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核心知识整

本文将对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核心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帮助你备考期末考试。以下是重要的考点和核心概念:

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 细菌的特征: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可以是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 病毒的特征:非细胞微粒,内含核酸,必须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繁殖。

- 真菌的特征:多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真核细胞。

- 寄生虫的特征:多细胞生物,寄生于宿主体内或外表面。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以及免疫分子(如抗体和细胞

因子)。

- 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和消灭外来病原微生物、保护机体免

受感染、产生免疫记忆。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过程

- 免疫应答的类型:包括先天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 先天免疫应答:快速、非特异性的应答,由吞噬细胞和天然

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介导。

- 获得性免疫应答:缓慢、高度特异性的应答,由淋巴细胞介导,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 免疫应答的过程:包括抗原呈递、淋巴细胞激活、抗体产生

和细胞毒性。

免疫相关疾病和预防措施

- 免疫相关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和免疫缺陷病。

- 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 变态反应: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产生过度反应,如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导致易感染,如艾滋病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和免疫强化。

以上是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核心知识整理,希望对你的考试备考有所帮助。祝你取得好成绩!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3篇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免疫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机体抵御病 原微生物感染、误差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学科。以下是免疫学的复习重点: 1. 感染免疫的产生和分类: 感染免疫是指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所产生的免疫反 应和免疫记忆。感染免疫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2. 免疫细胞的基本类型: 免疫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类。B淋巴细胞主要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则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T 调节细胞等多个亚群。 3. 免疫反应的机制: 免疫反应主要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 产生、免疫效应器官发挥作用等几个步骤。 4.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可分为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两类。正向调节有 助于增强免疫反应,而负向调节则有助于抑制免疫反应。 5.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复合物病等。 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病原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

致病和防治的学科。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学的复习重点: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几类。 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和机制不同。 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基本机制包括:侵入宿主、生长繁殖、产生病毒素或毒素、释放代谢物及构成免疫复合物等几个方面。 3. 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常用的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血 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几种。 4.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预防 包括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射疫苗等措施,治疗则包括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5. 热带病: 热带病是指在热带地区多发,由寄生虫、细菌、病毒等 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热带病有疟疾、霍乱、肝炎等。 第三篇: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相关,两者在防治疾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1. 抗原: 抗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关键,同时也是免疫 系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子。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性质直接影响到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2. 免疫反应和病原微生物感染: 免疫反应在抗击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接触 病原微生物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会先行开启应对,然后再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 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 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免疫器官分类: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中枢免疫器官分类: 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胸腺 3、法氏囊外周免疫分类: 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 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骨髓的功能: 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 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胸腺的功能: 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 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淋巴结的功能: 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 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 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脾的功能:

1、免疫细胞居住地 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 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 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 1、形成生理屏障 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 1、干细胞 2、淋巴细胞 3、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的分类: 1、T淋巴细胞 2、B淋巴细胞 3、NK细胞 第三章抗原 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免疫原性:蛋白质〉多糖〉脂类〉核酸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是——表位/抗原决定簇 抗原的分类: 1.异种抗原

病原微生物考试重点总结的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闭合环状DNA可独立与染色体外并自行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中介体:细菌细胞膜向细胞浆内陷,并折叠形成囊状物称为中介体。菌毛: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表具有的数量众多比鞭毛细、短、直,类似毛发样的丝状物,称菌毛。荚膜:某些细菌的细胞壁外包裹着一层排列有序且不易被洗脱的粘性物质,厚度约200nm,称为荚膜。芽孢:很多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胞浆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热原质:或称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及细胞壁的脂多糖。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成为转化。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至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称为转导。溶原性转换:溶原性细菌因染色体上整合有前噬菌体,从而新的遗传性状,称为溶原性转换。接合:是指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消毒:消除和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因子,但并不以能杀死全部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死芽胞。要求比消毒高,以杀死芽孢为指标。毒血症:产生外毒素的病原菌只在局部生长繁殖,病原菌不能进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达到感靶器官,引起组织损伤,产生特殊的毒性症状。菌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一过性地经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再繁殖致病。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17.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外毒素:是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漰解后释放出来。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H2 和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现象。原体:衣原体中小而致密的颗粒结构,称为原体。始体: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特殊的发育周期,其中大而疏松的颗粒结构,称为始体。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细胞核或细胞质出现嗜酸性、嗜碱性、大小数量不同的圆形、卵圆形的斑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顿挫感染:病毒进入非容纳细胞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发生严重改变,是病毒不能复制出完整的子代病毒,此类病毒称为缺陷病毒。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种细胞时,一种病毒的增殖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抗原漂移:是由于基因突变累积所造成的变异幅度小的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抗原转换:是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一种形式,其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导致新亚型的出现。菌群失调:在为生态环境中正常微生物群的种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称为菌群失调。正常菌群:把那些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细菌称为正常菌群。双相真菌:医学上某些重要真菌的营养体在宿主体内和人工培养基上形成酵母菌型和霉菌型两种不同类型的菌体。 33.假菌丝: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时,子细胞不立即分离而以狭小的面积相连的细胞串。培养基: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混合营养物制品。肥大反应: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和鞭毛h抗原,以及甲、乙副型伤寒沙门菌h抗原和受检者血清进行试管或微孔板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者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试验。细菌的生化反应:由于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同,对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亦不同,因此代谢产物各异。检测细菌对各种培养基的代谢作用和代谢产物,借以区别和鉴别细菌的种类的生化试验。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不受益也不受害。互利共生:两种生活在一起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根据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测量单位为微米。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糖体和胞质颗粒)和核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多,磷壁酸有,无外膜,较为坚韧,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少,磷壁酸无,

