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中华民居2012年3月

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集化,土地资源短缺[1],高层住宅成为建筑发展的主流,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居民交往方式。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能够更好的交流,愉悦身心舒适的交流平台为目的。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营造生态性、文化性的高层住宅环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促进居民邻里之间交往具有显著作用[2],同时能提高高层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品质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增加居民的空间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

1.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概念

高层住宅是为解决人口居住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由于高层住宅自身占地面积的有限性,高层住宅在满足大规模的居民对公共交往空间的需求方面有欠缺。

公共交往空间是指在高层住宅中为满足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而提供的一个可供娱乐、休闲的公共交流空间。现代高层住宅正向着功能全面化方向发展,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是对现代建筑设计师的最基本要求[3]。

2.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现状分析

“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充分体现了居民对于相互交往的渴望性。高层住宅由于自身占地面积的有限性,其高容积率的现状造成的居住质量的降低,居民之间的交往关系倍受关注。现阶段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居民邻里交往的需求,这与完善的单体户型内部空间设计的成熟性及设施配备的高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2.1 高层住宅现状

高层住宅的竖向层叠的形式,加强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削弱了居民之间相互交往空间的亲密性,弱化了居民之间公共交往的可能性。

高层住宅的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平面布局紧凑化设计,忽略公共交往空间,降低了居民间交往的密切性。

2.2 交通空间的局限性

高层住宅为满足经济利益最大化,决定了交通面积的有限性。以电梯走廊为代表的追求便捷的交通通道,削弱了居民停留的自由性及与周围的人接触的机遇性。箱式电梯的设计,增加了承载的人口密度量,由于其空间缺乏变化性,阻碍了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的形成。

2.3 公共交往对象的多样性

高层住宅的设计初衷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更多的居民,决定了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居民由于来源于不同的环境,必然存在着文化、心理的个性差异,降低了交往的可能性。

3.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3.1 人性化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提供充分的空间实用性及美观性,达到形式与功能统一。人性化的设计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在进行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中,考虑到针对不同环境的塑造,体现公共交往空间的“以人为本”的特性。老年人活动空间在设计上,应该设计安静休闲聊天为主题的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喜欢安静的心理需求;年轻人主要的活动区域,则应该以活泼运动为主题;儿童主要活动区则以娱乐玩耍为主题,儿童一般由家长带领,提供一些休息座椅以供家长休息。

3.2 生态性

高层住宅中的生态性设计主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人口基数大,人均绿化率低这一特点。在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中引入生态性的设计理念,有助于保证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共交往空间设置一定的绿化面积,在为高层住宅的居民提供合适的娱乐休闲场所的同时,对于高层住宅区的微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在屋顶平台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绿化设计中,夏季可以吸收热量,避免屋顶直射,冬季可以保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绿化与节能的“双赢”效果[4]。4.“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

在对现代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及基本的设计原则的总结基础上,提出设置“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将现代的高层住宅看做是多层住宅建筑的竖向叠加形式,在垂直空间里,竖向分解其高密度的承载性,并将人性化,生态性的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其中。

这种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具体模式是经过住宅楼外部公共交往空间,从低到高依次建立架空式底层公共交往空间、门厅公共交往空间、各层公共交往空间、“公共层”设置公共交往空间、屋顶平台公共交往空间,一个立体式的多层次的空间形式。通过这些公共空间的设置,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的频繁度,加强居民之间的交往的密切性。

4.1 架空式底层公共交往空间

在1926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了“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的新建筑特色。将高层住宅的底部架空的理念,也是继承了柯布西耶的这一设计思想。

4.1.1 公共设施的设置

底部架空设置的相关公共设施例如活动室、管理室、便利店等,目的是为整个高层住宅的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既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又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居民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平台。

4.1.2 植物绿化

在底部设置相应面积的绿化,既能增加高层住宅的绿化率,又可以作为高层住宅内外环境的结合点。通过一定的绿地将高层住宅楼的内外部沟通连成一片,绿化的连续性加强了视觉上的通透性,弱化了高层住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张玉明 高文静 程立安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高层住宅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匮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展开分析,在充分了解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

人性化,生态性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高层住宅“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以后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倡导建筑设计师创造出更舒适、生态、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

关键词:高层住宅 公共交往空间 居民

Research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ZHANG Yu-ming , GAO Wen-j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ANALYSIS IS LAUNCHED FOR THE SHORTAGE STAGE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IN THE PRESENCE MAINSTREAM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VELOPMENT TODAY. BASED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DESIGNING PRINCIPLES, SUCH AS HUMANE, ECOLOGY, ETC. DESIGN METHOD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PUBLIC INTERCOURSE SPACE ---"STEREO TYPE AND MULTILEVEL"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ECUTIVE DESIGN AND ADVOCATING THE ARCHITECT DESIGNER TO CREATE A MORE COMFORTABLE, ECOLOGICAL AND SAFE PUBLIC INTERACTION SPACE .

KEY WORDS: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THE RESIDENTIAL PEOPLE

?29?

?30?

中华民居2012年3月

宅的压抑感,忽略了对高密度的感知性。

4.2 门厅公共交往空间

高层住宅的门厅设计,是住宅居民从外部空间进入个体住宅的必经的过渡空间。各个单元入口门厅的设计,应该通过色彩,造型上区别于其他单元的入口空间设计,既能体现人性化的理念,又在共性中塑造个性。门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合理设计,有效减少居民对于高密度环境的拥挤感,增加人们对高层住宅的空间归属感及与同单元居民的共同体意识。

4.3 各楼层的公共交往空间

各楼层的公共交往空间最为重要的就是交通空间的设计。交通空间内部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居民交往的生态环境品质。

候梯厅的公共交往空间属于同层间交通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改善候梯厅的环境设计,使其不过于局促简单,适当设置座椅进行简单装饰,缓解人们等待电梯时的焦躁感。

电梯厅的设计,应避免千篇一律的箱式电梯的设计,播放轻松的音乐及天气变化提示,设置一定主题意义的画报,让人们在电梯厅内部享受到富有人性化的设计,能够为人们更好的交往做好铺垫。

