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戏中的信息技术课

游戏中的信息技术课

游戏中的信息技术课
游戏中的信息技术课

游戏中的信息技术课

——我的教育故事我是一位从教近二十年的教师,在这些年的从教生涯中,几乎教过小学所有学科,而信息技术课也断断续续教了好几次次,是给我的感触最深的一个学科。

小学生对电脑充满了好奇,无论是显示器、主机还是鼠标,哪怕是一粒螺丝,仿佛每个部件里都有许多学问和奥秘。

记得有一次上电脑课——巧玩电脑小游戏,孩子们可高兴了。是啊!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提时代,我们都喜欢游戏、玩耍,快乐的无忧无虑,人们也常说游戏是一个孩子最快乐的日子。看到现在自己的学生,在角色转变的一刻,我只想着一句话:让他们快乐的学习。因此我因势利导,将这一课“巧玩电脑小游戏”作为一种奖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这堂课中,我分为学一学,认一认,练一练,比一比四个部分。学一学就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认一认是以学生的了解为主,练一练是以学生练习为主,比一比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比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比赛分为口答和动手操作。尤其是动手操作,参赛选手们都一丝不苟地在那里进行操作,而拉拉队也不甘示弱,拼命为自己组加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了鼠标器的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人们常说寓教于乐,我想电脑游戏和学习的真正结合点在于符合游戏内容和教学需要之

间的交叉性。不是纯粹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从游戏中训练信息技术技能,或培养信息意识、或巩固学习内容、或增加学习兴趣……总之,是要在游戏中学有所得,不把游戏作为消遣娱乐的用途。

课后,有的同学告诉我:“老师!我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老师!我能再玩一会吗?”“老师!我明天能来吗?”……孩子们纷纷围在我身边,说个没完,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感动。因为我知道,我在教学中孜孜追求的目标终于实现了,那就是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主动的学习,让孩子们对学习的爱不释手。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文昌华侨中学---尤国锋 摘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教师如何合理又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本文试着从以下方面来论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分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作具有实效性的教学课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因其固有的弱点而经常遭致批评。然而,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然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由此可见,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为了能够在教学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我们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先进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仅限于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简单的幻灯片演示来完成。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性,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介入教学后,催促着我们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变,使我们的师生能够共享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学资源,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要,是适合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电脑网络教学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相关电脑网络教学的问题,在我近两年来电脑教学实践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经验和问题。下面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9-2020年)》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个全新理念,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深刻思想内涵。我认为“深度融合”是在经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抛开“应用”谈“深度融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不科学的,“融合”是更高层面的“应用”。 教育是较早接触信息技术的领域之一,比如信息技术学科的出现、课程的设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但是信息技术对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不显著,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还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对教育的正能量没有突显。某种水准上来说,信息技术似乎成了可有可无,有它不多、没它很多,绝非必不可少的因素,更谈不上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几乎80%以上的教师都经历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比如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课件制作等,但是培训的最终结果并不理想。而通讯行业的手机,也是信息技术终端,每个人接受它之前并没有接受培训,功能开发的都很完美,能够用到淋漓尽致的水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没有真正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所带来的真正实惠,学生也没有真正体会到应用信息技术给学习带来的乐趣,因而导致一段时期以来大家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迷惑于茫然。 二、电脑网络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很快。教育事业必须跟上现代化步伐,所以,电脑网络教学势在必行,这是事实不可否认

