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

本文档旨在提供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期末考试的重点知识整理。免疫学重点知识

1. 免疫系统概述

-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免疫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免疫反应

-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 免疫记忆的形成和功能

- 免疫系统失调的疾病和机制

3. 免疫细胞

- 免疫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 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发育过程

- 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制

4.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

- 抗体的结构和功能

- 抗体的类型和特点

-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和临床应用

5. 免疫技术和实验方法

- 免疫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 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的原理和方法

- 免疫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和诊断中的应用病原微生物重点知识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规则

- 病原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2. 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

- 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

-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和传染机制

3.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病原性因子

- 宿主的免疫反应和抵抗机制

4. 常见病原微生物

- 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和致病性

- 常见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和临床表现

5.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

- 病原微生物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 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

请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复和准备,祝你考试顺利!

>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重点知识整理仅供参考,请以教师授课内容和教材为准。

复习重点、试题-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1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HBV、HIV。 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5、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7、Dane 颗粒:HBV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42NM的球形颗粒。因Dane于1970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颗粒为HBV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 8、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9、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只含B细胞抗原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协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12、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13、真菌:一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 1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 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16、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3篇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免疫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机体抵御病 原微生物感染、误差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学科。以下是免疫学的复习重点: 1. 感染免疫的产生和分类: 感染免疫是指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所产生的免疫反 应和免疫记忆。感染免疫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2. 免疫细胞的基本类型: 免疫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类。B淋巴细胞主要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则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T 调节细胞等多个亚群。 3. 免疫反应的机制: 免疫反应主要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 产生、免疫效应器官发挥作用等几个步骤。 4.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可分为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两类。正向调节有 助于增强免疫反应,而负向调节则有助于抑制免疫反应。 5.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复合物病等。 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病原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

致病和防治的学科。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学的复习重点: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几类。 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和机制不同。 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基本机制包括:侵入宿主、生长繁殖、产生病毒素或毒素、释放代谢物及构成免疫复合物等几个方面。 3. 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常用的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血 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几种。 4.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预防 包括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射疫苗等措施,治疗则包括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5. 热带病: 热带病是指在热带地区多发,由寄生虫、细菌、病毒等 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热带病有疟疾、霍乱、肝炎等。 第三篇: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相关,两者在防治疾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1. 抗原: 抗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关键,同时也是免疫 系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子。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性质直接影响到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2. 免疫反应和病原微生物感染: 免疫反应在抗击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接触 病原微生物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会先行开启应对,然后再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 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 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免疫器官分类: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分类: 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胸腺 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 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 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骨髓的功能: 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 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 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 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淋巴结的功能: 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 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 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

1、免疫细胞居住地 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 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 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 1、形成生理屏障 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 1、干细胞 2、淋巴细胞 3、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的分类: 1、T淋巴细胞 2、B淋巴细胞 3、NK细胞 第三章抗原 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免疫原性:蛋白质〉多糖〉脂类〉核酸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是——表位/抗原决定簇 抗原的分类: 1.异种抗原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知识点】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 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知识点】 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 毛包括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为F+菌才有的特殊结构,用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 第二章细菌生理 【知识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 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 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 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根据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测量单位为微米。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糖体和胞质颗粒)和核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多,磷壁酸有,无外膜,较为坚韧,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少,磷壁酸无,

