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评价

放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评价

放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评价
放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评价

放射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评价

科室_______________

年份_______________

寿光市人民医院

放疗科部分病人放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

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五)每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 CT 扫描 MR 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 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 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放射科诊断报告的书写基本原则

放射科诊断报告的书写基本原则 呼吸系统 正常胸部平片 正常胸片: 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大小,位置及密度正常。两肺 纹理 未见扭曲及聚拢。两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气管居 1、 胸廓对称, 可见一类圆形囊状透亮区,壁较薄,其内未见气液平。气管居中,无增宽。心脏大小,形态 在正常范围内。双膈光滑,肋膈角锐利。 (与正常肺不同的是右肺下叶,为判断理由) 2、 支气管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两肺纹理 增多增粗,以右肺明显,气管居中,纵隔居中,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在正 常范围。(以右肺纹理增多增粗为主要判断理由) 3、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胸廓呈捅状, 肋骨平举, 肋间隙增宽, 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 两肺门大小, 位置及密度正常。 两肺纹理增多紊乱,肺野透亮增强,肺纹理变细,双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 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 京戏狭窄。 心脏呈垂位型, 心脏无扩大。 双侧膈肌变平, 肋膈变平, 肋膈角锐利。 4、 支气管扩张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两下肺纹 理增多、增粗、紊乱。并隐约可见多个囊状透亮区。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 膜无增厚及粘连。气管居中,纵隔居中,无增宽。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膈肌 光滑,肋隔角锐利。 三、 肺部炎症 1、 大叶性肺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右上肺大 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下缘清楚平直,上缘模糊,余肺野清晰,未见实性变及肿块影。胸膜无 增厚及粘连。 气管居中, 纵隔居中, 无增宽。 心脏形态、 大小在正常范围内。 双侧膈肌光滑, 肋隔角锐利。 右侧位、肺门不大。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呈一扇形密度增高阴影,前后肋膈角锐利。 2、 支气管肺炎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两肺下野 纹理增多增粗, 模糊, 并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 边缘模 糊,以右肺明显, 气管居中, 纵隔居中, 膈肌光滑, 肋膈角锐利。 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3、 炎性假瘤 胸廓对称,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左肺下野 近心膈角处见一核桃大小球形阴影, 密度均匀, 边缘光滑。 余肺野清晰, 未见实变及肿块影。 影像学诊断反告书写规范 第一部分 1、 胸廓对称, 走行自然, 中,纵隔居中,无增宽。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膈肌光滑,肋 膈角锐利。 肋骨像: 肋骨走行自然。片中所示骨性肋骨骨质连续性完整,未见中断影像。 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先天性支气管囊肿 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右肺下野 2、 胸廓对 称,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 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 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二)承诺出报告时间: 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 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特殊情况须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或与临床相关医师联系。 (5)报告修改由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并在PACS系统中留有修改时间及内容。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 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

(完整版)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方案 为加强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放射科诊断质量和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参照河南省医院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制定本市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方案。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保证组织和人员职责分工 (一)各级医院放射科应建立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放射科技师、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由5—7人组成。 (二)放射科常规X线统一管理,放射科主任负责影像质量保证方案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成员中,影像设备维修人员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影像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影像设备运行稳定,参数准确,发生设备故障及时检修。技师负责X线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影像诊断质量报告的控制。 (三)各种设备日常保养责任落实到人。 二、放射科工作人员准入要求 (一)从事X医师和技师人员应经上岗培训,取得X医师和放射科工作人员证。 (二)从事放射科诊断应有执业医师资格。技术人员应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已取得技师资格。 (三)从事放射诊断和技术人员应经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合格,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三、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室内放射技术质控每周一次。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二)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技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三)根据诊断报告书写要求,每月一次抽查诊断报告质量。 (四)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上级技师或医师要技师处理。如质量问题较多,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由影像质量保证工作小组研究解决。 (五)定期进行放射诊断与手术、病理或出院诊断随访对比,一般每年不少于6次,统计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正确性。 四、影像质量评价标准 (一)X影像质量标准 1.一般要求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正确放置铅号码,以分辨前后位或前位。

