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选修课教材要素

自主选修课教材要素

自主选修课教材要素
自主选修课教材要素

自主选修课教材要素

一门完整的课程应包括课程纲要和教科书两部分。课程纲要是用于说明课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要求的文件;教科书则是课程纲要的具体化实施载体。

一、课程纲要的基本要素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编写原则、课程实施建议等五部分组成。

前言。主要介绍本课程的性质、课程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主要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达成的目标,可分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课程内容。主要呈现为实现课程目标需要学习的内容,一般应将学习内容按内在逻辑分为几个主题来描述,也可按课程架构分册或分章描述。

教材编写原则。主要描述构建教科书框架的原则,根据课程内容选择教材编写材料的原则,以及内容呈现和教学加工的原则等。

课程实施建议。主要描述课程教学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要求,以及课时安排建议和所需配置教学器材建议等。

如有可能,可将课程实施建议具体化形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并将课程纲要一并收纳,以便于教师教学。

二、教科书的基本要素

教科书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除应涵盖学科课程的核心内容外,还应提供有助于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习策略。教科书编制者不仅要考虑所需达成的目标,还要更多地考虑实现目标的途径,并将它呈现出来。为此,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形成灵活的学习途径,以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的目标。教科书的基本要素可以从内容、语言文字、教学设计、编印设计、课堂使用等五个方面进行规定。

(一)内容

内容是指教科书中所包含的观念和特定信息。应从信息的完整性、新颖程度、准确性、难易程度、公正性等角度考查教科书。

1.完整性。教科书应当包括课程纲要规定的重要主题和核心内容,但不能包含过多的资料,以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

2.新颖程度。教科书应能用图片和文字反映该领域近年内所发生的变化,反映当前出现的技术及文化。

3.准确性。资料及数据切题准确,概念正确扼要,概念之间联系清楚,范例和说明充足,并配合学生的经验。

4.难易程度。难易程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加入高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概念。在深度和广度之间取得适当平衡,以防止内容过于冗长。

5.公正性。内容中要反映各个年龄阶段、社会伦理和种族阶层、不同性别角色活动,不能对性别、年龄、种族、文化、宗教、残疾等有任何形式的歧视。

(二)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是指教科书所使用的词汇、符号和文体风格。优质的教科书应有助于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学生可直接地独立地从课文中学习,并自行建构知识。

6.词汇、符号和课文用语应符合学生年级水平,能配合课题,便于学生独立学习,并自行建构知识。

7.采用学生熟悉的和有趣的表达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例如,采用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作比喻和说明。

8.语言文字要正确无误,行文连贯紧凑,以有助于发展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学要素在教科书中所形成的结构,包括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宏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包括学科内容的序列和整合、内部各部分的关系、课程目标在内容中的反映。微观层面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活动的设计、激励学生学习的程度、充分的练习和适当的评价。

9.内容的排序和整合。内容的组织编排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展开,螺旋递进,排序恰当合理。应在适当时机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内容进行综合,以有助于学生建构和整合新信息。

10.内部各部分的关系。课程的内容应适当地分配在各学习环节中,具体目标和内容同评价相匹配。

11.课程目标在内容中的反映。内容应反映课程纲要中的所有目标,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高层次思维能力和反省能力。

12.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应多样化且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为此,教科书应提供多样化及适切的教学和学习策略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批判地和创新地思考,多设开放性的、不设既定答案的问题,容许不同答案以及提供进一步参考资料,启发学生高层次思维,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在适当的情况下,能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体验,利用真实的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学习,并培养终身学习的精神。

13.激励学生学习的程度。教科书应能激励学生产生并维持学习的愿望,为此,教科书应注意趣味性和可读性。同时内容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便于教师因需要组成不同的学习途径。

14.练习和评价。应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包括一些不设既定答案的学习活动。应在学习活动中加入反思、自评、互评及小组评价等建议,以改善学习。应有多种监测及评价学生学习的工具和策略建议。

(四)编印设计

编印设计是指教科书的版式设计、页面教学要素的呈现、装帧质量等。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关注重点和加工信息。

15.教科书的编排符合逻辑和统一,层次分明。目录能有效地显示内容结构,各章节能以标题或序号等明确划分结构。

16.说明和图解有助于识别、突出关键词和概念。图表应有助学生了解教学重点,激发和辅助学生学习,而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此,图表应配合课文内容,做到准确、切题、有效,并附有适当的说明图表排序恰当,能显示有关内容的发展过程文字和图表的比例合理。

17.栏目设计合理且在各章节中均匀分布。栏目应根据教学目标,起到分配教学要素和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学习的作用。教科书中的栏目不宜过多,同时要注意在各章节中的合理分布。

18.恰当地运用总结及学习指南帮助学生学习。

19.字型及字体大小恰当,纸张轻而薄、耐用、不反光,装帧美观、结实。

20.选择性地罗列参考书目、相关网址及索引,以鼓励及方便学生自行阅读更多资料,扩大阅读范围。

(五)课堂使用

教科书课堂使用情况,包括使用的便利性、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课程资源的匹配情况等多方面的信息。

21.使用的便利性。使用教科书进行正常教学所需的条件与现实可能提供的条件的适宜程度,如是否需要特殊的设备仪器、是否需要专门的场地、是否需要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

