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卢汉1895乙未年—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着名抗日

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

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全国政协二、三

四届。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

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历史功绩:

卢汉的一生主要有两大功绩:抗日、起义。

正如毛泽东慰勉他的话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义,你就是黄花晚节香。

人物生平简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卢汉出生于昭通市炎山乡中寨的一个彝族奴隶主等级的吉狄家族。祖籍,四川省布拖九都人。其父卢元达彝族名叫吉狄源达1874—1926曾捐过一个游击的

官衔。其母刘氏1874—1946是家庭妇女。根据墓志铭记载,卢元达共有6个儿子,即永

恒永衡、邦汉,邦彦,邦佐,邦治,邦基,邦定。据墓志铭可见,卢汉在6兄弟中,排行

居长。

卢汉虽然出生于奴隶主家族,但幼年时期也参加过田间劳动。后来又与龙云一道,被

送进昭通城内读书。但二人对“三、百、千”不感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

布拖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龙云、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四川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反抗清廷

出卖筑路主权,史称“保路运动”。云南永善人魏焕章也在川南组织了一支队伍,自任统领,参与了保路运动,要攻打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卢汉遂跟随龙云、邹若衡投入魏焕章部。同年冬,辛亥起义后,云南都督蔡锷决定派兵支援尚未起义的四川,滇军援川军第一

梯团长相当于旅长谢汝翼,奉命率部经昭通入川至叙府今宜宾市。龙云、卢汉得知滇军来

到,遂一同投奔谢汝翼梯团。谢汝翼得知他们是云南人,也欢迎他们参加滇军,暂时给予“候善员”名义,等待安排。龙云、卢汉就在辛亥时期正式投入了滇军,并从此与滇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六十军军长,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见徐州会战,颇着战功。所部扩编为第三十军团,任军团长。后任第一集团军副总司令、总司令、第一方面军司令官等职。

1945年日本投降后,奉命率部去越南受降。蒋介石乘卢汉不在,昆明兵力空虚之际,部署第五军邱清泉发动兵变,10月2日将昆明城内滇军缴械,发动“驱龙事件”,3日下令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空衔,同年12月,卢汉接替龙云任省政府主席。

1948年12月8日,被蒋介石软禁了3年的龙云终于在陈纳德的帮助下逃离了蒋介石的控制,于1949年8月13日与国民党44位同仁宣布起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8月17日龙云又致书卢汉及云南参议会,劝其举义反正,参加解放运动。

1949年12月9日,卢汉率部起义,云南解放。

历任云南省军政委员会主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并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中央常务委员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74年5月13日,卢汉因患肺癌,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麦克卢汉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是相当著名的,即媒介即讯息;媒介冷热论;媒介延伸论。同时,麦克卢汉还首次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 评价:麦克卢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他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我们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发,他的“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片面性:1.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从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其他相关的复杂因素。2.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3.麦克卢汉倡导的“技术自然主义”强调的是人的生物性延伸,而不是人的社会性延伸。他想通过传播媒介来追踪人类文化的发展,但他的历史学却缺乏“真正的人民”。 提示:三言两语是很难概括麦克卢汉理论的功过得失的,推荐阅读《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 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学说。 提出了三个著名的观点:“媒介即讯息”、“媒介:人的延伸”和“热媒介与冷媒介”。这三个观点构成了麦克卢汉媒介学说的主要内容。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整个人类发展的过程来看来,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他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人类的延伸”,他认为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类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例如广播是人类听觉的延伸。教科书上批判他说这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一种解释是说按照媒介传达信息的清晰度来评论其“冷”“热”。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动用更多的感官和联想就能理解即使是“热媒介”,反之则是“冷媒介”。鉴于人们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的不同,这种冷与热的区分是很难展开的,也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 麦克卢汉理论的意义在于,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否认,作为一位技术自然主义者,他的理论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他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

云南名人故居

云南名人故居 云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累,形成了当今云南“历史悠久,古迹多;风景秀丽,名胜多;人文荟萃,名流多;资源丰富,物产多;开发较早,交往多”的鲜明特色。那么在云南到底有多少名人故居呢?小编今天为大家盘点了云南 所有著名的名人故居,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云南名人故居目录吧!看完相信你会对云南的名人故居有一定的了解。云南值得一去的名人故居袁嘉谷旧居 袁嘉谷故居位于石屏南正街22号,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95.8平方,建筑面积875.9平方米,是一幢清代典型的木结构四合院民居楼房。故居内的陈设、展览是了解石屏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 王九龄故居 王九龄故居位于昆明市翠湖北路3号(云大正门斜对面), 该故居建于1926年。2002年5月,王九龄故居被昆明市政府命名并公布为第一批“昆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卢汉公馆 在风景如画的昆明翠湖东南侧,绿树掩映着一幢别致的法式建筑,这就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云南起义的领导者、原