高层住宅楼具有人口居住高密度的特性,在本层的几户住宅的交通核心设置一定的公共交往空间。该交通核心的公共交往空间通过走道与侯梯厅相联系,共同服务于居民,加强居民联系的密切性。

4.4 “公共层”设置的公共交往空间

“公共层”是将高层住宅内每隔几层设置一个公共层,在该公共层内部,设计一定的“公共空间”, 作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这有利于解决高层住宅住宅竖向层叠的形式而导致的各个楼层的居民公共交往空间分离的问题。该公共层作为高层住宅内部竖向的联接,是合理缓解居民的居住环境中私密性与公共性矛盾的有效措施,在保证居民生活追求私密性的同时,提供方便的公共性的活动空间。

4.5 屋顶平台的公共交往空间

高层住宅屋顶空间的合理利用,有助于增加居民公共交往空间的层

次的多样性。

4.5.1 主题活动集中区

将屋顶空间设置成带有一定主题性质的日常活动的场所,由于其自身的高度特征,避免了不必要的骚扰,增加了使用的高效性,人们在进行这些休闲活动时,提高了邻里交往的密切性。

4.5.2 屋顶绿化

在高层住宅屋顶设置一定面积的绿化,将住宅环境的生态性理念应用其中,可以增加住宅空间的绿化率,调节高层住宅区的小气候。由于自身的高度性,形成人们接触观摩住宅外部空间的最开阔的视角,盆景花卉的处理也丰富了交往空间的多元化,有效增加邻里交往的趣味性,有助于提供良好的活动交往场所。

5.结语

高层住宅,在未来是主流建筑的发展方向。高层住宅的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构思,虽然牺牲了一部分住宅面积,但是,却创造了环境优雅,亲切宜人的公共交往空间 [5]。在改善高层住宅的小气候和环境卫生方面,美化高层住宅环境和为居民创造休息活动场地都有显著作用。建筑设计者应该深层次的探索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思路,营造具有人性化的、生态性的可持续性高层住宅环境,促进高层住宅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一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李陌.高层住宅内部公共交往空间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3] 田宝江,蒋五一.高层住宅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筑,2009(01).10-12[4] 赖雄发.谈高层住宅的生态化[J].广东建材.2007(01):108~109.

[5] 林朝前.谈现代住宅建筑的规划与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6):145~146.

程,故部分淤积面需要整平处理;

(2) 淤积面以下采用在坝顶进行水泥灌浆的方法;

经投资比选后,水下处理方案选用全灌浆的投资略小于灌浆加水下混凝土处理的投资。

4.2 坝前有水处理方案比选

在确定水上水下施工方法后,对以下三个坝前有水施工方案进行工程效果及投资比较,综合考虑择优选取。

(1) 基本不影响水库发电的放空水位318m

基本保证水库正常运行,不因工程加固而放水,不影响发电。根据电厂生产情况统计表,基本上所有年份均有3~4个月时间库水位在318m 以下,足够水上防渗面施工。因此选取水位318m作为水上水下处理的分界高程,318m以上坝面在进行局部缺陷修补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318m以下采用水泥灌浆,灌浆采用两排,位置在防渗墙后浆砌石体及防渗墙与浆砌石接触面。

(2) 放空水位为发电死水位307m

施工时水库水位放至保证发电的发电死水位307m,307m以上坝面在进行局部缺陷修补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307m以下采用全水泥灌浆。

(3) 放空水位为放空底孔底高程298m

施工时水库水位放至放空底孔底高程298m,298m以上坝面在进行局部缺陷修补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298m以下采用全水泥灌浆。

4.2.1 坝前有水处理方案比选

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和发电损失,选取坝前有水的处理方案,参见表4-1。

表4-1 各方案工程投资+发电损失比较 单位:万元

从表4-1中可以看出,放空水位为318m时的综合投资为409万元,远小于放空水位298m和307m时的综合投资。虽然298m和307m的放空水位可以较大的增加上游面的防渗处理面积,更好的保证防渗加固效果,但是这两个放空水位要影响水库发电,给电厂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选取318m作为坝前有水处理方案的放空水位,选取涂涮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作为上游面板水上部分的防渗处理方式,选取水泥灌浆

作为上游面水下部分防渗处理方式。

4.3 坝前无水处理方案

坝前无水施工方案考虑恢复原大坝上游施工围堰及施工导流洞,排干库前积水,清除坝前一定范围内的淤泥,使整个大坝迎水面均具有干地施工条件,然后采用效果较好的水上处理方法对整个大坝迎水面进行防渗处理。

4.3.1 坝前无水上游贴面方案比较

整个坝面的防渗处理选取以下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在整个面板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309m以下面板表面立模浇注1.0m厚C20混凝土贴面。

方案二:309m以上面板表面浇注10cm厚沥青混凝土贴面;309m以下面板表面浇注20cm厚沥青混凝土贴面。

经投资比较后,沥青混凝土贴面方案投资估算略低于涂刷涂料加贴面混凝土方案,且沥青混凝土贴面工程效果容易保证、耐久性好、伸缩缝处理方法简单,因此坝前无水施工方案的上游防渗贴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贴面,投资为549万元。

4.4 上游防渗设计处理方案比选

从投资估算上看,坝前有水选定方案为409万元,坝前无水选定方案为549万元,工程投资差距不很大,但坝前无水方案施工期水库需要放空,影响电厂发电,发电损失约1000万元。

虽然坝前无水时所有加固措施均可干地作业,施工质量容易保证,加固处理也比较彻底,但其发电损失过大,影响电厂发电效益。加上目前全国电力均十分紧张,因此,我们选取坝前有水方案作为南告大坝上游防渗设计的处理方案。

5.上游防渗设计处理结论

通过数种方案的比较和分析,并充分考虑厂方和专家意见,在尽量减少工程投资及保证施工期发电的情况下,推荐不停产的在坝前有水情况下处理上游防渗墙并结合坝体灌浆等综合治理措施作为大坝加固方案:在防渗墙后采用水泥灌浆的方法造防渗帷幕,在306m以上在防渗墙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对局部墙体缺陷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T5148-2001);[2]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18445-2001);[3]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准则(SLJ01-88);

