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最常见的病变方式是肿大或诱发其他疾病,这看似是一种小毛病,但长期拖延病情不治疗的话就有可能会转移为肿瘤,称为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那么,为了让大家都能对常见的颈部淋巴结疾病引起重视,现在就一起去看看颈部淋巴结转移过程是怎样的,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症的严重后果。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

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转移过程

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

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的,当瘤

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

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如宫颈癌在盆腔腹膜后,纵隔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首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如宫颈癌转移到腹膜内淋巴结,胃癌转移到髓窝淋巴结或腹膜内淋巴结。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己证实转移癌,却最终也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这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特殊的问题,有时会因寻找原发灶而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英文名: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食道癌

食道癌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较高,预后差。影响食道癌预后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就是肿瘤转移和肿瘤外侵,淋巴结是食道癌转移的主要部位,其淋巴引流区域涉及颈部、胸部和腹部,对其检测和监测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淋巴道转移是食道癌的主要转移方式,食道癌淋巴转移范围比较广泛,而且有一定的转移规律。

肺癌

肺癌淋巴结转移是支气管肺癌常见的主要扩散途径,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治疗要按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而定。

肺癌淋巴结转移分三种情况:一种是肺门淋巴结转移N1,N是淋巴结缩写,比如我们家住201,200和202就是N1,N1肺癌可以通过外科手术得到很好的根治性治疗,手术后病理证实有肺门淋巴结转移N1的病人,术后加上辅助化疗可以延长五年生存率。

颈部淋巴结转移过程还可以会诱发乳腺癌、结肠癌、

甲状腺癌等多种癌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专家特别提醒,平时应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远离颈部淋巴结癌变的转移,比如多吃一些碱性的食物,戒烟戒酒,运动锻炼、增强体质,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

结肠癌是常见的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为2~3:1,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由于结肠癌预后较差,很多病人在发现出现淋巴转移时比较恐慌,会发出是不是没救了?的疑问,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 结肠癌发生转移是中晚期患者最长表现出来的症状,大家都知道转移后的结肠癌治疗起来相比早期结肠癌更为困难。主要是因为结肠癌转移主要表现在淋巴结上,一旦在手术时没有彻底清扫,就很有可能出现结肠癌的再复发,及再次转移,如此反复,直接影响着病人存活期的长短。 那么,结肠癌淋巴转移是不是没救了?专家指出,在西医治疗领域中,结肠癌淋巴转移一直是个难题。多年来,医学界许多学者常忽视中医理论研究,以及中药治疗开发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而,大量实践表明,对于结肠癌晚期淋巴转移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 众所周知,对癌症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治疗。但病人需要知道,结肠癌出现淋巴转移,意味着癌细胞已经扩散,手术属于局部治疗,虽然能够暂时减轻癌灶压迫,但却无法实现标本兼治,因此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康复,术后如何做好巩固措施至关重要。 临床上,也常常有病人因忽略后续的巩固治疗,因术后复发失去生命。由于结肠癌晚期病人身体虚弱,放疗、化疗毒副作用大,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药巩固,中西医结合有利于攻守病情,调养病情,减轻痛苦,早日实现康复。研究表明,结肠癌淋巴转移术后喝中药有两大优势: 一是可以“扶正祛邪”“培元固本”,修复手术造成的元气大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与耐受力; 二是可以有效清除机体游离及术后残留癌细胞,改善原发性癌灶生存环境,铲除易致癌“土壤”,实现标本兼治。 临床上,在中医治癌领域,三联平衡疗法具有不错的患者口碑,治疗效果受到很多患者的认可,该疗法是由出身于袁氏中医世家,第八代传人,拥有三十余载临床抗癌实战经验的袁希福教授,创立的中医药疗法。 该疗法具备中医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软坚散结、以毒攻毒”等优势,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应运而生,且治疗费用低,适合治疗各个时期的癌症患者,能有效抑制病情的恶化,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减轻痛苦延长患者的寿命。 温馨提示,结肠癌晚期出现淋巴转移,虽然治疗难度大,但也并不是等于死亡,病人树立乐观心态,做好全面科学护理,进行中西医综合治疗,完全可以战胜“癌魔”,向死亡说“不”。