浙江放射科影像技术和诊断质量评价

浙江省放射科影像技术和诊断质量评价指南 (2011年版) DR影像质量要求 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成人胸片不小于11×14英寸。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 2、层次分明:参照浙江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 3、摄影体位标准:参照浙江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中放射科技术质量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CT、MR影像质量要求 1、根据临床检查要求和疾病诊断需要,合理选择扫描范围、扫描参数、检查序列。 2、扫描范围必须包括整个被检查器官或部位。 3、选择合适窗宽窗位,因头部外伤的头颅CT扫描必须有骨窗。肺部扫描必须有肺窗和纵隔窗。 4、对于CT检查,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尽量减少X线剂量。 5、增强扫描增强效果良好。 6、定位标识明确,一般信息完整。 7、CT、MR照片应有定位相。 8、CT、MR照片排列顺序:横断位:躯干从上到下,四肢由近到远。 冠状位:由前到后;矢状位:由右到左。 9、对不同检查部位的CT影像质量标准,参照浙江省《放射科管理与技术规范》第五章第二节,CT影像标准。 D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

影像科图像质量评价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制度 根据医院规定与科室具体情况及发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质控、项目评价、改进措施制度。 一、科主任负责全部的质控指标检查CT检查由石应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普放检查由袁林同志负责质控指标MR 检查由黄静同志负责质控指标,报告书写由王大江同志负责质控指标。 二、要求各部门认真做好检查及报告质量的督查,对不合格的投照检查CT 扫描MR检查和相关不合格的报告要进行及时的修改更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及方案,做好相关的记录。 三、普放CR、DR 质控指标,登记时是否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一致,投照时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图像后投照部位的左右一定要标记准确,对投照条件使用不佳的图像不要传输,一定要重新投照后再传输,对打印胶片时,外科需要手术的患者和内科有病变的片子一定要打1:1 的胶片,对普放报告要及时检查描述的准确性,左右的描述及意见,及诊断意见的正确与否。 CT 质控量指标,CT 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MR质控量指标,MR扫描检查的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扫描部位是否与申请单一致,扫描所用的参数是否符合扫描部位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

的要及时纠正,对诊断报告的描述是否符合影像表现,诊断是否恰如其分,对错误的要及时修改。 六、对修改的检查及报告要做好相关记录。 七、对不按照上述标准执行的按相关文件做相应的处理。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及职责 为加强影像科图像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保证影像科诊断质量与医疗安全,并明确图像质量评价小组。 一、影像科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如: 组长: 成员: 技师组: 诊断组: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职责: (一)影像科应建立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影像科主任、影像诊断医师、影像科技师。 (二)影像科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小组负责图像与报告质量评价的全面实施,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 (三)影像科技师负责检查扫描过程的质量控制,发现图像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四)影像诊断医师负责诊断操作的质量控制和图像诊断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并与技师沟通。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应如何应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54758690.html,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应如何应对 作者:沈文清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6期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6-0070-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癌症的发病率也逐渐上升,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大多采用放射性治疗来缓解癌症患者的病情。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大多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副作用出现时我们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 放射治疗的副作用 1.1恶心呕吐以及厌食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恶心呕吐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放射治疗会导致多数患者的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在放射治疗的初期,较早出现的症状为厌食。患者可以通过食用山楂等开胃食品、开胃药、以及助消化的药等缓解由于放射治疗导致食欲不振的情况。 1.2发热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发热的现象,主要由于放疗导致患者出现的组织损伤;细菌感染或者免疫功能的减退同样会引起发热情况的出現;服用免疫加强药或者进行的联合化疗会导致患者发热情况的加重。 1.3外周血的情况降低 放射治疗产生的放射线对患者的造血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外周血的降低。主要原因是由于骨髓内各种的造血细胞的繁殖以及分裂在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受到抑制,显著降低了向周围血中释放的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的数量,由于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寿命较短,因此外周血下降的情况出现较早,而红细胞需要较长的生产时间,因此出现贫血的状况较晚。癌症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尤其是全腹、全骨盆以及全肺的等的放疗,对患者的脾、骨髓以及扁骨等的照射范围较大。严重影响患者的造血功能,从而致使患者的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等的数量显著降低。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降低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等的状况,更为严重者会出现败血症。 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当进行定期的抽血检查。血象降低受放射治疗影响的同时还受照射部位以及大小等原因的制约。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营养,多食含有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等加速造血功能恢复的食物。对于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采用粒