[4] 广东省南告水电站工程技施设计说明书第六篇大坝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5] 南告水电站大坝安全检查设计复查报告

(上接第54页)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浅谈岭南校园交往空间的营造 发表时间:2019-05-08T10:52:52.0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期作者:徐柏曦[导读] 本文以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为例,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探究校园交往空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构成形态及展现属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实例的价值。徐柏曦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60 摘要:本文以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为例,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手法来彰显学校的文化气息,探究校园交往空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构成形态及展现属性,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实例的价值。 关键词:教育建筑;交流空间;传播媒体;工程概况及项目思考 增城市石滩中学工程项目位于增城市石滩镇“退二进三”园区,基岗村以西,横岭村以南,东临增滩路,西临增莞深高速。基地内有自然山体,谷地及水塘,环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结合用地现状山体及水体,贯彻生态、文化与高效原则,力求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高效节源、求真务实的校园空间。 坚持建筑布局与设计具有时代感与东方地域性,并充分体现面向21世纪的生态特点、科技内涵、现代景观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本项目贯彻三大设计原则:以绿色生态为本的设计原则、以院落空间为本的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力求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校园人文景观空间。 现代教育建筑不应是仅有教学功能的单一场所,而是融合教学、交流、生活、成长的复合型场所。教学交流的场所也不应限制在教室,而是散布在整个校园。交往空间作为承载教育交流的空间载体,如何将交往空间融入整个校园规划空间肌理将是本项目设计研究的重点。 规划设计 1.设计构思: ●基地设计构思:依山就势,因地制宜。 本项目充分尊重现状自然地貌,保留西、北两座山丘及西面水塘。以此为景观节点将绿轴渗透至校园内部,一方面利于降低规划路的噪声干扰,另一方面利于营造丰富的交往空间。为保障校园内外生态脉络的完整性与连续性,本项目将原地貌散布的绿植集中布置在新校园庭院,降低原始生态网络的折损率,同时通过化整为零的设计手法疏密有致布局校园建筑,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结合中水回收、可再生源利用,智能化系统,太阳能利用等绿建措施打造二星绿色建筑,呼应以绿色生态为本的设计原则。 ●空间设计构思:“轴”“心”相间,环环相扣。 本项目遵循“一心两轴四片区”的规划思路。以图书馆为核心,布置南北、东西两条校园主轴,将场地划分为教育区、生活区及两个活动区四大片区。南北向轴线沿线布置入口广场、教学长廊及观礼广场,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塑造石滩中学庄严务实的校园形象。南北主轴将教学区划分为东西两区,同时串联东西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庭院,将庭院绿轴往东西向渗透,形成张弛有度的教学交往空间。东西向轴线将教学区及生活区清晰划分,生活区结合原有地貌山体错落布置院落空间。各单体首层均架空,实现院落空间的互通。呼应以院落空间为本的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构思:分区明确,人杰地灵。

浅谈混合型住区的公共交往空间打造

浅谈混合型住区的公共交往空间打造 摘要:混合型住区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城市各个阶层居民有效融合的住区模式。混住型住区丰富的社区功能,多样的组合形式,互动的共享空间,能满足不同阶层居民的需求。其公共空间是承载居民交往、生活的重要场所,对提高住区整体环境质量以及促进混住型住区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共交往空间打造的角度对混合型住区进行一定探索,并基于现今混合型社区发展状况提出一些公共空间打造的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混合型;多样化;参与性;共享;互动

1.混合型住区模式 1.1混住型住区发展现状 城市住区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类型,承载着城市人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居民在出行、消费、休闲、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放生了重大的变化,因而对住区形态及住区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从建筑单体中功能的混合到混合型住区的建设,“功能混合”型住区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以北京市先后出现了SOHO、现代城、当代MOMA等,成都也出现了中海国际社区、南湖国际社区等混住型社区。 1.2发展混合型住区的必要性 我国社区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住区功能结构单一、人口结构单一、住区过于封闭、住区规模尺度不当等问题。多功能混合将居住、办公、商业这三个构成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功能要素有机结合,给居民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局部交通的压力,节约了城市资源,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住区模式。 2.混合型住区的公共交往空间主要特征分析 一个相对完整、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区本身即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应当同时具有居住、商业、文化娱乐、教育和(无污染)轻工业等职能空间[1]。 混合型住区主要是一种功能混合和不同社会阶层人群混合的具有活力的住区模式,有开放式布局、功能多样性、重视街道作用、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等特点。相对于纯化型住区,混合型住区内部除了有足够的居住领域外,还具有丰富的公共交往空间。 2.1必要性 混合型住区模式具有多样化的功能,因此带来了多样化的建筑、多样化的住宅和多样化的公共空间以及多样化的景观等等[2]。 公共空间作为住区外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居民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适宜、优质的公共空间能提升住区环境、增进邻里交往、丰富住区文化、完善住区功能等。公共空间的共享性及协调性能起到“功能互补,利益互惠”的作用。 2.2特殊性 混合型住区公共空间具有功能多样性、互补性、复杂性(社会性)、安全性等特殊性。混合型住区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公共空间的打造也应该具有多样性与丰富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多元化交往空间在大学校园建筑中的营造

