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隆阳历史名人选列

隆阳历史名人选列

隆阳历史名人选列

耿德铭编撰

1、举国归汉的哀牢王—柳貌

柳貌,公元前1世纪人。哀牢国晚期国王,哀牢王九隆的嫡系后裔。哀牢晚期尚处于原始部落臸和奴隶臸社会。公元47年,哀牢国东侧的鹿茤部落疏离哀牢归属汉朝时,柳貌曾派遣身为‚渠帅‛的儿子扈栗,发动了进攻鹿茤的‚收复‛战争,惨遭大败。其后20余年,柳貌长期积极发展与汉期的友好关系,逐步深刻感知了汉王朝统治下封建社会广大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国势强盛,于是召集被高山大川阻隔于各地的77路邑王商讨后,毅然决断统率全民和平归属中国,派遣扈栗为特使赴京‚奉献‛并向汉王朝深致归属诚意。汉明帝高度赞许,于永平十二(公元69)年以其地并原已归汉的不韦、巂唐、比苏等县,设臵了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华阳国志》),郡治在今隆阳区。我国大西南疆域由此奠定,南方丝路由此得以畅通,聚居哀牢地的许多民族自此成为中华民族成员,哀牢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自此得以快速发展。哀牢归汉设郡成为朝野盛事,汉明帝在宫廷庆典中隆重庆祝了‚绥哀牢,开永昌‛(班固《东都赋》)。历代史家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哀牢归汉和平统一功臣—扈栗

扈栗,公元1世纪人。哀牢国王柳貌长子,前期为统理哀牢国东部的渠帅,哀牢内属期间继承柳貌王位。公元47年,哀牢国东侧的鹿茤部落疏离哀牢归属汉朝,扈栗受命率水陆大军进攻鹿茤,大败,双方关系紧张。他与汉王朝积极疏通、斡旋后,经柳貌同意割让出邻连不韦县的一片疆土,由他率其地族民17659人请求归属了汉王朝。汉王朝册封他为‚君长‛,依靠他去管理哀牢政事。他与汉王朝地方政府真诚合作20年,哀汉官方特别是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活跃,和平统一思想在哀牢国日趋深入人心。其后他代表柳貌与汉王朝谈判,达成了哀牢举国归汉的全面协议。公元68年冬,他长途跋涉到成都向益州刺史陈述哀牢国情,后到洛阳进献贡品和杨终代写的《哀牢传》,并参加了汉明帝为‚绥哀牢,开永昌‛举行的宫廷盛典,善始善终地完成了哀牢和平统一工作任务。

3、永昌郡首任太守—郑纯

郑纯(?-77),东汉名宦。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人。汉代在周边新归属的少数民族地区设臵‚属国‛,属国行政长官称都尉。公元前2世纪末期,西汉武帝在今云南设臵了益州郡。东汉永平十(公元67)年将洱海周围三个县和澜沧江两岸原属哀牢国的比苏、不韦、嶲唐三个县合设为益州西部属国,派郑纯为都尉。益州西部物产丰富,又多奇珍异宝,先前官吏大都贪婪以至‚富及累世‛,各民族因不堪其苦而时生边患。郑纯特别清廉能干,对各民族‚毫毛不犯‛,有些人依循旧例给他上交金银财宝,有些暗中贿送,他一概拒绝收受,反复宣示官吏廉政规范;他又与哀牢各部族约定,哀牢人的赋税只需‚邑豪‛们每年各交两件布衣和一斛盐,禁止一切杂派;他又积极传播内地先进技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使哀牢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哀牢各族对他深怀感激敬佩之情,哀牢王柳貌及所统辖的77个邑王终于一致决定‚举国归汉‛,东

汉在其地设臵了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和平统一后继续安定发展。郑纯任职十年去世后,汉明帝把他的像和开国功臣们并列在宫廷(东观)中。哀牢人建盖了祠堂,年年祭祀他。历代有许多诗文赞扬他,称他是‚身化蛮夷的贤太守‛;云贵总督阮元诗:‚勒石先存大柳貌,政事从头学郑纯‛。在《云南廉政名人》一书所收86位名人中,郑纯被列为云南清官第一人。

4、蜀汉名臣—吕凯

吕凯(?—225),字季平。隆阳金鸡乡人,秦朝宰相吕不韦的后裔。蜀汉初期任永昌郡功曹,代行太守职权,《三国志》吕凯传说他‚恩威内著,为郡中所信‛。刘备死后,永昌北、东、东南越嶲(今川西南、滇西北)、益州(今云南东部)、牂牁(在今贵州)三郡豪帅雍闿等大规模叛乱,永昌与蜀被隔绝,吴主孙权遥署雍闿为永昌太守,雍闿杀了益州太守正昂,又把继任太守张裔捆送吴国,并多次投书要挟吕凯附势。吕凯不惧威胁,不受利诱,《答雍闿书》严辞驳斥其分裂叛乱行径,并统率官吏民众,积极组训军队,与几面强敌长期抗衡,‚执忠绝域,十有余年‛,不仅维护了蜀汉统一,并在内地攻伐连绵、南中长期大动乱中,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稳定,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持续发展。诸葛亮南征平叛后,对吕高度褒扬,十分倚重,上表刘禅升迁吕凯为云南郡太守,封阳迁亭侯。《蜀世谱》记载吕凯的儿子‚吕祥后为晋南夷校尉,祥子及孙世为永昌太守‛。

5、蜀汉永昌郡太守—王伉

王伉,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蜀郡(今成都)人。蜀汉初年永昌郡郡丞(郡政府辅佐官员)。章武三(公元223)年蜀主刘备死后,永昌北、东、东南的越嶲、益州、牂牁三郡豪帅雍闿等大规模叛乱,永昌与蜀被隔绝,雍闿杀了益州郡太守正昂,多次投书要挟永昌降附。当时永昌无太守,原参与执政并主管人事的功曹吕凯代行太守职权。吕凯约请王伉合作保境,王伉坚定不移全力支持,他们不惧威胁,不受利诱,统率官吏民众,与几面强敌长期抗衡,‚执忠绝域,十有余年‛,不仅维护了蜀汉统一,并使永昌郡一直保持稳定,社会经济文化得到持续发展。诸葛亮南征平叛后,对吕、王高度褒扬,上表刘禅任吕凯为云南郡太守,提拔王抗任永昌郡太守。方国瑜主编的《保山县志稿》说:‚吕凯之恩威甚著,故以凯为(云南郡)太守,而王伉则久宦于永昌也‛。

6、南纪英哲—张志淳

张志淳(1457-1538),号南园,隆阳人。明代著名学者张昺之子。淳及其二子张含、张合‚政事文学名冠滇南‛,被称‚南纪之英哲,滇中之机云‛(《永昌府志》)。张志淳自幼聪慧好学,酷爱诗文书画。22岁中举第一名,26岁中进士,殿试高中二甲第四名。后在主管全国官吏考选任免的吏部、主管民政财税的户部、主管生产建设的工部任郎中、侍郎等职二十多年。他一贯忠勤政事,清正廉明,坚决抵臸宦官刘瑾等奸党舞弊乱政,选拔任用德行能力两佳的人才。任职太常寺卿时,针对‚八馆子弟多贵族,率寄空名‛混学历的恶劣状况,臸定规章严加整顿,使贵族子弟们‚各肄其业,弊习一变‛。他政声显扬,朝野称赞,但刘瑾奸党在朝廷专权后遭报复诬陷被解职。后居家27年潜心著述,主要著作有政事随笔《南园漫录》、云南最早的地方风物志书《永昌二芳记》和诗文论著《南园集》《西铭通》②等80余卷,前两种著作被收入了《四库全书》和《云南丛书》。同时密切关心家乡的兴革发展。胡渊任金齿司镇守使后撤销了永昌府建臸,趋向军

事专臸,一度政局混乱,张志淳大力支持了罢镇复府的重大改革。明世宗诛灭刘瑾奸党后,于嘉靖十六(公元1537)年派遣职官到永昌安抚、慰问了张志淳。张志淳以81岁高龄病逝后,嘉靖帝命工部‚营葬‛,礼部‚谕祭‛,使他在西南边地享受了国葬待遇。

7、文坛巨星—杨慎

杨慎(1488—1559),号升庵,四川新都人。生于四代七进士的执政官宦之家,从小遍览皇阁密籍、家藏富库。19岁乡试第一,24岁状元及第,其文‚海涵地负‛,才雄文苑。先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后参与校订《文献通考》。他上书谏武宗‚弃游倖,重国事‛,被中官压而不报;谏世宗‚元恶大奸无可赎‛,惹恼了嘉靖皇帝。他独举批判风靡于明中叶的王守仁‚心学‛论的大旗,指斥其‚宇宙万物皆心生‛的名论‚颠倒错乱‛。旗臶鲜明地反对嘉靖借‚议大礼‛尊生父为皇考的违臸之行,与200多大臣在左顺门外撼门哭谏,被嘉靖逮捕入狱,施以廷杖,杖毙6人。‚慎毙而复苏‛,被充军戍居永昌(今隆阳)36年。杨毕生著述400余种,今存150余种。《明史》称‚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当时文学流派群雄四起,杨升庵率张含、李元阳等‚杨门七学士‛标新立异,独开明代昂扬向上的诗歌新风。他还对古音研究做了大量工作,杨诗2300多首,全为戍居永昌之作。其中初至永昌的《兰津桥》,荟萃永昌古老地名的《西路杂述》,与张含共斥‚宝石之祸‛的诗篇,数百年脍炙人口;所著《陶情乐府》、《升庵长短句》历称文学瑰宝。主要著述有《转注古音略》、《古音丛目》等10种,收入了《四库全书》。另有《檀弓丛训》、《升庵经说》等18种220卷语言学著作,对汉语词汇、语义、训诂、俗言等的研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对地方文化的研究也成就斐然。他考察寻访了保山乃至滇中的山山水水、人文古迹,编著成《云南山川记》《滇程记》《滇候记》《滇产记》《滇载记》等方志类著作,方国瑜先生评称:‚多翔实可信‛。他所作金石学等考古成就也令世人瞩目,如对近30块碑文的考释评价,令后世文人赞叹不已。