22.学业成就和态度。使用教科书进行正常教学后,学生的学业成就情况如何,学生是否喜欢该教科书等。

23.课程资源。教科书是否具有相关的教师用书、练习册和其他补充材料,这些资源与教科书或课程标准之间是否匹配。

三、自主选修课教材基本要求

1.完整。申报的普通高中选修课程电子教材应包含课程纲要和教科书。

2.清晰。课程纲要的各部分内容应当清晰明了,能传达课程的基本思想。

3.齐、清、定。教科书应基本涵盖所有的要素,逻辑框架清晰、章节排列有序、学习活动设计多样、栏目统一规划、正文表述符合学生认知、图片清楚。不能出现明显的科学性错误,在国家政策、地图、民族、宗教等方面应采用国家统一陈述。

4.建议每门课程所需教学时间采用18课时的倍数,如9课时(0.5倍)、18课时(1.0倍)、36课时(2.0倍)等。每课时文字量(包括图片在内)一般控制在2500—3500字。

自主选修课教材编排格式

为统一自主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方便教材在大范围内的共享与交流,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出版行业相关标准规范,制订《垫江五中自主选修课教材编排格式》(以下简称《格式》)。

《格式》对全校自主选修课程教材的编写具有指导作用。同时,《格式》仅对选修课校本教材的主要编写格式进行说明,具体请参照相关标准、规范。若本《格式》相关内容与相关法律法规表述不一致,以相关法律法规为准。

一、《格式》目录

1.结构要素

1.1 封面

1.2 作者声明

1.3 编写人员

1.4 前言

1.5 目录

1.6 教材正文内容

1.7 后记

2 .基本格式

2.1 插图

2.2 表格

2.3 专业名词

2.4外国科学家姓名

2.5计量单位

2.6 公式

2.7 例题

2.8 外文字母

3 .编制要求

3.1 书稿要求

3.2 页面设置

3.2 制作软件

4 .范例

4.1 封面

4.2 作者声明

4.3 前言

4.4书稿正文体例

二、具体要求:

1结构要素

教材结构要素包括且依次为封面、作者声明、编写人员、前言(可选)、目录、教材正文内容、后记(可选)。

1.1 封面

1.1.1 教材封面包括教材名称、编著者,并注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推荐”、“重庆市自主选修教材”、“重庆市教育资源网发布”等信息。具体排布、字体字号见范例。

1.1.2 教材封面设计宜简洁大方,可使用背景图片,图片质量要求见

2.4.3。

1.2 作者声明

1.2.1 作者声明包括作者对教材的著作权、教材的发布、教材的使用范围、教材的研究与完善的声明,是对教材著作权的保护性声明。

1.2.2提供基本格式范本(见范例),编写者可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完善。

1.3 编写人员

1.3.1 编写人员包括本册教材的主编、副主编、编委及审稿人员。副主编为可选项。

1.3.2编写人员在排序上宜能体现对本教材编写的贡献度。

1.4 前言

1.4.1 前言内容一般包括本学科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教材编写的背景和意图,教材主要内容和特点,并可在前言中简要介绍编写分工、适用范围,亦可征求意见。

1.4.2 前言为可选要素,允许教材不出现前言。

1.5 目录

1.5.1 目录采用三级标题。应准确地涵盖所述内容,标题应与正文完全一致。

1.5.2 目录应附页码,页码与标题一致。页码右对齐。

1.6 教材正文内容

1.6.1 教材正文内容要符合本学科、本专业学生教学实际,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读性。语言文字通顺,框架结构合理,概念清楚,逻辑严密。

1.6.2 教材正文统一采用传统的篇、章、节式表示,节后标题用一、(一)、1、(1)表示。标题层次全书必须统一。分工编写时即确定好结构层次的表示方法,最后由主编负责统一,合理确定标题等级。正文具体格式要求见范例。

1.6.3 教材每课时应适当安排相应的思考(习)题。对思考(习)题的编辑加工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所选应用案例要有实践意义,避免主观“做”题;第二,思考(习)题的分配应与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应;第三,全书的题量应与教学时数和课程性质协调一致。

1.7 后记

1.7.1 后记部分一般为作者致谢的内容,也可以留下联系方式,以便邀请相关专家、老师共同参与教材后续的研究和完善工作。

1.7.2 后记为可选要素,允许教材不出现后记。

2 基本格式

2.1 插图

2.1.1 书稿中所用插图应放在相应正文处,采用“紧密型”或“四周型”版式,图片与四周环绕文字间距一般以0.3—0.5厘米为宜。

2.1.2 插图的序号全书按章排序,比如第三章第七张插图写作“图3-7”,图序号与图名居中于图的下方。图注居中于图名下。各部分代号与解释文字间用黑点。如引用其他书中插图,图的出处(即书名、作者、年份)用括号放入图名后。

2.1.3 插图质量要求:表示准确、精细、线条均匀、粗细适当、浓淡一致、大小适中。图片分辨率一般应达到300dpi以上,图片文件应为JPG格式。

2.2 表格

2.2.1表格应尽量使用三线表,附在相应内容之后居中位置,与上下文字间距一般以0.5—0.8厘米为宜。

2.2.2表格的序号全书按章排序(如表1-3,1代表第一章,3代表第三副图),并在相应正文处标注相应的序号。表序号与表名居中于表格上方。

2.2.3如果对表中文字须加以说明时还须加表下注。如是引用其他书中的表,表的出处(即书名、作者、年份)用括号居中注于表名下。

2.3 专业名词

2.3.1 同一名词全书应使用同一个名称,避免前后不一,如络合物(配合物)、解离(离解)。

2.3.2 名词第一次出现时加外文名称,以后出现时用中文名或英文名必须统一。

2.3.3 机关、团体、公司等单位的名称要用全称。

2.4外国科学家姓名

2.4.1 首次出现,中译名后加英文名,以后出现用中文、英文要统一。

2.4.2 中译名的写法全书要统一,如范特霍夫(范特荷夫)、阿仑尼乌斯(阿累尼乌斯)。

2.5计量单位

2.5.1书稿正文、图、表中的计量单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并用单位的符号表示,如mol,㎏,㎡等。

