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惠市历史沿革

德惠市历史沿革

德惠市历史沿革
德惠市历史沿革

德惠市历史沿革

汉朝时属玄宽郡管理;东汉末期改属辽东郡;魏代朝时期改属辽东郡地;隋唐时代居住在松花江中游一带的勿吉族改称“浮渝靺鞨”;唐朝政府在营州都督的管辖区内设置了河黎州,专门管理浮渝靺鞨和靺鞨部落的事务;开元元年〔713年)渤海国建立之后,德惠属渤海扶馀府境;辽代属东京道龙州黄龙府(辽把渤海扶馀府改为黄龙府);金代属上京道济州(济州后改隆(安)州);元代属辽阳中书行省开元路辖境,为蒙古游牧区;明为奴尔干都司,先后属亦东河卫、伊迷河卫、马失卫管辖。

清初此地为蒙古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领地,被封禁二百年左右,不准汉人逾越。至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蒙古王公招民垦荒,嘉庆五年(1800年)设立长春厅,实行蒙汉划界分治,此地彻底解除汉人移置垦荒的禁令。长春厅划分为怀惠、沐德、扶安、恒裕四乡。光绪十五年(1889年)长春厅升为长春府,是时沐石河一带人口“较昔为倍”。光绪十六年,靠山屯分防照磨移驻朱家城子,分防怀惠乡、沐德乡事务。宣统二年四月十六日(1910年5月24日)划出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的全部和沐德乡的部分地方(8个甲中的4个甲)以及“东夹荒之地(沐石河一带)”合并为德惠县,裁撤朱家城子照磨。县名取为沐德、怀惠两乡之尾字,县治设在大房身,隶属长春府。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德惠隶属吉林省吉长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废道制,县归省直辖,德惠县仍属吉林省所辖,伪满康德三年(1936年)4月1日伪县公署县治由大房身迁到张家湾(即窑门站),张家湾遂改名德惠镇。东北光复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东北新省区方案,德惠县隶属于吉林省,县治设在张家湾。

1945年10月,隶属于吉合区行政委员会长春地区,11月成立德惠县人民自治政府,12月划归为吉林省政府直辖县。1946年2月归吉林省吉北专区,5月被国民政府军占领。1946年3月,组建德农县,将双山、郭家、天台、刘家、菜园子划归德农县管辖,德惠县人民自治政府撤至江北;5月德农县撤销,划归德农县的5个区重归德惠县。1946年5月.国民党统治时期,置德惠县政府。1946年7月,划归吉林省吉北专区管辖。

1947年10月20日,德惠第二次解放后,重建县政府。1948年6月22日,划归为吉林省直辖县。先后隶属吉林省直辖、怀德(公主岭)专区、德惠专区、长春市辖。1949年后县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1955年4月28日又改称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7月3日,划归怀德专区(同年10月6日更名为公主岭专区)。1958年10月23日,撤销公主岭专区,德惠县划归长春市管辖。1966年1月10日,设立德惠专区,德惠县划归德惠专区管辖。1968年2月28日成立德惠县革命委员会。1969年7月3日,德惠专区撤销,德惠县划归长春市管辖。1980年1月28日,县革命委员会改称县人民政府。

1994年7月6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97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德惠县,设立德惠市(县级)。8月18日正式撤县设市,由长春市代管。

清宣统二年(1910年)德惠设县时,县界东起松花江,过江为榆树厅辖境;南至柳条边,进边为吉林府辖境;北至伊通河,过河为农安县境;西南与长府分界。共划分为8个区,132个乡。

1912年6月16日,全县分为4镇7乡。1924年10月,实行保甲制。1929年12月,实行自治区制,全县分为8个区,区下设乡、镇、间、邻。1932年7月,五区双庙子、七区下九台,面积57753.23垧,划归九台县,全县分6区94乡。1933年实行保甲制,全县为24保56甲。1936年,成立保甲联合会,全县分为33保161甲。1937年7月1日,实行街村制,全县分为1街8区15村179屯。

1945年光复后,同年11月17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德惠,建立德惠县人民自治

政府,下设16个区。1946年2月,将双山子、郭家、天台、刘家、菜园子、达家沟6个区划归德农县,同年4月,德农县撤销,辖区划回。

1947年7月20日,德惠县第二次解放,重建德惠县政府。全县调整为16个区:城关区、大房身区、夏家店区、杨树区、岔路口区、五台区、朝阳区、达家沟区、松花江区、菜园子区、双山区、郭家区、刘家区、天台区、大青嘴区、城子街区。共有166个村,7个街。

1950年,仍为16个区,改按序数排列命名。1952年,撤销长春县建制,将长春县第十一区(朱城子)、第十五区(同太)划归德惠县管辖;调整为18个区,192个村。

1954年,长春市第十六区(米沙子)、第十七区(万宝)2个区40个行政村划归德惠县管辖。调整为20个区,区下设232个村。1955年10月,将朝阳区大河里村划归榆树县管辖。

1956年1月,将20个区调整为7个区、1个区级镇,90个乡、5个乡级镇。1957年12月,将德惠县的太合、义合、城子街3乡划归九台县管辖,将九台县的长山、泡子、吉家、升阳、布海、双庙子6乡划归德惠县管辖。

1958年3月,撤销区一级机构,将6个镇、93个小乡调整为1个镇、34个乡。同年10月,将34个乡24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1个镇划为19个管理区和228个作业区。1959年4月,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

1961年6月,新划出同太、升阳、干雾海、三胜4个民公社,卧龙公社更名为天台公社,全县为23个民公社,同年7月,干雾海公社更名为沃皮公社,8月,德惠镇公社分为德惠镇和镇郊(后改为城郊)两个公社,10月,双庙子人民公社更名为布海公社。