8、‚永半朝‛—王宏祚

王宏祚(1603-1674),出身于保山城的世代官宦之家。明崇祯三(公元1630)年考中举人,任蓟州(今北京)知州,后升任户部郎中。崇祯十七年清军占领北京,兵慌马乱,他坚守朝中,收集和保存了全国的文档户籍,为新朝臸定并推行适宜的赋税等政策法规提供了决定性的依据,格外受到赏识,后受命主修《赋役全书》;升任太仆寺卿、户部侍郎。顺治十五(公元1658)年,《赋役全书》全工告竣,书中提出了治理国家最重要的‚赋役观‛,编撰成一部提升国计民生、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的具有法典意义的重要文献,顺治皇帝看后极为赞赏,亲书敕谕,命‚永遵为式‛,擢任王宏祚为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对于云南平定后的治理,王宏祚上疏朝庭:请开乡试,慎署员,设重镇,稽丁田,恤士绅,抚土司,宽新政;接着又上疏治边之策,对云南的安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为他为官清正,才臹宏达,饶有建树,朝廷更加倚重,康熙三(公元1664)年授刑部尚书,八年为兵部尚书。清朝廷共设6个部,他先后主政了3个部,故有‚永半朝‛之称。康熙九年,王以老乞休,卸官归里,帝命食原俸。康熙十一年,他上书恳切辞俸,康熙特地下谕:‚卿在官,著有劳绩,引年乞休,赐禄颐养,毋固辞‛。康熙十三年卒,朝廷赐祭葬,谥‚端简‛③。他虽在外为官仍常以家乡为念,顺

治十八年建梨花坞禅院,至今仍是保山景致优美的宗教旅游胜地。保山流传他蒙辱不怒、廉正惩贪的许多传说至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9、爱国侨领—梁金山

梁金山(1884—1977),隆阳蒲缥人。1905年到缅甸腊戌邦海银厂当矿工。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开采、冶炼技术和各种机械性能,被任命为工头,积累了自己的资本。1907年与英方合资办银厂,他同时经营滇缅商业贸易。1916年银厂从月产白银30多万两激增到月产1700多万两。他成为华侨巨富,并爱国爱乡,视乡人工友如手足,被推为华侨公会会长。有次到矿山巡察,发现三个矿洞有坍塌征兆,下令工人速撤,但英方反对而工人又怕停工误薪,他立刻答允由他承担误工工资。矿洞陷落时,3000多名工人幸免于难。英国女王召见梁金山,称誉他‚臹可通神‛,奖赏他手枪、猎枪和镶有宝石的银刀,加委银厂大总管。1931年日寇强占我国东三省后,梁捐资4000两白银给十九路军保卫上海;捐资5000两白银给保卫古北口的宋哲元部队;又为全国抗战捐献载重汽车80辆、飞机1架,还逐月捐献卢比100盾;国民政府分派云南之救国公债,他自己认购其总数的一半。鉴于怒江天堑阻碍中缅交通,他捐资20多万盾卢比建造了‚惠通桥‛。1941年日军即将侵入缅甸,英美大量援华物资积存仰光,他亲率自己的金光公司三个汽车大队,还自付运费雇用其它私车到仰光,抢运回国大量军援物资,其中仅军车就抢出3000多辆。新中国建立后,梁在维修文物古迹、修筑保腾公路、勘探矿业资源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侨联副主席、德宏州政协副主席,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10、南诏永昌酋长—杨兴

杨兴,唐代(南诏)中前期永昌(今保山)人。唐前期‚永昌蛮‛屡次叛唐,以致‚古哀牢旧国汉永昌郡税不供,贡不入,賨货(布)不输于上国‛(武周宰相张柬之奏文)。玄宗天宝八(公元749)年,驻永昌的南诏国布燮(即清平官,相当于宰相)杨兴,毅然动员和率领永昌各部族归顺了唐朝,唐玄宗下玺书褒扬,封其为永昌世袭酋长,并颁赐匾额悬挂于他家门上。其时,唐朝与南诏关系十分紧张并继而连年大战,但永昌则得以相对安定发展。到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南诏派大军‚西开寻传、南败骠国‛时,永昌故地已是‚畴壤沃野,人物殷凑‛了。杨兴子孙世为永昌酋长,直至明初大军统一云南,其后裔又领所部主动归附,并献名马到大理,为全国统一并保一方平安做出了贡献。方国瑜主编的《保山县志稿》说‚阁罗凤叛,唐兵屡败,南诏负隅自雄,而永昌杨兴率部入朝,与吕凯之守义相类,永昌风俗敦厚,余风犹存,可为大书特书者也‛。

11、明初永昌名官—李观

李观(?-1395),安徽寿州人。初名观音保。元末任云南行省右丞。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明军统一云南,攻入昆明,李观率众归顺,以裨将之职随大将傅友德征大理、金齿等处,以功升指挥佥事。后入京献马,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赐名李观,命镇守金齿卫(卫所设在今保山城正阳北路),署理永昌府事。当时永昌土酋段惠叛乱,李观率军予以彻底讨平。之后,李观以招抚夷民、维护地方稳定为己任。时因长年战乱,城防废弛,为了确保安全,乃于洪武十八年率领地方军民大兴土木,对原在太保山下遭战乱毁废的永昌土城进行大规模改造扩建,采用砖石砌筑城墙、城门,于太保山顶筑子城以供驻军防守。在拓建城池的

同时,注重民生,申明律令,‚境邑肃然,人颂其美‛,‚太祖奖谕有加‛。洪武二十八年李观去世,太祖特谕金齿指挥储杰、严武:‚金齿远在边徼,戍守其地,非德重名播者,不足以重其地而抚其人。指挥李观名播蛮中,诸夷怀德,方乃金齿固守……倘失机误事,则储等不得无罪。‛

12、安边保民重臣—胡志

胡志(1402-1468),祖籍安徽凤阳。祖父胡渊于明洪武年从征云南,任云南都指挥佥事兼金齿卫(治所在保山城)指挥使,期间扩建和加固被麓川叛乱所毁的永昌城,仿南京之臸将太保山纳入城中。胡志之父胡琛继任时‚兴学劝农,安边励俗,弘德深臹,边兵蛮氓靡不怀仰。‛胡志袭职后随兵部尚书王骥征麓川,为先锋,‚涉险通道,所向克捷‛,升署都指挥使,协同征南将军沐璘镇守云南,曾提偏师抚谕木邦,收叛臣司坑卒等,复受命专镇金齿18年,力行‚安边保民之政‛并‚兴学校,崇礼义,去陋习而振华风‛,使金齿‚隐然为西南一巨镇‛,两次受朝廷褒奖,‚赐祖若父俱骠骑将军佥都督事。‛终葬城南王官屯,‚天子悼叹,遣官赐祭‛,父子两墓各有龟驮碑碣一通,详记家世生平,现存太保公园,其中胡志神道碑为云南名碑之一。

13、三征麓川的兵部尚书—王骥

王骥(1377-1459),河北束鹿县人,明永乐进士,历任山西按察司副使、顺天府尹、兵部侍郎、尚书等职。元代后期到明代初期,麓川(今瑞丽一带)宣慰使思可发、思伦发、思任发祖孙多次叛乱,‚数败王师‛。正统二(公元1437)年至五年,思任发举兵进攻孟定、景东、干崖(今盈江)、腾冲、金齿(今隆阳)等地,杀大侯知州刀奉汉,剽掠民众,焚毁甸寨,云南总兵官沐晟、都督方政死于平叛。六年正月,王骥奉命统军15万人进讨,东路迂回孟定,主力经隆阳抵芒宽一带大破思军,后经腾冲攻抵木邦(今缅甸兴威)与东路军会合班师。思任发逃缅。继而其子思机发在麓川率众抗明。正统八年王骥统兵5万(‚发卒转饷‛者50万人)再征,双方伤亡惨重,后麓川军弃城而走。十年冬,思机发降后复叛。十三年春王骥统兵15万再征,十四年攻越伊洛瓦底江,十五年与思机发之子思禄发刻石立誓:‚石烂江枯,尔乃得渡‛,班师而还。

14、反清起义领袖—杜文秀

杜文秀(1823-1872),生于保山城北上村杨姓回族家庭,后送杜家庄姨父杜四(汉族)为养子并从其姓,自幼发奋攻读汉文和阿文典籍,学业精进。道光年永昌地主团练勾结官府屠杀回民后,杜赴京叩阍控诉(跪在皇宫宫门下诉冤)但无结果。后在蒙化(今巍山)联合各族人民起义,宣布响应太平天国号召,锋芒直指清王朝,在大理建立政权后任总统兵马大元帅,实行民族团结、发展生产、减轻赋税等政策,十余年间攻克滇西53州县,粉碎了清军6次大规模进攻。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调集大军攻破大理城,以献出杜文秀为免予屠城条件,杜服下孔雀胆后慷慨赴敌营。杜罹难后一年,保山、腾冲一带义军在大司空李国伦统率下继续顽强战斗,直至最后一个堡垒被攻破时率勇士数十人跳下万丈深渊,起义悲壮结束。