肺癌 肺内转移 左肺门淋巴结转移

肺癌肺内转移左肺门淋巴结转移 见频先生55岁; 【1】2013年3月确诊;左肺癌、肺内转移、左肺门淋巴结转移、纵隔有多处小节节,侵犯喉返神经、双肺上叶肺大泡、左声带麻痹。 【2】病灶靠近主动脉无法穿剌,也不能手术。 具体治疗方法;控制纵隔小节节瘤体,恢复喉返神经. 病症表现;平时口里总有血腥味。 【3】由于无法穿剌,不能手术,只有保守治疗,结合中药配方补肾,养肺,润喉。 【4】2012年9月15日,说话失声。 【5】到2014年7月,发音和以前一样是哑. 【6】并发症;关节处痛,修改中药配方,通经活血,补肾,补骨滋养关节. 【7】腰椎增生. 右关节曾经骨折过,经络循环受阻。 旧伤导致经络循环受阻,形成血栓引起疼痛. 修改中药配方,调整补肾,补骨力度,通经活血,补骨滋养关节. 见频先生 【8】2014年7月20日第4次修改中药配方,控制肿瘤是主

导. 补肾,养肺,润喉,开音,解毒,散瘤,降脂,滋养关节是辅助。【9】2014-4-12日停止服靶向药。 2014年7月经过4次修改中药方;; 去医院做血常规、肝功能和CEA这三项检查。 前两项都正常。 按照时间排列; 癌胚抗原CEA不稳定. 2013年3月01日癌胚抗原CEA 40.11 参考值:0-10.00 ng/ml 化疗前。 2013年7月1日癌胚抗原CEA 15.48 参考值:0-10.00 ng/ml 化疗后下降。 2013年7月9日癌胚抗原CEA 9.67 参考值:0-10.00 ng/ml 化疗后下降正常。 2013年8月12日癌胚抗原CEA 24.73 参考值:0-10.00 ng/ml 化疗后反弹,比化疗前好。 2013年9月2日癌胚抗原CEA 41.93 参考值:0-10.00 ng/ml 化疗后反弹,超3月化疗前。 2013年9月26日癌胚抗原CEA 26.59 参考值:0-10.00 ng/ml 化疗后下降。接近8月12日。 2013-10-18 CEA 38.91。又上升到接近化疗前程度.继续化疗,

病例分析——肺癌

第三章病例分析——肺 癌 一、概论 1.概念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亦称支气管肺癌,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和血行播散,早期常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病情进展速度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生物学特性有关。本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发病高峰在60~79岁之间。 2.病因 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大量资料说明肺癌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吸烟;空气污染;职业致癌因子;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遗传因素以及其他,如病毒感染、某些慢性肺部疾病与支气管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3.分类 按解剖学部位分类 (1)中央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至主支气管的癌肿称为中央型,约占3/4,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较多见。 (2)周围型肺癌:发生在段支气管以下的癌称为周围型,约占l/4,以腺癌较为多见。 按组织学分类 按细胞分化程度、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点,目前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和鳞腺癌。 二、诊断要点 岁以上男性,长期重度吸烟史。 2.症状体征

