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53例术前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96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周边型及混合型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喉癌;淋巴结转移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Metastase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CLN) metastases of larynx carcinoma. Methods CLN of 53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before surger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A total of 196 CLN in 53 cases were analyzed.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ng metastasis were

92.0 %,86.9% and 89.8 %.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ymph nodes with inhomogenous internal echo,eccentric medulla or without medulla, Ⅲ and Ⅳ vascular pattern suggested metastasis positive.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detecting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Larynx carcinoma;Lymphatic metastasis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喉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准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超声检查对53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5月至2007年3月我院患喉癌需行颈廓清术的患者53 例,男41例,女12例,年龄37岁~78岁,平均年龄54.6岁,其中声门上型30例,声门型20例,声门下型3例。临床触诊发现一侧颈部包块16例,两侧包块8例。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美国产LOGIQ 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9 MHz~14 MHz。患者仰卧位检查,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七分区法[1]记录淋巴结的部位,显示淋巴结的最大纵切面,测量长径(L)、短径(S),计算长短径比(L/S)。记录其超声表现:边界(清晰或不清)、形状(规则或不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有无液化)、髓质(分为中心型、变形型、缺失型)。随后行彩色多普勒(CDFI)及能量多普勒(PDI)观察其血流形态,分为四型:Ⅰ型(无血流型)、Ⅱ型(中央型)、Ⅲ型(周边型)、Ⅳ型(混合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对长、短径和L/S进行t检验,对边界、形状、内部回声、髓质及血流形态进行χ2检验,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53 例喉癌患者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共检出淋巴结345个,手术切除并与超声对照符合的淋巴结196个,分为两组,转移组112个,非转移组84个。转移组淋巴结大部分(62.2%)位于II区(颈深上区)。

2.2 声像图表现

转移组和非转移组长径(L)差异有显著性(P<0.01),短径(S)和长短径比(L/S)差别显著(P<0.001)(见表1)。淋巴结回声特点各超声检查参数比较显示,上述各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见图1)多边界不清(78.6%),形态不规则(71.4%),内部回声多不均匀(77.7%), 20灶(17.9%)出现液化;非转移组淋巴结(见图2)多边界清晰(92.9%),形态规则(90.5%),内部回声多均匀(89.3%),未见液化。转移性淋巴结以髓质变形、缺失为主(80.4%),中心型较少(19.6%), 非转移性淋巴结髓质以中心型为主(83.3%),变形、缺失者较少(16.7%)。转移性淋巴结血流形态以Ⅲ型和Ⅳ型为主(72.3%), Ⅰ型和Ⅱ型者较少

(27.7%),非转移性淋巴结以Ⅰ型和Ⅱ型为主(82.1%), Ⅲ型和Ⅳ型较少(17.9%)。表1 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和L/S比较(略)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表2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Ⅲ型和Ⅳ型血流信号预示淋巴结有转移。以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血流分型Ⅲ型或Ⅳ型为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

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表2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颈部淋巴结较小,质软,除颌下淋巴结外一般不宜扪及,大小约0.5 cm,L/S>2.0,CDFI及PDI无血流或见中央型血流,良性肿大(炎性或反应性增生),声像图上可见髓质结构清晰、居中,由于淋巴结对炎性反应呈弥漫性、均匀性改变,淋巴结呈均匀性肿大,所以能保持原有形态( L/S>2.0),CDFI及PDI检查常见以淋巴结门部为中心的中央型血流信号。转移性淋巴结的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淋巴结的正常结构破坏、消失,故髓质回声变形、缺失,L/S≤2.0。转移性淋巴结周边血流信号常增多,其病理基础是由于癌细胞浸润破坏了髓质血管而被膜血管残存的缘故[2]。单独的周边血流信号增多(Ⅲ型)和周边与中心的血流均增多(Ⅳ型)在转移性淋巴结中均占较多比例,后者的表现概由于淋巴结髓质血管尚未受侵所致。

本组转移性淋巴结中20灶出现液化,表现为淋巴结内部混合回声或几乎完全液化为囊状回声,伴有点状回声并有流动感,发生液化的淋巴结明显增大,短径为15.6 mm~38.4 mm。本组病例的病理类型均为鳞癌,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角化、坏死,有报道中心性液化坏死为鳞癌淋巴结转移的特征性表现,如有原发肿瘤时此征象的特异性几乎为100%[3]。