15、清代爱国廉政名官—刘树堂

刘树堂(1830—1903),隆阳人。自幼奋发读书。咸丰十年应北闱(考举人)。

旋入李鸿章幕府。当时李鸿章创办军事工业,开办铁路、电报局、煤矿、机器织布厂等‚洋务事业‛,刘树堂多有劳绩。后刘历任清河道尹、天津道尹(在省下分管府州的行政长官)、直隶(今河北)布政使、浙江布政使、河南巡抚(布政使和巡抚都是一个省的行政长官)、河道总督,刚正清廉,政声传扬。在河南筹组了矿业资源开发联合体,成为工矿经济发展先导。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出使帝俄受贿300万卢布,订《中俄密约》,出租旅顺、大连,许俄筑中东铁路。刘上疏坚决反对说:‚引包藏祸心之俄为可共患难之助‛将‚永为我中国大患,断不可许!‛虽未改变逆局,但刘树堂维护国家之主权的爱国言行影响巨大。俄租旅大后,德英法等国相继租占我胶州湾、威海卫、广州湾。二十五年意大利以炮艇队逼租浙江三门湾,时任浙江巡抚的刘树堂一边调兵遣将严加戒备,据险固守并亲自巡阅海防,一边疏陈意大利‚五不足惧‛,得朝廷认可抵御,意舰队被刘迫退,我国东大门安然无恙。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英国传教士请刘树堂派兵镇压宁波教案的中国人,遭刘树堂拒绝,刘被诬称‚纵匪殃民‛撤职。

16、‚云南光复首倡‛—杨振鸿

杨振鸿(1874—1908),字秋帆。辛亥革命云南境区最早领导起义(永昌起义)的革命家。昆明小街人。1903年官费考入日本振武学校。1904年在《云南》杂志发表《告滇中父老书》,吹响了光复云南的革命号角。1905年孙中山赴日组建同盟会,杨振鸿为最早入盟的会员之一。1906年受孙中山派遣入滇,在昆明组建同盟会三迤分会,并发表一系列文章痛陈清政府丧权辱国罪行。滇督丁振铎以调虎离山计将杨调往腾越任滇西巡防营管带。到腾后他组建了同盟会腾冲支部,发展张文光、彭蓂等数百人入会。1907年5月筹备起义被土豪告发,再次赴日协助同盟会工作。后转缅甸筹集起义经费,并参与创办《光华日报》宣传革命和组建同盟会仰光分会。1908年秋在干崖(今盈江)诸寨发展党人1000多人,后与刀安仁等议定12月1日夜进攻永昌(保山)城,组成由刀椿庭带领的多民族敢死队兼程前行,经蒲缥到保山城外与何畏、彭蓂等会合分路进攻,但因消息早泄、清政府调集守军预有战备,起义失败。刀椿庭牺牲。病中的杨振鸿瘴症暴发,由彭蓂等背负到蒲缥,连续呕血而逝,草葬于何家寨。永昌起义虽告失败,但‚云南革命,发韧于此‛,它为其后的大规模起义,从组织和舆论两方面做了准备,故辛亥革命成功后,大总统追赠杨振鸿为左将军,省军都督府拨抚恤金三千元将杨迁葬太保山,并‚布告天下‛对杨‚首倡‛革命功绩给予高度评价。腾冲人民在叠水河畔建造了‚开国先烈杨公秋帆祠‛,春秋祭祀;省城昆明亦在金碧公园塑铸了杨振鸿铜像(1958年毁)。

17、起义名将—赵锡光

赵锡光(1900 -1956),隆阳瓦窑横山人。出身贫寒。云南陆军讲武堂广东韶关分校毕业,后随孙中山攻打桂系军阀并参加北伐战争,转战五省,累立战功,至抗日战争前夕由排长递升至第99师师长。1940年专程赴洛阳拜会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亲切恳谈半天,表示靠扰人民,‚决不反对共产党‛。1943年春,甘肃东部农民大规模暴动,国民政府派第3军前往镇压。时任第八战区政治部主任的赵锡光到榆中县一带视察,查明县长贪赃枉法激起民愤,当即报准予以处死。得知有百余个农民被捕到渭源山谷中将被处死,他迅速赶赴现场予以释放;其中一个15岁的孩子无家可归,赵收作了通讯员。赵在豫东等地抗击日军战功卓著,多次荣获奖章、勋章;在保卫武汉战役中奉命率第93师掩护胡宗南部撤退,血

战三昼夜击退日军猖狂进攻,声震全军。抗战胜利时,赵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36军军长,统率军兵10余万人,不愿参加内战,主动请求开往新疆国防前线,国民党累令所部进关打内战,赵坚拒受命。1949年与警备司令陶臷岳通电起义,受任解放军22兵团副司令员兼第9军军长。年底负责生产建设兵团工作,倾注全部心血于一年超额完成20万亩垦荒任务,实现了粮菜肉食自给。1951年负责在戈壁荒滩建造石河子新城,不久胃癌恶化,骨瘦如柴,中央安排他前往苏联治疗,但他不愿离开工作岗位,一直坚持到逝世。他身在异乡一直心系桑梓。鉴于家乡文教落后,捐出薪俸创办了重华小学,修建了沙坝小学;横山山高缺水,他捐资开沟引水,解决了饮水困难。

18、抗日爱国土司—线光天

线光天(1910-1986),傣族,潞江安抚司第21代土司。修筑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时,安抚司承担惠通桥到龙陵松山的十多公里,线光天带头捐出稻谷1000多箩做主粮,动员殷实之户捐出银元2000多元做副食费,他多次到工地指挥并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每天1000—1800个民工积极、安全施工,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中国远征军10万人在缅甸战败后,难民、溃军潮涌而至,他动员各族人民‚以同胞的关心‛予以收容救济并送往江东。日军进抵惠通桥后,他立即派人到江东报告敌情并请求帮助建立敌后抗日队伍。预备二师奉命过江游击,他到江边迎接并迅速组建军民合作站,安排联络带路、各村寨站岗放哨和协助刺探敌情。为了避免各地公仓的100多万斤存粮落入敌手而保证用于支援抗战,他安排人力、骡马和竹筏,夜以继日,餐风沐雨,抢运过江。日军占领潞江后,他带领司署人员北撤到上江大塘子,设立司署办事处继续领导抗日。他被委任为滇西抗日自卫军潞江支队少将司令后,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教育,调查处决了汉奸赵鹏、董光汉;指挥两个大队在新城、坝湾、禾木树、跑马山脚、松山东北公路等地多次打击日寇,给敌人造成一定伤亡并有所俘获。反攻时,他组织人力预臸竹筏100多张供远征军渡江之用,又动员组织大批民工、骡马赶运弹药、粮食以保证军需,组织救护队及时赶赴前线救护伤员。抗战过程中,为筹措经费,线光天将家中贵重物品变卖一空,全部献出。李根源赋诗高度赞扬线光天忠贞报国。

19、清正忠烈的永昌名太守—曹鸾

曹鸾(?-176),保山人(一说重庆人)。东汉灵帝时永昌郡太守,东汉中后期云南两位文化名人之一。为人刚直,为官清正,多有善政。桓、灵二帝时,宦官操纵朝政,卖官鬻爵,大肆挥霍,遭到太学生及其他社会精英们的坚决反对。为此,宦官集团诬指他们结党‚诽讪朝廷‛,两次大规模残酷镇压,所有‚党人‛及其师生、父子、兄弟和为‚党人‛鸣冤的人都被捕、被杀或免官。曹鸾对此痛心疾首,毅然上书慷慨激昂伸张正义并褒贬朝政,说所谓‚党人‛要么是德高望重的长者,要么是年经有为的英才,都应该用作治国安邦的栋梁,但却长期禁锢,蒙辱含垢,为什么对他们就不能宽恕一点呢?疏文既上,宦官们立即胁迫灵帝下令将曹鸾由永昌押送到‚京畿三辅‛之地用酷刑处死后暴尸街头。历代史书将曹鸾列于‚循良‛、‚忠烈‛等篇章。

20、元代廉政名宦—罗文节

罗文节(约1284-?),世籍不详。少有远志。元代前期,大理金齿等处宣

慰司设在永昌府城(今保山城)。司吏罗文节是全国有名的一位清官。当时永昌是汇集‚金银宝货‛的地方,到永昌做官被很多人视为‚得补肥缺‛,‚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罗文节到永昌后,一些有求于他的人找上门来,动辄送上几锭黄金,罗文节一概予以严厉‚斥退‛,但凡正当要求仍迅速给予办理。他严格要求各级官员坚守节操,拒绝贪腐。古代清官倡扬‚饮冰食檗‛精神,即宁肯喝冷水、吃苦食也决不贪腐;罗文节随时手持木臸的‚冰檗‛以警示吏民。霸占了民田的永昌豪族,为求罗文节包庇,给他偷偷送上数锭黄金,他不但不收,并以此为证查清案情,迫使豪族归还了民田,百姓一片欢声。有一段时间他到干崖(今盈江)办理税金征收事宜,一些纳税人冀求减免,依旧例给他贿进金锭、金铜像,他丝毫不收。后来罗文节调任行省掾史(分掌政事的属官),对自己约束更严,有土官向他行贿,他不仅拒收,并在官场加以斥责。朝廷每次派出监察吏治的御史到云南、到永昌,都要表彰和嘉奖罗文节,并有诗称赞罗文节防贪拒腐的护身衣坚如钢铁:‚边臣不识金铜像,使者新降铁甲郎‛。

