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李哲纬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李哲纬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_李哲纬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On the Design of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 李哲纬 杨泽宇 ■Li Zhewei Yang Zeyu

[摘 要] 中国教育比较重视知识的学习,时常忽略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大学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块跳板,必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相互交往,在大学公共建筑中考虑到交往空间的设计。本文就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的概念、重要性和特征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设计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讨,希望为探索未来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的理想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大学公共建筑 交往空间 设计研究

[Abstract] Chinese education is with more emphasis on the study of knowledge, while often ignore the comprehensive ca- p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This paper mak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concept, import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u- nication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makes positi- ve thinking and explores their design methods, to provide som- e reference for the ideal model of the future communication space of the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

[Keywords] university public buildings, communication space, design

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大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各种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而大学公共建筑,是为学生提供交往机会和交往环境的重要载体,因此大学公共建筑在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交往需求,合理设计公共建筑的交往空间。

一、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概述

交往空间是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场所,它是构成人们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建筑的公共交往空间提供的环境与他人和外界环境发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交往互动的重要桥梁和平台。人与环境之间相互认同和促进,共同创造了有利于人类相互交流的交往空间。它不同于一般的人工空间环境,融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理

环境的基础上契合了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一种复杂的人性空间,这种人性空间强调人的主体性,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本主义色彩,通过灵活多样的空间形式来满足人民的心理需求。

人的心理需求分为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这同时也决定了人既需要私密空间,也需要与人交往的公共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知识的快速增长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现代社会要求大学教育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交流的过程在学习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而对交流学习的强调,其实就是对交往空间的强调,因为大学生的大部分交往活动都是在交往空间内进行的,因此他们需要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空间环境,这也就表现在大学生对交往空间的向往。

二、 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及其特征

学校课程可以分为课内课程、课外活动和隐性

课程三种类型,一般情况下,大家能够充分的感受

到课内课程和课外活动这两项显性课程,因为它们

是国家统一规定、列入教学规划的、有计划的显性

课程,而隐性课程是存在于教学计划之外的,与显

性课程并存的一种非正式课程,它是指学校教育对

学生产生过影响,但是却无法控制的一些因素,这

些因素在许多作坊式教育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主要

体现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人在这种隐形环境中会

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其感染或暗示,并对其进行模仿,

从而让学生在心灵深处形成文化积淀。大学公共建

筑的交往空间就是这样一种影响因素,它既可以作

为学生课外活动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学校隐性课程

的载体,对学生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

大学公共建筑的建筑空间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空

间,而是学生进行知识、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和工

具。大学公共建筑在设计时,要将建筑的大厅、走

廊、窗口和门厅等尽可能的利用起来,使之成为适

合学生交流的场所,学生通过交流以产生更多思维

的火花和灵感,加深彼此之间的情感。设计大学公

共建筑的交往空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一般来说,这种交往空间具有开放

性、形态不确定性、功能多义性和环境吸引力四个

方面的特征。空间开放性是指公共建筑所提供的交

往空间师生都可以随意进入并参与到活动中去,管

理上不设限制,没有障碍。不确定性是指交往空间

的形态没有明确的边界和空间交叠,具有自由多样

的交往空间,其围合空间的大小、形态等具有不确

定性,给人一种轻松自由的感觉,多义性是指不明

确空间特定功能,既可以休息娱乐,也可以交谈辩

论,环境吸引力则包括舒适的环境条件、良好的空

间景观和适当的服务设施。

三、 大学公共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

1. 共享空间和私密空间

一般来说,大学公共建筑的交往空间可以分为

共享空间和私密空间两个部分。其中,高校各院系

教学楼的入口大厅一般都有垂直几层共享空间,它

是公共交往活动的集中场所,尤其是共享空间的第

一层,是整个空间联系的枢纽,是室内空间到室外

空间的过渡空间,起到沟通建筑内部空间联系的作

用,同时也是人们进行交往和休息的场所,比较适

合成为本院系的社交中心。另外,在进行建筑设计

时,要尽量保持功能空间的相对独立性,从细微处

入手,保持空间自身的私密性,使整个交往过程既

不影响到其它交往空间,又能使整个环境变得更加

的安全、可控、具有选择性,谈话更加的私密,符

合交往空间内部人员的需求。其中,建筑空间尺度

的变化,对人们的交往行为影响最为明显,因为不

同的空间表达了不同的信号,如果空间没有任何限

定围合,则会使空间显得空旷,无法激发人们的交

往行为。但是如果距离过近,空间过于狭小,则因

不能满足人们交往需要的基本距离,也使得交往行

为无法发生。

2. 建筑交通空间的设置

新兴大学的公共建筑中,其交通空间一般都大

于传统大学公共建筑,这些扩大的交通空间可以有

效的利用起来,使走道空间与服务空间变得相对模

糊,让人们能够有机会在模糊地带停下来,发生交

往。并且这种交往可以避免外部人流的干扰,一般

来说,可以结合人流的分配,将走廊设计成梭型,

这样可以创造出多样的交往场所。由于这种设计形

式是没有领域的交往空间,因为它没有墙,但也不

是扩大的交通空间厅,并可以有效避免人流的交叉

对交往空间的冲击。此外,交往空间的围合实体的

比例和形式对于空间内部交往气氛的营造具有重要

影响。因为不同的空间会使人形成不同的感受,进

而产生不同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交往气氛的形成。

一般在净空高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周围围合实体

的降低,其通透度逐渐增加,与周围环境的融和程

度越高,也越容易吸引人在此驻足。

3. 交往空间的设施

要想使人在交往空间出驻足和停留,就必须是

此空间有足够的宽度,以及可供休息的设施,例如,

在一份有关改进建筑交往空间的调查报告中,学生

都希望在交往空间中有可以坐下的地方以及一些观

赏植物和景观小品等。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交

往空间在建筑落成后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有赖于合

适的活动设施,比如桌椅、景观环境等,这样才能

符合人的需要,增加交往的气氛,使空间更加的宜

人。

四、 结束语

在大学公共建筑的交往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建

筑设计师一定要在掌握一定的心理和社会学知识基

础之上,对大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交往特点、以

及交往空间的私密性、可控性、舒适性、边界性和

多义性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从而设计出能够为学

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交往空间环境,只有这样才

能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

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尹冰.高校学生活动中心的复合化设

___

浅析宁

夏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J].宁夏工程技术,

2010(4).