2.5.2 禁止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如标准大气压(atm)、毫米汞柱(mmHg)、埃(?)、卡(cal)、ppm、亩、尺、寸、英寸、英尺、斤、两、磅等。具体参见《法定计量单位资料选编》。

2.5.3 组合单位的表示,相除组合单位表示时,用点乘(kJ·mol-1)还是斜线(kJ/mol)形式全书统一;相除组合单位符号中的斜线“/”不能多于1条,当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分母应加圆括号,如传热系数的单位符号W/(㎡·K),不能写成W/㎡/K,也不能写成W/㎡·K。

2.5.4表、图中物理量与其单位之间用斜线,全书一致。

2.6 公式

2.6.1 公式一般另行居中排,简单公式可直接排在行文中。

2.6.2 公式过长需转行时,自等号处转,等号排于下行之首,上下行等号对齐。

2.6.3 公式的序码用圆括号括起,排在公式右侧行末,序码后空两格。

2.6.4 公式中符号和注释文字的标注方式:另行空两字排“式中”,其后加冒号排式中的符号和注释文字,符号与注释文字间用“为”字。单位符号用圆括号括起注于标注文字之后。注释后除最后使用句号外,其他各项均使用分号。

2.7 例题

2.7.1 例题提供的常数要与附录一致。

2.7.2 例题计算要准确无误,计算过程简单明了。

2.8 外文字母

2.8.1 教材中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要正确清楚,全书统一。

2.8.2 斜体字母

2.8.2.1 物理量符号如p、V、n、R、T、t、E、G、H、S、c等排斜体,只有pH 例外,排正体。

2.8.2.2 数学变量符号x 、y;特殊场合视为常数的参数a、b、c;变动附标中的i 与n;笛卡儿坐标x、y、z,球坐标r、θ、;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的字母排斜体。2.8.2.3 化学中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排斜体,其后常加半字线“-”,如:d-(右旋),dl-(外消旋),o-(邻位),p-(对位),m-(间位),Z-(顺式),as-(不对称),trans-(反式)。

2.8.3 正体字母

2.8.

3.1所有计量单位如Pa、kg,mol,㎡;词头如M(兆)、μ(微)排正体。

2.8.

3.2有定义的函数如sin,lg,ln;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如自然对数e,圆周率π;运算符号如∑(加和),d(微分号),(偏微分号),Δ(有限增量符号),(变分符号)排正体。

2.8.

3.3 化学元素如O(氧),S(硫);粒子如p(质子),n(中子),e(电子);射线符号如X射线,射线排正体。

2.8.

3.4 表示序号的连续字母,如图1a ,图1b ,图1c。

2.8.

3.5 有特定意义的缩写字,如max(最大,maximum),r(相对的,relative)。

2.8.4 上、下角标

2.8.4.1 上、下角标中表示物理量的代号用斜体,如Cp中的p(p为压力),Kc (c为浓度)。

2.8.4.2 表示说明性文字的缩写字母用正体,如Ka中的a(a表示酸,acid),Kw 中的w(w表示水,water),Ea中的a(a表示active)。

2.8.4.3 摩尔定压热容Cp,m,p为压力的量符号,用斜体,m为molar(摩尔的)的缩写,用正体。

2.8.5 大写体

2.8.5.1 来源于人名的计量单位符号的首字母,如Pa(帕[斯卡]),Hz(赫[兹])。

2.8.5.2 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字母,如Cl。

2.8.5.3 科技名词术语的外文缩写字,如DNA(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的缩写)。

2.8.5.4 国家、组织、学校、机关、报刊、会议文件等名称的每一词的首字母,如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

2.8.6 小写体

2.8.6.1 一般计量单位符号,如m,kg,mol。

2.8.6.2 附在中译名后的普通名词原文,如热力学第三定律(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

3 编制要求

3.1 书稿要求

3.1.1 教材书稿的结构要素完备(可选项除外)。

3.1.2书稿体例统一,版面整洁,文字、插图、表格清楚,无难以辨认之处。

3.1.3指经审稿人审阅,修改后的最后定稿,文、图等内容无遗漏或遗留问题。

3.1.4 所有编写人员在教材编写中也要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引用部分需进行明确标注。