在喉癌患者中,区分颈部肿大淋巴结的性质是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式的前提,目前鉴别淋巴结性质的要点主要为淋巴结的大小、内部回声、彩超血流表现及频谱特征的变化,相关的许多指标对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均有重要意义[4],但在诊断中以单一指标考虑时上述特征多有重叠,有时不易鉴别,而超声的多指标联合评价可以提高诊断能力,本组资料采用综合指标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

本篇论文是由3COME文档频道的网友为您在网络上收集整理饼投稿至本站的,论文版权属原作者,请不要用于商业用途或者抄袭,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否者后果自负,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方便无创的影像学手段,在评价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临床触诊阴性的病例,已成为一种重要而且有效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Robbins KT.Classification of neck dissection:curent status and future considerations[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7,31(4): .

[2]Na DG, Lim HK, Byun HS,et al. Different diagnosis of

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usefulness of color Doppler sonography[J].

[3]Van den Brekel MW, Stel HV, Castelijins JA, et 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assessment of radiology criteria[J]. Radiology, 1990,177(4):379.

[4]侯新燕,张武.浅表淋巴结病变彩色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53例术前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96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周边型及混合型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喉癌;淋巴结转移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Metastase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CLN) metastases of larynx carcinoma. Methods CLN of 53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before surger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A total of 196 CLN in 53 cases were analyzed.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ng metastasis were 92.0 %,86.9% and 89.8 %.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ymph nodes with inhomogenous internal echo,eccentric medulla or without medulla, Ⅲ and Ⅳ vascular pattern suggested metastasis positive.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detecting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Larynx carcinoma;Lymphatic metastasis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喉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准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超声检查对53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116882775.html,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作者:文明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作分析。方法:研究中纳入经临床病理学 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患者120例为对象,将其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横径增加与内部回声不均匀时提示颈淋巴结转移,淋巴门存在血流信号时提示非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论:颈淋巴结是否转移判断时的超声指标为淋巴结横径增大、内部回声不均、有无淋巴门血流。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颈部淋巴结为出现在颏下三角中的淋巴,通常纳入颏部及口底、舌尖等部位,注下颌下淋巴结与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等。临床上均见颈部淋巴结组织由鼻、鼻窦或者咽、喉以及口腔、面部等部位的淋巴回流,其恶性肿瘤转移情况的诊断尤为关键,与临床治疗时的方案选择密切相关。故本次研究旨在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情况作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20例纳为对象:男性为87例、女性33例;年龄为18-65岁,均值为(38.15±5.93)岁;经临床病理学证 实为:转移淋巴结患者92例:原发肿瘤肺癌40例、甲状腺癌21例、鼻咽癌8例、喉癌3 例、淋巴瘤20例。非转移淋巴结患者28例:反应性增生10例、颈淋巴结炎18例。纳入患者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证实,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中内容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以及语言/听力/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选飞利浦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将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扫查最佳肿大淋巴结二维超声及彩色血流成像后作分布图,并将淋巴结扫查过程中的各方面数据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超声扫查得出:淋巴结转移患者横径大于非转移患者,其中32例34.8%呈内部回声均匀状、60例65.2%为不均匀状,7例7.6%例存在淋巴门血流、85例92.2%无淋巴门血流,上述情况与非转移淋巴结患者比较存在差异,P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 分布 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上区、颈后三角区发现。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是位置特异性的。在已知原发瘤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助于鉴别转移类型及帮助肿瘤分期。然而,如果原发瘤未知,已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可为我们确定原发瘤提供线索。淋巴瘤和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也有特定的分布。 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淋巴结一样大。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的状态。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性淋巴结。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短轴/长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0.5,反应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卵圆形。然而,有报道称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和腮腺区淋巴结在外形上也趋向于呈圆形。而且,恶性淋巴结在早期累及时会在外形上呈卵圆形。因此,淋巴结的形态应在诊断中被当作是单独的诊断标准。但是,淋巴结外周皮质异常增生表明淋巴结内部有局灶性的肿瘤浸润,是鉴别恶性淋巴结的一个有用的征象。