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放射科影像质量管理制度 一、质量管理目标 (1)从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方面入手,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确保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以以医疗服务。 (2)加强放射医技人员“三基”培训,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放射防护工作,抓好常规X线、CT MRI、DSA及介入等各种检查技术质量。提高放射科各种诊断报告书写质量及诊断水平。 (3)以三级医师负责制为核心,建立诊疗责任原则,在病人来放射科检查全过程中的各环节、规范落实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责任。对病人做到及时检查、认真检查,诊断做到正确、及时。 (4)减少放射科医疗质量差错及医疗事故。 二、质量管理制度 1、实行专家督导、主任监督下的组长负责制,诊断、技术组组长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定期对全科医疗工作的检查、考核,对医疗质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提高全科医疗质量。 2、每月召开一次质量分析会,找出薄弱环节,对反馈意见有改进措施,有记录及效果评价。每季度定期按放射科的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对技术、诊断组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考核、评分,做好记录,及时分析、评价、总结、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并对改进结果追踪复查。 3、具体的医疗质量管理,包括技术组岗位责任制;诊断组岗位责任制;介入组岗位责任制;影像图像质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疑难、少见病例处理规范;漏诊、误诊病例讨论读片制度。 4、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 ①、建立相关的医疗质量项目指标。

②、由科室主任和诊断、技术组长对技术、诊断各组进行 定期检查考核。 ③、定期进行的检查考核结果,要及时评定总结。 ④、对质量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进行研究,并做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和对策,提出改进措施。 三、质量管理指标 1、技术:严格按常规操作,检查部位准确,无错项、漏项,做好防护工作。X线甲级片率40%以上,废片率<2% 2、诊断: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专业术语运用恰当,描述详细。描述与诊断结论符合,能准确回签临床提出的问题。报告签发制度完善并能落实,各种资料记录完整、准确。进修、实习医师、住院医师书写的诊断报告必须有上 级医师签名。普通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70% CT检查诊断符合率》70%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70%大型检查诊断符合率不 达标者要有病例分析。 3、介入:检查诊断符合率》70%治愈、好转率应为同级 医院均值以上。 4、有读片、核对制度,诊断与技术组每周一次以上集体阅片解决疑难问题,提高诊断质量。 5、建立、健全审阅片制度并坚持执行。建立病例追踪制度并做好有关记录。每周进行一次疑难、少见病例、错漏诊病例的病例讨论读片制度。 四、质量管理计划与措施 放射科担负着全院各科室的放射、CT、MRI检查及DSA 检查报告工作,工作范围较大,涉及面较广,检查时间较紧促,医疗质量管理也较复杂。所以,我们必须统筹安排,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管理组,由科室主任、及诊断、技术组长组成。从制度上把关,严格做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定期组织业务、政治学习,各级医务人员各施其责,严格强调在岗责任,不得擅自离岗,规范交接班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2016年修订) 一、一般要求 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质图像标准 1、密度合适 2、层次分明 3、摄影体位标准: 4、照射野大小合适: 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1个邻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殊检查体位应标注。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 项目评价内容和方法扣分 图像对比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比欠佳 5 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 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括不全 5 伪影不影响诊断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

有可能误认为病变的伪影50 伪影范围较大,掩盖诊断区。50 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 5~10 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5 图像标识不完整 5 图像重要标识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50 摄影体位不标准15~20 特殊体位无标注,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 摄影部位错误对照申请单和摄影部位是否一致50 图像放大比例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例是否一致 5 用片统一,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 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100分,扣完为止。 优:≥90分良:80~89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70分

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

鼻咽癌是我国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鼻咽癌生长部位隐蔽,早期基本无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经到了晚期,给治疗增加难度。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放疗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很多患者担心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一直对治疗犹豫不决,下面就一起了解下鼻咽癌放疗的副作用及危害吧。 1、全身反应:表现为一系列的功能紊乱与失调,如精神不振,食欲下降,身体衰弱,疲乏,恶心呕吐,食后胀满等,轻微者可不做处理,重者应及时治疗,结合中医中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局部反应: a、皮肤:干性皮肤表现为皮肤瘙痒,色素沉着及脱皮,能产生永久浅褐色斑。湿性皮肤表现为照射部位湿疹、水泡,严重时可造成糜烂、破溃,如破溃局部可涂美宝湿润烧伤膏,并暂停放疗。 a、口腔粘膜反应:口腔及咽部的粘膜如果位于放疗区内,多数会出现急性的口腔及咽喉粘膜反应,通常表现为口腔粘膜的红肿、溃疡、味觉改变、疼痛、咽下困难等病症。 鼻咽癌放疗副作用较大,对于身体较差的患者多半不能承受,如果放疗的时候配合中医药治疗可增强放疗敏感性,减少放疗毒副作用,并且还具有抵抗化疗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保证化疗的效果。具有免疫调节和体细胞修复的作用,可以减轻患者在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消化道症状,恢复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体力,让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在临床上,中医三联平衡疗法以显著的疗效,受到很多患者和家