3.1.5书稿的字数应与大纲规定的教学课时数对应,

3.2 页面设置

3.2.1 教材页面纸型设置为A4纸(21×29.7厘米)。

3.2.2 页边距设置为上下左右各留2厘米。

3.2.3 页码设置为页底外边角,五号Arial字体。

3.2.4 大标题三号黑体,小标题四号宋体,正文五号宋体。

3.2.5 行距设置为1.5倍行距。

3.2.6 正文每页行数一般不超过36行。

3.2 制作软件

3.1.1 教材书稿必须为电子稿,交稿电子文档格式为.doc。

3.1.2 电子稿制作软件统一使用Office Word2003版本。

4 范例

4.1 封面

4.2 作者声明

4.3 前言

4.4书稿正文体例

实例校本选修教材《美丽的垫江》

地质地貌学作业整理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作业 1、名词: 重力异常由于各地海拔高度周围地形以及地下岩石密度不同所测出的实际重力值不同于理论值。 克拉克值化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又称元素丰度。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地球的外表形态、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发生变化的作用过程都称为地质作用过程,简称地质作用。(地质作用的三重概念:能、营力、作用方式) 2、简答题: 地球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构造特征分别是什么? 外部圈层 ①大气圈——大气圈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的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具有垂直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成层(电离层),外层(逃逸层) ②水圈—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陆地水和海洋水是水圈的两大组成部分 ③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范围,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内生物的分布很广但不均匀。受太阳辐射量、气候、地形、地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阳光、空气和水分充足,温度适宜的地区生物多,反之则少。 内部圈层(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 ①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地球表层。其中大陆地区厚度较大,大洋地区厚度较小;其上部密度较小,向下部密度增大。地壳为固态岩石所组成,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类。 ②地幔—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m )以上的中间部分。上地幔出现地震波低速带;下地幔经受着强大的地内压力作用,由于压力随深度的增大,物质密度和波速逐渐增加。 ③地核—地核是地球内部古登堡面至地心的部分。外核(横波不能通过,纵波发生大幅度衰减的事实推测其为液态)、过渡层(为液体—固体的过渡状态)内核(横波又重新出现,说明其又变为固态) 地壳主要组成元素有哪些?(查课本) 地质作用类型的划分?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汇编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 (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 (3)对微观量的估算 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 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 A M m N = b.分子体积:mol A 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 M v M v n N N N N M M V V ρρ= ===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 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 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 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 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

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 -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 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 计了 4、温度 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273.15T t K =+ 5、内能 ①分子势能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分子势能的大小与分子间距离有关,分子势能的大小变化可通过宏观量体积来反映。(0r r =时分子势能最小) 当0r r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当0r r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少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是能增加 ②物体的内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并且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因此任何物体都是有内能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取决于温度) ③改变内能的方式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课程

高中数学竞赛校本课程 一、课程目标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也是研究模式与秩序的一门学科。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作为科学基础的地位,中学数学的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是通过数学学习培养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将在更深一层次的科学研究中大有作为。 1、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数学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演绎推理、直觉猜想、归纳抽象、体系构建、算法设计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数学创新意识。 2、努力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全面渗透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欣赏数学的美学魅力,认识数学的价值,崇尚数学的思考,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精神与方法。 3、多角度衔接高等教育,大胆引入现代数学基本理念,为学生继续从事高深科学领域的学习奠定所必需的数学基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课程内容特色 本课程始终围绕学生群体设计,从他们的学习与发展的实际学情为基本出发点。课程的内容的选择是严格的,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本课程设计向要突现以下几点: 1、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学以致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进入运用的层次,接受实践的考验。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数学的最大发展是应用,这也对数学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课程在数学知识的理论应用与实践运用上大大加强,数学的融会贯通与“数学建模”成为主体;加强了数学各分支间的结合,以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贯穿数学学习。 2、重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养成的创新学习理念 传授数学知识不是数学教学的重点,‘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本课程的核心。课程不完全以知识系统为主线,很多例题与练习是为了凸现其中的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设计。本课程试图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养成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研究,实践应用”的空间,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钻研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提高理性的数学思维,养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理念。 3、拓展数学视野,形成开放体系,努力增强时代感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为具备教好的数学基础与学习能力的学生,因此在内容上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要能够印发学生的思考,要有新的知识内容与视角,传统的 数学课程内容长期以来已经模式化,可选择性不强,本课程大胆突破高考限制,引入“向量几何”、“矩阵理论”、“概率统计”、“线性规划”、“微积分初步”等现代数学内容,摆脱以往数学课程内容的被动与滞后,是本课程力图突破的一点。此外,本课程通过每个章节设置的“本章阅读”介绍著名数学家、数学趣题、数学发展史以及最新数学进展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三、课程内容与数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不等式 第四章.三角函数

高中物理选修3-3必做大题

选修3-3 大题部分 11.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弯曲玻璃管A 、B 两端开口,管内有一段水银柱,右管内气体柱长为39cm ,中管内水银面与管口A 之间气体柱长为40cm ,先将口B 封闭,再将左管竖直插入水银槽中,设整个过程温度不变,稳定后右管内水银面比中管内水银面高2cm ,求: ①稳定后右管内的气体压强p ; ②左管A 端插入水银槽的深度h(大气压强p 0=76cmHg) 12.(9分)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气缸,活塞横截面积为S=0.01m 2,可在气缸内无摩擦滑 动。气缸侧壁有一个小孔与装有水银的U 形玻璃管相通,气缸内封闭了一段高为80cm 的气柱(U 形管内的气体体积不计)。此时缸内气体温度为7℃,U 形管内水银面高度差h 1=5cm 。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 ,水银的密度3 106.13?=ρkg/m 3,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①求活塞的质量m ; ②若对气缸缓慢加热的同时,在活塞上缓慢添加沙粒,可保持活塞的高度不变。当缸内气体温度升高到37℃时,求U 形管内水银面的高度差为多少? 13.(9分)一个密闭的气缸内的理想气体被活塞分成体积相等的左右两室,气缸壁与活塞都是不导热的,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没有摩擦。开始时,左右两室中气体的温度相等,如图所示。现利用左室中的电热丝对左室中的气体加热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后,左室气体的体积变为原来体积的1.5倍,且右室气体的温度变为300 K 。求加热后左室气体的温度。(忽略气缸、活塞的热胀冷缩)

14.(6分)如图所示,气缸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气体,气缸的截面积为S,其活塞为梯形,它的一个面与气缸成 角,活塞与器壁间的摩擦忽略不计,现用一水平力F推活塞,汽缸 P,求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 不动,此时大气压强为 15.某同学用一端封闭的U形管,研究一定质量封闭气体的压强,如图乙所示,U形管竖直放置,当封闭气柱长为L0时,两侧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 ,大气压强为P0 。求 ①封闭气体的压强(用cmHg作单位); ②若L0=20cm,h=8.7cm,该同学用与U形管口径相同的量筒往U形管内继续缓慢注入水银,当再注入13.3cm长水银柱时,右侧水银面恰好与管口相平齐。设环境温度不变,求大气压强是多少cmHg?