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和淋巴瘤的淋巴结有锐利的边缘,然而反应性和正常淋巴结的边界不甚锐利。恶性淋巴结中的锐利边缘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浸润及淋巴结周围脂肪沉积的减少,这增加了淋巴结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声阻差。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边缘不甚锐利清晰,这是淋巴结周边软组织水肿和发炎所致。根据我们的经验,边界清晰锐利在鉴别诊断中意义不大。然而,在临床实践中,若已证实的恶性淋巴结出现边界不清的情况,则提示有被膜外浸润,对于评价患者的预后有所帮助。 淋巴结门回声 淋巴结门回声是大多数颈部淋巴结(86%)正常的声学特征,通常见于较大的淋巴结。在超声上,淋巴结门回声表现为与相邻软组织相延续。尽管转移性、淋巴瘤、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没有淋巴结门回声,但它们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还是可以看到淋巴结门回声的。这主要是因为髓质淋巴窦并没有被充分破坏。因此,淋巴结门回声的存在与否不能成为诊断的单独标准。 回声 正常的、反应性的、淋巴瘤的和结核性的淋巴结与临近肌肉组织相比,其主要呈低回声。除了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表现为高回声外,转移性的淋巴结通常呈低回声。因此,淋巴结的高回声是鉴别是否转移自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个有用征象。超声医生应当扫查甲状腺,看是否能找到原发瘤以确定诊断。

颈部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颈部淋巴结炎的超声诊断 淋巴结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不仅可以接受抗原刺用。在正常情况下淋巴结较小,质软,直径多在0.5cm 以内,表面光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而且还具有过滤、增殖以及免疫作滑,与周围组织无黏连,也没有压痛。颈部淋巴结肿大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之近年来,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逐年增多,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的普及应用,对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性质的认识也逐渐有了明显的提高。探头频率5~12MHz。调整仪器最佳状态,嘱患者取平卧位,颈下垫枕,充分暴露颈部,头偏向健侧,沿颌下角、锁骨上角、枕后角及胸锁乳突肌前缘顺序,先行扇扫,在将探头直接放于病变处,进行全方位扫查,找到淋巴结后,常规检查并记录淋巴结部位、数目、大小、形态、淋巴门的类型、皮质的类型、内部结构、内部回声与周围有无浸润,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使仪器探测到最多的血流,观察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 【分类】可将病变的淋巴结血流分布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中央型:经过多切面扫查均显示,血流信号位于淋巴结中央,不汇入淋巴门部。 (2)边缘型:血流信号不来源于淋巴结门部,而是位于淋巴结边缘。 (3)淋巴门型:血流信号从淋巴门血管主干呈放射状分出或者血流信号沿淋巴门的高回声分布,则考虑为淋巴门型血管。 (4)混合型:通过彩超检查可明显发现,具有上述三种血流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如果淋巴结内彩色信号仅瞬间

出现,不能在扫查时持续出现,或者淋巴结内没有血流信号显示,则可判定该淋巴结无血流信号 【病因】 ①炎症:患者出现红、痛、热的特点,发病快,局部有压痛感或慢性者无压痛,常位于下颌下区。 ②结核: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由于病程较长,其肿大的淋巴结呈串状,无压痛,可活动,可互相粘连成团,呈干酪样坏死。 ③恶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肿块无痛性,质硬,活动度差,呈进行性增大,而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双侧性,伴有发热,以及肝、脾肿大,消瘦乏力等症状。 ④转移性恶性肿瘤:对于转移性恶性肿瘤来讲,其原发灶多位于头颈部,肿块逐渐增大,没有明显压痛感,质硬,活动度差,常为一侧性,严重者可伴有双侧受累。从临床表现上来看,淋巴结转移癌无性别差异,病程相对较长,淋巴结较大。淋巴结核以女性较为多见,病程也相对较长。淋巴结炎患者年龄相对较小,病程相对也比较短。恶性淋巴瘤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淋巴结肿大较为明显,常伴有发热反应。 【鉴别诊断】 【良性】肿大淋巴结形态大多呈长椭圆形,边界光滑、走行规则,以中央型为主,向边缘逐渐变细,无扭曲表现,淋巴结内部回声多呈髓质增宽、增强,皮质相对变窄,回声尚均匀,呈低回声,内部无液性改变。