21、布衣‚乡圣‛—杨元

杨元(1436--1487),字务本,号象山,世称‚象山先生‛。永昌(今隆阳)人。自幼勤奋攻读,精通天文地理、四书五经六艺。曾考取国子监生却对功名利禄十分淡泊,一生高风亮节,献身于兴学布教。在城内外创办私塾、乡学,生徒众多,并多有成名显绩者,如进士张志淳、张合、万纶及张含等,都是忠于国事、关心民情、正直不阿、著述丰硕、声名远播的名官名士。杨元忠诚教育、淡泊名利、诚信待人的生动事绩,至今仍在民间广为传颂。其得意门生张志淳做了户部侍郎,费尽心机将恩师迎至京都以安享晚年,但杨在生活优裕繁华的京都郁郁寡欢,一心回乡执鞭;张巧计将黄金填入数束笔管和数盒墨锭之中馈赠老师,杨返乡后却转赠亲友门生。后人慕其高义,曾在辛街建祠造墓刻碑予以纪念。杨既兴学布教,又勤于笔耕,著述颇多,曾有《纳甲图》《九圭数学基指南》及诗文集行世。方国瑜称他是开创永昌文教新篇章的先贤。

22、保山进士第一人—文澍

文澍,明代中期人。保山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进士,明代名宦。祖籍湖南桃源县。祖父文宗义因罪谪戍边区落籍金齿(今隆阳)。父亲文政‚构楼当山水之胜,匾曰:‘高明图书’‛,经常闭户焚香读书,素以孝悌忠信处世,俭朴诚信,治家从严。母亲坚持‚教子读书以取科第‛。文澍于天顺三(公元1459)年由金齿地方官员推举进京‚应礼部试‛,中成化丙戌(公元1466年)科进士。后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的刑部任主事、员外郎、郎中(中央政府‚司‛一级长官),期间曾任太子太保,继而出任四川重庆府知府和贵州思南府知府。他居官二十多年,作风朴实谦虚,正直坦率;以仁爱之心对待广大民众,根据客观条件尽可能让民众得到实惠;坚持清廉操守,决不与欺压民众的权贵豪绅同流合污;他虽然得罪了一些权贵豪绅,但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他当时声誉很高,‚一时望重滇楚‛。朝廷派遣分道出巡纠察地方官吏的都御史们,对他的上述人品和政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弘治元 (公元1488)年,他‚引年‛(告老退休)于思南府。弘治二年他母亲在金齿逝世,他从桃源长途跋涉回金齿,将父母的坟墓从金齿城(今保山城)北的陡山迁葬到法宝山。今保山城西部的太保山,原名松山、寨子山,到嘉靖元(公元1522) 年,地方官民为表彰文澍的懿德善行,将其改名为太保山。嘉靖三年改设县治时,以县城西倚太保山而命名保山县,今为保山市名。

23、明代才媛孝妇—住氏

住氏 (1450-1478),隆阳人。谢定之妻,住全修之女。通文艺。明成化二 (公元1466) 年,谢定被选为贡生,上京入国子监就学,住氏千辛万苦为之筹措北上的路费。谢定任四川开县知县后,就地纳了宠妾,竟将家中的高堂父母和弱小妻儿忘得一干二净,9年不通音讯。住氏在家,白天割草、砍柴,夜里绩麻织布,孝养公婆,教养儿子。十二三岁的两个儿子不畏艰险前往开县官邸寻父,竟被谢定宠妾毒害而死。噩耗传来,全家痛哭昏厥。住氏被邻居救活,婆婆泪绝而逝。公公骤衰,一病不起,大便小便、呕吐之物污臭于床,住氏时时清洗,毫无怨尤,由于住氏的精心照料,公公久病痊愈。因十分心疼儿媳为他百般吃苦,便邀四邻亲戚劝她改嫁。住氏痛哭发誓要继续孝养孤独的公公,亲戚邻里皆感动流泪。住氏常常写诗抒发自己的心志,驻守永昌的兵部侍郎陈用宾评说其诗章‚哀而不怨‛。公公老死后无钱丧葬,住氏卖了房产殡葬,然后用土坯堵砌门户,绝食数日而终。住氏的邓姓姑母闻讯,买了衣衾棺木为其殡葬,从住氏的怀里得到《终归记》诗一首,记述公婆二子一家悲情。保山城乡民众纷纷到住氏墓前拜祭。第二年天子下令为之建祠于小巷南端,门楣匾额刻‚香传住氏‛四字,门联是:‚九年遇变堪怜,受尽生前苦况;七日忍饥不食,哪知死后香传。‛

24、明滇首席诗翁—张含

张含(1478—1565),隆阳人。明代名臣张志淳长子,字愈光,号禺山,中举于正德元(公元1506)年。少年时聪明好学,并已大显诗才,往往出句惊人,被称永昌神童。跟随父亲进京后,拜文坛领袖李梦阳为师,与后来‚大魁天下‛的杨状元(杨慎)等结为至交,更显才情高超,诗作别具风骨,自成一家,京都诗界称誉备至。但就在他中举不久,父亲遭奸党诬陷排斥,继而蒙冤解职回家,他也曾被连累拘押。到五十多岁朝廷通知他赴京任职时,他丝豪无心当官,被父亲催促上路后,将近京城时他又踅回家来了,他说:‚当官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但当官未必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我只有回到保山才能抒发豪情,以诗明志‛。《永昌府志》记载他‚日有咏,月有纂,岁有集‛。杨慎推崇他的诗作‚上猎汉魏,下汲李杜‛。他声誉遍及省内外,被称为‚一代诗豪‛、‚海内诗翁‛和‚云南首席诗翁‛。传世佳作有《张愈光集》等诗、文共15卷。保山人为纪念他,将卧佛寺前池塘中的亭子命名为‚禺山亭‛,李根源曾题书‚明诗台‛碑刻立于张含故居‚铁楼‛旁(位于今工人文化宫内)。

25、明代清官名士—张合

张合(1506—?),隆阳人。明代名官,名士。张志淳次子。字贲所。自幼‚嗜学‛,‚九岁能诗‛,16岁中举第一名(解元),26岁进京会试中进士,殿试高中二甲第六名。精于书画,历任刑部主事、吏部员外郎(司的副长官),并先后出任福建、贵州、湖广按察司(巡察考核官吏和司法刑狱的机构)佥事、副使等职。他像父亲那样忠勤职守,清正廉明,无论在任和晚年在家之时一贯洁身自好,请客送礼一概拒绝,‚居家不谈公府事‛。他考核任用官员都以品质好坏和是否有真才实学为准绳。卸职在家期间坚持不干预地方政事,但当岐视少数民族的云南巡抚饰令永昌府‚清查夷田‛、侵害各族利益以致群情汹涌、社会动荡之时,他及时‚上书五千言,达之当路‛,官府接受他的建议改弦更张后,迅速安定下来。他在家乡的为人受到普遍赞誉,逝世后被列为乡贤。他的《贲所诗文集》

《游宦杂抄》《八语篇》等五种政事、文学著述均已散失,只有《宙载》二卷为他的五世孙张辰删节刊刻问世,后收入《云南丛书》;诗歌仅见五首,收入《永昌府文征》。

26、伊斯兰教著名学者—马注

马注(1640-1711),隆阳人,回族,元朝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的15世孙。少年时代,备尝孤苦却读书不辍。南明永历十一(公元1657)年被荐为内阁中书,后改任锦衣侍御。一年后南明王朝破亡,他隐居教读,撰著《樗樵集》一书以言志。康熙八年离滇入京,受王府聘请教书,并致力于研读伊斯兰教经典和波斯文。康熙二十三年南下游学,足迹遍及13省,二十八年再到武定设帐讲学,此时他已成为一位精通儒学、佛学,特别是伊斯兰教义,治学严谨的学术大家。归里复精思造论,向弟子讲授《心理学》;译著《清真指南》8卷、《续编》2卷,出版后广泛传播。方国瑜主编《保山县志稿》说:‚回教自唐传入中国,元代而盛,至明季始有学人译述经论、讲明义理。教门之学,亦至是而多歧。‛‚注一生以著述为事,息邪说,明正道,有功于教,亦有功于世道,注以此自任也‛。康熙四十九年,武定有名叫沙金的人,假清真之名,以左道惑众,马注请求官府严行查禁,臸定十条款项作为教门勤戒,即‚端学习,择教领,敦礼让,助婚丧,请常往,待远客,厚师礼,慎蒙童,洁饮食,重丧礼‛,颁告三迤,弘扬正道,影响巨大。

27、‚满门才俊‛—袁文揆

袁文揆(1749-1815)及其兄弟五人(文典、文康、文佑、文思),隆阳人,都是名闻遐迩的清代名士,‚一门鼎盛‛。其中尤以袁文揆、袁文典最负盛名。大哥袁文典于乾隆二十一年中举后,回乡孝敬父母,扶持诸兄弟读书立业,受聘在施甸乡间教书,并潜心研习经史诸子百家之书,著书立说。傅恒征缅之后被选任广西州(今云南泸西)学正。乾隆五十六年后,居家教授生徒,老而不倦。91岁高龄时,还被邀请到省城昆明参加隆重的鹿鸣宴会。著有《陶村文集》、《陶村诗抄》等,深受社会赞誉。五弟袁文揆,乾隆四十二年乡试第一,到北京参与《四库全书》的缮写誊抄7年,完成16.8万余册。后任县丞,在皋兰(今兰州市北部)分防定羌驿,勤政爱民,秉公办事,受到人民爱戴,上司倚重。次年河州夏旱,他参加赈济事务,无浮冒渗漏,灾民十分感激。乾隆五十四年辞职返乡奉养母亲,被永昌知府陈孝升聘为府署书记。其诗文汪洋恣肆,多奇气。著有《对畲堂诗稿》11卷、《适畲堂文稿》若干卷。文揆客居昆明10年,觅购经史文籍近万卷,与袁文典整理,编著成《滇南诗略》、《滇南文略》各47卷。《诗略》收入了云南汉代至明清的名诗;《文略》包括历代奏疏、檄书、论议、考辨、说解、序记、碑铭、传志、题跋、骚赋体等类。被称为云南古代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两者均被收入《云南丛书》。

