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01 分封制与宗法制【附答案解析】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3.(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A

【解析】在分封制中,周王通过“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的土地上建立起一批新兴国家,如题干材料中的卫、鲁、燕等国,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从而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心理认同,并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周分封制下,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实行的不是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根据分封制的规定,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因而王室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控制而非直接统治,故C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确立于夏商时期,分封制只是延续了过去的贵族世袭做法并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4.(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答案】D

【解析】家族和睦是指家族成员之间相处融洽,长幼互亲,与题中“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等级秩序是指依据宗法制形成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分层,与题中“小儿不及长孙”说法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贵族世袭指的是贵族世代继承祖先的权力,是先秦时期贵族政治的重要特征,与题中“长兄如父”的说法不符,故C项错误;“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突出了嫡长子的重要性,是宗法制的特点,因此这些说法体现了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5.(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解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朝觐述职的义务,有严格的“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故A 项正确;材料中虽有“三公”,但只有“九夷”而无“九卿”,不是三公九卿制,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郡县,故C、D项错误。

6.(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

..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D

【解析】“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体现以宗法为原则的分封制,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体现家谱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故B现正确,不符合题意;“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体现是宗法制中世袭的特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说明不依靠亲族关系来选官,体现不出宗法制影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3海南卷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解析】题目要求回答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我国大部分朝代的皇位继承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故选B。一夫多妻制在宗法制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宗法制分大宗和小宗,排除C。宗法制是协调家族内部关系,排除D。

【答案】B

8.(2013·浙江文综·14)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图表括号中注明的文字信息为“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而形成的宗法等级。因此“④宗法制”正确;周天子将“周公”等同姓子弟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也体现了“②分封制”;按照分封制和宗法制,受封者有世袭统治权,可世代为官,体现了以“世卿世禄”为特点的世官制,③正确。禅让制是一种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的政治制度,在这张“谱系图”中无法体现。

【答案】D

9.(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结合分封制的概况(分封形势图)可知鲁国是姬姓封国,鲁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故选C项

【答案】C

10.(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A.宗法制 B.郡县制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解析】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11.(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

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

【解析】熟悉西周封国,知道各省简称,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湘、鄂)(鲁、晋)(粤、桂)。

【答案】C

模拟突破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

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礼崩乐坏

【答案】B

【解析】中央集权到秦朝才正式确立,A项排除;根据题干中的“‘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再结合春秋战国的时间,可知是维护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B项正确;题干没涉及分封制,C项排除;材料以条约、家庭为内容,并未涉及礼乐制度,D项排除。

2.(2019·扬州中学质检)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职位世袭的权力B.建立武装的权力

C.行政管理的权力D.设置官员的权力

【答案】C

【解析】分封制下的诸侯和郡县制下的官员均需要拱卫中央,二者的行政管理权力相同,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世袭,郡县制官员是由皇帝任命,故A项错误;郡县制长官没有建立武装的权力,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有权力任命封国内的官员,郡县长官均有皇帝任免,故D项错误。

3.(2019·苏州调研)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性和异性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古代中国四次封建反动都是因为分封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为诸侯导致的,分封制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崩溃,但还是深深影响到后世,C项正确。

4.(2019·海门调研)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D.不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答案】A

【解析】“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意思是说要遵从旧典,管束商臣民,拥戴周王室。“保民”说明要从民本思想出发,体现出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分封制促进了西周疆域发展,故B项错误;诸侯独立,王权衰弱是分封制后期的影响,故C项错误;分封制有利于文化交流和认同,故D项错误。

5.(2019·海安中学月考)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出处

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礼记·王制》

公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周官》

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史记》

A.西周的疆域极为广阔B.天子对地方控制严密

C.西周的分封等级分明D.西周的诸侯势力强大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按照等级的高低来分封诸侯封地的大小,故C项正确。

6.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

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答案】D

【解析】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不错,但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7.(2019·湖南永州调研)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宗法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记述出处

“(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周礼·春官》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

(北宋)刘恕《通鉴外纪》

分。”

“谱存而宗可考,是故君子重之。”(南宋)朱熹《陈氏家谱旧序》

“谱系之作,所以敦孝弟、重人伦、睦宗族、厚风

(清)李希莲《重修李氏族谱序》

俗。”

A.宗法制被后世完全承袭

B.编修家谱具有敬宗收族的作用

C.家训家规渗透理学思想

D.族谱都能解释姓氏的演变历程

【答案】B

【解析】表中“奠系世,辨昭穆、祖考、宗可考、重人伦、睦宗族”说明对宗族的作用,故B项正确。

8.晋文公刚即位就启用贵族分任内外诸官,“昭旧族……胥、籍、狐、箕、栾、郐、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同姓)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这一做法( )