1966年,5个区工委及大部分人民公社更名:岔路口区改松江区;达家沟区改红松区;米沙子区改新风区;郭家区改向阳区;夏家店改东方红、达家沟改东升、天台改卫东、郭家改向阳、同太改红光、布海改经星、万宝改前进、朱城子改新城、米沙子改新风、沃皮改晨光、三胜改东胜、菜园子改红旗、边岗改红卫、岔路口改东风、五台改跃进、和平改立新、大房身改光明,其余7个保留原称。同年,将升阳公社韩家大队划归九台县。1976年,撤销城郊公社,增松柏公社。1977年3月,三胜公社大青大队又划归长春北郊农场(1959年1月大青大队从德惠划归北郊农场,1969年2月,又从北郊农场划归德惠县)。

1984年1月,将24个人民公社改为23个乡、1个镇,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更名为乡(镇)人民政府。1985年6月,将岔路口、大房身、松花江、达家沟、大青咀、朱城子、郭家、米沙子、万宝9个乡改为镇。199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布海乡、天台乡、夏家店乡、菜园子乡改为镇,全县辖14个镇、10个乡。

1995年12月25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德惠市的德惠镇,同地将松柏乡的东风、龙凤、松柏3个村划入德惠市城区,设立和平、惠发、胜利、建设4个街道办事处。德惠市辖4个街道、13个镇、10个乡:胜利街道、和平街道、惠发街道、建设街道、大房身镇大青嘴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米沙子镇万宝镇郭家镇达家沟镇松花江镇夏家店镇布海镇天台镇菜园子镇杨树乡、五台乡、朝阳乡、松柏乡、升阳乡、沃皮乡、三胜乡、同太乡、和平乡、边岗乡。全市面积3435平方千米,人口86.2万。市府驻胜利街道。

1996年6月,杨树乡改为杨树镇。1999年12月,升阳乡改为升阳镇。至此,全市辖4个街道、15个镇、8个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总人口878349人,其中:胜利街道46342人、和平街道31325人、惠发街道10406人、建设街道68055人、大青嘴镇34841人、郭家镇39186人、松花江镇38105人、达家沟镇33371人、大房身镇31784人、岔路口镇53499人、朱城子镇29866人、米沙子镇28766人、万宝镇28430人、夏家店镇27084人、布海镇21793人、天台镇37598人、菜园子镇40596人、杨树镇29832人、升阳镇23057人、松柏乡17166人、同太乡22441人、和平乡26999人、边岗乡44640人、五台乡33931人、朝阳乡38479人、沃皮乡18946人、三胜乡21811人。

2001年2月,将沃皮、三胜两个乡并入米沙子镇。同年撤销升阳镇,设立升阳街道;将松柏乡并入惠发街道,将和平街道并入胜利街道。至此,全市辖13个镇、5个乡、4个街道。

2002年底,德惠市总人口950420人,其中农业人口802538人。辖4个街道、14个镇、5个乡:惠发街道、建设街道、胜利街道、升阳街道、大房身镇、大青嘴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米沙子镇、万宝镇、郭家镇、达家沟镇、松花江镇、夏家店镇、布海镇、天台镇、菜园子镇、杨树镇、五台乡、朝阳乡、同太乡、和平乡、边岗乡。

2004年,德惠市辖:胜利街道(办事处驻胜利街)、建设街道(办事处驻建设街)、惠发街道(办事处驻惠发街)、升阳街道(办事处驻升阳街)、郭家镇(镇政府驻郭家屯)、天台镇(镇政府驻汪家屯)、杨树镇(镇政府驻杨树屯)、大房身镇(镇政府驻南山)、菜园子镇(镇政府驻菜园子)、松花江镇(镇政府驻松花江)、夏家店(镇政府驻夏家店)、布海镇(镇政府驻布海)、大青嘴镇(镇政府驻大青嘴村)、朱城子镇(镇政府驻朱城子)、万宝镇(镇政府驻万宝山)、米沙子镇(镇政府驻米沙子)、达家沟镇(镇政府驻达家沟)、岔路口镇(镇政府驻岔路口)、朝阳乡(乡政府驻朝阳屯)、五台乡(乡政府驻五台)、和平乡(乡政府驻张家店)、同太乡(乡政府驻刁家)、边岗乡(乡政府驻边岗)。2004年8月15日,全市辖4个街道、14个镇、5个乡,10个社区、308个村委会,2884个村民小组。

2005年区划调整前,德惠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长春市的东北部,松辽平原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25°14′-126°28′,北纬44°02′-44°53′。东隔松花江与榆树市、舒兰县相望;西与农安县接壤;南与九台市、长春市相连;北与扶余县毗邻。东西宽93.7千米,南北长94.5千米,面积3435平方千米。总人口9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5万人。

2005年8月5日,吉林省民政厅批复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长春市行政区划的请示》,将德惠市米沙子镇、万宝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长春市宽城区管辖(除土地规划、审批权外,其他仍由德惠市代管);同年8月8日,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升阳街道,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布海镇管辖,镇政府驻原升阳街道办事处办公地;撤销和平乡,将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同太乡管辖,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杨树镇,将其所辖行政区域划归大房身镇管辖,镇政府驻地移至原杨树镇驻地;撤销夏家店镇,设立夏家店街道。

2006年底,德惠市辖4个街道、10个镇、4个乡:惠发街道、建设街道、胜利街道、夏家店街道、大青嘴镇、郭家镇、松花江镇、达家沟镇、大房身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布海镇、天台镇、菜园子镇、同太乡、边岗乡、五台乡、朝阳乡,代管米沙子镇、万宝镇(土地规划、审批权除外),共有10个社区、308个村。