数学高中选修课校本课程介绍.doc

数学与逻辑思维选修课程 一、总体目标 数学不仅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价值,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人文价值。数学在育人方面主要有以下体现:一是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可以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着眼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 时,应当对数学问题的破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有所了解和认识,这不仅因为数学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 法,需要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将来能独立地开展科 学探究、创新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所必须具有的思想与方法。因此本课程着眼于:把“学生所求的、把学生所缺的、把学生所急的” 数学好东西尽可能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引领学生拓宽数学知识视野,渗透常用数学思想方法,加深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与 科学态度;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数学方法的巨大创造力,让学生学得兴致,学有所成。 二、具体目标 具体目标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 学习和掌握高中数学知识基底,完成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衔

接。深刻理解数学的有关概念,掌握数学相关规律。掌握数学的科学 思想和科学方法,初步能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学习过程,懂得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体会数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如何分析数学情景,学会如何进行建模, 熟练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常规和典型的方法与技巧。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通过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关注数学的 发展和数学为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贡献,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科学观和人生观。 三、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衔接点为抓手,充分注意到现有高中数学教材的课程简介:通常定位于那些核心类、支撑性知识。选修 课程中的基础性内容是为那些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提高性内容则是为那些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设置的.拓展性内容则是对数学有兴趣和希望进一步提高数学 素养的学生而设置的。对于数学探究、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建模、数 学文化则是贯穿于整个选修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不单独设置。

地质构造

第五章地质构造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第二节褶皱构造 第三节断裂构造 地质构造变动:岩层形成后,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发生变形和变位(位移、倾斜、弯曲、断裂),其原始产状受到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地质构造变动。 地质构造: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所呈现的各种空间形态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分为两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单斜构造往往是褶皱或断裂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故不另列) 第一节岩层的产状 一、岩层及其产状 (一)岩层 岩层是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体。 岩层的顶面、底面、厚度称为岩层的三个要素。 (二)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用于描述岩层的空间展布特征。二、产状要素 一般岩层的产状用走向、倾向、倾角表示。走向、倾向、倾角称为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1 走向:指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 走向是直线,有两个方向,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走向的一个方位角是30°,可称岩层的走向是30°,也可称岩层的走向为210°。 2、倾向:在岩层面上沿岩层面的倾斜方向垂直走向的直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的岩层面倾斜方向称倾向。 倾向与走向相互垂直。倾向是射线,只有一个方向,用方位角表示,如倾向为30°,可称岩层的倾向为30 °。 3、倾角 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之间的夹角。 三、产状表示方法 1.文字记述中,产状常用方位角表示:只记述倾向和倾角。例如:

120°∠32 °,表示岩层倾向为120 °,倾角为32 °。 2.平面图上产状符号如下: (一)水平岩层 岩层层面保持水平状态,即同一岩层面上的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水平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水平岩层的厚度是该岩层顶面标高与底面标高之差。 3. 水平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在地图上,其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 4. 水平岩层露头的水平宽度是随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直立岩层 岩层面与水平面垂直,在地质图上,其露头宽度与真厚度相等,岩层界线为一直线,其延伸方向不受地形影响,与地形等高线斜交。(三)倾斜岩层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岩层改变了原始的水平状态并发生倾斜,称为倾斜岩层。 倾斜岩层的特征: 1. 在地层层序没有发生倒转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覆在较老的岩层之上。 2. 岩层的厚度为该岩层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露头的水平宽度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 3. 岩层的出露和分布状态完全受地形控制。其露头线遵循“V”字形法则。 “V”字形法则共有三条法则 ①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岩层露头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一致:即在沟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沟谷上游方向;而在穿过山脊时,“V”字形尖端则指向山脊的下坡。 ②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的方向弯曲: 在河谷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河谷下游; 在山脊处,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指向山脊的上坡。 ③当岩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且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岩层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选修3-1 知识总结 第一章 第1节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一、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二、电荷量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2、元电荷:电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 C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第一章 第2节 库仑定律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点电荷:带电体的大小比带电体之间的距离小得多。 2、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因素 二、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 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 2 1r Q Q k F 注意(1)适用条件为真空中静止点电荷 (2)计算时各量带入绝对值,力的方向利用电性来判断 第一章 第3节 电场 电场强度 一、电场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二、电场强度 1、检验电荷与场源电荷 2、电场强度 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的电场力F 与检验电荷的电荷q 的比值。 q F E = 国际单位:N /C 电场强度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受到的电场力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 三、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2r Q k q F E == 四、电场的叠加 五、电场线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场强的方向。 2、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3、电场线的特点 (1)假想的 (2)起----正电荷;无穷远处 止----负电荷;无穷远处 (3)不闭合 (4)不相交 (5)疏密----强弱 切线方向---场强方向 第一章 第4节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检验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2.电势的相对性 3.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a: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c: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 第一章 第5节 电势差 电场力的功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 B A AB U ??-=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高中数学校本研修计划.doc