云南省政协主席卢汉的住宅卢汉新公馆。 石屏会馆 石屏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两百多年历史。依山(五华山)傍水(翠湖),居高临下,气势宏伟,规模宏大,是现今昆明唯一一个保存完整的清代外地在昆建造的会馆。 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展出内容丰富,非常有纪念意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为了宣传爱国主义,旧居举办了朱德诞辰120周年研讨会以及13场书画展、摄影展和少儿美展,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朱德旧居共计接待游客四万多人次。 聂耳故居 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聂耳故居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云南著名名人故居名录景点名称 景点地址 袁嘉谷旧居 昆明市石屏南正街22号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历史名人卢汉简介 卢汉1895乙未年—1974.05.13,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昭通人,彝族,着名抗日 爱国将领,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 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全国政协二、三 四届。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卢汉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步兵科。是龙云的表弟,为龙云手下的重要人物。 辛亥革命后随龙云加入滇军,二人受到唐继尧的重用。历任滇军排、营、团、旅、师、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第60军军长,参加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任第1集团军总司令, 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45年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历史功绩: 卢汉的一生主要有两大功绩:抗日、起义。 正如毛泽东慰勉他的话说:“你在云南起义,为人民立了大功。你抗了日,又起了义,你就是黄花晚节香。 人物生平简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卢汉出生于昭通市炎山乡中寨的一个彝族奴隶主等级的吉狄家族。祖籍,四川省布拖九都人。其父卢元达彝族名叫吉狄源达1874—1926曾捐过一个游击的 官衔。其母刘氏1874—1946是家庭妇女。根据墓志铭记载,卢元达共有6个儿子,即永 恒永衡、邦汉,邦彦,邦佐,邦治,邦基,邦定。据墓志铭可见,卢汉在6兄弟中,排行 居长。 卢汉虽然出生于奴隶主家族,但幼年时期也参加过田间劳动。后来又与龙云一道,被 送进昭通城内读书。但二人对“三、百、千”不感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 布拖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龙云、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死二十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四川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反抗清廷 出卖筑路主权,史称“保路运动”。云南永善人魏焕章也在川南组织了一支队伍,自任统领,参与了保路运动,要攻打清朝四川总督赵尔丰。卢汉遂跟随龙云、邹若衡投入魏焕章部。同年冬,辛亥起义后,云南都督蔡锷决定派兵支援尚未起义的四川,滇军援川军第一 梯团长相当于旅长谢汝翼,奉命率部经昭通入川至叙府今宜宾市。龙云、卢汉得知滇军来