新铺村简介与历史沿革

新铺村的简介与历史沿革 新铺是个美丽富绕的地方,这里群山环绕,风景秀丽,犹如一颗璀餐的明珠镶嵌在碧绿般的斐翠中,她象一扇敞开的大门,迎送全国各地来临新铺探珍寻宝的八方朋友。 新铺村域东起青狮岭村的御驾沟,西与羊子垭村接壤,南临易家渡的塘上铺村,北有一条独具新铺气息的横断山脉将我村与艾家山村相隔。村境内正值我乡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信息的中心。辖区内有乡政府、中心学校、医院、电信等单位在此,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几家公司设立的分店,还有集镇上的50多家经商门面,这里素有“财主之地的美称,”确实一块风水宝地。 这里早在清代前,因唐姓人居多,叫唐家峪,民国年间改称瓜子峪,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为了顺随新社会、适应新生活,当时,有人在人民长期生活地带溪堤岸边上开设了一家小店铺,大家把这个小店铺叫“新铺儿”,于是“新铺”这个名称因此而来,沿用至今。 全村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有2765亩,20个村民小组,420户,总人口1578人,现有柑桔849亩,有一座小II型水库——桃垭水库,两个骨干塘,分别叫芦桥水库、纸槽水库,还有86个小堰塘,这些水利设施加上源源不断的溪水,使这里的农田能旱涝保收,森林覆盖面积达80%。 新铺与东湾曾几度分合,解放初,即初级社至高级社时,新铺和东湾属同一个行政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将一村为二,那时称“新铺大队”和“东湾大队”,大队行政办公处所叫“大队部”。在1995年又“将大队部”这一基层行政机构名更为“村”。2008年随着国家精简机构的大局,又将两村合二为一。 这里的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时时代代地耕耘着这片沃土,用辛勤的汗水浇出累累硕果,养育着一代代的天娇。这一代代的天娇,没辜负先辈的重托,他们在建设祖国的不同岗位上谱写出了报效祖国的壮丽篇章! 撰稿:唐生福 二0 一二年五月八日

聊城市历史沿革

聊城 1.历史沿革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东汉以后分属东郡、平原、济北等郡国。隋开皇十六年(596)置博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治聊城。元改东昌路,明洪武初改东昌府,领高唐、茌平、临清、冠、莘诸州县,东阿、阳谷县别属兖州府。 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属平原省。聊城、阳谷、东阿、茌平、博平、堂邑、清平、冠县、莘县、高唐、寿张及聊城城关区(县级)隶属该区,濮县、范县、观城、朝城属平原省濮阳专区,馆陶、临清镇属河北省邯郸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聊城专区改属山东省。1967年更名聊城地区。 1997年8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聊城地区和县级聊城市,设立地级聊城市和东昌府区。辖冠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莘县6县和东昌府区,代管临清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东昌府区。全市总面积8590平方千米,人口543.3万人,其中汉族占99.04%(数据根据《中国政区大典》)。1998年3月,地级聊城市挂牌成立。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聊城市总人口5412115人。其中:东昌府区950319人,阳谷县722863人,莘县921225人,茌平县546125人,东阿县413735人,冠县707131人,高唐县456464人,临清市694247人。 2002年末,全市辖8个县(市、区),共有12个街道、74个镇、42个乡。 2007年底,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千米。总人口580.7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39.6%。有少数民族42个,6.7万人。辖8个县(市、区),134个乡(镇、办事处)。 2010年,将东阿县顾官屯镇,茌平县广平乡、韩集乡划归聊城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东昌府区撤销许营乡、朱老庄乡,设立许营镇、朱老庄镇。阳谷县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立郭店屯镇、西湖镇。莘县撤销魏庄乡、张寨乡,设立魏庄镇、张寨镇。茌平县撤销温陈乡,设立温陈街道;撤销胡屯乡,设立胡屯镇。东阿县撤销鱼山乡,设立鱼山镇。冠县撤销冠城镇、烟庄乡,设立清泉街道、崇文街道、烟庄街道;撤销店子乡,设立店子镇。高唐县撤销赵寨子乡、姜店乡,设立赵寨子镇、姜店镇。临清市撤销金郝庄乡、戴湾乡、尚店乡,设立金郝庄镇、戴湾镇、尚店镇。 2.地理位置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 ‘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 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40个乡、镇、办事处,6486个村委会。 2010年聊城市行政区划 2010年,将东阿县顾官屯镇,茌平县广平乡、韩集乡划归聊城市经济开发区管理。东昌府区撤销许营乡、朱老庄乡,设立许营镇、朱老庄镇。阳谷县撤销郭店屯乡、西湖乡,设立郭店屯镇、西湖镇。莘县撤销魏庄乡、张寨乡,设立魏庄镇、张寨镇。茌平县撤销温陈乡,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会计学专业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创立的专业之一,我校前身为铜陵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从1986年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好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一把钥匙。该课程在我校的发展有着与会计学专业一样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基础会计》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也是本学院会计学专业调整、改造与建设的历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历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的建设历程,是我校会计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1、1986年~1992年:教学内容以簿记核算原理的基本内容为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名为“会计学原理”,并以现代会计应涵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依据,调整和改造了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会计学“三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 2、1993年~1999年:为充分体现该课程在所有专业课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将该课程的名称由“会计学原理”更名为“会计学基础”,并在我国会计改革风暴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大胆调整和改造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对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和更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学实践环节—会计学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2000年~至今:在全面建设和完善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为契机,围绕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在全面调整二十一世纪会计人才培养战略的背景下,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充实和完善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目标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从构成课程建设诸要素入手,实现了新一轮的课程建设目标,使该课程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构成:一是讲述会计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具体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二是讲述会计信息是如何通过传统的簿记系统生成的,具体包括账户与复试记账的应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三是讲述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具体包括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编制原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具体分为以下11章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四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六章? 账簿 第七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八章? 帐户分类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十章? 会计报表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

最新重点(特色)专业定位、历史沿革、特色优势、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及举措材料

重点(特色)专业材料(应用化学)---专业定位、历史沿革、特色优势、专业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专业建设的主要思路及举措材料 ***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同年9月开始招生。应用化学本科专业,是学校的首批升本专业,它是在****专业办学**年基础上,设立并逐渐成长起来的。 化工与能源产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与**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这些行业仍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仅受调查的企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每年就有1000多个。 应用化学专业旨是培养在化学与应用领域间具有桥梁作用的专门人才, 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 又熟悉化学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能够在化工、材料、能源、环保、教育等领域中,解决比较复杂的具体化学问题,创造性地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的是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型人才。 一、专业定位、历史沿革和特色优势 (一)专业定位 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掌握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学化学、化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及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历史沿革