属的好评,该疗法是我国中医肿瘤专家袁希福教授在传统中医理论及袁氏阴阳平衡疗法的基础上,结合30多年临床抗癌实践经验,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当代免疫理论、细胞分化增殖周期理论及基因理论等最新医学理论有机嫁接,融会贯通而创立中医治疗肿瘤的方法。 【真实案例】服用中药三联平衡疗法治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现状 患者:张仁斌,男,62岁,江苏南京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多发淋巴结转移 2011年11月,张仁斌老人确诊为鼻咽癌。确诊后,老人做了37次放疗和4个疗程的化疗。2015年1月,因突然晕厥,张仁斌老人检查后发现鼻咽癌复发,而且已经出现多发淋巴结转移。复发后,老人又按照医嘱做了31次放疗。2017年7月,张仁斌老人复查显示右侧颈部血管鞘周围数枚肿大淋巴结,较以前增大、增多,双侧下数枚小淋巴结。被医生告知老人随时有生命危险后,一家人一边为老人准备后事,一边又继续打听其他治疗方法。 2017年10月4日,张仁斌老人的外甥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治疗。此时,老人身体非常虚弱,精神差,体重在2、3个月内下降20多斤,而且疼痛剧烈,一天需要打5、6支吗啡才能止痛,睡眠、饮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详细了解病情后,袁希福院长以“三联平衡疗法”为原则为老人开具药方,治疗以减缓病情发展、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存期为主。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老人服用中药,但仅用了3天中药,老人头不疼了,5天后可以吃喝了,14天后老人

放射科质控总结.docx

放射科 2017年1月份质控总结 本月质控小组主要针对图像质量、报告单书写质量、放射科申请单、危急值等进行检查和质控,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抽取普通门诊 P86840-P87072X 线片,检查 X 线片图像质量,分析影响 因素。 2、检查急诊 X 线照片质量,片号 P87122-P87369检查 X 线片图像质量并分 析影响因素; 3、随机抽取 X 线、 CT 诊断报告单及放射科申请单200 份( P87035— P87330 ),检查申请单、诊断报告单的一般项目书写、征象描述和诊断意见等内容 4、检查设备维护和保养情况; 5、检查危急值完成情况 6、召开科室质控小组会议 1 次; 一、主要质控指标完成情况 大型 X 线机照片检查甲片率: % , 大型 X 线机照片检查阳性率: % , 大型 X 线机检查诊断符合率: % , CT 检查阳性率: % , CT 检查诊断符合率: 100% 。 二、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重点图像质量、诊断符合率) (一)图像质量评价 1)、整体影响因素统计: 影响因素门诊急诊 技师摆位不正%%

病人不配合导致体位不正 % % 体外有阳性异物 % % 体外有半透光异物 % % 照片对比度差 % % 照片有运动伪影 % % 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重叠 % % 影响 X 线图像质量因素统计图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正 . 物 物 差 影 . 不 异 异 度 伪 . . 位 . . 性 光 比 动 体 致 阳 透 对 运 照 摆 导 有 半 片 有 被 师 合 外 有 照 片 与 技 配 体 外 照 志 不 体 标 人 片 病 照 门诊 急诊 2) 、我科门诊、急诊图像甲片率分别为: %、%。 放射科 1 月份甲片率统计 % % % % % 系列 1 % % % % % 门诊 急诊