昭通名人

龙云(1884——1962):彝族,昭阳区炎山乡松林村人。1928——1945年任云南省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云南先后组织了第60军、第58军、新3军等开赴抗日前线。滇军在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战斗中,溢血奋战,前赴后继,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付出巨大的牺牲。仅龙云的故乡,深处内地的昭通地区就有3388人牺牲在抗日前线。此外,以龙云为首的云南省政府,为抗战还作出几大贡献。一是滇缅公路的修筑、二是滇西抗战、三是民主运动在昆明的兴起。 龙云对家乡的建设十分关心,先后倡议并带头捐资修建的有:龙公河、昭通等十县联合女子中学、昭通女子初级中学、民众教育馆、炎山小学、昭鲁河水利工程及筹办昭通民众实业公司等;同卢汉还分别在昭通城内统一修建了两层带外走廊的木结构住房及铺面一套,形成一条整齐的街道,即现今的云兴街。 彝族,原名邦汉,字永衡,昭阳区炎山乡中村寨人。 1914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抗战军兴,卢汉任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前往抗日前线。1938年4月,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与日军3万余人全面展开阻击战,苦战27天,以日军以沉重的打击。1938年8月,卢汉任第30军团军团长,率部参加武汉保卫战。1938——1945年,卢汉先后任国民党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滇南作战军总令、滇越边区总司令、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等职,于1945年被授中将加上将衔。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卢汉被委任为驻越南地区日军受降司令官,负责接受越南北纬16度以北地区。10月3日,任云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积极策划云南和平起义。1949年12月9日,卢汉正式宣布“云南起义了”。成立了以卢汉为主任的云南临时军事委员会,与国民党中央进行了艰苦的“昆明保卫战”。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大众文化日益成熟的时代美国的民权运动;爵士乐、流行音乐、甲克虫乐队与高雅的古典音乐分庭抗礼;性解放、新女权主义和同性恋运动50年代的西方世界,丹尼尔·贝尔把这一时期称为“后工业社会”。由于服务业的发展,中产阶级人数日益庞大。同时,这一时期的男女社会角色比较稳定,妇女普遍认同传统的家庭伦理。60年代以“五月风暴”为代表的学生运动代表了当时的欧洲盛行的反体制运动。大众媒介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大众文化的盛行,消费社会的普及。 二、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年-1980年)1911年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埃德蒙顿市,他于1933年在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学拿到了文学学士学位;1934年在同一所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不久到剑桥大学留学,继续文学方面的研究;1942年获得剑桥博士学位,并在美国多所大学执教。其间出过许多巨著,主要著作有《机器新娘》(1951 年)和《理解媒介》(1964年)。在社会上有莫大的影响。于1980年12月31日去世。 三、写作背景 麦克卢汉是文学博士,他是学英美文学出身,经常引经据典,又受英美新批评派的影响很深,最初在多伦多大学教授的也是英美文学,所以麦克卢汉的写作风格相当文学化,而理解媒介这一本书最开始的思路是作为这一时期的一个中学教学研究课题而进行的。

三、写作背景 在读这本书的第一感觉是天书的感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真正读懂这本书,但我自己,坦白说没有怎么很懂,他用高度抽象的哲学式语言阐述观点,他在写作时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多层面跳跃式的思维着实令我跟不上节奏,进而吃不消他的观点。也由此,必须要指明的是,我对他的所有解读和评价都是建立在译本之上的。不过慢慢看反复看还是会觉得作为印刷时代的抱怨者麦克卢汉,以非理性主义的、个人整体性的文风写作和表述思想。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是理论篇,第二部是应用篇,介绍了从古至今的大概26种媒介。数字化生存、信息高速公路、网络世界、虚拟世界、电脑空间──他40多年前的梦话今天一个个变成了现实。全球一体、重新部落化──他当年的呼声,如今也成为了现实的呼声。 麦克卢汉用泛媒介的观念解释种种现象。在他眼里,媒介如影随形,似乎无所不在,凡是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东西,都可称作媒介。他把人类任何技术进步、任何工具的发展都看作媒介的成长,看作人体的延伸。按照他的观点,衣服是皮肤的延伸,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电话是声音和耳朵的延伸,印刷品是眼睛的延伸,广播是耳朵的延伸,电视是耳朵和眼睛的同时延伸,电子技术则是人类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总之,人要同周围的环境发生关系,就得通过媒介。 我对全书分5个方面的认识: 1、“媒介即是讯息”使我们对媒介的考察从单一视角转向多维视角。他的这种观点使我们研究媒介的思维方式由平面思维进入到立体思维,从微观思维进入到宏观思维,由单一片面思维进入到全面思维。全面的看问题。这种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有助于我们能更科学地寻找研究对象变化的原因,从而制定出比较

传播学理论与历史-人物篇

早期人物篇 一、源流: ①欧洲源流:达尔文、弗洛伊德、马克思;△斯宾塞; △孔德、△涂尔干、西梅尔、塔尔德; ②美国源流:芝加哥学派——杜威、库利、米德、帕克; 二、奠基人: 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卡尔·霍夫兰; 李普曼;威尔伯·施拉姆 三、三大流派: ①经验学派:美国现代当代的效果研究几乎都是经验学派范畴,除此之外还有: 1)芝加哥学派:严格说来是社会学,因使用经验研究方法并对传播学贡献巨大而纳入2)解释学派 ②批判学派 1)两大开端: (1)法兰克福学派: 霍克海默、阿多诺、本雅明、马尔库塞、哈贝马斯 (2)帕洛阿尔托学派: 贝特森、△巴弗拉斯、△沃茨拉维克 2)宏观视角: (1)传播政治经济学 北美: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文森·莫斯可、△乔姆斯基 欧洲:尼古拉斯·加汉姆、阿芒·马特拉、△格雷厄姆·默多克、△戈尔丁(2)意识形态理论: 葛兰西;阿尔都塞 3)微观视角: (1)文化研究学派: 霍加特、威廉斯、△汤普森 霍尔、大卫·莫利、约翰·费斯克 伊恩·昂、珍妮丝·拉德韦 政治经济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的分歧与沟通 (2)结构主义符号学: 索绪尔、皮尔士、卡西尔 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阿尔都塞 (3)女性主义 (4)文化帝国主义: 阿芒·马特拉、达拉斯·斯密塞、赫伯特·席勒、萨米尔·阿明 4)其他: (1)后现代主义:

福柯、鲍德里亚 (2)△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雅克·德里达、福柯、罗兰·巴特 ③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区别比较 注:“△”为不必背记,仅为了知识体系完整而作补充。如果同学都学完了并且觉得该深化一下,那不妨查阅他们的理论。在这里就不提供了。

卢屋村资料

卢屋村 人文积淀厚重的客家名村――卢屋村 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南康唐江镇,雄踞一座人文积淀厚重的客家名村――卢屋村。这里自古人文鼎盛,人才荟萃,至今遗迹颇多。光滑的鹅卵石街,高高耸立的封火砖墙,花树蓬勃的庭院,雕梁画栋的词堂,构着起一道古朴而亮丽的风景。 据史料记载,该村始祖世兴公于北宋哲宗(1085年)自遂川县龙泉乡迁居到唐江镇龙泉巷(原太平圩墟)定居(赣南卢氏族谱考证),以打渔、做手艺为生。追溯其1000年历史,与中国历史三次客家人大迁徙时间吻合,加上村里人文言语言,建筑风格和礼仪处事诸多生活习俗都具有典型的客家风情,给人一种古朴、浓郁的客家文化气息。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卢屋村,在诸多古建筑群中,最具有代表的应该说是卢氏宗祠,据《赣州史话》—书记载,历史上的卢氏宗祠始建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370多年的历史。宗祠建筑高大,坐北朝南,分正祠、中堂、前厅三个院落,占地面积近5000平方米。室内雕作精良,设施布置十分讲究,而且冬暖夏凉。在中堂和前厅之间建有桂花池,金桂、银桂各一株,树高数丈,每当花开季节,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在前厅大门两侧还摆放一对巨型石鼓,宗祠大门两边各竖立一根刻有麒麟的石制华表,展示了村里的祖先们击鼓为戒,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宗祠是清光绪七年第三次重建的。前二次被毁,分别为顺治八年、咸丰六年,战乱所为,卢氏宗祠屡毁屡建,反映了卢屋村人坚忍不拨的精神。 赣南集镇头唐江,卢屋人文冠赣南,卢屋村不仅是一个千年古村,同时也是人口大村,全村卢氏人口(包括已迁出的)共有11380人,更是一个人文厚重的名村。卢屋村人自古以来崇尚读书,讲究文武之道,涌现出了不少文人武将。据《南康县志》《赣南卢氏族谱》等资料记载,卢屋村自宋、元、明、清代间共产生了进士13名,文武举人30多人,其他拨贡、庠生、廪生、登科及第者更有百余人。难怪当时有民谣:“卢屋的顶子、幸屋的品子”,这是说卢屋村读书的多,当官的也多,幸屋村的人长得漂亮。 民国时期更是把人文现象推向高潮。当时有上将二人(卢师谛上将,卢佐上将),中将一人(卢盛棻中将),少将3人(卢天鹏、卢乐尧、卢汉),特任、简任各一人,大学士20多人(到国外留学,取得学位者才能称大学士)。赣南卢氏第一次修谱(1 938—1946年),1946年散谱时制了上将,中将、少将、特任、简任、大学士匾各一块,匾为红漆镏金字。卢师缔上将,老同盟会员,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推翻满清的革命,死后葬南京紫金山,卢佐上将在抗日战争为卫立煌部将(当时为中将),特任卢铸曾代理湖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期间任国防最高秘书厅秘书长。 解放后村里青少年,继承前辈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在科技、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大有人在,因此具有高级工程师、硕士、博士、正副教授等职称、学位者据不完全统计有近百人。其中尤为突出者为留学英国卢钢夫妇(其妻为项明燕女士)双双获博士学位、卢钢博士发的新型火焰成像与监测技术获英国工程技术协会(IET)2006年度工程技术创新奖。卢岚女士获硕士学位,现供职国务院新闻办,还有医学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 何道宽 (2006-01-10 11:07:37.0) [内容摘要]媒介即文化。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关键词]文明;媒介;传播;媒介革命;重新部落化;研究方法 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1911—1980)是西方传播学巨人。他在加拿大和美国大学里执教英美文学,默默无闻凡20年,直到1964年,因《理解媒介》的出版才一举成名,成为传媒追捧的风云人物。自此,他完全转向研究媒介、传播和大众文化。他的研究宏观上观察人类文明史和传播史,微观上透视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教育和政治制度的各个侧面。同时,他又用比较文化的镜子关照东西方文明和欧洲各国文化。 麦克卢汉的声誉沉浮颇具戏剧性。30年前,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分为对立的两极。毁誉之声,别若天壤。90年代,他的声誉重新崛起。他的《理解媒介》已经成为经典。 历史证明,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20世纪的思想巨人。今天,他的预言一个个都实现了。他关于“地球村”、“重新部落化”、“意识延伸”的论述,无人能出其右。 有人说,“批评家要花30年的时间去理解麦克卢汉”(1)。中国人知道他快20年了,可是我们对他的研究几乎还没有开始。本文攫取一鳞半爪,评介他的媒介理论。但是,由于他的思想根植于人类文明的宏观背景之中,文章就离不开全景式的扫描。管窥不忘全豹,蠡测不忘大海,让我们纵深跳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去看看他的媒介史观和传播史官。 一、奇怪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首创了“媒介”这个词。他说的媒介“很怪”。一般所谓媒介指的是报纸、杂志、电影、广播、电视等几大媒体,这就是狭义的媒介。他说的却是广义的媒介,泛指一切人工制造物和一切技术。这使他有别于常人,也有别于其他的学者。仅举一例,就可以说明他的“媒介”是那么的宽泛无边、稀奇古怪。 他在《理解媒介》中列举细说了26种媒介,每一种媒介自成一章,且都用了一个奇妙的比喻。兹抄录于下:1.口语词:邪恶之花?/2.书面词:以眼睛代替耳朵/3.道路与纸路/4.数字:集群的侧面像/5.服装:延伸的皮肤/6.住宅:新的外貌和新的观念/7.货币:穷人的信用卡/8.时钟:时间的气味/9.印刷品:如何理解它?/10.滑稽漫画:《疯狂》漫画通向电视图像/11.印刷词:民族主义的建筑师/12.轮子、自行车和飞机/13.照片:没有围墙的妓院/14.报纸:靠透露消息的政治/15.汽车:机器新娘/16.广告:使消费者神魂颠倒/17.游戏:人的延伸/18.电报:社会激素/19.打字机:进入钢铁奇想的时代/20.电话:是发声的铜器还是玎玲作响的符合?/21.唱机:使国民胸腔缩小的玩具/22.电影:拷贝盘上的世界/23.广播电台:部落鼓/24.电视:羞怯的巨人/25.武器:形象之战/26:自动化:学会生存。 我们介绍他的文化观,必须要从他的研究方法、历史观和媒介观说起。