应用化学专业是在****年原********专业基础上经过**年的*级特色专业建设,于****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年9月开始招生,是****建设的首批本科专业。 (三)专业特色 (1)办学模式产学研融合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人才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四)专业优势 (1)教学科研团队材料科学研发团队;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团队。(2)教学实验平台设有无机、有机、分析、物化、色谱、光谱等应用化学实验工作平台。实验室使用面积约****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余万元。 (3)科研平台成立了******研究院、********研究院、********工程研究中心。 (4)教学实践基地********研究所、********公司、********等,能有效地开展教学、生产和社会服务工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是开展科学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基地。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主要举措 (1)改革人才培养基本模式 创新性地提出了化学科学为基础、应用技术为核心的人才品德、

丽江市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夏、商、周时期,中国分为九州,云南属“梁州”之域。战国时期(前316年),秦灭巴、蜀两国,先后设置巴、蜀、汉中三郡。蜀郡太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把秦的统治势力伸入今四川盐源至云南丽江一带。战国末期,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兵入滇,后庄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进军滇池地区,迫使滇国降汉。武帝封当地统治者为“滇王”,并赐滇王王印,使其“复长其民”,并设含“云南县”在内的益州郡。今丽江市当时则属越住嶲郡(首府在今凉山州西昌市),称遂久县,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统治区域。东汉永平年间(1世纪中叶),在今盐源或至丽江一带的纳西族先民“自狼”部落,曾向朝廷献歌三章,表达了向往内地之情。 三国时,云南是蜀国的一部分,称为“南中”。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亲征云南,最后“七擒七纵”孟获,完全平定南中,随即对原有郡县加以调整,从越嶲、益州、永昌郡中分出遂久等七县新设云南郡,以云南县(今祥云县)为郡治。两晋南北朝时期,丽江仍属云南郡,称遂久县。 设云南郡,以云南县(今祥云县)为郡治。两晋南北朝时期,丽江仍属云南郡,称遂久县。 唐代,为打击在云南的吐蕃势力,中央王朝大力支持在今巍山的蒙舍诏(“诏”即部族之王),逐渐吞并了其余五诏,建立了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政权。公元738年,唐王朝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南诏乘机向东扩张,尽有云南之地。天宝年间,唐王朝两次派兵征讨南诏,都以失败告终。唐贞元十年(794年),唐派特使袁滋到云南册封南诏异牟寻为“南诏王”,持续42年的敌对关系至此结束,南诏成为唐王朝抵御吐蕃的西南屏障。795年,南诏攻破剑共诸川(今剑川、鹤庆等地),溯金沙江北上,突袭吐蕃神川(今丽江北部)都督,夺取16城,俘虏5王,降众10余万。据唐代樊绰《云南志》等史书记载,金沙江南北在隋唐时期已有“三赕”(丽江坝)、“九赕”(巨甸)、“大匮”(大具)等众多的磨些部落,并把金沙江也称为“磨些江”。丽江的纳西首领与南诏关系密切,“磨些蛮与南诏为婚姻家”;南诏王异牟寻攻破吐蕃之后,遣使入朝,诗人白居易所写《蛮子朝》中称“蛮子”的导从是“摩娑”。近年在金沙江中甸一侧发现的东城遗址,以及丽江格子发现的南诏有字瓦,足以证明隋唐铁桥东西城之繁华。异牟寻还封丽江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尚存的北岳庙,即为反映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历时247年的商诏灭亡。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在南诏

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基本情况与历史沿革 芒山镇位于豫、皖、苏鲁交界的永城市北部32公里处。北枕陇海、东靠京沪、西邻京九铁路,东距历史重镇徐州70公里,西距文化名城商丘90公里,连霍高速公路横贯镇境,芒商、芒徐、永砀、芒淮公路在镇区交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镇域总面积71平方公里,其中芒砀群山占14平方公里,王引河、碱河、红河纵穿其间,土境肥沃、水源充足,资源富绕。境内中部有芒砀山、保安山、夫子山、铁角山、黄土山、僖山、磨山等十多个山头,主峰海拔156.8米,群峦绵亘,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镇区历史久远,文物古迹遍布,现为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芒山镇辖26个行政村,5.4万人,5.1万亩耕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幅射商丘、周口等数十县市的石料建材基地,国营、民营、集个体企业达数百家。近十年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石雕、旅游商贸果林产业快速发展,2007年GDP值达到2.9亿元,人均纯收入3400元。城镇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健康发展。镇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中心建成区2.5平方公里,含环山7个行政村,2.1万人口,形成五横四纵9条宽畅街道和长达10余公里景区通道的建设格局,文物保护有章可循,镇区、景区绿化工作按规划实施。 芒山镇历史久远。夏属豫州,商近芒邑(今陈集南),西周至春秋战国时地属宋国,战国时为砀邑。《史记。春申君列传》载:“秦楚之兵构而不离,魏氏将出攻留,方与铚、湖陵、砀、萧、相,故宋必尽。”(团结出版社2002年版1010页)其中的砀即今芒山。秦时砀郡、砀县均设治于此。西汉、东汉为砀县,属豫州刺史部梁国。三国魏时因之。西晋时,砀县并入下邑县(今砀山县),仍属梁国。东晋时,先后地属后赵、前燕、前秦、东晋。南朝宋国属豫州梁郡,北朝东魏时属徐州砀郡(今砀山县)辖区。北齐时在保安山南置安阳县,砀县并入,属彭城郡。隋代,芒砀山以北地属梁郡砀山县。唐称保安镇。五代、北宋因之,属亳州永城县。金兴定五年(公元