高中数学校本研修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快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制定研修计划?下面是我收集整理关于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快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和自身发展要求,特制订本学期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多读对自己有用的书,进行读书研习。 广泛阅读各类书目,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近期内,我计划精读《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工作之余,我计划欣赏一些文学书籍,写好读书感想,从而不断充实自己。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研讨升。 目前进行的新课改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作为一名老教师,我将继续积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平时就当天发生的教学突发事件,教学感悟反思,学生的思想问题及解决方法等与同组教师交流学习。同时,积极主动地定期进行示范或研究教学,在实

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做创新型的教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争取每学期都能有一篇质量较高的反思和教学设计。同时,还要坚持每天都有点滴收获,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写出教育教学研讨论文。并一如既往地准时参加校内外教科研培训活动,提升教学研究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习,可以使自己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未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 前瞻中创新。时刻把工作与思考相结合,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勤于动笔,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秋季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材预订表

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4、在厶ABC 和厶A'B'C'中有① AB=A'B',② BC=BC, ③AC=A'C',④/ A= / A',⑤/ B= / B',⑥/ C=Z 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 △ ABC ◎△ A'B'C'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5、如果x> —1,则多项式x3—x2—x+1的值( ) A、大于1 B、小于0 C、不小于0 D、不大于0 6、某兴趣小组做实验,将一个装满水的啤酒瓶倒置,并设法使瓶里的水从瓶口匀速流 出,那么,该倒置啤酒瓶内水面的高度h随水流出的时间t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 7、如图2刻画了小李、小王、小张、小刘、小杨五位同学每 月的平均花费情况,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张每月花费大约是小王 每月花费的20%,大约是小杨的33.3% B、小刘每月花费占这五位同学每月总花费的35% C、这五位同学每月花费钱数之比依次是4:5:1:7:3 、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a+b)2=a2+ b 2 C、(a + m)(b + n) =ab+ mn B、(a—b)2=a2—b 2 D、(m + n)( —m+ n)= —m2+ n 2 2、一次函数y=ax+b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化简| a+b | — | a—b | 的结果是 A、2a B、一2a C、2b D 、一2b 3、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有6条的图形是( A B C D 图1 图2

D 、小王每月花费是另外四位同学每月总花费的 25% ABC 中,/ A=75o ,/ B=60o ,将纸片的角折叠,使点 △ ABC 内,若/ a =35o,则/ B 等于 ( ) A 、48o B 、55o C 、65o D 、以上都不对 8、如图3,三角形纸片 9、" ABC 的三边 a 、b 、c 满足:a 2+ b 2 + c 2 — 2a — 2b = 2c — 3,则"ABC 为(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C 落在 10、直线y=x — 1与坐标轴交于 A 、 B 两点,点 C 在坐标轴上,△ ABC 为等腰 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 C 最多有( ) A 、4个 B 、5个 C 、7个 D 、8个 二、试试你的身手(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当n 为奇数时, 2n 7n 3n C (42)n 12、某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一1 , 2),且函数y 的值随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请你写 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 ? 13、如图4,点P 是/ BAC 的平分线上一点, PE 丄AB , PF 丄AC , E 、F 分别为垂足, ①PE = PF ,②AE = AF ,③/ APE=Z APF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只填序号). 14、如图5,在厶ABC 中,/ B=70o , 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 / BAC=1:3,则/ C 的度数是 __________ . BAD: 15、已知 a 2+b 2 +4a — 2b+5=0,则 图5 16、下列问题中,选用哪种统计图较恰当? (1) 为了反映长江汛期水位的变化情况, 有关人员每天在长江某地测量汛期的最高水位. (2) 为了反映南京每年12个月中,每个月的平均温度, 有关人员对南京市 2004年12个 月的温度作了测量与计算.(算出月平均温度)? (3) 为了了解南京市民对 "随地吐痰就要重罚” 的态度(赞成、基本赞成、无所谓、反对), 某新闻机构对1000位市民作了调查. 答:⑴ 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 17、若一次函数y=kx — 3与y=x+1的图象以及y 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 8,则 k= ________ 18、有一轮船由东向西航行,在 A 处测得西偏北15o 有一灯塔P .继续航行10海里后 到B 处,又测得灯塔P 在西偏北30o .如果轮船航向不变,则灯塔与船之间的最近距离

统编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落实的基本规则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b16499487.html, 统编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落实的基本规则 作者:武红军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20年第02期 统编语文教材的创新之一是采用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编写方式。其中,语文要素作为统编教材的编写骨架,是教材的隐性体系,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教师把握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系和价值,探寻有效的落实方法,是全面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那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该怎么落实统编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呢? 一、明确语文要素的潜在含义 语文要素作为贯穿整套教材的线索,是以螺旋上升的编排形式呈现的。一二年级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没有明确点明,大多体现在练习题中;从三年级开始,编者在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前都设有专门篇章页,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训练重点。 教师用好统编教材,首先要对语文要素的内涵和意义有清楚的了解。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教师要深入体味语文要素的内涵,从整体和细节两个层面理解和明确:一是从语文教育的大概念下,明确语文要素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语文知识、需形成的必要语文能力、要养成的学习习惯和要学会的学习方法;二是从语文教学的细节中,明确语文要素是语文教材中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语文知识,是听、说、读、写书中所包含的语文能力,是品、悟、思、辨、赏中所包含的学习方法。 语文要素对教师教学有哪些意义?语文要素是编者借助统编语文教材用无声的文字告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什么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究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教师只有深入研究语文要素,细致解读,才能精准解读统编教材,用好统编教材。 二、明确语文要素编排的潜在联系 (一)语文要素是新课标基准下教学目标的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纲领,针对各学段的语文 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要求,而且不同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也存在着有连续性和梯度性的内在联系。语文要素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目标,它是新课标在具体语文教学中的细化和分解。换句话说,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和新课标的学段内容和目标是相对应的,兼具连续性和梯度性,同时更具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基于新课标的语文要素,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的关键点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范文

