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目的是在第二次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变化情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这次调查对于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背景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

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

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

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

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

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

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3)开展“三调”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

开展“三调”有助于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

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短缺。目前,工业化和城镇化正在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也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为此,开展“三调”是必要的,可以全面查清城镇、工矿、农村及开发区等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状况,精准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开展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贯彻“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放活流量”建设用地管控方针的基本前提,也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重要依据。

开展“三调”不仅可以实现节约用地,还可以保护产权。土地和矿产是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重要财产权益。国土资源领域重大改革、征地拆迁补偿、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农村宅基地管理、土地整治、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执法督察等工作,均与人民群众和企业利益息息相关。开展三调,查清土地权属状况,巩固并完善现有各类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企业利益,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积极显化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开展“三调”也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协同整体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已全面铺开。开展三调,掌握耕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战略,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措施。

在项目区,我们需要建设地籍数据库,依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第三次全国

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XX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范》(XX省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技术标准,全面了解项目区的情况。

三、标准和规范

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标准和规范:

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007);

5、《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6、《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15-2007);

7、《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

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8、《关于下达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要点

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2003] 53号。

三、建库软、硬件环境

一)软件环境

为了保证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采用以下软件环境:

1、操作系统:客户端采用Windows7及以上操作系统;服务器端采用Win2008 Server系列;浏览器采用IE6.0或更高版本。

2、建库系统软件: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或oracle;数据采集软件采用ARCGIS;中地MAPGIS土地调查数据入库系统。

二)硬件环境

我们经过测试,选择性能良好、运转正常、运行速度满足数据库建设工作要求的硬件,具体包括:

1、服务器:具有网络管理功能、数据服务、文件服务和输出服务等,保证速度、内存容量、磁盘容量及输入、输出能力的可靠性等。

2、计算机:选择30台P5计算机,满足图形处理和资料录入等文字处理等工作。

3、彩色喷墨绘图仪:输出尺寸A1以上,分辨率不小于400DPI。我们选用了HP750C AO幅面2台和HP500 A1幅面1台。

4、打印机:我们选用了EPSON、HP系列共5台。

四、数据库建设过程

一)建库工作流程

我们的建库工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1.工作准备:包括外业测量数据、数据预处理等。

2.数据转换:将数据进行转换,不合格数据进行处理。

3.扫描影像资料属性录入:将扫描的影像资料进行属性录入。

4.拓扑处理:对数据进行拓扑处理。

5.地籍档案重命名:对地籍档案进行重命名。

6.数据检查:对数据进行检查,不合格数据进行处理。

7.属性挂接:将属性进行挂接。

8.数据入库:将数据进行入库。

9.测量要素底图:制作测量要素底图。

10.数据质量检查:对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11.地图整饰:对地图进行整饰。

12.成果数据整理:对成果数据进行整理。

详见图1建库流程图。

二)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本项目由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项

目负责人,负责总体工作安排、技术流程制定以及成果质量检查的指导;项目负责人下设质控组、数据组、绘图组、数据录入组等,组成专业的建库团队。

2、设备准备:我们对所有计算机进行了清理,淘汰了性

能差、运转不稳定、速度慢的计算机,购置了大部分新设备。同时,我们选用了性能良好、运转正常、运行速度满足数据库建设工作要求的硬件。

在本项目中,质量检查员和作业员承担了实施任务,其中质量检查员负责对数据处理员提交的成果进行质量把关,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参与数据库建设的项目负责人、专业质量检查员和作业员都接受了专业培训,研究了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及规程,并掌握了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和路线。

在软硬件准备方面,我们使用南方CASS7.1软件进行测

量数据预处理,同时采用中地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

入库。我们还测试了用于XX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硬件设备,以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转正常,满足数据库建设工作的要求。

为了确保建库方案符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的要求,我们根据这两个标准以及XX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方案。

在资料整理分析方面,我们选择验收通过的城镇初始地籍调查成果资料、初始登记成果资料以及已有的数字化资料作为建库数据源。

为确保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我们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培训制度、作业记录制度、作业问题报告制度、重大问题协商解决制度、数据安全制度和质量控制制度等。

在数据预处理方面,我们进行了南方CASS图形预处理和档案影像数据的整理。图形的预处理主要是针对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进行处理,包括手动构图斑、检查相邻街坊线的图形接边情况、检查街道线与街坊线和组界、界址线、图斑线的搭叠情况、检查线状要素的连续性、检查房屋是否跨越行政界限、是否封闭、检查界址线以及等高线是否连续、封闭、与水系的关系是否正确等。此外,我们还需要利用CAD数据处理工具

