(56.6%)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3个(10.0%)淋巴结内见液化;②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3个(86.7%)边界清晰,2个(13.3%)边界不清。14个(93.3%)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正常淋巴门结构,1个(6.6%)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门结构不清;所有非转移性淋巴结内均未见钙化或液化。 淋巴结内部血供特点: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19个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445300)尹定尧谭祖稳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特点,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目前国内外少有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2012年临床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全部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乳突状癌19例,滤泡状癌13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4~76岁,平均(55±6)岁。临床以颈部包块入院14例,18例以甲状腺包块入院。 1.2方法:采用Toshiba Asteion螺旋CT进行平扫,32例均行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采用仰卧位颈部过伸位,平静呼吸,分别获得颈部冠状位T1WI、T2WI、短时间及转恢复序列(STIR)、轴位T2WI及STIR。 2结果 32例均在颈部淋巴结分区内,CT呈椭圆形、串珠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CT值:46~62Hu;MRI呈椭圆形等T1、长T2信号,其中6例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大小(最大横径)5~35mm,24例边缘光整,8例边缘欠清,7例内见点状钙化。单侧转移28例(87.5%),双侧4例(12.5%)。其中分布于Ⅳ区26例(81.3%),Ⅵ区15例(46.9%),Ⅲ区10例(31.3%),Ⅱ区及Ⅴ区各8例(25%),Ⅶ区4例(12.5%),其中有Ⅱ、Ⅲ、Ⅴ、Ⅶ区转移的均有Ⅳ区转移。单发7例均发生在Ⅳ区,多发25例。32例CT增强后动脉期均呈壳状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19例均匀强化,13例内见低密度未强化区,延迟期轻度强化。 3讨论 欠清晰占16%,不清晰占8%。50例双能减影检查的患者中,清晰38例,基本清晰10例,欠清晰2例,不清晰0例。基本清晰以上占96%,欠清晰占4%。可见双能减影对PICC置管的检查与常规摄影检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观察PICC置管定位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3讨论 3.1双能量减影技术(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也称能量减影,K缘减影,于1925年第一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由于不同原子量的物质对入射X线的衰减方式不同,高密度物质以光电吸收为主,低密度物质以康普顿散射效应为主。 3.2光电效应:X线能给原子全部的壳层电子,光子被吸收。原子的轨道电子结合越紧越易发生,多发生在K层,原子序数高易发生。其特点是无散射、无灰雾、对比高,但患者接受X 线辐射多。康普顿效应:X线光子击脱壳层电子,向另一方向散射,产生散射线多。高能X线易发生康普顿散射。 3.3DES双能量减影:应用骨与软组织对不同能量的X线光子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将普通X线片中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成分的图像技术。能量减影是通过对穿透人体不同组织,经不同强度的双光电吸收和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衰减后的X线信号,进行分离采集处理。选择性消除骨或软组织成分得出所谓组织特性即单纯软组织或骨的图像。 3.4双能量减影:一般设定的摄影条件为,高能量:110~150 kV,200~400mAs,低能量:60~80kV,200~400mAs,高容量X 线机可以设置大电流,短时间,提高清晰度。一次摄影实行2次曝光,中间间隔时间一般为200ms,双能量减影充分利用了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可探测量子效率(detectable quantum efficiency,DQE)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自动后处理速度快,将采集到的高、低能X线信息,短时间内形成可视图像,直接形成三幅图像:普通数字胸部X线片、软组织像、骨像。 3.5PICC管:由硅胶材料做成的有机塑料管,在穿刺时有引导针的引导下,将导管进入静脉中,沿静脉血管达到上腔静脉处,即在第二、三肋间隙附近。因为引导针为较导管细的金属细丝,原子序数较高,对X线的吸收基本等同于骨组织,因此在双能减影骨组织像上能清晰显示。因此50例双能减影检查的患者中,清晰38例,基本清晰10例,欠清晰2例,不清晰0例。基本清晰以上占96%,无不清晰图像。 50例常规DR摄影中,PICC管清晰的15例,基本清晰的23例,欠清晰的8例,不清晰的4例。基本清晰以上占76%,不清晰占8%。