[2]赵锦斋.周桂萍 高等学校建筑的开放性—对哈

尔滨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的开放性探讨

[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2).

[3]楚连义.河北科技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设计

[J].山西建筑2009(28).

[4]李筠,董继先,杨君顺.学生住宅区外部空间环境

生态设计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9(3).

[5]吴思.汪杉.大学建筑交往空间初探—以华中科

技大学三栋教学楼为例[J].华中建筑2010(11).

[6]鲍继峰,傅荣华.高校教学楼内部交往空间的设

计原则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8(1).

(作者单位:浙江东华规划建筑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4)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7 12:28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926268123.html,/kcms/detail/23.1528.TU.20130227.1228.009.html

12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街道空间的景观设计,就是在合理的功能定位下,如何将街道景观各种构成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和设置以及空间和功能上整合, 达到设计者的意图,使街道空间的使用者获得心理和精神的愉悦、共鸣。在此原则的前提下,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求街道景观设计的手法。 1.连续性 众多的城市设计理论都已指出,好的街道景观应具有连续而明确的界面。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公认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之一。对于其街道宽度、两侧建筑的尺度、立面形式等方面的定制,从1853年豪斯曼对巴黎市中心进行大规模改建时就已形成,一个多世纪以来,这种连续统一的界面、令 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始终保持完好。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建筑侵入城市中的传统区域仍然不可避免。那么,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景如何设计呢? 在济南泉城路的改建中。原先尺度宜人的空间被完全破坏,取而代之的是道路红线50米的空旷的街道,一幢幢仿古底层建筑和现状的高层办公大搂交错布置。空旷的街道将高楼大厦孤零零地显现在建筑轮廓中。街道界面不连续了,原先那种致密而富质地、连续而有韵律的城市景观被打断了,呈现出一种混乱而无序的场景,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而高层建筑几乎每幢建筑都有独特的体形,都设置各自的广场,或圆或方、或凹或凸、或在正面或在转角。虽然大多数高层建筑的裙房都用作商场,但人行路经常会被办公人口、停车场所打断。与此相对的是南京东路商业步行街的建设构想:针对各个不同区段的具体情况,根据此区段内保护建筑的特征,对新建筑分别制定一些指导性纲要。有的要求底层作骑楼设计,表面材料为天然石材;有的则要求形式活跃,材料色彩均不限,仅限制其沿南京东路部分高度不超过24m;等等。所有的构想和措施都力求保持历史遗留下来的街道景观的魅力。连续而明确的界面是 使街道乃至整个城市景观具有可识别性和可意象性的最有力的因素。这种连续性和明确性体现在街道两侧建筑的高度、立面风格、尺度。比例、色彩、表面材料乃至广告、店招的位置样式等方面。不同性质的街道,其界面自然具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这种特征沿路不断出现,那么街道景观就将以连续的统一的构成令人难忘。 2.艺术处理 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建筑,以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值得借鉴。节点的处理中,将街道交叉点或转折点处扩大形成广场,是很常见的处理手法。这不仅可以更好地组织交通,还可以利用广场的雕塑、小品等处理,加强地点性和可识别性;沿连续的衔道空间局部扩大,不仅有利于街道空间的收放,增加空间层次感,同时可以吞吐吸纳人流,形成空间的集聚点。这种空间往往和重要公共建筑的人口广场相结合。此外,街道转折时的对景以及门式景观创造等都需要仔细的推敲和斟酌。合理的安排视线通廊是丰富街道景观层次,提高节点处理想景物的视觉频率的重要手段。 3.要素的协调性 为了强化街道景观的整体性,在街道景观构成要素的协调性方面得处理,包含三个层面的处理:第一层面在对作为景观载体的街道与城市的关系协调,也就是街道的功能定位合理;第二层面是街道景观

大学设计史复习资料-带红色重点【版本2】

第一章史前的艺术设计 距今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陶器,这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新石器时代。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以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 龙山文化的黑陶最突出的装饰工艺是镂空。 史前设计是人类设计史的开端。 第二章各文明圈的设计艺术 为宗教服务的神庙建筑、为法老以及为法老来世服务的生活用品、陵墓建筑、丧葬用品的设计成为古埃及设计水平的代表。 作为目前已知最早的玻璃生产国之一,古埃及所生产的器皿设计受加工、生产技术的限制而呈现出古朴、单纯的风貌。 西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工艺的地区之一。 两河流域的建筑设计十分注重装饰效果,亚述的王宫和神庙内遍布砖石有浮雕的石板。 金牛头竖琴 〔乌尔〕公元前2600年 第一王朝时期的牛头竖琴,就是在乌尔国王阿巴尔吉和王后苏巴德的陵墓内找到的。墓内有大量极其精致的手工雕刻与制品,这件牛头竖琴即是其中之一。 它反映着古代乌尔金器镶嵌匠师们的精湛技艺。 善于用牛作装饰是两河流域文化的一大特色。 牛的形象在苏美尔的美术品里,正是英雄与膂力的象征。 纳拉姆辛石板 〔西亚〕公元前2300~前2200年 《纳拉姆辛石板》是阿卡德王朝时期的另一重要雕刻品,它出土于苏兹地区。这块石碑是为表彰萨尔恭国王的孙子、王位后继人纳拉姆辛的战功而建的,高约2 米,它以浮雕形象来表现。碑上描写纳拉姆辛征服乌鲁贝伊人的一次战迹。 古代中国的整个奴隶制时代,也是青铜器制造和生产最繁荣的时代。 在我国古代的南方,流行饮冷酒的习惯,为了冷饮就需要有储存冰块的器皿,冰鉴就在战国时应需而生。 迈锡尼最有特色的黄金制品是黄金面具。 古希腊在神庙建筑中采用的围柱样式有多利安式、爱奥利亚式和科林斯式三种。 古希腊文化分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陶工艺发展分期:几何纹样期、东方纹样期、黑色纹样期、红色纹样期、 神话传说是古希腊工艺设计的精神资源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考试的试题