对CASS图层重新分层-编码数字化图层处理,将CASS中无

属性的宗地赋予相应的属性值。档案影像数据的整理需要将同一宗地的档案资料统一存放,以宗地为单位存放的档案管理方式有利于属性数据录入及图属挂接工作的进行。

数据分层与转换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形数据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地权属数据。其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和等高线;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现状地物、零星地物(可选)和地类界线;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和房屋层数据。各类要素几何类型、代码和属性表名详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

在南方CASS中,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形数据分层要求对地籍图形数据进行分层。

为了将南方CASS数据转换为ARCGIS数据,需要编辑

对照表。对照表包括图层对照表、子图对照表、颜色对照表和线型对照表。图层对照表描述CASS数据中图层名字与ARCGIS格式数据中层的对应关系。子图对照表记录对应子图

名称的转换关系,使得CASS成图的样式在转换成ARCGIS

格式后保留相同的样式。颜色对照表和线型对照表分别记录对应的颜色代码和线型代码,以保证转换后图形的颜色和线的表现形式不发生改变。

具体方法是将要转换的文件另存为dxf文件(分图层转换),然后在ARCGIS图形处理中进行转换。

拓扑检查与造区

拓扑检查包括线拓扑错误检查和面拓扑错误检查。在造区之前进行线拓扑错误检查,处理悬挂线段、相交线段、短线和重叠线。

在处理工程中,需要建立拓扑关系。自动剪断线的目的是避免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对拓扑造区带来的影响。清除微短弧段线可以处理得到一些没用的微短线和无用的微短线,避免影响拓扑处理和空间分析。清重坐标及自相交可以清除线或弧段上重叠在一起的多余坐标点并剪断自相交的线或弧段。检查重叠弧线则是处理有重叠现象的线或弧段。

创建行政区

在创建行政区之前,需要将转换好的行政界线图层加入工程文件。接着,运用自动剪断线将线与线相交的地方剪断,并将地类界线层中的悬挂线删除。最后,将线转换成弧段,运用拓扑重建创建行政区。同时,根据建库标准建立行政区的属性字段结构。

数据入库

在进行数据入库之前,需要按照ARCGIS软件的要求建立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进行图形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挂接。

图形数据库的建立

首先,需要创建数据字典。数据字典记录了系统整个运行中所需要的元数据信息,如地类编码、坡度码、权属代码、土地权属及单位、变更原因等信息。在本次数据库中,县级用区级、乡级用街道、村级用街坊、村民小组用宗地代替,最终形

成到宗地的19位权属代码。例如,XX县宗地权属代码为xxxxxxxxxxxxxxxx000(XX省XX市XX县一街道一街坊第一块宗地)。

接着,需要创建结合图表。接合图表文件记录了整个XX 县分幅图的图幅名、图幅号、起始坐标等信息,是标准图幅输出的依据。

然后,需要创立工程文件。选择影像文件所在的目录、输入控制面积、选择该工程的存放目录及专题名称,并导入特殊图层,如接合图表和数据字典。系统会自动生成默认的专题和图层,这些图层只有属性结构,没有图形数据。使用导入功能将拼接好的图形数据导入到工程文件对应的图层中,形成XX 县地籍建库完整的工程文件。

最后,进行属性赋值。工程文件建立完成后,相应图层具有属性结构,但属性字段中没有属性值。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的要求,为各图层属性字段赋值。例如,房屋图层中的标识码、要素代码、隶属宗地、房屋编号、房屋结构、房屋层数等字段为必填字段;宗地图层中的标识码、要

素代码、地籍号、宗地四至、通讯地址、土地座落、权属性质、使用权类型、土地用途、实测面积字段为必填字段。

在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中,地类图斑、行政区、房屋和宗地四个区图层都必须填写标识码、要素代码、编号、编码、名称、属性、权属单位代码、权属单位名称、座落单位代码、座落单位名称和面积字段。除此之外,点和线图层也有相应的属性规定,如控制点类型、控制点等级标石类型和标志类型等。所有图层的属性字段都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的要求建立和赋值。

在进行数据检查前,需要设置容差半径,这个容差半径与矢量化时设置的容差半径一致,都是0.,以确保符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数据质量检查的精度要求。数据检查包括矢量数据的基本检查、属性检查和图形检查,以及逻辑一致性检查。

矢量数据的基本检查主要是检查数据库中的图层是否完整。属性检查主要从结构符合性、属性符合性和属性正确性三个方面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字段类型、长度、值域范围、字段名称和数据字典的字段名称是否一致,以及属性值是否存在非法字符等。图形检查主要是检查同一图层内和不同图层间的拓扑关

系和错误,包括线状地物、行政界线、地类界线、地类图斑、行政区域中的打折、自相交、节点重叠等错误,以及行政区域与地类图斑层、地类图斑层与权属层之间的套合情况。逻辑一致性检查主要是检查图层间属性和图形与属性一致性。