有外膜,较为疏松,对青霉素不敏感。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第二章细菌生理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气 体环境。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分裂一次,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4小时分裂一次。在培养基中,细菌会出现生长现象,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产物的概念及其意义,以及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相关的知识点。 细菌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细菌产物包括热原质、抗生素、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维生素和细菌素等。这些产物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表面和腔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且有益。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而菌群失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 1.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青霉素杀菌原理: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 4.溶菌酶杀菌原理: 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 ①荚膜:抗干燥作用、 粘附作用、 抗吞噬作用、 鉴别细菌、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 细菌的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 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 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 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 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 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 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 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 色素:鉴别细菌 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紫外线(265-266最强)主要作用于DNA,穿透力强,对皮肤、眼睛有损伤。 13.酒精消毒的常用浓度:70~75%乙醇 用途:皮肤、体温计消毒. 14.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5.灭菌:彻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杀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的方法 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 17.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寄居部位发生变迁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 类毒素的特征: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具有其免疫原性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梳理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1、病毒的致病机理:1、对宿主细胞的作用; 2、对宿主的免疫病理损伤。190页 2、病毒培养的三种方法:细胞培养、鸡胚培养、动物接种 194页 3、最常用的培养病毒方法是:细胞培养194页 4、核酶:是一类具有双重特异性的RNA分子,一是能识别特异的靶RNA 序列,二是具有酶活性,连续特异性切割降解靶RNA。200页 5、真菌的概念:是一大类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分化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202页 6、培养真菌常用的培养基:沙保培养基 7、真菌的菌落类型:酵母型、类酵母型、霉菌型(菌落)205页 8、真菌的应用:酵母菌:啤酒、酒精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核苷酸、氨基酸等制造;毛霉菌属:污染、分解蛋白质,豆腐乳酿造;曲霉菌属:糖化、分解蛋白质、发酵、污染、条件致病、毒素;青霉菌属:青霉素发酵、污染;根霉:糖化菌种 206页 9、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 211页 10、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分布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220页 11、正常菌群的生理功能:拮抗病原微生物、营养作用、抗衰老作用、抗肿瘤作用、促进免疫作用 220页 12、灭菌: 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所有微生物的方法。225页 13、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物体或介质中的病原微生物的方法。225页 14、培养基的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227页 15、发酵工业中,常需要单独灭菌的营养成分是:糖(见课件) 16、紫外线的特点和杀菌机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可损坏细菌的DNA 结构、260-266nm杀菌作用最强、穿透力弱、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229页 17、生物安全防护最好的实验室是:BSL-4级实验室 235页 18、生物安全(bio-safety):避免危险生物因子对实验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235页 19、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240页 20、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病毒。240页 21、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转化、转导、接合、溶原性转换 244页 22、转化:受体菌直接获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断,从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244页 23、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入受体菌,通过交换重组而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245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第一章医生免疫学概述 1.免疫概念: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现象。 2.免疫三大功能生理与病理现象 3.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构成 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分泌性蛋白。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或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介导的免疫、B细胞介导的免疫。适应性免疫的应答过程主要包括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和抗原清除三个阶段。 5.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①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功能: (1)是T、B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 (3)建立自身而授及维持免疫自稳