多元化交往空间在大学校园建筑中的营造——以辽宁科技大学新建教学楼及图使馆交往空间使用情况的调研分析及改造为例 摘要: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的多元化交往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了解使用者主体(大学生)对这些建筑的交往空间的使用频率、心理感受、使用行为习惯等情况,分析其功能使用的情况,从使用者的角度阐述交往空间的形成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建筑学专业的设计手法和环境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提出对校园多元化交往空间的改造想法。 关键词: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楼,交往空间,改造,健康,学习交流 在教学建筑内部创造良好的交往空间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了,但在大多数现有的教学建筑中,建筑师往往只是单一地加大走廊空间的宽度,来完成所谓的休憩空间设计。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建立起来的空间形象缺乏特色且实际使用效率不佳。 我们以辽宁科技大学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及图书馆为例,在全面地分析了建筑使用的人流特性之后,以在高密度的高校教学空间中创造高质量、人性化的建筑外部及内部空间交往空间做为本项目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将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作为改造设计的重点,从而建立起独具特色的空间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各个交流空间的潜在魅力,探讨新型的、人性化的大学校园建筑交往空间组合体系,创造更为多元化的交往空间,以达到以下几点:(1)更大化使用现有建筑空间,完善建筑使用环境,塑造多元化空间场所。 (2)改善部分校园空间大而空、缺乏人气的现象,在交往空间中增设休息、交流场所,便于师生、生生停驻、交谈。 一.项目背景: 随着高等教育观念的革新和迅速发展,大学校园开放性、公共性日益增强,交往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交往的类型及需求各不相同,呈多元化的趋势。以往那种单一、封闭的环境模式被打破,高校更加注重信息与知识的更新互补,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交往空间对现代教育空间环境的构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师生、生生交往提供了一个大舞台。 二、现状分析: 交往空间是指那些为使用者设计,供使用者停驻、交流、或者学习等使用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和观察,在学校的主体教学楼(1号楼和2号楼)内可以发现一些典型的现象: 1、一号教学楼内,除了在A区与C区的走廊一侧两个小型阶梯教室中间都一块较大的交往空间外,并没有专门提供交流的空间,学生只能在走廊里交谈,停驻,堵塞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上,造成了拥堵的现象,同时引起喧哗和吵闹,使得班级内的课堂或自习收到很大程度的干扰。同时,那块较大的交往空间由于作相邻两个教室的疏散集散场地和走廊的采光空间略显偏大, 学校在此处添置了咖啡机供师生饮用,然而空间利用仍不完全,加之两个阶梯教室平时只开位于主要交通流线一侧的门,同学们课间仍然拥堵 走廊等候空旷空间饮水区

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分析报告

实用标准文档 例一: 案例名豪申创意中心案例投资 5500 万元称总额 作者崔海涛设计是否竣工项目案例 选用 设计类室内设计案例类型展览空间型 案例所江苏南通市案例面积 8800 平方在地米详细地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工业区石江公路1907 号 址 参与设朱非波、崔自豪竣工时间 2015-5-1 计师 业主名豪申布艺有限公司 称 业主联 undefined 系人 所用材凌云幕墙、环球UMGG、兔宝宝等品牌 料品牌 设计说 A、作品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独特挖掘角度: 明展现了南通家纺行业的新面貌,体现了南通家纺业的良好发展 B、作品在环境风格上的设计创新点: 它在外形和颜色上与周围建筑形成鲜明对比,看上去眼前一亮,从而产 生一枝独秀的效果,避免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C、作品在空间布局 上的设计创新点 : 将豪申公司的五大事业部合理安排到各个区域,完美呈现 D、作品在设计选材上的设计创新点: 使用环保材料 E、作品在投入运营后的出众效果与评价: 销售量稳步上涨,扩大营业面积,给客户带来良好的空间印象 总体构思:本着对城市需求与价值的体现,创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 境,运用材料、空间、形式、场地等元素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并

实用标准文档 在此基础上将室内空间布局与材料相结合,使达到室内空间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实用标准文档 HA事业部顶面图 HA 事业部作为展示用途面 积占用大于1/2, 展示空间运用大 量采光,来表达突出展品的美感与 价值。 HB事业部总平图 HB事业部采用与 HA不同 的表现方法,展品不再集中占 用大面积的场地,而是将展品 分割陈列于互无关系的独立 空间中,将不同风格的布艺展 品充分表达,做到一花一世界 的既视感。 HB展厅顶面布置图 作为展厅更加注重展 品与光和环境元素的结合, 突出体现在光的运用更加 频繁。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调研报告(图书馆) 小组成员:车梦醒 李光青 学号:2012074148 2012074155 学院:商学院12会计班 分工:车梦醒: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调查.李光青:电子版讲解,报告撰写,访谈. 提要: 境心理学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逐条分析. 一、背景概述 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的原玉溪师专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6130.54,共6 层,现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文理科参阅室(基藏书库)、理科书库、外文书库、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综合书库、现(过) 刊阅览室、综合研究室、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等16个库室,1 个报告厅、3个自修区及还书总台等.有读者阅览座位1300多个. 还为玉溪师院学子提供了舒适的自习环境.近来,由于临近期末 考试,为了能在图书馆占得一个可以看书写字的位子,众多学子 不惜7点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排队等候进馆,.笔者选择了校 图书馆作为此次环境心理学调研的场所正是基于其对学子们的

极大吸引力.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基于人类对 自身和周围环境关系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本次调研的基础.为了反映同学们对室内环境 的心理和行为,特地制作了这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一)吸引力 调查问卷: 1.您关顾校图书馆的频率是() a.经常25.7% b.偶尔34.3% c.较少40% d.从不0% 2.您通常关顾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 2.a.借书45.7%b.自习40%d.无聊3%d.觅友11.3% 结果分析: 环境对人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决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当环境能够满足人在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便可以认为该环境具备吸引力;反之,该环境不具备吸引力.校图书馆既能够为众多的玉溪师院学子提供囊括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的借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舒适环境.就我平日所了解的,很多同学与其贪睡点到课室自习,倒不如起早点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原因在于图书馆光线充足,查找资料方便,环境较课室舒适.但是,由于图书馆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后到的同学只能回到他们本不愿回去的课室或宿舍自习,环境差点,但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这涉及