颈部淋巴结分区

颈部淋巴结分区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1.喉癌—颈淋巴结转移

喉癌颈淋巴结转移率在声门上型极高,声门型和声门下型转移不多,II、III、IV区多见 2.喉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下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转移多发生在II、III、IV区3.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鼻咽癌是颈淋巴结转移率极高的肿瘤,有报道近90%,常有双侧转移发生 4鼻腔、鼻窦—颈淋巴结转移 鼻腔、鼻窦癌早期转移不多,晚期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与病理类型有关,如恶黑近20%,常在I区 5甲状腺—颈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癌是一种淋巴转移率很高的恶性肿瘤,IV区和气管周围好发6涏腺—颈淋巴结转移 7其他—颈淋巴结转移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最常见的病变方式是肿大或诱发其他疾病,这看似是一种小毛病,但长期拖延病情不治疗的话就有可能会转移为肿瘤,称为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那么,为了让大家都能对常见的颈部淋巴结疾病引起重视,现在就一起去看看颈部淋巴结转移过程是怎样的,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症的严重后果。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 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转移过程 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 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的,当瘤 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

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如宫颈癌在盆腔腹膜后,纵隔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首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如宫颈癌转移到腹膜内淋巴结,胃癌转移到髓窝淋巴结或腹膜内淋巴结。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己证实转移癌,却最终也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这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特殊的问题,有时会因寻找原发灶而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英文名: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喉癌的CT诊断价值

喉癌的CT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喉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为喉癌的CT资料,提高CT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声门型18例、声门上型9例、梨状窝癌2例、跨声门癌3例,CT可表现为波浪状、结节状、团块状、颈部淋巴结肿大、邻近结构受侵犯等。结论CT对判断喉癌的部位与侵犯程度有重要价值,但在诊断早期喉癌及邻近结构侵犯不明显时有一定的局限性。 标签:喉癌;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头颈部肿瘤的13.90%[1]。喉镜检查在喉癌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难以明确癌肿的侵犯范围。而增强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喉癌的侵犯程度,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图像给予更直观的影像,有利于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现将32例喉癌的CT结果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增强CT在喉癌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4.4岁。32例均行喉镜检查。其中手术26例,病变活检6例,全部为鳞状细胞癌。 1.2方法所有病例于喉镜检查后3 d内接受CT检查。采用GE64排螺旋CT 机行平扫加增强检查,层厚、层距均为3 mm,扫描范围自舌骨至环状软骨下缘。并在常规横断面基础上行多平面重建。 2 结果 2.1 声门癌18例18例声门癌均为一侧性。CT显示声带不规则增厚14例,结节状和肿块状占位各2侧。病变位于声带前半部10例,侵犯整个声带3例,位于声带中后段1例。声带癌并前连合受累6例。癌肿向声门下侵犯2例。14例声门癌中5例伴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其中2例为转移性。2例声门癌伴喉部软骨破坏。 2.2声门上区癌9例CT显示会厌部肿块6例,其中3例伴一侧或两侧杓会厌皱襞肿块,致喉前庭和梨状窝狭窄变形;另3例表现为左侧杓会厌皱襞肿块。1例波及会厌前间隙,2例侵及同侧喉旁间隙,同时与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分界不清。1例癌肿向后侵犯至椎前软组织。声门上癌单侧颈部淋巴结肿大6例,其中5例为转移性肿大。2例双侧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并伴坏死液化。2例声门上癌伴喉部软骨破坏。 2.3梨状窝癌2例CT显示均为左侧梨状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并侵及左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摘要】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若在术前能够提供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术式选择,术中清扫淋巴结范围及术后生活质量好坏均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对32例甲状腺癌患者45个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超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超声检查共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45个,单侧淋巴结肿大19例,双侧淋巴结肿大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4例30个淋巴结为甲状腺癌转移,8例15个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直径为510 mm。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Hp Angilent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探头频率为7.5 MHz。采用直接扫查法,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有无、大小、形态、有无融合、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或液化、血流信号等特征。 1.3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检查:32例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的形态特征:(1)30个转移淋巴结中25个(83.3%)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短径<2;5个(15.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5个(16.7%)淋巴结呈融合状;(2)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2个(86.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2个(13.3%)呈类圆形,长径/短径<2。淋巴结散在分布,无融合。 淋巴结边界及内部回声特征:①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25个(83.3%)边界不清,5个(13.6%)边界清。24个(80.0%)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无正常淋巴门线状高回声,6个(20.0%)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淋巴门结构,17个(56.6%)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3个(10.0%)淋巴结内见液化;②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3个(86.7%)边界清晰,2个(13.3%)边界不清。14个(93.3%)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正常淋巴门结构,1个(6.6%)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门结构不清;所有非转移性淋巴结内均未见钙化或液化。 淋巴结内部血供特点: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19个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及操作指南》要点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小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热消融治疗专家共识 及操作指南》要点 近年来,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微小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借助影像技术引导的热消融(射频、微波、激光)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重复性较好、多数不影响美观且更好地保留了甲状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特点,近年来在部分甲状腺良性结节、部分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颈部转移性淋巴结非外科手术治疗中已有所开展,且备受关注。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 1 术前评估 甲状腺结节热消融治疗是一种体内原位灭活肿瘤以达到局部根治(热切除)的技术手段,因此其手术前的肿瘤学评估应作为治疗的前置条件。所有患者术前均需穿刺活检获得满意的病理结果,推荐采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FNA)行细胞学检查,细胞病理学报告推荐采用Bethesda报告系统;也可应用粗针穿刺活检(CNB)行组织病理检查。良性结节是指FNA Bethesda类,对于符合消融条件的恶性结节也需FNA明确诊断,便于术前患者知情并做出选择。 1 适应证与禁忌证