②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淋巴结、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功能: (1)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3)过滤作用 补充知识点:①骨髓既是中枢又是外周 ②中枢免疫器官→主导发育→外周免疫器官与组织 ③骨髓是造血器官,产生多能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发源地,是哺乳动物B细胞分化、发育的主要场所。 ④淋巴结是成熟T、B细胞定居和接受抗原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也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 ⑤脾是最大的免疫器官。 ⑥MALT是指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⑦抗原提呈细胞(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 第二章免疫细胞激活物 1.免疫细胞激活物与抗原基本概念 ①免疫细胞激活物:是指可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刺激免疫细胞活化和增值的物质。 ②抗原:能与T、B细胞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产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表位的概念、基本类型 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集团 ①根据表位的结构组成,可分为构象表位和顺序表位。 ②根据T、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有所不同,可分为T细胞识别表位(抗原肽)和B细胞识别表位。 ③功能性表位与非功能性表位 ④覆盖型表位与非覆盖型表位 ⑤原发性表位于继发性表位 3.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的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①“异物”性 ②分子量 ③复杂性 ④易接近性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正常情况下异常情况下 免疫防御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 缺陷(过低) 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的自身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监视清除突变的自身细胞细胞癌变或持续感染 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 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微生物学期末重点中医学院

名解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反响过程. 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寸体免疫系统使之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物 在体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3.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分为异种物质和同种异体物质两类 4.特异性.是免疫应答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5.抗原特异性抗原能与相应TCR/BCR结合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6.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上决家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另称表位. 7.穿插反响某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响.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响. 8.抗体又称为免疫蛋白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9.抗原提呈细胞凡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启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 10.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1.超敏反响.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态反响. 12.凝集反响.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的反响. 13.沉淀反响. 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出现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的反响. 14.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称正常生物群.通称正常箘群. 15.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生物.体积微小.构造简单.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16.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含芽孢) 17.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不含芽孢) 18.热原质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和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而高温可用特殊吸附剂处理或超滤膜过滤法去除. 19.菌落将细菌合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外表.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外表出现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20.培养基.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21.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寄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2.增殖周期.病毒以自我复制方式增殖.其过程大致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5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3.干扰素(IFN). 细胞受病毒感染或某些物质作用.使干扰素基因活化.编码产生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4.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25.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6.终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7.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8.储存宿主.又称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可以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这些感染的动物可以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起到储存和保护寄生虫的作用.这些动物称为储存储主.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复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复习 免疫学部分 1.Immunity(免疫 学):Thestudyofthewayhowthebodydefendsitselfagainstinv adingorganismsorinternalinvaders(tumors). 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2.Antigen(抗原): Asubstancethatisabletoprovokeanadaptiveimmunerespons e(antibodyoreffectorTcell);andcombinewiththeproductsoft hatresponse. 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结合,激活T/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淋巴细胞或抗体,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https://www.doczj.com/doc/3819257799.html,pleteantigen(完全抗原): Substancesthathavebothimmunogenicityandimmunoreacti vity. 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抗原。 4.Hapten(半抗原): Substancesthathaveimmunoreactivity,butlackofimmunoge nicity. 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5.Epitope(抗原表位): Epitopeisthepartofanantigenthatisrecognizedbytheimmun esystem,specificallybyantibodies,Bcells,orTcells. 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决定簇。(为抗原分子中能与TCR/BCR及抗体特异 性结合的最基本单位。) 6.Forssman(异嗜性抗原): Itisakindofcommonantigenindifferentkindsoforganisms. 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不同种系生物间的共同抗原。 7.Antibodies(抗 体):Antibodiesaretheantigen-bindingproteinspresentont heB-cellmembraneandsecretedbyplasmacells. 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 胞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 白。 8.Immunoglobulins(免疫球蛋白): Immunoglobulinsareglycoproteinmoleculesthatareproduc edbyplasmacellsinresponsetoanimmunogen(免疫 原)andwhichfunctionasantibodies. 将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一 命名为免疫球蛋白。 https://www.doczj.com/doc/3819257799.html,plementsystem(补体系 统):Thecomplementsystemconsistsofanumberofsmallpro teinsfoundintheblood,generallysynthesizedbytheliver,andn ormallycirculatingasinactiveprecursors. 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 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 结合蛋白。 10.Cytokine(细胞因子): Low-molecular-weightproteinssecretedbyvarioustypesofce llsandexertingbiologicalactivitiesthroughbindingtocognater eceptorsoncellsurface. 是主要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所合成、分泌的多 肽类活性分子,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应答调节剂。 11.IFN(干扰素): Itisthefirstdiscoveredcytokine,designatedasIFNbasedonitsc apabilityofinterferinginfectionandreplicationofviruses. 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 力,故称为干扰素。 12.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MHC)(主要组织相容性 复合体): MHCisanextendedgeneticlocus,containingclosely-linkedge nes,encodingmajorhistocompatibilityantigenwhosephysiol ogicfunctionisthepresentationofpeptideantigenstoTcellsan dplaysacentralroleinthegenerationofadaptiveimmuneresp onse. 是一组决定组织相容性,并与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的紧密 连锁的基因群,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 13.APC(Antigen-presentingcell)(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saretheimmunocytesthatcanuptake, processandpresentantigenstolymphocyte. 是指具有摄取、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 胞的一类细胞,又称辅佐细胞。 14.Immuneresponse(IR)(免疫应答): Theimmuneresponseishowyourbodyrecognizesanddefends itselfagainstbacteria,viruses,andsubstancesthatappearforei gnandharmful. 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产生的一系列免 疫反应的总称。 15.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组成。Immunesystemismadeupofimmuneorgans,immunetissues,immu necellsandimmunemolecules. 16.补体激活的三大途径?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病原微生物学知识点重点整理 一、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1.病原微生物的分类: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2.病原微生物的特点:生物体极小、具有其中一种形态、具有遗传功能、能够繁殖、能够感染寄主。 二、病毒学: 1.病毒的结构和复制:包括病毒颗粒的构成、病毒的复制策略(依赖宿主合成、利用细胞器等)。 2.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消化道传播等。 3.病毒感染的机制:包括侵入宿主细胞、复制病毒基因组、合成病毒蛋白质、组装病毒颗粒等。 4.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包括病毒基因的表达与宿主免疫的关系、病毒与宿主细胞的互作等。 三、细菌学: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包括球菌、杆菌、弧菌等形态的描述,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质粒等结构。 2.细菌的代谢和营养:包括细菌的能量代谢(厌氧、好氧)和营养需求(有机物、无机盐等)。 3.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包括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繁殖方式(二分裂、孢子形成等)。