住宅空间布局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讨

住宅空间布局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探讨 摘要:人类生活离不开住宅,它也是人生存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质保障,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意义,可以说,对住宅空间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有着比较大的现实作用,具体的人性化设计过程需要符合人类在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从人们的生活实际入手,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一定的居住文化进行体现,使空间布局更加的科学合理,将住宅功能、舒适、环境等要素综合在一起,使人们对住宅空间的各种需求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 关键词:住宅;空间布局设计;人性化设计 现代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持续的提升,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住宅建设质量方面的需求,而是对于居住场所的整体环境设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住宅空间的布局设计开始发表更多的意见。具体的住宅空间布局是技艺、文化、科学的统一,与住宅空间中包含的各种因素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体现人性化的特点,更多的是关注人们自身的实际需求,以此作为设计理念,使设计的住宅空间更加的实用、舒适,营造一个更加适合居住的优良环境。 一、住宅空间的布局及功能定位 当前人们对室内空间的布局有了更多的关注,住宅空间布局是将技艺、文化与科学三者的结合,同时与住宅空间各种因素有机结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协调,呈现一种整体和谐之美[1]。在实际的空间布局设计中应该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人们实际的各个方面的需求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力求设计出更加人性化、舒适的居住环境。 在进行住宅空间布局设计的时候,需要先对空间各种不同的功能定位进行全面的了解,居室空间具备的主要功能有招待客人、休闲娱乐、休息、烹饪饮食、洗漱、学习等等,这些不同的功能因素又会将环境分割为喧闹或安静、公开或隐秘等具有不同特点的区域。 住宅空间中的群体生活区域,其中的门厅空间具有过渡等的功能;起居室则主要发挥的是接待客人、视听娱乐、家庭聚会等的功能;餐厅发挥的主要是用餐、交流等方面的功能;休闲室发挥的主要是锻炼及娱乐方面的功能;车库主要用作存车或者储物。另外,私密生活区域中的卧室一般分为主卧、次卧等功能空间,人们主要在其中完成睡觉、读书等的活动;卫生间集合了入厕、洗漱等内容功能。此外,家务活动区域中包含的厨房主要发挥的是烹饪、储物等的功能;贮藏间主要用来存放生活杂物;设备间则主要用来储藏日常使用的各种工具及物品。 二、住宅空间布局人性化设计的原则分析 1、住宅空间布局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在住宅空间的布局设计中所体现的安全性原则,主要包含有生理安全及心理安全两方面的内容。生理安全主要就是对房屋建筑结构上的安全性以及家用设备方面的安全性、环境的安全性进行综合性的考虑[2]。心理安全主要发挥的作用就是要为居住者提供心理安全方面的保障,使其能够意识到在住宅空间能够获得一种安全感,得到充分的保护。主要有住宅位置的安全、治安方面的安全完备等内容。在对住宅进行布局设计的时候,只有对各种区域具备的功能进行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对装修的正确合理的引导,这样可以减少装修中出现的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比如对阳台的宽度进行适当的加宽,使阳台安装上下水管、煤气管道等更加方便,增强其用途范畴。 2、住宅空间布局设计的舒适性原则 住宅空间的舒适性主要就是说舒适与安逸,现代住宅空间布局的设计所要体现的主要设计目标就是让人们在居住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生活带来的舒适温馨的感受,因此室内空间的舒适性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设计中,应该注重对相关人体工程学内容的有效运用,

交往与空间

《交往与空间》读后感 一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扬盖尔将我们在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归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第一类好理解,就是生活中你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事务,例如上学上班等不太因为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的活动,第二类则是人们在有参与的意愿并且时间地点都允许的情况下发生的活动,如散步等自发性活动,而第三类则是在第二类的基础上再加一点,“有其他人参与”。(也可以分为两类:必要性活动和非必要性活动)第一章的核心就在于“在良好的户外空间中非必要性活动会大量增加从而增加城镇活力的现象下规划师和建筑师应该致力于对户外空间进行良好规划”.其原因很简单,户外活动由交往需求产生,而良好的活动又反过来促进交往需求的膨胀,(吸引更多人参加)。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与人相处共同参与的非必要性活动会给人带来满足感,在此条件下,一个好的公共空间便是加快上述这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因此,扬盖尔再三强调的创造或改造物质条件来促进公共活动无疑是正确的。 二规划的先决条件 在第一章中便已点明,建筑或规划只是促进交往的催化剂,他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引导活动的发生。(当然,也能极大地阻碍乃至于断绝活动的发生)在这一章以及之后的几章中,扬盖尔提出的问题更偏向技术性。他提出:“真正好的建筑和规划必然满足理想社会结构和物质结构完美结合的条件,才能更好地促进户外活动的产生。”而一旦活动产生,在物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活动更会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反过来,没有发生活动的街区里,人们倾向于不出去参加活动。那么对于一个想要规划好的规划师而言,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他又说明了一些人类生理上的规律,。例如,水平方向的视线比竖直方向更宽广;人们行走时视轴线向下偏移10度;100米的社会性视域;0~3.75以上的社会距离等等,规划师在了解这些规律的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对于人的活动的影响。 三集中或分散:城市小区规划 这一张讨论了影响人与活动集中分散的一系列规划决策。作者提出了四个问题:集中or分散?综合或分解?吸引or排斥?开放或封闭?单纯的考虑公共活动的话,的确,集中·综合·吸引·开放无疑会对公共空间的建设起到助力的作用。当然,我们仅仅知道这八个字是毫无意义的,杨盖尔给我们了一些建议: 1 集中人而非建筑 2 大中小尺度的规划是联系在一起的,宏观层次(大哥哥)应该为较小层次(小弟弟)的创造条件,因为两者之间的评价是一体的(具体的集中或分散的城市模式,他赞扬了以广场为中心的城镇和以街道为中心的城镇两种传统城镇,而批评了大而生硬的功能主义) 3 大尺度综合(建立城市而非单一功能区) 4“城市外围”转换为慢速交通(通过增大步行距离来增加城市活力,所谓的城市应该理解为社区会更合理) 杨盖尔特别善于对生活中被忽略的现象刨根问底,例如“窄门面宽进深”的步行街更具活力。目睹公共空间也是种吸引力,,现代建筑的过于求大是因为建筑师对于小尺度和小空间的拿捏不准等等,却也给了我们一些学习中的思考.... 四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 如同第二第三章一样,第四章依旧是给予规划是具体的建议,杨盖尔讨论了步行驻足小坐观看聆听与交谈对于空间的要求,包括了尺度材料距离线路等物质因素和人的活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 研分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校园空间环境行为调研分析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 (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 (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四)、以环境行为评论校园设计 (五)、总结 调研人:张露 班级:13级景观设计1 班 学号:201306314009 指导人:葛老师 时间:2014.12.16