选修教材培训 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 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各有五大模块。 1。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必修课要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是因为要做到“公平发展”。“‘公平发展’的观念是指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要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是公平的教育。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达到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要求?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要在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等方面均衡地发展。 2。选修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指出: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也就是在实现“基础性、均衡性”基础上致力于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公平发展”指导下的“基础性”“均衡性”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教育简单划一。个性差异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人,并不是在制造机器零部件,为了体现教育要适应不同个性,所以要设置“选修课”,要寻找适合于每个人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这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在语文学习上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提出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相比“基础性、均衡性”,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这里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而语文科相对其他学科更需要课外课内结合,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学科,语言学习无处不在。过去有学者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在很有道理。中外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课、精读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连“基础性、均衡性”也不能完成,更谈不上“个性发展”。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或者说即使有了认识也不敢有大的教学实践去改变现状。因为大多数人总认为必修课的教育价值要比选修课高,因此,在平时教育中重视必修课、精读课到了“无微不至”“精耕细作”的地步,但选修课往往成了走过场的点缀。近年来,由于高考的压力,语文选修课、文学讲座、文学社团活动在萎缩,有些地区学生的文学社团活动、读书活动、学生自办刊物活动看似很热闹,究其实,往往只是少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没有普及到大多数人,实际上,“选修”制度并没有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站稳脚跟。这里有考试升学的影响,有教学理念的偏差,与课程标准的规定不够清晰、不够有条理、不够具体也有一定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充其量是一种平庸的“训练”,而非人性化的教育。所以两者决不能偏废。这些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践操作时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随着部编教材的出版,随后遇到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如何处理选修课的问题。(三)语文选修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不同选修系列的能力培养重点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课程标准》) 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个板块(系列)。(1)1、2“诗歌

最新2020年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培训心得三篇

用新方式聆听听了张琳琳老师和李瑞芳老师对五年级教材的培训,也有了新的感受和收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真回顾,现将心得总结如下: 一、关注语文要素,明确训练点 统编版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双主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在之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人文主题,所以我们经常会出现语文课上成品德课,这样的现象。而统编版教材在原有的人文主题上加入了语文要素,就是在明确告诉我们语文的“语用价值”。即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运用一定的学习策略,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明确了在我们语文课上,我们的训练点在哪里?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语文要素下他所侧重的训练点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改变我们原有的理念,不能老课文任用老教法,而是应该认真研读文本,把握语文要素训练点,来重新定义这样一篇课文。明确训练点不仅可以让我们的指向明确,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语文课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 二、学会瞻前顾后,弥补缺失处 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是螺旋上升,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这一语文要素,它所呈现的发展趋势,五年级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从一年级开始的统编版教材的语文要素训练,中间有很多的语文要素训练是缺失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学会瞻前顾后,自己心中拥有一条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线。对于学生之前所缺失的训练要适时的就行弥补。 三、关注编写新版块,加强板块间整合 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有删有增。比如,在“口语交际”这一大板块当中,他就将原来的八个口语交际变成了现在的四个,虽然口语交际内容少了,功能却更加明确了。同时,教材当中还有许多增加“语句段运用”“ 小练笔”,这些板块的增加,其实就是为学生的习作做铺垫。那么,我们在教学时就一定要多关注这些特色板块,把这些板块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到最大。不能仅当成一道习题来处理,应该打破原有的固势,灵活处理,适当整合。 总而言之,教学新理念是具备了,但是如果要呈现一节灵动鲜活的课堂堂,还需要研究很多东西,“学生学情的了解”“对教科书的研读”等,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次特殊的疫情期间,我通过网络参加了语文统编教材培训,收获满满,受益匪浅!浅谈几点: 首先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和意义:小学课文体现了国家意志,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凸显儿童主体地位。

高中物理选修3-2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电磁感应 1. 磁通量 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标量,但有正负; Φ=BS ·sin θ;单位Wb ,1Wb=1T ·m 2 。 2. 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产生的电动势叫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是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3. 感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在周围激发的电场。 4. 感应电动势 分为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相当于电源。 5. 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判定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方向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电磁感应现象。 6. 右手定则 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大拇指指向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四指的指向就是导体内部产生的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仅适用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情况。 7.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 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E=n t ??Φ 。 8. 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特殊情况;E=Blv ·sin θ。 9. 互感 两个相互靠近的线圈中,有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所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会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这种现象叫做互感,这种电动势叫做互感电动势;变压器的原理。 10.自感 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11.自感电动势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自感电动势阻碍导体自身电流的变化;大小正比于电流的变化率;E=L t I ??;日光灯的应用。 12.自感系数 上式中的比例系数L 叫做自感系数;简称自感或电感;正比于线圈的长度、横截面积、匝数;有铁芯比没有时要大得多。 13.涡流 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在附近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在导体内自成闭合回路,很像水的漩涡,因此称作涡电流,简称涡流。 第二章 直流电路 1.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是安,符号A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宏观定义I= t q ; 微观解释I=neSv ,n 为单位体积的电荷数,e 是每个自由电荷的电量,S 为横截面积,v 是定向移动的速率。 2. 电阻 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R=I U 。 3. 电阻率 导体材料自身的性质。电阻率与温度有关,一般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绝缘体和半导体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电阻率为零是称做超导。 4. 电阻定律 R=ρ S l ,S 为导体横截面积,l 为电阻丝长度, ρ 为电阻率。 5. 电阻的连接 串联和并联。 6. 电功 导体内静电力对自由电荷做的功;W=UIt ;单位是焦。 7. 电功率 单位时间内电流做的功;P=t W =UI ;单位是 瓦。 8. 电热 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由焦耳定律计算,Q=I 2 Rt 。 9. 电功与电热的关系 在纯电阻电路中,W=Q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 。