放射科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红星医院放射科 图像(胶片)质量评价制度 一、目的:规范化放射科普放、CT、MRI等检查,持续改进放射科图像质量,为影像医师及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解除患者病痛。组织机构:科主任、质控小组、诊断组、技术组。 质控小组成员:XX XX XX 二、措施: (一)月评价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抽查汇总。 人员:质量控制小组抽查,科主任负责核对、监督。 方法:抽查技术组每人10份,其中平片、CT、MRI各3份,全景口腔1份,如部分检查当月未参与可替换成其他检查。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发现个人问题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改正。对多发问题形成规范,组织讲课学习。 奖惩:月评价结果是绩效考核重要标准。 记录:技术组图像质量评价表。质控小组负责记录。 (二)月讲课 时间:每月第二个整周的周三中午,教学室进行。 人员: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 方法:讲课内容包括设备的维护、操作保养,新技术展望,放射科新

技术应用,后处理技术,检查规范,常见检查错误。 质控小组或诊断组医师在讲课结尾进行解剖教学。 标准:提前2周上交课件,进行审核、修改。讲课评分参照《放射科讲课评分制度》。 考核:进行课间提问,如需要可进行考试。 记录:技术组讲课记录本。讲课人负责记录。 (三)早交班 时间:工作日周二、周四,读片室。 人员:下夜班技师进行交班。所有技术组及质控小组值班人员参加。方法:抽查前一日检查图像平片、CT、MRI全景口腔各3份。 标准:《放射科检查规范》 整改:现场提问问题及时整改。 记录:技术组早交班记录本,详细记录问题及整改意见。交班人负责记录。 (四)日常工作 当班技师自查:当班技师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设备、进行相关检查。图像不合格应重新投照。投照结束后上传合格图像。 打片技师复查:打片技师对上传图像进行复查。不合格图像应指导当班技师投照。将合格图像打片。 诊断医师检查: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医师与技术人员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般常见的放射治疗副作用

1.放疗期间我需要做什么? 放疗期间你需要特别关爱自己的身体,你的医生或护士将为你提供有关治疗和副作用的建议。小提示: 1)充分休息:放疗期间你可能感觉比以往任何时候疲倦。乏 力是指没有力气完成平时能够或想要完成的事情,它可能持续 很久并且影响你的日常活动,日常生活中的乏力通常是短暂 的,经过休息后缓解,而肿瘤相关性乏力更为严重和更令人苦 恼,通过休息并不总能使乏力减轻,大多数人在放疗开始后几 周就开始感觉乏力,随着放疗进行而加重,因为对疾病、治疗 和副作用的担忧也可能加重乏力。肿瘤相关性乏力的原因目前 还不清楚,但是如果你知道原因,就可以进行相应的治疗,如 果知道乏力是由于贫血引起,就可以针对贫血进行治疗,某些 病人的乏力治疗可能包括纠正液体和电解质的失调,增加体力 活动、改进睡眠质量、充足的营养都有可能减轻乏力症状,教 育和咨询作为治疗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病人了解怎样储备体 力、减少焦虑和分散注意力。乏力常在放疗结束后数周消失。 2)保持营养和膳食平衡: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你的医生和 护士会给你相应的建议。 3)保护照射区域内的皮肤:如果你接受外照射治疗,你的皮 肤可能会变得更加敏感,看起来像太阳晒黑的一样。在使用任 何肥皂、洗剂、除臭剂、药物、香水、化妆品、滑石粉或其它 物品时,请向你的医生咨询。

4)避免穿紧身衣服:包括紧身腰带、连裤袜、或窄领衣服, 而要穿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不要浆衣服。 5)不要在照射区皮肤上刮、擦或使用粘带:如果皮肤需要包 裹或扎上绷带,那么使用纸质或其它材料的带子,尽量把带子 扎在照射区域以外,不要每次把带子扎咋同一部位。 6)不要让照射区域接触冷热物品(如热垫、热灯、或冰袋):向你的医生咨询,即使热水也可能损伤你的皮肤,因此只用温 热水洗照射部位。 7)避免太阳照射:你的皮肤可能对太阳光特别敏感,如果需 要,外出时用深色衣服盖住皮肤,如果需要使用防晒剂,告诉 你的医生,如果确实需要,请使用太阳保护因子至少在15以 上的防晒剂,即使在皮肤愈合后也经常涂抹防晒剂。放疗后继 续保护皮肤免受太阳照射至少1年。 8)治疗前告诉你的医生你正在服用的药物:如果你正在使用 药物,即使是维生素、阿司匹林或草药,也需要告诉你的医生。 2.不同放疗部位副作用的处理 1)头颈部:一些接受头颈部放疗的病人可能出现口腔充血和疼痛、口干、吞咽困难、味觉改变或恶心,其它可能的副作 用包括味觉丧失、耳痛和肿胀,你也可能出现皮肤改变、脱发、或开口困难。 你需要对牙齿、口腔和牙龈、喉部特别关注一下,一些小提示可能帮助你处理: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之欧阳家百创编