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解释

麦克卢汉是20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在他的理论中,人类社会发展被分为了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模式。下面将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论,详细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狩猎采集阶段 狩猎采集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早阶段,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生活方式非常原始简单。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简单的工具制作。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自然的赐予。人们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社会结构以家庭和氏族为组织形式。这个阶段的社会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和资源,更多的是处于原始状态。 二、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农业革命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人类开始使用农业生产方式,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农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跨入了文明社会,人们的生活大幅改善。农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社会分工和财富的不平等。社会结构开始出现阶级和国家的形成,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了较大发展,人类社会逐渐由部落社会转变为了国家社会。 三、工业革命阶段 工业革命阶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这个阶段的核心特

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革命性变化。人们的生 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日益 加快。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迅速发展,企业家精神和国家竞争 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工业革命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和 损坏,人类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 四、信息社会阶段 信息社会阶段是麦克卢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阶 段的核心特征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剧。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数字化、网络化的特征成为社会发 展的主要趋势。信息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通联更加紧密,全球化 的经济、文化、政治影响日益增强。信息社会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和挑战,比如信息安全、网络犯罪和虚拟世界的伦理道德问题等。在 信息社会中,社会结构和组织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和政治权力 受到了新的挑战和改变,社会组织形式和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麦克卢汉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解释,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 发展和变迁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人类社会 的发展永远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也 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只有深入研究和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才能更好地引导人类社会的发展,实现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改善。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 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 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 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最后是喜欢辩论。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 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 二、传播学三大学派 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 ①经验学派。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云南导游词