选修课教材

电子制作与调试 任课老师:麻正亮 2011年2月20日

学习电子技术快速入门 一、弄懂电子技术常用名称、概念、图形及文字符号、单位制等,初学者必须弄懂电子技术常用的名称、概念,比如什么是电流、电压、电阻,什么是直流电、交流电,什么是串联、并联、串并联,什么是频率、周期、波长、振幅、相位,什么是阻抗、容抗、感抗,什么是磁场、磁力线、磁通,什么叫耦合、负载、电功率,什么是通路、开路、短路,什么是自感、互感、串联谐振、并联谐振,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等等,这些也就是最起码的初中物理知识。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名称概念,如电压、电压降、电位、电位差、电动势等,要弄清它们的区别,还要知道它们的文字符号、单位及换算。 二、学会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要认识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外形,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标识,知道它们的功能和技术参数,并学会对它们的检测。应有一块较好的万用表,并学会使用它。单纯地去学元件测量是比较乏味,可以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开始拆修简单的电器,如收音机,可以边修边学习理论。 三、从基本电子单元电路起步,学会识图、读图、绘图,学会分析基本电路工作原理。 电子设备按其基本功能来分,可大致分为放大、整流、开关和振荡四种。还有缓冲、滤波、波形整形以及分频、倍频等等,都可归到上述四大类中,即模拟电路基础。所以只要很好地掌握这四种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其他各种变形的电路就比较容易掌握了。方框图大多由原理图简化而来,它组合灵活,可简可繁,清晰明了,便于记忆,是学习电路原理图的得力工具,它可以把电路分成部分和级,让你清楚地了解各部、级的功能和它们之间的联系等。例如一个整流稳压电路,可以按交流输入、整流滤波、稳压输出分成三个部分。分析电路要沿信号路径,从输入到输出,进行逐级分析;要弄清电路关键点处包含有什么信号,要知道它们的正常波形、幅度和电压、工作频率;还要弄清各级电路的功能及每一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四、必须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动手制作,动手维修理论在于实践,脱离了实践,理论是无法掌握的。把小制作作为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途径,这是所有自学成才者的共同认识。因为小制作有以下特点:简单快速、省工省料、容易成功;可培养兴趣、增强信心和提高技能;经济实用,易受家庭支持。我们的电子实验套就里面的制作就是由简而繁,只要你坚持不懈的用我们的电子实验套件来完成各种实用小制作,只要你们不断总结,相信就可以打好电子技术基础!在制作中要特别注意:选好方案图纸;选用质量好的元器件。 五、要订阅和购买电子技术报刊、基础知识书籍和工具书,分门别类地做好学习笔记,学习电子技术要有明确的目标。学习之路是艰难的,随时都可能遇到“拦路虎”,但只要你肯下苦功,勤于用脑动手,方法得当,就一定能登上电子技术的殿堂。

高中物理选修3-4基础知识

高中物理选修3-4基础知识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一、简谐运动 1.概念:如果质点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________函数的规律,即它的振动图象(x-t图象)是一条________曲线,这样的振动叫简谐运动. 2.动力学表达式F=________. 运动学表达式x=Asin (ωt+φ). 3.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1)位移x:由____________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向线段表示振动位移,是矢量.(2)振幅A: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____________,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3)周期T和频率f: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____________所需要的时间叫周期,而频率则等于单位时间内完成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表示振动快慢的物理量.二者互为倒数关系. 4.简谐运动的图象(1)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sinωt,图象如图2所示.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函数表达式为x=Acosωt,图象如图3所示. 5.简谐运动的能量:简谐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振动能量与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能量越大. 二、单摆如右下图所示,平衡位置在最低点. (1)定义:在细线的一端拴一个小球,另一端固定在悬点上,如果线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不计,球的直径比________短得多,这样的装置叫做单摆. (2)视为简谐运动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 (3)回复力:小球所受重力沿________方向的分力,即:F=G2=Gsinθ=mg l x,F的方向与位移x的方向相反.(4)周期公式:T= (5)单摆的等时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取决于摆长l和重力加速度g,与振幅和振子(小球)质量无关.注意单摆振动时,线的张力与重力沿摆线方向的分力的合力提供单摆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重力沿速度方向的分力提供回复力,最大回复力大小为mg l A,在平衡位置时回复力为零,但合外力等于向心力,不等于零.三、受迫振动和共振1.受迫振动:系统在________________作用下的振动.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周期(或频率)等于________的周期(或频率),而与物体的固有周期(或频率)______关. 2.共振:做受迫振动的物体,它的固有频率与驱动力的频率越接近,其振幅就越大,当二者________时,振幅达到最大,这就是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如右图所示. 第十二章机械波 一、机械波1.波的形成: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1)产生条件: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特点①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________.②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幅相同,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________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③各质点开始振动(即起振)的方向均________.④一个周期内,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为______,位移为________. 2.机械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_______的波,有_______(凸部)和_______(凹部).(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__________上的波,有________和________. 3.波长、波速、频率及其关系(1)波长: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________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用λ表示.(2)波速: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3)频率:由________决定,等于________的振动频率.(4)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v=fλ. 特别提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