欧阳家百创编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 欧阳家百(2021.03.07) (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二)承诺出报告时间: 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 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 (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特殊情况须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或与临床相关医师联系。 (5)报告修改由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并在PACS系统中留有修改时间及内容。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一. 一般项目: 1.病人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申请科室、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造影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临床诊断、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二.叙述部分: 1.应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清主次,按顺序描述异常影像所见。阐明有否临床所疑疾病的表现或征象,如有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部位、形态和大小进行描述,描述应简洁、形象、贴切,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者说明“未见”。如:肺癌的毛刺征;骨、关节病变的死骨、钙化和骨膜反应、关节面及关节间隙等。此外,还应对与疾病的定位和定性有关的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如:肠梗阻有无充气扩张肠管有无液平,形态、位置如何,有无青鱼骨刺征,假肿瘤征等。 2.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疾病征象如:外伤发现骨软骨瘤、退变、各种正常变异等应在诊断意见里体现。 3.成像伪影、外影应在描述中加以说明;难于解释和不能据此作出影像诊断的一些表现等,应在描述后建议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 三.诊断意见: 在详细描述的基础上以影像表现为依据,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以得出客观的诊断结论。临床和影像表现典型

放疗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放疗常见副作用及处理 1. 厌食、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肿瘤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多数是因为放疗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防治办法: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利代谢物的排泄。少食多餐,吃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口服维生素B6、灭吐灵等可减轻恶心。如呕吐严重可肌肉注射灭吐灵等药物。 厌食常为放疗中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如因放疗引起的食欲不振,可服用维生素B6 及助消化药和开胃药,也可选择食用开胃食品山楂等。 上述症状较重、处理效果不佳,可考虑输液或停止放疗。 2. 发热 放疗过程中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多方面。放疗本身造成的组织损伤,尤其是肿瘤组织坏死吸收;血象下降、免疫功能减退也易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热;联合化疗或其他免疫增强药等可使发热加重。 因此出现发热,首先寻因。 低于38℃的发热,可不用退热药物,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促其排汗、排尿,多能耐受并稳定至正常。 如体温超过38℃,引起明显头痛或全身不适,应使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解热镇痛剂等,也可用湿毛巾行头部冷敷,待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后再做相应处理。 如体温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暂停放疗,稳定病情,静脉输液给予支持,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维生素。 3. 外周血象下降 造血系统对放射线高度敏感,部分患者在放疗中可出现外周血象下降。 原因是放疗时骨髓内各种造血细胞的分裂繁殖受到抑制,向周围血中释放的成熟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射线对生成这三种细胞的前体细胞的放射敏感程度是一样的,而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很短,因此外周血中计数很快下降,而红细胞的生产时间很长,贫血出现较晚。