有外膜,较为疏松,对青霉素不敏感。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第二章细菌生理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气 体环境。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分裂一次,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4小时分裂一次。在培养基中,细菌会出现生长现象,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产物的概念及其意义,以及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相关的知识点。 细菌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细菌产物包括热原质、抗生素、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维生素和细菌素等。这些产物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表面和腔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且有益。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而菌群失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 1.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青霉素杀菌原理: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 4.溶菌酶杀菌原理: 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 ①荚膜:抗干燥作用、 粘附作用、 抗吞噬作用、 鉴别细菌、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 细菌的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 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 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 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 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 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 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 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 色素:鉴别细菌 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紫外线(265-266最强)主要作用于DNA,穿透力强,对皮肤、眼睛有损伤。 13.酒精消毒的常用浓度:70~75%乙醇 用途:皮肤、体温计消毒. 14.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5.灭菌:彻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杀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的方法 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 17.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寄居部位发生变迁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 类毒素的特征: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具有其免疫原性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1、病毒的致病机理: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 2、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190页 2、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194页 3、最常用的培养病毒方法是:细胞培养194页 4、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 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靶RNA。200页 5、真菌的概念: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02页 6、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沙保培养基 7、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205页 8、真菌的应用:酵母菌:啤酒、酒精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核苷酸、氨基酸等制造;毛霉菌属:污染、分解蛋白质,豆腐乳酿造;曲霉菌属:糖化、分解蛋白质、发酵、污染、条件致病、毒素;青霉菌属:青霉素发酵、污染;根霉:糖化菌种 206页 9、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 211页 10、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220页 11、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免疫作用 220页 12、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225页 13、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225页 1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27页 15、发酵工业中,常需要单独灭菌的营养成分是:糖(见课件) 16、紫外线的特点和杀菌机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可损坏细菌的DNA 结构、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29页 17、生物安全防护最好的实验室是:BSL-4级实验室 235页 18、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235页 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240页 2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240页 21、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 244页 22、转化:受体菌直接获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244页 2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入受体菌,通过交换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245页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关于Ⅱ型超敏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有补体参与有与 B可引起靶细胞溶解C NK细胞和巨噬细胞参 D有效应T细胞参与 2.T细胞成熟的场所()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3.下列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药物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 B输血反映 C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D血清病 4.抗体初次应答的特点是() A 抗体效价高 B抗体亲和力低 C 抗体产生潜伏期短 D维持时间长 5. 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 B.衣原体 C.产气荚膜梭菌 D.肺炎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6.青霉素的抗菌机制是() A.切断肽聚糖的聚糖骨架 B.损害细胞膜 C.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D.干扰细菌DNA的复制 E.抑制四肽链与五肽交链桥的连接7.土壤中易引起创伤感染的细菌是( ) A.结核分枝杆菌 B.破伤风梭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霍乱弧菌 E.伤寒沙门菌 8.“汹涌发酵”现象用于鉴别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霍乱弧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肉毒梭菌 E.艰难梭菌 9.破伤风芽胞梭菌的形态特点是() A.抗酸染色阳性 B.有荚膜 C.无鞭毛 D.菌体呈竹节状排列 E.芽胞圆形位于菌体顶端 10.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脾B肝脏C胸腺D淋巴结 11.细菌的芽孢和外毒素在哪一时期形成() A. 衰退期 B. 稳定期 C.迟缓期 D. 对数期 12.能引起人体发热反应的物质是()

A. 脂多糖 B.抗生素 C. 色素 D.细菌素 E.维生素 13.具有传染性的完整病毒颗粒是 ( ) A.病毒核酸 B.病毒蛋白衣壳 C.核衣壳 D.病毒包膜 E.病毒刺突 14.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15.属于革兰阴性化脓性球菌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甲型链球菌 C..乙型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脑膜炎奈瑟菌 16.使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灶局限化的是( ) A血浆凝固酶 B.杀白细胞素 C.溶血素 D.透明质酸梅 E.溶菌酶 17.细菌不侵入血流,只有毒素侵入血流引起全身症状,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称为()A.毒血症 B.脓毒血症 C.败血症 D.菌血症 18.关于破伤风梭菌正确的是() A.兼性厌氧菌 B.革兰阴性菌 C.外毒素致病 D.可以引起败血症 E.引起迟缓性麻痹 19.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 )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肿瘤患者 D.严重结核病人 E.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 20.病毒的特性不包括( ) 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B.严格细胞内寄生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对抗生素敏感 E.只含一种核酸 21.病毒的干扰现象是指什么之间的干扰( ) A.细菌与病毒 B.病毒与宿主细胞 C.病毒与病毒 D.干扰素与宿主细胞 E.病毒与干扰素 22.决定病毒传染性的物质是( ) A.核酸 B.衣壳蛋白 C.刺突 D.包膜 E.非结构蛋白 23.病毒侵入机体,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获得免疫力而终止感染,此类感染称() A.持续性感染 B.慢性感染 C.慢发感染 D.隐性感染 E.潜伏感染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第一章医生免疫学概述 1.免疫概念: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现象。 2.免疫三大功能生理与病理现象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构成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分泌性蛋白。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介导的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应答过程主要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和抗原清除三个阶段。 5.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①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功能: (1)是T、B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3)建立自身而授及维持免疫自稳