1.如何理解“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并说明建筑空间与实体之间的关系。 名词解释 层高是指该层地坪或楼地面到上层楼板面的距离。 造型表现 :利用建筑自身存在的某些规律,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满足建筑功能要求,结合反映建筑空间处理、环境布局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方法论的研究:设计应该如何进行与建筑师应如何思考和工作。 1、公共建筑: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空间尺度:就是人们权衡空间的大小、粗细等视觉感受上的问题。 3、韵律:所谓韵律,常指建筑构图中的有组织的变化和有规律的重复,是变化与重复形成了有节奏的韵律感,从而可以给人美的感受。 4、建筑构图原理:形式美的规律,运用于建筑艺术形式的创作中,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 5、功能分区:在功能关系与房间组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更需要把空间按不同的功能要求进行分类,并根据他们之间的密切程度按区段加以划分,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和联系方便。使不同要求的空间,都能得到合理安排。 6、有效面积: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 使用面积: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 建筑面积: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 结构面积:建筑平面中结构所占的面积 7、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填空 建筑结构的发展。一方面是新材料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仿生学 建筑构图规律:1.统一与完整2.对比与微差3.均衡与稳定4.韵律与节奏5.比例与尺度6.主从与重点 2.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一般考虑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和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 1.在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中,作为垂直交通联系的手段,常用的有楼梯.电梯.自动扶梯及坡道等形式。 2.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3.民用建筑按照它们的使用性质,通常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 4.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5.公共建筑交通枢纽的设计主要依据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功能要求,二是精神要求。 6.在医疗建筑中,基于防火疏散的需要至少设置2部楼梯。

【集美大学】中外设计史终极版【

一、填空题: 1、一般来讲设计史的研究对象是古今中外一切设计现象,具体而言,主要是指对设计作品、设计师、设计运动或设计思想的研究。 2、“人面鱼纹盆”属于仰韶文化类型半坡彩陶,在对这种装饰纹样的文化解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模仿说和原始生殖崇拜、图腾说、天文历法说(各种学说任举一例)。 3、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饕餮纹、夔纹。周代青铜乐器造型主要有铎、铃、铙、錞于、铙、钲(任选两种均为正确)和钟,其中钟包括甬钟、鎛钟和钮钟。 4、在西方设计史上,“新艺术运动”的中心是法国和比利时。这场运动得名于法国家具艺术设计家萨缪尔·宾(Samuel Bing)1895年开办的设计事务所新艺术之家,这场运动中涌现的经典作品有赫柯托·吉马德Hector Guimard设计的巴黎地铁入口铁艺设计,苏格兰“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麦金托什。 5、1925年在巴黎举办了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自此装饰艺术运动的影响波及全世界。法国的装饰艺术运动最重要的成就是首饰配件设计,此一时期涌现了世界著名的珠宝首饰企业如:卡迪亚公司、凡.克里夫与阿佩尔公司、莫伯辛公司、富奎公司、堡狮龙公司(任举两例) 6、被称为“现代建筑三大支柱”的三位世界级建筑设计师是德国的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密斯·凡·德·洛厄和瑞士的_勒·柯布西耶。 7、设计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部类独立的标志是1977年英国成立设计史协会,英国著名美术史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1936年出版《现代运动的先锋》一书开创了现代设计研究的源泉。 8、研究原始工艺设计与中国文明起源的文化类型密切相关,一般说来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始文化类型在黄河流域是仰韶文化,父系氏族社会在长江流域是良渚文化。 9、在商代青铜器造型中,其中有代表性的烹饪器有鼎、甗、鬲或簋,有代表性的酒器是爵、(爵、斝、角、觚、觯、壶、卣、罍、觥、盉、尊、彝、瓿、醽、缶任选其三均为正确答案。)10、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明代成化年间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彩瓷品种是斗彩,明代颇负盛名的福建地方瓷窑是德化窑。11、在西方设计史中,被称为“现代设计之父”、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重要发起人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中的最著名的设计思想家是约翰·拉斯金。 12、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领域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彩色石版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完善,这场运动中涌现的法国海报和招贴设计家有朱里斯·谢列特、尤金·格拉谢特和阿尔方斯·穆卡。新艺术运动中著名建筑设计师安东尼·高迪的国别是西班牙,他的代表性建筑设计作品有卡萨.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或者巴特罗宫、桂尔公园)(任举两例)。 13、在现代艺术设计早期发展进程中,美国首先实现了设计的职业化,并于30年代,创造性地形成了一种风行美国乃至世界的新设计风格—“流线型风格”,号称“美国工业设计四元老”的设计师分别是华特·D·蒂格Walter Darwin Teague、雷蒙德·罗威Ragmond Loewy、诺曼·贝尔·盖茨Norman Bel Goddess、享利·德莱福斯Henry Dreyfuss 14、荷兰风格派运动在以《风格》杂志为核心的基础上,形成的以青年艺术家为成员的松散的艺术团体,其组织者和核心人物有凡.杜斯伯格 Theo Van Doesburg 1883—1931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912—1944里特维尔Gerrit Riveted 1888—1964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前言 当代生活中,很多人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封闭而毫无意味的环境中度过,坐在隔断的空间内,空气是处理过的,周围的材料是人造的或合成的,有时甚至光线也是人造的,由于失去了与自然界的联系,人们的感官变得迟钝起来。人们渴望生活和居住空间有意义,内心盼望与自然沟通,于是就有了安藤忠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自然应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很接近的存在。它应成为日常生活如工作、购物、与友人约会聊天时最好的伴侣,我希望将自然重新引入都市之中,并与日常经历相联系”。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远不止于地形和地点,自然光作为最基本的自然要素引入建筑,同时引入了户外景致,使室内外自由衔接;同时,自然光引入了时间,使人们能感觉到季节的交替与时间的流逝,于是人们的居住场所变得有意义和意味。 一、公共建筑的特点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当今社会出现的建筑科学的进步和现代艺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建筑和室内环境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公共建筑面临新时代各种建筑思潮的挑战,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高科技建筑产品和设施的应用使“高技派”建筑成为经久不

