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2019年至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及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课标全国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解析】本题考查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水平层级D。第一问主要从“雨雪隔榆溪”“狐迹、天寒、地暗”能够看出。第二问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由“从军度陇西”知是士卒远征,“别路”与之对照,当指告别家乡之路。

本题难度不大,考生要仔细研读诗句,体会“狐迹、马蹄、天寒、地暗”的意象的含义,避免错解。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

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水平层级D。第一问对表达

技巧的理解,一定离不开诗句的内容,所以要结合两句诗的意义

分析其“好处”。第二问通过对全诗的理解不难看出是征人思乡。

考生往往在第一问上犯难,其实,理解了诗句的内涵,其表达效

果自然就出来了,所以,关键还是对诗歌的解读和理解上。

【答案】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但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

境,也真是生动的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

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

思乡之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大纲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

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案:(1) 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是在日间“渐向溟”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1分,能简要说明给2分。意思答对就能够)

解析:题干已经提示从两阙的首句看,而上阕的“渐向暝”和下阙的“更深人去”就容易看出时间线索。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侯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仅仅无雁影;下阕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就能够)

解析:从上阕的“凄冷”、“无雁影”能看到诗人思念亲人却无音信的凄凉心情,下阕“寂静”、“孤灯”、“酒醒”、“夜永”看到诗人长夜无眠的孤寂心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课标全国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

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

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

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不过

生。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诗歌简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

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

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

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以

前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

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

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

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不过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

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

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大纲全国卷)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落叶

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

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

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失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解析】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的对比,来

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课标全国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

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

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

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感情应该不难答出,考查到了“起兴”手法,“欲言此先言彼”。如答出借景抒情,应也可酌情给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因为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大纲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客从

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4分)

(2)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4分)

12.【答案】

(1)有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已化成了血水,可悲的是我现在再也么有什么能够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2)“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思路点拨】此诗大约是公元七六九年(唐代宗大历四年)杜甫在长沙所作。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揭露统治者对人民的横征暴敛,便是这首诗的主题。杜甫巧妙地、准确地使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第(1)题答出故事梗概的,给2分;答出“欲辨不成书”意思的,给1分;答出“哀今征敛无”意思的,给1分。第(2)题答出“珠中有隐字”寓意的,给2分;答出珍珠“化为血”寓意的,给2分。两题意思答对即可。

【命题透析】(1)侧重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水平。(2)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水平。

【技巧点拨】读懂古典诗歌内容是理解诗歌的第一步。读懂古典诗歌的内容,要从微观与宏观两个角度入手,微观上,从具体诗句入手,将每句的意思分别叠加,方可构成画面;宏观上要结合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风格,做深入思考。读懂了诗歌内容,就能够进而把握古典诗歌的情感。诗歌情感往往附着在诗人所选定的的具象上,这样具象加上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就成为了意象。所以把握意向就成为了分析概括诗人情感的关键和捷

径。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阅读题(大纲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 )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

要说明。

(2)请分别对第三联中“过”和“随”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试题答案】⑴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

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4分)

⑵“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颜色丞相了出来。“随”字形象的

表现了山道峰湖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

曲径通幽的遐思。(4分)

【试题考点】本题赏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水平层次为D级(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第⑴题是考查诗句的赏析,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内

容的理解与把握。答出幽静意思的,给2分;说明营造出静遗气

氛的,给2分。赏析首先要立足诗歌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诗中的

文字辨析其表达效果。第⑵题考查对诗歌中具体的字的赏析形象

的把握情况。对“过”字简要赏析的,给2分;对“随”字简要

赏析的给2分。掌握诗人的情感,不能脱离诗句去分析。具体赏

析时,或借助创作背景去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或

逐句赏析,结合诗句描述,把握景物特征,体会语言特色,直接

感受情思。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

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

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

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

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一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

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

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

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

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

(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二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一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

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

合内容分析。(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

简要阐述。(6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二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

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

平不详。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感情?(6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一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二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庸诗,完成8—9题。

残春旅舍韩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③,拂拭朝簪待眼明④。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

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个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9.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2019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语文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

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

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

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

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

份)

【参考答案】

①前四句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

瀚,气势磅礴的景象。②这样写的用意是,以江水壮阔的气势与

盛唐的国力相对应,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铺垫出一派雄壮

气象。

【解析】

这道题属于形象题,形象题分为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这道题

则属于景物形象题。解题方法是:1、罗列形象(宁滥勿缺)——

拆词法、翻译法、引用原文(结合问法);2、描绘画面(时间地

点特点);3、若问“请分析,赏析,意境”则再加感情。这道题

能够用“翻译法”,先翻译句子,再总结画面氛围,最后引出诗

人的思想感情。

9、诗中使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

份)