①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体征 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少许泡沫痰;肺泡癌可有大量粘液痰。 咯血:以中央型多见,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性血痰。 喘鸣、气急、胸闷、发热、厌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②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体征 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胸壁静脉曲张和上肢,颈面部水肿。 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s tumor),癌肿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无汗。 ③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脑,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骨转移。 ④肺癌作用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副肿瘤综合征。 Ⅰ.异位内分泌综合征:如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征,神经肌肉综合征,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 Ⅱ.其他肺外表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肌无力样综合征,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 3.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胸部X线检查 1)中心型肺癌 直接X线征象:多为一侧肺门类圆形阴影,边缘毛糙,可有分叶或切迹等表现。与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并存时,可呈现反“S”形征象,有诊断意义。 间接X线征象:由于肿块在气管内生长,可使支气管完全或部分阻塞,可形成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和继发性肺脓肿等征象。 2)周围型肺癌:多呈孤立的类球形病灶,大多数为单发。早期常呈局限性小斑片状阴影,也可呈结节状,网状阴影。肿块周边可有毛刺,切迹和分叶。如发生癌性空洞,多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e15413495.html, 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 作者:文明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诊断作分析。方法:研究中纳入经临床病理学 证实的颈部淋巴结患者120例为对象,将其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结横径增加与内部回声不均匀时提示颈淋巴结转移,淋巴门存在血流信号时提示非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结论:颈淋巴结是否转移判断时的超声指标为淋巴结横径增大、内部回声不均、有无淋巴门血流。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3-0-01 颈部淋巴结为出现在颏下三角中的淋巴,通常纳入颏部及口底、舌尖等部位,注下颌下淋巴结与颈内静脉二腹肌淋巴结等。临床上均见颈部淋巴结组织由鼻、鼻窦或者咽、喉以及口腔、面部等部位的淋巴回流,其恶性肿瘤转移情况的诊断尤为关键,与临床治疗时的方案选择密切相关。故本次研究旨在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诊断情况作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120例纳为对象:男性为87例、女性33例;年龄为18-65岁,均值为(38.15±5.93)岁;经临床病理学证 实为:转移淋巴结患者92例:原发肿瘤肺癌40例、甲状腺癌21例、鼻咽癌8例、喉癌3 例、淋巴瘤20例。非转移淋巴结患者28例:反应性增生10例、颈淋巴结炎18例。纳入患者病情均经临床病理学证实,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中内容均知晓,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以及语言/听力/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选飞利浦IU 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将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7.5MHz;扫查最佳肿大淋巴结二维超声及彩色血流成像后作分布图,并将淋巴结扫查过程中的各方面数据详细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各项临床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经超声扫查得出:淋巴结转移患者横径大于非转移患者,其中32例34.8%呈内部回声均匀状、60例65.2%为不均匀状,7例7.6%例存在淋巴门血流、85例92.2%无淋巴门血流,上述情况与非转移淋巴结患者比较存在差异,P

淋巴癌转移早期症状有哪些

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官方发布 淋巴癌转移早期症状有哪些? 淋巴癌作为危害我国人均健康前几位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医疗专家的关注,专家介绍,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发现越早确诊、越早治疗其预后越好。因为很多患者在就诊时候大多患者已经出现淋巴转移,所以及早的了解淋巴癌转移症状势在必行。 【淋巴癌常见转移现象】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晚期淋巴癌患者可伴随转移症状的出现,淋巴癌转移后可表现在全身多个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瘤转移至肝脾可引起肝牌肿大;肿瘤细胞浸润肺部和胸膜可导致咳嗽、胸腔积液;同样浸润骨骼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淋巴癌转移的话,大多首先侵犯表浅或纵隔、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少数可原发于结外器官。较多的淋巴癌转移患者在早期表现为无痛的颈部淋巴结肿大,以后其他部位的亦陆续发现。淋巴结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坚韧,均匀,丰满。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期和中期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可互相融合。 【淋巴癌常见转移部位】 淋巴瘤的肝脾转移:引起肝脾肿大;淋巴瘤的胃肠道转移:有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的表现; 淋巴瘤的肺和胸膜转移:淋巴瘤的胸肺转移引起咳嗽、胸腔积液,这是淋巴瘤的常见转移方式之一。 淋巴瘤的骨骼转移: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淋巴瘤的皮肤转移: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 扁桃体和口、鼻、咽部转移: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淋巴瘤的神经系统转移: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治疗淋巴癌转移就选生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对于淋巴癌患者的治疗来说,我们要清楚明白一个道理。淋巴癌通常关联多个系统、免疫和转移等各种可能,而并非某个器官的孤立疾病,设计治疗方案就需要全方位考虑,否则很可能给患者造成病毒残留、病毒转移、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等一连串的严重后果。个体化生物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淋巴癌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提高生存质量。是现阶段治疗淋巴癌的理想方案,是目前绝大多数淋巴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解析