衰的“时髦”。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传统建筑手法和美学法则与现代空间造型、现代材料、结构技术相结合,追求典雅的建筑新气派,是某些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新的理念与方法。强调新建筑的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更注重建筑的人性特征。 1.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表现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新理念的产生,即包括环境、生态、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综合观念。室内设计是通过室内设计元素对各种事物及含意进行表现的,室内设计形式可以看作是室内设计元素加上从建筑室内设计学的历史中积累中选取的“引用语”\。在建筑室内设计符号学中有很多种对室内设计元素的分类方法,室内设计元素分为表现的元素和内容的元素两大类,表现的元素包括覆盖表面的元素和形式表现的元素;内容的元素包括生活方式、种族领域的元素,社会人类学含义元素和表现个人心理意图的元素。 二、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内容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

大学中外设计简史考试必备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手工业的开始。 人类的设计史,以石器为开端。意义: 1.它是人类制造行为的产物,区别于自然界的原生石块; 2.它是设计的产物,因为石成为气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设计的过程,即在打制前和打制过程中,需要根据石头不同的状态和制作者本人的愿望不断做出“规划”,使制作对象符合实用或者使用目的; 3.它区别于非物质的设计思想、观念和计划,是其集成之物,因而可以将其看作是设计史上最早的“文化化石”。 设计的范畴: 1.物质性的产品,如具体的陶瓷器、青铜器、漆器以及其他劳动工具、用具等,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器物、工具、用具在内; 2.非物质性的设计,如图腾、汉字、装饰纹样、图式、标志、装潢的设计等。秦汉魏晋南北朝(瓦当、斗拱、家具、铜灯、铜镜)石窟建筑;四大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瓦”出现在周代。从半圆形到圆形的转变。汉代的瓦当设计的最好。 画像石和画像砖(石头上的史诗)兴盛于两汉,是用于墓室、祠堂和碑阙等建筑的装饰构件。 斗拱、两汉时期木建筑构架的斗拱在战国都功德基础上逐渐发展成熟,是中国斗拱的重要成型阶段。它的设计以承托柱梁结合部位和增大挑檐为 目的,形势较之前复杂多 样,主要有“一斗二升” 和“一斗三升”形制,而 “拱”既有直线型也有曲 线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斗拱则发展形成了重叠 次数较多的形态,并成为 了建筑中负有一定形势 变化的装饰性构件。 北方住宅“三开间”优势: 1.坐北朝南,日照和通风 条件极好;2.其次是它能 够合理的利用空间面 积,,满足公开与私密的 分室需要;3.再者是它最 适合中国的木结构营造 体系,以中堂为对称轴可 向两侧延伸为五或七开 间。 汉代,中国出现阁楼和望 楼,由水平面上向垂直方 向延伸。 家居设计:1.席。2.床榻。 3.凳具。 4.几案。 胡床:东汉出现,游牧民 族用,流动性大,首次改 变中国人坐的惯常姿势。 发展到唐代,胡床逐渐演 化成了有扶手和靠背的 椅子,成为了主流的坐 具。 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 木胎漆碗。 漆器是中国古代唯一的 引用到家居设计中的一 个种类。 漆器:1.从实用功能上 讲,天然漆器具有防腐、 防潮、防蛀等特点,所有 漆器非常适合用来盛放 物品,再加上漆器比金属 器物重量轻,取拿胜利方 便,所以日渐盛行。 2.从文化功能上讲,秦汉 漆器应“五行”的相生相 克,并与国家崇尚的五 德,无色联系在了一起。 “秦尚水德”,所以 Shanghai黑色,王莽篡 汉而“应火德”,故东汉 尚红色。 铜灯: 汉代铜灯,出现了许多科 学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的经典设计。当时的同等 类型主要有:夜间行路时 手持的行灯,、悬挂于室 内某较高处的链条吊灯、 放在室内地面上的立式 灯和适用范围最广的台 式座灯。 从造型尺度上看:由于秦 汉之际人们尚未改变席 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所以 灯具的尺度与人的生理、 心理相适宜。例如最普遍 的座灯通常放在室内低 矮的家具上或地面上,灯 具的尺寸在20-59厘米 之间。 从结构设计上看:秦汉史 的灯具不但考虑到挡风 调光、操持安置的需要, 还专门设计了消烟除尘 的构造,显现出了当时人 们独特、领先的环保意 识。比如人形和动物形 灯,为了挡风和调节光 线,灯罩可以活动,而且 灯罩平板上还有利于散 热透光的孔格。这类铜灯 特意将人的手臂、雁或鹅 的脖颈、牛的头角设计成 导烟管,烟管一端连接中 空的灯身,一端连接灯 罩,灯具点燃时烟尘被吸 入弯形的导烟管,然后溶 于灯身内盛放的清水中, 巧妙地避免了对室内空 气的污染。 造型装饰: 从造型上可以将汉代铜 灯分为器皿形灯,仿生形 灯和连枝灯三类。 铜镜(唐代鼎峰,千秋金 鉴节)战国,汉国,唐代, 宋代 唐代继续实行隋代开创 的科举制度,打破了贵族 和血缘世袭的社会制度, 令地位低下的广大百姓 有了与官宦子弟同等的 获取功名的机会。 隋代公元581-618年,存 30多年,1.科举制2.修 建运河,黄河-淮河 佛教五明学:声明,工巧 明(技术),医方明,因 明(逻辑学),内明(宗 教)天平之甍 斗拱在两汉成型:1.盛唐 时期的斗拱已十分成熟, 2.唐代柳宗元《梓人传》 中,当时的建筑已实行先 缩小比例的建筑图在施 工建造的程序,而且会按 比例做模型。 城市:“中轴对称“,九 经九纬”西周出现。 “前直伊阙,后据邙山” 是说洛阳城坐北朝南,后 有邙山作为依靠,前瞻伊 水和成对阙状的山峰。 洛阳城选址的环境意识, 人居空间,自然景观之间 得联系。 屋顶的形式:庑殿式,歇 山式,重檐式,攒尖式, 硬山式。 现代设计的三大启蒙运 动,“形式主义运动”没 有解决基本问题,但积攒 了经验。 约瑟夫.帕克斯——水晶 宫,1851年,首届万国 博览会展馆。 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在英 国的原因:1.工业革命首 先出现在英国,2.有新能 源,3.产品数量增加, 莫里斯的艺术设计改个 思想和艺术设计美学理 论:1.提倡手工艺术,反 对机械生产,2.推崇中世 纪哥特式风格,3.提倡艺 术设计回归自然,4.主张 艺术家与手工艺人相结 合,5.主张艺术设计面向 大众, 主要领导者:欧文琼斯, 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 斯。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主 要内容:艺术与手工艺运 动主要集中在室内、首 饰、家具、陶瓷、纺织品、 壁纸、书籍装帧和其他生 活用品的设计方面。 这一时期英国家居设计 的代表人物是查尔斯.沃 赛,巴里.斯科特, 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影 响:1.促使了欧洲另外一 场设计运动——新艺术 运动的诞生,2.在英格 兰,艺术与手工艺运动还 影响到了平面设计的发 展,3.美国的艺术与手工 艺运动延续时间比英国 长。 贡献、在莫里斯和拉斯金 的领导下,首先提出艺术 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主 张艺术家应当从事产品 设计,反对为了艺术而艺 术,这对近代设计史的发 展具有和总要的指导作 用。1.在纹样上,借鉴中 世纪手工艺和日本装饰 元素,大量采用动植物纹 样,主张“师法自然”, 形成了清新活泼、富有生 机的艺术效果,2.在材料 上,注重发挥各种材料的 天然优势,注重材质肌理 的表现,3.在风格上,较 为朴实大方、实用,具有 温馨浪漫的气质,4.在思 想上,表现出了知识分子 阶层高度理想化的社会 改良精神,具有社会化、 民主化和大众化倾向。 局限、首先,从审美角度 看,他反对机械生产的生 活用品的造型样式,将手 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 立面,其次,从生产角度 看,他反对机械化大批量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论析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论析 作者:洪峰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第07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建筑的品质要求也随之增高。住宅建筑的建设情况能够对我国城市进程起到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原则、设计策略、设计手法的分析和研究,针对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 一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原则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因此住宅小区的建设能够为解决住房问题起到积极作用。住宅入口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能够融入到小区以及城市空间中。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过程中,要本着以下原则进行。 (一)满足居住区及城市规划要求 住宅建筑的入口空间作为小区和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点,支撑着小区在城市中的存在的发展,因此入口空间的设计必须要满足小区以及城市的设计要求,并最大限度提升美观性与协调性。 (二)适应小区环境 在住宅建筑中,入口布局位置会受到总体环境布局影响,例如小区中主道路位置、组团布局、中心景观、历史文脉等,因此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设计要根据实际而定,没有一种空间组织模式是通用的。 (三)满足建筑功能要求 在确定住宅建筑入口位置时,要对居民活动规律、行为特征、地域文化等给予充分考虑,并对居民心理进行客观分析,例如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住宅入口朝向的差别,由于地域特征,北方建筑的日照对于住宅建筑来讲比较重要,因此一般多将入口设置在建筑北方,而南方的建筑朝向通常无确定标准。 二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策略 (一)整体性