4.细菌感染机制:包括细菌侵入宿主组织、产生毒素、引起免疫反应等。 5.抗生素与细菌的耐药性:包括抗生素的作用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 生和传播等。 四、真菌学: 1.真菌的分类和特点:包括真菌门的分类(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等)、真菌的体型(菌丝、孢子等)。 2.真菌的生活方式和营养:包括真菌的营养方式(腐生、寄生等)、 真菌的生长条件(温湿度)。 3.真菌感染机制:包括真菌侵入宿主、产生病原灶、引起宿主免疫反 应等。 4.抗真菌药物和真菌耐药性:包括抗真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真 菌耐药性的发展和管理。 五、寄生虫学: 1.寄生虫的分类和特点:包括原生动物门、线虫门、扁虫门等的分类,寄生虫的生活史和寄生方式。 2.寄生虫的感染机制: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寄生虫的生长、寄生虫 引起病原灶等。 3.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包括寄生虫病的地理分布、传播途径、宿主 和环境因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总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期末总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学,免疫系统等等的生物学领域。本学期学习了关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方面的课程内容。我们从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病原体的分类和细菌生长繁殖,病原体的致病机理,病毒的结构形态和免疫学的基本原理的认识及实践等方面学习了新的知识。 关于病原生物学,我们学习到了病原体的分类以及传播途径,以及它们与人体细胞细胞内外环境的关系。我们了解到病毒是独特的病原体,它们和其他病原体有所不同。病毒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增殖,培养细胞是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病毒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另外,我们还学习到关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发酵,抗药性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关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的细菌药敏试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病毒的结构形态、病毒的感染机制,病毒的宿主特异性和抗病毒免疫的基本原理。病毒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只能在细胞上进行增殖,病毒的感染机制通过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上分子结合起作用,从而完成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在免疫学方面,我们学习到了免疫系统的特征,免疫反应的分类,以及免疫反应中免疫原、抗原、受体、效应因子等概念,以及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和免疫抗原的产生方式。这些都是免疫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我们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免疫系统的机制、疾病的发生特性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方法。