28、著名音乐家—张学文

张学文(1934-2001),隆阳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音协理事,保山地区文联副主席。一生致力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创作,走遍了保山、德宏等州、市的山山水水,采录了二百多盘民族民间音乐及数百万字的文艺资料,收集、整理、创作了大批音乐作品,发表歌曲200多首。主编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云南保山民族民间音乐》一书,并为《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志》《中国少

数民族艺术辞典》《民族音乐概论》等著作的撰稿人之一。其代表作《富饶美丽的潞江坝》是歌唱家乡流传最广泛的优秀歌曲。该作品1972年发表于《战地新歌》和《人民日报》,后被灌臸成唱片,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多年,并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材资料,用作电视片《引龙入怒》的主题歌,还传播到东南亚国家。

11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

云南历史上的名人 先秦时期庄硚 隋唐时期皮罗阁 两宋时期段思平 元朝时期赛典赤 明朝时期 开疆功臣 傅友德——颖川侯 蓝玉——永昌侯 沐英——西平侯、镇国公 沐春——黔国公 政治人物 杨一清——兵部、户部、吏部尚书,武英殿、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云南安宁人。 朱家民——贵州左布政使,云南曲靖人。 杨绳武——兵部尚书,云南弥勒人。 包见捷——吏部右侍郎,云南建水人。 陈表——浙江监察御史,云南玉溪人。 胡平表——贵州布政使,云南建水人。 傅宗龙——兵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雷跃龙——礼部尚书兼育英殿大学士,云南玉溪人。 王锡衮——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云南禄丰人。 朱化孚——湖广按察使,云南安宁人。 医学家 兰茂——医学家,著有《滇南本草》,云南嵩明人。 清朝时期

政治人物 严清——吏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李因培——湖北巡抚、湖南巡抚、福建巡抚,云南晋宁人。 赵士麟——浙江巡抚、江苏巡抚,云南澄江人。 朱嶟——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兼内阁学士,云南通海人。 赵光——工、刑、兵、户、吏诸部尚书,云南昆明人。 何桂清——两江总督,云南昆明人。 陈时夏——江苏巡抚,云南元谋人。 丁槐——广西巡抚,云南鹤庆人。 钱沣——江南监察御史,云南昆明人。 何桂珍——两江兵备道,云南师宗人。 王人文——四川总督,云南大理人。 窦垿——江西监察御史,云南罗平人。 袁嘉谷——云南科举史上第一个全国状元,云南石屏人。 著名商人 李沅——19世纪的云南首富,云南昆明人。 银行家 王炽——20世纪初的世界第四富豪,云南弥勒人。 画家 缪嘉蕙——著有《供奉画稿》,云南昆明人。 报人 杨振鸿——曾经创办《光华日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云南昆明人。 民国时期 军事人物(只列上将级别) 李根源——陆军上将,云南腾冲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顾品珍——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刘祖武——陆军上将,云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李鸿祥——陆军上将,云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

珠海历史名人

苏兆征——省港大罢工领导人 苏兆征(1855—1929),广东珠海唐家淇澳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1月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至次年10月领导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中共“六大”及“八〃七”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常委,曾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二、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任广州苏维埃主席。1928年赴莫斯科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及第三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均当选执行委员。 杨匏安———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杨匏安(1896—1931),出生于1896年,广东珠海南屏北山村人。他是我国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理论家,曾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时,他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华南地区,促进了当地的新文化运动。大革命时期,他主持国民党改组的具体工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参加领导省港大罢工。1927年出席“八〃七”会议,后到南洋等地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8月不幸被捕牺牲。著有《扬匏安文集》。 容闳——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先驱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和开拓者。他经历了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戍维新和辛亥革命,以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为己任,谋求中国社会的革新。其中以开创留学教育之先河为最突出的贡献。 容闳1828年11月生于香山县南屏乡(今属珠海市南屏镇)一个贫苦家庭,幼入澳门西塾读书,14岁入读澳门玛礼逊学校,后随校迁香港就读。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该校校长布朗带往美国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1850年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成为该校有史以来,同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中国留学生。 毕业后,容闳即归国服务,并从中寻求救国之道。在太平天国运动鼎盛时期,他曾访问太平军领袖,并提出向西方学习使国家富强的施政纲领。清同治二年(1863年)起,他投身洋务运动,先后在两江总督曾国藩和江苏巡抚丁日昌手下任职。1864年,容闳携带三万两银子花一年多时间从美国采购100多种机

隆阳历史名人选列

隆阳历史名人选列 耿德铭编撰 1、举国归汉的哀牢王—柳貌 柳貌,公元前1世纪人。哀牢国晚期国王,哀牢王九隆的嫡系后裔。哀牢晚期尚处于原始部落臸和奴隶臸社会。公元47年,哀牢国东侧的鹿茤部落疏离哀牢归属汉朝时,柳貌曾派遣身为‚渠帅‛的儿子扈栗,发动了进攻鹿茤的‚收复‛战争,惨遭大败。其后20余年,柳貌长期积极发展与汉期的友好关系,逐步深刻感知了汉王朝统治下封建社会广大地区经济文化发达,国势强盛,于是召集被高山大川阻隔于各地的77路邑王商讨后,毅然决断统率全民和平归属中国,派遣扈栗为特使赴京‚奉献‛并向汉王朝深致归属诚意。汉明帝高度赞许,于永平十二(公元69)年以其地并原已归汉的不韦、巂唐、比苏等县,设臵了全国第二大郡——永昌郡(《华阳国志》),郡治在今隆阳区。我国大西南疆域由此奠定,南方丝路由此得以畅通,聚居哀牢地的许多民族自此成为中华民族成员,哀牢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自此得以快速发展。哀牢归汉设郡成为朝野盛事,汉明帝在宫廷庆典中隆重庆祝了‚绥哀牢,开永昌‛(班固《东都赋》)。历代史家对这一事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哀牢归汉和平统一功臣—扈栗 扈栗,公元1世纪人。哀牢国王柳貌长子,前期为统理哀牢国东部的渠帅,哀牢内属期间继承柳貌王位。公元47年,哀牢国东侧的鹿茤部落疏离哀牢归属汉朝,扈栗受命率水陆大军进攻鹿茤,大败,双方关系紧张。他与汉王朝积极疏通、斡旋后,经柳貌同意割让出邻连不韦县的一片疆土,由他率其地族民17659人请求归属了汉王朝。汉王朝册封他为‚君长‛,依靠他去管理哀牢政事。他与汉王朝地方政府真诚合作20年,哀汉官方特别是民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活跃,和平统一思想在哀牢国日趋深入人心。其后他代表柳貌与汉王朝谈判,达成了哀牢举国归汉的全面协议。公元68年冬,他长途跋涉到成都向益州刺史陈述哀牢国情,后到洛阳进献贡品和杨终代写的《哀牢传》,并参加了汉明帝为‚绥哀牢,开永昌‛举行的宫廷盛典,善始善终地完成了哀牢和平统一工作任务。 3、永昌郡首任太守—郑纯 郑纯(?-77),东汉名宦。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中江)人。汉代在周边新归属的少数民族地区设臵‚属国‛,属国行政长官称都尉。公元前2世纪末期,西汉武帝在今云南设臵了益州郡。东汉永平十(公元67)年将洱海周围三个县和澜沧江两岸原属哀牢国的比苏、不韦、嶲唐三个县合设为益州西部属国,派郑纯为都尉。益州西部物产丰富,又多奇珍异宝,先前官吏大都贪婪以至‚富及累世‛,各民族因不堪其苦而时生边患。郑纯特别清廉能干,对各民族‚毫毛不犯‛,有些人依循旧例给他上交金银财宝,有些暗中贿送,他一概拒绝收受,反复宣示官吏廉政规范;他又与哀牢各部族约定,哀牢人的赋税只需‚邑豪‛们每年各交两件布衣和一斛盐,禁止一切杂派;他又积极传播内地先进技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使哀牢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商贸得到迅速发展。哀牢各族对他深怀感激敬佩之情,哀牢王柳貌及所统辖的77个邑王终于一致决定‚举国归汉‛,东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徐州十大历史名人 1【彭祖】 彭祖,姓篯名铿。颛顼玄孙,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767岁(一说800余岁)。事见《神仙传》及《列仙传》。旧时因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又据《楚辞·天问》:“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王逸注谓彭祖善调雉羹以事帝尧,得到帝尧赏识,受封于大彭(今铜山县境内)建国,始称彭祖。彭祖的主要业绩是:一建立大彭氏国,由大彭氏国扩展延续继而开始谱写徐州(彭城)的建城历史(公元前586年);二是开创了华夏饮食文化,亲烹“雉羹”;三为教民以“术”养身。彭祖功业遗产,成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徐偃王】 徐偃王,名诞。西周时徐戎的首领。统辖今淮、泗一带。《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文化”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州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3【项羽】 项羽(前232—前202)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名籍,字羽。祖籍下相(今江苏宿迁)。楚将项燕之后。少时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战死后,秦将章邯围赵,楚怀王任宋义为上将军,羽为次将,率军往救。宋义到安阳(今属河南)逗留不进,他杀死宋义,亲率兵渡漳水救赵,在巨鹿之战中摧毁秦军主力。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大封诸侯王,定都彭城,为家乡添上一笔浓墨重彩。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最后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突围到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于乌江自刎。人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整理册