图层间属性一致性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地类图斑层与行政辖区和权属的座落单位代码和权属单位代码一致;同时,检查地类图斑层中同一座落单位代码中的“图斑编号”是否唯一。图形与属性一致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地类图斑的地类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以实地调查结果为准。面积计算时,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计算的图斑面积为平面面积,计算前需要进行参数设置,系统会自动计算“图斑面积”字段的面积。数据汇总时,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行政级别输出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城镇宗地面积汇总表和专项用地调查统计汇总表。

属性数据库的建立可以通过档案手工录入和建立文件夹与重命名两种方式进行。档案信息可以利用EXCEL按照《第三

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中要求的格式进行录入,有代码的字段需要按要求填写相应代码,如权属性质代码和土地使用权类型等。录入内容应以扫描档案资料为准,保持与档案资料

内容一致。地籍档案需要重新命名和建立二调标准中要求的文件夹命名方式建立文件夹并存放档案,为档案数据入库并与图形挂接做准备。档案数据入库时,需要将EXCEL中的数据导

入到ACCESS中,再通过入库工具导入,扫描件可以通过批

量入库工具批量导入。

图属关联是将图形数据及属性数据上传到数据库后,利用图属关联工具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关联起来。通过ARCGIS 管理系统中的查看工具,可以查看宗地的档案资料信息。数据质量控制是确保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步骤。在数据质量检查中,需要检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为确保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成果质量,我们采取了两个过程检查和一个综合检查的方式。在整个建库的过程中,配置专职检查员对作业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检查,及时提醒作业人员马上纠正或调整作业方案,以保证数据质量。

第一部分过程检查是档案数据录入及地籍档案文件重命名成果的检查。我们采取了作业员质量互查和质检人员抽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检查。互查人员随机抽取40%的数据条数,对照

档案数据逐项检查,并记录检查数据记录编号和错误情况。讨论错误情况,针对易出错的环节修改所有数据记录。质检人员对数据进行抽查,抽查率为20%。如果抽查结果正确率小于95%,要求作业人员自行检查并修改错误,提交二次质量抽查,第三次质量抽查率为5%。如果抽查结果发现重大错误,进行

针对性修改,直到质量抽查合格。经过多次质量检查,对错误率高的作业人员进行重点指导和培训,如果质量提高效果不明显,则淘汰该作业人员。

第二部分过程检查是在第一个过程检查修改合格后,作业人员进行数据处理和属性挂接。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要求的属性结构,对各层数据建立标准的属性结构,并对每一个图斑的地类编码、权属性质等字典赋值进行检查。作业员在以上工作完成后,进行自检和互检,然后提交给质检人员检查。质检人员调用ARCGIS平台功能,自动检查图形数据,导出数据检查结果。检查后将检查结果返还作业人员,根据检查结果一一修改对应错误图元。修改完成后,将修改的数据提交给检查员进行复查。

综合检查是在所有数据处理和质量检查完成后进行的。我们对整个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数据库建设的成果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质检人员使用二调平台的图形数据检查工具检查拓扑错误,并导出错误。随后,他们对每个错误进行逐一修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道过程涉及合并分街坊的数据,并拼接各个图层以形成全县的总图。在ARCGIS建库软件中,建立工程文件并进

行数据预处理。预处理完成后,使用ARCGIS 18建库软件中

的检查功能模块进行检查和修改。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数据与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标准的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此外,还要检查土地利用地类的分类、分层、编码和属性结构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求。检查人员还要确保数据拓扑结构严格,不存在拓扑错误,并检查相关图层(如地类图斑与线状地物、地类图斑与权属界线等)的空间关系是否正确。同时,还要检查数据与其他标准交换格式是否可以相互转换,数据安全和数据保密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的查询、

统计等功能是否齐全完善,变更管理、历史数据处理是否便捷、适用,系统要素内容是否正确、完整,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此外,该单位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并成立相应的项目组,对每一项成果的质量进行检查。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严格按照

在数据采集、拓扑重建和属性赋值完成后,作业员进行百分之百的自检、互检。完成后,提交给专职检查员进行检查。专职检查员对图形数据入库的检查量为100%,并对检查出的

错误和漏洞进行及时的返回和修改。总工办对整个数据库系统成果进行40%的检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在建库过程中,该单位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各方面的协调和努力,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其中较突出的问题包括:部分档案资料在城镇改造过程中与原资料不符,无法落实现实宗地,属于失效档案。这部分资料不录入,单独存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方便以后查询。

由于老城区宗地权利人调查存在困难,部分宗地未调查出宗地权利人。这部分缺失的权利人暂时没有填写,等待以后逐步更新。

七、数据库的结构和功能

一)数据库的内容

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其他数据。

二)数据库结构定义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包括测量控制点属性结构、行政区属性结构、行政区界线属性结构、等高线属性结构、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房屋属性结构和宗地属性结构等属性结构。

三)数据库功能

ARCGIS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土地利用信息

的采集、录入、处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输出、信息更新和维护等功能。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和管理维护。具体功能如下:

1、数据输入、编辑和处理

数据输入功能主要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系统外部格式的导入,是系统的数据入口。当输入数据的投影转换、坐标系等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

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报告 概况 1测区基本情况 1.1历史沿革区划 1.1.1地理位置 1.1.2区域交通 1.1.3行政区划 1.1.4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2)气候环境 (2)水文条件 1.1.5社会经济条件 1.2XX县国土管理基本情况分析 XX县“三调”实施以来,我公司一直为XX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部门做技术服务,主要实施的项目包括:历年的变更调查、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耕地质量等别评价、驻点督察技术服务、土地勘测定界测绘等,经过多年对XX县土地资源的调查和了解,已熟悉XX县全域各乡镇的用地规划、交通等情况,为更好的完成XX县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XX县2017年度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1.4XX县历年用地情况 2调查项目情况 2.1调查依据 2.1.1任务来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发生着重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及统一确权登记、湿地保护、生态退耕、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等工作全面铺开,各行各业对国土资源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而现有国土调查成果已难以全面、充分满足各方的新需求和适应各项管理的新需要。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家建立国土调查制度”和《国土调查条例》“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规定,2017年10月国务公司部署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国土调查”),要求全面查清当前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国土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国土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 XX县根据《国务公司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XX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公司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通知的通知》(XX

三调实施方案(正式)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具体任务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统一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的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一、概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目的是在第二次调查的基础上,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变化情况,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各项工作的需要。这次调查对于耕地保护、节约用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背景 1)开展“三调”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 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

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2)开展“三调”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 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 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三调”,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 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 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函〔2018〕53号)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三调的主要目标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调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以下简称《工作分类》,见《第三次全国国土

调查技术规程》),实地认定地类,确保地类不重不漏全覆盖,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对存在复合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基础上,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 (二)主要任务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湿地、商业服务业、工矿、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整合相关自然资源专业信息;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国土及森林、草原、水、湿地等自然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三调的具体任务是: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修订完善情况的说明(1)

附件2 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修订完善情况的说明 围绕三次调查近期技术要求相关变化,结合工作实践,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数据库标准的修订完善工作,形成了《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试行修订稿)》,现将主要内容的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一、根据最新调查要求调整和完善数据库标准情况 (一)根据路面单独调查和海岛调查的要求,调整如下 1.增加“路面范围”和“无居民海岛”两个单独图层,并增加了“无居民海岛利用现状分类代码表”。数据库中的单独图层见附表1。 2.“地类图斑”图层中增加“描述说明”和“海岛名称”字段。 (二)针对耕地调查与种植属性标注的要求,调整如下 1.地类图斑层中,种植属性字段增加“JKHF、即可恢复”、“GCHF、工程恢复”;图斑细化属性中增加“FQ、废弃”。 2.地类图斑层中,种植属性字段中去掉“GZ、耕种”、“YM、临时种植园木”、“LM、临时种植林木”、“LH、绿化草地”、“MC、临时种植牧草”、“KT、临时坑塘”、“GSYY、观赏园艺”和“SSLM、速生林木”;

3.地类图斑层中,耕地的种植属性增加“LS、种植粮食作物”、“FLS、种植非粮食作物”和“LYFL、粮与非粮轮作”。 图斑细化属性和种植属性的具体标注情况见附表2。 二、根据数据库建设实践优化调整数据库标准情况 (一)“土地权属区”调整为“村级调查区” 为进一步明确概念,原数据库标准中的“土地权属区”调整为“村级调查区”、“土地权属区界线”调整为“村级调查区界线”。“村级调查区”中不再设置“权属单位名称”、“权属单位代码”、“权利类型”及“权利性质”字段。权属信息可由地类图斑中的相关属性提取获得。 (二)优化部分要素的字段长度、值域和约束条件等属性信息 1.数字高程模型属性结构描述表、耕地等别属性结构描述表和重要项目用地属性结构描述表中的部分字段约束条件进行了调整。 2.按照精度要求和坐标值域范围,对涉及坐标的字段,将X坐标和Y坐标字段长度统一调整为12,小数位数3;Z 坐标字段长度统一调整为8,小数位数3。 3.要素属性结构描述中,部分属性表名或字段代码按照名称对应汉语拼音首字母进行了更新。 4.删除拆除未尽区属性表中“拆除未尽类型”字段。删除“权利类型代码表”和“权利性质代码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 划中的应用 摘要:相对于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方式、技术手 段等更加复杂化,在技术上不断更新与发展,这对于新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文对于“三调”的成果和基础的数据、引导机制、评估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三调”的工作成果,便于后续空间规划 工作的开展,提升工作质量。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国土空间规划;应用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 1.1技术流程更加完善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是一项重点工作,自上而下,按照国家的技术路线 和相关工作标准,进行工作图的绘制与分析的工作。从当前的技术流程进行有效 的分析工作,内业工作实在二调工作基础上的调研成果、遥感影响等进行了全方 位的分析,按照图形的纹理和原地类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制作了底图。而外 业工作则是在工作底图的基础上对于有疑问的图斑纪念性核实与论证的工作,然 后需要通过整理分析和全方位的检验工作后,集中整理与合适,最后进行统一的 核实与验收的相关工作,保证数据与现场的相关情况的符合度。 1.2工作方式更加多样化 统一使用国土调查云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工作,利用手机、电 脑等进行现场的摄影取证等工作,根据具体的坐标、方位等照片进行全方位的分 析工作,便于业内人员进行图斑范围的修改工作。三调工作在技术上更加完善, 也实现了无人机对于荒山和无人区域的航测工作,使得三调工作更加完善。 1.3成果内容更加全面、翔实与可靠