2.1 甲状腺良性结节 2.1.1 适应证 需同时满足1~3条并满足第4条之一者。 超声提示良性,细针穿刺活检细胞学病理FNA-Bethesda 报告系统报告为类,或术前组织学活检病理证实为良性结节;患者无儿童期放射治疗史;患者充分知情情况下要求微创介入治疗,或拒绝外科手术及临床观察;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自主功能性结节引起甲亢症状的;(2)患者存在于结节明显相关的自觉症状(如异物感、颈部不适或疼痛等)或影响美观,要求治疗的;(3)手术后残留复发结节,或结节体积明显增大。 2.1.2 禁忌证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即排除。 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或大部分甲状腺结节位于胸骨后方(对无法耐受手术及麻醉者,可考虑粉刺消融或姑息性治疗);对侧声带功能障碍;严重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区域及特点的评价

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区域及特点的评价 发表时间:2017-11-01T15:05:05.5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赵进娥 [导读] 甲状腺癌在甲状腺肿瘤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该病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存在一定的隐匿性特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3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区域以及特点评价中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者采用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淋巴结转移区域方面,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在转移性淋巴结中L/T<2的比例方面,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区域以颈侧区为主,对于临床治疗可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超声;区域特点;评价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70-02 甲状腺癌在甲状腺肿瘤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由于该病早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存在一定的隐匿性特点,而且瘤体生长速度较慢,当明确诊断后,大多数患者可出现淋巴结的转移,明确淋巴结的转移区域对于具体的手术治疗可提供重要依据。在具体诊断中,超声发挥着重要作用。我院对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使用超声进行检查,能够较好的对淋巴结转移区域进行区分,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中包含男性20例、女性26例,所有患者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年龄最小26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38.5±3.1)岁,询问病史后,患者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3.5±1.1)个月,其中40例为乳头状癌、6例为滤泡状癌。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相关禁忌症患者。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仪器为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指导患者在术中采用仰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使用直接扫查法对患者的甲状腺峡部、右叶、左叶以及双侧颈部淋巴结进行检查。记录好肿瘤或者是淋巴结转移后使用超声检查的相关影像资料。明确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区域以及特点[1]。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1)淋巴结总体转移情况;(2)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区域超声特点。 1.4 诊断标准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标准为:(1)使用超声对病灶区域实施扫查后的形态去确定为类圆形,也就是L/T<2;(2)使用超声检查后,存在明显的内部低回声,同时合并有伴囊性坏死、点状钙化或者是团状高回声;(3)淋巴结明显肿大,超声诊断后中央区淋巴结长径大于5mm,而颈侧区淋巴结长直径超过8mm;(4)超声检查后存在淋巴门偏心或者是消失[2]。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所需要的关键数据进行统一整理,所有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完成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组间率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差异明显且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检验标准为P<0.05。 2.结果 2.1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中共整理甲状腺癌患者46例,使用超声检查后,有40例患者出现了淋巴结的转移,其中单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例、单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0例、颈侧区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8例,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86.9%。后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共有39例患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其中单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颈侧区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3例,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为84.8%。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方面,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低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超声诊断影像特点分析 本次研究中中央区超声检查共有病灶12,颈侧区共有病灶28,对应的超声影像资料表现特点比较见表1,在专业性淋巴结中L/T<2的比例方面,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临床不完全统计,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7.7/10万,吞咽困难,有疼痛感、咳血以及全身骨骼疼痛等均属于该病的典型症状[3]。随着疾病的发展,甲状腺癌可出现淋巴结转移,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明确淋巴结的转移区域,这样可保证治疗效果[4]。 淋巴结转移区域的确定对于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案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比如笔者对收治的右甲状腺癌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在综合相关资料后对患者在全麻下实施右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甲状腺左叶部分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较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明确淋巴结转移区域后对其实施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因而通过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查,明确淋巴结转移区域对于手术治疗效果影响较大[5]。 本次研究中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检查中采用了超声检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声检查对于确定甲状腺癌淋巴结的转移区域具