主要是上腔静脉在右肺门附近,由于纵隔、大血管、肺门淋巴结及肿瘤等重叠组织多原因,常规摄影对比度差,造成导管末端显示不清。尤其肺门肿瘤,纵隔肿瘤,纵隔淋巴转移及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对于肥胖患者及老年动脉硬化患者,也可以影响PICC管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因此常规检查明显低于双能减影检查的清晰率。 双能减影对高对比组织和低对比组织有明显的优越性,结合DR系统FPD可探测DQE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将采集到的高、低能X线信息,短时间内形成可视图像,直接形成三幅图像:普通数字胸片、软组织像、骨像,在临床工作中已被普遍应用,结合DR处理系统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因此对于PICC置管的检查也可以作为常规应用,对临床PICC置管的定位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2012-09-17)

甲状腺癌

流行病学 1 甲状腺癌约占人体恶性肿瘤的0.2%-1% 。 2 据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资料统计, 甲状腺癌占头颈恶性肿瘤的3.06%。 3 女性多于男性,一般为2~4:1, 发病年龄一般为21-40岁,以40岁左右中年人居多。 病因 甲状腺癌的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放射线照射的致癌作用: (2)良性甲状腺病变癌变:如甲状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 (3)内分泌紊乱: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与TSH关系较为密切。 (4)遗传因素:甲状腺髓样癌可能与染色体遗传有关。 应用解剖 形态位置: 甲状腺呈“H”型,由两个侧叶和峡部构成。约半数可见锥体叶。 侧叶位于喉与气管的两侧,下极多数位于第4~5气管软骨环 之间,峡部多数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的前面。 甲状腺侧叶的背面有甲状旁腺,它调节钙、磷代谢。内侧毗邻 喉、咽、食管。在甲状腺后面的下方,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 脉交叉通过,喉上神经的内、外支经过甲状腺上动脉入喉内。 病理 一、病理类型 1. 乳头状腺癌(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 2. 滤泡性腺癌(Follicular Adenocarcinoma) 甲状腺癌中次常见的类型。 3. 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 MTC) 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也称C细胞)发生的癌, 恶性度较高。 4. 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恶性度极高。 根据肿瘤的组织形态又可分为小细胞癌、巨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 二、扩散与转移 甲状腺内扩散:甲状腺有丰富的淋巴网,肿瘤可在腺体内扩散。 甲状腺外扩展:突破甲状腺包膜,侵犯甲状腺周围组织, 如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和甲状软骨等。淋巴结转移:常可转移至颈深上、中、下组淋巴结,以中、 下组为常见;喉前淋巴结,喉返神经淋巴链, 锁骨上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也可以转移 远处转移:甲状腺癌常可发生远处转移, 以肺转移最多,其次为骨转移。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 目的应用高频彩超评价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表现。方法对43例甲状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高频彩超检查,结合针刺细胞学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特征表现,以及阳性淋巴结分布。结果63枚转移性淋巴结中,局部回声增强出现率87.5%(55枚),细小钙化点出现率73.2%(46枚),液化灶出现率12.7%(8枚),外周长入血管支数>2支的占84.1%(53枚);15枚非转移性淋巴结中,局部回声增强的3枚,出现细小钙化点的1枚,外周长入血管支数>2支的2枚,未见液化灶。转移性淋巴结主要集中在中下颈部第Ⅲ、Ⅳ群(56/63)。结论甲状腺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声像和常见的转移区域 标签: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虽然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也可发生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如骨、肺和淋巴结转移,临床上以颈部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1]。目前认为颈部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颈部淋巴结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的主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对43例甲状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进行颈部淋巴结高频彩超检查,其中男13例,女30例。年龄18~65,平均38.3岁。