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

y=Asin(ωx+φ)函数图形的性质 数学+赵虎+作业 姓名:赵虎张掖中数5班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描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通过“五点作图法”找出函数y=sin x到y=A sin(ωx+φ)图象的变换规律,再抽象的概括出函数y=f(x)到y=f(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 (2)会用“五点作图法”画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进一步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函数y=sinx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让学生体会到由简单到复杂,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对函数y=sin x到y=A sin(ωx+φ)的图象变换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2)领悟物质运动具有规律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唤起学生追求真理,乐于创新的情感需求,引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强烈愿望,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二)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学习内容: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四)人教版第42页至第55页的内容。 学习任务:完成y=sin x所学知识的铺垫,思考除了标准正弦函数和标准余弦函数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三角函数,并通过“五点作图法”学习y=sin(ωx+φ)的性质,学会三角函数异名函数之间的转换。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用参数思想讨论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变换过程; 学习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问题的方法. ◆难点:参数ω对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的影响规律的概括。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学习时,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及函数图形的做法,此节内容是对它们的延伸及普及。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政治课教学是通过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优良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信息技术在政治学科中的应用为更好地体现师生互动,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媒体的运用,寻找鲜活的、生动的材料,结合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丰富本学科的教学材料,对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会有较大的促进。 传统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主要是声音(教师语言)、文字,传播。在政治课教学中,目前仍有不少教师采用"概念--定义--知识点",即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型教法,教学效果较差。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可以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可以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呈现教科书以外的教学内容,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创设特定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导入新课与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七年级思想政治《珍惜无价的自尊》一课教学中,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展示1997年7月1日0时香港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举国欢腾。并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问题,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学生通过观察生动、直观的影象,被画面上庄严、激动人心的场面所震撼,此时学生容易得出答案,从而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政治课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课上慷慨激昂一讲到底,而学生却昏昏欲睡,教师偶尔提问题,学生无言以对,效果很差。而采用多媒体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生动情境,学生则乐学、易学。如七年级思想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一课中,我在分析“我们身边的规则”时,先给学生播放录相片,在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情景和交通混乱的场景,然后启发思考:这种现象对你有何启示?此时我给学生时间进行课堂议论,以梳理录相中所反映的情景,从日常我们身边的规则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从中分析得出,有规矩、守规矩、懂规矩十分重要。由于我用录相片展示的具有社会代表性实例,创设的情境和问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发言踊跃,课堂参与积极,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知识,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在运用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就变得形象生动,易于接受了,随着教学手段的的现代化,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重新组合,对教学方式可以重新处理,它有利于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课下学生利用媒体搜集查找资料,扩展了知识范围,学生依托网络在时空上超越了课堂范围,加快了知识的增长与更新的速度,并建立起与教师平等的自我学习方式。如八年级思想政治《世界文化之旅》一课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个重点教学内容是通过学生课下分组在网上查找、搜集、调查等方式学习到的。通过参与实践,亲身体会我国传统节日的隆重、热烈,以及上网搜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表达的文化内涵。然后自由发言,畅谈感受。通过学生亲历实践活动,自主选择,动手动脑,探究发现问题,获得直接经验,培养锻炼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实践性、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多种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多种能力。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的有效途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7课玩打字游戏”教学设计

第7课玩打字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键盘的分区,掌握主键盘区字母键、数字键、符号键 的名称和分布情况 ?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 ?熟练掌握正确的指法分工 【教学内容】 ?键盘上的字母键、双字符键和控制键 ?键盘操作的正确姿势和指法分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法分工的掌握 难点:数字键输入、上档键的应用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键盘与键盘操作比较熟悉,因此本课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巩固键盘的操作技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用键盘输入字符的准确率和速度。 打字练习的题目最好结合语文学科的拼音和英语学科的 单词等。 在打字训练时可以配上节奏合适的音乐,营造愉快、舒 适的氛围。

要想学生做到盲打,要用一两节课做到是挺难的,建议 在以后每节课前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练习。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练结合,强调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键盘,而且还学会了输入基 本的字母、数字和常见符号。但是要又快又准地输入单词或汉字,还需要我们掌握正确的键盘操作方法。掌握了正确的键盘 操作方法,再加上勤奋练习,就能自如地利用键盘与计算机进 行沟通交流。现在老师可以给大家演示一下快速的键盘输入。 (让学生总结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收获,同时将学生的“总结语”输入word,演示快速“盲打”效果,激发学生学 习键盘输入技巧的积极性。) 二、了解键盘输入的基本指法和正确姿势 师(边讲解边演示):主键盘区第三排上的“a” “s” “d” “f”和“j” “k” “l” “;” 这8个键叫做基本键。开始操作键盘的时候,双手拇指轻放在空格键上,其余的 8个手指放在这8个键上。基本键是打字时手指所处的基准位置,击打其他任何键,手指都是从这里出发,而且打完后又须 立即退回到基本键位。 左手食指负责的键位有4、5、r、t、f、g、v、b共八 个键,中指负责3、e、d、c共四个键,无名指负责2、w、s、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方法探索”旨在研究性如何通过使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及创新意识,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同时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培育新型师生关系,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实践自学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的课型为两类:一是理论课,二是实践课(上机实习课)。但是我认识还存在着第三种课型,即实践项目课。教师应该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的要求,根据对学生学习技能的规律研究,在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的条件下,力争将每堂信息技术课都上成理论实践结合的课型,即将学生带入微机教室中上课,达到每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相结合,手脑并用,教练合一。这样理论实践当堂结合,并当堂转化为技能,教学效果较好。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可以说是目前较科学、应用频率较多的课型。实践项目课的课型如何具体操作?经过研究、探索和网上讨论交流,总结出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上好实践项目课课堂教学的较理想模式。 1、情境创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课时,教师应当用最有效的方法、最短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课的艺术性具体表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沟通师生感情,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课的形式、内容和语言,甚至导课时的情感和动作。例如,教学“电子邮件的使用”一节,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电子邮件”的兴趣,可以简单介绍“马拉松”长跑比赛来历的故事,然后问学生现在什么邮件最快,学生多想到特快专递,教师这时介绍是“电子邮件”最快。当学生们听说几秒钟之内就可以收到“电子邮件”时,顿时感到惊讶并立即产生亲手试试的欲望。这样,导课就算成功了。 导课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的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的。“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架构与学生经验、兴趣相关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其进入情境非常重要,这关系着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品质,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的养成也很关键。例如,在创设“美化工作表”这一课的情境时考虑到这一部分知识点多且杂,部分知识点与Word排版类似,容易使操作熟练的学生感觉没兴趣、不熟练的学生又跟不上等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本班的成绩表为操作样本,贴近学生的生活,以组为单位,形成组内合作、