【参考答案】

诗的后两句使用传说人物任公子的典故,既歌颂了圣主明政,

治下盛唐在一派祥和安宁之中,又隐约透露出诗人心中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理解分析水平。只需要结合解释中对典

故的提醒,再结合盛唐政治环境和诗人的情怀,就能推断出诗人

的思想感情,难度系数不算高。

2019高考全国新课标2卷语文诗歌鉴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

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

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①“一洗”句的意思是曹霸画的马,能够超越所有凡

人俗匠画的毫无灵气的马。②先帝的马本身气宇非凡,迎风站立

在巍峨的宫殿前,更显飒爽之姿。曹霸听命展开绢素作画,认真

观察琢磨,用心思考作画,一会儿的功夫,如“九重真龙”一样

的马就跃然画卷上,远远超过了普通画匠们的匠气之马。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水平。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怎样

做,所以,答案的重点构成在于曹霸作画前的观察琢磨、认真思

考(颔联部分)和作画时谨慎落笔、酣畅淋漓(颈联和尾联部分)

两个部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先是叙写之前画先帝马的车载斗量的画工们,没有

一人能形神毕肖地画出玉花骢的样貌。接着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先

帝玉花驄的样貌,扬首卓立,神气轩昂。最后写曹霸认真观察思

考,拿起画笔,须臾间完成画作,且形神毕肖,仿佛真龙天马下

凡,超越了之前所有的画作。②诗人使用了烘托渲染和衬托对比

的手法,把真马与画马,凡马与“真龙”,画工与曹霸形成强烈

的对比,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术的高超和审美格调的脱

俗。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和概括分析诗歌内容的

水平。本题的题干部分对答案做了很好的提示,如果有人被“突

出”,肯定有人在衬托,在跟他做对比,所以本题的手法很容易

找出来。题干的后半部分问有哪些铺垫,可根据律诗的套路来答,

前三联多是为最后一联做铺垫的,最后一联多用来卒章显志,所

以,回看前三联分别做了哪些铺垫即可。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诗歌鉴赏及答案 全国1(河北、河南、山西、广西)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全国卷2(云南、贵州、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3分)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 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5分)一句一个场景②拟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北京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2019年各地高考模拟卷诗歌赏析试题汇编

2019 年各地高考模拟卷古达诗歌赏析试题汇编 (湘潭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诗,完成1~2 题。 甲午除夜① 元好问 暗中人事忽推迁,坐守寒灰望复燃。已恨太官余麯饼②,争教汉水入胶船 ③?神功圣德三千牍,大定明昌④五十年。 甲子两周今日尽,空将衰泪洒吴天。 【注】① 金天兴三年(1234 年)一月十日,金哀宗在蒙古与南宋的夹击之下,自缢身死。除夕之夜,元好问被蒙古军羁押在山东聊城,独坐斗室之中,感慨万千,写下了此诗。② 麯饼:《晋书·愍帝纪》:“京师饥甚,太仓有麯数十饼,麴允屑为粥以供帝。”③ 胶船:传说周昭王南攻楚国,准备渡过汉水,当地人以胶粘船以进,至中流,胶溶船解,周昭王遂滑水而死。④ 大定明昌:是金鼎盛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句中的“人事”“推迁”表现了金朝灭亡的事实,“忽”字表现了其灭亡速度之快。 B. 第二句,“坐守”表现了诗人被羁押的处境,又运用比喻表现了诗人的强烈愿望。 C. 颔联用典,用“已恨”“争教”联结,以晋愍帝和周昭王类比哀宗;痛切之感,溢于言表。 D. 颈联回顾了全盛时期的金朝;“三千牍”言哀宗功绩已记载于史册,“五十年”言时间之久长。 2.后人评价元好问的诗歌“笔笔皆为血泪,字字饱含悲愤”。请结合本诗简要概括。(6 分) (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押题卷)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3~4 题。 秋风辞 ①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 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3.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年高考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附详解-历 年高考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卷)柳梢青·送卢梅坡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容具体说明。【答案】::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

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过在京城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专题05 诗歌鉴赏

2019年08月03日xx学校高中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刘希国】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词句注释 1.许道宁:北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2.“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气。 4.“此中”句: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 【白话译文一】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白话译文二】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图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昔人谓陈与义“天分即高。用心亦苦,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看来此论是公道的。[6]