通过对“三调”工作的进一步细化与完善,在“二类用地”中引入“湿地” 这一术语,明确了“三类用地”的职能定位,以满足国家对“三类用地”与“三 类用地”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新增了推土区,临时用地,未拆除区,光伏板区,路面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多个单独的区域,以便于更好地进行资源的精细 化经营。 相比于二调,三调在技巧和数据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三调成果是当 前最有权威和最具有时效性的自然资源数据,满足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用 地分类的新要求,也满足了生态环境、农业、林业、交通、水利以及城乡建设等 各方面对用地分类分类的要求,是当前最有权威和最具有时效性的自然资源数据。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2.1“三调”成果是空间规划的底图底数 在全区域的边界上,建立一个基础图。此政策不仅从宏观角度,而且从国家 角度,以“三调”数据为依据,建立国家的测绘规范和测绘系统,并以“三调” 数据为基础,按照坐标一致,边界一致,上下贯通的原则,把遥感影像数据、基 础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地质数据和地理国情调查数据,加以整合,使国土 空间更加精细和完善。在上述基础上,编制出一张可供国家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 参考的地形图。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数据作为背景,以耕地、建 设用地等为背景,搭建“一张底,一张平台,一张数据”的自然资源综合监管平台。 最后,将陆地与海洋进行归类。统一了城乡用地的区分标准,为城乡用地的 区分提供了较好的工作基础。2020年11月印发的《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 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试行)》,将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统计等分类标准与分 类标准有机结合,实现了用地、用海分类的科学化。把“三调”成果数据和用地 用海类别转换为用地用海类别,以此为依据,对各地区进行了分类。 2.2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依据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 标准(试行) 一、引言 土地调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在土地利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地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应运而生。本文旨在对该数据库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二、背景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状况,为国家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是该调查的核心内容之一,用于统计和存储土地利用信息,方便后续的分析和应用。 三、数据库构建原则

1. 统一性原则:数据库标准应具有统一的结构和规范,便于 数据整合和共享。 2. 开放性原则:数据库应开放给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事 业单位,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 完整性原则:数据库应包含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信息, 具备完整的数据内容和分类标准。 4. 可更新性原则:数据库应具有可持续更新和维护的能力, 保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四、数据库结构 1. 数据表结构:数据库采用多个数据表组成,包括土地利用 现状表、土地利用变化表、土地资源表等。 2. 数据字段设计:数据字段应包括土地面积、土地类型、土 地利用方式、土地产出等信息,并设定相应的数据格式和单位。 3. 数据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类型应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分类 标准进行划分,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等。

4. 数据关联关系:不同数据表之间应建立关联关系,以便实现数据的跨表查询和分析。 五、数据采集与管理 1. 数据采集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记录数据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2. 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审核、数据校正和数据验证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管理机制:建立数据管理机制,包括数据备份、数据更新和数据共享等,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六、数据应用 1. 政府决策: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利用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为土地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可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土地资源和利用情况的参考,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土籍数据建设情况汇报

土地土籍数据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土地土籍数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推进 国土空间规划、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了重要支撑。 下面,我将就土地土籍数据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土地土籍数据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编制、国土资源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等领域, 土地土籍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大了土地调查 监测力度,不断完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变更监测工作,提高了土 地数据的精度和真实性。 其次,土地土籍数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推进土地登记、确权、登记颁证一体化改革,实现了土地权属关系清晰、权利明晰、登记完备。同时,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 等各类规划与土地土籍数据相结合,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城乡统筹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再次,土地土籍数据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数据共享、 交换机制尚不健全,各部门之间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数据更新 维护工作亟待加强,部分地区土地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了数据的