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数学《7的乘法口诀》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设计方案 ——南华罗武庄中心学校程晓杰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1—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的有效整合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政治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整合的涵义就是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政治学科地内容、资源、结构及课程地实施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学科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的多元化导致社会利益的日益多样化,这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伴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这也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为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尝试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日常教学。在我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这两年中,我感觉在这种整合模式中,教师不可以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但象政治这类文科性质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它同时还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大量生动、形象、真实的资料,以启发学生,让学生不走出课堂但还能了解到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达到在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实现对生活的感悟。长期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我深切的感觉到信息技术与文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 以下我将谈一下我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以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的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使用信息技术,我感觉首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

信息技术课与玩游戏

信息技术课与玩游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走进了千家万户,逐步成为家用电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电脑游戏已经成为了许多中小学生生活娱乐中的内容之一。据资料调查显示,有85%的家长反对子女玩电脑游戏。其原因是电脑游戏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教育问题,确因有人迷恋游戏而影响工作学习,时常有媒体报道某某大学学生因游戏成隐成绩下降而被退学,某地小学生因几天几夜沉迷于游戏厅而晕厥……其实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而游戏正符合这一年龄特点,怎能不玩游戏呢?看来不是“玩”与“不玩”那么简单了。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但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既然书上都有游戏,当然可以玩,但要学会控制。信息技术老师在让学生玩游戏时首先要考虑几个简单的问题: 1、玩什么。玩游戏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这一点是不用质疑的,干脆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安排适合的游戏给他们玩。学鼠标的时候就来“连连看”,学键盘的时候就玩“吃苹果”,学Word自选图形时就玩“搭积木”,还有学习语文的语文游戏……玩中学,学中玩,真的是两全其美。当然,游戏的时间不能太长,最多一次一个小时,所以安排一些小游戏比较合适,学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过关。过关了他们就高兴,兴趣也就有了! 2、怎么玩。同样的游戏,老师的引导不一样,玩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放任自流,学生仅仅是玩游戏而已。稍加点拨,游戏就能促进学生思考啦,你可以问学生:这个游戏什么地方最好玩?为什么觉得好玩?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可以在哪些方面做改进?……你还可以在校园网上搞一个论坛,让学生到论坛发表意见,互相切磋,甚至可以就游戏的利与弊进行一番大讨论(也是一种德育教育嘛),这样不又可以让学生学会发布信息了吗?一举两得。 3、何时玩。除了专门的游戏课是以游戏为主以外,其它的信息技术课上就应该是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知识为主了,如果在课上安排游戏,就有一个放在什么时间的问题了。如果是帮助学习的,那就放在教学中,边学边玩;如果是作为一种奖励,那就在完成学习后,谁先完成学习任务,谁就先玩,多玩。 尽管电脑游戏存在种种弊端,但不可否认电脑游戏给人们带来的诸多益处。如何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怎样有机地把电脑游戏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一)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 1、电脑游戏可促进游戏者学习计算机技术 电脑单机游戏与在线游戏的盛行使得电子游戏与计算机技术紧密联合在了一起。游戏者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通过鼠标、键盘的操作,可以帮助游戏者熟悉和掌 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 2、电脑游戏促进游戏者认知的发展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潍坊市电教馆刘德超 (2004年4 月讲稿)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三、学科网络课程的编制与应用 一、多媒体投影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多媒体投影 … 结论:1、只能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双主模式) 2、多媒体投影是教的辅助手段 3、是现在乃至将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教就有学,有学可以无教)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择的课题内容不能发挥多媒体投影教学的优势 2、代替其它常规媒体(板书、实验、投影器、录音、录像等) 3、课件质量不高 (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技术性、艺术性) 结果:提高了教学成本,却没有提高教学质量 (三)今后应用建议 】 1、认真选择课题 在备课时,要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反复比较,选择使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效果好的课题,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精心设计课件 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科学地组织并呈现出来。 3、尽量采用成品课件 对成品课件采取“一引、二用、三改”的使用原则,减轻教师的负担。 “引”――引进;购买、交流、网上下载(包括小工具、小软件)等多种渠道。 “用”――使用;引进后必须使用,在使用中学习、体会和鉴别。不能以任何理由束之高阁。 “改”――改进;使用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创新、完善,成为自己制作的精品课件。 4、支持并服务于各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 要在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发挥作用;要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作用。 二、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环境分析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一、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解 经过10余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国政府提出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仅仅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上,而且对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运用信息技术逐步改变原有的教育教学过程与模式,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范围内选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突破传统教学活动的时空限制,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这一变革的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过程,只有融合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融合”不是一般的技术应用,而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相互促进。一方面,信息技术要进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