2019-2020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诗词鉴赏汇编

海淀 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14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 黄庭坚 其一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2】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 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 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 其二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3】化粘枝。 湘东一目【4】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释:【1】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2】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 【3】朝甲:蝉蜕。【4】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有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1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 B.第一首诗的領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 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 ' 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14.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6分) 答: 15.《红楼梦》的人物取名是门艺术,曾有“省力之甚,醒目之甚,却是俗中不俗”的评价,例如迎春的丫鬟取名“司棋”,用字平常,但大有深意。请从《红楼梦》中另举一例,谈谈你对取名“俗中不俗”的理解。(6分) 答: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 ) 黄庭坚诗中用了“湘东一目”的典故,写出下棋者的处境。古代诗文中常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①,②”,以先贤的居所来写自己的陋室不陋,进一步表现了高洁脱俗的志趣;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了曹操“③,④ ”的英雄形象,生发出“固一世之雄也,面今安在哉”的感慨,叹英雄不再、世事无常;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前朝旧事“⑤,封狼居胥,⑥”,借古讽今,告诚当权者不要草率出兵。 西城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共12分)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9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9东城高三期末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促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15. 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16. 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6分) 17.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 诗仙李白想象瑰奇,他诗中的意象常带有奇特的神话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人认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配合。当“物”与“力”不可强求时,你会选择“,”来激励自己。 北京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城市繁华,人才荟萃,真可用王勃的“,” 来形容。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4.(3分)B

2019年上海高三语文一模诗歌鉴赏汇编(16区全,含静安黄浦)

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 宝山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唐多令(宋)刘过① 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 “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 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4分) 【参考答案】 12.C(2分) 13.B(2分) 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4分。答到一点给1分) 崇明区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秋夜客舍 (唐)杜甫 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山东省各地市2019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阅读(含答案)

2019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诗歌阅读 2019年3月济南市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小题。 自咏示客 陆游 衰发萧萧老郡丞,洪州又看上元灯。 羞将枉直分寻尺①,宁走东西就斗升。 吏进饱谙箝纸尾②,客来苦劝摸床棱③。 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 注:①寻尺:古八尺为“寻”,“寻尺”犹言“高低”、“长短”。②箝纸尾:典出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县丞有职无权,属吏抱来文书,左手挟卷正文,右手指着纸尾,要县丞签署,却不许看公文内容。③摸床棱:遇事模棱两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了“我”白发稀短的颓唐老态,寄寓着自己壮志难酬的无奈。 B.第二句“又”字写出了岁月流逝人生倏忽的感叹,“上元”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 C.颔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手法,表达了对宦海生涯所经历的是非曲直无处分辩的心酸。 D.诗人借“箝纸尾”这个典故抒发感情,含蓄深刻,“饱谙”二字更是意味深长。 E.客人苦劝“我”遇事模棱两可假装糊涂,主要表现客人对“我”处世方式的不满。 14.C E(C项,颔联是直抒胸臆;E项句意理解错误,表现的不是客人对“我”为人处世方式的不满,而是关心。) 15.诗歌的尾联很有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 15.(1)前一句是以问句形式对州官、对黑暗官场的庄严宣示,后一句用虚笔想象归隐后自己寄情山水的生活,(2分)整联虚实结合,卒章显志,(2分)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愤懑,甚至产生归隐的思想感情(2分)。 2019年3月淄博滨州一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晚步陈棠 晚步沙头①倚小晴,南山正与暮云横。 栖鸦啼处野烟合,飞鸟去边孤月生。 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 夜阑衣湿迷归路,仿佛前村灯火明。 【注】①沙头:地名、位下今湖北荆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中的“沙头”一词交代“晚步”的地点,“小晴”点明了天气状况。 B.第三们写野烟弥漫,栖鸦啼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营造了萧瑟的氛围。 C.第四句写鸟儿飞离悬送,孤月升起,让人顿生凄凉之感,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D.夜深之时,迷途的诗人忽见前村灯火通明,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 E.在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诗人还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其中,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 14.C D(C项“让人顿生凄凉之感”不妥,“直接表达”错误。D项“暗示了自己的仕途即将峰回路转”不妥) 15.“树暗风微花气度,溪深雨涨水痕平”颇受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这两句的精妙之处。(6分)15.①“度”字突出花香袭人的动态,“平”字描摹雨后溪深水涨的情景。②嗅觉和视觉相结合,营造出清幽寂静的氛围。③融情入景,既衬托出内心的平和安宁,情感含蓄委婉。(共6分,每条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浙江)2008-2019真题