原义盛镇历史沿革

原义盛镇历史沿革 2011-07-05 16:32:32 来源:点击:3 位置面积 义盛镇位于萧山市东北部,钱塘江南岸,北接头蓬镇,南连靖江镇,西邻河庄镇、南阳镇,东与新湾镇、党湾镇接壤。距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杭金衢高速公路出入口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2公里,毗邻钱江观潮度假村。全镇面积达23.36平方公里,城镇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中心镇、萧山副城区。 义盛镇建置沿革 义盛形成集镇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有220多年的历史。在南宋咸淳年间(1266-1274),现属地为盐官县时和乡;明代属海宁县时和乡,后因钱塘江江流改道,至清朝康熙十年(1680),属地沦为江道,变成沧海;到清朝乾隆四十二年(1777)这一带才逐渐淤涨成陆,不少绍兴等地的移民到此开垦、晒盐、种地。相传在现镇所在地有一个叫姚梅生的人开了一爿小作店,店号为义盛,开业后,生意兴隆,后逐渐形成村落,自此以义盛店号而得名。民国二十年间“义盛”街属县七都二十五图,是萧山在南沙地区比较繁荣的农村小集镇。解放后的1950年4月设义盛乡和蓬园乡;1956年7月并入永新乡、南阳乡;1958年10月实行公社化,撤销区建制,为永新管理区和乐园管理区;1961年7月恢复区建制,缩小公社行政区域,撤销管理区,建立义盛人民公社和乐园人民公社;1969年2月撤区并社并入义蓬公社和南阳公社;1971年2月恢复;1980年7月革委会改为管委会;1984年3月改为义盛乡人民政府和乐园乡人民政府;1985年义盛乡改为镇建制,建立义盛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义盛镇与乐园乡合并为义盛镇。2000年8月,义盛镇被列入省中心镇试点镇。 行政区划 2000年,义盛镇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村,207个村民小组,9618户农户,30486人。具体区划设置见下表: 义盛镇行政村(居委会)简况表

南京历史沿革

?南京城市历史沿革 ? ?2006年03月21日来源: ? 根据最新考古证明,南京地区在30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地;约在公元前6000-4000年,南京地区就出现了原始居民部落;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命范蠡筑城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畔长干里,为南京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470余年的建城史;公元前333年,战国时期楚国在清凉山西的石头山上建金陵邑,由此南京又称金陵。 ? ? ? 吴越楚地图 ? 公元229年,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尔后有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五个朝代连续在此建都共272年,史称“六朝”。六朝是南京古代史上一个极盛时期,到南朝梁武帝时,人口总数超过一百万,成为当时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朝诗人谢眺描绘南京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建业城位于淮水北五里,北依鸡笼山(北极阁)和覆舟山(九华山),城周二十里十九步。中心为宫城,外为内城。城市格局为市南宫北,北面内城聚集了宫、仓城以及主要官署等,南面则分布市、手工作坊、居民闾里,为城市经济活动区。 ? ? 孙吴都建康图 ? 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此建立东晋王朝,都城名建康。东晋都城大体沿用东吴建业旧城,并在内城外加筑篱栅式外郭城,至成帝咸和七年(公元332年)又重新建成宫城。建康城以宫城为中心,沿南北中轴线规划布局。 宋、齐、梁、陈四朝以建康为都,对都城随时因势作了一些改造,但城市整体格局未发生显著变化。 ? 东晋建康图

?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并下令荡平建康城邑宫室,六朝都城300年繁华化作了荒烟蔓草。 ? ? ? ? 隋将州图 ? ? 公元914年,杨吴昇州刺史徐知诰(即后来的南唐皇帝李昪)“始城昇州”,公元937年,南唐正式定都此,改称“江宁府”,南京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此后近千年里它一直是江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南唐都城摆脱了六朝建康城的框架,向南作了迁移,把秦淮河两岸经济富庶区包入城内。该城前依聚宝山(雨花台),后枕鸡笼山,东望钟山,西凭清凉山,规模宏大,周长达二十五里四十四步。城辟东门(大中桥)、南门(中华门)等。宫城位于今洪武路一带,为都城中心。南出宫门就是御街(中华路),这一南北走向线为都城之中轴线。南唐都城为后来宋元时期所沿用。 ?

图们历史沿革

图们历史沿革 图们地区开发较晚。虽然境内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期的一些文物和辽金时期的遗址,遗物等,但直至距今约一百年前,图们一带还是一片荒凉的林地和草甸地。1644年至1881年间,图们市地区属于清朝“南荒围场”被封禁二百余年。1714年到1881年为珲春协领管辖,1881年至1901年为珲春副都统南岗招垦局志仁社,1902年属珲春副都统管辖的延吉厅志仁和春华社,1909年至1911年为东南兵备道延吉府,1913年为东南观察使延吉县公署志仁乡,1914年为延吉道尹延吉县公署志仁乡。 同治9年(1870年)前后,清之封禁旧制始弛废,遂改行开疆实边之策。约90年前,有一名叫赵开铭的山东人携家眷移住图们开荒种地。继后期,汉流民相继移居,逐渐形成北细洞,东京洞(今五工村)、灰幕洞(今集中村)等村屯。到1925年时才有20多户人家,叫做下甸子或艾蒿甸子。1931年始成百余户的小镇,划为延吉县属。 《九〃一八》事变,日军吞并东三省。图们北依东满、北满,南连朝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为地理之要冲,交通之咽喉。因此,一九三二年开始,有日本勘测队活动于敦(化)图、牡(丹江)图两线,1933年,敦图铁路通车,以灰幕洞(或称会幕洞,桧幕洞、海幕洞,开幕洞等)为其终点站。

同时在图们市区大兴土木,人口突增至2万多人。由于名称不统一,招致各方面的不方便,同时灰幕洞这一名称不符合通行的国际城市命名要求,故于一九三三年(伪大同二年)5月21日,由伪满灰幕洞警察署招集9名官民代表讨论改地名事宜。同年6月1日,日伪各机关团体各自分别通知改称地名的决定。将灰幕洞改称图们(因图们江而得名),为延吉县所辖第一区。 图们,语出满族语“图们色禽”。“图们色禽”意即“万水之源”,图们乃众多的意思。图们亦写成“土们”,“豆满”,皆同音异译。 1936年(伪康德3年),伪满州国设间岛省延吉县公署,县内区改村、市改街,图们市改称图们街。1945年1月,图们街改为延吉县辖图们市。1945年8月光复后,仍为延吉县图们市,设中山、中央、中华、新民、光荣、和平、铁路、市场等9个厢,1950年9月设中山、建华、新华、中央、新民、德新、新兴、铁路、工农、农安等10个街和和平、合成(集中)、五工等3个村。1954年1月,经延吉县人民政府批准把原街政府改为街公所。1955年7月起,图们市设1,2,3,4街公所和和平,集中、五工等3个村。1956年,延吉县政府将图们市改为图们镇,并设向上、新华、国境、铁路、德兴5个等。1958年4月,延吉县人民委员会把图们镇一分为二,成立图们镇与农安乡。同年9月成立图们镇人民