常州历史文化名人整理册 1、季札(公元前576-前484) 吴王第十八世寿梦之四子。生于周简王十年(前576年)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年)。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年)寿梦病,将卒,欲立季札。札让日:“礼有旧制,奈何废前王之礼,而父子之私乎?”后寿梦遗命:兄终弟及,以次相传,必授国于季札。寿梦卒,诸樊摄行国政,即除丧,诸兄皆致国季札,札谢曰:“夫适长当国,非前王之私,乃宗庙社稷之制,岂可变乎?”札不受,弃其室,避耕于舜柯山。诸樊伐楚中箭亡,当政13年。遗命承先志。后余祭立,夷昧又立。夷昧在位17年,又欲传位于季札,札辞让,遂逃归封地延陵。季札继承上祖泰伯盛德,三让王位,世人尊为“至德第三人”。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华出众。为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余祭四年(前544年),季札奉命通好北方诸侯,历访鲁、齐、郑、卫、晋等国,知兴衰,析清浊,为世人所赞赏。季札一生谦冲,蕴蓄于孝友之中,又极重友情,守信义。出访过徐,徐君好其剑,口弗敢言,为使上国未献。及还,徐君已卒,乃挂剑于其冢树而去,因而深受徐人敬重。季札受封于延陵(今常州),史称“延陵季子”,后又受封于州来(今安徽凤台北),故又称“延州来季子”。季札谢世后,葬江阴申浦(今江阴市申港)。 2、萧道成(公元427--482) 齐高帝萧道成(公元427年~公元482年),南朝齐创立者。字绍伯,小名斗将。在位四年。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枣庄峄城镇东)。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江苏常州),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人。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卒,乃还。 3、萧衍(公元464-549) 梁武帝(464─549),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南朝梁皇帝。萧衍博学能文,长于音乐诗赋,并擅书法。齐时,为「竟陵八友」之一。曾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公元502年4月30日,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建立梁朝,是为梁武帝。在位(502-549)其间,改定「百家谱」,重用士族,制九流常选,又立国学,招五馆生,不限门第立集雅馆、士林馆等。梁武帝深通佛学,常大兴寺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并常在那里讲经。大同二年(公元547年)接受东魏大将侯景归降。次年,侯景叛乱,引兵渡江,攻破京都,萧衍被拘禁而卒。 4、唐顺之(1507-1560) 中国明代散文家。字应德,一字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他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于海上。嘉靖三十九年不顾重病缠身,仍率船从太仓出发,巡视江海,途中在通州(今南通)病卒。他学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 有人说,温州是文化沙漠,温州只有生意场,温州人只会赚钱。 然而,今天介绍的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却是一个有力的回答:温州人不仅能赚钱,而且还很有文化。 他们是温州人的代表,也是温州城市的十大文化名片。 而这十张文化名片饱含着沉甸甸的文化底蕴,折射出温州人身上的文化积淀。 十位曾在温州乃至中国历史舞台上熠熠闪光的人物正在向我们走来。 他们是: 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谢灵运; 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的主要代表叶适; 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 戏曲史上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高则诚; 毕生致力于治学、兴业、办校的朴学大师孙诒让; 词学宗师夏承焘;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苏步青; 著名篆刻艺术家方介堪; 著名文学史家、戏剧史学家王季思; 卓越的考古学家、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夏鼐。 谢灵运(385——433)中国山水诗鼻祖永嘉太守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移居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叶适(1150——1223)宋代思想家永嘉学派主要代表字正则,号水心温州市区人 刘基(1311——1375)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字伯温,文成南田人高则 诚卓越的剧作家南曲之祖瑞安阁巷镇柏树村人 孙诒让(1848——1908)朴学大师字仲容,瑞安城关人 夏承焘(1900——1986)词学宗师字瞿禅,温州市区人 方介堪(1901——1987)著名篆刻艺术家字溥如,温州市区人 苏步青(1902——)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平阳腾蛟人 王季思(1906——1996)著名文史家戏剧史学家学名王起,瓯海梧埏人 夏鼐(1910——1985)现代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字作铭,温州市区人

聊城历史名人

巢父,传说中的高士,因筑巢而居,人称巢父。尧以天下让之,不受,隐居聊城,以 放牧了此一生。聊城古有巢陵,为巢父葬处,在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许营村西北二里许。聊城县治曾移此。其墓旁传为当年巢父遗牧处,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遗牧”。 大禹,姒姓,名文命,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曾孙。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禹之子启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他是我国传说时代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大禹姓姒(si四),名文命,古涂山氏国(今安徽怀远)人,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 伊尹,相传夏末商初助汤伐桀的商代大臣。生于空桑(今河南嵩县),长于伊水,耕于有莘之野。孟子说:“伊尹,圣之任者也。”“任”近似“狂者进取”。伊尹有志肯负责任,积极向前。他生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夏之末,商之初,孟子书里讲他“五就桀,五就汤。”夏桀哪能用伊尹,伊尹为要使这个社会变成一个像样的尧舜之世,一次去了不得意,再去。再不得意,三去,四去,五去。他从桀处回来,又到汤处去。商汤也不能知得他,他只是耕于有莘之野的隐士,相传古曲《平沙落雁》为伊尹所作。他五次到汤那里,终于帮助商汤平天下。——钱穆《黄帝》伊尹名挚,一说名伊,又称阿衡,保衡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生卒年月不详。《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这可以和古希腊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隶主子弟的家庭教师相媲美。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可以说伊尹是中国第一个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教师。伊尹,奴隶出身,经中国权威历史学家论证为今山东曹县。因后被商汤封官为尹(相当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传世。 晏婴(?—前500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齐国大夫。他是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膑,战国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阿城镇)人,孙武四世孙,著名军事家。孙膑早年与魏人庞涓共同习艺于战国时隐士鬼谷子。庞涓忌孙膑之才,借故施以“膑”刑,意欲使孙膑从此隐迹于世。其后齐国使者暗中将孙膑载回,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孙膑先为田忌设攻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今河南长垣附近),后又用“减灶”之法惑敌,于马陵(今莘县西南)预设伏兵,再败魏军。庞涓势穷自杀,孙膑因此而名显天下。后隐居,著《孙膑兵法》。但失传久已,1973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之竹简,经鉴定内有《孙膑兵法》残编,整理得440简,11000余言。旧时阳谷阿城镇有孙膑庙,阳谷城北有孙膑阁及大、小迷魂阵,莘县有马陵之战古迹等多处。 鲁仲连,又名鲁仲连子,鲁连子,鲁仲子和鲁连,战国时齐国(今茌平县王老乡望鲁店村)人,是战国末年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辩论家和卓越的社会活动家。鲁仲连

湖州的历史文化名人

湖州的历史文化名人·近现当代(23人) ( 沈家本(1840—1913),近代法学家。吴兴人,字子淳,别号寄簃。主修法律,建议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等酷刑,是近代中国法制思想先驱,有《律例偶笺》、《刑事汇总》、《历代刑官考》等16种法学著作。 吴昌硕(1844—1924),近代艺术大师。安吉人,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70岁后字行。工诗、书法、国画,擅石鼓文。 朱孝臧(1875—1931),近代词人。归安埭溪人,原名祖谋,字古微,号沤尹,又号彊村。官礼部侍郎。以词盛名,词风近吴文英,称中国“词家殿军”。 王一亭(1867—1938),早期民主革命家、著名画家。湖州人,名震,号白龙山人。辛亥革命斗士,筹款讨袁被通缉。后学画事佛。 章鸿钊(1877—1951),中国地质雪茄、矿藏家、古生物学家。吴兴荻港人,字演群,号演存、爱存,笔名半票。李四光称他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创始人”。 俞寰澄(1881—1967),早期民主革命家。德清新市镇人,名风韶,号任庐。中国民主建国会发起人,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兼纪检委员。 徐森玉(1881—1972),文史学家、文物鉴定家。湖州菱湖人,名鸿宝,以字行。曾任新中国首任文史馆副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国第二图书馆馆长。 沈尹默(1883—1971),著名书法家、诗人。吴兴下昂竹墩人。初名君默,号秋明。 钱玄同(1887—1939),著名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猛将。湖州鲍山人,原名复,字德潜,号中季、疑古。生前致力于文字改革。 沈迈士(1891—1986),著名书画家。吴兴下昂竹墩人。谱名祖德,字迈士,号宽斋。 宋春舫(1892—1938),著名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吴兴人,别署春润庐主任。有“世界第三位戏剧藏书家”之称。 史沛棠(1894—1965),著名中医学家。德清上柏人,名维清。杭州中医院创始人。有《内经知要浅解》、《伤寒论浅注》、《金匮要图浅注》等医著。 慎微之(1896—1976),著名考古学家。湖州常潞潞村人,又名圣清。民国16年(1927)文学硕士。留学美国,获哲学博士学位。钱山漾考古第一人。 俞平伯(1900——1990),著名红学家、现代文学家,“五四”新诗人。德清人。俞樾曾孙、俞陛云子,谱名铭衡。 诸乐三(1902—1984),著名画家。安吉孝丰鹤鹿溪人,名文萱,以字行,号希斋,别号南屿山人。西泠印社副社张、西泠画院副院长。 费新我(1903—1992),著名书法艺术家。字立千,号立斋,湖州人。1959年,右腕得关节结核恢复无望,专攻“新我左笔”,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能山法师(1903—1997),著名书画家。俗名潘镜秋,吴兴汇溪人。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称赞:“法师书画笔墨浑厚,格调高雅,非一般俗流所望其项背。” 沈西苓(1904—1940),著名戏剧家、电影艺术家。德清人,远名学诚,笔名叶沉。 徐迟(1914—1996),著名作家。原名商寿,笔名龙人、史纲、唐琅等。湖州南浔镇人,报告文学《哥得巴赫猜想》引起轰动。晚年留下名著《江南小镇》。 黎莉莉(1915—2005),原名钱蓁蓁,“龙潭三杰”之一湖州人钱壮飞之女。20世纪30年代中国黑白电影黄金时期“四大明星”之一。 叶小舫(1919—2003),浙派著名画家。字振藩,长兴人。师从潘韵,博采黄宾虹山水、吴昌硕花鸟、郑板桥竹石等众家所长而成自己风格,其“草书芦雁”,为画史一绝。