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

Ⅰ区(Level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Ⅶ区:上纵隔淋巴结。咽喉癌、食管癌及甲状腺癌可以转移至此,故

淋巴结超声诊断

淋巴结形似肾,由皮质髓质组成。 淋巴结的构造可因生理和病理情况不同而有所改变,与年龄、部位,有无病变等有关

解剖区域 淋巴结大小 纵横比(L/T)淋巴结边界 淋巴门 淋巴结皮质 淋巴结内部回声

辅助特征 与邻近血管关系 彩色血流显像及多谱勒 ②淋巴结大小 ?在同一切面图上测量最大纵径L与横径T,横径比纵径更有价值。(图4-4-1) ?正常淋巴结横径上限为5-8mm,若以5mm为限,则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下降;若以8mm为限,则敏感性下降而特异性增高。 ?下颌下、上颈部淋巴结通常较其它部位的淋巴结要大,这可能与口腔经常发炎有关。

?二腹肌区域淋巴结横径>8mm、或颈部其它区域淋巴结横径>7mm,都应考虑恶性淋巴结,特别要怀疑鼻咽喉部肿瘤。 ?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是纵横径均匀性增大。 ?转移性淋巴结一般都很大,然而感染性淋巴结可以和转移性淋巴结一般大小,也有较小的淋巴结内发生转移灶。 ?对已知原发肿瘤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相关部位淋巴结肿大,则高度提示淋巴结转移。 ③纵横比(L/T) ?又称淋巴结圆形指数,在同一切图上纵径L除以横径T,是诊断淋巴结肿大的主要指标。?良性淋巴结:多趋向于棱形、长椭圆形、长卵圆形,L/T≥2。(图4-4-2)但正常情况下,下颌下、腮腺淋巴趋向于圆形,95%的下颌下淋巴结,59%的腮腺淋巴结L/T≤2。?恶性淋巴结:形态趋向于圆形,(图4-4-3)但恶性淋巴结早期可能呈卵圆形。 ?L/T为1.5时,超声区分正常反应性淋巴结与病理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71%,特异性为65%;L/T为2时,敏感性提高到81-95%,特异性提高到67-96%。 ④淋巴结边界 ?转移性淋巴结和淋巴瘤其边界锐利(图4-4-3),而反应性增生和正常淋巴结边界光滑不锐。 ?结核性淋巴结其边界通常不锐,这是周围软组织水肿和腺周围炎引起。(图4-4-4)?已确诊的恶性淋巴结其边界不锐,预示包膜外有蔓延,有助于患者预后的评估。 ⑤淋巴门 ?淋巴门分三型:⑴宽阔型淋巴门的形态与淋巴结一致,长轴切面上呈椭圆形;⑵狭窄型淋巴门呈裂隙样改变;⑶缺失型淋巴门为中心部的高回声结构消失。 ?正常情况下85-90%的有与淋巴结形态相符合的长条形淋巴门(图4-4-2)。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探讨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探讨 目的运用超声诊断仪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病灶进行检查,共同探讨超声诊断对颈部淋巴结疾病的定性诊断。方法运用普通高频二维超声成像(B-US)、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PDI)、超声弹性成像(UE)等技术检查已病理证实的颈部淋巴结病灶,评估不同超声检查方法对不同颈部淋巴结病灶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等数据。结果B-US及PDI的敏感度及准确度较高,而UE检查的特异性则高于B-US 及PDI检查。结论通过多种超声检查途径综合分析颈部淋巴结病灶,能准确的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 标签: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定性诊断颈部淋巴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因此颈部淋巴结疾病(CLN)的定性对临床治疗诊断的意义重大。现今对颈部淋巴结疾病(CLN)的性质判定有多种检查手段,但超声检查则是其中最简单便捷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本研究中对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00列颈部淋巴结疾病(CLN)患者采用多种途径的超声检查,将不同超声检查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相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探讨不同超声检查途径对颈部淋巴结疾病(CLN)的定性诊断的意义。 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发现颈部淋巴结病(CLN)的患者100例,共254个病灶。经手术切除病检、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活检或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炎性淋巴结110枚、转移性淋巴结46枚、淋巴瘤58枚、结核性淋巴结40枚,将炎性淋巴结与结核性淋巴结归类为良性组,转移性淋巴结与淋巴瘤归类为恶性组。 1.2方法运用Philips IE33彩超仪分别对所取100例患者的254个病灶进行普通高频二维超声成像(B-US)、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PDI)、超声弹性成像(UE)等技术检查,将所得结果与已知病理结果相对照,并相互对比。 B-US的检测指标为淋巴结门的结构变化及淋巴结纵径与横径的比值(L/S)。一般标准[1]认为淋巴结门结构正常存在的,L/S>2的淋巴结为良性淋巴结;淋巴结门结构异常(无淋巴门结构或皮质偏心的淋巴门)的,L/S0.05)。 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超声诊断是一种便捷准确的对CLN定性的检查手段。随着超声检查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不仅能早期发现CLN病灶,明确CLN病灶的大小及分布,还能依据CLN病灶形态、内部结构、血流分布、软硬度等超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为CLN病灶的定性诊断提供有力依据,为临床CLN的诊治提供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史国红,王学梅.颈部淋巴结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的对照研究[J].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精选文档