云南导游词 云南导游词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170万年前,原始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云南历史介绍的导游词,可以穿插在景点的介绍中,欢迎阅读。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它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 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170万年前,原始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元谋有“人类童年摇篮”的美称。到新石器时代,居住在滇池、洱海附近的人们,已能使用石斧之类简单的生产工具,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有些地方的人还会建造简易木结构房,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村落。 公元前三世纪,庄足乔通过黔中郡向西南进攻,“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了滇国。庄足乔等将较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带进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的发展,标志着云南从政治上与内地联系的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云南设置郡县,开凿了从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的道路,因路宽仅五尺被称“五尺道”。五尺道的开辟沟通了首都咸阳经四川与云南东部的联系,并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使其成为秦帝国的组成部分。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将军郭昌率巴蜀之兵临滇,设益州郡,下属24县,郡府设在滇池县(今晋宁县);云南是其中一个县,县城设在今祥云县的云南驿。汉王朝调整了郡县,改变部落相立,不相统属的状况,带进了一些封建生产关系。这一时期青铜工具的使用,牛耕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耕作水平。高超的冶炼技术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各种青铜器物品的出土,显示了民间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大群被放牧的牛、马、绵羊和山羊与家畜猪、犬一道,标志了滇

秦皇岛历史故事

秦皇岛的历史故事 张世营和卢汉民的故事 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秦皇岛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枢纽之一。当时,张世营和卢汉民是秦皇岛一家电子仪器厂的工人。他们是好友,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 作为工人阶级代表,张世营和卢汉民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投身于秦皇岛经 济发展的努力中。然而,他们痛觉得到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存在。在工厂中,他们目睹了不少资本主义思想的渗透,一些人不择手段地追求私利,甚至出卖国家利益。 于是,张世营和卢汉民决定要站出来,与这些贪婪的资本家进行斗争。他们成 立了一个秘密的工会组织,通过发放传单和组织聚会等方式,向工人们宣传共产主义理念,教育他们了解资本主义的弊端,并争取工人阶级的利益。 然而,这个秘密组织并没有长久的存在。工厂里的一些监工得到了消息,他们 立即向厂长报告了这一情况。厂长是一个为了私利不择手段的资本家,他迅速采取了措施。 厂长派遣了一支民警队伍进行抓捕。当天晚上,当张世营和卢汉民在他们组织 的秘密地点开会时,民警突然闯入。张世营和卢汉民被逮捕并遭受严刑拷打,但他们始终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仰。 消息传出后,秦皇岛的工人们义愤填膺。他们组织了示威游行,并要求释放被 捕的战友。厂长为了安抚工人们的情绪,不得不承诺会尽快处理这起事件。 经过几天的努力,张世营和卢汉民终于得到了释放。他们的胜利不仅鼓舞了秦 皇岛的工人们,也震撼了整个北方地区。张世营和卢汉民的故事被广泛传播,成为秦皇岛反抗资本主义的象征。 秦皇岛抗日英雄戴明森 戴明森出生于秦皇岛一个贫苦农家。上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秦皇岛 成为日本占领区。面对侵略者的暴行,戴明森决定拿起武器,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战斗。 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秦皇岛周边地区进行游击战。戴明森 勇敢机智,多次成功地袭击了日军的据点,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他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英雄,秦皇岛的民众敬仰他,称他为“秦皇岛的刘胡兰”。 然而,戴明森的胜利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与日军的交火中,他被敌人围困, 并受到沉重伤。尽管他负伤,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自杀,以避免被俘。