②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功能: (1)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3)过滤作用 补充知识点:①骨髓既是中枢又是外周 ②中枢免疫器官→主导发育→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③骨髓是造血器官,产生多能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哺乳动物B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 ④淋巴结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也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⑤脾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⑥MALT是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⑦抗原提呈细胞(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 第二章免疫细胞激活物 1.免疫细胞激活物与抗原基本概念 ①免疫细胞激活物:是指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和增值的物质。 ②抗原: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表位的概念、基本类型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 ①根据表位的结构组成,可分为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 ②根据T、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有所不同,可分为T细胞识别表位(抗原肽)和B细胞识别表位。 ③功能性表位与非功能性表位 ④覆盖型表位与非覆盖型表位 ⑤原发性表位于继发性表位 3.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①“异物”性 ②分子量 ③复杂性 ④易接近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复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复习 免疫学部分 1.Immunity(免疫 学):Thestudyofthewayhowthebodydefendsitselfagainstinv adingorganismsorinternalinvaders(tumors).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2.Antigen(抗原): Asubstancethatisabletoprovokeanadaptiveimmunerespons e(antibodyoreffectorTcell);andcombinewiththeproductsoft hatresponse. 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https://www.doczj.com/doc/8b19194917.html,pleteantigen(完全抗原): Substancesthathavebothimmunogenicityandimmunoreacti vity.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抗原。 4.Hapten(半抗原): Substancesthathaveimmunoreactivity,butlackofimmunoge nicity. 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5.Epitope(抗原表位): Epitopeisthepartofanantigenthatisrecognizedbytheimmun esystem,specificallybyantibodies,Bcells,orTcells. 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决定簇。(为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 性结合的最基本单位。) 6.Forssman(异嗜性抗原): Itisakindofcommonantigenindifferentkindsoforganisms.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7.Antibodies(抗 体):Antibodiesaretheantigen-bindingproteinspresentont heB-cellmembraneandsecretedbyplasmacells. 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 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 白。 8.Immunoglobulins(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sareglycoproteinmoleculesthatareproduc edbyplasmacellsinresponsetoanimmunogen(免疫 原)andwhichfunctionasantibodies.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 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https://www.doczj.com/doc/8b19194917.html,plementsystem(补体系 统):Thecomplementsystemconsistsofanumberofsmallpro teinsfoundintheblood,generallysynthesizedbytheliver,andn ormallycirculatingasinactiveprecursors.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 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 结合蛋白。 10.Cytokine(细胞因子): Low-molecular-weightproteinssecretedbyvarioustypesofce llsandexertingbiologicalactivitiesthroughbindingtocognater eceptorsoncellsurface. 是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所合成、分泌的多 肽类活性分子,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11.IFN(干扰素): Itisthefirstdiscoveredcytokine,designatedasIFNbasedonitsc apabilityofinterferinginfectionandreplicationofviruses. 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 力,故称为干扰素。 12.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体): MHCisanextendedgeneticlocus,containingclosely-linkedge nes,encodingmajor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whosephysiol ogicfunctionisthepresentationofpeptideantigenstoTcellsan dplaysacentralroleinthegenerationofadaptiveimmuneresp onse. 是一组决定组织相容性,并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紧密 连锁的基因群,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13.APC(Antigen-presentingcell)(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aretheimmunocytesthatcanuptake, processandpresentantigenstolymphocyte. 是指具有摄取、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 胞的一类细胞,又称辅佐细胞。 14.Immuneresponse(IR)(免疫应答): Theimmuneresponseishowyourbodyrecognizesanddefends itselfagainstbacteria,viruses,andsubstancesthatappearforei gnandharmful.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产生的一系列免 疫反应的总称。 15.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组成。Immunesystemismadeupofimmuneorgans,immunetissues,immu necellsandimmunemolecules. 16.补体激活的三大途径?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 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 缺陷(过低)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 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微生物学期末重点中医学院