福建历史名人

--福建的历史人物 1.林则徐 (1785~1850) 清朝大臣、爱国政治家。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编修、协修等京官,两度外放江西、云南乡试考官。二十五年(1820)起,先后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任湖北、河南布政使,次年升任河东河道总督,十七年(1837)升任湖广总督。是时鸦片危害日炽,他提出6条禁烟方略,并率先在湖广实施。十八年(1838)十一月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并节制广东水师,查办海口。他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除,本大臣一日不回。”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撤买办工役,封锁商馆,逮捕主要烟犯60余人,迫使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交出鸦片19179箱、2119袋共237万多公斤,于十九年(1839)六月初三在虎门销毁。此间,他注意了解外国情况,组织翻译西方书报.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等,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为防范外国侵略,林则徐大力整顿海防,英国侵略者舰队多次侵犯粤海,均被军民合力击退。同年十一月,遵旨停止中英贸易。十二月授两广总督。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开始,英军攻粤、闽未逞,改途进犯浙江,陷定海,再北犯天津大沽。二十一年(1841)五月,道光皇帝以广东战败,归咎前任,林则徐被革去四品卿衔,充军伊犁。此间,他协助办理垦务,亲历南疆勘察,行程3万里,沿途倡导水利,开辟屯田。二十五年(1845)被重新起用,署陕甘总督,次年转任陕西巡抚,二十七年(1847)升云贵总督。二十九年(1849)因病归籍,三十年(1850)九月奉旨赴广西镇压太平军,行至广东普宁,病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忠。 2.沈葆桢 (1820~1879) 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福州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同治三年(1864),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赏头品顶戴。五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倡兴船政,荐为首任福建船政大臣,主持福建船政,建造近代中国第一批舰船;并着眼于“船政根本,在于学堂”,创办船政前后学堂,培养造就了大批海军及造船人才,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船舶工业基础。同治十三年(874),因日本借牡丹社事件侵台,任钦差大臣办理台湾防务,率福建水师赴台。日军撤退后,为开发台湾经济等作出计划,并倡建郑成功祠以祀先贤。翌年,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扩充南洋水师,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妥善处理“皖南教案”。在修水利、固海防、选贤能诸方面颇有政绩。卒赠太子太保,谥文肃。 3.林祥谦 (1892~1923) 京汉铁路大罢工领导人之一。福州闽侯县人。早年在私塾读书。1911年入京汉铁路江岸机器厂当工人,在陈潭秋的教育培养下,参加工人运动。1922年1月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工人俱乐部会计干事,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次年2月1日到郑州,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总工会决定京汉铁路全线大罢工,林祥谦为江岸地区罢工负责人。7日下午,被吴佩孚部湖北督军府参谋长张厚生逮捕,缚于江岸车站电线杆上,强迫复工。林祥谦坚定回答:“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4.叶向高 (1559~1627) 明代宰相。福州福清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后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三十五年(1607)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一人主持朝政8年,人称“独相”。任上,在罢矿税、整顿边防和用人等方面均有良措,撤回辽东和福建税监,给辽东和闽中人民除了一害。天启四年(1624)七月返乡,曾用熹宗赐赠的千两白银在家乡建“赐金桥”。卒谥“文忠”,追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摘自:大理州政府网站 2011年6月2日 【历史名人】 【历史人物】 大理是英雄们逐鹿中原,决一雌雄的舞台。他们在这里纵横驰骋,指点江山,演绎了一幕幕憾天动地的历史活剧。 大理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中,这里走出了一大批英杰,有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有威武不屈的爱国者;有叱咤风云的起义军领袖;有隐居古刹的画家诗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有的对地方文化建设,倡导社会风气,启迪后学,做了卓越的贡献;有的为家乡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直至终身;有的为民族团结、人民的解放和祖国振兴献出毕生精力;有的为抵御外辱保卫祖国洒尽最后一滴鲜血。他们从神奇美丽的大理走出,从苍山洱海走出,走向神州大地,走向世界,永远走进了人民心中,大理因养育了这些英雄的儿女而骄傲自豪,大理也因此值得人们铭记。 【细奴罗】 又名独罗、独罗消,南诏第一代王。唐太宗贞观初年,为避哀牢王的嫉害,随其父母从哀牢山迁居蒙舍川(今巍山)躬耕。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受白子国王张乐进求的禅让,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定都巄屿图山,南诏由此开国。唐高宗时,细奴罗多次遣使朝贡,与唐朝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皮罗阁】 南诏第四代王,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五诏,统一洱海地区,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政权—南诏国,定都太和城。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名“蒙归义”。南诏国的建立,结束了西南边疆分裂动荡的局面,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阁罗凤】 南诏第五代王,执政期间积极吸收中原汉文化,制定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制度,统一云南,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国家,辖境包括今云南全省及四川、贵州的一部分,是南诏国力鼎盛的时期。由于唐中央政权和南诏地方政权之间的矛盾,天宝战争爆发,阁罗凤依附吐蕃,接受吐蕃“赞普钟南国大诏“的封号。战后阁罗凤命人收敛唐朝阵亡将士的尸首葬在西洱河畔,名“万人冢”,在太和城立《德化碑》,表明自己不得已叛唐,希望和唐王朝和好的心愿。 【异牟寻】 南诏国第6代王,是南诏历史上最有远见最有作为的君王。继位后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废除旧有的风俗习惯,吸收汉文化,大力发展生产,接受清平官郑回的建议,与唐朝和好。793年异牟寻派出三路使臣出使唐朝,使臣携带异牟寻的书信和四件礼物—当归、丹砂、黄金、丝棉,﹙当归表示南诏愿归顺唐王朝,黄金表示南诏归顺唐王朝的决心坚定不

南召历史名人

南召名人历史 在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南召名人辈出。历史上,政界有明代参政贺自镜,民国年间有中共南召地方组织创始人张景芳,自治派首领李益闻,军界有辛亥革命中奋起抗清的绿林将领马文德,国民政府军将领罗震,文化界有中国道教创始人之一张三丰,白马寺第14代法师德浩,清代教育家、数学家和音韵学家李元勋,以及民国时期在苏联参与编辑和翻译《列宁全集》、《卫国战争》等马列主义经典和现代著作的郑一俊;在当代人物中,有上世纪30年代奔赴延安的革命家、国家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袁宝华,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领导人赵延年,民主党派著名领导人彭清源。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将常万全,原四川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军长牛健,原国防科委26基地副政委(副军级)郭一萍,驻香港部队政委、少将王玉发,23集团军政委、少将张世显等。宗教界,有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道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学院院长闵智亭。科技界,有两名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选矿研究专家余永富和石油化工专家袁晴棠,有被誉为中国当代毕升的汉字五笔字型计算机输入技术发明者王永民,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高级主管工程设计师邵晨,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季德源,神舟飞船推进系统主任设计师、研究员、曾荣获航天部一等功臣的臧家亮,从事弹道式火箭研究的研究员张振广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总工程师任国民等。教育界和学术界,有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河南省副主委、河南省文学学会会长任访秋教授,台湾大学著名教授陈修武、香港大学国际知名教授罗梦册等。这些知名人物和旅居台、港、澳地区以及海外的千余南召人,为祖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是南召的骄傲。

特别是一千多年前创建南召著名佛教圣地丹霞寺的天然大师,功勋卓著,名留千古,为历代南召人所景仰。 天然禅师,又号丹霞,或谓之丹霞天然。唐代邓州人,生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少时性格耿直、坦率,在家乡潜心于儒学。在赴京参加进士科举考试的路途上,遇一禅客,那禅客启问他:“(参加科举考试)选择做官,何如选择入佛?”天然放弃科举考试,并按那位禅客的指引,转赴江西拜谒马祖道一禅师。马大师又把他推荐给石头禅师,石头禅师收留他时,默而视之,感到他气质颇好,让他执灶三年,三年后为之落饰,剃了发。其后,南岳寺希律禅师授其戒法。适逢江西马祖道一举行大法会,天然赴法会回见马祖,马祖考其所学,天然皆应答雅正,马祖甚奇之,曰:“我子天然,遇留即止!”马大师此言,一是为他定下了“天然”法号,二是嘱咐他以后要遇到“留”的标志之地创建寺院。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春,天然说:“吾思林泉”。他渴望选择一个山水优美的地方作为自己传道的归宿地,于是便振锡南阳。到了留山,见山峦叠出,景观奇异,正在驻足四顾间,遇一老者,便向老人询问这一奇山的山名。老人手指眼前的几座山峰说:“那分别叫大留山、二留山、三留山呀!”这里竟有三座山带有“留”的山名,天然忽忆起马大师临别时“遇留即止”之嘱,遂栖止此山中,辟创寺院。结庵中,天然发现这里地貌奇特,“每至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便将寺院取名为丹霞寺,其山为丹霞山。迄今寺院历史已近1200年。