摘要:简述了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动特点。对校园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的空间组织及行为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查,并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理论分析调查结果,结合实例讨论了行为参与和空间交往、环境品质与行为活动以及行为的负效应过程等问题。并进一步从满足人的行为角度出发,对提高校园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重庆文理学院星湖校区校园户外空间环境设施布局分明,生活区 域与教学区域安置合理 (如图—校园平面简图) (一)、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类型 1.必要性活动 指必须或不得不参与的活动,如上下课、吃饭、睡觉等日常活动,这类活动大多与步行有关,没有选择的余地,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其发生的场所主要是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宿舍、食堂等。

2.自发性活动 指自愿的,有合适的时间和外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的活动,如散步、户外阅读 等,(如左图—小提琴岛) 这类活动与外部环境关系较 大,只有物质条件,场地吸 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3.社会性活动 其发生条件最高,需要他人的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游戏、交谈等各类公共活动及社会活动,改善环境中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的条件,会间接地促进社会性活动。 (二)大学生的校园行为特点 1.规律性 学生在校园中的活动有赖于各级各类校园设施,如上下课、吃饭时间,活动规律性和阵发性强,人流量大而集中。各类相关设施如 能合理配置相互靠拢,有利于缩短步 行距离,提高效率。 (如图)一部分宿舍与商贸楼靠拢,

住宅空间教案——餐厅与厨房设计

餐厅与厨房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家居空间餐厅、厨房功能、布局形式、设计要点,为后续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餐厅、厨房的布局形式与设计方法; 难点:把握餐厅厨房的设计要点,并结合不同空间应用; 三、教学方法 讲授、示范、随堂指导、练习 四、课时安排 10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餐厅设计 餐厅是家人日常进餐的主要场所,也是宴请亲友的活动空间。因其功能的重要性,每套居住空间都应设独立的进餐空间。餐厅的开放或封闭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可用房间的数目和家庭的生活方式决定的。 (1)功能分析 餐厅的主要功能是家人用餐、宴请亲友,同时也是家人团聚、交流、商谈的地方。餐厅可单独设置,也可设在起居室靠近厨房的一隅,通常餐厅位于厨房和起居室之间最合理。就餐区域尺寸应考虑人的来往、服务等活动。色彩上应该采用暖色调,比如橙色、黄色等可以增加食欲的颜色,不宜采用绿、蓝、紫色。 (2)布局方式 餐厅的设置方式主要有三种:独立餐室、客厅兼餐室、厨房兼餐室。 1、闭合空间 当餐厅处于一个闭合空间之内,为创造出特殊的就餐气氛,其表现形式便可自由发挥,然而完全隔离的餐厅在空间灵活性上比较差。 2、开放性空间 如果是开放型布局,应和它共处的那个区域保持设计风格上的统一。 3、半开放性空间