A.反映出分封制度趋于崩溃

B.表明当时选官唯看家族声望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D.说明血缘亲疏决定贵族等级

【答案】C

【解析】材料说明晋国旧姓掌握近官,同姓掌握中官,异姓控制远官,显然对于不同族姓分封官员不同,这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按照不同类别进行分封,不是分封制走向瓦解,故A项错误;选官唯看家族声望是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按照血缘关系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

9.(2019·安徽宣城模拟)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这种“分封”的变化( )

A.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统治秩序

B.确立了血缘情感统治的主要方式

C.实现了中央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D.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

【答案】D

【解析】商周时期尚未出现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故A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与政治等级相结合的主要统治方式,故B项错误;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各级贵族使用,故C项错误;据材料“商朝分封方国首领为侯、伯,方国依旧自然分布在原地;西周封邦建国,特别设计了统治集团控制军事要地和经济富庶地区”可以得出,这种“分封”的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血缘组织结构,故D项正确。

10.(2019·河南洛阳调研)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虽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这一变化( )

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

【答案】 A

【解析】西周时期虽然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未发生改变,但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即天子分封的各级诸

侯),这相对于之前松散的内外服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正确。

11.(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

A.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而铸造”可知古人对宗法血缘的敬重之情,故A 项正确。

12.(2019·山东济南模拟)武王伐纣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并封霍叔、管叔、蔡叔(均为武王之弟)于其地附近以为监视,是为西周第一次分封;周公平定三监之乱(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后实行第二次分封,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封王室贵族召公于燕,封功臣姜尚于齐。西周的两次分封均( )

A.加速了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

B.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

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D.有效防止了殷商旧族的叛乱

【答案】A

【解析】两次分封都有利于加强周人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从而加速民族交融和华夏族形成,故A项正确;“宗法制确保了贵族权力的有效承袭”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第二次分封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与建设,第一次并未起到这样的作用,故C项错误;根据“三监与武庚联合叛乱”可知第一次分封并未有效防止殷商旧族的叛乱,故D项错误。

13.(2019·湖南长沙调研)西欧中世纪,“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的管辖。类似的情形,在我国西周时期( )

A.可能出现,周天子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

B.可能出现,地方百姓只服从自己宗族长的管理

C.不可能出现,周天子对臣属具有绝对的控制权

D.不可能出现,周天子与臣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答案】A

【解析】由于周天子是通过层层分封间接控制天下,所以西周时期也有可能出现类似中世纪西欧那种众多大领主分封的中小贵族可能会不接受最高王权管辖的现象,故A项正确。

分封制和宗法制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 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 2. 夏朝已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________;开始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3.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制度,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的实际权力,但对外服的控制力是十分有限的,各附属国有很大的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商朝是一个弥漫着_______色彩的王朝,商王借助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 二、封邦建国(分封制) 1. 建立:公元前__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开始推行分封制。 2. 建立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3. 内容 ⑴最高统治者:。 ⑵分封对象:是分封主体,异姓封国包括、,也有原来的附属国。 ⑶分封内容:是分封的主要内容,还可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 ⑷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随王出征、定期朝觐和等。 4. 作用 ⑴通过分封,周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⑵周王确立了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⑶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⑷消极: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的权力的集中。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 目的:为了巩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2. 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 内容特点 ⑴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 ⑵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大宗小宗关系是的,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隶属关系。 4.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的特权。有利于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四、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问题探究】主题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特点及关系 材料一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类别地理位置 晋同姓今山西 卫同姓今河南北部 鲁同姓今山东南部 齐功臣今山东北部 宋商族后裔今河南东部 燕同姓今北京一带 材料二《荀子》记载周初,“(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三宜侯矢铜簋,铭文记述了周王封宜侯并赏赐祭祀器皿、土地和奴隶之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分封制的特点。 材料四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虑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辱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五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二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2)根据材料四、材料五说明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六(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3)材料六中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七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4)材料七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5)分封制与材料七中所反映的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主题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高考真题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江苏单科·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 【答案】D 2.(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B 3.(2015·江苏单科·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A 4.(2015·浙江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D 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 【答案】C 6.(2014·上海单科·32)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遂封叔虞于唐。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

1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中国古代史(1)分封制和宗法制

中国古代史(1) 分封制和宗法制 一、选择题 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实行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 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C.扩展疆域D.规定义务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 A.①B.②C.②③D.③④ 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D.该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 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世袭制 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D.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 11.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 12.西周实行宗法制,根本上是要() A.保证嫡长子一系的特权B.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C.封邦建国,拱卫王室D.保证王权的稳定