住宅建筑入口空间内外联系的紧密程度能够反映出整体环境空间和布局间的关系,随着住宅空间的不断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开放化趋势。笔者所说的“整体性”,并非指物理空间的建筑形态和空间等,而是指居住着的心理和身体、社会文化、居住环境等的整体性,即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由外而内的设计并构思方案。整体性的设计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立面形式的整体性:对入口空间立面设计来讲,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功能的需求,另外还要考虑室内外空间的交流,即建筑和入口的有机统一。2.地域文化的整体性:地域主义对建筑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即在保持居民原来的生活惯例基础之上,进行入口空间的设计,让地区文化、文脉、气候等特征来表现出建筑的特色。 (二)标志性 住宅建筑的入口应当能够首先表现出建筑的类别、性质等,此为“标志性”,通过住宅建筑入口处的设计,让居住着产生心理归属感。首先,建筑设计师可以通过入口处的色彩、质感及形态等来表现出建筑的标志性,通过让建筑和周围环境之间形成对比关系,从而让观赏者感受到和谐共生,而非视觉刺激。其次,要通过住宅建筑入口界面的色彩、质感和形态等形成视觉中心,通过亮眼醒目的符号、标志或小装饰来强化入口处的存在感,例如柱头、台阶、门头、坡道等。再次,通过对通往入口处的道路进行装饰来强化入口的标志性,例如利用景观小品来增强引导性,让居民更够轻易识别。 (三)过渡性 由于入口空间处于过渡性空间,因此要在设计过程中,突出过渡性特征,充分体现出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封闭—开发、单一—综合、确定—模糊,抹去明显界限,让空间得以连贯并自然形成整体。 (四)人性化 我们应当知晓,现代居住概念已不仅仅是满足居住生理功能需求,而是要注入对人性的关怀,为居住者创造出更具意义的环境,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策略中,应当注重以下内容:1.尺度:例如室外台阶,一般不宜少于三步,踏步高度不应高于0.15m,宽度不应低于0.3.m等。2.无障碍:为了能够为胜利伤残者以及活动能力衰退者提供方便,应当考虑到无障碍设计,例如残疾人坡道或是电动升降椅、入口门体等,要保障非正常活动能力者能够无障碍的出入活动。3.环境设施:例如设置休息座椅,并将其与花坛、植物等进行结合,既能够提供方便,还能够带来美感及享受。 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生态化、安全性等方面,全心全意为居住者着想。 三住宅建筑入口空间设计手法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 田沛荣鲁睿编著 一.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内涵与基本观点 1.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内涵是指这项创作活动的本质属性,是指根据建筑所处环境、功能性质、空间形式和投资标准,运用美学原理、审美法则、物质技术手段,创造一个满足人类类社会生活和社会特征需求,表现人类文明和进步,并制约和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的特定的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环境。它反映了人们的地域、民族的物质生活内容和行为特征。体现当代人在各种社会生活中所寻求的物质、精神需求和审美理想的室内环境设计,其中包括既具有公共活动的科学、适用、高效、人本的功能价值,又能反映地域风貌、建筑功能、历史文脉等各种因素的文化价值。 2. 现代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几个新趋势: (1).回归自然化。(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 (2).整体艺术化。 (3).高度现代化。 (4).高度民族化。 (5).服务方便化。 3.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从整体上把握设计对象的依据: (1).使用性质—建筑物和室内空间性质和功能要求基本情况; (2).所在场所—建筑物和室内空间周围环境状况的基本情况; (3).经济投入—相应工程项目的总投入和单方造价标准的控制。 4. 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基本内容 现代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涉及许多新兴学科,如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环境物理学等。在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组织布局及装饰处理等方面应体现一下内容: (1).与当代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社会经济、民风民俗密切联系。 (2).设计师文化积累、艺术修养、鉴赏能力和驾驭空间的能力。 (3).施工技术、材料选择、统筹设备。 5.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范围: 文教建筑:幼儿园学校图书馆 医疗建筑:医院诊所疗养院 商业建筑:商场商店超市餐饮店 旅游建筑:宾馆酒店旅店 观演建筑:影剧院大会堂音乐厅 办公建筑:各类办公楼营业厅 体育建筑:体育馆游泳池 展览建筑:展览馆博物馆 休闲建筑:网吧咖啡厅健身美容洗浴游艺厅 交通建筑:车站港口候机楼 科研建筑:机房实验室 6.公共建筑空间室内设计的基本观点:

同济大学2011年设计史真题

同济大学 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工业设计工程时间:180分钟 填空与作图(填空每空2分;共130分;作图每题4 分,共5题20分)1.17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运动给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很大机缘,对于西方宗教和信仰产生冲突。﹍﹍﹍技术对于知识的传播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2.﹍﹍﹍装饰风格是17世纪欧洲广为流传的设计风格,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 3.18世纪的英国制陶业比较发达,﹍﹍﹍建的制陶工厂手工艺很高,被英格兰女王夏洛特命名为“王后器皿”。 4.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非常发达,江南园林首推苏州园林,其中有苏州的﹍﹍﹍,留园、狮子林、网师园、西园、仓浪亭等,北京园林中,被称作万园之园的﹍﹍﹍。 5.中国的禅宗思想对日本寺院结构影响很大,写意庭院的为日本当时最流行,其中﹍﹍﹍被称为日本的园林的代表。 6. 1851年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建筑称作﹍﹍﹍。 7. 对英国的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最早美学观点先驱﹍﹍﹍,他的代表作品为﹍﹍﹍。另一为倡导者为﹍﹍﹍,他的著作《威尼斯之石》对社会文化和经济提出的广泛的见解。 8. 艺术与设计运动中,莫里斯的第一个实践作品为新房﹍﹍﹍,请画出它的简图。 9.新艺术运动中,美国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长﹍﹍﹍技术设计 10.六人集团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设计了巴黎地铁站人口。 11.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中心人物为﹍﹍﹍,他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内部设计 12.德国新艺术运动中最富有代表人物为﹍﹍﹍,他与通用电气公司合作,设计了很多优秀作品,最引人注目的创造该公司的﹍﹍﹍建筑。13.英国的新艺术为﹍﹍﹍学派,中心人物是﹍﹍﹍,画出他的代表作品。其中他的实践对于奥地利的﹍﹍﹍团体影响很大。 14.19世纪70年代,美国建筑界出现一个重要设计流派﹍﹍﹍,这个学派提出的著名口号为“形式追随功能” 15. 19世纪维也纳家具公司极为成功的,其中代表人物是﹍﹍﹍,他设计的﹍﹍﹍维也纳咖啡馆椅子,至今还为广受欢迎。 16. ﹍﹍﹍被作为德国大使馆的外办派往英国,回国后提出了一系列设计改革,写了一本著作《英国的住宅》,在他的倡导之下成立德意志制作联盟。

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探索

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探索 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探索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和; 1历史的沿革; 1.1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 1.2街道的功能特征;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把人在垂直方向分隔开,剥夺; 1.3街道的时代特点;在中世纪时期,当时的街道主要是在步行的条件下形成;20世纪5 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设计探索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演变和发展 1历史的沿革 1.1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空间形态的形成 追溯历史不难发现,早期的一些城市是由街道发展而来的,当社会进入商品流通阶段后,在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出现时,便由点到线逐渐形成了街道。在我国《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早期营建都城时写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同时对街道的宽度等都作了详细的描述:“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及“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等等。可见当时人们已认识到街道的与宽度是表现城市空间系统和社会登记秩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礼制”的重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都是发生在街上,在居民的观念当中,街道或街坊都与自己的家一样,都是自己的空间,人们常以“街坊邻居”昵称。“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