云南历史名人录

云南历史名人录 熊庆来 熊庆来(公元1893,1969年)字迪之,弥勒人。曾赴比利时、法国留学,专攻数学,获硕士学位。在法发表《无穷极之极函数问题》等论文,崭露头角。1920年创办清华大学算学系及研究部,陆续写成《高等数学分析》、《方程式论》等著作。1932年赴苏黎世参加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后留法国从事数学研究,撰写了《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等论文,其创见被学术界称之为"熊氏定律" , 1934年回国,重主清华大学算学系。1937年应聘回滇担任云南大学校长12年。1949年到巴黎参加国际会议,在法治病从事数学研究。195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直到去世。他热情关心青年一代,曾培养了华罗庚等知名数学家。 聂耳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 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聂耳创作的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等30余首,集中表现当时工农群众的苦难和反抗,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坚决意志,成为"中国革命之号角"。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墓在昆明西山,玉溪辟有聂耳公园昆明翠湖、西山及玉溪有聂耳雕像。 郑和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后从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此航海创举,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早80多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皮逻阁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南诏第四代王,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他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龙云 龙云(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为唐继部将,1927年胡若愚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成功,龙云相继任云南省常务委员员主席、38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3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组织第58军、第60军参加中原抗日,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秘密参加民盟,支持民主运动。1945年10月,蒋介石以武力改组云南省政府,龙云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1948年底至香港,1949年8月13日在香港发展《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表示拥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内容 媒介是人体感官能力的延伸和扩展:文字印刷媒介是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延伸。 2、评价 1)这个观点的提出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他认为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官能力由"统合——分化——再统合"的历史。 2)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是它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 (二)媒介即讯息 1、内容 媒介本身才是真正的讯息,也就是说,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社会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以及它所带来的可能性和造成的社会后果。2、评价 意义: 1)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2)强调媒体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 缺陷: 1)把媒介技术看作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极端性

2)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制度对它的制约——片面性,因为媒介是人创造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也反过来规定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 (三)热媒介与冷媒介 1、含义 1)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明确清晰,接受者无须动员更多的感官和思维活动就能理解,它本身就是"热的",如照片、广播、电影等。需要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低2)冷媒介:提供给受众的讯息模糊、不充分,需要受众予以补充、联想,受众参与其中的程度高,如漫画、电视、电话等。 2、评价 麦克卢汉主张将媒介这样划分,是为说明正确运用它的重要,给人以启示。各种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对媒介的研究应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但是这种分类的确有些牵强而且似是而非。 (四)地球村 1、内容: 在自然社会,口语是主要以传播媒介,人的交往受距离的限制,文学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进入"眼睛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联系变得疏远。电子媒介的出现与普及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们以接近于实时的传播速度和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觉上大大缩短,于是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村庄的一部分。 2、影响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新)

龙云简介-【龙云简介】龙云:龙云-人物生平,龙云-人物事迹 专题:龙云简介 龙云,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炎山乡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龙云简介_龙云-人物生平 清末民国龙云 1884年11月19日龙云生于云南省恩安炎山区松乐村下营盘1个保有奴隶制残余的封建地主家庭。爷爷纳吉灼足,曾任部落酋长,后封土司。爸爸龙清泉英勇善斗,妈妈为海氏家族女。龙云大排行第四,小名毛老四,在家居长,尚有一弟一妹。其村寨极偏僻,没有学校,少年龙云一直未能读书启蒙。 1888年爸爸龙清泉病逝,家境沦落,妈妈带他回娘家,由舅舅龙德清抚养,喜爱武术。 1896年,龙云进昭通城,在一家私塾发蒙读书,无奈龙云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没有兴趣,于是流浪于云南昭通与四川凉山的金沙江两岸地区,拜江湖术士马得胜为师,学得一手好拳法,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为“昭通三剑客”。 1903年,龙云只身独闯进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一举杀掉余贼,

为民除害。龙云 1911年春,卢汉、龙云、邹若衡出外收购木材,后因木筏被撞坏货物沉没,淹 死20余人,无颜回乡,只好去四川另谋出路。6月,龙云与卢汉、邹若衡在云南永善县城加入魏焕章的反清部队,开到四川宜宾。12月中旬,滇军援川部队谢汝翼梯团开到宜宾,龙云等加入滇军徐采臣营,被委任为上尉候差官。 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5月龙云等随滇军开回云南,被保送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四期骑兵科学习。 1914年秋,龙云击败1个到昆明摆擂台的法国拳师,轰动了昆明,引起云南都督唐继尧的注意。12月龙云从讲武堂毕业,被分配到昭通独立营任少尉排长。 1915年春升中尉排长,与李培莲成亲,李培莲出自宾川名医李灿亭家,端慧嗜学,工诗词,善书画,颇有名门才媛风范。云南掀起护国战争,蔡锷将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