2019届高考地理专题一分封制与宗法制精准培优专练(20210211124316)

培优点一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高考知识点命题研究 典例1. (2017高考卷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 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圭寸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的统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因此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故A项正确。分封制是关于中央与对方的关系,而且周朝时统治集团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排除B;分 封制下地方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实现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从题中的“武 王弟” “周公长子” “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对象多为贵族,但没有反映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排除Do 【答案】A 典例2. (2014高考卷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 .河北 C.陕西 D .山东 【解析】本题考查对西周叛乱知识的记忆能力问题。“雅言”就是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 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与方言相对而言。注意材料要求的是“雅言”最早起源于什么地方, 一定是西周的统治中心,西周的都城是镐京,镐京在今天陕西境内,所以应该选择C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答案】C 卜二、知识点精准提分集训 1?“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 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 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

高考历史 押题猜想 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历史押题猜想分封制和宗法制 【2012高考会这样考】 (1)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历史遗存、现实生活中的情景等,设置选择题。 (2)考查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概念、内容、特点、作用的理解。 (3)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考生应注意的问题】 (1)从知识要素(目的、内容等)入手,分别把握两种制度。注意从新的角度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如它们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2)真正理解两种制度的表里关系:分封制是表,反映的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或臣属关系);宗法制是里,反映的是宗族中的父系血缘关系(大、小宗关系)。 (3)明白分封制、宗法制并不只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许多朝代实行过分封制,典型的如西汉初、西晋、明初,但此时的分封制只是对郡县制的补充;宗法制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善于西周,延及整个封建社会。 (4)熟悉近几年考查分封制、宗法制的高考试题,加强对没有考查的知识要素的复习。 (5)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如西周诸侯的义务和权利、诸侯之间的关系、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礼乐制度等;注意把握知识间的联系,如井田制与分封制存废的关系、战国时期诸侯国变法对分封制的影响;有意识地进行知识间的比较,如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西周政治制度与秦朝政治制度的不同等。

押题1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虽不是始于西周,但是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完成了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A项中的“完全”与题干中的“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矛盾;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达对“帝”的请求,B正确;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反映出商人敬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的结论,故D表述错误。答案为B。 押题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 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①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②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 ③宗法制被彻底破坏④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现象是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产生,这发生在战国时期。分析各选择肢,①错在“全面”;②正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正在兴起,士阶层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①目的不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统治辽阔的疆域;宗法制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权力继承的规范有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②内容不同:分封制下,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重要的诸侯国有燕、鲁、宋等。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为大宗,庶子进行分封,为小宗。 ③作用不同:分封制通过分封诸侯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联系,进而强化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宗法制形成了森严的宗法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了王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④结果不同:分封制下,由于诸侯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边疆的开发,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而宗法制在以后的封建社会仍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到今天在民间还有影响。 (2)联系 两者的关系: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分封地区: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 对象:同姓王族(主体),异姓(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 受封人的义务: 政治:听命天子,朝谏述职。 经济:缴纳贡税 军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受封人权利: 再分封,有较大独立性 分封制作用:1.扩大疆土加强统治 2.形成了四级等级序列(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天子有至尊权威,政权也有松散趋于严密。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权利财产土地继承矛盾·特点:宗法制使周人把血缘纽带与政治权利结合在一起。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1.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 2.强化王权把国于家相结合在一起。

(一)。前提。武王伐纣,西周建立。 (二)。目的:巩固周的统治,以藩屏周。 (三)。内容:1.周天子将土地封给: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周天子 2.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纳贡,提供军赋力役。 3被分封诸侯有权在诸侯国内实行再分封。在诸侯国内可设官员,建立武装,征赋役。(四)。主要封国: 主要王族:燕鲁 功臣:齐 先代贵族:宋 (五)作用:1:起初起到加强统治,稳定秩序的作用(周享国800年) 2:后期:诸侯争霸,王权衰微,分封制逐渐瓦解。 (六):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田氏代齐,周郑交质,楚王问鼎。 二:宗法制 (一):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制度。(二)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三)目的:巩固王权,巩固父系家长制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是分封制得以延续的基础。(四)基本内容:1按血缘关系划分大宗小宗。 2大宗小宗关系: (1)血缘上:兄弟 (2)政治上:君臣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五)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六)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七)影响:1宗法制是西周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团结。 4对封建政治的影响(皇位继承) 5对社会生活影响(等级观念,重视人情) (八):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分封制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三: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关系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水笔整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5-6 【字体:小大】选择视力保护色: 【】 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涉及西周的,仅“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即可。但教材小字体中也涉及到宗法制、礼乐制,一些教辅资料,甚至中考试题也有涉及,如选择题的题肢设计中出现宗法制、礼乐制等。就师者而言,这三项西周制度的了解,是必要的,故整理如下。 分封制: 中国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制度。周灭商和东征以后,曾分封同姓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国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战国时,各国仍多分封侯君,但侯君已多不掌握封地的政权和军权,而且封地褊小,多不世袭。秦始皇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被称为“诸侯王”、“君王”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受封的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 意思是指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父亲留下来的一切.国王是这样,一般家庭也是这样. 礼乐制: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 三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者是一体的.但分封制,主要是指政治上面的,宗法制主要是针对家庭内部的,礼乐制是对两者的补充,用礼乐来区分等级。 文章录入:中史在线责任编辑:中史在线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