里都有鲜明的描述。街头叫卖、京城看灯、耍把戏卖艺、法场劫人、融于大自然的街头茶社、以一块帆布限定的卖艺空间,无不展现出热闹非凡的街道空间画卷。 1.2街道的功能特征 在古代,街道既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同时也是组织市井生活的空间场所。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和道路是属于行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欢娱寻乐,完成“逛街”所需要的全部活动。发展到马车时代,人行与车行的冲突已开始暴露出来,但矛盾并不突出;而到了汽车时代,街道的性质有了质的变化。由于人车混行,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的危险外出,借助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标识及管理系统等在街道上行走,且不得不忍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的污染,因而严重影响人们逛街的乐趣。 在现代城市中,高层建筑把人在垂直方向分隔开,剥夺了家庭的基本户外生活要求,难以维持邻里关系和家庭间的日常接触和交往,把人与人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控制在狭窄的楼梯平台上。街道空间形态与人的生活矛盾突出暴露出来。20世纪50年代末,“Team.10空中街道”设想的提出者在恢复被人们所遗忘的街道概念,重建富有生活活力的城市社区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20世纪60—70年代便演变为今天的“现代步行街区的空间原型”。198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我的城市构想”座谈会上,人们提出了街道建设的三项基本目标:能安心居住的街道;有美好生活的街道;被看作自己故乡的街道。凡此均旨在建立以人为本,塑造街道生活环境。 1.3街道的时代特点 在中世纪时期,当时的街道主要是在步行的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功能、结构和艺术造型是协调的,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街道保持了其文化连续的良好品质,城市街道的特征十分明显。 20世纪50年代在新现实主义影响下的我国的城市建设时期,即“一五”时期,开始探索解决城市街道的社会功能和美观的问题,并在新的社会基础上重新理解街道的作用,象洛阳、包头、太原等其主要街道的红线为六七十米,与早期的街道形态相差甚远,在这些城市中这些街道的意义已经淡化了,干道的问题突出了。

解析城市街道设计的各个要素

解析城市道路设计的各个要素 城市街道占据了80%的城市公共空间,现实情形往往是在满足人们在街道上安全的驾驶、骑自行车、乘坐公交、步行以及交流的需求上还没能做的很好。组成城市街道设计各个部分,从人行道、车行道到车站,在有限的空间内总是处于一种争夺关系。好的城市街道设计就是要寻求灵活合理的组合方式来塑造安全、舒适、美观、和谐的街道环境。 车行道(Lane width) 车行道的宽度分配是首要的,需要根据需求分配不同的宽度给机动车、自行车以及一些专用车道。道路宽度影响着车辆的形式速度,越宽的道路越容易行驶较快,较窄的道路,可以降低行驶速度,虽然增加了驾驶难度,但却在整体上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对于大部分的车辆,10英寸的道路宽度技能保证驾驶的舒适度,又能降低驾驶速度,相对比较高效合理。 人行道(Sidewalks) 人行道在城市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的台阶,除了提供步行交通,还是承担社会、经济活动的公共空间。尤其在积极鼓励步行、提倡慢行系统和用地集约化的今天,人行道的设计成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阵地。满足两个人并排行走的最小尺度是5英尺,很多城市都选择了更广泛的标准8英尺,具体要根据行人数量、街道的功能、绿化、设施来调整。人行道可分为建筑延伸区、通行区、设施绿化区及道路缓冲区。 路缘的扩展(Curb Extensions) 路缘的扩展是个很巧妙的技巧,可以局部的缩小道路,又可以作为视觉提示,提高人行的安全性,还可以提供城市家具和绿化的布置空间。在不同的位置,路缘的扩展区有不同的作用和设计形式。 门户位置(Gateway)

中间处(Pinchpoint) 转弯处(Chicane) 公交车站处(Bus Bulbs) 路面竖向设计(Vertical Speed Control Elements)

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城市建设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 需要对建筑设计进行合理有效的提高。本文就针对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进 行分析,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建筑;入口空间设计 1、建筑入口的定义 如果说建筑是一本“书”,那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阅读建筑”,但人们对于建 筑的阅读,绝大多数是“无意识的阅读”。而“无意识的阅读”是从脚下起步,从走 进建筑开始。正如一本书的“引言”,人们体会建筑,“阅读”建筑需要从建筑的入 口开始。顾孟潮在《入口的故事中》的这段话对入口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进入 建筑物或场地所经过的门或口儿,是人们进行场所转换的过渡空间,具有联系空 间内外的作用。建筑入口是建筑空间的一部分,它是依附于建筑又独立存在的空 间部分。建筑入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建筑入口指建筑大门,以建筑中一 个或几个点的构成形式存在,是具体而固定的空间;广义的建筑入口指建筑大门 的前沿和后续空间,包含边界、大门、周边环境、自然构成要素等,这时的建筑 入口是由入口各组成元素集合起来的复合式空间,包含了建筑内部空间与建筑外 部环境在建筑入口处的组成部分,是主宰场所转换的过渡空间。 2、城市公共建筑入口设计的现存问题 2.1建筑入口标示和引导功能模糊 纵观我们身边的城市公共建筑群便不难发现,某些很有气势的城市公共建筑 群却有着毫无特色的城市公共建筑入口。有些大型购物商场的主入口和次入口分 工不明确,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引导界面并没有提升到立体的状态。城市公共建 筑入口的标识功能和导向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们决定着城市对消费者的信 息传达,也决定着人们对城市建筑的认知。试想一下,如果将两个不同城市公共 建筑入口的标识去掉,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并不能很准确的对建筑的信息进行准 确的定位,说明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识别度低会导致人们对城市公共建筑的认知 不明确。 2.2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与本体建筑形态美的失衡 有些城市公共建筑都是因为社会时下需要而迅速完成的,经营商和设计者并 没有从每个细节都做出周详的考虑,导致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空间与本体建筑形态 的失衡。例如城市公共建筑入口的标识与招牌风格不符合建筑的风格、城市公共 建筑入口的样式单一简陋等,这说明城市公共建筑入口作为本体建筑的关键部分,并没有与城市公共建筑达到和谐统一,而是一种失衡的状态。 2.3建筑入口设计与周边环境不融入 建筑入口是用来调节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和城市周边环境的媒介,有典型的过 渡作用。而现在一部分商业中心的建筑入口并没有对其空间环境做良好的规划, 导致了城市公共建筑在城市环境中的突兀感、混乱感。由于有些城市公共建筑过 分的强调自己的标新立异,没有考虑到和周边街区的融合,极大的影响了城市的 整体风貌。例如,商业街入口与居民小区在同一位置出现,不仅增加了居民生活 中噪音指数,还没有将住宅区与商业区划分合理,造成了城市公共建筑入口设计 与周边环境的不融入。 3、空间入口设计的要点 3.1 空间秩序的安排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一一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越来越发达,各种公共建筑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公共建筑室内设计的任务就是综合运用技术手段,考虑周围环境因素的作用,充分利用有利奈件,积极发挥创作思维,创造一个既符合生产和生活物质功能要求,又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要求的室内环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公共建筑装饰与室内设计的研究也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同时世界上每个国家与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设计的现代性”、民族性”或地域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新材料新工艺的发展对设计的影响,业界有目共睹。室内设计有一段时期是引导着材料走的,而最近几年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促进了室内设计的发展步伐。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方法与措施。 1.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1.1公共建筑的特点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和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当今社会出现的建筑科学的进步和现代艺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建筑和室内环境设计有了新的理解。公共建筑面临新时代各种建筑思潮的挑战,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高科技建筑产品和设施的应用使高技派”建筑成为经久不 衰的时髦”。在建筑设计中,采用传统建筑手法和美学法则与现代空