用;另一方面,要实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技术提供支撑,同时也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何克抗教授提出:以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只从改变“教与学环境”或改变“教与学方式”的角度(最多也只是同时从改变“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这类“渐进式的修修补补”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他认为要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自觉地认识到:不能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的较低层面上,而必须在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这正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之所以提出、并倡导“信息技术要与教育深度融合”这一全新观念与做法的基本出发点,也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本质与确切内涵所在。 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 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时发现,推动教育信息化不能简单地搞硬件驱动,而忽视课堂教学应用,这种方式做起来相对容易,但难以持久,并且效果也是会大打折扣的。我国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就是采取应用驱动,一是要着眼于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在教与学的主战场中开展应用。这种应用应该是师生广泛参与的日常教与学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应该是对即有教学方法的改造与

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11课《拖动鼠标玩游戏》word教案

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11课《拖动鼠标玩游戏》 word教案 备课时刻:9.2 上课时刻:9.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 2、技能目标:熟练把握鼠标的差不多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的鼠标操作,培养学生敏捷的观看能力;增强对鼠标拖拽操作的感性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鼠标拖拽完成游戏操作,培养学生敏捷的观看能力。 2、难点:正确把握鼠标操作,拖拽中保持稳固操作。 三、知识点 1、鼠标拖拽。 2、游戏启动方法。 3、两个游戏的使用。 4、游戏使用技巧。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单击鼠标玩游戏 鼠标有多种操作,我们还能够利用鼠标做专门多情况…… 2、拖拽鼠标进行拼图 往常玩过专门多拼图游戏,能不能利用运算机来玩一次拼图游戏呢?――顽皮的小猫。 鼠标拖拽:先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选定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拖拽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鼠标拖拽可将对象由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 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顽皮的小猫 学生练习拼图游戏 看看你能闯到哪一关 测测你的能力 3、说一说,做一做 有个别同学在机房里的行为适应不行,比如乱打键盘、扔东西、拔电源、不爱惜鼠标等,观看以下图画,说说图画中的学生做得对不对。 4、学生填写又进步了和问题口袋。 5、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教后记:通过本节的学习,是绝大多数学生把握了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并熟练把握鼠标的差不多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教学成效较好。 教后记: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把握了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达到了教学目的。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高投”与“低效”的问题,引起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追求效益、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应用于课堂教学时,他们就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进而解决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低投”与“高效”的问题。低“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低资产投入,而且还包括师生精力和时间的低消耗;高“效”包括教学过程的快速度和教学水平的高质量。下面,我们以多媒体教学为例来分析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实践中验证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课堂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方式,在多媒体教室配置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视频展示台、计算机、数字投影仪、VCD或DVD、功率放大器、音箱、话筒、无线接受器、大屏幕等),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方式,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实现图文并茂、声画并举,甚至模拟虚拟现实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文字或简单挂图呈现教学信息的形势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从而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文字呈现信息过于抽象的问题,而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把抽象的信息内容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再现给学生,使学