高考历史必考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考试的难点,一般的同学很容易造成混乱,所以我们要做对比,历史君还结合了一些历年来的考题,同学们比较后,并将联系一一试做! 分封制(古代称为“封建”,封邦建国)宗法制 目的1.加强巩固西周的统治。 2.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3.拓展疆域。 1.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 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保证王权稳定。 3.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 位。 内容分封土地和人口。 1.分封对象: (1)同姓亲族是主体。 (2)功臣。 (3)姻亲。 (4)古老附属国维持原状。(5)殷商降 族。 (6)恢复被商灭掉的古国。 2.诸侯义务: 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 1.基本规则: (1)嫡长子继承,其余子分封; (2)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 (3)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2.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

(1)服从周王、拱卫王室。 (2)镇守边疆、随从作战。(3)忠于职守,朝觐述职。 (4)缴纳贡赋。 3.诸侯权利:对下属进行再分封。(2)严格的大小宗体系; (3)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4)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特点1.受封对象多样。 2.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 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 3.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严。 1.嫡长子继承制。 2.血缘关系维系。 3.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影响1.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拓展了疆域。 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加强周天 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 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统治效果加强, 周王朝延续数百年。 3.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西周成为强国。。 4.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 5.受封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 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独立性,为春秋割 据埋下隐患。 1.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 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形成 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贵族享受 “世卿世禄”的特权 2.保证了贵族的垄断地位,利于统治 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1.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

高考历史易错易混专题突破 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

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初中历史复习分封制宗法制题

【高考练兵】 一、选择题 1.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所反映的是() A.封建制度的确立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确立D.郡县制的实行 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宗法制 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B.分封爵位 C.扩展疆域 D.规定义务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①缴纳田租②镇守疆土③派兵作战④朝觐述职 A.①B.②C.②③D.③④ 6.《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有关这段历史材料反映的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世代诸侯需由中央任命,诸侯国拱卫中央 C.东周时期这项制度随井田制的瓦解而崩溃D.这项制度下土地的所有者与使用者是分离的 7.中国的汉字姓氏中,有许多起源于祖先的封地、封国,与这种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三公九卿制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初“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 ①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居多②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度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③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④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先代贵族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④ 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A.宗法制B.分封制 C.井田制D.世袭制 10.关于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专题训练一(分封制、宗法制).doc

考点专练一(分封制、宗法制) 1.《诗经·鲁颂》记载,周成王对周公说:“建尔元子(长子),俾(使)侯于鲁。大启(开 辟)尔宇(疆土),为周室辅。”这直接反映了 A.察举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2.“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3.《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说明周初分封制有一个重要的内在特征是() A.周王亲自主持 B.以血缘为纽带 C.分封七十一国 D.奖励有功之臣4.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 A.陈国 B.齐国 C.卫国 D.燕国 5.周公把商贵族微子启分封到宋,同时又在宋周围分封同姓诸侯。周公这样做的目的是A.与商贵族共掌天下 B.拉拢并控制商贵族 C.巩固中央集权体制 D.确立自己的专制权威 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旨在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C.西周金属冶炼业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据《春秋》记载:两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典礼中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这反映了 A.周天子用最高的礼节接待鲁图国君 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 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 8.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 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 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10.《春秋左氏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表明 A.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B.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 C.维护了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11. 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 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