患者接受放疗时,尤其是照射较大范围的扁骨、骨髓、脾及大面积放疗,如全肺放疗、全骨盆放疗、全腹放疗。造血系统受影响导致全血细胞下降,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 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并有一定的危害,如患者自觉全身乏力,易导致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有出血倾向,导致内脏、颅内出血致死亡。 当白细胞小于3×109/L,血小板小于70 ×109/L时应暂停放疗,升血对症治疗,血象恢复后再开始治疗。不过,当放射野较小,如垂体瘤的放疗或放射野未包括造血系统时,如颈部的放疗、四肢软组织的放疗,如果白细胞小于3×109/L,但大于2×109/L,血小板小于70×109/L,但大于50×109/L /时,仍可继续放疗,但应严密监测血细胞的变化。 放疗期间应每周检查血象一次。 单纯放疗一般不易引起明显的血象下降,下降的多少与照射野大小、部位等因素有关。放疗中应加强饮食营养,促进造血功能,食物宜高维生素、高蛋白。 升高血象的药物,如升白细胞药物鲨肝醇、利血生、维生素B4、咖啡酸片等。有感染危险者,可应用粒细胞集落因子使白细胞数量迅速回升。必要时还可采用成分输血或输新鲜全血。 白细胞下降明显者注意预防感染,应加强个人卫生,保持口腔、会阴部清洁。勿到人员密集处,必须外出时戴口罩,病室通风1-2次/日。血小板减少者注意有无出血倾向,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忌用硬毛牙刷刷牙和牙签剔牙,严防磕碰,防止损伤。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卧床休息。对于血象下降严重者,应停止放疗,及时纠正,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4. 放射治疗区的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损害是放疗中和放疗后经常遇到的问题,好发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皮肤薄嫩和多皱褶的部位。照射野皮肤会出现色素沉着、瘙痒、脱皮等。 放射性皮损的发生除了与局部皮肤的解剖结构有关外,还与照射总剂量、分割剂量、总疗程时间、射线种类、外界气候条件及患者的自我保护等因素有关。 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要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内衣要宽松、柔软,不要在照射野内粘贴胶布、涂抹红汞、碘酒等刺激性药物,不用肥皂等碱性物质、冷(烫)水清洗局部,不要曝晒等。 (1)皮肤瘙痒

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与处理

第二炮兵总医院肿瘤科陈火明 写在课前的话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专家逐渐形成共识—综合条件下的个体化治疗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很好的生存希望和受益。其中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使受照射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手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补充。 一、概述 人类在与肿瘤斗争的过程中,发明了许多种治疗肿瘤的方法,但疗效却不尽人意,除少数肿瘤外,很难达到治愈的目的。单靠某一种方法难以达到很好疗效。但对肿瘤的治疗,专家逐渐形成共识——综合条件下的个体化治疗能给肿瘤病人带来很好的生存希望和受益。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肿瘤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以及各种新的物理治疗技术,但手术、化疗及放疗三大技术作为肿瘤治疗的基石地位仍然没有动摇。 放射治疗是利用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原理,使受照射的肿瘤组织发生坏死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手术、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补充。据统计外科手术可治愈22% 的恶性肿瘤,放疗可治愈18% 的恶性肿瘤,化疗可治愈5% 的恶性肿瘤,大约60 - 70% 的肿瘤患者需接受放疗。 二、电离辐射的作用 电离辐射是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分粒子辐射和电磁辐射。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只是由这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原子核,因此,粒子辐射既有能量,又有静止质量,是一些高速运动的粒子。α(β)射线能引起物质分子的电离,为粒子辐射。电磁辐射,实质上是电磁波,仅有能量没有静止质量。γ(X)射线都是电磁波。γ(X)射线能引起物

质分子的电离,为电磁辐射。 电离辐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够在被作用物质的局部释放很大的能量,引起被作用的物质发生电离和激发。电离和激发是辐射生物效应的基础。 电离作用是指生物组织中的分子被粒子或光子流撞击时,其轨道电子被击出,产生自由电子或带正电的离子,即形成离子对,这一过程称为电离作用。是高能离子如电磁辐射的能量粒子被生物组织吸收后引起效应的最重要的原初过程。 激发是当电离辐射与组织分子相互作用时,其能量不足以将分子的轨道电子击出时,可使电子跃迁到较高能及的轨道上,使分子处于激发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激发作用。被激发的分子很不稳定,容易向邻近的分子或原子释放其能量,但在放射生物效应的发生中其作用不如电离作用重要。 (一)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对生物大分子及亚细胞结构的作用。电离辐射作用于生物体的时候需要放射,在此过程中有放射能量的吸收和传递、分子的激发和电离、产生自由基、化学键的断裂等分子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损伤,最终引起整体功能变化直至发生病变。 1.辐射的直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电离辐射的能量直接沉积于生物大分子,引起生物大分子的电离和激发,破坏机体的核酸、蛋白质、酶等具有生命功能的物质。实验证明,DNA分子被电离粒子直接击中,可以发生单链或双链断裂、解聚、黏度下降等。此外辐射也可直接破坏膜系的分子结构,如线粒体膜、溶酶体膜、内质网膜、核膜和质膜,从而干扰细胞器的正常功能。 2.辐射的间接作用 辐射引起组织细胞的作用还可通过间接作用引起,像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