总之,在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病毒和细菌的传染机制,从而掌握有效防治疾病的方法。在学习中,我们还提高了对病原生物的认知,为未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完整)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抗体 :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抗体按其重链抗原性的不同可分为IgG,IgM,IgA,IgD和IgE。 2。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不需要T细胞辅助,指能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3.抗原决定基: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基是抗原分子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4。人工被动免疫 :指直接给机体注射抗体类物质(如抗毒素,丙种球蛋白等)或其他免疫效应分子使机体迅速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 5。毒血症:细菌在入侵局部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进入血流播散,到达特定靶器官或靶细胞引起损害。可产生毒血症的细菌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6.败血症 : 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 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性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粘膜出血,肝脾肿大等.可引起败血症的常见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绿脓杆菌等。 7.质粒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 8.核衣壳 :由核酸构成的病毒核心和包在核心外面的蛋白质衣壳构成. 9。侵袭性酶 :某些致病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胞外的一种或数种可帮助细菌在体内扩散或抵抗吞噬作用的酶. 10.侵袭力: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

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质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 11。超敏反应:指已被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后所发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表现为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损伤为特征的免疫应答. 12。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1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他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 14.支原体:一类缺乏细胞壁,具有多种形态,可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引起人类非典型性肺炎的肺炎支原体和引起人类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解脲脲原体. 15。荚膜:具有抗吞噬作用,是构成细菌毒力的因素之一.可用于细菌鉴别。二,问答题 1。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免疫器官按发生顺序及功能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周围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场所,对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腔上囊(禽类)和胸腺,前两者是B细胞成熟场所,后者是T细胞成熟场所。 (2)周围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细胞定居,接受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2.简述抗体的生物学活性。 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 (1)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体内表现为抗菌,抗病毒,抗毒素等生物学效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 习重点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1.免疫学概述..................................................... 2.免疫器官与组织................................................. 第二章抗原.......................................................... 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3.抗原的分类..................................................... 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 第三章免疫分子...................................................... 1.免疫球蛋白..................................................... 2.补体系统....................................................... 及其编码分子..................................................... 4.其他免疫分子................................................... 第四章免疫细胞...................................................... 1.固有免疫细胞...................................................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大学专业课考试复习资料--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 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 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 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 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 103 . 4kPa ,温度可达 121 . 3℃,维持时间是 15 ~ 30min 。 三、选择题 1 、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 D ) A .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B .无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C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D .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E .多数为蛋白质 2 、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 D ) A .脂多糖 B .多糖 C .类脂 D .蛋白质 E .多肽 3 、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 ( A ) A .抗原 B .抗体 C .半抗原 D .抗原抗体复合体 E .以上都不是 4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因此全面来看,免疫反应对机体是 ( D ) A .有利 B .有害 C .无利亦无害 D .有利亦有害 E .以上都不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免疫:是指对抗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抗体有力 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抗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产生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 3.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又称表位,它的种类,数目,空 间构型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 4. 异嗜性抗原:是指在无种属关系生物间存在的共同抗原。 5.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 性结合的球蛋白。 6.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7. 单克隆抗体:是指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 细胞分化增值的子代细胞集团,即单一纯系细胞合成的 抗体。 8. 补体系统: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及组织具有酶活性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球蛋白所组成的酶反应 系统,它包括多种因子。 9. LAK 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NK 细胞或部分Tc 在体外培养时,在高剂量IL2 诱导下,成为 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细胞,称LAK 细胞。 10.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 11. 细胞因子:是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 12. APC :即抗原提呈细胞,能表达被特异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肽:MHC复合物的所有细 胞,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 细胞。 13.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 程。 14. 免疫耐受:是机体接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 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16. 传染性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在遭受胞内寄生菌或病毒以及某些真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T 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 17. 类风湿因子(RF):自身变性的IgG分子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自身变性IgG的 自身抗体称为类风湿因子,这类自身抗体以IgM 为主。 18. 人工自动免疫:是用于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抗体输入抗原性物质,刺激机体产生特异免疫应答获得免疫力的 方法。 19. 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一种双股闭合环状DNA 20. 荚膜:某些细菌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层粘液性多聚物,其成分为多糖或多肽。 21. 热原质:由大多由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产生,极微量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可引起发热反应,故名热原 质。革兰阴性菌的热原质就是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热原质耐高温,高压灭菌不能破坏。除去热原质的方法用特殊石棉过滤,最好办法是蒸馏。 22. 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类物质,可抑制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细菌生长,故名细菌素。其抗菌 谱较窄,其产生受质粒控制,临床上主要用于细菌的鉴定。 23. 培养基:人工配制的供给细菌生长繁殖的所需的营养物质称为培养基。培养基本身必须 澄清无菌,并有一定的酸碱度。 24. 菌群失调症:当正常菌群在组成和数量上发生明显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当这种失调状态进一步发 展,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就成为菌群失调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