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的历史沿革 中国银行正式的说法是1912年1月24日由孙中山总统下令,批准成立。1912年2月5日正式开业的。笔者所在的山东,也于1913年成立了鲁行,而笔者服务的中国银行烟台分行,则成立于1913年12月1日,去年刚刚度过了她的九十年华诞。 其实中国银行的前身是1905年清政府成立的户部银行。在1908年的时候改为大清银行,负责整理币制,造币,发行纸币,整理国库,行使中央银行权利,并添股招商。这是清政府“与国际接轨”的尝试。 但在一般公开发布的资料上,很少提及这一段历史,中国银行本身也否认与大清银行的历史沿革和承继关系,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清政府曾经通过大清银行对外借了很多债,而国民政府不打算继承这些债务。 中国银行成立后,继续担负中央银行职责,到了1928年,国民政府另立央行,特许中国银行为国际汇兑银行。中国银行一开始就走国际化道路,先后分别在香港,伦敦,大阪,新加坡,纽约等地设立海外分支机构。 旧中国的中国银行是官商合办的股份制银行,早期的中国银行在限制北洋军政府开支,抵制袁世凯停兑令,支持民族经济发展,组织爱国华侨支援国内抗战等方面作了很多工作。 35年之后,中国银行的实际控制权已经落到四大家族中,成了官僚资本主义聚敛财富的工具,是中行历史上的一个污点。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中国银行,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向我国驻港机构发布保护财,听候接管的命令。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响应周总理的号召,率先起义,宣布接收北京总管理处的领导,不久,伦敦,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卡拉奇,孟买,加尔各答,仰光等分支机构纷纷宣布接受国内总管理处的领导,为新中国保存了大量的海外资产。此后,中国银行成了新中国金融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50年四月,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划归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领导。 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国银行条例》,明确中国银行作为特许的外汇专业银行。 社会主义革命合建设时期,中行作为人民银行领导的一个职能部门,(沈阳先生看清楚了),利用信贷、结算、汇率等多种手段促进外贸的发展,使我国外汇收入不断增加;积极参加反对冻结美元资产的斗争,地址美国政府对我国实行的经济封锁;支持交通部门逐步建立远洋船队,支持企业通过进口设备合远材料来增加产量合质量;认真履行国家外汇专业银行的职

图们市历史沿革

图们市历史沿革 1965年4月把图们镇和石岘镇各从延吉县(今龙井市)和汪清县划出成立图们市,1965年5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始定称图们市。1968年7月16日图们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将延吉县的月晴公社和汪清县的新农公社划归图们市。1980年7月23日,改图们市革命委员会为图们市人民政府。1983年8月按照中共吉林省委文件吉发〔1983〕66号精神,将图们市所属各人民公社,改为乡政府。1984年底,经省政府批准将原新农乡和石岘街道办事处合并为石岘镇。龙井市的长安镇和珲春市的凉水镇分别于1988年和1990年先后划归为图们市,原月晴乡于1994年改为月晴镇。红光乡和月晴镇于2003年合并为月晴镇。 自然地理 图们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图们江下游,处于北纬42o46ˊ至43o12ˊ,东经120o32ˊ至130o12ˊ之间。全境东西最长约57公里,南北最宽约37公里,总面积1142.65平方公里。东与珲春市按壤,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图们江相望,西南与龙井市相接,西与延吉市为邻,北与汪清县相连。地处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区南岗山南北方向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市区位于图们江与嘎呀河冲击形成的山间盆地之中,四周群山环抱。地貌类型分为低山区、丘陵区、河谷平原区。低山区分布于东北部,灌林茂密,宜林宜牧;丘陵区分布于西南部,山间溪流众多,土地肥沃,宜种植水稻和经济作物;河谷平原区分布于图们江西北侧和嘎呀河与布尔哈通河两岸,是城市、乡镇、村屯聚集区。图们市总土地面积中,大体比例为:“八山半草半水一分田”。 图们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图们市与朝鲜隔江相望,境内边境线长60.6公里。市区距朝鲜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160公里,距中俄边境60公里,距日本海只有150公里。处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的东北亚经济合作开发区“大、小金三角”结合部。图们口岸是吉林省唯一有铁路和公路与朝鲜相通的国家一类口岸,历史悠久,功能齐全,历来是我国对朝鲜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和转运站。 图们市属中温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由于距日本海较近,四面环山,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6.9Co。年降水量436.5毫米,大部分集中在5、6、7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5.1%。年日照时数2427.4小时,无霜期155天。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了解高校历史背景、历史沿革的重要性