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1)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检查53例术前喉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并与手术切除对照符合的淋巴结总数196个,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6.9%,准确性为89.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内部回声不均、髓质变形或缺失、周边型及混合型血流预示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诊断;喉癌;淋巴结转移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Metastases of Cervical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s(CLN) metastases of larynx carcinoma. Methods CLN of 53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before surgery,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surgery and pathological findings. Results A total of 196 CLN in 53 cases were analyzed.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of ultrasonography in evaluating metastasis were 92.0 %,86.9% and 89.8 %.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ymph nodes with inhomogenous internal echo,eccentric medulla or without medulla, Ⅲ and Ⅳ vascular pattern suggested metastasis positive.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valuable in detecting metastatic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larynx carcinoma.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y;Larynx carcinoma;Lymphatic metastasis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喉癌患者中较为常见,准确的评估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应用超声检查对53例喉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进行术前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肺癌(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394.肺癌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对放疗最敏感的肺癌是 A.鳞癌 B.腺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细支气管肺泡癌 正确答案:C 2.诊断肺癌常用最主要手段,是 A.痰细胞学检查 B.支气管检查 C.胸部X线检查 D.胸水检查 E.胸壁穿刺活检 正确答案:C 3.肺癌较常见的类型,是 A.腺癌 B.未分化癌 C.肺泡细胞癌 D.鳞状细胞癌 E.小细胞肺癌

正确答案:D 4.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的肺癌是 A.鳞癌 B.腺癌 C.小细胞癌 D.大细胞癌 E.Pancoast's瘤 正确答案:C 5.肺癌的转移方式中,下列何者正确 A.鳞癌发生血行转移出现早 B.肺泡细胞癌,早期血行淋巴转移 C.腺癌早期发生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晚D.未分化癌早期出现血行,淋巴转移 E.淋巴转移只发生肺癌同侧 正确答案:D 6.放射疗法禁忌,下列哪项错误 A.呈现恶病质者 B.有广泛转移 C.高度肺气肿 D.癌性空洞,肿瘤过大 E.肺门转移切除未彻底 正确答案:E 7.以下哪项为肺癌与肺结核球的鉴别诊断要点

A.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女性 B.肺结核球常位于上叶 C.肺癌多见于中老年 D.肺结核球X线见肿块影密度不均匀有钙化点,周围常有散在性结构病灶E.肺癌常表现刺激性咳嗽 正确答案:D 8.小细胞肺癌的特点是 A.女性常见 B.发病率最高 C.周围型多见 D.恶性程度最高 E.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 正确答案:D 9.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癌的非转移全身症状 A.杵状指(趾) B.重症肌无力 C.Homer's综合征 D.Cushing's综合征 E.男性乳腺增生 正确答案:C 10.早期中心型肺癌诊断阳性率较高的方法是 A.胸片 B.普通断层片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目的:研究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因 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5年2月收住入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7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颈清扫术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情况及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原发灶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颈部分区转移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Ⅵ区转移率最高,达51.30%。患者年龄大于45岁、伴多灶病变、Ⅵ区淋巴转移3枚以上及原发灶包膜浸润的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多集中于Ⅵ区,其次是Ⅲ区,行颈清扫术时应着重清扫Ⅵ区;原发灶包膜浸润是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对患者是否施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辅助判断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178 c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patients who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3 to February 2015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patients’age,gender,tumor size,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were analyzed.Result:The proportion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different partitio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In Ⅵzone,the transfer rate was the highest to 51.30%.The rates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ho were older than 45 years,with multifocal lesions,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Ⅵregion more than three and with 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were higher(P<0.05).Moreover,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was a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P<0.05).Conclusion:The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 is more focused on the Ⅵand Ⅲzone,so clinical neck dissection shall focus on cleaning these partitions especially the Ⅵzone.In addition,primary focal capsular invasion as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es of thyroid carcinoma can be a indication to judge whether lymph node metastases exists. [Key words] 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Lymph node metastasis;Distribution regularity 近年来我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虽然其恶性程度不高但早期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转移至颈部淋巴结的可能性约为21%~90%[1-2]。而对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是否实施常规或预防性颈清扫术一直是临床治疗争论的焦点。在此,对笔者所在医院甲状腺外科18个月内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肺癌转移的途径