超声检查共发现肿大淋巴结78枚,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35例63枚淋巴结为甲状腺癌转移,8例15枚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转移性组共63枚,非转移性组共15枚。 1.2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PHILIPS IU22和PHILIPS HD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5~12 MHz。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沿颈动脉周围及胸锁乳突肌周围进行仔细扫查至耳后,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有无、大小、形态、有无融合、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或液化灶、血流信号及频谱等特征。 1.3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图像表现(1)转移性淋巴结较大,大多数长径>1 cm,本组最大的长径 3.2 cm,最小的长径0.8 cm,外形较圆,纵横比<2(53/63),无融合;非转移性淋巴结多数较小,长径<2 cm,呈椭圆形,无融合(13/15)。(2)转移性淋巴结中35边界不清,28枚边界清;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中14枚边界清,1枚边界不清。(3)转移性淋巴结中55枚内部回声呈偏心性稍增强,无正常淋巴门高回声,淋巴结皮质增多,并有46枚内见细小钙化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还有救吗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还有救吗 甲状腺癌发病率近年来快速上升,女性发病率远远高于男性,高发年龄为20~40岁,确诊为甲状腺癌,病人沮丧,家属亲人着急,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临床上,很多患者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及时控制病情,使病情发展到了晚期,晚期常会出现转移,那么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还有救吗? 甲状腺癌肺转移并脑转移此时病情往往是发展到了末期的症状,一般病情已经比较严重,疗效欠佳,选择治疗方法也要保持理性,了解癌症的治疗现状,不能过度的迷信新疗法和新药物,在治疗上,能够改善症状,延长生命即可。 甲状腺癌发展到了末期,癌细胞多已经扩散到了身体的各个部位,还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此时患者体质较差,已经难以承受一些杀伤性的治疗,如放化疗,多采用温和的中医药进行治疗。 中医药治疗不只是局限在缩小肿块、消灭肿瘤细胞本身,更是从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相协调的全身情况来考虑。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去除了肿瘤发生的土壤环境,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机体免疲功能,达到强身壮体、祛除病邪、抑制肿瘤发展、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中医作为我国重要的治癌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仅治癌理念先进,治癌效果也逐渐得到临床实践的证明,达到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中医治疗癌症,主要采用天然中草药,从患者整体入手,对待每一位患者辩证施治,通过对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的效果。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和家属推荐中医三联平衡疗法,该疗法是著名的中医专家袁希福教授根据自己30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独创的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药疗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三联平衡疗法以帮助数万名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实现康复,赢得了患者良好的口碑。 通过一个简短的案例一起来了解一下 胡宪军(化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淋巴结转移,男,48岁,农民,平顶山人士。于2011年3月在平顶山矿务局医院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于2011年4月12号找到袁希福就诊求诊,到诊时甲状腺有一实性肿块,双颈淋巴结肿大,余无不适,逐按“三联平衡疗法”服用中药治疗。5月9号,患者精神睡眠饮食改善,患者肿块变软,余无不适。7月1号来诊,患者肿块变软变小,淋巴结变小,余无不适。现病情稳定,用药巩固中。 三联平衡疗法全部使用中草药,痛苦小、风险低、无毒副反应,而且可以在家治疗,饮食起居,家庭护理,功能锻炼均方便,环境熟悉,可以与周围邻居交流走动,心理安全无压力,若有问题可以直接与医生通电话联系。这种家庭化、人性化的环境有利于康复,患者易于接受。 以上就是甲状腺癌晚期治疗的介绍,希望通过上述介绍,对大家有帮助,甲状腺癌晚期并不是意味着死亡,建议患者一定不要放弃治疗,建议患者根据情况,对症治疗,晚期中医治疗安全,无痛苦,费用低,不仅能改善症状,减少痛苦,还能提高免疫力,延长患者的生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