久城KuJou 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 【2019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9.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首联中“ ”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2分)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2018年浙江高考】(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1)“淹留野寺出”一句中“淹留”的意思是 ,体现出诗人 的心情。 (2)这首诗与柳水《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久城KuJou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 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也同“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 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2)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6分) 【2016年浙江高考】(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1) 赏析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2018-10-18 08:33:10)转载▼ 标签:教育分类:高中语文试题 2019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新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令堂清坐亦鸣弦。 轻舟後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 “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 “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 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15. 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4. C 15. 观点一:同意。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注】东禅庄院 苏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女王城:在黄州城东十五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苏轼是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才情豪迈,挥洒自如,本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B.开篇以一“摇”字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表现了春天到来的迅疾。 C.颔联巧用叠词,前者拟溪流潺潺之声,后者描碧草新绿之色,视听结合更显得春意盎然。D.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数亩荒园”,点明了诗人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杨顺国】

201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真题及答案解析(7套)1.(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意味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 (1)“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文中是因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而不是生活的贫困。置身于压抑和阴森的社会环境,面对炎凉的世风、冷漠的人情,诗人依然肥衣冲风、饮酒高歌,其感情何其沉郁愤激,其气概何其慷慨豪迈!B项符合题意。 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句子内容的理解力。整体理解诗歌,把尾联放进整首诗理解。《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在诗人心目中,严冬过后终将是生机盎然的春天:“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他能够乐观自信地在困境中唱出“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赠陈商》)的诗句,迸发出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呼声。正因为诗人对光明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在遭谗落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 【2019年高考】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

2019年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各地真题汇总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1.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 答案: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理解有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说,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 2.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结合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是说此画蕴含佳句,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以准确说出画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这幅画意境深远。 【诗歌鉴赏】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画中山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化实为虚,意境全出,比正面、直接地说画山似真山要婉曲有味得多。三、四句承接一、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言表。 五、六句写画中之树、云,物与心互相感发,景物中含有作者浓浓的主观情感。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的开拓。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淡中见新奇。 【白话诗歌】画面上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盈满双眼,苍苍茫茫的一片山是哪里的呢?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许多树木都显现出苍茫暮色,孤云自由飘浮不愿归来。此中蕴含佳句,但纵然吟尽诗文,也没有恰当的句子可传画中之意。 2.[2019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解析古代诗歌阅读及默写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9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14. C(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

最新全国卷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解析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 黄庭坚 落日塞垣路,风劲戛貂裘。翩翩数骑闲猎,深入黑山头。极目平沙千里,惟见雕弓白羽,铁面骏骅骝。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 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玉颜皓齿,深锁三十六宫秋。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不减翠蛾羞。戎虏和乐也,圣主永无忧。 【注】塞垣:边防城池。戛(jiá):敲击。骅骝,周穆王的八骏之一,这里代指强壮快速的 骏马。 14.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落日西沉,长风呼啸,开头两句动静结合,描绘了边塞景象,意境苍凉。 B.诗人着意勾勒平沙千里中的“雕弓白羽”和“骏骅骝”,为此后的抒情蓄势。 C.隐隐约约看到的青冢,使诗人想起了汉代王昭君的故事,忧愁袭上心头。 D.上片主要是实写,凸现了边地骑兵驰骋射猎的飒爽英姿,奠定了全词的基调。 15.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4.D【解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上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隐隐”以下句由昭君的青冢引起的“闲愁”,体现的是对国运的深长忧思,前后情感色 调并不一致,故不能说“奠定全词的基调”。 15.①对王昭君命运的同情。如“隐隐望青冢,特地起闲愁”,“翠蛾羞”。 ②对汉代和亲政策的批判。“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堂有经纶贤相,边有纵横谋将”,却“不减翠蛾羞”。 ③对宋朝边备废弛、求和苟安的讽刺。词作借古讽今,结尾二句用反语,表面是歌功颂 德,实则对当朝执政者的软弱进行了辛辣讽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2019年高考语文分类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9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目录 一、全国新课标卷I 二、全国新课标卷II 三、全国新课标卷iii 四、天津卷 五、浙江卷 六、江苏卷 七、北京卷

(一)(2019全国卷i)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答案】14.C 【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 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 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 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 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 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 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 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二)(2019全国卷ii)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