肺癌转移的途径 一、淋巴转移: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根据肺癌所在部位,到达肺门或气管隆凸下淋巴结,再侵入纵隔和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肌淋巴结。纵隔和气管旁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同侧,也可以在对侧,即所谓交叉转移。也可向腋下、或上腹部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二、局部直接蔓延:癌组织沿支气管及肺泡孔向同侧附近或对侧肺直接蔓延,以肺泡细胞癌多见。也可向四周,如纵隔、心包、横膈、胸膜和肺侵犯,时常由近向远处扩散,以肺鳞癌、腺癌多见。 三、血行转移:血行转移是肺癌的晚期表现。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更常见。通常癌细胞直接侵入肺静脉,然后经左心随大循环血流而转移到全身各处器官,常见的有肝、骨骼、脑、肾上腺等。也可通过血行发生肺内转移。 四、局部种植:常见于手术切口处或胸腔穿刺针孔处。 肺癌转移的防治 肺部由于淋巴组织分布广泛,血流运行丰富,因此肺癌病人更容易在早期就发生远处病灶转移,甚至有很多病人是由于发现了与远处转移有关的症状,才去就医并确诊为肺癌的,这的确给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而不少经过了详细检查,被确认尚未发生远处转移的肺癌患者,可能在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几个月或一两年后,会发生远处转移。其实这些转移病灶早已存在,只是手术之前很小,经过一段时间,它们渐渐长大,才能被影像学或临床检查发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是原来非常微小的转移灶,随着癌细胞继续增殖,病灶日益发展,同样可致人死命。针对这部分病人,应考虑手术切除肺癌病灶后,再给予全身的综合疗,以求早期控制。 由于肺癌的转移速度非常迅速,因此那些早期首先发现有肺部原发病灶的患者,在被确诊为肺癌之后,就必须立即做骨扫描、脑CT或磁共振检查是否有远处病灶的转移。就算没有,也不能麻痹大意,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根据个人的情况随时到门诊进行复查,以期将远处病灶转移的可能降到最低。 对于肺癌的病人,专家告诫说第一要尽量放宽心态,第二在中医中药治疗期间要加强体育锻炼,第三饮食要清淡,根据病情来调整饮食结构,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根据病情调整好自己的饮食起居。 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转移 一、与手术、放化疗配合治疗肺癌转移。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 May26(15)? 169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物理诊断CT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贾丽娜,汤哲锋,高海燕()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涿州〇72750[摘要]101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学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例经病理确101诊的肺腺癌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结果例患者中纵88(87. 1% 4(74.3% )、10(71. 9% 、7(37. 6% 5(29. 6% )、2隔淋巴结转移例),以组组)组)最为常见;其次是组组 (26.7% )、6(25. 7% 0、1 2、1 2 3、1 313. 9%,组);余下几组则较为少见。其中NN+ NN+ N+ NN+ N发生率分别为 28. 7% ,33.7% ,8.9% ;1、2、3、2 + 35%2、3跳跃0%9. 9%NNNNN发生率均低于其中NN性转移发生率分别为和,8.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UICCT分期、原发灶位置、原发灶大小、UICCM分期、肺外转移与纵隔淋巴转移相关,其中吸烟、UICCM分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是影响纵隔淋巴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腺癌纵隔淋跳跃性巴结转移的规律