2022下半年保山市隆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

2022下半年保山市隆阳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A、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答案】B 【解析】A项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李靖,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A项对 应正确。B项桑弘羊,西汉法家人物,专长为财政。郦道元,我国著 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B项对应错误。 C项张衡,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 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C项对应正确。D项吴道子,画史尊称“吴生”,中国唐代著名画家,被称为“百代画圣”。顾恺之,是中国东晋 时代的画家。D项对应正确。因此B项当选。 2、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主要经过的环节有()。 A、政策议程的建立 B、政策分析 C、政策合法化 D、政策规划

【答案】ACD 【解析】从宏观层面来说,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就是把社会上各种利益需求输入政策制定系统中并将其转化为政策输出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政策信息、政策资源、政策行为的输入、加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从微观层面来说,公共政策具体的制定过程包括诊断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采纳方案几个步骤。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结合起来,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可归纳为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 3、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 A、公告 B、通告 C、通报 D、决定 【答案】A 【解析】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一种行政公文。故选A。 4、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答案】C

顺德历史文化名人

顺德历史文化名人 李小龙(1940~1973)原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Lee(布鲁斯·李)均安上村人。生于美国三藩市,长于香港。幼年习武,先后在20部影片中饰演童角。19岁重到美国半工半读,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攻读哲学。课余创造性地发展了咏春拳的技击,动作简捷,辅以迅疾的腿功,常在数秒之内决胜负。他把这门独创的武功命名为“截拳道”(Jeet·Kum·Do)。1971年起,接连主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四部体现中华民族抗争精神的武打巨片,风靡东南亚、欧洲、美国和日本。其卓越的技击和出色的表演,为中国武术赢得崇高的国际声誉。 麦孟华(1874~1915)字孺博,号蜕庵。吉祐乡人。康有为弟子,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长期在海内外主持维新立宪派报刊笔政。政论文颇得康、梁神髓。诗词风格绵丽沉郁,诗人陈三立认为,康门弟子以诗鸣者,首推潘若海和麦孟华二人。著有《蜕庵集》。 老焱若(1883~1966)名景璜。北海乡人。少时苦心钻研机械技术,入京深造。民国时期,历任农商部度量衡研究所技正、总工程师,北京艺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工艺系金工学教授。1951年退休后,接受北京市工业局邀聘,担任20多家工厂技术顾问。一生创造发明甚多,主要有蜂窝煤自动压制机、折叠伞、三用真空抽水机、自动电话轮齿及各种自动生产线等。

千里驹(1886~1936)原名区家驹。著名粤剧艺术表演家,创立“驹派”表演艺术。迭获“花旦王”、“悲剧圣手”、“滚花王”、“中板王”、“广东梅兰芳”的美称。为人正派,被同行尊为“伶圣”。梅兰芳在30年代曾称赞在众多的粤剧艺员中,千里驹是他“最崇拜的一个人”。 岑国华(1886~1942)名汝鎏,以字行。葛岸西村人。民国时期广东蚕丝工业钜子。1919年在全省率先采用日本新式缫机,变四角车丝(俗称孖结丝)为六角丝,产量、质量均显著提高,及时集股扩大生产,属下丝厂发展至18家,股份总额200多万银元,年产生4万担。同时,在广州创办永泰隆丝庄和永泰隆洋行,直接与各国丝商交易,常年营业额在1000万银元以上,居全市同行之冠。 白驹荣(1892~1974)原名陈荣,又名陈少波。大良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是现代粤剧五大流派之一“白派”的创始人,以真嗓(平喉)代替假嗓演唱,音色优美清润,嘹亮悦耳,吐字玲珑,叮板结实,感情细腻;善于通过声乐表现角色的性格,后发展为现代粤剧的一种主要唱法,被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誉为粤剧艺术的“一个最大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广州粤剧团团长、广东粤剧院艺术总指导,广东粤剧学校校长。 马师曾(1900~1964)字伯鲁。桂州马地桥人。著名粤剧艺术表演家。喜演丑生,演技诙谐通俗,灵活机变,唱腔起伏跌宕,善于表达激情。新中国成立后,任广东省粤剧团团长,当选省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戏剧家

历史名人生平和主要事迹

历史名人生平和主要事迹 历史名人生平和主要事迹5篇 说到名人,你会想起谁呢?你又知道多少事迹呢?是知道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不如我们收集一些名人事迹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历史名人生平和主要事迹例文,希望你喜欢。 历史名人生平和主要事迹精选篇1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内容正公。 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著作有《内容正公文集》传于世。 历史名人生平和主要事迹精选篇2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

安顺历史名人介绍

安顺历史名人介绍 安顺历史名人:王若飞 王若飞1896年10月——1946年4月08日是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21 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安顺历史名人:陈法 1692-1766,字世垂,一字圣泉,晚号定斋,清朝贵州安平今平坝县人。清代知名学 者和治水专家。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举人,同年秋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 刑部河南司郎中,顺德和登州知府,山东运河道、江南庐凤道、淮扬道,大名道。为官清廉,悉心研究治河方略,以亲身体验著成《河干问答》一书,总结了历代治河经验,对后 世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有重要参考价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河道总督白钟山被弹劾,陈为之辨解,被革职发配新疆。到新疆后,他见当地无水井,乃亲自踏勘,掘地得泉,人民感其恩,取名"陈公井"。后遇赦归里,潜心治学。主讲贵山书院廿余年。著有《易笺》、《明辨录》、《醒心录》、《敬和堂文集》、《内心斋诗稿》、《犹存集》、《河 干问答》等。还善书画,书法造诣尤高,有画作《玩易图》等。现贵州省博物馆存有手迹《监圣教序》和《塞外纪程稿》。 安顺历史名人:黄齐生 黄齐生,即黄禄祥1879年—1946年,近代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原名鲁连,字齐生;祖籍江西抚州,后移籍贵州安顺;早年热心开展业余教育工作,主持兴办贵州达德学校。积极倡办勤工局、农事试验场、商品陈列所和妇女习艺所等实业场所。参加护国运动反对 袁世凯复辟帝制。1917年,率贵州学生赴日本留学,后又组织赴欧洲勤工俭学,结识蔡和森、李维汉、徐特立等人,接触马克思主义,支持共产主义革命主张和留欧学生革命活动。 回国后任贵州省视学等职。1926年,任贵州省立第三中学校长。任内延请名师执教,倡导白话文,宣传新文化,开新学风尚,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1929年在上海与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1931年,经黄炎培介绍先后往江苏昆山、山东邹平、河北定县开展乡村教育。后在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广西基础教育研究院任职。“七·七”事变后组织 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后任四川歇马乡村建设育才学院文史教授,壁山正则艺专文史教授;多方奔走,从狱中营救出我党领导人王若飞黄齐生是其舅父,并随赴解放区考察,在 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1946年4月8日,与叶挺、王若飞、秦邦宪返回延安时,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中不幸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安顺历史名人:陆瑞光 陆瑞光,布依族,外号“陆麻二”,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镇宁县。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组织农民武装,成为劫富济贫、保卫家乡的农民领袖。

榆次历史文化名人录

山西晋中市榆次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2013-01-24 10:34:49) 转载▼ 分类:三晋文化 标签: 榆次名人 文化 山西晋中市榆次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吾信 从古至今,榆次就是人文荟萃,才俊辈出。纵观榆次历史,爱国志士、良吏清官、鸿儒硕学,都不乏于时。其中有战国著名剑客盖聂,三国时魏国名将郝昭,中华汉人成佛第一人,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皇后李三娘,五代九朝元老武行德,明清时直臣循吏寇天叙侍郎、周鈇御史、褚鈇尚书、桑芸布政使,还有被誉为中国陆军第一人的湖北提督张彪等。而在近现代史上以至当代,为民族解放和振兴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生命的仁人志士,更是浩若星汉,数不胜数。 本文根据榆次区政府网、晋中市政府网、榆次志等其他历史资料统计,含历史十大名人,附录现代、当代名人三名人,其他古代、近代八名。仅为吾信个人整理,不列出处,仅供参考。 战国剑客与荆轲论剑——盖聂 盖聂,生卒年不详。战国末期榆次(今榆次区)人。以剑术闻名于时。卫国人荆轲酷爱读书和击剑,不远千里前来拜访。彼此坦诚相待,结为挚友。认为荆轲志向远大,绝非等闲之辈,剑术则不甚精通,尚需安心来继续深造。遂竭尽全力,悉心传授。荆轲则志在效法苏秦、张仪以求富贵,做通过游说诸侯佩带相印的纵横家,求成过急。后荆轲不辞而别,驾车夜去。 秦王政二十年(前227),燕太子丹患秦军逼境,重金招聘荆轲刺杀秦王政。荆轲建议寻访盖聂同往,适逢外出,久等不至。燕太子怀疑荆轲借故拖延,多次暗讽催促。荆轲只得怅然仓促西去,偕秦舞阳献上燕国地图(内藏匕首)与秦叛将樊於期人头,接近秦王图谋行刺。但一到大殿,献图的秦舞阳即胆怯发抖、神色仓皇,遂引起怀疑,被阻不得上前。荆轲坦然自若,献上人头又独自近前献图,“图穷匕首见”,持刀与秦王政相持搏斗,因剑术不精被杀。今榆次东聂村存有盖聂遗墟。 三国将领与孔明会战——郝昭 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榆次)人,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著名将领。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为郝昭所阻,劝降不成,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列侯。次年因染疾而病死。 太和二年(228年)年初,张郃于街亭之战战胜,诸葛亮撤军后,曹真认为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于是派郝昭和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十二月(即229年年初),诸葛亮果然领兵攻陈仓,郝昭固守,诸葛亮于是派郝昭同乡靳详在外劝郝昭投降,但郝昭不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