我给大家聊聊吧,聊聊了解高校历史背景、历史沿革的重要性 先举个例子,有个学生本来要学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但由于喜欢上海,就草率报了华东理工大学,岂不知华东理工前身是华东化工学院,其重点学科是化工类专业 再举个例子,有个学生喜欢学电气,根据分数他本来可以报华北电力(保定),最次也可选河北工业大学,但由于听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个学校很好,就盲目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岂不知西电的强势专业是通信和电子信息工程一类的,不是电气 每年这样的情况很多。等到进了大学一段时间他们才认识到这样选是不对的,但已经晚了。所以提前了解院校特色很重要、很重要 特色是什么呢?特色就是独具个性的、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东西。比如一说建筑,我们就想起老八校;一说电气,就想起二龙四虎;一说财经,就想起两财一贸,一说电子,就想起两电一邮。为啥呢?这就是院校的特色决定的 怎样判断一个院校以什么为特色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院校的历史背景、历史沿革 比如,同是以“科技”命名的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前身为北京钢铁学院,所以它以冶金为特色 而天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天津轻工业学院,所以它以轻工为特色 西安科技大学的前身为西安矿业学院,所以它以地矿为特色 太原科技大学的前身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所以它以重型机械为特色 武汉科技大学前身为武汉钢铁学院,所以它以钢铁冶金为特色 山东科技大学的前身为山东矿业学院,所以它以矿业为特色 青岛科技大学的前身为青岛化工学院,所以它以化工为特色 河南科技大学的前身为洛阳农业机械化学院,以机械类专业为特色 江苏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所以它以船舶为特色 再比如,同是以“工业”命名的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的前身为天津纺织工学院,所以它以纺织、轻工为特色 南京工业大学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所以

泸州历史沿革

泸州历史沿革 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国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川,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 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未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改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属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 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泸州市升为地级泸州市,将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传说泉州巨富黄守恭梦见桑树长出莲花,遂舍桑园建寺,初名“莲花寺”。 长寿元年(692年)改“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年)又改“龙兴寺”。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称开元寺。 乾宁四年(897年)王审邽重建。 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被毁,寻重建。 元代赐名“大开元万寿禅寺”。 至正十七年(1357年)又被毁。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僧惠远重建。 永乐六年(1408年)扩建。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重修,崇祯十年(1637年)总兵郑芝龙等重建大雄宝殿。 民国初年(1911年),转道和尚任开元寺主持及慈儿院院长,转物和尚任开元寺监院,圆瑛法师任开元寺都监,共主修缮,改原时难全其功。 1960年重修拜亭和大雄宝殿,。 1973年政府拨款重建东、西廊。 1989年后接受海外侨胞捐资,先后重修大雄宝殿、山门和准提禅院。 196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开元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建筑格局 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拜庭两旁古榕参天,大雄宝殿雕塑技术高超,尤其是粱槽间的24尊飞天乐伎,在中国国内古建筑中罕见。殿前月台须弥座的72幅狮身人面青石浮雕,殿后廊的两根古婆罗门教青石柱,同为明代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古印度教寺移来。大殿内用近一百根海棠式巨型石柱支撑殿堂,俗称"百柱殿",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法相庄严,是汉地少有的密宗轨制。大雄宝殿之后的甘露戒坛,系中国现存三大戒坛之一,坛之四周立柱斗拱和铺作间的24尊木雕飞天。[5] 主要建筑 天王殿 开元寺的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有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是朱熹所撰,由弘一法师所

南京-历史沿革

南京是一座具有2500余年建城史、450余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描述了南京城市的沧桑巨变,记载着古城的历史,传承着城市精神,一幅幅历史和现实的城市地图就象印迹一般,记录着南京这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2500余年历史。“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是古今学者治学和读史的重要方法,比起文字的表现形式,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点。 为了让市民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南京的历史,南京市规划局主办,南京博物院、金陵晚报社协办的“城市印迹――从地图看南京”展览展出与南京有关的古今地图共100余幅,分为“明以前的南京”、“明清时期的南京”、“民国时期的南京”、“1949-1966年的南京”、“1966-1976年的南京”、“1976-2000年的南京”、“当代南京”等几部分。 这次展出的古今地图在分类上有行政区域图、道路交通图、旅游图、地形图等不同种类,表现手法上有散点透视式的白描彩绘,也有严格按照现代测绘技术测制的不同比例尺地形图。这批古今地图一方面记载了城市的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发展状态,另一方面也可以追寻制图技术的发展脉络,蕴藏有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科技信息,具有史料性和珍藏价值。 历史沿革: 35万~60多万年前就有猿人在南京地域生活,汤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南京猿人化石,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南京的人类生活的遗迹。在市中心的鼓楼岗北阴阳营、江宁区陶吴乡咎庙等地,发现200多处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出士大量的陶器和石、骨制成的生活用具。 3100年前,南京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公元前571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已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为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春秋末年(公元前495年前后),吴工夫差在今朝天官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 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于里筑越城。《丹阳记》中有“蠡城金陵,居长干古解城中”的记述。人们把这作为南京城垣之始,距今已有2482年。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后来秦始皇南巡时改金陵邑为株陵县,并以金陵地区起,筑建穿越今江苏东南和浙江东北部的驰道。 公元229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株陵为建业(后于公元282年改建邺)。 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20里19步。(折合今 8.5公里左右)。孙权在这里建造巨大的海船,高达5层,4墙4帆。公元230年, 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兵万人,航行到夷洲(今台湾),又派将航行去辽东、高句丽(高丽,都城在今吉林集安市一带,公元427年迁平壤)。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故南京有“六朝古都”之称。 六朝建康都城文化璀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刘拐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昭明太子的《文选》、范哗的《后汉书》,装松之的《三国志注》、沈约