间造型、现代材料、结构技术相结合,追求典雅的建筑新气派,是某些大型公共建筑设计新的理念与方法。强调新建筑的地方风格和乡土气息,更注重建筑的人性特征。 1.2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特点 公共建筑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的发展表现为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中新理念的产生,即包括环境、生态、科技、经济、社会、文化等的综合观念。室内设计是通过室内设计元素对各种事物及含意进行表现的,室内设计形式可以看作是室内设计元素加上从建筑室内设计学的历史中积累中选取的引用语”\。在建筑室内设计符号学中有很多种对室内设计元素的分类方法,室内设计元素分为表现的元素和内容的元素两大类,表现的元素包括覆盖表面的元素和形式表现的元素;内容的元素包括生活方式、种族领域的元素,社会人类学含义元素和表现个人心理意图的元素。 2.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所表现的元素 2.1覆盖表面的元素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建筑物的最外一层,即建筑的表层,所能了解的也经常是这表层所携带的含意,而非深层的建筑含意。按符号学的 重要等级进行划分,它或许在表现元素中占据首位。由于民族、文化

公共建筑设计总结

公共建筑设计总结 公共建筑的定义: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活动不可缺少的环境和场所,基本涵盖除居住建筑、工业建筑以外的,面向社会,具备公共参与性或开放性特征的建筑类型。 公共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总体规划布局与环境背景特色、功能关系分析、体形空间组合、结构形式选择、造型艺术创作等问题。 一,总体规划布局与环境背景特色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 创造室外空间环境主要应考虑两个方面:内在的因素与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公共建筑本身的功能、经济及美观。 外在因素:城市规划、周围环境、地段状况等方面。 室外空间环境的形成,主要组成部分,即建筑群体、广场道路、绿化设施、雕塑壁画、建筑小品、灯光造型的艺术效果等。 在室外空间中需要考虑观赏的距离和范围,以及建筑群体艺术处理的比例尺度等问题。 外部空间的最基本的构成方式:积极空间(实体围合成的空间),消极空间(实体占领形成的空间) 只有充分考虑整体环境的特色,才能处理好室外的空间关系。这是因为合理的总体布局,是取得紧凑的空间组合、良好的通风采光、适宜的日照朝向以及方便的交通联系等的必要基础。另外,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做到因地制宜、关系紧凑,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再者,合理的总体布局,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个体与整体在体量、空间、造型等方面的良好关系,使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协调,既能为建筑创造优美的气氛,还能起到美化和丰富城市面貌的作用,这在建筑环境艺术问题上,也是不容忽视的。 公共建筑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即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与创造环境。公共建筑室内功能空间设计 十分之一理论:以建筑内部主要房间面积的8—10倍作为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参考尺寸,称之为十分之一理论,也就是说,当外部空间为内部空间的8-10倍时,则在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感受是相同的。 二,功能关系分析 在公共建筑的功能问题中,核心问题:功能分区、人流疏散、空间组成以及与室外环境的联系等,辅助问题:建筑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供热、通风、日照、采光、照明等。 功能分区、1①动,静区域要分开。 ②有联系的空间相互要建立联系。 ③有嗓声干扰的空间应加以隔离。 ④有污染的空间要加以隔离。 ⑤将最好的朝向及位置给予主要功能空间。 ⑥对外联系紧密的空间应设置在底层。 ⑦不同类型的空间要相互分开。 ⑧主要功能空间与次要空间布局应更于使用 交通、2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枢纽交通。 一般把出入口、通道、过厅、门厅、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等称之为建筑的交通联系空间。公共建筑空间组合中的通道宽度于长度,主要根据功能需要、防火规定及空间感受来确定。在考虑通

公共建筑设计尺寸大全

公共建筑设计尺寸大全 1.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 2.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 3.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4.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 5.电影放映院不需日光 6.点式住宅可设天井或平面凹凸布置可增加外墙面,有利于每层户数较多时的采光和通风 7.对结构形式有规定性的有大小和容量、物理环境、形状的规定性 8.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 9.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 10.橙色是暖色,而紫色含有蓝色的成分,所以偏冷;青色比黄色冷、红色比黄色暖、蓝色比绿色冷 11.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 12.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3.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4.冷色调给人以幽雅xx的气氛 15.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三元色为红、黄、蓝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 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

18.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 19.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 20.‘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 21.人眼观赏规律 H 18°~45°局部、细部 2H18°~27°整体 3H<18°整体及环境 22.黄金分隔比例为1:1.618 23.通风屋面只能隔离太阳辐射不能保温,适宜于南方 24.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 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 25.热水系统舒适稳定适用于居住建筑和托幼 蒸汽系统加热快,适用于间歇采暖建筑如会堂、剧场 26.渐变具有韵律感 27.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 28.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 29.巴西国会大厅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 30.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 31.室外空间的构成,主要依赖于建筑和建筑群体组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