名解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反响过程. 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寸体免疫系统使之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物 在体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3.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分为异种物质和同种异体物质两类 4.特异性.是免疫应答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5.抗原特异性抗原能与相应TCR/BCR结合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6.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上决家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另称表位. 7.穿插反响某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响.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响. 8.抗体又称为免疫蛋白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9.抗原提呈细胞凡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启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 10.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1.超敏反响.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态反响. 12.凝集反响.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的反响. 13.沉淀反响. 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出现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的反响. 14.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称正常生物群.通称正常箘群. 15.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生物.体积微小.构造简单.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16.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含芽孢) 17.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不含芽孢) 18.热原质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和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而高温可用特殊吸附剂处理或超滤膜过滤法去除. 19.菌落将细菌合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外表.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外表出现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20.培养基.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21.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寄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2.增殖周期.病毒以自我复制方式增殖.其过程大致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5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3.干扰素(IFN). 细胞受病毒感染或某些物质作用.使干扰素基因活化.编码产生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4.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25.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6.终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7.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8.储存宿主.又称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可以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这些感染的动物可以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起到储存和保护寄生虫的作用.这些动物称为储存储主.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总结 一、免疫学基础: 1.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先天性免疫是人体固有的天然免疫系统,包括皮肤和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获得性免疫是通过先前的感染或免疫接种获得的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B细胞和T细胞等。 2.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等,其中巨噬细胞是先天性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关键细胞。 3.免疫分子:免疫分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抗体是由B细胞产生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能够与抗原结合来介导抗原的识别和清除;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则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和效应。 4.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特征,指的是免疫系统对先前感染抗原的记忆和快速应答能力。免疫记忆通过记忆B细胞和记忆T 细胞的形成和存留来实现。 5.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免疫系统对感染和抗原刺激的反应过程,主要分为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两个方面。细胞免疫应答主要由T细胞介导,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体液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和抗体介导,包括抗体的产生和抗原结合。 二、病原生物学: 1.病原微生物分类: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和感染机制。

2.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病原微生物感染机制包括侵入宿主、定植和 繁殖、免疫逃逸和致病因子等过程。病原微生物通过粘附、渗透、胞内寄 生等方式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资源繁殖造成感染。 3.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病原微生物致病机制包括直接破坏宿主细胞、释放毒素、激发免疫反应等,这些机制可以造成宿主细胞损伤、组织炎症 和免疫反应等不良效应。 4.免疫防御机制:机体通过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来防御病原微生 物的感染。人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排斥、乳酸菌生态平衡、巨噬 细胞吞噬和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等机制来防御常见的细菌和病毒感染;获得 性免疫则是通过B细胞和T细胞的激活和抗体的产生来识别和清除感染的 病原微生物。 5.免疫敏感性疾病:免疫敏感性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 发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的破坏和疾病发生,包括自身免疫性疾 病和过敏反应等。 总结: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学科,对于 理解人体免疫机制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具有重要的 意义。通过对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免疫疾病的预 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 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 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 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 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 103 . 4kPa ,温度可达 121 . 3℃,维持时间是 15 ~ 30min 。 三、选择题 1 、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 D ) A .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B .无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C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D .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E .多数为蛋白质 2 、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 D ) A .脂多糖 B .多糖 C .类脂 D .蛋白质 E .多肽 3 、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 ( A ) A .抗原 B .抗体 C .半抗原 D .抗原抗体复合体 E .以上都不是 4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因此全面来看,免疫反应对机体是 ( D ) A .有利 B .有害 C .无利亦无害 D .有利亦有害 E .以上都不对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 答案 微生物与免疫学 复题 一、名称解释 1、生物制品:指来源于生物体的制品,如疫苗、血清等。 2、病原微生物: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3、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能识别并结合抗原,参与免 疫反应。 4、类毒素:一种具有毒性的蛋白质,与毒素相似但不同 于毒素,能引起免疫反应。