准确性和实用性;数据标准和规范有待进一步统一,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数据格式、数据标准不一致,给数据交换和利用带来了一定困难。 最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土地土籍数据建设,推动土地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利用。我们将加强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推动各部门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的建立,加快推进土地数据的更新维护工作,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与土地土籍数据的融合应用,为国土空间规划、城乡统筹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总之,土地土籍数据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我们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土地土籍数据建设取得更大成就,为实现国土空间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 简介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是针对国土调 查所获得的农田土壤数据的分类和规范制定的。该数据库的建立对于 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库分类 该数据库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农田土壤分成了若干类别。其 中主要的分类标准有: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酸碱度等。通过将 土壤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状况,有利于科学的土地利用和差异 化的农业生产。 土壤质地分类 根据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比例,将土壤分成了三类:粉质土、 壤质土和泥质土。其中,粉质土的含砂量最低,壤质土次之,泥质土 的含砂量最高。 土壤肥力分类 根据土壤中含有的养分量,将土壤分成了五类:优质土、良质土、中等土、较差土和劣质土。其中,优质土养分最为丰富,劣质土则相 对贫瘠。

土壤酸碱度分类 根据土壤的酸碱度,将土壤分成了五类:弱酸性土、中性土、微 碱性土、弱碱性土和中碱性土。不同的作物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有了这一分类标准,可以更好地进行土地规划和设计。 数据库应用 通过将土壤分类并建立数据库,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的局部特性,有助于科学地规划和设计土地的利用方式。例如,在种植水稻时,对 土壤的要求就不同于种植其他作物,因此需要对土壤进行相应的分类 和评估,才能更好地选择种植的区域。 总结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耕地资源质量分类数据库标准的制定,有助 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耕地资源质量状况,有利于科学的土地利用 和农业生产,希望相关单位能够充分利用这份数据库,推动我国农业 的发展和进步。 数据库建设 建设这份数据库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数据采集 可采用自然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实验、人工分类和遥感影像分析等方式。数据分析需要将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建立标准的数据格式和规范,使得各个单位或个人更好地利用和共享这份数据库。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发布 摘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国土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在工作方式、技术手段及主要任务等方面都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其成果将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介,其次探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然后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以及对“三调”成果运用的展望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 引言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的一次重要行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要点。 1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概述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对于现有土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有利于国家更加完整而准确的掌握土地资源的使用状况,制定了专门的技术规程和工作方法,需要按照《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搜集各类基础资料,采用最新的土地分类方法,充分利用“3S”一体化外业调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查清楚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并对耕地和城镇村内部土地进行细化调查。 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 日前,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并于2021-8-26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全面查清了全国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国土调查数据库。

全面掌握了全国主要地类数据:(一)耕地12786.19万公顷(191792.79万亩)。(二)园地2017.16万公顷(30257.33万亩)。(三)林地28412.59万公顷(426188.82万亩)。(四)草地26453.01万公顷(396795.21万亩)。(五)湿地2346.93万公顷(35203.99万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30.64万公顷(52959.53万亩)。(七)交通运输用地955.31万公顷(14329.61万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28.79万公顷(54431.78万亩)。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是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以及权属进行调查,充分掌握全国的耕地、种植园用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湿地等利用现状并形成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汇总表。建立互联共享的国土现状数据库,从而为我国各项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三调”成果也反映出,10年间,全国有 2.29亿亩耕地流向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而又有 2.17亿亩上述地类流向耕地,说明当前我国国土利用和生态建设格局在局部地区还不稳定。一些地方还暴露出生态建设的盲目性、生态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三调”发现有880多万亩坡度25度以上的林地被开垦成了耕地,而同时,又发现有1.8亿亩坡度25度以下的耕地上种了树,其中有6200多万亩是坡度2度以下的平地。年降水量400mm以下地区新增乔木林地4900万亩、灌木林地1.8亿亩;年降水量200mm以下地区,约6500万亩草地流向林地。这些与自然地理格局不相符合的做法,既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又影响国土绿化成效长期巩固。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3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主要技术 3.1遥感技术的应用 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遥感技术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类型,该项技术属于一种探测技术类型,基于电磁波理论发展而出。在应用遥感技术阶段可以通过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之后对电磁波信息进行分析达到成像的目的,进而对地面的各种景物进行精确的探测以及识别,并且形成相应的遥感影像,属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当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国土调查可以获得优于1m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之后对获取到的遥感影像进行数字正射影像制作,即BOM,之后将其运用于制作调查底图。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综述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措施综 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土调查成为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国土调查数据质量,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中采取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本文将综述这些措施,以展示其严谨性和科学性。 一、数据采集控制措施 在国土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中,数据采集是基础和关键环节。为了确保采集到的数据准确无误,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1.标准化数据采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数据采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培训和技术支持:为数据采集人员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数据采集能力和质量意识。 3.现场验收和纠错:进行数据采集现场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采集过程中的错误和疏漏。 二、数据处理控制措施 在采集到数据后,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和清洗,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下是相关措施: 1.数据验证和去重: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符合性并剔除重复数据。