若空间条件不具备时,也应在起居室或厨房设置一个开放式或半独立的用餐区位。我们通常所见的客厅兼餐室就是起居室与餐厅共用一个空间的形式,中间可以采用柱子、矮柜或隔断等艺术形式作区域上的划分。 (3)设计要点 1.顶棚2.地面3.墙面4.照明与色彩5.家具配置与尺度要求; (二)厨房设计 理想的厨房必需同时兼顾如下要素:流程便捷、功能合理、空间紧凑、尺度科学、添加设备、简化操作、隐形收藏、取用方便、排除废气、注重卫生。 (1)厨房的功能及动态分析 按照烹调的操作顺序,厨房的功能有以下4种: 厨房设备与家具的布局应按照烹调的操作顺序进行合理的布置,以方便操作,避免过多地徒劳走动。平面的布置除考虑人体和家具的尺寸外,还应考虑家具的活动。另外,厨房设计要全面考虑通风良好、方便清洁、作业便利、能源安全等问题。 (2)厨房的基本类型: 1. 封闭型厨房 2. 开放型厨房 (3)厨房的平面布局形式 根据日常操作程序作为设计的基础,建立厨房的三个工作中心,即储藏与调配中心(电冰箱)、清洗与准备中心(水槽)、烹调中心(炉灶)。厨房布局的最基本概念是“三角型工作空间”,是指利用电冰箱、水槽、炉灶之间连线构成工作三角,即所谓工作三角法。 (4)厨房设计的要点 1 能源照明 2 人体工程尺度3操作流程4 采光通风5 高效排污6 电器设备7 安全防护 8 材料设计9 色彩设计; (三)教师示范餐厅与厨房设计图绘制的具体步骤及方法; (四)要求学生随堂临摹优秀餐厅与厨房空间设计范画; (五)教师巡视课堂,逐一指导学生并单独示范; (六)集中点评作业;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中华民居2012年3月 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密集化,土地资源短缺[1],高层住宅成为建筑发展的主流,极大的改变了传统的居民交往方式。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是以为居民提供一个能够更好的交流,愉悦身心舒适的交流平台为目的。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营造生态性、文化性的高层住宅环境,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促进居民邻里之间交往具有显著作用[2],同时能提高高层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品质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增加居民的空间认同感和精神凝聚力。 1.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概念 高层住宅是为解决人口居住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而发展起来的。由于高层住宅自身占地面积的有限性,高层住宅在满足大规模的居民对公共交往空间的需求方面有欠缺。 公共交往空间是指在高层住宅中为满足居民之间的相互交往,而提供的一个可供娱乐、休闲的公共交流空间。现代高层住宅正向着功能全面化方向发展,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是对现代建筑设计师的最基本要求[3]。 2.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现状分析 “远亲不如近邻”的说法,充分体现了居民对于相互交往的渴望性。高层住宅由于自身占地面积的有限性,其高容积率的现状造成的居住质量的降低,居民之间的交往关系倍受关注。现阶段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居民邻里交往的需求,这与完善的单体户型内部空间设计的成熟性及设施配备的高端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2.1 高层住宅现状 高层住宅的竖向层叠的形式,加强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削弱了居民之间相互交往空间的亲密性,弱化了居民之间公共交往的可能性。 高层住宅的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平面布局紧凑化设计,忽略公共交往空间,降低了居民间交往的密切性。 2.2 交通空间的局限性 高层住宅为满足经济利益最大化,决定了交通面积的有限性。以电梯走廊为代表的追求便捷的交通通道,削弱了居民停留的自由性及与周围的人接触的机遇性。箱式电梯的设计,增加了承载的人口密度量,由于其空间缺乏变化性,阻碍了良好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的形成。 2.3 公共交往对象的多样性 高层住宅的设计初衷是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更多的居民,决定了人口密度大的特点。居民由于来源于不同的环境,必然存在着文化、心理的个性差异,降低了交往的可能性。 3.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原则 3.1 人性化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就是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提供充分的空间实用性及美观性,达到形式与功能统一。人性化的设计主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在进行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中,考虑到针对不同环境的塑造,体现公共交往空间的“以人为本”的特性。老年人活动空间在设计上,应该设计安静休闲聊天为主题的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喜欢安静的心理需求;年轻人主要的活动区域,则应该以活泼运动为主题;儿童主要活动区则以娱乐玩耍为主题,儿童一般由家长带领,提供一些休息座椅以供家长休息。 3.2 生态性 高层住宅中的生态性设计主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人口基数大,人均绿化率低这一特点。在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中引入生态性的设计理念,有助于保证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在公共交往空间设置一定的绿化面积,在为高层住宅的居民提供合适的娱乐休闲场所的同时,对于高层住宅区的微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例如在屋顶平台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绿化设计中,夏季可以吸收热量,避免屋顶直射,冬季可以保温,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绿化与节能的“双赢”效果[4]。4.“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 在对现代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及基本的设计原则的总结基础上,提出设置“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将现代的高层住宅看做是多层住宅建筑的竖向叠加形式,在垂直空间里,竖向分解其高密度的承载性,并将人性化,生态性的设计理念充分应用其中。 这种立体式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具体模式是经过住宅楼外部公共交往空间,从低到高依次建立架空式底层公共交往空间、门厅公共交往空间、各层公共交往空间、“公共层”设置公共交往空间、屋顶平台公共交往空间,一个立体式的多层次的空间形式。通过这些公共空间的设置,促进居民之间的交往的频繁度,加强居民之间的交往的密切性。 4.1 架空式底层公共交往空间 在1926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了“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的新建筑特色。将高层住宅的底部架空的理念,也是继承了柯布西耶的这一设计思想。 4.1.1 公共设施的设置 底部架空设置的相关公共设施例如活动室、管理室、便利店等,目的是为整个高层住宅的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既有助于提高居民的安全系数,又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更是居民的公共交往空间的平台。 4.1.2 植物绿化 在底部设置相应面积的绿化,既能增加高层住宅的绿化率,又可以作为高层住宅内外环境的结合点。通过一定的绿地将高层住宅楼的内外部沟通连成一片,绿化的连续性加强了视觉上的通透性,弱化了高层住 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张玉明 高文静 程立安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摘 要:高层住宅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匮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展开分析,在充分了解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 人性化,生态性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高层住宅“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以后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提供理论 依据,倡导建筑设计师创造出更舒适、生态、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 关键词:高层住宅 公共交往空间 居民 Research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based on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ZHANG Yu-ming , GAO Wen-jing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 250101,China) ABSTRACT: ANALYSIS IS LAUNCHED FOR THE SHORTAGE STAGE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 IN THE PRESENCE MAINSTREAM OF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VELOPMENT TODAY. BASED ON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DESIGNING PRINCIPLES, SUCH AS HUMANE, ECOLOGY, ETC. DESIGN METHOD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PUBLIC INTERCOURSE SPACE ---"STEREO TYPE AND MULTILEVEL" IS PROPOSED. 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ECUTIVE DESIGN AND ADVOCATING THE ARCHITECT DESIGNER TO CREATE A MORE COMFORTABLE, ECOLOGICAL AND SAFE PUBLIC INTERACTION SPACE . KEY WORDS: TH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THE PUBLIC COMMUNICATION SPACE,THE RESIDENTIAL PEOPLE ?29?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校园景观空间与学生的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校园是城市中特殊的社区单元,具有物质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双重属性。校园景观环境包括实体要素和空间要素。从文化角度看,校园环境包含了人及社会关系,同样也渗透着文化属性。由此看来,大学校园所要担当的角色不仅是满足学习、实验和生活的功能,更要能为使用者提供新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空间。现代校园空间形态更为开放、多层次,以便提供流通的、便于公共交往的建筑室内外空间。 从人的行为特征来分析校园景观空间,首先要分析下人的行为与空间的对应关系。人在空间的流动有一定的特性,主要分为三大类:1.目的性较强的人流; 2.随意性的流动; 3.静止。从这三大类来看,本文主要研究第三类静止,也就是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休憩空间。室外休憩空间包括广场、绿地、水体、林荫道以及座椅等休憩设施的休憩空间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电子信息和网络广泛进入学生生活,学生更多地与电脑接触,减少了大量的户外活动。因此良好的室外休憩空间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为校园注入活力和生机,也为学生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作用。如今教育应尽可能地发挥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更要使学生课内外都能受到良好教育。因此,校园规划就要做到以人为本,为师生生活条件作出努力。由此可见休憩空间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 曾经有研究表明,认为人的空间行为是环境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环境中,使用者要求发现自我、表现自我、要求思想和文化共享交流。