是由肺内向肺外、多站、循站转移,而转移相对少见。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M分期、UICCT分期均是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关键词]肺腺癌;淋巴结转移;胸部CT :10. 3969/. . 1008 -8849.2017. 15.035 doijissn[文章编号]1008 -8849(2017) 15 - 1693 -03图分类号]814.42 [文献标识码[中R]B 采用高压注射器以3 的速度注人80 ~ 100 非离子型 mL/smL肺癌是当今世界上病死率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其主要对比剂,注射后20 ~ 25 为动脉期、60 ~ 70 为静脉期,将层 ss 转移途径是淋巴结,目前临床多采用病理检测和影像学方法对纵隔淋巴结进行诊断作为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测方法,厚与间距均设置为5 ,必要时对病灶部位行2. 5 重建。。CTmmmm1.3纵隔淋巴结分区及阳性判定标准依据国际肺癌研究在评估纵隔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肺腺癌发病协会制定的胸内淋巴结分组标准对纵隔淋巴结分区进行判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概率高于鳞癌[1]。肺腺癌的突变率高,其能有效预测患者使用小分子络氨定。测量淋巴结直径,以最短直径为基线,如短径超过10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过程 颈部淋巴结最常见的病变方式是肿大或诱发其他疾病,这看似是一种小毛病,但长期拖延病情不治疗的话就有可能会转移为肿瘤,称为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那么,为了让大家都能对常见的颈部淋巴结疾病引起重视,现在就一起去看看颈部淋巴结转移过程是怎样的,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癌症的严重后果。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指浸润的肿 瘤细胞穿过淋巴管壁,脱落后随淋巴液被带到汇流区淋巴结,并且以此为中心生长出同样肿瘤的现象。 转移过程 淋巴结转移,一般是首先到达距肿瘤最近的一组淋巴 结(第一站),然后依次在距离较远者(第二站、第三站的,当瘤 细胞在每一站浸润生长的同时也向同组内邻近的淋巴结扩展。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部分患者,也可循短路绕过途径中的淋巴结

直接向较远一组淋巴结(第二站或第三站)转移。临床上称这种转移方式为跳跃式转移。如宫颈癌在盆腔腹膜后,纵隔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首先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另外还可出现逆淋巴汇流方向的转移,转移到离心侧的淋巴结,这可能是由于顺流方向的淋巴管已有阻塞的结果。如宫颈癌转移到腹膜内淋巴结,胃癌转移到髓窝淋巴结或腹膜内淋巴结。这些特点增加了肿瘤转移的复杂性,使临床上仍有部分患者颈部淋巴结己证实转移癌,却最终也找不到原发病灶者,这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方案时颇为特殊的问题,有时会因寻找原发灶而拖延治疗时间,从而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 颈部淋巴结癌症转移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英文名: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和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甲状腺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征 【摘要】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多个指标综合判断可提高超声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转移;淋巴结;超声检查 甲状腺癌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作为甲状腺癌最常用的检查手段,若在术前能够提供患者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对术式选择,术中清扫淋巴结范围及术后生活质量好坏均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对32例甲状腺癌患者45个淋巴结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超声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04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32例,男7例,女25例,年龄21~68岁,平均41岁。超声检查共发现颈部肿大淋巴结45个,单侧淋巴结肿大19例,双侧淋巴结肿大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24例30个淋巴结为甲状腺癌转移,8例15个淋巴结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直径为510 mm。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Hp Angilent影像之星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探头频率为7.5 MHz。采用直接扫查法,记录肿大淋巴结的有无、大小、形态、有无融合、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或液化、血流信号等特征。 1.3 计数资料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声检查:32例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的形态特征:(1)30个转移淋巴结中25个(83.3%)呈圆形或类圆形,长径/短径<2;5个(15.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5个(16.7%)淋巴结呈融合状;(2)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2个(86.7%)呈椭圆形,长径/短径≥2;2个(13.3%)呈类圆形,长径/短径<2。淋巴结散在分布,无融合。 淋巴结边界及内部回声特征:①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25个(83.3%)边界不清,5个(13.6%)边界清。24个(80.0%)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无正常淋巴门线状高回声,6个(20.0%)内部回声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淋巴门结构,17个(56.6%)淋巴结内见细小钙化灶,3个(10.0%)淋巴结内见液化;②15个反应增生性淋巴结中13个(86.7%)边界清晰,2个(13.3%)边界不清。14个(93.3%)内部呈均匀低回声,可见正常淋巴门结构,1个(6.6%)内部回声不均匀,淋巴门结构不清;所有非转移性淋巴结内均未见钙化或液化。 淋巴结内部血供特点:30个转移性淋巴结中19个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