2.数据纠错: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处 理过程中的错误。 3.多源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提高数据的完整性 和一致性。 三、数据质量评估控制措施 为了更好地评估国土调查数据库的质量,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1.质量抽查和评估: 对已经完成的数据进行抽查和质量评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专家审查和论证:邀请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对数据库进行审查和论证,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3.用户反馈和需求收集:倾听用户的反馈和需求,及时修正和完善 数据库,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实用性。 四、数据共享和开放控制措施 为了更好地促进数据的共享和开放利用,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数据开放标准: 制定统一的数据开放标准,规范数据的共享和利用。 2.数据隐私保护: 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进行严格的保护,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3.数据服务和支持: 提供数据服务和支持,满足用户对数据的需求,并确保数据的可访问性和可持续利用。

第三次国土调查调研报告

第三次国土调查调研报告 一、三调工作意义 二、工作基本情况。 (一)工作部署情况 成立了細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下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局;制定了**三调实施方案。 于3月4日通过招投标确定了河南省中纬测绘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作业单位。作业单位参加了2018年10月份自治区组织的三调培训,参加2019年2月份自治区在克勒玛依组织的培训,参加2019年3月份规划院组织的数据库培训。 (二)、工作进度情况 **三调涉及7个乡镇41个村级调查区,下发控制面积7145. 1122平方公里(包含兵团)。初始数据库建设己经完成,于2019年6月10日第一次上报国家。于2019年8月30日通过自治区监理检查,2019年8月31日通过自治区核查,2019年9月28日数据库提交国家。于2019年9月15日完成监理外业检查工作,2019年9月28日完成自治区外业核查举证工作,9月30日完成湿地举证工作。 (三)、工作质量 2019年6月10日通过自治区核查,数据提交国家。2019年8月31日通过自治区二轮核查,图斑不通过率0. 3%, 一版直报。 三、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耕地面积大。目前,数据库中耕地面积13176. 78公顷(197681.47亩),相比较2016年变更数据库中耕地面积,增加730.31公顷(10954.60亩)。耕地面积多,会影响到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大小。依据粋水源情况,我县将来可能会出现保护不到位情况。

2、风力发电底座采集而积:60平方米左右,小于最小上图面积。 3、高压线架底座采集面积:最大80平方米,最小30平方米,小于最小上图而积。 4、基础库(16年变更库)与影像叠加分析,无人区大面积图斑偏移。 5、偏远地区,相邻的不同地类,影像界线与基础库界线存在偏差。 6、地类图斑权属性质确定。 7、B类图斑(地方依据影像对比16年变更库提取图斑),依据各类水系资料(国情数据、土地变更成果等)在底库上提取得河流、湖泊、沟渠的举证问题。 四、存在问题主要原因 目前,細严格按照“实事求是”原则,依照自治区、地区《实施方案》、补充规定以及片区问题答复作业,没有出现破细情况。 1、耕地面积大。依据国家下发的片区问题答复,以及自治区耕地细化要求进行内业矢量上图。 2、风力发电、高压线架面积小。主要是依据影像进行矢量上图。 3、无人区大面积图斑偏移、界线偏差。二调时影像分辨率与三调的存在很大的不同,二调影像的分辨率比较低,随着时代不断的前进,科技日新月异,技术不断更新,三调影像为优于1米的分辨率。 4、地类图斑权属性质。因12年所有权确权与现在每年变更存在差异。 5、河流、湖泊、沟渠的举证问题。二调存在线状地物,三调全部转为面状地物。 五、整改措施与建议 **数据库己经在9月28日提交国家核查,目前,国家核查意见还未下发,一旦下发,严格按照国家及自治区核查意见进行整改,按时按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摘要:当下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当中,对于相关的土地管理工作更多的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使得各项管理都能够达到井然有序的局面,能够对土地应用数据进行全面的细化处理,让所应用的数据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完善性,这样才能够保障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具体的自然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能够实现全面化的信息化应用。这样才能够对整个空间的规划编制工作宏观调控工作以及土地发展空间管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着重对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质量提升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一定探讨分析。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质量提升问题探讨 引言 当前我国发布的国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分析报告,所体现出的内容更加广泛,能够对土地应用的准确度做出进一步的提升,同时对于每一片土地能够精确的展现出具体的地理位置,然后能够拥有更加全方位的评价方法,能够保证在相关的土地发展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报告的发布,使得各省各市各县都相继开展实施,意在能够对所管辖的区域对具体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查清,保证提出的土地分析数据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科学和理性。 一、通过这次的调查数据体现出的重要意义 对于土地数据进行全面的准确分析,能够对整个的国家治理情况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应用起到全面的促进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社会进入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阶段当中。对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快,对于相关的自然资源调查分析,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同时还能够着重的强调登记明确的重要性。此外,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相关的调控措施应用,都能够提供重要的依据保障。还能进一步的创新应用实施发展的良好动力,同时对于新型的产业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让政府职能部门能够进行依法办事,对国土资源率能够做到进一步的提高[1]。 二、加强培训管理工作,选择最佳的企业进行数据库建设 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面积已经达到上万平方公里,上千个县级地级市都要对土地进行数据库调查建设,这样使得大量的工作交织在一起,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所以说相关的作业团队一定要展现出专业的技术水平能力。首先我们要对相关的企业进行一定的培训管理,对于第三次土地调查分析所提出的具体实施方案以及相关的政策概念都进行全方位的解读。并且邀请各位专业的专家人士进行一定的讲解,讲解完成之后采取一定的考试结业制度,他只有达到及格要求标准的人员或者企业,方可进入下一段的教育培训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更加为专业化的人才或者队伍进行相关数据库的有效建设。然后我们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筛选出业务熟练,专业技能水平较高的业务数据库应用团队。这样才能够保证数据库建立完成之后,相关的业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开展。最后我们还要引进相关的监理企业,加大第三方有效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于数据库相关的数据,能够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查,同时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跟踪,以此能够对整个的工作负起一定的责任,最终保证完成的数据库能够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2]。 三、进行规范化的流程设计,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 第三次土地调查分析数据库能够对国家地域情况省级县市的地域情况相关的影像提出充分的分析数据和土地应用范围具体面积和归属权一系列的问题,而建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 行)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 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人口的增 长和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全面了解 和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决定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本文将就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进行探讨。 一、背景介绍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标是深入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为 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土地利用数据库作 为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归纳、整理和利用土地调查数据的 重要工具。 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概述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是为了规范土地利 用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而制定的 一项指导性标准。它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采集标准 在土地调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利用进行准确、全面的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标准旨在规范采集数据的方法和流程,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