生更容易理解,实现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相关文章论述很多,不同学科,其多媒体教学优势发挥的程度也不一样。大致归纳如下几点: ①直观形象,克服抽象。(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②图文声像并茂,多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多元认知,多感官接收) ③动态模拟过程,有效呈现重点、难点。(动态呈现) ④及时交互,及时反馈,易于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便于交互) ⑤虚拟现实,突破视觉局限,再现事物本原。(虚拟再现) ⑥无限重复,加强记忆,克服遗忘。(符合人类重复记忆原理) ⑦针对性强,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⑧海量信息,节约空间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中发现多媒体教学使用的问题 误区一: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崇拜”现象。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与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为初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广阔的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素养。信息技术与初中课程的整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一、课程整合思想概述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课程整合理论针对学样科目割裂知识的弊病,立足于学科内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它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到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同一个问题,从而使各门学科相互协调、相互渗透,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课程相整合,就是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 ① 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② 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等。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产生于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先进技术和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必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来。在21世纪的今天,把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今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改善着我们的教学方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改善传统的手工业性质的政治课教学方式,告别粉笔、黑板,走向视听形声结合的现代化的高效率政治课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极大热情。 教学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或叫求知欲。我们知道,中学生都喜欢新颖的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从而产生兴趣。而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这种交互性可以让学生直接动手参与。正是由于这种交互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两者加起来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

看见,又能听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而且它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能唤醒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诱发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 第二.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把许多抽象的思想政治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把握。 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由于多媒体具有直观性,通过画面、声音、色彩的展示、传递信息。使学习内容由间接变直接,由抽象变具体,由枯燥变有趣,由深奥变浅显。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知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能深刻理解,灵活运用,记忆牢固。例如,在高二哲学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统一性”这一抽象的哲学命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的视图功能,如用同一根绳子吊在气球两边的两个人都以另一个人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维持生命的系统之中这样一个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矛盾统一性和相互依存的道理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多媒体技术不仅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的视听觉材料,而且为学生展现了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可以说,多媒体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 第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气息。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标。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

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11课拖动鼠标玩游戏word教案

第3课拖拽鼠标玩游戏 备课时间:9.2 上课时间:9.1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 3、情感目标:通过游戏的鼠标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增强对鼠标拖拽操作的感性认识。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鼠标拖拽完成游戏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2、难点:正确掌握鼠标操作,拖拽中保持稳定操作。 三、知识点 1、鼠标拖拽。 2、游戏启动方法。 3、两个游戏的使用。 4、游戏使用技巧。 四、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上节内容:单击鼠标玩游戏

鼠标有多种操作,我们还可以利用鼠标做很多事情…… 2、拖拽鼠标进行拼图 以前玩过很多拼图游戏,能不能利用计算机来玩一次拼图游戏呢?――顽皮的小猫。 鼠标拖拽:先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选定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拖拽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鼠标拖拽可将对象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顽皮的小猫 学生练习拼图游戏 看看你能闯到哪一关 测测你的能力 3、说一说,做一做 有个别同学在机房里的行为习惯不好,比如乱打键盘、扔东西、拔电源、不爱惜鼠标等,观察以下图画,说说图画中的学生做得对不对。 4、学生填写又进步了和问题口袋。 5、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教后记:通过本节的学习,是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并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教学效果较好。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特别是电化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无疑是给学校教育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手段,使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促进了教师本身与外界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对自身素质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学的有效性,更多的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这种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高效地实施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于现代教育教学中,与各学科整合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实践中,我们发现课堂上的使用并非多多益善,而要高效合理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际中,需要教师本身有很好的信息技术基础,更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便会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合理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生自主的思考,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给老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素质也在随之提高,要与时代同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要。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的灵魂在课堂,教师的价值也在课堂。教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就要回归课堂,立足课堂。”是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教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课堂教学,应该可以看作是一场战斗,要想取得胜利,先进的武器装备是基础,而信息技术无疑会成为教师课堂上最有力的武器。只要是好的,对教学有利的,能促进学生学习,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那么无论是什么样先进武器,我们都要用它,而且要用好它。这就对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自己还要明确如何利用所掌握的技能,为我所用,为所教学的内容更好的服务,而这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需要教师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去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 学效率 浅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悄悄地对人类的社会进行着一次技术改革,它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中正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而它的诞生同样也在悄悄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因此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课程的教学相结合、相融合。 关键词:信息技术功能特点提高教学效率整合信息资源与教学内容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要

在未来的世纪获得成功,条件之一是必须掌握信息技术。因此,20世纪后10年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巨大变革就是以计算机和因特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和通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研究的不断开展。 为了更好地面对新的世纪的发展,各国都在努力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Education technology Initiative)。行动纲领指出:到XX 年,全美国的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21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我国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决定:全国普通高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城市初级中学从XX年新学年开始开设信息技术的必修课程。 所谓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