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分析湖北省建始县中医院(445300)尹定尧谭祖稳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影像表现无特异性,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特点,对甲状腺癌的诊断、手术方案的选择和评估患者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目前国内外少有报道[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2012年临床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全部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乳突状癌19例,滤泡状癌13例。男性15例,女性17例,年龄14~76岁,平均(55±6)岁。临床以颈部包块入院14例,18例以甲状腺包块入院。 1.2方法:采用Toshiba Asteion螺旋CT进行平扫,32例均行增强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MRI采用仰卧位颈部过伸位,平静呼吸,分别获得颈部冠状位T1WI、T2WI、短时间及转恢复序列(STIR)、轴位T2WI及STIR。 2结果 32例均在颈部淋巴结分区内,CT呈椭圆形、串珠状软组织密度影,密度欠均匀,CT值:46~62Hu;MRI呈椭圆形等T1、长T2信号,其中6例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大小(最大横径)5~35mm,24例边缘光整,8例边缘欠清,7例内见点状钙化。单侧转移28例(87.5%),双侧4例(12.5%)。其中分布于Ⅳ区26例(81.3%),Ⅵ区15例(46.9%),Ⅲ区10例(31.3%),Ⅱ区及Ⅴ区各8例(25%),Ⅶ区4例(12.5%),其中有Ⅱ、Ⅲ、Ⅴ、Ⅶ区转移的均有Ⅳ区转移。单发7例均发生在Ⅳ区,多发25例。32例CT增强后动脉期均呈壳状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19例均匀强化,13例内见低密度未强化区,延迟期轻度强化。 3讨论 欠清晰占16%,不清晰占8%。50例双能减影检查的患者中,清晰38例,基本清晰10例,欠清晰2例,不清晰0例。基本清晰以上占96%,欠清晰占4%。可见双能减影对PICC置管的检查与常规摄影检查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临床观察PICC置管定位的准确性有重要作用。 3讨论 3.1双能量减影技术(dual-energy subtraction,DES):也称能量减影,K缘减影,于1925年第一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由于不同原子量的物质对入射X线的衰减方式不同,高密度物质以光电吸收为主,低密度物质以康普顿散射效应为主。 3.2光电效应:X线能给原子全部的壳层电子,光子被吸收。原子的轨道电子结合越紧越易发生,多发生在K层,原子序数高易发生。其特点是无散射、无灰雾、对比高,但患者接受X 线辐射多。康普顿效应:X线光子击脱壳层电子,向另一方向散射,产生散射线多。高能X线易发生康普顿散射。 3.3DES双能量减影:应用骨与软组织对不同能量的X线光子吸收衰减方式不同的特点,将普通X线片中骨与软组织的影像成分选择性减去后,生成仅有软组织或骨成分的图像技术。能量减影是通过对穿透人体不同组织,经不同强度的双光电吸收和康普顿-吴有训效应衰减后的X线信号,进行分离采集处理。选择性消除骨或软组织成分得出所谓组织特性即单纯软组织或骨的图像。 3.4双能量减影:一般设定的摄影条件为,高能量:110~150 kV,200~400mAs,低能量:60~80kV,200~400mAs,高容量X 线机可以设置大电流,短时间,提高清晰度。一次摄影实行2次曝光,中间间隔时间一般为200ms,双能量减影充分利用了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可探测量子效率(detectable quantum efficiency,DQE)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自动后处理速度快,将采集到的高、低能X线信息,短时间内形成可视图像,直接形成三幅图像:普通数字胸部X线片、软组织像、骨像。 3.5PICC管:由硅胶材料做成的有机塑料管,在穿刺时有引导针的引导下,将导管进入静脉中,沿静脉血管达到上腔静脉处,即在第二、三肋间隙附近。因为引导针为较导管细的金属细丝,原子序数较高,对X线的吸收基本等同于骨组织,因此在双能减影骨组织像上能清晰显示。因此50例双能减影检查的患者中,清晰38例,基本清晰10例,欠清晰2例,不清晰0例。基本清晰以上占96%,无不清晰图像。 50例常规DR摄影中,PICC管清晰的15例,基本清晰的23例,欠清晰的8例,不清晰的4例。基本清晰以上占76%,不清晰占8%。主要是上腔静脉在右肺门附近,由于纵隔、大血管、肺门淋巴结及肿瘤等重叠组织多原因,常规摄影对比度差,造成导管末端显示不清。尤其肺门肿瘤,纵隔肿瘤,纵隔淋巴转移及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对于肥胖患者及老年动脉硬化患者,也可以影响PICC管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因此常规检查明显低于双能减影检查的清晰率。 双能减影对高对比组织和低对比组织有明显的优越性,结合DR系统FPD可探测DQE高,能量分离的效率高,将采集到的高、低能X线信息,短时间内形成可视图像,直接形成三幅图像:普通数字胸片、软组织像、骨像,在临床工作中已被普遍应用,结合DR处理系统有较大的动态范围,因此对于PICC置管的检查也可以作为常规应用,对临床PICC置管的定位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2012-09-17)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中国癌症杂志》2012年第22卷第5期 CHINA ONCOLOGY 2012 Vol.22 No.5385 CHINA ONCOLOGY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田界勇 魏大中 马冬春 徐美青 康宁宁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胸外科,安徽 合肥 230001 [摘要]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影响分期和预后,胸内淋巴结(包括肺门和纵隔)转移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分析,为手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5例NSCLC手术病例,比较胸内各组淋巴结转移情况,从肿瘤原发部位和肿瘤组织类型两方面比较各分组之间淋巴结转移率及跳跃性转移率的差异。结果:205例NSCLC术中共清扫胸内淋巴结977组共3 577枚,平均每例17.4枚。