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诊断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颈部淋巴结疾病的超声诊断特点 分布 正常的颈部淋巴结通常可在颌下、腮腺区、颈上区、颈后三角区发现。转移性的颈部淋巴结是位置特异性的。在已知原发瘤的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有助于鉴别转移类型及帮助肿瘤分期。然而,如果原发瘤未知,已证实的转移性淋巴结的分布可为我们确定原发瘤提供线索。淋巴瘤和结核性的淋巴结肿大也有特定的分布。 疾病种类通常累及的淋巴结 原发于口咽、喉咽、喉的淋巴结转移 颈内淋巴结群 癌 原发于口腔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癌颌下区颈上区 原发于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癌颈上区颈后三角 原发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癌颈内淋巴结群 原发于非头颈部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癌锁骨上窝颈后三角 淋巴瘤颌下区颈上区颈后三角 结核锁骨上窝颈后三角 大小 恶性淋巴结通常较大。但是,炎性的淋巴结也可和恶性淋巴结一样大。而且,转移性的淋巴结也可表现为较小的状态。因此,淋巴结的大小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唯一标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当原发瘤明确的患者,当动态连续观察淋巴结呈持续性增大时,强烈提示为转移性淋巴结。而且,恶性淋巴结大小的连续变化在监测患者对于治疗的反应方面用处较大。 外形 恶性和结核性的肿大淋巴结通常呈圆形,短轴/长轴的比率大于或等于,反应性的肿大淋巴结和正常的淋巴结通常较长或呈卵圆形。然而,有报道称正常的颌下淋巴结和腮腺区淋巴结在外形上也趋向于呈圆形。而且,恶性淋巴结在早期累及时会在外形上呈卵圆形。因此,淋巴结的形态应在诊断中被当作是单独的诊断标准。但是,淋巴结外周皮质异常增生表明淋巴结内部有局灶性的肿瘤浸润,是鉴别恶性淋巴结的一个有用的征象。

最新颈部淋巴结分区示意图54342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ⅤA:脊副神经淋巴结 ⅤB:锁骨上淋巴结。 一般临床处理可以混合ⅤA和ⅤB,但深入讨论锁骨上淋巴结问题,应该分开。 Ⅵ区:内脏周围淋巴结(或称前区),包括环甲膜淋巴结、气管周围(喉返神经)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有人把咽后淋巴结也归属这一区。该区两侧界为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