新建县历史沿革

新建县历史沿革 新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公元六二二年(唐武德五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无六二五年并入南昌县。公元九八一年(宋太平兴国六年)划南昌县西北境(今奉新、永修一部分地区)十六乡另建一县,命名新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现县治长堎镇,原为荒丘,1961年始建。 新建物华天宝。160余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遍及全县,旅游景区,景点之多列全省各县前茅;新建土地肥沃,水面辽阔,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是江西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和水产品基地,一船年景下,粮食总产30万吨以上,棉花2千余吨,油料2.5万吨以上,水产品总量4万吨以上。 新建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南唐元宗时的邓及为童子科状元,明天顺时的王一夔三甲及第,独占鳌头。明有吏部尚书兼英武殿大学士(宰相)张位,出任朝鲜一尘不染的东阁大学士(宰相)姜日厂,抗制倭寇的工部尚书吴桂芳,兵部尚书陈道亨,镇国中尉朱谋讳,天文学家欧阳斌元,吏部郎中熊文举,理学家魏良弼、魏良政,清初山水画家八大山人朱耷,著名医学家喻嘉言,江南河道总督周学键,礼部尚书曹秀先,工部尚书裘日修,漕运总督程裔系,都察院左都御史胡家玉,抗法将领臬台蔡希分阝,美术家熊腾等。近代有著名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骕,京剧表演艺术家肖长华,革命作家胡也频,书法家熊石番,数学家曾炯以及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接见和称赞的汉字两笔检字法发明者张敬哉等。 新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410年(东晋义熙六年)农民起义军在生米大败晋军。615年(隋大业十一年),农民起义军在鄱阳湖多次与隋军交战。1131年(南宋绍兴元年)岳飞在生米渡口截击李成叛军。1363年(元至正廿三年)陈友谅驻水军于吴城,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夺洪都,鏖战鄱湖,战地多在本县境内。南明金声桓、王得仁起义反清,1648年(清顺治五年)在西山、生米、鸡笼山一带用兵布阵。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军围攻南昌,新建成为拉锯战场。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南浔铁路的东化到牛行一带是关键战场。1930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来到西山万寿宫,召开“八一起义”三周年纪念大会,并广泛发动西山、生米、石埠一带群众和武装群众,从此把新建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向了高潮。 “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1939年3月27日南昌沦陷,五十八军新十师的将士及全县人民同日寇开始了为期六年漫长的浴血之战,无数爱国志士为国捐躯,将鲜血撒在赣江两岸和鄱湖之滨,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爱国诗篇。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发动渡江之战,突破长江天堑,进入江西,捣毁蒋家王朝,5月20日,南昌和新建全面宣告解放,从此,新建的历史揭开了改天换地的崭新一页。 新建历史人文 来源:时间:2009-07-30 新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居住,公元六二二年(唐武德五年)单独设县,名西昌,公元六二五年并入南昌县。公元九八一年(宋太平兴国

鄂尔多斯历史沿革

鄂尔多斯历史沿革 大禹建立国家后,把国家分为九洲,此时的鄂尔多斯为雍州所辖,而鄂尔多斯的西南部则属渠搜国所管。成汤灭夏后,夏因君主的儿子獯鬻带着眷属逃到渠搜避难,从此之后,鄂尔多斯的西南部被獯鬻所统。商朝建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划为鬼分。商朝灭亡之后,狺狁民族的军事力量日渐强大,威胁着西周的安全,周宣王于公元前827年和822年,分别派大将南仲、尹吉甫两次进攻狺狁,并命令南仲在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沿线要地筑城设防,历史上被称为朔方城,在今鄂尔多斯东北部置榆中。公元前5世纪末,今鄂尔多斯东部的准格尔旗一带为

魏国行政辖区,名上郡。公元前328年,魏被秦战败,魏把上郡割让于秦。此后,秦国杀掉义渠王,在鄂尔多斯西南部的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及其相邻地区设置了北地郡,其余地域为楼烦等游牧部落的聚居区。公元前306年,赵国打败林胡、楼烦,在鄂尔多斯东北部一带设置云中郡、九原郡。战国后期,鄂尔多斯东部地区一直为秦国所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鄂尔多斯设立郡、县。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一带属北地郡,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部一带属云中郡,达拉特旗、准格尔旗北部一带属九原郡,乌审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旗南部一带属北地郡,四郡下辖34个县。此时的鄂尔多斯地区有两个历史称谓,即“新

秦中”、“河南地”。公元前127年,西汉在今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北部地区设五原郡,郡下设河阴、曼柏、高兴三县;杭锦旗一带设朔方郡,郡下设临戎、沃野、临河、广牧、朔方、呼遒、渠搜等县;准格尔旗北部地区设云中郡,郡下设沙南县;在今准格尔旗东部及东胜区、伊金霍洛旗相关地区设西河郡,郡下设谷罗、富昌、美稷、增山、虎猛、大成6个县;在今乌审旗一带设上郡,郡下设奢延、白土、高望3县。公元12l年西汉为了管理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在鄂尔多斯地区设立五个属国,即上郡、西河郡、五原郡、朔方郡、云中郡。公元10年王莽篡权后,为控制今鄂尔多斯地区,将朔方郡改为渠搜郡,五原郡改为获降郡,云中郡改为受降

沈阳大学历史沿革

沈阳大学历史沿革 沈阳大学的办学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906年建立的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1995年4月,经冶金工业部和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沈阳大学(含沈阳大学农业分校)联合共建,使学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96年,沈阳大学财经学院并入,1998年,原国家教委撤销原沈阳大学和原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制,定名为沈阳大学。2005年1月,市委、市政府决定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并入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百年办学历史 “奉天实业学堂”是原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新民公学堂”是原新民师范学校的前身。这两所学堂均建于1906年。 一、在时代的风云激荡中诞生 ——“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的建立及其时代背景和历史地位 1、两所学堂建立的时代背景 ●一百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最终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完全沦陷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封建的清王朝行将崩溃,中华民族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也使封闭的中国开始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这使得一些人开始试图从中找到挽救危云的道路。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洋务派和维新派。 洋务派的代表李鸿章: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体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主张兴办实业、开设学堂、训练水师、富国强兵。 维新派的代表梁启超: 他说的更直接;“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为本于学校”。 ●与此同时,就连最腐朽的以西太后为代表的清政府也感到再不有所变革,自己的统治也保不住了。于是,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初颁发了两份诏书: 国是诏: 1901年颁布,宣布实施所谓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学堂”。这标志着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消亡,客观上是中国教育的一大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癸卯学制: 1904年颁布,宣布了办新学的制度和章程。标志着中国开始实行现代化教育制度。 ●“奉天实业学堂”和“新民公学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由此不难看出,这两所学堂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带有图存救亡、爱国拯民、变革求新的文化基因。 2、两所学堂的建立 ●首先来看奉天实业学堂的诞生: 据《辽宁省志·教育志》的记载和我们的多方考证, 赵尔巽1906年创办“奉天实业学堂”,是东北地区第一所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公立新式学校。1909年改为“奉天高等实业学堂”,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