其中220组共508个淋巴结存在转移,有胸内淋巴结转移病例98例,转移率为47.8%。发生跳跃性转移35例,转移率为 17.1%。第4、5、7、10、11组淋巴结转移频度较高。肺上叶癌比肺下(中)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性转移。腺癌的 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鳞癌。结论:NSCLC的淋巴结转移多数是按肺内淋巴结到肺门淋巴结再到纵隔淋巴结的顺序进行逐级转移,纵隔淋巴结的跳跃性转移比较常见。NSCLC的淋巴结转移特点与肿瘤的原发部位、肿瘤组织类型有密切关系。手术应根据淋巴结转移规律对胸内淋巴结进行系统性清扫,特别注意转移频率较高的第 4、5、7、10、11组淋巴结。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DOI:10.3969/j.issn.1007-3969.2012.05.013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639(2012)05-0385-04 Analysis in lymph node metasta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IAN Jie-yong, WEI Da-zhong, MA Dong-chun, XU Mei-qing, KANG Ning-ning(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rovincial Hospital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01, China) Correspondence to:WEI Da-zhong E-mail:ahslyywdz@https://www.doczj.com/doc/8e15413495.html,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purpose:Lung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is the most common metastatic pathways that affect staging and prognosis. Intrathorac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cluding hilus and mediastinum is one of important prognosis factors of lung cancer.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determining the range of lymph node dissection.Methods:Two hundred and ? ve NSCLC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were enrolled. Intrathoracic lymph nodes were compared in each group the frequency. Besides from the primary tumor site and pathological type point of view, lymph node metastasis rates and skip metastasis rates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Results:Two hundred and ? ve NSCLC patients with intrathoracic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977 lymph node groups, a total number of 3 577 lymph nodes, with an average of 17.4. Metastasis occurred in 220 groups, 508 lymph nodes, and were all con? rmed by pathological methods. Intrathorac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occurred in 98 patients, the transfer rate was 47.8%. Skip metastasis occurred in 35 cases, the transfer rate was 17.1%. The 4, 5, 7, 10, 11 groups had a higher frequency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Compared with the next (middle) lobe , skip metastases occurred more likely in upper lobe lung cancer. In adenocarcinoma,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signi? cantly higher tha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onclusion:The major mediastinal transfer of NSCLC is metastasizing between pulmonary lymph nodes and then to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in sequential order, which was usually occured to mediastinal lymph node directly. The transf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imary tumor site and type. The lymph node dissec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rule of intrathoracic lymph node metastasis. Docto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4, 5, 7, 10, 11 group lymph nodes which are transferred frequently.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Lymph node; Metastasis 通信作者:魏大中 E-mail:ahslyywdz@https://www.doczj.com/doc/8e15413495.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