可靠性。标准中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内容、时间、地点以及采集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2. 数据处理标准 数据处理是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决定了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数据处理标准明确了数据的存储、清洗、整理和分析等环节的具体要求,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 数据共享标准 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调查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各级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土地利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数据共享标准规定了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和条件,保证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开放共享。 4. 数据安全标准 土地利用数据库存在着大量敏感数据和重要信息,需要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数据安全标准包括了数据备份、权限管理、防火墙设置以及数据传输加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 三、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应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实施,将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它将为农业现代化、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决策支持和科学依据。同时,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将推动土地调查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报告

Xx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库报告 XX县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 数据库建设报告

作业单位名称 2019年1月11日 目录 一、建库概述 (5) (一)主要任务 (5) (二)技术方法 (6) 1、数学基础 (6) 2、分幅和编号 (6) 3、土地利用分类 (7)

4、数据交换格式 (7) 5、数据组织 (7) (三)步骤及技术路线 (7) (四)主要成果 (9) (五)数据库内容 (10) 二、准备工作 (11) (一)人员准备 (11) (二)软硬件准备 (11) (三)管理制度建立 (12) (四)编制数据库建设方案 (13) (五)数据源准备 (13)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 (14) (一)数据采集原则 (14) (二)数据采集方法 (15) (三)土地要素数据采集 (17) 1、基础地理要素 (17) 2、土地利用要素 (17) 3、土地权属要素 (19) 四、数据入库 (19) (一)数据入库流程 (19) (二)数据检查 (20)

(三)数据库参数设置 (22) (四)矢量数据入库 (23) (五)正射影像数据入库 (23) (六)元数据入库 (23) (七)系统运行测试 (24) 五、质量控制 (24) (一)质量控制原则 (24) (二)数据源质量控制 (25) (三)数据采集质量控制 (25) (四)接边拓扑处理质量控制 (25) (五)数据入库质量控制 (26) (六)数据建库信息管理 (26) 六、数据库管理功能 (26) (一)数据处理功能 (26) (二)数据管理与功能应用 (27)

按照《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先行开展一批县级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6号),XX县市是河北省先行开展县级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三个县(市、区)之一,依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冀政字〔2017〕55号)和《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廊政字〔2018〕3号)要求,本项目历经前期准备、内业数据处理、外业调查、内业后处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成果检查与完善等工作阶段,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查清了全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数据:确定了全区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建立和完善了土地调查、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并建设了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对全区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利状况及变化状况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实地状况三者一致的目标。 一、建库概述 (一)主要任务 XX县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国家规定的四级数据库中的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数据(图斑属性标注,土地利用单独图层)、土地权属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专项用地调查数据、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各类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界线、各类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数据等矢量数据,数字高程模 型(DEM数据、DO微据、扫描影像图数据等栅格数据和元数据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2.02 •【文号】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 •【施行日期】2018.02.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土调查办发〔2018〕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土资源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军事设施建设局: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经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通过,现予印发实施。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2月2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三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三调的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三调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具体任务包括: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