5、干扰素:一种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能 干扰病毒的复制和细胞的增殖。 6、抗原:一种能够诱导免疫反应的分子,如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的表面分子。 7、消毒:指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如使用化学 物质或物理手段等。 8、菌落:一群同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上形成的可见的集落。 9、立克次氏体:一种细菌,具有弯曲的形态,能引起多 种疾病,如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10、培养基:一种含有营养物质的物质,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和繁殖。 11、ADCC作用: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一种免疫反应,由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引起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 伤作用。

12、微生物:指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13、芽胞: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恶劣环境中存活。 14、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的一段区域,能与抗体结合并引起免疫反应。 15、侵袭力:指微生物引起疾病的能力,与其生长速度、毒力等因素有关。 16、非特异免疫:指对多种微生物和分子的免疫反应,不具有特异性。 17、免疫: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和异己物质的防御反应,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8、包涵体:一种细胞内质体,能包含和释放蛋白质和其他分子。 19、凝集反应:指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的凝集现象,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 20、半抗原:指一种分子,具有抗原性但不足以引起免疫反应,常用于制备抗体。 21、灭菌:指彻底杀灭微生物,使其无法再生长和繁殖。 22、衣原体:一种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具有病原性,能引起多种疾病。 23、细菌:一类单细胞核型微生物,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24、病毒血凝现象:指病毒与宿主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后形成的凝集反应。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重点整理 考试题型:单项选择(1分×10=10分) 多项选择(2分×5=10分) 名词解释(2分×10=20分) 判断不改错(1分×15=15分) 简答(包括画图)(5分×5=25分) 问答(10分×2=20分) 一、名词解释 1、免疫:指机体识别自己,排除异己的保护性反应,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感染或接 种疫苗获得的短暂或终生的免疫力。 3、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固有免疫,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4、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 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5、完全抗原:凡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6、半完全抗原:只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完全抗原,或不完全抗原。 7、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抗体及TCR/BCR特异 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8、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即可与自己相应的抗血清起反应,也可与另一 种抗原的抗血清起反应,此即为交叉反应。 9、胸腺依赖抗原(TD-Ag):为T细胞依赖抗原,属完全抗原,有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 位组成。 10、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为T细胞非依赖抗原,是有多个重复B细胞表位组成。 11、超抗原:是一类用极少量能活化大量的T细胞或B细胞,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的抗原 物质。 12、多克隆抗体:在含多种抗原表位的抗原物质刺激下,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并产 生针对各种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起混合物即为多克隆抗体。 13、单克隆抗体:即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分泌的抗体。 14、MHC: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5、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在人类和动物体表及呼吸道、消化道和生殖道中寄生的一大群 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它们与机体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称其为 正常生物群,或正常菌落。 16、中介体:为细胞向细胞质内陷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 17、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18、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其厚度达到0.2um以上称为荚膜。 19、鞭毛:许多细菌体表附着有细长呈波浪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20、菌毛:许多革兰阴性菌和少数革兰阳性菌菌体体表遍布着短而细直的蛋白质丝状物,称 为菌毛。 21、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一个小体, 称为芽孢。 22、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为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23、纯培养: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纯培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