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

比较分封制和宗法制 不同点分封制宗法制 主要目的 保证周王室强大,巩固周朝统治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 地位,保证王权稳定 核心内容封邦建国,广建诸侯,以蕃屏周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权利和义务诸侯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 役等权利,但也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 务 诸子可获土地、庶民、奴隶等,但却 是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 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亲属关系 双方关系周王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诸侯是周 王的臣属,服从周王的命令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 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 又是君臣关系 历史作用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得 到加强,周朝势力范围扩大,但也埋 下了诸侯混战的隐患 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 化王权 共性(联系): 1、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也是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 是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之上的,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外在体现; 2、都形成森严的等级制; 3、分封的诸侯或众子在封国内都享有世袭统治权; 4、都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5、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比较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 不同点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连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官吏任免世袭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利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 中央 官员职责范 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 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 管理权 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 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 一 共同点:1、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2、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行政制度; 3、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1分封制与宗法制(原卷版).doc

易错易混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 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重点不清。 疑解惑 1. 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了其家国一体、注重的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宗法制是系分封制的等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宗祠、族”“血疏”“嫡庶之辨”“祭祖”“ 属称” “落叶根” “追根祖” “重男女”等信息先要考与的关;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述”“等森”等信息, 先要考与的关。 真突破 1.( 2019·新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莫善于孝;教民礼,莫善于悌:移 易俗,莫善于;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一思想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B.禅制C.郡制D.察制 2.( 2018.4 ·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国数十,而新建之国 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晋四国,又以王室至方大 藩。” 表明 () A.官僚体制成当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关系的明影响 3.( 2017·新全国Ⅰ卷高考·24)周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都 朝歌(今河南淇);封周公子伯禽于,都奄(今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今 北京)。分封 () A.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同B.化了君主制力 C.了王室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族世特 4.( 2016·江科· 1)中国家族有“ 兄如父”“小儿不及”的法。些法 体的是 () A.家族和睦B.等秩序C.族世D.宗法念 5.( 2015·江科· 1)《礼》述了族朝会的列位礼: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 之前;侯,阼(台)之;伯,西之西;子,??九夷,外;八蛮, 南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高频考点专练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选择题 1.(2015·河南六市二模·24)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 ) 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 B.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 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D.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2.(2015·河南濮阳一模·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2015·北京东城二模·12)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 出现,到春秋才产生。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史的 《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等遵守承诺、盟誓的 事例。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广泛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4.(2015·北京昌平二模·14)明十三陵是皇家陵墓群,其以长陵(祖陵)为中心,有序地排列形成一个整体。对这种墓葬制度有影响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 D.宗主督护制 5.(2015·福建宁德二模·13)以下对图7所示邮票《燕侯盂》内容的解读,正 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邮政”的字体系甲骨文 ②它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历史事实 ③此盂象征着燕侯的政治权力与地位 ④该青铜器由私营作坊精心制作而成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6.(2015·福建龙岩一模·13)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 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 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家国同构观念B.宗法血缘关系 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 7.(2015·福建福州一模·13)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8.(2015·福建漳州一模·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9.(2015·天津红桥一模·1)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 10.(2015·湖南怀化二模·24)右图是西周初期的分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西周建立之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镐京的东北部、东部、东南部,而统治中心的渭水流域及西面、北面几乎没有。其如此封侯布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是什么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那么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希望对你有用!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学者说法不一。分封制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描述的便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奴隶制度。 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功臣或先代贵族,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为了维护统治,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③随从作战;

④交纳贡赋; 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秦始皇大一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又兼采之,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封国的官吏全部由中央任免,诸侯只征收租税,封国名存实亡。魏晋以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制,其性质不全相同。 分封制的命名 张岂之认为:“西周的分封制称为封建,即封邦建国。 分封制即狭义的封建,但不等同于“封建”。 分封制的特点 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具有土地管理权、行政权和军权,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分封对象多元化,同姓亲族是主体。 分布区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关于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

二轮复习:易错易混专题1 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业)

易错易混点1 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 2.(2018.4·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1分封制与宗法制(解析版).doc

易错易混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 错因归纳: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及二者的侧重点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1.分封制与宗法制是周朝的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其家国一体、注重血缘宗族的统治特色。 从“国”的角度上看即为分封制,从“宗族”或者“家”的角度上看即为宗法制,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等级秩序的一种制度保障。 2.史料中凡是涉及“家谱、宗祠、族规”“血缘亲疏”“嫡庶之辨”“祭祖”“亲属称谓” “落叶归根”“追根认祖”“重男轻女”等信息时先要考虑与宗法制的关联; 凡是涉及“授民授疆土”“朝觐述职”“等级森严”等信息时, 先要考虑与分封制的关联。 真题突破 1.( 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 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 莫善于礼。”里面的“孝” “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 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 ,不会突出“孝” “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 C 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 ,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 D 项。 【答案】 A 2.( 2018.4 ·浙江高考·1)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 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 藩。”这表明( )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B .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D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答案】 D 【解析】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 项错误; B 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 B 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 C 项错误;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 ,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 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