因此在设计中应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感受,设计出能够反映设计完成后使用者潜在的各种行为意识和心理感受的环境空间,并且设计出的物质和空间形式都能满足使用者的行为。以我校为例来探究大学生行为活动与休憩空间的关系。大学生具有 独特的交往需求,校园交往生活也是学生自身发 展的重要条件。休憩空间包含了休息、交往、独 处、晨读和学习等,这些决定了休憩空间的多功 能性和多层次性。良好的休憩空间可以满足大学 生交往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吸引、启发学生交往,为休憩空间注入活力和生机,为校园增添人文气息。左边这张表格是对学生休憩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李哲纬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On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 李哲纬 杨泽宇 ■Li Zhewei Yang Zeyu [摘 要] 中国教育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时常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大学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块跳板,必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相互交往,在大学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交往空间的设计。本文就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的概念、重要性和特征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讨,希望为探索未来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的理想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公共建筑 交往空间 设计研究 [Abstract] Chinese education is with more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knowledge, while often ignore the comprehensive ca- p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concept,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 nication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makes positi- ve thinking and explores their design methods, to provide som- e reference for the ideal model of the future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 [Keywords]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communication space, design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而大学公共建筑,是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和交往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公共建筑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交往需求,合理设计公共建筑的交往空间。 一、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概述 交往空间是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场所,它是构成人们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建筑的公共交往空间提供的环境与他人和外界环境发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交往互动的重要桥梁和平台。人与环境之间相互认同和促进,共同创造了有利于人类相互交流的交往空间。它不同于一般的人工空间环境,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理 环境的基础上契合了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一种复杂的人性空间,这种人性空间强调人的主体性,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本主义色彩,通过灵活多样的空间形式来满足人民的心理需求。 人的心理需求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这同时也决定了人既需要私密空间,也需要与人交往的公共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知识的快速增长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现代社会要求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交流的过程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对交流学习的强调,其实就是对交往空间的强调,因为大学生的大部分交往活动都是在交往空间内进行的,因此他们需要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空间环境,这也就表现在大学生对交往空间的向往。 二、 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及其特征 学校课程可以分为课内课程、课外活动和隐性 课程三种类型,一般情况下,大家能够充分的感受 到课内课程和课外活动这两项显性课程,因为它们 是国家统一规定、列入教学规划的、有计划的显性 课程,而隐性课程是存在于教学计划之外的,与显 性课程并存的一种非正式课程,它是指学校教育对 学生产生过影响,但是却无法控制的一些因素,这 些因素在许多作坊式教育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主要 体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人在这种隐形环境中会 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其感染或暗示,并对其进行模仿, 从而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文化积淀。大学公共建 筑的交往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影响因素,它既可以作 为学生课外活动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学校隐性课程 的载体,对学生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大学公共建筑的建筑空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空 间,而是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和工 具。大学公共建筑在设计时,要将建筑的大厅、走 廊、窗口和门厅等尽可能的利用起来,使之成为适 合学生交流的场所,学生通过交流以产生更多思维 的火花和灵感,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设计大学公 共建筑的交往空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一般来说,这种交往空间具有开放 性、形态不确定性、功能多义性和环境吸引力四个 方面的特征。空间开放性是指公共建筑所提供的交 往空间师生都可以随意进入并参与到活动中去,管 理上不设限制,没有障碍。不确定性是指交往空间 的形态没有明确的边界和空间交叠,具有自由多样 的交往空间,其围合空间的大小、形态等具有不确 定性,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多义性是指不明 确空间特定功能,既可以休息娱乐,也可以交谈辩 论,环境吸引力则包括舒适的环境条件、良好的空 间景观和适当的服务设施。 三、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 1. 共享空间和私密空间 一般来说,大学公共建筑的交往空间可以分为 共享空间和私密空间两个部分。其中,高校各院系 教学楼的入口大厅一般都有垂直几层共享空间,它 是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尤其是共享空间的第 一层,是整个空间联系的枢纽,是室内空间到室外 空间的过渡空间,起到沟通建筑内部空间联系的作 用,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交往和休息的场所,比较适 合成为本院系的社交中心。另外,在进行建筑设计 时,要尽量保持功能空间的相对独立性,从细微处 入手,保持空间自身的私密性,使整个交往过程既 不影响到其它交往空间,又能使整个环境变得更加 的安全、可控、具有选择性,谈话更加的私密,符 合交往空间内部人员的需求。其中,建筑空间尺度 的变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影响最为明显,因为不 同的空间表达了不同的信号,如果空间没有任何限 定围合,则会使空间显得空旷,无法激发人们的交 往行为。但是如果距离过近,空间过于狭小,则因 不能满足人们交往需要的基本距离,也使得交往行 为无法发生。 2. 建筑交通空间的设置 新兴大学的公共建筑中,其交通空间一般都大 于传统大学公共建筑,这些扩大的交通空间可以有 效的利用起来,使走道空间与服务空间变得相对模 糊,让人们能够有机会在模糊地带停下来,发生交 往。并且这种交往可以避免外部人流的干扰,一般 来说,可以结合人流的分配,将走廊设计成梭型, 这样可以创造出多样的交往场所。由于这种设计形 式是没有领域的交往空间,因为它没有墙,但也不 是扩大的交通空间厅,并可以有效避免人流的交叉 对交往空间的冲击。此外,交往空间的围合实体的 比例和形式对于空间内部交往气氛的营造具有重要 影响。因为不同的空间会使人形成不同的感受,进 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交往气氛的形成。 一般在净空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周围围合实体 的降低,其通透度逐渐增加,与周围环境的融和程 度越高,也越容易吸引人在此驻足。 3. 交往空间的设施 要想使人在交往空间出驻足和停留,就必须是 此空间有足够的宽度,以及可供休息的设施,例如, 在一份有关改进建筑交往空间的调查报告中,学生 都希望在交往空间中有可以坐下的地方以及一些观 赏植物和景观小品等。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交 往空间在建筑落成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有赖于合 适的活动设施,比如桌椅、景观环境等,这样才能 符合人的需要,增加交往的气氛,使空间更加的宜 人。 四、 结束语 在大学公共建筑的交往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建 筑设计师一定要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和社会学知识基 础之上,对大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交往特点、以 及交往空间的私密性、可控性、舒适性、边界性和 多义性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设计出能够为学 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只有这样才 能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 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尹冰.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复合化设 ___ 浅析宁 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J].宁夏工程技术, 2010(4). [2]赵锦斋.周桂萍 高等学校建筑的开放性—对哈 尔滨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的开放性探讨 [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 [3]楚连义.河北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J].山西建筑2009(28). [4]李筠,董继先,杨君顺.学生住宅区外部空间环境 生态设计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9(3). [5]吴思.汪杉.大学建筑交往空间初探—以华中科 技大学三栋教学楼为例[J].华中建筑2010(11). [6]鲍继峰,傅荣华.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 计原则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 (作者单位: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7 12:2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8b8238806.html,/kcms/detail/23.1528.TU.20130227.1228.009.html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